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论文文献综述)

秦发兰,张瑞嵘,王菲,青平[1](2021)在《基于目标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高等教育进入了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作用日益凸显,教学改革对实现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文章以时间轴为线索,梳理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中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演变,以笔者所在中部地区农林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分析教学改革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毛毳[2](2020)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改革初探》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凸显。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中外文化的地位在交流中应该是对等的,但是在跨文化教学中汉语文化知识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学英语的教学重点仍然是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仍然是以过级考试为导向。文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存在的现状以及影响教学的因素进行了一定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建议。"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社会发展需要更多不但能掌握英语知识,而且能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因此,大学英语课堂上跨文化教学的任务任重道远。

鲁昱璇[3](2020)在《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混合式课程设计》文中指出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课堂导入技能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英语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重视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可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当前大学英语改革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控制能力,从而奠定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然而现实中,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现状却不是很乐观。课堂导入缺乏、课堂导入方式单一等问题均有发生。针对此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混合式课程帮助大学英语教师提升课堂导入技能,并促进其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本研究基于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导入现状,提出“大学英语教师具有提升课堂导入技能”的在职培训需求。文章首先对大学英语、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导入、混合式学习等核心概念进行文献综述;在完成理论部分之后,笔者以S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开展实际研究,并在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现状进行总结。之后,笔者在混合式学习理论指导下,设计并开发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课程,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导入现状中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提供解决措施,并探索该课程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导入的影响和其他教学潜在变化,从而为教师专业发展做贡献。本文一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是包含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的绪论;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是现状分析,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实施;第五部分是课程设计与开发,在教学目标引导下,从线上课程和课后活动两方面进行设计;第六部分是课程实施与评价;第七部分是研究总结与展望。

王飞凤,唐金花[4](2019)在《高职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协调融合的思考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充分体现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高职英语应考虑各类学校不同专业学生需求,构建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而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兼顾英语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时,需打造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备的师资团队,最终实现高职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协调融合。

孟伟[5](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政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大学英语课程政策是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系到大学英语的内涵和地位,更关系到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升与评价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政策前后经历了五次调整。其政策变革的动力机制、深层结构为何?政策调整与变迁有是否有某种内在规律?若是,则规律为何?以及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政策的变迁模式为何?这些问题的探究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政策的理论研究的丰富、政策创新的推动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以改革开放至今为时间轴,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根据各个时期的社会深层结构背景以及大学英语课程政策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将其历史变迁划为四个阶段,复苏调整期(1978—1984年),稳定发展期(1985—1993年),加速发展期(1994—2000年),多元发展期(2001—2018年)。剖视其历次变迁背后的深层结构以及所呈现出来的规律,对其变迁模式进行了梳理。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英语课程政策历次变迁深受其特定时期社会深层结构影响,变迁呈现出强烈的路径依赖,变迁模式包含断裂式变迁与渐进性变迁,其中又包括渐进性变迁中的制度微调、制度置换以及制度转化,政策制定者与实施者的理性选择会影响政策的制定与政策意志的落实,造成一定程度的政策实施偏离。路径依赖有助于延续和继承政策既有的稳定性,但阻碍其改革与创新。如何突破亦或扬弃路径依赖,关键在于从意识和思维上打破思维定式,同时,政策的借鉴与创新要考虑政策的“地域性”与“时间性”,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当下的客观现实情况,考虑其政策土壤的历史性与文化性,以及制定配套政策,保障和激励大学英语课程政策的落实。

李斑斑,邢菲,王海啸[6](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学英语教育发展及研究的回顾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70年来,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经历了萎缩、复苏、停滞、恢复、稳定、改革和改革深化七个各具特色的发展阶段。对这七个阶段的8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对国内围绕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在过去70年间,我国的大学英语无论是在教学大纲的完整性与科学性,还是在教学研究的系统性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教学目标内涵更为丰富,满足更多层次的需求;教学方法从"单一""应试"等为特色逐渐转向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综合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从单纯的依赖传统教材发展到基于网络、多媒体、移动设备和传统手段的综合应用;教学研究从最初的思辨为主发展到能运用更为科学的定量和定性方法展开研究,研究范式更加规范化。展望未来,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应进一步突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开展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推进中国特色大学英语教育理论建构与研究,为实现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创造良好条件。

郭时海,李永秋[7](2018)在《大纲变化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评价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梳理了我国颁布的5个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关于课程评价的描述,分析了大纲对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以及评价理念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重点讨论了不同时期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的特点、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深入理解和正确贯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的评价要求、保障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吕晓轩[8](2018)在《翻译专业八级考试笔译能力测试开发及效度验证》文中提出截至2018年1月,已有252所高等院校经教育部批准开设了外国语言文学类翻译本科专业,多数院校均开设笔译研究方向,语种以汉英为主,其他语种为辅。翻译本科专业毕业生的笔译能力检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时,笔译能力测试则是翻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翻译本科专业毕业生能力水平的评价依据“全国翻译资格考试”(三级)的成绩作为参考,尚未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学业测试。虽然“全国翻译资格考试”(三级)也是能够检验应试者的口笔译能力,但是其资格考试的能力构念与《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的翻译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缺乏一致性。因此,开发一项能够检验本科翻译教学质量和有效衡量学生笔译能力的测试是必要的。本研究将立足于提高专业教学有效性,促进翻译专业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而开发“翻译专业八级考试笔译能力测试”,并开展效度验证。测试开发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测试构念,对于笔译测试而言,就是界定笔译能力。本研究基于《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的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梳理国内外翻译能力模型,并借鉴其他学科在能力研究方面的现有成果,参考现有国内外的翻译能力模型,提出了翻译专业学生笔译能力的体系框架。并且,根据测试构念的可操作化原则,确立翻译专业应届毕业生学业测试背景下的笔译能力构念。确立测试构念后,本研究进一步明确测试对象,考试面向翻译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根据测试类型的要求,明确该考试的性质为标准参照性学业测试。本研究基于国外考试开发机构的大量优秀的实践经验,设计笔译能力测试开发流程,保障开发的合理性以及测试的信度、效度和公平性。为了保证笔译能力测试充分发挥其对本科翻译教学的检测和保障作用,那么测试效度的验证是关键。在测试学、心理学和翻译学的相关理论指导下,构建社会认知框架下的测试效度验证框架,基于整体效度观,运用访谈、试测、问卷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方面采集效度证据,并对收集的语境效度、理论效度、效标关联效度、评分效度以及后效效度的证据加以分析,证明“翻译专业八级考试笔译能力测试”具有较高的效度。翻译专业八级笔译能力测试是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检测的重要工具,其测试结果代表本科翻译专业学生的笔译能力水平。该测试结果既能够反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为职场工作招聘提供参考。本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将为其他语种的笔译能力测试开发提供参考。

张建佳[9](2018)在《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英语,特指中国大多数高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是我国高校长期持续不变的一门本科阶段课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以及为顺应国际发展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我国高等院校主要承担起培育外语人才的重任,不仅数量需求大而且质量要求高,他们应当是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备懂科学、跨文化、善思辨,能求同存异、开放包容,满足社会需要的英语应用型人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直面的核心问题是教学价值取向。它严重制约着大学英语教学成效。纵观当今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研究现状,主要问题是:第一,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偏离教学目标,其教学强调的是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的一般性能力,使得教学主要停留在打好语言基础上,仍然局限于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应试教育明显,偏重工具性教学,形成为考而考,为教而教的局面;第二,大学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英语语法规则的学习积累与模仿操练,教学方式乏味,教学情境虚无,偏离了英语跨文化交际的特性,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成了空谈,使得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与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之间差距越来越明显;第三,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独唱会”倾向,缺乏与其他教学价值取向的融合,尤其是与大学英语教学人文性取向的融合,单一性教学价值取向占据大学英语教学支配地位,教学中以传授静态的工具性知识为主,忽略了充满活力的人文性价值取向,导致丰富的文化意蕴得不到挖掘,跨文化交际语境置诸脑后;第四,大学英语教学分离式、离合式教学价值取向比较盛行,抑或时不时偏重工具性或者人文性,而缺乏两者的融合。这些忽左忽右的教学价值取向导致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令人堪忧。可以说,围绕各种英语考试开展的教学,成了大学英语英语教学的一种怪象。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基本陷入考试学习化,学习考试化的泥潭。本研究在梳理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分析入手,开展一定范围的资料查询与调查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定量与定性方式,深刻剖析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内涵及其内在机理,力图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系统设计,在强调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高度关注大学英语教学语言与文化的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的特性,强调人文性教学与工具性教学价值取向的深度融合,促成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齐头并进的发展。本研究共有七个部分:导论阐述本研究的研究缘起、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和研究创新。本研究的核心内容首先是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内涵入手。通过对大学英语、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涵义的正本清源,着力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是什么”这一本体问题,其基本内涵是从单一(单向)、离合式价值取向转向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融合性价值取向。其研究的本质意义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全面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价值的实现。提倡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必须厘清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表征。富含人文性与工具性本质的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去取向的基本表征是: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融合、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融合以及语言教学共性与个性的兼顾。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其价值取向偏向单一、或者左右摇摆,不利于教学要素与教学环节的融合,这样会造成教学目标与教学价值取向发生偏离。所以,我们主张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是教学各表征的深度融合性。在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引领下,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样态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融合性。这些真实存在的教学样态在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下有了科学合理的拓展,并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只有融合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正确把握并合理彰显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践品格,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本研究考察和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依据。主要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政策支撑、学科规律和理论基础。论述了单一性、相对独立性、融合性价值取向各阶段的政策支撑、阐释了大学英语课程特质和学科规律与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关系、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知识迁移、二语习得、视域融合的理论基础。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依据正是由于融合才得以实现的一种本质性要求。本研究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四个实现条件:(1)大学英语教学主体,(2)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3)大学英语教学环境,(4)大学英语教学管理。阐明了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是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的实践意义,也同时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教学管理层面以及从生成性教学环境、实践性教学环境和生态性教学环境探索了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条件。该研究还着力从四个层面合理呈现了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载体。大学英语教学分层分级教学的实施正是融合性价值取向在大学英语教学上的本质反映,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开展更加适应学生进一步人文化、科学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的培养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特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而且还可以科学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为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服务。本研究的创新表现在研究的选题和研究视角上有些创新:第一,研究选题的创新本研究以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及其实现为题,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理论框架。这在选题内容上有一定的新意。第二,研究视角的创新本研究探索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的教学样态、教学表征以及实现的依据、条件和载体。这在研究视角上相对于已有较多聚焦在追求单一价值取向的研究来说有一定新意。

李胜利[10](2018)在《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文中认为当世界经济转型发展的飓风席卷全球之时,思变创新、转型跨越成为时代主题词。语言作为时代发展的活化石,始于实践,终于应用。今天的英语教学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端应用型英语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时代新使命。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首先选取国内10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为调查对象,以英语类专业教师教学体验、学生学习体验为调查内容,结合麦可思提供的中国英语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相关定制化数据,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其次,选取公办应用型本科、民办应用型本科以及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共3所作为质性研究样本,通过解读不同属性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在转型制度供给、教师制度认同、教师行动选择与教学组织再造四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评估诊断教学转型的制约瓶颈,反思剖析转型困难的深刻根源,探索总结推进转型的实践策略。为增强研究的科学性与逻辑严密性,本研究在对新制度主义理论进行借鉴与适切性改造的基础上,尝试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建构了一个融“制度供给——制度认同——行动选择——组织再造”为一体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式理论框架。该教学转型框架宏微共现,中观拓展。首先,在大学组织视域下探讨教学转型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反应。在这个教学制度形成与变迁的多重博弈中,检视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适配状况。其次,利用宏观层面的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对教学转型的正式制度供给进行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论证。技术环境与制度环境之间交叉关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组合情况,各种情况为教学组织提供不同的制度供给选择。再次,本研究建构的“四维立体”整合分析框架,通过促成教学转型制度环境的宏观框架、学院及教学组织的中观框架及教师教学转型认同与行动的微观框架之间的互动与耦合,深描出了一个“鲜活真实的教学转型全景世界”。教师对教学制度的认同程度和行动选择状况构成教学转型制度分析的微观基础。基于学校、院系(部)组织及教师的转型行动反馈,本研究聚焦中观教学组织再造。本研究围绕应用型本科组织场域中,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为何迟迟难以推进这个核心问题,综合运用混合研究方法,整合量化调查与质性深访的结果,在借鉴与改造新制度主义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公办应用型本科、民办应用型本科和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实践为主线,对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路径进行探索。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通过构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模型,分析转型内外环境,探究教学转型在四个维度上的作用机制及相互关系;第二,通过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对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现状进行整体扫描、问题凝练及瓶颈聚焦;第三,通过对不同属性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跟踪调查及对教师的深度访谈,深描教师教学转型的情感挣扎,探索教学组织再造的创新实践,重构教学转型理论,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转型策略。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本研究所建构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模型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打造了环环相扣的行动链(Action Chain)。教学转型在四大因素(教学制度供给、教师制度认同、教师转型行动选择和教学组织再造)和三大机制(合作机制、心理机制和反馈机制)共同作用下螺旋上升演进。第二、在应用祛魅——理性附魅——创新返魅的教学转型逻辑指引下,不同属性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的教学转型,可能需要经历从学术型英语教学向应用型英语教学的“一次转型”和从传统通用英语(EGP)教学向“通用英语(EGP)+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二次转型”。与此同时,推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等方面也做出配套的应用型转型。院校属性、生源状况以及教学基础不同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和特殊性特征。本研究针对英语类专业教学提出以下转型建议:第一,在提升教学转型制度供给力方面,以需求为导向,使教学转型制度供需匹配;查缺补漏,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不留空白;强化升级,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与时俱进;坚守底线,使教学转型制度有令必行;沟通协调,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多元完善。第二,在强化教学转型制度认同方面,激发教学转型原动力,满足转型教师的利益诉求及心理动机;把握教学转型继发力,深化转型教师的制度认知;锁定教学转型趋向力,激发教师教学转型的参与动机;明辨教学转型指示力,转变教师的转型参与态度。第三,在促进转型行动理性高效方面,导航定向,明确教学转型路向何方;绘就蓝图,规划教师职业生涯转型发展;取舍有度,突出教学转型重难点。第四,在教学组织再造提质增效方面,再造流程,环节入手;以生为本,能力导向;创新教学,强化应用;技术支撑,补齐短板;管理转型,共治共享。

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目标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演变
二、华中农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一)学校政策支持教学改革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历程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特点
    (四)大学英语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大学英语教学进一步改革思考
    (一)科学制定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二)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三)开展大学英语课程建设
    (四)加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2)“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现状
    (一)跨文化教学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1.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长期没有跨文化教学的内容
        2. 各版教学大纲(要求)中教学目的对跨文化教学未做要求
    (二)大学英语教师对跨文化教学认识不到位
二、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师跨文化素养薄弱
        1. 教师文化素养构成不合理
        2. 教师缺乏提高文化素养的条件和机会
    (二)高校大学英语教材中存在西方文化输入过度现象
    (三)四六级考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三、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问题解决建议
    (一)认真学习最新的教学理论,以此作为实践的指导
    (二)加强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组织编写汉语言文化知识读本(教材)
四、结语

(3)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混合式课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课堂导入是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二)提升课堂导入技能有助于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大学英语教学缺少课堂导入
        (四)混合式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路径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四)问卷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大学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师
        (二)课堂导入
        (三)混合式学习
    二、课堂导入的相关研究
    三、教师在职培训的相关研究
    四、混合式学习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课堂教学结构
    二、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
        (一)引起注意
        (二)学习目标与学习动机
    三、二语习得理论
    四、图式理论
第四章 现状分析
    一、研究设计
        (一)观察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法
    二、结果分析
        (一)观察法结果分析
        (二)访谈法结果分析
        (三)问卷法结果分析
第五章 课程设计与开发
    一、教学目标
    二、线上课程
        (一)内容设计
        (二)平台选择
    三、课后活动
        (一)线上课后活动
        (二)线下课后活动
第六章 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
        (一)线上课程实施
        (二)课后活动实施
    二、课程评价
        (一)课程考核
        (二)访谈法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课堂导入观察量表
    附录2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导入技能访谈提纲
    附录3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导入现状调查问卷

(4)高职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协调融合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之辩
二、高职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之失衡
    1.在教学功能上,工具性与人文性没有达到合理的均衡性
    2.在教学内容上,过分关注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
    3.在教学模式上,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4.在教学评价上,带有明显的工具性和功利性
三、高职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之定位
四、高职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协调融合之探索
    1.构建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2.开发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的教学内容
    3.探索工具性与人文性均衡发展的教学方法
    4.打造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备的师资团队
    5.建立工具性与人文性兼顾的教学评价
五、结语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政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尝试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尝试创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基本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历史制度主义的基本观点
        2.1.2 历史制度主义在本研究中的适用性
    2.2 核心概念界定
        2.2.1 制度、政策、教育政策、课程政策
        2.2.2 大学英语、大学英语课程政策
    2.3 文献综述
        2.3.1 分类说明
        2.3.2 “知识论”述评
        2.3.3 “方法论”述评
        2.3.4 总结与评价
第三章 大学英语课程政策的历史演进
    3.1 1978—1984年复苏调整期
        3.1.1 1978—1984年的宏观背景
        3.1.2 1978—198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政策
        3.1.3 主要内容
    3.2 1985—1993年稳定发展期
        3.2.1 1985—1993年的宏观背景
        3.2.2 1985—1993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政策
        3.2.3 主要内容
    3.3 1994—2000年加速发展期
        3.3.1 1994—2000年的宏观背景
        3.3.2 1994—2000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政策
        3.3.3 主要内容
    3.4 2001—2018年多元发展期
        3.4.1 2001—2018年的宏观背景
        3.4.2 2001—2018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政策
        3.4.3 主要内容
第四章 大学英语课程政策变革的分析
    4.1 深层结构:大学英语课程政策的变迁结构
        4.1.1 中央管理模式与大学英语课程政策
        4.1.2 经济体制与大学英语课程政策
        4.1.3 社会本位的文化模式与大学英语
    4.2 路径依赖:大学英语课程政策变迁的历史继承与自我强化
        4.2.1 高昂设置成本
        4.2.2 学习效应
        4.2.3 协同效应
        4.2.4 适应性预期
    4.3 制度变迁:大学英语课程政策的变迁模式
        4.3.1 断裂性变迁
        4.3.2 渐进性变迁
    4.4 行为选择:大学英语课程政策中政策主体的理性选择与价值偏好
        4.4.1 政策制定者的理性选择与价值偏好
        4.4.2 政策实施者的理性选择与价值偏好
第五章 结语
    5.1 研究结论
        5.1.1 大学英语课程政策深受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深层结构影响
        5.1.2 大学英语课程在演变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路径依赖
        5.1.3 大学英语课程政策总体上经历了断裂性与渐进性变迁
        5.1.4 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政策的制定与施行受政策主体“行为选择”
    5.2 制度创新: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政策的路径选择
        5.2.1 打破思维定势扬弃路径依赖
        5.2.2 审思地域区别虑及历史特性
        5.2.3 考量主体选择供给配套政策
    5.3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5.3.1 不足之处
        5.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政策(教学大纲/要求)对比表
致谢

(6)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学英语教育发展及研究的回顾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件的历史变迁
    (一) 萎缩阶段 (1949-1956年)
    (二) 复苏阶段 (1956-1966年)
    (三) 停滞阶段 (1966-1976年)
    (四) 恢复阶段 (1978-1984年)
    (五) 稳定发展阶段 (1985-2001年)
        1.稳定发展阶段前期
        2.稳定发展阶段后期
    (六) 改革阶段 (2002-2008年)
    (七) 改革深化阶段 (2009-今)
二、各阶段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及相关研究特点述评
    (一) 复苏阶段 (1956-1966年)
    (二) 恢复阶段 (1977-1984年)
    (三) 稳定发展阶段 (1985-2001年)
    (四) 改革阶段 (2002-2008年)
    (五) 改革深化阶段 (2009至今)
三、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发展规律分析
四、我国大学外语教育发展展望
    (一) 进一步突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 加强大学外语课程体系建设
    (三) 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四) 开展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五)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六) 推进中国特色大学英语教育理论建构与研究
五、结语

(7)大纲变化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评价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评价
    (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1986) 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 》 (1999)
    (二)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 (2004) 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07)
    (三)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2015)
二、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的发展轨迹分析
    (一) 名称变化
    (二) 评价目的功能变化
    (三) 评价客体变化
    (四) 评价主体变化
    (五) 评价内容变化
    (六) 评价形式和手段变化
    (七) 评价特征变化
三、评价发展变化的深层原因分析
四、结语

(8)翻译专业八级考试笔译能力测试开发及效度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外翻译能力研究
        一、国内主要翻译能力模型
        二、国外主要翻译能力模型
    第二节 国内外笔译能力测试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翻译测试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翻译测试评分方式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笔译测试效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翻译测试研究评述
    第三节 翻译测试与心理测试、语言测试
        一、翻译测试与心理测试
        二、翻译测试与语言测试
    第四节 测试的类型
        一、学业测试与水平测试
        二、标准参照考试与常模参照考试
    第五节 测试的效度验证研究
        一、效度的分类
        二、效度验证的定义
        三、社会认知效度验证框架
    第六节 笔译测试实践
        一、国内笔译测试
        二、国外笔译测试
        三、对笔译测试开发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笔译能力构念
    第一节 能力与知识
        一、应用语言学的交际能力
        二、工作心理学的专业能力
        三、基于能力的训练
        四、知识的类型
    第二节 笔译能力构念界定的基础
        一、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二、PACTE能力模型
        三、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笔译能力模型
        四、笔译能力构念界定
    第三节 笔译能力要素构成
        一、笔译能力构成要素
        二、笔译能力构念构成要素的互动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测试开发与效度验证框架设计
    第一节 总体研究框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整体设计
    第二节 测试开发框架设计
        一、TTIM-8(Translation)目的和性质
        二、TTIM-8(Translation)设计原则
        三、TTIM-8(Translation)开发步骤
    第三节 测试效度验证框架设计
        一、效验研究目的
        二、效验研究内容
        三、效验研究框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翻译专业八级考试笔译能力测试的设计和开发
    第一节 TTIM-8(Translation)测试任务设计
    第二节 TTIM-8(Translation)测试构念
    第三节 TTIM-8(Translation)测试题型
        一、测试题型选择与撰写
        二、TTIM-8(Translation)测试题型概述
    第四节 TTIM-8(Translation)评分标准
        一、评分标准制订原则
        二、汉英概要写作评分标准开发
        三、汉英篇章翻译评分标准开发
        四、英汉篇章翻译评分标准开发
    第五节 TTIM-8(Translation)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功能
        二、考试大纲的制订
    第六节 TTIM-8(Translation)考试规范
        一、考试规范的功能
        二、考试规范的制定标准
        三、考试规范
    第七节 TTIM-8(Translation)试测
        一、试测一
        二、试测二
        三、试测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翻译专业八级考试笔译能力测试的效度验证
    第一节 理论效度验证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研究结论
    第二节 语境效度验证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研究结论
    第三节 效标关联效度验证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研究结论
    第四节 评分效度验证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研究结论
    第五节 后效效度验证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研究结论
    第六节 效度验证结果
    本章小结
结论
    一、主要结论
    二、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反思
        (二)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研究不足
        (三)来自教育规划纲要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启示
        (四)迎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
    二、概念界定
        (一)大学英语教学
        (二)教学价值取向
        (三)融合性价值取向
    三、文献综述
        (一)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现状
        (二)大学英语教学价值五个维度的研究凸显
        (三)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研究呈现分散性状态
    四、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
        (一)重点和难点
        (二)研究创新
第一章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内涵
    一、大学英语性质和特点
        (一)大学英语的性质
        (二)大学英语的特点
    二、大学英语教学价值
        (一)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促进学校的提升
        (三)促进社会的进步
        (四)促进文化传承
    三、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
        (一)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内涵
        (二)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形态
    四、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
        (一)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从单一向融合转换
        (二)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释义
第二章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表征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
        (一)对大学英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解读
        (二)大学英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融合方式
    二、共性与个性兼顾
        (一)大学英语教学兼顾共性与个性的原因
        (二)大学英语教学兼顾共性与个性的方式
    三、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融合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关系
        (二)大学英语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四、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融合
        (一)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阐释
        (二)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融合的实现方式
第三章 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样态
    一、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一)制定体现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目标政策
        (二)完善由融合性价值取向引领的教学目标系统
        (三)建构落实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目标网格
    二、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一)反映融合性价值取向的课程设置
        (二)强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价值取向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内容凸显共性与个性的兼顾
        (五)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融合呈现的教学内容
        (六)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融合
    三、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组织形式
        (一)体现融合性价值取向的班级授课制
        (二)反映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活动教学
        (三)彰显融合性价值取向的现场教学
        (四)突出融合性价值取向的互联网+教学
    四、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一)构建体现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方法论
        (二)选用反映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方法
    五、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
        (一)确立体现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理念
        (二)形成体现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方式
        (三)发挥体现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功能
第四章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依据
    一、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政策依据
        (一)单一性教学价值取向阶段的政策文件
        (二)相对独立性教学价值取向阶段政策文件
        (三)融合性价值取向阶段的政策文件
    二、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学科依据
        (一)大学英语课程特质
        (二)大学英语学科规律
    三、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理论依据
        (一)知识迁移理论
        (二)二语习得理论
        (三)视域融合理论
第五章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条件
    一、大学英语教学主体的必备条件
        (一)教师应有的必备素养
        (二)学生应有的基础条件
    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必然选择
        (一)实现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性的统一
        (二)关注“听、说、读、写、译”技能综合性发展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与组织
        (四)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运用
    三、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必需支持
        (一)生成性教学环境
        (二)实践性教学环境
        (三)生态性教学环境
    四、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的必要改革
        (一)学校层面的教学监督管理
        (二)教师层面的课堂教学管理
        (三)学生层面的自我学习管理
第六章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载体
    一、大学英语分级分层教学
        (一)以融合性价值取向作为分级分层教学展开的依据
        (二)重视分级分层教学的顶层设计与管理
        (三)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
    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一)专门用途英语的含义
        (二)重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内容的设计
        (三)重视学生专门用途英语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英语教学语料库
        (一)科学设计反映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语料库
        (二)精心选用反映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语料
        (三)科学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四、大学英语教学资源
        (一)大学英语教学显性资源
        (二)大学英语教学隐性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已有研究述评
    第三节 问题聚焦与思路框架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路向分析与应用局限
    第二节 新制度主义分析框架的借鉴与修正
    第三节 “四维立体”整合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研究可靠性、伦理、自反性和限制
第四章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依据
    第二节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第三节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与学的现状与问题
    第四节 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现状与问题
第五章 “双一流”卓越梦的辗转:公办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第一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第三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第四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第六章 “二等公民”的涅盘:民办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第一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第三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第四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第七章 “第三部门”的蹊径: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第一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第三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第四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第八章 讨论与检思
    第一节 差异与趋同:教学转型案例比较
    第二节 检思与重构:教学转型理论框架完善
    第三节 策略与实践:教学转型的行动方略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三、结语:尚在征程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邀约信
    附录2: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院长)
    附录3: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学院长)
    附录4: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研室主任)
    附录5: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师及教辅)
    附录6: 访谈摘要单
    附录7: 课堂观察表
    附录8: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9: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学生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1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目标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秦发兰,张瑞嵘,王菲,青平.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6)
  • [2]“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改革初探[J]. 毛毳. 凯里学院学报, 2020(04)
  • [3]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混合式课程设计[D]. 鲁昱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4]高职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协调融合的思考与实践[J]. 王飞凤,唐金花.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11)
  •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政策分析[D]. 孟伟.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9(12)
  • [6]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学英语教育发展及研究的回顾与分析[J]. 李斑斑,邢菲,王海啸.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3)
  • [7]大纲变化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评价发展研究[J]. 郭时海,李永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8]翻译专业八级考试笔译能力测试开发及效度验证[D]. 吕晓轩. 黑龙江大学, 2018(12)
  • [9]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研究[D]. 张建佳. 西南大学, 2018(01)
  • [10]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D]. 李胜利. 厦门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