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结构意义和词典定义

词义、结构意义和词典定义

一、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论文文献综述)

董彦霞[1](2021)在《《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木本植物名词释义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汉语语文词典的一个类别,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相当程度的积淀和发展,但还存在着严重的内向型倾向的缺陷,要想摆脱这种困境,就需要借鉴其他外向型学习词典的成功经验。“有比较才有鉴别”,又因为词典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释义的好坏,本文就从释义的角度出发,将2006版《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以下简称《学汉语》)与第9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以下简称《牛津高阶》)作为封闭域,比较两部词典对木本植物名词在收词、义项设置、释义内容、释义方式上的异同,以便《学汉语》从中获得编纂启示,进而提高词典的质量。本文的主体部分可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统计分析了《学汉语》和《牛津高阶》收录木本植物名词的情况,还对两部词典共有的木本植物名词的义项数量和排列顺序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发现《学汉语》不仅在木本植物名词的收录上少于《牛津高阶》,义项数量总体也相对较少;对于义项的排列,两部词典都倾向于使用逻辑顺序和频率顺序。第二章从释义内容入手比较两部词典的释义内容差异,这个过程中,先提取了主要的语义特征,并且分为“义位对等”和“义位不对等”两大类进行分析。“义位对等”中,《牛津高阶》的释义内容总体要比《学汉语》更加丰富;“义位不对等”中,《学汉语》表示“植物、植物的部分”,《牛津高阶》表示“植物的部分”的情况居多。第三章在释义方式的比较中,两部词典对木本植物名词释义时都采用了定义式的释义方式,但具体释义时又存在“属”和“种差”选择和排列上的差异,为了更为科学细致地进行对比,笔者在前人总结出定义式释义方式的基础上,对两部词典共有的木本植物名词进行了更为深入、具体的分析和分类,该部分的研究以义项为调查对象,发现《学汉语》的35个木本植物名词义项采用了“属+种差”“属+种差+属”“属+种差+属+种差”“种差+属+种差”“种差+属”五种具体的定义式释义方式,而《牛津高阶》中的38个木本植物名词义项采用了“种差+属”“种差+属+种差”“属+种差”三种定义式释义方式。另外,本文对以上的发现进行了量化处理和对比分析,得出相比之下《学汉语》更倾向于使用“属+种差”和“属+种差+属”这两种定义式释义方式,而《牛津高阶》对“种差+属+种差”和“种差+属”这两种定义式释义方式更为青睐。第四章基于以上与《牛津高阶》比较中发现的《学汉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收词上,建议《学汉语》减少或者改换一些使用频率低的木本植物名词,增加部分使用频率高但未被收录的木本植物名词;义项设置上,建议将表示“植物”与“植物部分”的意义分别立项,在义项排列过程中涉及到义项数量较多的木本植物名词,可以借鉴《牛津高阶》中频率顺序进行排列;释义内容上,建议该词典在提高释义内容准确性的同时统一其释义模式;释义方式上,建议统一每个义项中属词的数量和选词标准,还需对种差的分合标准进行统一。

袁佩瑶[2](2021)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单音节口部动词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和《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以下简称《学汉语》)为封闭范围,主要运用统计和对比相结合的方法,从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释义优化的角度,对两部词典中的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进行全量研究。单音节口部动词是对外汉语教学和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释义的重点和难点,但目前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而且,目前国内针对词典释义研究的内容主要围绕释义元语言、释义内容、释义模式、释义原则等方面展开,针对限定语义类范围内的词典释义研究比较欠缺。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现汉》和《学汉语》中涉及到的单音节口部动词的收词及义项设置情况、释义方式、释义内容方面,发现了《学汉语》中释义的特点和一些不足之处,进而提出相应的修订建议,同时也为其他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提供参考,最终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本文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结合时代背景介绍了本文的选题原因,并从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两个方面阐述了本研究展开的意义。其次,将与本文相关的词典释义研究及动词释义方面的学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对单音节口部动词进行概述介绍。首先,我们以苏新春先生的《现代汉语分类词典》为依据,从语义角度将单音节口部动词分为饮食类单音节口部动词、叫喊类单音节口部动词、呼吸类单音节口部动词、吃喝类单音节口部动词四大类,在此基础上进行单音节口部动词语义特征的分析。其次,对《现汉》和《学汉语》中单音节口部动词收录数量及义项设置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经过人工筛选和数量统计后发现,《现汉》中收录单音节口部动词75个,《学汉语》中收录52个,两部词典中共同收录的单音节口部动词有47个。将两部词典共有的47个单音节口部动词的义项设置数量进行统计发现,《现汉》义项设立共140个,《学汉语》中义项设立共90个。在收词数量上,《现汉》和《学汉语》差别不大,《学汉语》除23个方言、口语及书面上的文言词语外,其他符合二语学习者使用要求的都有收录。但在义项设置方面,《学汉语》数量设置明显较少,其中单义词和多义词的比例各占一半。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关于《现汉》和《学汉语》中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方式和释义内容情况的对比分析。首先,在前人学者有关词典释义方式研究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出两部词典中使用最多的三种释义方式分别为:描写说明式、同义近义式、归类限定式,其中描写说明式是两部词典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释义方式。在《现汉》和《学汉语》中分别有66个和52个义项采用此种释义方式,所占比例分别高达53.6%和63.4%。在其他两类释义方式的使用上,《学汉语》较少使用同义近义式,符合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实际使用需要。还增加了图解释义的释义方式,可以看出《学汉语》在释义方式的选择上还是较为全面和多样性的。其次,对基于以描写说明式表示的两部词典中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在两部词典共有的47个单音节口部动词中,有26个单音节口部动词的释义内容在两部词典中表示基本一致,占总数的56.5%。有12个单音节口部动词在《现汉》中释义内容表示更详细,占总数的26%。还有8个单音节口部动词在《学汉语》中的释义内容更详细,占比17.3%。第四部分为对《学汉语》释义的总结和编纂启示。首先,总结了《学汉语》收词数量具有丰富性,释义方式具有多样性,但相比之下义项设置数量较少的特点。并针对部分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内容表达尚不够准确和完整等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其次,重点对其他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提出,释义语义特征表达要注重准确性和完整性,借助配图方式进行释义补充时,要注重图片内容质量等方面的编纂建议,以期对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工作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张莹莹[3](2021)在《高中生对文学类文本中多义名词词义理解的语用认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中的多义名词为语料来源,借助认知语言学的关联理论、顺应理论、概念隐喻理论、概念转喻理论,从多义名词概念结构、语用含义以及学生学习词汇的认知方式等角度入手,探讨学生如何调动已有认知理解多义名词进入课本语境时所产生的言语意义。首先,对人教版五册普通高中语文教课书中的多义名词进行整理分析,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为语料分析来源,从语义特征的角度重点分析了488个多义名词。其次,结合具体文本语境来探讨所选词汇在使用过程中的言语含义。最后,借助顺应理论及关联理论建立词汇理解的顺应—关联模式,讨论中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多义名词的心理路径。理解多义名词语用含义的过程,就是以多义名词为出发点,激活学生脑中与之相关的经验知识、百科知识,结合文本语境与认知语境,建立所理解名词在使用表达中的概念含义与词语本身所编码的含义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词义与语境的匹配。理解多义名词的语用认知机制是通过不同的语境,由一个事物关联另一事物,本质是在交流中理解词义的认知活动。以关联理论、顺应理论为理论基础,将认知语义学中的概念隐喻以及概念转喻纳入研究中,试图在理清多义名词义项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学生在理解多义名词某一义项在进入文本语境中的语用含义时的心理路径。

殷畅[4](2020)在《俄汉语动词词典释义类别对比分析 ——以图像创作动词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词典释义模式化和范畴化一直是语义学和词典学追求的一个目标。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代表人物Ю.Д.Апресян提出了词典释义类别理论,词典释义类别理论是词典释义范畴化与模式化的一种尝试,目前仍然是语言学中一个尚待完善、验证的概念。本文旨在对俄汉语图像创作动词词典释义类别理论探讨和分析的基础上,实现该类动词以词典释义类别为描写单位的词典条目试编。论文首先论述和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词典释义范畴化与模式化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阐释和分析莫斯科语义学派词典释义类别理论及与其相关的语言集成描写理论、系统词典学思想、积极词典学思想、Е.В.Падучева提出的词汇语义动态模式理论,为图像创作动词词典释义类别的分析和描写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对图像创作动词的概念进行界定与阐释,总结其分类原则和标准,进而对俄汉语图像创作动词从语义、句法、词汇语义搭配、超音质特征等方面进行词典释义类别的描写和研究;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内容,对图像创作动词中的典型词汇以词典释义类别为描写单位,按照统一的描写规则和模式进行条目编写实践。

王晓娟[5](2020)在《多义词义项可区分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义词义项在话语层面能够被区分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我们称为义项可区分度。可区分度需要观察人在实际使用中对多义词义项判断的准确程度来评估,所以是一种输出性特征,由词典定义和语言使用共同决定。本文试图探讨多义词义项可区分度的测量方法,并对区别特征和可区分度的关系做深入分析。通过一个问卷调查,证实可区分度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区别特征对于可区分度的作用力度不同,可区分度跟词义的界限和区别特征的实现程度有关。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交代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对多义词义项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综述,并介绍本文研究整体思路、材料来源和术语界定等;第二章详细介绍了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交代后续章节逻辑关系。基于多义词义项区别特征类型、区别特征同可区分度的关系,分别采用设计句法语义框架(第三章)、进行问卷调查(第四章)的方法;第三章描写了语法功能、语义组合限制、语义角色三方面的区别特征及同多义词的关系,为本文问卷例句的编写及后续讨论提供理论基础;第四章介绍了本文问卷调查过程,包括区别特征标注及统计、例句编写、问卷调查过程及结果处理等;第五章具体分析了可区分度同三种区别特征的关系;第六章结语,总结本文发现及启示,分析本文不足和今后工作方向。

孙玉梦[6](2020)在《《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双音节名词释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施光亨、李行健、李鍌等主编的《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的双音节名词及其释义为研究对象,分析双音节名词释义的基础与核心问题。本文词典以所收双音节名词为封闭域,探究语素义、词义与释义问题,考察词的物性角色、词义透明度对释义的建构作用等,分析对于词性决定了释义要注意哪些问题等。预期目的是进一步探索双音节名词识解路径,为词典对这类词的释义提供参考,在汉语词汇与词汇学研究上,提供基于词典及语料库实际考察的词类研究资料。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对双音节名词的相关词汇研究及释义研究、《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研究的现有状况进行了综述概括,并对本部词典的情况做简单介绍。根据这些内容,确定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方法。第二章《双音节名词的结构与语义分析》分析双音节名词语素构成、结构类型以及语素的意义关系。其中,重点探讨了构成双音节名词的语素的意义关系,发现语素意义关系可细化为不同的具体关系,这些关系成为分析双音节名词的理据,能为词典释义提供参考。在分析中发现,语素、词语模对释文及释义系统有一定的规范作用。第三章《“物性角色”视角与双音节名词释义》以释文为主要研究材料,对名词物性角色、名词释义方式进行探究。其中,考察物性角色在释文中的分布情况,具体指出,名词物性角色分布的状态为形式角色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定位、功用、处置角色,再次是施成、评价、行为、构成角色,比较少的是单位、材料角色。分析指出,双音节名词的释义方式以定义式为主,另有其他多种方式。第四章《名词词义与释义》从词典释义分析名词词义透明度,构建词义与释义的联系,认为释义能体现词义是否透明、词义透明程度,并阐述释义对词义透明度的影响。研究说明,就这部词典的分析可知,释义文本对词义透明度的体现作用是突出的,词义与释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密切的。第五章《结语》,对名词释义在词典编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指出“两岸”词典可以为两岸文化互通切实发挥重要的作用。

张静[7](2020)在《外、内向型词典形容词释义对比研究 ——以《学汉语》《教与学》与《现汉》为例》文中提出本文以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商务馆学汉语词典》(简称《学汉语》)《汉语教与学词典》(简称《教与学》)和内向型语文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简称《现汉》第7版)同词目丙、丁级形容词为研究对象,从形容词词条的收录、释义语言、释义方式、配例等方面对形容词释义进行比较和研究,对外、内向型词典形容词释义的异同做出分析,包括它们各自的特点、释义的规律、配例的选择标准等,为外、内向型词典形容词释义的建构与优化提供资料与建议。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对外向型词典和内向型词典相关形容词释义的研究做出综述,引出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等,说明理论依据和课题意义。第二章《外、内向型词典形容词的收录情况》。对外、内向型词典中的丙、丁级形容词做穷尽统计。首先,对外、内向型词典的丙、丁级形容词做出全面统计,检核数据;其次,对两部外向型词典次常用词的收词原则等做出比较和描写。第三章《外、内向型词典形容词的释义性词语考察》。对外、内向型词典中同词目丙、丁级形容词的释义语言进行细致地切分,得出释义性词语,参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简称《等级大纲》)对这些释义性词语做出有理据的等级标注,通过定量与定性的统计与分析方法,考察词典释义相对于简单性原则、闭环性原则的符合程度,对检验出的问题尝试做出回答,提出优化释义的建议。论文还提取了外向型词典中形容词释义的受限词汇,为今后词典编纂形容词释义基元词的选取提供参考。第四章《外、内向型词典形容词释义方式分类与研究》。在学界释义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料,把释义方式分为三个主类及九个次类,在此基础上,对外、内向型词典形容词释义的专有方式做出了考察,包括两型词典所用方式的异同,外向型词典“外向型”特征的突出路径与实际效果等。第五章《外、内向型词典形容词配例考察》。考察配例的数量、类型及具体释义的实际配例情况。在对外、内向型词典配例的测查中发现优长与不足,针对其不足,努力提出解决的方法。第六章《总结与思考》。对全文做出总结,对全文的思路、轨迹与所发现的问题做出细致的汇总,提出新的思考。论文主要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以比较为主要方法,以封闭域的释义内容为比较项,借鉴和吸收了词典学、词汇学等理论研究的新近成果,做了专书专类词语释义的专题研究。

季爽爽[8](2020)在《《仪礼》复音词郑玄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郑玄是东汉着名的经学大师,他遍注群经,对“三礼”用力最深,为后世之训诂学起到了导源的作用。他的功绩可与许慎相媲美,为后世理解上古语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本文以《仪礼》复音词郑玄释义为研究对象,对其复音词释义的特点及所揭示的复音词词义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郑玄在词汇与词典释义方面的成就与价值。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选题及研究意义,并就《仪礼注》和郑玄注复音词研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郑玄所注《仪礼》复音词。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阐述本文判定复音词的标准及方法。进而依据所属类别,对这些复音词进行分类。第三部分,郑玄复音词释义概况。从释义内容、释义方式、释义体例三个方面就其释义进行较为详细地描写分析。第四部分,《仪礼》复音词郑玄释义与词义的关联研究。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郑玄对复音词词义的认识;从共时方面分析郑玄对单义词与多义词、理性意义与非理性意义、中心义素与限制性义素、语言义与言语义、语文义与文化义的认识;从历时方面分析郑玄对本义、引申义及深层隐含义的认识。由此得出郑玄揭示《仪礼》复音词词义时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第五部分,《仪礼》复音词郑玄释义与词典释义的关联研究。从词际关系、词类、释义关注点、复音词来源四个方面考察郑注复音词释义特点,探究郑玄释义对词典释义的补充和借鉴作用。第六部分,结语。总结论文研究,并指出论文中的不足。

高秀丽[9](2020)在《《国语辞典》(影印本)三音节词语释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中国大辞典编纂处主编的《国语辞典》(影印本)三音节词语释义为研究对象,从三音节词语释义提示词、释义方式、释义内容等方面对三音节词的释义进行了说明,初步探讨了三音节词语释义的路径,努力为语文词典释义、辞书编纂与三音节词语研究提供可信的资料。全文内容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对三音节词语研究和《国语辞典》释义进行了综述,概括了相关研究情况。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详细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的研究理论。第二章《国语辞典》(影印本)释义提示词分类分析,主要阐释提示词的功用,说明三音节词语释义提示词的使用概况,总结出《国语辞典》释义提示词是对《辞源》等词典的继承,及其释义的系统性。第三章《国语辞典》(影印本)三音节词语释义方式分析,主要说明《国语辞典》三音节词语释义的不同方式,通过分析其不同的释义方式,总结词典释义应该注意的问题,为词典的修订编纂提供一些参考。第四章《国语辞典》(影印本)三音节词语之组成与释义的关联,主要分析1+2和2+1的释义构成,总结《国语辞典》三音节词语的释义特点。按不同词性切分1+2和2+1,然后分析三音节词语释义构成,发现1+2式为动词性时,动词性+名词性三音节词语占多数,其释义与组成成分之间多为组合关系。1+2式为名词性时,首字“老”“小”“大”的原义及虚化义都表现出比较强的构词能力。2+1式为名词性时,2多为名词性,其释义与组成成分之间多为组合关系。第五章《国语辞典》(影印本)三音节词语之高量构词语素字,印证了“小、老、不、打”在1+2式三音节词语体现出的较强构词能力;分析了在2+1式三音节词语中,“子”尾和“的”尾的词释义与组成成分间的关系。第六章总结与思考,对《国语辞典》三音节词语释义情况加以总结,说明《国语辞典》的编纂价值。论文运用定量分析法、数据统计与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对封闭域内的释义材料作详细的分析。

罗璇[10](2020)在《《礼记》复音词郑玄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郑玄是东汉着名的经学大师,他遍注群经,为后世理解上古语言提供了重要借鉴。本文以《礼记》复音词郑玄释义为研究对象,对其复音词释义的特点及所揭示的复音词词义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郑玄在词汇与词典释义方面的成就与价值。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目的、研究内容、研究价值和意义、研究方法。并就先秦复音词、《礼记》复音词、郑玄所注《礼记》复音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郑玄所注《礼记》复音词。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阐述本文判定复音词的标准。进而依据所属类别,对这些复音词进行分类。第三部分,《礼记》复音词郑玄释义概况。从训释体例、训释方式两个方面就其释义进行较为详细地描写分析。第四部分,《礼记》复音词郑注与词义分析。从郑玄的分类观、词义观两个方面,研究郑玄对复音词词义的认识。从共时角度分析郑玄对单义词与多义词、理性意义与非理性意义、语言义与言语义的认识;从历时角度分析郑玄对本义与引申义、转喻与隐喻的认识。从探求两语素之间的意义关系、无直接语义关系的两语素结合原因、复音词中一个语素的命名来源、着眼于命名的某一方面四种方式,研究郑玄对复音词深层隐含义的揭示。可以看出郑玄揭示《礼记》复音词词义时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第五部分,《礼记》复音词郑注与词典释义。从词际关系、词类、复音词来源三个方面考察郑注复音词释义特点,探究郑玄释义对词典释义的补充和借鉴作用。第六部分,结语。对论文的研究做出简要的总结,并指出论文的不足。

二、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论文提纲范文)

(1)《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木本植物名词释义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学习词典比较研究
        二、词典释义研究
        三、木本植物名词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第一章 《学汉语》与《牛津高阶》木本植物名词收词与义项设置比较分析
    第一节 《学汉语》与《牛津高阶》木本植物名词收词比较研究
        一、《学汉语》和《牛津高阶》共有的木本植物名词
        二、《学汉语》中特有的木本植物名词
        三、《牛津高阶》中特有的木本植物名词
    第二节 《学汉语》和《牛津高阶》木本植物名词义项设置比较研究
        一、《学汉语》和《牛津高阶》木本植物名词义项数量比较分析
        二、《学汉语》和《牛津高阶》木本植物名词义项排列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学汉语》与《牛津高阶》木本植物名词释义内容比较分析
    第一节 《学汉语》与《牛津高阶》木本植物名词语义特征选取情况
    第二节 《学汉语》与《牛津高阶》木本植物名词释义内容比较
        一、义位对等
        二、义位不对等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学汉语》与《牛津高阶》木本植物名词释义方式比较分析
    第一节 《学汉语》木本植物名词释义方式分析
        一、属+种差
        二、属+种差+属
        三、属+种差+属+种差
        四、种差+属+种差
        五、种差+属
    第二节 《牛津高阶》木本植物名词释义方式分析
        一、种差+属
        二、属+种差
        三、种差+属+种差
    第三节 《学汉语》与《牛津高阶》木本植物名词释义方式比较
        一、《学汉语》释义方式总结
        二、《牛津高阶》释义方式总结
        三、《学汉语》与《牛津高阶》释义方式总体比较
第四章 《学汉语》木本植物名词释义优化建议
    第一节 《学汉语》木本植物名词收词的不足及优化建议
        一、《学汉语》木本植物名词收词的不足
        二、《学汉语》木本植物名词收词的优化建议
    第二节 《学汉语》木本植物名词义项设置的不足及优化建议
        一、《学汉语》木本植物名词义项设置的不足
        二、《学汉语》木本植物名词义项设置的优化建议
    第三节 《学汉语》木本植物名词释义内容的不足及优化建议
        一、《学汉语》木本植物名词释义内容的不足
        二、《学汉语》木本植物名词释义内容的优化建议
    第四节 《学汉语》木本植物名词释义方式的不足及优化建议
        一、《学汉语》木本植物名词释义方式的不足
        二、《学汉语》木本植物名词释义方式的优化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原因及研究价值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与词典释义相关的研究
        二、与动词释义相关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单音节口部动词语义特征与义项设置方式分析及其对比研究
    第一节 单音节口部动词的分类及语义特征
        一、单音节口部动词的语义分类
        二、单音节口部动词语义特征分析
    第二节 单音节口部动词收录和义项设置对比研究
        一、《现汉》和《学汉语》单音节口部动词收录情况对比分析
        二、《现汉》和《学汉语》单音节口部动词义项设置对比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现汉》和《学汉语》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方式及其对比研究
    第一节 《现汉》和《学汉语》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方式分析
        一、《现汉》中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方式
        二、《学汉语》中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方式
    第二节 《现汉》和《学汉语》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方式对比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现汉》和《学汉语》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内容及其对比研究
    第一节 《现汉》和《学汉语》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内容分析
        一、《现汉》释义内容分析
        二、《学汉语》释义内容分析
    第二节 《现汉》和《学汉语》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内容对比
        一、两部词典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内容相同
        二、两部词典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内容差异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对《学汉语》释义的总结和编纂启示
    第一节 《学汉语》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特点
    第二节 《学汉语》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不足之处
        一、释义内容表达不够完善和准确
        二、图片内容质量有待提高
    第三节 对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建议
        一、释义中语义特征表达注重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释义内容突出理性义的同时,注重色彩义的补充
        三、借助配图进行释义时,注重图片内容质量
结语
    第一节 对本文研究的总结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高中生对文学类文本中多义名词词义理解的语用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1.文学类文本中多义名词特殊性有待研究
        2.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名词词义
        3.高中生词义理解的认知过程有待研究
    (二)核心概念界定
        1.一词多义现象解释
        2.多义名词概念界定
        3.词汇语义学与词汇语用学介绍
        4.语用认知研究简析
    (三)研究意义及方法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3.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1.一词多义相关研究
        2.多义名词相关研究
        3.词汇语用学相关研究
        4.现有研究评析
一、理论基础概说
    (一)认知语用学相关理论阐释
        1.关联理论
        2.顺应理论
        3.语用充实理论
    (二)认知语义学理论阐释
        1.概念隐喻理论
        2.概念转喻理论
二、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内多义名词义项分析
    (一)多义名词语义认知关系
        1.义项间转喻关系多义名词
        2.义项间隐喻关系名词
        3.义项间转隐喻关系多义名词
    (二)多义名词语义认知规律
        1.多义名词义项间存在方向性
        2.多义名词义项间关系存在随机性
        3.多义名词义项间联想路径存在相似性
三、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中多义名词语用充实分析
    (一)多义名词词义理解语用充实横向分类
        1.多义名词词义理解语用收缩
        2.多义名词词义理解语用扩充
    (二)多义名词词义理解语用充实纵向分类
        1.多义名词义理解项间语用充实
        2.多义名词理解义项内语用充实
        3.多义名词词义理解义项外语用充实
四、高中生对文学类文本中多义名词词义理解认知路径研究
    (一)高中生对文学类文本中多义名词词义理解的实证研究
        1.研究问题
        2.研究对象
        3.研究工具
        4.研究程序
    (二)高中生多义名词词义理解测验结果分析
        1.词汇储备统计表数据分析
        2.有声思维实验数据分析
    (三)高中生对文学类文本中多义名词词义理解语用认知路径
        1.高中生多义名词词义理解语用认知路径理论基础
        2.高中生多义名词词义理解认知路径影响因素分析
        3.高中生多义名词词义理解认知路径建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俄汉语动词词典释义类别对比分析 ——以图像创作动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词典释义范畴化与模式化研究概述
    第一节 词典释义范畴化与模式化理论的研究
    第二节 词典释义范畴化与模式化实践的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词典释义类别相关理论
    第一节 莫斯科语义学派相关理论
        一、语言集成描写思想
        二、系统词典学思想和积极词典学思想
        三、词汇语义动态模式理论
    第二节 词典释义类别理论
        一、词典释义类别概念的提出
        二、谓词的词典释义类别
        三、词典释义类别的描写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汉语图像创作动词词典释义类别对比分析
    第一节 图像创作动词概念界定
    第二节 俄汉语图像创作动词词典释义类别
        一、行为类词典释义类别
        二、活动类词典释义类别
        三、能力类词典释义类别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词条试编
    第一节 行为类词典释义类别词条试编
        一、рисовать_1/画_1
        二、гравировать_1/刻_1
        三、малевать_1/涂_1
    第二节 活动类词典释义类别词条试编
        一、рисовать_2/画_2
        二、гравировать_2/刻_2
        三、малевать_2/涂_2
    第三节 能力类词典释义类别词条试编
        一、рисовать_3/画_3
        二、гравировать_3/刻_3
        三、малевать_3/涂_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多义词义项可区分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多义词义项相关研究综述
        1.2.1 多义词的义项扩展模式
        1.2.2 多义词义项关系
        1.2.3 心理语言学研究方法
        1.2.4 计算语言学研究方法
        1.2.5 已有研究评述
    1.3 整体思路、材料说明、基本术语界定
        1.3.1 整体思路
        1.3.2 材料说明
        1.3.3 基本术语界定
第二章 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内容
        2.1.1 词典多义词义项可区分度
        2.1.2 词典多义词义项区别特征的类型
        2.1.3 区别特征类型同可区分度的关系
    2.2 研究方法
        2.2.1 设计句法语义分析框架
        2.2.2 进行问卷调查
第三章 多义词义项句法语义框架
    3.1 语法功能特征
        3.1.1 词类属性
        3.1.2 词小类属性
    3.2 语义组合限制特征
        3.2.1 人——物
        3.2.2 生物——非生物
        3.2.3 亲属——非亲属
        3.2.4 整体——部分
        3.2.5 具体——抽象
        3.2.6 自然现象——社会现象
        3.2.7 生理——心理
    3.3 语义角色特征
        3.3.1 动词语义角色类型
        3.3.2 形容词语义角色类型
        3.3.3 语义角色与多义词
第四章 利用问卷调查估计义项可区分度
    4.1 区别特征标注及统计
        4.1.1 义项区别特征类型
        4.1.2 义项区别特征统计
    4.2 例句编写
        4.2.1 总体原则
        4.2.2 注意事项
    4.3 问卷调查过程
        4.3.1 问卷参与者
        4.3.2 材料
        4.3.3 频率
        4.3.4 预调查
        4.3.5 正式调查
    4.4 问卷结果处理
        4.4.1 问卷结果统计
        4.4.2 可区分度指标确定
第五章 问卷结果分析
    5.1 可区分度总体情况概述
        5.1.1 正确率和信心指数对应分布情况
        5.1.2 可区分度与区别特征类型
    5.2 可区分度与语法功能特征
        5.2.1 名词子类与可区分度
        5.2.2 动词子类与可区分度
        5.2.3 兼类词与可区分度
        5.2.4 小结
    5.3 可区分度与语义组合限制特征
        5.3.1 名词语义组合限制与可区分度
        5.3.2 动词语义组合限制与可区分度
        5.3.3 形容词语义组合限制与可区分度
        5.3.4 小结
    5.4 可区分度与语义角色
        5.4.1 名词语义角色与可区分度
        5.4.2 动词语义角色与可区分度
        5.4.3 形容词语义角色与可区分度
        5.4.4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及启示
    6.2 不足及今后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6)《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双音节名词释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双音节名词词义与释义研究概述
        一、语素义与词义关系研究
        (一)语素义与词义研究
        (二)双音节名词语素与词义关系研究
        二、双音节名词释义研究
        (一)释义方式
        (二)释义内容
    第二节 两岸词典研究综述
        一、两岸语言词汇的差异与融合的研究
        二、两岸词典编纂研究
        三、《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专题研究
    第三节 《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研究
        一、词典的基本面貌
        (一)词典的体例
        (二)收录的名词
        二、研究意义与方法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
        (二)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 双音节名词的结构与语义分析
    第一节 双音节名词构成
        一、语素性质划分
        二、词的结构类型
    第二节 构成双音节名词的语素的意义关系
        一、附加关系
        二、复合关系
        (一)定中式
        (二)联合式
        (三)支配式
        (四)状中式
        (五)陈述式
    第三节 双音节名词语素对释文的影响
        一、语素影响释义构成
        二、名词词语模
第三章 “物性角色”视角与双音节名词释义
    第一节 名词的物性角色在释义中的体现
        一、双音节名词之物性角色
        (一)形式角色
        (二)定位角色
        (三)功用角色
        (四)处置角色
        (五)施成角色
        (六)评价角色
        (七)行为角色
        (八)构成角色
        (九)材料角色
        (十)单位角色
        二、角色分析与词语的释义
        (一)角色分布的主要状态
        (二)角色分布不均的原因
    第二节 双音节名词的主要释义方式
        一、同义对释
        (一)单一同义词释义
        (二)多个同义词释义
        (三)语素次序释义
        二、复合释义
        (一)重叠释义
        (二)并列释义
        三、定义式
        (一)定义式基式
        (二)其他定义式
        四、解说式
        (一)一般解说式
        (二)解释相对关系
        (三)解说常用搭配
第四章 名词词义与释义
    第一节 双音节名词词义透明度具体情况
        一、完全透明
        二、比较透明
        三、比较隐晦
        四、完全隐晦
    第二节 释义中影响词义透明度的角度
        一、释义方式
        (一)增强词义透明度
        (二)削弱词义透明度
        二、辅助释义成分
        (一)语义意义辅助释义
        (三)语法意义辅助释义
第五章 结语
    一、研究理路与研究发现
    二、词典释义对语言服务的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7)外、内向型词典形容词释义对比研究 ——以《学汉语》《教与学》与《现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对特定“向型”词典形容词释义研究的概述
        一、外向型词典形容词释义研究
        二、内向型词典形容词释义研究
        三、外、内向型词典形容词释义对比研究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对象、意义与分析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三、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外、内向型词典形容词的收录情况
    第一节 外、内向型词典丙、丁级形容词统计
        一、外、内向型词典同收的丙、丁级形容词
        (一)外、内向型词典同收的丙级形容词
        (二)外、内向型词典同收的丁级形容词
        二、《学汉语》收录的丙、丁级形容词
        (一)《学汉语》收录的丙级形容词
        (二)《学汉语》收录的丁级形容词
        三、《教与学》收录的丙、丁级形容词
        (一)《教与学》收录的丙级形容词
        (二)《教与学》收录的丁级形容词
        四、《现汉》(第7版)收录的丙、丁级形容词
        (一)《现汉》(第7版)收录的丙级形容词
        (二)《现汉》(第7版)收录的丁级形容词
    第二节 外、内向型词典丙、丁级形容词收录比较分析
        一、两部外向型词典的比较
        二、外、内向型词典的比较
第三章 外、内向型词典形容词的释义性词语考察
    第一节 释义的简单性和闭环性原则
    第二节 释义性词语的统计与分析
        一、统计分析的相关步骤
        二、释义性词语的等级分布
        (一)简单性原则的考察结果
        (二)闭环性原则的考察结果
    第三节 对释义性词语的比较分析
        一、两部外向型词典的比较
        二、外、内向型词典的比较
        三、对两个比较结果的分析
    第四节 外向型词典形容词受限词汇的提取
        一、关于受限词汇的提取方法
        二、外向型词典中的受限词汇
第四章 外、内向型词典形容词释义方式分类与研究
    第一节 释义方式的分类分析
        一、直接释义
        (一)同义对释
        (二)反义对释
        (三)语素分解式
        (四)复合直接式
        二、解述释义
        (一)解说式
        (二)准定义式
        三、综合释义
        (一)并列释义
        (二)选择释义
        (三)重叠释义
    第二节 外、内向型词典形容词释义方式分析
        一、释义方式的微观分析
        (一)直接释义的分布
        (二)解述释义的分布
        (三)综合释义的分布
        二、释义方式的宏观分析
        (一)相同特征列析
        (二)不同特征列析
第五章 外、内向型词典形容词配例考察
    第一节 关于数量统计
        一、微观描述
        (一)词典中形容词义项无配例的
        (二)词典中形容词义项有配例的
        二、总体考察
    第二节 所属类型分析
        一、单一类型
        (一)词例
        (二)短语例
        (三)句例
        二、综合类型
        (一)二级综合
        (二)三级综合
    第三节 词典配例的全面比较
        一、两部外向型词典的比较
        二、外、内向型词典的比较
        三、问题及建议
        (一)配例的列序
        (二)配例的组织
        (三)与释义的配合
        (四)用词的严谨性
第六章 总结与思考
    一、对三部词典形容词释义的评价
    二、对词典“向型”与释义关系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8)《仪礼》复音词郑玄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郑玄所注《仪礼》复音词
    第一节 复音词判定及操作方法
        一、复音词判定标准
        二、本文复音词判定操作
    第二节 复音词类别分布
第二章 《仪礼》复音词郑玄释义概况
    第一节 复音词释义内容
        一、说字
        二、注音
        三、解释词义
        四、语意的讲解
        五、典章制度和礼仪习俗说明
    第二节 复音词释义体例
        一、对复音词整体进行训释
        二、对复音词中某一语素进行训释
        三、对复音词整体意义和某一语素同时进行训释
    第三节 复音词释义方式
        一、直训
        二、义界
        三、综合式
第三章 《仪礼》复音词郑注与词义
    第一节 郑玄对复音词词义的认识
        一、郑玄对范畴化分类的认识
        二、郑玄对概括与词义化的认识
        三、郑玄对词语表征与词符化的认识
        四、郑玄对同一范畴内词义特征的认识
    第二节 郑玄对复音词词义的分析
        一、从词义共时角度
        二、从词义历时角度
    第三节 郑玄对复音词深层隐含义的分析
        一、从义素角度对深层语源义的揭示
        二、从命名理据角度对深层语源义的揭示
第四章 《仪礼》复音词郑注与词典释义
    第一节 从词际关系看郑玄复音词释义特点
        一、词义等值
        二、类属释义或上下位释义
        三、同近义释义
        四、类别词释义
        五、文意补充
    第二节 从词类看郑玄复音词释义特点
        一、复音名词释义
        二、复音动词释义
    第三节 从释义关注角度看郑玄复音词释义特点
        一、对词素义的关注
        二、对区别特征不同角度的关注
    第四节 从复音词来源看郑玄复音词释义特点
        一、凝固而来的复音词
        二、直接拼合的复音词
    第五节 郑玄复音词释义对后代词典释义的借鉴价值
        一、对词典释义方法的借鉴价值
        二、对词典释义内容上的补充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得科研成果清单

(9)《国语辞典》(影印本)三音节词语释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综述
        一、《国语辞典》研究概述
        (一)《国语辞典》词汇的比较研究
        (二)《国语辞典》释义与体例研究
        二、三音节词语专题研究
        (一)三音节词语语义与语用研究
        (二)三音节词语语法结构研究
    第二节 研究理论、方法、内容
        一、本文的选题依据、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
        (二)研究理论与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一)词典与语料说明
        (二)研究范围与对象
第二章 《国语辞典》(影印本)释义提示词功能比较
    第一节 释义提示词的功用
        一、词典编纂的基本指向功用
        (一)表示同一语言单位的不同写法
        (二)表示义项的由来、演变
        (三)表示释语与被释词同义
        (四)表示词语适用的环境
        二、有关词语认知、外延功用
        (一)对人、物的称呼
        (二)表示事物的性状
        (三)相关的其他方面
    第二节 释义提示词之比较
        一、谓、称、指
        (一)相同点
        (二)不同点
        二、犹、犹言、即
        (一)相同点
        (二)不同点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国语辞典》(影印本)三音节词语释义方式分析
    第一节 全部性释义方式
        一、解说式释义
        (一)解说专科词
        (二)解说语文词
        二、定义式释义
        (一)种差加属释义
        (二)种差功能加属释义
        (三)属词释义
        (四)形似定义释义
        三、同义式释义
        (一)同义词对释
        (二)同义交叉释义
        四、组合式释义
        (一)顺序组合
        (二)逆序组合
        五、化合式释义
        (一)肯定化合
        (三)否定化合
    第二节 部分性释义方式
        一、只释三音节词语中的双音节2
        (一)双音节2在前
        (二)双音节2在后
        二、只释三音节词语中的1
        (一)单音节1在前
        (二)单音节1在后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国语辞典》(影印本)三音节词语之释义与组成的关联
    第一节 1+2式三音节词语释义与其组成成分关系
        一、1+2式为动词性的释义构成分析
        (一)动词性单音节1+动词性双音节2
        (二)动词性单音节1+名词性双音节2
        (三)副词性单音节1+动词性、形容词性双音节2
        (四)单音节1、双音节2为非动词词性
        二、1+2式为名词性的释义构成分析
        (一)专有名词
        (二)特殊名词
        (三)一般名词
        三、1+2式为形容词性的释义构成分析
        (一)正常式
        (二)ABB式
        四、1+2式为副词性的释义构成分析
        (一)组合关系
        (二)化合关系
        五、1+2式为其他词性的释义构成分析
    第二节 2+1式三音节词语释义与其组成成分关系
        一、名词性的2+1中双音节2的性质
        (一)名词性
        (二)数量/名/动词性
        (三)动词性
        (四)形容词性
        (五)代词性
        (六)其他
        二、2+1为动词性
        (一)双音节2为动词性
        (二)双音节2为名词性
        (三)双音节2为其他
        三、2+1为形容词
        (一)双音节2为动词性
        (二)双音节2为数量/动、数数
        (三)双音节2为名、形容词性
        (四)双音节2为其他
        四、2+1为副词
        (一)数词性
        (二)其他
        五、2+1为其他词
        (一)双音节2为否定
        (二)双音节2为数量
        (三)双音节2为其他
    第三节 其他类三音节词语释义与其组成成分关系对比分析
        一、首素(语素)为数词性
        二、首素(语素)为动词性
        三、首素(语素)为名性、形容词性
        四、首素(语素)为副词性
    第四节 1+2 式和2+1 式三音节词语释义与其组成成分关系对比分析
        一、词性方面
        二、释义方面
第五章 《国语辞典》(影印本)三音节词语之高量构词语素
    第一节 1+2式中高量的首语素
    第二节 2+1式中高量的末语素
        一、“的”尾
        二、“子”尾
        三、合成词素
第六章 结论与思考
    一、《国语辞典》释义的主要特征
        (一)释义简洁性与准确性
        (二)提示词的使用严整、系统
    二、对一些释义条目的讨论
    三、本文研究中对汉语构词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10)《礼记》复音词郑玄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郑玄所注《礼记》复音词
    第一节 复音词的判定原则
    第二节 复音词的类别分布
第二章 《礼记》复音词郑玄释义概况
    第一节 释义体例
        一、释义术语
        二、校勘词形术语
        三、注音术语
    第二节 释义方式
        一、直训
        二、义界
        三、综合式
第三章 《礼记》复音词郑注与词义分析
    第一节 郑玄对复音词词义的认识
        一、郑玄的分类观
        二、郑玄的词义观
    第二节 郑玄对复音词词义的分析
        一、从词义共时角度
        二、从词义历时角度
    第三节 郑玄对复音词深层隐含义的分析
        一、探求两语素之间的意义关系
        二、探求无直接语义关系的两语素结合原因
        三、探求复音词中一个语素的命名来源
        四、着眼于命名的某一方面
第四章 《礼记》复音词郑注与词典释义
    第一节 从词际关系看郑玄复音词释义
        一、等值释义
        二、不等值释义
        三、文意补充释义
    第二节 从词类看郑玄复音词释义
        一、名词的释义
        二、动词的释义
    第三节 从复音词来源看郑玄复音词释义
        一、凝固而来的复音词
        二、直接拼合的复音词
    第四节 郑玄复音词释义对后代词典释义的补充
        一、增补词条
        二、补充书证
        三、补充义项
        四、提前书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四、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木本植物名词释义对比研究[D]. 董彦霞.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对比研究[D]. 袁佩瑶.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中生对文学类文本中多义名词词义理解的语用认知研究[D]. 张莹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4]俄汉语动词词典释义类别对比分析 ——以图像创作动词为例[D]. 殷畅.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5]多义词义项可区分度研究[D]. 王晓娟.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6]《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双音节名词释义研究[D]. 孙玉梦.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外、内向型词典形容词释义对比研究 ——以《学汉语》《教与学》与《现汉》为例[D]. 张静.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仪礼》复音词郑玄注研究[D]. 季爽爽.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9]《国语辞典》(影印本)三音节词语释义研究[D]. 高秀丽.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礼记》复音词郑玄注研究[D]. 罗璇.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词义、结构意义和词典定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