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流量眼部注氧治疗白内障术后重度角膜水肿3例

低流量眼部注氧治疗白内障术后重度角膜水肿3例

一、低流量眼部吹氧治疗3例白内障术后严重角膜水肿(论文文献综述)

安良宝[1](2020)在《两种不同方式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疗效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无线结人工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和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两种不同术式人工晶体巩膜悬吊固定术的疗效,为临床医生在工作中选择人工晶体巩膜悬吊固定手术方式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自2015年1月到2019年6月于沈阳何氏眼科医院进行人工晶体巩膜悬吊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9例(40眼),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划分为A、B两组,A组18例(19眼)无线结人工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B组21例(21眼)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以上患者手术均由该医院同一位手术医生完成。收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手术时间,术后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应用SPSS 24.0软件对获得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收集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眼压异常、玻璃体积血与手术相关早期并发症,随访期间记录缝线暴露、人工晶体位置、人工晶体再脱位、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晚期并发症。结果:1.A组手术时间34.3±7.4min、B组22.7±8.0min,A、B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5)。2.A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35±0.24,B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37±0.26,两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861,P>0.05)。术后1周A组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48±0.17,B组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36±0.14,A、B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8,P<0.05)。术后6个月A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log MAR0.25±0.15,B组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24±0.1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53,P>0.05)。得出B组术式较A组术式对患者术后恢复提升视力更快,长期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恢复相当。3.A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480±332个/mm2,B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376±317个/mm2,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972,P>0.05),术后6个月A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414±321个/mm2,B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275±297个/mm2,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843,P>0.05)。得出两组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数减少相当。4.眼压:收集患者术后1天,1周及3个月眼压数值;术后1天A组1例低眼压,予以包扎术眼,安静休息,1周后恢复正常;术后1天A组有2例高眼压,B组有1例高眼压,但均未超过30mmhg,予以2%美开朗滴眼液,日2次滴术眼,术后1周A、B两组患者眼压均正常;术后3个月A、B两组患者眼压均正常。5.术后并发症:早期并发症,A组角膜水肿1例(5.3%),高眼压2例(10.5%),低眼压1例(5.3%),玻璃体积血1例(5.3%),;B组高眼压1例(4.8%),玻璃体积血2例(9.5%)。晚期并发症:A组缝线暴露5例(26.3%),人工晶体脱位1例(5.3%),网膜脱离1例(5.3%),黄斑水肿1例(5.3%),虹膜夹持1例(5.3%);B组黄斑水肿1例(4.8%),虹膜夹持1例(4.8%),随访观察中。A组早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26.3%,B组早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14.3%;A组晚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21.1%,B组晚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9.5%;因只有A组手术方式术中需悬吊缝线,所以A组晚期缝线暴露并发症未作为两组比较内容。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B组低于A组,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无线结人工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悬吊和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均能显着提高和改善缺少有效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患者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两种手术方法安全可行,均可作为此类手术的选择。2.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手术是近年人工晶体悬吊固定的新技术,手术用时短,术后视力提升恢复迅速,规避了传统和既往改良悬吊手术中缝线相关并发症,其他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同时手术所用耗材少,患者花费减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3.本研究两组患者入选病例数有限,缺乏大样本对照;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手术的长期稳定性还需更长时间随访观察。

邓彤彤,陈俊杰,张剑利,黄燕[2](2018)在《局部氧疗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局部氧疗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两个医院白内障手术术后角膜水肿患者6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1 d开始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局部滴眼治疗,4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1 d开始行局部氧疗,氧流量为5 L/min,1 h/次,2次/d。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7、14和28天中央角膜厚度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7、14和28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7、14、28天内皮细胞面积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14和28天变异系数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4和28天六边形细胞百分率显着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局部氧疗可有效减轻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保留更多有功能的角膜内皮细胞,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蔡成航[3](2018)在《改良型经透明角膜切口及后囊切开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改良型经透明角膜切口及后囊切开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1.病人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集符合本课题研究纳入标准的住院病人。2.手术方法:(1)经巩膜穿刺置入灌注导管;(2)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3)后囊切开;(4)硅油取出;(5)人工晶状体植入;3.随访时间:术后1d、1w、4w、12w、24w进行随访观察。4.观察指标: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水肿、前节炎症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后囊切口大小、硅油残留、有无视网膜脱离及其它并发症。结果:1.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共收集45例45眼,脱落5例5眼,40例40眼完成临床观察。其中属肝肾不足16例,肝热上扰证5例,气虚血瘀5例,气滞血瘀8例,湿热或痰热内蕴6例。2.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术后1d 12眼提高,24眼下降,术后1w 25眼提高,7眼下降,术后4w、12w和24w 35眼提高,3眼下降。3.眼压:术后1d高眼压1眼,正常眼压34眼,低眼压5眼;术后1w高眼压2眼,正常眼压32眼,低眼压6眼;术后4w高眼压3眼,正常眼压33眼,低眼压4眼;术后12w高眼压1眼,正常眼压35眼,低眼压4眼;术后24w高眼压5眼,正常眼压29眼,低眼压6眼。4.角膜水肿:角膜水肿术后1d 0级23眼,1级13眼,2级3眼,3级1眼;术后1w 0级34眼,1级3眼,2级1眼,3级0眼;术后4w 0级39眼,1级1眼,2级和3级0眼;术后12w和24w 0级40眼,1级、2级和3级0眼。5.眼前节炎症反应:术后1d房水混浊0级35眼,1级5眼,2级和3级0眼;余下观察时间点房水混浊0级40眼,1级、2级和3级0眼。6.人工晶状体位置:术后4w 1眼人工晶状体下移,余下观察时间点位置正常。7.后囊切口大小:术后24w 40眼后囊中央圆形切口扩大,且向上或向鼻侧偏离,呈椭圆形;余下观察时间点未见异常。8.眼底情况:术后1d、1w、4w、12w和24w 3眼硅油残留,发生率为7.5%;术后3眼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7.5%,其中术后1w 1眼视网膜脱离,术后4w 2眼视网膜脱离,余下观察时间点未见视网膜脱离;观察时间内未见脉络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眼内炎等其他并发症。9.术中无前房积血、巩膜塌陷、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暴发性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型经透明角膜切口及后囊切开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视性好,能有效减少手术次数,降低硅油取出术后硅油残留和视网膜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有一定适用性,可以在临床推广运用。

王圣霞[4](2017)在《超声乳化术后临床评价和Catquest-8SF量表分析视功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眼病。白内障致盲者占全世界4000-4500余万盲人的46%。在我国500余万白内障患者中,约200万人急需手术治疗。除此以外,我国每年新增白内障盲人数达到40万~120万。目前,随着白内障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加上“视觉2020”行动的开展,白内障手术量逐年增长。2015年我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Cataract Surgical Rate,CSR)已超过1500,然而这仍离“消灭白内障盲”的目标尚有距离。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的数量及手术量将会继续大幅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关注手术量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手术质量及手术后恢复,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体是对ARC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盒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最常用的人工晶体是单焦点折叠型IOL(single focus foldable IOL,SIOL),以下简称为 PHACO+SIOL 植入术。该术式使手术切口缩小到3mm,不仅切口不用缝合,减小了角膜散光和对眼球的损伤,而且缩短了手术时间、促进了视力的恢复,并可以在表面麻醉下完成。因此,目前国内大部分眼科白内障患者都是术后第一天出院,甚至有些日间手术不需要住院。这使很多人认为该手术视力恢复好、无痛、无风险。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尽管大部分病人术后视力恢复好、无疼痛等不适,但仍有些病人术后视力恢复不甚理想,甚至还有些病人会有眼痛、异物感和眼干涩等不适症状。通过查阅文献,作者发现目前国内对ARC关注较多的是新型人工晶体以及微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视觉质量,近年来较少有对常规3mm切口 PHACO+SIOL植入术的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不适症状的大样本研究。除此之外,视力是目前我们最常用的手术指征和术后恢复的评价手段,然而视力表视力只是高对比敏感度下黄斑区视功能的体现,不能全面的反应患者日常活动需要的视功能。近年来,由患者报告效果(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的量表评估手段在临床上有越来越多的应用。由于患者报告自身状态改变比医生检查更敏感,因此PRO是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补充,在临床研究中愈受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经Rasch分析模型验证的量表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式。但是,面对目前国际上众多的此类白内障量表,如何选择一个适合我国北方病人、敏感高效的量表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在这一领域,Catquest-8SF中文版量表已被证明对我国南方白内障病人有较好的适用性,但对北方病人的适用性尚有待研究。综上所述,我国ARC患者数量众多,PHACO+SIOL植入术手术量巨大,若能通过关注其临床评价和患者报告的手术质量和手术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ARC患者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会有较好的现实意义。研究目的1.评估PHACO+SIO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主要是通过客观观察视力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讨论手术并发症的危害及预防;2.应用Catquest-8SF量表研究PHACO+SIOL植入术的患者主观报告的效果,评估Catquest-8SF量表在中国北方白内障人群的适用性及其对白内障手术的敏感性;3.评估患者对PHACO+SIOL植入术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以期全面评价PHACO+SIOL植入术的手术质量和效果,对ARC患者的术后恢复做出更好的临床指导,提高ARC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研究方法1.病例选择本研究采用连续序列临床病例研究。在泰安市中心医院行PHACO+SIOL植入术治疗的ARC患者,入选标准:1.常规3mm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2.植入单焦点折叠型人工晶体。排除标准:1.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2.严重的眼部外伤史。量表研究中排除排除罹患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者。2.术前检查及处理患者术前行常规全身检查,除外全身手术禁忌症,并进行相应术前眼部专科检查。泪道冲洗检查以排除泪小点炎症或泪囊炎;眼部B超检查排除严重的玻璃体混浊和视网膜脱离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排除可能的黄斑疾病;眼压偏高或眼底检查杯盘比增大的患者完善视野、视神经OCT和24小时眼压等检查。术前1-2天给予加替沙星或妥布霉素和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视力记录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视力(presenting visual acuity,PVA),指检查视力时,平时不戴眼镜者以裸眼视力计算,戴眼镜者记录其戴镜视力。3.手术方法术前30min散瞳3次。患者取平卧位,表面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开睑器撑开眼睑;2点位角膜缘行15°刀穿刺,前房注入玻璃酸钠;10点位角膜缘行3mm透明角膜主切口,5.5mm-6mm直径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水分层,拦截劈核并予以超声乳化吸除,灌注抽吸皮质;再次以玻璃酸钠形成前房,植入人工晶体;灌注抽吸玻璃酸钠,水密主切口及侧切口。术毕敷贴包扎术眼。4.术后处理及随访术后第一天予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和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一天4次,随访中根据恢复情况减量。术后高眼压、角膜水肿等并发症给予及时恰当的处理。要求患者术后1周(week,w),2w,1月(month,m),3m在本院眼科门诊复诊,主要检查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视力、非接触式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和直接检眼镜,必要时行验光及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采用2009年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的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盲和视力损伤的新标准,PVA≥0.3视作轻度或无视力损害。数据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arithm of 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logMAR)视力和双眼加权logMAR视力。5.研究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中文版Catquest-8SF量表,首先评价该量表在我国北方ARC术前人群的适用性;其次考察该量表对北方ARC手术人群的敏感性。中文版Catquest-8SF量表包括总体评价子表和日常活动子表,共有8个条目。另外,本研究设计了相关的随访表,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伴随疾病、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记录患者术前、术后恢复过程中是否存在眼部疼痛等主观症状以及术中眼痛程度;并在术后3个月随访时记录手术效果是否达到了患者预期和患者对手术整体的满意度。研究结果1.第一部分研究病例的临床特点第一部分中完成1个月随访纳入研究的共840人1063例PHACO+SIOL植入术,平均年龄67.8(±10.5)岁,女性占56.9%。在这些病人中,分别有32.9%合并高血压,22.1%合并糖尿病,23.6%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其它全身疾病。23.2%术眼有眼部合并症,14.9%手术为复杂手术。2.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1063例PHACO+SIOL植入术中,术后91.8%PVA≥0.3。93.3%术后视力提高,5.1%视力无变化,1.6%视力下降。术前logMAR视力平均1.12(±0.70),术后logMAR视力平均0.30(±0.35),两者相比术后视力显着提高(P<0.001)。其中男性94.0%PVA≥0.3,女性90.2%PVA≥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眼部合并症者98.5%PVA≥0.3,有眼部合并症者69.2%术后PVA≥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岁以上高龄患者143例,其中83.2%的患者术后PVA≥0.3。3.手术并发症本研究中观察到的手术并发症有:术中后囊膜破裂共13例,其发生率占总手术量的1.22%;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共14例,其发生率占总手术量的1.32%;术后角膜水肿,后弹力层皱褶明显,需加用高渗糖点眼的患者共49例,其发生率占总手术量的4.6%;术后当天及术后第一天眼压>30mmHg的患者共37例,其发生率占总手术量的3.5%;前房纤维素性渗出7例,其发生率占总手术量的0.66%;前房内晶状体皮质残余5例,发生率为0.47%;术后急性眼内炎仅1例,发生率为0.094%;门诊随访至1个月时发现术后出现的黄斑囊样水肿6例,占0.6%;随访2年半以上,因后发性白内障实施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治疗的手术眼共166例,占总手术量的15.6%。4.术后低视力病因分析及其危险因素本研究纳入的1063例PHACO+SIOL植入术中,术后87例(8.2%)PVA<0.3。内有84例为眼部合并症导致,占总数的96.6%;有3例(3.4%)为手术并发症(后囊膜破裂)导致的低视力。本研究发现,低视力病因前三位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和青光眼,三者占总数的71.2%。本研究对术后低视力危险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ARMD、弱视、玻璃体切除术后、角膜中央斑翳、高度近视及青光眼这些眼部合并症,高龄和术后角膜水肿是术后低视力显着的危险因素(P<0.05);性别和后囊膜破裂也是可能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6和0.08)。5.中文版Catquest-8SF置表信度和效度分析中文版白内障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简称为Catquest-8SF量表,各条目得分与总分呈正相关(r:0.482~0.733);总表、日常活动子表和总体评价子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61、0.853、0.748。删除C8之外任一项目后,Cronbach’s α系数均下降。两个评定者间信度较高,两个评定者条目总分高度相关(P<0.05)。SPSS结果显示KMO值为0.876,Bartlett球形统计量为419.95(P<0.001)。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提取因子,计算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6.64%。综上可见该量表内部一致信度良好,两个评定者间信度较高,因子结构清晰,方差贡献率较高,结构效度较好。6.中文版Catquest-8SF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第二部分研究中,120名白内障术前患者完成了Catquest-8SF量表。术前Catquest-8SF量表得分与术前双眼加权logMAR视力及年龄呈显着负相关(P<0.05),即术前双眼加权视力越好、越年轻的患者量表得分越高。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术前量表得分越高(P<0.001),无全身合并症的患者量表得分高于有全身合并症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有或无眼部合并症的患者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2名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进行了眼部检查和量表填写。单眼手术组和双眼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均显着提高(P<0.001),双眼手术组术后双眼加权logMAR视力以及logMAR视力提高值显着高于单眼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量表得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01),但两组各自在术前、术后量表得分以及量表得分提高值上无明显差异。另外,两组在性别、年龄、全身合并症、眼部合并症及受教育水平各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量表得分提高值与视力提高值显着相关(P<0.001),有无全身合并症、有无眼部合并症、性别及年龄对单眼手术组与双眼手术组量表得分提高值以及总量表得分提高值均无明显影响。7.术前、术后眼部不适及术中疼痛等级102名患者手术全部在表面麻醉下完成。16.7%患者术前有眼痛等不适症状;32.4%术后有眼痛等不适症状;术中出现眼痛的53例,其中轻度眼痛51例,占50.0%,中度眼痛2例,占1.96%,术中无难以忍受的剧烈眼痛出现。8.总体满意度总体满意度包括患者对白内障术前检查及沟通、手术过程以及术后护理和恢复整体上的满意度。按照术后“非常满意”和“满意”统计,满意度为92.2%。90.2%的患者认为“手术治疗效果达到预期”,其满意度均为“非常满意”或“满意”。术后三个月,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无全身合并症、有无眼部合并症、有无术前及术后眼部不适以及术中疼痛等级对患者满意度均无明显影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满意度与量表得分的提高值显着相关(P<0.05),满意度与术后logMAR视力以及视力提高值无显着相关(P>0.05)。结论1.PHACO+SIOL植入术治疗ARC安全且临床效果好。患者术后视力显着提高,男性患者视力提高较女性明显。术后低视力危险因素包括DR、ARMD、青光眼等眼部合并症、术后角膜水肿和高龄,但眼部合并症及高龄并非手术的禁忌症。术中出现后囊膜破裂的患者术后低视力可能性较大,因此术中并发症及时妥善的处理尤为重要。Meta分析发现,PHACO+SIOL植入术可加速DR进展并增加DME发生率,因此临床上应加强术后随访,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干预。2.中文版Catquest-8SF量表在我国北方ARC人群中适用性好,对白内障手术敏感,加之简短高效,可以作为白内障常规临床评估的一部分。研究发现量表得分提高值与视力的提高显着相关,但量表得分与视力并非总是一·致;双眼手术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的视功能,单眼手术对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和双眼手术相似。这些提示我们,对日常活动较多的患者可以考虑尽早手术,而高龄或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单眼手术即可满足其生活需要,应针对其个体情况综合考虑,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3.患者总体满意度比较高。患者满意度与术后量表总分提高值显着相关,而与术后视力提高值无显着相关,这提示我们量表研究对于临床工作的重要性,患者最看重的是术后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的提高;满意度还与患者对手术的预期有关,提示我们要重视术前与患者的沟通,如可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充分沟通,使患者对手术有足够的了解和恰当的预期,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杨钊,黎海平[5](2017)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的100例(100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即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共50例(50只眼),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共50例(50只眼),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裸眼视力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的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0.5±0.1和0.8±0.2。将两组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P<0.05)。其中,有2例(2只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视网膜脱离1例(1只眼)和玻璃体积血1例(1只眼)。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有8例(8只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视网膜脱离3例(3只眼)、青光眼3例(3只眼)及玻璃体积血2例(2只眼)。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8/50)。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较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短期治疗效果更好。

李宁[6](2016)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和其形态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等变化的对比研究,分析两者对于角膜内皮细胞的安全性。方法:分析2014年4月开始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共200例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6周的随访。本研究中的2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3例(53眼),女性47例(47眼),平均年龄66.7±5.6岁,所有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第二组100例,其中男性55例(55眼),女性45例(45眼),平均年龄68.1±4.7岁,这些患者将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经手术后术后1周及6周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及术后6周视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期两组间患者视力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术前数据相比,超声乳化术组手法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组患者术后1周中央角膜厚度较术前增加。而在术后第6周,超声乳化组患者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患者术后1周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较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周两组间对比CC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小切口组患者CCT变化较超声乳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超声乳化组患者术前内皮细胞密度2553.25±46.60个/mm2,术后1周2341.35±58.59个/mm2,术后6周2334.95±57.76个/mm2,术后1周、术后6周与术前对比内皮细胞密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切口组患者术前内皮细胞密度为2561.00±46.80个/mm2,术后1周2345.15±73.79个/mm2,术后6周为2339.25±51.56个/mm2,术后1周、术后6周与术前对比内皮细胞密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1周与术后6周ECD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各时期,两组患者间内皮细胞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组患者,术后1周较术前内皮细胞密度减少211.90±61.30个/mm2,术后6周较术前减少214.65±65.43个/mm2。小切口组患者,术后1周较术前ECD减少215.85±77.76个/mm2,术后6周较术前减少221.05±85.74个/mm2。两组间术后1周、术后6周间细胞丢失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件各时期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间对比,各时期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超声乳化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变化无显着差异。2,两种手术方式对CECs功能和形态学方面影响无显着差异。3,而术前详细的检查,术中精细、熟练的操作以及术后精心的观察治疗,是减少白内障患者CECs丢失的关键。

徐书霞[7](2015)在《高海拔地区眼部低流量氧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高海拔地区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采用眼部低流量氧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10月—2013年11月进行的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89例患者采取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联合角膜局部给氧两种治疗方法,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药物治疗联合角膜局部给氧治疗不同级别角膜水肿较单纯药物治疗水肿消退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药物联合角膜局部给氧治疗高海拔地区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疗效显着,值得推广应用

由彩云,陈松,韩琪,赫天耕,颜华[8](2014)在《伴有严重全身病的白内障术前处理及手术效果》文中认为目的评价伴有严重全身疾病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处理及手术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手术的伴有严重全身疾病的白内障246例(393只眼)。年龄4695岁,平均(73.00±9.26)岁。术前视力光感0.6。全身疾病包括:循环系统疾病175例(慢性心力衰竭1例,心律失常40例,心绞痛81例,心肌梗死47例,心脏瓣膜病4例,心肌疾病2例),呼吸系统疾病26例,脑血管疾病62例,慢性肾衰竭17例(其中7例尿毒症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免疫系统疾病20例,合并恶性肿瘤者29例。术前处理方法:心脏支架或搭桥患者术前7 d停用抗凝药物,改用低分子肝素。肾透析患者术前1 d肾透析时使用0.4 m1低分子肝素,术后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手术方式: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230例(372只眼),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16例(21只眼)。所有术眼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1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在心电监护和持续低流量吸氧实施下顺利完成白内障手术。术后视力提高385只眼(97.96%),视力不变8只眼(2.04%)。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5及以下者20只眼(5.09%),0.3至0.5者59只眼(15.01%),0.6至0.8者141只眼(35.88%),1.0及以上者173只眼(44.02%)。术中血压升高13例(5.28%),立即静脉注射药物将血压降到正常范围。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52只眼(13.23%),前房渗出4只眼(1.02%),前房少量积血1只眼(0.25%),暂时性高眼压5只眼(1.27%)。术后随访全身疾病无明显进展。结论对于伴有严重全身疾病的白内障患者术前积极控制全身疾病,可使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陈士成,应文闯,章爱武,王湘娟,周雁翀,吴红雅[9](2014)在《基层医院高龄白内障选择性超声乳化手术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高龄白内障选择性超声乳化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行选择性超声乳化手术210例,对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视力、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30例伴有全身疾病有胸闷气急者术中心电监护和持续低流量吸氧。15例转换成现代囊外摘除联合PMMA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35例,反应性葡萄膜炎或前房纤维性渗出8例,前房出血3例,暂时性血压或血糖升高15例,有1例于术后第2天出现轻度脑梗塞而转科治疗,无感染及严重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05者196例,占93.3%;最佳矫正视力≥0.3者159例,占75.7%。结论基层医院高龄白内障选择性超声乳化手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术前应综合评估治疗全身疾病,加强围手术期监护处理,术中操作轻巧,根据术中情况及时转换手术方式,确保手术安全。

王科华[10](2014)在《DisCoVisc粘弹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DisCoVisc粘弹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应用的角膜内皮保护效应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5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8例143眼。根据术中使用的粘弹剂类型随机分为2组:DisCoVisc组73眼,术中使用DisCoVisc;对照组70眼,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爱维)。再根据Emery-Little分级标准:分为软核类(Ⅱ-Ⅲ级核)DisCoVisc组40眼、对照组38眼,硬核类(≥Ⅳ级核)DisCoVisc组33眼,对照组32眼。比较术中超声乳化时间(UST)、累计释放能量(CDE)以及植入人工晶体后的抽吸清除粘弹剂的时间。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裸眼视力、眼压、角膜水肿情况、中央角膜厚度及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1) DisCoVisc组和对照组间(软核类及硬核类)术中UST、CDE、粘弹剂抽吸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DisCoVisc组和对照组(软核类及硬核类)术前及术后第1天、1周、1月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isCoVisc组和对照组间(软核类患者)术后第1天、1周、1月的裸眼视力≥0.5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CoVisc组和对照组(硬核类患者)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2.7%和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月两组间裸眼视力≥0.5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DisCoVisc组和对照组(软核类患者)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的总体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时两组均无角膜水肿发生;DisCoVisc组和对照组(硬核类患者)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8.2%和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角膜水肿的总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时两组均无角膜水肿发生。(5) DisCoVisc组和对照组间(软核类及硬核类患者)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CoVisc组和对照组(软核类患者)术后第1天、1周、1月的中央角膜厚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CoVisc组和对照组(硬核类患者)术后第1天中央角膜厚度的增加分别为40.87±24.52μm和64.53±28.2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时角膜厚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DisCoVisc组和对照组间(软核类及硬核类)术前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CoVisc组和对照组间(软核类患者)术后3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CoVisc组和对照组间(硬核类患者)术后3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分别为12.56±5.46%和19.61±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sCoVisc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有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对于晶状体核硬度较大的患者,DisCoVisc较单纯透明质酸钠粘弹剂具有更好的角膜内皮保护效应。

二、低流量眼部吹氧治疗3例白内障术后严重角膜水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流量眼部吹氧治疗3例白内障术后严重角膜水肿(论文提纲范文)

(1)两种不同方式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疗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术前检查
    三、手术方法
    四、术后检查数据收录采集
    五、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改良型经透明角膜切口及后囊切开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硅油取出适应症
        1.3 病例纳入、排除、剔除及脱落处理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标准
        1.3.4 脱落病例处理标准
        1.4 研究方法
        1.4.1 主要器材与药品
        1.4.1.1 主要器材
        1.4.1.2 主要药品
        1.4.2 检查方法
        1.4.3 手术方法
        1.4.3.1 术前处理
        1.4.3.2 围手术期处理
        1.4.3.3 手术过程
        1.4.3.4 术后处理
        1.4.4 随访方法及时间
        1.4.5 观察指标
        1.4.6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病例完成情况
        2.2 术前眼部专科检查情况
        2.3 术后眼科检查结果
        2.3.1 视力变化情况
        2.3.2 术后角膜水肿情况
        2.3.3 术后眼前节炎症情况
        2.3.4 人工晶体位置
        2.3.5 后囊形状及大小
        2.3.6 术后眼底情况
        2.3.7 术后眼压情况
    3 讨论
        3.1 中医学对硅油填充眼的认识
        3.1.1 概述
        3.1.2 从“热”论治
        3.1.3 从“虚”论治
        3.1.4 从“瘀”论治
        3.1.5 从“湿”论治
        3.2 现代医学对硅油填充眼的认识
        3.2.1 单纯硅油取出手术方式及特点
        3.2.2 硅油取出联合手术方式及特点
        3.3 关于本研究术式的设计
        3.4 结果分析
        3.4.1 最佳矫正视力
        3.4.2 角膜水肿
        3.4.3 眼前节炎症反应
        3.4.4 人工晶状体异位
        3.4.5 后囊切口形态及大小
        3.4.6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3.4.7 硅油残留
        3.4.8 继发性青光眼
        3.4.9 低眼压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4)超声乳化术后临床评价和Catquest-8SF量表分析视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PHACO+IO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一、前言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二部分: Catquest-8SF量表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报告的效果和满意度
    一、前言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结论
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和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1
英文文章2

(6)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7)高海拔地区眼部低流量氧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分组
        1.2 角膜水肿的分类及判定标准
    2治疗方法
    3 角膜水肿治疗效果判定标准[3]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9)基层医院高龄白内障选择性超声乳化手术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准备:
    1.3 手术方式:
2 结果
3 讨论

(10)DisCoVisc粘弹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1. 主要仪器设备
    2. 一般资料
    3. 术前检查
    4. 手术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术中参数
    3. 眼压
    4. 术后视力
    5. 术后角膜水肿情况
    6. 角膜厚度
    7.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第四章 讨论
    1. DisCoVisc的物理学及流变学特性
    2. DisCoVisc的角膜内皮保护效应
    3. DisCoVisc的安全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低流量眼部吹氧治疗3例白内障术后严重角膜水肿(论文参考文献)

  • [1]两种不同方式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疗效的临床观察[D]. 安良宝.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2]局部氧疗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J]. 邓彤彤,陈俊杰,张剑利,黄燕.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8(04)
  • [3]改良型经透明角膜切口及后囊切开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D]. 蔡成航.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2)
  • [4]超声乳化术后临床评价和Catquest-8SF量表分析视功能[D]. 王圣霞. 山东大学, 2017(03)
  • [5]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疗效比较[J]. 杨钊,黎海平.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01)
  • [6]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对比研究[D]. 李宁. 安徽医科大学, 2016(10)
  • [7]高海拔地区眼部低流量氧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效果观察[J]. 徐书霞. 青海医药杂志, 2015(08)
  • [8]伴有严重全身病的白内障术前处理及手术效果[J]. 由彩云,陈松,韩琪,赫天耕,颜华.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07)
  • [9]基层医院高龄白内障选择性超声乳化手术临床分析[J]. 陈士成,应文闯,章爱武,王湘娟,周雁翀,吴红雅. 浙江创伤外科, 2014(03)
  • [10]DisCoVisc粘弹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D]. 王科华. 中南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低流量眼部注氧治疗白内障术后重度角膜水肿3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