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诊治体会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诊治体会

一、1例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诊治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王谨[1](2017)在《自发性颅内低压诊治中的关键问题及处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自发性颅内低压(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是一种以直立位头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根本病因是脑脊液漏导致脑脊液容量减低、脑组织失去脑脊液的托浮作用,在直立位时脑组织下沉从而引起头痛等症状。SIH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脑脊液压力测定及硬膜外自体血贴术治疗后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本研究期望通过系统性研究本院327例患者的资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二)SIH的人口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分析1.1病例资料:研究纳入2008-2015年期间邵逸夫医院颅内低压诊治中心收治的327例SIH患者。女217例,男110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1.97,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40.71±10.15岁,中位年龄40岁。诊断采用《国际头痛分类(2004年第2版)》制定的SIH诊断标准。1.2临床观察指标:包括病程、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和体征、血压、腰穿和脑脊液检查等。其中病程长短分为急性组(<15天)和亚急性/慢性组(≥15天);伴随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耳闷、耳鸣、颈部僵硬、眩晕、复视、癫痫发作、畏声等。1.3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二)SIH诊断和漏点定位中的影像学问题2.1影像学检查及征象:观察指标包括硬膜下积液、硬脑膜增强、静脉窦血栓、垂体充血肿胀、脑下沉、硬膜下血肿、脑疝、脑梗死和静脉窦血栓等影像学征象及其发生率。2.2漏点定位方法:漏点定位的方法包括CTM、MRM和Gd-MRM。2.3漏点分布标记及影像学方法比较:判断脑脊液漏出点节段,将漏点位置分为无漏出、单纯颈段、单纯胸段、单纯腰段、颈段+胸段、颈段+腰段、胸段+腰段和颈段+胸段+腰段等。比较MRM和Gd-MRM对漏点节段定位的一致性。2.4脑脊液漏点与病程、CSF压力的相关性:比较无漏出、单节段漏和多节段漏与病程、CSF压力的相关性。2.5检查失败的影像学征象分析:分析CTM或Gd-MRM检查失败病例的影像学特点。2.6统计方法:Kappa一致性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方差分析。(三)硬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处理策略3.1病例资料:根据颅脑CT或/和MR检查,区分是否并发SDH,将所有病例分为“SDH组”和“无SDH组”。3.2危险因素分析: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脑脊液压力、舒张压及CSF漏点节段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造成SDH的独立危险因素。3.3 SIH并发SDH患者的处理策略:分析SIH合并SDH患者的EBP和外科开颅手术治疗过程,讨论SDH合并脑疝时临床处理策略;分析EBP术后SDH的动态吸收过程。3.4统计方法: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四)EBP疗效及影响因素的分析4.1患者的疗效评估采用主观疼痛数字评分,治疗前后(术后1周)头痛数字评分差值,分为疗效好和疗效差。研究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收缩压、CSF压力、SDH、硬膜下积液、硬脑膜强化、伴随症状、EBP手术次数、是否行外科手术、漏点节段数等与疗效的关系。4.2统计分析: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一)SIH的人口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分析:1.1性别与年龄的相关性:男性110例,平均年龄42.75岁;女性217例,平均年龄39.67岁,男性患者年龄明显大于女性,统计有显着性差异。1.2病程:病程长短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确的相关性。1.3诱因:诱因包括受凉、外伤、按摩、刮痧、瑜伽、咳嗽、劳累及疫苗接种。1.4临床症状和体征:直立性头痛见于所有患者;恶心、呕吐、颈部僵硬和耳鸣是最为多见的伴随症状。女性患者恶心症状比例明显高于男性;40岁以下组中患者恶心症状比例明显高于40岁以上组。1.5血压与脑脊液压:CSF压力小于(含)60mmH2O者占56.1%。有5例患者CSF压力超过200mmH20,4例并发硬膜下血肿,4例中1例合并中央型脑疝。男性CSF压力高于女性。长病程患者平均CSF压力稍高于短病程患者。CSF压力与收缩压存在较弱的相关关系。1.6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白细胞及蛋白,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均无明确相关性。(二)SIH诊断和漏点定位中的影像学问题2.1影像学征象:硬脑膜强化征象最常见,224例(74.4%);SDH男性明显多于女性、40岁以上组明显多于40岁以下组;长病程患者硬膜下积液、SDH及硬脑膜强化等三个影像学征象的发生率较高。2.2漏点定位:CSF漏点以“颈段+胸段”最多见,其他依次为单纯颈段、单纯胸段、“颈段+胸段+腰段”,单纯腰段和“颈段+腰段”的漏出少见;MRM和Gd-MRM两项检查判断的漏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判断颈段CSF漏点节段,两项检查有较高的一致性。2.3漏点位置与病程、CSF压力的相关性:随着CSF漏点节段增加,病程趋于缩短,CSF压力逐步降低,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明显意义。2.4 CTM或Gd-MRM失败的影像学征象分析:CTM和Gd-MRM检查失败病例的主要影像学表现包括:(1)可见神经根穿行对比剂中,不显示脊髓前后根;(2)腰段未见点状马尾结构;(3)对比剂未顺利弥散入脑池脑室;(4)颈段、胸段环状对比剂影不连续;(5)对比剂影密度或信号不均匀;(6)对比剂影内轮廓不光整。(三)硬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处理策略3.1 SIH患者并发SDH患者基本资料:SDH发生率18%。3.2SIH并发SDH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年龄偏大、CSF压力较高、男性占多数、病程长,收缩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 SIH患者并发SDH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年龄和性别是SIH患者发生SDH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对SDH相对危险度为3.3,年龄对SDH相对危险度为1.039。3.4SIH患者合并SDH的处理策略(1)合并SDH患者EBP治疗率和次数明显多于无SDH患者中。(2)合并SDH多数患者先行EBP,再进行脑外科手术;SDH合并中央型脑疝时,紧急脑外科手术后,再行EBP手术。(3)SDH患者EBP术后SDH能够快速吸收。(四)EBP疗效及影响因素的分析4.1 EBP治疗频次分布:45例(13.8%)患者采取保守治疗,282例行1-5次EBP手术;271例采用靶向EBP,11例采用非靶向EBP。4.2影响疗效主观评价的因素:282例EBP手术患者,疗效好的病例209例(74.1%)。疗效与性别、年龄、病程、CSF压力、SDH、硬膜下积液、硬脑膜强化、EBP手术次数、是否行脑外科手术、漏点节段数等均无确切关系。结论(1)SIH好发于40岁左右人群,女性多于男性,男性发病年龄大于女性。(2)直立位头痛是SIH特征性临床表现,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为恶心、呕吐、颈部僵硬和耳鸣,其中女性、40岁以下患者临床症状较明显。近半数SIH患者脑脊液压力正常,当脑脊液压力超过正常值,应当警惕严重并发症的发生。(3)硬膜下积液、SDH及硬脑膜强化影像学征象,多见于病程较长的患者。脊髓脑脊液漏分布在颈段+胸段最多见,单纯颈段、单纯胸段、颈段+胸段+腰段次之,单纯腰段和颈段+腰段少见。MRM和Gd-MRM两项检查判断的漏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判断颈段CSF漏点节段,两项检查有较高的一致性。(4)SDH多发生于男性、40岁以上人群。SDH发生率与年龄、CSF压力、性别、病程和收缩压相关,其中年龄和性别是独立的危险因素。SIH合并SDH患者部分需要通过联合EBP和外科手术治疗,才能够收到较好治疗效果。(5)EBP有效率约74.1%;但疗效与性别、年龄、病程(天)、CSF压力、SDH、硬膜下积液、硬脑膜强化、EBP手术次数、是否行外科手术、漏点节段数等均无确切关系。

王爱枝[2](2013)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治疗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27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且头痛与体位密切相关,卧位时头痛减轻或消失,站位或坐位时头痛加重。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脑脊液压力均低于70 mm H2O。治疗2周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均治愈出院。结论体位性头痛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征性临床表现,腰穿脑脊液压力检测能够有助于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并指导进一步治疗,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杨磊,金玉红,王月,姚萍萍[3](2013)在《脑肿瘤术后颅内低压综合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脑肿瘤术后颅内低压综合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为术后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肿瘤术后出现颅内低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心理护理、防止脑脊液丢失过多和用药护理等方法进行相关护理。结果通过仔细分析患者颅内低压综合征的原因,实施系统科学的护理,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仅1例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较轻。结论要做好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进行及时处理和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华路雄,许丽君[4](2010)在《急性阑尾炎术后致低颅压综合征1例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颅压综合征[1]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侧卧位腰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压力在0.59kPa(60mmH2O)以下,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低颅压综合征一般是由于脑体积的减

马绍连,郭秀泉,吴裕起[5](2007)在《脑肿瘤术后颅内低压综合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文中研究说明分析5例脑肿瘤术后并发颅内低压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护理要点有:(1)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及有关知识宣教,消除其恐惧心理;(2)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尤其是引流液的量及颜色;(3)脑肿瘤术后使用脱水剂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防止脱水剂过量而引起该并发症;(4)做好脑室引流管的护理,防止脑脊液丢失过多诱发该并发症;(5)在治疗该并发症时,注意药物治疗的护理,避免盲目追求补液的量及速度而引起心脏负荷过重及脑水肿。

李文华,伍龙,刘一尔[6](2005)在《原发性低颅压性头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性头痛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8例原发性低颅压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急性起病11例,缓慢起病7例。发作年龄11-55岁。其主要症状为体位性头痛。体征以颈抵抗为多见。侧卧位腰穿压力<60mmH2O,脑脊液分析:除RBC、WBC及蛋白轻度增高外,其余均在正常范围。经补液治疗后部分好转。结论:原发性低颅压性头痛主要特点是直立位头痛,经补液治疗有效。本病应注意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

张超萍,梁洁莲,黎燕红,骆惠芬,伍爱芳[7](2004)在《1例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护理》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本例患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正确的体位,补充足够的液体,以及做好腰穿术后的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本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针对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病情特点,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董梅,沈庆华,刘秀玲[8](2002)在《原发性颅内低压的诊治体会》文中认为 原发性颅内低压(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是一组病因不清、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症状、侧卧位腰穿CSF压力小于60mmH2O的综合征,其独特的临床表现近来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有许多问题至今还未阐明,并由于未能认识而误诊,现将我院2001年4月~2002年2月收治的3例SIH报道如下。

侯辉光,窦林平,陈达仁,梁爱斌,陈海萍,陈珊蓉,王丽芳[9](1995)在《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析28例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全部病例症状典型,均有坐立体位性头痛、项强等。腰穿压力≤0.686kPa,其中3例负压;脑脊液含少许红细胞,蛋白含量增高。经头低脚高位卧床休息,并补给大量低渗液体后,一般3周左右恢复,预后良好。文中讨论了头痛的原因和颅内低压的发病机理。

陈炜,陈璇[10](2006)在《原发性低颅压15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5例原发性低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急性发病9例,缓慢性发病6例。发作年龄12-48岁。其主要症状为体位性头痛,神经征以颈项轻度抗抵多见。侧卧位腰穿压力<70mmH2O,脑脊液分析:除RBC、WBC与蛋白质轻度增多外,其余大多在正常范围。经补液及综合治疗后病情好转,仅1例并发硬膜下血肿。结论:原发性低颅压性头痛主要特点为直立位头痛,经补液及激素治疗有效。本病应警惕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并注意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

二、1例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诊治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例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自发性颅内低压诊治中的关键问题及处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专业术语和缩写词表
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 自发性颅内低压的人口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自发性颅内低压诊断和漏点定位中的影像学问题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自发性颅内低压并发硬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临床处理策略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靶向自体血硬膜外血贴疗效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2)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腰穿脑脊液检查
    1.3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急性阑尾炎术后致低颅压综合征1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摘要
2 讨论
    2.1 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2]
        2.1.1 临床表现
        2.1.2 辅助检查
    2.2 鉴别诊断
        2.2.1 高颅内压综合征
        2.2.2 蛛网膜下腔出血
        2.2.3 癫痫小发作
        2.2.4 前庭疾病

(5)脑肿瘤术后颅内低压综合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2.2 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颅内低压的症状
    2.3 防止颅内低压的护理
        2.3.1 防止脑脊液丢失过多
        2.3.2 使用脱水剂的护理
        2.3.3 药物治疗的护理
3 讨 论

(8)原发性颅内低压的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报道
诊治经过
讨论

四、1例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诊治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发性颅内低压诊治中的关键问题及处理策略研究[D]. 王谨. 浙江大学, 2017(03)
  • [2]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治疗分析[J]. 王爱枝. 医药论坛杂志, 2013(10)
  • [3]脑肿瘤术后颅内低压综合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 杨磊,金玉红,王月,姚萍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8)
  • [4]急性阑尾炎术后致低颅压综合征1例体会[J]. 华路雄,许丽君. 基层医学论坛, 2010(20)
  • [5]脑肿瘤术后颅内低压综合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 马绍连,郭秀泉,吴裕起.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07)
  • [6]原发性低颅压性头痛的临床研究[A]. 李文华,伍龙,刘一尔. 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会论文汇编, 2005
  • [7]1例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护理[J]. 张超萍,梁洁莲,黎燕红,骆惠芬,伍爱芳. 热带医学杂志, 2004(03)
  • [8]原发性颅内低压的诊治体会[J]. 董梅,沈庆华,刘秀玲.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06)
  • [9]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 侯辉光,窦林平,陈达仁,梁爱斌,陈海萍,陈珊蓉,王丽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1995(03)
  • [10]原发性低颅压15例临床分析[J]. 陈炜,陈璇. 鄂州大学学报, 2006(06)

标签:;  ;  ;  ;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诊治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