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档案鉴定标准的启示

国外档案鉴定标准的启示

一、国外档案鉴定标准给我们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欧其健[1](2020)在《浅谈测绘地理信息档案鉴定工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借鉴档案学界关于档案鉴定的相关理论,对当前测绘地理信息档案鉴定工作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廖倩文[2](2019)在《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研究》文中认为裴桐是我国卓越的档案学家,同时也是我国档案学人的杰出代表,对我国档案工作、档案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档案学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财富。2018年恰逢裴桐100周年诞辰,在此之际,选择以裴桐的档案工作思想为论文的研究对象,以此表达对裴桐的敬佩之情。裴桐为档案事业奋斗终生,从事档案工作的时间横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时期。无论是作为档案行政领导还是档案工作者,他的思想如实地反映了中国档案工作发展史的轨迹,是中国档案工作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因此,对裴桐档案工作思想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拓展我国档案工作的研究范围,丰富档案学研究的内容,增加档案学人对裴桐档案工作相关思想的关注、继承和学习,而且可以从中获得经验和启示,推动中国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向更好的方向前进。论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第二章阐述了裴桐的生平、学术成就及其对档案工作的贡献。其中在对裴桐生平进行介绍时,以时间为脉络,全面地分析了裴桐的一生,着重突出裴桐人物经历中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事件,以引出裴桐与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打下初步基础。第三、四、五、六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了裴桐坚持在档案工作中恪守党领导的思想、坚持档案实体管理创新发展的思想、坚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思想、坚持档案工作人员参与历史研究的思想。这四章中详细地介绍了裴桐关于档案工作的理论及思想,并将裴桐与“档案三老”中的其他二老——曾三和吴宝康以及同时代其他档案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思想做对比,以突出裴桐工作思想的特色。第七章总结提炼了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特征、地位及当代启示。该部分是在深入研究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的挖掘和评价,展现了裴桐档案工作思想从过去到现在的影响力,以及对中国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发展的积极意义。论文对裴桐档案工作思想内容的研究,采取将微观个体放置于宏观社会历史背景,并结合对比分析的方法,有助于真实反映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内容、地位和价值,提高对我国档案工作发展史的认识,并从中汲取促进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能量和智慧。

李木兰[3](2019)在《特里·库克档案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特里·库克是近现代档案学的重要人物。其档案学思想不仅影响着加拿大的档案界,也对中国的档案实践和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文章运用文献统计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对特里·库克档案学思想的形成进行统计和梳理,系统分析并阐释“新来源观”、“宏观鉴定论”、“后保管模式”和“档案学范式思想”本身的内在逻辑、相互之间的联系。其次,利用比较研究法分析其思想与传统来源观、谢伦伯格鉴定思想及传统保管模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说明其思想的时代适用性。再次,阐明其档案学思想在中国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在档案界引起了社会记忆研究热和档案资源观的改变,引导当前中国档案范式研究和引发学者对档案学范式的深层次思考;另一方面,在档案实践领域中对档案资源建设、档案鉴定工作和档案职业产生的积极作用。最后,从理论研究到实践领域,特里·库克的档案学思想对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全面研究其档案学思想,有助于深入把握其思想精髓,予以中国档案学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启迪中国档案界对国外档案学理论和思想适当的学习和借鉴,利于档案学的理论发展和应用创新。从而为中国档案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袁馨怡[4](2019)在《国外社交媒体归档项目研究 ——以美英澳为例》文中指出随着web2.0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微博,博客,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欢迎。海量的社交媒体信息记录着大量零散的生活记忆、各种活动,社交媒体信息作为一种真实存在的社会记忆,能够真实的反映社会现实,理应被相关机构妥善归档保存。国外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对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研究处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而我国对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研究目前还处在理论多、实践少的起步阶段。这种非结构化的社交媒体信息,在归档过程中与传统档案存在着差异。社交媒体信息是一种社会记忆,它反映了与时俱进的每个时期的社会现象与人类活动。作为延续人类社会记忆的形式,社交媒体信息的属性在本质上与档案相似,是人类社会记忆延续的一种方式。至此,通过对国外社交媒体归档项目的研究,分别从社交媒体信息的捕获采集、鉴定、保存、开发与利用几个方面,并对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每个环节提出建议。社交媒体信息的捕获主要从政策与捕获技术研究,鉴定方式结合社交媒体信息的特点,在传统档案鉴定基础上但不局限于传统档案鉴定思维,借鉴国外保存社交媒体信息技术,国内保存最佳方案选择MongoDB数据库。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最终目的是要提供利用,其开发与利用为人类行为记录与人类网络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利用概念,重现真实的社会记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祝苑[5](2019)在《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研究 ——以微博和微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通过社交媒体参与到与大众的互动之中,许多国家政府部门已经对社交平台信息进行归档实践且取得一定成效,社交平台信息归档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和档案部门的重视,但尚未制定具体的规范和规定。因此,笔者对微博和微信这两大主要社交平台上信息的归档为例对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进行研究,分析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客体和主体、方式和时间,确定其归档范围、密级、保管期限,并对其归档流程进行了梳理。首先,笔者从我国社交媒体信息的电子文件属性、凭证价值、参考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对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从理论上和技术上对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列举和介绍了国外相关实践,说明了我国社交媒体信息需要进行归档且对其归档是可以实现的。然后,笔者根据以微博和微信为主的社交媒体信息的内容及其涉及的机构和我国电子文件归档部门来确定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客体和主体,并根据电子文件归档关于归档方式和归档时间方面的规定来确定我国社交媒体信息的归档方式和时间。再次,笔者从档案属性标准、社会需求标准、相对价值标准三个方面对以微博和微信为主社交媒体信息价值进行鉴定,并结合《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其他专门文件归档范围的规定、以微博和微信为主的社交媒体信息的特点对其可归档范围和不可归档范围进行了确定;根据我国档案密级相关规定和我国法律条文中关于隐私权的相关规定,对以微博和微信为主的社交媒体信息的密级进行确定;对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概念和作用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制定以微博和微信为主的社交媒体信息档案保管期限表,对微博、微信档案的保管期限进行了规范和界定。最后,笔者对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流程——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移交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分析和梳理。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涉及很多领域且我国暂未出台具体的政策来对其进行规范,笔者主要就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归档客体和主体、归档方式和时间、归档范围、密级、保管期限表和归档流程进行分析、梳理和确定,试图对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提供一定的思路。

徐欣欣[6](2016)在《个人数字文件保存挑战与档案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今,个人数字文件大量形成且具有多方面的长远价值,然而其保存状况却十分堪忧: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和社会记忆的一部分,个人数字文件值得档案馆关注并采取相关保存措施。本文分析了档案馆个人数字文件保存工作的理论基础、法律依据,并对一些档案馆相关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从改变观念、个人数字文件进馆前的提前干预、进馆后的管理以及对公众的教育指导4个方面为档案馆提供了对策。其中,第2部分首先介绍了个人数字文件的相关概念和范围:拓展了“文件”的内涵;对个人数字文件的含义和范围进行了界定。之后评介了个人数字文件相关的管理理论,包括鉴定理论和后保管理论。最后,分析了我国档案馆开展个人数字文件保存工作的法律依据,确认其有资格开展相关工作。第3部分通过对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网站的在线调查及对部分档案馆的电话访谈,初步梳理出我国档案馆的名人和普通人数字文件保存工作情况。然后,将我国档案馆工作现状中的问题总结为观念不到位、收集时间太晚、管理方法简单、缺乏对公众的教育指导4个方面。第4、5、6、7部分分别针对以上4个问题为档案馆提供了对策,其中第4部分是转变观念,这是档案馆应对个人数字文件保存挑战的第一步。在具体做法上,该部分从认识个人数文件保存的重要性和重新思考收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两方面进行了论述。第5部分紧接着论述了个人数字文件的收集,其重点是提前干预。该部分首先介绍了提前干预方法的含义;然后,在分析了个人的数字文件形成和管理行为的基础上,参考Paradigm、Digital Lives和iKive项目三个实例,梳理出了提前干预的一整套实施步骤。第6部分论述档案馆对进馆后的个人数字文件的管理,根据档案馆的不同情况,提供了4种路径:从物理媒介上的个人数字档案着手保管的路径、依托本馆数字仓储的路径、依托管理软件的路径以及与其它机构合作的路径。第7部分为档案馆的个人数字文件保存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教育指导公众保存其数字文件,通过这种方法,档案馆可以借助公众的力量,与之共同建档、共同保存社会记忆。文中还举出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我国沈阳市档案局的相关实践的例子,并就此分析了教育指导中的困难和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崔思宇[7](2016)在《建国初期我国对前苏联档案学理论和方法的借鉴融合》文中认为我国现代档案学研究与档案工作发展的初期,以学习前苏联作为新中国建立后档案事业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其理论和实践均曾受到前苏联档案学理论与档案管理模式的深刻影响。本文首先从前苏联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的示范性,建国初我国面临的国内外政治环境两个角度切入,对选择学习前苏联档案学理论与档案工作方法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继而细致地梳理与展现了我国移植、吸纳和融合前苏联档案学理论与方法的具体状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我国学习前苏联档案学理论和方法所取得的实际成效,并客观分析了我国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启示。本文期望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与重新阐释,为我国未来在档案事业建设发展进程中的“洋为中用”提供可能的参考与镜鉴。

李芳芳[8](2015)在《国外档案鉴定标准对我国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档案鉴定标准是档案管理的核心内容。国外档案鉴定标准相对成熟、完善,由鉴定的基本标准和内容标准构成。借鉴国外档案鉴定的标准,根据国内档案管理实践加以改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微观鉴定标准。

李芳芳[9](2015)在《国外档案鉴定标准对我国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档案鉴定标准是档案管理的核心内容。国外档案鉴定标准相对成熟、完善,由鉴定的基本标准和内容标准构成。我国应借鉴国外档案鉴定的标准,根据国内档案管理实践加以改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微观鉴定标准。

袁丽萍[10](2014)在《中外档案鉴定机制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承担着记录社会集体记忆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社会认同的形成、延续社会记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档案鉴定的过程即为社会记忆重新整合建构的过程。档案鉴定又被称为最具有挑战性的档案工作,美国档案学者莫斯曾说过:“鉴定是档案工作整个系列决定中第一个关键性决定,是随后所有决定得以产生的基础,因而是档案工作的首要职能,鉴定的重要性居第一。”档案鉴定工作是完全是按照档案鉴定机制开展进行的,而档案工作鉴定机制归根结底是由国家历史发展、工作实践决定的。档案鉴定机制是连接档案鉴定基础理论和档案鉴定工作实践的重要结合点。如果没有档案鉴定有效的运行机制,档案鉴定工作就不能有效的开展。档案鉴定工作的运行机制是指档案鉴定流程、档案鉴定组织管理方法。为了使档案鉴定工作能够正常顺利的开展,保证档案鉴定工作的质量,使档案鉴定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监督地进行,必须确立档案鉴定工作的运行机制,从而保证鉴定工作的经常化、程序化、规范化。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国内外档案鉴定机制具体运行模式进行分析,并置于档案鉴定实践与理论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同时结合我国当前鉴定工作模式的现状来思考我国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的档案鉴定工作的情况,从档案鉴定程序、档案鉴定组织机构、档案鉴定人员以及档案鉴定标准层面切入,进而做国内外比较研究。发现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档案鉴定工作不是很完善,档案馆藏数量激增、质量不高的现象一直存在。因此,合理完善我国档案鉴定机制的问题就极为突出。本文就是对比分析中外档案鉴定工作中的差异,从理论和实践多角度出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发展和完善我国档案鉴定机制。

二、国外档案鉴定标准给我们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档案鉴定标准给我们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测绘地理信息档案鉴定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总体原则
    1.1 全过程管理
    1.2 尊重双重价值
2 确保档案的属性
    2.1 完整性
    2.2 准确性
    2.3 系统性
3 综合评判
    3.1 来源价值
    3.2 内容价值
    3.3 利用频次价值
    3.4 效益价值
4 提供保障
    4.1 提升人员素养
    4.2 夯实技术储备
5 结语

(2)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同时代学者的档案工作思想
        1.2.2 对裴桐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第二章 裴桐与中国档案工作的发展
    2.1 裴桐生平概述
        2.1.1 裴桐生平
        2.1.2 裴桐学术成就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档案工作创建的贡献
        2.2.1 参加中国革命,与图书资料工作结缘
        2.2.2 入职中央材料科,开创党中央的档案工作
    2.3 新中国时期对档案工作建设与发展的贡献
        2.3.1 重视档案人才培养
        2.3.2 推进档案工作法制建设
        2.3.3 推动档案馆工作发展
        2.3.4 开创少数民族档案工作
        2.3.5 持续关注档案学术研究
第三章 坚持档案工作恪守党领导的思想
    3.1 主张党的领导是档案工作发展的保证
        3.1.1 认为党的领导是档案工作性质和作用的来源
        3.1.2 提出党的重视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前提条件
        3.1.3 强调党的建设是档案工作前途的决定性因素
    3.2 提出档案工作要以政治为导向
        3.2.1 重视党在档案工作中的绝对领导地位
        3.2.2 主张践行以党方针政策为纲的工作方针
        3.2.3 要求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3.3 倡导档案工作要走群众路线
        3.3.1 强调树立档案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3.3.2 主张实行群众路线“四项并重”策略
第四章 坚持档案实体管理创新发展的思想
    4.1 档案收集工作的创新发展思想
        4.1.1 完善档案接收制度
        4.1.2 深化档案征集思想
    4.2 档案整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思想
        4.2.1 创新档案分类方法
        4.2.2 重构档案编目体系
        4.2.3 提出档案鉴定新模式
    4.3 档案利用工作的创新发展思想
        4.3.1 持续更新档案利用服务理念
        4.3.2 要求扩大档案服务主体
第五章 坚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思想
    5.1 倡导用信息观点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
        5.1.1 认为档案是一种信息源
        5.1.2 提出档案信息具有“三性”特征
    5.2 提出从广度和深度上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5.2.1 重视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来源
        5.2.2 强调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挖掘
    5.3 主张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档案信息服务
        5.3.1 要求档案部门参与国家信息系统建设
        5.3.2 建议“对症下药”突破影响因素限制
        5.3.3 主张运用新技术实现档案服务工作现代化
第六章 坚持档案工作人员参与历史研究的思想
    6.1 强调档案工作人员参与历史研究的必要性
    6.2 认为参与历史研究有助于促进档案工作发展
        6.2.1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工作水平
        6.2.2 解决档案“古为今用”问题
    6.3 建议采用多元路径参与历史研究
        6.3.1 主张建立健全档案馆工作为编史工作提供服务条件
        6.3.2 要求打破档案工作人员“只管不研”的旧观念
        6.3.3 倡导实行内外合作参与历史研究的思路
        6.3.4 提出结合档案管理环节参与历史研究的理念
第七章 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特征、地位及当代启示
    7.1 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特征
        7.1.1 政治导向
        7.1.2 求实创新
        7.1.3 利用为本
        7.1.4 多元融合
    7.2 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地位
        7.2.1 党中央档案工作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
        7.2.2 新中国档案工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7.3 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的当代启示
        7.3.1 对档案工作发展的启示
        7.3.2 对档案工作者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裴桐大事年表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特里·库克档案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特里·库克档案学思想形成背景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特里·库克的影响
    第二节 特里·库克个人经历
        一、教育背景
        二、工作经历
        三、成就简介
第三章 特里·库克的档案学思想内涵
    第一节 新来源观
        一、历史溯源及内容
        二、与传统来源观的比较
        三、对新来源观的评价
    第二节 宏观鉴定论
        一、历史溯源和内容
        二、与谢伦伯格档案鉴定思想的比较
        三、对宏观鉴定论的评价
    第三节 后保管模式
        一、历史溯源和内容
        二、与传统保管模式的比较
        三、对后保管模式的评价
    第四节 档案范式思想
        一、历史溯源和内容
        二、对档案范式思想的评价
    第五节 特里·库克档案学思想体系
        一、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
        二、思想体系的小逻辑
        三、思想体系的大联系
第四章 特里·库克档案学思想对中国档案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第一节 对中国档案理论的影响
        一、促进中国档案资源观的转变
        二、引发中国档案学范式的思考
    第二节 对中国档案实践的影响
        一、对档案资源建设的影响
        二、对档案鉴定工作的影响
        三、对档案职业人才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国外社交媒体归档项目研究 ——以美英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畴
        0.1.1 社交媒体的含义
        0.1.2 归档的含义
    0.2 国内外研究概况
        0.2.1 国内研究概况
        0.2.2 国外研究概况
    0.3 选题目的与意义
        0.3.1 选题目的
        0.3.2 理论与现实意义
    0.4 创新与不足之处
        0.4.1 创新之处
        0.4.2 不足之处
1 社交媒体信息的捕获项目
    1.1 美国的社交媒体信息的捕获工作
        1.1.1 美国国会图书馆归档Twitter项目
        1.1.2 美国社交媒体信息捕获的保障
        1.1.3 美国社交媒体信息捕获的方法
    1.2 社交媒体信息的其他捕获技术
        1.2.1 截图技术
        1.2.2 利用网络爬虫技术
        1.2.3 使用平台的特定应用程序接口(API)
2 社交媒体信息的鉴定项目
    2.1 美、英、澳的社交媒体信息的鉴定工作
    2.2 社交媒体信息鉴定主体与对象
        2.2.1 社交媒体信息鉴定主体
        2.2.2 社交媒体信息鉴定对象
    2.3 社交媒体信息鉴定内容与原则
        2.3.1 社交媒体信息鉴定内容
        2.3.2 社交媒体信息鉴定原则
    2.4 社交媒体信息鉴定标准与工具
        2.4.1 社交媒体信息鉴定标准
        2.4.2 社交媒体信息鉴定工具
3 社交媒体信息的保存项目
    3.1 英、澳的社交媒体信息的保存工作
        3.1.1 英国国家档案馆保存社交媒体信息
        3.1.2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与档案馆保存网络档案
    3.2 社交媒体文本信息的存储
        3.2.1 构建合理的保存机制
        3.2.2 利用Mongo DB存储社交媒体信息
    3.3 社交媒体信息中大文件的存储
        3.3.1 Grid FS的简介及特点
        3.3.2 利用Grid FS存储社交媒体信息
4 社交媒体信息的开发与利用
    4.1 美、英、澳的社交媒体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4.1.1 建立档案利用平台——社交媒体库
        4.1.2 利用社交媒体完善档案着录
        4.1.3 检索途径多样化
        4.1.4 应用程序分析社交媒体信息
    4.2 社交媒体信息专业领域的智能化开发与利用
        4.2.1 社交媒体信息关键词抽取
        4.2.2 社交媒体信息主题分类
        4.2.3 社交媒体信息情感分析
        4.2.4 构建用户画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研究 ——以微博和微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2 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社交媒体概述
        2.1.1 社交媒体的含义
        2.1.2 中国社交媒体的发展
        2.1.3 社交媒体信息的特性
    2.2 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相关理论
        2.2.1 电子文件归档相关理论
        2.2.2 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含义
    2.3 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必要性
    2.4 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可行性
        2.4.1 理论上的可行性
        2.4.2 技术上的可行性
    2.5 国外相关实践
3 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主客体、方式和时间
    3.1 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客体和主体
        3.1.1 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客体
        3.1.2 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主体
    3.2 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方式和时间
4 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范围、密级和保管期限
    4.1 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范围的确定
        4.1.1 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范围确定标准
        4.1.2 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可归档范围
        4.1.3 社交媒体信息不可归档范围
    4.2 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密级的确定
    4.3 我国社交媒体信息保管期限的确定
        4.3.1 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概念和作用
        4.3.2 我国社交媒体信息保管期限表
5 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的流程
    5.1 社交媒体信息的收集
        5.1.1 档案收集工作概述
        5.1.2 社交媒体信息收集方式
        5.1.3 社交媒体信息收集流程
    5.2 社交媒体信息的鉴定
        5.2.1 档案鉴定工作概述
        5.2.2 社交媒体信息鉴定方法
        5.2.3 社交媒体信息鉴定流程
    5.3 社交媒体信息的整理
        5.3.1 档案整理工作概述
        5.3.2 社交媒体信息整理流程
    5.4 社交媒体档案的保管
        5.4.1 档案保管工作概述
        5.4.2 社交媒体档案保管条件
    5.5 社交媒体档案的移交
        5.5.1 电子档案移交工作概述
        5.5.2 社交媒体档案移交方式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个人数字文件保存挑战与档案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个人数字文件的大量产生及其长期保存价值
        1.1.2 个人数字文件流失或损毁情况严重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现实意义
    1.6 研究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探讨
        2.1.1 文件
        2.1.2 数字文件
        2.1.3 个人数字文件
    2.2 相关概念辨析
        2.2.1 个人档案
        2.2.2 家庭档案
        2.2.3 私有档案和私人档案
    2.3 管理理论
        2.3.1 鉴定理论
        2.3.2 后保管理论
    2.4 法律依据
3 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方法与内容
    3.2 网站调查结果
        3.2.1 个人档案工作情况
        3.2.2 电子档案接收和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
        3.2.3 个人数字档案工作情况
    3.3 电话访谈结果
        3.3.1 电子档案接收和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
        3.3.2 名人数字档案工作情况
        3.3.3 图书馆、文学馆的情况
    3.4 现状总结及问题分析
        3.4.1 现状总结
        3.4.2 问题分析
4 改变观念——档案馆应对个人数字文件保存挑战的第一步
    4.1 认识参与个人数字文件保存的必要性和意义
        4.1.1 必要性
        4.1.2 意义
    4.2 重新思考个人数字档案收集中的困难和问题
        4.2.1 收集上的困难
        4.2.2 数字档案的价值问题
    4.3 小结
5 提前干预——数字时代档案馆保存个人文件的关键
    5.1 提前干预方法的产生
        5.1.1 提前干预方法的提出
        5.1.2 相关论辩
    5.2 个人形成和管理其数字文件的行为分析
        5.2.1 个人形成、整理和处置其数字文件的行为分析
        5.2.2 个人鉴定其数字文件的行为及个人的价值观念分析
        5.2.3 个人保存其数字文件的行为分析
        5.2.4 总结与启示
    5.3 实例分析
        5.3.1 Paradigm项目
        5.3.2 Digital Lives项目
        5.3.3 iKive项目
        5.3.4 评价
    5.4 提前干预的建议实施步骤
        5.4.1 第一阶段——初步和周期性的接触活动
        5.4.2 第二阶段——数字收集活动
    5.5 小结
6 因地制宜——不同档案馆管理个人数字档案的路径选择
    6.1 从物理媒介上的个人数字档案着手保管的路径
        6.1.1 物理媒介上的个人数字档案的保管规律
        6.1.2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相关项目经验分析
        6.1.3 评价与启示
    6.2 依托本馆数字仓储的路径
        6.2.1 数字档案馆纳入个人数字档案的可行性分析
        6.2.2 加拿大图书档案馆的经验分析
        6.2.3 评价与启示
    6.3 依托管理软件的路径
        6.3.1 工作原理分析
        6.3.2 管理过程分析
        6.3.3 评价与启示
    6.4 与其它机构合作的路径
    6.5 小结
7 教育指导公众——档案馆保存个人数字文件的新思路
    7.1 档案工作向社会/社区范式的转变
        7.1.1 范式提出的背景
        7.1.2 范式的提出及其内涵的深化
    7.2 档案馆教育指导公众的现实基础及意义分析
    7.3 实例分析
        7.3.1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个人数字存档项目
        7.3.2 沈阳档案局的家庭档案工作
        7.3.3 评价
    7.4 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方法思考
        7.4.1 资金和人力上的困难
        7.4.2 如何吸引和发动公众的问题
        7.4.3 如何争取与其它机构合作机会的问题
    7.5 小结
8 总结和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附录
    附录1 部分省级综合档案馆对名人档案收集范围的规定
    附录2 部分省级综合档案馆对名人档案收集内容的规定
    附录3 我国档案馆个人数字档案保存工作现状的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奖励
致谢

(7)建国初期我国对前苏联档案学理论和方法的借鉴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课题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建国初期借鉴前苏联档案学理论及方法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前苏联档案学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具有示范性
        一、前苏联的档案学理论成果
        二、前苏联的档案工作方法
    第二节 政治环境及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一、国内外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对前苏联档案学理论和方法的借鉴融合
    第一节 对前苏联档案学理论的借鉴
        一、对前苏联全宗理论的借鉴
        二、对前苏联档案鉴定原则的借鉴
        三、档案期刊对前苏联档案学理论的宣传和普及
    第二节 对前苏联档案工作方法的借鉴融合
        一、对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融合
        二、效仿前苏联开展档案馆网建设工作
        三、学习前苏联发展档案高等教育工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借鉴前苏联档案学理论及方法的成效与启示
    第一节 借鉴前苏联档案学理论和方法的成效
        一、档案学理论的发展
        二、档案管理方法的确立
        三、档案馆网建设工作有序的开展
        四、档案高等教育事业的建立
    第二节 借鉴前苏联档案学理论及方法的不足与启示
        一、学习前苏联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二、学习前苏联引发的启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国外档案鉴定标准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外档案鉴定的基本标准
二、国外档案鉴定的内容标准
三、国外档案鉴定的标准对我国开展档案鉴定工作的启示

(9)国外档案鉴定标准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外档案鉴定的基本标准
    1. 档案年龄的标准。
    2. 管理机关职能的标准。
    3. 档案内容的标准。
    4. 档案效益的标准。
    5. 四项原则的标准。
二、国外档案鉴定的内容标准
    1. 国外档案保存前的鉴定标准。
    2. 国外专门鉴定委员会对档案的鉴定标准。
三、国外档案鉴定的标准对我国开展档案鉴定工作的启示
    1. 借鉴科学的档案鉴定标准,灵活加以运用。
    2. 参考国外档案鉴定标准,合理修订我国档案文件保存年限。
    3. 对照国外档案鉴定标准,创造我国档案鉴定标准新模式。

(10)中外档案鉴定机制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1.2.1 国内研究情况
        1.2.2 国外研究情况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基本思路
        1.3.2 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 档案鉴定机制的理论辑要
    2.1 档案鉴定机制的内涵
    2.2 档案鉴定机制的理论基础
        2.2.1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2.2.2 档案价值鉴定理论
第三章 国内外档案鉴定机制简介
    3.1 国内档案鉴定机制的发展沿革
        3.1.1 经验工作阶段
        3.1.2 初期发展阶段
        3.1.3 成熟发展阶段
    3.2 国外档案鉴定机制的发展沿革
第四章 国内外档案鉴定机制的比较
    4.1 档案鉴定程序比较
    4.2 档案鉴定组织机构的比较
    4.3 档案鉴定人员比较
    4.4 档案鉴定标准比较
第五章 对我国档案鉴定机制的启示
    5.1 合理划分档案鉴定过程,建立双重价值鉴定机制
    5.2 借鉴国外文件中心经验,完善我国档案鉴定组织机构
    5.3 开放档案鉴定的权利主体,使档案部门人员提前参与
    5.4 丰富和完善档案保管期限表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国外档案鉴定标准给我们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测绘地理信息档案鉴定工作[J]. 欧其健. 地理空间信息, 2020(06)
  • [2]裴桐档案工作思想研究[D]. 廖倩文. 上海大学, 2019(02)
  • [3]特里·库克档案学思想研究[D]. 李木兰.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4]国外社交媒体归档项目研究 ——以美英澳为例[D]. 袁馨怡. 辽宁大学, 2019(01)
  • [5]我国社交媒体信息归档研究 ——以微博和微信为例[D]. 祝苑.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个人数字文件保存挑战与档案馆对策研究[D]. 徐欣欣. 武汉大学, 2016(01)
  • [7]建国初期我国对前苏联档案学理论和方法的借鉴融合[D]. 崔思宇. 黑龙江大学, 2016(03)
  • [8]国外档案鉴定标准对我国的启示[J]. 李芳芳. 兰台世界, 2015(17)
  • [9]国外档案鉴定标准对我国的启示[J]. 李芳芳. 兰台世界, 2015(14)
  • [10]中外档案鉴定机制的比较研究[D]. 袁丽萍. 天津师范大学, 2014(12)

标签:;  ;  ;  ;  ;  

国外档案鉴定标准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