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发展需要IPv6

电信网络发展需要IPv6

一、电信网的发展需要IPv6(论文文献综述)

李玲[1](2021)在《基于ATN/IPS的通信网络设计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民航运输业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空中交通流量成倍的增加,现有的空管电信传输网无法满足需求。同时,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航空通信网向着更快速、更准确以及更可靠方向发展。1983年,国际民航组织成立了新航行系统委员会,其提出了一种CNS/ATM的全新概念,其重要组成部分是ATN网(Aeronautical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又称为新型航空电信网。作为新一代航空通信技术的全面解决方案,随着IPv6技术日益成熟,采用IP网结构的ATN通信网络是下一代民用航空通信基础网络的发展方向。文章主要根据OMNeT++平台,搭建支持NEMO协议、基于IPv6的ATN/IPS仿真网络,并对ATN/IPS仿真网络中空地通信路由进行层次优化设计。

崔北亮,许晓冯[2](2021)在《南京工业大学IPv4/IPv6流量优化方案》文中认为自2017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来,越来越多的单位开通了IPv6,尤其是高校。随着商用IPv6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商用网站也支持了IPv6访问。但是,很多开通IPv6的单位因为配置不当,导致访问互联网网站的速度比纯IPv4反而还慢很多。本文首先分析了IPv6环境下访问网站变慢的原因,并给出多运营商出口下IPv4和IPv6流量的各自优化配置方案。

崔北亮[3](2020)在《IPv6多出口解决方案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由于IPv6地址的多样性、IPv6源地址选择的复杂性和IPv6的NAT不推荐性,如何合理分配和使用多条IPv6线路,达到负载均衡和冗余的效果,是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众多有多运营商接入或多链路接入的单位,因没有好的IPv6多出口解决方案,而只开通了单一的IPv6链路。随着IPv6的规模部署,单一IPv6链路将严重制约网络的发展。文中首先阐述IPv6多出口的必要性,然后剖析IPv6多出口的复杂性,接着给出三种IPv6多出口的解决方案,最后对三种解决方案的特点进行比较和总结分析,用户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某种方案实施。

周琦[4](2017)在《IP航空电信网层次化体系结构与网络优化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空空域是国家有限的、不可拓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通用航空活动的主要区域。伴随着我国低空改革的深入,为了适应未来低空通用航空市场的快速增长,需要通过构建新的通信网络架构实现高效、安全的航空电信网,以适应低空航空通信数据流和空中交通管理信息迅猛增长的要求,以及通用航空未来发展对低空宽带数据传输、飞机安全保障与智能航空系统等方面的要求。虽然传统航空电信网由OSI体制向IPS体制发展是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在实际应用中,IPS体制在解决基于IP的宽带空地通信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向IPS体制的过渡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以TD-LTE技术为基础的宽带数据链可以支持更为丰富的空地通信服务,为构建低空空域内IP航空电信网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能够解决低空空域的安全监控、管制运行和飞行服务等问题。本论文以演进中的IP航空电信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于TD-LTE技术体制构建低空空域内IP航空电信网的可行性,着重研究了在构建IP航空电信网层次化体系结构时所面临的若干关键问题,重点阐述了以TD-LTE技术为基础的IP航空电信网体系结构、IP航空电信网低空环境适应性优化技术、IP航空电信网低空覆盖组网优化技术等具体研究内容。本论文取得如下成果:1)根据低空航空通信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TD-LTE移动通信网络的IP航空电信网层次化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考虑了 TD-LTE移动通信网络体系与传统航空电信网体系的差异,设计了一种层次化的体系构建方式,提出通过边界网关隔离TD-LTE回传网与空管服务网络的方法,并且给出了基于TD-LTE的IP航空电信网的总体架构与网元实体设计方案,解决了机载TD-LTE终端接入AN地面通信网络时所面临的IP化承载、服务融合、安全接入等问题。2)提出了一种基站侧频偏估计与补偿的低空适应性优化解决方案,以解决低空高速飞行器产生的多普勒频移对地空通信的影响。针对低空飞行器高速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多普勒频移问题,结合单导频频偏估计精度范围广和双导频频偏估计精度高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单双导频联合估计的方法;并基于对时域和频域补偿方案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频域频偏补偿方案。大量的仿真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基站侧频偏估计与补偿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大频偏导致的切换、容量、覆盖等问题,而且实现复杂度低。3)提出了一种针对空地通信网络的低空覆盖组网优化规划方法,以保证低空飞行器移动过程中的空地持续通信。针对低空环境下的信道传播衰落特点,建立了不同场景下的低空信道衰落模型。其后针对地空站与地面站同频组网存在的局限,提出低空覆盖异频组网方案,并进行了地空站覆盖分析,给出了异频组网的频率选择建议和覆盖建议。随后在异频组网规划前提下进行了覆盖强度和信噪比的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了采用异频组网时,地面设备覆盖能力和组网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刘军[5](2015)在《三网融合下长沙电信宽带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三网融合是国家宽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宽带战略的一个前导,没有三网融合,宽带战略将无从谈起。三网融合的加快推进对于国家研究实施“宽带战略”大有裨益。在中央关于推进三网融合的重点工作中,包括加强网络建设改造以及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业务应用等内容,而IPTV、手机电视等融合型业务发展需要高质量带宽的支撑。全球最大的CDN服务商美国Akamai公司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世界平均网速同比提升了39%,达4.7Mbps,平均连接速度最快的国家或地区是韩国,日本排在第三位,中国大陆以4.2Mbps的网速排在第63名,与国家地位颇不相符。在三网融合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宽带业务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基于此,研究三网融合背景下宽带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长沙电信为具体对象,分析了在三网融合这一背景之下,长沙电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以及需求环境的变化。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总结了长沙电信所面对的产业环境,探讨研究长沙电信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将面对的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具体而言,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概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提出研究框架;第二章分析三网融合下宽带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三章分析长沙电信在三网融合下所面临的环境;第四章提出在三网融合下长沙电信宽带业务发展策略;第五章提出了三网融合背景下长沙电信发展宽带业务发展策略实施的保障策略;最后为文章小结,指出了全文的创新性成果与创新性理论。实际意义:第一,为电信企业宽带业务应对三网融合的发展策略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和前沿信息。第二,结合长沙电信宽带业务的实际情况,为长沙电信宽带业务应对三网融合竞争提供了实际的参考。第三,本课题重点探究了长沙电信宽带业务应对三网融合的发展策略和具体措施,这对于电信企业宽带业务应对三网融合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长沙电信宽带业务如何更好、更准确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全新的竞争格局中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希望对长沙电信甚至整个电信企业的业务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本课题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陈广晓[6](2014)在《基于LTE的宽带数据链环境下航空电信网移动性管理方法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低空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通用航空将步入快速发展期,届时低空空域中交通流量将大量增长。然而,我国低空空域基础设施并不完备,目前缺乏一套完整的通信系统以支持低空空域的通信、监视、导航及避撞。由于LTE技术是移动通信领域已经成熟的移动宽带接入技术,能够提供抗干扰性强、带宽大和多业务的无线宽带通信,可以考虑用其承载航空电信网的低空空地通信。但是LTE并不是专门针对低空航空场景设计的数据链,将其引入航空电信网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飞机频繁、高速、大范围移动(相对于移动通信终端)带来的移动性管理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首先分析了 LTE宽带数据链及航空电信网的移动性管理技术,总结已有管理技术在低空场景下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低空场景下机载终端通过LTE网络接入IP航空电信网获取航空电信网服务面临的具体问题,设计了 LTE宽带数据链环境下IP航空电信网移动性管理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流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跨管制域通信链路切换方法以及跨管制域空管移交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低空飞行器飞行过程中接入控制、空地漫游通信、LTE网络所辖区域与空管区域不符、空管域自治等问题。然后,本论文对低空环境下基于LTE的宽带数据链的航空电信网移动性管理方法进行了评估,通过采用NS2软件对该移动性管理方法涉及的功能实体和详细流程进行仿真建模,设计了低空典型场景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对移动性管理方法的性能进行了评判,从而为LTE技术在低空空地通信环境下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最后,总结本文,并给出下一步研究方向。

叶海波[7](2014)在《基于IPv6的航空电信网路由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民用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和IPv6技术的日益完善,ATN/IPS正成为下一代民用航空通信基础网络的发展方向。与一般移动IPv6网络不同的是,ATN/IPS的移动具有高动态、大区域的特点,飞机的高速飞行对空地无线通信链路的带宽利用率和网络传输时延等性能影响较大。本文提出ATN/IPS的层次网络结构模型,并研究空地通信路由优化技术,以应对机载网络频繁切换地面接入网络带来的通信时延,保证通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首先,针对飞机的高速移动性带来机载网络频繁切换地面接入网络的特点,提出ATN/IPS的层次网络结构模型和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方案,以期减少切换时延和移动管理信令。其次,ATN/IPS的应用关键是解决由各类机载通信节点组成的子网的移动性问题。基于层次ATN/IPS网络结构,本文提出机载网络移动切换后的路由优化方案,通过引入移动锚点MAP管理域,将飞机的基站切换分为本地切换和区域切换,本地切换时机载子网的移动路由器MR和移动终端MN无需向各自的家乡代理HA进行绑定更新,减少因飞机频繁切换地面接入基站而产生的大量信令交互;通过MR代理,为机载子网的本地终端LN发送的数据包增加移动属性,实现LN、MN与各自的通信对端CN间的无区分路由优化,从而简化移动子网的路由优化过程。最后,构建了ATN/IPS实验仿真平台,实现层次网络结构下的上述路由优化改进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NEMO基本支持协议的移动管理方案相比,本文提出的路由优化措施在端到端通信时延等方面具有更优的性能。

延志伟,王妍[8](2013)在《网络层移动性管理协议浅析》文中认为随着IPv6全面部署的推进以及互联网和电信网的深度融合,基于全IP架构的移动互联网正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而全IP移动互联网的实现必须有高效的IP层移动性管理协议支撑。本文回顾了基于IP的移动性管理协议在最近20年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现状,比较了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两种移动性管理协议的特征,并通过分析阐述了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中移动性管理协议的重要发展方向。

刘玉英[9](2012)在《IPv6在三网融合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随着移动数据业务不断增加,用户的在线时长也在不断增加,三网融合使得终端也不断增加,这大大增加了对IP地址资源的需求,现有的IPv4已无法满足如

陈海虹[10](2012)在《现阶段推进IPv6的关键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IPv4,IPv6地址现状,对IPv4 NAT,IPv6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描述,并从网络、终端、内容应用对现阶段IPv6部署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二、电信网的发展需要IPv6(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信网的发展需要IPv6(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TN/IPS的通信网络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ATN/IPS的发展
2 IPv6移动管理技术
3 ATN/IPS网络结构
4 ATN/IPS服务类型
5 ATN/IPS网络类型及优化
6 ATN/IPS移动节点接入地址配置
7 ATN/IPS通信网络仿真实验与结构优化
    7.1 构建基础的仿真通信网络
    7.2 支持移动网络(NEMO)协议的网络仿真
    7.3 ATN/IPS仿真网络的层次结构优化
    7.4 仿真性能分析
8 结语

(2)南京工业大学IPv4/IPv6流量优化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IPv4环境下的流量优化
    1. IPv4中的流量路径选择问题
    2.IPv4中的流量优化
IPv6环境下的流量优化
    1.高校IPv6部署现状
    2. IPv6环境下访问变慢原因分析
3. IPv6中的流量优化

(3)IPv6多出口解决方案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IPv4多出口与IPv6多出口比较
    1.1 IPv4出口选择的简单性
    1.2 IPv6地址的多样性
    1.3 IPv6源地址选择的复杂性
    1.4 IPv6多出口的复杂性
2 IPv6多出口的方案
    2.1 仅配置某个运营商的IPv6地址
    2.2 分别配置每个运营商的IPv6地址(NAT66容灾)
    2.3 分别配置每个运营商的IPv6地址(完全无NAT66)
3 IPv6多出口方案验证
    3.1 IPv6多出口解决方案一(配单运营商IPv6地址+NAT66)
        (1) 设备配置。
        (2) 测试。
        (3) 异常处理。
        ① 教育网故障:
        ② 电信网故障:
    3.2 IPv6多出口解决方案二(配多运营商IPv6地址+NAT66容灾)
        (1) 防火墙在方案一配置的基础上做如下修改:
        (2) 正常测试。
        (3) 异常测试。
        ① 教育网故障:
        ② 电信网故障:
    3.3 IPv6多出口解决方案三(配多运营商IPv6地址,完全无NAT66)
        (1) 配置SLA和EEM。
        (2) 异常测试。
        ① 教育网故障:
        ② 电信网故障:
4 三种解决方案对比
5 结束语

(4)IP航空电信网层次化体系结构与网络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及中英文对照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1.3 论文主体结构和内容
第二章 IP化航空电信网的研究与发展分析
    2.1 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对IP化航空电信网建设的迫切需求
        2.1.1 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趋势分析
        2.1.2 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高度及速度指标需求
        2.1.3 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所需支持的服务及相关指标
        2.1.4 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对航空电信网技术发展的需求
    2.2 IP化航空电信网技术与相关国际规范的发展概述
        2.2.1 新航行系统的发展及ATN/IPS的引入
        2.2.2 ATN/IPS航空电信网技术体制介绍
        2.2.3 当前航空电信网向ATN/IPS体制演进存在的问题分析
    2.3 基于TD-LTE网络构建IP航空电信网的可行性分析
        2.3.1 TD-LTE移动通信系统架构
        2.3.2 TD-LTE技术应用于航空电信网面临的问题分析
    2.4 本章小结
    2.5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TD-LTE的IP航空电信网层次化体系结构研究
    3.1 IP航空电信网总体方案设计原则
        3.1.1 基于TD-LTE的IP航空电信网设计前提
        3.1.2 基于TD-LTE的IP航空电信网的平面划分
        3.1.3 基于TD-LTE的IP航空电信网的纵向划分
    3.2 基于TD-LTE的IP航空电信网的层次化体系结构设计
        3.2.1 基于TD-LTE的IP航空电信网专用网络结构
        3.2.2 基于TD-LTE的IP航空电信网叠加网络结构
        3.2.3 基于TD-LTE的IP航空电信网目标网络结构
        3.2.4 IP航空电信网层次化体系结构方案比较分析
    3.3 基于TD-LTE的IP航空电信网的目标网络实体设计
        3.3.1 基于TD-LTE规范的低空空管服务网络设计
        3.3.2 基于TD-LTE规范的低空飞行器机载终端设计
    3.4 本章小结
    3.5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IP航空电信网低空环境适应性优化技术研究
    4.1 IP航空电信网低空飞行环境适应性分析
        4.1.1 高速移动情况造成的多普勒频移问题
        4.1.2 低空场景下多普勒频移模型描述
    4.2 IP航空电信网低空环境多普勒频移适应性优化技术研究
        4.2.1 低空环境下基站侧频偏估计
        4.2.2 低空环境下基站侧频偏补偿
    4.3 IP航空电信网低空环境适应性优化方案性能仿真
        4.3.1 仿真条件设置
        4.3.2 仿真结果分析
        4.3.3 频偏跟踪能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4.5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IP航空电信网低空覆盖组网优化技术研究
    5.1 低空环境下IP航空电信网组网覆盖分析
        5.1.1 低空飞行造成的信道传播衰落问题
        5.1.2 低空覆盖组网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
    5.2 低空环境下无线信道传播模型校准技术研究
        5.2.1 大尺度衰落模型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5.2.2 典型大尺度衰落模型适应性分析
        5.2.3 大尺度衰落模型仿真分析与结果
    5.3 低空覆盖组网频段选择与组网规划研究
        5.3.1 地空站和地面站同频组网规划分析
        5.3.2 地空站和地面站异频组网规划分析
        5.3.3 地空站单站覆盖分析
        5.3.4 地空站多站组网覆盖分析
        5.3.5 低空异频组网覆盖性能分析
    5.4 低空覆盖同频、异频组网规划建议
        5.4.1 低空覆盖同频、异频组网建议
        5.4.2 基于超级小区的站间距设置建议
    5.5 本章小结
    5.6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IP航空电信网技术验证与测试分析
    6.1 实验室验证与结果分析
        6.1.1 低空飞行实验室测试环境设置
        6.1.2 低空飞行实验室测试的信息流程
        6.1.3 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6.2 试飞验证与结果分析
        6.2.1 试飞实验环境设置
        6.2.2 覆盖和吞吐量性能分析
        6.2.3 大尺度衰落模型的实测校准
    6.3 本章小结
    6.4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束语
    7.1 论文工作及主要创新点总结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博士在读期间完成和参与的项目

(5)三网融合下长沙电信宽带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三网融合的内涵
    1.2.2 宽带业务发展策略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线路 第2章 三网融合下宽带业务发展现状与趋势
2.1 国内外三网融合发展现状
2.2 三网融合发展趋势
2.3 我国宽带业务发展现状
2.4 我国宽带市场发展趋势 第3章 三网融合下长沙电信宽带业务环境分析
3.1 长沙电信简介
    3.1.1 业务范围
    3.1.2 组织机构及职能
    3.1.3 客户分析
3.2 需求环境分析环境分析
    3.2.1 我国宽带市场分析
    3.2.2 长沙宽带市场增长分析
3.3 微观产业环境分析
    3.3.1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3.3.2 潜在竞争者分析
    3.3.3 替代品分析
    3.3.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3.3.5 用户议价能力分析
3.4 长沙电信宽带业务 SWOT 分析
    3.4.1 三网融合下长沙电信宽带业务优势分析
    3.4.2 三网融合下长沙电信宽带业务劣势分析
    3.4.3 三网融合趋势下长沙电信宽带业务机会分析
    3.4.4 三网融合趋势下长沙电信宽带业务威胁分析
    3.4.5 三网融合下长沙电信宽带业务 SWOT 分析表 第4章 三网融合下长沙电信宽带业务发展策略
4.1 长沙电信宽带业务产品-市场策略
    4.1.1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扩展现有业务
    4.1.2 三网融合背景下发展无线宽带业务扩大市场占有率
    4.1.3 发展基于三网融合的宽带增值业务
4.2 三网融合下长沙电信战略联盟策略
    4.2.1 与开发商和物业联合推广智慧小区
    4.2.2 与政府及商业部门合作打造“智慧长沙
4.3 三网融合下长沙电信宽带营销组合策略
    4.3.1 产品策略
    4.3.2 渠道策略
    4.3.3 价格策略
    4.3.4 促销策略 第5章 长沙电信宽带业务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5.1 团队的建设机制
    5.1.1 严格的人才甄选机制
    5.1.2 企业员工培训
    5.1.3 优秀的考核机制
5.2 加大知识管理的力度
    5.2.1 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5.2.2 建议知识管理采取的措施
5.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5.3.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5.3.2 加强文化建设的几个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LTE的宽带数据链环境下航空电信网移动性管理方法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论文架构
第二章 IP化航空电信网移动性管理相关技术研究
    2.1 航空电信网与低空开放服务需求
        2.1.1 航空电信网的发展历程
        2.1.2 低空环境下对航空电信网服务的需求
    2.2 ATN/IPS航空电信网的移动性管理技术
        2.2.1 ATN/IPS航空电信网结构
        2.2.2 ATN/IPS航空电信网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2.2.3 ATN/IPS移动性管理技术面临的问题
    2.3 LTE技术与低空场景下航空电信网网络架构
        2.3.1 LTE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业务场景模式
        2.3.2 低空场景下航空电信网网络架构
        2.3.3 LTE宽带数据链环境下航空电信网整体架构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LTE的宽带数据链环境下航空电信网移动性管理方案设计
    3.1 低空场景下航空电信网移动性管理面临的问题
    3.2 基于LTE宽带数据链的低空航空电信网移动性管理架构
    3.3 低空场景下跨空管域通信链路切换流程
        3.3.1 注册流程
        3.3.2 切换流程
        3.3.3 去附着流程
    3.4 低空场景下管制关系移交处理过程
        3.4.1 地面发起的管制移交
        3.4.2 空中发起的管制移交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LTE的宽带数据链环境下航空电信网移动性管理方案仿真系统设计实现
    4.1 仿真工具介绍
        4.1.1 NS2网络仿真软件介绍
        4.1.2 基于NS2软件的仿真流程
    4.2 移动性管理的仿真目标
    4.3 移动性管理仿真总体模型需求
    4.4 移动性管理方案的仿真建模
        4.4.1 机载终端建模
        4.4.2 TA-Router建模
        4.4.3 边界网关E-GW建模
        4.4.4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建模
        4.4.5 飞机信息管理服务器AMS建模
        4.4.6 空地应用服务器建模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LTE的宽带数据链环境下航空电信网移动性管理方案仿真结果与分析
    5.1 本方案仿真场景设计
    5.2 对比仿真方案设计
    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生阶段从事的工作
    6.3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基于IPv6的航空电信网路由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5 本文的结构
第2章 IPV6 移动管理技术概述
    2.1 IPV6 移动支持协议分析
        2.1.1 MN绑定更新
        2.1.2 MIPv6路由优化
        2.1.3 家乡地址选项
        2.1.4 第二类路由头
    2.2 层次移动 IPV6 移动管理协议分析
    2.3 网络移动基本支持协议分析
第3章 ATN/IPS 层次网络结构模型
    3.1 ATN/IPS 介绍
    3.2 ATN/IPS 服务类型
    3.3 ATN/IPS 路由优化需求分析
    3.4 ATN/IPS 层次网络结构模型
    3.5 ATN/IPS 移动接入地址配置
        3.5.1 IPv6 自动地址配置
        3.5.2 接口标识符
        3.5.3 ATN/IPS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3.6 小结
第4章 航空移动子网路由优化
    4.1 注册更新
    4.2 路由优化的实现过程
    4.3 优化的通信路由
    4.4 性能分析
        4.4.1 分析模型
        4.4.2 网络延迟性能分析
第5章 航空移动通信终端路由优化
    5.1 移动通信终端的注册更新
    5.2 移动通信终端的路由优化过程
    5.3 移动通信终端的优化路由
    5.4 移动通信终端的路由性能分析
第6章 ATN/IPS 实验仿真
    6.1 OMNET++仿真平台介绍
    6.2 仿真模块设计
    6.3 基于 NEMO 基本支持协议的 ATN/IPS 仿真
    6.4 层次网络结构的 ATN/IPS 仿真
    6.5 仿真性能分析
结论
    全文的主要工作及得到的主要结论总结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8)网络层移动性管理协议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IP移动性管理发展历程
2 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移动性管理
3 应用现状
4 结论

(9)IPv6在三网融合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三网融合的概念及发展
IPv6的特点
IPv6在三网融合中的应用优势
    支持地址分配
    支持移动性
    支持组播
    支持物联网及网络视频管理
    支持安全性
IPv6应用到三网融合过程中要注意的技术问题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过渡方式
    注意实现地址科学规划和管理
    关注安全问题
        1、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的安全性
        2、协议转换技术的安全性
结束语

(10)现阶段推进IPv6的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IP v4地址枯竭现状
2 NAT的问题
3 IP v6的改造方案
4 结束语

四、电信网的发展需要IPv6(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TN/IPS的通信网络设计与优化[J]. 李玲. 长江信息通信, 2021(06)
  • [2]南京工业大学IPv4/IPv6流量优化方案[J]. 崔北亮,许晓冯. 中国教育网络, 2021(Z1)
  • [3]IPv6多出口解决方案应用研究[J]. 崔北亮.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4]IP航空电信网层次化体系结构与网络优化技术研究[D]. 周琦. 北京邮电大学, 2017(02)
  • [5]三网融合下长沙电信宽带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刘军. 湖南大学, 2015(09)
  • [6]基于LTE的宽带数据链环境下航空电信网移动性管理方法研究与设计[D]. 陈广晓.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5)
  • [7]基于IPv6的航空电信网路由技术研究[D]. 叶海波.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4(04)
  • [8]网络层移动性管理协议浅析[J]. 延志伟,王妍.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3(04)
  • [9]IPv6在三网融合中的应用[J]. 刘玉英. 中国传媒科技, 2012(17)
  • [10]现阶段推进IPv6的关键技术[J]. 陈海虹. 电信网技术, 2012(06)

标签:;  ;  ;  ;  ;  

电信网络发展需要IPv6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