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改革与会计制度

我国会计改革与会计制度

一、我国会计改革与会计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颉茂华,王娇,翟晓芳[1](2021)在《中国会计学发展创新与成长路径——基于1949—2019年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的70年,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70年,也是我国的会计改革与会计理论不断成长发展的70年。本文以新中国经济建设不同时期的环境变化为基础,梳理了我国会计在各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及其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从而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会计学理论的创新发展历程。不仅有利于总结我国会计改革的发展历程与创新经验,而且能够明确我国会计未来的发展与理论研究方向,更好地发挥会计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作用。

陈晓芳,蒋武,夏文蕾,陈昕[2](2021)在《会计研究核心热点主题评述及贡献分析:1980-2019》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会计研究》刊发的学术论文为样本,采用科学计量和知识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对采集的科学文本数据进行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分析,在总体性识别《会计研究》刊文主要热点主题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等背景,将研究阶段划分为会计规范体系恢复重建阶段(1980-199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形成阶段(1992-199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完善阶段(2000-2017)、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2019)四个阶段,并对《会计研究》刊文核心热点主题进行分阶段识别、评述与贡献分析,以期为会计理论研究引领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改革创新,客观促进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重建、形成、完善及高质量发展提供证据。

周华[3](2019)在《《企业会计准则》出台:从会计准则建设启动到行业会计制度发布》文中提出中国会计学会率先倡导制定会计准则,财政部会计司主导了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企业会计准则》中所提出的谨慎性原则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这对于完善会计立法具有重要意义,但该讨论并未能推动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管理要求,财政部分别制定了13个全国性、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及相关财务制度。我国会计改革从此走上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证券市场上公认会计原则的道路。

张涛,韩传模[4](2019)在《新中国七十年会计大事记》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作为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经过不断探索与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和进步:会计法制化建设逐步加强、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有效实施并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事业稳步发展、政府会计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会计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会计人才培养蓬勃发展。述往以为来者师,本文通过对建国七十年来的会计大事予以记录,旨在形成全面反映新中国会计发展的编年简史和辑录会计工作进程的文献总汇,为新时代的会计研究和实务工作提供更为详实、系统的历史素材,以期进一步发挥会计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徐玉德,韩彬[5](201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四十载,长风万里无暇待。跋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山水间,深化改革的坚定信念与包容开放的博大胸襟交相辉映,时空蜿蜒交替中浓墨重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当代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大写意。"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清晰界定和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制度内涵及范畴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和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演进历程,深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制度变迁动力机制和路径选择,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研究视角,丰富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内容,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改革与发展。

徐玉德,韩彬[6](2017)在《杨纪琬教授会计学术思想》文中提出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与繁荣,或因于澎湃的时代浪潮与国内外形势,但更有赖于心系会计发展、胸怀家国情怀的会计改革家和学者们的上下求索与不懈耕耘。"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险夷,履之者知"。以杨纪琬教授为代表的会计学家们勇立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潮头,他们基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实践,提出有别于西方的会计思想和理念,为我国会计发展史描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中国特色,彰显出二十世纪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凝炼出的不朽真知。杨纪琬教授会计学术思想历久弥新,通过对其学术思想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我们力图从源头活水中汲取养分,滋养我国会计理论与实践工作的蓬勃发展。

宋伟官[7](2015)在《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文中研究表明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我国正向市场经济转轨,政府预算会计面临前所未有的动态变革环境。无论是政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还是透明度都迎来了新的挑战,其必须改变以适应于政府职能与角色的转变和日渐增强的社会监督与全球一体化的趋同需求。而国内正在改革的公共财政体制与建设中的政府绩效评价制度也需要政府会计的改进来配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政府工作报告》(2014)也提出“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防止和化解债务风险”。我国政府会计进行新一轮的改革乃大势所趋。如果政府预算会计想要实现根本性的变革,那么如何突破传统运行机制的桎梏将是决策者们所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为了解决这个现实问题,我们不禁要问: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条件是否成熟?变迁过程将面临哪些障碍?如何设计可行的路径来克服这些障碍以保证改革绩效目标的实现?本文立足于我国实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环境,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以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政府会计改革其实质是政府会计制度的变迁。政府会计制度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变迁过程中的替代、转换与交易活动存在着种种约束条件。由于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政府会计制度变迁是相关利益方重新缔结契约的过程。在既定约束条件下,对所控制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达到相关利益方效用最大化,这是任何改革的最终目的,政府会计改革也不例外。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系统分析政府会计变迁供求均衡问题、制度变迁障碍、路径依赖和路径选择等深层次改革问题进行研究,以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取向进行恰当定位和合理选择,使得我国的政府会计制度能够顺利实现变迁。本文是关于政府会计的规范研究,以政府会计制度变迁为主线,研究如何从旧的政府会计制度安排过渡到新型政府会计以达到制度的均衡。具体来说,本文重点回答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三个基本问题:(1)制度均衡问题——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是否需要改革?即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供给与需求是否均衡。(2)制度变迁障碍和路径依赖问题——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面临哪些障碍因素,原有的变迁路径将对政府会计制度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3)制度变迁路径选择问题——怎样顺利实现由旧制度向新制度过渡?即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设计、方向策略和绩效保障。对这三个政府会计制度变迁问题的回答,是本文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本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从政府会计制度环境、变迁成效,政府会计制度变迁需求、变迁路径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政府会计改革的现有研究成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述。第三部分为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运用的理论基础,分别是制度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制度供需理论,并对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第四部分为政府会计制度供给与需求分析。该部分基于我国政府会计环境,分析了现行政府会计制度需求和政府会计制度供给,研究了两者的一致性问题,由此对现行政府会计制度所处的均衡状态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为政府会计制度变迁障碍分析。该部分运用Luder权变模型分析了我国政府会计环境因素与政府会计改革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对于改革进程中所存在的激励因素,社会、经济、政治和管理变量,以及实施障碍等因素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同时分析了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成本效益,从个体、社会全体、政治等方面进行了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并运用“交易费用两分法”构建了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交易费用分析模型,分析了我国会计制度变迁中交易费用的类型和影响。第六部分总结了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变迁历程,分析了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特征和对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路径选择的影响。第七部分分析和对比了典型的国家和地区政府会计变迁历程和路径特征,归纳出各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路径的一般规律。并以我国“海南模式”为案例,分析了我国海南省政府会计制度变迁需求和路径选择,为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提供借鉴。第八部分研究我国政府会计路径设计和选择。基于前面的分析,该部分提出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路径将是渐进式的增量变迁。为了实现改革的绩效目标,除了分步走、分阶段策略外,还应做好配套制度安排,促进政府会计制度顺利实现变迁。

佟玲[8](2014)在《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研究 ——基于保障会计目标实现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资本市场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不可逆转。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了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为资本市场健康运行提供基本保障,也是经济监管的基础信息源。会计目标是通过投资人、债权人等利益集团在财务报告传递会计信息的引导下产生或改变经济决策行为,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而实现的,因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供给是保障会计目标实现的基本前提。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社会认识到了构建全球统一高质量会计规则以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重要意义。会计规则建立在会计概念结构基础上,具有很强专业独立性和客观性,危机后的G20峰会也要求在独立的会计规则制定程序框架内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规则。随着世界和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监管的范围不断扩大。鉴于经济监管行为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监管规则对会计规则的影响程度不断提升:一方面,监管当局积极关注会计规则的发展完善并参与其中,促进提升会计规则质量,全力支持、推动会计规则实施,这是监管活动对会计规则发展完善产生的正面效应;然而,另一方面,这一过程也伴随着监管部门促使会计规则片面朝着有利于监管目标实现的方向变迁,对会计规则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会计规则相对独立性受损、背离会计概念框架要求,进而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下降,会计目标的实现难以确保,具有负面效应,譬如,后危机时代,IASB征求采纳的“预期损失模型”就是金融监管诉求对会计规则产生不利影响的产物。因此,为了维护会计规则的相对独立性,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进而促进会计目标的实现并助于监管目标顺利达成,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之间应选择分离与协调的存在模式,以使两者能够适当分离、相对独立以实现各司其职,同时,加强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互动、有效协调两者关系,使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能够共同致力于为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转和繁荣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论文站在会计立场,基于保障会计目标实现视角,以问题为导向展开研究。在诠释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首先揭示了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现状及问题,进而分析了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最后设计了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实现路径。鉴于论文探讨的是一项会计管理体制问题,可以为会计规则制定部门发展完善会计规则、监管部门探求监管手段和方式变革以改进监管规则提供政策性建议,以促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同时,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系统深入研究将为我国全面推进会计规则相对独立发展的制度实践提供较为坚实的理论支撑,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内在机理、两者分离与协调的必要性诠释可以丰富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之间存在模式的理论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补充价值。本文综合运用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税收学与法学等学科知识,采用文献研究、归纳演绎、比较研究、历史分析、案例分析的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对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进行较为系统深入探究:(1)利用文献研究法对选题相关领域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以准确把握选题,拟定研究框架,全面展开研究;(2)大量运用归纳演绎分析方法,准确分析、把握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之间的逻辑关系,剖析监管诉求对会计规则产生的不利影响,分析论证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必要性与现实可行性,提出两者分离与协调的实现路径;(3)运用比较研究法对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之间的差异性和共性进行了具体剖析,以寻求两者发展的共同规律与特殊性,为阐释两者分离与协调的关系机理提供理论支持;(4)运用历史分析法厘清了金融工具减值、所得税会计处理、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的历史演进脉络,以追根溯源,把握会计规则应受监管规则不当影响,在发展变迁中的矛盾冲突,进而找到和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路径;(5)运用案例分析法支持、佐证理论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如选取西班牙银行动态拨备案例进行分析,为诠释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必要性提供支撑。(6)实证研究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以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视角创新。本文站在会计立场,基于保障会计目标实现的全新视角,将金融监管、税收监管和企业生产监管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内,从经济监管高度展开对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系统研究。(2)理论分析创新。①在理论层面系统分析了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内在机理;②基于经济学效率视角,运用现代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和交易费用理论诠释了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必要性。(3)制度设计创新。本文探讨了会计规则和生产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实现路径,构思了安全生产监管资金投入诉求的表外披露模式,提出了制度设计方案。本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会计规则具有相对独立性、客观性、专业性、相对稳定性和权威性。会计规则的这些特征源于会计的固有理论结构。(2)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之间应选择分离与协调的存在模式。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具有关联性和共同属性,应加强互动、有效协调;同时,两者之间具有差异性,源于会计与监管目标各异,为满足各自目标诉求,会计规则与监管规则需要适当分离、各司其职。(3)会计规则与监管规则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与相互依存的关系。会计规则与经济监管规则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根源于经济监管行为对会计信息的依赖。会计规则与经济监管规则均作用于企业这一微观经济载体,其是两者规制作用得以同时发挥的“附着物”。(4)会计规则与经济监管规则之间异同特征明显。会计规则与监管规则的差异性根源于会计目标和监管目标存有不同,且难以取得一致;两者均属于具体制度安排,都具有政府管制属性。(5)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具有必要性。会计准则与经济监管规则的适当分离与协调遵从了会计产权的“自然优序机制”,可以有效减少监管当局公共会计产权主体诉求对个体微观会计资源的“妨害”,降低制度运行的内生交易费用,其本质是一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改进”制度安排选择。(6)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具有有效性。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的适当分离与协调可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进而有助于保障会计目标的实现。(7)会计信息具有“供给”边界,会计信息仅能扩张至其具有可替代性的“供给”边界点,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全部信息需要,不应混淆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

张璐[9](2014)在《经济体制改革与会计制度建设文献综述》文中研究指明在学术研究中,经济体制改革与会计制度建设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从学科门类来看,前者属于经济学研究范畴,后者属于管理学研究范畴,学者们较少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对于两者间的互动研究则更少。着名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1998)曾指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会计的发展;而会计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没有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会计不发达的;也没有一个会计不发达的国家,而经济发达的。"近年来,学科间的交叉已成

贺敬平[10](2013)在《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路径选择》文中研究说明上世纪70年代,为摆脱财政困境,提高政府效率,提升综合国力,西方国家发起了号称“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行政改革浪潮。作为公共管理基础性信息的政府会计系统一直处于公共管理领域改革的前沿。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政府会计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改革侧重于将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从财政收支扩展到政府资产和负债方面;第二阶段的改革主线是将传统的现金制基础政府会计转向权责发生制(或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基础政府会计。尽管世界各国都对政府会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示范带动效应,但各国的改革思路各有千秋,改革的结果也截然不同。近年来,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一系列规范政府信息披露的范围、内容和质量的法规得以发布,如2008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9年和2011年财政部推出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和《医院会计制度》等。学术界也对政府会计改革展开了热烈讨论,形成以下共识:一是引入权责发生制,全面、真实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将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使会计信息同时满足政府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双重要求;三是健全政府预算会计系统,使其反映整个预算执行过程;四是中国政府会计应坚持渐进式改革,并与整个财政体制改革进程相协调,从而降低改革成本。理论既源于实践,也将指导实践。既然政府会计改革实践已经对理论研究提出了迫切需要,除了已经作出的努力和形成的成果之外,还需要理论界就政府会计的改革路径进行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探讨。以分析现行制度环境下,政府会计信息供求的均衡状况以及制度的均衡状况,透析各利益集团在这种均衡状态中的成本收益状况,从而发现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源泉,并提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改革路径,以及最低的成本顺利地推进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本文充分吸收新制度经济的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和政府会计改革权变理论的最新成果,深入分析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的权变过程和过去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规律,对海南省两项政府会计改革试点进行了案例分析,并紧贴中国政府会计的制度环境提出了一条以增量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渐进式改革路径。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导论与文献综述两章。导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动机、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内容安排,框架结构及创新与不足等。文献综述则从政府会计改革、制度变迁理论以及制度变迁与政府会计改革的相关研究三个方面介绍了政府会计的现有研究成果,并对已有文献进行了评述。第二部分是本文的基础理论部分,也是政府会计改革的技术研究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二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机制,三是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第三部分是本文国别研究的部分,在该部分,本文通过比较回顾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的发展历程,分析各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机制和路径的选择,探讨了政府会计改革的政治博弈与制度约束。深入研究了现有会计环境下政府会计改革的可行性与实施措施。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案例研究部分。并以海南省政府会计改革试点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中国现行制度环境下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机制和路径选择,进而对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的研究结论进行检验,并修正前两个部分的研究结论。第五部分主要关注本文研究结论衍生出对我国未来政府会计改革的政策性建议。

二、我国会计改革与会计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会计改革与会计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会计学发展创新与成长路径——基于1949—2019年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国会计学70年的发展创新
    (一)新中国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期(1949—1977)
    (二)中国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繁荣期(1978—1991)
    (三)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与实践形成期(1992—2019)
三、中国会计学的未来成长路径
    (一)关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政策,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撑依据,着力构建全球会计知识中的中国框架体系
    (二)紧盯科技发展动向,促进现代科技在会计中应用,提高会计科技水平
    (三)注重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在会计学科中的应用,拓展会计学的理论、内容与方法边界
四、结论

(2)会计研究核心热点主题评述及贡献分析:1980-2019(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会计研究》刊文主要热点主题总体性识别
三、《会计研究》刊文核心热点主题分阶段识别、评述与贡献分析
    (一)会计规范体系恢复重建阶段(1980-1991)
        1.核心热点主题识别
        2.核心热点主题评述
        3.贡献分析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形成阶段(1992-1999)
        1.核心热点主题识别
        2.核心热点主题评述
        (1)会计理论方法体系构建研究评述
        (2)会计准则制定研究评述
        (3)会计信息质量研究评述
        3.贡献分析
        第一,促使会计理论研究逐步从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理论研究。
        第二,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
        第三,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的初步形成。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完善阶段(2000-2017)
        1.核心热点主题识别
        2.核心热点主题评述
        (1)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评述
        (2)内部控制研究评述
        (3)公司治理研究评述
        (4)会计信息质量研究评述
        (5)盈余管理研究评述
        (6)公允价值研究评述
        3.贡献分析
        第一,为推动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二,为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的完善。
    (四)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2019)
        1.核心热点主题识别
        2.核心热点主题评述
        (1)内部控制研究评述
        (2)审计质量研究评述
        (3)会计信息质量研究评述
        (4)盈余管理研究评述
        3.贡献分析
四、总结

(3)《企业会计准则》出台:从会计准则建设启动到行业会计制度发布(论文提纲范文)

一、财政部会计司1988年启动会计准则建设工作
    (一)1984年:财政部提出会计改革的设想
    (二)1987年:中国会计学会酝酿成立会计改革研究组
    (三)1988年:财政部会计司起草《会计改革纲要(草案讨论稿)》
    (四)1988~1989年: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原则与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组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专题理论研讨会
    (五)1988年:财政部发布《对外承包企业会计制度》
    (六)1988~1990年:财政部会计司组建“会计准则课题组”并形成会计准则(草案)提纲(讨论稿)
二、财政部1991年发布《会计改革纲要(试行)》
    (一)财政部发布《会计改革纲要(试行)》
    (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草案)》的形成
三、1992年2月财政部召开第一次会计准则国际研讨会
    (一)深圳市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企业会计准则(试行)》
    (二)我国主办的第一次会计准则国际研讨会
    (三)财政部会计司开始推出“会计准则丛书”
四、1992年5月我国发布《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
五、1992年6月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
六、1992年11月我国发布《企业会计准则》
七、谨慎性原则和资产减值会计浸入我国会计法规
八、13个行业会计制度的发布

(4)新中国七十年会计大事记(论文提纲范文)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2年
1973年
1975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逻辑起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演进历程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制度的萌芽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制度的初步形成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制度的深入发展
四、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制度变迁
    (一) 生产关系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因
    (二) 生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
五、实践理性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制度变迁路径选择
六、结语

(6)杨纪琬教授会计学术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杨纪琬教授会计学术思想渊源
    (一) 杨纪琬教授会计学术思想深受新中国五十载会计制度发展与建设进程的巨大影响, 在制度演进的现实问题与理性思考的镜像关照里, 谋求学术思想上的突破与创见
    (二) 杨纪琬教授会计学术思想镌刻着新中国五十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时代印记, 在国企改革的丰富经验与自我审视的互动视角下, 实现学术思想上的凝练与升华
    (三) 杨纪琬教授会计学术思想映射着新中国五十载对外开放与合作的辉煌成就, 在国际交流的分歧争论与协调共荣的对立统一中, 促成学术思想上的融合与发展
三、业广惟勤, 功崇惟志:杨纪琬教授会计学术研究理论贡献
    (一) 中国会计制度的奠基:会计法律与制度规范研究
    (二) 会计学属性的科学诠释:会计管理活动论研究
    (三) 源自国企改革实践的理论创见:成本管理研究
    (四) 会计崭新领域的开辟:会计电算化研究
    (五) 会计全球视野的眺望:会计国际化研究
四、结语

(7)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和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文献综述
        2.1.1 政府会计制度变迁需求
        2.1.2 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制度环境
        2.1.3 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绩效
        2.1.4 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路径
    2.2 文献评述
3 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
    3.1 制度构成、制度均衡与制度环境
        3.1.1 制度构成与制度均衡
        3.1.2 政府会计环境与权变模型
    3.2 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
        3.2.1 制度变迁需求理论
        3.2.2 制度变迁供给理论
        3.2.3 制度变迁供需因素结构分析
        3.2.4 路径依赖理论
    3.3 政府会计制度变迁动因的理论分析
        3.3.1 政府契约范式演进的必然要求
        3.3.2 政府会计契约属性的本质体现
        3.3.3 政府绩效治理发展的结果体现
        3.3.4 非正式约束转变的趋势要求
4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供需分析
    4.1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需求
        4.1.1 政府职能转变和绩效评价实践
        4.1.2 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4.1.3 政府债务风险管理
        4.1.4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4.1.5 国际改革示范效应
        4.1.6 民主法治意识进步
    4.2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供给
        4.2.1 政府会计制度供给主体
        4.2.2 政府会计制度供给效率
        4.2.3 政府会计制度预期实施成本
    4.3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非均衡状态
5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障碍
    5.1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环境障碍
        5.1.1 我国政府会计变迁的环境刺激因素
        5.1.2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推动力量
        5.1.3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环境特质
        5.1.4 政府会计制度的环境障碍与变迁路径选择
    5.2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成本障碍
        5.2.1 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约束
        5.2.2 交易费用制约政府会计制度变迁
    5.3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技术障碍
        5.3.1 政府会计制度体系构建
        5.3.2 权责发生制引入和推进
        5.3.3 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6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特征
    6.1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历程
        6.1.1 预算会计制度历史沿革
        6.1.2 预算会计制度变迁评述
    6.2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路径特征
        6.2.1 以需求诱致为基础的强制性变迁特征
        6.2.2 以政府为主导的制度供给型变迁特征
        6.2.3 从增量到存量的渐进式变迁特征
        6.2.4 立足国情的国际协调特征
        6.2.5 基于历史的路径依赖性
7 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路径选择的案例与国别分析
    7.1 我国“海南模式”的制度变迁视角分析
        7.1.1 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需求
        7.1.2 实现制度实际供给的基础条件
        7.1.3 “海南模式”的路径选择
        7.1.4 “海南模式”的启示
    7.2 美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7.2.1 美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历程
        7.2.2 美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特征
    7.3 英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7.3.1 英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历程
        7.3.2 英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特征
    7.4 新西兰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7.4.1 新西兰政府会计制度变迁历程
        7.4.2 新西兰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路径特征
    7.5 其他国家或地区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路径选择
        7.5.1 法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路径选择
        7.5.2 日本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路径选择
        7.5.3 香港特区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路径选择
    7.6 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路径选择的共同特征
        7.6.1 循序渐进的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路径
        7.6.2 正式制度推进为主要变迁方式
        7.6.3 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双轨并行模式
        7.6.4 坚实的制度变迁基础保障
8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8.1 路径设计:渐进式改革道路和分阶段改革策略
        8.1.1 渐进式改革道路
        8.1.2 层次推进改革目标
        8.1.3 多步过渡与分阶段实施
    8.2 减少制度变迁成本的路径选择
        8.2.1 寻求改革增量:减少摩擦成本
        8.2.2 推广试点试验:减少讯息成本
        8.2.3 分解技术难题:减少设计和实施成本
    8.3 增强制度变迁推动力量的路径设计
        8.3.1 注重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自身改革
        8.3.2 建立改革一致性意愿
        8.3.3 提高地方政府改革积极性
    8.4 克服制度环境障碍的配套制度安排
        8.4.1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
        8.4.2 公共管理组织和文化理念
        8.4.3 人力资源基础
        8.4.4 政府治理制度环境
        8.4.5 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8.4.6 政府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9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9.1 研究结论
    9.2 未来研究方向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8)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研究 ——基于保障会计目标实现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畴及概念界定
        1.2.1 会计规则
        1.2.2 经济监管规则
        1.2.3 分离与协调
    1.3 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1.3.1 会计规则与金融监管规则
        1.3.2 会计规则与税收监管规则
        1.3.3 会计规则与安全生产监管规则
        1.3.4 文献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第2章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经济学理论
        2.1.1 分工与交易费用理论
        2.1.2 产权理论
        2.1.3 信息不对称与信号传递理论
        2.1.4 经济管制理论
        2.1.5 市场约束理论
    2.2 会计规则相对独立性理论
        2.2.1 会计规则内涵及属性
        2.2.2 会计规则相对独立性
    2.3 会计目标理论
        2.3.1 受托责任观
        2.3.2 决策有用观
        2.3.3 会计目标观点评述
    2.4 会计目标实现的会计机制保障
        2.4.1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2.4.2 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2.5 经济监管内涵、目标及意义
        2.5.1 经济监管内涵
        2.5.2 经济监管目标
        2.5.3 经济监管意义
第3章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内在机理
    3.1 会计规则与经济监管规则产生关联
        3.1.1 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的“交集”
        3.1.2 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的相互作用、影响与依存
    3.2 会计规则与经济监管规则的共同属性
        3.2.1 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的制度安排属性
        3.2.2 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的政府管制属性
    3.3 会计规则与经济监管规则的差异根源:目标不同
    3.4 会计规则与经济监管规则的差异属性
        3.4.1 管制范畴与职能边界
        3.4.2 利益诉求优序选择
        3.4.3 信息质量逻辑顺位
        3.4.4 信息披露机制
第4章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现状及问题
    4.1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已实现分离与协调的现状
        4.1.1 会计规则和银行监管规则己实现分离与协调的现状
        4.1.2 会计规则和保险监管规则已实现分离与协调的现状
        4.1.3 会计规则和证券监管规则已实现分离与协调的现状
        4.1.4 会计规则和税收监管规则已实现分离与协调的现状
    4.2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未实现分离与协调的现状及问题
        4.2.1 会计规则和金融监管规则未实现分离与协调的现状
        4.2.2 会计规则和税收监管规则未实现分离与协调的现状
        4.2.3 会计规则和安全生产监管规则未实现分离与协调的现状
        4.2.4 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未实现分离与协调引发的会计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5章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必要性分析:经济学效率视角
    5.1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必要性的制度分析框架
    5.2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效率评价
        5.2.1 会计产权结构与经济监管职能
        5.2.2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合的交易费用
        5.2.3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效率评价
    5.3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效率性的案例分析
        5.3.1 西班牙银行动态拨备案例背景
        5.3.2 西班牙银行动态拨备案例启示
第6章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有效性分析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2.2 研究模型与变量定义
    6.3 实证检验与分析
        6.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3.2 相关性分析
        6.3.3 多元回归分析
        6.3.4 稳健性检验
    6.4 研究结论
第7章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实现路径
    7.1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遵循的原则
        7.1.1 坚持会计规则相对独立性
        7.1.2 兼顾经济监管信息需求
    7.2 会计规则和金融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实现
        7.2.1 金融预期型会计规则的“私益效应”
        7.2.2 金融工具减值的“迹象法”理念选择
    7.3 会计规则和税收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实现
        7.3.1 基于“财税分离”模式的增值税会计规则选择
        7.3.2 增值税会计准则构建的思路设计
    7.4 会计规则和安全生产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实现
        7.4.1 安全生产费用会计规则的非适宜性
        7.4.2 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的表外披露模式设计
第8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对会计规则制定部门
        8.2.2 对有关监管部门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9)经济体制改革与会计制度建设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二、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概念
三、会计改革的演变历程
四、会计制度(准则)的国际协调
五、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关系

(10)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方法选择
    1.3 论文框架与内容安排
2 文献综述
    2.1 政府会计改革
        2.1.1 政府会计目标定位
        2.1.2 政府会计基础选择与改革路径选择
        2.1.3 政府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
        2.1.4 政府会计规范体系建立
    2.2 制度变迁理论
    2.3 政府会计改革动力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评述
3 制度变迁视角下政府会计改革理论分析
    3.1 制度变迁及政府会计改革传导机制
        3.1.1 制度变迁的动力与过程
        3.1.2 制度变迁的方式
        3.1.3 关键人物与注意力分配
        3.1.4 路径依赖与锁定效应
        3.1.5 制度变迁理论与政府会计改革的传导机制
    3.2 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选择
        3.2.1 会计环境与会计目标的定位
        3.2.2 会计目标与会计确认基础
        3.2.3 会计目标决定信息质量特征的侧重性
    3.3 制度变迁的成本分析模型
        3.3.1 制度变迁的成本模型
        3.3.2 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利益分配
    3.4 政府会计改革的权变模型
        3.4.1 初始应变模型
        3.4.2 修正的应变模型
        3.4.3 扩展的应变模型
        3.4.4 FMR模型(财务管理改革进程模型)
        3.4.5 政府会计改革应变模型评价
4 政府会计改革分析的国别研究
    4.1 美国政府会计改革及因素分析
        4.1.1 美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发展历程分析
        4.1.2 基于FMR模型对美国政府会计改革进程的分析
    4.2 英国政府会计改革及因素分析
        4.2.1 英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发展历程分析
        4.2.2 基于FMR模型对英国政府会计改革进程的分析
    4.3 新西兰政府会计改革及因素分析
        4.3.1 新西兰政府会计改革的发展历程分析
        4.3.2 基于FMR模型对新西兰政府会计改革进程的分析
    4.4 启示与借鉴价值
    4.5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因素分析
        4.5.1 基于FMR模型对中国政府会计改革进程的分析
5 制度变迁视角下政府会计改革的案例研究
    5.1 海南省推行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分析
        5.1.1 改革的持续性压力
        5.1.2 优越的体制机制
        5.1.3 试点的摩擦成本不高
        5.1.4 改革的实施成本较低
    5.2 海南省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
        5.2.1 整合现行条块分割的预算会计制度
        5.2.2 引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5.2.3 改革财务报告制度
        5.2.4 妥善处理新旧模式的过渡衔接
    5.3 调整编报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主要做法
        5.3.1 修改报告内容
        5.3.2 界定报告主体
        5.3.3 划定报告事项
        5.3.4 规范编报流程
        5.3.5 定义会计要素
        5.3.6 指定计量方法
        5.3.7 明确编报方法
    5.4 海南省政府会计改革的初步效果
        5.4.1 增强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5.4.2 探索了权责发生制的改革路径
        5.4.3 论证了实现原则与配比原则的价值
        5.4.4 实现了政府层面综合财务报告的预期效果
    5.5 海南省政府会计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
        5.5.1 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改革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5.5.2 年末调整编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5.6 海南改革试点的推广价值与启示
6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路径分析
    6.1 中国预算会计的发展历程
        6.1.1 建国初期预算会计的创建(1949年—1961年)
        6.1.2 调整时期预算会计的变化(1962年—1977年)
        6.1.3 改革开放以来的预算会计改革(1978年至今)
        6.1.4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6.2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现行制度环境分析
        6.2.1 政府会计制度规范的均衡状态分析
        6.2.2 相关经济主体的变迁动机分析
    6.3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路径选择
        6.3.1 路径选择的关键:摩擦成本
        6.3.2 减少摩擦成本的最优选择:增量改革
        6.3.3 政府会计增量改革的一种可行路径:试编应计制财务报告
        6.3.4 改革成功的标志: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
7 本文结论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四、我国会计改革与会计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会计学发展创新与成长路径——基于1949—2019年的回顾与展望[J]. 颉茂华,王娇,翟晓芳. 财会通讯, 2021(11)
  • [2]会计研究核心热点主题评述及贡献分析:1980-2019[J]. 陈晓芳,蒋武,夏文蕾,陈昕. 会计研究, 2021(04)
  • [3]《企业会计准则》出台:从会计准则建设启动到行业会计制度发布[J]. 周华. 财会月刊, 2019(19)
  • [4]新中国七十年会计大事记[J]. 张涛,韩传模. 财务与会计, 2019(15)
  •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研究[J]. 徐玉德,韩彬. 财政研究, 2018(07)
  • [6]杨纪琬教授会计学术思想[J]. 徐玉德,韩彬. 会计研究, 2017(09)
  • [7]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D]. 宋伟官. 东北财经大学, 2015(08)
  • [8]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研究 ——基于保障会计目标实现视角[D]. 佟玲. 天津财经大学, 2014(08)
  • [9]经济体制改革与会计制度建设文献综述[J]. 张璐. 财会通讯, 2014(01)
  • [10]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路径选择[D]. 贺敬平.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12)

标签:;  ;  ;  ;  ;  

我国会计改革与会计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