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翅目杨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鳞翅目杨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一、杨潜叶跳象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本强[1](2021)在《辽西地区杨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提炼多年以来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就辽西地区杨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法作出全面总结,其中包括6种杨树病害(杨树腐烂病、杨树溃疡病、杨树黑斑病、杨树白粉病、白杨叶锈病、杨树破腹病)和7种杨树虫害(杨尺蠖、美国白蛾、杨雪毒蛾、杨潜叶跳象、杨扇舟蛾、光肩星天牛、白杨透翅蛾),对本地区杨树速丰林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罗晶丹[2](2021)在《沈阳东部地区地表甲虫物种资源调查及其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表甲虫的多样性调查是了解该地区地表甲虫生活习性、种群特性及分布范围的必要调查。由于地表甲虫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泛、对农作物的收成影响大及其自身存在的经济价值,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对地表甲虫展开科学、全面的调查及分析。我国辽宁沈阳为平原地区,土地开阔农区众多,因此,开展沈阳东部地区3种生境地表甲虫系统性的调查对了解农区生态系统状况与害虫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进一步构建沈阳东部地区地表甲虫物种资源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本实验于2019年6月~10月至2020年6月~9月进行,以沈阳农业大学后山实验基地为中心,随机选择半径50 km内的5个样地,各样地内挑选3个生境(农田、林地与杂草地)采用吸虫器法与巴氏诱罐法进行野外采集。将采集得到的样品进行整理、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统计方法进行多样性分析,掌握了解沈阳东部地区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及资源分布。得到的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两种不同采集方法得到的地表甲虫样品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吸虫器法采集的样品多为体态小、质量轻的植食性昆虫;而巴氏诱罐法采集的样品多为体态大、质量重的捕食性昆虫,由此可见:采集方法不同,所获得的调查结果不同,当需要做野外研究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会更加精确有效,对结果分析及制定措施有更大的帮助。2.试验结果证明,不同生境不同季节对地表甲虫物种数量及多样性产生影响。相较于无人管理的区域,从事农事活动的区域地表甲虫数量更少,种类丰富度更低,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与优势度指数(C)结果显示,杂草地生境内的地表甲虫物种个体数与种群数量最多,群落结构最稳定,但遭遇外界因子干扰时,林地生态结构最稳定;玉米地C值最高,地表甲虫数量与物种数最少,物种资源稀缺。相似度系数(q)显示,杂草地生境资源最为丰富,玉米地生境资源最贫乏,得出结论:人为的农事活动(施肥、喷药等)会对地表甲虫的生活习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改变地表甲虫的分布与迁徙。为后续建立沈阳地区地表甲虫数据库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进一步了解地表甲虫的生活习性及分布特性,以达到对害虫加以防治、对益虫加以利用的目的。3.实验对沈阳东部地区地表甲虫资源进行统计,初步掌握3种生境地表甲虫物种资源分布,共采集到地表甲虫2688头,隶属于26科171种,有8条辽宁省新纪录。在统计得到的2394头沈阳东部地区优势科(占比>2.4%)甲虫中,农业害虫占据沈阳东部地区地表甲虫总个体数的33.32%,分别为象甲科、叶甲科、吉丁甲科、叩甲科、金龟科中的鳃金龟和绢金龟;资源昆虫占据总个体数的35.18%,分别为步甲科、隐翅虫科及金龟科中的蜣螂等。可得出结论:沈阳东部地区地表甲虫资源丰富,既有危害农作物的田间害虫,也有可利用的资源昆虫。掌握沈阳东部地区地表甲虫信息,对建立沈阳东部地区与甲虫分布关系图库、建成沈阳东部地区地表甲虫物种资源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进与地表甲虫相关的动物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基础学科发展。

谢娜,赵永军,郭涛,侯晓斐,员灿武,张洪印[3](2020)在《泰安地区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治》文中认为杨潜叶跳象Rhynchaenus empopulifolis是危害杨树的食叶害虫,本文首次报道其在泰安地区发生。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结合,观察泰安地区杨潜叶跳象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初步探索其预蛹期化学药剂防治。结果表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SC)800,1 200倍液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ME)400,600倍液4个处理间差异不显着,对杨潜叶跳象预蛹的防治效果均超过86%,与另2个处理差异极显着。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3个浓度处理与清水对照处理的天敌寄生率差异不显着,与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相比,对寄生性天敌更安全。

李欣芸[4](2020)在《贺兰山灰榆潜叶害虫榆跳象的生物学特性及空间分布》文中研究说明灰榆疏林是贺兰山重要的疏林植被之一,占贺兰山疏林面积的84%,在该区域水土保持、降低土壤侵蚀和提供生物栖息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近年来,榆跳象成为为害贺兰山灰榆林重要的单食性潜叶害虫之一。本文选择贺兰山东坡9条沟道,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观察,对榆跳象的形态和生活史进行研究,分析了成幼虫取食灰榆叶片特征及其与幼期发育的关系,调查了不同沟道方向和冠层灰榆幼虫的平均密度,并用6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模型法研究了榆跳象幼虫的空间分布型,采用回归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了幼虫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本研究旨在为灰榆害虫榆跳象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以期达到有效降低虫口密度,防止虫害扩散,维护生态安全,可持续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目的。本研究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在贺兰山为害灰榆的榆跳象初步鉴定是Orchestes mutabilis Boheman,1843。榆跳象在贺兰山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4月上旬出蛰,中旬开始产卵,产卵一周后陆续死亡。4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幼虫期3个阶段。老熟幼虫经7-10天左右化蛹,成虫7月上旬进行越夏,9月中旬陆续越冬。(2)榆跳象取食灰榆叶片形态分析表明,榆跳象的取食及产卵会受灰榆坡向的影响,榆跳象成虫更趋向于选择较背风灰榆生长较好的半阴坡和阴坡方向产卵,在灰榆主叶脉中部以上产卵。幼虫取食形成囊泡位置主要以叶片上半部为主。榆跳象潜叶为害显着影响灰榆所有冠层叶片形状系数,成虫及幼虫取食尽量避免多个个体在同一叶片取食,以减少个体竞争。(3)榆跳象取食灰榆叶片面积特征与幼虫发育关系分析表明,榆跳象取食叶片形成的囊泡面积占比、孔洞和囊泡总面积占比除西向以树冠下层最大外其它向均以树冠中层最大;不同方向和不同冠层叶片孔洞面积占比差异不显着,囊泡与孔洞面积比有所差异;榆跳象幼虫体长与囊泡面积呈极显着正相关,低海拔灰榆上榆跳象幼虫发育所需囊泡面积更大。(4)榆跳象幼虫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表明,贺兰山中部沟道灰榆的幼虫密度明显高于南北沟道。半阴坡和阴坡榆跳象幼虫平均密度显着高于阳坡和沟道。灰榆树冠不同方向的幼虫平均密度不同,以树冠中下层最大。榆跳象幼虫在贺兰山灰榆林中呈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并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聚集程度增大。聚集分布是由榆跳象自身行为或环境条件引起的。榆跳象幼虫密度与树干高呈显着正相关,与海拔、坡度呈极显着正相关,最冷季平均温度(MTCQ)和最湿月平均降水量(MPWM)是影响榆跳象幼虫密度最显着的气候因子。

董鹤松,董希文[5](2019)在《榆树叶甲及杨潜叶跳象调查方法探讨》文中指出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榆树叶甲及杨潜叶跳象发生情况的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具体调查方法,亦可为同类害虫的调查提供参考。

张琼,达军山,万建生,刘金荣[6](2017)在《金塔县胡杨林杨潜叶跳象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杨潜叶跳象对河西走廊地区胡杨(Populus eaphratica)林的危害日益加剧。在金塔县杨潜叶跳象的调查中发现,金塔县气温超过10℃时,杨潜叶跳象出蛰恢复活动,出蛰后立即上树为害胡杨,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为化蛹盛期。通过喷施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对杨潜叶跳象进行防治,结果表明,4月初在树下喷施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的胡杨平均好叶率明显高于清水对照胡杨平均好叶率,林内及树下喷施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蛹的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9%、100%,成虫几乎无法完成羽化。

张静亚,董娜[7](2016)在《杨潜叶跳象在辽宁省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阐述了杨潜叶跳象的习性及危害特点,并对其防治技术做了介绍。

戴长春[8](2014)在《黑龙江省林业害虫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文中认为当今全球气候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气候环境变化也同样影响着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随着极端天气的不断出现,黑龙江省的林业有害生物随气候变暖而暴发成灾的危险性正在加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有进一步扩大危害范围的趋势。本文运用生态学、统计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和实践研究相融合的办法,在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黑龙江省测报点的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与黑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变化、发生危害程度、极其分布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黑龙江省平均温度总体以上升趋势为主,每年以0.05℃递增,升温趋势达到极显着程度。黑龙江省13个地市的平均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纬度的升高温度大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黑龙江省年平均温度3.00℃。黑龙江省年平均最低温度也呈上升趋势,但未达到显着程度。2008年和2009年出现了极低温度。黑龙江省13个地市1971-2009年年平均最低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在纬度差异不大的情况下,纬度的高低并不是影响年最低平均温度的主要因素。黑龙江省年平均最低温度-2.50℃。黑龙江省平均最高温度呈上升趋势,升高趋势达到极显着程度,以平均每年0.07℃C递增。在2008年和2009年出现了平均最高温度急剧上升的现象。黑龙江省13个地市的平均最高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纬度的升高温度大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黑龙江省年平均最高温度9.24℃C。1988年和1989年是温度变化的转折点。黑龙江省年降水量变化较复杂,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显着。黑龙江省年均降水量532.55mm。黑龙江省13个地市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性稍差,但多数地市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大体表现为北部地区降水量较少,南部地区降水量较多。黑龙江省年平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每年降低0.06%以上,降低趋势达到显着程度。黑龙江省年均相对湿度为66.35%。黑龙江省13个地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黑龙江省年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但降低趋势不显着。黑龙江省年日照时数2522.17h。黑龙江省13个地市1971-2007年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年日照时数低于西部地区。黑龙江省林业害虫不同发生程度的面积均与年均温度存在极显着正相关,随年平均温度的升高发生面积增加;除中度发生面积外均与年降水量达到显着性负相关水平,随年降水量的增多发生面积下降。但中度发生面积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极接近显着程度。黑龙江省林业害虫发生总面积、轻度发生面积、中度发生面积和重度发生面积在年平均温度每升高1℃的情况下,将分别以8万hm2、2万hm2、3万hm2和3万hm2的趋势增加,在未来时间里,黑龙江省的林业害虫发生面积将逐年增加。年平均温度对黑龙江省林业害虫的中度发生面积和重度发生面积影响大于轻度发生面积。黑龙江省林业害虫发生总面积、轻度发生面积和重度发生面积在年降水量每降低10mm的情况下,各发生面积分别相应增加0.8万hm2、0.2万hm2和0.3万hm2。但黑龙江省的年降水量下降趋势不显着,各年度间变化较大,需要根据各年的降水量单独分析,所以年降水量对黑龙省林业害虫未来发生面积的影响趋势不清晰。落叶松毛虫的发生程度与温度和降水量具有显着相关性,在越冬期2月和发生期8月,落叶松毛虫的发生面积随2月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8月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越冬初期10月和11月的降水量也对落叶松毛虫具有显着影响,随降水量的增加,其发生面积下降。兴安落叶松鞘蛾发生面积与温度存在显着相关性,随越冬期12月、2月和4月温度的升高发生面积加重。兴安落叶松鞘蛾发生面积与发生期9月的温度呈负相关,随温度的升高发生面积下降。杨干象的发生程度主要受8月温度及6月降水量的影响,发生期8月的平均温度越低,其危害越严重;6月降水量越多其为害也越严重。松瘿小卷蛾的发生面积受越冬期3月及4月的平均温度影响较大,随温度的升高其发生面积显着增大,以3月平均温度影响最显着。越冬期11月、12月和1月的降水量的增加将导致其发生面积降低。舞毒蛾的发生面积随3月降水量的增加发生面积增大。青杨脊虎天牛发生面积与越冬期11月、发生期8月和10月的平均温度呈显着性负相关,其中11月和8月达到极显着负相关水平。降水量对青杨脊虎天牛发生面积未表现出显着相关性。青杨天牛发生面积主要与发生期8月的温度及越冬期3月的降水量存在显着正相关。随这两个气候因素的增加,发生面积加大。白杨透翅蛾发生面积与越冬期及发生期月平均温度未表现出显着性相关,温度对发生面积的影响不明显。越冬期3月的降水量对白杨透翅蛾的发生面积具有显着影响,随3月降水量的增加,发生面积上升。黄褐天幕毛虫发生面积受越冬期10月、11月和发生期7月的平均温度影响较明显,并且均与这3个月达到极显着负相关。黄褐天幕毛虫的发生面积与降水量具有显着性正相关,发生面积随上一年8月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加。分月扇舟蛾的发生面积与发生期7月平均温度呈显着性负相关,随7月温度的升高发生面积下降。分月扇舟蛾发生面积与越冬期1月的月降水量呈显着性正相关,其发生面积随1月降水量的增多而加大。分月扇舟蛾发生面积随发生期8月的月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小。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二尾舟蛾、柳毒蛾、春尺蠖等其他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面积与各月平均温度相关性未达到显着水平。其他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面积随发生期6月降雨量的增多而增加。多数林业害虫的发生面积与越冬期的温度升高具有显着正相关性,而与发生期的温度相关不相关或者呈现负相关。林叶害虫的发生主要受越冬期温度的影响较大,其发生期的温度对其影响稍小。温度的升高在整体上导致林叶害虫的发生面积加重,但各种害虫因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的差别可能会有不同,表现出发生面积随某一月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在准备越冬的时期温度升高对林业害虫为害往往有抑制作用。在其大量危害期温度对其为害影响不大。多数林业害虫在越冬时期的降雪有利于其发生,随降雪量的增加发生面积加大。而在越冬初期的降雨不利于其发生,导致发生面积下降。多数林业害虫在发生期内未表现出降雨对发生面积具有显着影响。气候变化导致黑龙江省林业害虫种类及分布面积不断增加。

石蕾,刘期国,鲁建英,姜峰,孟杰,李秋艳,施登明[9](2011)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杨潜叶跳象的防治》文中提出文章总结了新疆首次发现的杨潜叶跳象3年的研究成果,论述了杨潜叶跳象的种名鉴定、分布与危害、主要寄主、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及防治措施。

姜峰,孟杰,鲁建英,刘期国,石蕾,李秋艳,施登明[10](2011)在《杨潜叶跳象的发生及无公害治理研究》文中指出文章依据4年来的研究成果,记述了杨潜叶跳象4个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年生活史观察结果。

二、杨潜叶跳象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杨潜叶跳象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辽西地区杨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杨树主要病害防治
    1.1 杨树腐烂病
    1.2 杨树溃疡病
    1.3 杨树黑斑病
    1.4 杨树白粉病
    1.5 白杨叶锈病
    1.6 杨树破腹病
2 杨树主要虫害防治
    2.1 杨尺蠖
    2.2 美国白蛾
    2.3 杨雪毒蛾
    2.4 杨潜叶跳象
    2.5 杨扇舟蛾
    2.6 白杨透翅蛾
    2.7 光肩星天牛
    2.8 杨干象

(2)沈阳东部地区地表甲虫物种资源调查及其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地表甲虫多样性及研究状况
    1.1 农区生物多样性
        1.1.1 生物多样性
        1.1.2 .农区生物多样性研究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地表甲虫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2.2 国内地表甲虫多样性调查研究进展
        1.2.3 国外地表甲虫多样性调查研究进展
        1.2.4 地表甲虫多样性调查研究展望
    1.3 地表甲虫多样性农田边缘效应
        1.3.1 边缘效应概念
        1.3.3 生物多样性与边缘效应的关系
    1.4 沈阳东部地区地表甲虫多样性调查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基于两种采集方法得到的地表甲虫结果比对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采集地点的自然概况
        2.2.2 采集样地的选择
        2.2.3 采集时间及标本整理
        2.2.4 野外采集方法
    2.3 采集信息的记录
        2.3.1 实验相关编码
        2.3.2 标本照片拍摄
        2.3.3 标本鉴定与保存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基于吸虫器法采集的地表甲虫数量
        2.4.2 基于巴氏诱罐法采集的地表甲虫数量
        2.4.3 关于两种采集方法采集甲虫的比较
第三章 不同生境不同时期的地表甲虫多样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生境中地表甲虫物种数量与分布
        3.3.2 不同生境对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
        3.3.3 不同季节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变化
第四章 沈阳东部地区地表甲虫优势科资源调查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沈阳东部地区地表甲虫优势科资源统计
        4.3.1 步甲科 Carabidae
        4.3.2 薪甲科 Lathridiidae
        4.3.3 叶甲科 Chrysomelidae
        4.3.4 象甲科 Curculionidae
        4.3.5 隐翅虫科 Staphylinidae
        4.3.6 蚁形甲科 Anthicidae
        4.3.7 金龟科 Scarabaeidae
        4.3.8 吉丁甲科 Buprestidae
        4.3.9 叩甲科 Elateridae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泰安地区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危害情况调查
    1.2 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为害特点观察
    1.3 药剂筛选试验
        1.3.1 供试药剂
        1.3.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危害情况
    2.2 生物学特性
        2.2.1 形态特征补充描述
        2.2.2 生活史
        2.2.3 生活习性
    2.3 药剂防效及天敌寄生率
3 讨论

(4)贺兰山灰榆潜叶害虫榆跳象的生物学特性及空间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潜叶害虫研究概况
    1.2 榆跳象研究概况
    1.3 昆虫空间分布格局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调查区域及样线设置
    2.2 榆跳象幼虫密度调查
    2.3 榆跳象生物学特征观察
    2.4 灰榆叶片形态分析
    2.5 榆跳象幼虫空间分布型分析
    2.6 榆跳象幼虫密度影响因子分析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榆跳象生物学特征
    3.2 榆跳象取食灰榆叶片特征及其与幼虫发育的关系
    3.3 贺兰山榆跳象幼虫空间分布特征
    3.4 榆跳象幼虫空间分布影响因子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榆树叶甲及杨潜叶跳象调查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榆树叶甲
    1.1 榆紫叶甲
    1.2 榆蓝叶甲
    1.3 榆黄毛萤叶甲
2 杨潜叶跳象(Rhynchaenus empopulifolis Chen)
    2.1 成虫调查方法
    2.2 幼虫调查方法
3 结语

(6)金塔县胡杨林杨潜叶跳象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和药剂
    1.2 试验地的自然条件及基本概况
    1.3 调查和试验方法
    1.4 测定指标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布
    2.2 杨潜叶跳象在金塔县的发生规律
    2.3 防治效果
        2.3.1 林内地面防治成虫效果
        2.3.2 林内地面防治蛹的效果
3 讨论与结论

(8)黑龙江省林业害虫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的研究
        1.2.1 世界气候变化
        1.2.2 中国气候变化
        1.2.3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
    1.3 中国森林资源分布情况
    1.4 中国林业害虫发生特点及原因
        1.4.1 中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特点
        1.4.2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
    1.5 中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
    1.6 黑龙江省有害生物防治情况
    1.7 气候变化条件下生态地理区域分布的变化
    1.8 气候变化条件下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变化
    1.9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0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1.10.1 研究方法
        1.10.2 研究内容
    1.11 创新点
2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趋势
    2.1 资料来源及处理
        2.1.1 气象数据
        2.1.2 数据分析
    2.2 黑龙江省主要气候因子趋势分析
        2.2.1 林业有害生物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分布
        2.2.2 温度
        2.2.3 降水量
        2.2.4 相对湿度
        2.2.5 日照时数
    2.3 黑龙江省13地市气候变化
        2.3.1 温度
        2.3.2 降水量
        2.3.3 相对湿度
        2.3.4 日照时数
    2.4 本章小结
3 林业害虫发生情况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1 资料来源及处理
        3.1.1 虫情数据
        3.1.2 数据分析
    3.2 林业害虫发生情况的气候因子主成分分析
        3.2.1 发生总面积与气候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3.2.2 轻度发生面积与气候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3.2.3 中度发生面积与气候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3.2.4 重度发生面积与气候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3.3 林业害虫发生情况与主要气候因子的趋势分析
        3.3.1 发生总面积与主要气候因子的趋势分析
        3.3.2 轻度发生面积与主要气候因子的趋势分析
        3.3.3 中度发生面积与主要气候因子的趋势分析
        3.3.4 重度发生面积与主要气候因子的趋势分析
    3.4 林业害虫发生情况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重要林业害虫对主要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
    4.1 资料来源及处理
        4.1.1 虫情资料
        4.1.2 数据分析
    4.2 落叶松毛虫对温度、降水变化的响应
        4.2.1 落叶松毛虫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4.2.2 落叶松毛虫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4.3 兴安落叶松鞘蛾对温度、降水变化的响应
        4.3.1 兴安落叶松鞘蛾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4.3.2 兴安落叶松鞘蛾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4.4 杨干象对温度、降水变化的响应
        4.4.1 杨干象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4.4.2 杨干象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4.5 松瘿小卷蛾对温度、降水变化的响应
        4.5.1 松瘿小卷蛾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4.5.2 松瘿小卷蛾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4.6 舞毒蛾对温度、降水变化的响应
        4.6.1 舞毒蛾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4.6.2 舞毒蛾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4.7 青杨脊虎天牛对温度、降水变化的响应
        4.7.1 青杨脊虎天牛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4.7.2 青杨脊虎天牛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4.8 青杨天牛对温度、降水变化的响应
        4.8.1 青杨天牛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4.8.2 青杨天牛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4.9 白杨透翅蛾对温度、降水变化的响应
        4.9.1 白杨透翅蛾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4.9.2 白杨透翅蛾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4.10 黄褐天幕毛虫毛虫对温度、降水变化的响应
        4.10.1 黄褐天幕毛虫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4.10.2 黄褐天幕毛虫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4.11 分月扇舟蛾对温度、降水变化的响应
        4.11.1 分月扇舟蛾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4.11.2 分月扇舟蛾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4.12 其他杨树食叶害虫对温度、降水变化的响应
        4.12.1 其他杨树食叶害虫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4.12.2 其他杨树食叶害虫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4.13 本章小结
5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林业害虫分布的影响
    5.1 资料来源
    5.2 黑龙江省林业害虫的发生及分布情况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9)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杨潜叶跳象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布及危害
2 形态特征
3 生活史及习性
4 防治措施

(10)杨潜叶跳象的发生及无公害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点
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结论
    3.1 杨潜叶跳象的生活史
    3.2 杨潜叶跳象的生活习性
    3.3 杨潜叶跳象的形态特征
    3.4 防治效果分析
        3.4.1 2009年人工林防治试验及效果
        3.4.2 2010年天然林及人工林防治试验及其效果
4 结论

四、杨潜叶跳象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辽西地区杨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J]. 张本强. 中国林副特产, 2021(05)
  • [2]沈阳东部地区地表甲虫物种资源调查及其多样性研究[D]. 罗晶丹.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
  • [3]泰安地区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治[J]. 谢娜,赵永军,郭涛,侯晓斐,员灿武,张洪印. 中国森林病虫, 2020(05)
  • [4]贺兰山灰榆潜叶害虫榆跳象的生物学特性及空间分布[D]. 李欣芸. 宁夏大学, 2020(03)
  • [5]榆树叶甲及杨潜叶跳象调查方法探讨[J]. 董鹤松,董希文. 防护林科技, 2019(09)
  • [6]金塔县胡杨林杨潜叶跳象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效果[J]. 张琼,达军山,万建生,刘金荣. 草业科学, 2017(03)
  • [7]杨潜叶跳象在辽宁省的危害及综合防治[J]. 张静亚,董娜. 现代农村科技, 2016(07)
  • [8]黑龙江省林业害虫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D]. 戴长春.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2)
  • [9]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杨潜叶跳象的防治[J]. 石蕾,刘期国,鲁建英,姜峰,孟杰,李秋艳,施登明. 防护林科技, 2011(05)
  • [10]杨潜叶跳象的发生及无公害治理研究[J]. 姜峰,孟杰,鲁建英,刘期国,石蕾,李秋艳,施登明. 防护林科技, 2011(03)

标签:;  ;  ;  ;  ;  

鳞翅目杨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