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集约化及实现集约化途径研究

我国工业集约化及实现集约化途径研究

一、产业集约化及我国产业实现集约化途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龙腾[1](2020)在《广东省渔业现代化评价及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广东省作为中国沿海省份,海岸线狭长且众多,海陆兼备的条件使得省内水网密布,拥有众多优良的港湾、浅海滩和滩涂。近年来,随着渔业资源匮乏以及环境污染、国际渔业制度的签订、国家政策制度等因素,渔业产业亟待调整。如今渔业在农业经济的占比越发显着,发展渔业产业和提升渔民收入的意义将更加重要,因此研究渔业现代化体系对推动渔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有着重要启示作用。论文以产业集约化、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理论为基础,立足于我国渔业现代化相关理论基础,从当前渔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出发,以实际数据为样本,运用熵值确权评价研究方法,构建渔业现代化发展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分析,发现广东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总结对比渔业发达国家发展渔业经济的经验,以问题为导向,对广东渔业现代化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论文总共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部分对渔业现代化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渔业现代化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广东渔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渔业水平发展差异性;第四部分为广东渔业现代化评价,构建指标体系,选取渔业发展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分析广东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第五部分为渔业发达国家的渔业现代化实践概述,借鉴总结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渔业发展经验。第六部分为广东省渔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资源保护、科技创新、装备现代化、渔民组织管理等方面对广东省渔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建议。第七部分为结论和不足与展望。通过研究,形成如下认识:(1)总体来讲,渔业现代化的探讨依旧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但可以肯定的是,学术界已经逐渐将目光转向渔业经济发展的动态特征,探索能够推动渔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措施,这些研究对于现行渔业现代化转型有着很深的借鉴意义。(2)通过对广东省渔业现代化总体发展度分析评价,广东省渔业现代化水平在2012年以前处于早期阶段,渔业发展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初级阶段的粗型放养阶段。而在2012—2017年渔业现代化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渔业的扶持力度,捕鱼技术和养殖技术不断先进,逐步走向机械化发展的道路。至2018年底,渔业现代化总体达到现代发展阶段,正在向成熟阶段逐步发展。(3)在对渔业现代化各项主体指标分析中发现,虽然指标发展水平总体达到现代发展阶段,但部分指标如渔业经济发展水平、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水平等依旧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说明广东省渔业现代化八个主体指标的评价得分指数之间存在着差距,渔业现代化并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到现在依旧存在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相关问题。(4)要稳步提高广东省的渔业经济,以环境保护为发展前提,坚持鱼类资源可持续化的道路,注重渔业科技在区域渔业产业发展的作用,依托当前人才市场平台,推动渔业各个领域专业人才的引进,大力培育以绿色高效循环养殖、精深加工、高技术水平为特点的现代渔业主体结构,推动广东省渔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王琼瑶[2](2020)在《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的演进研究 ——基于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自2018年以来,媒介融合呈现向纵深发展的态势。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标志着媒介融合开启从顶端走向下沉模式,媒体组织融合已经向产业结构转型迈进。对于传统主流媒体来说,新时代有新时代的机遇:当前我国政治环境安定、经济发展平稳,居民对信息的消费需求升级,智能化产业发展迅猛。本文基于产业集约化理论,并采用产业经济学中计量经济、统计学相关方法,从规模、结构、效率三个维度出发,对传统主流媒体以及子行业的广告规模、市场集中度、户均广告营业额、人均广告营业额、资产回报率和资产收益率等数据分析,考察了传统主流媒体产业的规模、市场结构、劳动生产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传统主流媒体产业依然呈现粗放发展状态,具有产业规模小、竞争力弱;产业集中度低;劳动力效率低;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等特征,归根结底归因于长期的行政干预与制度约束、资金匮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以及缺少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回顾我国传媒产业40多年的发展之路,经历了总体部署、多措并举、调整收缩、融合加剧四个阶段,也为传统主流媒体产业集约化发展做出了努力,但传统主流媒体的产业集约化发展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根据一般产业集约化理论的指导和传媒产业的实践经验,传统主流媒体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从,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发挥规模效应;提升全要素效率;强效政策支持,为产业保驾护航等路径,实现发展规模扩大,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整个传统主流媒体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胡续楠[3](2019)在《中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新材料产业是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业。但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国情背景特殊,区域产业竞争激烈,存在产业结构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发展效率低下、粗放型发展等问题。新材料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既是提高新材料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和构建了衡量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促进我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本文基于马克思的产业集约化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中的产业集约化理论,探索了产业集约化理论。产业集约化理论是从中观层面上研究一系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包括产业集约化的概念界定、产业集约化的关联要素和动力机制等,以丰富我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第二,分析了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尽管新材料产业规模增长迅速,但是仍旧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规模仍然较小,缺乏大型企业,产业集中度低,产业技术水平低,已经出现严重的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问题。采用SFA法实证分析了中国新材料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研究发现,新材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低于50%,属于粗放型发展。产业整体和各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剧烈波动,并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技术进步率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技术效率不显着、资源配置不合理、规模效率低下都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低的主要因素。探索了制约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微观层面上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管理水平较低;中观层面上存在地区壁垒,产业布局趋同;宏观层面上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标准体系不完善。第三,构建了中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了选择新材料产业集约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构建了新材料产业集约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打分,通过统计处理方法对专家意见的可靠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专家意见的可信度较高。根据专家打分构造两两判断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运用TOPSIS法对江苏省新材料产业集约化水平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2005—2017年江苏省新材料产业集约化水平逐年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江苏省新材料产业正向集约化发展转型升级;所建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行性。第四,考察了西方发达国家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背景、政策、现状、机制与方式。研究发现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新材料领域的战略规划和科技创新,密集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规划,不断提升对新材料高端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启示。第五,提出了促进我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主要路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两方面实现产业集约化发展。通过加大关键技术的科研力度、推广关键技术和先进技术、发展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和完善产业技术政策推动产业技术创新;通过构建集约型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产业集群布局和打造绿色产业链推动产业组织创新,最终实现新材料产业的集约化发展。第六,对我国如何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提出对策建议。认为应该树立产业集约化发展理念、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产业标准体系、加强人才培育和人才引进战略、推进多元化的金融政策。

王安琪[4](2018)在《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研究——基于河南文化产业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是创新,要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发展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产业在全球范围走向集中,应当建立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大中小企业共生互补的产业集约的组织结构,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约化的根本动力,制度创新和产业规制对实现产业集约化至关重要。剖析河南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现状,针对产业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引领、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不足、专业化程度低、融资困难等问题,基于新常态和创新驱动经济背景和理念,提出组织创新、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等河南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路径对策。

李士梅,胡续楠[5](2018)在《新材料产业集约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业集约化发展是新材料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其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新材料产业集约化的概念,分析了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得出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式发展的结论。为了能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本文构建了新材料产业集约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法评价新材料产业集约化程度,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1)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2)促进产业由分散无序的过度竞争向集中有序的错位竞争转变;(3)有选择地构建优势产业的全产业链;(4)政府引导产学研合作。

饶超[6](2017)在《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撑、资金投入、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成就。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资源环境压力还在不断加大,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冲突依然十分严重。一部分发达国家的环保主义者认为中国治理环境污染必须限制经济发展的速度,严格节能减排,减少重工业等一系列可能造成污染的产业。这在中国这个后发展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是不现实的。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在中国不能往后退,恰恰要向前冲,即通过不断地深化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在所有的产业中有一个产业的发展不仅不会制造环境问题,还可以有效遏制环境问题,这就是环保产业。然而由于环保产业的特殊性,其发展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专业技术创新不足,产业分散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一句发展环保产业能够解决的,它需要市场化水平、产业规模、产业结构、集约化和专业化的综合提升,因此本论文进一步明确提出“环保产业化”概念。环保产业化不是同义重复,不是简单指环境保护成为一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而是建立在现代产业概念上的重新理解。即环保产业化是指环保产业以环保思想作为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以企业为主体,依托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依靠高效便捷的市场化服务体系,把被动环境治理的过程变成价值创造的过程,提高各经济主体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效益性,促使产业运作市场化程度显着提升、产业规模明显扩张、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集约化及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最终使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国要实现环保产业化就需要客观评价其产业化水平并找出其促进因素,于是本论文借鉴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将研究重点放在环保产业化评价及其提升对策方面,在大量文献查阅与专家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评价中国环保产业化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然后具体研究中国环保产业的各项产业化指数的实际情况,接着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和计量分析模型分析找出促进中国环保产业化的核心因素与影响程度,最后具体研究各个核心因素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笔者希望这些研究能对丰富经济学理论,拓展产业经济学研究内容,促进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改善中国生态环境状况起到有益的帮助。论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建立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本论文首先对环保产业含义做出了清晰的界定,然后结合“产业化”的概念,提炼出环保产业化的概念与内涵。然后分析出环保产业化的本质特征包括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专业化。接着解释环保产业化的主体,即环保产业化运行过程中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经济主体。它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决定环保产业市场供求的主体,包括环保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即污染企业、环保产品的提供者即环保企业;二是介入环保产业化运行管理的政府机构;三是提供支持服务的其他主体主要有科研机构、环保社会团体等。最后说明产业化运行对环保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这些为后文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第二,设计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模型。本论文从论述环保产业化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入手,区分出层次分析法是环保产业化评价最为适合的评价方法。然后利用问卷调查法筛选了适合环保产业化评价的相关指标,并根据环保产业化的基本特征构建了环保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共5类评价指标分为包括市场化评价指标、规模化评价指标、集约化评价指标、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以及专业化评价指标。同时为了达到直观、全面地评价环保产业化水平的目的,将反映产业化水平各个维度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总结出环保产业化评价的实用模型,为中国环保产业化的有效评价奠定了基础。第三,对中国环保产业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本论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中国环保产业化的整体状况,通过计算2014年中国产业化综合指标评价值等于0.563处于环保产业化标准刻度0.40-0.60之间的高位,总体上处于“初步产业化阶段”即将进入“产业化成长阶段”。接着以各个省份为分析主体并计算这5类指标的得分,具体分析中国各个省份环保产业化的真实水平和差异情况。根据31个省市的环保产业化综合评价值来看,江苏、山东、广东、浙江、北京等省市的环保产业化的综合实力较强,明显较弱的地区是贵州、甘肃、西藏、青海,综合和发展实力较强的省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沿海地区,综合发展实力较弱的省市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最后从以上的分析得出:中国环保产业化趋势总体良好;区域环保产业化水平差别明显;中国环保产业化需要明确其核心影响因素并加以改善。第四,计量分析环保产业化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理论上说,与环保产业化相关的影响因素颇多,但是并不是每个因素都会产生显着影响,需要进一步识别出对中国环保产业化有关键作用的因素。论文通过中国环保产业化水平评价五大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找出可能主要的促进因素有三大类,分别是环保投资、环保政策和环保科技,并以此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三大核心因素对环保产业化的作用机理。然后具体描述中国环保投资、环保政策和环保科技的现实状况,接着通过计量分析得出相应的三大要素的估计系数于0.01显着性水平通过检验,且估计系数都为正值,说明这三大因素都十分有助于推动环保产业化发展。最后分析中国环保产业化三大促进因素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第五,提升中国环保产业化水平的对策建议。本论文根据前文找出的三大促进因素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环保产业化的对策建议有:通过有效界定环保产业的环境产权,设计环保产业化投融资组织模式,完善的环保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克服环保产业化路径转变成本来改善环保投资;通过完善环境标准体系,改革排污费征收制度,进一步推广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和充分发挥公众的作用来强化环保政策引导;通过加大环保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高环保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完善环保科研评价管理制度,强化环保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来优化环保科技支撑。这三个关键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保证环保产业化的正常运转,共同推动环保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一,从产业化的角度探讨如何发展环保产业。本论文在综合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明确环保产业化的内涵、主体与本质属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分析了中国环保产业化水平并提出促进因素与对策,这些内容都从产业化的视角丰富了环保产业的相关研究。第二,建立了一套符合中国环保产业化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本论文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之上,运用该指标体系分析了中国环保产业化的整体状况,为开展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分析工具和检验方法。第三,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检验了中国环保产业化的促进因素。本论文用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经过因素搜寻、机理分析、现况描述、计量检验等步骤,对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与作用机理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出环保产业化运行的关键因素,这些为深入理解中国环保产业化和提高中国环保产业化水平的对策建议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林耀圣[7](2017)在《广告公司集约化经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广告产业历经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增长速度开始放缓。长期的粗放型发展,带来了广告公司“高度分散”和“高度弱小”的问题,必须尽快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广告公司作为构成广告产业的基本细胞,其集约化经营管理是广告产业集约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那么,目前广告公司的集约化经营管理的水平究竟如何,广告公司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实现路径又有哪些?为了科学分析和评价本土广告公司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本文对集约化理论和企业集约化经营管理理论进行了梳理,归纳出评估企业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的四个指标:劳动效率指标、产业组织结构指标、劳动者素质指标、管理效率指标。根据这些指标,使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本土广告公司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发现本土广告公司的劳动效率水平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者素质不高、管理效率水平低下,从而得出本土广告公司粗放型经营管理的结论,这可能导致广告公司实力弱小,服务水平下降。为了实现广告公司的集约化经营管理,解决本土广告公司粗放型经营管理导致的实力弱小、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本文以企业集约化经营管理的一般路径为指导,结合广告行业特殊性,从广告公司自身角度提出了业务专门化、人才为本、技术进步、管理优化、规模化发展的集约化经营管理路径;从政府作用的角度,提出可以从建设广告产业园、壮大龙头广告公司两大路径入手,提升广告公司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

季良玉[8](2017)在《技术创新路径与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约化发展》文中认为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中国制造业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水平,并基于2003-2013年制造业二分位数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集约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且近1/2的制造业行业实现了集约化增长,但细分行业的集约化水平存在显着差异。同时自主创新对制造业的集约化发展尚无明显作用,而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创新则能促进中国制造业的集约化发展。

颜景毅[9](2017)在《集约化理论研究述评》文中研究指明集约化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目标,主要包括企业集约化经营管理和产业集约化发展两个方面。企业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经营管理的优化。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实现则主要依赖于科学技术在产业内的普及应用、产业发展组织方式的优化和产业体制的创新。

颜景毅[10](2015)在《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广告业恢复发展以来尽管持续高速增长,但发展方式却是粗放型的,并造成中国广告产业低集中度、泛专业化的产业后果。其主要原因是政府缺位,选择了不符合中国实际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开放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模式。要实现中国广告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必须改变既有的广告产业发展模式,变政府缺位为政府到位,进行新的广告产业发展制度的设计和选择,建设国家广告产业园即是政府广告行业主管部门,为实现中国广告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所进行的重大的制度创新和国家产业行动。自2011年启动至今,作为国家广告产业集约化发展转型的主体依托,并承担了集约化发展转型示范和引领职责的国家广告产业园的集约化发展进程如何?又怎样推动其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向前发展?这就是本论文的研究初衷。论文围绕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这个主题,从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分析框架的建立、国家广告产业园建设的制度安排、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实证分析、国家广告产业园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路径选择等方面展开研究。鉴于此前对于国家广告产业园的研究多流于非实证化的泛泛而论,本论文采取了实证分析的方法,采集了14家国家广告产业园运营方和216家入园广告企业有关集约化发展的数据资料,并实地走访考察了8家10区的国家广告产业园,从而使论文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为了科学分析和评价国家广告产业园的集约化发展状况,论文通过梳理集约化理论,结合产业园区和广告产业园区的集约化发展特点,提出了以规模、结构、效率三个分析维度构成的分析框架。在此分析框架和实证调查数据资料的支撑下,论文发现国家广告产业园在规模方面,呈现出发展规模不高且不均衡的状态。在结构方面,虽然产业结构还较为合理,广告产业主体地位也较为突出,创意设计和新媒体成为各园区主体产业节点和业态,但也存在规模企业偏少,产业集中度不高等缺陷。在效率方面,尽管整体投入产出效率,以及与所处市域广告产业的比较经营效率较高,但单位经营效率与单位面积经营效率却明显过低。无论是规模、结构,或者效率,这三个方面都呈现同样的园区之间的较大差异性。针对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中取得的进展、存在和出现的问题,论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首先提出了国家广告产业园的管理模式应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的战略选择观点,认为国家广告产业园建设运营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任务,也需要不同的运营管理模式来保障。建设期的政府主导模式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运营期政府主导模式向市场主导模式的转型,同样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运营期的政府职能不是完全退位,而是转变为服务-督导角色,既服务于园区的企业化经营管理,又督促其承担必需的广告公共服务职能,沿着集约化的既定路线演进。在政府扶上马又全程护驾的背景下,运营企业在充分用好扶持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到稳定持续的盈利模式,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才能够承担好广告的公共服务职责,推动园区及其入园企业顺利地实现集约化发展的目标。在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基本路径的探寻上,论文认为可以从完善广告产业链、扶持重点广告业态、壮大龙头企业和培育广告产业集群等四大路径入手。完善的广告产业链并不是完整的广告产业链,其核心在于围绕园区特色化的广告服务需求而自然聚集形成的广告生产和服务网络,也不一定都要在园区内聚集。重点业态主要集中在数字广告企业、依附业态和融合型业态等方面。这些业态都符合了当下广告产业的发展趋势。重点业态的扶持,重点不在于这些业态中的企业个体,而是政府,特别是运营方要通过扶持优惠激励政策、专人服务、需求供给、整合推广等手段,来服务和推动。龙头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发挥政府、行业组织、运营方的作用,更要发挥其自身作为园区集约化发展主体的作用和示范价值。没有龙头企业的集约化经营管理,就难以形成具有集约效应的大型广告企业,没有这些集约化的大型企业,龙头企业的培育也难以达成。广告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应该是实体性广告产业集群与虚拟性广告产业集群齐举并进,从而加速集约化的发展进程。

二、产业集约化及我国产业实现集约化途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业集约化及我国产业实现集约化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省渔业现代化评价及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简述述评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渔业
        2.1.2 渔业现代化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集约化理论
        2.2.2 渔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产业结构升级理论
3 广东省渔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广东省渔业发展现状
        3.1.1 渔业资源
        3.1.2 渔业装备
        3.1.3 渔业经济规模
        3.1.4 渔业经济结构
        3.1.5 渔民收支
    3.2 广东省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渔业资源仍未得到有效保护
        3.2.2 渔业科技创新速度缓慢
        3.2.3 水域环境污染严重
        3.2.4 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3.2.5 渔民转产转业尚未完成
4 渔业现代化评价实证研究
    4.1 理论构建
    4.2 指标体系构建
        4.2.1 指标选取的原则
        4.2.2 评价指标设置
    4.3 模型设定及数据选取
    4.4 模型分析过程
    4.5 分析结论
        4.5.1 广东渔业现代化发展总体评价
        4.5.2 渔业现代化得分结构分析
        4.5.3 渔业主体指标发展水平分析
5 国外渔业发展经验借鉴
    5.1 日本渔业现代化发展借鉴
        5.1.1 日本渔业发展实践
        5.1.2 日本渔业经验借鉴
    5.2 美国渔业现代化发展借鉴
        5.2.1 美国渔业发展实践
        5.2.2 美国渔业经验借鉴
6 广东渔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注重渔业资源保护,规范环境管理体制
    6.2 整合区域技术资源,增强渔业科技能力
    6.3 升级渔业现代化装备,拓展远洋渔业产业
    6.4 加强渔民组织建设,促进人才现代化
    6.5 提升现代化养殖效益,注重渔业可持续发展
    6.6 优化升级渔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渔业服务业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2)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的演进研究 ——基于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研究价值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价值
    第二节 理论基础:产业集约化理论
        一 集约化的内涵
        二 产业集约化发展
    第三节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一 研究的创新点
        二 研究难点
    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路线
第一章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发展的粗放化
    第一节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规模分析
    第二节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结构分析
        一 市场集中度
        二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集中度
    第三节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效率分析
        一 传统主流媒体人均营业额
        二 传统主流媒体的经营效率分析
        三 传统主流媒体的盈利水平
    第四节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粗放发展的原因
        一 行政干预与制度约束
        二 资金匮乏
        三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四 缺乏专业性高素质人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探索与创获
    第一节 奠定集约化发展的基础
        一 总体部署:产业化起步与市场化探索
        二 多措并举:产业繁荣阶段
    第二节 集约化发展的尝试与加速
        一 调整收缩:集团化发展阶段
        二 融合加剧:产业融合发展阶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集约化发展可行路径之一:做大主流媒体规模
    第一节 加快产业融合,提高竞争实力
        一 主流媒体产业内的融合
        二 主流媒体与数字媒体的融合
        三 主流媒体与非传媒产业的融合
    第二节 推进产业聚集,实现集群发展
        一 主流媒体产业的空间聚集
        二 建立合作联盟,构建虚拟产业集群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统主流媒体集约化发展的可行路径之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一节 保障内容产品的有效供给与分发
        一 实现内容产品的增值与创新
        二 构建信息内容的分发系统
    第二节 夯实主流媒体转型升级的技术基础
        一 加强核心数字技术的自主研发
        二 推动传媒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 构建复合型、多元化的人才队伍
        一 培养适应新传播环境的复合型人才
        二 完善吸引、留住传媒人才的流程
    第四节 强效制度支持,为产业保驾护航
        一 重塑传统主流媒体的市场主体
        二 制定科学的传统主流媒体产业规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3)中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新材料产业的研究
        1.2.2 关于产业发展效率的研究
        1.2.3 关于产业集约化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不足
第2章 产业集约化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2.1 马克思的产业集约化理论
        2.1.1 马克思的集约化经营理念
        2.1.2 马克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1.3 马克思的协作化理论
    2.2 西方经济学中的产业集约化理论
        2.2.1 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
        2.2.2 交易成本理论
        2.2.3 产业集群理论
        2.2.4 技术创新理论
    2.3 产业集约化的概念界定及动力机制
        2.3.1 产业集约化的概念界定
        2.3.2 产业集约化与相关概念
        2.3.3 产业集约化的动力机制
    2.4 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内涵及特征分析
        2.4.1 新材料产业的内涵、行业特点与分类
        2.4.2 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特殊性
        2.4.3 国际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态势
第3章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 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
        3.1.2 产业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缺失
        3.1.3 产业发展效率低,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3.2 制约中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原因
        3.2.1 微观层面上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3.2.2 中观层面上存在地区壁垒,产业布局趋同
        3.2.3 宏观层面上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标准体系不完善
第4章 中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新材料产业集约化综合评价指标选择的理论依据
        4.1.1 技术创新能力是核心动力
        4.1.2 要素有效利用是主要特征
        4.1.3 产业经济效益是重要保证
        4.1.4 产业组织优化是关键途径
        4.1.5 可持续发展是必要条件
    4.2 确立指标体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4.3 指标体系的确立与可靠性分析
        4.3.1 指标体系的确立
        4.3.2 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分析
    4.4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
        4.4.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4.4.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4.4.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5 应用TOPSIS法评价江苏省新材料产业集约化水平
        4.5.1 TOPSIS法的理论与方法
        4.5.2 案例分析——以江苏省新材料产业为例
第5章 国外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5.1 美国
        5.1.1 美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与政策
        5.1.2 美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现状
        5.1.3 美国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机制与方式
        5.1.4 对中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启示
    5.2 日本
        5.2.1 日本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与政策
        5.2.2 日本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现状
        5.2.3 日本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机制与方式
        5.2.4 对中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启示
    5.3 德国
        5.3.1 德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与政策
        5.3.2 德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现状
        5.3.3 德国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机制与方式
        5.3.4 对中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启示
    5.4 韩国
        5.4.1 韩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与政策
        5.4.2 韩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现状
        5.4.3 韩国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机制与方式
        5.4.4 对中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启示
第6章 实现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6.1 依靠技术创新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
        6.1.1 技术创新对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作用
        6.1.2 以提高新材料产业集约化水平为核心的技术发展目标
        6.1.3 促进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措施
    6.2 构建集约型新材料产业组织结构
        6.2.1 培育大型新材料企业集团
        6.2.2 兼并重组新材料中小企业
        6.2.3 构建新材料产业联盟
    6.3 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布局优化
        6.3.1 中国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布局
        6.3.2 中国新材料产业集群布局优化的思路
        6.3.3 中国新材料产业集群布局优化的主要内容
    6.4 打造基于循环经济的新材料绿色产业链
        6.4.1 新材料产业链的构成
        6.4.2 打造新材料绿色产业链的原则和思路
        6.4.3 打造新材料绿色产业链的主要路径
第7章 中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树立产业集约化发展理念
    7.2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7.3 建立健全产业标准体系
    7.4 加强新材料人才培育和引进战略
    7.5 推进多元化的金融政策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研究——基于河南文化产业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常态下创新驱动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 经济新常态和创新驱动
    (二) 产业集约化
三、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组织设计、动力机制和实现途径
    (一) 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组织设计
        1. 全球产业集中化趋势加剧。
        2. 中国产业集约化市场结构形成。
    (二) 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1. 产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2. 产业技术创新的方式。
    (三) 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实现途径
        1. 制度创新。
        2. 产业规制。
四、河南省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现状与问题剖析
    (一) 文化产业规模偏小, 缺乏龙头企业引领, 产业集中度低
        1. 文化产业规模偏小, 缺乏骨干企业引领, 集聚效应不明显。
        2. 知名文化品牌偏少, 品牌价值有待提升。
        3. 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同质化严重, 产业结构不合理, 文化新业态偏弱。
        4. 文化基础薄弱, 高层次人才匮乏, 产业专业化程度低。
五、新常态下河南省创新驱动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路径
    (一) 产业组织创新
        1. 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提高产业集中度。
        2.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提高产业集中度。
        3. 建立文化产业聚集区, 强化文化生产要素整合。
    (二) 文化产业科技创新
    (三) 商业模式创新
    (四) 市场创新
        1. 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 提升河南文化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
        2.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开拓国际市场, 实现规模经济。

(5)新材料产业集约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综述
2 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3 新材料产业集约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解释
        3.3.1 产业效率优化指标
        3.3.2 产业经济效益指标
        3.3.3 产业创新效益指标
        3.3.4 产业组织结构指标
        3.3.5 产业绿色发展指标
    3.4 TOPSIS法综合评价[21]
    3.5 案例研究
        3.5.1 基础数据
        3.5.2 方案判断
        3.5.3 N市新材料产业每年产业集约化程度综合排名
4 结束语

(6)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现实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2 各章内容安排
        1.4.3 主要的创新点
第2章 环保产业化的内涵与意义
    2.1 环保产业化概念界定
        2.1.1 环保产业
        2.1.2 产业化
        2.1.3 环保产业化
    2.2 环保产业化的本质特征
        2.2.1 市场化
        2.2.2 规模化
        2.2.3 集约化
        2.2.4 结构优化
        2.2.5 专业化
    2.3 环保产业化的相关利益主体
        2.3.1 污染企业
        2.3.2 环保企业
        2.3.3 政府管理机构
        2.3.4 其他利益主体
    2.4 产业化发展对环保产业的意义
        2.4.1 环保产业化能够促进环保市场化运营
        2.4.2 环保产业化能够带来环保规模经济
        2.4.3 环保产业化能够提高环保产业效率
第3章 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模型
    3.1 环保产业化评价方法选择
        3.1.1 因子分析法
        3.1.2 数据包络分析法
        3.1.3 层次分析法
    3.2 环保产业化评价指标筛选
        3.2.1 指标构建的基准
        3.2.2 评价因素问卷调查
        3.2.3 问卷回收及指标整理
    3.3 环保产业化评价指标标准化
        3.3.1 产业化定性指标的标准化刻度
        3.3.2 产业化定量指标的标准化刻度
        3.3.3 产业化综合水平的标准化刻度
    3.4 环保产业化评价模型构建
        3.4.1 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3.4.2 建立评价模型
第4章 中国环保产业化综合评价
    4.1 总体综合评价分析
        4.1.1 数据收集与处理
        4.1.2 分指标分析
        4.1.3 总体综合评价
    4.2 区域综合评价分析
        4.2.1 数据收集与处理
        4.2.2 指标层评价
        4.2.3 目标层评价
    4.3 中国环保产业化现状总结
        4.3.1 中国环保产业化趋势总体良好
        4.3.2 区域环保产业化水平差别明显
        4.3.3 中国环保产业化需要明确其促进因素
第5章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
    5.1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理论分析
        5.1.1 影响环保产业市场化的主要因素
        5.1.2 影响环保产业规模化和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
        5.1.3 影响环保产业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关键因素
        5.1.4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小结
    5.2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现况分析
        5.2.1 中国环保投资现况
        5.2.2 中国环保政策现况
        5.2.3 中国环保科技现况
    5.3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实证检验
        5.3.1 计量实证模型
        5.3.2 变量和数据分析
        5.3.3 检验与实证分析
    5.4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存在的问题
        5.4.1 中国环保产业化的资金投入问题
        5.4.2 中国环保产业化的政策支持问题
        5.4.3 中国环保产业化的科技支撑问题
第6章 中国环保产业化的提升对策
    6.1 改善环保产业化市场投资的对策
        6.1.1 有效界定环保产业的环境产权
        6.1.2 设计环保产业化投融资组织模式
        6.1.3 完善的环保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6.1.4 引入私人投资推行市场化运营
    6.2 强化环保产业化政策引导的对策
        6.2.1 完善环境标准体系
        6.2.2 改革排污费征收制度
        6.2.3 推广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
        6.2.4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6.2.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6.3 优化环保产业化科技支撑的对策
        6.3.1 加大环保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6.3.2 提高环保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6.3.3 完善环保科研评价管理制度
        6.3.4 强化环保科技协同创新能力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致谢

(7)广告公司集约化经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广告公司经营管理的研究现状
        二 广告公司集约化经营管理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理论基础:企业集约化理论
    第一节 集约化的概念
        一 关于集约化概念的早期研究
        二 中国学者的研究
    第二节 企业集约化经营管理
        一 集约化的分类
        二 影响企业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因素
        三 评价企业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四 企业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基本路径
第二章 广告公司的粗放型经营管理现状
    第一节 当前广告公司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评价
        一 劳动效率水平低下
        二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
        三 劳动者素质普遍不高
        四 管理效率水平低下
    第二节 广告公司粗放型经营管理的原因
        一 广告公司与媒体、广告主的力量对比失衡
        二 沿袭欧美国家独立的产业发展模式,政府缺位
        三 广告公司缺乏资本运作动力
        四 广告主缺乏广告意识和素养
    第三节 广告公司长期粗放型发展的后果
        一 规模较小,广告公司存在过度竞争
        二 泛专业化,广告公司服务水平下降
第三章 广告公司集约化经营管理的路径
    第一节 业务专门化,集中优势资源
        一 立足业务专门化
        二 逐步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第二节 重视人才,巩固经营之本
        一 巩固中坚力量——广告创意人才
        二 吸引前沿力量——数字广告人才
    第三节 实现技术进步,提升广告代理效率
        一 发展大数据技术,实现消费者分析的精确化
        二 程序化购买,实现媒体选择和投放的高效化
        三 生产适配数字媒体的广告产品,实现广告接触的最大化
    第四节 优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一 信息化管理
        二 扁平化管理
        三 建设学习型组织
    第五节 规模化发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一 并购,形成广告集团
        二 联合,建立战略联盟
第四章 实现广告公司集约化经营管理的政府作用
    第一节 通过建设广告产业园促进广告公司的集约化发展
        一 建设广告产业园对广告公司集约化发展的意义
        二 广告产业园的致效关键:构建完善的产业链
        三 广告产业园产业链建构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壮大龙头广告公司
        一 壮大龙头广告公司的意义
        二 壮大龙头广告公司的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8)技术创新路径与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约化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国制造业产业发展集约化水平的测度
    (一)集约化水平的测度方法
    (二)测度结果与分析
        1. 中国制造业的集约化水平。
        2. 制造业分行业的集约化水平。
三、技术创新影响制造业产业发展集约化的机理分析
    (一)技术创新对传统生产要素的减少和优化效应
    (二)技术创新对效益的提升功能
    (三)技术创新对能源的节约和效率提升作用
    (四)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物的减排作用
    (五)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增长的促进作用
四、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约化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理论模型的构建
    (二)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1. 集约化水平JY。
        2. 技术创新。
        3. 要素禀赋YS。
        4. 人力资本HC。
        5. 能源结构NS。
        6. 环境规制ER。
        7. 产权制度PS。
        8. 出口水平EL。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1. 回归结果。
        2. 稳健性检验。
        3. 回归分析。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启示与建议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9)集约化理论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集约化的概念与涵义
二、企业集约化
三、产业集约化
四、小结

(10)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集约化发展研究是国家广告产业园建设和运营研究的核心问题
        1.3.2 有助于出现发展偏差的园区校正发展方式
        1.3.3 有助于后起园区的集约化起步和集约化运营
        1.3.4 有助于实现中国广告产业整体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目标
    1.4 研究内容
        1.4.1 国家广告产业园建设的制度安排
        1.4.2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分析框架的建立
        1.4.3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实证分析
        1.4.4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1.4.5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1.5 研究方法
        1.5.1 实证分析方法
        1.5.2 规范研究方法
    1.6 可能的创新点
        1.6.1 以实证分析方法对于重大的国家广告产业发展举措作出客观评价
        1.6.2 适宜的分析框架获得了新的研究发现
        1.6.3 提出了基于实证分析的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管理与运营
    1.7 结构安排
2 相关研究的系统梳理
    2.1 世界广告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1.1 欧美广告产业发展研究的缺失
        2.1.2 中国对于世界广告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的贡献
    2.2 中国广告产业研究
        2.2.1 中国广告产业的整体特征
        2.2.2 中国广告产业整体特征形成的原因
        2.2.3 影响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2.2.4 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的路径探讨
    2.3 国家广告产业园研究
        2.3.1 建设国家广告产业园的意义
        2.3.2 国家广告产业园建设的经济学逻辑
        2.3.3 国家广告产业园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2.3.4 政府和市场在国家广告产业园建设中的角色与作用
        2.3.5 国家广告产业园建设的具体举措
    本章小结
3 集约化理论基础
    3.1 集约化的内涵
        3.1.1 对于集约化内涵的早期研究
        3.1.2 中国学者的研究
    3.2 企业集约化经营管理
        3.2.1 集约化的分类
        3.2.2 企业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基本路径
    3.3 产业集约化发展
        3.3.1 产业集约、产业集约化与产业集约化发展
        3.3.2 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或尺度
        3.3.3 影响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3.3.4 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3.4 产业园与集约化
        3.4.1 产业园概述
        3.4.2 产业园与产业集群
        3.4.3 产业园、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约化
    本章小结
4 国家广告产业园建设——中国广告产业发展新的制度安排
    4.1 中国广告产业长期的粗放型增长
        4.1.1 中国广告产业经济效率分析
        4.1.2 中国广告产业结构分析
        4.1.3 中国广告产业长期粗放型增长及其后果
    4.2 中国广告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4.2.1 中国广告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诸路径
        4.2.2 国家广告产业园:政府主导发展模式下广告产业集约化发展的适宜路径
    4.3 国家广告产业园建设的制度安排
        4.3.1 产业制度对于产业发展的作用
        4.3.2 中国广告产业发展中的制度反思
        4.3.3 中国广告产业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4.3.4 国家广告产业园建设是促进中国广告产业集约化发展新的重大制度安排
    本章小结
5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进展与问题
    5.1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规模分析
        5.1.1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规模数据(表5-1)
        5.1.2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规模特点
    5.2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结构分析
        5.2.1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规模结构
        5.2.2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市场结构
        5.2.3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产业结构
        5.2.4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广告产业内部结构
        5.2.5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总体结构特点
    5.3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效率分析
        5.3.1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园区投入产出效率
        5.3.2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园区使用面积经营效率
        5.3.3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园区与市域广告产业效率比较
        5.3.4 国家广告产业园运营效率的总体特点
    本章小结
6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战略选择: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
    6.1 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
        6.1.1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
        6.1.2 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
        6.1.3 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
    6.2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与管理模式
        6.2.1 规划阶段的任务与管理模式
        6.2.2 批复阶段的任务与管理模式
        6.2.3 建设阶段的任务与管理模式
        6.2.4 运营阶段的任务与管理模式
    6.3 运营阶段: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
        6.3.1 国家广告产业园政府主导模式向市场主导模式转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6.3.2 入园广告企业对于政府在国家广告产业园运营阶段的角色期望
        6.3.3 政府在国家广告产业园运营阶段的角色扮演
    6.4 国家广告产业园市场主导模式的建立与运行
        6.4.1 国家广告产业园市场主导模式的内涵
        6.4.2 国家广告产业园市场主导模式的特殊性
        6.4.3 国家广告产业园市场主导模式的设计
        6.4.4 国家广告产业园市场主导模式的运行机制
    本章小结
7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7.1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路径之一:建构完善的产业链
        7.1.1 广告产业链
        7.1.2 国家广告产业园产业链建构的基本原则
        7.1.3 国家广告产业园产业链建构的意义
        7.1.4 新建型国家广告产业园的产业链建构模式
        7.1.5 改建型国家广告产业园的产业链建构模式
    7.2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路径之二:扶持重点业态
        7.2.1 国家广告产业园扶持重点业态的意义
        7.2.2 国家广告产业园扶持重点业态的现状分析
        7.2.3 国家广告产业园重点业态选择的四种方式
        7.2.4 国家广告产业园重点业态的扶持办法
    7.3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路径之三:壮大龙头企业
        7.3.1 国家广告产业园龙头企业界定
        7.3.2 国家广告产业园壮大龙头企业的现状分析
        7.3.3 国家广告产业园龙头企业的引入
        7.3.4 国家广告产业园壮大龙头企业的主要途径
    7.4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路径之四:培育广告产业集群
        7.4.1 广告产业集群对于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的意义
        7.4.2 国家广告产业园的集群化演进
        7.4.3 国家广告产业园的虚拟集群建设
    本章小结
8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四、产业集约化及我国产业实现集约化途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省渔业现代化评价及发展研究[D]. 龙腾.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2]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的演进研究 ——基于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视角[D]. 王琼瑶. 郑州大学, 2020(02)
  • [3]中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研究[D]. 胡续楠. 吉林大学, 2019(02)
  • [4]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研究——基于河南文化产业的实证分析[J]. 王安琪. 经济论坛, 2018(11)
  • [5]新材料产业集约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李士梅,胡续楠. 工业技术经济, 2018(10)
  • [6]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D]. 饶超. 江西财经大学, 2017(06)
  • [7]广告公司集约化经营管理研究[D]. 林耀圣. 郑州大学, 2017(02)
  • [8]技术创新路径与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约化发展[J]. 季良玉.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06)
  • [9]集约化理论研究述评[J]. 颜景毅.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10]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研究[D]. 颜景毅. 武汉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我国工业集约化及实现集约化途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