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O扩展ArcGIS中建筑物的3D可视化功能

使用AO扩展ArcGIS中建筑物的3D可视化功能

一、利用AO扩展ArcGIS中建筑物3维可视化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付瑾瑜[1](2020)在《工业遗产信息记录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以陕西老钢厂建筑群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工业遗产近几十年逐渐成为进入公众视野的遗产保护热点。工业遗产的记录档案中保存有大量信息,其中物质类遗产记录信息主要是针对工业遗产的建筑物、生产车间、生产设备的图纸和文字;非物质类遗产记录信息主要是针对工艺流程、工作组织形式、历史回忆的纪实影像和文字。这两类记录信息由于过于专业和琐碎,公众难以对这些文字及二维图像形成系统认知,导致公众难以正确理解遗产的内涵和价值,这是当下工业遗产以及现代建筑遗产记录方法研究亟待解决的前沿课题。而三维可视化是一项应用于诸多学科领域,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文字与二维信息转化为直观精确的三维信息模型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帮助公众认知与了解工业遗产价值的有效途径。“陕西老钢厂建筑群”隶属于西安市东部的原陕西钢厂,是西安市政府公布的历史建筑之一。陕西钢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至今,历经多个时期,保留有丰富的档案资料、历史影像。本论文拟以“陕西老钢厂建筑群”为例,基于其保存丰富的遗产信息,借助数字化技术转化为公众直观和易读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实现其工业遗产内涵与价值向公众的有效传递。论文第一部分为工业遗产信息记录基础研究,总结出国际国内遗产保护文件和实践案例中遗产信息记录中涉及的被记录主体、记录内容和记录方法,针对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的被记录主体,找出其相应的记录内容和方法,并应用于本次工业遗产信息记录研究。第二部分是三维可视化在遗产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三维可视化可以通过史迹信息数据化,阐释与解读文化遗产的信息资源。通过遗产信息的三维可视化,可以解决对遗产的信息处理及展示和遗产本身具有的历史、艺术、文化、科技价值的解读。对比三维可视化研究多种数字化建模方法,确定其中Sketch up软件由于其简单易掌握的特性非常适用于工业遗产记录信息的三维模型建立。第三部分以“陕西老钢厂建筑群”为例,根据陕西钢厂历史发展分为诞生、发展、破产、改造再利用时期四个时期,通过资料阅读和实地调研梳理四个时期的环境和厂址条件、建筑物、设备和生产线、非物质性相关记录信息,依托价值评估,运用Sketch up软件,构建有效实现遗产记录信息文字与二维图片的三维可视化转换,通过对遗产基本信息、建筑空间演化信息、特殊工艺信息、非物质遗产信息等提取适合于三维可视化模型建构的遗产信息。还原历史场景,直观呈现其遗产价值,为其进一步应用于工业遗产的记录信息方法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案例。

张娜[2](2019)在《大坝安全三维动态全视景智能管理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水库大坝是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当前,水库大坝在建设和管理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工程老化、变形严重等挑战,故对处理突发事件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大坝安全管理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依兰航电枢纽工程动态监测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开展大坝安全三维动态全视景智能管理方法研究,构建研究区域的三维全视景场景,建立实际大坝变形预报模型,设计智能优化算法,提出大坝安全预警可视化方法,研究大坝安全动态监测可视化模拟,研发大坝安全三维动态全视景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大坝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GIS二次开发组件、3ds Max等软件,开展研究区域数字地形与水工建筑物模型创建及优化方法研究,构建数字地形与水工建筑物模型的三维全视景融合场景,完成水库大坝三维可视化仿真。2)针对实际工程情况,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大坝变形预报模型;考虑BP神经网络不足,设计混沌量子果蝇算法,实现BP神经网络关键参数优化,提出基于混沌量子果蝇-BP神经网络的大坝变形预报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验证预报模型准确性与优越性;基于安全评价流程,建立大坝安全预警模块,实现大坝安全可视化预警。3)基于系统研发目标,设计系统技术框架和功能模块;基于AE二次开发工具,运用Visual C#4.0语言,解决三维全视景场景中建筑物浏览、监测点信息三维动态展示、安全智能预报及预警动态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利用ArcSDE+SQLServer数据库,完成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存储和调用,利用数据库集成处理技术,实现大坝安全动态监测可视化模拟和智能预报预警,完成大坝安全三维动态全视景智能管理系统研发,提出大坝安全三维动态全视景智能管理方法。

罗丰[3](2017)在《三维城市建筑物拓扑关系模型研究 ——以CityGML和IFC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是地球表面人口聚集的地区,它与人类的经济、技术、基础设施发展紧密相连。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将成为世纪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进程。自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开放地理信息联盟的年会上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以来,地球数字信息化已经在世界各国、各区域得到了广泛的响应。数字城市作为数字地球网络系统的核心,是数字地球技术系统的关键和难点。三维城市模型是关于城市各种对象数字化描述的三维计算机模型,已经成为数字城市空间框架数据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软件和硬件技术发展的支撑下,许多城市已经开展城市级别或者区域的三维建模和实际应用,城市三维模型的建设已从起步探索阶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建筑物作为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要素,是空间关系表达和空间分析的重点研究对象。拓扑关系作为空间关系的重要一类,描述了对象在拓扑变换下的不变特征,例如空间对象之间的相邻和连接关系。在许多三维应用中,都对基于拓扑关系的数据有效性验证、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进行了讨论,表明了表达拓扑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过去的城市模型都是以视觉图形和几何信息为主旨构建,即面向三维可视化,忽略了语义和拓扑方面的表现,并不能满足专题查询、分析和空间数据挖掘等方面的需求。并且由于三维城市模型的提供者与使用者不同,使得三维城市模型的格式多种多样。CityGML作为三维城市模型表达和交互的数据标准,包含丰富的几何、语义、拓扑和外观信息。CityGML通过XLink引用公共元素的方式间接表达拓扑关系,虽然灵活简便但是有其局限性。IFC作为建筑信息模型的标准,以逆关系表达建筑元素之间的空间关系,但只是粗粒度地描述。基于CityGML和IFC无法明确表达建筑物对象间的拓扑关系类型以及相交细节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表达三维城市建筑物对象的拓扑关系模型,相关的研究主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以四交模型和九交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三维空间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种类,定义三维城市建筑物对象间的五种拓扑关系,并通过形式化的方法进行描述。几何基元之间拓扑关系以点、线、面、体之间的十种相交情形进行讨论;语义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根据语义对象的语义-几何一致性规则确定。(2)根据定义的三维城市建筑物拓扑关系种类,设计双层拓扑模型,底层为描述拓扑细节的拓扑基元,顶层为建筑物的拓扑关系类型,描述几何基元以及语义对象间的拓扑关系。通过CityGML提供的ADE扩展方式,在CityGML框架中提出一种拓扑扩展框架TopoADE,包含几何、语义、拓扑三个模块,弥补现有XLink方式粗粒度拓扑表达的缺陷。(3)分析CityGML的体系结构和数据组织形式,根据三维空间有效性检验规则和三维城市模型一致性规则,定义结合方向的三维城市建筑物扩展一致性规则,确保在三维城市建筑物模型建模过程和数据可视化、空间分析等操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针对多种可能出现的不一致情形,提出几何面对象和体对象的修复方法,语义对象的不一致主要通过修改其几何信息进行修复。(4)在数据满足有效检验性的前提下,探索以CityGML单个语义对象的几何面集合自动化构建封闭三维体的算法,并通过空间运算判断语义对象间的拓扑关系。通过CityGMLLOD1到LOD4的实验数据验证算法的可行性,最后将LOD1的拓扑关系构建结果以TopoADE存储到实例文件中,验证拓扑扩展框架的合理性。(5)以IFC数据为对象,实现在建筑信息模型中的自动化拓扑关系构建尝试。在构建建筑元素拓扑关系的基础上,以IFC标准未定义的“房间”为对象实现封闭房间的搜索,并根据墙体与门、窗等开口对象的拓扑关系生成整个建筑物楼层的拓扑连通图,为建筑物相关的空间分析和查询提供基础。

李敏[4](2015)在《岔口村把口站场景及洪水演进三维仿真模拟》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非常频繁,洪涝灾害是人类面对的主要灾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二维GIS在处理洪涝灾害方面时,往往不能准确的分析和显示相关信息。对数字流域和洪水信息的全面的要求更加迫切的希望可以从三维方面来对洪涝灾害进行三维信息表达。岔口小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其洪涝灾害时常发生,威胁着当地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防洪减灾一直都是当地人民的首要任务,洪水的演进模拟可以为防洪抗灾部门制定相应方案,可以提供很好的帮助。本文使用ArcGIS、Sketchup、3ds MAX软件对岔口村洪水的变化过程有效的进行了模拟与仿真研究,最后利用ArcEngine创建模型系统,作为模型的展示平台,利用ArcEngine开发对洪水的淹没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总结了国内外三维仿真模拟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有关的技术,分析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比较各种三维模拟方法的优缺点,确定三维模拟方法以及对研究区进行地形、地物的三维模拟及洪水的演进模拟。其次,在ArcGIS9.3、3ds MAX以及Sketchup平台下,利用永和县岔口村DEM数据、影像数据、纹理数据及实地测量数据,对研究区地形、地物建模以及洪水进行仿真模拟,对模拟好的建筑、洪水以及周围环境进行纹理贴图、渲染处理,从而实现洪水的三维仿真模拟。对研究区域进行三维仿真及洪水的仿真模拟。最后,将创建好的三维模型以及洪水导入到创建的ArcEngine系统平台中,进行三维模型的展示以及洪水的演进模拟,并对洪水淹没进行分析研究。

黄世秀[5](2015)在《基于GIS边坡地质环境监测与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安徽铜陵新桥硫铁矿是国内大型露天矿山之一,经过三十余年的露天坑采,新桥矿主采对象-Ⅰ号主矿体采坑的上下相对垂差达398米,形成高陡边坡,给矿山开采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进一步推动数字矿山建设,本研究针对采矿工程所形成的高陡边坡,依托Arcgis桌面系统,首先构建了研究区地质环境数据库,按照空间数据库标准化要求,在逻辑上将研究区地质环境数据归纳为基础地理数据、环境专题数据、监测专题数据和工程勘察专题数据四大类,并从物理存储角度对要素集、要素类进行了详细设计。其次,本研究针对该高陡边坡详细设计了边坡智能变形监测及预警系统方案,并依托专业建模软件构建了边坡三维地层模型,实现了边坡三维可视化。最后,基于GIS并综合地质环境因素及监测数据作进一步分析,描述了边坡形变演化阶段及时空运动特征,绘制了边坡的形变速率分布图及稳定性分等定级图,就边坡预警给出了参考性建议。本研究就边坡智能监测、空间数据库构建、三维建模及边坡稳定性计算与分析等关键问题展开的探索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矿方施工建设及本研究的需要,收集了新桥矿区地质资料、边坡地形资料、变形监测资料、钻孔及相关物理、力学参数和地质灾害及气象资料等,依托Arcgis平台构建了新桥矿边坡地质环境数据综合库。该数据库详细地描述了研究区基础地质、环境专题、监测专题以及勘察专题四大类数据,为边坡的三维可视化、三维地层建模及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计算提供可靠资源和平台。2)将专业地质建模软件Gocad与Arcgis相结合,实现了新桥矿边坡三维可视化并构建了三维地层模型,为边坡的稳定性研究提供了基础。3)描述了新桥边坡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及系统功能,并对监测数据从多因子角度进行深度分析,依据边坡的形变演化曲线,揭示了边坡监测点的时空运动特征。对小波消噪后的监测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在综合时间及环境因素的BP分组基础上不断学习,最后绘制了整个研究区形变速率分布图,为进一步判别边坡的稳定性提供了数据参考。4)以新桥矿边坡南坡为研究对象,将边坡稳定性数据模型与GIS相结合,较全面地分析了影响边坡失稳的各种因素及因子的作用程度和范围并量化,通过GIS空间分析,对新桥矿南坡稳定性进行了分等定级。

刘全海[6](2014)在《面向规划的高精度三维城市一体化快速建模理论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三维数字城市是当前智慧城市的研究热点,正向高精度、大规模、一体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三维城市模型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广、精度要求高,且追求较高的三维效果,为三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内容。三维城市模型辅助城市规划时需要几何和纹理的精细化、地上下一体化的可视化表达。当前的三维城市建模在模型精度、效率和效果等方面不能完全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影响其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深入应用。针对城市规划对精确的空间关系、逼真的三维可视化效果和地上下一体化的三维城市模型的需求,本文在深入分析三维城市各类对象的建模理论和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城市已有的空间地理数据,研究了面向规划的高精度三维城市一体化建模的相关理论,解决了快速、精确、逼真地进行地上下的一体化建模中的系列问题,提出了一套整体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面向规划的高精度三维城市一体化建模体系。详细地分析了城市规划对三维数字城市的需求、一体化建模的特征以及已有的数据资源,在此基础之上,对三维数字城市的数据类型进行划分,对一体化数据组织进行了探讨,研究了面向城市规划的三维对象的数据采集、数据利用、几何建模、纹理建模等的一体化生产体系。(2)针对目前大多数三维城市模型不能反映地形起伏变化、道路建模的几何精度低与纹理仿真效果差的问题,依赖纯外业采集纹理与高程信息的效率过低,采用车载移动道路测量系统可较好解决这些问题,但一般商业移动道路测量系统成本偏高,为此本文研发了一种简易实用的车载移动影像采集系统。该系统基于北斗增强的三星CORS、普通单反相机与360。全景相机等集成,提高了街景影像的分辨率及城市空间定位的可用性,实现了城市道路建模的高程及精细纹理的快速采集。(3)研究了面向规划的建筑物纹理快速建模方法。通过对典型纹理映射基本理论方法的介绍与总结,探讨了基于平面映射原理提高建筑物立面纹理映射效率的方法。另外,针对屋顶纹理建模,提出一种航空影像与纹理材质库的模式匹配算法,自动判别屋顶类型并适配映射参数,全面提升三维重建纹理分辩率。(4)研究了顾及地形特征的三维道路及附属设施建模的关键技术,提出并实现了基于DLG、DOM的道路标志标线等道路要素的三维精细建模方法。通过与车载移动影像采集系统获取的道路基准线进行高程与方向匹配,以及城市部件普查数据与三维道路附属设施模型库的自动关联,实现三维道路及附属设施快速高精度建模。(5)研究了地下管线和地下建构筑物一体化无缝建模方法。通过弯头接头、管点套合、不同直径井室模型平滑过渡等关键算法研究,解决了地下管线自动化生产方式中细节不足、与地上附属设施未挂接与结合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规划核实的地下建构筑物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开发了相应的采集及三维预处理系统,解决地下建构筑物三维建模技术难题。通过上述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了系列三维数据生产软件和管理软件。基于本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的一体化数据生产体系在常州、沈阳、福州等城市推广应用。通过实际生产验证,实现了三维数字城市的数据一体化生产,满足了城市规划对三维数字城市高精度、高效率和逼真的三维效果的需求。

黄铭,肖明虹[7](2012)在《基于SketchUp和ArcGIS的城市3维建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3维模型数据是指计算机对一个城市内所有固定对象的3维表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一种重要框架数据。ESRI公司的ArcGIS系列软件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GIS软件,虽然在ArcGIS 9.2版本中对ArcGIS 3D分析扩展(包括ArcScene和ArcGlobe应用)的很多功能上进行了显着的改进,但是在制作3维对像数据上还是存在不足,需要借助其他专业软件辅助创建3维对象。而与专业3维模型软件之间的结合使用,例如,Google SketchUp,将为3维数据的实时和交互分析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张军强[8](2012)在《基于ArcGIS Engine的地上下集成建模关键技术研究 ——空间集成方式的真三维地质图编绘系统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编绘立体地质图是玻璃地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往的立体地质图多是利用数字地形模型(DEM)对二维数字地质图进行了Z轴方向的拓展,然后再与数字正射影像(DOM)进行套合,形成了所谓的“2.5维”模型。由于这种模型不包含真三维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在空间查询、空间分析和空间决策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立体地质图主要是为矿产资源及能源勘查开发、工程地质勘察评价、地质灾害勘察防治、城市及其地下空间利用服务的,其内容丰富而图面结构复杂。编制能够实现地上地下三维对象的一体化建模和表达的立体地质图,不但可以提高地质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而且可以使之具备三维空间分析的能力。然而,研发真三维的立体地质图编绘系统,需要解决地上地下空间集成建模和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转换和融合问题,以及具有完全不同介质特征的地质空间和地理空间的拼接和聚合问题。实现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转换和融合,以及地质—地理空间的拼接和聚合,最佳途径是直接采用具有真三维特征的地质信息系统,进行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建模。然而,由于本研究所依托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指挥系统”和“南京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均已提前选定ArcGIS作为空间数据管理和操作平台,本文只能在此平台的基础上借鉴前人提出的集成建模思路来进行探索性研发。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选择并采用合适的三维数据模型,分别对地貌、地上和地下空间对象进行建模,并通过特定的处理方法将上述模型两两集成起来,进而实现地上地下空间的无缝集成,然后结合三峡库区灾害地质勘查和南京城市地质调查的实际需要进行三维地质图软件研发。该软件的研发过程是:首先认真研究了现有三维数据模型和空间建模方法,对地上地下空间对象进行分析归类,利用UML建模工具基于Geodatabase数据模型设计了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的数据库模型及其对应的数据库原型;然后,基于这种数据模型,分别采用TIN法和Grid法、自动建模和手工建模结合法、基于多层TIN面的“面拉伸”法实现了地表地貌模型、地上物体模型、地下地质模型的构建;与此同时,设计了模型之间集成的程序算法,并开发了地上地下集成建模及立体地质图编绘系统的原型。最后,利用三峡库区灾害地质调查数据和南京市城市地质调查数据,对该系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检验。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结了现有的三维数据模型中的面模型、体模型、混合模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分析了Geodatabase数据模型及其三维数据格式Multipatch。(2)从地理空间和地质空间两方面入手,充分了解了现有的三维空间建模的方法,分析了地上地下集成建模的难点及其关键技术,设计了建模系统的总体结构。(3)在对地上地下三维对象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属性特征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UML和CASE建模工具,设计了基于Geodatabase数据模型的地上下一体化数据模型,建立了地上下一体化的数据库原型,描述了各类对象的组成及层次关系。(4)以等高线和高程点为数据源,采用TIN法和Grid格式建立了地形模型,并采用纹理映射技术将DOM影像叠加至地形模型上,建立了逼真的地表模型;在现有GIS数据的基础上,对简单规则地物采用三维符号化法和自动建模法建立其三维模型,对复杂地物采用手工建模的方法实现其三维模型的构建,并利用地物的边界对地形模型进行了修正,保证了地物模型和地形模型的无缝集成;以钻孔为主要数据源,综合剖面图和专家知识,采用基于多层TIN面的“面拉伸”方法实现了地下地质结构的三维建模,该方法使地形数据参与到了地下地质结构的建模中去,因此能够实现地表模型和地下模型的集成。(5)按照地上地下集成建模的思路,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设计了真三维地质图编绘系统的架构,利用ESRI公司的ArcGIS Engine组件,采用基于.NET平台的C#语言开发了三维地质图编绘系统原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三维可视化的量算、查询、剖切、漫游等空间分析功能。实例验证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地上地下集成建模技术及立体地质图编绘系统在建模数据完整的情况下,具有显着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按此思路进行三维地质图的编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使用UML建模工具基于Geodatabase设计了地上-地下、地质-地理、属性-空间一体化的数据库模型,建立了地上地下一体化的数据库原型。(2)基于地上地下集成建模的思路,利用ArcGIS Engine组件,采用C#语言研发了具有可视化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的真三维立体地质图编绘系统原型。

张明旺[9](2012)在《基于ArcGIS和3ds Max的数字厂区三维可视化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厂区是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将物质厂区数字化重建,以此来提升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管理和决策水平。数字厂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伴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数字厂区建设将越来越重要。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数字厂区建设是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数字建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手段,为企业运营管理、规划建设、安全管理等提供一个全新的、逼真的、直观的三维信息化平台,促进企业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结合数字厂区建设的需求,对数字厂区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就实验数据的来源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基于ArcGIS的数字厂区三维可视化系统的构建方法:1、以某石化厂区为例,将实验区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导入3ds Max2010构建三维地物模型,并对相应的三维地物模型进行优化,形成适合ArcGIS9.3使用的3ds文件;2、通过ArcGIS9.3软件对3ds文件进行相关的编辑操作,如属性的添加、模型的优化等处理,形成供系统使用的三维地物模型;通过ArcGIS9.3将建好的三维地物模型转换为系统所需要的Multipatch格式的厂区三维模型景观文件;3、将Multipatch格式的场景文件导入Geodatabase数据库,构建数字厂区三维可视化系统的系统数据库;4、在系统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采用Java对Arc Engine/ArcScene进行系统功能开发,建立数字厂区三维可视化系统,实现三维地图和二维地图联动的管理功能。数字厂区三维可视化系统以直观的三维场景替代了二维地图中抽象的地图符号。本论文研究成果为工业企业在数字厂区三维可视化系统建设与应用中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建设途径,极大地促进数字厂区建设,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王亮[10](2012)在《基于SkyLine城市三维景观重建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3DGIS技术的发展,城市三维景观重建已成为GIS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方法在面对海量数据时所表现出来的建模周期长、可视化效果差的问题,使其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VR技术、GIS技术的发展,国内外涌现了很多3DGIS软件,借助3DGIS软件实现城市三维景观快速重建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方法,但是在众多软件中如何选择一个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性能都较好的三维GIS软件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另一方面,城市三维景观重建的应用往往只是停留在三维景观展示的层次或者是基于三维景观构建简单的3DGIS可视化系统,并没有将其提高到辅助决策支持的应用层次上来。因此,针对上面的问题,有必要结合实际的需求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对于上述问题,首先系统地分析与研究了目前城市三维景观重建过程中,地形与地物的建模方法,并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给出了大范围城市三维景观模型的快速构建方案,即:DEM与DOM叠加实现大范围三维地形快速建模;普通建筑批量建模与特殊建筑专业建模相结合实现地表建筑物三维建模。城市三维景观重建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三维景观可视化,论文又从提高三维场景可视化效果出发,探讨了提高三维场景绘制效率的几种方法。然后,根据大范围城市三维景观建模与可视化的需求,分析了SkyLine在实现城市三维景观快速重建上的独特优势(海量数据压缩、多格式模型支持以及LOD模型自动生成等),并利用它完成了遵义市中心城区大范围三维场景的构建。最后,在遵义市数字城市三维规划管理系统项目的支持下,以构建的三维场景为基础,利用SkyLine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对遵义市三维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现。该系统是结合城市规划业务需求构建的针对城市规划专业领域的3DGIS应用系统。系统除实现了基本的三维场景浏览功能,还实现了规划方案浏览、规划方案评审、规划辅助决策分析等功能。同时,系统是基于开源平台SharpDevelop的插件机制构建的,相对于其它的3DGIS应用系统,它更易于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扩展、维护和更新。基于SkyLine的三维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不仅实现了大范围城市三维景观的快速重建,而且也将城市三维景观重建的应用提高到了辅助决策支持的层次。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二、利用AO扩展ArcGIS中建筑物3维可视化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AO扩展ArcGIS中建筑物3维可视化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工业遗产信息记录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以陕西老钢厂建筑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关概念
        1.2.2 国内外文化遗产信息记录相关综述
        1.2.3 国内外遗产信息三维可视化相关综述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工业遗产信息记录方法
    2.1 工业遗产信息记录发展历程
        2.1.1 遗产信息记录的演变
        2.1.2 工业遗产信息记录的现状研究
    2.2 工业遗产相关文件中涉及的信息记录分析研究
        2.2.1 国际工业遗产和其它遗产相关文件中谈及的工业遗产信息记录
        2.2.2 国内工业遗产相关法规中谈及的工业遗产信息记录
    2.3 工业遗产相关文件中的记录方法
        2.3.1 编目的记录方法
        2.3.2 建立档案的记录方法
        2.3.3 适宜的记录方法选取
    2.4 工业遗产保护管理文件中档案录入的遗产信息
        2.4.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着录说明》中的遗产信息
        2.4.2 《广东省历史建筑数字化技术规范》中的遗产信息
        2.4.3 《爱尔兰工业遗产记录和保存原则》中的遗产信息
        2.4.4 工业遗产档案中遗产信息的分类
    2.5 本章小结
3.工业遗产信息三维可视化技术路线
    3.1 工业遗产信息三维可视化内容的确定
        3.1.1 工业遗产的三维可视化基于遗产信息提取
        3.1.2 工业遗产的三维可视化基于遗产价值的判断
    3.2 工业遗产信息记录三维可视化建构软件比选
        3.2.1 三维可视化模型建构软件
        3.2.2 不同三维可视化软件适合建构的遗产信息
        3.2.3 不同被记录主体中遗产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建构
    3.3 工业遗产三维可视化应用实践
        3.3.1 遗产信息记录案例中的三维可视化
        3.3.2 相关三维可视化研究案例
    3.4 基于sketch up软件建立工业遗产三维可视化模型
        3.4.1 基于su软件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技术特点
        3.4.2 基于su软件建立工业遗产三维可视化模型实践应用
        3.4.3 基于su软件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实现动态化记录
    3.5 本章小结
4.陕西老钢厂建筑群信息记录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4.1 陕西老钢厂建筑群工业遗产认知
        4.1.1 区位条件
        4.1.2 发展历史
        4.1.3 历史分期
        4.1.4 调研范围
        4.1.5 调研范围内建筑情况
    4.2 陕西老钢厂建筑群工业遗产价值分析
        4.2.1 工业遗产宪章中谈及的价值
        4.2.2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
        4.2.3 陕西老钢厂建筑群工业遗产价值
        4.2.4 不同遗产信息所记录的陕西钢厂遗产价值
    4.3 陕西老钢厂建筑群遗产基本信息三维可视化
        4.3.1 .陕西老钢厂建筑群历史规模演变
        4.3.2 陕西钢厂历史规模演变三维可视化
    4.4 陕西老钢厂建筑群特殊工艺信息三维可视化
        4.4.1 诞生时期工艺流程三维可视化
        4.4.2 诞生时期生产场景三维可视化
        4.4.3 发展时期工艺流程三维可视化
    4.5 陕西老钢厂建筑群建筑空间演化信息三维可视化
        4.5.1 建筑功能演变
        4.5.2 单体建筑建筑功能和空间演变
    4.6 陕西老钢厂建筑群非物质遗产信息三维可视化
        4.6.1 发展时期非物质性遗产信息三维可视化
        4.6.2 再利用时期非物质性遗产信息三维可视化
    4.7 本章小结
5.结论
    5.1 论文的研究结论
    5.2 论文的创新点
    5.3 工业遗产信息记录三维可视化展望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附录
致谢

(2)大坝安全三维动态全视景智能管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可视化技术发展现状
        1.2.2 大坝安全监测发展现状
        1.2.3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分析研究现状
        1.2.4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大坝安全三维智能管理基本理论研究
    2.1 三维可视化基本理论
        2.1.1 基于GIS的三维数字地形建模方法
        2.1.2 三维建模平台选取
    2.2 大坝安全智能预报基本理论
        2.2.1 大坝安全监测数学模型
        2.2.2 大坝安全智能预报模型
    2.3 大坝安全智能管理基本理论
        2.3.1 传统大坝安全管理理论
        2.3.2 基于BIM的安全管理理论
    2.4 可视化管理系统开发基本理论
        2.4.1 组件式GIS理论
        2.4.2 大坝安全预警可视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坝安全三维动态可视化管理方法研究
    3.1 三维数字地形模型构建方法
    3.2 水工建筑物模型构建方法
        3.2.1 水工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3.2.2 水工建筑物模型优化方法
    3.3 研究区域三维全视景集成构建方法
        3.3.1 数字地形与水工建筑物模型集成方法
        3.3.2 研究区域三维场景优化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坝安全智能预报预警方法研究
    4.1 基于BPNN的大坝变形智能预报模型建立
    4.2 混沌量子果蝇算法提出
        4.2.1 果蝇优化算法
        4.2.2 量子果蝇算法
        4.2.3 混沌遍历搜索机制
        4.2.4 混沌量子果蝇算法优化流程设计
    4.3 CQFOA-BPNN大坝变形智能预测方法构建
    4.4 工程应用实例
        4.4.1 工程概况及数据选取
        4.4.2 模型选取及算法参数设置
        4.4.3 模型性能分析
        4.4.4 优化算法性能分析
    4.5 大坝安全预警流程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坝安全三维动态全视景智能管理系统研究
    5.1 大坝安全三维动态全视景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5.1.1 研发目标
        5.1.2 功能要求
        5.1.3 框架设计
        5.1.4 功能设计
    5.2 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构建
        5.2.1 空间数据库构建
        5.2.2 数据库相互调用机制
    5.3 大坝安全三维动态全视景智能管理系统功能实现
        5.3.1 大坝场景漫游与可视化
        5.3.2 大坝动态监测可视化模拟
        5.3.3 大坝安全智能预报
        5.3.4 大坝安全预警
        5.3.5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规范及评价体系
        5.3.6 系统特点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三维城市建筑物拓扑关系模型研究 ——以CityGML和IFC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三维城市建筑物
        1.1.2 三维GIS技术
        1.1.3 CityGML标准
        1.1.4 建筑信息模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城市自动建模技术
        1.2.2 空间拓扑关系研究
        1.2.3 CityGML拓扑研究及扩展
        1.2.4 BIM空间分析研究
        1.2.5 现有研究的总结与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拓扑相关理论基础
    2.1 拓扑关系定义及描述
        2.1.1 拓扑定义
        2.1.2 拓扑关系类型
        2.1.3 拓扑关系的表达与维护
    2.2 三维拓扑模型
        2.2.1 四交模型
        2.2.2 九交模型
        2.2.3 RCC理论
    2.3 三维数据模型
        2.3.1 面元的三维数据模型
        2.3.2 平面组合的三维数据模型
        2.3.3 体元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维城市模型标准
    3.1 CityGML标准
        3.1.1 CityGML体系结构
        3.1.2 CityGML数据结构
        3.1.3 CityGML特性
    3.2 IFC标准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层拓扑模型
    4.1 双层拓扑模型
        4.1.1 几何拓扑关系
        4.1.2 语义拓扑关系
        4.1.3 拓扑基元
    4.2 CityGML拓扑扩展
        4.2.1 CityGML扩展规则
        4.2.2 拓扑扩展ADE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维建筑物拓扑关系构建
    5.1 有效性检验
        5.1.1 基于拓扑结构的有效性检验
        5.1.2 三维几何体的有效性检验
        5.1.3 方向
        5.1.4 三维城市模型的一致性规则
    5.2 三维城市模型修复
        5.2.1 面对象修复
        5.2.2 体对象修复
    5.3 几何基元拓扑关系构建
        5.3.1 数据预处理
        5.3.2 构建算法
    5.4 语义对象拓扑关系构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案例分析与讨论
    6.1 多尺度建筑物拓扑关系构建
    6.2 CityGML拓扑ADE扩展
    6.3 IFC数据拓扑构建
    6.4 IFC封闭房间搜索
    6.5 IFC连通性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4)岔口村把口站场景及洪水演进三维仿真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三维仿真技术研究进展
        1.3.1 国外三维仿真技术研究进展
        1.3.2 国内三维仿真技术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特征
        2.1.3 水文条件
        2.1.4 坝系情况
    2.2 生态环境状况
3 三维可视化实现方式
    3.1 模拟仿真技术基本概念
    3.2 不同三维可视化实现方式对比
    3.3 ArcGIS软件的三维地形建模
        3.3.1 基于ArcScene的三维GIS
        3.3.2 基于Arc Globe的三维GIS
        3.3.3 ArcScene和ArcGlobe的区别
        3.3.4 3DMAX简介
        3.3.5 Realflow简介
    3.4 粒子系统
4 ArcGIS和Sketchup构建三维场景
    4.1 数据获取
    4.2 数据预处理
5 三维GIS系统设计及功能实现
    5.1 系统开发平台及架构
    5.2 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
    5.3 基于ArcGIS和Sketchup的三维洪水演进模拟
    5.4 淹没分析
    5.5 系统功能展示
        5.5.1 关键技术
        5.5.2 基于3ds MAX地物建模
        5.5.3 地物与不规则地形的结合
        5.5.4 Realflow洪水演进模拟
        5.5.5 关键技术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项目

(5)基于GIS边坡地质环境监测与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1.2.2 三维地质建模的发展
        1.2.3 边坡稳定性研究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1.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新桥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2.1 矿山概况
    2.2 矿区地形及地貌
    2.3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2.4 矿区地质特征
        2.4.1 矿区地层
        2.4.2 构造形迹
        2.4.3 主要矿体及分布
    2.5 小结
第三章 边坡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3.1 用户需求及可行性分析
        3.1.1 用户需求分析
        3.1.2 技术可行性分析
        3.1.3 必要性分析
    3.2 数据库系统总体设计
        3.2.1 目标及原则
        3.2.2 系统体系结构及功能
        3.2.3 数据源分类
        3.2.4 系统物理实现
        3.2.5 系统参考标准及编码
    3.3 边坡数据库详细设计
        3.3.1 边坡空间数据库建设流程
        3.3.2 基础地理数据库设计
        3.3.3 环境专题数据库设计
        3.3.4 勘查专题数据库设计
        3.3.5 监测专题数据库设计
    3.4 小结
第四章 边坡地层三维建模
    4.1 三维数据结构模型
        4.1.1 面数据模型
        4.1.2 体元数据模型
        4.1.3 混合模型
    4.2 复杂地质建模关键技术
        4.2.1 地层层序划分
        4.2.2 复杂地层拓扑关系
        4.2.3 地层构建
    4.3 三维地层建模
        4.3.1 研究区地层概况
        4.3.2 研究区地表及钻孔三维可视化
        4.3.3 Gocad和ArcGIS相结合的复杂地质空间建模
    4.4 小结
第五章 边坡智能监测
    5.1 边坡稳定性监测方法
    5.2 工程背景
    5.3 边坡智能监测系统构建
        5.3.1 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总体架构
        5.3.2 监测网的布设
        5.3.3 数据分析处理
    5.4 小结
第六章 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与预测
    6.1 变形监测数据计算、分析
        6.1.1 形变因子定义
        6.1.2 位移数据计算与分析
        6.1.3 监测点位移时空特征分析
    6.2 监测数据的智能分析
        6.2.1 小波消噪
        6.2.2 基于BP神经网络边坡形变预测
    6.3 小结
第七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预警
    7.1 基于GIS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7.1.1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7.1.2 稳定性分析数学模型及评价因子经验指标
    7.2 基于GIS稳定性评价
        7.2.1 利用GIS生成影响因素数据文件
        7.2.2 影响文件的叠加与计算
    7.3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预警
        7.3.1 稳定性分析
        7.3.2 预警建议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附录1 研究区部分钻孔数据库
附录2 变形监测形变因子专题数据库
附录3 部分现场照片

(6)面向规划的高精度三维城市一体化快速建模理论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三维建模对于城市规划必要性分析
        1.2.2 三维城市一体化快速建模现状及分析
        1.2.3 典型三维城市建模方法研究
    1.3 总的发展趋势和待解决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2 面向规划的高精度三维城市一体化建模体系研究
    2.1 城市规划对三维数字城市的需求及特征
        2.1.1 一体化特征
        2.1.2 高精度、高准确性
        2.1.3 高效率、低成本
    2.2 面向规划的三维数字城市数据分类
        2.2.1 三维模型数据
        2.2.2 其它数据
    2.3 高精度三维城市模型的一体化数据组织
        2.3.1 一体化数据模型
        2.3.2 三维模型数据库建立与更新
    2.4 面向规划的高精度三维城市一体化建模体系
    2.5 本章小结
3 面向三维建模的车载移动影像采集系统
    3.1 车载移动影像采集系统构成
    3.2 基于北斗增强的三星CORS的移动定位
    3.3 多传感器同步数据采集技术
        3.3.1 测绘时空基准
        3.3.2 多传感器同步控制
        3.3.3 时空同步匹配
    3.4 街景影像的数据组织与应用管理
        3.4.1 构建海量全景影像金字塔
        3.4.2 海量影像入库与应用集成
    3.5 实验论证
    3.6 本章小结
4 面向规划的建筑物纹理高精度快速建模
    4.1 建筑物几何建模
    4.2 基于高分辨率实景影像的建筑物立面纹理重建
        4.2.1 建筑物立面纹理重建方法
        4.2.2 关键技术及算法
    4.3 面向规划的建筑物屋顶合成纹理快速建模
        4.3.1 方法与原理
        4.3.2 实验论证
    4.4 本章小结
5 顾及地形特征的道路及附属设施建模
    5.1 三维道路建模概况
    5.2 基本原理
    5.3 关键技术及算法
        5.3.1 纵横坡度计算
        5.3.2 基于DLG、DOM的标志标线获取
        5.3.3 基于移动采集的道路中心线精确高程获取
        5.3.4 道路标志标线、边线高程计算
        5.3.5 城市三维道路快速建模
        5.3.6 附属设施建模
        5.3.7 地形与地物的匹配修正
    5.4 实验论证
    5.5 本章小结
6 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的一体化无缝建模
    6.1 地下空间三维建模分类与一体化特征
    6.2 地下管线的参数化建模
        6.2.1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
        6.2.2 地下管线三维可视化预处理
        6.2.3 地下管线参数化建模基本原理
        6.2.4 无缝化管线自动生成
    6.3 基于规划核实的地下建构筑物三维建模方法
        6.3.1 地下建构筑物的规划核实测绘
        6.3.2 地下建构筑物三维一体化建模的关键技术
    6.4 一体化实现
        6.4.1 地下管线一体化实现
        6.4.2 建构筑物一体化实现
        6.4.3 地面模型透明化的一体化显示
    6.5 实验论证
    6.6 本章小结
7 实践与应用
    7.1 一体化生产体系
        7.1.1 建筑建三维建模工具以及成果
        7.1.2 道路及附属设施三维建模成果
        7.1.3 地下空间三维建模成果
    7.2 三维数字城市数据一体化管理
        7.2.1 三维数据库建设
        7.2.2 建筑、道路、景观等模型更新
        7.2.3 地下管线、地下空间数据管理与更新
    7.3 三维规划应用实践
        7.3.1 系统总体设计
        7.3.2 辅助建筑规划审批应用验证
        7.3.3 辅助地下空间审批应用验证
    7.4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研究成果及结论
    8.2 研究展望
9 参考文献
1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工作
11 致谢

(7)基于SketchUp和ArcGIS的城市3维建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ArcGIS与SketchUp概述
    1.1 ArcGIS3维可视化平台概述
    1.2 SketchUp建筑物建模软件概述
2 建模流程及详细方案
    2.1 建模流程
    2.2 ArcScene与SketchUp 3维模型
        2.2.1 Multipatch模型
        2.2.2 基础数据前期处理
        1) 数据来源与数据转换
        2) 数据地理坐标处理
        2.2.3 SketchUp 3维建模
        1) 几何建模
        2) 纹理贴图
        2.2.4 ArcScene创建3维场景
3 结束语

(8)基于ArcGIS Engine的地上下集成建模关键技术研究 ——空间集成方式的真三维地质图编绘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2.1 三维空间建模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章节组织
第二章 地上下一体化的空间数据库模型
    §2.1 空间数据模型研究现状分析
        2.1.1 基于面表示的模型
        2.1.2 基于体表示的模型
        2.1.3 基于混合表示的模型
    §2.2 地上下一体化的数据模型研究
        2.2.1 数据模型选择
        2.2.2 Geodatabase数据模型
        2.2.3 Multipatch数据结构
    §2.3 地上下一体化的数据库设计
        2.3.1 利用Geodatabase构建数据一体化的数据库模型
        2.3.2 利用UML和CASE工具进行数据库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上下集成建模关键技术
    §3.1 地表模型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3.1.1 DEM概述
        3.1.2 DEM的建立方法
        3.1.3 DEM的显示
        3.1.4 地表纹理映射
    §3.2 地上物体建模方法与流程
        3.2.1 建模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3.2.2 模型的构建方法
        3.2.3 建模应注意的问题
    §3.3 地下建模方法与流程
        3.3.1 数据的处理与组织
        3.3.2 地层的划分
        3.3.3 空间插值运算生成地层表面
        3.3.4 三维地层模型的生成
        3.3.5 建模流程的简化
    §3.4 地上下模型的集成显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真三维地质图编绘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开发平台
        4.1.2 系统的总体结构
        4.1.3 系统功能设计
        4.1.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2 功能模块开发与实现
        4.2.1 地表建模功能
        4.2.2 地物建模功能模块
        4.2.3 地层建模功能模块
        4.2.4 空间分析功能模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用示例
    §5.1 示例一
    §5.2 示例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ArcGIS和3ds Max的数字厂区三维可视化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研究的内容
2 数字厂区三维可视化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的需求分析
    2.2 系统的设计目标
    2.3 系统设计的原则
    2.4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4.1 系统软硬件配置
        2.4.2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2.4.3 系统功能设计
3 数据获取与质量控制
    3.1 数据来源
    3.2 影像数据的获取
        3.2.1 几何校正
        3.2.2 影像镶嵌
        3.2.3 影像数据裁剪
    3.3 地形数据的获取
    3.4 建筑物数据的获取
        3.4.1 建筑物几何要素数据获取方法
        3.4.2 建筑物高度数据的获取
    3.5 纹理数据的获取
        3.5.1 纹理数据的获取
        3.5.2 纹理数据的处理
        3.5.3 纹理贴图
4 基于3ds Max的厂区三维建模
    4.1 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
        4.1.1 基于二维GIS数据的三维模型构建
        4.1.2 基于影像图的三维模型构建
        4.1.3 基于激光扫描的三维模型构建
        4.1.4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构建三维模型
    4.2 建模软件介绍
    4.3 数字厂区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
    4.4 基于3ds Max的厂区建筑物模型构建
        4.4.1 数据的准备
        4.4.2 平面底图处理
        4.4.3 厂区建筑物几何模型的构建
        4.4.4 厂区其他实体的构建
    4.5 数字厂区三维场景的生成
        4.5.1 ArcScene与ArcGlobe的比较
        4.5.2 三维场景的生成
        4.5.3 三维场景模型的优化处理
5 数字厂区三维可视化系统的数据集成
    5.1 三维模型数据作为三维符号与GIS集成
    5.2 三维模型数据格式与Multipatch数据格式的转换
        5.2.1 三维模型数据格式
        5.2.2 基于3ds Max的三维数据格式向Multipatch数据格式的转换
    5.3 建立数据库
        5.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5.3.2 系统数据库设计
6 数字厂区三维可视化系统功能的实现
    6.1 三维地图管理
        6.1.1 添加热区
        6.1.2 热区查询
        6.1.3 缓冲区分析
        6.1.4 统计
    6.2 二维地图管理
        6.2.1 点选查询
        6.2.2 添加厂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基于SkyLine城市三维景观重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及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维 GIS 的基本理论
    2.1 三维空间信息的获取
        2.1.1 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获取
        2.1.2 建筑物三维空间数据的获取
        2.1.3 纹理数据的获取
    2.2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2.2.1 空间数据模型概述
        2.2.2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2.2.3 三维 GIS 中常用的数据模型
    2.3 三维空间数据的管理与分析
        2.3.1 三维空间数据的管理
        2.3.2 三维空间数据的分析
    2.4 三维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2.4.1 主流的三维 GIS 软件平台
        2.4.2 SkyLine 在城市三维景观重建中的优势分析
第三章 城市三维景观建模与可视化技术
    3.1 地形三维建模
        3.1.1 DEM 构建原理
        3.1.2 基于 ArcGIS 构建数字高程模型
        3.1.3 数字正射影像(DOM)的制作流程
        3.1.4 基于 TerraBuilder 的三维地形建模
    3.2 地物三维建模
        3.2.1 典型的三维建模软件
        3.2.2 城市地物分类
        3.2.3 地表建筑物建模
        3.2.4 道路建模
        3.2.5 植被建模
    3.3 城市三维景观可视化技术
        3.3.1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3.3.2 LOD 模型技术
        3.3.3 纹理映射技术
        3.3.4 实体消隐处理
        3.3.5 Instance 技术
第四章 基于 SkyLine 的三维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基于 SkyLine 的二次开发
        4.1.1 三维 GIS 应用系统开发方式
        4.1.2 SkyLine 提供的主要接口
    4.2 基于 SkyLine 三维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4.2.1 三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概述
        4.2.2 系统总体目标
        4.2.3 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设计
        4.2.4 系统的实现环境、关键技术及技术路线
        4.2.5 系统中城市三维景观模型的建立
第五章 三维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
    5.1 三维场景浏览与操作
        5.1.1 三维场景的漫游操作
        5.1.2 创建自定义视点
        5.1.3 固定路径漫游
    5.2 三维量测功能
        5.2.1 距离量测
        5.2.2 面积量测和垂直量测
    5.3 规划信息查询
        5.3.1 规划地块查询
        5.3.2 建筑物单体信息查询
    5.4 规划方案评审
        5.4.1 规划方案的直观浏览
        5.4.2 规划方案的对比
        5.4.3 规划方案的调整
        5.4.4 规划指标的调整
        5.4.5 控高分析
        5.4.6 日照分析
    5.5 规划辅助决策
        5.5.1 剖面分析
        5.5.2 等高线分析
        5.5.3 拆迁分析
        5.5.4 规划指标分析
    5.6 系统功能扩展与更新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四、利用AO扩展ArcGIS中建筑物3维可视化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工业遗产信息记录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以陕西老钢厂建筑群为例[D]. 付瑾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2]大坝安全三维动态全视景智能管理方法研究[D]. 张娜.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3)
  • [3]三维城市建筑物拓扑关系模型研究 ——以CityGML和IFC为例[D]. 罗丰. 武汉大学, 2017(06)
  • [4]岔口村把口站场景及洪水演进三维仿真模拟[D]. 李敏. 山西农业大学, 2015(12)
  • [5]基于GIS边坡地质环境监测与稳定性研究[D]. 黄世秀. 合肥工业大学, 2015(02)
  • [6]面向规划的高精度三维城市一体化快速建模理论研究与应用[D]. 刘全海. 武汉大学, 2014(02)
  • [7]基于SketchUp和ArcGIS的城市3维建模技术研究[J]. 黄铭,肖明虹.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2(08)
  • [8]基于ArcGIS Engine的地上下集成建模关键技术研究 ——空间集成方式的真三维地质图编绘系统研发[D]. 张军强. 中国地质大学, 2012(01)
  • [9]基于ArcGIS和3ds Max的数字厂区三维可视化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D]. 张明旺. 兰州交通大学, 2012(02)
  • [10]基于SkyLine城市三维景观重建与应用研究[D]. 王亮. 江西理工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使用AO扩展ArcGIS中建筑物的3D可视化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