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多目标优化模型及综合判断矩阵研究

油田开发多目标优化模型及综合判断矩阵研究

一、油田开发多目标优化模型与综合判断矩阵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梓杰[1](2021)在《严寒地区某发动机试验室空调系统防冻改造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在严寒地区,空调系统中换热器冻裂以及因换热器冻结导致的机组停机事故频发。本文以某柴油发动机试验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测,总结现有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空调系统防冻改造策略;研究空调系统防冻改造方案优选方法,选取评价指标,构建空调系统防冻改造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电加热与旁通风管连锁控制防冻系统,建立系统能耗模型与室内热舒适模型,以能耗最小与舒适度最高为目标计算运行优化参数。建立电加热与旁通风管连锁控制防冻系统TRNSYS仿真平台,对空调系统优选改造方案进行运行模拟,分析其改造后空调系统防冻效果。首先,本文对某柴油发动机试验室作进行了实测及相关参数计算,分析其存在问题:第一,现有空调系统在设计时未考虑其防冻性能,在极端气温下易发生停机事故,空调系统设计不当;第二,空调系统为预防冻结采用了低新风量的运行策略,导致室内新风量不足、热环境较差,运行策略不当。针对两个问题提出建议:对现存空调系统进行防冻改造,采用有效的防冻策略对换热器进行保护;采用变频水泵与智能控制系统,制定有效的防冻运行策略。其次,建立了空调系统改造评价指标体系并确立了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的权重,结合传统防冻方法电加热器预热法和旁通法,提出了辅助电加热与旁通风道连锁控制新型防冻系统,通过改变新风预热量与调节通过换热器的风量,达到防冻的目的。使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电加热-旁通防冻系统及其他三种对比改造方案进行评估,判断其为最适宜本工程的改造方案。提出了电加热与旁通风管耦合控制空调系统在冬季的三种运行模式,针对第三阶段的运行建立了由电加热器、换热器、热水水泵和旁通风道风机组成的能耗模型,从评价热舒适度的指标中选择了PMV和PPD作为室内热环境评价指标,以表征室内人员对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数指标PPD建立了热舒适模型,通过二者建立能耗-热舒适多目标优化模型,规定了约束条件,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对其进行多目标优化计算,得出了能耗-热舒适为目标函数的系统运行参数最优解。最后,通过建立建筑负荷模型与空调系统各设备TRNSYS模块,建立了电加热与旁通风道连锁控制新风防冻系统的TRNSYS仿真平台。利用TRNSYS仿真平台对空调系统优化运行参数进行模拟,证实了空调系统改造优选方案的可行性,在保证防冻性能的基础上,验证了系统满足不同舒适度需求时的运行效果。

周永长[2](2021)在《烟叶复烤润叶效果预测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润叶是打叶复烤流程中重要的工艺环节之一,润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后续打叶风分流程的效果,间接影响着卷烟的燃烧性能、感官评吸质量。目前,打叶复烤厂正逐步向智能化、精细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在注重工艺成本和质量的同时,更加关注如何高效且合理的使用生产设备。润叶工艺流程中,不仅涉及烟叶的物理结构及化学成分的变化,且烟叶在热风润叶机中的运动常常难以观测。传统调节工艺参数的方法是通过试验,不断调整参数以达到良好的润叶效果。该方法浪费烟厂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而且应对不同产地的烟叶需要重新调整参数。因此,基于工艺数据建立合理的预测模型,以应对不同产地的烟叶进行合理的参数调节,是提高润叶工艺质量、润叶设备技术改良、复烤厂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本文以润叶特色工艺流程作为研究对象,从烟片自身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出发,分析得出温度和水分是对其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选取了要进行研究的工艺参数分别为:前蒸汽喷嘴压力、前端加水流量、热风温度、回风温度、进料叶片温度、进料叶片水分。进行预测和优化的指标为:出口叶片温度、出口叶片水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三种方法建立润后烟叶效果的预测模型,对其中可调节的参数进行研究和分析,用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三个指标描述真实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差距。根据预测效果最好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设置合理的工艺参数水平,将工艺方案扩充至10000种。基于改进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对润叶工艺方案进行优化。针对生产质量和设备使用寿命两大因素,提出按照不同时间段,两种方案交叉使用策略。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确定进料叶片水分为影响润后烟叶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为选择合理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揭示了在润叶流程中,烟片的温度、水分变化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具体联系,对润叶工艺中遇到的出口烟片质量不均、设备损耗严重等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打叶复烤厂改良参数、优化流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推动复烤厂可持续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姜志鹏[3](2020)在《数控切削加工过程碳排放优化及绿色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生活质量,但伴随而来的诸如能源的大量消耗、资源的可预见性短缺、三废的无秩序排放等现象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制造业作为能耗、碳排放大户是引起环境问题的主要源头之一,数控切削加工过程又是制造业的必备一环,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产生固、液、气三态废弃物,其环境影响问题已愈来愈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为保证绿色低碳加工,优化加工过程碳排放、建立绿色性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数控机床能源消耗形式多样的特性,建立了一种新的加工过程能耗预测模型。分析了机床能耗特性、探讨机床能耗的影响因素,确定系统边界,研究机床能耗构成并建立能耗计算模型,准确的反映数控机床能耗与主轴转速及材料去除率之间的映射关系,解释了能耗模型中各项系数的明确含义,便于系数的确定及模型的理解应用。搭建了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实现加工过程能耗的实时监测,以车削加工为例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实现通过切削参数精确预测数控切削加工过程能耗的目的。针对数控切削过程碳排放源广、形式多样的特性,建立了切削过程的碳排放量化模型。通过分析数控切削加工过程碳排放源,引入(火用)的概念确定碳排放系统边界划分方法,结合信息流和(火用)分析在切削加工过程的流动,提出了一种加工过程碳排放量化方法——i EC碳排放模型。以车削加工为例,从实验和理论分析两个角度研究碳排放随切削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并解释原因,同时计算使碳排放最低时的切削参数。针对数控切削机床,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一种机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模型。定义并分析功能单位在机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中的作用,提出了基于功能单位的机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方法,该方法将机床生命周期碳排放划分为5个阶段,着重研究使用阶段碳排放。以CAK50135di、PUMA200MA两台车床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性为例,探讨了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组成,并对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不确定性分析。针对加工过程碳排放与产品质量、加工效率、生产成本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在考虑粗、精加工工艺不同侧重点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低碳低成本高效、低碳高效高精的切削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该方法在NSGA-II、熵权-TOPSIS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基于可选目标约束的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低碳加工过程切削参数多目标优化研究,为生产加工提供按需求自主选择最优切削参数的机会。分析了多目标优化中的显着性因素及切削参数对各优化目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低碳低成本加工区间概念,为解决制造企业在碳排放和加工成本之间难以选择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最后,为建立通用性好、适用性强、评价指标全面、可满足不同角色人员(机床生产商、机床使用者、市场监管者)需求的低碳加工绿色性评价方法,建立一种基于可选评价维度的低碳加工绿色性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以技术指标、经济指标、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为准则层进行评价,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及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等评价方法,将碳关联指标和效率指标分成若干个可选指标来满足不同维度的评价需求。通过自主开发的低碳加工过程切削参数多目标优化及绿色性评价系统,针对车削加工过程进行绿色性评价的案例分析。

张明[4](2020)在《基于压咸补淡的西江流域水库群实时调度及多目标方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珠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域需水量逐渐增加,加之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枯水期来水少等原因,导致了近些年流域下游咸潮上溯,咸潮入侵加剧,严重威胁着珠江下游地区的供水安全。合理的进行水库群调度是确保流域压咸补淡,抑制咸潮入侵,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珠江流域主要干流西江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压咸、生态、航运和发电等因素建立调度模型,开展水库群实时调度及方案评价研究。研究成果对于实现流域水量统一调度,发挥水库群综合利用效益,主动应对咸潮等危机提供参考,为保障流域供水安全提供支撑。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AIC信息准则和OLS离差平方和最小准则,构建了西江骨干水库所在干支流Frank Copula函数,计算了干支流丰枯遭遇概率,发观西江流域干支流来水同步性较高,流域极少出现丰枯极端遭遇。(2)建立了西江水库群实时模拟模型,基于随机生成出库流量的方法,模拟得到了不同情境下的水库群调度方案,获得了各骨干水库调度期末水位变化范围,揭示了水库调度期末水位随总发电量变化的变化规律。(3)考虑水库群压咸补水,以总发电量最大为目标,建立了西江水库群实时优化调度模型,采用花粉算法求解了模型,得到了总发电量最大的调度方案,揭示了压咸缺水风险在水库间的传递规律,明确了水库群补水次序和调度方式。(4)建立了西江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采用改进后的NSGA-Ⅱ算法求解模型,得到了多目标Pareto前沿曲线,获取了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集,探明了总发电量和流域压咸等级之间的竞争关系。(5)基于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非劣解集,建立了调度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权重对评价指标迸行了武权,建立了灰色综合评价法、优劣解距离法、投影寻踪法和非负矩阵分解法的评价模型,通过调度方案评价,最终推选了最优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

崔惠敏[5](2020)在《基于多目标规划的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文中认为水是实现人类发展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城市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为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全面提升利用效益,助力节水型城市建设,如何科学、高效地实现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已成为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是一个系统问题,包含多个研究对象、目标及约束。本文在分析城市水资源配置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现实分配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以求高效、准确获取城市用水分配方案。首先,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以城市各子区各类用水户为研究对象,用社会、经济、生态多目标效益函数表达式表征配置目标。考虑到事前加入偏好信息对提升决策效果的积极影响,结合梳理出的用水关联因子,采用直觉模糊集方法,分别构建基于偏好信息的各子区、各用水户优先级决策模型,并将上述分析结果转化为权重系数运用到多目标函数中。针对现阶段子区级统计数据不完善的特点,选择对数据量要求较小的灰色预测法得出规划年供需水量作为约束条件,并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红线指标作为补充约束,形成包含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的多目标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其次,结合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多变量、非线性、强冲突的特点,采用多目标帕累托有效解,进一步改进模拟退火算法,形成基于模拟退火多目标算法的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求解方案。最后,以广州市为例进行模型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目标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可定量优化水资源分配,模型输出的方案综合效益最优;事前将偏好信息加入到决策过程中的方式提升了决策效率;模拟退火算法的局部跳脱及全局搜索能力对于求解非线性的多目标规划问题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结合研究结果,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政策启示。本文研究的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优化了社会、经济、环境三类目标,并将决策偏好、用水户节水空间、制度红线约束等信息融入模型,提升了配置方案输出的效果及效率。研究结果为节水型城市建设以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提供了支撑,对城市水资源规划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德格吉日夫[6](2020)在《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储协同优化及效益评价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传统能源系统中,各能源子系统之间的运行结构单一、耦合关系稀疏和能量损耗严重,凸显了我国能源、环境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加速形成了新—代能源系统的提出。综合能源系统作为集成考虑能源生产、能源传输、能源转换、能源存储和能源消费全过程的能源系统,有效促进了系统源-荷-储协同互补利用,提高了各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以及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但是,目前针对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储之间如何协同运行优化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基于此,亟需对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展开相关深入研究。第一、基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现行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首先,围绕综合能源系统发展、影响因素、协同优化模型和效益评价模型四个方面阐述了当前的研究现状;其次,从综合能源系统概念、特征和发展过程三个方面梳理了综合能源系统基础理论,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综合能源系统实施现状,并进行了经验总结;最后,对比分析了电-热、电-热-冷和电-热-冷-气三种协同优化模式,论证了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结构和协同条件。第二、基于综合能源各子系统相互之间存在的强耦合性,建立了综合能源系统多元负荷联合预测模型。首先,深入剖析了电、热、冷、气能源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其次,借助多任务学习理论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了多元负荷联合需求预测模型,识别了联合预测模型输入变量,设计了联合预测模型计算流程;最后,选取某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进行算例分析,预测了系统中的电、热、冷、气负荷需求,从预测精度和训练时间两个方面,验证了多元联合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第三、基于单一能源系统各能源之间无法相互转化利用,针对多种能源转换设备参与系统运行建立了源-源协同优化模型。首先,分析了 CCHP联供机组、P2G设备和其他能源转换设备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综合能源系统源-源运行结构;其次,以系统净收益最大化和可再生能源弃能率最小化为目标,以多元负荷联合需求预测的负荷数据为基本参数,建立了综合能源系统源-源协同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提出了多目标协同优化求解算法;最后,选取某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四种不同情景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多能源转换设备参与系统源-源协同运行,有助于提高各能源的综合利用率。第四、基于风电和光伏出力、以及负荷的不确定性对运行系统带来的风险,建立了源-荷协同双层优化模型。首先,分析了风电、光伏、负荷不确定特性,以及设计了源-荷协同运行结构;其次,以系统运行成本最低、可再生能源消纳率最高为目标,构建了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协同双层优化模型;然后,计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出力、以及负荷不确定性,引入鲁棒优化理论和随机机会约束规划理论,分别建立了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协同优化上层模型和下层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建模;再次,提出了建立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协同双层规划优化模型的萤火虫算法,以及具体的计算流程;最后,选取某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示范基地进行实例分析和多情景对比,有效提升了可再生能源消纳率和降低系统综合运行成本。第五、基于需求响应策略可以有效引导用户改变用能习惯和负荷曲线,建立了考虑多元负荷需求响应策略下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储协同优化模型。首先,深入分析了需求响应负荷特性,包括可中断负荷、可转移负荷和可调节负荷特性,设计了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储运行结构;其次,根据系统各机组出力交换功率和机组出力需求响应调整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建立了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储两阶段优化模型,并提出了求解算法和计算流程;最后,选取某园区进行实例分析和多情景对比讨论,验证了需求响应策略参与系统源-荷-储协同运行,可以有效增加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第六、基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多主体参与协同优化项目,建立了考虑多维指标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储全过程效益评价模型。首先,从相关政策、外部市场和终端用户三个方面,分析了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储全过程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影响关系;其次,从外部、经济、环保和社会四个维度,设计了包含24个评价指标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储全过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考虑多层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解决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方面展现的优势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云模型改进的多层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设置了四种协同优化模式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凸显了源-荷-储协同优化模式的优势。

田立燚[7](2020)在《电网公司电力应急物资配送网络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需求日益加深,这对电力系统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性能表现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保障自然灾害或者紧急事件发生后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电力物资需要及时、高效地送达受灾地点以减少故障恢复时间,降低停电带来的损失,而电力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选址和配送路径规划是电力应急物流中的两大关键要素。鉴于此,本文结合电力应急工作的特点,立足电网企业视角,从储备节点选址优化和配送路径优化两个方面开展电网公司电力应急物资配送网络优化研究。本文首先开展电力应急物资配送网络优化理论分析,主要包括电力应急物流的内涵与特点、电力应急物资储备方式与储备库选址现状、电力应急物资配送网络优化体系、步骤以及电力应急物资配送网络优化相关理论。其中,提出电力应急物资配送网络的优化步骤:物流网络现状分析—储备节点选址优化—配送路径优化,为后文建模提供了思路。其次,构建电力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优化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考虑电网应急物资仓储的独特性,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资源和风险五大关键影响因素,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基于广义一致性准则和TOPSIS法的改进AHP—熵权—CRITIC组合赋权方法以平衡赋权过程中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对于评价结果的影响,基于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组合赋权方法,构建电力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优化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再次,构建电力应急物资配送路径优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从配送网络系统的全局考虑,以配送网络各节点的需求满足率最大化、配送时间最小化、配送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考虑物资品类、库存容量、车载容量、故障节点修复优先级等约束条件,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改进的ε-constraint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开展电网公司电力应急物资配送网络优化的实例分析。以我国南方某市的电力应急物流情况为背景,开展了储备库选址和路径优化的算例分析,得到储备库选址方案和配送路径的优化结果,验证了本文构建的电力应急物资配送网络优化模型和相应求解算法的有效性。

王娴[8](2020)在《以包装减量为目标的运输包装优化设计研究 ——以新型低压断路器产品包装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包装市场上,对产品包装进行减量化包装设计是尤为必要的。现有的减量化缓冲包装设计研究,目标单一,优化理论复杂。对于没有优化理论基础的包装设计人员,操作复杂,并不利于推广。因此,本文以新型低压断路器的包装方案作为研究对象,着重使用以下两种方法对减量化包装设计流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首先以包装实用性、经济性以及环保性为三个指标,构建一种包装设计方案定量评估体系。其次提出了底部衬垫厚度、底部衬垫结构件距边尺寸与产品响应加速度的响应面模型,采用回归分析法,得到一种合理的底部缓冲包装结构。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综合判断公式,构建包装方案评估体系对初步运输包装设计方案进行判断选择。为了降低专家评分法对评分产生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定义标准评分表,以指标特性为标准,按照标准评分表给出各个方案的得分,从而获得评分矩阵。同时,本文就如何以各种指标特性为标准,包装方案评价进行了详细讨论,如引入碳足迹分析对包装方案的环保性以及资源损耗情况进行分析等。随后将评分矩阵代入综合判断公式,得出泡沫缓冲包装方案为最优包装方案。最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包装方案评估体系,为日后构建包装方案评估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了改善传统缓冲包装设计成本过高的现象,本文提出将有限元法和响应面优化法两种技术结合的方式,对底部衬垫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首先建立底部衬垫优化数学模型,设计变量为底部衬垫厚度以及底部衬垫部件距边尺寸,以包装件跌落工况下产品响应加速度值作为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为底部缓冲结构厚度。作者运用仿真分析发现设计变量与产品响应加速度之间的动态关系,即包装件在缓冲包装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底部衬垫厚度的增加,产品的响应加速度逐渐减小;包装件在缓冲包装结构厚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底部衬垫部件距边尺寸的增加,产品响应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两种设计变量共同作用下,产品响应加速度值呈现非线性变化关系。为了明确这一变化关系,本文运用仿真结果借助MATLAB构建设计变量与产品响应加速度之间的响应面模型,结合非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探讨,最终得出底部衬垫厚度为20mm,且部件距边距离为60mm时,此时底部衬垫缓冲性能较好。同时,本文将0427型配件盒改为折纸结构。优化后方案底部衬垫厚度较原方案厚度减少5mm,配件盒的材料用量较原方案减少20%。最终运用有限元法对优化后的包装件进行可行性分析,产品响应加速度值为65g,证实该优化结构可行。可见该方法能够有效并且可靠的对包装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同时为设计人员进行产品减量化缓冲包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张春亮[9](2019)在《不确定条件下退役乘用车拆解深度决策与产线平衡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退役乘用车相对于其他退役产品而言,具有大型、复杂、精密的特点,而且由于含有危险零部件和环境有害物质,受国家政策法规的严格监管,因此,其拆解流程长、拆解难度大、拆解成本高。然而,目前我国报废汽车拆解行业技术水平较低,仍以手工拆解为主,不能满足大产能、高效率、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需求。本文针对拆解对象的复杂性、拆解目标的多样性、拆解深度的不确定性等不确定条件,围绕退役乘用车泛化拆解成本评估和拆解深度决策、退役乘用车节拍式拆解工艺规划与拆解产线的平衡优化两个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泛化拆解成本评估、拆解深度及拆解顺序的多目标优化、节拍式拆解工艺与拆解产线规划、高效柔性拆解线平衡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提出基于动态模糊聚类算法的泛化拆解成本评估方法、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拆解深度决策方法以及不确定条件下拆解线物流分析逻辑仿真模型和节拍式拆解工艺规划,为退役乘用车产品的大规模、高柔性、绿色化拆解提供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并且为丰富本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提供基本原理和实践案例。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性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不确定条件下的退役乘用车拆解成本评估问题,在退役乘用车完全拆解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态模糊聚类算法的泛化拆解成本评估方法,通过零部件拆解难度的泛化分类,实现了从零部件到整车拆解成本的快速评价,为企业快速预测拆解成本提供了有效方法。(2)针对不确定条件下退役乘用车拆解深度决策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矩阵编码和精英策略的改进遗传算法,通过经济性、环境影响、技术可行性等适应度参数的加权求解和种群进化过程,实现了在选择性拆解条件下,帕累托最优拆解顺序的启发性求解,为拆解企业寻求经济、环境效益最大化的拆解深度决策提供了理论指导。(3)针对不确定条件下退役乘用车拆解产线的规划与平衡优化问题,基于真实的拆解线布局、物流和拆解试验参数,提出了拆解线物流分析逻辑仿真模型和节拍式拆解工艺规划,通过物流分析系统仿真,实现了大产能、高效率、柔性兼容退役乘用车拆解线拆解节拍和拆解顺序的平衡调度与产能优化,为退役乘用车柔性高效拆解线示范工程建设的可行性论证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在现代生产绿色化和可持续制造的背景下,结合统计学、模糊数学、运筹学、人因工程学、智能算法和物流仿真分析等多学科理论方法,为不确定条件下退役乘用车拆解深度决策与拆解线平衡优化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周建华[10](2019)在《简谐响应拓扑优化方法研究及其在正向设计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在传统设计中,动刚度、疲劳强度等振动响应性能一般作为设计后期校核指标。事实上,结构基本形式确定以后,其性能可优化空间十分有限,尤其是应用弹性模量及屈服强度较低的轻质铝合金进行轻量化设计时,其振动响应性能在设计后期的提升一般以结构重量增加为代价,且不一定有良好的提升效果。因此,在设计前期,除了静态性能要求,有必要考虑振动响应性能要求进行拓扑优化设计,为后期振动响应性能及轻量化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结构基础。本文考虑简谐振动响应性能进行拓扑优化设计,重点研究其精度、效率以及较高频率激励下拓扑优化结果不合理等问题;同时,研究拓扑优化问题的多目标规划方法,在已有正向设计体系上结合简谐响应拓扑优化技术进行铝合金副车架开发。(1)针对简谐响应拓扑优化的精度、效率问题,对比模态加速度法与模态位移法的效率及精度,选择模态加速度法进行优化问题的响应分析,基于Optistruct的SIMP材料插值模型和梯度寻优算法,以简单结构为对象进行优化设计,并与以模态频率或静刚度为目标的间接优化方案进行对比,突出该优化技术的优势。(2)重点研究高频简谐激励下拓扑优化结果不清晰、刚度差的问题成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以体积分数和低频振动位移响应幅值为约束、以高频振动位移响应幅值最小化为目标的改进思路,并应用于频段简谐激励下的拓扑优化问题,为考虑较高频率振动响应性能进行正向设计奠定基础。(3)基于折衷规划法进行多目标拓扑优化,研究子目标权重对优化结果的影响,利用层次—变异系数复合赋权法代替经验赋权法,基于Excel函数库和VBA程序开发功能创建Excel权重计算模块,实现权重计算的程序化。(4)基于上述研究,考虑副车架极限承载及关键位置振动响应能力,以车身安装点动态刚度、典型工况静强度及轻量化要求为设计目标,对标某款宝马轿车铝合金副车架,建立副车架拓扑优化设计流程,完成铝合金副车架正向设计及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正向设计的副车架基本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且动态刚度与对标产品相当,重量减轻3%,为简谐响应拓扑优化方法的工程可行性提供实践例证,也为应用铝合金实现汽车轻量化提供设计参考。

二、油田开发多目标优化模型与综合判断矩阵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油田开发多目标优化模型与综合判断矩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严寒地区某发动机试验室空调系统防冻改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空调系统防冻研究现状
        1.2.2 空调系统方案优选研究现状
        1.2.3 能耗-热舒适多目标优化问题研究现状
    1.3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2 柴油发动机试验室空调系统运行实测分析
    2.1 测试建筑概况
        2.1.1 室内设计参数
        2.1.2 测试建筑新风量计算
        2.1.3 测试建筑负荷计算
    2.2 实测方法
        2.2.1 测试参数
        2.2.2 测试方法及仪器
        2.2.3 数据处理方法
    2.3 实测数据分析
        2.3.1 测试建筑空调系统运行现状
        2.3.2 问题及改善措施
    2.4 本章小结
3 空调系统防冻改造策略研究
    3.1 防冻空调系统改造评价体系研究
        3.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1.2 评价权重确定
    3.2 空调系统防冻改造方案优选
        3.2.1 现有新风处理技术
        3.2.2 改造备选方案介绍
        3.2.3 灰色关联度模型建立
        3.2.4 方案评估优选
    3.3 本章小结
4 防冻空调系统运行策略研究
    4.1 防冻空调系统运行方案设计
    4.2 防冻空调系统双目标运行优化模型建立
        4.2.1 防冻空调系统运行能耗模型
        4.2.2 厂房人员活动区域热舒适性模型
        4.2.3 约束条件及变量简化
        4.2.4 防冻空调系统双目标优化模型
    4.3 基于NSGA-II算法的多目标优化
        4.3.1 NSGA-II算法基本原理
        4.3.2 NSGA-II算法实现流程
    4.4 多目标优化运行参数值
    4.5 本章小结
5 空调系统改造策略应用与TRNSYS模拟结果分析
    5.1 建筑负荷模型建立及验证
        5.1.1 建筑模型设置
        5.1.2 建筑模型负荷分析
    5.2 电加热-旁通防冻系统TRNSYS仿真模型建立
    5.3 电加热-旁通防冻系统TRNSYS模型验证
    5.4 多目标优化运行策略效果分析
    5.5 不同热舒适约束条件下系统防冻运行效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准则层两两判断矩阵表
附录 B 无量纲化指标数值表
附录 C 二级指标评价矩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
致谢

(2)烟叶复烤润叶效果预测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打叶复烤工艺的研究现状
        1.3.2 润叶工艺研究现状
        1.3.3 多目标优化算法研究现状
        1.3.4 神经网络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润叶工艺分析与试验
    2.1 润叶工艺过程分析
        2.1.1 润叶工艺过程
        2.1.2 润后烟叶的优化参数选取
        2.1.3 设备关键工艺参数选择
    2.2 润叶工艺试验分析与方案设计
        2.2.1 润叶工艺试验分析
        2.2.2 试验方案设计
    2.3 试验过程与数据采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神经网络与综合评价方法理论基础
    3.1 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3.1.1 前向传播模型的建立
        3.1.2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3.1.3 RNN神经网络的建立
    3.2 GA算法
    3.3 编程使用的工具和平台
        3.3.1 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
        3.3.2 Keras简介
    3.4 层次分析法
        3.4.1 构建层次分析结构
        3.4.2 构建判断矩阵
        3.4.3 一致性检验
        3.4.4 层次排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润叶阶段的建模与预测
    4.1 问题描述
    4.2 多元线性回归建模与分析
        4.2.1 方差分析
        4.2.2 残差分析
    4.3 BP神经网络建立润叶预测模型
        4.3.1 BP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
        4.3.2 BP神经网络计算流程
        4.3.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调节与分析
    4.4 循环神经网络建立润叶预测模型
        4.4.1 循环神经网络的设计
        4.4.2 循环神经网络的参数选择与计算
    4.5 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与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润叶工艺方案的多目标优化与评价
    5.1 多目标优化
        5.1.1 数据扩充
        5.1.2 基于范围的多目标优化算法
        5.1.3 润叶方案制定
    5.2 润叶工艺方案的评价
        5.2.1 层次分析结构建立
        5.2.2 构造相应判断矩阵
        5.2.3 层次排序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参与项目

(3)数控切削加工过程碳排放优化及绿色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机床能耗建模研究现状
        1.2.2 数控切削加工过程碳排放研究现状
        1.2.3 低碳加工过程切削参数优化研究现状
        1.2.4 低碳加工过程绿色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数控切削加工过程能耗模型建立及分析
    2.1 引言
    2.2 数控切削加工过程能耗建模
        2.2.1 能耗建模步骤
        2.2.2 能耗特性分析
        2.2.3 能耗系统边界划分
        2.2.4 能耗预测模型建立
    2.3 能耗预测模型实验验证及分析
        2.3.1 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开发
        2.3.2 实验方案
        2.3.3 实验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控切削加工过程碳排放建模及分析
    3.1 引言
    3.2 数控切削加工过程碳排放建模
        3.2.1 碳排放源分析
        3.2.2 基于(火用)分析的碳排放系统边界划分
        3.2.3 基于信息流-(火用)分析的iEC碳排放模型
        3.2.4 等效碳排放量化分析
    3.3 碳排放量化实验设计及分析
        3.3.1 实验设计
        3.3.2 车削过程碳排放量化及结果分析
        3.3.3 切削参数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机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源分析
    4.3 基于功能单位的机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模型
        4.3.1 功能单位定义
        4.3.2 基于功能单位的机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阶段划分
    4.4 基于功能单位的机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案例分析
        4.4.1 案例说明
        4.4.2 机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案例计算
        4.4.3 机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结果分析
    4.5 机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不确定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碳加工过程切削参数多目标优化研究
    5.1 引言
    5.2 低碳加工过程多目标优化建模
        5.2.1 低碳加工过程优化目标的确定
        5.2.2 多目标优化模型
        5.2.3 多目标优化算法
        5.2.4 切削参数对优化目标的影响
        5.2.5 低碳低成本加工区间的提出
    5.3 低碳加工切削参数优化案例研究
        5.3.1 低碳加工过程多目标优化模型拟合
        5.3.2 低碳低成本高效加工过程参数优化分析
        5.3.3 低碳高效高精加工过程参数优化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可选评价维度的绿色性评价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可选评价维度的绿色性评价体系
        6.2.1 可选评价维度介绍
        6.2.2 绿色性评价框架流程
        6.2.3 绿色性评价指标体系
        6.2.4 绿色性评价方法
    6.3 基于可选评价维度的绿色性评价案例分析
        6.3.1 基于客观评价法的绿色性评价案例分析
        6.3.2 基于主观评价法的绿色性评价案例分析
        6.3.3 基于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的绿色性评价案例分析
        6.3.4 更换同级评价维度的绿色性评价案例分析
    6.4 数控切削加工过程切削参数多目标优化及绿色性评价系统
        6.4.1 MPOGES系统开发的目的
        6.4.2 MPOGES系统开发
        6.4.3 低碳加工绿色性评价模块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压咸补淡的西江流域水库群实时调度及多目标方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库调度研究进展
        1.2.2 水库调度方案评价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基本资料及径流规律分析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基本资料
        2.2.1 水库资料
        2.2.2 径流资料
    2.3 骨干水库滞时效应
    2.4 西江流域丰枯遭遇
        2.4.1 Copula函数简介
        2.4.2 丰枯遭遇计算步骤
        2.4.3 丰枯遭遇计算结果
    2.5 调度典型周的选取
    2.6 本章小结
3 西江流域水库群实时模拟调度研究
    3.1 模拟调度模型建立
    3.2 求解方法
    3.3 模拟调度结果
        3.3.1 不同情景下调度结果分析
        3.3.2 随机生成出库流量的调度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西江流域水库群实时优化调度
    4.1 水库群优化调度模型
        4.1.1 目标函数
        4.1.2 约束条件
        4.1.3 模型建立
    4.2 优化调度模型求解方法
        4.2.1 单目标调度模型求解
        4.2.2 多目标调度模型求解
    4.3 单目标优化调度模型求解结果
        4.3.1 最小压咸流量需求的调度结果及分析
        4.3.2 不同需水流量下单目标优化调度结果
        4.3.3 压咸用水不足风险分析
    4.4 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求解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西江流域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评价
    5.1 评价方案设定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5.2.2 评价指标体系
        5.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5.3 多种评价方法及模型建立
        5.3.1 灰色综合评价法
        5.3.2 优劣解距离法
        5.3.3 投影寻踪法
        5.3.4 非负矩阵分解法
    5.4 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评价结果分析
        5.4.1 方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4.2 多种评价方法评价结果
        5.4.3 多目标最优调度方案的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基于多目标规划的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资源利用研究现状
        1.2.2 水资源配置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技术路线图
2.理论基础
    2.1 水资源优化配置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水资源优化配置内涵
        2.1.3 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2.1.4 水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2.1.5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
    2.2 多目标规划理论
        2.2.1 多目标规划解的概念
        2.2.2 多目标规划求解方法
        2.2.3 直觉模糊集决策方法
3.城市水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水资源配置现状
        3.1.1 城市水资源现状
        3.1.2 城市水资源供需现状
        3.1.3 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益与效率
    3.2 城市水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3.2.1 自然属性下的城市水资源配置问题
        3.2.2 社会属性下的城市水资源配置问题
    3.3 本章小节
4.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要素与约束分析
    4.1 城市水资源效益目标分析
        4.1.1 基于可持续利用理念的水资源效益目标
        4.1.2 用水户单位用水效益机理分析
        4.1.3 效益目标的用水关联因子分析
    4.2 城市子区划分及供需部门组成
        4.2.1 城市子区划分
        4.2.2 城市水资源供需部门
    4.3 基于偏好信息的各配置要素优先级决策
        4.3.1 构建基于偏好信息的配置要素优先级决策模型
        4.3.2 基于偏好信息的各子区优化配置优先级
        4.3.3 基于偏好信息的各子区各用水户优化配置优先级
    4.4 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约束
        4.4.1 城市供需水量约束
        4.4.2 城市制度指标约束
    4.5 本章小节
5.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构建
    5.1 多目标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构建
        5.1.1 构建目标函数
        5.1.2 设置约束条件
        5.1.3 确定函数参数
        5.1.4 多目标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5.2 基于模拟退火多目标算法的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求解
        5.2.1 多目标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需要解决的问题
        5.2.2 模型求解方法的选择
        5.2.3 基于模拟退火多目标算法的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求解步骤
    5.3 本章小结
6.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应用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6.1 广州市水资源供需分析
    6.2 广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6.2.1 广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参数设置
        6.2.2 广州市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求解
        6.2.3 广州市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分析
    6.3 .政策启示
        6.3.1 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议
        6.3.2 对其他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启示
    6.4 本章小节
7.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储协同优化及效益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研究现状
        1.2.2 综合能源系统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2.3 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模型研究现状
        1.2.4 综合能源系统效益评价模型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1.3.3 论文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相关理论
    2.1 综合能源系统基础理论
        2.1.1 综合能源系统概念
        2.1.2 综合能源系统特征
        2.1.3 综合能源系统发展过程
    2.2 典型综合能源系统示范项目分析
        2.2.1 国外综合能源系统示范项目
        2.2.2 国内综合能源系统示范项目
        2.2.3 综合能源系统实施经验总结
    2.3 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模式
        2.3.1 电-热协同优化模式
        2.3.2 电-热-冷协同优化模式
        2.3.3 电-热-冷-气协同优化模式
        2.3.4 各种协同优化模式对比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多元负荷联合预测模型研究
    3.1 引言
    3.2 综合能源各子系统耦合关系分析
        3.2.1 电能子系统
        3.2.2 热能子系统
        3.2.3 冷能子系统
        3.2.4 气能子系统
    3.3 构建综合能源系统联合预测模型
        3.3.1 MTL-LS-SVM理论
        3.3.2 联合预测模型构建
    3.4 算例分析
        3.4.1 基础数据描述
        3.4.2 预测结果分析
        3.4.3 结果讨论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转换利用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源-源协同优化模型研究
    4.1 引言
    4.2 多能转换设备特性分析及运行结构
        4.2.1 多能源转换设备特性
        4.2.2 源-源协同运行结构
    4.3 综合能源系统源-源协同多目标优化模型
        4.3.1 协同元件数学模型
        4.3.2 协同优化目标函数
        4.3.3 协同优化约束条件
    4.4 源-源协同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方法
        4.4.1 求解算法描述
        4.4.2 求解算法计算流程
    4.5 算例分析
        4.5.1 基础数据描述
        4.5.2 优化结果分析
        4.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考虑不确定性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协同优化模型研究
    5.1 引言
    5.2 双重不确定性分析及运行结构
        5.2.1 源-荷不确定特性
        5.2.2 源-荷协同运行结构
    5.3 包含分布式能源并网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双层协同优化模型
        5.3.1 源-荷协同互动关系
        5.3.2 上层协同优化模型
        5.3.3 下层协同优化模型
        5.3.4 综合协同优化模型
    5.4 考虑源-荷双重不确定性的综合能源系统双层协同优化模型
        5.4.1 问题描述
        5.4.2 目标函数
        5.4.3 约束条件
        5.4.4 求解方法
    5.5 算例分析
        5.5.1 基础数据描述
        5.5.2 优化结果分析
        5.5.3 不确定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考虑需求响应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储协同优化模型研究
    6.1 引言
    6.2 综合需求响应特性分析及运行结构
        6.2.1 需求响应负荷特性
        6.2.2 源-荷-储运行结构
    6.3 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储两阶段优化模型
        6.3.1 第一阶段日前协同优化模型
        6.3.2 第二阶段时前协同优化模型
    6.4 源-荷-储两阶段协同优化模型求解方法
        6.4.1 求解算法描述
        6.4.2 求解算法计算流程
    6.5 算例分析
        6.5.1 基础数据描述
        6.5.2 优化结果分析
        6.5.3 结果对比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考虑源-荷-储全过程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效益评价模型研究
    7.1 引言
    7.2 综合能源系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7.2.1 选择评价指标原则
        7.2.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7.2.3 评价指标的预处理
    7.3 基于云模型改进的多层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7.3.1 多层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7.3.2 云模型
        7.3.3 构建模型计算流程
    7.4 算例分析
        7.4.1 基础数据描述
        7.4.2 效益评价过程
        7.4.3 评价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7)电网公司电力应急物资配送网络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应急物流
        1.2.2 电力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
        1.2.3 电力应急物资配送路径优化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第2章 电力应急物资配送网络优化理论分析
    2.1 电力应急物流的内涵与特点
    2.2 电力应急物资储备现状分析
        2.2.1 电网公司电力应急物资储备方式
        2.2.2 电网公司电力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现状
    2.3 电力应急物资配送网络优化分析
        2.3.1 电力应急物资配送网络优化体系
        2.3.2 电力应急物资配送网络优化步骤
    2.4 电力应急物资配送网络优化相关理论
        2.4.1 综合评价方法
        2.4.2 多目标优化理论与方法
        2.4.3 智能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优化研究
    3.1 储备库选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1.1 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3.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3 评价指标规范化处理
    3.2 储备库选址评价的组合赋权方法
        3.2.1 主观赋权法
        3.2.2 客观赋权法
        3.2.3 组合赋权法
    3.3 储备库选址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应急物资配送路径优化研究
    4.1 问题描述
    4.2 配送路径优化模型构建
        4.2.1 假设及前提条件
        4.2.2 模型构建
    4.3 算法设计
        4.3.1 ε-constraint算法介绍
        4.3.2 ε-constraint算法改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力应急物资配送网络优化实例分析
    5.1 算例背景
    5.2 电力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优化
        5.2.1 基础数据
        5.2.2 组合赋权
        5.2.3 模糊综合评价
    5.3 电力应急物资配送路径优化
        5.3.1 基础数据
        5.3.2 模型求解与结果分析
    5.4 电力应急物资配送网络优化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
致谢

(8)以包装减量为目标的运输包装优化设计研究 ——以新型低压断路器产品包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有限元仿真技术应用现状
        1.2.2 产品包装优化设计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
    1.4 课题技术路线
2 智能型万能式低压断路器产品特性分析
    2.1 产品特性及产品包装分析
        2.1.1 产品结构信息介绍
        2.1.2 产品包装现状分析
    2.2 产品脆值的确定
        2.2.1 类比法
        2.2.2 有限元法确定脆值
    2.3 本章小结
3 产品包装设计
    3.1 产品木质包装方案设计
    3.2 产品纸质包装方案设计
    3.3 产品泡沫包装方案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产品包装方案选择
    4.1 包装评价模型建立
        4.1.1 模型指标确定以及层次结构模型建立
        4.1.2 构造层次结构中的判断矩阵
        4.1.3 确定各个评价因素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4.1.4 确定最优方案评价方式
    4.2 包装实用性分析
        4.2.1 装卸搬运
        4.2.2 保护性能
        4.2.3 包装尺寸
    4.3 包装成本分析
    4.4 包装环保性分析
        4.4.1 回收利用
        4.4.2 绿色环保及资源损耗
    4.5 所选方案确定
    4.6 本章小结
5 优选包装方案的CAE分析
    5.1 跌落仿真前处理
        5.1.1 包装件实体模型建立
        5.1.2 材料参数设置
        5.1.3 接触设置及网格划分
        5.1.4 分析设置
    5.2 仿真结果分析
        5.2.1 面跌落仿真结果分析
        5.2.2 棱跌落仿真结果分析
        5.2.3 角跌落仿真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产品包装减量化设计
    6.1 MATLAB简介
    6.2 缓冲包装结构最优化设计
        6.2.1 底部衬垫优化设计
        6.2.2 配件盒优化设计
    6.3 包装缓冲结构可行性分析
    6.4 方案小结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产品木质包装方案设计图
附录B 产品全纸包装方案设计图
附录C 产品泡沫包装方案设计图
附录D 优化包装方案设计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不确定条件下退役乘用车拆解深度决策与产线平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不确定性的概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退役乘用车拆解技术
        1.3.2 拆解线的设计、优化、评价技术
        1.3.3 不确定性的研究
        1.3.4 现有研究的不足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目标
        1.4.2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贡献
        1.5.1 主要内容
        1.5.2 论文结构
        1.5.3 主要贡献
        1.5.4 论文来源
第二章 退役乘用车回收拆解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及其处理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不确定性问题的数学研究基础
        2.2.1 不确定性问题的描述及分类
        2.2.2 基于遗传算法的不确定性处理方法
        2.2.3 基于模糊聚类的不确定性处理方法
        2.2.4 基于AHP技术的不确定性处理方法
    2.3 退役乘用车收集和拆解回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及其处理方法研究
        2.3.1 退役乘用车收集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
        2.3.2 退役乘用车拆解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
        2.3.3 退役乘用车回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
        2.3.4 本文研究所涉及的不确定性
    2.4 案例分析:基于AHP技术的退役乘用车拆解模式评价与决策研究
        2.4.1 退役乘用车的拆解模式
        2.4.2 基于AHP技术的退役乘用车拆解模式评价方法
        2.4.3 不确定条件下拆解模式的决策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确定条件下退役乘用车拆解深度多目标决策优化研究
    3.1 引言
    3.2 退役乘用车的拆解决策优化
        3.2.1 拆解企业经营模式与拆解决策
        3.2.2 退役乘用车的拆解决策优化问题
    3.3 基于模糊聚类的退役乘用车泛化拆解成本的评估方法
        3.3.1 退役乘用车的精细化拆解试验
        3.3.2 基于拆解难度的退役乘用车拆解成本评估分析流程
        3.3.3 基于拆解难度的拆解成本动态聚类分析
        3.3.4 拆解难度权重值的确定方法
        3.3.5 退役乘用车泛化拆解成本模型及其误差估计方法
    3.4 基于矩阵编码和精英策略的退役乘用车拆解决策多目标优化的改进遗传算法
        3.4.1 退役乘用车选择性拆解的问题规划
        3.4.2 面向拆解深度和拆解顺序的改进遗传算法研究
        3.4.3 面向拆解深度和拆解顺序的退役乘用车拆解决策多目标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确定条件下的退役乘用车节拍式拆解工艺与拆解线规划研究
    4.1 引言
    4.2 退役乘用车节拍式拆解工艺研究
        4.2.1 退役乘用车的报废量预测
        4.2.2 退役乘用车拆解线的节拍设计
        4.2.3 影响退役乘用车节拍式拆解的不确定性因素与应对策略
        4.2.4 退役乘用车拆解工艺试验
        4.2.5 退役乘用车的节拍式拆解工艺规划
    4.3 退役乘用车柔性高效拆解线的布局规划
        4.3.1 拆解线规划设计原则
        4.3.2 拆解线总体规划
        4.3.3 预处理工位的布局规划
        4.3.4 地面拆解线的布局规划
        4.3.5 空中拆解线的布局规划
    4.4 退役乘用车柔性高效拆解线的柔性转载输送系统
        4.4.1 退役乘用车柔性高效拆解线的柔性转载车型界定
        4.4.2 退役乘用车柔性高效拆解线的柔性转载平台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确定条件下退役乘用车柔性高效拆解线的平衡与优化研究
    5.1 引言
    5.2 退役乘用车柔性高效拆解线的不确定因素与应对策略
        5.2.1 拆解顺序Pareto最优下的拆解线平衡问题
        5.2.2 退役乘用车柔性高效拆解线不平衡问题的应对策略
    5.3 退役乘用车柔性高效拆解线一体化预处理工位的平衡与优化
        5.3.1 环保预处理基本工序
        5.3.2 环保预处理工序间的逻辑关系
        5.3.3 环保预处理工序间逻辑关系的优化
        5.3.4 环保预处理工序的平衡调度
    5.4 退役乘用车柔性高效拆解线的平衡与优化
        5.4.1 退役乘用车柔性高效拆解线的平衡问题
        5.4.2 退役乘用车柔性高效拆解线仿真模型
        5.4.3 退役乘用车柔性高效拆解线的平衡与优化仿真结果与讨论
        5.4.4 退役乘用车柔性高效拆解线的拆解工艺优化改进
        5.4.5 退役乘用车柔性高效拆解线的线体优化改进
    5.5 拆解线示范工程的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研究内容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10)简谐响应拓扑优化方法研究及其在正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简谐振动响应拓扑优化
        1.2.2 基于折衷规划的多目标拓扑优化
        1.2.3 铝合金汽车零部件的应用研究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简谐响应拓扑优化研究及应用
    2.1 简谐振动理论
        2.1.1 单自由度系统简谐振动
        2.1.2 多自由度系统简谐振动
    2.2 简谐响应分析方法
        2.2.1 模态位移法
        2.2.2 模态加速度法
        2.2.4 不同分析方法对比
    2.3 拓扑优化模型理论
        2.3.1 SIMP材料插值模型
        2.3.2 求解策略
        2.3.3 Optistruct拓扑优化流程
    2.4 简谐响应拓扑优化方法应用
        2.4.1 优化函数模型
        2.4.2 应用实例
        2.4.3 应用效果对比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频简谐响应拓扑优化的问题分析及改进
    3.1 某一高频激励下的拓扑优化实例
    3.2 优化结果不合理的原因剖析
    3.3 改进方法及验证
    3.4 频段激励下的拓扑优化
        3.4.1 优化函数模型
        3.4.2 应用实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综合赋权法在多目标拓扑优化中的应用
    4.1 多目标拓扑优化设计问题
        4.1.1 多目标设计问题概述
        4.1.2 多目标拓扑优化问题求解策略
    4.2 基于折衷规划法的多目标拓扑优化
        4.2.1 基本优化流程
        4.2.2 权重组合的影响
        4.2.3 赋权方法计算原理
        4.2.4 赋权方法应用
        4.2.5 Excel权重计算程序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简谐响应拓扑优化在铝合金副车架设计中的应用
    5.1 副车架设计概述
        5.1.1 副车架设计要求
        5.1.2 副车架动刚度分析方法
    5.2 铝合金副车架多目标拓扑优化设计
        5.2.1 副车架拓扑优化设计流程
        5.2.2 拓扑空间定义
        5.2.3 静态拓扑工况
        5.2.4 动态拓扑工况
        5.2.5 优化问题建模
        5.2.6 单目标拓扑优化
        5.2.7 权重计算
        5.2.8 拓扑优化结果
    5.3 铝合金副车架结构设计及性能校核
        5.3.1 结构设计
        5.3.2 基本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油田开发多目标优化模型与综合判断矩阵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严寒地区某发动机试验室空调系统防冻改造技术研究[D]. 赵梓杰.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烟叶复烤润叶效果预测与优化研究[D]. 周永长.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数控切削加工过程碳排放优化及绿色性评价方法研究[D]. 姜志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4]基于压咸补淡的西江流域水库群实时调度及多目标方案评价研究[D]. 张明.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基于多目标规划的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崔惠敏. 西安理工大学, 2020(11)
  • [6]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储协同优化及效益评价模型研究[D]. 德格吉日夫.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
  • [7]电网公司电力应急物资配送网络优化研究[D]. 田立燚.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8]以包装减量为目标的运输包装优化设计研究 ——以新型低压断路器产品包装为例[D]. 王娴.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2)
  • [9]不确定条件下退役乘用车拆解深度决策与产线平衡优化研究[D]. 张春亮.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10]简谐响应拓扑优化方法研究及其在正向设计中的应用[D]. 周建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油田开发多目标优化模型及综合判断矩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