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我学会了...

在幼儿园,我学会了...

一、在幼儿园,我学会了……(论文文献综述)

郑仁仙[1](2021)在《课程游戏化在农村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以“家乡的蜡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贾冰冰[2](2021)在《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体育教学衔接研究》文中认为幼小衔接是儿童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在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时期,孩子们的教育需求、适应能力、心理状态、学习习惯都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两所幼儿园和两所小学的幼儿园大班的6-7岁儿童、小学一年级的7-8岁儿童进行了访谈,对幼儿园教师、小学体育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家长、幼教专家、小学体育课资深教师、体育教学专业教授进行了专访,分析了幼小体育教学衔接的现状,找出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本文基于儿童的视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成绩评价、教师专业背景、兴趣培养五个维度阐述了目前幼小体育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幼小体育课教学内容无衔接。2.幼小教学模式差异大。3.幼小成绩评价标准不同。4.幼小衔接体育师资缺乏。5.儿童运动兴趣被课业压力制约。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策略:1.在幼儿园中开设幼小衔接体育课。2.幼小衔接课程要融合不同的教学模式。3.幼小衔接体育课成绩评价多元化。4.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师资力量培训。5.体育教师要激发儿童运动兴趣。6.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家庭要多元联动。

向华[3](2021)在《5-6岁儿童眼中的冒险游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利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C市某园的一个大班作为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儿童总共37名,年龄均在5-6岁之间。对于原始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观察法、图片引谈法、绘画引谈法;资料收集完成后,基于扎根理论,配合使用质性资料分析软件Nvivo12 Plus,把转录后的原始访谈记录进行整理编码,以便后续的资料分析能够尽力展现儿童视角下的冒险游戏。研究结果显示,5-6岁儿童眼中的冒险游戏呈现多样化特点,冒险游戏的发生场所主要集中在园外;在冒险游戏中,儿童能够对冒险游戏的风险因素进行预判,能够感知自己的冒险边界,会从自我经验、外部措施、距离、同伴需求、恐惧的激发这五个方面实施自我保护;儿童认为自己从冒险游戏中能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兴奋与恐惧交织的对立情绪体验、挑战自我的契机、试探冒险边界的机会;儿童对冒险游戏整体呈现出愿意的态度,不同类型的冒险游戏存在选择偏好。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对冒险游戏的认识既有共识也存在一定的个体与性别差异;从儿童对冒险游戏的认识看到冒险游戏的实践现状,从儿童的认知结果切入,对结果背后儿童主体地位以及儿童是有能力的个体等原因进行了探讨,进而启发成人如何为儿童寻找到在冒险游戏中风险与安全的平衡点。提出尊重儿童的冒险需求、增加儿童的有效冒险经验、保证环境相对安全的措施,并在此建造过程中能够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调整,减少开展冒险游戏的客观因素的相关建议。

吴成[4](2021)在《大班幼儿与其父母对父母之爱理解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主要探讨幼儿与其父母对父母之爱的认识,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成都市某两所幼儿园的两个大班幼儿与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访谈的形式了解大班幼儿与其父母对父母之爱的理解情况,并将两者对父母之爱的理解进行了对比。研究者将收集到的所有资料通过NVivo11质性研究分析软件进行编码、分析得出以下相关结论。在关于父母是否爱我的问题上,其中约93%的幼儿认为父母是爱自己的,少部分幼儿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其中认为爸爸不爱的较多,妈妈不爱的较少。而对父母来说,大多数母亲认为孩子是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爱的,而父亲表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有两位父亲表示幼儿不能感受到自己的爱。在幼儿关于父母为什么爱自己的回答中,约40%的幼儿不知道为什么,其余幼儿认为父母爱我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5方面,分别是特殊的关系、父母之爱的表现、我对父母的价值、父母的责任、父母对我的期望。在关于父母与幼儿对父母之爱的表现的理解上,研究者总结出幼儿认为父母之爱的表现共有10种,其中排在前五的分别是陪伴与玩耍、生活照料、物质需求的满足、语言表达、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少数幼儿将负向的爱作为了父母之爱的表现,即幼儿认为父母打自己、批评自己是父母之爱的一种表现。而父母认为的父母之爱的表现共有8种,排在前三的分别是陪伴与玩耍、教育与个人培养、正向语言;在关于父母不爱方式的理解上,研究者总结出幼儿认为的父母不爱的表现共有11种,其中排在前五的分别是:身体伤害、语言暴力、负向的情感态度、不满足生活需要;父母认为的父母不爱的表现共有8种,其中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冷暴力、比较、语言暴力,而父母将身体暴力作为不爱的方式排在倒数第三。关于理想的父母之爱,幼儿最希望的前三种父母之爱的方式分别是陪伴与玩耍、物质需要的满足、肢体语言。而父母认为的前三种理想的父母之爱是对幼儿的教育与个人培养、与幼儿建立朋友平等的关系、给予幼儿情感上的支持。研究者通过对比两者对于父母之爱的理解,发现在关于爱与不爱的表现上,他们在父母之爱的表现方式上差异不大,但在教育与个人培养、语言表达、物质需要的满足、生活照料这四种表现的重要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关于父母不爱的表现中,幼儿与父母不仅在身体暴力、冷暴力、负向的情感态度、不陪伴这四种不爱的表现的重要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在表现方式上也存在差异。最后研究者根据本研究所得结论,给父母提出了相关建议:(1)尊重幼儿玩耍的权利(2)给予幼儿高质量的陪伴(3)了解幼儿的内心需要(4)请勿忽视幼儿当下的幸福(5)消除幼儿负向爱的观念(6)注重生活的仪式感(7)善用肢体语言表达爱

黄丹妮[5](2021)在《幼儿园的“游戏” ——基于5-6岁儿童视角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对成都市J区Y园大三班的35名儿童进行焦点小组访谈,让儿童观看他们在幼儿园参与的“游戏”活动的视频片段,利用开放式的提问让儿童回顾在活动中的经历、体验,依据扎根理论,围绕两大研究主题(“我”怎么看幼儿园的“游戏”和“我”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自下而上的生成理论框架。研究发现:1.本研究中的儿童认为幼儿园的“游戏”是游戏和上课的混合物。在本研究的儿童眼中,幼儿园主要的教学游戏是一种被异化了的游戏,是“老师的游戏”而不是“我们的游戏”。即使少部分儿童将其视为游戏,但儿童认为的游戏是活动中的练习环节而不是老师精心设计的“游戏”环节。此外,大部分儿童对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比较认可,认为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游戏。2.在本研究的儿童眼中,游戏的本质是自由和好玩的内在体验。其中,好玩是促成游戏和非游戏转化的重要因素,自由是好玩的前提和区分游戏与非游戏的关键。还需说明的是,“好玩”是儿童的本土概念,不仅仅是开心、有趣、满足等体验,还包括儿童通过“学本领”获得的成就感。3.无论是自由游戏还是教学游戏,本研究中的儿童都倾向于认为在游戏过程中游戏和学习是交融的,可以通过游戏学到一些东西。4.尽管儿童在两种游戏中提到的学习都有老师叠加的“学会乖”的内容,但两种游戏中的“学习”存在较大差异。儿童在自由游戏中谈到的“学习”是一种收获、发展,是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与周围的人、事物、环境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在幼儿园主要的教学游戏中,儿童提到的“学习”是获取老师传授的系统的学科知识。本研究还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将儿童对游戏特质和对游戏、学习关系的理解进行了比较分析,围绕其中的差异着重讨论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学本领是儿童判断活动是游戏还是非游戏的重要依据吗?(2)老师的存在、指导破坏了儿童的游戏吗?(3)在谈论游戏中的学习时,国外儿童不会提到“玩游戏时我学会了乖”。此外,本研究儿童建构的游戏观背后折射出儿童所处文化中的人、事物、环境等对其的影响,主要为:(1)客观环境:一日活动安排和活动材料;(2)人影响:教师和家长的言行渗透。综上,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尊重儿童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和尊重儿童的游戏体验;(2)在游戏和教学间保持适当张力,恰当权衡游戏和教学;(3)教师为儿童游戏提供支持。

杨子萍[6](2021)在《凯里市S幼儿园“跳竹竿”游戏活动优化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累积了丰富的民间智慧,是幼儿重要的成长资源。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把本土民间游戏作为园本课程进行开发利用,也取得很多的经验和成效。根据民间游戏的特点,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优化幼儿园民间游戏,帮助提升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质量,让民间游戏符合现在幼儿需要,是当前民间游戏活动开发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民间游戏“跳竹竿”为切入点,采取行动研究的范式,同时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与整理分析资料,并将民间游戏“跳竹竿”活动设计为三轮行动研究:感知“跳竹竿”游戏——体验“跳竹竿”游戏——创新“跳竹竿”游戏。研究针对S幼儿园大班幼儿,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家长助教活动、亲子活动、户外游戏以及在一日生活活动过渡环节的个别活动,优化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实施、活动评价,最后得出民间游戏“跳竹竿”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路径探索,并通过这一游戏找寻出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活动课程的路径。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促进本土优秀文化的传承、幼儿的身心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家长的自身成长。本研究主要包括六个章节,分别是绪论部分;第一章,活动方案设计的准备—准备“跳竹竿”游戏;第二章,第一轮行动研究—感知“跳竹竿”游戏;第三章,第二轮行动研究—体验“跳竹竿”游戏;第四章,第三轮行动研究—创新“跳竹竿”游戏;第五章,总结与反思—分析“跳竹竿”游戏。

徐茹钰[7](2021)在《基于生态观的幼儿园教师评价行为叙事研究》文中提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而教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评价作为学前教育评价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不仅直接影响着幼儿自我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是其他评价项目以及学前教育活动的基础,它推动着教师改进教学、开发课程;有利于幼儿园改进管理和组织工作;改善家庭教育观念甚至影响到公众对学前儿童以及学前教育的认识。但以往的相关研究发现当前幼儿教师的评价行为存在着教师对于评价价值认识不足;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单调;评价缺乏情感投入等现象。所以开展教师评价行为的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进一步推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以及学前教育评价工作的改革。同时,纵观国内外教育评价改革的整体趋势,评价越来越向着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更关注“人”,关注“生命”这与教育生态观中的核心理念又相契合。因此本研究基于生态观的视角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解读幼儿园教师的评价行为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本研究运用“典型个案抽样”的叙事研究方法,选择某幼儿园中班的L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这位老师是因为她的职业经历完整、丰富,从24岁大专毕业就进入到该所幼儿园工作已经有6个年头,一路从配班教师到担任主班老师,积累了相对丰富的教育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观念,现已成为园内的一名骨干老师。同时她有着自己的家庭,既是一位妻子也是一位母亲,是现在幼儿园大部分女教师的常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者通过深入到幼儿园的真实情境中,收集、整理该位教师相关的资料及其评价行为的具体表现,分别在生活活动和教学活动中选取了几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基于生态观的理论了进行分析,并针对于教师的儿童观,师幼关系,教师本人的评价素养水平与教师评价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评价行为的价值取向这几个方面展开了讨论。最后为教师评价行为提出了教师应在科学儿童观的指导下进行评价;注重自身专业成长,提升评价素养;追求发展取向的教师评价行为;以关怀的态度贯穿教师评价行为的始终并且通过家园合作助力教师的评价行为这几个方面的策略思考。

刘柯兰[8](2021)在《主体间性视域下幼儿园师幼关系研究 ——以S幼儿园为例》文中指出师幼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幼儿园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帮助教师和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获得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主体间性是存在于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内在属性。本真的师幼关系是主体间性的师幼关系,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为解读师幼关系提供新的视角。本文在主体间性视域下,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非参与式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研究师幼关系。首先,对主体间性理论和师幼关系知识进行论述,回顾了主体间性理论的产生和演进历程,分析了主体间性与师幼关系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主体间性师幼关系的分析框架,提出主体间性师幼关系是双主体的师幼关系、交互的师幼关系、平等的师幼关系。其次,基于主体间性师幼关系的分析框架,对贵州省Z县S幼儿园大班活动中师幼沟通互动的语言、动作、表情、态度进行为期90天的观察,访谈了幼儿园的管理者、老师和幼儿,发现S幼儿园的师幼关系较为和谐,大部分老师较重视师幼主体,并且在一日生活常规活动中渗透着对幼儿自主,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重视。第三,在主体间性视域下分析幼儿园师幼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发现由于幼儿园对于师幼双主体知识的培训方式较单一,培训内容较为简单,教师对师幼双主体知识的学习不够系统,导致教师和幼儿的主体性并未得到有效发挥;由于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单向交流,教师缺乏“他者”视角关注幼儿,幼儿专注时间短,活动中教师易忽略幼儿主体地位,导致教师和幼儿在互动沟通过程中并未形成“你来我往”双向互动;由于教师双主体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活动中教师过于注重完成任务,忽视幼儿的感受和情绪,导致教师和幼儿在沟通互动中地位不平等。最后,在主体间性师幼关系的分析框架下,提出优化幼儿园师幼关系的策略。本研究针对师幼关系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革新师幼主体观念、提升情感互动以及改进园所文化三方面着手,在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增强幼儿的主体意识,优化管理者的理念,帮助教师和幼儿建立和谐平等的主体间师幼关系。

孟雪颍[9](2021)在《基于原创绘本的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原创绘本是由我国作家创编的绘本作品,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依托原创绘本开展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在他们乐于、易于接受的阅读材料中了解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还能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领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因此原创绘本是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很多幼儿园及其教师认识到原创绘本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价值,并尝试将原创绘本运用到传统文化教育当中。但是,我国原创绘本的创作及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将原创绘本应用于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以J市三所幼儿园为调查对象,使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原创绘本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实践调研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幼儿园利用原创绘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对原创绘本的使用情况两方面入手,对原创绘本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应用状况展开较为全面的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当前将原创绘本融入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幼儿园原创绘本资源匮乏、教师对原创绘本中传统文化的挖掘较为粗浅、教师对原创绘本的选择表现出明显的盲目性、教学过程缺乏可靠的科学性的问题。基于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本研究在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幼儿园应为原创绘本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创造条件;深化教师对原创绘本和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教师对原创绘本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视程度;提高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中选择原创绘本的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五条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从实际观察和研究结果出发,试图为广大幼儿园及其教师有效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其他研究者进行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程晓朦[10](2021)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小学阶段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还是学生初步体验知识、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期间,学生要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才能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牢固的基础。但是,在步入小学初期时,由于跳跃式的改变,让部分小学低年级学生出现学习适应不良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因此,如何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尽快地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教师都应该采取措施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顺利通过过渡期,进而更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本文以哈克幼小衔接断层理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为理论基础,以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两所学校的一、二年级30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独立性与毅力五个维度展开调查。同时笔者走进小学课堂进行课堂观察,并对6位小学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呈现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情况真实样态,探寻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影响因素。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整体适应状况良好,但存在学习适应不良的现象,在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维度方面适应较好,而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独立性与毅力方面适应较差,其中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维度方面尤为突出。除此以外,一、二年级学生在家庭环境维度中存在显着性差异,父母的学历在家庭、学校环境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是否由父母教育在学习习惯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而人口变量、入学准备等方面与五维度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从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存问题中分析得出影响学生适应不良的五大因素包括学生学习内容单调和学习方法单一,家长、教师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入学前课堂规则意识不足,对学习习惯重视度差,过度包办孩子生活以及对教育观念理解不当。根据以上结论,本文分别从学校、教师和家长三个角度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在学校方面,幼儿园应该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进入小学做准备;幼儿园要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小学,了解小学学习生活;除此以外,小学学校要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加快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步伐。其次,在教师方面,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教育过程中要时刻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多渠道学习,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积极开展挫折教育课堂,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抗挫能力。最后,在家庭方面上,家长要树立规则意识,让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前感受小学生活;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独立意识的建立,注重家校合作,增进沟通。

二、在幼儿园,我学会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幼儿园,我学会了……(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体育教学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幼小衔接
        2.1.2 儿童视角
        2.1.3 幼小衔接体育课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国内研究现状
    2.4 研究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比较研究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观察法
        3.2.5 访谈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体育教学衔接现状分析
        4.1.1 教学内容
        4.1.2 教学模式
        4.1.3 成绩评价
        4.1.4 教师专业背景
        4.1.5 兴趣培养
    4.2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体育教学衔接问题
        4.2.1 幼小体育课教学内容无衔接
        4.2.2 幼小教学模式差异较大
        4.2.3 幼小成绩评价标准不同
        4.2.4 幼小衔接体育师资缺乏
        4.2.5 儿童运动兴趣被课业压力制约
    4.3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策略
        4.3.1 在幼儿园中开设幼小衔接体育课
        4.3.2 融合不同的教学模式
        4.3.3 幼小衔接体育课成绩评价多元化
        4.3.4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师资力量培训
        4.3.5 体育教师要激发儿童运动兴趣
        4.3.6 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家庭要多元联动
5 结语
    5.1 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专家访谈提纲

(3)5-6岁儿童眼中的冒险游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爱冒险是儿童的自然天性
        1.1.2 冒险与安全的共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冒险游戏
        1.3.2 儿童视角
    1.4 文献综述
        1.4.1 冒险游戏的相关概念
        1.4.2 冒险游戏的现状研究
        1.4.3 儿童视角的研究现状
        1.4.4 儿童视角的相关研究方法
        1.4.5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参与者
    2.4 研究方法
        2.4.1 观察法
        2.4.2 图片引谈法
        2.4.3 绘画引谈法
    2.5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2.5.1 资料分析的方法:扎根理论
        2.5.2 资料分析的工具
        2.5.3 资料分析过程
        2.5.4 资料编码过程
        2.5.5 研究伦理
3 研究结果
    3.1 儿童眼中的“险”是什么
        3.1.1 儿童看到风险元素是“险”
        3.1.2 儿童看到游戏器械的“险”
        3.1.3 儿童看到自己带来的“险”
        3.1.4 儿童看到环境中的“险”
    3.2 儿童眼中的“险”在哪里
        3.2.1 “险”在幼儿园里也在幼儿园外
        3.2.2 “险”在儿童的滑板车上
        3.2.3 “险”在游泳池里
        3.2.4 “险”在野外露营时
    3.3 儿童在冒险游戏中发挥的“机智”
        3.3.1 儿童能识别冒险游戏中的风险
        3.3.2 儿童有一把“尺子”
        3.3.3 儿童可以保护自己
        3.3.4 儿童能够区分危险和冒险
    3.4 冒险游戏给儿童带来了什么
        3.4.1 不仅愉悦,还有适当的恐惧与兴奋交织
        3.4.2 挑战自我的契机—“我很害怕,但是我很想去试一试”
        3.4.3 成就感的获得—“我以为我不行的”
        3.4.4 试探冒险边界的机会—“我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3.5 儿童对冒险游戏的偏好
        3.5.1 儿童偏好的冒险游戏
        3.5.2 儿童偏好某类冒险游戏原因
        3.5.3 儿童不愿意进行冒险游戏的原因
4 分析与讨论
    4.1 儿童对冒险游戏的认知
        4.1.1 从儿童的具象表达中找到与成人视野中冒险游戏的共识
        4.1.2 从儿童眼中游戏地点、器械与方式看到实际游戏场的不足
        4.1.3 未知作为儿童眼中的风险因素折射出儿童爱探索的本性
    4.2 儿童具有一定的应险能力
    4.3 儿童能够意识到冒险游戏带来的价值
    4.4 儿童愿意进行冒险游戏的态度值得重视
    4.5 儿童眼中的“险”存在差异性
        4.5.1 冒险游戏挑战性的认识上存在性别差异
        4.5.2 偏好的冒险游戏类型存在性别差异
        4.5.3 自我保护措施上存在性别差异
        4.5.4 每个儿童的冒险边界具有差异性
    4.6 探寻冒险与安全的平衡点
    4.7 儿童也许有一百种冒险游戏
5 建议
    5.1 尊重儿童的冒险需求
    5.2 增加儿童的有效经验
    5.3 保证环境的相对安全
    5.4 减少不必要的客观因素
6 研究反思
    6.1 资料收集方面
    6.2 资料分析方面
    6.3 写作方面
    6.4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图片引谈法中的访谈提纲
附录 Ⅱ:绘画引谈法中的访谈提纲
致谢

(4)大班幼儿与其父母对父母之爱理解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基于幼儿对父母之爱的需要
        1.1.2 基于幼儿对父母之爱的认知的研究不足
        1.1.3 基于家庭教育中爱的误区,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爱
        1.3.2 父母与父母之爱
    1.4 文献综述
        1.4.1 幼儿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的相关研究
        1.4.2 成人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的相关研究
        1.4.3 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一大班幼儿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研究
        2.3.1 研究目的
        2.3.2 研究方法与工具
        2.3.3 研究过程
        2.3.4 资料整理
        2.3.5 数据编码
    2.4 研究二大班幼儿父母对于父母之爱的理解研究
        2.4.1 研究目的
        2.4.2 研究方法与工具
        2.4.3 研究过程
        2.4.4 资料整理
        2.4.5 数据编码
    2.5 研究的信效度
3 研究结果呈现
    3.1 研究一结果呈现
        3.1.1 大班幼儿对于父母之爱的感知现状
        3.1.2 大班幼儿认为父母之爱的表现
        3.1.3 大班幼儿认为父母爱我的原因
        3.1.4 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是一样的吗
        3.1.5 大班幼儿认为父母不爱的表现
        3.1.6 大班幼儿希望的父母之爱
    3.2 研究二结果呈现
        3.2.1 大班幼儿父母认为爱的表现
        3.2.2 大班幼儿父母认为幼儿是否可以感知爱
        3.2.3 大班幼儿父母认为幼儿不能理解的爱的表现
        3.2.4 大班幼儿父母认为的父母不爱的表现
        3.2.5 大班幼儿父母认为的理想的父母之爱
4 关于父母与幼儿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对比
    4.1 关于父母之爱的表现的对比
        4.1.1 两者关于父母之爱的表现方式上大致相同
        4.1.2 两者在父母之爱表现上的差异
    4.2 关于父母不爱的表现对比
        4.2.1 两者关于父母不爱的表现方式上大致相同
        4.2.2 幼儿与父母关于父母不爱的表现的差异
    4.3 导致两者关于父母之爱理解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
        4.3.1 认知上的差异
        4.3.2 角色定位的不同
5 讨论与建议
    5.1 讨论
        5.1.1 关于幼儿对父母之爱的表现
        5.1.2 关于幼儿对父母不爱的表现
        5.1.3 关于父母对父母之爱的表现
        5.1.4 关于父母对父母不爱的表现
    5.2 给父母的建议
        5.2.1 尊重幼儿玩耍的权利
        5.2.2 给予幼儿高质量的陪伴
        5.2.3 了解幼儿内心的需要
        5.2.4 请勿忽视幼儿当下的幸福
        5.2.5 消除幼儿负向的爱的观念
        5.2.6 注重生活的仪式感
        5.2.7 善用肢体语言表达爱
6 总的结论
7 研究反思
    7.1 研究对象
    7.2 研究方法
    7.3 研究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5)幼儿园的“游戏” ——基于5-6岁儿童视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游戏”与“学习”的错位:值得反思的幼儿园游戏状况
        1.1.2 儿童对“游戏”、“学习”的看法有利于重构“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
        1.3.1 游戏
        1.3.2 教学游戏
        1.3.3 学习
    1.4 文献综述
        1.4.1 游戏的相关研究
        1.4.2 学习的相关研究
        1.4.3 游戏与学习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
        1.4.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对象
    2.4 资料收集的方法
        2.4.1 观察法
        2.4.2 幼儿焦点小组访谈
        2.4.3 个别访谈
    2.5 研究的伦理性
    2.6 分析资料的方法
        2.6.1 分析资料的理论依据
        2.6.2 分析资料的工具
        2.6.3 资料的编码过程
3 “我”怎么看幼儿园的“游戏”——游戏和上课的角逐
    3.1 自由“游戏”——“我们”的游戏
    3.2 教学“游戏”——被异化的游戏
        3.2.1 自由环境下:“玩游戏”与“做事情”的分歧
        3.2.2 约束环境下:“老师的游戏”和“自己写的时候是在玩”
    3.3 “我”判断游戏的依据
        3.3.1 好玩:“我觉得好玩就是在游戏”
        3.3.2 自由:“玩的时候可以想干什就干什么”
        3.3.3 假装:“因为这不是真的”
        3.3.4 玩伴:“有人和我一起就是在玩”
        3.3.5 材料:“有玩具就是在玩”
        3.3.6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安排:“我知道这是玩儿,有规律的”
4 “我”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玩与学的融合大于分割
    4.1 自由游戏——“玩的时候我学到了好多东西”
        4.1.1 自发生成的各种经验:“我学会了...”
        4.1.2 老师叠加的内容:“我学会了乖”
    4.2 教学游戏——“玩的时候我学到了知识”
        4.2.1 自由环境下:“我在里面有收获”
        4.2.2 约束环境下:“学会听话”和“学会老师讲的知识”
    4.3 对两类游戏中“学习”的比较分析
        4.3.1 相同点:学习内容上都有“学会乖”
        4.3.2 不同点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在儿童眼中幼儿园的“游戏”是游戏和上课的混合物
        5.1.2 游戏的本质是“自由”、“好玩”的内在体验
        5.1.3 儿童认为游戏过程中游戏和学习是融合的
        5.1.4 儿童在自由游戏和教学游戏中的“学习”是不同的
    5.2 讨论
        5.2.1 儿童对游戏特质理解的比较分析
        5.2.2 儿童对游戏、学习关系理解的比较分析
        5.2.3 儿童游戏观建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6 建议与反思
    6.1 建议
        6.1.1 尊重儿童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和尊重儿童的游戏体验
        6.1.2 在游戏和教学间保持适当张力,恰当权衡游戏和教学
        6.1.3 教师为儿童游戏提供支持
    6.2 研究反思
        6.2.1 研究方法的反思
        6.2.2 研究写作的反思
        6.2.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幼儿访谈提纲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6)凯里市S幼儿园“跳竹竿”游戏活动优化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价值
        (二)S幼儿园开展“跳竹竿”游戏存在的不足
        (三)幼儿园开展改进“跳竹竿”游戏活动行动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民间游戏
        (二)幼儿园民间游戏
        (三)“跳竹竿”
        (四)游戏活动优化
    四、文献综述
        (一)民间游戏价值的相关研究
        (二)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研究
        (三)民间游戏“跳竹竿”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述评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活动方案设计的准备:准备“跳竹竿”游戏
    一、研究背景资料
        (一)研究场所及资源
        (二)研究对象
        (三)合作教师
    二、研究的前期调查与分析
        (一)幼儿园民间游戏整体实施的现状
        (二)幼儿园“跳竹竿”游戏的具体现状
        (三)家长及社区“跳竹竿”游戏的支持状况
    三、研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一)资料的收集
        (二)资料的整理
第二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感知“跳竹竿”游戏
    一、“跳竹竿”游戏的第一轮行动研究方案
    二、活动实施过程
        (一)集体活动:有趣的“跳竹竿”游戏
        (二)集体活动:初探“跳竹竿”游戏
        (三)区域活动:“跳竹竿”游戏玩法的实践
    三、第一轮行动研究效果及反思
        (一)方案设计的反思
        (二)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反思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
        (四)家园合作的反思
第三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体验“跳竹竿”游戏
    一、“跳竹竿”游戏的第二轮行动研究方案
    二、活动实施过程
        (一)一日生活活动:跳“井字竿”与“米字竿”
        (二)家长助教活动:舞动竹竿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效果与反思
        (一)方案设计的反思
        (二)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反思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
        (四)家园合作的反思
第四章 第三轮行动研究:创新“跳竹竿”游戏
    一、“跳竹竿”游戏的第三轮行动研究方案
    二、活动实施过程
        (一)亲子活动:竹竿大变身
        (二)幼儿自主创新:“跳竹竿”游戏的多样化拓展
    三、第三轮行动研究效果与反思
        (一)方案设计的反思
        (二)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反思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
        (四)家园合作的反思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分析“跳竹竿”游戏
    一、民间游戏活动优化的总结
        (一)民间游戏“跳竹竿”活动优化的基本过程模式
        (二)民间游戏“跳竹竿”活动方案优化的设计与制定
        (三)民间游戏“跳竹竿”活动优化的成效
    二、民间游戏活动优化的反思
        (一)幼儿园民间游戏方面
        (二)教师方面
        (三)该领域未来研究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基于生态观的幼儿园教师评价行为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二)教师的评价行为影响幼儿成长和发展
        (三)教师的评价行为应观照幼儿生态
    二、研究的目的与价值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价值
    三、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三)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
    六、研究的伦理与效度
        (一)研究伦理
        (二)研究效度
第一章 L教师的背景介绍
    一、关于L教师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
        (一)L教师所在的幼儿园
        (二)L教师所在的班级
    二、关于L教师
        (一)了解L教师
        (二)L教师眼中的教师评价行为
第二章 教师评价行为的观察与深描
    一、生活活动中的教师评价行为
        (一)晨间接待
        (二)区域活动
        (三)进餐活动
        (四)睡眠活动
    二、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评价行为
        (一)语言活动
        (二)主题活动
        (三)英语情景剧
第三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尊重幼儿生命——教师正确评价幼儿的前提
        (二)评价素养——教师正确评价幼儿的必要条件
        (三)和谐的师幼关系——教师评价行为发挥作用的关键
        (四)可持续发展——教师正确评价幼儿的价值取向
    二、建议
        (一)在科学儿童观的指导下进行评价
        (二)注重自身专业成长,提升评价素养
        (三)追求发展取向的教师评价行为
        (四)用关怀的态度贯穿教师评价行为的始终
        (五)家园合作助力教师的评价行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主体间性视域下幼儿园师幼关系研究 ——以S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师幼间“不平等关系”负面新闻引人关注
        二、和谐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三、主体间性理论是研究师幼关系的应然选择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主体间性
        二、师幼关系
    第四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一)师幼关系作用的相关研究
        (二)幼儿园活动中师幼关系的研究
        (三)不同理论视角下师幼关系的研究
        (四)师幼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
        (五)主体间性视域下师幼关系的研究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主体间性视域下幼儿园师幼关系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主体间性理论的概述
        一、主体间性的产生
        二、主体间性理论的演进历程
        三、主体间性的特征
        (一)双主体性
        (二)交互性
        (三)平等性
    第二节 主体间性视域下师幼关系分析框架的构建
        一、主体间性师幼关系的内涵
        二、主体间性师幼关系的价值
        (一)有助于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回归
        (二)有助于提升教师主体性素养
        (三)有助于唤醒师幼间情感性的关怀
        (四)有助于构建新型的人际交往关系
        三、主体间性师幼关系的特征
        (一)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师幼关系是“双主体”的关系
        (二)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师幼关系是“交互”的关系
        (三)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师幼关系是“平等”的关系
第三章 贵州省S幼儿园师幼关系现状分析
    第一节 样本选择
        一、S幼儿园有专门的双主体师幼关系的培训
        二、S幼儿园从理念到实践上贯彻师幼双主体
    第二节 贵州省S幼儿园师幼关系的现状
        一、S幼儿园的基本情况
        二、S幼儿园的调查过程
        三、S幼儿园师幼关系的现状描述
        (一)S幼儿园师幼“双主体”的现状
        (二)S幼儿园师幼间“交互”的现状
        (三)S幼儿园师幼“平等”的现状
第四章 主体间性视域下幼儿园师幼关系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主体间性视域下幼儿园师幼关系存在问题
        一、活动中未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
        二、教师与幼儿未形成“你来我往”的双向互动
        三、教师与幼儿间关系不平等
    第二节 主体间性视域下师幼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未给师幼发挥主体性提供保障
        二、幼儿园师幼双主体的培训方式单一
        三、教师的师幼双主体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四、幼儿园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动力不足
        五、教师未能将师幼双主体的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
第五章 幼儿园双主体型师幼关系的优化策略
    一、观念革新:优化双主体型师幼关系的核心
        (一)强化主体间性的理念,改变师幼的平等观
        (二)加强师幼双主体培训,提升教师主体的专业能力
    二、情感提升:优化双主体型师幼关系的内在动力
        (一)尊重并理解幼儿,助力幼儿主体性发挥
        (二)创设平等民主的精神环境,营造和谐的氛围
    三、园所文化:优化双主体型师幼关系的基石
        (一)鼓励师幼发挥主体性,主动创设物质环境
        (二)构建师幼双主体园所文化,重视师幼情感性对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基于原创绘本的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价值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一、原创绘本与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概述
    (一)概念界定
        1.原创绘本
        2.传统文化
        3.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
    (二)蕴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原创绘本类型
        1.传统文学类
        2.传统艺术类
        3.传统民俗类
        4.地理地域类
        5.名胜古迹类
        6.情感伦理类
    (三)原创绘本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1.遴选优秀内容,提供传统文化教育的优质资源
        2.叙事贴近生活,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3.发挥图画优势,促进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成效
        4.培养阅读习惯,拓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原创绘本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一)幼儿园利用原创绘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情况
        1.幼儿园原创绘本的来源及投放
        2.幼儿园原创绘本的数量和种类
    (二)教师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对原创绘本的使用情况
        1.教师对原创绘本和传统文化的认识
        2.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对原创绘本的选择
        3.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对原创绘本的运用
三、原创绘本应用于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原创绘本资源匮乏
        1.原创绘本数量少
        2.原创绘本种类单一
    (二)教师对原创绘本中传统文化的挖掘较为粗浅
        1.忽视对绘本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挖掘
        2.忽视对绘本的审美功能的有效利用
    (三)教师对原创绘本的选择表现出明显的盲目性
        1.未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绘本
        2.未根据文图兼美的标准选择绘本
    (四)原创绘本教学活动组织缺乏可靠的科学性
        1.重技能掌握,轻幼儿情感体验
        2.教学方法模式化,忽视与其他领域的结合
        3.评价主体单一,活动延伸环节薄弱
四、原创绘本应用于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层面的原因
        1.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2.轻视原创绘本的价值
        3.有关原创绘本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教研少
    (二)教师层面的原因
        1.对原创绘本认识不到位
        2.绘本理论知识不足及解读能力有限
        3.缺乏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及素养
        4.缺乏将原创绘本运用到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自觉和能力
五、原创绘本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应用建议
    (一)幼儿园应为原创绘本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创造条件
        1.转变传统文化教育理念,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形式
        2.充实原创绘本数量,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3.开展与原创绘本和传统文化教学相关的培训
    (二)深化教师对原创绘本和传统文化的认识
        1.系统学习绘本理论知识,大量阅读优质原创绘本
        2.多方位入手,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三)提高教师对利用原创绘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1.提高教师运用原创绘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自觉性
        2.提高教师深入挖掘原创绘本中的传统文化的水平
    (四)提高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中选择原创绘本的能力
        1.从绘本理论出发,选择文图皆美的绘本
        2.从幼儿认知出发,挑选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
    (五)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科学设计教学活动
        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注重幼儿情感获得
        2.充实教学过程,实现多领域结合
        3.完善评价内容,丰富评价主体
        4.精心设计和组织延伸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10)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存在问题
        2.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
        3.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措施
    (四)理论基础
        1.哈克幼小断层理论
        2.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五)概念界定
        1.小学低年级学生
        2.学习适应性
    (六)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2.访谈提纲设计与实施
        3.观察记录设计与实施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统计与分析
        1.调查对象的统计分析
        2.入学准备情况分析
        3.样本总体分析
        4.各维度结果分析
        5.差异分析
三、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存在的问题
        1.注意力集中和持久性差
        2.规则意识薄弱
        3.学习习惯不佳
        4.独立性与毅力较差
        5.人际关系失调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
        1.学习内容单调和学习方法单一
        2.入学前课堂规则意识不足
        3.学习习惯重视度差
        4.过度包办孩子生活
        5.教育观念不当
四、小学低年级学生适应性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学校主导—营造校园适应氛围
        1.幼儿园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2.幼儿园适当组织参观小学,了解小学学习生活
        3.小学学校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加快学习适应步伐
    (二)教师引领—带动学生适应调整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
        3.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多渠道学习
        4.开设挫折教育课堂,提高抗挫能力
    (三)家长配合—关注孩子适应状态
        1.树立规则意识,提前感受小学生活
        2.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养成良好习惯
        3.加强学生独立意识,养成独立自主能力
        4.家校合作,加强沟通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在幼儿园,我学会了……(论文参考文献)

  • [1]课程游戏化在农村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以“家乡的蜡染”为例[D]. 郑仁仙.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21
  • [2]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体育教学衔接研究[D]. 贾冰冰. 南京体育学院, 2021
  • [3]5-6岁儿童眼中的冒险游戏[D]. 向华.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大班幼儿与其父母对父母之爱理解的对比研究[D]. 吴成.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幼儿园的“游戏” ——基于5-6岁儿童视角的研究[D]. 黄丹妮.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凯里市S幼儿园“跳竹竿”游戏活动优化的行动研究[D]. 杨子萍.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7]基于生态观的幼儿园教师评价行为叙事研究[D]. 徐茹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8]主体间性视域下幼儿园师幼关系研究 ——以S幼儿园为例[D]. 刘柯兰.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9]基于原创绘本的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孟雪颍. 渤海大学, 2021
  • [10]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程晓朦.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在幼儿园,我学会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