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收获——记全国投资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会

金秋收获——记全国投资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会

一、金秋的收获——记全国投资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论文文献综述)

苏王飞[1](2018)在《《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研究(1958-2017年)》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不同时期、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武术的报道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武术报道的历时研究,就具有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中,报纸的武术报道现场表现力不如电视,速度快不过网络,但也拥有自身独特的报道优势和特色,报纸内容繁多丰富,选择性和针对性较强,能将武术报道做深、做全、做透,有利于受众深度了解武术事件本身。在众多大众媒体中,根据办报历史、综合全面、权威主流的筛查标准。《中国体育报》(原名为《体育报》)作为我国第一份专业体育类报纸,也是第一份体育类党报。它信息量大,权威性强,无论从体育界还是报纸业或是体育的大众传播领域,都是首屈一指的。更为重要的是,它见证了中国体育报纸发展的所有阶段,能够提供完整详实的文本资料,并具有代表性,而且其内容安排除了在竞技体育新闻报道上大做文章之外,更重视体育报纸的宣传功能,传统体育也被囊括其中,而武术报道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本文选择《中国体育报》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对武术的报道作为研究样本。本文选定1958年至2017年作为研究时间区域。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国体育报》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我国武术的发展情况,对《中国体育报》创刊60年武术报道的发展历程以及特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武术报道探索起步阶段(1958-1966年);武术报道恢复发展阶段(1973-1987年);武术报道繁荣发展阶段(1988-2007年);武术报道深化改革阶段(2008-2017年)。本论文还从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特征等几个方面分别对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与归纳,以探讨《中国体育报》历年来武术报道的变化趋势、呈现出的特点及其报道的整体特征。《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在其6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其内容与形式可以说一直都在发生变化,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很多,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还有来自体育事业和新闻事业本身的影响。从武术报道的规模上来看,《中国体育报》成立之初,其对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武术报道一直是时而增加时而减少,并未形成稳定、成熟的报道模式。从恢复发展阶段到繁荣发展阶段,其武术报道量虽有所起伏,但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深化改革阶段,报道量更是大幅度上升;从武术报道的内容上来看,由最初的国内武术新闻报道逐渐拓展到国际武术新闻报道比重不断增大,成为该报的报道重点;从武术报道的体裁上来看,由起步阶段以数量较小字数较少的消息类为主发展到通讯类、评论类等各体裁相辅相成;从武术报道的手段来看,由最初单纯的黑白版面和文字类新闻到色彩和图片不断地运用到武术报道中,版面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武术报道在体裁上主要是消息和通讯,还有一部分单纯的图片报道和少量的评论。初期其稿件多来自本报记者和新华社,随着报道团队不断发展壮大,派出记者釆访各种国际武术赛事,逐渐形成了以本报作者自釆稿件为主。研究60年《中国体育报》的武术报道,不仅仅是为了描述和概括武术报道的特征和内容变化等,还是为了寻找《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对于当今武术新闻传播的现实意义。作为我国第一份专业体育类报纸,《中国体育报》的武术报道无论是报道理念还是报道业务,对于当今的武术报道、传播和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余平[2](2013)在《中财委与新中国初期经济秩序的确立》文中研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经过长期战争破坏和消耗,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中共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难。作为统一管理国家财政经济机构的中财委,在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的领导下,从极端贫弱的经济基础上起步,克服人才紧缺,资源匮乏的的不利条件,短时间内确立了新的经济秩序,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财政经济的好转作出了重要贡献。关于中共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的经济成就,学术界研究较为充分。但对于中财委这一经济机构,关注并不多。而探寻中财委在新中国经济秩序确立中作用的学术研究,目前还很薄弱。通过考察中财委在确立新中国经济秩序中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实施和财经政策的制定与实践,可以揭示国家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向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转变过程,以及中共对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同时,研究中财委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可反映出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论文从中财委的成立过程和组织机制入手,梳理了中财委的前身,内部架构,工作方法等基本情况,对其从成立到撤销期间内部机构变迁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新中国经济纲领经过长期探索,逐步确立的过程。根据经济纲领确立的经济运行目标,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形势,明确了中财委的首要任务即为通过整饬市场环境,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争取财政收支平衡,合理调整工商业等经济活动,改造、消除旧社会的痕迹和弊病,确立新中国初期的经济秩序。确立新中国初期的经济秩序,当务之急就是整顿极端混乱的市场秩序,打击投机资本,消除恶性通货膨胀。中财委将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综合运用贸易、金融、财政工具重拳出击,接连取得反对投机资本的胜利,迅速稳定了物价,获得了对市场控制的主动权。即便如此,中财委仍未放松对物价的关注,朝鲜战争期间,面对投机势力再度兴风作浪,迅速采取综合措施,避免物价波动。保持物价稳定离不开国家对于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管理,争取财政收支平衡也必须有统一财经作保证。新中国业已成立,客观上也需要将财力、物力统一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中共的领导下,中财委确立统一财经的时机,通过广泛宣传,有效部署,迅速实现对国家财经工作的统一管理。在统一财经的局限性暴露出来后,中财委因地制宜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财政收支状况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是确立正常的经济秩序的基础。中财委统一全国税政,增加税收;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筹措资金;编制国家财政收支概算,规定国家财政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所要实现的目标。通过这几项开源节流的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情况的根本好转。物价稳定,财经统一后,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中财委积极贯彻“四面八方”政策,协助中央制定调整工商业的政策,抓住公私关系、劳资关系、产销关系三大重点,搬出加工订货、收购土产两路“救兵”,帮助私营工商业渡过难关。通过领导这几个重大经济活动,中财委实现破旧立新,确立了新中国初期的财经秩序。回顾中财委为确立新中国经济秩序所作的努力,总结其基本工作方法和领导财经工作的经验,以供学习。

张宁[3](2012)在《参与与行动:西北多民族聚居大城市中社会组织防治艾滋病的田野调查 ——以兰州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政府确定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艾工作机制。工作机制对社会力量参与艾病防治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留下了“想象空间”,而社会组织是社会力量中参与防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了不可或缺的社会角色并取得了显着成效。论文通过对西北多民族聚居大城市——兰州市的三个不同类型社会组织在防治艾病的行动进行了民族学观察,通过民族志式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各类型社会组织如何运用组织文化资本参与防治艾滋病,并从中观察到三个社会组织的相关行动以建构在各自组织结构中开展防艾活动,从而达到艾病的宣传预防、行为干预、关怀救助等组织功能目标。论文首先在学术史述评中,对国内外学界关于艾滋病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细致梳理和回顾;其次,论文对我国和甘肃省社会组织参与防艾问题进行了论述;在第四章到第六章中对一个宗教组织——西湖清真大寺、和两个草根民间组织——兰州市男男性接触者工作组和兰州市感染者/患者关爱组织参与防艾行动进行民族学的研究;最后运用民族学理论讨论三类社会组织参与艾病防治行动的学科解读并对社会组织参与防艾提出了相关建议。

顾亮[4](2007)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制度研究》文中指出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制度,是我国政府行政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是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在投资规模、投资管理、资金使用控制方面的专业化监督,也是对政府部门履行公共权力、行使政府职能的监督。它在保证国家财政性资金的安全、高效、规范运行,完善政府投资决策,确保投资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遏制投资和建设领域的腐败,促进廉政建设,保障政府投资项目在社会持续性建设的进程中有序进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确保了国家公共权力的依法行使,以及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然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制度的诞生和研究,只有短短20年的时间。现行的审计制度尚不能满足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高质量、高效率监督的要求,审计监督的作用也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得也比较明显:一、在行政型审计模式下,审计体制存在先天上的缺陷,上级机关与本级财政的双重管理无法保证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使审计的独立监督职能无法正常发挥;二、现有的审计管辖权设置,造成各级审计机关在确定审计范围和监督对象时界定不明,从而造成监督上的盲角,使部分政府投资项目失于监督;三、“事后监督”的审计介入,对已经发生的工程建设程序缺乏约束力,对存在的问题难以及时制止,造成资金效益的浪费,以及审计监督效率的降低;四、现有的审计资源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的缺失,技术、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以及信息资源开发不足,直接阻碍了审计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本文通过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制度的内涵、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公共管理学和公共政策原理,研究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规范和高效管理的审计制度,提出了关于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制度、创新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模式的建议,以求为具体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从而深化该领域的研究和思考。

张雪峰[5](2006)在《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投资审计》文中提出《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无疑是我国工程造价领域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和突破,必将影响到投资管理的方方面面,投资审计也不例外。在新的计价模式下,建设工程的投资审计将与定额模式下投资审计有很大不同。本文从两种模式下建设工程投资审计的介绍入手,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投资审计的新内容和新要求,强调指出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投资审计工作有效监督的重要作用。

廖洪,陈波[6](2005)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和对策》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切实履行《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所赋予的监督职责,落实国务院2004年7月颁布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审计机关提出的新要求,审计机关有必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本文分析了审计机关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王献玲[7](2005)在《中国民办教师始末研究》文中指出民办教师在新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长达半个世纪中,民办教师安贫乐教,艰辛奉献,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扫盲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研究中国民办教师历史,一为传承其风范精神,二为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激励、鉴戒当今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秉此总纲,言三十万,由绪论、正文八章、结语共十部分构成。 绪论:界定了民办教师的概念,阐述了选题的缘起、意义及研究现状,简单介绍了基本文献资料,交待了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 第一章:论述中国民办教师的历史渊源。从清末到民国,因经费困难,师资匮乏,国家推行义务教育步履维艰,有名无实;而稍后的中国共产党在红色区域实行群众路线,走群众办学的道路,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这些教训和经验对新中国建立后“穷国如何办大教育”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第二章:阐述中国民办教师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与国家财力不足的矛盾,号召群众办学,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于是,民办教师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壮大。从1949年到1951年是民办教师的出现阶段;1952年到1956年是初步整顿阶段;1957年到1966年是跌宕发展阶段;1967年至1977年是急速膨胀阶段。 第三章:讲述民办教师队伍的治理整顿。“文革”结束后,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从1978年到1993年这15年,对民办教师队伍进行了规范建设。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减少民办教师的比例,健全民办教师管理制度,提高民办教师素质,改善民办教师待遇,民办教师长期存在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第四章:讲述民办教师的光辉业绩。在半个世纪中,民办教师撑起了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半边天,担负着农村扫盲教育的主要工作,同时在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也发挥着重大作用。 第五章:讲述民办教师队伍的艰难生存。民办教师的奉献与他们应得到的社会回报存在着极大的反差。民办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如耕教矛盾,待遇低,与公办教师同工不同酬,生活极端穷困,社会地位低下,受人歧视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民办教师队伍的建设,影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六章:讲述民办教师问题的最终解决。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时国民经济已有很大的发展,已有能力增加教育投入,于是,从1994年到2000年,党和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积极采取措施,基本上解决了民办教师问题。 第七章:主要阐述贫困地区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经验及启示。不少经济落后地区由于领导重视教育,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把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落到实处,民办教师问题解决得很好,这说明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事业的发展,领导重视是一个重要因素。 第八章:主要阐述代课教师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吸收新的民办教师的门关死之后,代课教师开始出现,并逐步壮大。代课教师主要分布在“老、少、边、山、穷”的农村穷困地区,承担着这里的基础教育和扫盲教育。他们对中国教育如同当年的民办教师一样,作出了同样的贡献,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是,代课教师问题至今还没有解决。本部分提出了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若干思考。 结语部分:主要阐述民办教师问题对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事业的反思。长期以来民办教师队伍生存的艰难,管理上的紊乱,农村办学条件的极端简陋,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吸取这些教训,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基础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战略地位,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建设好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

张一平[8](2002)在《金秋的收获——记全国投资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文中指出

二、金秋的收获——记全国投资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秋的收获——记全国投资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研究(1958-2017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体育报道的相关研究
        1.2.2 有关武术报道的相关研究
        1.2.3 有关《中国体育报》的相关研究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资料法
        2.1.2 内容分析法
        2.1.3 数理统计法
        2.1.4 逻辑分析法
    2.2 研究对象
3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发展历程
    3.1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探索起步阶段
    3.2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恢复发展阶段
    3.3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繁荣发展阶段
    3.4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深化改革阶段
4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阶段分析
    4.1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探索起步阶段
        4.1.1 武术报道内容分析
        4.1.2 武术报道形式分析
        4.1.3 武术报道特征分析
    4.2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恢复发展阶段
        4.2.1 武术报道内容分析
        4.2.2 武术报道形式分析
        4.2.3 武术报道特征分析
    4.3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繁荣发展阶段
        4.3.1 武术报道内容分析
        4.3.2 武术报道形式分析
        4.3.3 武术报道特征分析
    4.4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深化改革阶段
        4.4.1 武术报道内容分析
        4.4.2 武术报道形式分析
        4.4.3 武术报道特征分析
5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总体分析
    5.1 武术报道内容分析
    5.2 武术报道形式分析
        5.2.1 报道数量
        5.2.2 报道版面
        5.2.3 报道来源
        5.2.4 报道体裁
    5.3 武术报道特征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增多报道形式、加强深度报道
        6.2.2 采取独家报道
        6.2.3 推崇大众武术报道
        6.2.4 加强媒介融合与创新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1958-1966年《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标题
    附表2:1973-1987年《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标题
    附表3:1988-2007年《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标题
    附表4:2008-2017年《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标题
致谢

(2)中财委与新中国初期经济秩序的确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 研究对象的说明
    三、 研究现状概述
    四、 主要研究方法
    五、 重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中央财经统帅部”——中财委的成立及沿革
    第一节 中财委的前身
        一、 新中国财政经济的奠基石—华北财经会议与华北财经办事处
        二、 “搞统一经济”—中央财政经济部
        三、 “从华北走向全国”—华北财经委员会
    第二节 中财委的成立及组织机制
        一、 中财委的成立
        二、 中财委的组织结构及工作机制
    第三节 中财委的简并与撤销
第二章 新中国经济纲领的确立与中财委的首要任务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经济形势
        一、 国统区财政经济的总崩溃
        二、 解放区财政经济的初步恢复与发展
        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财政困难
    第二节 新中国经济纲领的确立
        一、 《新民主主义论》指明“中国向何处去”
        二、 “三大经济纲领”初步勾画新中国经济纲领
        三、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七届二中全会绘制新中国经济纲领的蓝图
        四、 “四面八方”政策与《共同纲领》确立新中国经济纲领
        五、 七届三中全会争取财经好转的经济纲领和“不要四面出击”方针
    第三节 中财委的首要任务
第三章 “不下于淮海战役”——领导平抑市场物价
    第一节 重拳出击,应对四次物价风波
        一、 积极应对第一次涨风
        二、 政治手段与经济手段并用,取得第二回合的胜利
        三、 三方协同作战,平抑第三次涨风
        四、 打有准备之仗,取得对投机势力的第四次胜利
    第二节 朝鲜战争爆发后继续稳定物价
        一、 取缔投机活动,加强市场管理
        二、 加强货币管理,紧缩银行放款
        三、 提高经营能力,区别对待不同问题
        四、 统购棉纱棉布,掌握纱布市场
    第三节 对物价的进一步治理
第四章 全国一盘棋——统一管理国家财政经济工作
    第一节 中央酝酿统一管理国家财政经济工作
        一、 统一财经是稳定金融物价的迫切需求
        二、 统一财经是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实际要求
    第二节 稳扎稳打,为统一财经做准备
        一、 确定统一财经的时机
        二、 广泛宣传,统一认识
    第三节 领导实现统一财经
        一、 统一财政收支
        二、 统一物资管理
        三、 统一金融管理
        四、 合理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四节 统一财经的成效
        一、 财政收支接近平衡
        二、 金融稳定得以实现
        三、 重点需要得到保证
    第五节 兼顾统一领导与因地制宜
        一、 放权的呼声
        二、 统一管理下的因地制宜
第五章 开源节流,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的努力
    第一节 建议并部署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一、 发行公债的准备
        二、 中央的决策与中财委的部署
        三、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特点
    第二节 “宁缺组织部长,也要配税务局长”:统一税政,增加税收
        一、 新中国税制建立的历史背景
        二、 统一全国税政的措施
        三、 调整税收
    第三节 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相结合,编制国家财政收支概算
        一、 新中国财政概算的编制背景
        二、 第一个财政收支概算的方针和依据
        三、 1950 年财政收支概算的修正与完成
        四、 对国家财政概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第四节 国家经济情况的好转
第六章 坚持“四面八方”,实现对工商业的调整
    第一节 物价稳定后私营工商业面临的困难状况及原因
        一、 物价稳定后私营工商业难以为继
        二、 私营工商业困难重重的原因
    第二节 转移工作重心,协助中央制定调整工商业的政策
    第三节 公私兼顾,实施对工商业的调整
        一、 统一财经人员思想
        二、 抓三大重点,调整工商业
        三、 “发两路救兵”,搞活工商业
        四、 工商业生产和经营的恢复
结语
    一、 中财委在确立新中国经济秩序中的历史作用
        (一)中财委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二)整顿了混乱的市场秩序
        (三)确立了新的财经管理体制
        (四)实现了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
    二、 中财委确立新中国初期经济秩序的基本方法
        (一)为真为实,注重调查研究
        (二)交换、比较、反复,保证决策科学
        (三)顺势而为,适时调整策略
    三、 中财委领导财经工作的主要经验
        (一)关注民生,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开展财经工作
        (二)坚持从大局着眼,从战略高度解决经济问题
        (三)注重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各方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3)参与与行动:西北多民族聚居大城市中社会组织防治艾滋病的田野调查 ——以兰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2.3 重点和难点
        1.2.4 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1.3 田野点介绍及相关说明
        1.3.1 田野点及调查对象介绍
        1.3.2 相关概念说明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理论准备、分析框架
        1.4.1 研究的理论准备
        1.4.2 论文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二章 学术史回顾
    2.1 国外学界关于艾病防治的研究回顾
    2.2 国内学界关于艾病防治的研究回顾
    2.3 对相关研究现状的述评
第三章 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的防治
    3.1 全球及中国艾滋病流行总体趋势及防治挑战
    3.2 社会组织参与防治的特点与现状
    3.3 甘肃省艾滋病流行概况
    3.4 甘肃省社会组织参与防控艾滋病情况与分析
第四章 宗教组织——清真寺参与宣传预防行动的个案研究
    4.1 宗教组织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4.2 宗教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行动概述
    4.3 清真寺参与宣传预防艾滋病行动个案
    4.4 对清真寺参与防艾行动的结构功能分析
    4.5 清真寺的社会资本作用分析
第五章 MSM组织参与行为干预行动的个案研究
    5.1 艾滋病与男男性接触者
    5.2 MSM组织与艾滋病防治
    5.3 “牵手”工作组行为干预的行动个案
    5.4 对MSM组织参与防艾行动的结构功能分析
    5.5 MSM组织的社会资本作用分析
第六章 PLWHA关爱组织参与关怀救助行动的个案研究
    6.1 艾滋病患者(PLWHA)与艾滋病
    6.2 PLWHA关爱组织与艾滋病防治
    6.3 感染者同盟-诚爱家园关怀救助行动个案
    6.4 对PLWHA关爱组织参与防艾行动的结构功能分析
    6.5 PLWHA关爱组织的社会资本作用分析
第七章 余论
    7.1 研究的基本结论
    7.2 民族学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防艾行动的思考
    7.3 对当前社会组织参与防艾行动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一、为政府完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遏制投资与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
    第二节 我国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制度的研究成果综述
        一、探索阶段
        二、系统研究阶段
        三、突破创新阶段
    第三节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制度的研究框架
    第四节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制度的研究方法
        一、资料调查和收集
        二、文献分析法
        三、比较分析法
第二章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制度的概述
    第一节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制度的内涵
        一、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体制的含义
        二、审计监督的主体
        三、审计监督的对象
        四、依法审计的实质
    第二节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
        一、理论基础
        二、外界因素
    第三节 审计监督中包含的法律关系
        一、审计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审计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审计监督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差异
        一、监督对象的差异
        二、监督范围的差异
        三、监督方式的差异
        四、监督作用的差异
第三章 我国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制度的现状
    第一节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模式
        一、现行的审计监督模式
        二、不同审计模式间的差异
    第二节 审计组织体系
    第三节 法定的一般程序
    第四节 我国现行审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模式下的体制性缺陷
        二、审计管辖权的设置造成监督盲角
        三、审计介入延迟造成监督效率降低
        四、审计资源不足造成发展阻力
第四章 我国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投资领域新格局对投资审计发展的影响
    二、从真实、合法性审计逐步向投资绩效审计过渡
    三、从微观领域向宏观层面转变
第五章 我国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制度的改革设想
    第一节 国外审计制度对我国审计制度的启示
        一、美国国家审计制度
        二、澳大利亚国家审计制度
    第二节 我国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制度的改革设想
        一、建立立法型审计体制,实行政府审计的垂直领导
        二、对政府审计机构的内部管理采用“双重制标准”管理
        三、发展和强化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
        四、开发审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程度
        五、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投资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探讨的背景和意义
    1.2 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2 国家投资审计概说
    2.1 投资审计的涵义
        2.1.1 国家审计的起源
        2.1.2 投资审计的定义
    2.2 工程量清单计价概述
        2.2.1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起源和前瞻
        2.2.2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概念
        2.2.3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
    2.3 国外建设工程投资审计的涵义
        2.3.1 国外建设工程投资审计的主要模式
        2.3.2 国外建设工程审计体制的发展趋势和动向
    2.4 国内建设工程投资审计的涵义
        2.4.1 清单计价模式下投资审计的方法
        2.4.2 清单计价模式下投资审计的重要性
    2.5 本章小结
3 传统建设工程计价模式下的投资审计
    3.1 建设工程传统计价模式
        3.1.1 我国传统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
        3.1.2 我国传统建筑安装工程计价模式
    3.2 传统计价模式下的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3.3 本章小结
4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投资审计
    4.1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程序
    4.2 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
        4.2.1 工程量清单下价格的构成
        4.2.2 工程量清单计价依据及应用
    4.3 清单计价模式下投资审计的主要内容
    4.4 新旧模式下投资审计的区别及其对策
        4.4.1 新旧模式下投资造价确定的区别
        4.4.2 新计价模式下建设工程投资审计的对策
5 两种模式的案例分析及比较研究
    5.1 传统计价模式下的投资审计案例
    5.2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投资审计案例
    5.3 案例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7)中国民办教师始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民办教师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民办教师问题的总体研究
        二、关于民办教师产生的历史原因研究
        三、关于民办教师的历史地位研究
        四、关于民办教师存在的问题研究
        五、关于民办教师问题解决的研究
        六、关于民办教师的政策研究
        七、关于民办教师管理研究
        八、地方民办教师研究
        九、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落后地区民办教师问题的研究
        十、关于代课教师问题的研究
    第四节 相关资料
    第五节 研究的方法、内容和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三、研究的创新
第一章 中国民办教师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旧中国义务教育的困扰
        一、中国义务教育的起步
        二、师资匮乏对义务教育的困扰
        三、从晚清政府到民国政府对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的开凿
        四、对旧中国义务教育艰难进行的反思
    第二节 共产党红色区域民办教育的兴起
        一、苏维埃时期的教育
        二、抗战后期解放区民办学校的发展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小学民办”教育
第二章 中国民办教师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民办教师的产生
        一、穷国办大教育,民办教师应运而生
        二、民办教师的初步整顿
    第二节 民办教师在跌宕中发展
        一、快速增长的三年
        二、困难时期的压缩和调整
        三、上个世纪60年代前中期民办教师的再度发展
    第三节 极度膨胀达到顶峰
        一、教育走上畸形发展道路
        二、人口增长失控,学龄儿童急速增加
        三、师范院校长期停办,公办教师队伍得不到正常的发展和补充
    第四节 国家关于基础教育“两条腿走路”的政策
        一、“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的历史渊源
        二、“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的提出
        三、“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的实施
第三章 民办教师队伍的治理整顿
    第一节 民办教师队伍整顿工作的提出及部署
    第二节 加强对民办教师的管理
    第三节 减少民办教师的比例
        一、将一部分优秀的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二、通过师范转招民办教师
        三、堵口子
        四、辞退
    第四节 改善民办教师地位
        一、提高民办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提高民办教师的物质待遇
    第五节 提高民办教师的业务素质
第四章 民办教师的巨大奉献
    第一节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脊梁
        一、民办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主力军
        二、民办教师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骨干作用
        三、执着教育,无私奉献,民办教师留给后人的故事
    第二节 堪负农村扫盲重任
        一、以民教民扫盲方针的制订
        二、民办教师肩负起农村扫盲重任
        三、为了扫盲事业,民办教师付出了无尽的艰辛
        四、扫盲教育的巨大成就
    第三节 对教学研究和改革的贡献
        一、教法研究
        二、复式教学组织研究
    第四节 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引路人
    第五节 中国民办教师所产生的国际影响
第五章 民办教师队伍的艰难维系
    第一节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民办教师队伍的稳定
        一、可靠的报酬收入
        二、工作条件在当时农村环境里有相当的吸引力
        三、计划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的禁锢
    第二节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民办教师队伍的艰难维系
        一、亦教亦农的尴尬境遇
        二、低待遇
        三、“民转公”的艰难期盼
        四、极度的心理屈辱和精神压力
第六章 民办教师问题的最终解决
    第一节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形势
        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发展教育事业关键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是要解决民办教师问题
    第二节 全社会对民办教师问题的关注
        一、社会各界捐助、褒奖民办教师业绩
        二、舆论界为民办教师请命、讴歌
        三、社会知名人士为民办教师问题呼吁
        四、纳税人为教师待遇鸣不平
        五、教育管理部门为民办教师主持公道
    第三节 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理性思考
        一、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符合劳动价值规律
        二、消除公民办教师之间的差异更具有理性
        三、解决民办教师问题是对国家法律的尊重
        四、解决民办教师问题是义务教育的内在要求
    第四节 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民办教师队伍的整顿,为全面消化民办教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经济形势的根本好转,为消化民办教师提供了物质保证
        三、师范教育的发展和人口的有效控制,为解决民办教师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五节 民办教师问题的最终解决
        一、党和国家对民办教师问题的重视
        二、国家关于在20世纪内消化民办教师的方针的确定和工作部署
        三、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
        四、民办教师的最终解决
第七章 贫困地区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革命老区对民办教师问题的解决
    第二节 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对民办教师问题的解决
    第三节 偏远山区对民办教师问题的解决
    第四节 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对民办教师问题的解决
    第五节 解决民办教师问题,领导决策起着关键性作用
第八章 代课教师—民办教师之后的问题
    第一节 代课教师队伍的产生
        一、代课教师与民办教师的不同
        二、代课教师产生的原因
        三、代课教师队伍的发展
    第二节 代课教师艰辛的贡献
        一、工资待遇低、生活艰辛
        二、代课教师大部分胜任教学工作
        三、在穷困落后地区代课教师的重要作用
        四、代课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三节 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思路
        一、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迫切性
        二、国家、各地对代课教师的政策
        三、有关部门和人士对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建议
        四、代课教师的期盼
        五、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思路
结语 中国民办教师问题留给二十一世纪的反思
    第一节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
        一、发展基础教育具有战略意义
        二、发展基础教育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
    第二节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一、国际上对教师职业化建设的重视
        二、关于教师的资格证书制度
        三、关于中小学人事制度
        四、关于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
        五、关于教师的继续教育
    第三节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问题
        一、西方国家中小学教师工资状况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状况
        三、要正确认识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的意义
        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的几点建议
    第四节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投入问题
        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现状和矛盾
        二、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思考
    第五节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营造农村基础教育的良好氛围
        一、农村经济不能增长,成了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二、市场经济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冲击
参考文献
后记

四、金秋的收获——记全国投资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研究(1958-2017年)[D]. 苏王飞. 上海体育学院, 2018(01)
  • [2]中财委与新中国初期经济秩序的确立[D]. 余平. 中共中央党校, 2013(10)
  • [3]参与与行动:西北多民族聚居大城市中社会组织防治艾滋病的田野调查 ——以兰州市为例[D]. 张宁. 兰州大学, 2012(04)
  • [4]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制度研究[D]. 顾亮.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4)
  • [5]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投资审计[D]. 张雪峰. 重庆大学, 2006(05)
  • [6]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和对策[J]. 廖洪,陈波.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5(03)
  • [7]中国民办教师始末研究[D]. 王献玲. 浙江大学, 2005(07)
  • [8]金秋的收获——记全国投资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J]. 张一平. 中国审计, 2002(12)

标签:;  ;  ;  ;  ;  

金秋收获——记全国投资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