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兽药企业如何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

我国兽药企业如何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

一、我国兽药企业如何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论文文献综述)

廖伟[1](2021)在《CL药业公司中兽药营销策略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杨志良[2](2021)在《认知视角下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当前,农产品消费不断升级,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不断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农业发展正在进行一场质量革命。农业质量革命不仅在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效益的增加以及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营主体行为模式的调整。在现代农产品供给体系中,小农户作为重要的供给主体,在农产品质量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农产品质量控制过程中,小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具有关键性影响。近年来,小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尤其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小农户的低质量控制行为模式,一直是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中的痛点和难点,也是学界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现有研究对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理解主要采用传统的理性人分析框架,将小农户的低质量控制行为视为非理性的或机会主义的行为。但是,学界也开始关注小农户认知对其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小农户的低质量控制行为模式在认知层面能够找到更具说服力的解释。本文将小农户行为属性争论作为切入点,梳理了小农户行为属性争论中的经济理性、生存理性和中和理性三派观点,分析了小农户行为属性争论的根源——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建构理性和演化理性的分野,从而提出认知理性小农户的概念。围绕认知理性小农户的行为特征,从情境锁定、情境适应、情境失调三个方面讨论了小农户认知理性行为的情境依赖性。最后利用主观博弈论,构建了认知理性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针对小农户的质量控制行为逻辑构建了两阶段主观博弈框架,包括第一阶段通过记忆和学习构建主观博弈模型,第二阶段运用主观博弈模型进行策略博弈。同时,基于主观博弈模型中制度的共享认知含义,分析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行为协调属性。根据认知理性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本文按照“质量认知→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逻辑,分别在第三、四章分别展开分析了基于有限质量认知的小农户质量控制和基于质量认知成本的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首先,根据认知理性行为的情境依赖性特征,分析了经济秩序的非人格化变迁导致的小农户质量认知失调、乡村社会网络结构下质量知识的传播特征塑造的小农户质量认知、农产品质量复杂特性导致的小农户质量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在此基础上,假定小农户具有有限的质量提升认知和有限质量偏好认知,并建立小农户的质量控制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在有限质量提升认知的条件下,由于观念的局限和知识的缺乏,小农户选择生产低质量农产品。同时当小农户难以区分消费者的质量偏好时,选择对消费者提供单一质量水平或者较低质量的农产品。随着质量提升认知和质量偏好认知不断提高,小农户能够供应不同质量水平的农产品,此时具体的质量控制决策取决于对自身利益优化的考量。其次,从认知视角言,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治理机制是经营主体间的共享认知模式,它负责协调小农户与各经营主体间的质量认知。认知意义上的治理机制既有认知中介的功能,也有认知约束的功能,同时具有内生性、适应性和多重性的特征。本文比较分析了小农户与消费者作为两个端点的产业链上的三种治理结构,即乡间商贩、作为中间商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并讨论了基于品牌资产专用性和准纵向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治理模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甘肃省武威市肉羊产业的调查资料(包括229份农户调查数据和国家级龙头企业ZT公司及其产业链上的养殖大户、合作社访谈资料),采用多元Logit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质量认知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发现,(1)个体的受教育水平和社会网络层面的邻居效应对养羊小农户兽药残留危害认知具有正向影响,代际群属的经济秩序转型适应性会抑制养羊小农户的兽药残留认知。(2)养羊小农户的兽药残留危害感知对于小农户兽药使用剂量规范程度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而他们对羊肉优质优价的认同度越高,对羊肉品质偏好认知水平越高,以及对驱虫技术提升质量的认同度越高,在使用兽药的时候就会越规范地决定使用剂量。并且,受教育水平、代际群属、邻居效应这三个情境因素对小农户兽药残留危害感知和兽药使用剂量决策的关系存在显着的调节效应。(3)案例分析得出,养羊小农户处于羊肉产业链的起始端,与消费者终端相距较远存在认知阻隔。ZT公司和养殖合作社、羊贩子则扮演认知中介的角色,参与肉羊产业链上认知分工,共同协调小农户的质量认知,从而实现对其质量控制行为的有效治理。ZT公司因其在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方面的技术优势,在整个认知分工体系中起主要协调作用。它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模式来协调产业链上所有的经营主体,从而在最大程度节省信息成本的基础上,塑造或协调小农户的质量认知,实现治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目的。此外,(4)现实中羊贩子的认知中介功能最突出,企业、养殖大户和合作社的中介作用则相对较弱。公司、养殖大户和养殖合作社对于活羊肥瘦的挑剔程度相对较低,他们更关注活羊的卫生、品种和防疫情况。相反,羊贩子在收购活羊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羊的膘情。因此,羊贩子参与产业链治理的程度最高,但是在治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方面的治理绩效相对较低,质量认知中介和质量认知约束的功能不强,这也揭示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与高质量农产品需求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宁平[3](2020)在《S公司D品牌猪用疫苗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畜牧业也经历了散养到规模养殖再到集约化养殖的不同阶段,近几年国家环境保护升级、食品安全及国民食品质量要求提高、规模化效益等推动了畜牧业快速向集约化、品牌化发展。行业的发展在日趋规范,政策法规在不断完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改变,使得传统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生存压力剧增。如何让企业分析内外环境、认清自身优劣,合理制定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增加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成了广大兽用生物制品企业面临的现实迫切问题。本研究以S公司D品牌兽用生物制品(主要是猪用疫苗)为案例,以STP营销战略理论与4P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访谈等方式,总结出S公司产品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和营销组合策略(4P)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就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及营销组合策略提出优化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市场细分标准粗略、目标市场过于宽泛、市场定位不够明细、产品种类少、定价方式不灵活、渠道模式单一、市场知名度不高。原因在于:没有仔细研究市场细分、市场定位过于宽泛、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价格体系不清晰、销售渠道传统、宣传力度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建议: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方面,应该细化市场细分标准,选择更集中的目标市场,使市场定位更明确;在营销组合策略方面,公司应该开发引进新产品,构建灵活的定价体系,扁平化渠道模式,并加大宣传力度。

安玉莲[4](2020)在《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协同控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鸡肉口感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自古以来是人们喜爱的佳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鸡肉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伴随着鸡肉需求量和产量的快速增长,鸡肉质量安全问题普遍存在,影响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人们美好生活的实现,也影响着肉鸡养殖行业的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导致鸡肉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多,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活动不规范,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间不能实现质量协同控制是关键。本文依据供应链质量管理理论,借鉴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课题组(1)前期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系统分析、统计分析、结构方程计量模型分析、熵变模型分析、微分博弈分析和数据模拟仿真等方法,在论证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质量协同控制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从现状描述性分析、影响因素计量分析、形成与实现机制、实现条件和对策建议等方面,研究了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机制的相关问题。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依据鸡肉的生产工艺流程,阐明了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标准与关键特性,提出并论证了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概念与内涵、目标与标志、层次与内容。研究结果表明:鸡肉供应链是一种纵向一体化与横向一体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环境下的鸡肉具有产品整体属性,其质量标准除具有食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外,还有品类指标、营销指标、诚信指标和服务指标;为保障鸡肉质量,必须开展覆盖从养殖到屠宰加工最后到销售环节的全过程质量协同控制;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内容涉及环境维护、投入品来源、检疫检验、档案管理、动物福利和设施配置等方面。利用来自于9省的836份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肉鸡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对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性的认知、质量控制水平现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对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性认知协同水平较高,对质量标准的了解程度以及所采用的质量标准协同状况较差;屠宰加工企业的在环境维护等6个方面的质量控制水平总体上优于肉鸡养殖场(户),双方质量协同控制状况较差。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水平受经营特征、环境特征和协同控制认知特征显着的正向影响;肉鸡养殖场(户)的标准认知特征、经营特征、决策者特征及环境特征对协同控制认知特征有显着的正影响;肉鸡养殖场(户)经营特征和决策者特征对标准认知特征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运用因果分析、图析分析和耗散结构理论中的熵变模型,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剖析了肉鸡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与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实施质量协同控制的动力来自于降低风险、提高质量、增加收益,信息流和价格发挥传导作用,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成熟的消费理念、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自主的行业协会发挥促进作用,健全的管理制度、严格的质量标准、充分的信息共享、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监管体系发挥保障作用。动力机制和传导机制构成主导机制,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构成辅助机制;增加负熵流和减少正熵流是促进两环节质量协同控制水平不断提高、实现质量协同控制效应的根本途径。借鉴供应链质量控制问题相关研究成果,考虑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形成的动态性,运用微分博弈模型和数据模拟仿真技术,分析并验证了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以及双方协同合作博弈模式下,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的最优质量控制水平,明确了双方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协同合作博弈模式下,肉鸡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与鸡肉供应链的最优值函数均大于分散博弈模式下的质量控制水平与最优值函数;当且仅当供应链总体利润分配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肉鸡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的个体利润达到帕累托最优,双方实现质量协同控制。基于前文研究结论,从肉鸡养殖场(户)、屠宰加工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和消费者五个层面提出了促进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实现质量协同控制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肉鸡养殖场(户)应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提升经营特征,完善企业制度,同时加强与屠宰加工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屠宰加工企业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惩罚机制和协同度评价体系;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行业支持政策,尽快完善鸡肉产品质量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理顺监督管理体系,完善质量追溯制度;行业协会应出台协会质量标准,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督职能;消费者应该培养成熟的消费理念,提高维权意识和社会监督意识。

吴强[5](2020)在《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自三聚氰胺事件以来,中国奶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乳品生产国。近年来,涉及乳品质量安全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乳品质量安全隐患普遍存在,乳品质量目标与产能目标冲突,乳品质量提升与奶业持续发展的矛盾突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但质量控制水平与成本不协调、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是关键。国内外理论与实践表明,实施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是改善乳品质量、协调质量与产能目标,促进奶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依据供应链管理、认知行为、协同学、外部性及信息不对称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协同度、Logit-ISM、结构方程、演化博弈、委托代理和模拟仿真等模型方法,从概念界定、现状描述、协同度测算、影响因素确定、形成机制剖析、实现机制解析和对策建议等方面,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由奶牛养殖场户(简称奶农,全文同)、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组成的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相关问题。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供应链环境下影响乳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有投入品来源(采购)、检疫检验、环境维护、设施配置、生产档案和员工培训等6方面。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基本问题包括:含义是奶农、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间在投入品来源(采购)等6方面配合得当、协同一致,共同维护乳品质量、提高乳品供应链竞争力;模式包括横向层面协同和纵向层面协同;目标由状态目标和结果目标两部分构成,结果目标是状态目标的外在表现,状态目标是结果目标的内在基础;标志是奶农、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间质量控制行为配合得当,乳品质量指标得到有效保障;决策参量有质量预防水平、质量检验水平、质量成本分摊、质量收益分配和质量缺陷惩罚等,各决策参量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关联,共同影响乳品质量水平和供应链整体收益。利用来自全国10省份590家奶农、224家乳品加工企业和750家超市的问卷调查数据,首先从投入品来源(采购)等6方面描述性分析了奶农、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质量协同控制的认知、行为及其协同状况,然后利用复合协同度模型测算了乳品供应链质量控制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三方对于投入品来源(采购)等6方面的重要性认知处于良好协同状态,对于投入品来源(采购)等6方面的质量控制标准的认知处于低度协同状态;三方在投入品来源(采购)、检疫检验和环境维护等3方面的质量控制行为处于良好协同状态,但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质量控制行为协同状况欠佳,在设施配置和档案管理方面的质量控制行为协同状况较差。总体来看,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有序度要高于养殖和销售环节,各环节间的协调性、配合性和同步性还较差,仍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乳品供应链质量控制处于初级协同阶段。基于590家奶农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ISM模型实证分析了奶农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递阶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受访者文化程度、养殖规模、原奶质量标准认知、饲料质量标准认知、饲养环境标准认知、稳定销售渠道、提升原奶价格、风险分摊、信息共享、信任程度和政府鼓励支持对奶农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有显着影响。其中,政府鼓励支持、原奶质量标准认知、饲料质量标准认知、饲养环境标准认知是表层直接因素,稳定销售渠道、提升原奶价格是中层间接因素,受访者文化程度、养殖规模、风险分摊、信息共享、信任程度是深层根源因素。基于750家超市的问卷调查数据,依据“经营能力、内部动力、外部推力、合作伙伴关系—中间合力—协同意愿”的分析思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超市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能力、内部动力、外部推力、中间合力和合作伙伴关系对超市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有着不同程度的显着的正向影响,其中经营能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外部推力,然后依次是合作伙伴关系和内部动力。结合乳品供应链的结构特征和运行规律,从动力因素、促进因素、保障因素、传导过程和实现路径等方面剖析了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得出结论: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提升质量、规避风险、增加收益是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动力因素,通过质量信息流和行为信息流的传导作用,实现质量协同控制的目标;个体素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信息共享、相互信任是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促进因素,发挥加快质量协同控制进程的作用;政府监管、第三方检测、内部监管、市场秩序是保障因素,具有引领质量协同控制轨迹的作用。基于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视角,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和模拟仿真技术分析并印证了乳品供应链中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的演进过程、稳定策略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双方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低收益率与高溢出率均会导致市场失灵。当奶农采取高级预防策略和乳品加工企业采取高级检验策略收益率较低时,(基本预防,基本检验)将是双方质量控制博弈的稳定策略,此时,政府应给予采取高级控制策略方足够的补贴,以激励双方实施质量协同控制;当奶农采取高级预防策略或乳品加工企业采取高级检验策略收益率提高,但溢出率较高时,另一方将采取“搭便车”行为,则(高级预防,基本检验)或(基本预防,高级检验)将是双方质量控制博弈的稳定策略,此时,政府应该加大处罚力度,迫使“搭便车”行为者进行质量协同控制;政府补贴对奶农的效用更为明显,政府惩罚具有“正强化”和“负强化”双重作用。综合运用最优化原理、博弈论、委托代理模型和模拟仿真技术,分析并印证了信息对称、单边信息不对称和双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乳品供应链中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的最优质量控制策略,以及双方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质量预防水平隐匿时,乳品加工企业将采取“质量预防不足”策略;当质量检验水平隐匿时,超市将实施“质量检验过度”策略;当质量预防水平和质量检验水平均隐匿时,乳品加工企业的“质量预防不足”与超市的“质量检验过度”同时存在;合理的供应链利益分配合同设计,可促使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实施质量协同控制。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4个方面:一是提高认知水平与行为能力,改善质量控制行为;二是健全运行机制,促进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三是增强乳品加工企业的综合能力,强化内部监管与服务能力;四是营造良好协同环境条件,提升质量协同控制水平。

茆磊[6](2018)在《A公司创新驱动的盈利模式及财务政策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经济迅速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民众对肉制品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若想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节奏、转变经营思路,尽全力解决民众关心的食品安全和食品品质问题。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面临严重的威胁,既有来自添加剂和家禽牲畜用药的滥用,也有来自水土污染等环境恶化的影响。畜牧行业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如何认清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和经营威胁,并在改进中构建出创新驱动的盈利模式,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的关键。文中运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等。本文是以A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创新驱动的盈利模式运行状况,根据其财务状况、运行现状等方面的分析提出支持其进一步发展的财务政策。本文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叙述,首先是绪论部分涉及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内容、国内外关于创新、盈利模式、财务政策的综述。其次是介绍我国的畜牧行业概况及盈利模式,从组织架构、企业文化、资产状况、经营业绩和研发方面对A公司进行介绍。使用战略分析中常用的关于宏观环境分析法和产业五种竞争力来剖析A公司的创新能力。然后介绍A公司相关产品闭合链和高附加值新产品研发主导等盈利模式,再从盈利能力和增长点等方面分析其现有模式。针对A公司的盈利模式存在问题提出优化措施,最后是提出支持A公司发展的财务政策。本文研究对象是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分析其创新驱动的盈利模式有很大意义。本文将从创新构造的盈利模式评价出发,分析该企业盈利模式发挥效用的程度,并根据分析结果重新构造出新的、能够匹配目前创新的盈利模式。最后,针对新的盈利模式运行和企业经营提出能支持该盈利模式发挥最大效用的财务政策。

赵珊[7](2017)在《WT畜牧兽医药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保障动物正常生长和防治疫病来说,兽药是重要资源,同时兽药也是对于畜牧业的重要支撑.因此,兽药以及衍生的诊断试剂和医疗器械等,既保护动物健康安全,又关系到人民食品安全,承载着保护人类健康的重任。跟据统计数据,我国规模以上兽药企业达到六百余家,产品共二十九个剂型,约两千个品种,这些产品有的会出口到北美、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地区。2001-2011年我国兽药行业工业总产值复合增长率超过了20%。而且,国家在近几年加快了一些相关措施,如GSP认证、GMP认证、行业规划、技术更新等,以加快兽药行业的整合力度,大力推进我国成为兽药行业的发展。WT畜牧兽医药业公司定位是一家专业致力于畜牧兽医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与推广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创办于1992年,产品涉及动物药品、检测试剂、动物标识以及兽用医疗器械和机器设备等,历经20载风雨,现在公司总体规模过亿,很多产品在行业内占有一席之地,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现在,兽药行业的市场容量提升速度减缓,但是刚性需求在短时间内并不会改变,中国始终是全球兽药的最大潜力市场,业内各企业也将在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然而,随着养殖行业的集约化发展,该行业需要新的布局和要求,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被放在了预防保健与生物安全建设的生物兽药、中兽药等方面,更加严格地考察生产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加强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以及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同时,兽药行业发展还必须解决如何降低环保治理成本与人力成本的问题,以合适的量使用抗生素产品与安全规范的实施同样不可忽视。这些变化将导致兽药行业的资源重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面临的将是兼并联盟。因此,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站稳脚跟,加强WT公司在兽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势,有必要重新梳理和规划WT公司的发展战略。本文将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兽药行业及衍生领域的产业政策,产品研发、生产控制、销售管理以及售后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现状进行研究,针对当前WT公司在上面领域的劣势,优势,机遇,威胁的一一剖析,对过去WT公司在国内市场行业背景下战略的解读和反省,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技术研发,企业文化打造,营销渠道等方面阐述了产业化战略;又进一步结合当前国内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状,深入了解了养殖者选择兽药及相关医疗仪器等背后的用意,以此分析了WT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出了产品走精品化,专业化的利基战略;为保障整体发展战略,将实施加强团队建设,打造企业文化,建立健全激励体制,加强财务金融管理,以及风险防范的措施。

柳高峰[8](2017)在《湖南农大药业公司战略定位研究》文中提出兽药市场是一个相对特殊的产业市场,近几年兽药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在行业监管、外企冲击和自身发展障碍的多重压力下,企业数量日益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兽药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清晰的战略定位。本文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对湖南农大药业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文中首先对战略管理理论体系进行详解,总结企业战略定位的方法,并对国内外企业战略定位情况进行综述;接着对兽药行业环境,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竞争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对公司在产业、竞争等方面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探讨在如此外部环境发展过程中,农大药业优势资源所在;在此基础上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挖掘、聚焦目标客户、并基于此提出战略发展之路,应用SWOT分析、五力模型、竞合战略和动态战略分析工具做相应研究,制定实施垂直业务战略和一体化战略;最后,为了保证公司战略的有效实施,提出了一整套包括培育公司品牌竞争力、提升公司人才素质、优化市场营销网络体系以及加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和加强技术创新等措施,这对湖南农大公司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其他同行企业也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通过本文研究,对兽药企业在竞争资源建设与战略定位、战略布局的匹配性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也期望对中国兽药行业形成借鉴和促进。

曹鹏[9](2016)在《SW公司海外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国的兽药工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与之相生的是兽药行业严重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这导致了产能过剩,继而引发了低价竞争。中国的兽药企业为产品寻找突破口纷纷选择了兽药出口这条路,然而,中国兽药外贸的国际环境却一直在不断地恶化。目前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弱复苏状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美国经济缓慢复苏,欧洲则接近零增长,全球需求不振,市场空间收窄。迫于市场压力,各国对中国兽药产品进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加剧,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在不断增加,综合成本的上升加剧了出口价格竞争,再加上兽药政策上的日趋严格,来自于环境保护的压力,贸易摩擦的增多,以及印度、东南亚等低成本地区对中国兽药出口的替代,中国兽药企业之间的战场已经由国内市场转向海外市场,加之贸易性公司对这块蛋糕的争夺,SW公司的出口之路愈发地艰巨。尽管海外市场营销的综合性理论比较丰富,然而对于中国的兽药企业来说,具体到该行业的理论研究很少见,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更缺乏实践性的指导。在此背景下,本文以SW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SW公司海外市场营销的现状、问题加以介绍和分析,运用PEST分析法对宏观环境加以分析,采用五力模型分析了兽药行业的行业竞争环境,剖析内部环境确定SW公司的优势与劣势。然后,对海外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和细分,确定了三个目标市场:亚洲市场、南美市场及欧盟市场及目标市场中的重点国家,并确定了在该目标市场的具体定位。基于上述信息,为SW公司的海外市场营销设计出了具有其行业特色的4P营销组合策略,并提炼了SW公司海外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重点保障措旌,分别为:寻求成本优势,解读产品组分,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加强药品注册以及做好海外市场的产品选择。本文构建了营销组合优化的管理模型、对策和建议,把相关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应用于兽药企业的海外市场营销方面,为SW公司海外市场的拓展和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和支持,也同时可为中国兽药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帮助和借鉴。其次,本文在综合考虑法规条例、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基于所掌握兽药行业的动态,提炼了兽药企业海外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重点保障措施,使兽药企业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为其海外市场的拓展打下基础。从理论意义方面看,本文在此前的理论及研究基础上,形成了更适应中国兽药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理论及方法,这对于中国兽药企业国际拓展理论的研究具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从实践意义方面看,本文不仅为Sw公司海外市场的营销和管理实践提供了参考和支持,同时还可以为我国的其他兽药生产企业提供帮助和借鉴,为做大、做强我国兽药工业,使我国兽药产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做出了努力。

王薇[10](2015)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畜牧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畜牧业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复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5月2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本论文在此背景下,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规划》的基本理念,研究影响我国动物疫情政府防控能力的基本要素,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创新防控组织体系建设、防控技术推广以及促进、社会防控资源整合有着很强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农业推广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综合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理论、脆弱性分析、动物卫生经济学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规划》提出的四个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提出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的四大基础要素:法制规范、组织体制、科技支撑和条件保障。分章对此四大基本要素在我国建设的基本概况、存在的基本问题、问题引发的原因、国外的基本经验及做法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做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提升我国政府提高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能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探讨和实证昀方法对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与结论。首先,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其中需要改变观念,从动物卫生安全的高度看待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立法;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碎片化;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其次,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需要从专业性出发设立常规性指挥机构;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合式组织结构;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再次,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需要做到接轨国际标准,加强科技支撑基础条件建设;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科技支撑沟通平台建设;注重社会需求,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评价机制;重视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与防控实践相结合。最后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需要在条件保障上重心前移,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建立多元化的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合理安排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及通过案例的实地调查和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可能在两方面具有创新:一是基本研究思路的创新性。文章突破单纯的从畜牧兽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疫情防控问题,而是从人类社会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如何削弱或消减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发生的风险。二是计量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本项目采用回归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影响防控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对我国短期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我国兽药企业如何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兽药企业如何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2)认知视角下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农产品质量控制
        1.3.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
        1.3.3 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行为
        1.3.4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
        1.3.5 文献述评和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小农户
        1.4.2 农产品质量
        1.4.3 质量认知
        1.4.4 质量控制行为
        1.4.5 治理机制
    1.5 研究内容概述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后续章节安排
第二章 认知理性小农户及其质量控制行为:一个理论框架
    2.1 引言
    2.2 小农户行为属性的争论
        2.2.1 生存理性派
        2.2.2 经济理性派
        2.2.3 中和理性派
    2.3 小农户行为属性的辨析
        2.3.1 工具理性范畴的经济理性与价值理性范畴的生存理性
        2.3.2 建构主义的经济理性与演化主义的生存理性
    2.4 认知理性小农户
        2.4.1 认知理性
        2.4.2 认知经济学
        2.4.3 作为认知理性主体的小农户
    2.5 小农户认知理性行为的情境依赖性
        2.5.1 情境锁定
        2.5.2 情境适应
        2.5.3 情境失调
    2.6 认知理性小农户的质量控制行为逻辑:两阶段主观博弈框架
        2.6.1 主观博弈论与认知理性
        2.6.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逻辑的两阶段主观博弈框架
        2.6.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共享认知与行为协调
    2.7 小结
第三章 小农户有限质量认知与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
    3.1 引言
    3.2 情境因素与小农户质量认知特征
        3.2.1 经济秩序的非人格化变迁与小农户质量认知失调
        3.2.2 乡村社会结构、知识传播与小农户质量认知局限
        3.2.3 农产品的质量特性与小农户质量认知能力的有限性
    3.3 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模型
        3.3.1 传统质量选择理论的局限性与偏好认知困难
        3.3.2 模型内容概述
        3.3.3 行为假定
        3.3.4 小农户质量控制模型的构建
    3.4 模型的延伸性讨论
        3.4.1 损失厌恶与低质量控制
        3.4.2 信号传递失灵
        3.4.3 产量收益对农产品质量的挤出
        3.4.4 行为惯性
    3.5 小结
第四章 认知成本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治理机制
    4.1 引言
    4.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内生治理机制:共享认知
        4.2.1 共享认知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
        4.2.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信息传递和认知约束功能
        4.2.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内生性、适应性与多重性
    4.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分类
        4.3.1 直接治理机制和间接治理机制
        4.3.2 控制机制和激励机制
        4.3.3 自我治理机制、交互治理机制和干预治理机制
    4.4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多元治理主体
        4.4.1 乡间商贩
        4.4.2 农业企业
        4.4.3 合作社
    4.5 全产业链模式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认知治理
        4.5.1 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链混合治理结构
        4.5.2 龙头企业品牌声誉的资产专用性与全产业链模式
        4.5.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全产业链治理模式
    4.6 小结
第五章 质量认知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实证分析—以养羊小农户为例
    5.1 引言
    5.2 实证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取
        5.2.2 调查问题设计
        5.2.3 调查实施
        5.2.4 分析方法
        5.2.5 模型设定、变量选择
    5.3 养羊小农户的质量认知及质量控制行为描述性分析
        5.3.1 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的描述性分析
        5.3.2 养羊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5.4 情境因素与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
        5.4.1 情境因素对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的影响分析
        5.4.2 情境因素对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产生影响的边际效应
    5.5 情境因素、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行为
        5.5.1 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对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分析
        5.5.2 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影响质量控制行为的边际效应
        5.5.3 情境因素对养羊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分析
        5.5.4 情境因素、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行为:调节效应
    5.6 小结
第六章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认知治理机制分析——以养羊小农户为例
    6.1 引言
    6.2 案例分析设计
        6.2.1 样本选取
        6.2.2 调查实施
        6.2.3 分析方法
        6.2.4 案例特征描述
    6.3 ZT公司的全产业链治理模式及其对小农户质量认知的协调
    6.4 ZT 公司的羊肉质量控制策略及其对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认知治理机制
    6.5 养羊小农户肉羊质量控制行为多元治理结构的治理绩效分析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S公司D品牌猪用疫苗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行业基本概念
        1.2.1 兽药
        1.2.2 兽用生物制品
    1.3 文献综述
        1.3.1 理论基础
        1.3.2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营销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公司概况及D品牌营销现状
    2.1 公司概况
        2.1.1 发展历程
        2.1.2 产品组合
        2.1.3 组织架构
        2.1.4 经营绩效
    2.2 营销现状
        2.2.1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现状
        2.2.2 营销组合策略(4P)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营销环境分析
    3.1 外部环境
        3.1.1 一般环境
        3.1.2 行业发展态势
        3.1.3 竞争者分析
        3.1.4 市场需求
    3.2 内部环境
        3.2.1 资源条件
        3.2.2 能力
    3.3 SWOT分析和战略选择
        3.3.1 SWOT分析
        3.3.2 战略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品牌存在的营销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问题及成因分析
        4.1.1 市场细分标准粗略
        4.1.2 目标市场过于宽泛
        4.1.3 市场定位不够明晰
    4.2 营销组合策略(4P)问题及成因分析
        4.2.1 产品种类少
        4.2.2 定价方式不灵活
        4.2.3 渠道模式单一
        4.2.4 市场知名度不高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的优化建议
    5.1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优化建议
        5.1.1 细化市场细分标准
        5.1.2 目标市场更加集中
        5.1.3 市场定位更加明确
    5.2 营销组合策略优化建议
        5.2.1 开发引进新产品
        5.2.2 构建灵活的定价体系
        5.2.3 扁平化渠道模式
        5.2.4 加大宣传力度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公司内部及加盟商访谈提纲
附录2 针对行业专家的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问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协同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供应链质量控制研究
        1.2.2 食品(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研究
        1.2.3 鸡肉供应链质量控制研究
        1.2.4 已有观点与主要不足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2.1 鸡肉供应链
        2.1.1 鸡肉整体产品概念
        2.1.2 鸡肉的质量标准与关键质量特性
        2.1.3 鸡肉供应链的结构、特征
    2.2 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2.2.1 鸡肉质量的形成过程
        2.2.2 鸡肉质量的影响因素
    2.3 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在鸡肉质量形成中的作用
        2.3.1 肉鸡养殖场(户)的作用
        2.3.2 屠宰加工企业的作用
    2.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基本问题
        2.4.1 质量协同控制的概念与内涵
        2.4.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内容
        2.4.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目标与标志
        2.4.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策略的含义与内容
    2.5 本章小结
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描述性分析
    3.1 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数据特征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2 数据来源
        3.1.3 样本数据特征
    3.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分析思路与判断依据
        3.2.1 质量协同控制认知比较分析的思路及判断依据
        3.2.2 质量协同控制活动比较分析的思路及判断依据
    3.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认知状况的比较分析
        3.3.1 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性的认知比较
        3.3.2 质量控制标准了解程度的比较
    3.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活动的比较分析
        3.4.1 采用质量标准的比较
        3.4.2 环境维护质量控制的协同状况
        3.4.3 投入品来源质量控制的协同状况
        3.4.4 检疫检验质量协同控制状况
        3.4.5 动物福利质量协同控制状况
        3.4.6 档案管理质量协同控制状况
        3.4.7 设施配置质量协同控制状况
    3.5 本章小结
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1.1 理论分析
        4.1.2 研究假说
        4.1.3 变量说明
    4.2 信度和效度检验
        4.2.1 信度检验
        4.2.2 效度检验
    4.3 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4.4 模型最终估计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与实现机制分析
    5.1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机制分析框架
    5.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主导机制
        5.2.1 动力机制
        5.2.2 传导机制
    5.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辅助机制
        5.3.1 保障机制
        5.3.2 促进机制
    5.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机制
        5.4.1 耗散结构理论概述
        5.4.2 熵变模型构建
        5.4.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过程分析
        5.4.4 减少系统内部正熵,逐步实现质量协同控制目标
        5.4.5 增加负熵流,实现促进机制
        5.4.6 减少正熵流,实现保障机制
    5.5 本章小结
6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微分博弈分析
    6.1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6.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微分博弈模型
        6.2.1 Nash非合作微分博弈模型
        6.2.2 屠宰加工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主从微分博弈模型
        6.2.3 协同合作微分博弈模型
        6.2.4 比较分析
    6.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与模拟仿真
        6.3.1 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
        6.3.2 质量协同控制的模拟仿真
    6.4 本章小结
7 促进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对策建议
    7.1 肉鸡养殖场(户)自身的对策建议
        7.1.1 提高决策者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
        7.1.2 扩大养殖规模,改善经营特征
        7.1.3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质量行为
        7.1.4 加强与屠宰加工企业交流沟通
    7.2 屠宰加工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7.2.1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协同
        7.2.2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共担机制
        7.2.3 制定质量协同控制评估体系
    7.3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7.3.1 加大行业政策支持,改善外部环境
        7.3.2 健全法律体系,确保有法可依
        7.3.3 理顺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水平
        7.3.4 完善鸡肉质量可追溯制度
    7.4 行业协会层面的对策建议
        7.4.1 制定协会质量标准
        7.4.2 加强协会信息披露的职能
        7.4.3 加强监督和行业内部惩罚制度
    7.5 消费者层面的对策建议
        7.5.1 培养成熟的消费理念和安全购买能力
        7.5.2 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
        7.5.3 积极参与社会监督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鸡肉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调查问卷:养殖场(户)
附录二 :鸡肉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调查问卷:屠宰加工企业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5)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供应链质量控制的研究
        1.2.2 关于食品(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的研究
        1.2.3 关于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的研究
        1.2.4 关于乳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的研究
        1.2.5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2.1 乳品与乳品供应链
        2.1.1 乳品的概念与内涵
        2.1.2 乳品的质量安全标准
        2.1.3 乳品供应链的结构与特征
    2.2 供应链环境下乳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2.3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基本问题
        2.3.1 质量协同控制的概念
        2.3.2 质量协同控制的内涵
        2.3.3 质量协同控制的目标与标志
        2.3.4 质量协同控制的模式与内容
    2.4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决策框架
        2.4.1 质量预防水平
        2.4.2 质量检验水平
        2.4.3 质量成本分摊
        2.4.4 质量收益分配
        2.4.5 质量缺陷惩罚
    2.5 本章小结
3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认知、行为与协同度分析
    3.1 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数据情况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样本数据来源与基本情况
    3.2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认知与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3.2.1 质量协同控制认知状况描述性分析
        3.2.2 质量协同控制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3.3 乳品供应链质量控制协同度的测算
        3.3.1 模型构建、序参量选取及数据整理
        3.3.2 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4.1 奶农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4.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1.2 模型选择与变量说明
        4.1.3 估计结果与讨论
    4.2 超市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4.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2.2 模型选择与变量说明
        4.2.3 模型估计与检验
        4.2.4 估计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5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机制分析
    5.1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条件与机制框架
        5.1.1 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条件
        5.1.2 质量协同控制的机制框架
    5.2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主导机制
        5.2.1 动力因素对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作用
        5.2.2 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传导过程
        5.2.3 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路径
    5.3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辅助机制
        5.3.1 促进因素对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作用
        5.3.2 保障因素对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作用
    5.4 本章小结
6 乳品供应链中养殖与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机制分析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问题描述与博弈主体策略
        6.1.2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经济逻辑
        6.1.3 演化博弈模型构建的基本假设
    6.2 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6.2.1 演化博弈收益矩阵
        6.2.2 复制动态方程与均衡点
        6.2.3 均衡点的稳定性分析
        6.2.4 演化稳定策略形成机理分析
    6.3 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
        6.3.1 补贴机制下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
        6.3.2 惩罚机制下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
    6.4 数值模拟仿真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乳品供应链中加工与销售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机制分析
    7.1 问题描述与研究假设
    7.2 信息对称条件下委托代理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7.3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代理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7.3.1 乳品加工企业的质量预防水平隐匿
        7.3.2 超市的质量检验水平隐匿
        7.3.3 质量预防水平和质量检验水平均隐匿
        7.3.4 基于内部惩罚和内外部损失分摊契约的比较分析
    7.4 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
    7.5 数值模拟仿真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促进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对策建议
    8.1 提高认知水平与行为能力,改善质量协同控制行为
    8.2 健全运行机制,促进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
    8.3 增强综合能力,强化内部监管与服务能力
    8.4 营造良好协同环境条件,提升质量协同控制水平
    8.5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A公司创新驱动的盈利模式及财务政策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2.3 研究目的
    1.3 研究思路、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研究内容
    1.4 创新、盈利模式、财务政策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第2章 A公司概况及其所在行业介绍
    2.1 A公司所在行业盈利模式概述
        2.1.1 我国畜牧行业概况
        2.1.2 我国畜牧业盈利模式
    2.2 A公司简介
        2.2.1 公司组织结构
        2.2.2 公司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
        2.2.3 公司资产状况
        2.2.4 公司产品与销售情况
        2.2.5 人力资源情况与研发投入
    2.3 影响A公司盈利模式的外部因素分析
        2.3.1 基于PEST法分析国内外的宏观环境
        2.3.2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行业环境
第3章 A公司创新驱动的盈利模式分析与优化
    3.1 A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3.1.1 产品和服务创新
        3.1.2 市场定位创新
        3.1.3 业务链重组
    3.2 A公司创新驱动的盈利模式介绍
        3.2.1 相关产品闭合链盈利模式
        3.2.2 高附加值新品研发主导盈利模式
        3.2.3 集团协作共赢的盈利模式
    3.3 A公司创新驱动的盈利模式分析
        3.3.1 盈利能力总体评价
        3.3.2 盈利源分析
        3.3.3 盈利增长点分析
        3.3.4 盈利措施分析
    3.4 A公司现有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3.4.1 政府调控强制疫苗价格导致药品价格低位运行
        3.4.2 技术开发风险大,短期获利难
        3.4.3 原材料成本管控效果有待提升
        3.4.4 公司规模扩大,机构数量增加使得管理难度提升
    3.5 A公司创新驱动的盈利模式优化
        3.5.1 客户偏好下的盈利源优化
        3.5.2 产品组合下的盈利增长点优化
        3.5.3 资源配置下的盈利措施优化
第4章 支持A公司发展的财务政策
    4.1 A公司财务政策选择的原则与目标
        4.1.1 财务政策选择的原则
        4.1.2 财务政策选择的目标
    4.2 融资管理政策
        4.2.1 调整银行借款的规模与结构,增加负债渠道
        4.2.2 遴选国有资本背景,增加公司融资的渠道稳定性
    4.3 投资管理政策
        4.3.1 技术开发型投资政策
        4.3.2 销售开发型投资政策
    4.4 资本结构政策
    4.5 剩余股利政策
第5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WT畜牧兽医药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2 思路框架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发展战略研究理论综述
    2.1 兽药产业的研究
    2.2 GMP时代我国对兽药发展的研究
    2.3 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战略应对
第3章 WT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法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分析
        3.2.1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3.2.2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3.2.3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分析
        3.2.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分析
        3.2.5 行业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分析
第4章 WT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管理
        4.1.1 WT公司发展历程
        4.1.2 WT公司的现状
        4.1.3 WT公司的内部资源分析
    4.2 公司经营管理状况分析
        4.2.1 人力资源分析
        4.2.2 财务状况分析
        4.2.3 管理模式分析
        4.2.4 企业商誉分析
    4.3 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4.4 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5章 WT公司战略能力分析与战略选择
    5.1 公司战略管理现状分析
        5.1.1 技术研发
        5.1.2 公司自主研发主导产品
        5.1.3 多元化产品经营
    5.2 公司现有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5.3 综合SWOT分析
        5.3.1 WT公司的优势分析
        5.3.2 WT公司的劣势分析
        5.3.3 WT公司的机遇分析
        5.3.4 WT公司的威胁分析
        5.3.5 战略分析
第6章 WT公司发展战略设计
    6.1 制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6.2 WT公司愿景与战略定位
        6.2.1 WT公司的愿景
        6.2.2 WT公司的战略定位
    6.3 WT公司发展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
        6.3.1 战略方针
        6.3.2 战略目标
    6.4 WT公司发展战略地图和战略路径
第7章 WT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
    7.1 WT公司战略实施的措施
        7.1.1 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
        7.1.2 建立完整的薪酬体系
        7.1.3 实施全方位信息化管理
    7.2 WT公司战略实施的风险评估和对策
第8章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8)湖南农大药业公司战略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基础及研究综述
        1.2.1 理论基础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湖南农大药业公司企业环境与资源分析
    2.1 企业环境分析
        2.1.1 湖南农大药业公司简介
        2.1.2 公司发展环境
        2.1.3 公司外部竞争环境分析
        2.1.4 行业监管环境分析
    2.2 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2.2.1 农大药业企业概况
        2.2.2 产品及技术资源
        2.2.3 企业能力分析
第3章 湖南农大药业公司战略定位分析与设计
    3.1 目标市场分析
        3.1.1 目标市场定位
        3.1.2 目标市场遇到的威胁
    3.2 现有产品和服务分析
        3.2.1 优质产品
        3.2.2 服务资源
    3.3 战略定位选择
        3.3.1 战略定位设计思想
        3.3.2 根据企业竞争优势设立企业战略定位
        3.3.3 根据目标市场发展趋势设计企业战略定位
    3.4 战略定位之垂直业务战略
        3.4.1 垂直业务战略定义
        3.4.2 SWOT分析
        3.4.3 纵向战略分析
        3.4.4 垂直业务战略聚焦母猪的优点
        3.4.5 聚焦母猪战略的缺点和风险
    3.5 战略定位之纵向一体化战略:产业生态价值圈战略
        3.5.1 资讯服务模块
        3.5.2 管理服务模块
        3.5.3 交易服务模块
        3.5.4 人才服务模块
        3.5.5 技术服务模块
        3.5.6 金融服务模块
第4章 湖南农大药业公司战略实施
    4.1 核心手段
        4.1.1 资讯服务
        4.1.2 人才服务
        4.1.3 交易服务
        4.1.4 技术服务
        4.1.5 金融服务
    4.2 风险分析
    4.3 公司战略实施的预期成果评价与修正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SW公司海外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海外市场拓展相关理论综述
        2.1.1 海外市场拓展相关理论
        2.1.2 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相关理论
    2.2 企业营销策略分析工具的相关理论综述
        2.2.1 PEST分析
        2.2.2 五力模型
        2.2.3 STP理论
        2.2.4 4P营销理论
    2.3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综述
第三章 SW公司海外市场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SW公司简介
        3.1.1 历史沿革
        3.1.2 SW公司生产情况简介
        3.1.3 SW公司销售情况简介
    3.2 SW公司海外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3.2.1 主要出口产品、销量及未来出口变化趋势
        3.2.2 海外市场分析
    3.3 SW公司海外市场营销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
        3.3.1 销量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2 价格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3 欧盟市场份额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SW公司海外营销环境分析与STP分析
    4.1 海外营销环境分析
        4.1.1 宏观环境分析
        4.1.2 行业环境分析
        4.1.3 SW公司内部优劣势分析
    4.2 SW公司海外市场的STP分析
        4.2.1 海外市场细分
        4.2.2 目标市场选择
        4.2.3 目标市场定位
第五章 SW公司海外市场营销策略设计与策略实施的重点保障措施
    5.1 4P营销组合策略
        5.1.1 产品(Product)
        5.1.2 价格(Price)
        5.1.3 渠道(Place)
        5.1.4 促销(Promotion)
    5.2 SW公司海外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重点保障措施
        5.2.1 寻求成本优势
        5.2.2 解读产品组分
        5.2.3 重视客户关系管理
        5.2.4 加强药品注册
        5.2.5 做好产品选择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0)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危机防控能力研究
        1.2.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研究
        1.2.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研究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1.4 本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危机
        2.1.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2.1.3 危机防控能力
        2.1.4 能力建设及其基础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2 风险管理与脆弱性研究
        2.2.3 动物卫生经济学
        2.2.4 系统管理理论
第3章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能力建设基础及其形成
    3.1 能力基础之一:法制体系建设情况
    3.2 能力基础之二: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3.3 能力基础之三:科技研发支持情况
    3.4 能力基础之四:条件保障建设情况
    3.5 综合能力形成:应急响应实施情况
第4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1 我国动物卫生法律体系建设概况
        4.1.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规建设情况
    4.2 我国动物疫情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立法文本及内容自身存在的问题
        4.2.2 法律文本与实践工作存在脱节
        4.2.3 应急法律体系的操作性存在欠缺
    4.3 其他国家动物疫情防疫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4.3.1 美国:1+N系统化动物卫生法律体系
        4.3.2 澳大利亚:风险监控为主的动物疫情防控立法
        4.3.3 加拿大:体系健全覆盖面广的疫情防控立法
        4.3.4 欧盟:规范化、人性化的动物卫生立法体系
    4.4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的改进方向
        4.4.1 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立法碎片零散
        4.4.2 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4.4.3 改变动物疫病防控观念,做好系统规范立法
第5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制建设
    5.1 构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理论基础
        5.1.1 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5.1.2 公共危机组织结构的特点
    5.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现状
    5.3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问题及原因
        5.3.1 动物疫情常态应急机构尚未建立
        5.3.2 危机管理指挥联动系统尚且缺乏
        5.3.3 官方组织缺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
        5.3.4 重大动物疫情区域合作机制缺乏
    5.4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系的改进
        5.4.1 专业性、常规性指挥机构的设立
        5.4.2 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式组织结构
        5.4.3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相协调
第6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6.1 动物疫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
        6.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6.1.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研发情况
        6.1.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运用情况
    6.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问题
        6.2.1 防控科技人力资本待遇较低、队伍不稳
        6.2.2 防控技术研究投资不足、应用水平偏低
        6.2.3 防控科研项目立项及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6.2.4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机制忽视了实践需求
        6.2.5 科研成果推广缓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6.3 制约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6.3.1 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劳动价值评价机制
        6.3.2 缺乏全面、完整、连续的经费资助机制
        6.3.3 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科技管理服务平台
        6.3.4 缺乏科技需求方主导的制度化评价机制
        6.3.5 缺乏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成果转化机制
    6.4 我国动物疫情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途径
        6.4.1 优化薪酬结构,尊重科技人才价值
        6.4.2 改善投资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6.4.3 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管理平台建设
        6.4.4 注重社会需求,完善鉴定评价机制
        6.4.5 重视技术应用,科研与防控相结合
第7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条件保障建设
    7.1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政策概述
        7.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
        7.1.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基本理念的形成
    7.2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7.2.1 财政支持总量尚显不足
        7.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7.2.3 财政支持的持续性不够
    7.3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7.3.1 财政投入理念存在差距
        7.3.2 财政分摊机制并未健全
        7.3.3 财政支出方式过于单一
    7.4 美国和澳大利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的基本经验
        7.4.1 财政支持总量充足力度较大
        7.4.2 财政支出结构动态均衡变化
        7.4.3 多元主体共同平衡分摊费用
        7.4.4 疫病消灭计划占据较大比重
    7.5 改进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的建议
        7.5.1 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危机防控财政支持
        7.5.2 建立多元化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
        7.5.3 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
        7.5.4 合理安排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
第8章 政府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
    8.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应急响应的理论框架
    8.2 Matlab回归分析理论模型
    8.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实证研究
    8.4 提升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的路径选择
第9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9.2 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
    9.3 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
    9.4 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
第10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10.1 防控能力建设基础的综合性研究
    10.2 防控能力基础条件的精细化研究
    10.3 防控能力建设效果的全面性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四、我国兽药企业如何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论文参考文献)

  • [1]CL药业公司中兽药营销策略提升研究[D]. 廖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认知视角下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研究[D]. 杨志良. 兰州大学, 2021(09)
  • [3]S公司D品牌猪用疫苗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宁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协同控制机制研究[D]. 安玉莲.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8)
  • [5]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 吴强.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8)
  • [6]A公司创新驱动的盈利模式及财务政策支持研究[D]. 茆磊.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7]WT畜牧兽医药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赵珊. 华东理工大学, 2017(05)
  • [8]湖南农大药业公司战略定位研究[D]. 柳高峰. 湖南大学, 2017(07)
  • [9]SW公司海外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曹鹏. 山东大学, 2016(02)
  • [10]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D]. 王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我国兽药企业如何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