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伤势准确判断2例拉头伤

根据伤势准确判断2例拉头伤

一、根据损伤形态准确判断拽头磕碰致伤2例(论文文献综述)

伏建斌,李丹丹,范胜权,张建敏[1](2022)在《364例头皮下组织挫碎的法医学分析》文中提出头部与钝性物体相互作用时,可造成头皮下组织挫碎,表现为头皮内囊腔形成和帽状腱膜破裂,但皮肤层完整或只有轻微损伤的现象。本文通过对364例打击、摔跌、高坠和交通事故伤死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这种损伤在摔跌、高坠和交通事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打击伤。这种差异可能与头皮、颅骨的力学特性和致伤物的大小、形态、质量、速度、作用方向和作用时间有关。这种现象可用于推断致伤工具、重建损伤过程和判断死亡性质。

张玥[2](2021)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人类骨骼病理初步研究》文中指出古病理学是通过古代人类遗骸提供的病理信息,对人类历史上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分布及其规律进行探讨,同时对各古代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通过观察、描述与分析体现于古代人骨遗骸上的异常现象,不仅可以探索某些疾病在历史上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还可以为进一步认识和探讨古代人群的生存环境、生业方式、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等问题提供基础信息。目前,国内对于古病理学作专门论述的着作及文献数量较少,专门从事古病理学研究的学者也不多,因此尽管古病理学在体质人类学乃至考古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理论和实践上仍面临较大的空缺。本文拟整理过去已发表的考古遗址出土人骨资料中与古病理学相关的内容,在整合大量古病理学数据的基础上,尝试以清晰准确的语言对截至目前在古代人骨标本所见的各类古代疾病进行分类与简述,总结以往学界在古病理学领域的发现和共识,并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梳理各疾病的发展脉络,尝试从中总结出关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分布的规律。

韩涛[3](2019)在《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人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研究材料出自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2007年至2017年发掘的翼城大河口墓地。我们从古人口学、古病理学、体型特征、颅骨形态及古人种学等方面对该批人骨材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着重分析了大河口墓地人群与相关古代人群之间的距离关系。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翼城地区的地理人文概况,对其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概述了大河口墓地的考古学背景信息,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对前期的整理研究情况进行了说明。第二章大河口墓地人群的古人口学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和死亡年龄的鉴定、性别和死亡年龄的统计分析、与相关古代人群的比较分析等方面,对大河口墓地人群的性别和年龄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第三章大河口墓地人群的古病理学研究观察与统计了大河口墓地人群骨骼和牙齿上的病理及异常现象,主要从骨骼创伤、骨骼疾病、牙齿疾病、牙齿磨耗和异常等方面展开论述,重点对椎体边缘骨赘、椎骨上下关节面磨损与第一跖趾关节关节炎情况进行了分级统计研究。第四章大河口墓地人群的体型研究通过骨骼测量来计算大河口墓地人群生前的平均身高和体质量,并与相关人群进行对比。通过对肱骨、股骨和胫骨各项测量值和指数的分析对比,来了解男女两性间社会分工以及不同群体间生活方式上的不同。第五章大河口墓地人群的体质类型研究通过观察测量了解到大河口墓地人群颅面部形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得知大河口墓地不同墓向的人群之间的体质差异较小,探索了大河口墓地人群与相关古代人群距离关系的远近。认识到晋南地区先秦时期不同人群之间体质特征上的差异较小,绝大多数群体不能用区域人种类型加以区分。第六章结语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及反思。

赵艳萍[4](2013)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76例》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分析应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下颌骨骨折患者76例,切开复位下颌骨骨折处后,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并辅助颌间固定,术后3、6、12、24个月随访观察,颌面形态外形及功能、咬(牙合)关系、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结果 76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均一期愈合,骨折端复位良好,咬(牙合)关系良好。结论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骨折,其适应证范围广,操作简单,创面小,颌面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

廖明庆,陆岭,金洪年[5](2012)在《头皮磕碰伤成因分析》文中指出1案例资料1.1案情摘要某日16时05分,群众在某美发中心二楼按摩床上发现陈某某(女,36岁)的尸体,颈部有毛巾缠绕,地面上留有大量血迹。1.2尸体检验死者发育正常,尸长155cm,黑色长发,发长27cm。尸斑存在于腰背部低下未受压处,呈暗红色,指压稍褪色;尸僵强,存在于四肢各大关节。双手指甲甲床发绀。双眼睑结

郑剑[6](2010)在《CT技术在法医学致伤方式鉴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CT作为解剖辅助或替代手段的价值及其在法医学致伤方式鉴定中的优缺点;探讨不同致伤方式下颅脑损伤影像学形态特征以及CT影像在颅脑损伤致伤方式法医学鉴定中的作用,为颅脑损伤“有限元分析研究”提供不同致伤方式下颅脑损伤的可靠素材。方法:选取机械性损伤致死的尸体10例,尸表检验后行CT检验,扫描的范围自顶部至足部,主要参数为:120KV,380~400mA,420ms,准直器宽度0.625mm,螺距0.3m;扫描后阅片作出初步诊断,对于存在骨折和可疑骨折的部位,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组成像,次日在CT初步诊断的指导下行解剖检验,最后将CT诊断与解剖诊断作比对,从骨骼、软组织和器官损伤诊断以及损伤细节还原等方面比较两者在尸体检验中的优劣。将上述方法应用于1例典型交通事故的致伤方式鉴定,着重分析CT在致伤方式鉴定实践中的作用。收集颅脑损伤后出现颅骨骨折、颅内出血、脑挫伤或脑内出血其中一项或数项者案例91例,收集其致伤方式和CT影像等病历资料,分析受力部位与颅骨骨折和脑挫裂伤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非常规解剖暴露部位的骨折,解剖前行CT检验可以减少漏诊。CT对全身各部位的积气和异物非常敏感,而解剖检验却不能检见或者效果不佳。CT对软组织内出血、器官破裂等未能形成密度差异的损伤诊断能力较差。CT可以在解剖破坏其结构之前原位观察观察各类骨折的形态,立体感强,通过窗宽、窗位的调整,只显示感兴趣骨骼部分结构,更加便于观察。CT在提高细小骨折检出率的基础上,清晰还原骨折的形态特征,在致伤方式分析上有其特殊优势。颅脑损伤中,额面部受力多以颅骨骨折为主,而枕部等颅脑后方受力则以颅内出血和脑挫伤或复合损伤为多见。面颅骨骨折多见直接受力所致,而颞骨除了原位受力易发生骨折外,远侧传导力也易造成骨折。不同受力方向造成颅底骨折的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摔跌伤中,颅侧部、颅后部摔跌受力时脑挫裂伤发生率高,多出现在对冲部位;而颅前部摔跌时脑挫裂伤发生率较低,冲击部位也多见。结论:CT技术可作为尸体解剖的指导和补充,对于某些无法进行尸体解剖的案件,尤其是致伤方式的鉴定案例,CT可以作为解剖的替代,但CT尚不能检出体表皮肤损伤形态和体内软组织损伤等方面特征信息,不可能完全取代解剖检验。通过调查表的方法研究不同作用力、作用物和致伤方式下的颅脑损伤后果,有助于深入揭示颅脑损伤的生物力学特征,为致伤物、致伤方式推断服务。

金洪年,廖信彪,余彦耿,周健,欧桂生[7](2004)在《根据损伤形态准确判断拽头磕碰致伤2例》文中研究表明拽头磕碰伤是指行为人拽着被害人头发使头部往地面或墙壁撞击所造成的损伤。其力的作用方式属减速运动型,与坠落伤和摔跌伤相同。拽头磕碰伤常见于刑讯逼供、非法拘禁和虐待伤害等类案件。致伤现场常无目击证人,或目击者不作客观反映,当造成严重后果后,行为人多谎称伤(死)者系因摔跌所致。由于拽头磕碰伤与摔跌伤的暴力作用方式相同、损伤形态相似,因而,从法医学角度往往难对其作准确判定。现报道2例。

金洪年,廖信彪,余彦耿,周健,欧桂生[8](2004)在《根据损伤形态准确判断拽头磕碰致伤2例》文中研究说明拽头磕碰伤是指行为人拽着被害人头发使头部往地面或墙壁撞击所造成的损伤。其力的作用方式属减速运动型,与坠落伤和摔跌伤相同。拽头磕碰伤常见于刑讯逼供、非法拘禁和虐待伤害等类案件。致伤现场常无目击证人,或目击者不作客观反映,当造成严重后果后,行为人多谎称伤(死)者系因摔跌所致。由于拽头磕碰伤与摔跌伤的暴力作用方式相同、损伤形态相似,因而,从法医学角度往往难对其作准确判定。现报道2例。

二、根据损伤形态准确判断拽头磕碰致伤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根据损伤形态准确判断拽头磕碰致伤2例(论文提纲范文)

(1)364例头皮下组织挫碎的法医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损伤方式下头皮下组织挫碎发生率的比较
    2.2 典型案例
3 讨论
    3.1 导致头皮下组织挫碎的因素
        3.1.1 内部因素
        3.1.2 外部因素
    3.2 不同成伤方式中头皮下组织挫碎发生率差异
    3.3 头皮下组织挫碎及法医学意义

(2)中国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人类骨骼病理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古病理学概要
    1.1 古病理学的概念
    1.2 古病理学的研究简史
    1.3 古病理学面临的困难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及相关情况说明
2 骨骼创伤
    2.1 骨折
    2.2 骨表面损伤
    2.3 环钻术(Trepanation)
    2.4 施莫尔结节(Schmorl’s node)
    2.5 脊柱滑脱
    2.6 小结
3 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感染类疾病
    3.1 特异性感染
    3.2 非特异性感染
    3.3 小结
4 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疾病
    4.1 眶顶板筛孔样变与多孔性骨肥大
    4.2 骨质疏松
    4.3 其他营养与代谢疾病
    4.4 小结
5 骨骼形态异常
    5.1 先天性发育异常
    5.2 与文化行为相关的骨骼异常
    5.3 小结
6 骨肿瘤
    6.1 骨瘤
    6.2 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ia)
    6.3 其他骨肿瘤疾病
    6.4 小结
7 结语
附表一 各时期古病理表
附表二 各区域古病理表
参考文献
致谢

(3)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人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翼城地区的地理人文概况
    1.2 大河口墓地的考古学背景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相关说明
第2章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古人口学研究
    2.1 性别和死亡年龄的鉴定
        2.1.1 性别的鉴定
        2.1.2 死亡年龄的鉴定
    2.2 性别和死亡年龄的统计分析
        2.2.1 性别和死亡年龄分布统计
        2.2.2 性别分布和死亡年龄段分析
    2.3 与相关古代人群的比较分析
        2.3.1 总体死亡率分布特点的比较
        2.3.2 两性死亡率分布特点的比较
    2.4 小结
第3章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古病理学研究
    3.1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骨骼创伤
        3.1.1 颅骨创伤
        3.1.2 其他部位骨骼创伤
        3.1.3 统计与分析
    3.2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骨骼疾病
        3.2.1 关节疾病
        3.2.2 先天性疾病
        3.2.3 骨肿瘤
        3.2.4 非特异性感染
        3.2.5 特异性感染
        3.2.6 骨骼发育异常
    3.3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牙齿疾病
        3.3.1 龋齿
        3.3.2 根尖脓肿
        3.3.3 牙周病
        3.3.4 牙釉质发育不全
        3.3.5 牙结石
    3.4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牙齿磨耗和异常现象
        3.4.1 牙齿磨耗
        3.4.2 牙齿异常现象
    3.5 小结
第4章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体型研究
    4.1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身高推算
        4.1.1 身高推算方法与结果
        4.1.2 与相关人群的比较
    4.2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体质量推算
        4.2.1 体质量推算方法及结果
        4.2.2 与相关人群的比较
        4.2.3 体型类型的划分
    4.3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肢骨研究
        4.3.1 肱骨相关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4.3.2 股骨相关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4.3.3 胫骨相关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4.3.4 与相关人群的比较
    4.4 小结
第5章 大河口墓地人群的体质类型研究
    5.1 颅骨非测量性形态特征的观察
    5.2 颅骨测量性形态特征的观察
    5.3 颅骨的分组研究
        5.3.1 墓向的划分
        5.3.2 颅骨的东西向分组
    5.4 与相关古代人群的比较
        5.4.1 与时代相近的相关人群的比较
        5.4.2 与不同时代的相关人群的比较
    5.5 晋南地区先秦时期人群的体质特征演变
    5.6 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全文内容概要
    6.2 不足和反思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5)头皮磕碰伤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案例资料
    1.1 案情摘要
    1.2 尸体检验
2 讨论

(6)CT技术在法医学致伤方式鉴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一 尸体CT检验与解剖检验的比对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二 多层螺旋CT在交通事故生物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三 颅脑损伤影像生物力学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四 摔跌致颅脑损伤的部位特征及生物力学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五 颅脑有限元模型的建模初步探讨(拓展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T技术在尸体检验中的应用及趋势
附录1:《颅脑损伤相关情况记录表》
附录2:在校期间已发表论文
附录3:后记

(7)根据损伤形态准确判断拽头磕碰致伤2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案例资料
    1.1 案例一
    1.2 案例二
2 讨论

四、根据损伤形态准确判断拽头磕碰致伤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364例头皮下组织挫碎的法医学分析[J]. 伏建斌,李丹丹,范胜权,张建敏.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22(01)
  • [2]中国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人类骨骼病理初步研究[D]. 张玥. 辽宁大学, 2021
  • [3]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人骨研究[D]. 韩涛. 吉林大学, 2019(10)
  • [4]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76例[J]. 赵艳萍. 中国实用医刊, 2013(20)
  • [5]头皮磕碰伤成因分析[J]. 廖明庆,陆岭,金洪年. 广东公安科技, 2012(03)
  • [6]CT技术在法医学致伤方式鉴定中的应用[D]. 郑剑. 复旦大学, 2010(03)
  • [7]根据损伤形态准确判断拽头磕碰致伤2例[J]. 金洪年,廖信彪,余彦耿,周健,欧桂生.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4(06)
  • [8]根据损伤形态准确判断拽头磕碰致伤2例[A]. 金洪年,廖信彪,余彦耿,周健,欧桂生. 广东省法医学会成立两周年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 2004

标签:;  ;  ;  ;  

根据伤势准确判断2例拉头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