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谈话与英语教学

教师谈话与英语教学

一、Teacher Talk and English Teaching(论文文献综述)

胡钰涵[1](2021)在《教师支持行为对学业复原力的影响研究 ——以高中英语教学为例》文中提出英语作为印欧语系的分支,与属于汉藏语系的中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使得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常面临较大的困难。同时,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这一人生重要的考试,学习任务重,因此在学习中压力较大。能够积极面对困境并在困境之中得到发展,成为高中英语学习中必备的一种能力。这就使得学生学业复原力的发展成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而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的各类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探讨教师支持行为对学业复原力是否有直接影响,如何产生影响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的缘由,意义及创新,总结分析了已有研究的现状,说明了整个研究的设计。并通过对理论的分析,建立教师支持行为与学业复原力的理论联系。第二章对问卷的修编结果进行呈现,并说明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支持行为及学业复原力的现状,为之后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修编后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当前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行为以及学业复原力表现良好,但学业复原力的标准差显示,高中学业复原力个体差异较大。第三章对问卷调查与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呈现,从统计学的角度证明了三种教师支持行为可以显着促进学业复原力,并通过质性材料的分析,发现教师支持行为中的多种行为可以促进学生学业复原力。第四章通过将教师支持行为得分高同时学业复原力得分高的学生以及二者得分皆低的学生的访谈资料进行对比,探究教师支持行为影响学业复原力的原因。结果显示其原因主要为:1.精准的教师反馈是学业复原力提升的保障。2.合理的目标制定是学业复原力提升的前提。3.良好的师生关系缓解学生消极情绪。4.自主性的培养发挥学生主动意识。5.丰富有效的学习指导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第五章对先前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基于先前研究结果提出了运用教师支持行为培养学生学业复原力的建议,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业复原力提供借鉴。由于研究时间及研究者水平的局限,该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进行验证和完善。

梁雪[2](2021)在《形成性评价对中职生法律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2019年,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首次指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肯定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纠正了社会上认为职业教育层次低下的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体现终身教育理念”(2),明确了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主动学习的意识。2020年,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35年)》中提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3)。中职生是青少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中法治教育的质量,培养中职生树立法制观念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就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大部分中职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法治观念较为淡薄。因此,探究如何激发中职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动机,就成为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中职生作为“唯分数论”的升学环境下的“失败者”,应试教育和终结性评价为主的传统教学,显然已经不适合中职生学习的要求。形成性评价的优越性在于,它能够关注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和培养中职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探究形成性评价对中职生的学习法律的动机产生的影响,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建议。本文在第一部分介绍了问题的背景、有关于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及形成性评价促进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了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动机的概念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形成性评价在中职学校法律课中应用的现实依据和方法;第四部分是设计调查问卷及信效度的检验、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测、中职法律课的教学应用、中职生法律课学习动机的后测;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建议。本文经过实践研究认为,在中职法律课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形成性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注重教师权威的发挥、提供有时效性的反馈和优化教学方法等建议。

周小渟[3](2021)在《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的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英语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国际通用语,其传播正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酵,在中国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英语在中国的传播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交流必然带来语言的碰撞。鸦片战争爆发后,中英语言激烈碰撞,社会动荡与大批西人的到来使晚清社会西学东渐之风盛行,英语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因此,晚清时期可以被看做英语在中国大规模传播的起始阶段。目前学界对晚清时期的英语传播研究往往聚焦于教育教学和西学东渐,偶有涉及中英语言接触,但信息比较零散,未有针对此阶段的英语传播进行的系统分析与归纳。本研究基于对“史料”与“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借助语言学、历史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以晚清社会为时代背景,以路径、动因、影响及规律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总结这一阶段英语传播的状况和效果,力图建构语言传播的研究模式。具体研究问题如下:一、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路径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语言传播机制?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传播机制是如何产生的?最终效果如何?三、英语在中国晚清社会的传播揭示了哪些语言传播规律?对当下中国的语言政策与规划有怎样的启示和借鉴?语言传播具有社会性,对某一时期某种语言传播进行研究需采用跨学科视角。本研究以库柏语言传播变量、夸克语言传播模式和语言选择主义为理论框架,建构由路径、动因、影响、规律构成的语言传播研究模型,对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的传播进行较全面的探讨。笔者通过文献爬梳,整理出大量与晚清时期英语传播相关的原始资料(包括奏折、地方志等史料汇编和当时出版的中英文报纸等)、近代着作(包括晚清时期英语传播过程中亲历者的着作及其它相关着作)以及当代论着(包括期刊论文、专着等)。以质性研究为方法,同时利用史料进行相互佐证,从中提取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发现如下:首先,受晚清时期历史背景影响,英语在当时中国社会的传播主要由来华西人群体及晚清政府洋务派群体主导。其中,来华西人主要指“英美传教士群体”和“英美商人群体”。“英美传教士群体”主导的英语传播活动集中在教会教育与翻译出版上,体现了传播的文化路径;而“英美商人群体”受经济利益驱动,引导以商务英语教学为主的民间教育机构的创办,促使中西交往中产生了“皮钦英语”这种语言变体,显露出经济对语言传播的影响。晚清政府洋务派则通过政府支持,从政治层面推动了英语在中国社会的传播。由不同群体主导的文化、经济、政治传播路径共同构成了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机制。其次,语言传播的主体是人,人们基于生活环境刺激产生不同的动机与目的,做出语言传播行为。晚清时期英语传播的主导群体与被主导群体在当时环境影响下,或主动或被动地传播英语,导致以文化、经济、政治为路径的传播机制的产生。最终促使中文吸收了大量英语外来词,在促进汉语语法研究完善的同时,为民国时期外语教育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经验,给后世带来了语言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双重影响。最后,晚清时期文化、经济、政治路径下的英语传播揭示了语言传播的一般规律。(一)英语在晚清外语传播中一家独大的局面体现了语言传播中的竞争规律;(二)晚清来华西人群体在缺乏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不断进行传播路径的调整,这体现了语言传播中同样存在着“路径依赖”规律;(三)当时的英语传播对后世的影响说明了语言传播由下及上,再到由上及下的受众规律;(四)晚清时期的英语传播揭示了语言在文化、经济、政治层面既平行又交互的传播规律。综上所述,晚清时期不同群体受客观环境与自身目的驱使,通过文化、经济、政治路径主导了英语在中国的传播,对后世中国的语言和社会产生了影响,并揭示了一定的语言传播规律。这就提醒我们,我国在制定汉语推广政策时应注意外语竞争和受众规律的影响,利用“路径依赖”规律,制定适用于目的国的汉语传播政策。期望该研究能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语言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张鑫源[4](2021)在《新冠期间高中生线上英语学习自律性问题研究 ——基于对8名高中生的深度访谈》文中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移动互联网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信息和国内外优秀课程资源,也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打破了学校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学习的限制,为青少年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得以彰显。线上学习给学生带来更大学习自由、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有更多学习资源选择,但这种赋予了学生更大学习自主性的线上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自律能力带来挑战。英语线上教学为学生英语学习带来极大方便,因为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需要极大的英语接触量,线上学习可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多学多练。但目前线上学习的单向性、弱互交性、反馈滞后性又给学生英语学习带来困扰。高中生正当青少年,其人格发展正处于动荡期和不稳定期,因而更依赖他人的在场交流和即时帮助来学习;同时,他们需要更多的面对面交互或群体活动来获得认知发展,因此他们能否通过在线英语学习提升英语水平是线上教育面临的难题之一。例如,如何保持和增强学生线上学习自律性就是一大挑战。学生能否在线上英语学习过程中保持系统、有效的自主学习,不受外界环境、网络无关信息的干扰并克服独自学习时容易产生的心理倦怠和兴趣磨蚀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线上学习的自律能力。自律学习能力是学习者取得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对参与线上学习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就尤为关键。线上学习自律能力已成为信息时代,特别是在新冠疫情这种特殊时期内学生线上学习成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探究新冠期间高中生线上学习的经验与问题、特别是其自律性问题,对于互联网时代线上教学中如何促进高中生线上学习、提高线上教学效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新冠期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通过贯彻国家“停课不停学”的政策,线上教学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运用,这极大地推动了线上教育的发展。因此,教育领域及时反思总结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问题,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新模式探索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新冠期间线上教学具有广泛性、集中性、突发性和逐步完善性等特点,正因如此,高中生线上英语学习自律性问题在此期间全面暴露。故而,对新冠期间高中生线上英语学习自律问题进行研究对改进未来线上英语教学和学生线上自律学习都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集中于对新冠期间高中生线上英语学习中的自律情况进行研究,以期找到高中生线上英语学习中自律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提出可能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研究采用访谈调查法,分别对学校W和学校C共8名高中生进行深度访谈。经调查发现:新冠期间高中生线上英语学习自律情况虽有个体差异,但总体来讲存在以下几个共性问题:第一,师生互动减少,学习效率、效果降低;第二,学生受环境干扰较大,存在学业拖延情况;第三,学生在计划和学习反思方面认识不足。通过分析发现,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来源于内外两个方面,前者主要由学生兴趣、超越意识、内外部动机等方面决定;后者主要由网络、现实学习环境、教师、家长和同伴等方面决定。综合分析后,笔者建议从改进教师线上教学、建立家校合作、升级线上教学技术等方面来提升高中生线上自律学习能力,深化并完善线上英语教学模式,为未来线上英语教育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何鸟[5](2020)在《基于多途径词汇教学的九年级学困生英语词汇学习实践研究 ——以郑州高新区实验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帮助学困生在英语学习成绩上取得进步,找到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是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由于传统英语教学轻视词汇的弊端,教师忽略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多方位的词汇教学指导,而导致学困生,特别是九年级学困生,对词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动机和考试成绩也急剧下降,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升学和就业。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实施多途径的词汇教学策略,以改变九年级学困生的词汇学习成绩,提升英语词汇学习动机。本文以郑州高新区实验中学的九年级两个学困生班级为研究对象,开展“多途径的词汇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探究该教学模式对学生词汇学习成绩及对词汇学习动机的影响。着重开展以下3个问题的研究:1)多途径词汇教学实施是否能够提升九年级学困生的词汇学习动机?2)多途径词汇教学实施是否能够提高学困生的词汇学习成绩?3)初中英语教师如何设计和实施多途径的词汇教学?研究采用《初中生词汇成就动机问卷》测试了解九年级学生的词汇动机现状,访谈法分析教师的词汇教学和学生的词汇学习现状和效果,以英语成绩水平相当的两个班里的学困生作为控制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班采用“多途径词汇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词汇教学活动,改善词汇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引导学困生掌握词汇学习的有效方法,促使学困生在课上听懂老师的教学内容并积极参与、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进而提高整体课堂学习效果。而控制班则采用传统的以背诵、听写单词表单词为主的输入型教学方式。经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最后将词汇成绩前后测数据问卷结果通过SPSS 22.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控制班,实验班的学生英语词汇成绩平均分有显着提高,而在控制班中,学生的英语词汇成绩平均分略微提高。可见,多途径词汇教学实施已初步产生成效,对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能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成绩。此外,针对开展的实验班《初中生词汇学习成就动机量表》前后数据分析,词汇学习动机变化显着,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多途径词汇教学方式可以促进九年级学困生词汇学习动机的提升。

暴健达[6](2020)在《会话分析视角下职前国际汉语教师身份建构研究》文中指出长期以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育培养大都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对学生的教学实践关注不够。而专业教学实践既是国际汉语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生成与提升的起点。在教育实习阶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准教师,通过教学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完成了从学生身份到教师身份的转变。本研究将研究着眼点转移到他们身上,以七位职前国际汉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将师生课堂会话作为语料来源,试图通过课堂观察、会话分析、访谈等方式,从会话身份学说的理论出发,提出职前国际汉语教师身份的识别途径,探求职前教师的会话身份类型及出现频率,归纳他们在教师身份建构所使用的会话策略;并且通过对职前教师的访谈,了解其在教学中建构教师身份所存在的问题,据此分析问题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应对建议。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对职前国际汉语教师的身份识别可分为两个层次:组织范畴和交际范畴。在组织范畴层面,通过对课堂谈话进行会话结构分析可以识别出职前国际汉语教师的话语身份;在交际范畴层面,通过从话题表征、语义内容和语境信息角度入手,可以识别出职前国际汉语教师的情景身份和可迁移身份。研究还发现,职前国际汉语教师由于受到成长背景、教育理念等个人因素,以及课型契合度和学业工作多重压力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在教师身份建构过程中主要存在课堂实施难把控,多重身份难转变,课堂沉闷难调节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从三种会话身份建构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研究得出的数据和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前国际汉语教师身份建构的真实情况,可以为教育实习阶段的职前教师提供有关身份建构、认同的帮助。同时,职前教师身份建构研究也有利于国际汉语教师教育的应用实践,可以为人才培养和职前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张艺[7](2020)在《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以延吉市X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很少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花费时间去指导学生朗读,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失去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无法真正的体验和理解英语语言的魅力。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中一直得到广泛的使用,但在小学英语朗读教学方面的应用缺乏思考。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应用中存在:应用目的只为理解课文,应用方法单一、应用过程形式化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情景教学法在朗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学生对英语朗读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将“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作为本研究的核心,调查了解了目前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效果,分析情景教学法在朗读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与应用效果的相关关系,据此探讨如何正确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中,以期为教师提供可行性建议。本研究以延吉市X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和全体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法、课堂观察法编制了《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应用现状调查问卷》到5个班级中对2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行为核查法和课堂录音等方法记录了五年级31节课,六年级24节课的英语朗读内容,访谈英语教师6人,访谈学生15人。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课堂观察和访谈调查的结果,描述了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中应用效果现状;抽象概括出了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应用的问题及成因。调查发现: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朗读教学的应用目的中更倾向于对朗读课文的理解,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方法较为单一,导致学生积极性较差;情景教学法在朗读教学中应用过程形式化,情景整合不深入,情景替换不切合实际,情景总结不到位。通过分析论证,笔者得出以下结论:(1)教师对情景教学法的认识不足,导致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应用中重课文理解,轻思维启发;(2)教师选择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方法时,更多地倾向于多媒体,实施手段较为单一,导致学生积极性差;(3)情景教学法应用水平一般,应用过程形式化,致使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不佳。基于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方面:第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第二,丰富英语学科专业知识;(2)情景设置方面:首先教师应创设切合实际的真实情景,其次教师应整合多种方法进行朗读教学,摆脱过度依赖多媒体,最后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的差异性;(3)学校方面:第一,积极提供教师培训的机会,第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全面性和针对性。

赵文博[8](2020)在《幼儿园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导入环节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秉持教师终身发展观的今天,教师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导入环节是集体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它对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进入活动状态等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在语言集体活动导入环节开展的基本状况如何?其质量是否存在差异?不同类型教师对导入环节的观念又有什么不同特征吗?本研究聚焦于这一系列问题进入深入探讨。本研究从H市12所幼儿园中选取72名教师作为观察对象,并在其中选取44名教师作为访谈的对象。观察采取自编的《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导入环节质量评价量表》作为观察工具,采用双人评分取平均分的方式,并使用SPSS21.0量化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访谈采取自编的《幼儿园教师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导入观念》作为访谈提纲,借鉴扎根理论的方式,使用Nvivo软件建立自由节点表。以此从实践和观念层面来分析和比较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在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的特征与现状。从观察的结果来看:1.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基本都能在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设置导入环节,且都能在合理时间内完成导入环节。2.从导入方式的使用来看,熟手教师相比新手教师使用的更加多元且分散。3.熟手教师在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的整体质量优于新手教师,但距离优秀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从访谈的结果来看:1.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在设计与实施导入环节时都特别注意幼儿的主体地位,但忽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2.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都存在导入方法知识不足的现象。3.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对导入环节作用与功能有较深认识,但都存在对导入环节重视不足的现象。基于此,笔者从教师导入环节的教育意识、教师领域教学知识、教师的教学反思等三个方面出发,对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导入环节整体效果较为一般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与此同时,笔者也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提高导入环节的教育意识、深化导入教学知识的学习、树立导入环节的整体教学观,以期突破当前导入环节存在不足的瓶颈。

罗琳[9](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六年级英语词汇教学案例分析 ——以PEP教材Let’s Learn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家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提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同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不同要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部分: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将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贯穿到教学中。本研究为了解当前小学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情况,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运用了哪些活动;这些词汇教学活动体现对学生哪些核心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对某市一所小学六年级英语词汇课堂进行为期3个月的课堂观察,采用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记录了 10节词汇课,对其中34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探索教师运用哪些词汇教学活动,分别培养学生哪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发现:在小学英语词汇课堂,导入环节、新课呈现环节和练习巩固环节均体现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导入环节教师运用较多的是多媒体导入和英文歌舞导入,且用时较长,充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新课呈现环节教师主要运用视觉技术和语言技巧,其中视觉技术的用时最长,学生的参与度最高,培养了学生语言能力等素养;在练习巩固环节中,教师更多设计了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其中不同子活动可以分别培养不同的核心素养,如听说写等语言技能,以及合作精神等思维品质和不同的学习策略,且用时更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高。

崔艳英[10](2020)在《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心智表征是认知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一个从古至今尚没有解决的谜题。笛卡尔的接触力学没能解决“思维物质”和语言创造性问题,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解决了力学难题,但是对于“语言创造性”和“心智”无能为力。洪堡特提出“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说明语言创造性,但只是为心智换了一种说法,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乔姆斯基迎难而上,反对行为主义,发起一场认知革命,研究语言能力,研究心智表征问题。他的心智表征观主要由几个方面构成。这几方面问题通过七个部分展开讨论。首先,心智表征研究可以追溯到经院哲学时期,其路径研究主要包括一元论和二元论研究,无论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都不能成为心智解读的理想路径。乔姆斯基的心智研究继承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通过语言维度研究心智。其次,他的理性主义心智,以“语言创造性”为切入点,追本溯源,找到历史依据,复现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他的普遍语法假设可以在波尔·罗亚尔语法中找到原型;他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并非空穴来风,源于历史文献;他的生成理论源于洪堡特的“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第三,他对心智的研究主要是对心智表征的自然主义追问。心智是不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不是可以计算?方法论自然主义是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论,可否用于心智表征研究?心智表征是否具有意向性?第四,这些问题的解答,使得意向性成为乔姆斯基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他尝试通过思维的计算表征维度对心智的意向性问题进行解读,但他的解读面临困境,这个困境是概念问题还是术语问题?如果是术语概念问题,那乔姆斯基理论是否要摒弃意向性?摈弃意向性似乎意味着乔姆斯基支持还原论?第五,心智还原论问题,是心智哲学避不开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何处理心智表征还原问题?乔姆斯基像牛顿一样,怀疑物理主义,坚持自然主义方法论。他的普遍语法是语言能力问题,是心智表征问题。第六,普遍语法说明人类具有语言器官,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不受其他认知能力影响。然而,诸多证据说明模块独立不可行,模块互动是真谛。心智模块论具有系统性、互动性。最后,乔姆斯基理论不是终极理论,也有局限性。心智表征的意向性研究不适合自然主义路径研究,意向性自然化构成乔姆斯基理论的局限性。心智表征研究需要总结前人研究之成果,借鉴视觉研究之成果,借鉴语言研究之思路。

二、Teacher Talk and English Teaching(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eacher Talk and English Teaching(论文提纲范文)

(1)教师支持行为对学业复原力的影响研究 ——以高中英语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文献综述
    1.3 核心概念
    1.4 研究意义
    1.5 理论基础
    1.6 研究设计
    1.7 研究特色与创新
2 教师支持行为及学业复原力的现状
    2.1 问卷的修编
    2.2 教师支持行为的现状
    2.3 学业复原力的现状
3 教师支持行为对学业复原力的影响
    3.1 教师支持行为对学业复原力的促进作用
    3.2 教师支持行为对学业复原力各维度的促进作用
4 教师支持行为影响学生学业复原力的原因探究
    4.1 精准的教师反馈是学业复原力提升的保障
    4.2 合理的目标制定是学业复原力提升的前提
    4.3 良好的师生关系缓解学生消极情绪
    4.4 自主性的培养发挥学生主动意识
    4.5 丰富有效的学习指导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实践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2)形成性评价对中职生法律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新导向
        2.形成性评价能够有效促进中职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形成性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学习动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形成性评价促学习动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意义
        1.实践意义
        2.理论意义
    (四)研究方法、创新与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的创新点
        3.研究思路
一、形成性评价与学习动机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形成性评价及学习动机的概念
        1.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2.学习动机的概念
    (二)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1.多元智力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2.韦纳的归因理论
        3.成就动机理论
二、中职法律课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依据和方法
    (一)形成性评价在中职法律课中的现实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要求
        2.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3.形成性评价对中职生法律学习的重要性
    (二)形成性评价常用的方法
        1.访谈记录
        2.成长档案袋
        3.学习日记本
三、中职法律课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研究
    (一)研究工具
        1.设计调查问卷
        2.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过程
        1.学习动机的前测
        2.形成性评价的使用
        3.学习动机的实验后测
    (四)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教育问题
四、中职法律课教学中使用形成性评价的建议
    (一)注重教师威信的发挥
        1.教师威信的必要性
        2.建立教师威信的方法
    (二)优化教学反馈,激发学习动机
        1.提供正确的归因
        2.提供有效的反馈
    (三)优化教学方法,保持学习动机
        1.关注热点案例
        2.开展法律主题教育
        3.开展体验式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职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职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信效度检验测试)
致谢

(3)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的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论文结构
        1.研究问题
        2.论文结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
        2.理论基础与认识依据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回顾
    第一节 相关概念
        1.英语传播
        2.晚清时期
        3.晚清时期传教士
    第二节 英语传播的相关研究
        1.国外英语传播的相关研究
        2.国内英语传播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晚清以前英语传播回顾
    第四节 晚清社会英语传播研究
        1.晚清社会传教士的相关研究
        2.晚清社会翻译情况的相关研究
        3.晚清社会近代化教育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文化路径
    第一节 传播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传播主体:来华传教士
    第三节 教会学校与英语传播
        1.前期教会学校与英语传播
        2.后期教会学校与英语传播
    第四节 翻译出版与英语传播
        1.翻译机构与英语传播
        2.报刊出版与英语传播
    第五节 传教士主导的英语传播的文化特征
        1.双向语言文化传播
        2.群体性书面语传播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经济路径
    第一节 传播的经济背景
    第二节 传播主体:来华英美商人
    第三节 民间英语培训机构与英语人才培养
    第四节 “皮钦”英语与英语传播
    第五节 英美商人主导的英语传播的经济特征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政治路径
    第一节 传播的政治背景
    第二节 传播主体:晚清政府洋务派
    第三节 近代化教育与英语传播
        1.三类新式学校与英语传播
        2.官派留美与英语传播
    第四节 翻译活动与英语传播
        1.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西学传播
        2.京师同文馆翻译活动与译员培养
    第五节 洋务派主导的英语传播的政治特征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晚清社会英语传播规律及其影响
    第一节 外来语言传播竞争激烈
        1.其他外语的传播情况
        2.影响外语竞争的因素
    第二节 路径依赖及其体现
        1.路径依赖及其内涵
        2.英语传播路径依赖
    第三节 英语传播中人的因素
        1.晚清来华西方人
        2.晚清政府洋务派
        3.个体被动传播者
    第四节 传播受众:底层-精英-群众的传播模式
    第五节 文化、经济、政治层面的平行交互传播
    第六节 英语在中国传播带来的影响
        1.对汉语的影响
        2.对社会的影响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局限及启示
    第一节 主导性局限及表现
        1.来华西人主导的传播的局限性
        2.洋务派们主导的传播的局限性
    第二节 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
        1.应对传播中的竞争现象
        2.注重主导者的路径依赖
        3.尊重受众传播相关规律
        4.结合“场论”防范预警
    第三节 对外语政策与规划的启示
        1.应对英语的语言霸权
        2.提高中华文化自信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
    第一节 结论与贡献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4)新冠期间高中生线上英语学习自律性问题研究 ——基于对8名高中生的深度访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线上教学成为疫情期间唯一教学途径
        2.在线教育为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奠基
        3.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给线上教学模式带来挑战
        4.英语学习强交互特点给在线教育带来一定考验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四)核心概念界定
        1.线上学习
        2.自律学习
        3.自我认知
    (五)文献综述
        1.一般自律学习研究现状
        2.线上自律学习研究现状
        3.线上英语学习研究现状
        4.高中生自律学习研究现状
        5.研究现状评述
一、线上英语学习自律性问题深度访谈设计
    (一)访谈设计思路
        1.访谈实施路径
    (二)访谈问题设计原则
        1.谈话氛围的营造与灵活的提问方式
        2.适时、适度的追问
        3.访谈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访谈对象选择
        1.访谈人数的确定
        2.访谈对象的确定
        3.学生基本情况
    (四)访谈实施方法
        1.访谈的类型
        2.收集访谈资料的方法
        3.整理和分析访谈资料的方式
    (五)访谈结果呈现方式
        1.对基本学习情况和自律学习情况的统计分析
        2.受访者关键语录的呈现与分析
二、线上英语学习自律性问题深度访谈实施
    (一)访谈前
        1.联系并了解受访者
        2.做好备谈工作
        3.约定访谈时间、地点
        4.访谈介绍与心理疏导
    (二)访谈中
        1.倾听与回应
        2.非言语信息记录
    (三)访谈后
        1.访谈收尾工作
        2.访谈语录整理
        3.访谈语录分析
        4.回访部分受访者
三、线上英语学习自律性问题深度访谈结果分析
    (一)高中生线上英语学习基本情况统计与分析
        1.新冠前线上英语学习背景经历调查分析
        2.新冠期间线上英语学习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二)高中生线上英语学习自律情况统计与分析
        1.计划
        2.监控与调节
        3.资源利用
        4.反思
    (三)新冠期间高中生线上英语学习自律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1.内外因素影响程度的统计分析
        2.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3.学习者自身内部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四)高中生线上英语学习自律影响干预方式调查分析
        1.对来自学习者内部影响因素的干预
        2.对来自学习者外部环境影响的干预
四、研究结论
    (一)新冠期间高中生线上英语学习基本问题
        1.线上学习作业量影响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效率
        2.线上英语教学重输入轻输出
        3.作业布置不当导致学生厌学
        4.教师反馈少、时间滞后
        5.线上英语学习交互性差
    (二)新冠期间高中生线上英语学习自律情况及问题
        1.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2.高中生能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线上英语学习
        3.部分高中生无法长期维持自我调节后的学习状态
        4.部分高中生线上英语学习中存在学业拖延情况
        5.高中生缺乏一定的线上英语学习计划意识
        6.高中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反思意识
    (三)新冠期间高中生线上英语学习自律影响因素
        1.来自学习者外部因素的影响
        2.来自学习者内部因素的影响
        3.来自内外因素共同的影响
五、改进建议
    (一)教师引导
        1.培养学生的学习计划意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意识
        3.增强教师的线上教学技能
        4.丰富线上英语教学形式
        5.合理布置作业
    (二)家校合作
        1.加强家校联系与合作
        2.增加亲子沟通机会
        3.创设优质家内学习环境
    (三)国家支持
        1.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研发
        2.加强网络环境治理
        3.推广线上教学理念
        4.加大在线教育投入
六、不足及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
    (二)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附录A:深度访谈问题表
附录B:受访者语录
致谢

(5)基于多途径词汇教学的九年级学困生英语词汇学习实践研究 ——以郑州高新区实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英语学困生
        2.1.1 英语学困生的界定
        2.1.2 国内外英语学困生的相关研究
        2.1.3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2.2 英语词汇教学
        2.2.1 英语词汇教学的界定
        2.2.2 国内外词汇教学相关研究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问题
    4.3 研究工具
        4.3.1 调查问卷
        4.3.2 访谈
        4.3.3 词汇测试
    4.4 研究过程
    4.5 教学案例分析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5.1 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5.2 英语学习动机问卷测评结果分析
        5.2.1 前测数据分析
        5.2.2 后测数据分析
    5.3 词汇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5.3.1 试卷分析
        5.3.2 词汇成绩分析
        5.3.3 词汇成绩分析实验结论
    5.4 访谈结果分析
        5.4.1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5.4.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发现
    6.2 研究启示
        6.2.1 对教师的教学启示
        6.2.2 对学生的学习启示
    6.3 研究局限
    6.4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英语学习的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英语词汇学习成就动机量表
附录五 :前测词汇测试卷
附录六 :后测词汇测试卷
致谢

(6)会话分析视角下职前国际汉语教师身份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教师身份的研究
        二、会话身份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第二章 基本理论框架
    第一节 会话分析理论
        一、会话分析理论的含义
        二、会话分析理论的三个重要概念
    第二节 齐默尔曼的会话身份理论
        一、会话身份的分类
        二、会话身份的关系
    第三节 职前国际汉语教师身份的功能作用
    第四节 职前国际汉语教师身份的识别途径
        一、身份识别的依据
        二、身份识别的路径
第三章 职前国际汉语教师的身份识别与会话分析
    第一节 职前国际汉语教师身份的类型分析
        一、职前教师话语身份
        二、职前教师情景身份
        三、职前教师可迁移身份
    第二节 职前国际汉语教师身份的呈现频率分析
        一、职前教师话语身份的呈现频率
        二、职前教师情景身份的呈现频率
        三、职前教师可迁移身份的呈现频率
    第三节 职前国际汉语教师身份建构的会话策略分析
        一、职前教师身份建构的言语策略
        二、职前教师身份建构的非言语策略
第四章 职前国际汉语教师身份建构的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职前教师身份建构存在的问题
        一、话语身份建构:课堂教学实施之困
        二、情景身份建构:教师多重身份之乱
        三、可迁移身份建构:课堂沉闷与趣味之难
    第二节 职前教师身份建构的影响因素
        一、内在因素的影响
        二、外部因素的影响
第五章 职前国际汉语教师身份建构的启示与建议
    一、运用多重途径,加强课堂实践反思
    二、控制课堂话语量,提高学生参与度
    三、加强身份主体性,保证课堂效率
    四、丰富可迁移身份,提升课堂趣味性
结语
    一、本研究的主要观点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以延吉市X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2.1 情景认知理论
    2.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2.3 情景整合理论
    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5 图式理论
第三章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中应用现状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2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朗读教学中应用背景
    3.3 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水平现状
    3.4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中应用效果各维度水平现状
    3.5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朗读教学中应用现状与应用效果的相关统计
    3.6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中应用现状对应用效果的回归分析
第四章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朗读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的分析与讨论
    4.1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分析
    4.2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C
附录D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朗读教学中应用课堂观察记录表

(8)幼儿园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导入环节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最优化教学对活动导入的实然要求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取向
        (三)解决现实问题的必然吁求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语言集体教学活动
        (二)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
        (三)教学导入
    三、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综述
    一、关于语言集体教学的研究
        (一)关于语言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研究
        (二)关于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教师提问和回应的研究
        (三)关于语言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研究
        (四)其他
    二、国内外关于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的研究
        (一)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
        (二)幼儿园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对比
    三、国内外关于教学导入环节的研究
        (一)导入的内涵
        (二)导入的功能与作用
        (三)导入的原则
        (四)导入的类型与方法
        (五)导入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述评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一)预研究
        (二)正式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非参与式观察法
        (三)半结构访谈法
    三、研究的信效度
        (一)定性研究的信效度
        (二)定量研究的信效度
    四、研究工具
        (一)Spss
        (二)Nvivo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一、新手—熟手教师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的基本状态对比
        (一)新手—熟手教师在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是否设置导入环节
        (二)新手—熟手教师在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的导入时长
        (三)新手—熟手教师在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的导入方式
    二、新手—熟手教师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的质量对比
        (一)幼儿园新手教师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的质量现状
        (二)幼儿园熟手教师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的质量现状
        (三)新手—熟手教师导入环节质量差异比较分析
    三、新手—熟手教师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的观念对比
        (一)新手—熟手教师在设计与实施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导入环节考虑的因素
        (二)新手—熟手教师对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导入环节作用与功能的认识
        (三)新手—熟手教师在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第五部分 讨论与分析
    一、导入环节的教育意识
        (一)导入环节与教学整体
        (二)幼儿主体与教师主导
        (三)“知”与“行”
    二、教师领域教学知识(PCK)
        (一)教学内容知识
        (二)教育对象知识
        (三)教学方法知识
    三、教师的教学反思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建议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建议
        (一)提高导入环节的教育意识
        (二)深化导入教学知识的学习
        (三)树立导入环节的整体教学观
    三、研究反思
        (一)对研究工具的反思
        (二)对访谈数据分析过程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中学数学教学导入实施情况评价量规
附录B: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导入环节质量评价量表
附录C:幼儿园教师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导入环节观念访谈提纲
附录D:教师导入观念自由节点详细编码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六年级英语词汇教学案例分析 ——以PEP教材Let’s Learn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核心素养
        2.1.2 英语词汇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二语习得理论
        2.2.2 认知发展理论
        2.2.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问题
    3.3 研究方法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小学英语词汇导入环节教学案例分析
    4.2 小学英语词汇新课呈现环节教学案例分析
    4.3 小学英语词汇练习巩固环节教学案例分析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5.1 不同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运用
        5.1.1 导入环节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运用
        5.1.2 新课呈现环节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运用
        5.1.3 练习巩固环节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运用
        5.1.4 PartA与B部分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运用
    5.2 不同教学活动中体现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5.2.1 导入活动体现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5.2.2 新课呈现活动体现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5.2.3 练习巩固活动体现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访谈稿
附录B
    小学英语词汇课堂导入环节活动实施情况观察表
    小学英语词汇课堂新课呈现环节活动实施情况观察表
    小学英语词汇课堂练习巩固环节活动实施情况观察表

(10)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心智表征的思想渊源
    1.1 心智表征研究的术语形成和哲学背景
    1.2 心智表征的方法论
    1.3 心智表征研究的问题和进路
    1.4 小结
第二章 理性主义:乔姆斯基的内在论基础
    2.1 语言创造性: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
    2.2 深层表征形式与表层表征形式
    2.3 杜·马赛斯的构式-语法理论
    2.4 普遍语法——语言刻画与解读
    2.5 语言习得机制与语言能力
    2.6 小结
第三章 心智计算论:心智表征的自然主义追问
    3.1 方法论自然主义:乔姆斯基心智研究的方法论
    3.2 内在论:心智理论的范式
    3.3 意向性:自然主义研究的天敌?
    3.4 计算与内容:心智表征的实质
    3.5 自然主义能否最终解释意向性问题
    3.6 小结
第四章 心智表征需要意向性理论吗
    4.1 乔姆斯基对思维计算表证承诺了什么
    4.2 思维计算表征理论存在什么问题
    4.3 表征是不是具有意向性
    4.4 意向性问题是术语概念问题所致?
    4.5 乔姆斯基需要意向性吗
    4.6 小结
第五章 心智还原论:心智表征的终极方案?
    5.1 心身问题:心智哲学的永恒话题
    5.2 牛顿革命的理解:物理主义批判的原石
    5.3 心智模块论: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的交融
    5.4 两大主题反对物理主义的一致性
    5.5 心智与意识的同一性
    5.6 小结
第六章 心智模块论:语言是心智的一个模块?
    6.1 心智模块论——语言本能的结果?
    6.2 语言天才还是智障
    6.3 模块论能不能解释心智表征问题
    6.4 复杂系统论:模块理论的替代方法
    6.5 小结
第七章 乔姆斯基范式:视域与局限
    7.1 方法论自然主义:科学研究是否行得通
    7.2 常识概念问题是不是方法论二元论问题
    7.3 形而上学自然主义存在何种问题
    7.4 方法论自然主义可否用于意向性研究
    7.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I 乔姆斯基生平及其贡献
附录II 乔姆斯基着作与文章
附录III 诺姆·乔姆斯基研究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Teacher Talk and English Teaching(论文参考文献)

  • [1]教师支持行为对学业复原力的影响研究 ——以高中英语教学为例[D]. 胡钰涵.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形成性评价对中职生法律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D]. 梁雪.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 周小渟.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新冠期间高中生线上英语学习自律性问题研究 ——基于对8名高中生的深度访谈[D]. 张鑫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1
  • [5]基于多途径词汇教学的九年级学困生英语词汇学习实践研究 ——以郑州高新区实验中学为例[D]. 何鸟. 西南大学, 2020(05)
  • [6]会话分析视角下职前国际汉语教师身份建构研究[D]. 暴健达. 山东大学, 2020(12)
  • [7]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以延吉市X小学为例[D]. 张艺. 延边大学, 2020(05)
  • [8]幼儿园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导入环节比较研究[D]. 赵文博.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9]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六年级英语词汇教学案例分析 ——以PEP教材Let’s Learn为例[D]. 罗琳. 延边大学, 2020(05)
  • [10]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D]. 崔艳英. 山西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教师谈话与英语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