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爆破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饲料安全性研究

蒸汽爆破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饲料安全性研究

一、蒸汽爆破处理的玉米秸秆饲料饲用安全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魏川子[1](2020)在《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其营养价值和瘤胃降解特性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玉米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处理不当会造成资源浪费,或造成环境污染,其中饲料化利用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方式之一。物理处理包括粉碎、蒸煮、热喷、辐射及高温蒸汽法等;化学处理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碱化、氧化、酸化和氨化等。微生物处理法,目前常使用青贮、微贮、酶解法等处理。本试验通过研究产阮假丝酵母不同发酵条件对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优化发酵条件,探索出产阮假丝酵母菌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提高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应用瘤胃尼龙袋法评估玉米秸秆、氨化玉米秸秆、发酵玉米秸秆和氨化发酵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旨在选出处理玉米秸秆的最佳方法,为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试验一:发酵条件对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通过四个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温度(24℃、28℃、32℃、36℃)、时间(24 h、48h、72 h、96 h、120 h)、含水量(55%、60%、65%、70%、75%)、酵母菌接种量(1%、3%、5%、7%、9%)对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快速氨化玉米秸秆(氨化时间为2 h,压强为0.3 Mpa,粗蛋白质含量为13.37%)为原材料,先进行单因素实验,之后在此基础上选取最佳发酵条件,本试验中采用响应面作相应优化,以得到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1)发酵温度为32℃组的CP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2)发酵时间为48 h组的CP含量显着高于24 h组、96 h组和120 h组(P<0.05),与72 h组差异不显着(P>0.05);(3)发酵含水量为65%组的CP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4)酵母菌接种量为7%组的CP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5)在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48 h,含水量65%,酵母菌接种量7%时,发酵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获得最高为17.01%,显着高于未发酵的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P<0.05)。试验二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Ⅰ、Ⅱ、Ⅲ和Ⅳ这4个组,分别为:玉米秸秆(对照组)、氨化玉米秸秆、发酵玉米秸秆、氨化发酵玉米秸秆,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按照概略养分分析和Van Soest纤维分析方法对其常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尼龙袋法分别测定4个试验样品的粗蛋白质(CP)、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指标,然后使用计算机模型计算瘤胃降解参数。结果表明:(1)氨化发酵玉米秸秆的DM、NDF、ADF均显着低于玉米秸秆、氨化玉米秸秆和发酵玉米秸秆(P<0.05),其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均显着高于玉米秸秆、氨化玉米秸秆和发酵玉米秸秆(P<0.05);(2)氨化发酵玉米秸秆DM的瘤胃可降解组分(D)、滞留时间(T0)和有效降解率(EDDM)均显着高于玉米秸秆、氨化玉米秸秆和发酵玉米秸秆(P<0.05);(3)CP的瘤胃降解速率(Kd)氨化发酵玉米秸秆最高,与玉米秸秆和氨化玉米秸秆差异显着(P<0.05),与发酵玉米秸秆差异不显着(P>0.05),氨化发酵玉米秸秆的瘤胃可降解组分(D)和有效降解率(EDCP)均显着高于玉米秸秆、氨化玉米秸秆和发酵玉米秸秆(P<0.05);(4)氨化发酵玉米秸秆NDF的瘤胃降解速率(Kd)和有效降解率(EDNDF)均显着高于玉米秸秆、氨化玉米秸秆和发酵玉米秸秆(P<0.05);(5)ADF的瘤胃降解速率(Kd)和有效降解率(EDADF),氨化发酵玉米秸秆均显着高于玉米秸秆、氨化玉米秸秆和发酵玉米秸秆(P<0.05),其瘤胃不可降解组分(U)最低,且与玉米秸秆、氨化玉米秸秆和发酵玉米秸秆差异显着(P<0.05)。综上所述,通过响应面优化获得了最优的发酵条件(温度:32℃,时间:48 h,含水量:65%,酵母菌接种量:7%)。发酵和氨化共处理玉米秸秆营养价值和瘤胃降解特性显着提高,粗蛋白质含量提高到17.04%,粗脂肪含量提高到1.64%,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分别下降到64.04%、38.80%。DM、CP、NDF和A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ED)分别提高到48.90%、56.92%、37.07%、39.23%。

吴晓辉[2](2020)在《γ射线辐照对玉米秸秆营养成分及其瘤胃降解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玉米秸秆作为农业副产物,随单位土地面积上玉米生物量增加而增加,过去的饲养动物和作为燃料途径已经不能将玉米秸秆完全利用掉。实践中,一方面因为动物对秸秆的消化率低,限制了其在现代畜牧业中的使用;另一方面因为没有好的利用途径,农民只能把秸秆燃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何将秸秆其充分利用到畜牧业是一个老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利用γ射线辐照玉米秸秆,应用CNCPS体系和瘤胃尼龙袋法评定其营养价值,旨在为提高反刍动物对玉米秸秆的利用率提供依据。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利用60Coγ辐照源,将粉碎的玉米秸秆在0 KGy、400 KGy、600 KGy、800 KGy剂量下辐照,然后对辐照秸秆营养价值进行评价。(1)辐照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通过常规营养分析方法,测定样品的营养成分;利用CNCPS体系对样品的蛋白质组分和碳水化合物组分进行剖分。结果表明:1)基本化学成分方面:辐照对玉米秸秆的DM无显着影响(P>0.05),但使得玉米秸秆的EE和ASH含量显着降低(P<0.05);辐照后,玉米秸秆的NDF、ADF和Starch含量显着降低(P<0.05),且随辐照剂量增加而降低;但CHO和NSC含量显着升高(P<0.05),且随辐照剂量增加而升高;辐照玉米秸秆的CP,SCP,NPN,ADFIP和NDFIP含量显着降低(P<0.05)。2)CNCPS组分方面:辐照对玉米秸秆的PA部分无显着影响(P>0.05),但显着降低了PB1、PB3和PC的含量(P<0.05)。PB2含量方面,仅800 KGy剂量辐照玉米秸秆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400 KGy和600 KGy剂量辐照对其无显着影响(P>0.05)。(2)辐照玉米秸秆的瘤胃降解特性结果表明:1)DM方面,辐照玉米秸秆快速降解部分(a)、慢速降解部分(b)和有效降解率(ED)显着高于未辐照玉米秸秆(P<0.05),且辐照组玉米秸秆快速降解部分(a)和有效降解率(ED)依次递增,慢速降解部分依次递减。2)NDF方面,辐照组玉米秸秆的快速降解部分(a)、慢速降解部分(b)和有效降解率(ED)均显着高于未辐照玉米秸秆(0 KGy)(P<0.05)。3)ADF方面,辐照显着升高了玉米秸秆的快速降解部分(a)和有效降解率(ED),降低了玉米秸秆的慢速降解部分(b)(P<0.05)。4)CP方面,辐照组玉米秸秆的快速降解部分(a)显着升高(P<0.05);辐照组玉米秸秆的慢速降解部分(b)和有效降解率(ED)显着降低(P<0.05)。(3)辐照玉米秸秆细胞壁酚酸和木质素单体组分结果表明:1)酚酸部分:辐照玉米秸秆细胞壁内总阿魏酸、总对香豆酸、醚键和酯键阿魏酸以及醚键和酯键香豆酸的含量均显着下降(P<0.05),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总对香豆酸与总阿魏酸的比值却显着升高(P<0.05),且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升高。2)木质素单体部分:辐照玉米秸秆细胞壁内木质素单体所有组分的含量均显着下降(P<0.05),紫丁香基木质素和愈创基木质素G的比值也显着下降(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得出如下结论:(1)400-800 KGy剂量γ射线辐照对玉米秸秆的干物质含量无显着影响,降低玉米秸秆中NDF、ADF、ADL和CP含量,提高玉米秸秆PB1和PB2含量,降低PB3和PC含量。(2)400-800 KGy剂量γ射线辐照提高了玉米秸秆DM,ADF和NDF的有效降解率,但降低了CP的有效降解率。(3)400-800 KGy剂量γ射线辐照可通过降低醚键阿魏酸的含量、木质素单体G和S的含量以及S/G比值,间接影响玉米秸秆ADF和NDF的降解率。

冉福,焦婷,雷赵民,赵生国,高雪梅,李昌宁,秦伟娜,李雄雄[3](2020)在《不同汽爆处理下玉米秸秆品质综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缓解农牧交错地因天然草原破坏引起的饲草短缺、草畜平衡等问题,保证牛羊粗饲料的充足供给及畜牧业健康发展,本试验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蒸汽爆破技术,通过调控汽爆腔压力和原料水分,对玉米秸秆进行汽爆处理。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后玉米秸秆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粗脂肪(Crude fat,EE)和单糖(Monosaccharide)等养分相对含量与未汽爆秸秆相比均明显增加;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cid detergent lignin,ADL)相对含量显着下降(P<0.05),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ornell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CNCPS)评价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能将玉米秸秆中慢速降解成分转化为快速降解成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汽爆处理秸秆与原样营养相对含量之间差异显着,汽爆腔压力1.25 MPa,原料水分50%~60%最优;且与CNCPS体系评价基本一致。在汽爆腔压力1.25 MPa和原料水分50%~60%条件下,营养成分相对含量增加最为显着,为汽爆玉米秸秆预处理最佳条件。

李国强[4](2020)在《基于秸秆饲料化的光合菌改良及其发酵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玉米秸秆富含粗纤维、总糖,并含少量蛋白质,是一种产量巨大的可再生资源。然而,这种资源未被合理利用,大部分被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光合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简称PSB)其蛋白含量高、营养要求低,并且能以发酵,避光好氧等多种方式生长,对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具有潜力。为将玉米秸秆转化为饲料,本文主要就复合诱变和细胞融合生物技术处理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haeroides)和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e),发酵优化和饲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获得性能优良的光合菌。将秸秆转化为蛋白饲料,不仅能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价值,实现资源合理利用,还能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1.5%W/W(文中未注明处均为质量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简称EMS)和60s紫外线照射时间作为诱变剂对荚膜红假单胞菌进行复合诱变时,获得一株突变菌命名为FJM,经传代10次后,接种该菌株72 h对苯酚和木糖利用率分别为97.73%和94.44%。通过单因素实验,对FJM发酵玉米秸秆时接种量,时间,温度,摇床转速,糟层厚度,料水比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发酵各个参数,最终确定在糟层厚度4.5 cm、接种量为8%(v/v),料水比1:10(秸秆g/蒸馏水g)、摇床转速120 rpm、温度31℃、发酵6 d条件下效果最佳,真蛋白从4.12%提高至23.87%,粗纤维从37.53%降低至14.37%,粗脂肪从4.43%提高至6.51%,粗灰分从4.0%降低至3.51%,发酵干糟含水率为9.97%。(对真蛋白,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测定结果均为干重)在30 mmol/L Ca2+浓度,35%PEG,20℃条件下,融合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shehatae)和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原生质体15min,获得了一株融合子,命名为RZZ。经连续传代10次后,接种24 h对4 g/L木糖利用率为86.04%,较沼泽红假单胞菌和休哈塔假丝酵母分别提高196.84%和10.59%。根据Plackett-Burman法筛选温度、时间、接种量、糟层厚度、摇床转速、料水比,起始pH这7个发酵影响因子中具有显着效应的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各发酵参数,最终确定在摇床转速120 r/min、pH7.0、料水比1:10、糟层4 cm、温度30℃、接种量9%(v/v)的条件发酵时间5 d效果最佳。发酵后真蛋白含量从4.12%提高至23.69%,粗纤维从37.53%降低至14.26%,粗脂肪从4.43%提高至6.55%,粗灰分从4.0%降低至3.23%,发酵干糟含水率为9.59%。为进一步降低光合细菌转化玉米秸秆制饲料的成本,将绿色木霉同改良菌FJM和RZZ混菌发酵,以期达到同时降低粗纤维和提高粗蛋白的目的。结果显示,融合子RZZ与绿色木霉分步发酵玉米秸秆能使粗蛋白含量从7.65%上升至25.37%、真蛋白从4.12%上升至18.87%,粗脂肪从4.69%上升至5.89%、灰分从4.06%降低至3.85%,发酵糟含水率为9.97%。发酵糟在40℃—50℃下烘干,制成颗粒后真空封装,在阴凉干燥存放30d后有效活菌数为4.83×104 cfu/g。以秸秆饲料为试验组,市售通威156号饲料为对照组研究秸秆饲料的养殖效果和养殖水体净化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草鱼的相对生长率为324.34%较对照组低48.78%,饵料系数1.2%较对照组低0.3%,但草鱼的存活率要高于对照组5%(数量比重)。养殖水体中pH和溶氧量无显着差别,试验组水质中氨氮含量由1.31 mg/L降低至0.65mg/L,对照组氨氮含量由1.35 mg/L上升至1.55 mg/L。试验组亚硝酸盐含量从0.153 mg/L降低至0.115 mg/L,对照组亚硝酸含量从0.151 mg/L上升至0.160 mg/L。由此可见,改良菌株FJM和RZZ均能有效利用玉米秸秆的降解产物供自身生长繁殖,将秸秆降解产物转化为单细胞蛋白,实现玉米秸秆到蛋白饲料的转化,提高了玉米秸秆的饲用价值。改良菌发酵秸秆制得饲料能有效降低水质中亚硝酸盐和氨氮含量,改善水质,提高鱼类成活率,因此利用改良光合菌发酵玉米秸秆生产高蛋白活性饲料在鱼类养殖业中具有较大潜力。

苏昊[5](2020)在《蒸汽爆破秸秆半纤维素湿热转化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玉米秸秆是一种典型的木质纤维素原料,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本研究利用蒸汽爆破(汽爆)技术处理玉米秸秆,通过水洗工艺和酶法水解工艺制备低聚木糖,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基于不同汽爆温度和维持时间下汽爆玉米秸秆组分含量分析,建立汽爆秸秆半纤维素转化动力学与热力学模型,揭示汽爆湿热过程秸秆半纤维素转化反应机制。结果表明,汽爆具有半纤维素降解作用,其主要降解产物低聚木糖随汽爆湿热作用增加进一步降解为木糖和糠醛,半纤维素湿热转化反应均为一级反应,具有熵增、吸热和非自发进行的特征,其中半纤维素降解为低聚木糖为连续反应限速步骤。优化得出汽爆温度461 K、维持时间15 min条件下,汽爆秸秆水洗液中低聚木糖生成率最高为5.43%。较高的汽爆温度和较长的维持时间不利于低聚木糖的转化累积,因此采用低温长时或高温短时的汽爆条件可以获得较高含量的低聚木糖。(2)分别采用数字图像处理和压汞法研究不同汽爆压力玉米秸秆宏观和微观分形特征,获得汽爆秸秆宏观、微观分形维数,并分析其与秸秆汽爆有效爆破功率、爆破效果均一性及汽爆秸秆半纤维素酶解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汽爆玉米秸秆宏观分形维数介于1.7383和1.8311之间(原料为1.6020),微观分形维数介于2和3之间(原料为2.942),随着汽爆压力升高,二者均增加且彼此呈现良好线性正相关关系。随汽爆压力增加,汽爆秸秆分形维数增加,有效爆破功率增加,表明汽爆秸秆爆破作用增强,汽爆秸秆半纤维素酶解转化率和低聚木糖得率与原料相比分别提高7.07倍和4.94倍;且汽爆样品均一性提高,生料比降低96.24%。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汽爆秸秆分形特征能够反映其物理爆破效果,宏观、微观分形维数越大,物理爆破强度和爆破均一性越高,有利于促进物料后续的酶解转化。(3)采用不同的汽爆温度和汽爆压力处理玉米秸秆,对比研究汽爆湿热化学作用和物理爆破作用对秸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半纤维素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汽爆湿热化学作用对半纤维素脱除作用贡献大,且对纤维素无定形区破坏效果明显;汽爆物理爆破作用能够提高秸秆持水性与吸水膨胀性,且显着破坏秸秆多孔结构。汽爆物理、化学作用增强均促进半纤维素酶解转化率提高,转化率增幅分别为24.46%和6.19%;但是,在汽爆压力2.0 MPa条件下,汽爆秸秆固体转化低聚木糖得率随维持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采用低温维持、高压爆破的汽爆策略以获得汽爆秸秆固体中较高的低聚木糖得率。(4)研究汽爆玉米秸秆固体组分酶解制备低聚木糖及其纯化工艺。经过优化,采用源叶S10108木聚糖酶,添加量为600 U/g,料液比为1:50,pH 5.0,50℃下以150 r/min酶解24 h,半纤维素酶解转化率为56.90%,低聚木糖得率为7.34%,木聚糖降解产物的平均聚合度降至1.62。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 Da超滤膜对酶解液进行超滤,进料温度40℃,压差0.05 MPa,酶解液脱色率达到97.12%,低聚木糖回收率为86.67%,纯度为74.14%。利用SephadexG-10层析柱(Φ10×800 mm)对超滤酶解液进一步分离纯化,收集洗脱液浓缩冻干后得低聚木糖粉末,低聚木糖得率为3.85%,纯度为91.25%,主要成分为木二糖。

段旭磊[6](2019)在《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干黄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玉米秸秆产量丰富,年产量高达2亿吨,大部分秸秆尚未被有效利用,而将玉米秸秆生产秸秆生物饲料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利用手段,解决目前玉米秸秆利用难,利用率低的问题,改善环境,提高饲料经济价值。本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经过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Instant Catapult Steam Explosion,ICSE)预处理,对饲料生产的高蛋白菌种进行优化筛选,并优化饲料的生产工艺,推动玉米秸秆转化生物饲料工业化运动,以期达到生产三种高价值的生物饲料。本文利用ICSE预处理后玉米秸秆水解液添加产朊假丝酵母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对玉米秸秆、ICSE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及ICSE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水解后的发酵醪进行成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2.0Mpa,150s ICSE预处理玉米秸秆与未处理玉米秸秆相比:半纤维素减少85.7%,纤维素减少4.6%,木质素减少13.8%,消除99%以上呕吐毒素(DON),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F-2),淀粉含量降低25%,粗蛋白、粗脂肪和矿质元素无明显变化。ICSE预处理使玉米秸秆中的天门冬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分别降低44.7%,72.7%和76%,17种氨基酸总量由4.03 g/100g下降到3.63 g/100g;对ICSE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水解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筛选出最优玉米秸秆水解条件,条件为纤维素酶15FPU/g,木聚糖酶3000U/g,料水比1:7,水解时间为72h。在此条件下水解100g玉米秸秆产糖35.7g。对四株产朊假丝酵母进行在木糖、纤维二糖生长性能的筛选,选出一株能高效降解木糖和纤维二糖的产朊假丝酵母,菌株编号为Candida utilis BNCC 336517,在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对木糖的降解率发酵培养48h达到42%,在以纤维二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发酵培养24h对纤维二糖的降解率达到95%。之后对本株产朊假丝酵母进行在玉米秸秆水解液耐受性驯化实验,本株酵母在驯化完成后能在百分百完全水解液中生长,且生长性能良好。之后对菌株Candida utilis BNCC 336517在玉米秸秆水解液中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当对玉米秸秆水解液进行滤膜过滤除菌,(NH4)2SO4添加量为5g/L时,发酵24h能得到最大菌体量,菌体量为2.08×108。对成品单细胞蛋白饲料进行营养成分检测,菌体干重达到14g/L,粗蛋白46.8%,粗脂肪8.08%,粗灰分5.27%,P含量达到0.46%,Ca含量达到0.06%。利用ICSE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工艺是可行的,产品营养成分丰富,具有市场推广潜力,具有一定经济价值。通过优化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Instant Catapult Steam Explosion,ICSE)预处理玉米秸秆同步酶解发酵(Synchron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SSF)工艺,提高玉米秸秆转化生物真蛋白饲料工艺的效率和可行性。使用合成培养基和秸秆酶解物培养产朊假丝酵母(Candid utilis BNCC 336517),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单纯酶解和同步酶解发酵对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预处理秸秆的糖转化率影响;进一步设计正交试验获得玉米秸秆转化真蛋白最佳条件。产朊假丝酵母能高效利用纤维二糖;37℃,单纯酶解100 g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秸秆可产32.16g总糖。同步酶解发酵后干物质降解率51.61%,总糖利用率为84.1%;相同温度条件下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结果:料水比1:7,纤维素酶复合物20 FPU,添加1%(NH4)2SO4,发酵96 h后产品真蛋白质含量为14.66%。得到产朊假丝酵母最优同步酶解发酵条件,且该条件下转化玉米秸秆生产生物饲料具有经济可行性。干黄玉米秸秆经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ICSE)预处理后微贮,生产玉米秸秆微贮饲料,调查产品营养成分变化及奶牛瘤胃物质消化率变化规律。使用1.2Mpa,200s;1.8Mpa,200s;2.0Mpa,150s三种条件对干黄玉米秸秆进行ICSE预处理,接种乳酸菌厌氧微贮60天;对微贮产品粗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真菌毒素含量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采用原位尼龙袋技术,对微贮产品进行奶牛瘤胃干物质消失率评价,为下一步干黄玉米秸秆微贮产品在反刍动物养殖过程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借鉴。1.8Mpa,200s预处理后微贮饲料品质相对最佳,微贮后pH值4.45,含水量54%,粗蛋白10.85%,粗脂肪8.12%,粗纤维27.73%,NDF含量为44.5%,ADF 35.53%,总氨基酸3.91%。瘤胃消失率试验表明,粗蛋白消失率为77.1%,NDF消失率为22.8%,DM消失率为51.7%。微贮后真菌毒素含量均在国家安全标准范围之内。经过1.8Mpa,200s预处理后微贮干黄玉米秸秆明显改善了玉米秸秆饲料的品质,在反刍动物养殖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潜力。

高祎妍[7](2019)在《玉米秸秆发酵菌剂的筛选优化及对黄贮效果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旨在研究菌群组合效应对玉米秸秆黄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首先根据玉米秸秆黄贮饲料的特点确定菌群的组合,通过裂褶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疣孢漆斑菌分别与乳酸菌、酵母菌进行拮抗实验与牛津杯实验的筛选得到本实验的菌种组合。通过测定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效果,根据玉米秸秆黄贮饲料特点,以发酵温度、pH、秸秆粒度、发酵时间对原秸秆(玉米秸秆)与汽爆秸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选择原秸秆作为黄贮饲料的原材料,确定了复合菌发酵的玉米秸秆可以改善玉米秸秆发酵效果:在发酵温度为30℃、pH为4.5、秸秆粒度为60目、第16天达到最佳降解效果,纤维素降解率30.03%、半纤维素降解率41.66%、木质素降解率27.21%。本试验分为4组:对照组(玉米秸秆),试验1组(玉米秸秆+0.5%裂褶菌),试验2组(玉米秸秆+0.5%裂褶菌,乳酸杆菌和酵母菌复合物),试验3组(玉米秸秆+0.25%裂褶菌密闭发酵7d+0.25%乳酸菌和酵母菌复合物密闭发酵21d),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均密闭发酵28d。分别在发酵第7d,14d,21d和28d开袋取样,用于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及消化率测定。结果表明,(1)试验期7d,试验2组pH显着低于另两组(P<0.05)。1428d,试验2组与试验3组样品的pH显着低于另两试验组(P<0.05)。(2)试验期1428d,试验2组与试验3组样品粗蛋白(CP)水平显着上升(P<0.05);试验期0d28d,各组纤维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试验期21d,试验3组粗纤维(CF)含量显着低于其它三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菌群密闭发酵均能显着提高黄贮玉米秸秆的体外消化率(P<0.05)。综上,裂褶菌与益生菌能有效降低玉米秸秆黄贮饲料中的粗纤维并提高黄贮秸秆的营养价值,分段使用裂褶菌和乳酸菌与酵母菌的组合密闭发酵效果最好。

王平,宋振华,常娟,朱潇静,姜文廷,胡乾勇,尹清强,党晓伟,高天增[8](2019)在《农作物秸秆作为畜禽饲料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木质纤维素作为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但由于消化和利用率低,使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根据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性,分析秸秆预处理必要性,并阐述了秸秆饲料化预处理的方法及在畜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以促进新能源饲料的开发和利用及秸秆畜牧业的发展。

包慧芳[9](2019)在《棉花秸秆微贮饲料复合菌系构建及发酵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新疆具有丰富的棉花秸秆资源,其营养成分具备制作反刍动物饲料的基础,但由于木质纤维素含量比较高,适口性差,吸收利用率低,并含有一定量游离棉酚等原因,严重阻碍了其有效利用。本研究针对棉花秸秆特性进行了棉花秸秆微贮饲料复合菌系构建、发酵工艺优化,并对棉花秸秆微贮饲料发酵机理进行探索,为新疆棉花秸秆饲料化奠定良好的基础。采用可培养方法,定向筛选获得9株较优良的乳酸菌,包括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sp.)、片球菌属(Pediococcussp.)。其中乳杆菌L2产酸速率最快,生长15小时pH值达到3.35。获得4株纤维素降解菌,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其中C3纤维素降解能力最强,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为27.89 U/mL。获得2株优良的游离棉酚降解菌:分别为假丝酵母属(Candida sp.)G3和酵母属(Saccharomycessp.)G9,其中假丝酵母G3对棉花秸秆中棉酚降解率较高,达到69.5%。另外检测到乳杆菌L2、芽孢杆菌C3、肠球菌L16均具有棉酚降解能力。为了构建出最佳的复合菌系,进行了菌种配伍研究及固体发酵工艺优化,获得一组优良的复合菌系:乳杆菌L2和芽孢杆菌C3(2:1),该复合菌系能有效发酵棉花秸秆并能降解游离棉酚。进一步探索了复合菌系-纤维素酶协同作用对棉花秸秆的发酵效果,发现复合菌系中添加0.1%的纤维素酶,可以加快棉花秸秆饲料pH值下降速度,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保存。采用响应面方法对棉花秸秆饲料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工艺为:接种量为0.5%(菌液初始活菌数为108cfu/mL)、含水量63%、糖蜜7%,发酵时间60天。在此条件下,所得棉花秸秆饲料pH值为4.12,干物质含量为37.39%,粗蛋白含量为7.16%,纤维素降解率为21.5%。饲料松软,具有酸醇香味,达到优质饲料标准。对羊的饲喂效果基本达到饲喂玉米秸秆饲料的效果。为了探索棉花秸秆微贮饲料的发酵机理,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actobacillus、Pediococcus是提升饲料品质的有益菌,而Enterobacteriaceae的某些属、Clostridiumsensustricto12是引起饲料变质的腐败菌。添加上述复合菌系后明显改变了棉花秸秆微贮饲料体系中的菌群结构和发酵进程,进而提升了饲料品质。复合菌系中添加纤维素酶对发酵过程中菌群结构影响不大,但可促进Lactobacillus更快达到最大丰度并在一段时期内维持稳定,更有利于微贮饲料营养物质的保存。通过本研究获得了一组优良的棉花秸秆微贮复合菌系及发酵工艺,对棉花秸秆微贮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新疆棉花秸秆饲料化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海文[10](2018)在《膨化对棉花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论文采用了尼龙袋法和体内消化代谢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棉花秸秆和膨化棉花秸秆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为棉花秸秆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参考。试验一:棉花秸秆的营养成分的测定:经实验室测定,棉花秸秆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如下:粗蛋白8.21%,纤维素44.73%,半纤维素10.26%,木质素27.94%;钙0.42%,磷0.16%;总氨基酸5.31%,其中必需氨基酸2.22%。膨化棉花秸秆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如下:粗蛋白8.98%,纤维素40.55%,半纤维素8.54%,木质素24.64%;钙0.46%,磷0.15%,总氨基酸3.87%,其中必需氨基酸1.65%。膨化降低了棉花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膨化对棉花秸秆显微结构的影响:采用电镜技术,对棉花秸秆膨化前后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膨化后棉花秸秆整齐、致密、有序的结构被破坏有的甚至炸开或断裂。这种结构的变化可能为发酵微生物和瘤胃微生物作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即可能增加微生物作用的表面积,从而加速纤维降解。试验二:棉花秸秆瘤胃降解率的测定:选用2岁左右、45±0.5 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5只,采用尼龙袋法对棉花秸秆在绵羊瘤胃降解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全棉杆、膨化全棉杆、棉枝、膨化棉枝、玉米秸秆、麦秸、苜蓿干物质有效降解率分别为23.32%、31.32%、23.91%、30.85%、45.00%、33.51%、56.40%;NDF有效降解率分别为18.65%、22.70%、20.77%、37.07%、37.63%、25.73%、49.31%;ADF有效降解率分别为15.80%、39.37%、28.54%、31.17%、38.96%、31.29%、53.43%。膨化增加了棉花秸秆的瘤胃降解率。试验三:绵羊对棉花秸秆表观消化率的测定。选取10只体况良好,体重54.05±2.56 kg、年龄1岁左右的萨福克羊和小尾寒羊的F1代杂交肉用公羊作为试验动物。将绵羊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5只,每只为一个重复,分3期进行饲喂试验。试验1组为基础日粮组,试验2组为棉花(膨化棉花)秸秆替代15%基础日粮组(干物质基础),试验3组为棉花(膨化棉花)秸秆替代30%基础日粮组(干物质基础)。结果表明绵羊对棉花秸秆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能量、NDF和ADF消化率分别为60.79%、53.49%、44.31%、23.88%、56.12%、2.56%、56.46%、32.99%、68.48%;绵羊对膨化棉花秸秆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能量、NDF和ADF消化率分别为51.80%、62.34%、37.33%、60.93%、61.98%、4.05%、53.50%、32.73%、51.38%。以上试验表明:膨化降低了棉花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膨化后棉花秸秆整齐、致密、有序的结构被破坏。这种结构的变化可能增加微生物作用的表面积,从而加速纤维降解,增加了棉花秸秆的瘤胃降解率;膨化增加了棉花秸秆的瘤胃降解率,并降低了棉花秸秆粗蛋白、能量、NDF和ADF的消化率,升高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钙、磷消化率。

二、蒸汽爆破处理的玉米秸秆饲料饲用安全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蒸汽爆破处理的玉米秸秆饲料饲用安全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其营养价值和瘤胃降解特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1 我国秸秆资源的利用情况
        1.1.2 我国秸秆资源饲料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2 秸秆饲料化处理加工方式及研究进展
        1.2.1 物理法
        1.2.2 化学法
        1.2.3 生物法
        1.2.4 复合法
    1.3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1.3.1 粗饲料常规成分分析
        1.3.2 瘤胃尼龙袋法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发酵条件对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1.1 材料与仪器
        2.1.2 玉米秸秆的氨化处理
        2.1.3 菌种的活化
        2.1.4 氨化玉米秸秆发酵试验设计
        2.1.5 响应面优化设计
        2.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2.2.1 材料与仪器
        2.2.2 试验设计
        2.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酵条件对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1.1 发酵温度、时间、含水量、酵母菌接种量对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1.2 响应面试验结果分析与方差分析
        3.1.3 响应面图分析
    3.2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的干物质瘤胃降解率及瘤胃降解参数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的粗蛋白质瘤胃降解率及瘤胃降解参数的影响
        3.2.4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瘤胃降解率及瘤胃降解参数的影响
        3.2.5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的酸性洗涤纤维瘤胃降解率及瘤胃降解参数的影响
4 讨论
    4.1 发酵条件对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1.1 发酵温度、时间、含水量、酵母菌接种量对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1.2 发酵对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2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4.2.1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常规营养组分含量的影响
        4.2.2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的干物质瘤胃降解参数的影响
        4.2.3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的粗蛋白质瘤胃降解参数的影响
        4.2.4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瘤胃降解参数的影响
        4.2.5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的酸性洗涤纤维瘤胃降解参数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γ射线辐照对玉米秸秆营养成分及其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粗饲料简介
        1.1.1 粗饲料
        1.1.2 粗饲料对奶牛的作用
    1.2 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概述
        1.2.1 单一处理法
        1.2.2 组合法
    1.3 酚酸和木质素单体简介
    1.4 辐照加工技术概述
        1.4.1 辐照加工技术的利用现状
        1.4.2 饲料辐照加工技术及γ射线的概念
    1.5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1.5.1 CNCPS评价体系
        1.5.2 尼龙袋法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辐照饲料样品组分测定
        2.2.1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2.2.2 饲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计算
    2.3 辐照玉米秸秆瘤胃降解特性试验
        2.3.1 瘘管奶牛饲养与管理
        2.3.2 试验方法
        2.3.3 玉米秸秆瘤胃降解参数的计算
    2.4 辐照玉米秸秆细胞壁酚酸和木质素单体的组分
        2.4.1 阿魏酸和对香豆酸含量的测定
        2.4.2 细胞壁中木质素单体(H、S、G)含量的测定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辐照玉米秸秆的营养组分
        3.1.1 常规营养组分
        3.1.2 CNCPS组分
    3.2 辐照玉米秸秆的奶牛瘤胃降解特性
        3.2.1 辐照玉米秸秆营养物质在瘤胃内的降解曲线
        3.2.2 辐照玉米秸秆的瘤胃动态降解参数
    3.3 辐照玉米秸秆细胞壁酚酸和木质素单体的组分
4 讨论
    4.1 辐照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
        4.1.1 常规营养成分
        4.1.2 CNCPS营养价值
    4.2 辐照玉米秸秆的奶牛瘤胃降解特性
    4.3 辐照玉米秸秆细胞壁酚酸和木质素单体的组分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不同汽爆处理下玉米秸秆品质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汽爆设备组成及参数
    1.4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1.6 CNCPS体系对营养组分的划分及计算方法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汽爆条件下玉米秸秆营养含量的变化
    2.2 不同汽爆条件下玉米秸秆CNCPS组分含量的变化
    2.3 不同汽爆条件下玉米秸秆养分含量的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蒸汽爆破处理对玉米秸秆养分含量的影响
    3.2 蒸汽爆破处理对玉米秸秆CNCPS组分含量的影响
    3.3 汽爆破处理玉米秸秆中养分含量的聚类分析
4 结论

(4)基于秸秆饲料化的光合菌改良及其发酵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玉米秸秆
        1.1.1 秸秆资源
        1.1.2 秸秆降解
        1.1.3 秸秆利用现状
        1.1.4 秸秆饲料化研究
    1.2 光合细菌
        1.2.1 光合菌特性
        1.2.2 光合菌利用现状
        1.2.3 光合菌产蛋白饲料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意义
        1.3.1 研究思路
        1.3.2 目的与意义
        1.3.3 创新点
2 诱变与发酵性能研究
    2.1 材料
        2.1.1 菌种与原料
        2.1.2 培养基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实验流程
        2.2.2 研究内容
        2.2.3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生长曲线
        2.3.2 诱变剂的影响
        2.3.3 诱变结果
        2.3.4 诱变菌对木糖和酚利用
        2.3.5 工艺优化与发酵性能比较
        2.3.6 分子鉴定结果
    2.4 小结
3 原生质体融合与发酵工艺优化
    3.1 材料
        3.1.1 菌种与原料
        3.1.2 培养基
        3.1.3 主要试剂
        3.1.4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实验流程
        3.2.2 研究内容
        3.2.3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生长曲线
        3.3.2 原生质体制备与融合条件
        3.3.3 原生质体融合结果
        3.3.4 融合子木糖利用
        3.3.5 工艺优化与发酵性能比较
        3.3.6 分子鉴定结果
    3.4 小结
4 改良菌与绿色木霉混菌工艺
    4.1 材料
        4.1.1 材料与菌种
        4.1.2 主要设备与仪器
        4.1.3 主要培养基
        4.1.4 主要试剂
    4.2 方法
        4.2.1 发酵剂制备
        4.2.2 混菌发酵
        4.2.3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FJM混菌发酵对比
        4.3.2 RZZ混菌发酵对比
    4.4 小结
5 秸秆饲料养殖试验
    5.1 材料
        5.1.1 原料
        5.1.2 主要试剂
        5.1.3 主要设备
        5.1.4 主要培养基
    5.2 方法
        5.2.1 实验流程
        5.2.2 研究内容
        5.2.3 测定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有效活菌数测定
        5.3.2 草鱼生长情况测定
        5.3.3 养殖水体水质测定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5)蒸汽爆破秸秆半纤维素湿热转化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玉米秸秆的开发利用进展
        1.1.1 玉米秸秆的利用现状
        1.1.2 玉米秸秆的结构与分级利用
        1.1.3 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的研究应用进展
    1.2 低聚木糖的研究进展
        1.2.1 低聚木糖的应用现状
        1.2.2 低聚木糖的制备工艺
    1.3 生物质蒸汽爆破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蒸汽爆破技术发展及优势
        1.3.2 生物质蒸汽爆破过程与原理
        1.3.3 蒸汽爆破技术在生物质半纤维素组分利用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1.4 课题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样品制备
        2.4.2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表观形貌表征
        2.4.3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多孔特性测定
        2.4.4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持水力与膨胀力测定
        2.4.5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均一性分析
        2.4.6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化学组分测定
        2.4.7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红外光谱表征
        2.4.8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热重分析
        2.4.9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X-射线衍射表征
        2.4.10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半纤维素转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4.11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半纤维素转化热力学模型的建立
        2.4.12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宏观分形维数的推导
        2.4.13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微观分形维数的推导
        2.4.14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理论有效爆破功率的计算
        2.4.15 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2.4.16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酶解液的制备
        2.4.17 酶解液总糖、还原糖、平均聚合度的测定
        2.4.18 酶解液糖组分分析
        2.4.19 酶解液的纯化工艺研究
        2.4.20 数据统计
3 结论与讨论
    3.1 蒸汽爆破湿热过程玉米秸秆半纤维素转化模型建立与分析
        3.1.1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理化性质分析
        3.1.2 蒸汽爆破湿热过程玉米秸秆半纤维素转化机制研究
    3.2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分形特征研究及其与物理爆破效果的关系
        3.2.1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分形特征
        3.2.2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分形维数与其汽爆效果的关系
    3.3 玉米秸秆蒸汽爆破过程物化作用对比及其对酶解效果贡献
        3.3.1 蒸汽爆破过程物化作用对玉米秸秆物理性质影响的对比分析
        3.3.2 蒸汽爆破过程物化作用对玉米秸秆化学性质影响的对比分析
        3.3.3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酶解效果评价
    3.4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酶解制备低聚木糖工艺研究
        3.4.1 木聚糖酶的筛选
        3.4.2 超滤对酶解液色值与低聚木糖含量的影响
        3.4.3 酶解液的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
        3.4.4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酶解制备低聚木糖得率与组成分析
4 结论
    4.1 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点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8 致谢

(6)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干黄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
        1.1 玉米秸秆概述
        1.2 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现状
        1.2.1 物理加工
        1.2.2 化学加工
        1.2.3 生物加工
    2 玉米秸秆预处理技术
        2.1 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结构
        2.2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方式概述
        2.3 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新技术
    3 研究意义及内容
        3.1 研究目的及内容
        3.2 研究意义
        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ICSE预处理玉米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菌种
        1.3 试剂
        1.4 仪器
        1.5 培养基配方
        1.6 玉米秸秆蒸汽爆破预处理
        1.7 玉米秸秆糖化条件优化
        1.8 产朊假丝酵母菌种筛选
        1.9 产朊假丝酵母菌体营养成分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ICSE预处理玉米秸秆水解条件优化结果
        2.2 ICSE预处理与糖化对玉米秸秆成分影响
        2.3 优良产朊假丝酵母的筛选与驯化
        2.4 产朊假丝酵母在玉米秸秆水解液中发酵条件优化
        2.5 成品单细胞蛋白饲料营养成分检测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ICSE预处理玉米秸秆同步酶解发酵生产生物饲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Candida utilis BNCC 336517最适生长温度的确定
        2.2 不同处理条件下单纯酶解和SSF结果比较
        2.3 正交试验确定最适SSF发酵条件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ICSE预处理玉米秸秆生产反刍动物微贮饲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预处理条件玉米秸秆微贮后水分及pH变化
        2.2 微贮饲料质量评价项目、标准和评分结果
        2.3 ICSE预处理玉米秸秆微贮后主要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2.4 ICSE预处理玉米秸秆微贮后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差异分析
        2.5 不同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微贮后瘤胃降解率影响
        2.6 ICSE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微贮过程中真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ABSTRACT
参考文献

(7)玉米秸秆发酵菌剂的筛选优化及对黄贮效果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秸秆资源现状与利用
    1.2 微生物加工秸秆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降解玉米秸秆的微生物
    1.4 降解玉米秸秆主要酶类
    1.5 添加复合菌剂到玉米秸秆中对饲料的优势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的主要内容
    1.8 本实验的创新点
    1.9 技术路线
第二篇 实验内容
    第一章 菌种的筛选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实验讨论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黄贮饲料玉米秸秆的选择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实验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黄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及羊的体外消化率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实验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农作物秸秆作为畜禽饲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性
    1.1 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化学组成
    1.2 木质纤维素的结构特性
2 秸秆饲料化预处理研究进展
    2.1 秸秆饲料化预处理的局限性
    2.2 秸秆饲料化预处理方法
3 秸秆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3.1 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3.2 在单胃动物中的应用
4 小结及展望

(9)棉花秸秆微贮饲料复合菌系构建及发酵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一览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新疆棉花秸秆产量及利用现状
    1.3 棉花秸秆化学组成、营养特点及直接作为饲料的缺陷
    1.4 秸秆处理方法
    1.5 优质微贮的关键因素
    1.6 微贮的发酵过程
    1.7 微贮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
    2.3 主要实验仪器
    2.4 实验方法
第三章 菌种筛选及鉴定
    3.1 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3.2 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
    3.3 高效棉酚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棉花秸秆固体发酵饲料化工艺优化
    4.1 复合菌系配伍
    4.2 菌种配伍比例探索
    4.3 菌酶共降解体系构建
    4.4 棉花秸秆饲料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复合菌系对棉花秸秆饲料发酵影响及机理研究
    5.1 复合菌系对棉花秸秆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5.2 复合菌系对棉花秸秆饲料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菌酶协同作用对棉花秸秆饲料发酵过程影响机理研究
    6.1 菌酶协同作用对棉花秸秆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6.2 菌酶协同作用对棉花秸秆饲料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筒介

(10)膨化对棉花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农作物秸秆的利用
    1.2 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
    1.3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的加工处理技术
    1.4 饲料评定的方法
    1.5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膨化对棉花秸秆营养成分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2.2 棉花秸秆瘤胃降解率的测定
    2.3 绵羊对棉花秸秆消化率的评定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膨化对棉花秸秆营养成分的影响
    3.2 膨化对棉花秸秆显微结构的影响
    3.3 膨化对棉花秸秆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3.4 膨化对棉花秸秆消化率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膨化对棉花秸秆营养成分的影响
    4.2 膨化对棉花秸秆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4.3 膨化对棉花秸秆消化率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谢辞
个人简介

四、蒸汽爆破处理的玉米秸秆饲料饲用安全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其营养价值和瘤胃降解特性影响的研究[D]. 魏川子.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2]γ射线辐照对玉米秸秆营养成分及其瘤胃降解率的影响[D]. 吴晓辉.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3]不同汽爆处理下玉米秸秆品质综合评价[J]. 冉福,焦婷,雷赵民,赵生国,高雪梅,李昌宁,秦伟娜,李雄雄. 草地学报, 2020(03)
  • [4]基于秸秆饲料化的光合菌改良及其发酵工艺研究[D]. 李国强. 西华大学, 2020(11)
  • [5]蒸汽爆破秸秆半纤维素湿热转化机制的研究[D]. 苏昊.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6]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干黄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研究[D]. 段旭磊.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7]玉米秸秆发酵菌剂的筛选优化及对黄贮效果影响研究[D]. 高祎妍.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8]农作物秸秆作为畜禽饲料的研究进展[J]. 王平,宋振华,常娟,朱潇静,姜文廷,胡乾勇,尹清强,党晓伟,高天增. 饲料研究, 2019(03)
  • [9]棉花秸秆微贮饲料复合菌系构建及发酵机理研究[D]. 包慧芳. 中国农业大学, 2019(02)
  • [10]膨化对棉花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D]. 李海文.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蒸汽爆破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饲料安全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