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首都

罗马——帝国的首都

一、罗马——帝国之都(论文文献综述)

徐静怡[1](2022)在《罗马帝国的分裂——鲁菲努斯与斯提里科权争事件探微》文中研究指明鲁菲努斯和斯提里科的权争,是395年东西罗马帝国分裂伊始爆发的第一场重大权臣冲突。塞奥多西一世死后,斯提里科对东部摄政权的要求引发了以鲁菲努斯为首的东部政府的不满,使东西罗马帝国的关系趋于紧张。哥特人阿拉里克的反叛则导致了鲁菲努斯与斯提里科的直接碰撞,权争事件最终以鲁菲努斯被杀而告终,这一事件及其结果,造成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动荡。结合罗马史家的记载及近现代学者的研究,对这一事件进行综合深入考察,对于分析罗马帝国晚期的政治局势、罗马帝国分裂之始的种种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毛皓强[2](2021)在《从中央到地方的主权“下放”——试析中世纪前期“送法下乡”的治理模式》文中研究说明"主权"概念在诞生之前就已经有政治实践。自西罗马帝国灭亡以来,日耳曼诸王国根据地域和习惯差异在各自领域内践行着不完全相同的"主权"原则,这些制度尝试为中世纪晚期主权理论的建构奠定基础。其中英国和法国"王之和平"状态的演变过程是主权概念提出的直接源头,然而两国相异的立法、司法模式也为其后主权理论的各自转向埋下了伏笔。单纯考察西欧诸国的国家治理模式会发现,正是由于王室司法权一步步地下放和扩散才导致了主权的最终形成。

王忠孝[3](2021)在《从殖民地、大道、游记、里程碑和地图看罗马世界观与罗马帝国主义》文中研究说明由于资料稀少,我们对于公元前3世纪之前罗马世界观的了解十分局限,但不难推测罗马人对世界的认知是和数世纪以来持续不断的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分不开的。其中,殖民地、大道、游记、里程碑以及地图作为领土扩张的视觉化产物,在较大程度上呈现出具有罗马特色的空间观念和世界想象。汉尼拔战争结束后,希腊地理学和制图学的发展极大地加深了罗马人对人类世界的了解。然而,亚历山大大帝的世界征服对罗马世界观的演变产生了更务实的推动力。在共和国最后几十年中,贵族之间白热化的竞争将罗马的空间拓展推到了另一个层次。到奥古斯都时代,罗马政治精英们热衷于强调他们统治了"全球",并建立了一个无边界的世界帝国。

林英,李晓嘉[4](2021)在《早期拜占庭帝国的世界地理观念与日益重要的“东方”》文中提出与罗马帝国盛期相比,早期拜占庭帝国的世界地理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公元4世纪之后,拜占庭文献中的蛮族既包括西部兴起的蛮族王国,也包括东方的萨珊波斯与进入这一区域不久的草原民族,不同蛮族在拜占庭外交关系中占据不同地位和等级,帝国的东方邻国日益重要。此外,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为早期拜占庭的世界地理观念带来新的内涵,帝国不但是罗马帝国的延续者,也是基督教正统之所在。拜占庭皇帝是全世界基督教徒的保护者,拜占庭将要建立一个基督教的世界。

韩伟华[5](2021)在《奥古斯都与罗马帝国象征秩序的形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首位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在开创新帝制的同时,广泛运用艺术、宗教与神话,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帝王形象。《圣奥古斯都行述》、奥古斯都和平祭坛及大量的奥古斯都雕像,塑造了世人对罗马政治文化的全新认知方式。奥古斯都的继任者在某种程度上均是他的模仿者,他们批量制造帝王雕像来展示皇权,营建凯旋门、记功柱以炫耀帝国武功。那些背离奥古斯都模式的罗马暴君,则在被弑后遭"除名毁忆"之惩罚。奥古斯都在政治象征方面的创举,对后世的权力运作机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吕厚量[6](2021)在《埃利乌斯·阿里斯泰德与2世纪希腊知识精英的历史观》文中研究说明埃利乌斯·阿里斯泰德在其公共演说词《泛雅典娜节集会辞》和《罗马颂》中,展示了一套与古典时代历史叙述模式有明显区别的、带有浓厚宗教色彩与"普世史"特征的历史记忆。其历史叙述来自对雅典民主制、罗马对外扩张等传统记述的改写,以及对希腊史学传统中固有宗教元素及"普世史"视角的发挥。这种历史记忆成功地迎合了2世纪希腊知识精英的品位,而且同尤西比乌斯等早期基督教史学家建立的教会史叙述模式具有相似性。

孙兴杰[7](2021)在《后帝国空间与国家构建:反思现代国际关系的原点与限度》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国家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对象,也是国际关系理论的原点。现代国家既不是历史上恒久的政治秩序,也不是当下世界秩序中理所当然的组织形态,现代国家的"史前史"是漫长而经久的帝国时代。罗马帝国之后没有实现帝国的重建,而是进入了"后罗马帝国时代",催生了欧洲国家,后罗马帝国空间成为后帝国空间的"原型"。在19世纪的"帝国时代",殖民帝国终结了传统帝国,而在20世纪的去殖民化运动之后,人类最终进入后帝国空间。现代国家是后帝国空间中"可能"的政治秩序形态,基于现代国家假定的国际关系研究需要平衡欧洲历史的特殊性和世界历史多样性。现代国家及其国际体系是从帝国到后帝国空间的历史性转型的"剧目"之一,只有将现代国家构建置于人类社会演进的超大时空之中,才能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真正的世界历史叙事基础,进而创建一个解释人类秩序演化的跨学科知识场域。

苏聪[8](2021)在《延续与转型:古代晚期视域下的历史书写——以塞奥非拉克特《历史》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中叶以来,以古代晚期研究为主要阵地的"罗马世界转型"范式逐渐兴起,对爱德华·吉本构建的"罗马世界衰落"的经典解释模式形成极大挑战。拜占廷史家塞奥非拉克特作品《历史》是研究古代晚期历史书写的极佳范例,其写作方式兼具"古典"与"神学"双重特征,以及其所记述的莫里斯改革反映的正是古代晚期所强调的"转型"特征,即通过改革形成与时代趋势相符的政治与军事制度,旨在探索缓解晚期罗马危机的方案,进而探寻从晚期罗马向中世纪拜占廷转型的路径。

高克冰[9](2021)在《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地区间的海路及贸易——兼论早期海上丝绸之路西段》文中研究说明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地区的海路贸易是古代世界海上交往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为罗马帝国提供了丰富的香料等商品,而且藉由此将海洋贸易的范围拓展至印度等地,从而在公元1世纪形成了早期海上丝绸之路西段。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半岛西北部纳巴泰、阿拉伯半岛西南部赛伯邑、希木叶尔王国的海路贸易,共同构成了其与阿拉伯地区海路贸易的主要内容。前者涉及地中海东部和红海北部贸易,后者则包含红海南部至亚丁湾间的贸易。地中海经红海至亚丁湾的航路共同组成了早期海上丝绸之路西段。深入分析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地区海路贸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助于理解古代文明间海上互动的形式与内涵。

张理铭[10](2021)在《论查士丁尼时代拜占庭帝国与波斯帝国外交关系》文中研究指明查士丁尼执政时期,拜占庭帝国与波斯帝国的外交关系以三次战争为主线,波斯数次挑起战争,拜占庭三次赢得胜利,但双方均未能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拜占庭帝国对波斯的国家战略是保证东部诸省免遭入侵,不断挤压波斯势力范围。萨珊波斯将恢复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领土视作其立国的根基,对埃及、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有领土野心,对罗马—拜占庭帝国采取激进的进攻性战略。由于查士丁尼时期的国家战略整体偏向于西方,其对萨珊波斯帝国的外交持旨在维持现状、均势的"绥靖政策"。波斯帝国内外皆有掣肘之忧,以主动出击的方式,遏制拜占庭对己方势力范围的渗透、压缩。两国在拉锯战中付出沉重的代价,致使双方霸权加速衰落以及阿拉伯人的崛起。

二、罗马——帝国之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罗马——帝国之都(论文提纲范文)

(1)罗马帝国的分裂——鲁菲努斯与斯提里科权争事件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一、鲁菲努斯与斯提里科权争之缘由
二、鲁菲努斯与斯提里科权争之核心
三、鲁菲努斯与斯提里科权争之结局及余波
结语

(3)从殖民地、大道、游记、里程碑和地图看罗马世界观与罗马帝国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殖民地和大道
二、里程碑和游记
三、世界地图
四、希腊化时期的地理论述对罗马世界观的影响
五、作为世界征服者的罗马

(4)早期拜占庭帝国的世界地理观念与日益重要的“东方”(论文提纲范文)

一、罗马-拜占庭观念中的“世界”概念
二、基督教罗马中心观与遥远东方的新知识
三、罗马与萨珊波斯的对等关系
四、拜占庭帝国与来自中亚的草原民族
五、结语

(5)奥古斯都与罗马帝国象征秩序的形塑(论文提纲范文)

共和外衣下的元首新形象塑造
制造奥古斯都与永恒之罗马
后奥古斯都时代帝国象征秩序的嬗变
结 语

(6)埃利乌斯·阿里斯泰德与2世纪希腊知识精英的历史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4—5世纪古典史学突变说
二、阿里斯泰德公共演说词的史学价值
三、《泛雅典娜节集会辞》与《罗马颂》中的历史记忆
四、阿里斯泰德历史记忆的时代特征
结论

(7)后帝国空间与国家构建:反思现代国际关系的原点与限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 后帝国与政治秩序“大分流”
二、 后罗马帝国空间与欧洲国家的形成
三、 殖民帝国:帝国与主权国家的嵌套
四、 “大转型”与全球性后帝国空间的形成
五、 国家构建路径及类型
结 语

(8)延续与转型:古代晚期视域下的历史书写——以塞奥非拉克特《历史》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古代晚期研究的兴起
二、以“古代晚期”视域考察《历史》写作特征
三、以“古代晚期”视域探究《历史》所记莫里斯变革
结语

(9)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地区间的海路及贸易——兼论早期海上丝绸之路西段(论文提纲范文)

一、红海至亚丁湾:罗马帝国与赛伯邑、希木叶尔王国的海路贸易
二、横跨地中海、红海:罗马帝国与纳巴泰王国的海路贸易
三、早期海上丝绸之路西段的典型商品
结语

(10)论查士丁尼时代拜占庭帝国与波斯帝国外交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波斯战争的大致经过
二、拜占庭帝国对波斯的国家战略及目标
三、萨珊波斯帝国对拜占庭的国家战略及目标
四、结语:查士丁尼时代拜占庭—波斯外交关系分析

四、罗马——帝国之都(论文参考文献)

  • [1]罗马帝国的分裂——鲁菲努斯与斯提里科权争事件探微[J]. 徐静怡. 泰山学院学报, 2022(01)
  • [2]从中央到地方的主权“下放”——试析中世纪前期“送法下乡”的治理模式[J]. 毛皓强. 金陵法律评论, 2021(00)
  • [3]从殖民地、大道、游记、里程碑和地图看罗马世界观与罗马帝国主义[J]. 王忠孝. 世界历史评论, 2021(04)
  • [4]早期拜占庭帝国的世界地理观念与日益重要的“东方”[J]. 林英,李晓嘉.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21(12)
  • [5]奥古斯都与罗马帝国象征秩序的形塑[J]. 韩伟华. 学海, 2021(06)
  • [6]埃利乌斯·阿里斯泰德与2世纪希腊知识精英的历史观[J]. 吕厚量. 历史研究, 2021(05)
  • [7]后帝国空间与国家构建:反思现代国际关系的原点与限度[J]. 孙兴杰. 国际政治研究, 2021(05)
  • [8]延续与转型:古代晚期视域下的历史书写——以塞奥非拉克特《历史》为中心[J]. 苏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9]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地区间的海路及贸易——兼论早期海上丝绸之路西段[J]. 高克冰.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3)
  • [10]论查士丁尼时代拜占庭帝国与波斯帝国外交关系[J]. 张理铭. 西部学刊, 2021(17)

标签:;  ;  ;  ;  ;  

罗马——帝国的首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