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冶炼》2002年(第31卷)总目录

《有色金属冶炼》2002年(第31卷)总目录

一、《有色冶炼》2002年(第31卷)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房孟钊,李伟[1](2021)在《从污酸中萃取铼的工艺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某冶炼厂原采用萃取-反萃工艺回收污酸中的铼,存在铼与杂质不易分离、污酸中铼回收率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萃取工艺技术工业化过程中相关技术的难点,对比了增加污酸预处理回收铼与从污酸中直接萃取-反萃回收铼的工艺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萃取剂配比选取N235∶仲辛醇∶煤油=20∶20∶60,铼的萃取率可达88.42%;增加负载有机相用水或酸洗涤工序,在用氨水反萃时仍会产生大量含铼的第三相反萃渣;负载有机相用氨水反萃,选取浓度10%~12%的氨水比较合适;对反萃渣进行热水洗与酸洗效果均不好,铼浸出率低,且不利于铼铋的分离;增加污酸预处理可最大限度分离主要杂质,富集铼元素;对经过预处理的铼液进行萃取-反萃制得铼酸铵,萃取率可达98%,反萃率可达99%。

王映予[2](2017)在《宋代类书《海录碎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类书是我国古代的一类独特典籍,自三国曹魏出现以来,经历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发展,数量多,体式繁,影响大。宋代是类书发展的高峰时期,私人编纂的各种类书很多,南宋初年叶廷珪的《海录碎事》,是其中很有特色但世人关注不多的一部。现今所见的有关《海录碎事》的研究论着很少,仅是将该书作为工具书为所研究的对象提供引证、进行辨析,并没有对该书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研究。因此,本论文尝试利用多领域资料与文献,从探讨该书作者叶廷珪的生平事迹入手,就《海录碎事》这部类书产生的缘由、着作本身的编撰体例、内容特色及意义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并将其放在两宋之交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结合当时的政治、文化等社会背景,进而总结其形成特色的原因。正文共六章。第一章从历史学角度全面考察叶廷珪的生平事迹及其从事着述活动的学术背景。叶廷珪的史料记载较少,本论文从诸多散见的相关典籍、地方志及其本人、友人的序和跋中归纳出叶廷珪的主要事迹及履历。结合两宋之交的文化风气,以及叶廷珪生活和工作的闽地,尤其在泉州任职时,使他眼界开阔。泉州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港口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交流频繁,结合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时代背景,对作者思想意识、文化主张、所着书籍及处事态度进行研究。第二、三、四章对比各类典籍,分别从该书部类划分、编排体例、引书方式以及引书的价值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剖析立类的思想和目的、分部分类的特点以及类目的类型,找出该书与众不同的特点以及辑佚校勘价值。尤其是该书引录了已佚古书《市舶录》中关于中外交通的条目,是《市舶录》仅存于世的文字,不仅使我们得以窥探《市舶录》的面貌,也能从中了解宋代海运的规模和一些习俗。同时,该书存录了大量我国南方的地域性史地资料,有利于研究探讨地方史。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了解当时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探究古代社会结构与文化意识形态,揭示了类书内容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客观原因,概括出宋代类书发展某些方面的特点。《海录碎事》自宋绍兴十九年(1149)问世后的很长时期里,很少有人关注,可见其流传范围不广。第五章将《海录碎事》与唐宋私修类书《白氏六帖事类集》《锦绣万花谷》两部流传范围广、影响较大的类书进行对比研究,从编纂体例、内容、刻印流传等方面进行考察,揭示《海录碎事》反映的思想文化特征,从中得出《海录碎事》流传范围不广的原因所在。第六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的研究入手,总结该书在宋代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传承与影响,以及对后世类书发展的影响。从探究该书的价值、影响和不足方面,深入探讨古代类书在保存历史文献,传承封建文化,维护儒家正统思想中的积极作用,以及钳制学术创新,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

徐莉[3](2003)在《商标侵权行为及其归责原则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界定了“商标侵权行为”的含义。接着通过借鉴国际条约、国外法律,并依据新《商标法》上关于“即发侵权”的规定,同时结合知识产权领域侵权的特点,主张在认定商标侵权行为时,客观方面需要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以及违法行为和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三个要件;主观方面是否需要具备过错,则需要依不同的商标侵权行为形式而定。因为商标使用侵权行为、销售侵权行为、商品名称或装潢侵权行为、影射商标侵权行为和驰名商标侵权行为这五种形式已经占据了商标侵权行为总数的绝大部分,因此,本文认为:商标侵权行为主要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其次是过错责任原则。而商标侵权损害赔偿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具体的说就是:使用侵权行为、销售侵权行为、商品名称或装潢侵权行为、影射商标侵权行为和驰名商标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商标标识侵权行为、辅助侵权行为及域名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最后,依据前文的分析,给我国相关立法提出一些建议。

杨建成[4](2003)在《论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文中指出由于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特征,很长时间以来各国法院只受理侵犯本国知识产权的案件,而不受理就外国知识产权提起的诉讼。这种管辖权制度造成的结果是,所有的知识产权案件一律适用法院地法(内国法),外国法根本没有适用的可能,因而外国法和内国法不会竞相适用于某一案件,当然也就不会产生法律冲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知识产权的地域特征开始被打破,许多国家对传统的管辖权制度进行了变革:一国法院不仅受理侵犯本国知识产权的案件,也受理就外国知识产权提起的诉讼。这种变革使内外国法都有适用于案件的可能,从而产生了知识产权的法律冲突。 解决知识产权法律冲突的方法有两种,即统一实体法和冲突法。二者各有利弊,都有存在的必要。各国在确立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制度时,大都坚持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原则。但在复杂的知识产权案件(即一个侵权行为产生几个侵权行为地)中,仅仅依靠传统的连结点选择准据法是不够的,而应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等灵活的法律选择方法选择法律。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突破地域性的限制已是不可避免。因此,各国必须加强交流与合作,在一定范围内承认知识产权的域外效力,并相互承认和执行对方法院的裁定和判决。 最后,笔者结合了我国的司法实践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制度,在此基础上为制定和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冲突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璞[5](2002)在《藏族史学思想论纲》文中提出藏族历史悠长,史书丰富,但关于藏族传统史学的研究却未受到前人重视。中国史学史不单是汉文传统史学的表述领域,更应有藏族乃至其他少数民族史学的切当位置,本书的写作即旨在改变汉文传统史学的一些惯性理念,而其中的突破点便是史学思想。本书的第一个立论认为,史学思想应包括历史文学、历史编纂学及历史哲学三个主层次,三个主层次下又有史书题材等九个分层次,继此我在相关讨论的基础上对史学思想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藏族史学思想的历史分期是本书的第二个论点,构成了正文的基本框架。以藏族史书为载体,从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角度分四个时期对藏族史学思想加以论述和反思是本书的主体。上述四点即是本书的主要新意。与之相应,我希望通过藏族史学思想的探讨能为史学理论的总体建构尽一份绵薄之力,且使有识者能重新审视藏族乃至其他少数民族文字史料的诸多价值。这两点又是本书写作的意义所在。

林方直[6](2017)在《《管锥编》是一部偏重文心艺理的书——《〈管锥编〉艺理引义》之一》文中研究指明对钱锺书着作的研究,已取得可观的成绩,但也不平衡,对其最重要的学术代表作《管锥编》的研究还远远不足。它是一部偏重于文心艺理的书,即文艺学美学理论的书,文学批评鉴赏的书。《左传》《史记》《焦氏易林》等卷论中均可以提炼出《管锥编》的文心艺理。

颜强[7](2011)在《论我国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法律制度的完善》文中认为职业病诊断鉴定法律制度在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健康权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同时这一制度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法律制度进行完善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我国的职业病诊断鉴定法律制度在实践中却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很多规定形同虚设,同时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缺乏相应的规定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现有制度的应有效果。现有的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赋予了部分机构职业病诊断鉴定的垄断权;申请诊断时举证责任上对劳动者要求过高导致很多情况下劳动者无法按要求提供法定材料而无法进行诊断鉴定;职业病名单所涵盖的范围过小;对于诊断鉴定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本文在分析总结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同时参考意大利、我国台湾地区相关规定,结合了中国具体国情,以完善我国职业病诊断鉴定法律制度。在分析解决我国现有制度所存在的问题部分,笔者在借鉴了学界现有的诸多研究成果基础上,从诊断鉴定程序的完善以及对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的设置方面出发,尝试在结合我国现实状况和法规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诊断鉴定程序及机构设置、监督制度。在诊断鉴定程序的完善方面,笔者提出了重新分配举证责任,让用人单位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以减轻劳动者的负担,实行举证责任的倒置,促进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在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的设置方面,完善机构的设置,同时加强对相关机构及其诊断鉴定报告的管理和监督。

二、《有色冶炼》2002年(第31卷)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色冶炼》2002年(第31卷)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从污酸中萃取铼的工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1.1 试验原料
    1.2 试验方法及思路
        1)有机相配比试验。
        2)负载有机相的洗涤试验。
        3)不同浓度氨水对负载有机相的反萃试验。
        4)反萃渣中铼的回收试验。
        5)增加污酸预处理工艺,考察预处理-
    1.3 试验原理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有机相配比对铼萃取率的影响
    2.2 负载有机相的洗涤
    2.3 反萃氨水浓度对反萃过程的影响
    2.4 回收反萃渣中铼的试验
    2.5 污酸预处理试验
3 工艺流程的优化
4 结论

(2)宋代类书《海录碎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三、创新与研究难点
第一章 叶廷珪生平事迹及《海录碎事》的成书
    第一节 《海录碎事》的成书背景
        一、宋代社会发展
        二、宋代文化繁荣
    第二节 叶廷珪及其生平事迹
        一、闽地的人文环境
        二、叶廷珪之名
        三、叶廷珪的籍贯
        四、叶廷珪的事迹与着述
    第三节《海录碎事》的编纂
        一、《海录》系列的编纂
        二、《海录碎事》的着录及流传
第二章《海录碎事》的部类与存录内容
    第一节 与天地有关的内容
        一、天(天部)
        二、地(地部)
    第二节 与人事物有关的内容
        一、人(圣贤人事部、帝王部、臣职部)
        二、事(鬼神释道、百工医技、商贾货财、音乐、文学、武、政事礼仪)
        三、物(衣冠服用、饮食器用、农田、鸟兽草木)
    第三节《海录碎事》引录特点
第三章《海录碎事》的部类划分及编排体例
    第一节《海录碎事》的部类划分
        一、部类划分原则
        二、《海录碎事》的部类划分
        三、《海录碎事》的细目设置
    第二节《海录碎事》的编排体例
        一、古代类书的编排体例
        二、《海录碎事》的编排体例
第四章《海录碎事》的引书研究
    第一节 《海录碎事》的引书
        一、引书的书目考
        二、引书特点
    第二节 引书方式
        一、直引
        二、约引
        三、杂引
        四、合引
    第三节 引书的价值
        一、保留已佚典籍的内容
        二、校勘传世典籍的内容
第五章《海录碎事》与唐宋私纂类书之比较
    第一节《海录碎事》与《白氏六帖事类集》之比较
        一、编纂背景与人员
        二、编纂体例
        三、内容
        四、部类划分
    第二节《海录碎事》与《锦绣万花谷》之比较
        一、编纂体例
        二、编纂内容
        三、类目设置
第六章《海录碎事》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节 《海录碎事》在类书编纂史上的意义
        一、部类设置
        二、存录内容
    第二节 《海录碎事》的文献学意义
        一、校勘
        二、辑佚
    第三节 《海录碎事》的价值及不足
        一、《海录碎事》的价值
        二、《海录碎事》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商标侵权行为及其归责原则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商标侵权行为的界定
    1.1 商标侵权行为的概念
    1.2 商标侵权行为的主体
    1.3 商标侵权行为的客体
    1.4 驰名商标侵权行为的概念
2 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3 商标侵权行为的种类
    3.1 使用侵权行为
    3.2 销售侵权行为
    3.3 商标标识侵权行为
    3.4 商品名称或装潢侵权行为
    3.5 辅助侵权行为
    3.6 商标法上新增加的几种侵权行为
4 商标侵权行为归责原则
    4.1 归责原则
    4.2 商标侵权行为归责原则
5 立法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论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传统的理论与制度对知识产权地域性原则的固守
2 知识产权地域性原则的突破
    2.1 跨地域性的知识产权
    2.2 各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呈现了一种趋同化倾向
    2.3 管辖权制度的变革
3 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
    3.1 知识产权统一实体规范
    3.2 知识产权冲突法规范
4 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适用
    4.1 网络技术对知识产权法律适用带来的冲击
    4.2 有关网络侵权法律适用的理论和实践
5 我国涉外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制度
    5.1 非网络环境下我国涉外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
    5.2 网络环境下我国涉外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
    5.3 关于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冲突法立法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藏族史学思想论纲(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史学思想的内涵及藏族史学思想的历史分期
第二章 藏族史学思想的滥觞期——7 世纪至12 世纪
    第一节 《西藏的观世音》
    第二节 《拔协》
    第三节 藏地上古史事考
第三章 藏族史学思想的复兴期——13 世纪至14 世纪
    第一节 《奈巴教法史——古谭花鬘》
    第二节 《佛教史大宝藏论》
    第三节 《红史》
    第四节 《雅隆尊者教法史》
    第五节 《西藏王统记》
    第六节 《朗氏家族史》
    第七节 复兴期藏族史学思想述论
第四章 藏族史学思想的发展期——15 世纪至17 世纪
    第一节 《汉藏史集》
    第二节 《青史》
    第三节 《米拉日巴传》
    第四节 《玛尔巴译师传》
    第五节 《新红史》
    第六节 《贤者喜宴》
    第七节 《印度佛教史》
    第八节 《后藏志》
    第九节 发展期藏族史学思想述论
第五章 藏族史学思想的成熟期——17 世纪以来
    第一节 《西藏王臣记》
    第二节 五世达赖撰写的三部传记
    第三节 《七世达赖喇嘛传》与《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
    第四节 《颇罗鼐传》
    第五节 《噶伦传》
    第六节 《佛历表》
    第七节 《如意宝树史》
    第八节 《安多政教史》
    第九节 《卫藏道场胜迹志》
    第十节 《白史》
    第十一节 成熟期藏族史学思想述论
第六章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
第七章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6)《管锥编》是一部偏重文心艺理的书——《〈管锥编〉艺理引义》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一、《管锥编》研究状况
    1.《管锥编》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管锥编》研究状况
二、《管锥编》是一部偏重文心艺理的书
三、从《左传》《史记》等卷论中提炼的文心艺理
四、从典籍选本见钱氏偏重艺理的用意

(7)论我国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法律制度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
2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制度概述
    2.1 职业病的概念
    2.2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现状与问题
        2.2.1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概念
        2.2.2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程序
        2.2.3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性质
        2.2.4 职业病诊断与诊断鉴定的申请主体
        2.2.5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关系
    2.3 构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法律制度的意义
    2.4 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种类、范围的认定
        2.4.1 新型职业性疾病
        2.4.2 职业病名单的完善意见
    2.5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现存困境
3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程序完善
    3.1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程序中举证责任的分配
        3.1.1 现行规定
        3.1.2 诊断鉴定程序中的举证责任分配的完善
    3.2 诊断选择权争议
    3.3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中劳动关系的确认
4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机构的设置
    4.1 现有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机构设置及其完善
    4.2 对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机构的监督管理
        4.2.1 现状
        4.2.2 关于职业病诊断鉴定资质管理问题
        4.2.3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监管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四、《有色冶炼》2002年(第31卷)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从污酸中萃取铼的工艺试验研究[J]. 房孟钊,李伟. 中国有色冶金, 2021(06)
  • [2]宋代类书《海录碎事》研究[D]. 王映予. 兰州大学, 2017(01)
  • [3]商标侵权行为及其归责原则比较研究[D]. 徐莉. 湖南师范大学, 2003(01)
  • [4]论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D]. 杨建成. 湖南师范大学, 2003(01)
  • [5]藏族史学思想论纲[D]. 王璞. 云南大学, 2002(12)
  • [6]《管锥编》是一部偏重文心艺理的书——《〈管锥编〉艺理引义》之一[J]. 林方直. 阴山学刊, 2017(04)
  • [7]论我国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法律制度的完善[D]. 颜强. 浙江大学, 2011(01)

标签:;  ;  ;  ;  ;  

《有色金属冶炼》2002年(第31卷)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