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从 160 Gbit/s OTDM 信号恢复时钟的无源 OTDM 多路复用器中的音调调制

用于从 160 Gbit/s OTDM 信号恢复时钟的无源 OTDM 多路复用器中的音调调制

一、Tone Modulation in a Passive OTDM Multiplexer for Clock Recovery from a 160 Gbit/s OTDM Signal(论文文献综述)

王心怡[1](2020)在《基于硅基光学延迟线的波长-模式脉冲交织器研究》文中认为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具有尺寸小、集成度高等优点。近年来,它们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各类硅基光电子分立器件性能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单一器件的功能实现,而是往大规模集成化方向发展,即把多个电子和光子分立元件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实现复杂的功能。硅基光电子技术以其高集成度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兼容的优势,近些年来在数据通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硅光技术,人们对各种类型的激光器、调制器、探测器和光开关展开了深入研究。光延迟线在光通信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基于延迟线结构的脉冲复用可以提高光脉冲的重复率,从而生成高频脉冲。高频脉冲在数据通信、光子信号处理、光学模数转换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基于光延迟线结构的片上集成光子器件进行了研究。利用多种光脉冲交织复用方式,实现了脉冲重复率的提升,可用于对微波信号的高速光采样。首先,论文介绍了延迟线芯片的基本概念和参数指标,并讨论了其具体结构和实现方案。从延迟调节范围、调节精度、传输损耗、功耗和芯片尺寸等角度出发,阐明了延迟线的结构特征,为下文各种脉冲交织器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接着,论文从脉冲复用方式入手,分别研究了波分复用(WDM)和模分复用(MDM)的几个关键器件,并介绍了各种器件结构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案。对于MDM器件,本文分析了波导中支持的多种模式,并对波导耦合生成的高阶模式进行了仿真分析。本文还对波长-模式交织器所用到的分立器件和整个系统进行了仿真,证明了波长-模式交织方案的可行性。接着,为了实现脉冲的时分复用,本文提出了一种连续可调的延迟线,该延迟线结合了环形谐振器和马赫-增德尔干涉仪(MZI)开关阵列。开关阵列提供大范围数字式延迟调节,而微环则提供小范围延迟微调。开关采用MZI级联结构,提高了开关消光比。延迟线芯片在60 nm厚的硅波导平台上实现,平均波导损耗为0.35 d B/cm。最大延迟调节范围为1.28 ns,片上插入损耗为12.4 d B,包括由测试端口引起的损耗。在不同延迟时间下,30 Gbps开关键控(OOK)信号通过延迟线芯片传输具有较高的信号保真度。该光学延迟线芯片具有可重构性,可以用于调整脉冲序列。光脉冲多路复用基于延迟线芯片实现,开关被设置为均匀分光比。这样的光时分复用(OTDM)方案可用于产生高重复率脉冲串,可应用于光学采样。调整开关分光比和可调光衰减器(VOA)的衰减值提供不同的脉冲幅度时,可实现准任意波形生成(QAWG)。基于延迟线芯片实现OTDM和QAWG,证明了该芯片的灵活性和可重构性,能作为可编程光信号处理器使用。本文还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延迟线芯片性能进行了讨论。随后,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硅光集成平台的8通道波长-模式光脉冲交织器。波长和模式复用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脉冲的重复率,而同时又不会增加单维度复用的复杂性。交织器使用级联MZI结构作为波分复用(解复用)器,将非对称定向耦合器用作模式复用(解复用)器,并将各种长度的硅波导用作延迟线。论文对交织器各个分立器件参数(如波导损耗、延迟误差和通道带宽等)对交织脉冲的损耗、延迟间隔、峰值能量、脉冲宽度和串扰等一系列指标影响进行了研究,为交织器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实验验证了脉冲序列具有125 ps的时间间隔,延迟误差为3.2%。然后,本文在波长-模式交织器的基础上,将脉冲幅度调节和高速采样功能纳入,构成了一个硅光集成的光学采样系统。高重复率光学采样脉冲是通过将低重复率输入光脉冲与WDM和MDM相结合而获得的。WDM脉冲交织器由具有线性差分延迟的反馈型阵列波导光栅(AWG)构成。它可以实现自动波长对准,且结构紧凑、色散大、损耗低。交织脉冲的幅度可以通过反馈波导中的衰减器进行调节。多模波导中的两个高阶模用来进一步提高脉冲重复率。光学采样脉冲被多模MZI调制器调制,调制器两臂集成了“L型”PN结,提高了调制效率。采样后的脉冲由模式和波长解复用器分开,后端再做并行处理。多模调制器可以实现30 Gb/s OOK调制。多波长脉冲使用由双环耦合马赫-增德尔干涉仪(DR-MZI)构成的WDM滤波器分离,该结构具有较高的消光比。模分复用脉冲交织和分离是由非对称定向耦合器构成的模式复用(解复用)器完成。由于同时使用了波长和模式复用技术,因此脉冲重复率可以大幅提高。在实现的集成芯片中,脉冲重复率提高了8倍,这受限于后端WDM滤波器的数量。所有功能模块,包括高速调制器、偏振分束器、旋转器、延迟线以及WDM和MDM器件,都集成到了单个硅光集成芯片中,充分利用了硅光的集成能力。高速采样芯片的成功研制为在单片上实现模数转换提供了基础。论文最后对研究课题做出了总结,针对硅基脉冲交织器提出了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廖晓露[2](2017)在《基于VCL激光器的多功能集成光芯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传输和接入能力不断增强,宽带技术取得显着进展,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应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终端服务、车载网络、无线网络、可见光通信等等都将带来网络流量井喷式的发展。而波长路由技术能大大提高光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光通道中的各段链路可采用多个波长,一旦在光通道中有空闲波长,其便可以用来构建新的光通路。这种波长路由技术,包括波长转换技术和光交叉连接技术,可以提高波长利用率,有效解决光交叉连接中的波长竞争、动态路由规划问题,以降低网络的阻塞率,提高网络的灵活性。本课题针对全光网络的需要,提出一种全光波长转换和路由系统,希望能够以V型耦合腔可调谐激光器为基础,将各个不同的有源无源器件单片集成在同一芯片上,从而能够在一定通信波长范围内,实现对光信号放大处理、转换波长、转发路由的功能。本文中V型耦合腔激光器(VCL)是一种基于半波耦合器选模,通过两个有微小光程差的谐振腔的游标效应实现大范围波长调谐并有很高的边模抑制比(SMSR)的激光器。它不需要光栅,制作工艺简单,十分便于集成。本文将基于VCL激光器提出多种方案,并通过仿真设计验证VCL半导体激光器的调谐范围扩展、窄线宽、准连续调谐、啁啾可控等性能。这种低成本高性能的可调谐激光器和多功能大规模集成度的光器件吸引了业界的关注,并成为目前发展的大趋势。本文结合V型耦合腔激光器,提出了延时马赫曾德干涉型(DI-MZI)的SOA交叉相位调制(XPM)波长转换结构,设计包括延时波导、多模干涉耦合器(MMI)、SOA、有源无源耦合器等器件,运用时域行波模型分析目前可实现40Gb/s归零码型全光波长转换的两种模型。本文针对单片集成的技术需求,希望通过quantum well offset、quantum well intermixing或者butt-joint集成平台的搭建,解决上述器件集成不兼容、制作工艺复杂等问题,重点探索了三种集成平台制作工艺。我们成功制作了全光路由芯片,测试实现2.5G的全光波长转换,这将是国内首个实现波长转换并路由的大规模光子集成器件,能缩小与世界先进研究水平差距。总而言之,设计和实现高速光子集成器件可大大减少光网络终端和节点设备的功耗和体积,是下一代光网络发展的关键技术。本课题聚焦于开发高性价比的半导体可调谐激光器,并推向产业应用;同时基于V型耦合腔可调谐激光器进一步探索超高集成度的光子路由器芯片,为未来全光路由技术打下基础。

沈鑫[3](2005)在《全光再生技术及其在光分组交换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电信和计算机通信的不断融合,数据业务已经逐渐地超过了电话业务。这就意味着目前存在的面向连接的和电路交换的网络必须升级,以便能够支持分组交换的数据业务。在所有的交换结构中,光分组交换技术有巨大的竞争力,因为它能够提供高速率、数据速率/格式透明的交换以及具有可配置性。因此光分组交换技术将对下一代网络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衰减、噪声、色散、串扰、抖动和非线性等影响。尤其是传输距离延长,每根光纤载荷的波长路数增多,每一通路传输的数字速率提高等,它们都会明显地引起传输信号质量下降,包括幅度减小、脉冲形状畸变和定时漂移等等。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以恢复原来信号形状和消除各种损伤,才能在网络中继续传输和进行交换。全光再生技术是最有前途的消除光信号损耗的技术,因为全光再生技术可以完成与传统的光电再生相同的功能,同时它的结构简单、突破了电子瓶颈的限制,并且拥有更大的工作带宽,具有更好的再生效果。全光再生包括2R(reshaping repeater)、3R(retiming,reshaping repeater)。本论文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光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第二章介绍了全光再生技术的主要发展情况,以及在光分组交换中应用。第三章对一种基于光纤内的自相位调制和交叉相位调制现象的全光2R 再生器进行了研究。在20Gbit/s 的高斯脉冲信道上,对这种再生器结构对于出现在比特“0”上的噪声的抑制能力以及对于色散导致的信号畸变的再生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可以看到,这种再生器结构可以有效地对由于上述两种因素引起的信号畸变进行再生。第四章对一种基于半导体光发大器(SOA)的全光2R 再生器进行了研究。这种再生器是利用SOA 中的自相位调制效应(SPM)所引起的频谱红移现象,通过在SOA 后面放置光带通滤波器可以

朱竹青,王发强,殷奎喜[4](2004)在《全光波长转换技术在混合WDM/OTDM网络节点中的应用与实验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简单分析了未来全光通信网中光波分复用(WDM)和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组合使用的必要性,讨论了各种全光波长转换技术在混合的WDM/OTDM网络结点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验进展介绍了各种转换技术的原理和特性。

朱竹青[5](2004)在《基于SOA—XGM的全光波长转换器特性研究及其在混合WDM/OTDM光网络结点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全光波长转换器是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中的关键光电子器件,也是混合WDM/OTDM光网络实用化的一个关键部分。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非线性效应的波长转换器最具有实用化前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交叉增益调制效应的全光波长转换器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分析了WDM和OTDM技术组构混合光网络的必要性,总结了全光波长转换技术在未来全光网络中的作用。结合当前实验进展,详细介绍了各种全光波长转换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混合WDM/OTDM光网络结点数据格式转换中的应用。 第二章分析了法布里—珀罗激光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数值求解单模激光器速率方程,研究了法布里—珀罗激光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为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全光波长转换器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 第三章全面研究了半导体光放大器用作全光波长转换器的理论基础。详细推导了半导体光放大器中传输方程和速率方程,分析了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非线性效应的三种全光波长转换器工作原理。通过对比分析各种全光波长转换器的性能,本文只研究交叉增益调制型全光波长转换器。 第四章建立了交叉增益调制型全光波长转换器的分段动态模型,详细推导了端面反射为零和不为零两种情况下交叉增益调制型全光波长转换器的适用方程,研究了波长转换器中啁啾分析方法,为后续章节分析波长转换器转换特性提供了正确的数学工具。 第五章利用修正的波长转换器方程,详细分析了相向工作方式下交叉增益调制型全光波长转换器转换后信号光的消光比、啁啾和串扰特性,为波长转换器在光包交换、光路由中的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六章研究了交叉增益调制型全光波长转换器在混合WDM/OTDM光网络结点数据格式转换中的应用。利用简化的波长转换器方程,通过分步傅立叶法分析了两路波分信号的时分复用、时分复用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和时分复用信号的解复用特性,模拟中考虑了色散补偿。 第七章从设计方案、制作工艺等方面简单介绍了交叉增益调制型波长转换器的性能优化。总结全文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二、Tone Modulation in a Passive OTDM Multiplexer for Clock Recovery from a 160 Gbit/s OTDM Signal(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one Modulation in a Passive OTDM Multiplexer for Clock Recovery from a 160 Gbit/s OTDM Signal(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硅基光学延迟线的波长-模式脉冲交织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硅基集成光电子器件
    1.2 集成光延迟芯片
        1.2.1 集成光延迟芯片的背景与应用
        1.2.2 集成光延迟芯片的实施方法
        1.2.3 集成光延迟芯片的研究现状
    1.3 时间交替高重频脉冲生成器
        1.3.1 高频脉冲的应用
        1.3.2 时间交织高重频脉冲生成器的研究现状
        1.3.3 时间交织高重频脉冲生成器的面临问题
    1.4 本论文结构安排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于延迟线结构的硅基波长-模式脉冲交织核心元件设计
    2.1 硅基光延迟线
        2.1.1 硅基光波导
        2.1.2 移相器和可调衰减器的设计
        2.1.3 光延迟芯片架构设计
        2.1.4 光延迟芯片分析与讨论
    2.2 波长与模式复用器件
        2.2.1 波分复用器件
        2.2.2 模分复用器件
    2.3 基于延迟线的脉冲波长-模式复用器模型与仿真
        2.3.1 脉冲复用分立模型的仿真
        2.3.2 脉冲复用整体模型的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范围连续可调超薄硅波导光延迟线
    3.1 延迟线的设计
    3.2 实验验证
        3.2.1 单级和双级MZI开关的比较
        3.2.2 光延迟特性
        3.2.3 OTDM和 QAWG实验
    3.3 进一步提升光延迟芯片性能的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硅基波长-模式脉冲交织器
    4.1 波长-模式脉冲交织器
        4.1.1 脉冲交织器的设计
        4.1.2 不同参数对脉冲交织模型的影响
    4.2 实验验证
        4.2.1 波长脉冲交织器
        4.2.2 波长-模式脉冲交织器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硅基波长-模式脉冲交织高速光采样
    5.1 波长-模式脉冲交织光学采样架构
        5.1.1 整体架构
        5.1.2 核心组件的设计
    5.2 实验验证
        5.2.1 波分脉冲交织器
        5.2.2 WDM带通滤波器组
        5.2.3 多模EO调制器
    5.3 总体性能评估
    5.4 脉冲交织器的应用前景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符号与标记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2)基于VCL激光器的多功能集成光芯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波长可调谐激光器
        1.2.1 宽带波长可调谐激光器展现状
        1.2.2 波长调谐范围扩展技术
        1.2.3 波长准连续调谐技术
        1.2.4 啁啾可控技术
        1.2.5 激光器可集成化的光功率探测器
    1.3 高速光波长转换芯片发展现状
        1.3.1 光波长转换器芯片
        1.3.2 光路交换OCS芯片
        1.3.3 光分组交换OPS芯片
        1.3.4 光突发交换OBS
    1.4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1.5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2 基于V型腔激光器的有源器件性能的研究
    2.1 探索V型腔激光器的性能提升方法
        2.1.1 调谐范围的扩展
        2.1.2 准连续调谐的实现
        2.1.3 啁啾可控的实现
    2.2 V型腔激光器和光探测器的集成研究
        2.2.1 刻蚀槽V型腔激光器
        2.2.2 集成光探测器的性能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V型腔激光器的多功能芯片的仿真和设计
    3.1 基于V型耦合腔可调谐激光器的波长转换器
        3.1.1 基于时域行波模型的V型耦合腔可调谐激光器性能分析
        3.1.2 基于SOA-XGM的波长转换器
        3.1.3 基于SOA-XPM的波长转换器
    3.2 基于V型耦合腔可调谐激光器的4×4光子路由器
        3.2.1 4×4光子路由器工作原理
        3.2.2 4×4光子路由器设计
        3.2.3 4×4光子路由器软件仿真
    3.3 基于V型耦合腔可调谐激光器的16×16光子路由器
        3.3.1 16×16光子路由器工作原理
        3.3.2 16×16光子路由器设计原理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V型腔激光器多功能芯片的集成平台研究
    4.1 集成平台简介
    4.2 端对接技术
        4.2.1 端对接技术的工艺
        4.2.2 基于Butt-Joint的V型腔可调谐激光器
        4.2.3 分立器件分析
        4.2.4 4×4光子路由器
        4.2.5 16×16光子路由器
    4.3 量子阱混杂技术
        4.3.1 量子阱混杂技术的工艺
        4.3.2 基于V型腔的可调谐激光器
        4.3.3 4×4光子路由器
    4.4 偏置量子阱技术
        4.4.1 偏置量子阱技术的工艺
        4.4.2 基本单元层的外延生长
        4.4.3 基于V型腔的可调谐激光器
        4.4.4 N×N光子路由器
    4.5 本章总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个人简介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全光再生技术及其在光分组交换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光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
    1.2 光分组交换节点的结构
    1.3 光分组交换中的关键技术
        1.3.1 光分组的产生
        1.3.2 光标签的提取,滤除和插入
        1.3.3 光分组的同步
        1.3.4 光分组的交换
        1.3.5 光分组的竞争解决
        1.3.6 光分组的再生
第二章 全光再生技术
    2.1 全光再生技术的原理
    2.2 时钟恢复技术
        2.2.1 基于光谐振的时钟恢复
        2.2.2 基于光锁模的时钟恢复
        2.2.3 基于光锁相环 OPLL 的时钟恢复
    2.3 光判决技术
        2.3.1 基于NOLM 的光判决门
        2.3.2 基于SOA 非线性的光判决
    2.4 仿真平台——光子设计自动化软件
第三章 一种基于光纤的全光再生器的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再生器的工作原理
        3.2.1 再生原理
        3.2.2 仿真模型
    3.3 对出现在比特“0”上的噪声的抑制
        3.3.1 系统结构
        3.3.2 仿真结果与讨论
    3.4 对由于色散导致的信号畸变的恢复
        3.4.1 系统结构
        3.4.2 仿真结构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种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全光2R 再生器
    4.1 研究背景
    4.2 基本原理
    4.3 仿真实验系统
        4.3.1 SOA 仿真模型
        4.3.1.1 分段动态模型
        4.3.1.2 整体平均模型
        4.3.2 仿真系统
    4.4 仿真结果与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种基于全光标签交换技术的全光再生节点
    5.1 研究背景
    5.2 基本原理
        5.2.1 再生原理
        5.2.2 2R 再生器的原理
        5.2.2.1 再生器结构
        5.2.2.2 仿真模型
        5.2.3 再生节点的设计
    5.3 系统结构
    5.4 仿真结果与讨论
        5.4.1 频域
        5.4.2 时域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一种全光标签与载荷的产生和复合方法及其在光标签交换网络中的应用
    6.1 引言
    6.2 全光标签与载荷的产生和复合方法
        6.2.1 基本原理
        6.2.2 仿真系统结构
        6.2.3 仿真结果分析
    6.3 交换节点的结构
        6.3.1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中交叉相位调制的波长变换器
        6.3.2 交换节点结构
        6.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全光波长转换技术在混合WDM/OTDM网络节点中的应用与实验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全光波长转换技术分类及其应用
    2.1 利用光纤非线性的波长转换
        2.1.1 石英光纤全光波长转换器
        2.1.2 非线性光学环镜(NLOM)全光波长转换器
    2.2 基于半导体激光器的全光波长转换
    2.3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全光波长转换
        2.3.1 半导体光放大器交叉增益调制(XGM-SOA)全光波长转换器
        2.3.2 半导体光放大器交叉相位调制(XPM-SOA)全光波长转换器
        2.3.3 半导体光放大器四波混频(FWM-SOA)全光波长转换器
    2.4 其它类型的波长转换
        2.4.1 基于电吸收调制的全光波长转换
        2.4.2 基于超连续脉冲的光时选通特性全光波长转换
        2.4.3 基于差频混频的全光波长转换
3 结论

(5)基于SOA—XGM的全光波长转换器特性研究及其在混合WDM/OTDM光网络结点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全光波长转换器与光网络
    1.3 全光波长转换器分类及工作原理
        1.3.1 基于光纤非线性的全光波长转换
        1.3.2 基于半导体激光器的全光波长转换
        1.3.3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全光波长转换
        1.3.4 其他类型的全光波长转换
        1.3.5 结论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半导体激光器理论
    2.1 引言
    2.2 半导体激光器理论
        2.2.1 法布里-珀罗谐振器
        2.2.2 半导体激光器速率方程
        2.2.3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特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半导体光放大器用作波长转换器的理论基础
    3.1 引言
    3.2 半导体光放大器(SOA)
        3.2.1 行波光放大器性能指标
        3.2.2 半导体光放大器中基本方程式
    3.3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波长转换原理
        3.3.1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三种波长转换实现机理
        3.3.2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三种波长转换器性能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OA-XGM全光波长转换器的理论模型
    4.1 引言
    4.2 交叉增益调制型波长转换器动态模型
        4.2.1 载流子寿命和增益动态模型
        4.2.2 分段方法
        4.2.3 波长转换器中简化方程
        4.2.4 波长转换器中简化方程的修正
        4.2.5 波长转换器中啁啾分析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OA-XGM全光波长转换器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相向工作方式下的波长转换器特性研究
        5.2.1 转换后光脉冲特性研究
        5.2.2 转换后光消光比和啁啾特性研究
        5.2.3 转换后光串扰特性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混合WDM/OTDM光网络结点中数据格式转换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SOA-XGM的时分信号复用特性研究
        6.2.1 转换后光输出波形特性研究
        6.2.2 转换后光消光比特性研究
        6.2.3 结论
    6.3 基于SOA-XGM的时分信号解复用特性研究
        6.3.1 光纤传输模型
        6.3.2 时分复用信号的解复用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最新研究进展及本文总结
    7.1 最新研究进展
        7.1.1 转换后光消光比优化
        7.1.2 基于SOA-XGM的同相转换
        7.1.3 其他特性优化
    7.2 本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Tone Modulation in a Passive OTDM Multiplexer for Clock Recovery from a 160 Gbit/s OTDM Signal(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硅基光学延迟线的波长-模式脉冲交织器研究[D]. 王心怡.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2]基于VCL激光器的多功能集成光芯片的研究[D]. 廖晓露. 浙江大学, 2017(03)
  • [3]全光再生技术及其在光分组交换中的应用研究[D]. 沈鑫. 电子科技大学, 2005(07)
  • [4]全光波长转换技术在混合WDM/OTDM网络节点中的应用与实验进展[J]. 朱竹青,王发强,殷奎喜. 光通信技术, 2004(05)
  • [5]基于SOA—XGM的全光波长转换器特性研究及其在混合WDM/OTDM光网络结点中的应用[D]. 朱竹青. 南京师范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用于从 160 Gbit/s OTDM 信号恢复时钟的无源 OTDM 多路复用器中的音调调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