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治疗小儿IgA肾病15例

补肾活血治疗小儿IgA肾病15例

一、滋肾活血法治疗小儿IgA肾病15例(论文文献综述)

谭晓宁[1](2021)在《于大君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评价与用药规律分析》文中认为背景慢性肾脏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并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显着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及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发展。目前,对于本病的西医治疗主要以支持治疗与对症治疗为主,并且结合本病的分期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慢性肾脏病早期,主要以治疗原发病、延缓病程进展为主;慢性肾脏病中期,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需要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进而采取积极的干预及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晚期,则需要考虑进入肾脏替代治疗,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等。但是上述治疗措施,只能控制患者的原发病及并发症,但是无法较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药干预及治疗对于本病具有显着的优势,不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可以延缓慢性肾脏病病理改变的进展。挖掘中医名家诊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对于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于大君教授,从事肾脏疾病的诊疗三十余年,对于慢性肾脏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的借助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对于大君教授诊治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医案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挖掘分析,评价于大君教授诊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并且挖掘其诊疗慢性肾脏病的用药规律。从而全面总结于大君教授诊治慢性肾脏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为慢性肾脏病的诊疗提供中医药方法的参考及借鉴。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于大君教授门诊就诊,并且明确诊断为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主要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病历信息、处方及其辅助检查等。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原发病、病程、合并症、并发症、临床症状、辅助检查、辨证、处方等。应用SPSS Modeler18.0、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及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患者基本信息及疾病基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慢性肾脏病患者54人,其中男性33例,占总人数的61%;女性21例,占总人数39%。其中年龄最小者30岁,最大者85岁,平均年龄57.91±15.56岁。年龄分布在60-69岁的患者人数最多,为15例。54例患者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者29例,约占53.7%,其次为肾病综合征11例,约占20.37%;代谢性疾病肾损害患者7例,药物性肾损害1例,恶性肿瘤相关性肾病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1例;高血压肾损害2例。54例患者中病程最短者1年余,病程最长者30余年。平均病程年限为7.54±0.81年。其中患病病程6-10年者最多,为24例,约占44.4%。54例患者中合并症主要以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2型糖尿病为主,其中原发性高血压39例,高脂血症32例,高尿酸血症2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5例,2型糖尿病患者11例。54例患者中慢性肾脏病的并发症中以CKD-MBD及肾性贫血为主,其中并发CKD-MBD者28例,肾性贫血者18例。54例患者治疗前CKD分期主要以3期为主,27例,占纳入患者的50%。其次2期患者15例,约占27.8%,4期患者7例,占13%,5期患者5例,占9.3%。54例患者的中医病名诊断主要以虚劳为主,共计19例,血尿12例,尿浊及水肿各占10例,有3例患者诊断为腰痛。中医辨证分型,其中主证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其次为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及脾肾阳虚证。兼证主要以湿瘀互阻证为主,其次为痰浊中阻证、中焦湿热证及脾虚水湿证。患者治疗前后的常见症状主要以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气短懒言、脘腹胀满、水肿、夜尿清长、腰酸膝软为主。疗效评价结果:疗效评价结果:将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由治疗前的21.52±7.55降至治疗后10.26±4.20,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将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血肌酐由治疗前158.33±85.39降至145.94±85.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由治疗前48.02±21.81升至55.06±28.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中医症状变化且显效患者13例,有效患者39例,稳定患者2例。治疗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显效患者15例,有效11例,稳定20例,无效8例。治疗前后血肌酐显效患者10例,有效9例,稳定27例,无效8例。数据挖掘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6张处方,共涉及药物164味。其中黄芪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约为88.43%。使用频率大于50%的中药有7味,依次为黄芪、熟地黄、丹参、山药、陈皮、泽泻、黄连。164味中药的主要功效依次包括利水消肿、活血祛瘀、利水渗湿、燥湿化痰、生津养血。药物四气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4位依次是平、温、寒、微温,以上4种累计频率可达83%。药物五味主要以甘、苦、辛、淡为主,累计频率达89%。较少使用性味酸、涩的中药。药物归经主要以肝、脾、肺、肾、胃为主,累计频率达81%。对216张处方中164味中药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的复杂网络图。其中核心药物组成依次包括黄芪、熟地黄、丹参、山药、陈皮、黄连、泽泻、党参、莪术、巴戟天。结论1.于大君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可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2、3期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肌酐具有显着疗效。对于4、5期患者治疗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肌酐的差异虽然不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但其变化体现为逐步改善的发展趋势。上述结果与纳入患者的年龄较大,疾病病程较长、观察治疗周期较短、纳入4、5期患者的合并症与并发症较多等因素相关。2.通过对上述54例患者216张处方的数据挖掘得出于大君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常用高频药物主要为黄芪、熟地黄、丹参、山药、陈皮、泽泻、黄连。临床遣方用药较为平和,以平补平泻为主。于大君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扶正以健脾和补肾为主,临床常用黄芪、党参、熟地黄、山药、白术等健脾益肾。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尤其重视温阳,常用巴戟天等。对于本虚较重的患者擅用血肉有情之品补益精血,如龟甲胶、鹿角胶等。祛邪主要针对湿热、痰浊、瘀血、气滞为主。常用荷叶、薏苡仁、黄连等清热利湿;石菖蒲、苍术等燥湿化痰;丹参、莪术、地龙、鬼箭羽等活血化瘀通络;陈皮、苏梗等行气。在兼顾本虚标实之外尤其重视给邪以出路,常用大黄等通腑泄浊;泽泻、萆薢等利尿通淋。而且根据以药测方,总结于大君教授临床诊治慢性肾脏病的常用方剂。常用益气补肺常用如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补脾健脾常用如升阳益胃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益肾滋阴温阳常用如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龟鹿二仙胶;肺脾肾兼顾常使用如参芪地黄汤、麦味地黄汤等地黄汤系列方;对于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表现为肾虚失其固摄的患者使用如金锁固精丸等。针对湿热之邪,属于湿滞脾胃者常用平胃散;湿热内蕴者常使用苏叶黄连汤、三仁汤;湿热下注者八正散、四妙丸;针对痰浊之邪,常使用二陈汤、橘皮竹茹汤;针对气滞者常使用柴胡疏肝散、越鞠丸、半夏厚朴汤;针对瘀血之邪,常使用鬼箭羽、泽兰、益母草等血水同调;或丹参、延胡索、郁金等气血同调;或水蛭、地龙、穿山龙等活血通络。其次,重视给邪以出路,邪去则正安。利小便常使用方剂如八正散、冬葵子茯苓散等;常用药如车前子、白茅根等;通大便常用熟大黄,因气阴两伤,肠道失润者,常伍麻子仁等质润多脂之品。3.于大君教授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常从脏腑辨证论治及病因辨证论治入手,脏腑辨证论治主要从肺、脾、肾三脏入手,从肺论治,主要由于肺气亏虚,卫外不固,风热毒邪侵袭肺络所致,发病之初往往以风热表实证为主,久则转变为肺气亏虚证。故发病之初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为主,兼以益气固表;从脾论治,主要由于脾气亏虚,湿邪内蕴所致。因此临床常从健脾化湿入手论治;从肾论治,主要由于肾虚为主,进而需区分以偏阴虚还是偏阳虚为主,或者阴阳两虚,治疗主要采取补肾温阳或滋肾养阴,同时需兼顾其阴阳互根,临证遣药组方需谨记滋阴须佐温阳,温阳不忘滋阴。其次,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中医认为蛋白质为人体内的精微物质,肾失固摄是导致精微物质外泄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于大君教授临床上常用补肾涩精法治疗蛋白尿。病因辨证论治主要从湿热、痰浊、瘀血论治,于大君教授认为湿热之邪贯穿慢性肾脏病的始终。因此,清热利湿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基础。进而根据其病因偏痰浊与血瘀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法。于大君教授临床用药具有如下特点:首先,临证遣方用药具有精细平和,用量轻巧的特点。临床常选用性味平和之品。其次,于大君教授认为阳气为全身之气的根本,温煦、推动全身气机的运行,阳气亏虚,则气机壅滞,久则酿生湿、浊、痰、瘀等邪。因此,治疗上针对此类本虚标实之证,在扶正祛邪的基础上尤其注重温阳;临床组方配伍注重调畅气机、给邪气以出路,擅用“通法”。慢性肾脏病的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标实常以湿、浊、痰、瘀等邪为主,以上诸邪易壅塞气机而致病,故宜用通法,宣通气机,气机调畅,邪去正安。

郭小娟[2](2020)在《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中医证型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及王钢教授在此类患者中目前的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从而更好为中医临床精准辨证和指导用药提供依据及经验。方法1.整理经导师王钢教授诊治的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肾病科病房2011-2019年住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41例,根据使用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及不同证型分组,观察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及不同证型组与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对其中各组数据进行统计,检测数据采用SAS 9.4统计分析软件编程计算,各组间数值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交叉分类描述治疗前后正常、异常的变化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系统整理王钢教授在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2011年1月~2019年6月期间病患医案,通过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将入选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症状、舌苔、脉象、病机、治法、处方、用药等信息分别录入 Xminer Operation Tool V1.4、SPSS 20.0 和 SPSS Modeler 18.0数据挖掘系统,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布、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运算模型进行挖掘,对王钢教授辨证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研究。结果1.在相关分析研究的441份病例中,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月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各个指标数值中CD4/CD8的数值是有变化的,并且是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免疫抑制剂使用后对人体体液免疫尤其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是有影响的。同时在不同证型间,以气阴两虚证型中的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较为突出,服用不同组合的免疫抑制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型中以气阴两虚证型影响最为明显。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合中,以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组对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最为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2.数据挖掘研究共选取2011年1月~2019年6月王钢教授于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患者221人,共纳入医案381诊次。王钢教授在治疗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的医案中,女性患者146诊次,占比38.32%,男性患者234诊次,占比61.42%,以男性居多。3~80岁患者均可发病,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81岁,尤以30-39岁之间的青中年发病最多,占比达66.36%;临床症状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为主,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苔少,脉细沉等。临证以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最为多见,王钢教授擅长益气养阴、清热利湿大法为主,佐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化湿泄浊、滋补肝肾、温补脾肾等,喜用车前子、茯苓皮、制僵蚕、白花蛇舌草、全蝎、山茱萸、金樱子、黄蜀葵花、泽兰、黄芩。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三组核心方:即防己黄芪、六味地黄汤及猪苓汤、犀角地黄汤、泻肺汤及桔梗二陈汤。结论1.通过国内外文献,中医、西医国内及国际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本次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的结果,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在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使用前后有差异,结果证实了运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并且提出可以把淋巴细胞亚群作为预防感染的常规定期监测指标。在同时运用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治疗时候更需要谨慎。2.通过此次数据挖掘中(频次表3-5、表3-6及表3-7、表3-8中)的分析,得出导师在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其辨证的主证是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少苔,脉细沉等主要临床症状。临证以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并且根据数据挖掘病机内关联规则表3-12中得出兼证中与湿热内蕴,血瘀内结相关最为密切。3.依据本次气阴两虚证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数据结果,(见表2-6及表2-7)证实气阴两虚证型中的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最为突出,以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为表现。增加了导师对气阴两虚证的本质研究范围,进一步提供了气阴两虚证的又一客观指标,即: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后的气阴两虚证与体内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紊乱相关。4.此次数据挖掘结果表明:王钢教授益气养阴、清利湿热为主要治疗大法,同时对于各种兼证变证,导师也有其特色治法及用药规则(表3-18),气阴两虚合并水肿的用第一列基本方;对于合并尿蛋白增多的选用挖掘结果中的第四列基本方、第七列基本方及第八列基本方;合并肾功能异常的多用第五列基本方;合并上下焦感染的多用挖掘出的第二列基本方和第三列基本方;合并中焦脾胃的选用第六列基本方;这些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供了各种辨证用药依据及用药规律。5.本研究不仅通过大样本的数据,挖掘了老师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中的理法方药,同时通过了典型的个体治验医案进一步论证了益气养阴清利湿热的治疗大法,并且随证,兼证加减等在治疗该病中的特色用药规律、经验以及临床疗效。6.本研究归纳总结出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多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肺从咽论治、从疏滞泄浊法论治。

朱俊[3](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对王钢教授多年来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的整理,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王钢教授临床辨治慢性肾衰竭医案数据整体研读,系统性回顾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整体辨证及遣方用药的思路,总结其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使其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继承,同时为中药延缓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提供经验。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建国以来慢性肾衰竭中医药相关文献和王钢教授本人及其相关临床经验文献进行分析;(2)运用综述的方法,论述目前中医诊治慢性肾衰竭的研究现状及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3)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王钢教授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诊疗的住院慢性肾衰竭患者医案中符合标准的1000诊次病案进行数据挖掘,重点挖掘医案中的性别、年龄、症状、舌苔、脉象、原发病、病机、方药等内容,结合王钢教授的临证经验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4)运用分层数据挖掘分析和典型病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王钢教授在治疗5种不同原发病的辨治思路;(5)运用访谈实录的方法,进一步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和思路。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1000诊次中男性254例,就诊604次;女性患者156例,就诊396次,平均年龄54.2岁。核心临床症状为乏力、腰酸、泡沫尿、下肢肿、夜尿频;核心舌质为舌淡、舌红、舌暗;核心舌苔为苔薄黄、苔白腻、苔薄白;核心脉象为细脉、滑脉、沉脉、弦脉;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高频药物有32味,分别是土茯苓、茵陈、蒲黄、五灵脂、车前子、大腹皮、猫爪草、槐花、六月雪、甘草、紫菀、泽兰、黄连、茯苓皮、金银花、大黄、苍术、枳实、槟榔、蒲公英、何首乌、大枣、牛膝、黄芪、郁金、菟丝子、萹蓄、川芎、太子参、白术、杜仲、玉米须。(2)核心方:①太子参、黄芪、甘草、大枣、杜仲、牛膝、苍术、茯苓皮、泽兰、大腹皮、玉米须、车前子、槐花、土茯苓、大黄、枳实、槟榔、茵陈、五灵脂、蒲黄;②何首乌、菟丝子、川芎、郁金、金银花、黄连、紫菀、蒲公英、萹蓄、六月雪、凤尾草、猫爪草;③白术、山茱萸、当归、紫河车、积雪草。(3)兼证用药:①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湿热证之大量蛋白尿:僵蚕、全蝎、龙葵、山慈菇、芡实、石韦、牛蒡子、黄芩、肾炎草、黄蜀葵花;②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糖尿病之大量蛋白尿:枸杞、菊花、谷精草、海螵蛸、瓦楞子、金樱子、穿山龙、虎杖、鬼箭羽、白花蛇舌草;③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水肿:丹参、桃仁、红花、水蛭、益母草、猪苓、葫芦、防己、黄精、肉桂、虎耳草;④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咽痛、咳嗽、痰湿中阻:玄参、桔梗、冬凌草、射干、薄荷、木香、砂仁、半夏、陈皮;⑤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胃气上逆:藿香、佩兰、竹茹、吴茱萸、赭石、炮姜、冬瓜皮、桑白皮、连翘;⑥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皮肤瘙痒:秦皮、秦艽、鸡血藤、丝瓜络、地肤子、白鲜皮;⑦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寐差、水肿、脾胃不和、血尿、蛋白尿:合欢皮、酸枣仁、首乌藤、龙齿、柏子仁、椒目、葶苈子、紫苏梗、白及、石莲子、刘寄奴。(4)分层数据分析结果:①原发病为膜性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补气通阳、淡渗利水药;②原发病为IgA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利咽、养阴利咽、健脾补肾药;③原发病为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活血通络、清热利水、降尿酸药;④原发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水药;⑤原发病为2型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养阴清热、祛风通络、通阳活血药。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王钢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病位在肾,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肾元亏虚是发病基本之因,湿浊和瘀血贯穿整个病程始终,湿热导致病情反复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结合数据挖掘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为:围绕“肾劳”病名,强调病因多变,虚实辨证;维护肾元,阴平阳秘;和缓治本,多脏同调;清利活血,诊治关键;疏滞泄浊,贯穿始终。结合访谈实录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经验为:强调整体辨证,随症就因,善用复方;精于配伍,巧用药对。重视处理合并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强调治疗与调摄相结合:重视原发病,饮食疗法,预防感染,稳定情况,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石晓琪[4](2020)在《基于医案分析的吕仁和教授治疗IgA肾病经验初探》文中研究表明背景:IgA肾病为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多样,需通过肾活检的免疫荧光检查确诊。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主要认为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有关。治疗以控制血压、免疫抑制治疗、扁桃体切除等为主,疗效并不显着。吕仁和教授,国医大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在肾病、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吕仁和教授主张慢性肾炎从风论治,提出“肾络症瘕”的病机理论,倡导慢性病饮食、运动、情志调节、药物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临床疗效显着,值得深入研究。方法和目的:本研究收集吕仁和教授治疗IgA肾病的典型医案,将医案解析、标引后导入医案数据库系统,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发现并验证吕仁和教授对IgA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的认识及用药经验,并尝试探索中医辨证论治与理化指标和IgA肾病病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和结论:在医案数据库中,对纳入研究的148个典型医案的“病因”和“发病”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发现病因以“久病正虚”和“外感”为多,且外感病因中“风邪”占主导地位,夹杂热邪、寒邪、寒湿之邪侵袭机体。发病呈慢性病程,反复因外感、情绪波动、劳累等诱因急性加重。结论:IgA肾病呈慢性病程,在以外感为主的诱因下反复急性发作,与吕老的认识相符。为研究外感医案和非外感医案在症状和用药方面的特点,基于频次统计在医案数据库系统中分别查询外感医案和非外感医案的“症状体征”和“用药范围”,基于关联规则查询“药物配伍几率”探索吕教授常用药对。结果显示,IgA肾病外感医案中,“发热、恶寒”的卫表症状少见,以“咳嗽、咽痛”等肺失宣肃、邪伏咽喉的症状为主。和非外感医案相比,外感医案的“痰浊”和“头晕”表现加重。从舌象来看,外感医案和非外感医案中舌“暗”的比例相当,但外感医案中“黯红舌”比例高,非外感医案中“淡暗舌”比例高。从用药来看,外感医案常用金银花-连翘-黄芩清热,兼有肝火时加用栀子;用荆芥炭-防风-蝉衣-栀子疏风、行血祛风、剔络搜风以全方位祛除风邪;除上述清热解表、祛风散邪的药物外,外感医案和非外感医案排在前8位的药物完全相同,均为丹参、猪苓、生黄芪、当归、川芎、丹皮、赤芍、灵芝,且灵芝-红景天,丹参-丹皮-赤芍为常用药对。结论:1.IgA肾病患者的外感为虚人外感,祛外邪的同时需兼顾“虚”“瘀热”的内伤病机;2.吕仁和教授治疗IgA肾病用药经验成熟,注重“虚”“瘀热”病机,治以活血凉血、益气养血。为研究不同肾功能分期的IgA肾病在症状、证候、病位等方面的演变规律及吕仁和教授的用药特点,按血肌酐水平将医案分为IgA肾病前期和后期。在医案数据库系统中分别查询。结果显示:随着肌酐升高,症状及舌象提示水湿内停、血瘀病机加重,证候提示瘀热证、湿浊阻滞证、气血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比例增加,病位由肺脾肾为主向心肾为主转变,用药显示清热凉血、活血泻浊、益气养心安神的药物出现频率增高。结论:医案数据库对IgA肾病前期、后期的症状、证候、病位和用药的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揭示了 IgA肾病在不同肾功能分期的病情演变规律,且符合吕仁和教授对IgA肾病的认识。为初步探索IgA肾病的病理分级轻重与临床表现及中医辨证论治之间的关系,经过研究,以IgA肾病病理Ⅲ级为分界点将医案分为两类。在医案数据库系统中,分别以“症状”“证候种类”“用药范围”进行查询。结果显示:夜尿多、尿浊的症状提示病理分级较重,与现代医学IgA肾病的病理改变的发展过程一致;颜面肿、下肢肿、胞睑肿胀等水湿内停症状及心悸、眠差等心神受扰、水气凌心的症状的加重亦提示病理分级较重,与吕仁和教授的临床认识相一致。随病理分级的加重,由气虚证、阴虚证转变为阴阳两虚证为主,瘀热证贯穿始终,出现血瘀痰凝证;用药方面,莪术等活血消症药及灵芝、红景天等养心安神药比例增加。初步结论:通过对临床症状和证候分布的统计分析,可初步提示病理分级轻重;随病理分级加重,治疗上需加强活血消症、益气养心、补益阴阳气血的力度。

史卓[5](2020)在《补肾活血法治疗IgA肾病的Meta分析及张大宁教授治疗IgA肾病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对补肾活血法治疗Ig A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深入挖掘张大宁教授治疗Ig A肾病医案中的用药配伍规律,以期从循证医学的角度为补肾活血法治疗本病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并全面总结继承和发扬张大宁教授治疗Ig A肾病的宝贵临床经验,为临床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1.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以及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补肾活血法治疗Ig A肾病的RCT文献。采用Cochrane和JADAD量表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再经Revman5.3和Stata 1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2.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张大宁教授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Ig A肾病患者的处方,数据经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平台中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张大宁教授治疗Ig A肾病的方剂中的用药规律进行系统分析,挖掘深层次的用药规律,系统总结张大宁教授治疗Ig A肾病的用药特点及经验。结果:1.(1)本研究搜索各大数据库,收集文献442篇,最终12篇RCT研究纳入Meta分析,包含1176例患者,样本量从28到320不等。全部文献均满足基线资料一致性;12个研究均提及随机分配,4个研究详细描述了随机分配方案;1项研究提及采取了随机分配隐藏;1个研究提及采用了双盲;4项研究提及病例脱落,并具体汇报了病例脱落的原因;所有研究均无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的情况;所有研究均未提及其他来源的偏倚。依据修改后JADAD评分,纳入的文献中高质量研究4篇;低质量研究8篇,总体质量不高。(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对照组相比,补肾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在临床疗效上较好[RR=1.36,95%CI(1.27,1.45),P<0.00001],在降低尿红细胞计数[MD=-9.64(-12.98,-6.30),P<0.00001]、降低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MD=-0.40,95%CI(-0.68,-0.13),P=0.004],降低肌酐[MD=-6.31,95%CI(-6.86,-5.76),P<0.00001],降低血浆Ig A[MD=-4.61,95%CI(-6.71,-2.50),P<0.0001]和改善中医证候积分[MD=-4.17,95%CI(-6.43,-1.92)P=0.0003]方面有一定优势。在降低尿素氮[MD=-1.27,95%CI(-3.11,0.56),P=0.17]、提高e GFR[MD=4.07,95%CI(-3.39,11.53),P=0.28]、提高血浆白蛋白[MD=1.75,95%=CI(-0.93,4.42),P=0.20]等方面没有差异。2.本研究共纳入中药处方175首,涉及中药99味,药物使用频次达3402次。其中使用频数超过100次的药物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芪、丹参、川芎、五味子、土茯苓、砂仁、升麻、蒲公英、莪术;药性以温性药、寒性药和平性药最多;药味以甘味药、苦味药、辛味频次相对较高;归经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张大宁教授治疗Ig A肾病的常用中药为:黄芪、丹参、川芎、五味子、土茯苓、砂仁、升麻、蒲公英、莪术、荠菜花、石斛;得到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5首,挖掘出治疗Ig A肾病的新处方5首。结论:1.补肾活血法对比单纯西医治疗,在总的临床疗效、减少血尿和蛋白尿、降低肌酐、降低血浆Ig A、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有较好的疗效,表明补肾活血法治疗Ig A肾病是一种有前景的选择,值得深入探索。由于纳入文献数据不足,对于降低血尿素氮、提升e GFR和血浆白蛋白方面的疗效难以肯定。因纳入文献整体质量不高,补肾活血法治疗Ig 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设计严谨、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2.本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张大宁教授应用补肾活血法治疗Ig A肾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深入数据挖掘,并针对性的得出了以补肾活血、清热利湿为治疗大法的核心处方与新处方,为进一步在临床中规范、有效的诊疗Ig A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国医大师的宝贵经验得以薪火相传。

吕阳[6](2020)在《中药联合ARB治疗IgA肾病Ⅱ-Ⅲ级临床观察及用药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将对经本中心治疗的Ig A肾病II-III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数据挖掘及经验总结等方式进行用药规律分析,以进一步研究中医药在治疗Ig A肾病II-III级中的作用。方法:第一部分: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中药联合ARB治疗Ig A肾病II-III级的疗效及安全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行肾穿刺活检,诊断为Ig A肾病II-III级后接受中药联合ARB治疗的患者。收集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以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的尿常规红细胞计数(URBC)、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P)、血肌酐(Scr)、血尿素(Urea)、血尿酸(UA)、血清Ig A(Ig A)、血清补体C3(C3)、中医证候积分等,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所得数据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中药联合ARB治疗Ig A肾病II-III级的疗效及安全性。第二部分:应用统计学及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本中心治疗Ig A肾病II-III级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将第一部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中药处方录入Excel表格中,分别使用SPSS 26.0软件、SPSS Modeler 18.0软件和Gephi 0.9.2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以及K-核心子网络分析,得出常用药物、基础方剂、常用药对及随证加减情况,从而归纳出我中心临证遣方用药规律。结果:第一部分:共纳入73例经中药联合ARB治疗的Ig A肾病II-III级患者,结果如下: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URBC水平显着降低(P?0.01);Scr水平在治疗3个月时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治疗3个月时血清Ig A水平显着降低(P?0.01),补体C3水平降低(P?0.05);治疗6个月时血清Ig A水平、补体C3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根据西医疗效评定标准,治疗3个月时1例得到临床控制,19例显效,34例有效,19例无效,总有效率73.97%;治疗6个月时8例得到临床控制,29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总有效率79.45%。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依据中医疗效判定标准,治疗3个月时,有效5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6.71%;治疗6个月时,显效5例,有效5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7.67%。纳入的7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般情况良好,未出现明显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第二部分:本研究共纳入73例患者,687首处方,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得出结果如下:(1)常用药物:共使用中药278味,平均每首处方用药15.78味。使用频率处于前5位的药物是生黄芪、茯苓、黄芩、萆薢、柴胡。(2)基础方剂:模块1(生黄芪、当归、太子参、黄芩、僵蚕、蝉蜕、麦冬、生白术、地锦草、荠菜花、熟地黄、党参、杜仲、薏苡仁)、模块2(柴胡、茯苓、苎麻根、砂仁、炙甘草、合欢皮、荆芥)、模块3(金银花、生甘草、石韦、白茅根、北沙参)、模块4(萆薢、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柏、鹿衔草、土茯苓)、模块5(生地黄、小蓟、茜草、藕节炭)。(3)常用配伍及随证加减:常用药对有蝉蜕,僵蚕;金樱子,芡实;地锦草,荠菜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生黄芪,太子参;金银花,连翘;知母,黄柏;防风,生白术。常用随证加减药物组合有五心烦热/盗汗/头晕耳鸣-生地黄、白芍、牡丹皮、当归、茯苓;发热/咳嗽-金银花、连翘、白茅根;咽喉肿痛-金银花、连翘、蝉蜕;肢体麻木-生黄芪、熟地黄、当归、白术、蝉蜕;便溏-白扁豆;浮肿-防己。结论:本研究以Ig A肾病II-III级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本中心73例中药联合ARB治疗的Ig A肾病II-III级患者的临床资料,得到以下结论:(1)中药联合ARB治疗Ig A肾病II~III级,能降低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水平,并对肾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该治疗方案调节了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体现在患者血清Ig A、C3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2)本病多见虚实夹杂证,本虚证多见气阴两虚证;标实证以湿热证为主,水湿证、血瘀证亦不少见。(3)我中心治疗本病以补虚、清热利湿解毒、治血、治风为主要原则,组方用药体现了攻补兼施、标本兼治的思想理念,所用药物多为平补平泻之药物,药性平和,少有偏颇。临证组方思路大体可分为以下6类:(1)外感急性期:予模块3,药用金银花、生甘草、石韦、白茅根、北沙参,咽喉肿痛者加连翘、蝉蜕;(2)外感风邪未解、湿热内蕴:予模块2,药用柴胡、茯苓、苎麻根、砂仁、炙甘草、合欢皮、荆芥;(3)脾肾气阴两虚、湿热内蕴:予模块1方,药用生黄芪、当归、太子参、黄芩、麦冬、生白术、熟地黄、党参、杜仲、薏苡仁,便溏者加白扁豆,浮肿者加防己,易感冒者合用玉屏风散;(4)湿热浊毒内蕴:予模块4,药用萆薢、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柏、鹿衔草、土茯苓;(5)血分热甚、发为血尿:予模块5,药用生地黄、小蓟、茜草、藕节炭,合用药对地锦草、荠菜花清热凉血止血;(6)其他:肝肾阴虚者,予滋水清肝饮滋补肝肾;风扰肾络者予蝉蜕、僵蚕搜风剔络;尿浊者予金樱子、芡实;肾阳虚者予右归丸等。

李媛媛[7](2007)在《IgA肾病中医证候与临床因素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是全世界范围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疾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在我国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约占所有透析病人的20~40%。近年来中医学者从不同角度对IgA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研究等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本研究收集了2002年~2006年IgA肾病患者,采用多中心调查的方法,开展了IgA肾病中医证候与临床检查、肾脏病理关系等临床因素相关性的研究,为IgA肾病中医证候诊断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部分,分为两篇综述,《IgA肾病的中医药学研究进展》对IgA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病理的关系、实验研究等方面近十年来的中医药研究进行了概述。《IgA肾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对IgA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治疗、预后等方面现代医学所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部分。本研究的目的对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各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便推断病情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回顾202例临床病例,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本虚证分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肺肾气虚四型,标实证分为湿热、湿浊、瘀血、外感四型。观察以上各证型与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病理参数、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202例患者中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标实证以湿热证最为多见,临床分型以无症状尿检异常型为多。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肺肾气虚四种证型比较,脾肾阳虚患者发病年龄较大,症状积分较高,舒张压较高,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血肌酐水平均高于其他本虚证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型患者最多。Lee氏病理分级较重,肾小球积分、小管积分、慢性指数、活动性指数均高于其他证型。标实证型中湿浊证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胆固醇、血肌酐水平均高于其他标实证型。Lee氏病理分级较重,小管积分、活动指数较高。血瘀证在小球积分、血管总分较高。研究表明在IgA肾病中,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多为气阴两虚,标实多兼湿热。本虚证中脾肾阳虚、标实证中湿浊证病情较重,预后不良。标实证型中血瘀证在症状积分较高,发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小球积分、血管总分较高,治疗难度较大。根据上述结论进行分析和推断的病情和预后,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付天昊[8](2006)在《运用肾络微型症瘕三态论对IgA肾病临床证候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IgA肾病是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肾小球肾炎,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其发病机理的研究是肾小球疾病发病机理研究中最活跃、最丰富的领域之一。但由于发病机制仍然不明,迄今为止尚无特殊治疗药物。自80年代初开始运用中医药治疗IgA肾病以来,很多中医工作者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部分,《中医药学对IgA肾病的研究进展》对IgA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病理的关系,实验研究等方面近十年来的中医药研究进行了概述。《现代医学对IgA肾病的研究进展》对IgA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治疗,预后等方面现代医学所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部分。本研究的目的是根据王耀献教授提出的肾络微型症瘕三态论理论对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便推断病情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回顾53例临床病例,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本虚证分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肺肾气虚四型,标实证分为湿热、湿浊、瘀血三型。观察以上各证型与性别、临床表现、临床指标、病理参数、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53例病人中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以大量蛋白尿型为多,标实证以湿浊最为多见。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肺肾气虚四种证型比较,脾肾阳虚型临床表现最重,病理改变最重,病理分级最高;湿热、湿浊、瘀血三种证型比较,瘀血证临床表现最重,病理改变最重,病理分级最高,P<0.05。研究表明在IgA肾病中,病性多属本虚标实,而本虚证中的脾肾阳虚证和标实证中的瘀血证大致属于三态论的:“症瘕形成态”,而其他证型大致属于三态论中的“聚散消长态”。而患者的血压情况大致可以反映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同时,若患者脾肾阳虚证与瘀血证同时出现则患者预后较差。

谢素琼[9](2005)在《活血化瘀法治疗IgA肾病40例临床观察》文中提出一、目的 采用临床观察的方法,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IgA肾病患者症状、血尿及蛋白尿的变化。客观评价活血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IgA肾病从瘀论治的临床意义,为该法能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提供临床依据。 二、方法 在系统复习古今文献的基础上,观察对象共40例,均经肾穿确诊为IgA肾病。所有患者均用复肾汤(深圳市中医院李顺民教授经验方,该方基本药物为:黄芪30g,熟地或生地黄、淮山药各30g,益母草、白花蛇舌草各15g,丹参30g,地龙、莪术、猪苓各10g,田七末3g,甘草5g。)加减治疗,并视血瘀症状轻重并酌情加用血竭、蒲黄、茜草等活血化瘀或化瘀止血的药物。随症加减:腰痛腰酸明显者加牛膝、狗脊;纳呆便溏加白术、茯苓;舌苔黄腻、湿热明显加茵陈、薏苡仁;尿少、水肿者加泽泻、冬瓜皮;夜尿多者加益智仁、桑螵蛸;头痛、血压高者加钩藤、石决明;血尿素氮、肌酐高者加大黄;伴蛋白尿者加芡实、金樱子;顽固性蛋白尿者加用蝉蜕、蜈蚣、全蝎或乌梢蛇;血尿长期不愈者加小蓟炭、仙鹤草;伴细菌尿者加凤尾草、白茅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总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尿、蛋白尿及临床症状的变化。 三、结果 40例IgA肾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大多数患者血尿、蛋白尿均有明显的好转,仅有少数患者血尿反复发作,总有效率85%。而且,该法还可以保护肾功能,延缓病情的进展。 四、结论 IgA肾病患者,不管哪种分型,临床上均有血瘀的表现,且以气虚或气阴两虚为主。对于发作期出现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的患者,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随症选择益气、滋阴或补肾固本的方法能有效的降低患者血尿及蛋白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为IgA肾病从瘀论治提供了临床的依据。所以,对所有IgA肾病患者,临床上治疗时应当加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从而达到活血止血,止血不留瘀,化瘀而不动血的效果。

李雪巧[10](2004)在《猪苓汤治疗IgA肾病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在系统整理有关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 IgA 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以及猪苓汤的临床研究进展,对猪苓汤治疗 IgA 肾病的疗效及机理进行了研究。 论文分为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部分。 理论研究首先探索了现代医学对 IgA 肾病的认识,防治思路及最新进展。其次探讨了中医药防治 IgA 肾病的思路、辨证规律、专病专方研究状况。还对红细胞免疫与 IgA肾病的关系及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最后对猪苓汤的古今文献进行了分析、归纳。 实验研究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IgA 肾病模型的建立 本实验从肠道感染的角度选用免疫复合法建立 IgA 肾病模型。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出现了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出现了异常,免疫病理显示在肾小球系膜区出现了 IgA免疫复合物沉积,符合 IgA 肾病的诊断标准,说明所选的模型是成功的。在此过程中,检测了尿红细胞计数、24 小时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临床指标,还检测了肾组织的免疫荧光沉积情况。从分析 IgA 肾病发病机理及观察药物作用机理方面考虑,检测了红细胞免疫功能,发现 IgA 肾病模型组有继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二、猪苓汤治疗 IgA 肾病的疗效及量效关系研究本实验重点观察猪苓汤的临床效果及量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猪苓汤可以减轻 IgA肾病大鼠的血尿、蛋白尿程度,减轻肾功能的损伤。病理结果亦显示,治疗组系膜区的IgA 较模型组沉积程度明显减轻,说明猪苓汤对 IgA 肾病有较好的疗效。为了研究猪苓汤疗效与剂量的关系,实验特设猪苓汤的大、中、小治疗组,结果显示大剂量治疗组疗效显着(P<0.01),中剂量组有明显疗效(P<0.05),小剂量治疗组疗效不肯定。三、猪苓汤对 IgA 肾病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本实验重点观察了猪苓汤对IgA肾病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猪苓汤可以提高红细胞C3b受体的功能,提高其与免疫复合物的结合能力,从而减少免疫复合物在系膜区的沉积,最终减轻了IgA肾病的病情。实验结果提示猪苓汤能提高大鼠IgA肾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 结论:猪苓汤对 IgA 肾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减轻 IgA 肾病的血尿、蛋白尿程度,减轻其对肾功能的损害,减少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的沉积,从而延缓 IgA 肾病的进程。其治疗机理可能是对 IgA 肾病的免疫失调有调节作用,可提高 IgA 肾病红细胞免疫功能。

二、滋肾活血法治疗小儿IgA肾病1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滋肾活血法治疗小儿IgA肾病15例(论文提纲范文)

(1)于大君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评价与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的诊治现状及进展
        1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1.1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
        1.2 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
        1.3 慢性肾脏病(CKD)定义的沿革
        1.4 关于慢性肾脏病定义及诊断标准的争议
        2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2.1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及现状
        2.2 特殊人群——老年人口CKD流行病学研究
        2.3 关于慢性肾脏病疾病谱的相关研究
        2.4 影响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及疾病谱的因素
        (1) 营养及生活方式
        (2) 环境因素
        3 慢性肾脏病的诊断研究进展
        3.1 血清胱抑素C
        3.2 同型半胱氨酸
        4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4.1 控制蛋白尿
        4.2 控制高血压
        4.3 控制高血糖
        4.4 肾性贫血
        4.5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紊乱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肾脏病中医治疗进展
        1 慢性肾脏病中医病名
        2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3 慢性肾脏病的辨证分型
        4 慢性肾脏病的名家诊疗经验
        5 中成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于大君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
    1 脏腑辨证论治
        1.1 从肺论治
        1.1.1 肺与肾的生理病理关系
        1.1.2 从肺治肾
        1.1.3 病案举隅
        1.2 从脾论治
        1.2.1 脾与肾的生理病理关系
        1.2.2 从脾治肾
        1.2.3 病案举隅
        1.3 从肾论治
        1.3.1 从肾论治
        1.3.2 病案举隅
    2 病因辨证论治
        2.1 从湿热、痰浊、瘀血论治
        2.2 病案举隅
    3 临床用药经验及特点
        3.1 用药以平和为主,注重温阳
        3.2 善用“通法”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于大君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评价及用药规律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标准
        1.3 纳排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2 临床疗效评价
        2.1 基础治疗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价标准
        2.4 数据统计分析及挖掘方法
        2.4.1 数据录入
        2.4.2 数据统计分析
        2.4.3 数据挖掘
    3 结果
        3.1 患者基本特征
        3.1.1 患者性别分布
        3.1.2 患者年龄分布
        3.1.3 患者原发病分布情况
        3.1.4 患者病程情况
        3.1.5 患者合并症情况
        3.1.6 患者并发症情况
        3.1.7 患者慢性肾脏病分期情况
        3.1.8 患者中医诊断分布情况
        3.1.9 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3.1.10 患者中医症状分布情况
        3.2 患者疗效评价
        3.2.1 患者临床证候积分变化情况
        3.2.2 患者血肌酐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3.2.3 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变化情况
        3.2.4 患者总体疗效评价情况
        3.3 用药规律结果
        3.3.1 单味药物使用情况
        3.3.2 药物功效分布
        3.3.3 药物四气分布情况
        3.3.4 药物五味分布情况
        3.3.5 药物归经分布情况
        3.3.6 药物复杂网络分析
    4 分析与讨论
        4.1 一般情况分析
        4.2 疗效评价分析
        4.3 用药规律分析
        4.3.1 常用药物及其功效分析
        4.3.2 常用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4.3.3 药物复杂网络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
致谢
个人简介

(2)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方面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1.2 祖国医学对免疫概念的历史渊源
        1.3 祖国医学中的医药在增强免疫功能的研究及应用
    2.西医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方面的研究
        2.1 慢性肾小球肾炎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紊乱的研究概况
        2.2 现代医学中的免疫功能监测研究
        2.3 目前淋巴细胞亚群研究进展
        2.4 现代医学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研究
第二部分 淋巴细胞亚群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1.临床实验设计方案
        1.1 病例选择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3.统计指标
    4.统计方法
    5.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5.2 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比较(均数±标准差)
        5.3 服用不同免疫抑制剂与未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5.4 不同证型间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6.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的肾炎免疫力低下患者用药经验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医案资料来源
        2.2 纳入排除标准
        2.3 医案的预处理
        2.4 医案信息纳入方法
        2.5 医案信息采集方法
    3.研究结果
        3.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3.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3.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4.讨论
        4.1 王钢教授辨证思想挖掘讨论
        4.2 王钢教授的治疗大法特色数据挖掘讨论
        4.3 王钢教授治疗选方的数据挖掘讨论
        4.4 王钢教授治疗用药配伍特征数据挖掘分析
    5.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5.1 创新点
        5.2 不足之处
        5.3 研究展望
第四部分 典型医案
    医案一: 慢性肾炎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案
    医案二: 慢性肾炎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肺炎案
    医案三: 慢性肾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案
    医案四: 慢性肾炎合并病毒性肺炎案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二 图表范式对照表
    附录三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四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五 治法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六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七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肾衰竭文献研究
    1 现代中医药诊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2 王钢教授学术观点的相关文献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辨证分型
        2.3 分子生物学机制
        2.4 治疗经验
        2.5 实验室检查指标
        2.6 中西医结合防治
        2.7 邹师经验总结及展望
        2.8 结论
第二部分 慢性肾衰竭及数据挖掘技术理论研究
    1 慢性肾衰竭中医诊治现状的理论研究
        1.1 慢性肾衰竭的病名
        1.2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
        1.3 慢性肾衰竭的现代治疗进展
        1.4 问题与展望
    2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现状的研究
        2.1 中医文献
        2.2 中医证候
        2.3 中医方剂
        2.4 名老中医传承
        2.5 中药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数据采集
        2.1 医案资料
        2.2 纳入排除标准
    3 数据清洗
    4 数据分析
    5 数据表达
        5.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5.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5.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6 讨论
        6.1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的四诊要点分析
        6.2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病机证型分析
        6.3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方药构思
        6.4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用药的加减思路
第四部分 分层数据及典型病案
    1 膜性肾病
        1.1 膜性肾病分层数据
        1.2 膜性肾病典型病案
    2 IgA肾病
        2.1 IgA肾病分层数据
        2.2 IgA肾病典型病案
    3 尿酸性肾病
        3.1 尿酸性肾病分层数据
        3.2 尿酸性肾病典型病案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4.1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分层数据
        4.2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典型病案
        4.3 讨论
    5 2型糖尿病性肾病
        5.1 2型糖尿病性肾病分层数据
        5.2 2型糖尿病性肾病典型病案
        5.3 讨论
第五部分 导师经验
    1 “肾劳”病名古今论证
        1.1 古医籍考证
        1.2 邹氏论“肾劳”
        1.3 数据论证
    2 病因多变,虚实辨证
        2.1 导师论述
        2.2 数据论证
    3 维护肾元,阴平阳秘
        3.1 肾寓阴涵阳
        3.2 肾气化封藏
        3.3 保肾元大法
        3.4 数据论证
    4 和缓治本,多脏同调
        4.1 补益肾元,平补平泻
        4.2 顾护脾胃,以养先天
        4.3 养肺滋肾,金水相生
        4.4 滋肾养肝,乙癸同源
        4.5 养心益肾,水火既济
    5 清利活血,诊治关键
        5.1 清热利湿
        5.2 活血化瘀
    6 疏滞泄浊,贯穿始终
        6.1 利水泄浊
        6.2 化湿泄浊
        6.3 降逆泄浊
        6.4 通腑泄浊
        6.5 通络泄浊
        6.6 疏风泄浊
第六部分 基于慢性肾衰竭诊治的导师访谈研究
    1 访谈研究背景
    2 访谈研究设计
    3 资料转录与分析
    4 撰写访谈报告
        4.1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中医病名的认识
        4.2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4.3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大法的经验
        4.4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用药特色
        4.5 王钢教授重视慢性肾衰竭合并症的处理
        4.6 王钢教授强调慢性肾衰竭治疗与调摄相结合
创新点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医案分析的吕仁和教授治疗IgA肾病经验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论治IgA肾病研究概述
        1. 病名探讨
        2. 病因病机
        3. 治则治法
        4. 小结
    综述二 名老中医医案研究综述
        1. 医案研究的目的
        2. 中医医案研究的政策背景
        3. 医案研究的发展历程
        4. 医案研究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筛选
        1.3 病例质量控制
        1.4 数据预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理化指标
        2.2 病因种类及发病
        2.3 病位范围
        2.4 根据是否外感分类的医案分析
        2.5 根据肾功能分期的医案分析
        2.6 根据病理分级的医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补肾活血法治疗IgA肾病的Meta分析及张大宁教授治疗IgA肾病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补肾活血法治疗Ig A肾病的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张大宁教授治疗IgA肾病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补肾活血法治疗IgA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药联合ARB治疗IgA肾病Ⅱ-Ⅲ级临床观察及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中药联合ARB治疗IgA肾病II-III级临床观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临床及病例资料收集
    2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诊断情况
        3.3 治疗方案
        3.4 临床疗效
        3.5 安全性观察指标结果
        3.6 安全性评价情况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治疗IgA肾病II-III级中药用药规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症状频数统计
        2.2 中药频数统计
        2.3 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2.4 复杂网络划分情况
        2.5 药症关系情况
讨论
    1 西医对IgA肾病的认识
    2 从中医角度探讨IgA肾病
        2.1 对病名的认识
        2.2 病因的认识
        2.3 病机的认识
        2.4 辨证的认识
        2.5 对治法方药的认识
    3 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3.1 对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影响
        3.2 对尿红细胞计数的影响
        3.3 对肾功能的影响
        3.4 对血清IgA、补体C3的影响
        3.5 西医疗效分析
        3.6 中医治疗疗效分析
        3.7 安全性分析
        3.8 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小结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Ig A肾病Lee分级标准
附录2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3 病理资料
综述
    综述1 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1 概述与算法
        1.1 概述
        1.2 算法
        2 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2.1 对单集合中各子项目的相关性分析
        2.2 对多个集合相互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3 总结与展望
    综述2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IgA肾病病因病机认识
        2 辨证论治
        3 专方专药
        4 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IgA肾病中医证候与临床因素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IgA肾病的中医药学研究进展
    综述二 IgA肾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运用肾络微型症瘕三态论对IgA肾病临床证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学对IgA肾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IgA肾病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活血化瘀法治疗IgA肾病4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上篇 文献研究
    一、中医部分
    二、西医部分
中篇 临床观察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选择
    三、观察方法
    四、结果
    五、小结
下篇 讨论与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10)猪苓汤治疗IgA肾病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 IgA肾病的研究概况
        1 IgA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2 IgA肾病的病理学研究
        3 IgA肾病的发病学研究
        4 IgA肾病的诊断学研究
        5 IgA肾病的治疗学研究
    综述二 IgA肾病的中医防治进展
        1 IgA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2 IgA肾病的辨证分型
        3 IgA肾病的中医药治疗
        4 IgA肾病的中医药实验研究
    综述三 红细胞免疫与肾脏疾病研究进展
        1 红细胞免疫研究的回顾
        2 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3 肾脏疾病与红细胞免疫功能
        4 调整红细胞免疫功能
    综述四 猪苓汤的研究进展
        1 猪苓汤的来源及煎服法
        2 猪苓汤证的病因病机
        3 猪苓汤的方药分析
        4 猪苓汤的临床应用
        5 猪苓汤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猪苓汤治疗IgA肾病的实验研究
    前 言
    实验一 IgA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1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实验二 猪苓汤对IgA肾病大鼠治疗效果及量效关系的观察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三 猪苓汤对IgA肾病大鼠作用机理的研究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总 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滋肾活血法治疗小儿IgA肾病1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于大君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评价与用药规律分析[D]. 谭晓宁.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D]. 郭小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D]. 朱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基于医案分析的吕仁和教授治疗IgA肾病经验初探[D]. 石晓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补肾活血法治疗IgA肾病的Meta分析及张大宁教授治疗IgA肾病用药规律研究[D]. 史卓.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中药联合ARB治疗IgA肾病Ⅱ-Ⅲ级临床观察及用药规律分析[D]. 吕阳.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IgA肾病中医证候与临床因素相关性研究[D]. 李媛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8]运用肾络微型症瘕三态论对IgA肾病临床证候的研究[D]. 付天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9]活血化瘀法治疗IgA肾病40例临床观察[D]. 谢素琼.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06)
  • [10]猪苓汤治疗IgA肾病的实验研究[D]. 李雪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补肾活血治疗小儿IgA肾病15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