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贝类中毒流行病学特征

连云港市贝类中毒流行病学特征

一、连云港市贝类中毒的流行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郭枫[1](2017)在《羟基自由基快速杀灭锥状斯氏藻孢囊的研究》文中认为海洋赤潮的频繁爆发、范围扩大,加剧了海洋灾害,对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亮出了红牌。赤潮灾害反复爆发的重要成因之一是休眠性孢囊,又称赤潮“种源”,在合适条件下萌发后爆发性增殖。如何高效杀灭具有坚硬外壳的赤潮藻孢囊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C06B01、2013BAC06B02)和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5RA4008),本文利用大气压强电离放电产生高浓度气态氧活性碎片,注入管路后和海水碰撞反应,在微气泡破裂的极端高温高压条件下生成高浓度·OH,在管路中实现快速高效杀灭锥状斯氏藻孢囊,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SYTOXGreen荧光染色法判断锥状斯氏藻孢囊死活,确定了·OH杀灭孢囊的剂量、时间和CT阈值。·OH法杀灭有机质壁孢囊和钙质壁孢囊的剂量分别为1.46和1.90mg/L,仅为蛋白酶抑制剂方法的1/27,CuSO4法的1/105和H202法的1/1316;·OH法杀灭有机质壁孢囊和钙质壁孢囊的时间分别为3.1和4.1 s,仅为蛋白酶抑制剂方法的1/878,甲萘醌法的1/1756和H202法的1/42146;·OH法杀灭有机质壁孢囊和钙质壁孢囊CT阈值分别为0.24和0.28 mg·min/L,仅为 C102 法的 1/25714,CuSO4 法的 1/107142 和 H202 法的 1/428571;(2)通过萌发实验判断·OH对锥状斯氏藻孢囊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杀灭阈值下,钙质壁孢囊和有机质壁孢囊萌发率均为0,表明孢囊失去了萌发为营养细胞的潜能,被彻底杀灭。(3)进行了·OH处理锥状斯氏藻孢囊的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杀灭阈值下,·OH不破坏孢囊整体结构,由孢囊壁表面细小裂纹处进入孢囊体内,氧化降解叶绿素,破坏DNA,分解内容质,彻底杀灭具有坚硬外壳的孢囊。(4)进行了·OH和常规药剂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OH杀灭锥状斯氏藻孢囊的CT阈值为0.28 mg·min/L;C1O2完全杀灭孢囊的CT阈值为7200 mg min/L,为·OH的2.6×104倍;CuSO4的CT阈值为30000 mg·min/L时仅杀灭12.9%的孢囊,为·OH 的 10.7×104倍;H202 的 CT 阈值为 120000mg·min/L 时仅杀灭 24.1%的孢囊,为·OH的42.9×1 04倍。综上,只有·OH可以快速高效杀灭锥状斯氏藻孢囊,具有常规药剂无可比拟的优势。综上,本文利用大气压强电离放电制备高浓度·OH,首次实现了快速高效杀灭具有坚硬外壳的锥状斯氏藻孢囊,初步探究了 ·OH杀灭孢囊的生物学过程,为防控赤潮灾害和外来生物入侵提供了全新方法。

吴蓓莉,吴佳莉,柴丽月,王剑萍,胡卓琼[2](2017)在《宁波象山港养殖贝类污染物现状调查分析》文中认为2010—2015年期间连续对宁波象山港海水贝类养殖区进行了监测采样,历年共采集样品294批次,并分析了贝类体内的微生物、重金属、贝类毒素、多氯联苯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状况.结果表明:宁波市沿岸贝类产品总体上良好,但仍有部分指标超标,在294份样品中有74份样品(包括2类区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影响因子是大肠杆菌,部分样品的菌落总数、重金属镉超出有关区域的标准含量.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多氯联苯项目均符合国家贝类检测标准.

陈雪昌,金雷,何依娜,顾捷,孙秀梅,陈瑜,金衍健,许丹[3](2016)在《浙江省乐清湾北部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监测乐清湾北部贝类产品微生物、贝类毒素、多氯联苯和重金属含量。[方法]对浙江省乐清湾北部189个贝类样品中大肠杆菌、菌落总数、多氯联苯、铅、镉、腹泻性贝类毒素和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乐清湾北部贝类的大肠杆菌、菌落总数、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符合农业部Ⅱ类以上贝类生产养殖区规定,可直接上市销售。铅、镉和多氯联苯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相关要求。[结论]该研究可为掌握浙江省乐清湾北部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提供数据。

孙烨[4](2016)在《麻痹性贝类毒素细胞检测法的建立与评价》文中提出目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因人食用了含有该毒素的贝类会引起人体产生外周神经麻痹而得名。其特点是广泛分布在世界的各个海域、毒性作用强、对人类致死率高等。PSP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对动物的心血管、神经系统有高度的特异性。到目前为止,对此类毒素并没有特效的解毒剂。国内外对PSP的检测建立了多种方法,但这些检测方法优缺点明显,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国外进口的试剂盒检测,其检测成本较高不利于普及。所以,建立一种简便、灵敏、成本低适合普及的PSP检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方法:本研究以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为受试对象,基于细胞毒性建立PSP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即细胞检测法。首先广泛搜集近15年来报道的全国发生麻痹性贝类毒素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对麻痹性贝类毒素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分布进行探讨。然后使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出石房蛤毒素(STX)暴露N2a细胞中的差异蛋白,利用Western blot和相应的ELISA方法对差异蛋白进行进一步验证。利用差异蛋白建立检测PSP的细胞检测法,并对此方法分别从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方面进行评价。结果:1、按照剔除标准和步骤进入统计分析的文献共21篇,共报道麻痹性贝类毒素食物中毒事件131起,889例,其中有69人死亡,病死率为7.76%。其中沿海地区共报道130起;第一季度报道3起,第二季度报道67起,第三季度报道59起,第四季度报道2起;食用织纹螺导致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共124起,732例病人。2、与未暴露N2a细胞总蛋白相比,STX暴露N2a细胞总蛋白中共有13个差异蛋白点,经质谱鉴定后,这13个差异蛋白点为9个蛋白;进一步验证发现与未暴露的N2a细胞蛋白相比,小鼠14-3-3蛋白及小鼠α烯醇化酶在STX暴露N2a细胞蛋白中表达上调,小鼠丝切蛋白2在N2a细胞中表达下调。3、采用α烯醇化酶ELISA试剂盒对贝类样品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与ELISA法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R2=0.8106。结论:1、麻痹性贝类毒素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率沿海地区明显高于内陆地区;时间主要发生在第二、三季度;造成麻痹性贝类毒素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是织纹螺。2、STX暴露N2a细胞可以使细胞中小鼠14-3-3蛋白和小鼠α烯醇化酶的表达上调,小鼠丝切蛋白2的表达下调。3、小鼠α烯醇化酶含量与STX浓度在1-10nmol/L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的PSP细胞检测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重复性,检测限可达到1nmol/L,相当于0.299μg/100g。

俞佳锋,王凯,薛俊增,吴惠仙[5](2014)在《扇贝标准样品中元素的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分析》文中指出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TXRF)法是一种新型的检测生物体内元素含量的方法,采用TXRF法对生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扇贝GBW10024进行了多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使用TXRF法测定扇贝等贝类生物样品中元素含量时,Al、Ti、Cu、Fe、Pb这5个元素的测定极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其测定结果需通过实验空白进行校正;其中Ti、Pb由于本身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较少,故测定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S、P在生物体内本身含量较多,测量结果可能偏小,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他9个元素(K、Ca、Mn、Zn、As、Se、Br、Rb、Sr)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需求。

俞佳锋[6](2014)在《洋山港海域桡足类对重金属的富集及急性毒性分析》文中指出重金属是指那些密度超过5g/cm3的化学元素,约有40种。桡足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者,在浮游植物和游泳动物食物链之间扮演重要角色,在海洋生态系统动态变化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对洋山港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进行重金属元素分析:一方面阐明浮游动物体内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状况,另一方面为分析洋山港海域重金属的污染和重金属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传递提供基础;同时为海洋浮游生物体内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本文主要以洋山港浮游动物优势种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和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全反射X射线荧光技术(TXRF)测定单个海洋浮游动物体内元素的可行性;测定了真刺唇角水蚤和背针胸刺水蚤体内的元素含量并作对比,研究了Cu2+、Zn2+、Cd2+、Hg2+这四种常见重金属对真刺唇角水蚤的急性毒性效应及其体内其它重金属元素的变化。采用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法(TXRF),对洋山港浮游动物优势种-真刺唇角水蚤个体体内的12个元素进行分析测定,样品经硝酸超声消解,以镓为内标。结果发现真刺唇角水蚤体内元素含量丰富,Br、 P、 K、Ca的含量最高,Cu、Zn、Fe含量次之,Cr、Mn、Ni、Pb、 Ti含量最少,重金属含量因种类而异。其中Fe、Cr、Mn、Ni、Pb、Ti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0%70%之间,个体之间的差异大。TXRF测定K、Ca、Cu、Zn、Fe、Cr、Mn、Ni等8个元素,准确度高,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80%~120%之间;方法检出限基本能够保证测定结果的有效性。使用全反射X射线荧光技术(TXRF)对真刺唇角水蚤和背针胸刺水蚤体内的K、Ca、Cu、Zn、Fe、Cr、Mn、Ni进行分析:在被测的8个元素中K、Ca浓度最高,Cu、Zn、Fe浓度次之,Cr、Mn、Ni浓度最低,重金属元素含量随种类而异。对真刺唇角水蚤和背针胸刺水蚤的二组元素浓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p=0.28>0.05,说明这二个种体内的元素含量无显着性差异。Cu2+、Zn2+、Cd2+、Hg2+对实验室驯化的真刺唇角水蚤在26℃时的24h-LC50值分别为0.32mg/L、1.08mg/L、1.15mg/L、43.95μ g/l,重金属离子对真刺唇角水蚤毒性大小为Hg2+>Cu2+>Zn2+>Cd2+。Cu2+、Zn2+、Hg2+的生物安全浓度均低于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可见真刺唇角水蚤对Cu2+、Zn2+、Hg2+的单一毒性非常敏感,可以作为海水中Cu2+、Zn2+、Hg2+浓度的指示生物,来表明海水的重金属污染情况。

李晔,杨天池,张胜良[7](2012)在《2011年宁波市食用紫贻贝引起的腹泻暴发疫情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掌握宁波市2011年5月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查明危险因素并控制疫情蔓延。方法描述此次疫情三间分布的流行特征,电话调查暴发期间报告的88例病例和88例对照,对调查结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危险因素研究和剂量反应关系分析。结果宁波市2011年5月19~26日出现腹泻暴发疫情,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鄞州和海曙区,年龄以20~59岁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1:1,病例职业主要为农民和散居儿童;食用紫贻贝是引起此次疫情的危险因素(OR=11.33,95%CI:5.18~25.14),发病随着暴露水平增强而增加(χ2=43.81,P<0.01)。结论此次腹泻暴发疫情可能因食用含有贝类毒素的紫贻贝引起,应加强监测,阻止有毒贝类上市是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有效手段,减少赤潮发生是预防此类疾病的根本措施。

陈雪昌,梅光明,郭远明,朱敬萍,张小军,孙秀梅,薛彬[8](2011)在《浙江沿岸养殖贝类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状况监测研究》文中指出2009-2010年对浙江沿岸三门湾、乐清湾和嵊泗海水贝类养殖区采样151批次,连续2年监测了贝类微生物、贝类毒素和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浙江沿岸贝类产品尚存在一定风险,部分样品有贝类毒素检出或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应引起贝类消费者和相关渔业管理部门的重视。

胡昕,诸葛青云,潘长旺,梁韶晖,黄慧聪,谭峰[9](2010)在《温州市海洋贝类微生物污染状况的调查》文中提出目的调查温州市海洋贝类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 2009年7月在温州沿岸地区抽取100份贝类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在100份样品中,有67份不同程度地受到微生物污染,占总数的70%,合格率仅为30%。其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大肠菌群,占超标总数的61.4%,其次为沙门氏菌占18.6%,副溶血性弧菌占15.7%,李斯特菌占4.3%;也有少部分贝类产品是因细菌总数超标,占总数的6%。结论微生物性污染对温州海洋贝类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威胁。

周德山[10](2008)在《海州湾海域赤潮形成的环境因子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通过对2003~2007年连云港海州湾海域赤潮监控区设立的6个站位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对海州湾海域的水文、水质和生物环境因子进行的调查和研究,阐述了海州湾海域赤潮形成与气象、水文、水质及生物等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最近几年连云港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含有大量有机质、重金属离子的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被大量排入海中,以及沂沭地区的主要排河道--新沭河均从我市入海,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都有可能导致了海州湾海域的富营养化;海州湾沿海水产养殖业的大规模发展,尤其是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鱼类的高密度养殖,以及沿海大量的育苗场,每天都有大量污水排入海中,这些带有大量残饵、粪便的水中含有氨氮、尿素、尿酸及其它形式的含氮化合物,加快了海水的富营养化,构成了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2)海州湾海域的地理特征、水文、气象条件在赤潮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海州湾海域,为典型的半月形海湾,加上人工填海造桥(西大堤即神州第一坝)的建设,隔断了连云港海峡潮流东进西出的自然状态,形成一个半封闭的港湾,使海水交换与更新能力大大减弱,港口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3)赤潮生物的存在是赤潮发生的前提条件,连云港海州湾赤潮生物种类较多,这些赤潮生物构成了该水域赤潮发生的潜在因素,一旦条件适宜,必然会暴发赤潮。通过对以上因子的分析和综合研究,旨在找出赤潮形成的原因及规律,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监测,掌握第一手赤潮监控数据,并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适时向社会、沿海相关用海单位发布赤潮预警预报,从而最大限度减少赤潮造成的损失。

二、连云港市贝类中毒的流行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连云港市贝类中毒的流行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羟基自由基快速杀灭锥状斯氏藻孢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赤潮藻孢囊是赤潮爆发的主要成因之一
        1.1.1 我国赤潮灾害频繁爆发
        1.1.2 赤潮灾害的主要成因
        1.1.3 典型赤潮藻—锥状斯氏藻
    1.2 杀灭赤潮藻孢囊的研究趋势
        1.2.1 物理法
        1.2.2 化学药剂法
    1.3 一种杀灭赤潮藻孢囊的新方法—高级氧化技术
        1.3.1 高级氧化技术及羟基自由基的特性
        1.3.2 高级氧化技术杀灭藻类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羟基自由基高效生成及快速杀灭锥状斯氏藻孢囊研究
    2.1 大气压强电离放电高效生成·OH
        2.1.1 大气压强电离放电
        2.1.2 高效生成·OH的等离子体化学反应过程
    2.2 ·OH杀灭锥状斯氏藻孢囊的实验装置
    2.3 检测方法
        2.3.1 TRO的测定
        2.3.2 SYTOX Green染色判断孢囊死活
        2.3.3 水质指标的检测
        2.3.4 溴酸盐的检测
    2.4 ·OH杀灭锥状斯氏藻孢囊的实验研究
        2.4.1 ·OH杀灭的剂量-效应关系
        2.4.2 ·OH杀灭的时间-效应关系
        2.4.3 ·OH杀灭的CT阈值
    2.5 ·OH杀灭对海水水质及溴酸盐的影响
        2.5.1 对海水水质的影响
        2.5.2 对生成溴酸盐的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羟基自由基对锥状斯氏藻孢囊萌发率的影响
    3.1 人工诱导锥状斯氏藻孢囊的生成
        3.1.1 孢囊的生成
        3.1.2 孢囊生活史的验证
    3.2 ·OH对孢囊萌发率的影响
        3.2.1 萌发实验
        3.2.2 ·OH对钙质壁孢囊萌发率影响
        3.2.3 ·OH对有机质壁孢囊萌发率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羟基自由基作用锥状斯氏藻孢囊的形态学分析
    4.1 形态学分析方法
        4.1.1 荧光染色
        4.1.2 SEM表面形态分析
        4.1.3 TEM亚显微结构分析
    4.2 锥状斯氏藻孢囊的形态学分析
        4.2.1 SYTOX Green荧光染色结果分析
        4.2.2 叶绿素荧光结果分析
        4.2.3 DAPI荧光染色结果分析
        4.2.4 SEM观察孢囊表面形态
        4.2.5 TEM观察孢囊亚显微结构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羟基自由基与常规药剂杀灭锥状斯氏藻孢囊的对比研究
    5.1 实验方法
        5.1.1 常规药剂的配制
        5.1.2 杀灭实验过程
    5.2 ·OH与CuSO_4杀灭效果的对比
        5.2.1 杀灭时间的对比
        5.2.2 SYTOX Green荧光染色分析
        5.2.3 杀灭剂量的对比
        5.2.4 SYTOX Green荧光染色分析
    5.3 ·OH与H_2O_2杀灭效果的对比
        5.3.1 杀灭时间的对比
        5.3.2 SYTOX Green荧光染色分析
        5.3.3 杀灭剂量的对比
        5.3.4 SYTOX Green荧光染色分析
    5.4 ·OH与ClO_2杀灭效果的对比
        5.4.1 杀灭时间的对比
        5.4.2 SYTOX Green荧光染色分析
        5.4.3 杀灭剂量的对比
        5.4.4 SYTOX Green荧光染色分析
    5.5 CT阈值的比较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宁波象山港养殖贝类污染物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站位设置
    1.2 抽样时间和抽样方法
    1.3 检测参数和方法限量值
    1.4 贝类养殖区域划行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象山港贝类监测结果
        2.1.1 象山港贝类微生物及贝类毒素监测结果
        2.1.2 象山港贝类重金属监测结果
    2.2 象山港养殖贝类历年污染变化趋势
3 讨论

(3)浙江省乐清湾北部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采样点布设。
        1.1.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2 检测参数、方法和判定限量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贝类产品微生物分析
    2.2 贝类产品多氯联苯和贝类毒素分析
    2.3 贝类产品重金属分析
3 小结

(4)麻痹性贝类毒素细胞检测法的建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主要来源
    1.2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理化性质
    1.3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毒性
    1.4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
    1.5 本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麻痹性贝类毒素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TX暴露N2a细胞中差异蛋白的筛选及验证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麻痹性贝类毒素细胞检测法的建立与评价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扇贝标准样品中元素的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试剂与材料
        1.1.2 仪器
    1.2 样品制备
    1.3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样品的消解方法选择
    2.2 内标元素的选择
    2.3 样品中各元素的测定结果
    2.4 实验样品TXRF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2.4.1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2.4.2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3 结论

(6)洋山港海域桡足类对重金属的富集及急性毒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外的海洋重金属污染研究
        1.1.1 重金属的定义
        1.1.2 海洋重金属的污染现状
        1.1.3 常见海洋重金属的危害
    1.2 海洋浮游动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研究
        1.2.1 海洋桡足类
        1.2.2 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
        1.2.3 海洋浮游动物对重金属的富集
    1.3 国内外重金属毒性效应评估研究
        1.3.1 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1.3.2 国内外重金属对海洋浮游动物毒性效应的研究
    1.4 生物样品中微量金属测定的研究进展
        1.4.1 引言
        1.4.2 微量金属的测定方法
        1.4.3 小结
    1.5 国内外浮游动物体内重金属的测定方法
    1.6 展望
第二章 真刺唇角水蚤 3 种干燥法的处理效果比较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小结
第三章 全反射 X 射线荧光技术在浮游动物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仪器及工作条件
        3.2.2 主要试剂
        3.2.3 样品处理方法
        3.2.4 海水中重金属测定
        3.2.5 空白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样品处理
        3.3.2 内标元素的选择
        3.3.3 方法检出限
        3.3.4 实验空白对样品测定的影响
        3.3.5 真刺唇角水蚤 TXRF 重金属元素分析结果与加标回收率
        3.3.6 生物富集系数
    3.4 小结
第四章 洋山港海域桡足类重金属的富集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动物采集与驯化
        4.2.2 主要仪器及工作条件
        4.2.3 主要试剂
        4.2.4 样品处理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真刺唇角水蚤与背针胸刺水蚤体内重金属及其差异性分析
        4.3.2 桡足类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其体重的关系性,以及各个元素之间的相关性
第五章 重金属对桡足类急性毒性分析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动物采集与驯化培养
        5.2.2 Cu~2+、Zu~2+、Cd~2+、Hg~2+对真刺唇角水蚤的 24h 急性毒性实验
        5.2.3 测定真刺唇角水蚤经重金属暴露之后其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变化
        5.2.4 主要试剂
        5.2.5 主要仪器及工作条件
    5.3 结果
        5.3.1 Cu~2+、Zu~2+、Cd~2+、Hg~2+对真刺唇角水蚤的 24h 急性毒性实验
        5.3.2 真刺唇角水蚤经重金属离子暴露后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变化
    5.4 讨论
        5.4.1 真刺唇角水蚤经重金属离子暴露后体内重金属的变化
        5.4.2 重金属离子对真刺唇角水蚤毒性大小的评估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扇贝标准样品中元素的全反射 X 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分析*
    参考文献

(7)2011年宁波市食用紫贻贝引起的腹泻暴发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流行特征
        2.1.1 时间分布
        2.1.2 地区分布
        2.1.3 人群分布
    2.2 流行病学调查
        2.2.1 主要症状
        2.2.2 危险因素分析
        2.2.3 剂量反应关系分析
    2.3 实验室检测
3 讨论

(8)浙江沿岸养殖贝类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状况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海区设定
    1.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3 检测参数和方法
    1.4 贝类养殖区区域划型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贝类微生物污染及贝类毒素监测结果
        2.1.1 三门湾贝类微生物及贝类毒素监测结果
        2.1.2 乐清湾贝类微生物及贝类毒素污染监测结果
        2.1.3 嵊泗县贝类微生物及贝类毒素污染监测结果
    2.2 贝类重金属元素污染监测结果
        2.2.1 三门湾贝类重金属监测结果
        2.2.2 乐清湾贝类重金属元素污染监测结果
        2.2.3 嵊泗县贝类重金属元素污染监测结果
    2.3 三门湾、乐清湾和嵊泗贝类污染状况比较
3 讨论

(9)温州市海洋贝类微生物污染状况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和处理
    1.2 主要试剂
    1.3 检测方法
    1.4 评价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10)海州湾海域赤潮形成的环境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综述
    1 赤潮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 目前我国对赤潮成因的研究及存在问题
    3 赤潮形成的环境因子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1章 海州湾海域水文环境因子与赤潮形成的关系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项目、监测布点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潮汐、潮流和海浪与赤潮形成的关系
        2.2 气象因子的特征与赤潮形成的关系
        2.3 降水、大陆径流与赤潮形成的关系
        2.4 温度、盐度特征与赤潮形成的关系
    3 讨论
第2章 海州湾海域水质理化因子与赤潮形成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布点
        1.2 采样时间、采样方法及调查项目
        1.3 数据处理及其评价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磷的主要来源
        2.2 亚硝酸盐、硝酸盐月旬变化特征
        2.3 磷酸盐月旬变化特征
        2.4 DO的动态变化特征与赤潮形成的关系
        2.5 COD_(Mn)的动态变化特征
        2.6 pH值的动态变化特征
        2.7 富营养化指数动态变化特征
        2.8 有机污染指数动态变化特征
    3 讨论
        3.1 营养盐与赤潮形成的关系
        3.2 pH、DO、COD水质因子与赤潮形成的关系
        3.3 富营养化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与赤潮的关系
第3章 海州湾海域生物因子与赤潮形成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项目、监测布点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赤潮生物的种类组成
        2.2 叶绿素a动态变化特征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四、连云港市贝类中毒的流行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羟基自由基快速杀灭锥状斯氏藻孢囊的研究[D]. 郭枫. 厦门大学, 2017(05)
  • [2]宁波象山港养殖贝类污染物现状调查分析[J]. 吴蓓莉,吴佳莉,柴丽月,王剑萍,胡卓琼.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3]浙江省乐清湾北部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监测[J]. 陈雪昌,金雷,何依娜,顾捷,孙秀梅,陈瑜,金衍健,许丹. 安徽农业科学, 2016(35)
  • [4]麻痹性贝类毒素细胞检测法的建立与评价[D]. 孙烨.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5]扇贝标准样品中元素的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分析[J]. 俞佳锋,王凯,薛俊增,吴惠仙.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4(05)
  • [6]洋山港海域桡足类对重金属的富集及急性毒性分析[D]. 俞佳锋. 上海海洋大学, 2014(03)
  • [7]2011年宁波市食用紫贻贝引起的腹泻暴发疫情分析[J]. 李晔,杨天池,张胜良. 热带医学杂志, 2012(09)
  • [8]浙江沿岸养殖贝类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状况监测研究[J]. 陈雪昌,梅光明,郭远明,朱敬萍,张小军,孙秀梅,薛彬.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9]温州市海洋贝类微生物污染状况的调查[J]. 胡昕,诸葛青云,潘长旺,梁韶晖,黄慧聪,谭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07)
  • [10]海州湾海域赤潮形成的环境因子研究[D]. 周德山. 苏州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连云港市贝类中毒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