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na 复用技术(第 2 部分)

Senna 复用技术(第 2 部分)

一、赛纳多路传输技术(下)(论文文献综述)

吴艳杰[1](2018)在《基于指令流的智能变电站实时数字解算器》文中研究说明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是未来变电站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对于提高变电站自动化水平和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对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为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维护、运行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研究如何提高变电站仿真规模及完成智能变电站实时仿真数据通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扩大变电站实时仿真的规模,本文提出一种适合多值系数预存法的用0/108S电导描述的进出线单元仿真模型,对该模型进行等效化简。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多值系数寻址电路作为指令流分解的一部分,有效地减轻了运算组件的计算负担。然后,设计了SV报文组包和GOOSE报文解析的以太网通信模块,使FRTDS能够与智能变电站数字继电保护装置等二次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此外,将多值系数寻址电路与多值系数引导字关联,SV报文组包模块和GOOSE报文解析模块与报文以太网帧的APPID关联,利用指令流对多值系数寻址电路、SV报文组包模块和GOOSE报文解析模块进行对象重构,提高了实时解算器的通用性和灵活性。最后,介绍了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实时数字解算器FRTDS的硬件结构及软件编译平台,搭建了一个基于FRTDS的智能变电站硬件在环实时仿真平台,以典型的220kV智能变电站为例,验证了该解算器的仿真计算能力和硬件在环能力。

伉沛川[2](2013)在《LTE-A载波聚合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高速率传输和宽带接入已经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以3GPP为代表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正积极推进满足未来4G通信需求的LTE/LTE-Advanced通信标准。载波聚合(CA)技术作为LTE-Advanced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充分利用离散的频谱资源,通过聚合多个载波的方法显着提升系统传输速率和频率利用率。作者从当前LTE标准化的进展出发,以项目作为支撑,结合最优化理论知识,重点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载波聚合上行控制信道解调性能研究、有源天线阵列系统共存研究以及多天线场景下的功率分配研究。首先,分析了引入载波聚合后对上行控制信道的影响,提出基站侧上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方案和评估方法,并对上行控制信道的两种新格式进行了解调性能的评估,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分析了基站侧引入有源天线阵列对载波聚合新场景的支持,并对有源天线阵列(AAS)可能造成的基站射频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评估了AAS基站的阻塞性能和载波聚合邻频共存性能,验证系统可行性。最后,结合凸优化理论和矩阵论,研究载波聚合和多天线(CA-MIMO)这一新场景下,同时存在多个天线,多个载波和多个发送终端功率限制条件时的最优功率分配算法。从理论角度推导出CA同构网络场景下多个功率限制的退化条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混合梯度最优功率分配算法(MHGOPA),还进一步将该算法推广到CA异构网络场景。对该算法在两种场景下进行了仿真验证。

王金[3](2011)在《LTE-Advanced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包含三部分内容,涵盖了本人在研究生期间参与的两个科研项目,以及在法国巴黎高等电信学院TELECOM Paristech攻读硕士双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的第一部分内容为LTE-Advanced系统中多输入多输出预编码技术研究,该部分研究成果源于宽带通信网实验室与中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LTE-Advanced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科研项目。预编码技术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根据估计出的信道状态做出相应补偿,从而显着提高系统性能。根据预编码矩阵的获得方式,可以将预编码技术分为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两类。本文中主要针对LTE系统与LTE-Advanced系统中线性预编码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目前LTE系统中所应用的预编码码本设计算法,并总结了主要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于LTE-Advanced系统8天线场景下的预编码码本设计算法。第二部分内容为AGPS与GSM混合定位终端硬件设计,该部分研究成果来源于与北京联信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混合定位终端研发”项目。混合定位系统由混合定位服务器、混合定位终端和GPS参考站组成。混合定位终端的功能主要是主动向服务器发起定位请求,实现混合定位终端与混合定位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实现对卫星数据的捕获等,然后根据各种算法计算出自身所处的位置(经纬高度)。按功能来分,终端可被划分为电源管理模块、中央处理和存储模块、GSM/GPS模块以及外围接口模块。第三部分内容为奥赛博物馆入门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该部分研究成果来源于在法国巴黎高等电信学院TELECOM Paristech就读硕士双学位期间的实践项目。本项目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不同工具对奥赛博物馆的入门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用以管理馆内不同区域的访问情况。该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利用Objectiver软件对系统需求进行分析,包括系统实现目标、系统用户管理等;在需求分析基础上,利用统一建模语言对系统进行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用以满足在需求分析中提出的目标和期望。

王正君[4](2011)在《基于TilePro64的高清编码系统》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视频压缩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清编码系统在多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核处理器TilePro64的推出,为高清视频提供了并行编码的可能。本文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多核处理器TilePro64的高清编码系统,实现高清视频采集、编码、传输和本地显示等功能。第1章,首先阐述了本课题提出的意义,然后综述了高清编码系统的现状,最后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组织结构。第2章,介绍了高清编码系统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多核编程技术、PCI-E传输协议、流媒体传输协议RTP/RTCP/RTSP协议标准等第3章,设计并实现了高清编码系统,包括高清视频采集、高清视频编码和高清视频传输。针对高清编码系统对时延的要求,设计了基于多核处理器的多任务处理方案,减小了系统时延。第4章,设计了基于RTCP的流量控制策略,根据RTCP的反馈信息,调整编码器码率自适应网络承载能力,并对当前码率下的码流传输进行流量整形,有效抑制了数据突发造成的网络丢包,保证码流传输的可靠性。第5章,设计了系统的测试用例,验证系统达到预期目标。第6章,对本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高清编码系统进行展望。

吴晓娜[5](2010)在《基于Linux和CAN总线的重型卡车监测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重型卡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实生活中因重型卡车行车时造成的交通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随着汽车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汽车网络技术构成的分布式状态监测系统成为保证重型卡车安全运行的一种有效技术措施。分布式状态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地监测和记录卡车运行时的多种信息,包括:发动机工况、车辆行驶中的技术参数、仪表显示信息、制动系统工作状况、拖车工况等,这些信息不仅为驾驶员判断是否发生故障以及发生故障的状况提供了依据,而且为运输公司的经营和事故处理提供依据。分布式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对于保证行车安全、及时处理现场故障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此,论文设计了一个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重型卡车状态监测系统,监测系统由采用独立网段的牵引车系统和拖车系统组成。牵引车网段中的网络互连ECU一方面负责接收本网段上传的来自电子控制单元ECU的监测数据,另一方面负责对拖车系统中的网络互连ECU进行轮询,接收拖车系统的监测数据。论文对电子控制单元ECU和网络互连ECU进行了硬件电路设计和电路板制作。电子控制单元ECU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设计了数据采集模块、开关量输入模块以及CAN通信模块。网络互连ECU采用核心板和扩展板相结合的结构形式,以嵌入式微处理器S3C2410A为核心,设计了SDRAM、NORFlash、NAND Flash、JTAG接口、以太网接口、RS232接口、CAN接口、液晶显示模块以及电压转换模块等。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论文还进行了整个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以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为软件平台,完成了各功能模块设计,具体包括数据采集程序设计、CAN驱动程序设计以及基于MiniGUI的重型卡车状态监测界面设计。整个系统实现了对卡车运行时信息的采集、存储、通信以及显示的基本功能。完成整个监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后,在车辆实验室进行了系统调试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监测系统能够实时记录卡车的状态信息,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故障判断,同时在液晶屏的人机界面上显示出故障信息。论文设计的重型卡车状态监测系统是合理的、可行的。

彭成[6](2008)在《数字化教学游戏的概念、模型与开发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计算机在家庭中的逐步普及和计算机教育软件步入家庭的步伐加快。数字化教学游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娱乐乃至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孩子们热衷于各种带有游戏意味的教育软件及纯粹的电脑游戏,而且包括不少成人在内的广大群体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数字化游戏的教育作用,如何将游戏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寓教于乐,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调研、软件工程、试验仿真等方法,从数字化教学游戏的概念、发展过程出发,以构建模型、运用现有技术来实现与研究数字化教学游戏的有关问题。论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数字化教学游戏的概念和理论基础:数字化教学游戏的模型与架构;数字化教学游戏设计与实现技术。数字化教学游戏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主要界定了数字化教学游戏的概念,描述了这一概念的逐步演进过程和概念的内涵,并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对数字化教学游戏对学生能力促进和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是全文的理论基础;数字化教学游戏的模型与架构,主要从技术角度描述了不同层面的游戏模型和框架结构,是对数字化教学游戏的抽象和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描述;数字化教学游戏实现技术部分主要分析了当前技术条件下,把在前述理论指导下的游戏的构思和理念转变为现实的游戏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部分现存的问题进行了试验和仿真,并以OpenGL技术为例,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第一视角射击游戏。最后对于本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本研究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后续研究设想。

裘玉平[7](2007)在《车载网络系统结构原理与诊断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车载网络系统的汽车已遍及商用汽车和家用轿车,并已成为汽车制造业作为推销产品的一个亮点。由于车载网络技术在汽车的应用属直接引进型实用尖端技术,汽车运用行业和职业教育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对其深入系统研究,因此企业和学校急需有人研究车载网络实用原理及诊断技术。为了解决研究过程中零距离接触和相关设备高成本的矛盾,研究在学校实验室台架结合汽车维修企业实车上进行。通过研究不同的车载网络系统协议和网络结构,将不同车载网络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加以分析比较,从而得出各自特点;同时通过典型的故障模拟试验,提出了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的有效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综述了我国现有在用车上使用的车载网络系统类别、结构、原理和特点;并指出了车载网络系统的发展方向。2.重点分析了目前在我国在用车上大量应用的CAN、LIN、WAN、MOST等车载网络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检测项目、检修注意事项和诊断步骤。3.通过试验和诊断案例分析,验证了故障码读取、万用表检测、数据流分析和波形分析等综合应用对车载网络故障诊断的有效性。4.分析了我国汽车维修业的现状,提出了应对车载网络技术的对策。

刘胜[8](2006)在《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中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城市客车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在城市客车上的应用,能够很好的满足乘客对于城市客车舒适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政府对于城市客车尾气排放的环保要求。 目前,各种电子控制单元在我国城市客车上多采用点到点的连接,在同一车中各自独立、分离控制,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和通讯并不通畅,从而导致了传感器的重复使用和线束的复杂。为了提高整车的性能,对城市客车中各ECU之间实现集成控制,监控它们的工作状态,综合利用它们的信息,实现数据信息在各个不同ECU之间共享,并通过判断和推理构成统一的控制信息和状态信息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根据城市客车的特点,提出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通过对系统信息类型的分析,提出系统信息的分类方法,从公共信息的甄别、信息的提取过程和信息的处理方法研究系统信息的提取方法; 其次,以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协议和基于CAN的SAE J1939应用层协议为基础,提出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的信息描述方法。 以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为对象,针对系统总线设计者的需求,设计了基于SAE J1939协议的城市客车信息报文查询数据库。 最后,本文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城市客车车灯控制模拟系统。设计了车灯前后(围)节点的硬件结构,以计算机模拟系统的开关控制模块,通过软件设计的开关控制模块实现对各个车灯的控制。实验证明,本文所提出的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的信息描述方法可行,软件设计的开关控制模块能够实现对各个车灯的控制。 本文的研究工作为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的基础工作,对于实现城市客车的网络化、智能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显着的现实意义。

马宏伟[9](2006)在《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中几种控制规则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客车电子控制系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各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关联时序控制对保证城市客车整体安全性和舒适性非常重要。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以城市客车为对象,以车载总线为信息通道,针对特定控制功能,由与之关联的客车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构建而成;该系统综合应用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车载网络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城市客车各ECU的信息共享和关联实时控制,以达到整体提高城市客车安全性、舒适性的目的,减少对驾驶员技能的依赖度。 控制规则是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实现控制功能的基础。由于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是针对事件的,所以针对城市客车行驶过程中遇到的特定事件,研究与之相对应的控制规则是该系统能否正确工作的根本保障。本文主要研究城市客车空调与动力系统集成控制、道路交叉路口制动系统控制和进出站控制三种事件的控制规则。 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功能,并设计了智能网关,该系统利用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构建,将城市客车上各独立的电子控制单元连接起来,以完成控制单元间的信息传递、资源共享和关联控制;针对系统特点,本文描述了系统控制过程。 针对城市客车空调的特点,通过计算空调压缩机转速和发动机转速间的关系,提出城市客车在坡道行驶过程中空调和动力系统的集成控制规则和城市客车直线行驶过程中空调系统的控制规则。 通过分析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特点,提出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行车规定;结合城市客车的制动过程分析,计算出城市客车的安全制动距离,提出城市客车在交叉路口的控制规则。 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城市客车进出站过程中时间延误的众多因素;将城市客车的进出站过程分为准备进站、进站停靠、准备出站、加速离站四个阶段,针对每一阶段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控制规则。 本文工作为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研究和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基础,对提升我国客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方茂功,胡俊,李俊[10](2004)在《赛纳多路传输技术(下)》文中研究说明 3. CAN、VAN总线特点及检测 (1)赛纳CAN总线检测。 赛纳CAN总线的线号分别为9000, 9001。“9000”线缆是符合“ISO BUS”(国际标准数据总线)规定的“L”线,“L”线是输入信号数据总线,即输入赛纳轿车发动机控制单元、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的水温、负荷(节气门开度)、转速、怠速、扭矩、车速、减少扭矩申请、怠速补偿申请、档

二、赛纳多路传输技术(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赛纳多路传输技术(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指令流的智能变电站实时数字解算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变电站研究现状
        1.2.2 实时数字仿真研究现状
        1.2.3 FPGA实时数字仿真研究现状
        1.2.4 变电站实时仿真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变电站仿真模型及方法
    2.1 变电站仿真模型
        2.1.1 同步发电机模型
        2.1.2 电力变压器模型
        2.1.3 输电线路模型
        2.1.4 进出线单元模型
    2.2 多值系数预存法
        2.2.1 时变电导
        2.2.2 非线性电感
        2.2.3 进出线单元的局部等效
    2.3 多值系数查询
        2.3.1 多值系数寻址电路
        2.3.2 多值系数地址变换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过程层网络通信及通信指令流
    3.1 过程层网络通信
        3.1.1 IEC61850通信标准
        3.1.2 GOOSE报文
        3.1.3 SV报文
    3.2 FRTDS以太网通信接口
    3.3 SV组包指令流实现
    3.4 GOOSE解析指令流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时仿真平台与算例验证
    4.1 实时数字解算器FRTDS
        4.1.1 微处理核
        4.1.2 整体结构
        4.1.3 指令流生成
    4.2 硬件在环实时仿真平台
    4.3 测试验证
        4.3.1 仿真计算能力验证
        4.3.2 硬件在环能力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LTE-A载波聚合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1.5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LTE-Advanced载波聚合介绍
    2.1 载波聚合的分类
        2.1.1 聚合场景
        2.1.2 对称/非对称聚合
    2.2 载波聚合的部署场景
    2.3 载波聚合的设计原则
    2.4 本章小结
    2.5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载波聚合上行控制信道解调性能研究
    3.1 载波聚合对上行物理信道的影响
    3.2 CA PUCCH上行链路解调评估方法
        3.2.1 CA PUCCH解调链路
        3.2.2 CA PUCCH链路解调评估方法
        3.2.3 CA PUCCH链路解调实现关键过程
    3.3 仿真结果
        3.3.1 仿真参数
        3.3.2 仿真结果
    3.4 本章小结
    3.5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有源天线阵列系统共存研究
    4.1 Rel-11 AAS共存场景
    4.2 AAS共存研究方法
        4.2.1 小区初始化模块
        4.2.2 天线模型模块
        4.2.3 传播模型
        4.2.4 ACIR模型
        4.2.5 功率控制模块
        4.2.6 性能统计模块
        4.2.7 评估指标
        4.2.8 仿真参数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1 阻塞特性性能
        4.3.2 ACLR性能
    4.4 本章小结
    4.5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多天线载波聚合场景下功率分配研究
    5.1 CA-MIMO场景下功率分配问题、
        5.1.1 CA-MIMO场景分析
        5.1.2 CA-MIMO场景建模
    5.2 CA-MIMO场景下最优功率分配算法
        5.2.1 凸优化理论中有约束最优化算法
        5.2.2 非退化A~1的最优功率分配算法
        5.2.3 退化A~1的最优功率分配算法
    5.3 基于混合梯度算法的场景扩展
    5.4 仿真结果及分析
        5.4.1 仿真参数
        5.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5.6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研究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专利

(3)LTE-Advanced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技术概述
    1.2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容量
    1.3 LTE与LTE-Advanced系统
    1.4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在LTE与LTE-A系统中的应用
    1.5 AGPS系统概述
    1.6 AGPS与GSM混合终端的设计思想
    1.7 奥赛博物馆简介
    1.8 本论文各章节的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LTE与LTE-A系统中的线性预编码技术
    2.1 多输入多输出空间复用技术
    2.2 多输入多输出预编码技术
    2.3 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技术
        2.3.1 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码本设计方案
        2.3.2 基于天线选择的码本设计方案
        2.3.3 基于TxAA模式的码本设计方案
        2.3.4 基于Householder变换的码本设计方案
    2.4 LTE-A系统中的预编码码本设计
        2.4.1 8天线预编码码本设计原则
        2.4.2 基于复杂Hadamard变换的8天线预编码码本设计算法
        2.4.3 摩托罗拉8天线预编码码本设计算法
    2.5 一种基于2天线和4天线算法的8天线码本设计方案
        2.5.1 离散傅里叶变换算法在8天线码本设计中的可行性
        2.5.2 Householder算法在8天线码本设计中的可行性
        2.5.3 基于Kronecker变换的8天线预编码码本设计方案
第三章 AGPS和GSM混合定位终端硬件原理图设计
    3.1 混合定位终端功能描述
    3.2 混合定位终端原理图设计
    3.3 电源管理模块原理图设计
        3.3.1 外接电源接口模块
        3.3.2 充电模块
        3.3.3 供电模块
    3.4 中央处理和存储模块原理图设计
        3.4.1 CPU芯片及外围电路设计
        3.4.2 内存芯片及外围电路设计
        3.4.3 闪存芯片及外围电路设计
    3.5 GSM/GPS模块原理图设计
        3.5.1 GSM模块原理图设计
        3.5.2 GPS模块原理图设计
    3.6 外围电路原理图设计
第四章 混合定位终端PCB设计
    4.1 PCB设计一般原则
    4.2 混合定位终端PCB整体设计
        4.2.1 总体设计原则
        4.2.2 设计实现参数
        4.2.3 布局设计考虑
        4.2.4 走线及切层设计考虑
    4.3 中央处理与存储模块PCB设计
    4.4 电源管理模块PCB设计
    4.5 GSM/GPS模块PCB设计
    4.6 外围电路PCB设计
        4.6.1 PCB板左测
        4.6.2 PCB板右侧
        4.6.3 PCB板上侧
        4.6.4 PCB板下侧
    4.7 PCB测试设计
第五章 奥赛博物馆入门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及概要设计
    5.1 项目介绍
    5.2 系统描述
        5.2.1 系统用户分析
        5.2.2 访问记录
        5.2.3 系统运行准则
        5.2.4 系统假设
    5.3 Objectiver需求分析
    5.4 UML面向对象设计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基于TilePro64的高清编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高清编码发展现状
        1.2.1 高清编码系统发展现状
        1.2.2 图像标准发展现状
        1.2.3 编码标准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2 高清编码技术
    2.1 多核处理器及并行技术
        2.1.1 TilePro64处理器介绍
        2.1.2 多核技术与并行算法介绍
    2.2 PCI-E协议简介
    2.3 流媒体传输协议简介
        2.3.1 RTP协议介绍
        2.3.2 RTCP协议
        2.3.3 RTSP协议
    2.4 本章小结
3 高清编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视频采集模块
    3.2 高清编码模块
        3.2.1 高清视频数据读取
        3.2.2 多核并行编码
    3.3 视频传输模块
        3.3.1 RTSP服务器设计
        3.3.2 视频码流传输
    3.4 视频显示模块
    3.5 本章小结
4 高清视频的传输控制
    4.1 流量控制现状
    4.2 码流传输闭环控制系统
    4.3 闭环码率调控和流量整形策略
        4.3.1 码率调控
        4.3.2 流量整形
    4.4 本章小结
5 测试
    5.1 时延测试
    5.2 RTSP传输流量调控测试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5)基于Linux和CAN总线的重型卡车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2 车载网络信息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车载网络信息系统的国外发展现状
        1.2.2 车载网络信息系统的国内发展现状
    1.3 CAN通信及SAEJ1939协议介绍
        1.3.1 CAN总线主要特征
        1.3.2 CAN报文的帧结构
        1.3.3 SAEJ1939协议
    1.4 重型卡车监测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4.1 重型卡车监测系统的国外发展现状
        1.4.2 重型卡车监测系统的国内发展现状
    1.5 嵌入式技术在车载网络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1.5.1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5.2 嵌入式处理器介绍
        1.5.3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型
    1.6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重型卡车监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重型卡车网络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
    2.2 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功能结构
    2.3 网络互连ECU的功能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型卡车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3.1 电子控制单元ECU硬件设计
        3.1.1 电源电路
        3.1.2 复位电路
        3.1.3 数据采集电路
        3.1.4 开关量输入电路
        3.1.5 CAN通信电路
    3.2 网络互连ECU硬件设计
        3.2.1 S3C2410A处理器介绍
        3.2.2 电源电路
        3.2.3 复位电路
        3.2.4 时钟电路
        3.2.5 FLASH存储电路
        3.2.6 SDRAM存储电路
        3.2.7 JTAG接口电路
        3.2.8 RS232接口电路
        3.2.9 彩色液晶屏驱动电路
        3.2.10 以太网接口电路
        3.2.11 CAN接口电路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子控制单元ECU软件设计
    4.1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2 CAN通信软件设计
        4.2.1 CAN的报文滤波技术
        4.2.2 CAN控制器初始化程序设计
        4.2.3 CAN发送和接收程序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网络互连ECU软件设计
    5.1 构建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
        5.1.1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5.1.2 安装NFS根文件系统
    5.2 构建嵌入式Linux目标平台
        5.2.1 Bootloader的移植
        5.2.2 Linux内核和文件系统的移植
    5.3 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5.3.1 设备驱动概述
        5.3.2 嵌入式Linux的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
    5.4 CAN总线驱动程序开发
        5.4.1 CAN驱动程序的结构设计
        5.4.2 CAN设备的注册和注销
        5.4.3 CAN驱动程序的中断处理
        5.4.4 CAN驱动程序read、write函数的实现
        5.4.5 CAN驱动程序的加载
    5.5 基于MiniGUI的人机用户界面设计
        5.5.1 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MiniGUI简介
        5.5.2 建立MiniGUI交叉编译环境
        5.5.3 MiniGUI应用程序的开发
        5.5.4 MiniGUI在ARM平台的移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嵌入式CAN通信实验研究
    6.1 嵌入式CAN通信实验系统组成
    6.2 实验调试步骤和方法
    6.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数字化教学游戏的概念、模型与开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选题的背景
    第二节、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研究现状
第一章 教学游戏基本概念与理论
    第一节、数字化游戏的演进与发展
    第二节、教学游戏的概念
    第三节、游戏的教育功能
    第四节、数字化教学游戏的特点与类型
第二章 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学游戏
    第一节、智能理论的演进与多元智能理论
    第二节、多元智能理论和教学游戏的关系
    第三节、多元智能教学游戏的优势
    第四节、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游戏设计
第三章 教学游戏模型与架构
    第一节、教学游戏模型
    第二节、教学游戏的架构
第四章 教学游戏开发工具和关键技术
    第一节、常用开发工具
    第二节、教学游戏开发的关键技术
第五章 数字化教学游戏开发与实现
    第一节、数字化教学游戏开发原则与方法
    第二节、数字化教学游戏的实现案例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论文总结
    第二节、论文的价值和创新之处
    第三节、存在的不足和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附录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7)车载网络系统结构原理与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车载网络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1.1.1 汽车传统线束的缺陷
        1.1.2 车载网络系统的应用
    1.2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车载网络系统的结构原理分析
    2.1 车载网络系统类别与协议
        2.1.1 A类网络协议
        2.1.2 B类网络协议
        2.1.3 C类网络
        2.1.4 D类网络
        2.1.5 E类网络
        2.1.6 汽车故障诊断协议
    2.2 常见车载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
        2.2.1 车载网络数据传输技术术语
        2.2.2 LIN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2.3 VAN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2.4 CAN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2.5 MOST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2.6 蓝牙技术
        2.2.7 下一代的车载网络: FlexRay
    2.3 车载网络系统总体拓扑结构
        2.3.1 网络层次结构
        2.3.2 网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验设备与试验分析
    3.1 试验用车载网络系统台架和车辆
    3.2 诊断设备和仪器
    3.3 实验方案
    3.4 车载网络系统故障的检测与诊断试验
        3.4.1 CAN系统故障的检测与诊断试验
        3.4.2 LIN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
        3.4.3 VAN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
        3.4.4 光纤系统通信中断实车检测试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载网络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
    4.1 汽车电系故障诊断基础
        4.1.1 不同控制方式汽车电系的类别和特点
        4.1.2 车载网络系统的检测特点
    4.2 车载网络系统检测项目
        4.2.1 公共电源电路的测试项目
        4.2.2 汽车电控系统的检测项目
    4.3 车载网络通信链路环节故障诊断
        4.3.1 CAN-BUS通信环节故障诊断
        4.3.2 MOST中的光纤故障检测与诊断
        4.3.3 蓝牙传输故障诊断与检测
    4.4 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注意事项
        4.4.1 CAN网络故障检测与诊断注意事项
        4.4.2 VAN多路传输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注意事项
        4.4.3 光导纤维维护注意事项
    4.5 车载网络系统诊断的一般步骤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的综合应用实例
    5.1 日本车系
    5.2 欧州车系
    5.3 北美车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汽车维修业的现状和应对网络技术的对策
    6.1 我国汽车维修业的现状
    6.2 应对网络技术的对策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中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汽车电子的发展
    1.2 汽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构建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的目的与意义
    1.4 本文的课题来源、主要工作和意义
第2章 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信息的分类和提取
    2.1 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2.2 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信息的分类
    2.3 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信息的提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的信息描述
    3.1 系统信息描述的基础技术
    3.2 系统的信息描述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通信数据库的构建
    4.1 系统通信数据库的设计思路
    4.2 系统通信数据库的功能
    4.3 系统通信数据库部分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信息描述的实现
    5.1 基于 CAN的城市客车车灯控制系统
    5.2 城市客车车灯控制系统的硬件概述
    5.3 城市客车车灯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4 实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9)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中几种控制规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1.2 客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1.3 客车信息集成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课题来源及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与控制过程
    2.1 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及网关
    2.2 控制器局域网(CAN)
    2.3 基于规则的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客车空调与动力系统的集成控制规则
    3.1 城市客车车内环境气候的影响因素分析
    3.2 客车空调的工作原理及类型特点
    3.3 客车空调压缩机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关系计算
    3.4 城市客车行驶过程中空调的控制规则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客车交叉路口制动系统的控制规则
    4.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4.2 城市道路交叉口安全行车的规定
    4.3 汽车制动过程受力分析
    4.4 城市客车制动过程时间分析
    4.5 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分析
    4.6 道路交叉口城市客车制动系统的控制规则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客车进出站的控制规则
    5.1 城市客车进出站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影响
    5.2 城市客车进出站时间延误分析
    5.3 城市客车进出站的控制规则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四、赛纳多路传输技术(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指令流的智能变电站实时数字解算器[D]. 吴艳杰. 天津大学, 2018(04)
  • [2]LTE-A载波聚合关键技术研究[D]. 伉沛川. 北京邮电大学, 2013(11)
  • [3]LTE-Advanced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研究[D]. 王金.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4]基于TilePro64的高清编码系统[D]. 王正君. 浙江大学, 2011(07)
  • [5]基于Linux和CAN总线的重型卡车监测系统设计[D]. 吴晓娜.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0)
  • [6]数字化教学游戏的概念、模型与开发技术研究[D]. 彭成.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 [7]车载网络系统结构原理与诊断技术研究[D]. 裘玉平. 长安大学, 2007(06)
  • [8]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中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D]. 刘胜.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4)
  • [9]城市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中几种控制规则的研究[D]. 马宏伟.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4)
  • [10]赛纳多路传输技术(下)[J]. 方茂功,胡俊,李俊. 汽车维修技师, 2004(01)

标签:;  ;  ;  ;  ;  

Senna 复用技术(第 2 部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