企业检验制度(上)

企业检验制度(上)

一、企业的检查制度(上)(论文文献综述)

姜河源[1](2021)在《多元治理视角下徐州供电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研究》文中指出

唐艳平[2](2021)在《我国网络募捐平台政府监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慈善”渐渐取代了以往线下募捐的方式,网络募捐平台成为慈善募捐的主要渠道,并且发展迅速。据《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网络募捐平台作为网络募捐的中间渠道,得到了100多万人次的点击、关注和参与网络募捐,接受的募捐金额共超过54亿,占整个社会募捐金额的4.1%。然而,在网络募捐平台助力慈善事业的背后,网络募捐平台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平台运营不规范、平台间存在不正当竞争、对网络募捐监管不到位导致“诈捐”、“骗捐”等失范现象频发,公众对网络募捐平台进行监管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为应对当前网络募捐平台的市场失灵,政府做出了一系列反应,积极采取手段对网络募捐平台进行监管,如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约谈和引导行业自律等。但在现有的监管框架下,我国政府对网络募捐平台的监管工作依旧存在行政执法威慑力不强、政府监管滞后、针对性不足以及多部门监管碎片化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政府对网络募捐平台监管的成效不大。因此本文引入了智慧监管的概念,首先分析了智慧监管的内涵和逻辑框架,试图在智慧监管理论的框架的指导下挖掘当前网络募捐平台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发现当前政府对网络募捐平台监管效果不大的原因主要包括智能化技术应用不足、监管部门间信息共享存在障碍、网络募捐平台分级分类不完善、监管手段单一及“双随机”抽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最后在智慧监管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即政府应当立足“智慧”手段实现智慧监管,主要包括利用智能手段建立共享平台促进政府间信息共享,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完善网络募捐平台的分级分类管理,强化抽查的针对性,采用多种监管手段等以期能够为政府完善平台监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健康贵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贵州省卫生健康委,贵州省疾控中心[3](2021)在《贵州桐梓:搬迁群众过上健康新生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决策部署,为进一步倡导和践行健康促进理念,提升安置点群众健康素养水平,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在全省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了"新市民健康新生活"示范点创建工作。作为全省5个示范创建点之一,

华清君[4](2020)在《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文中认为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作为国家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国家财经治理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从各个时期的国情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彰显了非凡的国家财经治理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国家财经治理思想。陈云的财经治理能力首先源于青少年时期他在苏南勤勉忙碌的商业氛围和上海浓郁发达的商业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的深刻影响,此后经过长期反复踏实的财经理论学习与钻研,他的财经理论功底不断得以增强、深化和升华。这使他在长期的财经领导工作中,能够把自己财经方面的超凡天赋与财经科学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以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主要的实践参照和理论思考,以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为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借鉴运用,从而在建立和完善国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重大决策实践过程中,在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开展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制订、实施有效的治理策略,在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他常常临危受命,并总是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使国家和人民转危为安。研究陈云同志国家财经治理的理论渊源、实践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其间显现着鲜明独特的思想脉络,主要可以概括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等六个方面。陈云关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着眼于从上层建筑角度发挥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激励作用,从生产关系角度发挥利益攸关方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动创造作用,从资源配置角度发挥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引领作用,从再生产过程角度发挥各环节促进生产发展的导向联动作用。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明确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以及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应当构建的体制机制,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核心和目的,也是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所围绕的核心和目的,旨在阐明发展依靠什么,如何激发活力,而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是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服务的。陈云关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的思想,着眼于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善。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基本路径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脉络和主线,旨在阐明经济如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对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以及对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对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有着决定性影响。陈云关于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维护理性的计划执行控制。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精髓和动力,旨在阐明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如何组织,应当怎样配置,是对如何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而在资源配置上作出的制度安排。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服从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服务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思想,决定着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陈云关于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的思想,着眼于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运用政策工具稳定市场物价,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动态监控与理性校正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关于对经济运行实行休养和调理的机制,是诊治手段,旨在阐明如何监控经济运行过程,经济运行如何回归理性,因而是对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其他分支思想的再运用。陈云关于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的思想,要求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要求,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始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想上的基本建设。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力量源泉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支柱和载体,旨在阐明治理活动的根本依靠是什么,如何形成长久的依靠,因此是践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个思想分支的主体力量,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最能动最根本的部分,是保证思想正确执行和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根本依靠。陈云关于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的思想,要求把有利于人民、满足人民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中坚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作决策,因此是解决干部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根基和活的灵魂,旨在阐明治理思想的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方法论基础。陈云财经治理实践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始终保持积极而又稳妥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规律和财经理论,不因顺境而冲动,也不因困难而气馁,始终把握好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和安全稳定,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在根本上是由他的治理思想的理论品格所决定的,就是在财经治国中始终坚持风险思维,防止犯颠覆性错误。陈云财经治理的思想与实践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宝贵财富。新时代,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妥善处理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更好地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双轮联动,避免陷入改革和市场经济治理中的形而上学。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发端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成熟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并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作用于以发展对人民有利的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标、以克服纠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奠基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不仅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相关思想对于今天的财经治理实践仍有着指导意义,必然为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而令其焕发出新的思想魅力。

范海荣[5](2020)在《H啤酒公司生产现场管理改善研究 ——以天津滨海工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啤酒行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啤酒产业也加快了在我国的布局,如今的啤酒市场竞争激烈。国内的啤酒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必须增强其在啤酒市场与其他企业相抗衡的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通过营销策略与国际啤酒公司竞争市场份额,更应对自身的生产现场进行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可以从其现场管理水平体现出来,因为现场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基本的保障。本文以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为研究对象,以现场管理理论和方法为研究基础,以实地调研和访谈以及问卷调研为主要研究方法,对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情况展开研究。运用AHP方法等评价方法从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原料管理、生产方法管理和安全控制五个方面对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现场管理水平展开评价。从评价结果看来看,工厂现场管理水平接近优秀的水平,但是整体水平并不稳定,说明该工厂现场管理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善,使其现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了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生产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系统工程为指导思想,结合现场管理的方法对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现场管理提出优化和改进方案。在人员管理方面,重点放在员工绩效考核方案和培训体系的完善上;在设备管理方面,主要针对设备事故管理体系和设备维护保养机制的建立;在原料和成品管理方面,着眼于原料检测过程的强化和成品管理制度的规范;在生产方法管理方面,重点放在了对生产现场工艺制度和产品品质制度的完善;在安全控制方面,主要对事故处理管理和安全检查两方面进行优化升级。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了现阶段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在生产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善方案,为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现场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一定基础。

黄艺璇[6](2020)在《我国信息平台服务中用户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研究》文中提出自大数据时代蓬勃发展以来,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日趋发展给信息传播平台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网络环境。纸媒、广播等传统的实体媒介已难以满足人们在网络侵袭环境下对实时信息的即时诉求。基于这样的大时代背景,我国的信息传播平台呈现出特有的功能多样化与交互复杂性,各种自媒体平台应运而生。信息的过度开发利用给用户信息的内外部安全产生了极大的风险威胁,从中滋生的用户信息安全与个人数据隐私等问题也随着大量泄密、网络攻击等恶劣事件而被社会大众所关注。目前全世界已有九十余个国家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进行了专门立法,而我国相较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相关法制系统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滞后性。虽然民法、刑法、行政法及单行法规定中涉及到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内容,但规制的不明确、效力层次低、多向执法、法律救济渠道的单一及举证困难等仍是其法律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传播平台服务的用户信息安全制度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的制度内容进行分析,以此加快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出台,这不仅能够保障用户人格权、隐私权等权益,还能完善我国法律体制,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由引言、正文及结论组成,其中正文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对基本概念进行了解释说明,包括信息平台服务的定义、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界定以及用户信息生命周期的定义,其中信息平台服务定义中对信息平台的概念及信息服务的概念进行了概念的明晰。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信息平台服务中用户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立法进程,并分为互联网安全立法阶段与新安全观战略下大数据立法阶段。对各个立法阶段中所涉及的法律文件类别、颁布单位及时间、法律名称及信息安全侧重领域进行了罗列概括。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信息平台服务中用户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内容,对立法原则、用户信息披露制度、安全保密制度、安全使用许可制度等七大模块进行了法律内容的梳理及法律制度的分析。以纵向时间线的立法发展及改革内容修订进行对比阐述,以此论述目前我国信息传播平台用户信息安全法律的现状及尚存的缺陷不足。

康智[7](2020)在《民国时期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伦理问题及其规制研究》文中指出民国时期是中国电子媒介兴起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当时的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纪录片与广播打破了以往信息获取壁垒,催生了新的社会互动与交往,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众对世界的认知与态度。民国时期新兴大众电子传媒通过声、光、影像等传播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般的介入感、在场感、真实性,以听觉、视觉创造出的非实体世界把信息、思想、文化等传递到各地。对于民国社会而言,新兴大众电子传媒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领域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并丰富了大众社会生活。伴随着民国时期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快速发展,大众对其在促进社会进步与提升民众素养方面寄予厚望。然而研究发现新兴大众电子传媒在发展初期,在其以直观、便捷、愉悦满足人们的新奇感、时尚追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伦理问题,以民营为主体的广播电台过分地追求商业利益与传媒自由,缺乏正确的娱乐伦理观念,以致广播节目整体趣味呈低俗娱乐态势,靡靡之音严重影响社会风气和民众思想;同样,纪录片在发展中也陷入了伦理困境,虚假拍摄、拼接镜头、题材猎奇、教育意识淡薄等一系列的问题引发社会对新兴大众电子传媒冲击传统文化、质疑现存社会秩序、颠覆价值观的合法性的怀疑,并进而诘问大众传媒的伦理思想与社会责任,引发出一系列关于大众传媒伦理的争论与媒介社会功能的深入思考。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外来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主旋律,在战时新闻学的理论引导下,利用纪录片、广播在内的大众传媒实现战略与舆论思想上的胜利,传播真实战况,团结各界积极抗战成为了社会普遍的共识。而现实中,纪录片与广播虽凭借独有的大众化、直观性等媒介属性,发挥了积极的抗战作用,但原有的一些伦理问题与新的伦理失序依旧产生着不良的社会影响。在此背景下,民国时期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伦理规制与建构几乎同步进行,民国社会逐步对纪录片与广播的伦理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规制,包含行政手段、法律法规、道德约束、行业自律等不同形式,促使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由最初的自由粗放,朝着规范化、有序化发展。民国社会的新兴大众电子传媒批判,促使纪录片、广播通过自律、他律强化了伦理规范,并依托出台的监管法规,共同使得新兴大众电子传媒在改善不良内容、遏制低俗娱乐、追求信息真实、普及社会教育以及在抗战时期进行战前思想动员与战时舆论引导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民国时期新兴大众电子传媒伦理规制强化了国民对国家与民族的认知,是民国大众传媒社会化进程中伦理变迁轨迹的重要段落。民国时期新兴大众电子传媒伦理规制的背后是社会对媒介德性与社会责任观的深刻反思,通过纪录片、广播等媒介帮助大众全面认识所处的时代环境,改善生活、解决冲突、达成共识,推动知识、技术、思想、文化的沟通交流,最终旨在实现人与社会的契合,这成为了民国时期新兴大众电子传媒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公共利益为上、至善、无害等伦理学原则出发,追求传媒、社会与人的良性互动,不断规制、影响着民国大众传媒的伦理走向。回顾历史,着眼现实,每当一种新的传媒形式产生以后,在伦理方面会或多或少地与原有社会关系发生摩擦,而这些伦理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中又存在着相似性,这正是传媒属性和人类社会共通性的体现。反观民国时期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伦理思想以及所暴露的伦理问题和社会所采取的规制手段,这些发展经验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地反思传媒自由、娱乐伦理、传媒之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传媒规制中所体现出的传播发展观念。这将有利于我国在新时代促进传媒伦理自洽,规范传媒行为,对跨文化传播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税子娟[8](2020)在《退休再就业人员劳动权益法律保障研究》文中指出新时代下人们的权利意识得以提高,劳动权益得到更多的彰显和重视。然而,新时代下生活节奏快、更迭换代快的特点也让劳动权益保障效果欠佳,存在权益保障的难点和痛点。特别是对于退休再就业人员,其劳动权益难以得到制度层面的有力护佑,发生纠纷时也得不到应有的人文关怀。针对实践中退休再就业人员越来越多的劳动权益保障需求,国家在法律层面上构建和落实专门性制度来保障他们的各项劳动权益显得尤为迫切。为了解决实践中退休再就业人员劳动权益法律保障的痛点和难点,第一步要做的是对我国退休再就业人员劳动权益法律保障的现状、问题与不足做出分析,以便于对症下药、弥补法律空白。当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两亿,但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数占比小,老年人力资源浪费严重。退休再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政策法律环境欠佳,中央层面未形成专门性的法律,地方层面的规定不统一。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建立保障退休再就业人员劳动权益的专门性制度。学术界对实践中频频发生的退休人员再就业的劳动纠纷各抒已见。针对退休再就业用工关系的法律性质主要有四种代表性的观点,分别是“劳务关系说”、“劳动关系说”、“社会保险关系挂钩说”、“特殊劳动关系说”。本文从主要观点与理由、探讨与评析两个角度分析了四种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考虑到退休再就业人员有别于适龄劳动者,本文认为采纳“特殊劳动关系说”更加科学合理。相较于其他学说,这一学说更加契合退休再就业人员的特殊身份,更能满足多元化时代不同用工形式下的劳动权益保障需求。国际老龄化现象出现早,各国际组织及域外国家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退休人员再就业,保障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劳动权益。可见,积极保障退休人员再就业及其劳动权益,早在上世纪已是国际社会的通行举措。域外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英国和日本,三国采取了详尽的措施来保障中高龄劳动者就业,这些措施包括专门针对中高龄劳动者的制度体系建立、中高龄劳动者平等就业等权益的保障,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要建立专门的退休再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制度,除了要在结合我国法律规制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域外优秀经验做法之外,还需要明确保障的基本原则,即尊重劳动原则、同等保护原则、特别对待原则以及衔接协调原则。将四项基本原则贯穿于制度制定的始终,为建立专门针对退休再就业人员的保障制度提供思想指引。在具体的制度保障上,需要在立法上确认退休人员享有劳动权,并将退休再就业人员的用工性质纳入劳动法的一般调整,这是落实具体权益保障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建立平等但有区别的劳动基准制度,在最低工资、工作时间、同工同酬等方面给予退休再就业人员针对性的保障。建立针对退休再就业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比照适龄劳动者的缴纳比例来确定退休再就业人员的缴费比例,在不同行业中体现工伤保险费率的梯度变化。设立养老保险制度,针对是否享有养老保险待遇分情况处理。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权利救济制度,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协调纠纷、保障权益,劳动争议仲裁以及行政部门的劳动监察执法作用以全方位、高效率的保障退休再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退休再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法律保障问题关系到退休人员是否能够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关系到是否能在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更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民生福祉,需要认真对待。建立健全退休再就业人员劳动权益法律保障制度有利于再分配社会资源以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我国老龄化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赵卫国[9](2019)在《供电企业用电检查管理及营销策略问题分析》文中提出电力已成为当代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能源资源。在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无论是经济的迅速增长,科研的不断发展,还是国家基建的迅猛发展,电力都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足的电力资源是发展的前提,必然要得到相应的重视。这几年国家也逐渐加强了对供电企业的重视度,因此各企业也争先开始对供电的检查监管作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各种用电的营销策略也开始实施调整。

郑润明[10](2019)在《关于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企业的风险一般包括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在近代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如果经营者忽略两者任何其一,都会使得企业的业务活动都受到影响。因此,如何降低企业的风险是现代企业经营者必然要考虑的一件事情。现代管理学中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降低财务风险,最终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完成企业战略目标,提升企业价值。笔者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来降低企业风险。

二、企业的检查制度(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的检查制度(上)(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网络募捐平台政府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网络募捐平台政府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二、我国网络募捐平台发展及政府监管现状分析
    (一)我国网络募捐平台的发展现状
    (二)我国网络募捐平台政府监管现状
三、我国网络募捐平台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网络募捐平台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网络募捐平台政府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四、智慧监管视角下我国网络募捐平台政府监管的优化路径
    (一)结合大数据技术,实施平台分级分类监管
    (二)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方式,实现针对性监管
    (三)建立跨部门常态化随机抽查机制
    (四)构建数据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壁垒
    (五)建立智慧风险预警及信用监管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3)贵州桐梓:搬迁群众过上健康新生活(论文提纲范文)

开展基线调查明确工作重点与方向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
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展精准健康管理
精准施策因人施策全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4)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与发展过程
    一、相关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一) 国家治理
        (二) 国家财经治理
        (三) 陈云财经治理的特征
    二、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
        (一) 以马克思主义财经治理的思想和方法为根本指导
        (二) 以苏联社会主义财经管理模式为重要借鉴
        (三) 以西方经济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必要参考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 两次相对集中学习积淀了系统而深厚的理论功底
        (二) 边区和东北的理财经历开始了思想的萌芽
        (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各项工作促进了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历程推进了思想的逐步成熟
        (五) 探索和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实践历程
    一、努力探求财经治理实践路径保证根据地自我供给
        (一) 打好与法币间的“货币战争”以稳定市场
        (二) 大力推进生产自救
        (三) 运用再分配手段治理经济困难
    二、成功运用财经治理综合手段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一) 建立财经治理的组织与制度框架
        (二)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恢复
        (三) 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市场手段应对困难局面
    三、充分调动财经治理制度力量稳步开展经济建设
        (一) 健全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经制度体系
        (二)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 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四) 用市场手段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问题
        (五) 在加快对外贸易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四、积极发挥财经治理思想作用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一) 对国民经济实行清醒地健康地调整
        (二) 改革完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 在改革中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体系
    一、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 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
        (一) 发挥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保障激励作用
        (二) 发挥利益攸关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能动创造作用
        (三) 发挥资源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引领作用
        (四) 发挥再生产各环节在促进生产发展中的导向联动作用
    二、财经治理的基本路径: 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
        (一) 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
        (二) 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三) 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
        (四) 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
    三、财经治理的根本方法: 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
        (一) 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
        (二) 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
        (三) 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
        (四) 坚持计划全过程理性控制
    四、财经治理的诊治手段: 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
        (一) 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
        (二) 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
        (三) 运用政策工具治理市场物价
        (四)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
        (五) 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
    五、财经治理的依靠力量: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
        (一) 国家财经治理依靠大量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
        (二) 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
        (三) 严格干部的政治标准是国家财经治理的根本要求
        (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五)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财经治理在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六、财经治理的方法论基础: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
        (一) 坚持有利于人民的价值理性
        (二) 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
        (三) 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策
第四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理论的基础
        (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 不同经济运行模式下的财经治理具有共同的目标与手段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丰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对国家治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形象概括
        (一) 陈云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始终是关在“笼子”里的
        (二) 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主调节
        (三) 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辩证关系
    三、为防范国家财经治理中的颠覆性错误提供了思路
        (一) 防范颠覆性错误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
        (二) 坚持人民性和计划性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思想保障
        (三) 陈云财经治理哲学思想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有效方法
        (四)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物质基础
结语
    一、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紧扣各个时期关键问题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并服务于他所处的时代
    四、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服务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发表学术论文
    出版学术专着
    成果获奖情况
    主持科研项目
致谢

(5)H啤酒公司生产现场管理改善研究 ——以天津滨海工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我国啤酒行业发展现状
        1.2.2 国外现场管理研究现状
        1.2.3 我国现场管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2章 现场管理相关理论
    2.1 现场管理的概念与发展
        2.1.1 现场管理的概念
        2.1.2 现场管理的发展
    2.2 现场管理的内容与重要性
        2.2.1 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2.2.2 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2.3 现场管理的原则和实现方法
        2.3.1 现场管理的原则
        2.3.2 现场管理的实现方法
第3章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现状分析
    3.1 H啤酒公司企业概况
    3.2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概况
    3.3 滨海工厂产品介绍
    3.4 滨海工厂生产工艺介绍
第4章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现场管理水平评价
    4.1 现场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4.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测算
    4.2 现场管理水平评价的实施
        4.2.1 原始数据的收集
        4.2.2 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4.2.3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第5章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生产现场管理问题分析
    5.1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生产现场人员问题分析
        5.1.1 车间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5.1.2 车间人员技术水平差异较大
    5.2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生产现场设备问题分析
        5.2.1 设备事故管理体系不健全
        5.2.2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不到位
    5.3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生产现场原料及成品管理问题分析
        5.3.1 原料检测过程不完善
        5.3.2 产品存储不规范
    5.4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生产现场生产方法问题分析
        5.4.1 生产现场工艺规章体系待细化
        5.4.2 成品质量不稳定
    5.5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生产现场安全控制问题分析
        5.5.1 现场生产事故率较高
        5.5.2 安全检查体系有待完善
第6章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生产现场管理改善方案
    6.1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生产现场管理改善思路与原则
        6.1.1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生产现场管理改善思路
        6.1.2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生产现场管理改善原则
    6.2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生产现场人员管理改善
        6.2.1 建立有效的车间员工绩效考核方案
        6.2.2 完善现场人员培训体系
    6.3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生产现场设备管理改善
        6.3.1 完善设备事故管理体系
        6.3.2 健全设备维护保养机制
    6.4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生产现场原料及成品管理改善
        6.4.1 加强原料检测过程管理
        6.4.2 规范产品管理制度
    6.5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生产现场生产方法管理改善
        6.5.1 优化生产现场工艺制度
        6.5.2 完善产品质量制度
    6.6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生产现场安全控制改善
        6.6.1 严格事故处理管理
        6.6.2 优化安全检查体系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家咨询表
附录B H啤酒公司现场管理水平评价指标重要度调查表
附录C H啤酒公司现场管理水平评价定性指标调查问卷
附录D H啤酒公司滨海工厂培训需求提报表
附录E 培训评估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6)我国信息平台服务中用户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研究动态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基本概念
    2.1 信息平台服务的定义
        2.1.1 信息平台的概念
        2.1.2 信息服务的概念
    2.2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界定
    2.3 用户信息生命周期定义及其法定过程
第三章 信息平台服务中用户信息安全保护制度进程分析
    3.1 互联网安全立法阶段(2012-2015)
    3.2 新安全观战略下大数据法律治法阶段(2015 年至今)
第四章 信息平台服务中用户信息安全法律制度内容分析
    4.1 立法原则
        4.1.1 针对信息利用的立法原则
        4.1.2 针对平台服务服务商的立法原则
    4.2 用户信息披露制度
        4.2.1 用户在信息披露中的权利
        4.2.2 用户数据的收集利用
        4.2.3 用户数据的存储
        4.2.4 信息披露制度内容分析
    4.3 用户信息安全保密制度
        4.3.1 保密主体分析
        4.3.2 保密制度内容分析
    4.4 用户信息安全使用许可制度
    4.5 用户信息安全监管制度
        4.5.1 监管对象分析
        4.5.2 主要措施分析
        4.5.3 安全监管内容分析
    4.6 用户信息安全评估制度
    4.7 用户信息安全执行机制
        4.7.1 安全风险防范预案
        4.7.2 安全风险补救措施
        4.7.3 安全事件问责机制
第五章 案例分析—“Zao”AI换脸app在服务协议中对用户信息的过度侵犯
    5.1 案情介绍
    5.2 法理分析
第六章 现存问题与改善措施
    6.1 存在的问题
        6.1.1 立法分散
        6.1.2 举证困难
        6.1.3 机制不明
    6.2 改进建议
        6.2.1 加快立法进程
        6.2.2 加强救济
        6.2.3 加强用户安全意识宣传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民国时期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伦理问题及其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理由及意义
    2、文献综述
    3、概念界定
    4、研究内容
    5、研究方法
    6、创新及不足
第1章 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发展及其对民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1.1 新兴大众电子传媒伦理发展的社会基础
        1.1.1 社会系统对大众传媒之影响
        1.1.2 传媒与政治:彼此促进且制约
        1.1.3 传媒与文化:思想熏陶与伦理变迁
        1.1.4 传媒公共观念形成:经济的自由竞争
        1.1.5 社会舆论与传媒伦理规范之关联
    1.2 新兴大众电子传媒发展的阶段功能特征
        1.2.1 思想启蒙: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初期发展
        1.2.2 抗战宣传与动员: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战时发展
        1.2.3 民族凝聚与统一: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战后恢复
    1.3 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社会影响
        1.3.1 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与生态
        1.3.2 丰富社会生活,成为时尚风潮
        1.3.3 有助于社会教育普及
        1.3.4 凝聚思想,增强对外传播效力
        1.3.5 对伦理道德观念的潜移默化
        1.3.6 媒介伦理失序带来的社会负面效果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自由与责任:民国时期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内容伦理问题
    2.1 娱乐低俗化: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娱乐伦理问题
        2.1.1 传媒娱乐的低俗制作
        2.1.2 娱乐伦理的价值缺位
        2.1.3 探寻根源,正视传媒娱乐失序
        2.1.4 个案反思:《社会怪现象》的责任担当与遭遇
    2.2 虚假盛行: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内容真实性问题
        2.2.1 “普遍信任”与“真实缺位”:传媒真实性的道德考量
        2.2.2 “伪真实”引发的社会负面影响与评议
    2.3 题材失序争议: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内容价值问题
        2.3.1 题材混乱,把关机制的缺位
        2.3.2 功能定位不清,传媒责任不明
        2.3.3 鱼龙混杂,辱华题材盛行
    2.4 教育缺位: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教育伦理问题
        2.4.1 匮乏而贫瘠的民国教育:亟待普及与强化
        2.4.2 期许满满:社会对新兴大众电子传媒寄予厚望
        2.4.3 教育意涵缺失:“乐”与“教”的现实冲突
        2.4.4 传媒教育乱象引发的社会思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民族与意志:战时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伦理考察
    3.1 战时的传媒伦理重心:民族至上
        3.1.1 反抗侵略的宣传指导:战时新闻学兴起
        3.1.2 牺牲小我,成就中华:战时传媒思想与舆论引导
    3.2 战时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传播价值
        3.2.1 聚民心,共抗日: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抗战意义
        3.2.2 记录与宣传:战时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历史践行
    3.3 战时的不和谐声音: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伦理问题
        3.3.1 低俗娱乐依旧,缺乏抗战责任意识
        3.3.2 战时传媒真实与题材的价值争议
        3.3.3 战时传媒功能与真实性争议
        3.3.4 战时传媒教育的定位不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德性与至善:民国时期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伦理规制
    4.1 规制的依据:媒介德性与责任
        4.1.1 媒介的德性
        4.1.2 媒介自由的规范性
        4.1.3 媒介的真理性价值
        4.1.4 媒介的社会监督
        4.1.5 媒介的至善追求
    4.2 传媒法规的开端:北洋政府的传媒伦理规制
        4.2.1 注重电信安全,掌握传媒经营权
        4.2.2 检查制度初立,强化传媒审查
    4.3 立规则、重质量:南京国民政府的传媒伦理规制
        4.3.1 延续北洋管理,维护电信主权
        4.3.2 以法立规:明确媒介职责,规范传播行为
        4.3.3 强化战时舆论引导,提升宣传能力
        4.3.4 启发民智,巩固传媒的教育职能
        4.3.5 打击虚假,杜绝辱华题材
    4.4 为人民办媒体:中国共产党的亲民规制模式
        4.4.1 传媒话语规范及规制
        4.4.2 强化传媒行政管理,注重传播质量
        4.4.3 避免信息失真,推动新闻业务改革
        4.4.4 明确传媒的抗战职能
    4.5 租界与国外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伦理规制
        4.5.1 租界与国外传媒的伦理问题
        4.5.2 国外传媒伦理规制及借鉴
    4.6 行业自律觉醒: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内部推力
        4.6.1 自洽与规范:行业组织的兴起
        4.6.2 推进社会教育:传媒的教育属性强化
        4.6.3 公共利益为上:传媒组织的责任意识提升
    4.7 本章小结(附伦理规制图)
第5章 民国时期新兴大众电子传媒伦理与规制思想演进及现实意义
    5.1 新兴大众电子传媒伦理思想特征分析
        5.1.1 民国时期伦理思想的社会变迁
        5.1.2 民国时期大众传媒伦理之共性
        5.1.3 民国时期新兴大众电子传媒伦理思想之特性
        5.1.4 历史上的新兴大众传媒伦理困境
    5.2 新兴大众电子传媒伦理思想反思
        5.2.1 传媒自由的道德解读
        5.2.2 娱乐不远道:传媒娱乐伦理思考
    5.3 新兴大众电子传媒规制的现实意义
        5.3.1 助力社会发展:传媒伦理规制的落脚点
        5.3.2 提升传媒伦理自洽,促进跨文化传播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退休再就业人员劳动权益法律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我国退休再就业人员劳动权益法律保障的现状
    (一)退休人员再就业基本情况
    (二)退休人员再就业政策制度变迁
    (三)退休人员再就业现行政策和法律规定
二、退休再就业用工关系法律性质的主要观点与评析
    (一)劳务关系说
    (二)劳动关系说
    (三)社会保险关系挂钩说
    (四)特殊劳动关系说
    (五)退休再就业用工关系法律性质再思考
三、退休再就业人员劳动权益法律保障域外考察与借鉴
    (一)域外退休再就业人员劳动权益法律保障概况
    (二)代表性国家保障退休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措施
    (三)域外老年人劳动权益保障立法给我国的启示
四、我国退休再就业人员劳动权益法律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劳动原则
    (二)同等保护原则
    (三)特别对待原则
    (四)衔接协调原则
五、我国退休再就业人员劳动权益法律保障制度构建的基本路径
    (一)立法确认退休人员的劳动权
    (二)退休再就业用工关系纳入劳动法一般调整
    (三)制定退休人员再就业专门法律规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供电企业用电检查管理及营销策略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供电企业目前问题分析
    (一)核查的用电主体不明
    (二)企业在人员培养和引进上的不足
    (三)用电检查制度上存在一定的疏漏
    (四)忽视用电检查的重要性
二、针对现存问题进行优化改善
    (一)专门成立电力安全检查部门
    (二)让市场和监管检查部门相配合,协同开展工作
    (三)积极壮大企业力量,不断引入优秀人才,培养专业队伍
    (四)优化供电企业的管理方式,以优质的理念指导工作
    (五)重视提高市场的把控,制定合理营销策略
三、结语

(10)关于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业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二、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全
    (二)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三) 内部控制存在的其他问题
三、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一) 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
    (二)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三) 完善企业的信息系统

四、企业的检查制度(上)(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元治理视角下徐州供电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研究[D]. 姜河源.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我国网络募捐平台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 唐艳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3]贵州桐梓:搬迁群众过上健康新生活[J]. 健康贵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贵州省卫生健康委,贵州省疾控中心. 健康中国观察, 2021(02)
  • [4]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D]. 华清君. 扬州大学, 2020(04)
  • [5]H啤酒公司生产现场管理改善研究 ——以天津滨海工厂为例[D]. 范海荣.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6]我国信息平台服务中用户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研究[D]. 黄艺璇. 山西大学, 2020(01)
  • [7]民国时期新兴大众电子传媒的伦理问题及其规制研究[D]. 康智. 河北大学, 2020(08)
  • [8]退休再就业人员劳动权益法律保障研究[D]. 税子娟. 西南大学, 2020(01)
  • [9]供电企业用电检查管理及营销策略问题分析[J]. 赵卫国. 决策探索(中), 2019(11)
  • [10]关于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郑润明. 财会学习, 2019(19)

标签:;  ;  ;  ;  ;  

企业检验制度(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