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成功部署WCDMA网络的关键

互联互通:成功部署WCDMA网络的关键

一、互联互通:成功部署WCDMA网的关键(论文文献综述)

唐弸[1](2018)在《北斗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方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际上,经过物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浪潮之后,位置服务系统正逐渐成为下一个发展方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快速的发展促进了LBS的本地化进程,加速了本地化LBS产业链的建设。因此,随着北斗产业的推广和应用的多样化,本次山西晋中的北斗智慧旅游示范性项目是山西省北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北斗信息系统的一些相关理论知识,包括了信息系统、多层次可扩展技术、高精度数字地图、消防物联网技术等概念。其次,通过介绍信息系统中所运用到的各项基础理论,结合我们在设计北斗信息服务系统时会遇到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技术。然后通过对几种北斗终端设备进行技术测试分析,给出了北斗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最终设计方案。并对其控制措施和风险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最后,是对全文的总结以及对北斗信息服务系统的未来拓展方向一点想法。本论文采用的是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北斗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终端设备的测试情况达到了预期。本论文对北斗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其他北斗产业信息建设具有普遍适用性。

刘勇[2](2017)在《山东4G融合组网方案与应用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拉动下,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近年来持续部署和完善4G网络覆盖,4G投资居高不下;同时,网络规模的持续增长导致运营成本的倍增,这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而言,移动网经营压力不断增加。从运营商的建设模式来看,虽然站址配套由铁塔公司统一建设,但主设备和天馈建设还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即4G基站设备和天馈线全部独立部署,运营商之间未进行融合组网。本文旨在研究同制式相邻频段的4G融合组网方案,研究内容涉及融合组网的可行性分析,组网方案、外场测试验证和融合组网效果分析几个方面。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四个部分:1、基于现阶段国内运营商的实际经营状况,提出运营商之间融合组网的设想,试图在移动网络的接入侧实现融合,这在国内的移动通信史上是第一次,是继铁塔公司对于配套资源整合统一之后的又一个资源融合研究。2、从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辩证分析融合组网的可行性。鉴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目前的经营状况,从主观上双方存在融合的意愿,融合组网可降低投资、减少成本支出,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客观上,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4G网络制式相同、频段相邻,基站主设备易于实现融合需求。3、对比分析融合组网的两种技术方案,包括独立载波方案和共享载波方案。并基于网元(无线侧、传输侧、核心网侧、网管侧)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为下一步的外场测试奠定基础。4、对独立载波方案和共享载波方案进行外场验证,测试用例包括小区选择、小区重选、小区切换、异系统互操作等。从用户应用的角度论证了融合组网的可行性,为大规模商用奠定基础。论文的最后从投资和成本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融合组网与独立组网的差异,并从管理和运营的角度给出下一步融合的建议。

程瓯[3](2016)在《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信产业是中国近十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电信产业视为自然垄断产业,电信服务的基础性、网络的完整性以及电信运营的规模经济性决定了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属性。1994年,中国联通的进入打破了电信业的垄断,之后中国电信业经历了几次大的拆分,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2008年电信产业融合重组,形成电信、移动和联通三足鼎立的局面。随着产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三网融合”政策的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变革,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失衡、业务增长乏力的问题己经显现出来,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规制与竞争方面的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在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以后,如何形成均衡的市场竞争格局,如何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如何进一步完善电信监管机制,为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有效竞争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对垄断性较强但又具有一定竞争性的电信产业来说,单纯用规制理论或产业组织理论进行分析,都是有失偏颇的。因此,本文在“SCP”范式的基础上,结合电信产业的经济特性,将产业组织理论和规制理论相融合,构建了“政府规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R-SCP"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这个理论框架对电信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及电信产业规制进行研究,结合“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新态势,对电信产业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为我国电信业的产业组织发展、电信产业政策和规制改革等提出新的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和理论基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作了介绍。对相关理论进行考察,在回顾自然垄断理论、规制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分析“SCP”范式对自然垄断产业的适用性以及局限性。第二部分构建电信产业"R-SCP"理论分析框架,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介绍了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电信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结合电信产业所具有的自然垄断与竞争特性,构建"R-SCP"理论分析框架,在该理论框架内,规制、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都是电信产业的内生变量,规制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同时也受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绩效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部分,包括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内容。运用"R-SCP"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电信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分析不对称规制、“三网融合”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分析“移动通信转售”、手机实名制等产业政策变化以及放松规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结合电信产业几次大的拆分和重组,对各个阶段的市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组织及规制的影响,主要是第八章的内容。分析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影响,并以“微信”为例分析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语音、短信业务的替代作用,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组织变革和转型方向,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并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规制的新特点。第五部分是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建议,包括第九章和第十章的内容。介绍了电信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内涵及目标,规制合理化与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关系,以及产业融合对电信规制的影响,借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电信规制与改革经验,对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提出政策建议。最后,对全文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研究表明,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组织受到政府规制和市场机制两方面的共同影响,随着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进一步放松规制,市场机制对电信产业组织的影响将越来越强。但由于电信产业所具有的网络特性,政府规制仍然有必要保持。政府需要改变直接用行政手段参与电信业产业组织调整的状况,更多地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对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调整,重点关注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塑造和保护。

何信旺[4](2015)在《基于滤波器组的UMTS窄带多载波聚合技术研究》文中认为UMTS系统作为3G标准之一从诞生开始就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持续向UMTS Advanced、UMTS Beyond演进,现已成为国际主流3G标准,它相比4G LTE系统,主要在系统带宽和数据速率上存在劣势,但在语音业务、峰均比和系统覆盖上甚至优于后者。为了保持UMTS演进系统的持续竞争力,3GPP-LTE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2G时代迁移过来的零散频谱,近期启动了S-UMTS的研究项目。在频谱聚合条件下,无线通信系统采用的多址技术必须能灵活支持非连续占用的频谱资源分配,提高频谱利用率,同时有需要保持较好的抗干扰能力。而采用滤波多音调制技术(FMT)实现窄带UMTS信号的聚合传输成为3GPP中的候选方案之一,FMT系统通过采用频谱不重叠且加入部分保护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频率复用带来的频偏敏感性问题,另外,FMT系统也可以像OFDM系统一样可以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大大降低系统实现的复杂度。本文根据UMTS系统和FMT系统各自的传输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滤波器组传输的窄带CDMA多载波系统方案,我们将其称之为CDMA-FMT系统,它很好地将UMTS系统和FMT系统的优点结合在了一起,不仅保留了良好的抗干扰性能,还提升了UMTS系统的频谱利用率,代表了未来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多载波传输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该系统实现复杂度不高,且其性能介于传统的UMTS系统和4G LTE系统之间,是3G UMTS系统演进的方向之一。

宋菁华[5](2014)在《武汉联通本地传送网规划与建设》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三大运营商3G网络服务的不断发展,用户规模不断壮大,竞争不断加剧,用户对网络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中国联通通过HSPA/+、DC等技术手段,提高无线接口速率,从而对本地传送网带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联通融合后,互联网、大客户等多业务的不断发展,本地网传送网建设还需进一步科学规划,系统建设。论文以融合后的湖北联通已建的本地传输网为基础,满足湖北联通2013年WCDMA网、GSM网、室内覆盖、核心网、IP城域网等的建设对传输网核心汇聚层传输系统的需求,搭建结构清晰、适应未来发展的本地传输网网络架构,为本地传输网的全面融合及未来统一传输平台的建设打下基础,为移动、交换、数据、互联网等业务网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稳定的传输通道。

邓继强[6](2012)在《湖北恩施本地传输网络规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以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主的通信系统己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3G、4G与数据业务等以其先进的技术特征和丰富多彩的业务类型吸引了广大用户的关注。传输通信系统需要具有更高的容量、更高的速率等诸多优势满足通信需求,同时也给传输网络规划带来新的问题。传输网络的规划工作是各项通信业务系统走向商用的基础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各项通信性能的发挥,网络的容量和运行质量,同时也直接影响到网络的建设成本。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探讨传输网络的网络覆盖规划方法及流程,做一些容量、保护规划,根据规划需求和网络特性,设定工程参数和保护参数,并在满足一定系统容量和业务需求的前提下,用最合理的方法使网络的工程成本最低。通过传输网络发展概况的探讨,对本地传输网络规划的目的、重要性及原则进行了研究,做了本地传输网规划分层目标结构和思路,从而对现网的深入分析,找出现网存在的不足,在传输网络规划的时候,考虑各项通信业务的容量需求,接口需求,同时也要考虑传输网络的安全性。做了满足基站接入方案,对现网进行了网络优化建设方案。通过本次恩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规划,传输网络满足了业务需求,网络结构更加清晰,网络更加稳定安全。该传输网络规划是根据本人的工程实际经验及传输的理论相结合,在中国联通发展各项通信业务之际,参与工程前期规划,与设计院、设备厂家充分沟通做出湖北省恩施州的传输网络规划。本论文的一些结论和方法对正在进行的传输网络建设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卿勇[7](2012)在《GSM到WCDMA演进时的传输网解决方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移动技术飞速发展,从语音业务为主导的GSM技术,到增加了移动互联业务的WCDMA技术,再到越来越清晰明确的LTE技术标准,移动互联网的逐步应用促使移动数据流量的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固定宽带正在全面提速;IPTV业务已开始规模开通。业务的发展对承载传送网的带宽、功能需求、服务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绵阳联通在本地(城域)网中将逐步形成以2G/3G/LTE移动业务承载为主,兼顾WLAN接入、集团客户专线、固定宽带、IPTV、软交换等多种业务,共存、协调发展的业务格局。绵阳联通传输网怎样满足移动回传、数固高带宽需求,如何能在满足业务性能的前提下,实现高效、合理、低CAPEX和OPEX的综合业务承载与传送,已成为本地传输网下一步发展和演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由传输专业发展而来的PTN技术、由数据专业发展而来的路由器技术和传统传输领域的OTN技术,正在加速融合。设备(PTN、路由器)的发展已出现向多业务承载传送发展的明显趋势,近期已具备商用条件。因此,在当前业务融合和网络融合的大背景下,随着分组传送和承载、光传送网(OTN)等新技术的发展和融合,使得本地网的综合业务承载与传送成为可能。本论文主要内容:(1)研究各种承载业务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对绵阳联通本地综合承载网络构建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理论分析;(2)通过对GSM—WCDMA演进时绵阳联通本地传输网解决方案的总结和回顾,说明WCDMA发展初期传输网络的组网模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已建成的传输网络/IP承载网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现状与未来需求的差异点。(3)探讨可用于构建本地综合承载网络现有传输技术的特点,结合绵阳本地网络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WCDMA—LTE时期绵阳联通本地综合承载网络的模型及架构设计。(4)为实现本地综合承载网络的构建,研究了绵阳联通本地传输网向综合承载网演进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选用的设备类型和部署策略,指导绵阳联通本地综合承载网的分步建设。

朱思峰[8](2012)在《基于免疫计算的无线通信网络资源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3G通信系统的迅速发展和无线接入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够享受到无线通信带来的便捷。以移动通信为代表的无线通信系统是一种资源受限的系统,随着无线业务需求的高速增长,无线资源(基站站址资源、频谱资源、码资源、功率资源、带宽资源等)日渐紧缺。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无线资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和移动网络运营商共同关注的问题。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是无线通信网络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进行分配优化,可以提供更大的覆盖范围、系统容量和系统性能,从而实现在无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接入尽可能多的用户。本文对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分配优化模型及优化算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站选址对无线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选址时应全面考虑基站覆盖面积、基站建设代价、维护方便程度等要素。基站选址优化是无线通信网络优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在考虑信号质量、建设代价、覆盖约束以及其它网络参数的情况下优化基站的数目和位置,其目标是用较低的基站建设代价来获得一个高覆盖率的网络。本文对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选址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TD-SCDMA网络基站选址问题的特点,构建了选址优化模型,设计了基于实数编码的克隆增殖算子、克隆变异算子及克隆选择算子,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计算的TD-SCDMA网络基站选址优化方案。接着,对WCDMA网络基站选址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WCDMA网络存在较明显的呼吸效应,即容量与覆盖相互影响,其基站规划问题较为复杂。本文利用链路预算确定WCDMA网络的最大可接受路径损耗,从而计算出小区的最大半径、基站的最大覆盖面积以及容量约束下需要的基站总数目;利用负载因子估计每个基站支持的用户总数目;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计算的WCDMA网络基站选址优化方案。最后,对IEEE802.16j网络的基站及中继站联合选址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当IEEE802.16j中继系统工作在透明中继模式时,移动终端必须处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以保证能中继传播。本文构建了IEEE802.16j网络基站及中继站联合选址优化模型,并提出了求解模型的免疫优化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基站选址优化方案能以较小的网络建设代价满足覆盖要求,其性能优于文献方案,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2.导频信道与其他下行信道共同分享下行功率。由于基站的最大发射功率是额定的,导频功率占的比例大了,分给下行信道的功率所占比例就会减少。过大的导频功率会增加下行链路干扰和小区重叠面积,还会导致导频污染;另一方面,若导频功率过小,会导致小区主导面积下降,从而导致相邻小区超载或出现网络覆盖漏洞。因此,需要根据基站覆盖区域及业务支持能力的需求,对基站导频功率进行优化。本文对WCDMA网络基站导频功率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WCDMA网络基站导频功率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计算的基站导频功率优化方案。考虑到家庭基站在解决局部区域网络容量、盲区覆盖等问题的重要作用,本文还对家庭基站的导频功率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网络拓扑结构和传播流量分布,提出了家庭基站导频功率及毫微微小区半径的优化配置方案。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3.各种异构接入网络的无缝融合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的显着特征之一。联合会话接纳控制是针对异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种宏观资源管理,其目的是使用户会话在各个无线接入网络中均衡分布。本文对单运营商异构网络环境下的联合会话接纳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联合会话接纳控制问题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免疫计算的联合会话接纳控制方案,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案。实验结果表明,与文献方案相比,本文方案在阻塞率和频谱效用之间获得了更好的性能折中,同时更好地兼顾了同一运营商内各个接入网络之间的公平。4.在异构网络融合场景下,垂直切换是保证无线业务连续性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调整各个无线接入网络负载的有效方法,垂直切换判决方案决定了垂直切换的性能。本文对异构网络融合场景下的垂直切换判决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垂直切换判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简谐振子免疫优化算法的垂直切换判决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案能够有效地平衡网络负载、增加终端电池的生存时间。5.在融合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异构网络环境中,用户业务在时域和空域上分布的不均衡性是影响整个异构网络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对异构网络融合场景下的负载均衡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接入选择和业务转移的动态负载均衡机制。本文把接入选择建模为约束优化问题,利用求得的结果把接入任务均衡地分配到各个基站小区中。另外,为了削弱热点小区突发性业务对系统负载均衡性的破坏,本文还提出了基于基站负载率阈值的业务转移策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动态负载均衡方案在接入阻塞率、切换掉线率、负载均衡性、系统利用率等指标上均优于文献方案。

杨立[9](2012)在《甘肃联通酒泉地区WCDMA无线网络规划》文中指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通信业务种类的不断丰富,传统的以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主的第二代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己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全球进入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研究和商业化运营。WCDMA作为3G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是目前商用网络最多的标准,也是未来运营商选择最多的标准,无线网络规划直接影响到网络的建设成本和运营质量,是网络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对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3G系统的基本概念和WCDMA系统的主要参数、技术特点、网络结构的介绍入手,并对WCDMA无线网络的规划思想作了说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及流程,并对其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性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了WCDMA无线网络规划中传播模型校正、链路预算、容量计算、干扰及隔离要求等几个核心问题,接着重点分析了WCDMA网络的规划与优化的方法,包括链路预算、覆盖和容量规划、基站设置和站址勘测等,然后以甘肃酒泉市WCDMA无线网络规划工程为实例,首先对酒泉市地区WCDMA网络的用户容量进行了预测;同时结合酒泉市地区WCDMA网络在覆盖和质量方面的目标要求,对酒泉市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区域划分;根据WCDMA无线网络的规划流程,结合酒泉的实际情况初步给出酒泉地区无线网络规划的结果,通过仿真对规划结果进行了调整。最终给出了酒泉市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基站设置、容量配置、RNC设置、传输需求等方面的结果。总之,论文在充分阐述WCDMA无线技术的基础上,对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各个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与探讨,并以酒泉市WCDMA无线网络规划项目为背景,系统地总结了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原则与方法,以期在未来酒泉市的WCDMA无线网络工程建设中能做出优秀的网络规划方案,创造最佳的网络运营效益。最后总结全文,展望未来发展,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武玉红[10](2010)在《山西晋中联通3G核心网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这几年来,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单纯依靠用户扩展来增加业务收入的作用已不再适合当前电信业的发展,用户的需求也逐步向高端转化。3G技术是一种针对与传统电话业务和新型媒体业务相关的网络和业务问题的解决方案。它能够减少资本和运营支出,提高收入。3G成为通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3G网络对于满足通信市场需求、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对于提高联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企业效益、巩固和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和自身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于促进通信技术的进步均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本文通过对通信市场的环境以及山西晋中联通的2G网络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设3G网络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联通WCDMA发展策略的具体分析,提出了2G/3G协同发展的策略。根据2G/3G协同发展的策略,对GSM和WCDMA的用户数采用趋势外推法等预测方法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的用户数以及联通核心网的建设原则,提出了晋中联通的核心网建设方案,最后通过现网主要网元的性能数据以及测试数据对建设方案进行了验证。

二、互联互通:成功部署WCDMA网的关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互联互通:成功部署WCDMA网的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1)北斗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业界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北斗信息系统基础理论
    2.1 信息系统
    2.2 多层次可扩展技术
    2.3 伪距差分高精度定位技术
    2.4 高精度数字地图技术
    2.5 大并发量访问支持技术
        2.5.1 企业服务总线技术
        2.5.2 数据处理和分发服务技术
        2.5.3 消息服务技术
    2.6 启发式搜索A~*的路径规划技术
    2.7 消防物联网技术
第三章 北斗相关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途径
    3.1 北斗卫星导航与无线通信终端系统融合设计技术
    3.2 265nm工艺的北斗卫星导航芯片关键技术
    3.3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更新技术
    3.4 基于启发式搜索A~*的路径规划技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北斗信息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4.1 总体设计
        4.1.1 设计思路
        4.1.2 体系结构设计
    4.2 子系统设计
        4.2.1 旅游专用北斗终端设计
        4.2.2 北斗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平台设计
    4.3 控制措施
        4.3.1 可靠性、维修性控制措施
        4.3.2 安全性控制措施
        4.3.3 保障性、测试性控制措施
        4.3.4 环境适应性控制措施
        4.3.5 电磁兼容性控制措施
    4.4 可行性与风险分析
        4.4.1 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4.4.2 实现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4.4.3 风险分析与控制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竞争优势
        5.2.1 技术优势
        5.2.2 “天然”优势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2)山东4G融合组网方案与应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4G融合组网可行性分析
    2.1 移动网业务运营现状
        2.1.1 运营成本分析
        2.1.2 移动网业务收入
        2.1.3 下一步的网络建设方向
    2.2 4G网络频段及制式分析
    2.3 4G基站设备分析
        2.3.1 基带处理单元
        2.3.2 射频拉远单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4G融合组网方案
    3.1 4G网络架构模型
        3.1.1 E-UTRAN
        3.1.2 EPC
        3.1.3 主要接口
    3.2 融合架构说明
        3.2.1 融合网络架构
        3.2.2 融合组网总体方案
        3.2.3 独立载波与共享载波方案对比
    3.3 网元方案
        3.3.1 移动用户
        3.3.2 无线方案
        3.3.3 传输方案
        3.3.4 核心网侧方案
        3.3.5 网管方案
第四章 融合组网外场验证
    4.1 独立载波方案验证
        4.1.1 测试站点现状
        4.1.2 测试环境配置
        4.1.3 验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4.2 共享载波方案验证
        4.2.1 测试站点现状
        4.2.2 测试环境配置
        4.2.3 验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4.3 验证结论
第五章 4G融合组网效果分析
    5.1 投资核算
    5.2 成本核算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3)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自然垄断理论
        2.1.1 早期自然垄断理论
        2.1.2 传统自然垄断理论
        2.1.3 现代自然垄断理论
    2.2 规制理论
        2.2.1 规制公共利益理论
        2.2.2 规制俘获理论
        2.2.3 规制经济理论
    2.3 产业组织理论
        2.3.1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2.3.2 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
        2.3.3 传统SCP范式对自然垄断产业的适用性分析
    2.4 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特性
        2.4.1 中国电信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2.4.2 电信业技术经济特征的变化
        2.4.3 电信企业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第3章 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新问题
    3.1 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历程
        3.1.1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初期
        3.1.2 中国电信业市场拆分重组历程
    3.2 中国电信产业监管政策演进
        3.2.1 从垄断到调整市场结构引入竞争
        3.2.2 从调整市场结构转向规范市场行为
        3.2.3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市场绩效——成立中国铁塔公司
    3.3 中国电信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3.3.1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业传统商业模式形成挑战
        3.3.2 “三网融合”政策推进加剧了电信市场竞争
        3.3.3 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
        3.3.4 防范打击电信诈骗对运营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4章 构建“R-SCP”电信产业分析框架
    4.1 电信业规制的目标
    4.2 电信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4.3 中国电信产业规制的现状
    4.4 现有理论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分析
        4.4.1 “SCP”范式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
        4.4.2 规制理论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
    4.5 电信产业组织的研究思路
        4.5.1 决定电信产业组织变迁的重要因素
        4.5.2 电信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思路
    4.6 构建基于规制的“R-SCP”理论分析框架
        4.6.1 “R-SCP”框架的逻辑关系
        4.6.2 “R-SCP”理论框架对电信产业的适用性
第5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5.1 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5.2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5.3 政府行为对电信市场结构的直接塑造
        5.3.1 放松进入规制与引入竞争
        5.3.2 电信纵向拆分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3.3 电信南北拆分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4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4.1 进入者策略与在位者优势
        5.4.2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份额和价格的影响
        5.4.3 不对称规制与联通CDMA手机补贴
        5.4.4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3G/4G牌照发放
        5.4.5 “单向携号转网”规制政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5 企业行为对电信市场结构的影响
        5.5.1 中国电信的限制性定价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5.2 中国移动的差异化策略对市场份额的影响
        5.5.3 中国联通的技术创新行为
    5.6 产业融合对电信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5.6.1 三网融合对电信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5.6.2 中国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6.3 中国广电成为第四大电信运营商影响市场格局
第6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6.1 市场行为的影响因素
        6.1.1 影响电信企业市场行为的主要因素
        6.1.2 规制条件下企业行为特征分析
        6.1.3 中国电信企业各阶段行为分析
    6.2 规制与放松规制对电信市场行为的影响
        6.2.1 规制失效下电信企业的排他性行为
        6.2.2 不对称规制下的电信市场竞争行为
        6.2.3 电信企业对规制的突破与放松规制
    6.3 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以中国联通为例
        6.3.1 中国联通3G市场定位
        6.3.2 中国联通3G六统一运营策略
        6.3.3 中国联通价格行为分析
        6.3.4 中国联通非价格行为分析
        6.3.5 中国联通组织调整行为分析
    6.4 产业政策对电信企业市场行为的影响
        6.4.1 “移动通信转售”对电信企业行为的影响
        6.4.2 手机实名制对电信企业行为的影响
第7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7.1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评价方法
        7.1.1 产业组织理论对经济绩效的评价内容
        7.1.2 竞争和规制对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影响
        7.1.3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衡量指标
    7.2 中国电信产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7.2.1 完全垄断阶段的绩效分析(1994年之前)
        7.2.2 双寡头垄断阶段的绩效分析(1994-1998年)
        7.2.3 引入竞争阶段的绩效分析(1999-2001年)
        7.2.4 扩大竞争阶段的绩效分析(2002-2008年)
        7.2.5 电信业重组后的绩效分析(2009年至今)
    7.3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总体评价
第8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的新特征及其规制
    8.1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8.2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8.2.1 电信运营商产业主导权丧失
        8.2.2 电信运营商进一步被管道化
        8.2.3 移动互联网业务替代传统电信业务——以“微信”为例
        8.2.4 免费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主导
    8.3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组织变革与转型
        8.3.1 从全业务运营商转向综合信息服务商
        8.3.2 运营重心从传统语音转向数据应用
        8.3.3 由纯管道经营向智能管道转型
    8.4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市场竞争行为
        8.4.1 开展4G流量价值经营提升市场绩效
        8.4.2 搭建应用平台与OTT企业合作运营
        8.4.3 重视应用服务——以移动支付为例
        8.4.4 以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电信产业竞争力
    8.5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规制的新特点
第9章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建议
    9.1 电信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内涵及目标
    9.2 规制合理化与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关系
    9.3 产业融合对电信业规制的影响
        9.3.1 电信产业和广电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分析
        9.3.2 相关市场主体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
        9.3.3 行业监管者维护部门利益以及职责有所差异
    9.4 外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经验
        9.4.1 英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
        9.4.2 美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
        9.4.3 国外电信产业规制与改制的启示
    9.5 中国电信产业的规制改革建议
        9.5.1 产业融合背景下规制重构的保障机制
        9.5.2 电信产业市场竞争政策的趋势
        9.5.3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建议
        9.5.4 中国电信业规制合理化建议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后记

(4)基于滤波器组的UMTS窄带多载波聚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基于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的CDMA系统的发展
        1.3.1 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的发展
        1.3.2 CDMA技术的发展
        1.3.3 CDMA-FBMC技术的发展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
第二章 UMTS和FMT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2.1 UMTS系统
        2.1.1 UMTS系统简介
        2.1.2 陆地无线接入网
    2.2 UMTS系统的物理层技术
        2.2.1 WCDMA系统的物理层概述
        2.2.2 WCDMA专用物理信道
        2.2.3 天线技术
        2.2.4 RAKE接收机
    2.3 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概述
        2.3.1 多载波传输技术
        2.3.2 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
    2.4 FMT系统的原理和实现
        2.4.1 FMT系统基本原理
        2.4.2 FMT系统的有效实现
    2.5 FMT系统与OFDM系统的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DMA-FMT系统的介绍及其高效实现方案
    3.1 CDMA-FMT系统的介绍
    3.2 系统模型
    3.3 CDMA-FMT系统的高效实现方案
    3.4 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DMA-FMT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方案
    4.1 总体方案
    4.2 等效子带信道
    4.3 信道估计算法具体分析
    4.4 复杂度分析
    4.5 算法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DMA-FMT系统的检测均衡
    5.1 均衡技术
    5.2 CDMA-FMT系统的均衡方案
    5.3 LMMSE均衡
        5.3.1 模型描述
        5.3.2 算法分析
        5.3.3 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5)武汉联通本地传送网规划与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
    1.2 论文的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本地传送网现状
    2.1 WDM骨干系统
        2.1.1 端口使用情况
        2.1.2 波道配置情况
    2.2 核心汇聚层系统
        2.2.1 MSTP系统结构
        2.2.2 PTN系统结构
        2.2.3 核心汇聚层资源使用情况
    2.3 局间中继系统现状
    2.4 互联互通系统现状
    2.5 网管和同步网资源现状
        2.5.1 网管系统
        2.5.2 同步网现状
    2.6 无线网CE路由器现状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本地传送网建设思路
    3.1 本地传输网建设的指导思想
    3.2 本地传输网的分层结构
    3.3 总体建设思路
        3.3.1 核心、汇聚层传输系统建设思路
        3.3.2 核心汇聚层发展目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武汉联通本地传送网建设方案
    4.1 业务需求分析
        4.1.1 WCDMA基站业务核心汇聚层电路需求
        4.1.2 GSM基站业务核心汇聚层电路需求
        4.1.3 WCDMA/GSM室内覆盖基站业务需求
        4.1.4 大客户租线业务需求
        4.1.5 IP城域网电路需求
        4.1.6 核心网电路业务需求
        4.1.7 业务需求汇总
    4.2 本地传输网建设方案,
        4.2.1 WDM/OTN核心汇聚层传输系统扩容方案
        4.2.2 SDH/MSTP核心汇聚层传输系统扩容方案
        4.2.3 分组网核心汇聚层传输系统新建方案
        4.2.4 MSTP系统时隙优化调整建设方案
        4.2.5 核心汇聚层机房配套建设方案
    4.3 辅助通信系统
        4.3.1 传输系统通路安排
        4.3.2 公务通信系统
        4.3.3 同步系统
        4.3.4 局站通信系统
        4.3.5 局站设置和设备配置
    4.4 设备布置平面和安装方式
        4.4.1 设备安装地点
        4.4.2 设备布置平面
        4.4.3 设备安装方式
    4.5 电源系统
        4.5.1 直流供电系统
        4.5.2 保护地线
        4.5.3 局地接地系统
    4.6 配套系统
        4.6.1 机房设计
        4.6.2 环境要求
        4.6.3 布线及设备安装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湖北恩施本地传输网络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概述
    1.1 传输网络发展概况
    1.2 问题的提出
        1.2.1 新形式下对传输网的要求
        1.2.2 现有传输网存在的问题
    1.3 网络规划的目的和重要性
        1.3.1 传输网络规划的目的
        1.3.2 网络规划的重要性
    1.4 本地传输网规划范围
    1.5 本地传输网规划重点
    1.6 传输网络规划的原则
    1.7 作者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本地传输网规划分层目标结构和思路
    2.1 本地传输网分层目标结构
        2.1.1 光缆网目标架构
        2.1.2 本地传输系统目标架构
    2.2 本地传输网规划思路
        2.2.1 管道杆路基础设施发展思路
        2.2.2 光缆网建设思路
        2.2.3 WDM传输系统建设思路
        2.2.4 SDH/MSTP传输系统建设思路
        2.2.5 网络融合发展思路
        2.2.6 新技术应用思路
    2.3 SDH基本知识
    2.4 DWDM基础知识
第三章 恩施联通本地传输网现状
    3.1 恩施联通移动网现状
    3.2 传输系统现状
    3.3 局间中继与互联互通系统现状
    3.4 光缆现状
    3.5 管道现状
    3.6 网管系统现状
    3.7 传输网同步现状
    3.8 网络融合情况
    3.9 网络现状分析及现网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本地传输网建设方案
    4.1 恩施网络规划背景
        4.1.1 恩施地区地理及人口概况
        4.1.2 通信需求基础调查
        4.1.3 湖北恩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市场定位
    4.2 本地传输网建设原则
        4.2.1 本地传输网建设的指导思想
        4.2.2 本地传输网的分层结构分析
        4.2.3 核心层建设原则
        4.2.4 汇聚层建设原则
        4.2.5 接入层建设原则
        4.2.6 线路建设思路
    4.3 业务需求
        4.3.1 固网电路需求
        4.3.2 WCDMA网电路需求
        4.3.3 GSM网电路需求
    4.4 恩施联通本地传输网建设方案
        4.4.1 基站接入建设方案
        4.4.2 网络优化扩容建设方案
        4.4.3 网管系统建设方案
        4.4.4 同步系统建设方案
        4.4.5 辅助通信系统
    4.5 本次规划效果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GSM到WCDMA演进时的传输网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传输网络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GSM—WCDMA演进时绵阳联通传输网解决方案
    2.1 GSM—WCDMA演进时的业务需求分析
        2.1.1 WCDMA标准的演进及对移动回传需求
        2.1.2 同时期数固业务承载需求
        2.1.2.1 固定宽带业务
        2.1.2.2 固话业务
        2.1.2.3 集团客户业务
    2.2 绵阳联通在GSM—WCDMA演进时的传输网解决方案
        2.2.1 可选择的传统的传输技术
        2.2.2 绵阳联通传输网在WCDMA发展初期的解决方案
    2.3 绵阳联通传输网现状及主要特点
        2.3.1 本地传输网网络结构
        2.3.2 MSTP传送3G移动回传业务
        2.3.3 MSTP网络移动回传流量分析
        2.3.4 传输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IP城域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5 有线接入网
第三章 WCDMA—LTE演进时期各种业务需求分析
    3.1 LTE移动回传的需求
        3.1.1 S1接口传输需求
        3.1.2 X2接口传输需求
        3.1.3 LTE传输时延与Qos要求
        3.1.4 LTE传输带宽需求
        3.1.5 LTE传输时间同步需求
    3.2 数据与固定业务的新需求
    3.3 综合业务需求分析
    3.4 绵阳联通本地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WCDMA—LTE演进时期绵阳联通综合承载网络架构设计
    4.1 综合承载网组网技术分析及选择
        4.1.1 分组承载与传送技术技术研究
        4.1.2 P-OTN技术分析
        4.1.3 接入技术在综合承载网中的定位
        4.1.3.1 DSL技术
        4.1.3.2 光接入技术
    4.2 绵阳本地综合承载网目标架构网络功能层次
        4.2.1 移动互联网对目标架构的影响
        4.2.2 网络功能层次问题分析
    4.3 网络结构相关问题分析
    4.4 多业务承载传送与接入网架构网络模型
    4.5 绵阳本地综合承载网的相关要求
        4.5.1 承载设备的基本要求
        4.5.2 本地光纤网络基本要求
        4.5.3 城域同步网基本要求
第五章 绵阳联通传输网络演进实施方案
    5.1 绵阳联通传输网络演进方案
        5.1.1 网络演进路线
        5.1.2 分组传送网络设备选择
    5.2 综合承载网络部署方案
        5.2.1 路由部署
        5.2.2 业务部署
        5.2.3 可靠性部署
        5.2.4 QOS部署
        5.2.5 时钟同步部署
        5.2.6 安全部署
    5.3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5.3.1 目标架构的实施对网络建设的影响
        5.3.2 目标架构的实施对网络运行维护的影响
        5.3.3 MSTP网络定位与发展问题
        5.3.4 IPTV承载网络建设问题
        5.3.5 本地核心层 CE 组网问题
        5.3.6 IPv6引入问题
        5.3.7 ATM集团客户专线业务迁移问题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基于免疫计算的无线通信网络资源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无线通信网络资源优化的研究背景
    1.2 无线通信网络资源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进展
        1.2.1 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选址优化
        1.2.2 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导频功率优化
        1.2.3 异构网络的联合会话接纳选择控制
        1.2.4 异构网络的垂直切换判决
        1.2.5 异构网络的负载均衡控制
    1.3 无线通信网络资源优化的主要方法
        1.3.1 传统的数学规划方法
        1.3.2 博弈方法
        1.3.3 计算智能方法
    1.4 人工免疫系统及免疫优化算法
        1.4.1 生物免疫系统
        1.4.2 人工免疫系统
        1.4.3 免疫克隆算法
        1.4.4 多目标优化免疫算法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1.6 论文的结构安排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免疫计算的基站选址优化
    2.1 引言
    2.2 TD-SCDMA 网络的基站选址优化
        2.2.1 TD-SCDMA 网络的基站选址问题的数学模型
        2.2.2 求解TD-SCDMA 网络基站选址的免疫克隆算法
        2.2.3 算法收敛性分析
        2.2.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2.3 WCDMA 网络的基站选址优化
        2.3.1 WCDMA 网络基站选址问题描述
        2.3.2 基于免疫计算的WCDMA 网络基站选址方法
        2.3.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2.4 IEEE 802.16j 网络的基站及中继站选址优化
        2.4.1 802.16j 网络基站及中继站选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2.4.2 基于免疫计算的 802.16j 网络基站及中继站选址方法
        2.4.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免疫计算的基站导频功率优化
    3.1 引言
    3.2 WCDMA 网络基站导频功率优化
        3.2.1 WCDMA 网络基站导频功率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3.2.2 求解 WCDMA 网络基站导频功率分配问题的免疫优化算法
        3.2.3 算法收敛性分析
        3.2.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3.3 家庭基站导频功率优化
        3.3.1 家庭基站导频功率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3.3.2 基于免疫计算的家庭基站导频功率优化
        3.3.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异构无线网络中基于免疫计算的联合会话接纳控制
    4.1 引言
    4.2 集中式联合会话接纳控制问题的数学模型
        4.2.1 问题描述
        4.2.2 数学优化模型
    4.3 求解联合会话接纳控制问题的免疫算法
        4.3.1 编码方案
        4.3.2 抗体克隆算子
        4.3.3 基因变异算子
        4.3.4 种群分类操作
        4.3.5 种群更新操作
        4.3.6 算法描述
        4.3.7 算法复杂度分析
    4.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4.4.1 实验环境
        4.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简谐振子免疫算法求解异构网络垂直切换判决问题
    5.1 引言
    5.2 垂直切换判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5.2.1 垂直切换判决问题描述
        5.2.2 问题建模
    5.3 简谐振子免疫优化算法
        5.3.1 物理学中的简谐振子
        5.3.2 简谐振子算法
        5.3.3 简谐振子免疫优化算法
    5.4 基于简谐振子免疫优化算法的垂直切换判决方案
        5.4.1 问题编码
        5.4.2 基于简谐振子免疫算法的垂直切换判决方案
    5.5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5.1 实验设置
        5.5.2 实验结果
        5.5.3 分析与讨论
    5.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基于接入选择和业务转移的动态负载均衡机制
    6.1 引言
    6.2 异构网络环境的系统模型
    6.3 基于接入选择和业务转移的动态负载均衡机制
        6.3.1 接入选择
        6.3.2 业务转移
    6.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6.4.1 实验环境及参数设置
        6.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发表的学术论文
    主持完成的纵向科研项目
    参与的纵向科研项目

(9)甘肃联通酒泉地区WCDMA无线网络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WCDMA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WCDMA国外发展现状
        1.2.2 WCDMA国内发展现状
    1.3 WCDMA无线网络规划
    1.4 本文研究目标和论文结构
        1.4.1 研究目标
        1.4.2 论文结构
第2章 WCDMA技术及技术标准演进
    2.1 3G技术
        2.1.1 WCDMA
        2.1.2 CDMA2000
        2.1.3 TD-SCDMA
    2.2 WCDMA系统结构概述
        2.2.1 用户终端设备(UE)
        2.2.2 无线接入网(UTRAN)
        2.2.3 核心网(CE)
    2.3 WCDMA网络技术标准演进
        2.3.1 R99
        2.3.2 R4
        2.3.3 R5
        2.3.4 R6
第3章 WCDMA无线网络规划原则及步骤
    3.1 WCDMA网络规划的特点
    3.2 WCDMA与GSM网络规划差异性
    3.3 WCDMA无线网络规划分析
    3.4 WCDMA网络规划原则与流程
        3.4.1 无线网络规划思想和原则
        3.4.2 WCDMA网络覆盖实施原则
        3.4.3. WCDMA网络改造与升级原则
    3.5 本章总结
第4章 WCDMA无线网络规划实例
    4.1 概述
        4.1.1 地区概况
        4.1.1.1 地理情况
        4.1.1.2 甘肃联通酒泉地区GSM无线网络现状
        4.1.2 业务预测
        4.1.2.1 话务模型原理
        4.1.2.2 业务预测结果
    4.2 无线网建设方案
        4.2.1 WCDMA无线网络结构
        4.2.2 WCDMA网络建设总体原则
        4.2.3 WCDMA标准版本选择
        4.2.4 2G无线网络现状
        4.2.5 无线网络建设目标
        4.2.6 基站覆盖能力分析
        4.2.7 无线网络建设原则
        4.2.8 覆盖建设方案
        4.2.9 室内覆盖建设方案
        4.2.10 容量建设方案
        4.2.11 基站及天馈设备类型
        4.2.12 系统仿真
        4.2.13 RNC设置方案
第5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山西晋中联通3G核心网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选题背景
    1.2、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及市场潜力分析
    1.3、业务及技术发展分析
    1.4、网络现状
    1.5、项目建设必要性
    1.6、工程建设目标
第二章、联通WCDMA发展策略
    2.1、联通WCDMA网络发展环境分析
    2.2、山西联通WCDMA网络市场定位
    2.3、山西联通WCDMA网络发展策略
    2.4、2G/3G协调发展策略
    2.5、联通3G核心网组网策略
第三章、业务预测
    3.1、联通GSM网业务发展分析
    3.2、联通WCDMA网业务发展分析
    3.3、联通晋中GSM用户预测
    3.4、联通WCDMA用户预测
    3.5、3G业务量预测
第四章 核心网建设方案
    4.1、核心网网络现状
    4.2、核心网建设原则
    4.3、WCDMA系统网络结构
    4.4、核心网元建设原则
    4.5、核心网组网原则
    4.6、核心网建设方案
第五章 核心网工程实施情况
    5.1 中继及信令链路建设方案
    5.2 主要网元割接测试结果
    5.3 主要网元割接后网络质量指标统计
第六章 工程成果及遗留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互联互通:成功部署WCDMA网的关键(论文参考文献)

  • [1]北斗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方案[D]. 唐弸.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4)
  • [2]山东4G融合组网方案与应用性能研究[D]. 刘勇. 山东大学, 2017(04)
  • [3]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D]. 程瓯. 武汉大学, 2016(01)
  • [4]基于滤波器组的UMTS窄带多载波聚合技术研究[D]. 何信旺. 南京邮电大学, 2015(05)
  • [5]武汉联通本地传送网规划与建设[D]. 宋菁华.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5)
  • [6]湖北恩施本地传输网络规划[D]. 邓继强.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7)
  • [7]GSM到WCDMA演进时的传输网解决方案[D]. 卿勇.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 [8]基于免疫计算的无线通信网络资源优化[D]. 朱思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3)
  • [9]甘肃联通酒泉地区WCDMA无线网络规划[D]. 杨立.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8)
  • [10]山西晋中联通3G核心网的研究与设计[D]. 武玉红.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互联互通:成功部署WCDMA网络的关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