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残疾儿童快乐

让残疾儿童快乐

一、让残疾儿童“随班”快乐(论文文献综述)

詹秀玉[1](2021)在《基于校本化随班就读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建议——以厦门市海沧区融合试点校为例》文中认为建构适切的随班就读课程是提升融合教育质量的核心,融合学校应根据校情、生情建构校本化随班就读课程。校本化随班就读课程的建构应遵循适切性、发展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原则,要从宏观上构建课程框架、中观上建构课程模块、微观上建构个性化课程,形成一个融汇贯通的课程体系。随班就读课程实施应建立校本化教研机制,采用多元化实施模式,推行综合性评价方式。

王雨[2](2021)在《初中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学校适应研究》文中认为随班就读是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与普通儿童一起上学的教育现象,是我国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安置方式。但是已有的研究发现随班就读质量状况堪忧,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困难重重。随着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希望进入普通初中随班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能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吗,他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哪些因素影响他们在学校的适应状况,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通过研究来回答。本研究选取了成都某区的一所初级中学校里的5名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笔者借鉴前人评估普通学生学校适应的量表与评估特殊儿童学校适应的量表,编制了评估随班就读学生学校适应的量表,并根据学校适应的维度将该量表划分为情绪状态,常规适应,人际适应和学业适应四个方面。笔者通过观察访谈学生、教师、家长,对随班就读学生的适应状况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1)5名初中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在学校的适应状况各不相同,个体之间有明显差异。学生A在校积极努力,学校适应良好。学生B在校无所事事,学校适应不良。学生C在校受人欢迎,学校适应良好。学生D在校出现厌学情绪,学校适应一般。学生E同伴排斥明显,学校适应不良。(2)在学校适应的不同维度上,5名初中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的常规适应相对较好,学业适应最差,人际适应居中。研究还发现,总体上初中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喜欢上学,但是很难完成学业任务;他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却很难和同学、老师建立友谊。进一步分析影响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学校适应的因素包括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因素。学生因素包括智力障碍学生自身智力落后、外貌缺陷、个人卫生习惯差等。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氛围、家庭关系以及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存在问题。学校因素包括学校缺乏相关资源和教师缺乏融合教育素养等。社会因素包括人们对特殊人群的偏见和随班就读政策实施力度的不够。最后笔者提出改善初中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学校适应的4点策略:(1)智力障碍学生家长应对学生的教育投入更多的责任;(2)学校要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支持;(3)智力障碍学生家长与学校要积极配合,共同教育学生;(4)国家应加大对融合教育的宣传,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

黄琳[3](2021)在《普通小学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提升个案研究 ——基于乐高积木游戏活动设计》文中认为“融合教育”背景下,随班就读实现了从“思想萌芽-形式探索-规范系统-质量提升”的系统发展及转变。随着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小学(下文均使用“普小”代替)参与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自身所伴随的社交能力发展缺陷,在与同伴融入、融合环境不适应等问题中逐渐凸显,造成自闭症儿童适应性社交行为受挫的可能,最终不利于其融合。社交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个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并且有助于促进注意力、社交礼仪、社会互动的发展。在本研究中,将乐高积木游戏作为一种结构化游戏活动。在自然情境中,通过不同形式的乐高积木乐高,探讨了乐高积木游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提升参与感、引导自闭症儿童与同伴之间尊重差异、引导差异、实现融合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以武汉市某普小自闭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对象一个月的参与式观察,教师和家长的访谈作为辅助资料,确定研究对象社交能力提升的需求,设计乐高积木游戏活动,通过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来观察个体社交能力发展变化。首先,对相关政策及相关教育理论的深入,结合社交能力发展的要求以及乐高积木游戏的内涵,从共同注意、社交礼仪、社会互动、游戏参与四个具体维度制定普小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目标。其次,根据普小自闭症儿童的实际发展能力,选择具体的乐高积木游戏活动内容及主题;再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教学活动,包括个别教学活动,小组教学活动,班级教学活动。最后,再根据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评估表运用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对普小自闭症儿童在进行乐高积木游戏活动后社交能力的变化过程。通过评价反馈,帮助普小教师进一步整理和思考乐高积木游戏其中的突破口,形成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乐高积木游戏活动有助于提升自闭症儿童简单的社交能力内容;(2)乐高积木游戏活动有助于促进同伴之间的关系发展;(3)乐高积木游戏活动通过情境模拟、游戏互动可以帮助个体逐步适应融合环境。

杨元建,郑丽娟,吴冬梅,向前英,蒋春蓉,周春云,李秋月,赵春荣,谢治强[4](2020)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随班就读儿童生命关怀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文中认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自闭症儿童被迫在家学习,他们不适应居家学习生活模式,原有孤僻、不合群、易暴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被放大,如何引导自闭症儿童在疫情之下,克服原有的问题并解决疫情下出现的新问题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本课题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组建团队进行线上沟通,搭建家校沟通通道,了解孩子居家学习时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情况;提升教师关怀生命的专业素养,根据自闭症儿童身体和心理特点制定专业化的自闭症儿童生命关怀方案,定期与自闭症儿童家长进行结构化访谈协助家长帮助孩子康复,实时对孩子进行爱的鼓励与沟通。研究结果显示,自闭症儿童在老师与家长的生命关怀策略下,身心获得发展,性格变得开朗,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生活习惯得到改善,问题行为大大减少。教师的教育情怀和专业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家校关系更加和谐。

杨阳[5](2020)在《随班就读离不开教育资源的保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大力实施普特融合教育,落实随班就读工作,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整体规划做了详细部署。据统计,2019年特殊教育在校生79.46万人,其中随班就读在校生39.05万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49.15%。推进随班就读,目的是让残疾儿童进入普通班级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共同学习、互相帮助,让残疾儿童少年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促进教育公平。但现实中,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面临多重困难。一方面,由于资源不足、体系不完备,学校对残疾儿童的重视程度不够,

李秋萍[6](2020)在《浅谈提高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康复教育质量的策略》文中研究表明现代教育的理念就是倡导平等的教育,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训练。由于教育群体的特殊性导致随班就读生的教育质量偏低,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不容乐观,学校以及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存在很多困惑。帮助他们及时的融入普通学校的环境,已经成为当前教师的研究的热点。怎样激发同龄儿童与特殊儿童的交往互助。让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能够感受班集体的关爱,以及和别人的交流和交往,从而做到模仿和学习普通儿童的生活方式,帮助特殊儿童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由于教育群体的特殊性导致随班就读生的教育质量偏低,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不容乐观,学校以及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存在很多困惑。怎样才能教育他们和其他普通人一样享受民主和平等,使他们也成为思想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陈婷[7](2020)在《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成长档案袋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前特殊儿童能够进入普通幼儿园去随班就读,这是一种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公平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所有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在教育实践中,这些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由于自身的某些障碍和缺陷,明显在生活自理、活动参与、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难以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来衡量其发展水平。再加上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使用也已经满足不了学前特殊儿童的个性发展需求。因此,要想真正做好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的个性化评价工作,成长档案袋评价不失为一种非常适宜的促进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发展的重要教育指导方式。它更加关注学前特殊儿童的成长过程及其个性发展。成长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发展性评价方式,其核心是“以特殊幼儿为本,促进潜能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把每个随班就读幼儿看做“人”,发现和尊重不同的个性差异,为其提供生态化的教育环境。其次,通过多元主体评价,真实全面地反映随班就读幼儿学习与生活的全过程,从而了解随班就读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明确其特殊的教育需要。然后,教师在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当中,调整教学活动设计,选择最优教育策略,从而真正实现个别化的教学,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最大限度发展的目的。基于上述成长档案袋评价理念与目的,接下来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尤为重要。从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中可知,档案袋评价标准的制定不仅要适应特殊幼儿的发展水平,更要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相协调。与此同时,评价标准的制定还需要遵循一些构建原则,比如普特相结合原则、国际经验和本土化相结合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量化和质化相结合原则等。再根据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自身的学习特点和特殊的教育方式,才能制定出具体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不同维度决定了成长档案袋评价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成长档案袋评价主要采用评估工具、观察记录、活动任务、家长参与等多种方式来收集档案袋材料。教师和家长作为重要的评价人员,将收集起来的材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展示与交流之后,从中思考如何对评价结果进行有效利用,旨在追踪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的成长与进步,为其获得发展适宜性的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健成[8](2020)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区县资源教室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自融合教育理念引入国内,我国将随班就读作为主要的实施模式,然而现有随班就读的实施情况与融合教育理想仍存在距离。在如今随班就读儿童人数逐渐增多、障碍类型趋向多元化的今天,资源教室作为连接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桥梁将发挥着无比的支持作用,对于它的研究愈发受到学者的重视。在对资源教室的建设研究梳理过程中,笔者发现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与北京、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此类地区资源教室建设工作开展时间较长,具有较为完备的政策、充足的经费以及专业的师资等优势。然而,对于发展程度一般的区县一级对资源教室建设工作开展的研究较为缺乏。在融合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各地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随班就读的推进工作,但是由于各地区的差异影响资源教室的建设及对随班就读儿童的支持服务水平,导致部分地区的特殊儿童无法接受有效的教育,从而使得部分地区融合教育随班就读推进受阻,甚至出现了诸如“随班就混”、“随班就坐”以及重回隔离式教育机构等“反融合”的现象。山东省X市Z区作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自2011年开始随班就读工作,其经过九年的实践,建立起了以区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为统领,区辅读学校为研发基地,全区21所中小学共同参与的随班就读网络架构。对于其资源教室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的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对于构建本土化的融合教育资源教室建设理论体系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对山东省X市Z区资源教室进行调查及部分资源教室的资源教师访谈过后,并结合资源教室建设的三个必须要素及其发展与运行理论基础进行调查分析。主要从行政管理与政策支持、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化水平及资源配置与支持系统三个方面展开资源教室建设地分析并尝试探索有针对性地发展对策。

阿格(DORJDEREM ALTANSUKH)[9](2020)在《蒙古国中小学残疾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众所周知,残疾人是我们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容忽视的主体性存在,同时亦是教育机会的享有者,他们理应接受与其能力水平相匹配的适切性教育。近年来,虽然蒙古国在残疾人教育方面成果颇丰,但在专门学校数量、受教育机会、教育经费投入、教师专业素养、契合式课程、蒙古国残疾人教育立法还不健全等六方面仍存在问题。国家政府及残疾人相关教育组织应及时意识到这一危急现实,以施以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治愈”残疾人教育之“顽疾”,并使其获得长足发展。本研究力图通过深入剖析蒙古国残疾人教育中潜藏的诸多问题,来唤起国家及相关部门对残疾人教育的充分重视,同时力求丰富该领域教育资料,为今后蒙古国残疾人教育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尽献绵薄之力。本研究基于中国教育家施良方课程编制理论和美国政治哲学家、伦理学家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根据调查研究,阐释了蒙古国中小学残疾人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对蒙古国残疾人教育与中小学残疾人教育专门学校的史料和文献的梳理、全面考察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为论文的主要是本研充的理论基础、重点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蒙古国残疾人教育历史研究现状、分析了残疾人、残疾人教育、残疾人教育的对象,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内容为论文的主要相关研究综述。根据本论文研究的内容蒙古国关于残疾人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中国关于残疾人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关于罗尔斯正义论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内容为论文的主要研究的理论基础。本论文旨在提出蒙古国残疾人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所提出的解决策略主要是基于美国着名政治哲学家、伦理学家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和中国优秀学者施良方的课程理论,所以,本章主要梳理、阐述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罗尔斯正义论和施良方课程理论的有关内容。第四部分内容为论文的主要蒙古国残疾人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发展历史之短直接导致蒙古国关于残疾人教育方面的研究之少,由此也不难想象国家关于残疾人教育历史方面的研究也就更少了。我按蒙古国残疾人教育整体发展状况来分类的。把它分为四个方面内容来说;蒙古国残疾人教育发展的初期阶段(1962至1973)、蒙古国残疾人教育的发展阶段(1974至1990)、蒙古国残疾人教育的衰退阶段(1991至2013)、蒙古国残疾人教育发展的复苏阶段(2014年以来)。第五部分内容为论文的主要蒙古国中小学残疾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力图通过深入剖析蒙古国残疾人教育中潜藏的许多问题,来唤起国家及相关部门对残疾人教育的充分重视,同时力求丰富该领域教育资料,为今后蒙古国残疾人教育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尽献绵薄之力。第六部分内容为论文的主要蒙古国中小学残疾人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近年来;蒙古国残疾人教育发展最好的年,国家组织实施了残疾人教育提升计划,全面提升了残疾人教育发展水平,从基层学校层面来看,这些年,经费投入多、保障力度大、普及水平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办学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政府对残疾人弱势群体和残疾人教育关心与支持,通过残疾人教育专门学校的变化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我相信,蒙古国政府、残疾人教育部领导下,从以后残疾人教育发展,教育战线上下一心,残疾人教育必将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残疾人教育体系将会更加完善,保障机制将更加健全,教育质量会有大幅度提高。我们一定会更加勤奋地工作、努力让残疾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同在蓝天下、共同接受良好教育,每一个残疾儿童的心田、帮助他们实现、更加美好的人生梦想。

杨子墨[10](2020)在《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在校人际适应的调查研究 ——以胶州市两所普通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际适应能力,也称为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能否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标准之一,是否具备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人际适应能力是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满足社交要求,能够获得归属与安全感。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能够促进自我概念的生成和人格发展,在特殊学生的成长和社会适应中起重要作用。由于融合教育思想的发展以及教育民主思想的影响,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班就读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是促进特殊儿童回归主流的主要方式。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实施随班就读以来,随班就读儿童的入学率有了显着提高,保障了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但是,对于随班就读儿童入学后的生活,调查者却寥寥无几。随班就读取得的成效如何?学生能否适应学校的人际交往?随班就读儿童面对各个任课教师和普通学生受到的接纳程度如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本文以青岛胶州市两所普通小学中的智力障碍学生、任课教师和普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采用社会测量法、行为观察法和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本研究深入校园,完整记录了为期两个周的随班就读的智力障碍学生的校园人际适应生活。根据笔者观察和对智力障碍学生、教师和普通学生的访谈,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随班就读学生在校人际交往中常常处于被忽视或者排斥的位置。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首先是智力障碍学生主动交往的意愿不强,普通学生和教师可能很难注意到他们,他们几乎不会主动去发起交往。其次是他们交往的形式非常单一,基本以求助他人或者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为主,不会主动维持交往。最后,由于个人的智力障碍,他们在表达能力、感知他人情绪能力和处理问题方面有所欠缺,导致交往无法持续进行。第二、在普通学生和教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评价和态度上。普通学生对智力障碍学生的评价往往会比较低,但是对他们的态度上又分化出积极和消极两个态度.积极态度在于对智力障碍学生的同情和帮助,认为他们比较可怜,但这并非基于朋友之间平等的互助。消极的态度在于,智力障碍学生一旦有了违反纪律或者损害班级利益的行为,就会导致普通学生消极的态度。相比较之下,教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评价和态度都相对比较积极,并且希望通过这种积极的方式鼓励智力障碍学生在学业和人际适应方面取得更多的进步。第三、导致智力障碍学生在校人际适应困难的原因较多,除了智力障碍学生自身因素之外,外部因素也导致了他们人际适应的困难。主要体现在教师特教领域专业知识不足和课业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精力。普通学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社会观念的落后和对智力障碍学生认识不足两个方面。根据以上的结论,本研究尝试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一定的建议,改善智力障碍学生的在校人际适应困难。借此希望社会、学校和教师、学生为这些随班就读的智力障碍学生提供更多的帮扶和支持,使他们真正在随班就读中受益。

二、让残疾儿童“随班”快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残疾儿童“随班”快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校本化随班就读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建议——以厦门市海沧区融合试点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校本化随班就读课程建构的基本原则
    (一)适切性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三)实践性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
二、校本化随班就读课程建构的实践形式
三、校本化随班就读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建立校本化教研机制。
    (二)采用多元化实施模式。
    (三)推行综合性教学评价。

(2)初中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学校适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核心概念界定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目的与内容
    2.3 理论基础
    2.4 研究方法
    2.5 研究工具
    2.6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7 研究思路
3 Q校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学校适应的现状
    3.1 Q校5 名智力障碍学生的学校适应具有明显差异
    3.2 不同学生的学校适应情况不同
    3.3 智力障碍学生常规适应相对较好,学业适应最差,人际适应居中
4 影响初中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学校适应的因素
    4.1 学生因素
    4.2 家庭因素
    4.3 学校因素
    4.4 社会因素
5 改善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学校适应的策略
    5.1 智力障碍学生家长应对学生的教育投入更多的责任
    5.2 学校要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支持
    5.3 智力障碍学生家长与学校要积极配合,共同教育学生
    5.4 国家应加大对融合教育的宣传力度,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
6 研究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普通小学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提升个案研究 ——基于乐高积木游戏活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普小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普小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在乐高积木游戏活动中实现普小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发展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普小自闭症儿童
        二、随班就读
        三、社会交往能力
        四、乐高积木游戏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的研究
        二、关于随班就读中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的研究
        三、关于乐高积木游戏与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内容框架图示
    第五节 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基础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提升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的乐高积木游戏活动设计
    第一节 乐高积木游戏与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的关系
        一、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的意义
        二、乐高积木游戏的内涵
        三、乐高积木游戏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
    第二节 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的乐高积木游戏设计理念
        一、尊重差异,实现教育公平
        二、关注自闭症儿童的体验
        三、普通儿童与自闭症儿童的相通性
    第三节 乐高积木游戏路径构建
        一、以真实问题为导向的目标制定
        二、强调实践中进行活动创设
        三、实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四、多元化评价,实现乐高积木游戏的有效实施
第三章 乐高积木游戏的活动目标制定
    第一节 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兴趣能力为主要依据
        一、学情分析
        二、实践分析
    第二节 以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发展为总目标
        一、共同注意
        二、社交礼仪
        三、社会互动
        四、游戏参与
第四章 乐高积木游戏的活动内容实施
    第一节 活动主题设计
        一、主题活动产生—背景分析
        二、主题的选择与开发
        三、主题名称
    第二节 活动主体选择
        一、教师—活动设计者与指导者
        二、自闭症儿童—活动参与者
        三、普通儿童—活动辅助者
    第三节 活动内容实施
        一、活动材料的准备
        二、活动时间的选取
        三、活动步骤
第五章 乐高积木游戏的活动组织形式
    第一节 个别教学活动
        一、独立的个别教学活动
        二、嵌入式个别教学活动
    第二节 小组教学活动
        一、小组学生的数量
        二、小组学生的主体
    第三节 班级教学活动
        一、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教学
        二、以“课时”为单位—异目标同内容
第六章 乐高积木游戏活动的评价方式
    第一节 量化评价:评估表的使用
        一、《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的使用
        二、《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评估指南》的使用
    第二节 质性评价:活动主体的评价
        一、通过自我评价,促进自我成长
        二、通过同伴互评,促进能力发展
        三、通过教师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普小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调查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随班就读儿童生命关怀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冠疫情背景下自闭症儿童出现的新问题
二、学校对自闭症儿童实施生命关怀的意义
三、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自闭症儿童生命关怀的策略
    (一)关怀生命,以爱育人
    (二)事不避难,专业成长
    (三)组建团队,建立信任
    (四)协助康复,融合成长
    (五)扬长救短,适性养正
    (六)相信儿童,相信未来

(6)浅谈提高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康复教育质量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营造残疾儿童教育良好的教学环境
2.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3.大胆放手培养动手能力
4.要建立同伴教育队伍
5.鼓励学生多说

(7)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成长档案袋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通过成长档案袋评价,促进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的发展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学前特殊儿童
        二、随班就读
        三、成长档案袋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文献基本情况分析
        二、文献内容的分类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内容框架
    第五节 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基础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成长档案袋评价理念与目的
    第一节 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成长档案袋评价理念
        一、以特殊幼儿为本
        二、发现、尊重差异
        三、强调真实性、生态化
        四、鼓励评价的多元化
        五、与IEP有机整合
    第二节 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成长档案袋评价目的
        一、特殊幼儿生活学习的一面“镜子”
        二、特殊幼儿身心发展的一把“钥匙”
        三、教师个别化教学的一个“帮手”
        四、架构起家园沟通的一座“桥梁”
第三章 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成长档案袋评价标准
    第一节 评价标准的制定依据
        一、符合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
        二、适应特殊幼儿的发展水平
        三、与IEP协调一致
    第二节 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
        一、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原则
        二、国际经验和本土化相结合原则
        三、发展适宜性原则
        四、质化和量化相结合原则
    第三节 评价指标的设想
        一、内容框架
        二、维度解释
第四章 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成长档案袋评价方式
    第一节 通过评估工具,测量能力水平
        一、《双溪个别化教育课程(二)评量表》
        二、《早期疗愈课程评量》
    第二节 通过教师观察,记录日常表现
        一、日记
        二、训练记录
        三、轶事记录
    第三节 通过活动任务,促进正向变化
        一、游戏
        二、作品
        三、各种奖励
    第四节 通过家长参与,判断阶段发展
        一、“每月一评”
        二、家长反馈
        三、期末总结
第五章 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成长档案袋评价结果分析与运用
    第一节 成长档案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成长档案袋资料的整理
        二、成长档案袋资料的分析
    第二节 成长档案袋资料的展示与交流
        一、成长档案袋资料的展示
        二、成长档案袋资料的交流
    第三节 成长档案袋评价结果的利用
        一、教师对成长档案袋评价结果的利用
        二、家长对成长档案袋评价结果的利用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融合教育背景下区县资源教室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现实诉求:资源教室建设过程中出现“反融合”问题
        1.1.2 政策诉求:具体实践同出台的政策之间仍存在落差
        1.1.3 学理诉求:缺乏针对区县一级的资源教室建设研究
    1.2 研究综述
        1.2.1 融合教育实施
        1.2.2 资源教室建设
    1.3 概念界定
        1.3.1 融合教育
        1.3.2 资源教室建设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6 创新之处
        1.6.1 分析研究聚焦本土性区县一级
        1.6.2 分析过程渗透“反融合”的视角
第二章 X市Z区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建设情况现状调查
    2.1 X市Z区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建设情况调查研究设计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工具
    2.2 X市Z区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建设现状
        2.2.1 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资源教师现状
        2.2.2 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场地建设现状
        2.2.3 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配备配置现状
        2.2.4 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运行管理现状
第三章 X市Z区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建设现状分析
    3.1 国家政策法规陆续出台,但区县一级体现较弱
        3.1.1 纲领性政策陆续出台,但区域针对性和操作性弱
        3.1.2 基层法制环境尚未完善,区县政策实施缺乏保障
    3.2 资源教室工作逐步开展,但各区域师资水平存在差异
        3.2.1 区县专职教师匮乏,兼职教师教学负担加重
        3.2.2 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区域内交流合作不畅通
    3.3 资源配备正在完善,支持系统还需健全
        3.3.1 资源教室建设与学校、家长之间相互影响
        3.3.2 现有经费与资源与资源教室建设不相匹配
第四章 区(县)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对策建议
    4.1 完善区县融合教育政策,为资源教室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4.1.1 调查实际的需要,出台针对性强的地方规章
        4.1.2 完善日常管理机制,建立质量监督评价体系
        4.1.3 关注资源教室发展,完善特殊教育法律体系
    4.2 聚焦师资专业培养,努力保障融合教育支持服务
        4.2.1 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4.2.2 倡导学习通用设计,实现普特协同教学
        4.2.3 尝试开展融合课程,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4.3 完善区域支持系统,改善融合教育实施环境
        4.3.1 确保资源教室建设的各项经费
        4.3.2 努力改善各方对待融合的态度
        4.3.3 加强资源教室间信息互联互通
第五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5.1 研究不足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科研成果

(9)蒙古国中小学残疾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一)蒙古国中小学残疾人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
        (二)笔者对残疾人教育比较感兴趣
        (三)鲜有学者从正义论角度去探讨残疾人教育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的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 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五、相关概念界定
        (一)残疾人
        (二)残疾人教育
        (三)残疾人教育的对象
        (四)中小学残疾人教育的发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蒙古国关于残疾人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二、中国关于残疾人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三、关于罗尔斯“正义论”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罗尔斯公平正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施良方课程编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
        (四)课程评价
第四章 蒙古国残疾人教育的发展历史
    一、蒙古国残疾人教育的发展初期阶段(1962年至1973年)
    二、蒙古国残疾人教育的发展阶段(1974至1990)
    三、蒙古国残疾人教育的发展衰退阶段(1991至2013)
    四、蒙古国残疾人教育的发展复苏阶段(2014年以来)
    小结
第五章 蒙古国中小学残疾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门学校数量稀少
    二、受教机会有失公平
    三、教育经费投入甚微
    四、教师专业素养欠缺
    五、契合式课程尚阙如
    六、蒙古国残疾人教育立法体系不完善
第六章 蒙古国中小学残疾人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残疾人教育法律体系
    二、促进残疾儿童入学机会公平
        (一)残疾人教育专门学校数量增加
        (二)继续加强随班就读的建设
        (三)继续加强“特教班”教学
    三、提高政府对残疾人教育的重视,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一)提升残疾人教育经费投入
        (二)优化残疾人教育自然经费配置
        (三)提高政府对残疾人教育重视
    四、提高残疾人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残疾人教育教师职前培养
        (二)提高残疾人教育教师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三)参加国内外残疾人教育师资培训
    五、加强中小学残疾人教育的课程建设
    六、提高残疾儿童保险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10)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在校人际适应的调查研究 ——以胶州市两所普通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融合教育背景与随班就读的实施
        1.1.2 随班就读学生的被接纳程度不尽如人意
    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智力障碍
        1.3.2 随班就读
        1.3.3 人际适应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有关智力障碍学生在校人际适应的研究
        1.4.2 国外有关智力障碍学生在校人际适应的相关研究
        1.4.3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1.4.4 人际适应的发展功能
2.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人际适应的调查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问题
    2.3 研究方法
        2.3.1 同伴提名法
        2.3.2 观察法
        2.3.3 访谈法
    2.4 研究对象
    2.5 资料呈现以及分析过程
        2.5.1 完整呈现原始资料
        2.5.2 总结主题
        2.5.3 组织资料
        2.5.4 资料的信度和效度
    2.6 研究结果以及讨论
        2.6.1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交往现状
        2.6.2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与任课教师交往现状
        2.6.3 普通同学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价与态度
        2.6.4 任课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价和态度
3.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人际适应困难原因分析
    3.1 智力障碍学生自身原因
        3.1.1 主动交往能力有限
        3.1.2 沟通困难
        3.1.3 自卑与情绪问题
        3.1.4 行为特征异常
    3.2 教师原因
        3.2.1 普通教师专业知识缺乏,专业能力不足
        3.2.2 教学任务重,精力不足
    3.3 普通学生原因
        3.3.1 社会观念的落后
        3.3.2 对随班就读学生认识不足
4. 提高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人际适应的建议
    4.1 教育系统的帮扶
        4.1.1 加强随班就读教师特殊教育专业培训
        4.1.2 保障政策与合理的考核机制
    4.2 对教师的建议
        4.2.1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4.2.2 采用多种教育方式促进人际交流
        4.2.3 家校联合,共同努力
    4.3 对课程安排的建议
        4.3.1 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4.3.2 积极推进“同伴指导”
        4.3.3 普通课程中增加社交技能训练
    4.4 对普通学生的建议
        4.4.1 改变观念,宽容接纳
        4.4.2 与父母正确沟通
5. 研究反思与展望
    5.1. 研究本身存在的不足
        5.1.1 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5.2 研究的展望
        5.2.1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
        5.2.2 将家庭因素纳入研究结果的考量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让残疾儿童“随班”快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校本化随班就读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建议——以厦门市海沧区融合试点校为例[J]. 詹秀玉. 绥化学院学报, 2021(07)
  • [2]初中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 王雨.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普通小学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提升个案研究 ——基于乐高积木游戏活动设计[D]. 黄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随班就读儿童生命关怀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A]. 杨元建,郑丽娟,吴冬梅,向前英,蒋春蓉,周春云,李秋月,赵春荣,谢治强. 品名师赋作 铸大雅诗风——成都市2020年秋季教师读书研讨会论文集, 2020
  • [5]随班就读离不开教育资源的保障[J]. 杨阳. 广西教育, 2020(29)
  • [6]浅谈提高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康复教育质量的策略[J]. 李秋萍. 当代家庭教育, 2020(20)
  • [7]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成长档案袋评价研究[D]. 陈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融合教育背景下区县资源教室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 刘健成. 济南大学, 2020(01)
  • [9]蒙古国中小学残疾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研究[D]. 阿格(DORJDEREM ALTANSUKH).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10]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在校人际适应的调查研究 ——以胶州市两所普通小学为例[D]. 杨子墨.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让残疾儿童快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