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粤高速签订《委托收费协议》

赣粤高速签订《委托收费协议》

一、赣粤高速签定《委托收费协议》(论文文献综述)

陈忠庆[1](2017)在《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研究》文中提出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我国国有企业目前以债权融资为主,债务率较高,本息负担沉重,导致用于良性发展的资金流不足。另一方面,国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却累积了大量流动性较差却有稳定的可预见的现金流的资产和辅助业务。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将国企的这两个特点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以部分优质资产作为担保,由专门的特别目的载体(SPV)发行证券,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套现,为国企解决资金需求,推动国企进一步的良性发展。本文认为,资产证券化虽然在国际上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但各国情况不一,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差别很大,具体到国企,更是和西方纯市场化的企业差别巨大。且资产证券化环节步骤复杂,有多个主体机构参与,构成其中的多数主体目前运作国企资产证券化的经验也缺乏。整体上相对于国企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并未形成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成熟运作模式。本文针对国企特性,重点考虑企业负债率变化对资产证券化设计和运作的影响,可以为今后的国企资产证券化具体业务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学术借鉴意义。首先本文认为资产证券化是我国本阶段国企改革的主要趋势和主导路径,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情况分析入手,重点分析国企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和企业债务率的变化,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分析国企资产证券化的特性和功能,运用定性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模式重点分析国企资产证券化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其次,本文研究了根据企业资产债券化模式和国企特性运作资产证券化所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防范措施。进一步探讨了国企资产证券化改革的主要路径和策略,试图构建有益于国企资产证券化的一组有效政策建议。

李振宇[2](2017)在《高速公路BOT模式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 ——以萍洪高速为例》文中提出BOT项目本质上是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民间机构之间达成特许权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民间机构授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项公共基础设施,并在建成后对其进行管理和经营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在特许期间,项目公司可对使用该公共设施用户收取费用,以收回对该项目项目建设、经营以及维护阶段投入的资金,并获取一定的利润。BOT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是指政府通过合约的方式授予项目投资者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允许其投资建设并经营该项目。并准许其通过收取过路费或沿线服务区提供其他增值服务的方式以偿还其投资时的贷款,并取得一定的利润。待约定的特许经营权到期后,将该BOT项目的高速公路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或其他主管部门。以BOT模式进行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在我国正处在大力推广期内。开始至今,政府部门都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主导方,BOT项目的运转和实施完全是一种商业化行为,要突显投资人的利益和目标,在实施期间既要保证投资人的最大利益,也要实现项目的目标。不让目标发生矛盾,怎么认识、改善这种管理模式产生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自身在BOT公路项目建设中准确定位,强化管理的职能,充分发挥其功效。针对高速公路BOT模式中政府是否能准确定位其自身职能的情况,本文将对现阶段国内高速公路采用BOT模式的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现阶段高速公路BOT模式中政府部门在角色定位方面的不足及原因,最后从政府部门如何督促投资人落实项目资金来源、审核投资人的设计方案、监督投资人招标公平公正、检查投资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等方面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利于BOT模式在国内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顺利推广及应用,有效促进国内高速公路建设的良好发展。

邓晓彬[3](2013)在《南昌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来,随着南昌市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投入规模逐年增大,而政府直接投入比重逐渐缩小,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项目用代建制实施,即采用建设-移交(Building-transfer, BT)模式的进行建设。在实施南昌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时,BT建设的具体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如:政府直接委托代建管理、直接指定政府性质投融资平台融资代建以及通过竞争方式面向社会优选投资承包商BT建设等。本课题通过国内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比较及借鉴,对南昌市政府投资代建模式进行了研究。结合南昌市的实际,对单-委托代建和融资代建进行分类研究;对各代建单位代建的政府投资项目实例进行剖析,比较分析不同类别代建模式的优劣势;总结出当前南昌市政府投资项目推行代建制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吸取国内外各级政府在建设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探讨了这类项目运行管理的具体措施。代建制在国内外都属于新生事物,其操作模式还不成熟,相应立法也没有跟上。相比-般的代建制项目,政府投资代建项目还具有更大的质量风险、政策风险、自然风险等。通过对代建制理论和代建制实践的研究,本课题为进-步提升南昌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促进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出台切合南昌市实际情况的代建管理政策,提供了意见和参考。

张莹[4](2013)在《公路收费权转让集成化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阶段公路收费权转让问题频出:地方政府越权审批转让收费权、收费权转让程序不合规、一些项目的招投标流于形式、不经评估或压低价格对外转让,导致收费权转让风险加大。而政府、经营企业等转让主体的风险管理水平已不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转让风险管理方式的研究迫在眉睫。鉴于上述问题,本文在详细分析了收费权转让风险的基础上,依据集成管理理论提出收费权转让风险集成管理体系,以提高转让风险管理效率,实现转让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收费权转让过程中的价格、收费权转让风险、转让风险的集成管理。三部分内容层层递进,形成有机整体。第一部分是收费权转让过程中的价格分析,包括收费权转让价格和通行费价格。公路收费权转让的关键在于转让价格的确定,转让价格在转让中处于核心地位,论文针对当前收费权转让价格的形成机制和价格评估中的问题,提出完善和改进意见;通行费价格和转让价格同属于收费公路价值流的内容,论文分析了公路通行费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整机制。收费权转让价格是风险传导的载体,收费权转让中的价格分析是转让风险分析的重要内容。第二部分是收费权转让风险分析,包含三章的内容:(1)阐述以转让价格为载体的收费权转让风险的风险传导和风险耦合,分析其风险特征,明确按时间阶段将收费权转让风险分为转让前风险、转让过程中风险和转让后风险;并分析第一阶段,即转让前阶段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决策风险和政府的逆向选择风险。(2)采用核查表法识别第二阶段即转让环节的风险,并研究其中的关键风险——价格风险和合同风险;分析价格风险的风险因素和风险的传导性,针对具体风险因素控制价格风险;依据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剩余控制权,研究合同风险,提出重新分配剩余控制权,实现主体间收益共享、风险分担。(3)在识别第三阶段风险即转让后阶段风险的基础上,分析其中的关键风险——经营风险,提出对经营风险的有效控制需要建立新的风险管理机制。整个第二部分是对收费权转让风险的研究,这是风险集成管理的对象,也是实施转让风险集成管理的基础。第三部分建立收费权转让风险集成管理系统。首先,提出收费权转让风险集成管理系统的三维概念框架,指出实施风险集成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构建收费权转让风险集成管理模式,阐述了其中包含的目标体系、组织系统和信息系统;第三,提出收费权转让的价格机制和激励机制。论文研究最终为实践服务。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为实施收费权转让风险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和效益,促进公路行业的健康发展。

周寻[5](2010)在《中国基金制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中国基金制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研究》研究的是我国基金制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所说的基金制养老基金是指基本养老基金中的个人账户基金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具有全部基金制的性质。全部基金制的特点是以收定支,养老基金收益人根据其在职期间的个人账户积累价值来决定其退休后的退休工资,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个人储蓄的性质,所以保证这部分资金的保值增值,有效地抵御通货膨胀的压力成为当务之急。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隐性债务问题的日益严重,养老基金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将面临着支付的高峰,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调剂和补偿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也同样具有重要性。所以说研究基金制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养老保险的偿付能力,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能否顺利进行。论文对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现有投资工具的风险和收益进行了分析,阐述养老基金现有投资工具所具有的分散风险和提高收益的特征。其主要的资本市场投资工具有股票、证券投资基金、金融债、企业债、国债、银行存款等。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特别是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在短期内随着资本市场的波动,股票价格的波动也是很大的,但是从长期来看,特别是在20年以上,通过对国外资本市场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分析,其投资风险小于债券的投资风险,而收益大于债券的平均收益,从长期看,是养老基金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国债是一种“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工具,从养老基金的投资安全性来看,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投资一定比例的国债是必要的。投资基金从风险和收益的情况来看是与养老基金投资相匹配的。企业债和金融债是比国债投资风险大,比股票投资风险小的投资工具,收益也介于它们之间。通过对资本市场资产投资收益率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率的Granger因果分析可以看出,股票和投资基金对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的影响最大,国债对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也有一定影响,而金融债和企业债的影响不大,这主要是与我国金融债和企业债市场规模小有关系。对现有资本市场投资工具所做的最优资产配置模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有的资本市场投资工具都能达到提高收益和分散风险的功能,是养老基金可以选择的投资工具。通过对基金制养老基金的历史资产配置及其投资组合收益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在其现有的投资模式下不能够保值增值,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在其现有的投资模式下能够达到保值增值,但是其投资组合收益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化会产生很大波动,而且还有很大的保值增值空间,所以研究养老基金最优化的投资运营模式成为本论文研究的关键。为了保证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安全顺利地进行,养老基金的投资监管成为投资运营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论文首先指出了我国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监管的现状、问题,最后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论文的最主要部分也就是对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选择,首先分析了在现有的投资渠道下还有哪些投资渠道和工具能够起到分散风险提高收益作用。具体分析了资本市场投资方向的金融衍生品和资产证券产品,海外投资方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向,通过比较分析后得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投资期限和投资准入的方式都与基金制养老基金的投资相匹配,而且这些投资工具与资本市场投资工具的相关性很小,是养老基金可以选择的投资工具。在此基础上,对养老基金不同的投资模式做了最优资产配置模拟分析,主要分为最优化的静态资产配置模拟分析和多阶段动态资产配置模拟分析,与此同时,研究了在不同投资模式下基金制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效应,对于个人账户基金来说是以投资收益率和目标替代率为标的进行研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以投资收益率和隐性债务偿还率作为标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静态资产配置模式下,新构建的资本市场投资模式优于现有的投资运营模式;资本市场+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模式优于资本市场投资模式;在多阶段动态资产配置模式下,“中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模式优于“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模式;“中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模式优于静态资产配置模式。因此,无论对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还是个人账户养老基金都要选择“中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模式。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对前面的研究做了归纳性的总结,并且针对我国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和投资监管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吕志勇[6](2010)在《我国社保养老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兼论投资监管模式的相机抉择》文中指出有投资,就有风险。在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全球养老基金投资损失惨重,2008年,全球各国养老基金折损20%,损失超过5.5万亿美元,中国社保基金投资也因此导致股票资产亏损6.79%。可见,加强对养老基金投资的风险控制和管理,确保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是世界范围内共同面临的课题。特别是在养老基金面临因巨额隐性债务成本、人口老龄化等因素而可能导致未来出现支付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更大。同时,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与养老基金投资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养老基金投资市场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这也意味着中国养老基金投资将会面临更多更大的风险。因此,如何进行有效投资和控制风险,确保中国养老基金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就成为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运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首先从分析养老基金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入手,引入VaR这一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风险度量方法对养老基金投资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现行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政策规定出发,运用Markowitz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构建了中国养老基金资产优化配置模型,并对养老基金资产投资组合最优配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根据养老基金的性质和地位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资产配置,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周期,对各种养老金资产的配置比例进行适度调整的结论。本文还在比较分析与借鉴国外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成功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机抉择的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模式的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的风险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

刘盛华[7](2009)在《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方式研究》文中认为高速公路建设在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虽前景美好,但现实严峻。高速公路建设主要特征之一是投资大,所以建设资金是决定高速公路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制约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瓶颈就是建设资金短缺。尤其对处于西部的四川来说,由于经济比较落后,高速公路建设造价较高等客观因素导致其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更加严峻。因此,探索适合四川高速公路建设的融资方式尤为必要。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试图就适合四川的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方式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从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理论及方法入手,旨在提出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和方法。再结合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现状及问题,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就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分析。最后从理论到现实分析并提出了四川高速公路建设的融资对策。全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导论。旨在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方法及文献综述。首先提出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即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仍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因此寻找适合四川的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方式尤为迫切,也是决定其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次,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即本文主要采用文献阅读法、归纳分析法和规范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从融资方式角度研究四川高速公路建设问题。最后,提出了文献综述,包括:融资方式组合论、市场机制完善论、融资方式阶段论和融资方式区域论。第二章,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理论及方式。论述了高速公路的经济特性、高速公路相关的融资理论,以及现有国内外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方式。文章首先从准公共物品性、资金密集性和级差效益性等方面论述了高速公路的经济特性。其次,从融资结构、债务期限结构、项目融资及产业投资基金等方面论述了高速公路相关的融资理论。最后,论述了国内、外高速公路融资方式,并对其分析,提出了有益的借鉴。第三章,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本章首先论述了四川高速公路建设的概况。其次,从融资方式和资金来源分析了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的现状。再次,对四川高速公路建设主要融资主体进行了论述,并深入分析了其财务状况。最后,归纳、总结并分析了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存在的问题,即财政投入较少且来源不稳定、过度依赖银行信贷、民间资本融资渠道不畅、高速公路融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不高。第四章,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理论分析。本章首先结合四川高速公路建设特点就信贷融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经营权转让、外商投资、信托融资等融资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四川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评价。其次,针对项目融资对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进行了分析,选择目前较适合也是较为常用的BOT和ABS两种方式,从其可能性、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进行了论述,并且还从运作繁简程度与融资成本、项目所有权和运营权、投资风险、适用范围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并提出四川应继续发挥BOT融资方式,同时加快ABS融资方式的应用。第五章,四川高速公路建设的融资对策。基于理论结合实际的论述和分析,本章首先提出了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应该采用“稳定现有融资方式,探索多元化融资;加强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金”的组合方式解决融资问题。同时,提出应根据高速公路项目各自具体情况,按存量资产和拟建项目的预测现金流对项目进行分类,根据所建项目的具体条件确定其融资方式。其次,文章提出应稳定现有融资方式,并从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入稳定银行贷款和改善贷款结构、积极推进BOT融资方式等方面就其理由和做法进行了具体论述。第三,文章提出要多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即发行公路建设彩票、设立高速公路产业投资基金、推行ABS融资等方式,并从可行性和评价进行了具体分析论述。纵观全文,本文有如下贡献:1.本文在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理论及方式的基础上,对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归纳、整理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使以后如何改善、解决其资金问题更具方向性和针对性。2.本文以相关理论、方法为基础,充分结合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实际,就四川的具体情况从公司融资和项目融资等方面对高速公路建设融资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为下一步如何制定适合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对策打下了理论基础。3.本文在理论分析、问题整理和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四川具体情况的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对策,并对其可行性和相关评价进行了论述、分析,为解决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资金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参考。本文的写作以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理论和方式为基础,通过对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现状及问题的梳理,对其融资理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力图提出适合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的对策,使之有利于改善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资金问题。然而由于笔者学识及时间有限,论文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以后继续研究:1.由于专业的限制,本人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相关理论,如对高速公路项目融资等没能给出深入细致的阐述;此外,由于笔者个人能力有限,对于金融、融资理论方面一定存在着不少的漏洞。2.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方式要应用于实践还存在很多障碍。如何减少这种障碍,本论文尚未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本人希望通过自己研究、探索,能够针对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实际情况较为系统地探讨其建设融资问题,提出可行的融资对策并能应用于实际。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本人越是感到自己高速公路建设等方面知识的不足,论文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完善之处,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继续完善、提高。

陶毅[8](2009)在《高速公路特许经营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速公路的特许经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投资额巨大,综合涉及到工程、经济、法律、管理等许多方面。通过比较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国外的大部分文献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特许经营的优点及缺陷,并针对公路特许经营的制度设计问题进行,包括如何设计最佳特许年限,如何减少事前、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等等。相比较而言,我国公路特许经营发展的较晚,并正处在摸索阶段,相关研究不是很多,已有的研究有不少是对国外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管理模式成功经验的介绍,也有一部分对国内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案例的研究,如深圳梧桐山隧道的相关分析等,从法律方面研究比较全面的是史际春与邓峰,他们从法律的角度较全面的分析了目前我国公路特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国内的研究成果比较分散,而且对这一制度的特点没有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作了介绍与比较,从而引出了本文的写作思路与构想。在第二章中,通过研究高速公路的经济属性,笔者指出在这一自然垄断领域引入特许经营制度是可行的。高速公路无论是采取公共提供方式还是市场提供方式,都有利有弊,都不是最有效率的提供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提供既可以利用市场机制进行筹资与运营,又可以不放弃政府的管理监督与正确引导,兼顾了公共提供与市场提供的优点,并最大限度避免了各自的缺陷。对当前最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混合提供方式——特许经营从理论到应用作了一个简述与评价。最后对特许经营模式在我国高速公路领域的应用作了可行性分析,从其必要性与可实施性方面进行探讨,得出特许经营模式在我国高速公路领域可行的结论。第三章介绍了我国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的概况。首先,总结了我国高速公路20多年来的的发展历程及其改革的动因。接着分析了我国各地区高速路特许经营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对我国现有的国有控股BOT集资形式和内资外资BOT形式及经营权转让的TOT形式进行了比较。为了了解我国高速公路特许经营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章还介绍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情况,并选择欧盟中最早实施高速公路收费制度的意大利和发展状态很好、改革颇具有代表性的法国为例,回顾了国外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的产生及演变过程。经过与中外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特许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章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利用博弈论和合约不完全性理论,针对我国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权招投标以及招投标之后合约签订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找出这些方面的客观规律和制度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权制度完备性的有关建议。主要包括:(1)消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克服各种机会主义,鼓励更多的合格者参与高速公路特许权投标竞争,使特许经营权招投标过程实现充分竞争。这是解决本章所关注问题的前提与基础。(2)在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权价值评估过程中,建议选择收益现值法计算特许经营权拍卖的标底。最低成交价也不应低于利用收益现值法计算的价值。(3)从本质上讲,高速公路特许经营合约是不完备的。但是,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仍然存在减少合约不完备性和不确定性的空间,建议尽可能做好合约签订的前期准备工作,把合约不完备性和不确定性减少到最小程度。与此同时,在法制体系、合约内容上要为事后再协商确定指导原则。第五章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工具,研究了高速公路特许经营企业的监管问题。首先,本章分析了当特许经营企业存在道德风险、交通主管部门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时候,双方的策略相关性。通过分析,得出了交通主管部门的最优规制的均衡条件;特别强调:要提高特许经营企业的供给效率,交通主管部门应通过行政、法律等强制性政治资源提供一种激励性规制,实现放松规制和规制重建并举。接下来,本章在交通主管部门存在道德风险的条件下,分析了交通主管部门和特许经营企业之间的策略相关性。认为,在政府不诚信的情况下,由于沉没成本的存在,特许经营企业可能不会退出,但已经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要解决这种非均衡,最可取的措施则是增加政府不诚信的负效用。最后,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消费者、交通主管部门和特许经营企业的三方博弈模型,尝试分析交通主管部门和特许经营企业双方都存在道德风险时,双方合谋的条件。结果显示,当交通主管部门的政绩与货币收入的边际替代率大于等于1时,交通主管部门没有积极性同特许经营企业合谋,而会选择全力监督特许经营企业,并认真对待特许经营合约,令特许经营企业没有违规可能。预防和遏制交通主管部门和特许经营企业之间因道德风险产生的合谋,最根本的举措是:完善法制体系、依法行政、加强监督和交通主管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第六章是案例分析。在这一章中,我们回顾了湖南省郴州市公路特许经营项目的受许人李××的案例。对于本案例中的公路特许经营最终的失败,本文从政府规制的不均衡,特许经营的风险性以及不完全合同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综合来说,可以将导致李××等企业家们如今的困境的因素归纳如下:第一、由于特许经营模式对政府许可及监管的依赖,使得政府规制的非均衡性对经营项目有非常大的影响。第二、公路特许经营项目自身的特点包含了很多潜在的风险,如果没有有效的对风险进行监控及防范,也是导致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三、除了政府政策的连贯性以外,相关行业的监管部门职能混乱,也是严重阻碍公路特许经营发展的一个原因。第四、李××案例中体现出的另一个问题是法律法规的缺位,这也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的公路特许经营模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却严重滞后,无论是受许企业的经营,还是政府的规制都是不完全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的。第五、最后一个原因也是与高速公路自身特点最密不可分的一个原因。许多文献在分析中指出,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的合同是天生的具有不完全性,合同范围模糊,合同期限很长,牵涉到的部门利益、公众利益错综复杂。在合同签订后,企业开始经营,但是在这个漫长的经营过程中,出现合同没有规范到,或者没有穷尽的问题的时候,企业与公众的、政府的再协商都是一个低效率的过程,而且往往都很难得到好的结果。通过本案例中特许经营模式失败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启发及建议:第一、促进特许经营项目政府规制的科学化与均衡化。第二、加强对监管部门的监管。在企业与政府的博弈中,企业处于严重的弱势地位,如果对于规制机构没有任何约束的话,难免对出现政府规制的供给过度现象。因此大力加强舆论的监督与推进政务的公开化对于规范监管部门的行为有积极作用。第三、理顺交通管理体制。为了防止机构重叠,提高管理效率,应将公路交通安全交由交通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为了避免“一路两制”的局面,政府应采取授权的方式,委托高速公路管理公司行使路政执法权,以便于在利益趋同的前提下,实施对路产路权的有效保护。通过政府授权,确认高速公路公司特殊的法人主体资格,明确高速公路公司代行国家对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责任,以保证其运行管理的权威性和规范性。第四、建立法律保障机制。我国高速公路的法制建设滞后于高速公路的设施建设,有关高速公路管理的法律尚未制定。《公路法》的一些规定对高速公路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应加强高速公路法制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实现依法管理。第五、完善特许经营项目在合同不完全条件下的再协商机制。最后,政府诚信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些都是在政府的许可、监督及管理下进行的,如果政府不讲诚信,企业很难与之抗衡,失败也就在所难免。本文的创新点可能包括:一是立足于合约不完全理论,以博弈论为工具,研究了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的授权问题,包括特许经营权招投标、标底最低价值的计算方法和合约不完全的解决办法;二是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消费者—交通主管部门—特许经营企业”三重委托-代理关系框架,以博弈论为工具,研究了交通主管部门完全代表国家利益对特许经营企业的监管问题,防范交通主管部门寻租等机会主义的对策,以及预防交通主管部门与特许经营企业“合谋”侵占消费者和国家利益等,提出了完善我国公路特许经营监管的建议。

崔国清[9](2009)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I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进入了加速发展期。在这一新的发展背景下,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愈来愈大,融资问题愈发突出,如何在利用原有以财政资金和信贷为主融资手段的基础上,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开发新的融资工具,提升直接融资在整个城市基础设施融资规模中的比重,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供可持续的、稳定的资金来源,满足大规模建设资金需求,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该论文的研究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城市基础设施融资领域的改革历程,通过对国外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方面理论和经验的分析借鉴,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对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有的融资手段和方式进行全面解析。在此基础上,首次从理论上提出在现行体制和法律框架下进行融资模式创新,搭建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设立政府性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提供商和运营商,并对其概念、性质、职能进行了分析界定。该论文提出并系统分析了依托这一投融资平台,对纯公共物品性质城市基础设施应用政府采购模式,对准公共物品性质城市基础设施应用特许经营模式,通过建立委托代理机制,从而形成政府与投融资平台之间规范的契约关系,并将财政性的采购资金以及对特许经营的补贴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建立平稳、规范的分期支付机制。对由此形成的可预期的稳定现金流进行创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在资本市场上实现更大规模的融资,满足建设资金的需求。这一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提出,改变了过去只有经营性、具有直接收费机制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才可以进行市场化融资的传统认识。为了顺利实施这一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该论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定价机制及模型作了具有新意的分析,这是在这一领域应用政府采购和特许经营的依据,也是进行金融工具创新的基础所在。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定价不能动态反应市场价格、项目可行性分析阶段的定价标准过于简单等问题,该论文首次引入风险补偿变量和考虑风险补偿的时间价值,对原有定价机制做出修正,使政府采购的实施过程更加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助于政府采购模式在公共物品性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更大范围的实施。

戚晓莉[10](2008)在《控制负债比例,完善公路建设资金结构》文中认为"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加大投资力度的时期。到2010年公路总里程达230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6.5万公里,5年新增加高速公路2.4万公里,总投资约1.2万亿元。我国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中,地方自筹和国内贷款占主导地位。1998年至2002年这五年期间,我国公路建设总投

二、赣粤高速签定《委托收费协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赣粤高速签定《委托收费协议》(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1.2 研究方法及目标
    1.3 本文研究的难点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
    2.1 国外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文献综述
    2.2 国内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文献综述
    2.3 金融证券理论和国企改革理论
第3章 资产证券化综述
    3.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3.2 资产证券化的种类
    3.3 资产证券化的一般运作机制
    3.4 美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概况
    3.5 日本资产证券化发展概况
    3.6 其它国家(地区)资产证券化发展概况
第4章 中国证券资产化综述
    4.1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历史沿革
    4.2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最近进展
    4.3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
    4.4 中国资产证券化实施的优势
    4.5 中国资产证券化进展面临的困难
第5章 国企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5.1 国企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5.2 国企资产证券化的若干问题
    5.3 国企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的特殊性
    5.4 国企资产证券化的重点领域
    5.5 小结
第6章 我国企业债务率与资产证券化
    6.1 我国高企业债务率的成因分析和变化趋势
    6.2 企业债务率对国企长期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6.3 降低企业债务率的主要方法
    6.4 资产证券化对减低企业债务率的重要优势
    6.5 国外经验参考
第7章 国企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
    7.1 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分析
    7.2 国企特性带来的特殊风险分析
    7.3 风险防范对策
第8章 国企改革与资产证券化
    8.1 我国国企改革的发展趋势
    8.2 资产证券化对国企改革的重要意义
    8.3 国企资产泛证券化改革的主要途径
    8.4 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资产证券化成为国企改革主导路径
    8.5 资产证券化释放国企改革巨大红利
    8.6 资产证券化的深化——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发展
第9章 江苏某国企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方案解析
    9.1 SJH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基本情况
    9.2 SJH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方案规划
    9.3 SJH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的执行计划
    9.4 SJH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对国企经营的改善效应..
第10章 国企资产证券化深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0.1 资产证券化制度和立法的推进和完善
    10.2 国资监管和国企资产证券化监管的进一步完善
    10.3 资产证券化各交易环节的完善和监管加强
    10.4 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的发展完善
    10.5 金融资产总量规模与实体经济规模相匹配
    10.6 国企资产证券化深化发展的其他建议
第11章 总结和展望
    11.1 全文总结
    11.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高速公路BOT模式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 ——以萍洪高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相关文件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高速公路BOT模式概述及现状
    2.1 高速公路BOT模式概述
        2.1.1 高速公路BOT模式
        2.1.2 高速公路BOT模式中的投资人
        2.1.3 高速公路BOT模式中的政府部门
    2.2 BOT高速公路项目中的政府部门的职能
        2.2.1 公共管理职能下的政府职责
        2.2.2 公路BOT项目中的政府职责
第3章 国内高速公路BOT模式的比较研究
    3.1 BOT模式成功案例分析
        3.1.1 项目介绍
        3.1.2 存在问题及经验总结
    3.2 BOT模式失败案例分析
        3.2.1 项目介绍
        3.2.2 存在问题及经验总结
第4章 江西萍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个案分析
    4.1 项目概述
    4.2 项目分析
    4.3 本项目中政府职能问题分析
        4.3.1 政府方面应该督促投资人落实项目资金来源
        4.3.2 政府方面应做好项目风险控制
        4.3.3 政府方面应切实履行项目建设实施监督的功能
第5章 高速公路BOT模式中政府的职能定位
    5.1 督促投资人落实项目资金来源
    5.2 审核投资人的设计方案
    5.3 监督投资人招标公平公正
    5.4 检查投资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南昌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的背景
    1.3 研究的目的
    1.4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国内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研究
    2.1 国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研究
        2.1.1 美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2.1.2 英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2.1.3 德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2.2 国内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研究
        2.2.1 上海代建模式
        2.2.2 深圳代建模式
        2.2.3 厦门代建模式
    2.3 国内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比较
        2.3.1 国内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优缺点
        2.3.2 国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对我国的借鉴
第三章 南昌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模式研究
    3.1 南昌市实施项目代建制的总体情况
    3.2 南昌市目前采用的管理体制
    3.3 南昌市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代建
    3.4 实施代建制以来取得的成效
第四章 南昌市政府投资项目单一委托代建实例剖析
    4.1 江西中昌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代建项目研究
        4.1.1 代建工作总体概述
        4.1.2 代建机构设置
        4.1.3 代建工作创新举措
        4.1.4 代建工作经验借鉴
    4.2 南昌市建工项目管理公司代建项目
第五章 南昌市政府投资项目融资代建实例剖析
    5.1 南昌市政府投资项目融资代建概述
    5.2 南昌市政公用集团代建项目
    5.3 南昌青山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代建项目
    5.4 南昌市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代建项目
第六章 南昌市政府投资项目融资代建运行分析
    6.1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6.1.1 存在的主要问题
        6.1.2 相关对策研究
    6.2 当前南昌市政府投资项目推行代建制还需解决的其他问题
    6.3 进一步完善南昌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对策和措施
第七章 创新与结论
    7.1 创新与不足
    7.2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公路收费权转让集成化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公路收费权转让研究
        1.2.2 收费权转让价格和通行费价格研究
        1.2.3 公路收费权转让风险研究
        1.2.4 收费权转让风险集成管理研究
        1.2.5 研究现状综评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收费权转让集成化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公路经营权市场理论
        2.1.1 公路经营权市场
        2.1.2 公路经营权市场特征
        2.1.3 公路经营权市场的市场机制
    2.2 收费公路价值相关理论
        2.2.1 价值理论
        2.2.2 收费公路价值
    2.3 风险集成管理理论
        2.3.1 全面风险管理
        2.3.2 风险集成管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收费权转让价格和通行费价格
    3.1 收费权转让价格
        3.1.1 转让价格在转让中的核心地位
        3.1.2 转让价格形成机制
        3.1.3 转让价格的评估方法
    3.2 通行费价格
        3.2.1 通行费价格与转让价格之间的关系
        3.2.2 通行费价格的形成机制
        3.2.3 通行费价格的调整机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收费权转让风险分析
    4.1 公路收费权转让风险
        4.1.1 转让风险的风险传导
        4.1.2 转让风险的耦合关系
        4.1.3 转让风险的特征
        4.1.4 转让风险的分类
    4.2 收费权转让前阶段风险分析
        4.2.1 企业决策风险
        4.2.2 政府决策风险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路收费权转让阶段关键风险分析
    5.1 风险识别
        5.1.1 风险识别方法
        5.1.2 转让阶段风险的识别
        5.1.3 转让阶段关键风险识别
    5.2 价格风险
        5.2.1 价格风险的风险因素
        5.2.2 价格风险的传导效应及影响
    5.3 合同风险
        5.3.1 非完全契约理论和剩余控制权
        5.3.2 收费权转让的相关合同
        5.3.3 合同风险的风险因素
        5.3.4 合同风险的风险影响
        5.3.5 合同风险的控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路收费权转让后阶段关键风险分析
    6.1 风险识别
        6.1.1 转让后阶段风险的识别
        6.1.2 转让后阶段关键风险识别
    6.2 经营风险
        6.2.1 经营风险的特点
        6.2.2 主要风险因素
        6.2.3 风险影响
        6.2.4 风险控制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公路收费权转让风险集成管理系统
    7.1 转让风险集成管理框架
        7.1.1 收费权转让风险集成管理概念框架
        7.1.2 实施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7.1.3 实施集成化管理的可行性
    7.2 转让风险集成管理模式
        7.2.1 风险集成管理模式的构建
        7.2.2 风险集成管理目标
        7.2.3 风险集成管理组织系统
        7.2.4 风险集成管理信息系统
    7.3 转让风险集成管理的价格机制与激励机制
        7.3.1 价格机制
        7.3.2 激励机制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5)中国基金制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基金制养老基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规模
        1.1.2 基金制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必要性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1.4.1 基本结构
        1.4.2 主要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1.5.1 论文创新点
        1.5.2 论文的不足
    1.6 国内外文献综述
        1.6.1 国外文献综述
        1.6.2 国内文献综述
第2章 基金制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理论基础
    2.1 基金制养老基金的一般性理论
        2.1.1 养老基金的一般性概念
        2.1.2 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2.1.3 基金制养老基金的经济内涵
        2.1.4 养老金经济学的两个主要流派
    2.2 基金制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理论
        2.2.1 养老基金投资原则和方向
        2.2.2 养老基金资产配置理论
        2.2.3 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理论
        2.2.4 养老基金投资风险理论
        2.2.5 养老基金投资监管理论
第3章 基金制养老基金投资风险收益分析
    3.1 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投资风险收益分析
        3.1.1 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投资资产风险和收益分析
        3.1.2 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投资组合风险收益分析
    3.2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收益分析
        3.2.1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资产风险和收益分析
        3.2.2 社会保障基金历史资产配置分析
        3.2.3 社会保障基金资产配置收益分析
        3.2.4 资本市场投资收益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因果关系分析
        3.2.5 现有资产资产配置模拟分析
    3.3 小结
        3.3.1 养老基金投资渠道单一
        3.3.2 股票市场投资风险大
第4章 基金制养老基金投资监管分析
    4.1 基金制养老基金投资监管的必要性
        4.1.1 养老基金投资风险与监管
        4.1.2 养老基金投资监管与市场失灵
    4.2 基金制养老基金投资监管现状
        4.2.1 采用以行政监管为主的投资监管模式
        4.2.2 采用严格限量监管模式
    4.3 基金制养老基金投资监管问题分析
        4.3.1 养老基金投监管者角色不明确
        4.3.2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对投资管理人缺乏有效的监管
        4.3.3 实行严格限量监管模式缺乏盈利的的动力和压力
        4.3.4 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4.3.5 没有建立起养老基金投资风险预警监督指标体系
    4.4 基金制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监管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4.4.1 现有基金制养老基金监管体系所产生的问题
        4.4.2 现有基金制养老基金管理模式产生的问题
        4.4.3 现有基金制养老基金风险管理体系产生的问题
        4.4 4 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
第5章 基金制养老基金投资运营选择分析
    5.1 养老基金投资渠道的拓展
        5.1.1 资本市场投资
        5.1.2 海外投资
        5.1.3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5.1.4 养老基金投资方向选择的思考
    5.2 静态最优资产配置模拟分析
        5.2.1 养老基金只投资资本市场时的最优资产配置
        5.2.2 加入基础设施投资时养老基金最优资产配置
        5.2.3 两种资产配置结果的比较
    5.3 多阶段动态最优资产配置模拟分析
        5.3.1 多阶段动态最优资产配置模型的建立
        5.3.2 个人账户养老基金中期动态资产配置模拟分析(2010-2015)
        5.3.3 个人账户养老基金长期动态资产配置模拟分析(2016-2020)
        5.3.4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中期动态资产配置模拟分析(2010-2015)
        5.3.5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长期动态资产配置模拟分析(2016-2020)
        5.3.6 小结
    5.4 金融危机时期动态资产配置模拟分析
        5.4.1 以经济周期为依据的资产价格分析
        5.4.2 个人账户养老基金中期动态资产配置模拟分析(2010-2015)
        5.4.3 个人账户养老基金长期动态资产配置模拟分析(2016-2020)
        5.4.4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中期动态资产配置模拟分析(2010-2015)
        5.4.5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长期动态资产配置模拟分析(2016-2020)
        5.4.6 小结
    5.5 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效应分析
        5.5.1 静态资产配置下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效应分析
        5.5.2 多阶段动态资产配置下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效应分析
        5.5.3 金融危机情形下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效应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与目标替代率的实现程度
        6.1.2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率与隐性债务偿还率的实现程度
        6.1.3 不同投资模式下资产配置特征
    6.2 提高我国基金制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绩效的建议
        6.2.1 拓宽养老基金投资渠道
        6.2.2 完善资本市场
        6.2.3 创新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模式
        6.2.4 构建养老基金风险管理体系
        6.2.5 建立养老基金配套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6)我国社保养老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兼论投资监管模式的相机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意义与研究目的
        1.1.1 养老保险基金的巨额资金缺口要求养老基金增值
        1.1.2 人口老龄化加快趋势要求养老基金增值
        1.1.3 通货膨胀预期的压力要求养老基金保值增值
    1.2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
        1.2.2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结构安排、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结构安排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养老保险基金的基础理论
        2.1.1 养老保险基金概念的界定
        2.1.2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方式
        2.1.3 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模式
    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2.2.1 关于养老基金的投资方式
        2.2.2 关于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与风险分散的关系
        2.2.3 关于资产配置对养老基金投资业绩的影响
        2.2.4 关于养老基金投资的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2.2.5 关于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模式
    2.3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3.1 关于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3.2 关于养老基金投资的风险识别
        2.3.3 关于养老基金投资的风险管理技术
        2.3.4 关于养老基金投资管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风险分析
    3.1 养老金投资风险案例
        3.1.1 金融危机让全球养老金损失4 万亿
        3.1.2 安然养老金体系坍塌
        3.1.3 英国个人养老金误导推销丑闻
        3.1.4 麦克威尔丑闻(Maxwell Scandal)
        3.1.5 广州社保基金案
        3.1.6 上海社保基金案
    3.2 养老基金投资风险的识别
        3.2.1 养老基金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
        3.2.2 养老基金投资的系统性风险
    3.3 养老基金投资市场风险的度量
        3.3.1 方差或标准差方法
        3.3.2 下方风险(Down-side Risk)度量方法
        3.3.3 VaR(Value at Risk)方法
    3.4 养老基金投资风险度量的实证分析
        3.4.1 条件假设
        3.4.2 样本选择
        3.4.3 置信水平的确定
        3.4.4 相关指标的计算
        3.4.5 养老基金投资组合风险值的估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配置
    4.1 养老保险基金资产配置的内涵及与意义
    4.2 国外养老基金资产配置的经验及启示
        4.2.1 美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配置状况
        4.2.2 智利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配置状况
        4.2.3 新加坡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配置状况
        4.2.4 其他国家养老保险基金资产配置状况
        4.2.5 国际经验之启示
    4.3 我国养老基金的性质、特点与投资原则
        4.3.1 我国养老基金的性质及特点
        4.3.2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的基本原则
    4.4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资产类别的选择
        4.4.1 传统投资工具
        4.4.2 新的投资渠道
    4.5 养老基金资产配置的实证分析
        4.5.1 Markowitz 的均值-方差模型
        4.5.2 养老基金资产配置模型的构建
        4.5.3 养老基金资产配置比例的实证分析
        4.5.4 养老基金股票投资组合最优配置的实证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监管
    5.1 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模式
        5.1.1 私有公营的典范:新加坡模式
        5.1.2 私有私营的典范:智利模式
        5.1.3 公有公营的典范:美国加州模式
        5.1.4 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5.2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模式选择
        5.2.1 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人的选择
        5.2.2 养老基金的托管人选择
    5.3 养老基金的投资监管
        5.3.1 政府在养老基金投资监管中的职责定位
        5.3.2 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模式及其比较
        5.3.3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模式的选择
        5.3.4 建立养老基金监管的规则
        5.3.5 养老基金投资监管的组织实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
    6.2 本论文研究中的不足
    6.3 养老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和逻辑结构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文章逻辑结构
    1.3 文献综述
2. 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理论及方式
    2.1 高速公路的经济特性
        2.1.1 高速公路是准公共物品
        2.1.2 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密集性
        2.1.3 高速公路的级差效益特性
    2.2 高速公路相关的融资理论
        2.2.1 融资结构理论
        2.2.2 债务期限结构理论
        2.2.3 项目融资理论
        2.2.4 产业投资基金理论
    2.3 现有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方式及分析
        2.3.1 国外高速公路融资方式
        2.3.2 国内高速公路融资方式
        2.3.3 国内外高速公路融资方式的分析及借鉴
3. 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四川高速公路建设概况
    3.2 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现状
        3.2.1 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方式
        3.2.2 在建高速公路资金来源情况分析
    3.3 四川高速公路融资主体财务状况分析
        3.3.1 融资主体概况
        3.3.2 融资主体财务状况分析
    3.4 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存在的问题
        3.4.1 财政投入较少且来源不稳定
        3.4.2 过度依赖银行信贷
        3.4.3 民间资本融资渠道不畅
        3.4.4 高速公路融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不高
4. 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方式比较分析
    4.1 从公司融资角度分析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
        4.1.1 信贷融资
        4.1.2 股票融资
        4.1.3 债券融资
        4.1.4 经营权转让
        4.1.5 外商投资
        4.1.6 信托融资
        4.1.7 融资方式评价
    4.2 从项目融资角度分析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
        4.2.1 高速公路BOT融资方式分析
        4.2.2 高速公路ABS融资方式分析
        4.2.3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BOT与ABS方式的比较分析
5. 四川高速公路建设的融资对策
    5.1 稳定现有融资方式
        5.1.1 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入
        5.1.2 稳定银行贷款,改善贷款结构
        5.1.3 积极推进BOT融资方式
    5.2 多方式吸引社会资本
        5.2.1 发行公路建设彩票
        5.2.2 设立高速公路产业投资基金
        5.2.3 推行ABS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8)高速公路特许经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2.1 关于高速公路的产业特点
        1.2.2 关于高速公路的融资方式
        1.2.3 关于高速公路的政府规制
        1.2.4 关于高速公路的融资风险
        1.2.5 其他相关研究
        1.2.6 对当前研究的评价与展望
    1.3 主要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高速公路的经济属性与特许经营制度的引入
    2.1 高速公路的经济属性及其分析
        2.1.1 高速公路的经济属性
        2.1.2 高速公路提供问题分析
    2.2 特许经营模式理论及应用概述
        2.2.1 特许经营理论概述
        2.2.2 国外高速公路特许运营的产生与演变
        2.2.3 国外高速公路特许运营的借鉴与启示
        2.2.4 特许经营在国外的典型应用
    2.3 我国高速公路行业推行特许经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2.3.1 高速公路行业推行特许经营的必要性分析
        2.3.2 高速公路行业推行特许经营的可行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的模式特点及问题
    3.1 我国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的发展历程
        3.1.1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呼唤高速公路建设的市场化
        3.1.2 高速公路建设的市场化带来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3.1.3 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要求管理方式的公司化
    3.2 我国不同地区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的实际应用
        3.2.1 东部地区的高速公路特许运营情况
        3.2.2 中部地区的高速公路特许运营情况
        3.2.3 西部地区的高速公路特许运营情况
    3.3 我国高速公路特许运营的主要模式及特点
        3.3.1 国有控股的BOT模式
        3.3.2 内资、外资BOT模式
        3.3.3 转让高速公路经营权的TOT模式
    3.4 我国高速公路特许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3.4.1 相关法律法规范体系不完善
        3.4.2 公共利益与特许经营企业利益之间的公平和平衡缺乏有效的监督调整机制,特许经营权授权管理简单粗放
        3.4.3 项目招投标不规范,投资者的风险难以控制
        3.4.4 投资主体政企不分,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经营
        3.4.5 运营管理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
        3.4.6 重建设轻服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的授权
    4.1 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权的招标
        4.1.1 不可分物品第一价格拍卖理论
        4.1.2 鼓励更多的合格者参与高速公路特许权投标竞争
        4.1.3 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权价值的测算
    4.2 不完全合约理论的理论概述
        4.2.1 企业管理理论
        4.2.2 不完全合约理论
        4.2.3 特许合约不完全的类型
        4.2.4 合约不完全性的弥补——事后再协商
    4.3 高速公路特许经营合约的不完备性及其解决对策
    4.4 小结
第5章 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的监管
    5.1 公路特许经营中的三重委托代理关系
        5.1.1 委托—代理理论简介
        5.1.2 高速公路特许经营中的利益主体
        5.1.3 公路特许经营中的三重委托代理关系
    5.2 交通主管部门作为公共利益代表对特许经营企业的监管
        5.2.1 交通主管部门与特许经营企业的博弈模型
        5.2.2 模型分析
        5.2.3 模型的现实意义
        5.2.4 交通主管部门的最小监管费用分析
        5.2.5 政策建议
    5.3 交通主管部门的道德风险的防范
        5.3.1 政府承诺缺失
        5.3.2 模型假设及相关分析
        5.3.3 政策建议
    5.4 交通主管部门与特许经营企业合谋的防范
        5.4.1 参与主体
        5.4.2 假设与参数设置
        5.4.3 交通主管部门和特许经营企业的效用函数
        5.4.4 博弈模型的计算与分析
        5.4.5 政策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案例分析
    6.1 案例回顾与思考
        6.1.1 基本情况
        6.1.2 案例发生的背景及发展环境
        6.1.3 此案反映出的现象及问题的提出
    6.2 案例中特许经营BOT模式的特点及效率
        6.2.1 特许经营模式的优势分析
        6.2.2 特许经营模式的劣势分析
    6.3 公路特许经营中的政府规制非均衡及其影响
        6.3.1 政府规制均衡理论简述
        6.3.2 本案例中的规制非均衡分析
        6.3.3 几点启示
    6.4 特许经营过程中的政策与法律风险分析
        6.4.1 政府的目标与管理职能不明确
        6.4.2 管理体制混乱的风险
        6.4.3 不完善的法律法规风险
    6.5 特许经营项目合约的不完全性
    6.6 总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概念的界定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和评析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2.3 现有研究的欠缺之处
    1.3 本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2 本论文主要内容
        1.3.3 研究重点、难点
        1.3.4 创新点
第2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理论基础分析及国际经验
    2.1 基础设施相关理论
        2.1.1 公共物品生产理论
        2.1.2 基础设施项目分类理论
        2.1.3 基础设施可销售性评估理论
    2.2 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博弈论
        2.2.3 公私合营理论
        2.2.4 政府采购理论
        2.2.5 资产证券化理论
    2.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2.3.1 美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经验及启示
        2.3.2 法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经验及启示
        2.3.3 英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经验及启示
        2.3.4 日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经验及启示
第3章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体制的历史沿革
    3.1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体制的改革进程
        3.1.1 财政性资金融通阶段
        3.1.2 财政性资金融通和间接融资相结合阶段
        3.1.3 多元化融资主体和渠道阶段
    3.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的设立
        3.2.1 投融资平台设立的背景
        3.2.2 投融资平台的定位及特性
        3.2.3 投融资平台的职能与作用
    3.3 现行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3.1 在融资体制方面
        3.3.2 在法律法规方面
        3.3.3 在定价机制方面
        3.3.4 在融资渠道方面
第4章 现行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分析
    4.1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资金融通
        4.1.1 项目资本金
        4.1.2 企业资本金
        4.1.3 项目投资
    4.2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债务性融资
        4.2.1 国内银行贷款
        4.2.2 国际金融机构及外国政府贷款
        4.2.3 发行企业债券融资
        4.2.4 债权融资计划
        4.2.5 中期票据融资
    4.3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权益性融资
        4.3.1 股票市场融资
        4.3.2 其他权益性融资方式
    4.4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其他融资方式
        4.4.1 资产证券化融资
        4.4.2 信托方式融资
        4.4.3 租赁方式融资
        4.4.4 基础设施产业基金融资方式
    4.5 对上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的评析
        4.5.1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财政性资金融通
        4.5.2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债务性融资
        4.5.3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股权融资方式
        4.5.4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其他融资方式
第5章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创新
    5.1 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内容框架
        5.1.1 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基础
        5.1.2 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关键点
        5.1.3 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要实现的目标
        5.1.4 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监管
    5.2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创新模式的实施路径
        5.2.1 做实做大做强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
        5.2.2 对纯公共物品性质城市基础设施实施政府采购模式
        5.2.3 对准公共物品性质城市基础设施实施特许经营模式
        5.2.4 利用资本市场实现更大规模的融资
    5.3 创新型融资模式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5.3.1 政府采购模式应用于纯公共物品性质城市基础设施的意义
        5.3.2 特许经营模式应用于准公共物品性质城市基础设施的意义
        5.3.3 基于可预期的稳定现金流开发新型金融产品的意义
第6章 适应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新模式的体制创新分析
    6.1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6.1.1 实现财政性资金由分散到集中管理转变
        6.1.2 调整并重组网络化的基础设施资产
        6.1.3 授予投融资平台土地一级开发权
        6.1.4 扩大投融资平台的企业资本金规模
    6.2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深化改革的实施路径
        6.2.1 应用政府采购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
        6.2.2 应用特许经营模式的具体实施
        6.2.3 资本市场上金融产品的开发
    6.3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前景展望
        6.3.1 建立合理的城市政府信用评级体系
        6.3.2 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
        6.3.3 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和特许经营的相关法规制度
        6.3.4 构建科学合理的债务管理机制
第7章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价模型分析
    7.1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价基础
        7.1.1 定价制度及标准的确立
        7.1.2 定价体系及专业评估机构的完善
        7.1.3 政府采购模式的实施
        7.1.4 定价的风险控制
    7.2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价原则
        7.2.1 政府指导下的价格
        7.2.2 定价水平低于市场平均利润
        7.2.3 建立公开透明的定价听证制度
        7.2.4 定价具有可操作性
    7.3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定价模型的建立
        7.3.1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成本相加定价模型
        7.3.2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修正成本相加定价模型
    7.4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定价模型确立的意义
        7.4.1 突破基础设施定价模糊的局面
        7.4.2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改革
        7.4.3 有利于完善社会价格体系
第8章 支持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政策建议
    8.1 制定并完善支撑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相关法规政策
        8.1.1 在应用政府采购模式的法规建设方面
        8.1.2 在应用特许经营模式的法规建设方面
        8.1.3 在创新型金融产品的监管法规方面
    8.2 建立适应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管理体制
        8.2.1 集中财政支出细化部门预算
        8.2.2 建立健全政府采购机构
        8.2.3 理顺城市基础设施资产经营机制
        8.2.4 建立各级政府联合互动的促进体系
    8.3 形成鼓励城市基础设施创新型金融产品开发的金融监管机制
        8.3.1 鼓励创新型金融产品进行试点
        8.3.2 出台向基础设施领域倾斜的资本市场融资政策
        8.3.3 进一步明确机构投资者对基础设施投资政策
    8.4 建立规范合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定价制度及定价体系
        8.4.1 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定价标准体系
        8.4.2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定价标准制定工作的保障机制
        8.4.3 大力培育和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定价的机构
        8.4.4 加快培育和建设新型中介服务体系
附录:本论文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赣粤高速签定《委托收费协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研究[D]. 陈忠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10)
  • [2]高速公路BOT模式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 ——以萍洪高速为例[D]. 李振宇. 南昌大学, 2017(02)
  • [3]南昌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模式研究[D]. 邓晓彬. 南昌大学, 2013(03)
  • [4]公路收费权转让集成化风险管理研究[D]. 张莹. 长安大学, 2013(06)
  • [5]中国基金制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研究[D]. 周寻. 辽宁大学, 2010(07)
  • [6]我国社保养老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兼论投资监管模式的相机抉择[D]. 吕志勇. 天津大学, 2010(10)
  • [7]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方式研究[D]. 刘盛华. 西南财经大学, 2009(08)
  • [8]高速公路特许经营问题研究[D]. 陶毅. 南昌大学, 2009(04)
  • [9]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D]. 崔国清. 天津财经大学, 2009(09)
  • [10]控制负债比例,完善公路建设资金结构[J]. 戚晓莉. 求实, 2008(S1)

标签:;  ;  ;  ;  ;  

赣粤高速签订《委托收费协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