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温室内粉虱的防治

注意温室内粉虱的防治

一、重视防治温室白粉虱(论文文献综述)

于梦竹[1](2020)在《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产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种植面积约1.8万公顷。伴随着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时间的延长,设施蔬菜生产区各种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目前化学药剂防治是主要的防治手段,加之种植户缺乏科学用药的相关知识,导致盲目用药现象普遍发生,不仅严重影响设施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造成蔬菜和土壤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为了促进瓦房店市设施蔬菜健康有序的发展,科学指导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生产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计划,提高防控效果,作者通过走访调研、查阅资料和田间试验,对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蔬菜品种结构和病虫害发生种类和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在示范区进行示范,总结了实用的绿色防控技术,提出了适用于瓦房店市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以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和豆科为主,茄科作物主要有番茄、辣椒、茄子,葫芦科有黄瓜、葫芦瓜,十字花科有油菜、白菜,豆科的四季豆、豇豆、芸豆等。通过20172019年对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的调查,共调查鉴定了77种病虫害,其中番茄28种、茄子10种、辣椒12种、菜豆8种、黄瓜19种,同时明确了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并且对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在蔬菜病害方面,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番茄根结线虫病、辣椒病毒病和黄瓜霜霉病等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应作为重点防控的病害;在蔬菜虫害方面,斑潜蝇、温室白粉虱、蓟马和蚜虫是瓦房店市设施蔬菜虫害防控的重点。2.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105亿cfu/g多粘·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白粉病、黄瓜灰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分别可达80.48%,91.59%和88.71%,对作物安全无药害;0.5%香菇多糖水剂18.75g/hm2和26.25g/hm2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22%和76.27%;0.5%香菇多糖水剂有效成分用量26.25g/hm2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为78.90%,可作为生产无公害番茄和辣椒防治病毒病的首选药剂。在温室内施用复合微生物酵素,对防治辣椒根腐病具有明显效果,在苗期至初花期防效达82.92%,在辣椒定殖时采用100倍药液灌根的方法进行施药,药液用量350 m L/株。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明显差异,在温室白粉虱始发期放蜂,最佳放蜂数量为225000和300000头/hm2,连续放蜂4次。试验表明在害虫盛发期前使用色板防治温室害虫效果显着,黄板可有效减少白粉虱、斑潜蝇和蚜虫的种群数量,蓝板可有效减少蓟马的种群数量。3.优化集成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科学使用化学药剂有机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应用,提高了设施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提升了蔬菜质量,同时减少蔬菜和土壤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示范区的集成效益。

史晋鹏,郭玲娟,高俊涛[2](2019)在《温室白粉虱生物防治原理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温室白粉虱和丽蚜小蜂的生长发育过程、生活习性、温室白粉虱对植物的危害特征、丽蚜小蜂寄生天敌的原理和过程、以及丽蚜小蜂的使用方式进行详细阐述,为广大种植者提供有效的病虫害天敌防治方法。

李增丽[3](2019)在《沈阳地区设施蔬菜害虫和天敌种类调查及粉虱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设施蔬菜作为沈阳地区的一项特色产业,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在增加农民收入,引领高效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蔬菜病虫害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沈阳地区蔬菜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沈阳地区受害严重的蔬菜大棚,通过田间调查和粘虫板诱集调查,明确了番茄、辣椒、黄瓜、茄子等设施蔬菜上的主要害虫种类和天敌类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粉虱的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为沈阳地区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数据及技术支撑。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综合田间调查和粘虫板诱集的结果,沈阳地区设施蔬菜生产中共有害虫40种,分别隶属于昆虫纲6目24科39种,蛛形纲1种。不同蔬菜上的害虫优势种群常有所不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辣椒Capsicum annuum L.、黄瓜Cucumis sativus L.、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及豆角Vigna unguiculata L.上的优势害虫为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在个别番茄棚内发生略重,植潜蝇Phytomyza sp.在豆角上发生略重。2.设施蔬菜大棚粘虫板上诱集的昆虫种类调查结果表明,粘虫板上的昆虫种类繁多,主要诱集的害虫为蓟马、粉虱、潜蝇和蚜虫。4类害虫均可用粘虫板进行物理防控,但蚜虫的诱集量与田间调查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粘虫板对蚜虫的防控效果相对较差。3.经田间调查,沈阳地区设施蔬菜害虫的天敌种类共3目7科12种。其中潜叶蝇的优势寄生天敌是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Walker)和潜蝇茧蜂Opius sp.。桃蚜的优势寄生天敌是蚜茧蜂Aphidius sp.;在蚜虫的捕食性天敌中大灰优食蚜蝇Eupeodes corollae(Fabricius)是优势种群。调查中发现的喙抱小斑腹蝇Leucopis glyphinivora(Tanasijtshuk)为辽宁省新纪录种,幼虫主要捕食蚜虫。4.粘虫板上诱集的捕食性、寄生性昆虫种类5目24科37种,蚜虫的优势天敌是棉蚜蚜小蜂Aphelinus varipes(Foerster)和大灰优食蚜蝇。在释放丽蚜小蜂的大棚内,粘虫板上丽蚜小蜂数量占天敌总数的46%,说明粘虫板对丽蚜小蜂、棉蚜蚜小蜂和大灰优食蚜蝇均有一定的诱杀作用。粘虫板上其他优势类群:茵缨翅缨小蜂Anagurs incarnatus(Haliday)、绒茧蜂Apanteles sp.、基脉锤角细蜂Basalys sp.和缘腹细蜂Paridris sp.等的寄主有待于进一步鉴定和研究。5.通过粉虱防治技术研究得出,在粉虱发生期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粉虱长期有良好的效果。化学防治对粉虱种群消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用药不久后种群又恢复上升。因此,生物防治结合物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尹园园,陈浩,翟一凡,林清彩,于毅,郑礼[4](2018)在《丽蚜小蜂的繁育与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丽蚜小蜂是粉虱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被广泛应用于温室作物上粉虱的生物防治,在国内外已经被成功商品化。本研究从丽蚜小蜂的繁育技术、应用方面综述了丽蚜小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我国丽蚜小蜂的应用进行了问题分析与展望。

卫秋阳[5](2017)在《球孢白僵菌与印楝素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是一种世界性农业害虫,具有分布广、寄主多的特点,目前生产上主要依靠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其发生与危害。由于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以及温室白粉虱发育期短、繁殖力强的生态对策,导致其抗药性急剧上升。应用生物防治手段不但可以延缓害虫抗性增长,还具有环境友好、持续控制等优势,合理开发使用生防技术越来受到关注。因此,本研究开展生防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印楝素对温室白粉虱的致病力测定,评价两者混配对其发育、繁殖与存活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技术比较分析了球孢白僵菌对单独使用和混配使用下对温室白粉虱若虫的侵染过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球孢白僵菌株系筛选及其对温室白粉虱发育与存活的影响测定了8株供试球孢白僵菌株系对温室白粉虱3龄若虫致病效果,在初步筛选过程中,所有株系均表现出一定的致病力,在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7个/mL时,校正死亡率为27.0%70.6%,僵虫率为27.0%67.5%,同时在上述浓度下进行时间-死亡率线性拟合测得致死中时间为4.97.9 d,Bb252株系的校正死亡率、僵虫率显着高于其他株系,因此判定Bb252是对温室白粉虱具有潜在控制作用的优良株系。进一步测定Bb252株系对温室白粉虱的致病力效果,测得LC50值为3.99×106个/mL。球孢白僵菌Bb252株系对温室白粉虱的潜在防控结果表明,1×104、1×105、1×106、1×107、1×108个/mL浓度Bb252孢子悬浮液处理温室白粉虱24 h后,各浓度处理对其取食、产卵行为均有显着影响,且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在1×108个/mL浓度下,球孢白僵菌Bb252株系对温室白粉虱的取食忌避率、拒食率、产卵忌避率最高,分别达到78.8%、80.9%、78.7%。温室白粉虱发育历期随着球孢白僵菌Bb252浓度增加而逐渐缩短,在1×108个/mL浓度下,发育历期最短,为20.73±0.30 d,显着低于对照处理下的23.48±0.23 d。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108个/mL作用下,温室白粉虱累积存活率在22 d达到最低值0.482。2.印楝素对温室白粉虱存活与发育的影响测定不同浓度印楝素对温室白粉虱3龄若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印楝素对温室白粉虱3龄若虫的LC50为5.76 mg/L。通过忌避作用、发育历期影响以及生存分析,印楝素在500 mg/L、50 mg/L、5 mg/L、1 mg/L、0.5 mg/L等5种浓度处理24 h后,温室白粉虱拒食率为17.81%60.11%,产卵忌避率为14.58%69.64%,且随着浓度的增高忌避作用越明显。经印楝素处理后,烟草叶片不仅可以降低温室白粉虱种群的取食率,取食该叶片后还可导致粉虱发育历期延长,当浓度达到50mg/L时,其发育历期最长为24.95±0.83 d。温室白粉虱在50 mg/L浓度印楝素处理下累计存活率在25 d达到最低值0.432。因此,印楝素对粉虱种群控制作用除直接的致死效应外还具有趋避、拒食以及干扰其生长发育等潜在控制作用。3.球孢白僵菌与印楝素混配使用对温室白粉虱防控效果分析通过球孢白僵菌与印楝素二者的相容性混配试验,利用不同浓度印楝素配制成含毒培养基并接种白僵菌菌饼,结果表明,印楝素浓度在500 mg/L时,对球孢白僵菌的抑制率达到65.3%,当印楝素浓度低于50 mg/L,对其抑制率均小于30%,表明两者相容较好。将印楝素与球孢白僵菌分别以LC50浓度按9∶1、4∶1、1∶1、1∶4、1∶9的比例混配,在1∶1、1∶4比例混配后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1∶4比例下的共毒系数最高为294.23。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单剂与最优混剂中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及侵染过程,发现白僵菌孢子易在寄主表皮的凹槽、褶皱处附着、萌发,在光滑的背板处则极易脱落。2种剂型对孢子萌发影响差别不大,在48 h内均能够陆续萌发,只有在菌丝营养生长后期,形成网状结构包围寄主时(96 h120 h),混剂菌丝的网状结构较单剂的稀疏。

张文娟[6](2016)在《重庆地区烟田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生物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其世代重叠严重,寄主十分广泛。由于其种群发育速率快、繁殖率高、死亡率低、扩散能力强,常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外关于温室白粉虱的报道虽已很多,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理环境与作物系统的胁迫可形成不同的种群,而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北方地区温室白粉虱生物学生态学、监测与防控。近年来该虫在重庆地区烟田造成大面积危害,而对该种群的生物生态学与田间发生规律的研究还缺乏。因此,本文以重庆市奉节县烟田的温室白粉虱种群为研究对象,主要就温度、湿度、光照和寄主等环境条件对其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该种群在田间的发生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该地区烟田系统温室白粉虱的监测与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温度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发育繁殖的影响研究了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20、23、26、29、32、35℃)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结果表明,在20-26℃温度范围内,该种群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0℃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需35.72 d,而26℃条件下只需要22.95 d,29℃-35℃条件下温室白粉虱发育历期有延长的趋势,分别为23.15 d、23.3 d和26.83 d,该温室白粉虱种群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54℃,有效积温为389.86日度;该种群各虫态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率呈现差异,卵、3龄若虫、伪蛹在20、23和32℃条件下没有显着差异,但在35℃条件下存活率明显降低,分别为61.62%、46.16%、35.22%,在26℃条件下,各虫态存活率都比较高,依次为94.66%、88.87%、93.33%、92.24%和95.92%;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该种群成虫寿命和产卵量也存在显着差异,在20℃条件下成虫平均寿命为38.6 d,而在35℃条件下只有8.3 d,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成虫的平均寿命在逐渐缩短;在试验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总产卵量呈下降趋势,在20℃条件下的产卵量是35℃条件下产卵量的3倍多,单雌最高产卵量出现在20℃时。综合发育、存活、繁殖等参数,该种群的生长发育最适合温度为26℃左右。2.湿度和光周期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湿度(40%、55%、70%、85%)和不同光周期(16L:8D、14L:10D、12L:12D)条件下对该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和55%的湿度条件下,温室白粉虱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着,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温室白粉虱的发育历期最短,约为22.35 d,当湿度上升至85%时,其发育历期又延长,约22.87 d。在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1龄和2龄若虫的发育时间明显短于其他条件,但是卵和3龄若虫发育时间都较长。伪蛹阶段在85%RH条件下发育时间较长,在其他湿度条件下无明显差异。湿度对该种群存活的影响表明,伪蛹在各湿度条件下存活率无显着差异,且都较高,约为90%以上,各虫态的存活率在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均较高,分别为89.82%、84.48%、87.44%、84.29%、94.27%。另外,在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温室白粉虱成虫的寿命和产卵量也最高,分别为30.1 d、148.3粒。以上数据表明,该温室白粉虱种群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湿度条件为70%。在相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光照时间越长,温室白粉虱的发育历期越短,发育速率越快,成虫寿命越长,单雌产卵量也最多,且各虫态的存活率均较高,说明长日照有利于该温室白粉虱种群的发生。3.不同寄主植物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测定了该种群在5个烟草品种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以及成虫寿命。结果表明,该种群在5个烟草品种上的发育历期都存在显着差异(P<0.05),发育历期依次为:NC55、云烟97、红花大金元、MSK326、KRK26。不同龄期在不同烟草品种上的发育历期呈现差异,1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在KRK26烟草上的时间最短,约为2.3 d,2龄若虫在MSK326上的发育历期最短,在云烟97上发育历期最长,3龄若虫在云烟97上的发育历期最短,伪蛹的发育历期在KRK26上时间最短,在MSK326和云烟97上最长。温室白粉虱卵在MSK326上的存活率最高,约为94.87%,在其它4种烟草上的存活率也都高达90%以上,其中云烟97烟草品种上卵存活率最低,为90.74%。1龄若虫在NC55上的存活率较高,云烟97次之。2龄若虫在NC55上存活率最高,为92.21%,云烟97上的存活率最低,为70.91%。3龄若虫在5个烟草品种上的存活率没有显着差异(P>0.05),且存活率相对较高,均达到90%以上。伪蛹的存活率在红花大金元上最低,约为72.58%,在云烟97上存活率为85.69%。温室白粉虱成虫在云烟97上的平均寿命最长,约为30.1 d,平均单雌产卵量为148.3粒。在红花大金元上平均单雌产卵量最高,为163.3粒,但其成虫寿命最短,只有19.6 d。4.温室白粉虱在重庆奉节烟区田间的发生动态初步研究调查了温室白粉虱在重庆市奉节县烟田中的发生动态。调查结果表明,该温室白粉虱种群在田间的发生规律呈单峰型增长,在5月底田间开始出现成虫,7-8月田间温室白粉虱发生量达到最高峰,到9月底随着气温下降,温室白粉虱在田间的发生量也逐渐降低。温室白粉虱具有一定的迁移扩散能力,在田间的分布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化,在5月底气温较低时,温室白粉虱主要在低海拔烟田中为害,随着气温的升高,低海拔区域的温度不适合温室白粉虱的生长繁殖,所以该种群逐渐向高海拔烟田转移为害,后期气温逐渐转凉,该种群又转移到低海拔烟田为害。另外,调查还发现该温室白粉虱种群更喜欢在背阴处繁殖为害。

王秀爽[7](2016)在《蓖麻粉虱作为载体植物系统中替代寄主的适合度评价》文中指出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是严重危害温室蔬菜生产的两种害虫,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不仅使其对多种类型的杀虫剂产生较高水平的抗药性,且农药残留严重威胁人民的食品安全,因此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两种害虫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载体植物系统作为生物防治的新技术,不仅实现了天敌种群的自我维持,并且弥补了传统生物防治中存在的持效期短、投入高等缺点,可对靶标害虫实现长期控制的目标。丽蚜小蜂是已成功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并使用量和使用地区较广的寄生蜂,被广泛应用于防治粉虱类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因此本研究在建立蓖麻-蓖麻粉虱-丽蚜小蜂载体植物系统来防治温室内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的基础上,主要评价了载体植物系统中替代寄主的可适用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对5种蔬菜(番茄、黄瓜、茄子、菜豆和甜椒)和蓖麻上的选择性及非选择性试验评估蓖麻作为载体植物的可用性。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对蓖麻的选择偏好显着低于对番茄、黄瓜、茄子及菜豆;非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与5种蔬菜相比,72 h后两种粉虱在蓖麻上存活的数量显着降低,即两种粉虱在蓖麻上的死亡率极高。初步表明蓖麻适宜作为载体植物。(2)利用蓖麻粉虱在5种蔬菜和蓖麻上的选择性、非选择性及在12植物上的成虫产卵、成虫若虫存活等来判断蓖麻粉虱是否对目标植物造成危害。两种试验结果均表明,蓖麻粉虱在黄瓜、甜椒上的存活时间较短,12 h时死亡率约为100%;在番茄、菜豆上24 h的存活率也不足2%;同时选择性试验表明在有蓖麻存在的条件下,蓖麻粉虱不会选择停落在蔬菜上。其48 h的产卵量表明在蓖麻上最高,在茄子、菜豆、棉花和红薯上产卵量居中(16-36粒),而在番茄、甘蓝、黄瓜、甜椒、辣椒及甜瓜上20头成虫粉虱的卵量低于4粒。羽化后成虫数量结果表明,蓖麻粉虱在甜椒、番茄、甘蓝、黄瓜、辣椒、甜瓜和红薯上基本不能完成其世代发育。(3)研究丽蚜小蜂对蓖麻粉虱4个龄期若虫的取食、寄生偏好,结果表明丽蚜小蜂比较偏好取食1龄的蓖麻粉虱若虫、对1,4龄粉虱若虫寄生率相对较高。被寄生的2龄粉虱若虫数量最少。寄生4个龄期的蓖麻粉虱后,丽蚜小蜂均可完成其生长发育。(4)测定了由温室白粉虱、烟粉虱和蓖麻粉虱繁殖出的丽蚜小蜂分别对番茄、黄瓜和菜豆上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的寄生率、后代羽化率、体重及发育历期。结果表明蓖麻粉虱繁殖出的丽蚜小蜂能成功寄生三种蔬菜上两种粉虱且能完成生长发育,能在不同的寄主间进行转换。Ef-Tr(由蓖麻粉虱繁殖出的丽蚜小蜂)对三种蔬菜上温室白粉虱的寄生率均高于50%,与Ef-Tv(由温室白粉虱繁殖出的丽蚜小蜂)差异不显着。且后代羽化率很高均大于85%。除在黄瓜外,Ef-Tr后代体重在另外两种蔬菜上均较高,可以推测其后代有较高的着卵量、较长的寿命及较高的寄生率。Ef-Tr寄生三种蔬菜上烟粉虱后,后代体重略低,后代发育历期略长,但寄生率能达至45%。我们认为,蓖麻-蓖麻粉虱-丽蚜小蜂载体植物系统可以用来控制温室内三种蔬菜上的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5)利用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干扰反应测定由蓖麻粉虱繁殖出的丽蚜小蜂对番茄上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的最大寄生数量和干扰效应。结果表明蓖麻粉虱繁殖出的丽蚜小蜂对番茄上温室白粉虱4龄若虫的瞬时攻击率a=1.04,处理时间Th=0.0334,日最大寄生数量为29.9头;对番茄上3龄烟粉虱若虫的瞬时攻击率a=0.92,处理时间Th=0.0393,日最大寄生数量为25.4头。寄生蜂的搜寻效应随着粉虱若虫数量的增大而降低,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单头寄生蜂的平均寄生率下降。(6)使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植物挥发物、粉虱蜜露和粉虱蛹壳淋洗物对丽蚜小蜂嗅觉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丽蚜小蜂对粉虱蜜露和蛹壳淋洗物表现出正趋向性。在植物叶片与干净空气的组合中,丽蚜小蜂对健康番茄叶片和干净空气没有明显的趋向反应,但当番茄受到机械损伤或大量粉虱若虫危害后,丽蚜小蜂趋向选择干净空气;但当不同处理的叶片进行组合时,丽蚜小蜂偏向选择受伤或被粉虱危害的叶片。综上所述,蓖麻和蓖麻粉虱可以作为载体植物系统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即载体植物与替代寄主,来饲养丽蚜小蜂。羽化自蓖麻粉虱的丽蚜小蜂可成功寄生危害番茄、黄瓜和菜豆的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且F1代能成功发育为成虫,因此该系统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植物挥发物、粉虱若虫利它素(蜜露和蛹壳淋洗物)能引起丽蚜小蜂的正趋向嗅觉反应,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使用上述物质调控寄生蜂行为,增加其控害效果。

张超然,吕兵,王卓,臧连生,阮长春[8](2016)在《浅黄恩蚜小蜂和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的寄生潜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 Girault&Dodd和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是防治粉虱类害虫的优势寄生蜂,通过生命表技术方法分析了2种寄生蜂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的防治潜能。结果表明,丽蚜小蜂在羽化第3天和第10天出现2次寄生高峰,占其总寄生量的13.7%和8.0%,在2次高峰之间逐日寄生粉虱数量比较平稳,单雌逐日平均产雌数保持在10.613.4头,10 d后寄生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浅黄恩蚜小蜂羽化10 d内逐日寄生粉虱量变化不大,单雌逐日产雌数稳定在4.25.4头,羽化14 d后寄生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丽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的R0、T、rm、λ值分别为171.5、18.0、0.2854、1.3303和61.6、16.2、0.2544、1.2897;粉虱若虫充足时,丽蚜小蜂平均单雌寄生若虫数是浅黄恩蚜小蜂的2.7倍,而后者平均单雌取食若虫数为60.6头,明显高于前者42.7头,总的来看,丽蚜小蜂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粉虱总量220.8头,明显高于浅黄恩蚜小蜂的127.9头。表明在应用寄生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时,单独释放丽蚜小蜂比浅黄恩蚜小蜂显示出更好的防治潜能。

王东升[9](2015)在《丽蚜小蜂生物学及其寄生特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是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的专性寄生天敌,可以有效的防治温室白粉虱危害。本研究以丽蚜小蜂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了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寄生的影响,探讨了丽蚜小蜂对不同寄主和寄主植物的寄生选择性、极端环境对丽蚜小蜂寄生(Bemisia tabaci)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环境条件对丽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相对湿度75%、光照16h条件下,丽蚜小蜂成虫寿命和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26℃条件下,小峰寄生率和产卵量最高,分别为38%和83.6粒。丽蚜小蜂从“卵‐褐蛹‐成蜂”发育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虫态生长发育历期逐渐缩短,总发育历期23℃最长,为20.6天,35℃最短,为13.7天。相对湿度范围45%‐90%内,相对湿度越高,丽蚜小蜂寿命和发育历期越长,最长为15.8和14.2天,但影响不大。在温度26℃,相对湿度75%条件下,光照16h处理丽蚜小蜂发育历期显着短于18h和14h。羽化率最高为92%,但与18h和14h无明显差异,说明光照16小时、温度26℃、相对湿度75%最利于丽蚜小蜂的生长发育。2、不同寄主植物上粉虱对丽蚜小蜂寄生选择性的影响:在选择性实验中,从选择系数来看,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的选择系数高达0.6305,而烟粉虱只有0.3694,说明当番茄叶片上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若虫同时存在时,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的寄生数量要多些。在非选择性实验中,当两种粉虱单独存在时,丽蚜小蜂寄生率分别为69.78%和41.43%,说明丽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寄生不受寄主竞争的影响。针对4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实验中,当4种植物叶片上同时存在同龄温室白粉虱若虫时,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寄生选择顺序均为刀豆>烟草>番茄>黄瓜,烟草和刀豆上的选择系数为分别为38.70%和37.67%,说明丽蚜小蜂更偏爱寄生烟草和刀豆上的粉虱若虫3、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寄生效应的影响:在5种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自然寄生效应的影响中,丽蚜小蜂对刀豆上的温室白粉虱2‐3龄若虫寄生率最高,为85.7%;其次分别为烟草、番茄、向日葵;黄瓜上的温室白粉虱2‐3龄若虫寄生率最低,仅为30.1%。生殖力顺序为刀豆>烟草>番茄>向日葵>番茄。黄瓜上丽蚜小蜂发育历期最长为19.7d,其次是向日葵为18.3d,其他均为15d左右,刀豆对丽蚜小蜂发育历期最短,仅为12d。烟草、番茄、刀豆三处理丽蚜小蜂成虫寿命,均超过18d。刀豆平均为18.3d,其次为向日葵和黄瓜,平均为15.9d。烟草和向日葵繁殖的丽蚜小蜂个体最大。5种寄主植物中,刀豆腺毛小、密集,叶面积在15.2‐50.7cm2,平均叶间距在3.2cm,丽蚜小蜂寄生率最高,为85.7%。其次为烟草、番茄,分别为78.7%和73.9%,向日葵和黄瓜腺毛粗而密、叶间距较大,丽蚜小蜂的寄生率相对较低,均在42%以下。因此,寄主植物叶片腺毛数相对较少或适中、叶间距相对较小是丽蚜小蜂适宜寄生的因素,叶片大小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弱。

王涛[10](2011)在《温室白粉虱危害对无毛黄瓜次生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温室白粉虱是危害黄瓜(Cucumis sativus L)的世界性害虫,随着现代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更有利于温室白粉虱繁殖的条件,其危害在我国北方普遍存在,局部地区尤为严重。目前关于黄瓜抗白粉虱及其机理的研究尚属空白,无毛黄瓜为普通普通有毛黄瓜的突变体,田间栽培发现其有抗白粉虱特性。本文以少有的抗性材料无毛黄瓜为试材研究了温室白粉虱为害对无毛黄瓜和普通有毛黄瓜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相关代谢酶的影响,为探讨温室白粉虱取食后诱导的黄瓜抗虫性防御反应和抗虫机制研究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无毛黄瓜可抑制温室白粉虱的生育繁殖,较普通有毛黄瓜具有抗白粉虱的特性,对白粉虱抗性明显,为稀有的抗虫新材料。2.遭受温室白粉虱危害后,抗性材料无毛黄瓜无论幼苗期还是成株期均迅速提高次生代谢途径中的次生代谢关键酶活性,使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运输等相互协作以积极防御白粉虱的侵害。无毛黄瓜POD活性及增长量显着高于普通有毛黄瓜,PAL和PPO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增长量均高于普通有毛黄瓜,且三种酶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均提前于普通有毛黄瓜。由此可见PAL、PPO和POD活性变化与无毛黄瓜的抗白粉虱能力紧密相关,均可作为黄瓜抗温室白粉虱的生理指标。3.无毛黄瓜幼苗及成株遭受温室白粉虱侵害后,叶片内木质素、单宁、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两类型黄瓜幼苗遭受温室白粉虱侵害后四种物质含量变化均为先升高后降低,成株则为双峰曲线,接种一天后四种物质含量均有所降低,但又迅速的升高,增长量均明显高于普通有毛黄瓜,四种物质含量再次升高是若虫出现和侵害的结果。由此可见,木质素、单宁、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变化与抗白粉虱能力密切相关。4.三种酶活性的增强有利于无毛黄瓜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及对温室白粉虱的抗性表达,同时三种酶高活性在不同叶片中高效表达。POD在幼苗第一叶和成株下部叶片中活性最高,PAL、PPO在幼苗第三叶和成株上部叶片中活性最高,单宁、木质素含量在老叶中含量较高,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在新叶中含量较高。这表明了酶与酶、叶与叶间有互作关系,植株叶与叶之间有信号响应的传递与互作,这是植株自我保护的一种系统的复杂的响应机制。不同部位的叶片次生代谢的差异性与无毛黄瓜抗白粉虱能力有密切关系。5.温室白粉虱侵害叶片后,直接受害叶片与未受害叶片的PAL、PPO、POD活性和单宁、木质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变化基本一致,但不同部位的增长和减少量明显不同,这是植物整体抗性的表现,同时提供了科学取样的依据。

二、重视防治温室白粉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视防治温室白粉虱(论文提纲范文)

(1)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情况及病虫害防治现状
    1.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概况
        1.1.1 瓦房店市农业用地情况
        1.1.2 瓦房店市自然条件概况
        1.1.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生产概况
        1.1.4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前景
    1.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研究现状
        1.2.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1.2.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
    1.3 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3.1 绿色防控体系关键技术
        1.3.2 绿色防控体系的示范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瓦房店市主要设施蔬菜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调查
    2.1 研究方法
        2.1.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情况
        2.1.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害种类调查
        2.1.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虫害种类调查
        2.1.4 危害程度统计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类及种植情况
        2.2.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2.2.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2.2.4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害发生规律
        2.2.5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虫害发生规律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瓦房店市主要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地点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多粘·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3.2.2 多粘·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3.2.3 多粘·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3.2.4 香菇多糖水剂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3.2.5 香菇多糖水剂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3.2.6 复合微生物酵素对辣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3.2.7 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
        3.2.8 黄板对温室害虫的防治效果
        3.2.9 蓝板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建立
    4.1 研究方法
        4.1.1 防控靶标
        4.1.2 防控目标
        4.1.3 防治原则
        4.1.4 试验地点
        4.1.5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建立
        4.2.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示范效益
        4.2.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示范效益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情况
    5.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
    5.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5.4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致谢

(2)温室白粉虱生物防治原理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温室白粉虱的形态特征
3 温室白粉虱危害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4 丽蚜小蜂生物防治
5 丽蚜小蜂的生物学特征
    5.1 生活习性
    5.2 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的寄生
6 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的使用方法
    6.1 投放位置
    6.2 投放数量
    6.3 使用环境

(3)沈阳地区设施蔬菜害虫和天敌种类调查及粉虱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设施蔬菜发展状况及粉虱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1.1 设施蔬菜发展概况
        1.1.1 设施蔬菜发展现状
        1.1.2 设施蔬菜发展中遇到的虫害问题
        1.1.3 设施蔬菜害虫的天敌防治研究进展
        1.1.4 设施蔬菜主要害虫的天敌应用情况
    1.2 粉虱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1.2.1 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
        1.2.2 粉虱危害特点
        1.2.3 粉虱防治技术
    1.3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设施蔬菜大棚田间五点取样昆虫种类调查
        2.1.1 调查地点与时间
        2.1.2 调查作物
        2.1.3 调查方法
        2.1.4 害虫危害等级划分
    2.2 设施蔬菜大棚粘虫板诱集昆虫种类调查
        2.2.1 调查地点、作物与时间
        2.2.2 调查方法
        2.2.3 昆虫标本的制作
    2.3 昆虫种类鉴定
    2.4 沈阳地区粉虱防治技术研究
        2.4.1 试验时间与地点
        2.4.2 试验材料
        2.4.3 试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沈阳地区设施蔬菜主要害虫种类及危害
        3.1.1 沈阳地区设施蔬菜主要害虫种类
        3.1.2 主要害虫危害等级
        3.1.3 主要害虫的数量动态
        3.1.4 小结
    3.2 沈阳地区设施蔬菜害虫的天敌种类调查
        3.2.1 田间五点取样天敌种类调查结果
        3.2.2 粘虫板上天敌种类调查结果
        3.2.3 小结
    3.3 沈阳地区粉虱防治技术研究
        3.3.1 不同处理方式对粉虱数量的影响
        3.3.2 粉虱的不同虫态在叶片上的分布
        3.3.3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害虫种类调查
        4.1.2 天敌种类调查
        4.1.3 粉虱防控技术
    4.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丽蚜小蜂的繁育与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繁育技术
    1.1 中间寄主的选择
    1.2 寄主植物的选择
    1.3 繁育条件的选择
    1.4 繁育方法的选择
2 丽蚜小蜂的应用
    2.1 产品形式、贮藏及运输方式
        2.1.1 产品形式
        2.1.2 贮藏
        2.1.3 运输
    2.2 丽蚜小蜂的田间应用
        2.2.1 人工释放
        2.2.2 丽蚜小蜂与农药的联合使用
        2.2.3 丽蚜小蜂与病原真菌联合使用
        2.2.4 丽蚜小蜂与其它天敌昆虫联合使用
        2.2.5 丽蚜小蜂与其它措施的联合使用
3 问题与展望

(5)球孢白僵菌与印楝素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温室白粉虱研究现状
    2.球孢白僵菌研究进展
    3.菌药混配及机理研究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球孢白僵菌株系筛选及对温室白粉虱致病力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球孢白僵菌株系鉴定
        2.2 球孢白僵菌株系筛选
        2.3 球孢白僵菌致病力测定
        2.4 球孢白僵菌忌避作用测定
        2.5 球孢白僵菌对温室白粉虱生命参数影响
        2.6 Kaplan-Meier生存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印楝素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印楝素对温室白粉虱室内毒力
        2.2 印楝素对温室白粉虱忌避作用测定
        2.3 印楝素对粉虱种群发育历期影响
        2.4 Kaplan-Meier生存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球孢白僵菌与印楝素混配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球孢白僵菌与印楝素相容性试验
        2.2 球孢白僵菌与印楝素药剂混配
        2.3 扫描电镜观察
    3 结论与讨论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研究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重庆地区烟田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温室白粉虱的发生与为害
    2 温室白粉虱的形态和基本生物学特性
        2.1 卵
        2.2 1~3 龄若虫
        2.3 伪蛹
        2.4 成虫
    3 环境条件对温室白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4 温室白粉虱的田间发生规律
    5 温室白粉虱的防治
        5.1 农业防治
        5.2 物理防治
        5.3 化学防治
        5.4 生物防治
引言
第二章 温度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对温室白粉虱发育历期的影响
        2.2 温室白粉虱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2.3 温度对温室白粉虱存活率的影响
        2.4 温度对温室白粉虱的寿命和繁殖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湿度和光周期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湿度对温室白粉虱的影响
        2.2 光周期对温室白粉虱的影响
    3 讨论
        3.1 湿度对温室白粉虱的影响
        3.2 光周期对温室白粉虱的影响
第四章 不同烟草品种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寄主植物对温室白粉虱发育历期的影响
        2.2 不同寄主植物植物对温室白粉虱存活率的影响
        2.3 不同寄主植物对温室白粉虱的寿命和繁殖的影响
    3 讨论
第五章 温室白粉虱的田间发生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田块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室白粉虱在未施药烟田的年发生动态
        2.2 温室白粉虱在常规防治烟田的年发生动态
    3 讨论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1 研究主要结论
        1.1 温度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
        1.2 湿度和光周期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
        1.3 不同寄主植物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
        1.4 温室白粉虱的田间发生规律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7)蓖麻粉虱作为载体植物系统中替代寄主的适合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粉虱研究进展
        1.1.1 粉虱的寄主植物及危害特点
        1.1.2 粉虱防治方法
    1.2 载体植物系统
    1.3 寄生蜂行为调节
        1.3.1 Push-pull策略
        1.3.2 植食性昆虫诱导植物产生的挥发物 (HIPVs)
        1.3.3 昆虫利它素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种粉虱的寄主选择及蓖麻粉虱的存活率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植物种植及昆虫的饲养
        2.2.2 温室白粉虱对蓖麻及蔬菜的选择
        2.2.3 烟粉虱对蓖麻及蔬菜的选择
        2.2.4 蓖麻粉虱在十二种植物上的存活、产卵及若虫存活率
        2.2.5 蓖麻粉虱对蓖麻及蔬菜的选择
        2.2.6 数据处理
    2.3 结果
        2.3.1 温室白粉虱寄主选择
        2.3.2 烟粉虱寄主选择
        2.3.3 蓖麻粉虱在12种植物上成虫及若虫存活率
        2.3.4 蓖麻粉虱寄主选择
    2.4 讨论
第三章 蓖麻粉虱龄期对丽蚜小蜂寄生取食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植物种植及昆虫的饲养
        3.2.2 丽蚜小蜂对4个龄期若虫取食寄生的非选择性试验
        3.2.3 丽蚜小蜂对4个龄期若虫取食寄生的选择性试验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
        3.3.1 寄生
        3.3.2 寄主取食
    3.4 讨论
第四章 寄主转换对丽蚜小蜂寄主适应性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植物种植及昆虫的饲养
        4.2.2 丽蚜小蜂体重
        4.2.3 寄生率
        4.2.4 发育历期
        4.2.5 羽化率
        4.2.6 体重
        4.2.7 数据处理
    4.3 结果
        4.3.1 丽蚜小蜂体重
        4.3.2 对三种蔬菜上温室白粉虱的寄生率、羽化率、体重及发育历期
        4.3.3 对三种蔬菜上烟粉虱的寄生率、羽化率、体重及发育历期
    4.4 讨论
第五章 丽蚜小蜂功能反应及干扰反应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植物种植及昆虫的饲养
        5.2.2 丽蚜小蜂功能反应
        5.2.3 丽蚜小蜂干扰反应
        5.2.4 数据统计
    5.3 结果
        5.3.1 功能反应
        5.3.2 搜寻效应
        5.3.3 干扰反应
    5.4 讨论
第六章 丽蚜小蜂对植物挥发物及利它素的嗅觉反应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对植物叶片的嗅觉反应
        6.2.2 对蜜露的嗅觉反应
        6.2.3 对蛹壳淋洗物的嗅觉反应
        6.2.4 数据处理
    6.3 结果
        6.3.1 对植物叶片的嗅觉反应
        6.3.2 对蜜露的嗅觉反应
        6.3.3 对蛹壳淋洗物的嗅觉反应
    6.4 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3 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浅黄恩蚜小蜂和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的寄生潜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2 方法
        1. 2. 1 供试粉虱若虫的繁育
        1. 2. 2 供试寄生蜂成蜂的获得
        1. 2. 3 寄生蜂生命表编制
    1. 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若虫的寄生特性
    2. 2 浅黄恩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若虫的寄生特性
    2. 3 两种寄生蜂的生命表参数及生物学特性比较
    2. 4 寄生蜂在温室白粉虱若虫上的逐日寄生量
3 讨论

(9)丽蚜小蜂生物学及其寄生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温室白粉虱概述
        1.1.1 分布
        1.1.2 发生与危害
        1.1.3 生物学特性
    1.2 丽蚜小蜂概述
        1.2.1 形态特征
        1.2.2 分布与种类
        1.2.3 生物学特性
        1.2.4 丽蚜小蜂的应用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
第2章 不同环境条件对丽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温度对丽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2.2 温度对丽蚜小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2.2.3 湿度对丽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2.4 光周期对丽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3 结论与讨论
第3章 不同寄主植物上粉虱对丽蚜小蜂寄生选择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丽蚜小蜂对番茄上烟粉虱和温室粉虱的选择
        3.2.2 丽蚜小蜂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选择
    3.3 结论与讨论
第4章 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寄生效应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丽蚜小蜂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
        4.2.2 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4.2.3 不同寄主植物上丽蚜小蜂个体形态大小比较
        4.2.4 植物形态特征对丽蚜小蜂寄生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寄生效应的影响
        5.1.2 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的寄生选择性
        5.1.3 极端环境对丽蚜小蜂寄生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成果

(10)温室白粉虱危害对无毛黄瓜次生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黄瓜概述
    1.2 温室白粉虱概述
        1.2.1 白粉虱的种类
        1.2.2 温室白粉虱的传播
        1.2.3 生物学特性
    1.3 植物抗虫性研究进展
        1.3.1 植物的抗虫性
        1.3.2 植物抗虫机制
        1.3.3 植物抗虫性在害虫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1.3.4 植物抗虫育种展望
    1.4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及相关酶在植物抗虫性中的研究进展
        1.4.1 植物次生代谢的概念
        1.4.2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类型
        1.4.3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抗虫中的作用
        1.4.4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及相关酶研究
        1.4.5 PAL、PPO、POD 和次生代谢产物与植物抗虫性的关系
        1.4.6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应用及展望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黄瓜品种
        2.1.2 供试虫源
    2.2 试验方法
        2.2.1 不同材料对温室白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2.2.1.1 幼苗抗生性试验
        2.2.1.2 成株抗生性试验
        2.2.2 温室白粉虱对幼苗叶片次生代谢酶及次生代谢物质的影响
        2.2.3 温室白粉虱对成株叶片次生代谢酶及次生代谢物质的影响
        2.2.4 测定指标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类型黄瓜幼苗抗生性试验
        3.1.1 不同类型黄瓜对温室白粉虱数量的影响
        3.1.2 温室白粉虱对黄瓜幼苗叶片PAL 活性的影响
        3.1.3 温室白粉虱对黄瓜幼苗叶片PPO 活性的影响
        3.1.4 温室白粉虱对黄瓜幼苗叶片POD 活性的影响
        3.1.5 温室白粉虱对黄瓜幼苗叶片木质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3.1.6 温室白粉虱对黄瓜幼苗叶片总酚含量的影响
        3.1.7 温室白粉虱对黄瓜幼苗叶片单宁含量的影响
        3.1.8 温室白粉虱对黄瓜幼苗叶片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3.2 不同类型黄瓜成株抗生性试验
        3.2.1 不同类型黄瓜对温室白粉虱数量的影响
        3.2.2 不同类型黄瓜对温室白粉虱繁殖力的影响
        3.2.3 温室白粉虱对黄瓜成株叶片PAL 活性的影响
        3.2.4 温室白粉虱对黄瓜成株叶片PPO 活性的影响
        3.2.5 温室白粉虱对黄瓜成株叶片POD 活性的影响
        3.2.6 温室白粉虱对黄瓜成株叶片木质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3.2.7 温室白粉虱对黄瓜成株叶片总酚含量的影响
        3.2.8 温室白粉虱对黄瓜成株叶片单宁含量的影响
        3.2.9 温室白粉虱对黄瓜成株叶片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无毛黄瓜抗白粉虱特性
    4.2 无毛黄瓜与温室白粉虱的生育
    4.3 温室白粉虱危害与黄瓜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及相关酶
        4.3.1 温室白粉虱危害与无毛黄瓜叶片内PAL、PPO 和POD
        4.3.2 温室白粉虱危害与无毛黄瓜叶片内次生代谢产物
        4.3.3 温室白粉虱危害与不同位置的叶片次生代谢的差异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四、重视防治温室白粉虱(论文参考文献)

  • [1]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D]. 于梦竹. 沈阳农业大学, 2020(10)
  • [2]温室白粉虱生物防治原理及应用[J]. 史晋鹏,郭玲娟,高俊涛.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15)
  • [3]沈阳地区设施蔬菜害虫和天敌种类调查及粉虱防治技术研究[D]. 李增丽.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4]丽蚜小蜂的繁育与应用研究进展[J]. 尹园园,陈浩,翟一凡,林清彩,于毅,郑礼. 山东农业科学, 2018(01)
  • [5]球孢白僵菌与印楝素对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影响研究[D]. 卫秋阳. 西南大学, 2017(02)
  • [6]重庆地区烟田温室白粉虱实验种群生物学研究[D]. 张文娟. 西南大学, 2016(02)
  • [7]蓖麻粉虱作为载体植物系统中替代寄主的适合度评价[D]. 王秀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3)
  • [8]浅黄恩蚜小蜂和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的寄生潜能分析[J]. 张超然,吕兵,王卓,臧连生,阮长春. 植物保护学报, 2016(01)
  • [9]丽蚜小蜂生物学及其寄生特性的研究[D]. 王东升. 塔里木大学, 2015(07)
  • [10]温室白粉虱危害对无毛黄瓜次生代谢的影响[D]. 王涛.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注意温室内粉虱的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