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方案研究与实践

莱芜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方案研究与实践

一、莱芜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1](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商福成,杨富廷[2](2014)在《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生态文明矿山的实践》文中提出以莱钢两个矿山为实例,阐述了莱钢生态文明矿山建设的实践。莱芜矿业应用坑内矿体近顶板灰岩注浆堵水不疏干采矿技术,辅以全尾胶结充填采矿方法,实现了无废开采、保护采矿场生态环境的目标;塌陷区治理、尾矿复垦及生态化工程的实施,提高了矿山生态文明水平。鲁南矿业实施铁素资源的回收利用和中矿再选工程,提高了矿山资源的利用效率。

杨富廷,张龙平[3](2013)在《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生态文明矿山的实践》文中指出本文以莱芜矿业和鲁南矿业两个矿山为实例,阐述了莱钢生态文明矿山建设的实践。莱芜矿业在无公害采矿的探索和实践中,应用"坑内矿体近顶板灰岩注浆堵水不疏干采矿"技术,辅以"全尾胶结充填采矿"方法,实现了无废开采,保护采矿场生态环境的目标。塌陷区治理、尾矿复垦及生态化工程实施,提高了矿山生态文明水平。鲁南矿业实施铁素资源的回收利用和中矿再选工程,提高了矿山资源利用效率;淘汰落后装备,降低能源消耗。

山东金属学会[4](2011)在《关于公布“纪念山东金属学会成立30周年”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各团体会员、刊务理事及成员单位:值山东金属学会成立30周年之际,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会员,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交流,山东金属学会将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其中,优秀论文评选是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顺利开展优秀论文评选工作,自2011年3月份开始,截至7月底,金属学会向全省

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2009)在《创新基于高效一体化运作的钢铁集团管控模式》文中研究说明河北钢铁集团于2008年6月30日挂牌成立,现有员工13万人,拥有唐钢、邯钢、宣钢、承钢、舞钢、矿业、国贸、财达证券、衡板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销售总

山东省人民政府[6](2004)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0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中研究指明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奖励在发展我省科学技术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经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严格评审和省科技厅审核,省政府决定,授予山东大学彭实戈教授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授予山东大学李干佐等完成的"有序分子组合体的性能、应用和理论计算"成果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山东师范大学王传奎等完成的"纳米体系和等离子体系光电

蒋秀香,白忠民,王怀佳[7](2002)在《新型胶结材料充填采空区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根据采矿生产要求 ,探索新型胶结材料在井下充填采空区应用的可能性 ,经过研究与实践 ,采用胶固粉尾砂胶结充填 ,可提高充填质量 ,满足采矿工艺要求 ,降低生产成本 ,经济效益显着

边同民,张成华,张龙平[8](2001)在《莱芜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业庄产品方案的研究 ,从根本上解决了业庄氧化矿的选别问题 ,获金属回收率由单一弱磁选流程的 70 .83 %提高到 83 .86% ,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姚炜[9](2019)在《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城市工业区更新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在城市双修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国内大城市经过多年研究实践,在工业区更新上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阶段的路径,带动了衰退工业区域的复兴。然而由于我国工业区发展的梯度化差异与针对发展阶段暂时落后城市的工业更新的研究实践不足,同样面临工业衰退危机的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区更新陷入了发展困境。因此有必要针对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城市的阶段特征,提出适宜性的工业区更新策略。首先通过文献阅读与国内外成功实践案例分析,研究工业区更新推动机制、现有城市老工业区更新策略,并分析当前策略的适用性。继而通过现有城市发展资料与对淮北市、铜陵市、景德镇等典型城市的调研,总结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城市在生态、空间、经济、社会、文化五个层面的发展特征,总结城市综合竞争力弱,老工业区更新的推动力不足,政府财政无法为工业区更新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与工业区更新缺乏有力的社会支撑四大发展难点与挑战。从更新背景、更新重点与更新方法三个层面提出适合的工业区更新策略转变方向。最后,根据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城市发展特征,因地制宜的提出适宜性的工业区更新策略。针对生态环境治理,提出制定梯度化生态修复体系,采用适合的低成本技术方法的策略;针对空间衰退,提出以宜居社区为转型目标,着力提升空间品质的策略;针对经济复兴诉求,提出深化资源型产业,打造纺锤形产业结构,并采取公共利益主导的PEP+XOD开发模式的策略;针对社会公平性发展需求,提出构建多样化公众参与体系,发挥社会非盈利组织功能,激励小范围“针灸式”自发更新实践的策略;针对城市文化复兴的要求,提出传承为先,打造工矿城市特色名片的文化复兴战略。

刘静[10](2019)在《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前人文社会学科“空间转向”的学术背景影响下,以“空间”作为切入点重新思考历史与文化问题,成为介入许多研究问题的重要逻辑起点与研究策略。中国从1880年外国商人在华设立租界并创办工厂开始,近代工业拉开帷幕,此后历经近百年抗争、奋斗,逐渐改变了传统手工业时期的工业空间格局,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近代工业空间格局,同时也改变着国家以及区域的经济、城市等要素的空间结构。然而近代工业空间的现有研究基础却较为薄弱,传统研究多从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的视角观察,对象多集中在对一些行业及典型区域、案例城市或单体建筑的研究,缺乏涉及多种行业的、全国与区域等宏观尺度的关于近代工业空间的整体性认知,且研究方法多囿于传统文献解读,注重历史描述,缺乏新的可以整合多元数据,进行量化与空间分析,并形成可视化研究成果的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运用。面对既有的研究不足,本文尝试引入空间人文学的视角与方法,针对宏观尺度的中国近代工业空间进行跨学科研究尝试。文中运用空间人文学的视角与方法,结合近代工业史研究中对近代工业空间的理解与表述诉求,融合大数据思维,以及GIS、地理学、城市规划、历史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关注“近代工业的宏观分布与区位选择”以及“近代工业影响下的区域经济与城市空间变迁”现象,并从这两条线索出发,选取全国至城市尺度的五个典型空间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尝试从多个角度切入,揭示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的基本空间特征。在空间问题解读的同时也进行研究方法的探索,包括了总系统框架下空间人文学方法体系的运用,以及针对不同章节中所涉及的全国至城市尺度上不同的工业专题数据具体的采集、管理、分析与可视化方法的探索。首先,第一章介绍研究缘起,在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既往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而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视角、研究资料以及研究展开的整体性框架。其次,第二章至第六章从“近代工业的宏观分布与区位选择”以及“近代工业影响下的区域经济与城市空间变迁”两条线索出发,选取五个典型空间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其中,“中国近代工业的宏观分布与区位选择”是在全国尺度上对近代工业的生产活动空间展开讨论,分三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二章选取近代工业史、资料集等文献资料,创建全国尺度近代工业企业点数据集、铁路线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值、平均中心、方向分布、全局空间自相关及热点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展现近代完整时段的工业演化历程与整体分布模式,提取主要的工业集聚区,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第三章深入到工业产业特征层面,结合经济地理学的产业结构分析指数,选取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系列工业调查,创建全国尺度的工业产业特征点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运用可视化分析等方法,解读抗日战争以前中国工业发展的部门结构构成、生产与销售、工人劳动与收支、工会组织等主要产业特征指标的空间分布状况;第四章结合工业区位理论与时空间行为研究理论,利用奏稿集、近代史资料集、企业史等资料,创建全国尺度近代工业布局历程中不同阶段代表性人物的工业布局行为点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运用可视化分析并结合文献研究等方法,初步展现在西方外来冲击与中国内因共同作用下,近代工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时空特征。“近代工业影响下的区域经济、城市空间变迁”是在全国尺度近代工业生产活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在区域尺度层级上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且资料相对丰富的工业集聚区作为典型案例,对近代工业发展与经济、城市空间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第五章选取传统手工业丰富,近代工业起步较早、较为发达,且工业经济数据相对齐全的鲁中、鲁东工业集聚区进行个案研究,利用地方志、实业志等资料,创建省级尺度的工业行业分布点数据集、商路线数据集与贸易联系线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运用可视化分析并结合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比从传统手工业到近代工业发展历程中工业经济空间态势的演化;第六章选取近代工业发展迅速、城市工业空间结构典型,且城市工业资料较为丰富的旧直隶工业集聚区进行个案研究,利用人口史、地名志、工业志、规划志及城市历史地图集等资料,创建省级尺度的城市规模点数据集与市级尺度的工业企业点数据集、工业空间规划面数据集、城市历史地图栅格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叠加分析并结合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近代工业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结构变迁。最后,第七章从“全国尺度上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化、整体分布模式、近代工业的产业特征、近代工业布局的区位选择与区域尺度层级上近代工业发展同经济、城市空间变迁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所展现出的基本特征”和“引入空间人文学方法,构建中国近代工业数据基础平台,形成近代工业化进程的一个数字空间图史,有效支撑了解释观点的形成,对传统文献研究方法进行了补充”两个方面归纳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指出研究本身的局限性及后续可能的研究方向。

二、莱芜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莱芜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2)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生态文明矿山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生态文明矿山建设实践
    2.1 依靠科技进步建设无公害矿山
    2.2 实施尾矿回收利用和中矿再选工程
    2.3 采空区综合治理及生态化
    2.4 尾矿库复垦及生态化
3 结束语

(4)关于公布“纪念山东金属学会成立30周年”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纪念山东金属学会成立30周年”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7)新型胶结材料充填采空区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胶固粉充填采空区工艺的可行性
    2.1 胶固粉—全尾矿胶结充填物理试验
        2.1.1 充填材料各组分及性能
        2.1.2 配浆试验及有关数据测试
        2.1.3 胶固粉充填体抗压、抗折强度
    2.2 多种胶结充填材料性能综合比较
3 胶固粉在井下采空区充填的应用
    3.1 胶固粉—尾砂充填生产设施
    3.2 充填料各组分配比
    3.3 配浆浓度
    3.4 料浆脱水
    3.5 待充填空区工艺布置
    3.6 胶固粉——尾砂胶结充填的经济效益评价
4 几点体会

(9)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城市工业区更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老工业区更新是“城市双修’的重要载体
        1.1.2 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城市工业区更新面临困境
        1.1.3 中国城市工业区发展存在梯度化差异
    1.2 国内外工业区更新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1.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1.2.3 研究小结
    1.3 研究对象与意义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梳理与典型案例调查
    2.1 相关理论梳理
        2.1.1 城市更新
        2.1.2 城市双修
        2.1.3 空间消费
        2.1.4 城市触媒
        2.1.5 城市经营
    2.2 典型案例调查
        2.2.1 案例选取
        2.2.2 案例述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有城市老工业区更新推动力、策略与适用条件研究
    3.1 城市老工业区更新推动因素
        3.1.1 外拉力
        3.1.2 内推力
    3.2 现有城市老工业区更新策略总结
        3.2.1 生态策略
        3.2.2 空间策略
        3.2.3 经济策略
        3.2.4 社会策略
        3.2.5 文化策略
    3.3 现有城市老工业区更新策略适用条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区基本特征
    4.1 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城市现状特征研判
        4.1.1 城市生态敏感度高,环境污染严重
        4.1.2 城市单中心发展,工业空间品质低下
        4.1.3 城市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结构单一
        4.1.4 城市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社会参与意识薄弱
        4.1.5 工业文化影响深远,本土文化特色鲜明
    4.2 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区更新的难点与挑战
        4.2.1 城市综合竞争力弱
        4.2.2 老工业区更新的推动力不足
        4.2.3 政府财政无法为工业区更新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4.2.4 工业区更新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撑
    4.3 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城市工业区更新策略转变方向
        4.3.1 更新背景转变
        4.3.2 更新重点转变
        4.3.3 更新方法转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适配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区的更新策略
    5.1 生态层面
        5.1.1 制定梯度化生态修复体系,避免资源浪费
        5.1.2 采用低成本生物修复技术方法
    5.2 空间层面
        5.2.1 以营造宜居社区为转型目标
        5.2.2 着力提升空间品质,谨慎转向消费空间
    5.3 经济层面
        5.3.1 深化资源型产业,打造纺锤型产业结构
        5.3.2 采取公共利益为主导的“PEP+XOD”更新模式
    5.4 社会层面
        5.4.1 构建多样化公众参与体系,发挥社会非盈利组织作用
        5.4.2 激励小范围“针灸式”自发更新实践
    5.5 文化层面
        5.5.1 传承为先,打造工矿城市特色名片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淮北市老工业区更新实践
    6.1 项目背景
        6.1.1 淮北市概况
        6.1.2 老工业区特征
    6.2 更新策略与实践
        6.2.1 多层次低成本的生态治理
        6.2.2 功能混合导向的塌陷区再利用
        6.2.3 “中国碳谷·绿金淮北”产业发展战略
        6.2.4 营造工矿城市空间文化特色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7.3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综述
        1.2.1 中国近代工业史的研究进展
        1.2.2 空间人文学的研究进展
        1.2.3 近代工业空间常规路径下的研究不足以及空间人文学视角与方法的引入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界定
    1.5 研究视角与方法解析
        1.5.1 空间人文学的定义
        1.5.2 空间人文学的空间研究范式
    1.6 论文的内容与框架
    1.7 研究资料与方法
        1.7.1 研究资料与数据
        1.7.2 研究方法
    1.8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1840-1949年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化与整体分布模式
    2.1 .研究时段的选取
    2.2 研究理论、数据与方法
        2.2.1 地理学第一定律
        2.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2.3 分析方法
    2.3 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化与整体分布模式
        2.3.1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分期
        2.3.2 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变历程
        2.3.3 中国近代工业的整体地理分布特征与模式
    2.4 小结
第三章 中国近代工业产业特征的空间分布——对产品生产、销售、工人劳动、工会等要素的分析
    3.1 研究时段的选取
    3.2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3.2.1 数据来源
        3.2.2 数据处理
    3.3 1930年代中国工业产业特征的空间分布
        3.3.1 工业部门结构分析
        3.3.2 工业产品生产与销售概况
        3.3.3 工人劳动与收支概况
        3.3.4 工会组织概况
    3.4 小结
第四章 中国近代工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时空分析——通过典型人物对近代国家工业布局演变的考察
    4.1 研究理论
        4.1.1 工业区位理论
        4.1.2 时空间行为研究
    4.2 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主要历程与区位决策群体
    4.3 区位决策代表性人物的选取与工业布局行为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4.3.1 代表性人物的选取
        4.3.2 工业布局行为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4.4 近代工业布局不同阶段的区位选择分析
        4.4.1 政府为投资主体阶段的区位选择分析——以李鸿章为例
        4.4.2 民间资本开始介入阶段的区位选择分析——以张謇为例
        4.4.3 民间资本成为近代工业化重要力量阶段的区位选择分析——以荣氏兄弟为例
    4.5 小结
第五章 近代工业转型与区域工业经济空间重构——鲁中、鲁东工业集聚区个案研究
    5.1 研究区域与研究时段的选取
        5.1.1 研究区域
        5.1.2 研究时段的选取
    5.2 山东工业经济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5.3 从传统手工业到近代工业山东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征与空间格局
        5.3.1 清时期山东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征与空间格局
        5.3.2 民国时期山东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征与空间格局
    5.4 小结
第六章 近代工业发展与区域城市空间结构变迁——旧直隶工业集聚区个案研究
    6.1 研究区域
    6.2 近代工业发展与旧直隶城市群体空间结构变迁
        6.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6.2.2 清时期直隶城市群的空间格局
        6.2.3 民国时期直隶城市群的空间格局
        6.2.4 近代工业对直隶城市群体空间格局的影响
    6.3 近代工业发展与城市外部、内部空间结构变迁——天津个案研究
        6.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6.3.2 天津近代各时期的工业发展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6.3.3 天津近代工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拓展
        6.3.4 天津近代城市规划中的工业空间及其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国近代工业数据基础平台构建的技术方案
    一、建设目的与意义
    二、参考的标准规范
    三、技术架构
    四、建设方案
        (一)中国近代工业历史地理数据库建设
        (二)中国近代工业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附录B 本文研究成果运用于中国近代工业遗产历史价值分析的初步尝试
    一、全国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工业遗产历史价值的初步分析
    二、山东近代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的进一步解读
        (一)山东近代工业化进程中各时期留存的工业遗产
        (二)山东近代工业遗产的时间分布分析
        (三)山东近代工业遗产的行业分布与产业链关系分析
        (四)山东近代工业遗产的空间格局分析
        (五)小结
附录C 中国近代重要工业厂、矿名录整理表
附录D 1930年代中国工业产业特征数据
    D-1省级一级工业行业职工人数整理表
    D-2市县级一级行业厂数、资本总数、工人人数、产品总值整理表
    D-3主要城市工会数量及会员人数整理表
附录E 山东省工业贸易联系数据
    E-1方志中出现的部分工业贸易联系数据整理
    E-2《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中出现的主要工业贸易联系数据整理
附录F 天津近代重要工业企业名录整理表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发表的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莱芜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2]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生态文明矿山的实践[J]. 商福成,杨富廷. 山东冶金, 2014(01)
  • [3]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生态文明矿山的实践[A]. 杨富廷,张龙平. 2013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论文集, 2013
  • [4]关于公布“纪念山东金属学会成立30周年”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J]. 山东金属学会. 山东冶金, 2011(05)
  • [5]创新基于高效一体化运作的钢铁集团管控模式[J]. 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冶金管理, 2009(11)
  • [6]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0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J].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政报, 2004(22)
  • [7]新型胶结材料充填采空区的研究与实践[J]. 蒋秀香,白忠民,王怀佳. 西部探矿工程, 2002(05)
  • [8]莱芜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 边同民,张成华,张龙平. 矿业快报, 2001(24)
  • [9]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城市工业区更新策略研究[D]. 姚炜. 东南大学, 2019(01)
  • [10]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D]. 刘静. 天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莱芜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方案研究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