掸葡萄~(14)C同化产物分布规律研究

掸葡萄~(14)C同化产物分布规律研究

一、山葡萄~(14)C同化产物分配规律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竞择[1](2020)在《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不同叶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研究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不同叶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3a生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以黎明前叶片水势反映胁迫程度设置对照、中度和重度3个水分处理,研究赤霞珠葡萄新梢基部(叶1:4月20日展叶)、下部(叶2:4月30日展叶)、中部(叶3:5月10日展叶)、中上部(叶4:5月20日展叶)、上部(叶5:5月30日展叶)叶片随叶龄的增大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及水分胁迫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赤霞珠各部位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随叶龄的增大,呈“单峰”曲线变化,叶1~5在叶龄90d、80d、70d、60d、50d的Pn达峰值,且叶1在叶龄135d时Pn已接近0。聚类分析表明叶3(70d)、叶4(45~60d)、叶5(50d)的Pn处于较高水平;叶1(105~135d)、叶2(110~125d)的Pn处于较低水平,其它叶龄叶片的Pn处于中等水平。水分胁迫下赤霞珠叶片饱和亏缺逐渐增加,光合参数不同程度降低,且叶1、5降低幅度最大,重度胁迫严显着降低了叶3、4、5的叶面积。2.随叶龄的增大,叶1~4的SPAD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5则呈依次增加趋势;叶1~5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量子产额(Yield)、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迅速升高后逐渐下降,在叶龄为90d、65~95d、70~85d、60~75d、50~65d期间值最大。水分胁迫提高了叶片的NPQ值,降低了Fv/Fm、Yield、ETR和qP,重度胁迫下叶1、5降低幅度最大,但中度胁迫下,叶3在叶龄115d时Fv/Fm、Yield、ETR分别增加了 2.30%、22.20%、23.26%。3.随叶龄的增大,叶1~5的Rubisco和FBPase活性逐渐升高,在叶龄90d、80d、70d、60d、65~50d期间活性最大;叶1、2的叶绿素a和b、总叶绿素含量在叶龄75d、65d后即开始下降。水分胁迫导致光合酶活性不同程度下降,中度与对照差异不显着,而重度胁迫显着降低;叶片SOD、POD、CAT活性不同程度增加,而叶1~5在叶龄为105~120d、95~110d、100d、90d、65~80d期间POD的活性显着低于对照;类胡萝卜素含量除叶1外均有增加,中度胁迫增加了叶1~4的叶绿素含量,而重度胁下叶绿素含量均显着降低。4.随叶龄的增大,叶1~2在叶龄105d、95d后蔗糖含量开始下降,叶3~5的蔗糖含量依次增加;叶1~5叶龄为105d、110d、85d、90d、80d时淀粉含量达最大。水分胁迫下叶片的淀粉含量逐渐降低,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增加;中度胁迫下叶1~5在叶龄75d、95d、100d、90d、35 和 80d 时蔗糖含量分别增加了 26.43%、1.74%、34.72%、0.16%、35.19%和2.23%,重度胁迫则显着降低。水分胁迫下各部位叶片SPS活性下降,SS、AI和NI的活性增加,但叶1在叶龄105~120d时SS和NI活性低于对照。综上,赤霞珠葡萄展叶后,随叶龄增大光合功能迅速增强,不同部位叶片存在差异,表现为中上部位叶片光合能力相对较强;中度水分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赤霞珠叶片的光合同化效率,而重度胁迫不仅降低叶片的光合效率,还加速了新梢基部节位叶片的衰老,并阻碍上部节位片的正常生长发育。

段娜[2](2019)在《白刺对氮添加和干旱胁迫的生长生理响应及转录组学研究》文中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水分对荒漠地区的限制作用越发显着,植被恢复越发困难,而伴随近年来全球氮沉降速率的加剧,养分含量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将日益显着,因此,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言,研究植物对养分含量和干旱胁迫的增加具有重要的意义。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荒漠地区常见建群种和固沙树种,具有超强耐旱、耐盐碱的特征。目前对唐古特白刺的繁殖、光合特性等方面的阐明已经明确,然而在氮素增加和干旱加剧的条件下,白刺生长和内源激素含量等生理特征的变化机制尚不明确,由于遗传信息研究的缺乏,白刺对氮添加和干旱胁迫应答的分子机理有待研究。本研究设置不同氮添加和干旱胁迫试验,寻找白刺生长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响应规律,并对其叶片进行转录组学比较分析,探索白刺对氮添加和干旱胁迫应答的分子机理。为揭示沙旱生植物生长调控机制和培育抗逆新品种提供基础,也为荒漠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白刺株高、叶片长、宽、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根生物量、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植株整体生物量在氮添加浓度为36 mmol·L-1时均达到最佳生长状态;在60%-80%的土壤含水量下,叶片宽、比叶面积和、干物质含量、株高、结节长和叶片数、根生物量、枝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达到最大值,60%-80%的土壤含水量成为适合白刺生长的最佳水分生态位;氮添加与干旱胁迫对白刺根系生长具有显着的正交互效应。2.正常供水情况下,IAA、ABA、GA和SA含量随氮添加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氮添加浓度为36 mmol L1时,ABA、SA和JA明显升高且达到最大值;干旱胁迫条件下,氮添加使IAA、ABA、GA含量显着增加,SA和JA显着降低;氮添加和干旱胁迫对白刺内源ABA、GA、SA、JA含量均存在·定的正交互作用。3.本研究首次运用RNA-seq技术对唐古特白刺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89.67G数据,do novo组装后得到332420条transcripts和276423条Unigene。不同氮添加样品中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EGs)数量分别为:NOvsN6有4052个DEGs,其中包含1482个上调基因,2570个下调基因;NOvsN36有6181个DEGs,其中包含1687个上调基因,4494个下调基因;NOvsN60有3937个DEGs,其中包含2042个上调基因,1895个下调基因。干旱胁迫下差异基因数量为10229个,其中上调基因数4767个,下调基因数5462个,差异基因主要与亚铁血红素结合、过氧物酶、水解酶、氧化还原酶、脱氢酶等相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0个基因的表达结果与高通量测序中结果一致。4.对 NOvsN6、NOvsN36、NOvsN60 进行 G0 功能富集发现,分别有2412、4078、2482个DEGs被GO注释,显着富集的GO term主要与几丁质酶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水解酶活性、细胞壁大分子代谢、氨基酸合成与代谢、有机氮化合物代谢过程、激素代谢、叶绿素代谢等相关;NOvsN6、NOvsN36、NOvsN60分别有1101、2222、1234个DEGs注释到KEGG数据库中113、121、114个分类代谢途径中,显着富集的代谢途径主要涉及花青素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卟啉和叶绿素代谢、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光合作用-天线蛋白、谷胱甘肽代谢、脂肪酸降解、氨基酸代谢等过程。干旱胁迫下有3849个DEGs被GO注释,显着富集的GO term主要与纤维素合成与代谢、几丁质分解代谢、氨基糖分解代谢、对水分的应答等相关;有3047个DEGs注释到KEGG数据库中119个分类代谢途径,显着富集的通路主要涉及核糖体、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内质网蛋白加工、卟啉和叶绿素代谢、剪接体、氨基酸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新陈代谢、花青素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光合作用-天线蛋白等过程。5.白刺叶片卟啉和叶绿素代谢参与了应答氮添加和干旱胁迫的分子调控;氮代谢途径中NR、GS、NADH-GOGAT和Fd-GOGAT基因表达均发生变化,通过互相协作参与了应对干旱胁迫的正调控;干旱胁迫下激素CTK、ABA、ET和BR信号转导被激活,IAA、GA、SA和JA信号转导被抑制;干旱胁迫下发现属于58个转录因子家族的496个编码转录因子的基因,其中包括204个上调基因,292个下调基因。揭示了干旱胁迫下白刺信号转导机理及其在白刺抗旱中的重要作用。

刘光春,王亚芳,陈征文,翟衡,杜远鹏[3](2018)在《不同时期葡萄各器官碳氮分配差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7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运用13C和15N标记技术,标记果实膨大期、转色期和成熟期新梢上部叶片,研究碳氮营养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不断成熟,葡萄新梢上部叶片固定的光合产物向自身新梢的供应量逐渐增大,果实的分配率以转色期最高。葡萄新梢上部叶片吸收的氮素营养供应自身新梢的比率以成熟期最高,膨大期次之,转色期最低,果实的分配率大小顺序与之一致。研究标记物运转速率表明,标记3 d后和标记9 d后上部叶片自留的碳营养基本一致,均有30%左右,剩下的向其他器官转运。标记9d的新梢向其果实和细根的分配率高于标记3d的,是其1.65倍和13.64倍,而向主干的分配率降至标记3d的51.37%。说明在果实转色期,随着标记时间的延长,葡萄上部叶片固定的碳营养经主干继续向果实和细根这两个重要的库分配。

王珍[4](2017)在《叶幕厚度对晋中地区赤霞珠及梅鹿辄葡萄与葡萄酒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人工作业效率及质量都无法满足高速扩大的葡萄种植需求,亟待机械化管理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质量,但缺乏相应的机械化叶幕修剪技术。本试验以山西晋中地区赤霞珠及梅鹿辄为试材,结合人工去副梢与机械修剪设置不同叶幕厚度,研究各处理下葡萄叶幕微气候、光合作用及浆果品质与葡萄酒质量,最终筛选出适合该地区赤霞珠及梅鹿辄葡萄叶幕机械化修剪的最佳厚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未除副梢,叶幕厚度增加对叶幕层温、湿度影响不大,但显着降低了果际光照强度,果实发病率增加。赤霞珠果实总酚、总花色素含量差异不大,随着叶幕厚度增加单宁含量在14.02-19.5 mg/g之间依次升高,叶幕厚70 cm处理单体花色苷、单体酚总量较100 cm处理显着增加28.85%、52.43%,香气降低19.8%。梅鹿辄叶幕厚70 cm处理,果实总酚、单宁含量较100 cm处理显着下降23.97%、45.83%,总花色素提高24.12%,单体花色苷总量提高76.91%,单体酚及香气总量无显着差异。(2)未除副梢,叶幕厚度增加显着降低了葡萄酒总酚、单宁、总花色素含量,单体花色苷、单体酚及香气物质总量具有品种差异。叶幕厚70 cm处理的赤霞珠葡萄酒总酚、总花色素及单宁含量较100 cm处理分别提升83.11%、21.9%、85.94%,单体酚、单体花色苷及香气总量差异不大。梅鹿辄葡萄酒在叶幕厚85 cm时表现最好,其总酚、单宁含量较100 cm处理分别增加37.85%、63.91%,单体花色苷总量提升38.25%,香气总量提升35.7%,总花色素及单体酚总量差异不大。(3)去除副梢处理对叶幕层微气候影响不大,但显着增强了果际光照强度。较未除副梢、叶幕厚70 cm处理,赤霞珠果实总酚、单宁、总花色素及单体花色苷总量显着增加,但单体酚及香气总量有所下降;梅鹿辄果实总酚、单宁含量显着增加,但总花色素及单体花色苷、香气总量显着下降。(4)去除副梢处理较未除副梢、叶幕厚70 cm处理,赤霞珠葡萄酒总酚显着提高53.28%、单体花色苷总量提升20.23%,单体酚总量显着降低22.34%,总花色素及单宁含量有所降低;梅鹿辄葡萄酒总酚、总花色素分别提高11.67%、15.12%,单宁、单体花色苷、单体酚、香气总量无显着差异。(5)综合评价,除副梢及叶幕厚70 cm处理均能提升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综合考虑人力成本,建议该地区赤霞珠和梅鹿特夏季机械修剪叶幕厚度选择70 cm,优质葡萄酒酿造原料可采用机械修剪与人工除副梢相结合的方法。

侯旭东,孟令松,高世敏,陶建敏[5](2017)在《采收后结果枝短截对“夏黑”葡萄基部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葡萄果实采摘后,树体主要靠叶片的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贮存营养。果实采收后结果枝短截,增加树体通风透光,促进基部叶片光合作用。本研究以"夏黑"葡萄为研究材料,在葡萄采摘后,对1年生结果枝进行不同程度的短截,测定分析不同短截程度对葡萄结果枝基部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的短截程度都明显提高了夏黑葡萄基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有利于基部叶片的光合积累,而胞间CO2浓度(Ci)有所降低。结果表明,短截对夏黑葡萄基部叶片光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留4片叶短截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刘光春[6](2016)在《葡萄叶片13C和15N吸收分配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2009年定植的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试材,连续两年对葡萄叶片碳氮营养的吸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葡萄不同节位叶片向果实分配光合产物和氮素营养的大小顺序是:下部叶片>中部叶片>上部叶片,并且新梢上部叶片固定的光合产物和吸收的氮素营养主要供应新梢自身的生长建设,极少部分向果实分配。2、13C标记近主干新梢叶片,其叶片的δ值是其远主干新梢叶片的1.19倍,其果实的δ值是其远主干新梢上果实的4.74倍,果实δ值占标记叶片的35%,而标记远主干新梢上果实δ值占标记叶片的8%,说明近主干新梢叶片光合能力强,近主干新梢上的果实调运所在新梢固定光合产物的能力高于远主干新梢上的果实。与碳元素不同,近主干新梢和远主干新梢吸收的氮素营养少量进行相互运输,绝大部分新梢自留。3、标记72h后和标记216h后上部叶片自留的碳营养基本一致,均有30%左右,剩下的向其他器官转运。标记216h的新梢向其果实和细根的分配率高于标记72h的,是其1.65和13.64倍,而向主干的分配率降至标记72h的51.37%。说明在果实转色期,随着标记时间的延长,葡萄上部叶片固定的碳营养途经主干继续向果实和细根这两个重要的库分配。4、随着果实的不断成熟,葡萄新梢上部叶片固定的光合产物向自身新梢的供应量逐渐增大;果实的分配率以转色期最高,成熟期次之,膨大期最低。葡萄新梢上部叶片吸收的氮素营养供应自身新梢建设的比率以成熟期最高,膨大期次之,转色期最低,果实的分配率大小顺序与之一致。5、无论是单干单臂树形还是直立龙干树形,标记新梢的叶片固定和吸收碳氮营养大部分用于自身新梢的建设,剩余少量的向外运输。单干单臂树形标记新梢叶片制造的碳氮营养优先向水平方向上距离其较近的新梢分配;而直立龙干树形具有极性分配特征,即上部新梢叶片制造的碳氮营养优先向下部新梢分配,中间新梢截留的碳氮营养最少。6、标记仅保留两叶的副梢其单位面积和时间内固定光合产物和吸收的氮素营养的能力均优于保留六叶副梢,分别是其1.92倍、1.15倍;但保留六叶副梢固定的光合产物总量和吸收的氮素营养总量分别是两叶副梢的1.10倍、1.79倍。

刘丽媛[7](2016)在《山葡萄糖酸积累规律及代谢调控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糖和有机酸含量是决定葡萄品质及葡萄酒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实际生产当中,可通过采用不同的栽培措施来调节葡萄生长的微环境、改善葡萄品质,从而获得优质的葡萄酒。本研究以集安产区的山葡萄品种北冰红和双红作为试验试材,对其光合荧光特性以及浆果内糖和有机酸含量及其相关代谢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采用不同架式、不同负载和不同光呼吸抑制剂处理来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山葡萄浆果内糖和有机酸代谢及含量的相关影响。旨在为提高当地山葡萄浆果品质和改善山葡萄生产管理模式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对山葡萄叶片光合及荧光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山葡萄的生长发育,浆果膨大期及转色期山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值均呈现上升态势,而始熟期山葡萄叶片的Pn呈略微下降趋势。浆果膨大期和转色期的气孔导度(Gs)日变化趋势较为接近,且三个关键时期的蒸腾速率(Tr)变化趋势与Gs几乎一致。浆果膨大期的呼吸速率(Pr)值保持最高水平,而始熟期的Pr值最低。山葡萄在成熟期时的胞间CO2浓度(Ci)值明显高于其余两个时期,而浆果膨大期和转色期的Ci值差异不大。在山葡萄浆果发育前期叶片的最大荧光(Fm)日变化较为波动,但成熟期的Fm日变化相对比较平稳。浆果膨大期山葡萄叶片在接近傍晚时仍在进行高程度的电子传递;成熟期的Fm值却略有下降,虽略有下降但未下降到最低值,表明此时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完全关闭的荧光产量仍较高,其电子传递水平也较高。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与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比值在不同时刻出现急剧降低表明,此刻山葡萄叶片中的PSⅡ受到了伤害,光合作用原初反应过程受抑制和影响。2.对转色期和成熟期山葡萄浆果韧皮部非离体糖卸载研究体系及韧皮部后糖运输途径的研究发现:无论是转色期还是成熟期,山葡萄非离体卸载体系浆果同化物糖分的输入在正午之前均保持较高活性,主要积累的糖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在这两个阶段均存在,并呈缓慢下降趋势。转色期和成熟期对山葡萄浆果组织进行抑制剂处理,经“新浆果杯”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浆果内的糖组分及含量以及对完整葡萄浆果同化物输入动态和非离体浆果同化物卸载动态进行分析,揭示出山葡萄浆果韧皮部后糖运输的途径主要以质外体卸载途径为主,其限速关键时期主要为转色期和成熟期。3.山葡萄浆果内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其糖分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发现:在整个生长季,两种架式(立架和棚架)山葡萄浆果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合成方向的蔗糖磷酸(SS-s)活性均远远低于酶酸性转化酶(SAI)和SS-s的活性,且随果实发育进程而增强。从生理角度来看,较低的sps和ss-s活性和较高的sai和ss-c活性可能是成熟山葡萄浆果含糖量低的主要原因,且架式对糖代谢相关酶的影响不明显。4.对山葡萄浆果发育过程中有机酸代谢相关酶研究及有机酸含量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棚架和立架山葡萄浆果在成熟期cs活性均比浆果膨大期高。立架和棚架的pepc变化趋势近乎一致,除成熟期外,其余各个时期各个时间段内棚架的pepc酶活性均比立架模式高。两种架式的nad-idh活性变化差异十分显着,其成熟期活性均高于浆果膨大期。转色期是nad-mdh活性变化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所有棚架山葡萄浆果的nad-mdh活性均高于立架,而之后则相反。nadp-me的活性呈现先增长后下降趋势,转折点是转色中期,整个nadp-me活性在该时间点达到峰值,同时所有棚架山葡萄浆果的nadp-me活性均高于立架模式。除浆果膨大期和成熟前期,其余时间段立架mit-aco的活性均高于棚架。成熟前期是cyt-aco活性变化的转折点,在此之前,立架的cyt-aco活性均高于棚架。酒石酸和苹果酸在山葡萄整个生长季中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柠檬酸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对不够稳定,出现略微波动。不同架式下其柠檬酸含量的变化也存在差异。琥珀酸含量的变化无固定模式可循,两种不同架式其各自琥珀酸的含量也不尽相同。5.新型闭合y型架式对山葡萄浆果内糖分组成及糖代谢相关酶影响的研究表明:在生长发育过程尤其是转色期至成熟期内vsp和y型架式山葡萄浆果中的代谢酶sps、ss-c、ss-s及sai活性之间和浆果内葡萄糖、果糖、蔗糖和乳糖含量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架式对葡萄糖和果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转色期之后直到成熟期,但对乳糖含量并无太大影响。vsp架式对蔗糖含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成熟期而y型架式对蔗糖含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转色中期至成熟期。转色前期,vsp和y型架式能够通过调节sps和ss-c的活性进而调节蔗糖的浓度;转色后期,ss-c活性的轻微增加而sai的活性未受影响。转色后期,两种架式中的ss-s和sps都能够调节其他糖分,如葡萄糖、半乳糖、麦芽糖、阿拉伯糖及果糖。6.不同光呼吸抑制剂nahso3和inh对山葡萄光合特性及单糖(ms)和二糖(ds)含量影响的研究表明:三种浓度(150、250、350mg/l)的nahso3处理均对山葡萄光呼吸有强烈抑制作用并能显着提高光合产物(可溶性固形物ss,ms+ds)的产量及品质,且效果优于inh的三个处理,并以250mg/l浓度表现最优。inh能够提高山葡萄叶片的光合荧光特性,但对光合产量的提高效果不明显。7.不同负载对山葡萄浆果糖和有机酸代谢影响的研究发现:山葡萄品种北冰红和双红均属低蔗糖类型。二者的蔗糖含量在转色前期最高,随后在浆果发育过程中逐渐被消耗直到浆果完全成熟。除成熟期时双红高负载处理外,两种品种各处理间浆果内果糖的含量变化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几乎一致。中负载处理的两种山葡萄品种均含有各自最高的葡萄糖及果糖含量。不同负载对山葡萄浆果内有机酸有较大影响:酒石酸和苹果酸含量随着浆果的成熟而逐渐降低,两种品种中负载处理在成熟期时均含有各自最低含量的柠檬酸、苹果酸以及酒石酸;北冰红和双红在各时期,其浆果内的苹果酸含量均高于酒石酸含量,且中负载的苹果酸含量低于低负载和高负载处理。不同负载对柠檬酸和琥珀酸含量并无明显影响。综合分析可知,无论是北冰红还是双红山葡萄品种,中负载处理是得到浆果内最优糖酸含量的最佳选择。

门永阁[8](2014)在《苹果15N吸收与13C分配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于2011~2014年,分别以山东农业大学园艺试验站(黄家庄)5年生富士苹果以及烟台(莱山镇)5年生王林苹果为试材,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和13C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部位为新梢、环剥和环剥以及不同负载量等措施对13C分配及其对15N吸收利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苹果树不同部位新梢叶片13C同化物的去向的试验结果表明:新梢的13C自留量(自身叶片+自身新梢)以上部新梢中最高(91.00%),中部新梢中次之(79.34%),下部新梢中最小(67.39%);新梢向其它器官提供13C同化物能力大小的顺序为:下部新梢>中部新梢>上部新梢;其中向根系的13C分配率差异最为显着,由大到小依次为下部新梢>中部新梢>上部新梢;上部和中部新梢输出的13C同化物均有超过50%分配到地上部,分别为87.42%和59.79%,而仅有12.58%和40.21%分配到地下部,表现为以向地上部运输为主,而下部新梢分配到根系的13C同化物达到了75.53%,以向根系运输为主。2主干环剥和环割处理对富士苹果生长及13C和15N分配利用特性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主干环剥和环割处理均显着降低了树体新梢的生长量和根冠比。两处理植株根系的活力显着降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根系活力与对照间的差异减少,到第20天时,环割处理已与对照无差异,而环剥处理则持续更长的时间。对照、环割以及环剥三处理植株15N利用率分别为2.60%、1.87%、1.14%,三者彼此间差异显着。环剥和环割植株根系15N分配率均显着低于对照,而新梢及多年生枝15N分配率却显着高于对照。环剥和环割处理的13C同化物被大量滞留在叶片,减少了向新梢及根部的分配,随着时间的推移,叶片中的13C同化物输出运输到新梢及根系,新梢根系13C分配率增加,但始终低于对照。3不同负载量对苹果13C和15N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不疏果)相比,2/3负载量和1/3负载量的植株,其果实平均单果重分别增加了17.68%和48.57%,植株根冠比显着增加;对照、2/3负载量和1/3负载量3处理果实13C分配率分别为39.81%、29.25%和16.46%,而叶片、当年生枝及根系13C分配率则随着负载量的增加而减小;负载量增加显着降低了植株15N的利用率,对照、2/3负载量和1/3负载量3处理植株15N利用率分别为8.51%、10.11%和13.23%。三处理各器官的Ndff值表现一致,为果实>当年生枝>根系>叶片>多年生枝>中心干,而随着负载量的增加果实的Ndff值增大,而营养器官的Ndff值减小;15N分配率与13C分配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负载量增加植株将更多的15N分配到果实,而减少向其它营养器官的分配。

赵现华[9](2013)在《修剪对葡萄液流和光合同化物运输分配特性的扰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修剪是葡萄栽培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但是修剪等机械伤害会在剪口处形成楔形死组织以及在剪口导管内形成侵填体,影响导管和筛管的运输性能。合理的修剪可以提高葡萄群体与环境的适应性,提高葡萄品质。但是修剪对葡萄生理,尤其是水分和光合同化物的运输分配特性研究不够,本论文以酿酒葡萄为试材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如下:1.当薄壁组织细胞的直径小于导管射线间纹孔口的直径时,修剪诱导次生木质部导管腔内侵填体的产生,而且越靠近主干部位的新梢诱导产生的侵填体越多,进程发展越快。在新梢剪口次生木质部约87%导管腔内发现侵填体,其中40%的导管被侵填体完全堵塞。而修剪后1a的多年生部分含有侵填体和被侵填体完全堵塞的导管分别为64%和30%。侵填体在功能性导管中的产生降低了其水分输送性能,最大可降低液流速率21.10%。导管被侵填体部分或完全堵塞后,次生木质部不断分化,产生新的导管,以维持植株的水分输送。2.多年生部分长度与新梢液流成反比,而且液流速率随时间变化明显。受气孔导度下降的影响,各新梢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明显且具有光合“午休”现象。光合速率日变化和浆果糖分卸载量均呈双峰曲线,且次峰值均小于首峰值。随着水分运输距离的延长,各新梢间光合速率和糖分卸载量无显着差异。随着多年生部分的延长,各新梢间光合速率差异不显着,但糖分卸载量显着降低(P<0.05)。修剪后,新梢导管中侵填体的产生与发展要比多年生枝迅速。侵填体发展稳定期新梢木质部中含有侵填体的导管达65%,完全堵塞的导管达到30%,而多年生枝分别为80%和35%。结合以上分析和研究,我们提出了葡萄整形修剪管理的“最小修剪”原则:对葡萄进行整形修剪时,在不妨碍葡萄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减少剪口数,尽量减少多年生部分,防止多年生部分伸长。3.随着水分运输距离的延长,不同生育期新梢叶片生长速度和生长量均有降低的趋势,各新梢叶片在果实膨大期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最大。浆果进入转色期前叶片不断生长发育,叶绿素含量稳步增加,在转色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高,而后随叶片的衰老逐渐降低。媚丽葡萄叶片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叶干物质含量以及水分饱和亏缺可塑性小,各新梢上叶片差异不显着。但水势、束缚水含量、束缚水/自由水、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可塑性大,随着水分运输距离的延长逐渐增加且达到显着性差异。新梢比叶重和气孔密度逐渐增大,气孔长度逐渐减小,其中各新梢间叶片气孔密度和气孔长度具有显着性差异,而各新梢叶片厚度和气孔宽度之间无明显差异。葡萄浆果横径生长呈典型的双S曲线,不同新梢浆果横径没有显着差异。随着水分运输距离延长,葡萄浆果糖分卸载量和成熟单粒果实鲜重逐渐下降。但这一趋势在第1和第4,第4和第7新梢上的浆果间并不明显,但第1新梢上的浆果糖分卸载速度明显高于第7个,浆果单粒鲜重达到显着差异水平,而干重之间无显着差异。水分运输距离与枝条成熟度、生长势和木质部宽度成反比,与导管密度和导管长度成正比。第1、第4和第7个新梢木质部导管相对疏导率逐渐增加,分别为3.12、3.40和6.72。导管密度、管腔直径、木质部宽度和导管相对疏导率变化显着。4.研究发现,不同部位新梢液流和浆果糖分卸载成双峰变化趋势,光合速率变化呈“午休”现象,且三者的变化并不同步。随着坐果高度的增加,单干双臂栽培的葡萄各新梢液流速率和浆果糖分卸载普遍低于爬地龙,而光合速率无此变化趋势。随着水分运输距离的增加,单干双臂的葡萄光合速率、液流速率和浆果糖分卸载均逐渐减小。而爬地龙栽培的葡萄由于贴地多年生龙蔓生有大量不定根,各新梢及浆果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光合速率、新梢液流和糖分卸载量也一致。5.爬地龙整形方式避免了冬季下架和春季上架,更适合葡萄园机械化操作,与多主蔓扇形和龙干形相比,从葡萄冬季修剪到春季出土单个工人亩劳动时间分别降低了37.50%和27.08%。不同整形方式间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滴定酸没有显着差异,而爬地龙方式的稳产性能显着高于其他两种方式。爬地龙整形的葡萄感染炭疽病、白腐病和灰霉病的病穗率高于多主蔓扇形和龙干形,但病果率显着低于后两者。在合理的管理措施下,爬地龙整形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为干旱半干旱埋土防寒区提供了一种合理的整形方式,为实现葡萄优质、稳产、长寿、美观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

李晶[10](2013)在《供氮水平等对中间砧苹果碳氮营养利用、分配特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是苹果栽培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在矮砧利用上主要是矮化中间砧。生产上由于栽培技术研究滞后,中间砧苹果旺长与早衰现象共存,如何既保证稳健生长又及时成花结果是栽培管理的核心,这就需要明确中间砧苹果C、N营养特性。为此,我们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和13C双标记技术,研究了SH18、SH28、SH38、SHc、CG24和Mark等6个中间砧对苹果生长发育及碳氮营养的影响,以生产上最常用的富士/M26/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年周期碳氮营养利用特性,以宫藤富士/SH1/八棱海棠、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等为试材研究了摘心和摘老叶等栽培措施对苹果生长发育及碳氮营养的影响,以期为中间砧苹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制定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在不同氮水平下的碳氮特性研究:根据生物量进行聚类分析可把供试中间砧分为3类:对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有CG24,居中的有SH18、SHc、SH38、Mark,抑制最弱的是SH28。不同类型中间砧幼树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树体生物量差异显着,在不施氮肥(N0)、适宜施氮肥(N100)和过量施氮肥(N200)三个氮素水平下,对树体生长抑制最弱的SH28中间砧苹果幼树随着施氮量增加树体生物量显着增加,而其他中间砧苹果幼树表现出在适宜供氮条件下生物量最大,继续增加氮素供应反而抑制生长,表明单纯通过增加氮肥用量不能促进抑制作用较强中间砧苹果的生长,需要在适应供氮条件下才能促进生长。不同中间砧在不同供氮水平下对15N的利用及其分配差异显着,对树体生长抑制最弱的SH28中间砧苹果幼树随着施氮量增加15N利用率逐渐升高,15N更多分配到地上部,根系的15N分配率逐渐减少;而CG24和SH38中间砧苹果幼树在适宜供氮条件下氮素利用率最高,但15N分配率存在显着差异;CG24在过量施氮条件下15N更多分配到根系,地上部的15N分配率逐渐减少,不施氮肥和适宜施氮条件下更多分配到地上部,根系15N分配率减少;SH38在适宜施氮条件下15N更多的分配到根系,地上部的15N分配率减少,而不施氮肥和过量施氮条件下更多的分配到地上部,根系15N分配率减少。不同中间砧在不同施氮水平下苹果幼树地上部和根系的13C分配率差异显着,对树体生长抑制最弱的SH28中间砧苹果幼树在过量施氮肥条件下13C更多分配到地上部,根系13C分配减少,而不施氮肥和适宜施氮肥条件下13C更多分配到根系,地上部13C分配率减少;SH38中间砧苹果幼树随着施氮量增加13C更多分配到地上部,根系13C分配逐渐减少;而CG24在适宜施氮肥条件下13C更多分配到地上部(根系13C分配率最低17.63%),不施氮肥条件下其次,过量施氮肥条件下最低(根系13C分配率最高27.14%)。2.烟富3/M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碳氮特性研究:从秋梢旺长期不同氮素水平下烟富3/M26/平邑甜茶幼树生物量来看,M26中间砧为抑制作用较强的类型。年周期中其对不同氮素水平的反应,在春梢旺长期三者间差异不显着,随着施氮量增加生物量有增加趋势;到春梢停长期适宜施氮肥和过量施氮肥树体生物量显着高于不施氮肥,仍然呈随着施氮肥量增加生物量增加趋势;而在秋梢旺长期适宜施氮肥最高。适宜施氮肥处理较过量施氮肥处理在秋梢旺长期生物量发生改变与春梢停长期适宜施氮肥处理树体细根显着高于过量施氮肥处理有关。在年周期不同氮素水平对15N的利用及其分配影响方面,虽然最终表现为适宜施氮肥处理15N的利用率最高,但在春梢旺长期是以不施氮肥处理最高,到春梢停长期开始以适宜施氮肥最高。各施氮肥处理均表现为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根系15N分配率逐渐减少,地上部15N分配率逐渐增加。施氮对13C分配影响显着,随着生长期的延长,不施氮肥树体根系13C分配率逐渐增高,地上部13C分配率逐渐减少;适宜施氮肥和过量施氮肥初期促进根系13C分配率显着升高,但随着生长期的延长逐渐减少,地上部13C分配率逐渐增高。适宜施氮利于维持均衡的碳氮代谢,使碳氮同化产物在地上和地下部分配均衡,对翌年树体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当年更为显着。淀粉累积量与果树成花显着相关,本试验整个生长期内,叶片淀粉含量均表现为不施氮肥条件下最高,同时不施氮肥条件下叶片ABA含量也表现为最高。因此不同氮水平下树体光合产物的分配与贮藏形态的差异是由ABA的合成差异所造成。3.摘心对不同中间砧苹果碳氮特性影响的研究:在4年生宫藤富士/SH1/八棱海棠大树和1年生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幼树结果均表明,与对照相比摘心可显着抑制树体长势,氮吸收量和碳固定量显着减少;摘心后13C和15N向贮藏器官分配比率显着升高,而新生器官(叶片、新梢和细根)的比率显着降低;叶片IAA含量显着降低,而ABA含量显着上升。4.摘老叶对中间砧苹果幼树碳氮特性影响的研究:以1年生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幼树为试材进行摘老叶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摘除中心干下部老叶显着促进中心干生长,碳固定量显着下降,氮吸收量差异不显着;13C和15N向当年新生器官(叶片和新梢)分配比率显着升高,而贮藏器官的比率显着降低;叶片ABA含量逐渐降低,而GA3含量逐渐上升。

二、山葡萄~(14)C同化产物分配规律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葡萄~(14)C同化产物分配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不同叶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果树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2.2 不同叶龄、叶位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2.3 水分胁迫对果树光合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2.4 试验研究目的意义
    2.5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点
    3.2 试验设计
    3.4 测定指标与方法
    3.5 数据处理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0 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水分状况和生态因子的影响
    4.1 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不同叶龄叶片光合参数和SPAD值的影响
    4.2 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不同叶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3 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不同叶龄叶片光合关键酶活性和光合色素的影响
    4.4 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不同叶龄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4.5 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不同叶龄叶片糖含量的影响
    4.6 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不同叶龄叶片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7 赤霞珠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产物及相关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水分状况与不同叶龄叶片叶面积的影响
    5.2 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不同叶龄叶片光合参数与SPAD值的影响
    5.3 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不同叶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5.4 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不同叶龄叶片光合关键酶活性和光合色素的影响
    5.5 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不同叶龄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5.6 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不同叶龄叶片糖含量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白刺对氮添加和干旱胁迫的生长生理响应及转录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氮沉降对植物的影响
        1.2.2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2.3 干旱区植物转录组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氮添加和干旱胁迫对白刺生长特征的调控效应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氮添加对白刺叶片特征的影响
        2.2.2 氮添加对白刺形态特征的影响
        2.2.3 氮添加对白刺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2.2.4 干旱对白刺叶片特征的影响
        2.2.5 干旱对白刺形态特征的影响
        2.2.6 干旱对白刺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2.2.7 水氮互作对白刺根系形态的影响
        2.2.8 生物量与各指标间相关分析
    2.3 讨论
        2.3.1 氮素对白刺生长特性的影响
        2.3.2 干旱对白刺生长特性的影响
        2.3.3 水氮互作对白刺根系生长的影响
3 氮添加和干旱胁迫对白刺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白刺内源IAA含量变化
        3.2.2 白刺内源ABA含量变化
        3.2.3 白刺内源GA含量变化
        3.2.4 白刺内源SA含量变化
        3.2.5 白刺内源JA含量变化
        3.2.6 白刺内源IAA/ABA、GA/ABA变化
    3.3 讨论
4 氮添加处理下白刺叶片转录组分析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植物材料培育和氮素处理
        4.1.2 白刺叶片总RNA提取及检测
        4.1.3 cDNA文库构建和RNA测序
        4.1.4 转录本拼接
        4.1.5 基因功能注释
        4.1.6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4.1.7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1.8 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
        4.1.9 qRT-PCR对RNA-Seq数据的验证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白刺叶片总RNA质量检测
        4.2.2 RNA-Seq测序数据分析
        4.2.3 转录本拼接结果
        4.2.4 基因功能注释
        4.2.5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4.2.6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2.7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4.2.8 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
        4.2.9 卟啉和叶绿素代谢反应
        4.2.10 白刺内源激素信号转导反应
        4.2.11 转录组数据验证
    4.3 讨论
        4.3.1 白刺响应氮添加转录组比较分析
        4.3.2 白刺叶绿素代谢对氮添加的响应
        4.3.3 白刺激素信号转导对氮添加的响应
5 干旱胁迫条件下白刺叶片转录组分析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植物材料培育和干旱胁迫处理
        5.1.2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5.1.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1.4 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
        5.1.5 qRT-PCR对RNA-Seq数据的验证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白刺叶片总RNA质量检测
        5.2.2 RNA-Seq测序数据分析
        5.2.3 转录本拼接
        5.2.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5.2.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2.6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5.2.7 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
        5.2.8 干旱胁迫下氮代谢反应
        5.2.9 干旱胁迫下卟啉和叶绿素代谢反应
        5.2.10 干旱胁迫下内源激素信号转导反应
        5.2.11 转录因子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5.2.12 转录组数据验证
    5.3 讨论
        5.3.1 白刺氮代谢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5.3.2 白刺卟啉和叶绿素代谢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5.3.3 转录因子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5.3.4 激素信号转导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不同时期葡萄各器官碳氮分配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材与处理
    1.2标记方法与取样
    1.3测定与计算
2结果与分析
    2.1标记时期对各器官碳氮营养吸收分配的影响
        2.1.1不同标记时期植株各器官的13C含量和分配率
        2.1.2标记时期葡萄植株各器官的15N含量和分配率
        2.1.3不同标记时期葡萄植株各器官的Ndff值
    2.2 13C、15N双标记在植株中的运转速率
        2.2.1 13C在不同器官中的转运及分配率
        2.2.2 15N在不同器官中的转运分配率
        2.2.3标记后3 d和9 d各器官Ndff值
3讨论与结论

(4)叶幕厚度对晋中地区赤霞珠及梅鹿辄葡萄与葡萄酒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叶幕管理技术
    1.2 葡萄叶幕管理研究进展
        1.2.1 叶幕管理对葡萄植株营养生长的影响
        1.2.2 叶幕管理对葡萄及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1.3 本研究简介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供试品种
    2.2 试验方案
    2.3 研究方法
        2.3.1 葡萄叶幕微环境的研究
        2.3.2 葡萄产量及果实病害调查
        2.3.3 葡萄果实采样
        2.3.4 葡萄果实品质分析
        2.3.5 葡萄酒酿造及质量检测
    2.4 试剂与仪器
        2.4.1 实验仪器
        2.4.2 实验试剂
    2.5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叶幕厚度对葡萄微环境与产量的影响
        3.1.1 不同叶幕厚度下的葡萄叶面积
        3.1.2 不同叶幕厚度下葡萄叶幕层的微环境
        3.1.3 不同叶幕厚度下叶幕层的光合作用
        3.1.4 不同叶幕厚度下葡萄产量和发病率
    3.2 叶幕厚度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3.2.1 叶幕厚度对葡萄果实成熟进程的影响
        3.2.2 叶幕厚度对葡萄果实基本品质的影响
        3.2.3 叶幕厚度对葡萄果皮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的影响
        3.2.4 叶幕厚度对葡萄果皮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的影响
        3.2.5 叶幕厚度对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的影响
    3.3 叶幕厚度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3.3.1 叶幕厚度对葡萄酒基本品质指标的影响
        3.3.2 叶幕厚度对葡萄酒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的影响
        3.3.3 叶幕厚度对葡萄酒非花色苷单体酚类含量的影响
        3.3.4 叶幕厚度对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
        3.3.5 叶幕厚度对葡萄酒感官质量的影响
    3.4 果实品质与葡萄酒质量的综合评价
        3.4.1 不同叶幕处理下赤霞珠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综合评价
        3.4.2 不同叶幕处理下梅鹿辄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综合评价
第四章 讨论
    4.1 葡萄叶幕层微气候及光合指标与叶幕厚度
    4.2 葡萄果实品质与叶幕厚度
    4.3 葡萄酒质量与叶幕厚度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5)采收后结果枝短截对“夏黑”葡萄基部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测定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2.2 对气孔导度(Gs)的影响
    2.3 对蒸腾速率(Tr)的影响
    2.4 对胞间CO2浓度(Ci)的影响
    2.5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6)葡萄叶片13C和15N吸收分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资助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果树碳素营养特征
        1.1.1 果树碳素同化物质的代谢
        1.1.2 果树碳素贮藏营养
    1.2 果树碳素分配特性及影响因素
        1.2.1 光照影响植物光合产物的分配
        1.2.2 温度影响植物光合产物的分配
        1.2.3 CO_2浓度影响植物光合产物的分配
        1.2.4 内源激素影响植物光合产物的分配
    1.3 氮素营养特征
        1.3.1 氮素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
        1.3.2 氮素调控葡萄的生殖生长
        1.3.3 氮素信号
    1.4 果树氮素分配特性及影响因素
        1.4.1 栽培管理措施对植株氮素分配的影响
        1.4.2 施肥时期对氮素分配的影响
        1.4.3 发育时期对氮素分配的影响
        1.4.4 树种、品种对氮素分配的影响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2.1.1 试验区概况
        2.1.2 新梢不同节位叶片对碳氮营养的吸收及分配
        2.1.3 新梢不同位置叶片对碳氮营养的吸收及分配
        2.1.4 果实转色期新梢上部叶片碳氮营养的动态分配
        2.1.5 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新梢上部叶片碳氮吸收及分配
        2.1.6 不同树形新梢碳氮营养吸收及分配
        2.1.7 副梢留叶量对碳氮营养的吸收能力试验
    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1 标记与取样方法
        2.2.2 测定指标
    2.3 数据计算与分析
        2.3.1 δ值
        2.3.2 ~(13)C含量
        2.3.3 ~(13)C分配率
        2.3.4 Ndff%值
        2.3.5 ~(15)N分配率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节位葡萄叶片~(13)C同化物和氮营养的吸收分配
        3.1.1 新梢不同节位叶片合成的~(13)C同化物(δ值)的分配
        3.1.2 新梢不同节位叶片和果实的~(15)N丰度值
        3.1.3 新梢不同节位叶片和果实的Ndff%值
    3.2 不同位置新梢叶片的~(13)C同化物和氮营养的吸收分配
        3.2.1 不同位置新梢叶片合成的~(13)C同化物(δ值)的分配
        3.2.2 不同位置新梢叶片和果实的~(15)N丰度值
        3.2.3 不同位置新梢叶片和果实的Ndff%值
    3.3 新梢上部叶片固定和吸收的碳氮营养的动态分配
        3.3.1 标记72h和216h后上部叶片固定的碳素营养转运
        3.3.2 标记后72h和216h上部叶片氮素营养的转运
        3.3.3 标记后72h和216h各器官Ndff%值
    3.4 果实不同发育期葡萄上部叶片碳氮营养吸收分配特性
        3.4.1 果实不同发育期各器官的~(13)C含量和分配率
        3.4.2 果实不同发育期各器官的~(15)N含量和分配率
        3.4.3 果实不同发育期各器官的Ndff%值
    3.5 不同树形葡萄叶片碳氮营养吸收分配特性
        3.5.1 单干单臂树形各器官~(13)C含量和分配率
        3.5.2 直立龙干树形各器官~(13)C含量和分配率
        3.5.3 单干单臂树形各器官~(15)N含量和分配率
        3.5.4 直立龙干树形各器官~(15)N含量和分配率
        3.5.5 单干单臂树形各器官Ndff%值
        3.5.6 直立龙干树形各器官Ndff%值
    3.6 不同留叶量副梢叶片对~(13)C和~(15)N的固定吸收能力
4 讨论
    4.1 不同节位葡萄叶片碳氮营养的分配特性
    4.2 新梢上部叶片固定和吸收的碳氮营养自留量与分配方向
    4.3 不同树形葡萄叶片碳氮营养吸收分配特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山葡萄糖酸积累规律及代谢调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山葡萄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山葡萄种质特性
        1.1.2 山葡萄种质资源的保护
        1.1.3 山葡萄新品种的人工培育
        1.1.4 山葡萄同化产物的分配及遗传规律
        1.1.5 山葡萄活性成分研究
    1.2 葡萄糖和有机酸代谢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葡萄的糖代谢
        1.2.2 葡萄的有机酸代谢
    1.3 葡萄糖和有机酸代谢相关酶
        1.3.1 糖代谢相关酶
        1.3.2 有机酸代谢相关酶
    1.4 葡萄与葡萄酒品质影响因素
        1.4.1 光照
        1.4.2 光呼吸
        1.4.3 水肥管理
        1.4.4 架式及修剪方式
    1.5 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主要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葡萄浆果发育过程中光合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及地点
        2.2.2 光合参数测定
        2.2.3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山葡萄不同生长期叶片光合特性指标及其日变化
        2.3.2 山葡萄不同生长期叶片荧光特性指标及其日变化
    2.4 讨论
        2.4.1 山葡萄不同生长期叶片光合特性指标及其日变化
        2.4.2 山葡萄不同生长期叶片荧光特性指标及其日变化
    2.5 小结
第三章 山葡萄浆果韧皮部非离体卸载及其后糖运输途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及地点
        3.2.2 浆果韧皮部糖分卸载浆果杯的建立
        3.2.3 DNP、pCMB和DTT对山葡萄浆果糖分卸载的影响
        3.2.4 糖分的测定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非离体山葡萄浆果同化物糖分的卸载
        3.3.2 非离体山葡萄浆果同化物糖分卸载的调控
    3.4 讨论
        3.4.1 非离体山葡萄浆果同化物糖分的卸载
        3.4.2 非离体浆果同化物糖分卸载的调控
    3.5 小结
第四章 山葡萄浆果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及其糖分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样品处理与采集
        4.2.2 糖代谢相关酶的测定(Lowell et al. 1989;Hubbard 1991)
        4.2.3 果实组织中糖的分离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4.2.4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各酶活测定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4.3.2 山葡萄浆果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动态研究
        4.3.3 山葡萄浆果发育过程中糖分变化动态研究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山葡萄浆果发育过程中有机酸代谢相关酶及有机酸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样品处理与采集
        5.2.2 有机酸代谢相关酶的测定
        5.2.3 有机酸的测定
        5.2.4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山葡萄浆果发育过程中有机酸代谢相关酶动态研究
        5.3.2 山葡萄浆果发育过程中酸含量变化动态研究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新型闭合Y型架式对山葡萄浆果内糖分组成及糖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及地点
        6.2.2 架式处理与样品收集
        6.2.3 糖分的HPLC测定
        6.2.4 统计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浆果成熟过程基本成分分析
        6.3.2 浆果成熟过程糖分变化
        6.3.3 浆果成熟过程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不同光呼吸抑制剂对山葡萄光合特性及浆果内单糖和二糖含量的影响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材料及地点
        7.2.2 光呼吸抑制剂处理
        7.2.3 理化指标测定
        7.2.4 统计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NaHSO_3和INH对山葡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7.3.2 NaHSO_3和INH对山葡萄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
        7.3.3 NaHSO_3和INH对山葡萄浆果SS、TA、MS和DS的影响
    7.4 讨论
        7.4.1 NaHSO_3和INH对山葡萄叶片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7.4.2 NaHSO_3和INH对山葡萄浆果单糖及二糖组分的影响
    7.5 小结
第八章 不同负载对山葡萄浆果糖和有机酸代谢的影响
    8.1 引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试验材料及地点
        8.2.2 样品处理与采集
        8.2.3 糖分的HPLC测定
        8.2.4 统计分析
    8.3 结果与分析
        8.3.1 不同负载处理对山葡萄浆果糖分的影响
        8.3.2 不同负载处理对山葡萄浆果有机酸的影响
    8.4 讨论
    8.5 小结
第九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9.1 结论
        9.1.1 山葡萄浆果发育过程中光合特性研究
        9.1.2 山葡萄浆果韧皮部非离体糖卸载研究体系及韧皮部后糖运输途径研究
        9.1.3 山葡萄浆果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及其糖分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9.1.4 山葡萄浆果发育过程中有机酸代谢相关酶及有机酸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9.1.5 新型闭合 Y 型架式对山葡萄浆果内糖分组成及糖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9.1.6 不同光呼吸抑制剂对山葡萄光合特性及MS和DS含量的影响
        9.1.7 不同负载对山葡萄浆果糖和有机酸代谢的影响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缩略词

(8)苹果15N吸收与13C分配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果树根系与地上部的相关性
        1.1.1 根冠关系中的物质交换
        1.1.2 冠相互依赖与制约的平衡
        1.1.3 根冠关系中的信息传递
        1.1.4 植株地下部与地上部的对应关系
    1.2 果树的氮素营养
        1.2.1 氮素营养在果树上的作用
        1.2.1.1 氮素在果树上的生理生化的影响
        1.2.1.2 氮素对果树生殖生长的影响
        1.2.1.3 氮素对果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3 果树对氮素的吸收、运转及利用
        1.3.1 果树的需氮特性
        1.3.1.1 果树对氮素的需求量
        1.3.1.2 果树年周期需氮特性
        1.3.2 果树对氮素的吸收与转运
        1.3.3 氮素吸收的调控
        1.3.4 氮素的运输分配
    1.4 果树的氮贮藏营养
    1.5 果树的碳素营养
        1.5.1 果树碳素同化物质的代谢
        1.5.2 碳素营养的运输分配
        1.5.3 碳素营养的贮藏
        1.5.4 碳素营养对养根的作用
    1.6 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养分竞争
        1.6.1 地上部与地下部对碳素营养的竞争
        1.6.2 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对氮素营养的竞争
    1.7 碳、氮代谢的关系
    1.8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材与处理
        2.1.1 苹果树不同部位新梢叶片~(13)C同化物的去向
        2.1.2 主干环剥和环割处理对富士苹果生长及~(13)C和~(15)N分配利用特性的影响
        2.1.3 不同负载量对苹果~(13)C和~(15)N分配、利用的影响
    2.2 测定方法与计算公式
        2.2.1 植株干重及根系活力的测定
        2.2.2 ~(15)N及~(13)C的测定
        2.2.3 计算公式
        2.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苹果树不同部位新梢叶片~(13)C同化物的去向
        3.1.1 植株不同部位新梢叶片产生的~(13)C同化物自留量和输出量
        3.1.2 不同部位新梢叶片产生的~(13)C同化在植株各器官中的分配
        3.1.3 不同部位新梢输出的~(13)C同化物在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分配
    3.2 主干环剥和环割处理对富士苹果生长及~(13)C和~(15)N分配利用特性的影响
        3.2.1 环剥和环割对新梢干重和根冠比的影响
        3.2.2 环剥和环割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3.2.3 环剥和环割对~(13)C分配率的影响
        3.2.4 环剥和环割对~(15)N吸收利用的影响
        3.2.5 环剥和环割对植株各器官~(15)N含量及~(15)N分配率的影响
    3.3 不同负载量对苹果~(13)C和~(15)N分配、利用的影响
        3.3.1 不同负载量对果实平均单果重及根冠比的影响
        3.3.2 不同负载量对~(13)C分配率的影响
        3.3.3 不同负载量对各器官Ndff值的影响
        3.3.4 不同负载量对~(15)N吸收利用的影响
        3.3.5 不同负载量对各器官~(15)N分配率的影响
4 讨论
    4.1 苹果树不同部位新梢叶片~(13)C同化物的去向
    4.2 主干环剥和环割处理对富士苹果生长及~(13)C和~(15)N分配利用特性的影响
    4.3 不同负载量对苹果~(13)C和~(15)N分配、利用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论情况

(9)修剪对葡萄液流和光合同化物运输分配特性的扰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树干液流变化特征
        1.1.1 影响树干液流变化的环境因素
        1.1.2 树干液流变化对植株次生木质部变异的响应
        1.1.3 树干液流的时空变化
    1.2 同化物运输分配特性研究进展
        1.2.1 基于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影响
        1.2.2 基于源库理论调节措施的影响
        1.2.3 韧皮部结构对同化物运输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修剪诱导侵填体的产生及其对液流变化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地点
        2.1.2 木质部结构的观察
        2.1.3 侵填体在导管中的产生与发展
        2.1.4 侵填体在多年生枝条剪口处侵填体含量的差异
        2.1.5 侵填体对液流变化特征的影响
    2.2 结果
        2.2.1 侵填体的产生与发展
        2.2.2 侵填体产生与次生木质部结构的关系
        2.2.3 侵填体的产生对次生木质部结构的影响
        2.2.4 侵填体对新梢液流变化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侵填体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2.3.2 次生木质部结构对侵填体产生的响应
        2.3.3 侵填体和木质部对新梢液流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一年生和多年生枝臂上新梢液流和浆果糖分卸载比较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一年生和多年生枝臂上新梢液流变化
        3.1.3 一年生和多年生枝臂上新梢叶片光合速率变化
        3.1.4 葡萄浆果糖分卸载量的测定
        3.1.5 一年生和多年生枝对侵填体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3.2 结果
        3.2.1 一年生和多年生枝臂上新梢液流变化的比较
        3.2.2 一年生和多年生枝臂上新梢光合速率的变化
        3.2.3 一年生和多年生枝臂上新梢对葡萄浆果糖分卸载的影响
        3.2.4 侵填体在多年生枝和新梢中的产生
        3.2.5 侵填体在多年生枝和新梢中发展过程的差异
    3.3 讨论
        3.3.1 光合速率、新梢液流和浆果糖分卸载的相互关系
        3.3.2 一年生和多年生枝臂上新梢与液流变化的关系
        3.3.3 一年生和多年生枝臂上新梢对葡萄浆果糖分卸载变化的影响
        3.3.4 枝龄对侵填体产生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枝条所处节位对葡萄叶片和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4.1 试验地点及材料
        4.1.1 试验地点
        4.1.2 试验材料
    4.2 试验内容与方法
        4.2.1 叶片的生长发育
        4.2.2 浆果生长发育状况
        4.2.3 新梢生长发育状况
        4.2.4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枝条所处节位对叶片生长发育的影响
        4.3.2 枝条所处节位对浆果生长发育的影响
        4.3.3 新梢生长发育状况
    4.4 讨论
        4.4.1 叶片光合特性的相互关系
        4.4.2 枝条所处节位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坐果位置对葡萄浆果糖分卸载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材料
        5.1.2 光合速率的测定
        5.1.3 新梢液流速率的测定
        5.1.4 浆果糖分卸载量的测定
        5.1.5 浆果糖分卸载的观察
    5.2 结果
        5.2.1 新梢叶片光合速率(Pn)日变化
        5.2.2 新梢液流速率的变化
        5.2.3 不同坐果部位浆果杯体系糖分卸载量
        5.2.4 葡萄浆果糖分卸载的观察
    5.3 讨论
        5.3.1 浆果糖分卸载
        5.3.2 坐果高度对浆果糖分卸载的影响
        5.3.3 水分运输距离对浆果糖分卸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爬地龙整形方式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葡萄园
        6.1.2 供试材料
        6.1.3 整形方法
        6.1.4 修剪对葡萄枝条次生木质部的影响——扫描电镜
        6.1.5 不同整形方式稳产能力及果实品质评价
        6.1.6 不同整形方式病虫害调查
        6.1.7 统计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主要劳动项目,劳动耗时以及剪口
        6.2.2 稳产能力评价
        6.2.3 整形方式对葡萄质量的影响
        6.2.4 整形方式对葡萄果实病害的影响
        6.2.5 传统整形方式改造成爬地龙整形方式的标准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论文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10)供氮水平等对中间砧苹果碳氮营养利用、分配特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苹果矮化栽培的重要性
        1.1.1 苹果栽培模式发展历史
        1.1.2 矮化密植栽培的主要方式
        1.1.3 我国苹果栽培模式发展近况
        1.1.4 我国苹果栽培存在问题
    1.2 氮素营养对果树生长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1.2.1 氮的吸收、利用特性
        1.2.1.1 氮的吸收
        1.2.1.2 氮的同化
        1.2.1.3 氮的运输
        1.2.1.4 氮的利用
        1.2.1.5 苹果年周期氮变化动态
        1.2.1.6 苹果氮素贮藏营养
        1.2.2 氮对果树生长的影响
        1.2.2.1 氮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1.2.2.2 氮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1.3 碳素营养对果树生长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1.3.1 碳素同化物的代谢
        1.3.2 碳素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
        1.3.2.1 碳素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影响因素
        1.3.2.2 碳素同化物的分配机制假说
        1.3.3 果树碳素贮藏营养
    1.4 碳氮营养与果树生长
        1.4.1 氮对碳代谢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1.4.2 氮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及与碳代谢的相关性
        1.4.3 碳氮营养与果树生殖生长
        1.4.4 碳氮营养与花芽分化
        1.4.5 内源激素与花芽分化
    1.5 矮化砧的致矮机理研究进展
    1.6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材与处理
        2.1.1 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在不同氮水平下的碳氮特性研究
        2.1.2 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碳氮特性研究
        2.1.3 摘心对宫藤富士/SH_1/八棱海棠大树的碳氮特性研究
        2.1.4 摘心对宫藤富士/SH_6/平邑甜茶幼树的碳氮特性影响研究
        2.1.5 摘老叶对宫藤富士/SH_6/平邑甜茶幼树的碳氮特性影响研究
    2.2 测定方法
    2.3 计算公式与统计方法
        2.3.1 ~(13)C 计算方法
        2.3.2 ~(15)N 标记计算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施氮水平对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生长及碳氮特性的影响
        3.1.1 施氮水平对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生长的影响
        3.1.2 不同中间砧的聚类分析
        3.1.3 施氮水平对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根系生长和根冠比的影响
        3.1.4 施氮水平对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碳氮特性的影响
        3.1.4.1 施氮水平对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15)N 利用率的影响
        3.1.4.2 施氮水平对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15)N 分配率的影响
        3.1.4.3 施氮水平对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13)C 分配率的影响
    3.2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年周期生长及碳氮特性的影响
        3.2.1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年周期生长的影响
        3.2.2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年周期根系生长和根冠比的影响
        3.2.2.1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3.2.2.2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根冠比的影响
        3.2.3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叶片生长的影响
        3.2.3.1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叶面积的影响
        3.2.3.2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3.3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叶片可溶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3.2.3.4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叶片 Zr 含量的影响
        3.2.3.5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叶片 ABA 含量的影响
        3.2.4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氮特性的影响
        3.2.4.1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15)N 利用率的影响
        3.2.4.2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15)N 分配率的影响
        3.2.5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碳特性的影响
        3.2.6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根系年周期碳氮分配的影响
        3.2.7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翌年生长及~(15)N 利用、分配的影响
        3.2.7.1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翌年生长及~(15)N 利用率影响
        3.2.7.2 施氮水平对翌年各器官~(15)N 分配的影响
        3.2.8 施氮水平对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生长与氮特性影响的综合分析
        3.2.8.1 施氮水平对苹果中间砧幼树生长的影响
        3.2.8.2 施氮水平对苹果中间砧幼树根冠比及根系~(15)N 分配率的影响
    3.3 摘心对中间砧苹果生长及碳氮特性的影响
        3.3.1 连续摘心对宫藤富士/SH_1/八棱海棠大树生长及碳氮特性的影响
        3.3.1.1 连续摘心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3.3.1.2 连续摘心对叶片 IAA 及 ABA 含量的影响
        3.3.1.3 连续摘心对细根活力及生长量的影响
        3.3.1.4 连续摘心对~(13)C 分配的影响
        3.3.1.5 连续摘心对~(15)N 利用和分配的影响
        3.3.2 摘心对宫藤富士/SH_6/平邑甜茶幼树生长及碳氮特性的影响
        3.3.2.1 摘心对新梢生长及细根活力的影响
        3.3.2.2 摘心对叶片 IAA 和 ABA 含量的影响
        3.3.2.3 摘心对~(13)C 分配的影响
        3.3.2.4 摘心对~(15)N 利用和分配的影响
    3.4 摘老叶对对宫藤富士/SH_6/平邑甜茶幼树生长及碳氮特性的影响
        3.4.1 摘老叶对幼树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
        3.4.2 摘老叶对叶片 ABA 和 GA_3含量的影响
        3.4.3 摘老叶对~(13)C 分配的影响
        3.4.4 摘老叶对~(15)N 利用和分配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中间砧树体生长及氮响应差异
    4.2 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在不同氮水平下的碳氮特性
    4.3 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年周期生长与碳氮特性的影响
    4.4 抑制营养生长措施对中间砧幼树碳利用、分配特性的影响
    4.5 树体长势和内源激素与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关系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在读期间形成的论文

四、山葡萄~(14)C同化产物分配规律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不同叶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D]. 刘竞择. 宁夏大学, 2020
  • [2]白刺对氮添加和干旱胁迫的生长生理响应及转录组学研究[D]. 段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3]不同时期葡萄各器官碳氮分配差异[J]. 刘光春,王亚芳,陈征文,翟衡,杜远鹏.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8(05)
  • [4]叶幕厚度对晋中地区赤霞珠及梅鹿辄葡萄与葡萄酒质量的影响[D]. 王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5]采收后结果枝短截对“夏黑”葡萄基部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J]. 侯旭东,孟令松,高世敏,陶建敏. 中国南方果树, 2017(01)
  • [6]葡萄叶片13C和15N吸收分配规律研究[D]. 刘光春.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1)
  • [7]山葡萄糖酸积累规律及代谢调控机理研究[D]. 刘丽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8)
  • [8]苹果15N吸收与13C分配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门永阁.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1)
  • [9]修剪对葡萄液流和光合同化物运输分配特性的扰动[D]. 赵现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6)
  • [10]供氮水平等对中间砧苹果碳氮营养利用、分配特性影响的研究[D]. 李晶.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掸葡萄~(14)C同化产物分布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