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数100与数的构成》课堂记录与解说

《数数100与数的构成》课堂记录与解说

一、“100以内数的数数 数的组成”课堂实录与评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巧,王红梅[1](2021)在《“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5~76页。教学目标:1.通过圈一圈、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能准确地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知道1000以内数的组成。2.经历计数单位"千"的产生过程,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满十进一"的十进制关系,积累根据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数单位数数的经验。3.在数数的过程中培养抽象能力和符号化思想,发展数感,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陈祥彬[2](2021)在《提升教师课程能力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庆市第十届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活动综述》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5月11~21日,重庆市第十届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活动分别在万州区鸡公岭小学(人教版教材赛场)和江津区四牌坊小学(西南师大版教材赛场)举行,来自全市各区(县)的45位参赛教师现场展示了45节优质课,全市800多名小学数学教师及教研员到现场观摩学习。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康世刚老师和陈祥彬老师分别对两个赛场的展示课作了点评和总结。本次优质课竞赛活动以"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为主题,

罗瑞[3](2021)在《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读教材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还是教师进行深度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核心环节。教师研读教材主要是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钻研与表达,本研究为深入地剖析这一教学过程,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对教材进行内化的“研”与外化的“读”,但其实“研”与“读”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研”是“读”的基础,“读”是“研”的升华,二者相统一,即进行教材文本研读和课堂实践研读。本研究以KM市PL区Z名师工作室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数与代数”模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编排与呈现。第二,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第三,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执教课题中如何研读教材。第四,多轮研读教材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微循环过程对工作室、教师、学生产生的影响。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及实物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每一次执教课题选定后进行的第一轮研读,到“课堂教学——干预——反思——修正”过程中的全员集体评课、研讨,从而为执教者提出下一轮的研读建议等一系列活动,研究者一直参与到此工作室对该课题的研究中。基于此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数与代数”在四大领域中单元数和课时数占比都是最大,且“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占比又高于其他部分,每部分都呈现螺旋式的编排,小学阶段深研此模块教材内容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包括三原则、四愿景、四方法、四方式以及五步骤。(1)三条原则:注重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2)四个愿景:致力于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致力于全面、深入地把握教材文本传递的作用;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好地服务学生;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其职业发展。(3)四种方法:整体系统研读法、深度追问研读法、横纵对比研读法以及移情理解研读法。(4)四种方式:自我研读、交流研读、合作研读、指导研读。(5)五个步骤:以课标为基本依据,明晰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的要求;“初研”教材整体结构;“再研”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细研”主题图、例题和习题;“深研”教材编写意图。第三,“数与代数”模块五个研读课例从“研”到“读”的全过程。研读课例分析中由“研”到“读”四转换:教材文本转换为问题框架、问题框架转换为外部问题、外部问题转换为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策略转换为教学活动。四环节:研、议、思、写。第四,此课题的开展过程对教师的影响。提升了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并且多轮微循环的研讨改进过程增进了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的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基于研究结论的启示:工作室课题的开展对提升教师研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制度与策略是改善研读效果的重要基础,应持续、深入地进行研读教材实践研究以及课例开发。

杜滢[4](2021)在《基于美国《家庭与学校合作国家标准》的家园共育行动研究 ——以小班幼儿计数发展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庭与幼儿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在一致的教育目标引导下同向运转,才能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当下幼儿园与家庭间虽已具备合作意识,但合作质量不高,缺乏针对性、连续性与有效性,立足于幼儿个性化发展的家园共育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未能实现真正的家园合作共育。我国的家园共育相关政策相对匮乏,可依据性、可操作性较弱,而美国的《家庭与学校合作国家标准》(以下简称为《合作标准》)内涵丰富、结构清晰、内容详实,具有可操作性,为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家校(园)合作共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美国的《合作标准》对我国的家园共育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研究者尝试借鉴《合作标准》,开展其在我国本土化的实践探索。以小班幼儿计数发展为例,参考《合作标准》中“支持学生成功”(本文为“支持幼儿成功”)标准维度的相关内容,分析我国家园合作共育现状,尝试开展行动研究。为支持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不断总结反思共育行动实践,完善共育行动方案,深化家园间合作,形成持续性的家园共育。在行动前,研究者对照“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结果性指标框架”指标内容对幼儿的计数能力水平进行评析,利用访谈法对幼儿家庭与幼儿园的共育现状进行预诊。在行动过程中,借鉴且吸收转化《合作标准》内容,将“家庭应该做什么”、“幼儿园应该做什么”、“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做什么”融入家园共育方案,并通过计划—实施—反思的行动模式循环深化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每次行动后,对共育过程中幼儿发展变化和家园共育成效,进行行动反思。最后,总结持续性家园合作共育的经验收获,并形成研究结论,即专业性家庭指导利于提高共育质量、连续性家园合作利于提升共育水平、支持性社会系统利于保障共育发展。并且,对实现可持续性的家园合作共育提出建议,即政府引领基层制定共育标准、落实实质性的家园共育活动、强化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培训、提供个别且连续的家庭指导。

赵丽华[5](2021)在《试论艺术的教学功能及其实现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文中认为艺术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艺术能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等。当前我国教育界针对艺教融合这一领域开展的研究较少,对艺术为何具有教学功能、艺术发挥教学功能的机制和条件等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因此,对艺术的教学功能、艺教融合的原理及现状等问题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将围绕“艺术为何具有教学功能?”、“艺术发挥教学功能的机制、条件与方式是什么?”、“当前我国中小学实施艺教融合的现状如何?”以及“如何改进现存问题以充分发挥艺术的教学功能?”四个问题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艺教融合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从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研究入手,厘清艺术为何具有教学功能,旨在从理论角度揭示艺教融合的原理。接着,从直接和间接两个维度揭示了艺术发挥教学功能的机制,进而提出艺术发挥教学功能应具备的四个条件:适时性、适度性、合理性、有效性。最后,以数学学科为例,结合国内外教学案例,论述了艺术融入数学教学的方式。为了解艺术融入教学这一领域在当前中小学的发展现状,笔者以数学学科为例,设计了两项调查研究。一是通过观看“上海优课”网站中展示的优质数学课堂教学视频,了解上海市关于艺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整体现状;二是以上海市一所小学作为个案,通过教师访谈、教案分析、课堂观察等方法了解该校实施艺教融合的现状和不足之处等。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海优质课中,艺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情况不甚乐观;在个案学校中,教师对艺教融合的认识尚嫌不足,常规课中实施艺教融合的机会较少。总的来说,艺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存在艺术形式单一、融合方式单一、缺乏资源和指导等问题。针对上述不足,论文提出了四点建议:结合学科特点探索艺教融合的机会;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施艺教融合;建立和完善相关资源库;提供“以艺促教”的专业培训。

王瑞豪[6](2021)在《农村小学第一学段学生数感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感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首,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的核心教学目标。数感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明确数的概念、进行有效计算等,数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第一学段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阶段。本研究在有关数感文献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偏远农村小学第一学段数感现状”这一主题进行调查研究,编制了五个维度的数感测试卷。本文首先利用SPSS软件对数感测试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表明试卷难度适中,信度和效度都达到了良好。接着分析了农村第一学段学生数感水平发展的整体趋势、学生在数感五个组成要素中的具体表现等;同时了解了本地一线教师和校长对学生数感培养的现状,考察了农村学生第一学段数感水平的性别差异和校际环境差异,并分析了教师对学生数感的影响。最后笔者给出了一些建议,为如何培养和发展小学第一学段学生的数感提供了一些看法,可供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第一,从数感的整体水平来看,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男女生数感水平差异不大,但是,女生的数感水平略好于男生;高年级数感水平要好于低年级数感水平。第二,从数感各个组成要素来看,农村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学生在数的运算和数的相对关系这两个方面要好一些,三年级学生在数的认识和表示、数的解决问题这两个方面要好一些;女生对数的相对关系、数的估算、数的解决问题这三个方面的掌握要优于男生。第三,校际环境与学生数感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不同规模的学校对学生数感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同一学校学生个体差异不大。第四,教师对学生数感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根据研究分析,本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对数感的了解;第二,重视教材功能,培养学生数感;第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数感;第四,重视估算教学,培养学生数感;第五,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数感;第六,提倡数学阅读,培养学生数感。

王硕[7](2020)在《人教版、现代版和MPAH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整数的认识”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教科书的审视和思考,有利于我们去反思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不足。近年来,我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数学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际的大舞台上见证着他们创下的辉煌成就,并且他们在文化背景和教育形式上与我国大陆相似。故此,本研究选择了我国大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我国香港现代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和新加坡MPAH版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有利于学生形成数的概念和意义,发展学生数感以及利用整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事物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整数的认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个版本“整数的认识”进行比较分析,能够对我国在小学数学“整数的认识”教科书编写中提出宝贵建议和经验。本研究采用了比较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对人教版、现代版和MPAH版“整数的认识”的内容、插图、例题呈现方式和难度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并研究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现代版在栏目设置上更丰富多元,人教版在内容编排上更全面、结构更清晰合理,MPAH在内容分布中年级分布更均衡;人教版和现代版更注重使用生活类和情境类插图,MPAH版更倾向于使用模型类插图,现代版每章前均设有章前图,人教版部分章节前未设有章前图,MPAH版任何章节均未设置章前图;此外,MPAH版的例题中插图使用比重较高,人教版习题中插图使用比重较高,三个版本均主要以解释型插图为主要的功能性插图,但MPAH版的解释型插图使用率更高;三个版本“整数的认识”部分例题呈现方式三者各具特点,在不同的知识层次,每个版本的呈现方式也存在差异;人教版在内容广度的水平值最高,MPAH版的内容深度的水平值最高,现代版的习题难度水平值最高,通过三个难度维度的比例分析最终得出:现代版的综合难度大于人教版的综合难度,人教版的综合难度大于MPAH版的综合难度。基于人教版、现代版和MPAH版“整数的认识”关于内容、插图、例题的呈现方式和难度四个方面的比较研究结论,针对我国大陆人教版教科书中“整数的认识”编写提出以下建议:丰富教科书的栏目设置,“整数的认识”内容年级分布要均衡合理;插图类型和功能性插图的使用要合理分配;例题呈现方式需增加多样化形式,提高教科书的引导性和启发性,注重为学生提供归纳、概括和抽象的空间;内容深度和习题难度的水平值要具有协调性和统一性,适当提高“整数的认识”部分的综合难度。

朱茜[8](2020)在《沪、港、台小学数学教材中“整数的认识”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小学数学教材因其受众的特殊性和版本的多样性一直备受关注,成为比较研究的热点。“整数的认识”作为教材中的基础内容,在小学阶段是学习其他数学领域必要的知识储备,是培养学生数感、形成数学素养的前提条件。教材编写既要呈现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力求达到课程标准中的培养目标。本研究选取沪教版、香港版和台湾康轩版三种小学数学教材作为研究对象,三种教材广泛投入使用并获师生的好评。通过“整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比较,可以发现三种教材值得借鉴的优势之处,对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和数学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定性分析三种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内容设计,运用难度模型对例题习题及教材综合难度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结构体系方面,三种教材内容分布合理,沪教版为学生安排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内容,香港版和康轩版的具体栏目设置比沪教版丰富。(2)内容设计方面,康轩版可比内容广度最高,香港版可比内容深度最高,而且这两版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都比沪教版生动形象。(3)例题习题方面,三种教材例题认知要求相近,但普遍存在习题背景单一、与例题之间匹配程度不高的问题。(4)综合难度方面,三种教材的综合难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康轩版、沪教版和香港版。根据比较结果,得到了有关教材编写的如下启示:教材应增加探究类栏目,按结构体系合理分布;灵活编排知识点的数量,与教材内容深度匹配;例习题难度应协同变化,提高习题背景的层次;推进数字化教材的研发,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

张雨[9](2019)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以武汉市G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行动指南——《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了数学学科的学习、运用及创造与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在今天这个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价值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数学的学习和教育,其中对幼儿学习数学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关注幼儿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也已日渐成为共识。但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学习阶段,面对数学这一门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科学,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其内在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显得十分重要和富有挑战。最后,教学本身就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所以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高效课堂的第一步。本文是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杜威的“做中学”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作为理论基础,一方面分析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另一方面分析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关注点。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选择G小学为个案,综合运用文献法、文本分析法、课堂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全面考察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和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共发放学生及教师问卷312份、共听评课30余节、累计访谈360分钟,旨在找出目前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经过研究发现课堂教学设计目前存在:教材分析中缺乏《课标》视野和儿童立场,学情分析中的方向性的针对性有待增强,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性和前瞻性表现不足,教学方法选择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待加强,教学活动设计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待优化,板书设计的意识薄弱、呈现形式比较单一,教学评价与反思的主体单一、成分片面等七个方面的问题。在深入探究问题存在的原因后发现,教师的《课程标准》解读意识和能力不强、幼小数学教学衔接理念缺乏、传统教学观念未能得到及时更新、传统化和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衔接不到位、教学评价与反思的目的及方法认识不足等方面是小学一年级课堂教学设计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结合原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改进策略:基于《课程标准》理念和“儿童视角”重识教材,渗透幼小数学教学衔接理念于学情分析之中,注重教学目标制定的一致性、全面性和整合性,加强课堂教学方法选择多样性和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层次性和学生可操作性,提高课前板书设计意识性、规范性和多样性,回归教学评价与反思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初衷。最后,本研究依据探讨的策略对“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进行个案解析,在综合分析、完善,以及实施的情况下论证了策略的可行性。希望对小学一年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工作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柳璐[10](2019)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的数学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尤其是语言能力薄弱.针对此现状,笔者通过行动研究,找出本校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薄弱的原因,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不断完善教学策略,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行动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界定数学语言和数学语言能力等概念,梳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问题,巧妙设疑,精心提问,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与提问,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师生交流与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研究发现,本校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薄弱,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不足.其主要原因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数学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因此,需要从教师个人、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出发,解决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薄弱的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100以内数的数数 数的组成”课堂实录与评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0以内数的数数 数的组成”课堂实录与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 自主体验,用计数单位数数。
    2. 选择合适的计数单位数数。
三、经历计数,揭示本质
    2. 数形结合认识“千”。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数一数。
    2. 猜一猜、数一数。
    3. 拓展延伸。

(2)提升教师课程能力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庆市第十届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活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场展示课例的亮点与特色
    1.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学科教学落实思政教育。
    2. 着眼数学眼光,注重抽象能力与空间观念培养。
    3. 关注数学思维,注重运算能力与推理能力培养。
    4. 发展数学语言,注重模型意识与应用意识培养。
    5. 关注学习方法,注重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培养。
    6. 改进教学手段,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
二、展示课有待思考与改进的问题
    1. 深度解读课标与教材还要加强。
    2. 学生主体作用还应进一步发挥。
    3. 学科立德树人的落实还需探索。

(3)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概念辨析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模式
    1.4 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思路
    1.7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课程理解的相关研究
        2.1.1 教师课程理解的内涵
        2.1.2 教师课程理解的基本内容
        2.1.3 教师课程理解的影响因素
    2.2 教材理解的相关研究
        2.2.1 教材理解重要性
        2.2.2 教材使用
    2.3 研读教材的相关研究
        2.3.1 研读教材的重要性
        2.3.2 研读教材的内容
        2.3.3 研读教材的视角
        2.3.4 研读教材的方法
        2.3.5 研读教材的策略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方法
    3.4 资料收集与整理
    3.5 研究的伦理
    3.6 小结
第4章 小学数学教材“数与代数”模块的内容分析
    4.1 研读“数与代数”模块的总体设计
        4.1.1“数与代数”在四大模块中单元数的分布情况
        4.1.2“数与代数”在四大模块中课时数的分布情况
        4.1.3“数与代数”模块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
        4.1.4“数与代数”模块新知识例题数分布情况
        4.1.5“数与代数”模块单元、节的基本结构
    4.2“数的认识”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2.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4.2.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4.3“数的运算”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3.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4.3.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4.4“常见的量”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4.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4.4.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4.5“探索规律”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6“代数初步”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6.1 研读“式与方程”部分教材知识结构
        4.6.2 研读“正、反比例”部分教材知识结构
    4.7 研读“数与代数”模块教学内容的特点
        4.7.1 关注生活情境的运用
        4.7.2 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
        4.7.3 重视算理与算法的联系
        4.7.4 重视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4.8 小结
第5章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
    5.1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愿景
        5.1.1 致力于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
        5.1.2 致力于全面、深入地把握教材文本传递的作用
        5.1.3 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好地服务学生
        5.1.4 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其职业发展
    5.2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时应遵循的原则
        5.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2.2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5.2.3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5.3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方法
        5.3.1 整体系统研读法
        5.3.2 深度追问研读法
        5.3.3 横纵对比研读法
        5.3.4 移情理解研读法
    5.4 小学数学教师“研”教材文本的步骤
        5.4.1 课标为据,明晰要求
        5.4.2“初研”教材整体结构
        5.4.3“再研”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
        5.4.4“细研”主题图、例题和习题
        5.4.5“深研”教材编写意图
    5.5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方式
        5.5.1 自我研读
        5.5.2 交流研读
        5.5.3 合作研读
        5.5.4 指导研读
    5.6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前后的教育教学效果
    5.7 小结
第6章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课例分析
    6.1 研读教材课例的选取
        6.1.1 内容层次
        6.1.2 水平层次
        6.1.3 结构层次
    6.2“数的认识”部分课例分析——还原数学知识的本质原理
        6.2.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2.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6.2.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2.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3“数的运算”部分课例分析——还原数学知识的本质原理
        6.3.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3.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6.3.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3.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4“常见的量”部分课例分析——追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6.4.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4.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认识钟表”
        6.4.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4.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5“探索规律”部分课例分析——丰富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
        6.5.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5.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数学广角——数与形”
        6.5.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5.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6“代数初步”部分课例分析——追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6.6.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6.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用字母表示数”
        6.6.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6.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7“数与代数”模块各教学课例研读设计的形成过程
        6.7.1 各教学课例研读设计的形成过程
        6.7.2 微循环研究过程的作用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基于研究结论的启示
    7.3 研究的反思
    7.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美国《家庭与学校合作国家标准》的家园共育行动研究 ——以小班幼儿计数发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基于我国家园共育的现实需求
        (二)基于美国相关标准的启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家园合作与家园共育
        (二)计数与幼儿计数能力
    四、家园共育的研究综述
        (一)相关研究
        (二)研究述评
    五、美国《家庭与学校合作国家标准》简介
        (一)研发与背景
        (二)框架与内容
        (三)评价与借鉴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一)园所与教师
        (二)幼儿与家庭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行动研究法
    四、研究工具
第二章 研究过程
    一、行动准备
        (一)幼儿计数水平评析
        (二)家园共育现状预诊
    二、行动实施
        (一)第一轮行动:初步探索
        (二)第二轮行动:持续推进
        (三)第三轮行动:深入发展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专业性家庭指导利于提高共育质量
        (二)连续性家园合作利于提升共育水平
        (三)支持性社会系统利于保障共育发展
    二、建议
        (一)政府引领基层制定共育标准
        (二)落实实质性的家园共育活动
        (三)强化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培训
        (四)提供个别且连续的家庭指导
结语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美国家校合作国家标准》英文版
附录二 访谈提纲(家长)
附录三 访谈提纲(教师)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5)试论艺术的教学功能及其实现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背景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 艺教融合的重要性
        (二) 艺教融合的方式
        (三) 已有研究的进展与不足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 艺术
        (二) 艺术的教学功能
第二章 艺教融合的发展历程与理论依据
    一、艺教融合的发展历程
    二、脑科学的相关研究及发现
        (一) 脑的结构和特征
        (二) 艺术与脑
    三、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及发现
        (一) 艺术与创造力
        (二) 艺术与直觉思维
        (三) 艺术与内隐学习
        (四) 艺术与具身认知
    四、教育学的相关研究及发现
        (一) 理论依据
        (二) 经验确证
第三章 艺术发挥教学功能的机制、条件与方式
    一、艺术发挥教学功能的内在机制
        (一) 直接机制
        (二) 间接机制
    二、艺术发挥教学功能的条件
        (一) 合理性
        (二) 适时性
        (三) 适度性
        (四) 有效性
    三、艺术融入教学的方式:以数学课为例
        (一) 音乐融入数学教学
        (二) 美术融入数学教学
        (三) 舞蹈融入数学教学
        (四) 戏剧融入数学教学
第四章 艺教融合的现状调查——以“上海优课”网站教学视频为例
    一、观察研究设计
        (一) 观察目的
        (二) 观察对象
        (三) 观察工具
    二、观察研究结果
        (一) 整体融合情况
        (二) 各年级融合情况
        (三) 数学知识的融合情况
        (四) 艺术类别的使用情况
        (五) 数学知识与艺术类别的结合情况
    三、观察结果分析
        (一) 艺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整体现状
        (二) 实施艺教融合的不足之处
第五章 艺教融合的现状调查——以上海市T小学为例
    一、调查研究设计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
        (三) 调查方法
    二、调查研究结果
        (一) 从对一线教师的访谈来看
        (二) 从对一线教师的教案分析来看
        (三) 从对数学课的课堂观察来看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 艺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整体现状
        (二) 实施艺教融合的不足之处
第六章 实施艺教融合的对策和建议
    一、结合学科特点探索艺教融合的机会
        (一) 借助艺术学习数学知识
        (二) 借助艺术培养数学思维
        (三) 借助艺术促进数学应用
        (四) 借助艺术了解数学文化
    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施艺教融合
        (一) 思维导图
        (二) 几何画板
        (三) 电子白板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资源库
        (一) 借鉴国外成果
        (二) 深度挖掘艺术资源
        (三) 校际、区域、省市共享实施方法
    四、提供以艺促教的专业培训
        (一) 培训形式
        (二) 培训内容
结语: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 “上海优课”网站中小学数学教学视频目录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C 课堂观察记录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农村小学第一学段学生数感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法
        1.3.2 问卷法
        1.3.3 访谈法
        1.3.4 案例分析法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意义
        1.5.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5.2 研究的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数的起源
        2.1.2 数感的内涵
        2.1.3 数感的构成
        2.1.4 数感的测量
        2.1.5 数感的培养
        2.1.6 已有研究评述
    2.2 核心概念界定
        2.2.1 义务教育第一学段
        2.2.2 数感的概念
        2.2.3 数感的构成要素
    2.3 理论基础
        2.3.1 认知发展理论
        2.3.2 试卷编制的理论基础
3 农村小学第一学段学生数感状况调查研究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设计
        3.3.1 测试卷设计的过程
        3.3.2 测试卷设计的内容
        3.3.3 试卷的回收与统计
    3.4 试卷的信度与效度
        3.4.1 试卷的信度
        3.4.2 试卷的效度
4 农村小学第一学段数感现状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4.1 农村小学第一学段学生数感现状性别分析
    4.2 一年级学生数感测试的统计分析
        4.2.1 一年级学生数感水平发展的整体趋势
        4.2.2 一年级学生数感五个维度的具体表现
        4.2.3 一年级学生数感调查的问卷分析
    4.3 二年级学生数感测试的统计分析
        4.3.1 二年级学生数感水平发展的整体趋势
        4.3.2 二年级学生数感五个维度的具体表现
        4.3.3 二年级学生数感调查的问卷分析
    4.4 三年级学生数感测试的统计分析
        4.4.1 三年级学生数感水平发展的整体趋势
        4.4.2 三年级学生数感五个维度的具体表现
        4.4.3 三年级学生数感调查的问卷分析
    4.5 第一学段学生数感的整体状况
    4.6 关于数感问题对农村小学教师和校长的调查与访谈分析
5 数感培养的教学策略与案例设计
    5.1 教学策略
        5.1.1 加强农村教师数感培训,提升农村教师数感水平
        5.1.2 重视教材功能,培养学生数感
        5.1.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数感
        5.1.4 重视估算教学,培养学生数感
        5.1.5 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数感
        5.1.6 提倡数学阅读,培养学生数感
    5.2 实践案例
        5.2.1 教学案例1《顺序》教学设计
        5.2.2 教学案例2《数数和估数》教学设计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培养农村小学学生数感的有关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人教版、现代版和MPAH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整数的认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问题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
    二、“整数的认识”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四章 人教版、现代版和MPAH版“整数的认识”的内容比较
    一、栏目设置
    二、内容编排
    三、内容分布
第五章 人教版、现代版和MPAH版“整数的认识”的插图比较
    一、插图数量和密度
    二、插图类型
    三、插图位置
    四、插图功能
第六章 人教版、现代版和MPAH版“整数的认识”的例题的呈现方式比较
    一、100以内数内容的例题呈现方式
    二、万以内数内容的例题呈现方式
    三、亿以内数内容的例题呈现方式
第七章 人教版、现代版和MPAH版“整数的认识”的内容难度比较
    一、内容广度
    二、内容深度
    三、习题难度
    四、综合难度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建议
    三、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8)沪、港、台小学数学教材中“整数的认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 整数的认识
        (二) 教材
        (三) 教材比较
    五、文献综述
        (一) “整数的认识”教学内容研究
        (二) 小学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三) 已有研究述评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教材背景
        二、教材选取
    第二节 研究维度
        一、教材结构体系
        二、教材内容设计
        三、教材例题习题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文献研究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比较研究法
        四、研究思路
    第四节 难度模型
        一、教材内容深度
        二、例题习题难度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整数的认识”教材结构体系比较
    第一节 教材中的单元设置
        一、相同之处
        二、特色亮点
    第二节 教材中的内容分布
        一、相同之处
        二、特色亮点
    第三节 具体栏目的安排
        一、相同之处
        二、特色亮点
    第四节 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
第三章 “整数的认识”教材内容设计比较
    第一节 内容广度
    第二节 内容深度
    第三节 素材选取
    第四节 呈现方式
        一、情境设计
        二、插图运用
        三、语言表达方式
第四章 “整数的认识”教材例题习题难度比较
    第一节 例题的比较
        一、例题数量
        二、认知要求
        三、背景因素
        四、例题难度
    第二节 习题的比较
        一、习题数量
        二、认知要求
        三、背景因素
        四、习题难度
    第三节 综合难度比较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三种教材内容分布合理,香港版和康轩版栏目多样
        二、康轩版内容广度居首位,沪教版内容呈现方式简单
        三、三种教材例题要求接近,习题的背景因素层次较低
        四、康轩版教材综合难度高,教材编写可融入信息技术
    第二节 启示
        一、教材应增加探究类栏目,按结构体系合理分布
        二、灵活编排知识点的数量,与教材内容深度匹配
        三、例习题难度应协同变化,提高习题背景的层次
        四、推进数字化教材的研发,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以武汉市G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一年级学习阶段的特殊性:非正式学习转正式学习
        (二)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需求:幼小顺利接洽
        (三)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突破: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相关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探索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课堂教学设计
        (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二、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四)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
第二章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可行性分析
        (二)调查前期准备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内容
        (五)调查实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调查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二)教师调查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三)课堂教学设计文本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缺乏《课标》视野和儿童立场
        (二)学情分析中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有待增强
        (三)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性和前瞻性表现不足
        (四)教学方法选择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待加强
        (五)教学活动设计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待优化
        (六)板书设计的意识薄弱、呈现形式比较单一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的主体单一、成分片面
    二、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课程标准》解读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
        (二)幼小数学教学衔接理念的缺乏
        (三)传统教学观念未能得到及时地更新
        (四)传统化和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衔接不到位
        (五)对教学评价与反思的目的及方法认识不足
第四章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探讨
    一、基于《课程标准》理念和“儿童视角”重识教材
    二、渗透幼小数学教学衔接理念于学情分析之中
    三、注重教学目标制定的一致性、全面性和整合性
    四、加强课堂教学方法选择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五、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层次性和学生可操作性
    六、提高课前板书设计意识性、规范性和多样性
    七、回归教学评价与反思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初衷
第五章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个案解析
    一、个案说明
    二、个案解析
        (一)渗透幼小衔接理念的前端分析
        (二)基于儿童视角的教学方案设计分析
        (三)回归儿童学习的评价与反思分析
    三、个案修正与完善
        (一)前端分析的修正与完善
        (二)教学方案设计的修正与完善
        (三)评价与反思的修正与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致谢

(10)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数学语言
        2.1.2 数学语言能力
    2.2 相关研究
        2.2.1 现状
        2.2.2 成因
        2.2.3 对策
    2.3 理论基础
    2.4 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流程
        3.2.2 研究框架
第4章 行动研究过程的实施
    4.1 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
        4.1.1 目的和对象
        4.1.2 内容及时间安排
    4.2 行动研究课例及反思
        4.2.1 课例1——比轻重
        4.2.2 课例2——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2.3 课例3——20以内退位减法
        4.2.4 课例4——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
        4.2.5 课例5——认识100以内的数(第1课时)
    4.3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100以内数的数数 数的组成”课堂实录与评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J]. 周巧,王红梅. 小学数学教育, 2021(19)
  • [2]提升教师课程能力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庆市第十届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活动综述[J]. 陈祥彬. 小学数学教育, 2021(19)
  • [3]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D]. 罗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基于美国《家庭与学校合作国家标准》的家园共育行动研究 ——以小班幼儿计数发展为例[D]. 杜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试论艺术的教学功能及其实现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D]. 赵丽华.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农村小学第一学段学生数感现状的调查研究[D]. 王瑞豪.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7]人教版、现代版和MPAH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整数的认识”的比较研究[D]. 王硕.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8]沪、港、台小学数学教材中“整数的认识”比较研究[D]. 朱茜. 扬州大学, 2020(05)
  • [9]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以武汉市G小学为例[D]. 张雨.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10]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例[D]. 柳璐. 苏州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数数100与数的构成》课堂记录与解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