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银行卡功能变化

浅谈我国银行卡功能变化

一、浅谈我国银行卡的功能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万子杰[1](2019)在《移动支付背景下中国银联市场化转型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正逐步成为一种主流支付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也引起了监管部门和支付企业的广泛关注,中国人民银行就针对移动支付市场,多次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国际市场上的VISA、万事达和Apple pay,国内的支付宝、微信、银联云闪付都在这片“红海”中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都给以中国银联为代表的国内传统支付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移动支付领域迅猛的发展态势和复杂的竞争形势,中国银联及时转变经营策略,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推出了云闪付APP等移动支付产品,依托交通等便民支付场景,将普惠服务从银联实体卡向虚拟移动端延伸。但是,监管政策、竞争对手的策略和消费者的需求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移动支付技术的迅猛发展,都让中国银联这一传统支付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变数。本文从国内外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入手,紧密结合中国银联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经济学、管理学中的PEST分析法、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和SWOT分析法,全面客观地分析中国银联在移动支付市场面临的形势,企业相关移动支付产品应对市场竞争的优劣势,以及企业在移动支付背景下实现自身发展和市场化转型的路径。本文将通过对移动支付背景和中国银联企业的结合型分析,最终对中国银联如何在当前背景下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实现具有自身特点的合规性、普惠性、创新性、安全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夏元琦[2](2018)在《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及发卡组织博弈分析》文中认为银行信用卡作为现代化的新兴支付工具,具备一定额度的透支功能,也拥有电子货币的特点,能够为持卡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功能。我国大力发展银行信用卡不但能够刺激了社会需求,还能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商品的流动性。本文的研究意义就在于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的影响因素,并且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说明了现阶段我国银行信用卡在市场、组织、监管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结合国外银行信用卡优秀制度体系中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理念基础上,提出建立以产权保护、组织激励、有序竞争、监管创新以及法律法规公性平为原则的高效制度框架。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绪论。主要内容包括了文章的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等内容。其中重点对银行信用卡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做了详细的综述及简要评析。对银行信用卡发展历史、银行信用卡市场结构、银行信用卡消费者行为、银行信用卡风控模型、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虚拟信用卡现象及银行信用卡相关政策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都进行了分类梳理。第二,银行信用卡制度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与银行信用卡制度有关的基础理论。其中,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包括制度、组织与制度变迁、交易费用、科斯定理和产权理论等内容;信用理论包括了马克思信用理论、信用媒介理论与信用创造理论、信用调节理论等相关观点;信用卡理论则包括了信用卡行为主体分类、信用卡规模经济效应和信用卡特有的契约性。在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相关理论体系中,组织、交易费用、双边市场及货币政策等理论与银行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和运行息息相关;制度变迁、规模经济效应等理论诠释了我国银行信用卡产业发展的轨迹;而产权、专用性产品的契约等理论可以作为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研究的分析工具。第三,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分析。主要介绍了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现状和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分的内容包括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历程、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方式、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动因和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趋势;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现状列举了了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相关数据、描述了银行信用卡制度概要、揭示了银行信用卡制度特征和银行信用卡制度效率;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分析了以监管机构、银行、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及消费者作为行为主体,在组织与市场中,在监管体系中及法律法规框架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具体问题包括:组织与市场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市场竞争不足、市场缺乏统一规划、缺乏对组织的约束机制和组织结构性失衡;监管制度问题研究中,提出了监管制度不完善和监管制度创新不足;法律法规问题的研究中,则提出了追责规定不公平、专项法规不完善和相关法律规定缺失等现象。第四,我国信用卡制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本部分以戴维.菲尼的制度变迁供需框架理论为基础,结合2008年至2017年的宏观数据样本,对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在供给和需求面的影响因素做了实证分析。首先,通过计算供给与需求变量相对应的样本数据的协整关系,确定了均衡方程的计量形式。其次,根据制度供需模型中给出的外生变量逐一对应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寻找相应的自变量的形式,并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求解模型。在确立模型的参数后,对整个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模拟检验和预测。第五,我国银行信用卡发卡组织博弈分析。首先,针对我国银行信用卡发卡组织间的非合作博弈,引入古诺模型对组织制度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深入的剖析。指出了由于市场缺乏统一调配组织资源的机制导致无序竞争问题严重,并运用大联盟合作博弈中夏普利值的利益分配算法说明了如何建立统一有效的市场资源分配机制。其次,针对我国银行信用卡风险监管中,监管机构与创新企业的激烈博弈现象,运用多重纳什均衡模型现象,说明了现在的制度供给对我国银行信用卡产业的发展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这类低效的监管机制,运用合作博弈中核的概念,在量化企业外部性效应的前提下,准确度量由企业创新行为产生的风险成本,并根据科斯定理的外部性效应解决思路,运用风险成本交易的概念,提出了调整监管主体对创新风险针锋相对的态度,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创新积极性,推动行业整体发展的三方行为主体合作博弈型监管制度优化策略的建议。第六,国外银行信用卡制度及其启示分析。本部分详细描述了美国银行信用卡制度、日本银行信用卡制度和英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的优势和特点,在总结了发达国家银行信用卡产业如何组织,如何监管的基础上,概括了这些国家的银行信用卡制度对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的完善有哪些启示。例如,美国、日本和英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的发展中,实现了培育民族银行信用卡品牌、完善银行信用卡市场竞争机制、市场化银行信用卡利率和完善银行信用卡风险防控机制等目标。以上这些优秀制度安排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第七,完善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的政策建议。针对之前的研究结论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的一些政策建议。一是完善银行信用卡基础制度,即完善银行信用卡基本契约、完善银行信用卡奖惩机制和培育银行信用卡消费文化。二是完善银行信用卡市场制度,即加强组织结构治理、协调垄断利益分配、推进利率市场化、培育民族信用卡品牌和提高银行信用卡市场制度效率。三是完善银行信用卡监管制度,即界定与监管相关的组织权力和职能、建立风险成本产权交易机制、提高银行信用卡监管制度效率。四是完善银行信用卡法律法规,即完善银行信用卡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建立银行信用卡专项法律法规和完善银行信用卡风险防控法律制度。

邱甲贤[3](2018)在《新支付工具发展初期市场特征及定价策略研究——以我国银行卡发展为例》文中指出基于新支付工具发展初期市场特征,构建了一个一般性的新旧支付工具替代情形下新支付工具双边市场定价模型,并通过案例分析了我国银行卡发展定价策略变化及影响。结果显示,我国银行卡定价及相关政策的转变,政府从固定成本、网络规模和定价对市场三个方面介入,有效地解决了银行卡发展初期"鸡和蛋"的问题。研究弥补了多种支付工具定价研究的不足,解释了中国银行卡发展过程中的现象及市场到政府定价策略转变的作用,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纪晓雷[4](2017)在《中国银行卡产业的网络外部性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银行卡产业,是发卡市场和受理市场共同构成的双边市场。它具有有别于单边市场的典型的双边市场特征。和很多产业类似,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发展短暂和高速并存。其自身的特点和问题,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这个产业,又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银行卡产业的双边市场形态为切入点,归纳了银行卡产业的历史、市场构成、分类、特点,注意到开放式卡组织的竞合组织特征。在文献综述中,比较系统的总结了双边市场及银行卡产业相关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结合产业特点和已有研究的现状及不足,本文提出了对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特点进行研究及实证检验的必要性,指出网络外部性是银行卡产业双边市场的最主要特性。在银行卡双边市场特性的检验中,本文使用了我国银行卡产业较新的时间序列数据,并运用合适的计量检验方法。通过检验和详细分析,得出了重要结论:我国银行卡市场具有较显着的网络外部性,并且总体强度在增强;网络外部性呈现双边交叉但不对称的特点;发卡市场的网络外部性更高,相比之下,发卡量成为我国银行卡产业网络外部性研究的核心变量。结合双边市场特性的检验结果分析,以及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情况,本文抓住如何更好发挥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主旨,兼顾规范市场及金融安全的考虑,提出了关于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以及政府规制和监管方面的建议。

王翠平[5](2016)在《市场开放下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银行卡清算是指银行卡持卡人用卡消费或缴费后,银行与银行、银行与受理商家之间进行资金结算和转账的过程,包括本行对本行、本行对他行、银行对商户、商户对银行等。专门从事银行卡跨行交易信息转接和资金清算、结算业务的机构被称为银行卡清算机构,其所在的市场被称为银行卡清算市场。2015年4月22日,国务院发布文件《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下称《决定》),明确将对我国银行卡清算牌照的发放实行市场准入管理,并再次明确"谁的品牌谁转接"这一重要原则。这意味着,银联一家独占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14年之久的局面即将被打破。但《决定》的相关规定也遭到不少来自市场的质疑,认为:第一,市场准入门槛过高。如注册资本不少于10亿元人民币、需具备五年以上的从业经验和必要的基础设施与异地灾备系统等;第二,"第二银联"将大量来袭。境外,VISA、万事达等国际银行卡清算机构虎视眈眈;境内,中国工商银行、支付宝等蠢蠢欲动。第三,刷卡手续费将下降。很多人期待,市场开放后各种刷卡费率也会随之下调。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双边市场理论、反垄断政策理论、规制经济理论,通过构建平台机构市场势力的"扩张—维护"两阶段模型,对中国银联行政主导的过去和垄断性市场行为的现在这一角色转变过程,及由此引致的银行卡清算市场效率低下、整体社会福利受损的局面进行了解读。同时结合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逐步开放的步伐与发展趋势,对市场开放下各经济主体的演变态势和竞争格局进行了剖析;最后,对构建和完善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监管体制提了相应建议。

冯丹序[6](2016)在《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完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过去的十几年,我国银行卡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社会内部的现金支付模式已经逐步被国内新兴的银行卡所取代,无论是当前相关的金融领域以及消费品零售领域,银行卡支付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银行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对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银行卡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事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商户集体拒绝受理银行卡等银商纷争问题。为实现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有力增长,加强政府监管必不可少。论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参考、对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现状的关注以及对银行卡产业运作机制与政府监管关系较深入的思考,对银行卡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加强政府监管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阐明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等。第一章主要介绍银行卡产业和政府监管的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探寻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的必要性。第二章主要分析国内外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的动态和现状,阐述国外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方面的可借鉴经验和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现状。第三章为案例分析和原因剖析,是文章的重点章节。通过银行卡产业发展中引发的一些事件,分析当前银行卡产业发展中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为对策建议,对银行卡产业发展政府监管问题提出相关策略及改进措施。

戴方敏[7](2014)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银行卡业务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银行卡作为21世纪一种集消费、结算、信贷、理财等众多衍生产品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产品,是传统金融业务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货币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结果。银行卡业务已成为当今经济最具影响力的业务之一。以美国为代表的银行卡业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高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而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发行第一张中行卡以来,虽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显现出年发卡量大幅增长、受理市场不断扩大、渗透率不断加深、交易额不断增长、产业链不断延伸等特点,但就整个产业体系来讲,仍处于导入期向成长期转换的阶段,规模及整体竞争力比较弱小,离成熟产业经营环境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金融市场完全开放后,国内大部分银行都与VISA、MASTER等信用卡组织有着双币合作。一方面使得银行卡市场结构复杂化,另一方面影响银行卡业务的拓展。因此,及时总结国内外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实践经验,认真剖析自身的差距,借鉴成熟国家业务发展的研究成果,对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银行卡业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于整个银行卡业务的研究,首先通过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美国银行卡和韩国银行卡发展历程,为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提供参考价值;其次利用双边市场理论、SCP框架分析法等理论分析框架,结合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从银行卡业务的推广和使用入手,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十四家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进行市场结构、市场份额、市场绩效分析,讨论此环境下的业务拓展策略;最后本人认为当前我国银行卡的受理环境建设正成为产业进一步升化的瓶颈,需要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面正能量的协作,共同推进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以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步伐。

魏辰雯[8](2014)在《我国银行卡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快速变迁,现代信息产业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银行卡作为新兴的电子支付手段,正逐渐改变着传统金融业务的运作方式。银行卡交易具有传统支付方式无法比拟的便利与快捷。作为集消费、信贷、转账于一体的电子支付手段,其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银行卡刷卡消费对现金的替代作用,也带动了如特约商户、ATM、POS移动终端机等受理市场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产业呈快速发展趋势,银行卡发卡量逐年递增,交易额大幅增长,银行卡产业规模日趋延伸,银行卡产业的市场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然而,我国银行业的起步较晚,尽管发展速度较快但仍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有一定差距,银行卡在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方面也有诸多不足。本文以银行卡市场的相关特征与市场结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发卡市场和受理市场两方面对银行卡市场结构的现状及近年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搜集相关数据,以Smirlock.M提出的检验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的模型为基础,并加入银行卡产业特有的双边市场特征建立基本模型,对银行卡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进行验证。首先对银行卡产业市场份额与绩效的关系提出几点假设,根据银行卡产业自身现状选取若干因素作为模型变量;其次,选取2003-2012年我国15家有影响力的商业银行的1500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之后,根据面板数据模型对个体影响的处理形式不同,运用Hausman检验和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来验证模型,得出本文应建立“不变系数随机效应模型”的结论。最后,以此为依据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结论。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银行卡产业市场集中度与绩效呈负相关,市场结构与绩效呈正相关,从而否定了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假说,表明我国银行卡市场结构正逐渐向垄断竞争性转变。文章最后,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就如何优化银行卡市场结构、提升商业银行运作效率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蒋少华[9](2013)在《电子支付发展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电子支付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因其相对于传统纸质支付方式具有便捷、高效和低成本的明显优势。电子支付方式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支付习惯,而且对传统的货币理论及中央银行理论提出了挑战。电子支付的独特优势改变了人们持有金融资产的形式和结构,对货币供给层次的结构和规模、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些变化进而会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有效运行。本文旨在依据有关货币供给和需求理论、中央银行理论、存款货币银行理论对电子支付发展可能给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并选择电子支付、货币供给、利率、GDP等方面的数据,对电子支付影响货币政策的方向和程度从不同角度进行实证研究,以探讨电子支付背景下货币政策的运行规律和实施途径。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一是有关电子支付发展对央行货币发行权的影响问题。本文研究发现,当前各国电子支付所使用的电子货币基本属于传统通货的替代品,尚不构成对央行货币发行权的实质威胁,但随着电子支付的进一步发展,电子货币有可能危及央行的货币发行权。二是有关电子支付发展对流通中现金的影响问题。本文认为,电子支付发展会对流通中现金产生货币替代效应,不过我国当前的货币替代效应主要表现为“增长替代”,即电子支付以更快的增长速度替代了流通中现金的增长,随着电子支付的进一步发展,才有可能出现流通中现金绝对量逐渐减少的现象。三是有关电子支付发展对基础货币及货币乘数的影响问题。本文认为,由于电子支付发展带来的货币替代效应和货币转化效应,会使我国基础货币的规模结构以及不同层次货币供给的规模结构发生改变,而信用卡支付方式的发展会产生“贷款创造存款”的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央行基础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电子支付发展对不同货币层次乘数的影响则因多个变量的影响方向不一致而呈现复杂的变动趋势。四是有关电子支付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问题。本文认为,电子支付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会因计算货币供给口径的不同而不同。数据分析和实证结果均表明,我国现金流通速度已呈现经典货币流通速度理论所提出的“U”型变动趋势,但狭义货币流动速度和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却仍呈下降趋势。五是对电子支付背景下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结合加拿大利用电子支付系统成功实施货币政策的实践,对我国央行在电子支付背景下货币政策运行的现实选择和改革方向进行了探讨。本文对电子支付背景下货币政策运行规律和实施途径的探讨,是对传统货币供给和需求理论及中央银行理论在电子支付时代的适用性问题的有益探索和必要补充,同时也对我国央行在网络经济时代货币政策的选择和执行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借鉴意义。

胡旦[10](2012)在《我国银行卡产业业务模式及管理机制创新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是作者以作为我国唯一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的工作人员多年工作经历为背景,在大量阅读有关业务数据和银行卡业务知识等相关书籍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工作经验写成的。文章以2011年美国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裁定请求,要求开放我国银行卡市场事件为起点,提出作为中国唯一的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在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发展中一直承担着组织、引导和协调工作的同时,应如何站在更高的层次来把握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脉络,厘清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为尽早实现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中国银联时提出的“把我国银行卡产业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将银联品牌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银行卡品牌”而创新开展工作。文章首先通过对我国银行卡现状进行描述后,以银行卡双边市场理论、产业创新理论作为理论指导,在综合国内外银行卡产业发展道路上总结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综合分析出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在产品、服务、模式、管理水平和应对挑战能力等多方面存的问题。在分析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产业创新理论和银行卡市场的发展规律,并分析了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所在,进而从银行、卡组织、政府等多维度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思路,即主要应从产品开发、销售模式、盈利模式、综合服务、产业政策扶持和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产业创新,提升产业链价值,并初步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工作路径。对我国银行产业业务模式及管理机制深入的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的银行卡产业转型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指导。

二、浅谈我国银行卡的功能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我国银行卡的功能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1)移动支付背景下中国银联市场化转型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研究
        1.2.2 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研究
        1.2.3 第三方支付的相关研究
    1.3 主要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国内外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分析
    2.1 移动支付相关概念及业务表现形式
        2.1.1 智能POS
        2.1.2 手机一卡通
    2.2 国外移动支付发展案例概述
        2.2.1 VISA
        2.2.2 万事达
        2.2.3 Apple Pay
    2.3 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现状环境
        2.3.1 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市场现状
        2.3.2 国内移动支付的主要方式
        2.3.3 二维码支付的主要模式
        2.3.4 二维码支付的新发展趋势
        2.3.5 当前移动支付业务的主要发展途径
第三章 移动支付发展对中国银联的影响研究
    3.1 企业概况
    3.2 市场化和产品影响
    3.3 竞争策略影响
    3.4 监管政策影响
第四章 支付产业环境PEST分析
    4.1 政策法律环境
        4.1.1 国际政策法律环境分析
        4.1.2 国内政策法律环境分析
    4.2 经济环境
    4.3 社会环境
    4.4 技术环境
第五章 中国银联市场化转型方向研究
    5.1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5.2 SWOT分析
        5.2.1 优势分析
        5.2.2 劣势分析
        5.2.3 机会分析
        5.2.4 威胁分析
    5.3 市场化背景及转型方向研究
第六章 移动支付背景下中国银联市场化转型的建议
    6.1 利用政策优势
    6.2 扩大市场份额
    6.3 创新技术能力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及发卡组织博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银行信用卡制度研究综述及评析
    1.2.1 银行信用卡制度研究综述
    1.2.2 银行信用卡制度研究评析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框架结构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银行信用卡制度理论基础
2.1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2.1.1 制度
    2.1.2 组织与制度变迁
    2.1.3 交易费用
    2.1.4 科斯定理
    2.1.5 产权理论
2.2 信用理论
    2.2.1 马克思信用理论
    2.2.2 信用媒介理论与信用创造理论
    2.2.3 信用调节理论
2.3 信用卡理论
    2.3.1 信用卡行为主体分类
    2.3.2 信用卡规模经济效应
    2.3.3 信用卡的契约性 第3章 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分析
3.1 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
    3.1.1 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历程
    3.1.2 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方式
    3.1.3 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动因
    3.1.4 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趋势
3.2 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现状
    3.2.1 银行信用卡数据分析
    3.2.2 银行信用卡制度描述
    3.2.3 银行信用卡制度特征
    3.2.4 银行信用卡制度效率
3.3 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存在的问题
    3.3.1 组织与市场制度问题
    3.3.2 监管制度问题
    3.3.3 法律法规问题 第4章 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分析框架及样本数据说明
    4.1.1 分析框架
    4.1.2 样本数据说明
4.2 变量设定及平稳性检验
    4.2.1 供需变量与平稳性检验
    4.2.2 需求变量与平稳性检验
    4.2.3 供给变量与平稳性检验
4.3 联立方程组模型构建与识别
    4.3.1 模型构建
    4.3.2 模型识别
4.4 联立方程组模型参数分析
    4.4.1 模型系统估计
    4.4.2 模型回归结果比较
    4.4.3 模型系统检验与预测 第5章 我国银行信用卡发卡组织博弈分析
5.1 银行信用卡发卡组织博弈分析
    5.1.1 发卡组织竞争行为分析
    5.1.2 发卡组织非合作博弈模型
    5.1.3 发卡组织非合作博弈分析
    5.1.4 发卡组织合作博弈模型
    5.1.5 发卡组织合作博弈分析
5.2 银行信用卡风险监管博弈分析
    5.2.1 风险监管主体分析
    5.2.2 风险监管非合作博弈模型
    5.2.3 风险监管非合作博弈分析
    5.2.4 风险监管合作博弈模型
    5.2.5 风险监管合作博弈分析 第6章 国外银行信用卡制度及其启示
6.1 国外银行信用卡制度
    6.1.1 美国银行信用卡制度
    6.1.2 日本银行信用卡制度
    6.1.3 英国银行信用卡制度
6.2 国外银行信用卡制度的启示
    6.2.1 培育民族银行信用卡品牌
    6.2.2 完善银行信用卡市场竞争机制
    6.2.3 市场化银行信用卡利率
    6.2.4 完善银行信用卡风险防控机制 第7章 完善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的政策建议
7.1 完善银行信用卡基础制度
    7.1.1 完善银行信用卡基本契约
    7.1.2 完善银行信用卡奖惩机制
    7.1.3 培育银行信用卡消费文化
7.2 完善银行信用卡市场制度
    7.2.1 加强组织结构治理
    7.2.2 协调垄断利益分配
    7.2.3 推进利率市场化
    7.2.4 培育民族信用卡品牌
    7.2.5 提高银行信用卡市场制度效率
7.3 完善银行信用卡监管制度
    7.3.1 界定与监管相关的组织权利和职能
    7.3.2 建立风险成本产权交易机制
    7.3.3 提高银行信用卡监管制度效率
7.4 完善银行信用卡法律法规
    7.4.1 完善银行信用卡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
    7.4.2 建立银行信用卡专项法律法规
    7.4.3 完善银行信用卡风险防控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新支付工具发展初期市场特征及定价策略研究——以我国银行卡发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模型的建立
    (一) 市场特征及基础假设
        1. 研究背景及基础假设
        2. 新旧支付工具的替代及用户市场结构特征
        3. 网络外部性特征
        4. 支付工具成本结构和定价特征
        5. 新支付工具定价策略
    (二) 模型构建
        1. 用户效用
        2. 企业利润
四、支付工具的定价策略和均衡结果
    (一) 企业利润最大化定价
    (二) 社会福利最大化定价
    (三) 均衡结果比较
        1. 均衡价格的比较
        2. 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的比较
五、案例分析———我国银行卡定价政策及影响
    (一) 市场特征及问题
    (二) 定价策略及市场发展
    (三) 我国银行卡市场发展总结
六、结论

(4)中国银行卡产业的网络外部性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相关概念、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一、概念与定义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银行卡产业概述及文献研究综述
    第一节 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一、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二、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第二节 银行卡组织分类与对比
        一、银行卡组织分类
        二、两种银行卡组织的对比
    第三节 文献研究综述
        一、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与与研究趋势
第三章 中国银行卡产业的网络外部性特征检验
    第一节 数据及数据选择
        一、基本数据
        二、数据的选择
    第二节 计量分析
        一、变量说明
        二、时间序列构造
        三、模型设计
        四、平稳性检验
        五、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六、Granger因果检验
        七、Johansen协整检验
        八、方差分解
    第三节 计量结果的分析
        一、对计量结果的三点主要解读
        二、对计量结论的分析和解释
第四章 对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和规制建议
    第一节 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建议
    第二节 政府规制的建议
        一、规制的内容和模式
        二、对定价机制的规制和监管
    第三节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5)市场开放下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理论基础
        1.2.1 双边市场理论
        1.2.2 反垄断监管理论
        1.2.3 规制经济理论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4 研究框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主要不足
2 银行卡清算市场概述
    2.1 银行卡清算市场的运行机制
    2.2 收单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方式
    2.3 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双边市场特性
3 中国银联的角色转变与银行卡清算市场绩效
    3.1 模型设定
        3.1.1 扩张阶段
        3.1.2 维护阶段
    3.2 银联角色转变:初期行政主导与后期垄断性市场行为
        3.2.1 初期行政主导
        3.2.2 后期垄断性市场行为
    3.3 银联的垄断性市场行为与银行卡清算市场绩效俥
        3.3.1 中国银联的垄断行为
        3.3.2 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的低绩效
4 市场开放下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发展态势
    4.1 开放政策的影响
        4.1.1 对银联的影响
        4.1.2 对潜在进入者的影响
        4.1.3 对监管机构的影响
    4.2 市场开放下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发展趋势
        4.2.1 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发展预期
        4.2.2 清算牌照获取的竞争态势
5 市场开放下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监管
    5.1 监管现状及监管思路
        5.1.1 监管现状
        5.1.2 存在的问题及监管思路
    5.2 境外银行卡清算市场监管实践
        5.2.1 法律基础及监管体制
        5.2.2 境外银行卡清算市场监管实践
        5.2.3 银行卡清算市场监管的国际经验
    5.3 市场开放下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的监管体制设计
        5.3.1 重塑监管体系
        5.3.2 完善监管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完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一、银行卡产业特征及银行卡组织
        (一)银行卡产业的特征
        (二)银行卡组织
    二、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的内涵
        (一)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的定义
        (二)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的分类
    三、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的必要性
        (一)银行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
        (二)银行卡产业的外部性
        (三)保证国家与个人信息安全
        (四)保护消费者利益
    四、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的理论基础
        (一)经济学理论
        (二)法学理论
        (三)规制经济理论
        (四)自然垄断理论
第二章 国内外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现状
    一、国外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模式及体制
        (一)主要监管模式
        (二)国际银行卡产业监管体制
    二、中国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现状
        (一)法律基础和监管政策
        (二)监管体制和监管程序
第三章 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基础薄弱
    二、监管体制不完善
    三、监管程序不清晰
    四、利益表达机制缺乏
    五、监管内容单一
第四章 国内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完善对策建议
    一、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原则
        (一)独立、公正原则
        (二)保障权益、促进发展原则
        (三)有效监管原则
    二、完善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法规
        (二)加强监管对象信息透明
        (三)组建独立、有效的政府监管机构
        (四)强化对监管者的监管
        (五)加强公众媒体外部监督
        (六)增强监管政策的科学性和监管方式的灵活性
        (七)通过财政补贴为公共物品买单
        (八)兼顾金融安全和金融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银行卡业务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1.2.2 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银行卡业务发展研究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银行卡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1.1 银行卡的概念
        2.1.2 银行卡产业的基本特征
    2.2 银行卡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政府规制理论
        2.2.2 双边市场理论
        2.2.3 SCP 分析框架法
第3章 国内外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3.1 美、韩银行卡业务发展概况
        3.1.1 美国银行卡业务发展概况
        3.1.2 韩国银行卡业务发展概况
    3.2 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发展历程
    3.3 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总体发展现状
        3.3.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3.3.2 受理环境不断改善
        3.3.3 借记卡和信用卡在应用领域各显神通
        3.3.4 银行卡业务的国际化程度蒸蒸日上
        3.3.5 新兴支付业务迅速增长
    3.4 我国十四家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3.4.1 市场结构分析
        3.4.2 市场份额分析
        3.4.3 市场绩效分析
    3.5 总结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卡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银行卡业务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4.1.1 客户持卡意识浅薄,认知程度不高
        4.1.2 银行卡特约商户惯性收账方式,对银行卡结账宣传力度不大
        4.1.3 发卡银行内部体制陈旧,管理无序
        4.1.4 银行专项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欠佳
    4.2 银行卡业务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4.2.1 我国银行卡使用率较低,偏远地区金融市场覆盖面小
        4.2.2 特约商户布局不合理,第一操作人业务不熟练
        4.2.3 银行服务设施落后,管理机制有待提高
        4.2.4 银行卡安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信用风险日益增大
        4.2.5 银行卡功能单一,营销没有亮点,而且力度小
        4.2.6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未对银行卡业务予以足够支持
第5章 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对策分析
    5.1 制定有效的政府推进方案
    5.2 引进市场化竞争以增强服务意识
    5.3 多渠道扩大受理范围
    5.4 加快银联卡业务国际化进程
    5.5 建设产业链体系
    5.6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
    5.7 实施人才库储备战略
第6章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1.1 银行卡业务迅猛发展与市场不规范并存
        6.1.2 银行卡市场属于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
        6.1.3 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市场份额决定着市场绩效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我国银行卡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银行卡产业相关研究
        1.2.2 市场结构相关研究
        1.2.3 市场结构与绩效的相关研究
        1.2.4 相关文献评述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1.4 创新点与重点难点
第2章 银行卡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理论基础
    2.1 银行卡产业相关理论
        2.1.1 网络外部性
        2.1.2 双边市场理论
    2.2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相关理论
        2.2.1 市场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2.2.2 市场结构的测度
        2.2.3 市场绩效的测度
    2.3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相互关系的研究
        2.3.1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相互关系的假说
        2.3.2 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实证分析方法
    2.4 小结
第3章 我国银行卡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现状分析
    3.1 我国银行卡产业规模分析
        3.1.1 银行卡发卡市场规模分析
        3.1.2 银行卡受理市场规模分析
    3.2 我国银行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3.2.1 发卡市场结构发展趋势分析
        3.2.2 受理市场结构发展趋势分析
        3.2.3 产品差异化与市场壁垒分析
    3.3 我国银行卡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我国银行卡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实证检验
    4.1 实证模型的建立
        4.1.1 模型假设
        4.1.2 变量选取
        4.1.3 样本选择和实证方法介绍
    4.2 面板数据模型检验
        4.2.1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4.2.2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4.2.3 Hausman 检验
        4.2.4 面板数据模型设定检验
    4.3 实证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优化银行卡市场结构和提升市场绩效的政策建议
    5.1 优化银行卡市场结构
        5.1.1 积极推进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
        5.1.2 增强银行卡市场繁荣度
        5.1.3 规制市场过度集中
        5.1.4 鼓励银行间有效并购
    5.2 提升银行卡市场绩效
        5.2.1 推进商业银行经营改革
        5.2.2 加速银行卡产业升级
        5.2.3 更新经营理念提高效率
        5.2.4 发挥双边市场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1 样本的组成情况
附录 2 实证检验所用数据

(9)电子支付发展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本文的研究背景
        二、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一、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 本文的技术路线
        三、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 本文的创新点
        二、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 国外有关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的概念及类型的研究综述
        二、 国外有关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自身特性和经济影响方面的研究综述
        三、 国外有关电子支付发展对央行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综述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 国内有关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含义及发展方面的研究综述
        二、 国内有关电子货币和电子支付发展对央行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 电子支付发展及其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解析与界定
        一、 支付活动与支付体系
        二、 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的界定
    第二节 国内外电子支付发展状况
        一、 国外电子支付发展状况
        二、 我国电子支付发展状况
    第三节 电子支付发展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概论
        一、 传统支付模式下货币政策的运行机理
        二、 电子支付发展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冲击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子支付发展对央行货币发行权及流通中现金的影响
    第一节 电子支付发展对央行货币发行权的影响
        一、 货币发行的本质及央行的货币发行权
        二、 电子货币发行对央行货币发行权的潜在威胁
    第二节 电子支付发展对流通中现金的影响
        一、 电子支付方式与传统现金支付方式的优劣比较
        二、 电子支付背景下微观主体持币行为分析
        三、 电子支付的现金替代效应
    第三节 电子支付发展对流通中现金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 电子支付方式对流通中现金有无影响的实证分析
        二、 电子支付发展对流通中现金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子支付发展对基础货币及货币乘数的影响
    第一节 电子支付发展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一、 储值型和预付型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二、 依托信用发行的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第二节 电子支付发展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一、 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
        二、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机制
        三、 电子支付发展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剖析
    第三节 电子支付发展对货币乘数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 模型变量选择与实证分析思路
        二、 实证分析过程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子支付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第一节 有关货币流通速度变动问题的理论概述
        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理论
        二、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有关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理论观点
        三、 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理论总体评述及借鉴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剖析
    第三节 电子支付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 电子支付的货币替代和货币转化效应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二、 电子支付的自身特性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第四节 电子支付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 指标选择及样本数据说明
        二、 计量模型设计
        三、 回归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电子支付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路径探讨
    第一节 电子支付时代发达国家对货币政策实施的有益探索——以加拿大为例
        一、 加拿大银行的货币政策实施实践
        二、 加拿大银行货币政策的运行机理
    第二节 电子支付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实施路径的现实选择及改革目标
        一、 加拿大银行货币政策实施实践的启示
        二、 我国货币政策实施路径的现实选择及改革方向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
        一、 电子支付发展确实已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运行产生影响
        二、 电子支付发展有可能危及央行的货币发行权
        三、 电子支付发展会对流通中现金产生货币替代效应
        四、 电子支付发展会改变货币供给的规模和结构
        五、 电子支付发展会对不同层次货币供给的乘数产生不同影响
        六、 电子支付发展会改变货币流通速度
        七、 电子支付发展会改变央行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 制定完善有关电子支付发展和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 加强对电子支付发展规律和影响的研究
        三、 完善中国人民银行的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
        四、 大力推进零售支付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五、 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
        六、 进一步建设完善我国征信体系
        七、 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的调节方式和运行机制
    第三节 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10)我国银行卡产业业务模式及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内容及框架
    1.3 本文创新性成果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双边市场理论
    2.2 规模经济理论
    2.3 银行卡网络经济的外部性理论
    2.4 管理创新理论
第三章 银行卡发展历程
    3.1 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历史
    3.2 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四章 我国银行卡产业基础特征
    4.1 银行卡业务
    4.2 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基础特征
    4.3 我国银行卡产业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第五章 制约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5.1 革命性产品缺乏
    5.2 服务能力不足、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5.3 产业链盈利方式及利润来源单一
    5.4 风险管理落后
    5.5 自主品牌应对跨国银行卡挑战的能力较弱
第六章 探寻制约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问题根源
    6.1 产业管理者和监督方存在的滞后问题
    6.2 卡组织在定价、协调方面存在制约因素
    6.3 商业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6.4 其他行业开始加快业务渗透使市场格局发生巨变
    6.5 行业创新能力和意识亟待提高
第七章 中国特色的银行卡产业转型及管理机制创新
    7.1 银行卡创新的基本类型和途径
    7.2 尽快提升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7.3 加强政府管理机构对银行卡市场的规制和引导
    7.4 银行卡组织要引领我国银行卡产业转型
    7.5 商业银行以及银行卡产业其他主体要适应市场需要加快转型
结束语
    本文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浅谈我国银行卡的功能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 [1]移动支付背景下中国银联市场化转型策略研究[D]. 万子杰. 东南大学, 2019(01)
  • [2]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及发卡组织博弈分析[D]. 夏元琦. 吉林大学, 2018(04)
  • [3]新支付工具发展初期市场特征及定价策略研究——以我国银行卡发展为例[J]. 邱甲贤.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大学), 2018(03)
  • [4]中国银行卡产业的网络外部性实证分析[D]. 纪晓雷.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7(01)
  • [5]市场开放下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研究[D]. 王翠平. 江西财经大学, 2016(06)
  • [6]银行卡产业政府监管完善对策研究[D]. 冯丹序. 西北师范大学, 2016(06)
  • [7]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银行卡业务的对策研究[D]. 戴方敏. 南昌大学, 2014(01)
  • [8]我国银行卡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 魏辰雯. 湖南大学, 2014(04)
  • [9]电子支付发展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 蒋少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12)
  • [10]我国银行卡产业业务模式及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 胡旦. 天津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浅谈我国银行卡功能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