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数学概念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一、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胡强梅[1](2021)在《江西省小学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付盛阳[2](2021)在《劳动精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的劳动者必须是高素质的劳动者,既要掌握专业劳动技能,又要有着崇高劳动品质。但经济、科技的进步带来的不仅仅是可喜的社会发展,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想也开始大行其道,好逸恶劳、奢侈浪费、蔑视劳动等错误观念随之滋生蔓延。党和政府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现象,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应对这一局面,高中历史学科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响应《意见》号召,大力弘扬劳动精神,使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劳动精神即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呈现出的态度,以及表现出来的劳动面貌和精神素质,劳动精神培养是我国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在全社会倡导培养劳动精神,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关注正在成长中的未来劳动者们,使劳动精神培养深入到各级各类学校中去。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历史课程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课程,其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开展劳动精神培养,高中阶段正是不二选择,而在高中课程中,历史科目有着培养劳动精神的独特优势,劳动精神培养与高中历史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探索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洽地开展劳动精神培养的合理路径,笔者首先本着科学求真的态度,对本人所在实习学校的部分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在整理调查数据之后分析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劳动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据笔者分析,从教材、学校、教师、学情等诸多方面来看,在高中阶段开展劳动精神培养阻碍颇多,但只要坚持导向性、主体性、科学性与理论联系实践的培养原则,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劳动精神,打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社会风尚,使学生树立起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继而,笔者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劳动精神培养的具体实践中去,国家、学校、家庭与社会等各层面都有着劳动精神培养的努力,笔者亦在历史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积极主动地开展着劳动精神培养活动,实践成果颇丰。但目前高中阶段的劳动精神培养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而学科融合、统筹规划、劳动体验则是劳动精神培养的前进方向。

郑春凤[3](2021)在《新高考背景下A高中学生选科意愿与教学资源配置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味着新高考制度改革的展开。新高考改革采用选科模式,在全国分批次展开,河北作为第三批试点城市于2018年开始取消文理分科,实行“3+1+2”的选科方式。即学生在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修之外,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科,再从地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中选择2科。这种选科方式弥补了文理分科的局限性,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更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了探索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选科情况,本研究以河北省A中学为样本,采用个案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对A中学教学资源配置、选科制度的展开进行深入了解,探究河北省普通高中师生对于新高考制度的认知、学生选科意愿及影响因素、选科开展现存问题,结合校情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研究目的及意义、理论基础、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等。第二部分是调查过程。这一部分又分为五部分调查准备、调查结果、调查问卷结果分析、选科影响因素、访谈结果,其中选科因素为政策影响、学校因素、个人因素、家长因素、高校因素五个维度,访谈结果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分析对选科的认识及个人感受。第三部分为A校选科现状原因分析。该部分从学生自我认知需明确、学校缺乏职业生涯指导、学生招生选科信息了解不足、学校管理待完善、学生选科中的博弈倾向、家长意见多方向、教学资源配置不充足七个方面分析A校学生的选科现状原因。第四部分为A校选科对策分析。从政府加强统筹规划、学校优化资源配置、高校加强信息公开、学生和家长明确职业规划四角度分析如何促进选科制度的优化落实,完善教学资源配置,推动普通高中新高考制度顺利推行。

任雨萌[4](2021)在《疫情背景下对外汉语线上教学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爆发新冠疫情的背景下,线上教学变成了一种常规教学方式。线上教学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和语言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各所学校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主要阵地,一定程度上地化解了国际中文教育短期下行的危机。在汉语推广过程中,线上教学凭借全球性、开放性、易取性等特点,解决了学习者分散、学习资源单一等问题,让学习者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和老师进行实时沟通,并从网络中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随着进入到疫情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线上教学工作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它不再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教学方式,而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方式。这时线上教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由于互动性较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处于脱节的状态;学生抱怨线上教学的效果没有传统教学好。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能停滞不前,开始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寻求解决途径。笔者希望通过对中文教育线上教学的调查来分析问题,寻求一些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帮助中文教育化危为机,朝更积极的方向发展。首先,笔者对线上教学做了调查,主要从五个方面:线上教学的基本情况、课堂组织、影响线上教学的因素,线上教学的利与弊、教学对象的反馈来调查,然后分析了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再从教材、平台、教学设计、学生管理、教学内容这五个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出发,对有着丰富线上教学经验的四名教师进行访谈,阐述访谈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面向学校、教师、教学对象、教材提出教学策略。本文是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行文,相信通过笔者的阐述,能让中文教育工作者对疫情背景下的线上教学有自己的全新理解。

付珂珂[5](2021)在《初中教师专业素养自主发展的研究 ——以N市G区为例》文中指出

焦裕杰[6](2020)在《减负背景下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山东省Q市4所小学的调查》文中指出近年来,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教师减负问题的关注。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提出将出台为教师减负的政策,2019年12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对减轻中小学教师的负担提出了具体的意见。那么,在减负政策导引的背景下,我国的小学教师负担现状如何?还存在着那些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问题存在?怎样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便是该研究的思路和着力要探讨的问题。该研究基于对相关研究的梳理,明确了中小学教师负担的内涵及意义,以Q市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观察法主要从教师的工作时间、工作量、非教学工作情况以及教师的工作压力四个维度进行了现状调查。调查显示在减负政策引导的背景下小学教师在工作时间、教学工作量、非教学工作、工作压力方面的工作负担仍然存在,在为学生减负的政策实施后教师的工作负担增加,在为教师减负的政策颁布后教师的工作负担没有变化;基于现状,发现目前小学教师工作负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仍然较长、小学教师的课外工作量大、小学教师日常非教学事务的困扰仍然存在以及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感没有得到缓解四方面的主要问题;导致上述主要问题的成因是社会对教师的期待高大全、学校的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过于依赖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四方面;因此,要真正减轻小学教师的工作负担,学校应该完善管理制度、教师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应该合理、学生和家长应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减轻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工作负担,让教师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及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教育回归其本真。

许睿[7](2020)在《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更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基础教育领域,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教师队伍自身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区域为视角,对安源区2014年—2018年52所小学教师队伍从生师比、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身份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主要问题是新增教师城乡分配不均衡,城市新增教师人数偏多;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男教师严重不足;青年教师比重过大,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高学历教师少,学历结构优化空间大;教师身份结构不合理,代课教师数量多;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不平衡,未定职称教师人数多;非师范专业毕业教师比例大,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平衡,严重缺乏技能型科目的教师等。导致安源区教师队伍结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教育分层导致城乡教师数量不均衡,城市资源优先配置,农村小学缺乏话语权;传统观念和职业特性造成男性从业数偏低,女性入行热情高;大量年轻人加入教师队伍和中老年教师的流失、退休造成教师队伍年轻化现象突出;教师薪资待遇低难以吸引高学历毕业生从教、教师职后学历提升的意愿低、教师职后教育流于形式导致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不高;开放与多元的职前教师培养模式和师范生取得教师资格证制度的改革、非师范生入行门槛低导致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从教人数增加,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下降;安源区小学“产假式”缺编和代课教师劳动力低廉造成教师队伍身份结构不佳;农村和老年教师在职称评定中处于劣势、职称评定论资排辈现象严重、评定职称的要求高和新入职教师比例大造成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失衡;教师招聘只注重主科教师、全科教师培养制度滞后导致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严重失衡等。针对该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鼓励男性从教,改善教师性别结构;加快教师专业培养,扭转教师年龄结构失衡;提高教师学历要求,提升教师学历水平;与高校密切合作,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规范在编教师要求,严格代课教师管理;调整教师评职标准,优化教师职称结构;改进教师招聘和培养,平衡教师学科结构。

黄瑶[8](2020)在《江西省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教师是影响高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高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中教师在教学上应具备哪些胜任特征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对高中教师的教学胜任力开展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江西省11个设区市共计1996名高中教师。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总体处于良好水平(M=4.88)。4个一级指标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教学能力(M=5.04)>知识素养(M=4.88)>职业品格(M=4.81)>个人特质(M=4.80)。(2)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在地区、年龄、教龄、编制、学历、职称、周课时量以及获表彰情况方面有显着差异。不同地区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由高到低为:抚州、吉安、新余、景德镇、宜春、九江、赣州、萍乡、上饶、南昌和鹰潭;高中教师年龄越大、教龄越长、职称越高,其教学胜任力水平越高;获国家编制的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高于未获国家编制的高中教师;本科学历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高于大专和硕士学历高中教师;第一学历为师范类的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优于第一学历为非师范类的高中教师;获表彰的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高于未获表彰的高中教师;周课时量在11-15节的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最好。(3)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会受到教研组织、教师培训、文献阅读、教学借鉴和教学研究的影响。高中教师参与教研活动频率越高,对教研活动评价越高,参与教师培训频率越高,对教师培训评价越高,阅读文献、书籍、报刊越多,观摩教学频率越高,主动请教他人次数越多,发表(含出版)教学研究成果越多,其教学胜任力水平也越高。针对江西省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笔者就如何提升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提出以下建议: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改善高中教师的培训方式;激发高中教师的学习意识;增强高中教师待遇认同感;关注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

许杨[9](2020)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文中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015年,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对中小学劳动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和价值。中小学劳动教育是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关于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持续的学习过程,旨在使中小学学生尽早接触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中小学学生劳动的知情意行等劳动素养的教育活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包括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两个方面。本体价值是指劳动教育可以促进中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可以提升中小学学生的幸福感。工具价值是指劳动教育可以为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做准备;可以为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分工服务;可以更新社会观念,营造热爱劳动的社会风气。为了深入了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笔者选取江西省南昌县9所中小学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作为对象,从中小学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教育的实施、教师及家长对劳动教育的态度等方面进行实际调查。调查发现,该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城乡中小学学生的劳动素养差距较大、城乡学校劳动课程的开设和重视程度差异明显、部分学校未按规定开设劳动课程、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劳动教育未建立共同的责任意识等。导致中小学劳动教育问题的原因有:应试教育的影响;城镇学校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城镇学校劳动教育条件有限;教师和家长缺乏共同的劳动教育合作意识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建议:科学厘定劳动教育的目标;积极创设劳动教育的条件;合理选择劳动教育的内容;妥善安排劳动教育的路径。

张乃中[10](2020)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以B市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合作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价值取向,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提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提倡学生使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数学,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开始普遍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现状如何?第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存在哪些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第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基于上述三个问题,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来搜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整理国内外与数学合作学习研究相关的文献,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选择B市三所初中学校的63名数学教师和126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结合访谈法与课堂观察法,从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情况、合作学习小组组建情况、小组讨论时的师生参与情况、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总结情况五个方面,对B市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存在误区,表现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论知识不够了解,对合作学习与数学内容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这可能是因为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合作学习培训。学生比较愿意参与合作学习,认为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合作学习小组组建不科学,表现出非正式建组突出,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责任扩散现象严重。教师认为影响合作学习开展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的合作技能,但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合作技能的指导和培养。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设计和监控不到位,表现出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准备状态,合作交流时对学生的监控不到位。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分配不合理,这也是学生认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参与不均衡,在合作交流中比较缺乏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参与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女生和七年级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教师评价不到位,表现出教师重视对个体的评价,轻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评价内容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结果,轻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主体单一化。基于以上关于现状及问题归因分析,为了促进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策略:教师应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加强合作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合作学习与数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师应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明确小组角色分工以提高个体责任;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指导与培养;教师应精心设计合作学习,重视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准备状态,制定合作学习的规则,加强对学生的监控;教师应合理分配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应重视对小组的评价。

二、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劳动精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五)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劳动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劳动精神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
        2.高考评价体系创新转变的需要
        3.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劳动精神的可行性
        1.劳动精神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体现——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
        2.劳动精神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地方历史资源中的劳动精神
        4.学习实践中的劳动精神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劳动精神培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劳动精神培养现状调查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内容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2.一线历史教师对开展劳动精神培养的看法——访谈摘录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劳动精神的原则与方法
    (一)劳动精神的培养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劳动精神的培养方法
        1.深挖教材内容,拓宽知识视野
        2.模拟情景课堂,广泛联系实践
        3.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打造第二课堂
        4.构建评价体系,强化榜样教育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劳动精神培养的具体实践
    (一)国家层面的劳动精神培养实践
        1.政策方针
        2.高考导向
    (二)学校教学中的劳动精神培养实践
        1.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劳动精神培养案例
        2.综合评价体系中的劳动精神培养
        3.校园活动中的劳动精神培养
    (三)家庭与社会的劳动精神培养实践
    (四)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3)新高考背景下A高中学生选科意愿与教学资源配置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
        1.2.1 核心概念界定
        1.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目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目的
第二章 调查过程
    2.1 样本选择
    2.2 调查目的
    2.3 调查问卷
        2.3.1 问卷调查准备
        2.3.2 问卷调查结果
        2.3.3 结果分析
    2.5 A校师生访谈结果分析
        2.5.1 教师对选科的认识
        2.5.2 学生访谈情况分析
第三章 A校选科现状原因分析
    3.1 学生自我认知需明确
    3.2 学校缺乏职业生涯指导
    3.3 学生选科和招生信息了解不足
    3.4 学校管理待完善
    3.5 学生选科中的博弈倾向
    3.6 家长意见多方向
    3.7 教学资源配置不充足
第四章 A校选科对策分析
    4.1 政府:加强统筹规划
        4.1.1 加强顶层设计
        4.1.2 加强选科管理
        4.1.3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4.2 学校:优化资源配置
        4.2.1 宣传解读新高考政策
        4.2.2 设立选科指导及生涯规划课
        4.2.3 优化教学资源分配
        4.2.4 将新高考理念融入课堂
    4.3 高校:加强信息公开
    4.4 学生和家长:明确职业规划
        4.4.1 学生加强自我认知
        4.4.2 主动获取信息
        4.4.3 家长:转变观念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新高考背景下河北省自主选科调查问卷
附录二
致谢

(4)疫情背景下对外汉语线上教学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相关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理论基础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外国学习者线上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线上学习情况调查设计
        一、问卷调查的相关说明
        二、问卷调查的设计
    第二节 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线上教学基本情况
        二、线上教学的课堂组织
        三、线上教学的影响因素
        四、线上教学的利与弊
        五、教学对象的反馈
    第三节 调查的结论
        一、学生管理困难
        二、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学资源丰富
第二章 汉语教师线上教学情况访谈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访谈内容设计
    第二节 访谈结果分析
        一、访谈对象背景介绍
        二、访谈结果
    第三节 访谈问题归纳
        一、教材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问题
        三、教学设计的问题
        四、平台设计的问题
        五、学生管理的问题
第三章 线上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第一节 学校的建议和措施
        一、完善资源共享
        二、培训优秀的线上教学教师
        三、建设和谐的互联网环境
    第二节 教师的建议及措施
        一、转换教学理念
        二、转变教学方式
        三、创新教学设计
        四、提高教学技能
    第三节 教学对象的建议及措施
        一、端正学习态度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改变学习方法
        四、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
    第四节 教材的建议及措施
        一、建立教材资源库
        二、开发电子教材
        三、开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减负背景下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山东省Q市4所小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一)小学教师工作负担概念梳理
        1.工作负担的界定
        2.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主要表现
    (二)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减负政策的有效落实
        2.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效率
        3.有助于减轻小学教师的工作负担
二、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1.问卷调查的设计
        2.访谈提纲的设计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结果统计
        1.教师工作时间
        2.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3.教师的非教学工作
        4.教师的工作压力
        5.减负背景下教师的工作负担变化情况
        6.教师工作负担重的原因调查
        7.教师从教的意愿调查
三、小学教师工作负担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上小学教师的工作负担仍然存在
    (二)从各维度上小学教师的工作负担的具体表现
        1.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仍然较长
        2.小学教师的课外工作量大
        3.小学教师日常非教学事务的困扰仍然存在
        4.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感没有得到缓解
    (三)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下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表现
四、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对教师的期待高大全
        1.将教师职业神化,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
        2.应试教育,以学生升学为主的教育理念并未完全改变
        3.社会舆论给教师造成了负担和压力
    (二)学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1.学校管理理念行政化
        2.学校赋予教师的任务杂乱
        3.教学评价制度成绩至上
    (三)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过于依赖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难管理
        2.学生家长对教师工作不支持,对教师要求高
    (四)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1.教师爱岗敬业的专业态度有待提高
        2.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3.教师的能力结构有待提升
五、减轻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建议
    (一)学校完善管理制度
        1.采用人性化管理方式
        2.完善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
        3.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校园氛围
        4.建立新老教师帮扶对子
    (二)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教师要提高爱岗敬业的专业态度
        2.教师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3.教师要提升自身的能力结构
        4.教师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要合理
        1.应该尊重和理解教师职业
        2.应该加大对社会舆论的规范
        3.应该转变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理念
    (四)学生和家长要减少对教师的依赖程度
        1.家长要与教师一起负责孩子的教育与成长
        2.家长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小学教师工作负担调查问卷
    访谈提纲
致谢

(7)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的研究
        1.3.2 国内的研究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
        1.5.2 研究的不足
第2章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理论分析
    2.1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
    2.2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内涵
        2.2.1 教师队伍结构的界定
        2.2.2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界定
    2.3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主要体现
        2.3.1 生师比
        2.3.2 性别结构
        2.3.3 年龄结构
        2.3.4 学历结构
        2.3.5 专业结构
        2.3.6 身份结构
        2.3.7 职称结构
        2.3.8 学科结构
    2.4 影响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因素
        2.4.1 政治因素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影响
        2.4.2 经济因素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影响
        2.4.3 人口因素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影响
        2.4.4 文化因素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影响
        2.4.5 教育自身发展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影响
        2.4.6 教师个体因素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影响
    2.5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化的基本特征
        2.5.1 生师比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2 教师性别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3 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4 教师学历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5 教师专业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6 教师身份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7 教师职称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8 教师学科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第3章 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内容
        3.1.4 调查方法
        3.1.5 调查实施
    3.2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3.2.1 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总体情况
        3.2.2 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问题及原因
        3.2.3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发展趋势
第4章 优化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对策思考
    4.1 鼓励男性从教,改善教师性别结构
        4.1.1 提高小学教师地位和待遇
        4.1.2 加强对男性师范生的培养
        4.1.3 定向培养男性教师
        4.1.4 教师招聘对男性适当倾斜
    4.2 加快教师专业培养,弥补教师年龄结构失衡
        4.2.1 发挥名师效应,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2.2 加强教学技能培训,更新中老年教师教育理念
    4.3 提高教师学历要求,提升教师学历水平
        4.3.1 提高教师学历准入门槛
        4.3.2 鼓励教师职后提升学历
    4.4 与高校密切合作,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4.4.1 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
        4.4.2 完善非师范生培养模式
    4.5 规范在编教师要求,严格代课教师管理
        4.5.1 规范在编教师要求
        4.5.2 严格代课教师管理
    4.6 调整教师评职标准,优化教师职称结构
        4.6.1 适当放宽农村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定要求
        4.6.2 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主体多元化
        4.6.3 全方位考察教师的评职资格
    4.7 改进教师招聘和培养,平衡教师学科结构
        4.7.1 增加音体美等学科教师招聘比例
        4.7.2 开展全科教师的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8)江西省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引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 胜任力
        1.2.2 教学胜任力
        1.2.3 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的研究
        1.3.2 国内的研究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的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设计
        2.1.1 调查目的
        2.1.2 调查工具
    2.2 调查对象
    2.3 调查结果
        2.3.1 指标得分
        2.3.2 分类得分
第3章 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影响因素
    3.1 教研组织
        3.1.1 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3.1.2 教研活动参与情况
        3.1.3 对教研活动的评价
    3.2 教师培训
        3.2.1 教师培训开展情况
        3.2.2 教师培训参与情况
        3.2.3 对教师培训的评价
    3.3 文献阅读
        3.3.1 教育教学类书刊阅读情况
        3.3.2 自然科学类书刊阅读情况
        3.3.3 人文社科类书刊阅读情况
        3.3.4 藏书量
        3.3.5 报刊订阅情况
    3.4 教学借鉴
        3.4.1 教学观摩
        3.4.2 教学请教
    3.5 教学研究
        3.5.1 课题级别
        3.5.2 研究成果
    3.6 教学压力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基本结论
        4.1.1 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但有不足
        4.1.2 不同的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之间有差异
        4.1.3 多种因素影响高中教师的教学胜任力
    4.2 主要建议
        4.2.1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4.2.2 改善高中教师的培训方式
        4.2.3 激发高中教师的学习意识
        4.2.4 增强高中教师待遇认同感
        4.2.5 关注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9)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的研究
        1.3.2 国外的研究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2.1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界定
        2.1.1 劳动
        2.1.2 劳动教育
        2.1.3 劳动素养
        2.1.4 中小学劳动教育
    2.2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
        2.2.1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
        2.2.2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工具价值
第3章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调查与分析——以南昌县为例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内容
    3.3 调查对象
    3.4 调查方法
    3.5 调查结果
        3.5.1 中小学学生的劳动素养状况
        3.5.2 中小学劳动课程的开设及实施情况
        3.5.3 中小学教师及家长对劳动教育的态度
        3.5.4 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5.5 中小学劳动教育问题的归因分析
第4章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对策思考
    4.1 科学厘定劳动教育的目标
        4.1.1 引领劳动教育方向
        4.1.2 确立劳动教育目标
        4.1.3 设定劳动教育要求
    4.2 积极创设劳动教育的条件
        4.2.1 创设劳动教育的客观条件
        4.2.2 改善劳动教育的主观条件
    4.3 不断改进劳动教育的内容
        4.3.1 优化劳动知识教育
        4.3.2 渗透劳动情感教育
        4.3.3 改进劳动技能教育
    4.4 努力健全劳动教育的路径
        4.4.1 重视家庭和社会劳动教育
        4.4.2 建立“家校社”劳动教育合作机制
        4.4.3 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10)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以B市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教师和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2.新课程改革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3.初中生以及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
        4.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研究问题表述
二、文献综述
    (一)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研究
    (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方式整合的研究
    (三)学习论视角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四)研究文献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四、研究结果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1.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2.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情况
        3.合作学习小组组建情况
        4.小组讨论时的师生参与情况
        5.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总结情况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存在误区
        2.教师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不合理
        3.教师缺乏对学生合作技能的指导和培养
        4.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设计与监控不到位
        5.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分配不合理
        6.学生参与不均衡
        7.教师评价不到位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策略
        1.教师应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应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3.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指导和培养
        4.教师应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加强对学生的监控
        5.教师应合理分配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时间
        6.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7.教师应重视对小组的评价
五、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省小学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胡强梅.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2]劳动精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研究[D]. 付盛阳.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新高考背景下A高中学生选科意愿与教学资源配置的调查研究[D]. 郑春凤. 河北大学, 2021(02)
  • [4]疫情背景下对外汉语线上教学的调查与思考[D]. 任雨萌.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5]初中教师专业素养自主发展的研究 ——以N市G区为例[D]. 付珂珂.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6]减负背景下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山东省Q市4所小学的调查[D]. 焦裕杰.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查与思考[D]. 许睿.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8]江西省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D]. 黄瑶.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9]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D]. 许杨.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10]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以B市中学为例[D]. 张乃中.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数学概念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