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4例

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4例

一、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4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倩楠,孙晓迪[1](2022)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108例胸背部PHN患者,均为2017年1月~2020年5月于本院收治,随机分组对,两组均取药物应用,并行营养神经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54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观察组54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两组均展开4周治疗。后行疗效评价。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就间不良反应情况加以评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相较对照组居更高水平;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经评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展治疗工作1周、2周、4周后,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更为显着。治疗前,经对两组HAMD、HAMA测评分值展开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开展治疗1周、2周、4周后,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更为显着。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居更低水平;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3.33%)与对照组(25.93%)相比,无差异。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PHN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疼痛、抑郁症状,安全可行,对临床治疗PHN有一定参考价值。

陈楠,冯鹿方,李美萱,白飞,杨克虎,杜威萍,李秀霞[2](2021)在《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价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497例患者,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能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MD=-2.44,95%CI(-3.35,-1.54),P<0.05]和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指数:情绪[MD=-2.09,95%CI(-3.07,-1.11),P<0.05]、睡眠[MD=-2.28,95%CI (-3.16,-1.40),P<0.05]、饮食[MD=-2.40,95%CI (-2.72,-2.08),P<0.05]、日常生活[MD=-1.94,95%CI (-2.52,-1.36),P<0.05];与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其他疗法相比,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能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VAS评分[MD=-0.88,95%CI(-1.22,-0.54),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相比,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与神经阻滞治疗可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组相比,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可改善患者疼痛、情绪、睡眠、饮食、日常生活。

方利国,蔡振宇,李伟兴[3](2021)在《盐酸度洛西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盐酸度洛西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阻滞治疗,在此基础上,增加盐酸度洛西汀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指数和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患者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度洛西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助于患者缓解疼痛、提高睡眠质量。

李南,杨晓秋[4](2021)在《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微创介入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好发于老年人,是难治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之一。本文就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相关概念、病理生理机制、临床分型、药物及微创介入治疗进展进行阐述。但因目前相关临床研究偏少,对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微创介入治疗仍缺乏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评估其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本文就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相关概念、病理生理机制、临床分型及治疗,特别是微创介入治疗进行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刘宋磊[5](2021)在《射频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射频热凝治疗胸腹部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影响因素分析目的探讨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胸腹部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其疗效的影响因素,构建其疗效预测模型。方法选择在2013年06月至2018年09月间于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连续住院治疗并接受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的109例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比较在射频热凝治疗前后的疼痛数字评分、加巴喷丁用量、氨酚羟考酮用量和患者总体印象变化评分,并统计并发症。以术后1年疼痛数字评分较术前基线下降≥50%作为有效标准,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射频热凝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R软件建立其疗效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内部验证该模型效能。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3、6、12月疼痛数字评分、加巴喷丁用量、氨酚羟考酮用量和患者总体印象变化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有效68例,无效41例,并存麻木105例、腹部局部凸出16例、上肢肌力减退1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病程、既往神经调制治疗史和双极射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65岁(OR=0.234,95%CI:0.078-0.703)、病程>3月(OR=0.382,95%CI:0.016-0.908)以及双极射频(OR=5.727,95%CI:1.437-22.827)是影响射频热凝疗效的独立因素。通过内部验证射频热凝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分辨度(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725)和校准度(Hosmer-Lemeshow检验P=0.937)。结论射频热凝对于高龄(>65岁)和长病程(>3月)PHN患者相对效果不佳,双极射频可以进一步提高射频热凝的疗效。第二部分脉冲射频联合静脉泵注利多卡因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静脉利多卡因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以及对感觉神经功能和金属基质蛋白酶9、水通道蛋白4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9年08月至2020年07月在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连续住院的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42例,随机分配到脉冲射频组(P组)和脉冲射频联合静脉利多卡因泵注组(PL组),P组予以脉冲射频治疗,PL组予以脉脉冲射频联合静脉利多卡因泵注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疼痛评分、加巴喷丁用量、氨酚羟考酮用量、神经阻滞次数、感觉神经电流阈值、疼痛忍耐阈值、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水通道蛋白4变化,并记录并发症。结果与术前比,术后两组在各时间点疼痛程度、加巴喷丁用量、氨酚羟考酮用量均下降,在术后1天5Hz感觉神经电流阈值、疼痛忍耐阈值增加,与P组相比,PL组在各时间点疼痛评分下降、5Hz感觉电流阈值和疼痛耐受阈值升高,术后3月加巴喷丁用量下降,总神经阻滞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水通道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PL组3例患者出现轻度头晕乏力,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脉冲射频联合静脉利多卡因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参考。

张蒙惠[6](2021)在《调神通络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调神通络针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疼痛、情绪与睡眠评分变化,评价调神通络针法治疗气滞血瘀型PHN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本病寻找一种有效的“心身同治”综合疗法。方法:本研究按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入组标准,共纳入60例病例,均来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秦皇岛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的PHN(气滞血瘀型)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即调神通络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在临床治疗中,调神通络组脱落0例,实际完成30例;常规针刺组脱落1例,实际完成29例。两组均以口服西药(甲钴胺片0.5mg、Tid,维生素B1 10mg、Tid)和阿是穴刺络拔罐(疗程:qod,tiw,共2w)作为基础治疗。调神通络组予调神通络针刺法,取穴:精神情感区(双)、内关(双)、四关穴;常规针刺组予普通针刺法,取穴:夹脊穴(相应神经节段)、三阴交(双)、血海(双)。两组均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1疗程、2疗程、治疗后2周随访四个阶段进行指标观察,包括疼痛指标((1)视觉模拟评分VAS;(2)疼痛频次)、情绪指标((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睡眠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观察患者疼痛、情绪、睡眠变化情况,并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即VAS评分)变化,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调神通络组和常规针刺组治疗前VAS、疼痛频次、HAMA、HAMD、PSQI,各观察指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1疗程和2疗程后,组内比较:两组VAS、疼痛频次、HAMA、HAMD、PSQI评分,均比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组间比较:调神通络组VAS、疼痛频次、HAMA、HAMD、PSQI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3)治疗后2周随访,调神通络组VAS、疼痛频次、HAMA、HAMD、PSQI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4)治疗后,两组均有较好疗效,其中调神通络组总有效率90.00%,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72.41%,调神通络组和常规针刺组治疗后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1)调神通络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PHN(气滞血瘀型)均有效果,但调神通络针法优于常规针刺法;(2)调神通络针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调节患者情绪、改善睡眠状态,且远期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郑贤程[7](2021)在《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疼痛程度、焦虑抑郁状态、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等方面,观察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PHN提供临床数据,并为未来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32例PHN患者纳入研究,采用毫针结合七星针进行治疗。1.取穴:太冲(双)、足三里(双)、中脘、关元、三阴交(双)、神门(双)、局部阿是穴。2.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太冲,直刺0.5~1寸;足三里,直刺1~2寸;中脘,直刺1~1.5寸;关元,排空膀胱后直刺1~1.5寸;三阴交,直刺1~1.5寸;神门,直刺0.3~0.5寸。以上诸穴毫针针刺得气后均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5 min。起针后选择合适体位,充分暴露PHN区域,严格消毒局部阿是穴皮肤及七星针,持七星针用较轻的腕力叩刺至局部皮肤微微潮红。3.疗程:隔日治疗1次,1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4.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对患者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s,V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评分,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病例自身前后对照,评价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在改善PHN患者疼痛、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研究过程中,共纳入32例,脱落3例,完成29例并纳入最终的统计分析。1.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75.86%,其中愈显率为13.79%;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3.10%,其中愈显率为68.97%。治疗4周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治疗2周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提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疗效更加显着。2.治疗2周与治疗4周的VAS评分、DLQI、HAMA总分、HAMD总分和PSQI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治疗4周与治疗2周的VAS评分、DLQI、HAMA总分、HAMD总分和PSQI比较也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4周的各项疗效指标均优于治疗2周的。结果提示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PHN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和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项疗效指标的改善更加显着。3.研究过程中共发生5例不良事件,包括与针刺相关的不良事件4例,均为局部血肿,未影响治疗,以及与针刺无关的不良事件1例,最终按脱落处理。结果提示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PHN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较好。结论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PHN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可以减轻疼痛,缓解PHN诱发的情感障碍和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疗效更加显着。本疗法治疗P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并为进一步的深入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茜[8](2021)在《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和口服普瑞巴林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病程介于急性期与后遗神经痛期之间的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更安全、有效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皮肤科确诊为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病人68例。采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均分为2组。在同等生活方式教育的前提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叩刺拔罐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治疗,对照组单用普瑞巴林口服治疗。两组皆是10天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1天的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血清CD4、CD8、CD4/CD8值,并进行治疗后疗效评定,治疗结束2周后随访统计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取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VAS评分方面: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D4、CD8、CD4/CD8方面: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CD4和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CD8水平降低明显,CD4和CD4/CD8水平升高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比较:治疗组PHN发病率为3.12%,对照组PHN发病率为24.24%,治疗组PHN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疗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确切,相较于单纯口服普瑞巴林可更好地降低患者的VA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患者的CD4、CD8、CD4/CD8水平。2.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疗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优于单纯口服普瑞巴林。

李基有[9](2021)在《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为探讨新参数设定的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将新参数设定的脉冲射频与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进行比较,并探究两者的临床适用性,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60例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新参数设定的脉冲射频:电压90V;时间600s,两个循环;温度42℃;频率2Hz;脉宽20ms;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两组均根据疼痛部位最为明显的1~2个皮节区,确定疼痛最明显节段及其上下一个节段作为责任节段。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w、4w、12w、24w的NRS评分,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w、12w、24w的每日爆发性疼痛次数,并调查两组患者治疗后24w舒适度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治疗前NRS评分及治疗前每日爆发痛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NRS评分、每日爆发痛次数于治疗后各个时间段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与治疗前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NRS评分和每日爆发痛次数统计中,试验组于治疗后各个时间段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数值均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疼痛好转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12w,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爆发痛好转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24w,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爆发痛好转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1)两组都能有效缓解PHN,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好转程度更高。(2)试验组较对照组每日爆发痛次数更少。(3)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PHN中均具有较高安全性,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4)试验组对比对照组更具临床优势。

李奕辰[10](2021)在《瓜蒌红花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瓜蒌红花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持续的时间、睡眠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口服瓜蒌红花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味水煎汤剂治疗,对照组口服血府逐瘀胶囊,两组疗程均四周,每周复诊一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疼痛持续的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积分)、睡眠情况(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在研究完成后对记录的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价疗效。结果:本研究共68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经临床观察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基础数据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积分及PSQI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3.治疗组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积分及PSQI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73.53%(P<0.05)。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瓜蒌红花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味能明显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以及睡眠情况,且安全性较好。

二、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4例(论文提纲范文)

(1)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后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比较
    2.3 治疗前后抑郁焦虑情况比较
    2.4 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2)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VAS评分
        2.3.2 BPI情绪评分
        2.3.3 BPI睡眠评分
        2.3.4 BPI饮食评分
        2.3.5 BPI日常生活评分
3 讨论

(3)盐酸度洛西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SQI指数比较: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3 讨论

(4)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微创介入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病理生理机制
二、临床分型
三、药物治疗
四、微创介入治疗
    1. 神经阻滞治疗(nerve block,NB)
    2. 神经调控

(5)射频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射频热凝治疗胸腹部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 脉冲射频联合静脉泵注利多卡因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综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相关进展
        参考文献

(6)调神通络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样本量估计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终止标准
        1.8 处理方案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分组
        2.2 穴位定位
        2.3 基础治疗
        2.4 治疗方案
        2.5 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2.6 数据采集时间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资料评价
        3.2 临床资料评价
    4 疗效评定标准
    5 安全性评价
    6 依从性评价
    7 统计分析
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分析
    3 临床资料分析
        3.1 疼痛评分比较
        3.2 情绪评分比较
        3.3 睡眠评分比较
    4 临床疗效分析
    5 安全性评价
    6 依从性评价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PHN的认识
        1.1 PHN概述
        1.2 流行病学
        1.3 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1.4 治疗现状
    2 传统医学对PHN的认识
        2.1 病名的认识
        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中药治疗
        2.4 针灸治疗
    3 调神通络针法的阐释
        3.1 理论依据
        3.2 选穴依据
    4 基础治疗的选择依据
        4.1 基础用药的选择
        4.2 刺络拔罐的选择
    5 常规针刺法的选择依据
    6 对本研究临床疗效的探讨
        6.1 止痛疗效分析
        6.2 情绪改善情况分析
        6.3 睡眠改善情况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状疤疹后神经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沿革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中医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西医研究进展
        1 疾病定义
        2 流行病学
        3 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
        5 临床分型
        6 临床诊断
        7 西医治疗
        8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案
    3 疗效指标
    4 质量控制
    5 数据统计与分析
    6 技术路线
    7 研究结果
    8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附录1 人口学资料表
    附录2 视觉模拟量表(VAS)
    附录3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QI)
    附录4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附录5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附录6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盲法
        2.3 治疗方法
    3 不良反应处理方案
    4 观察指标
        4.1 量表
        4.2 血清CD4、CD8、CD4/CD8
        4.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5 疗效评定标准
    6 统计学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1 研究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2.1 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
        2.2 治疗前VAS评分比较
        2.3 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4 治疗前CD4、CD8、CD4/CD8 值比较
    3 研究结果统计
        3.1 VAS评分比较
        3.2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3.3 血清CD4、CD8、CD4/CD8 值比较
    4 临床疗效比较
    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比较
    6 安全性评价
讨论与分析
    1 现代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1.1 病因
        1.2 治疗
    2 祖国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2.1 病名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治疗方法
    3 证型选择依据
    4 梅花针放血疗法的选择依据
        4.1 中医方面
        4.2 西医方面
        4.3 临床应用
    5 杠板归外敷的选择依据
        5.1 中医方面
        5.2 西医方面
        5.3 临床应用方面
    6 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的选择依据
    7 阿是穴的选择依据
        7.1 文献记载的选穴规律
        7.2 本题选穴
    8 普瑞巴林的选择依据
    9 CD4、CD8、CD4/CD8 的选择依据
    10 研究结果与分析
        10.1 病例完成情况及基线情况分析
        10.2 基于VAS评分结果分析
        10.3 基于中医证候评分分析
        10.4 基于CD4、CD8、CD4/CD8 水平分析
        10.5 临床疗效评定分析
        10.6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分析
    11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治法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及标准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退出标准
2 所用药物及仪器设备
3 治疗方法
    3.1 试验组新参数脉冲射频治疗方法
    3.2 对照组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分析
6 结果
    6.1 患者的一般资料
    6.2 NRS
    6.3 疼痛好转程度
    6.4 爆发痛
    6.5 爆发痛好转程度
    6.6 舒适度
    6.7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
7 讨论
    7.1 PHN可能的产生机制
    7.2 PRF通过DRG治疗PHN的可能机制
    7.3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
    7.4 本次研究的思考
    7.5 本次研究的不足
8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脉冲射频在临床研究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10)瓜蒌红花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传统医学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情况
        1.1 传统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1.2 传统医学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情况
        2.1 现代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于PHN的认识
        2.3 现代医学对于PHN的治疗
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及分组
    2.入选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及脱落标准
    3.研究方法
        3.1 试验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临床疗效评定
        3.5 安全性评价
        3.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
    2.治疗后两组患者情况比较
    3.疗效比较
    4.不良反应
讨论
    1.选题依据
    2.导师临床经验
    3.方药分析
    4.研究结果讨论
    5.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四、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 张倩楠,孙晓迪.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01)
  • [2]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系统评价[J]. 陈楠,冯鹿方,李美萱,白飞,杨克虎,杜威萍,李秀霞. 中国医药导刊, 2021(09)
  • [3]盐酸度洛西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价值[J]. 方利国,蔡振宇,李伟兴. 吉林医学, 2021(07)
  • [4]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微创介入治疗进展[J]. 李南,杨晓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1(06)
  • [5]射频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临床研究[D]. 刘宋磊.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6]调神通络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 张蒙惠.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7]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郑贤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D]. 李茜.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9]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李基有.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10]瓜蒌红花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李奕辰.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21(02)

标签:;  ;  ;  ;  ;  

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4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