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对胎鼠肢体培养中骨代谢的影响

锌对胎鼠肢体培养中骨代谢的影响

一、Effect of Zinc on Bone Metabolism in Fetal Mouse Limb Culture(论文文献综述)

萧闵[1](2019)在《基于Cx43蛋白研究先天肾虚影响仔鼠骨发育的机制》文中提出目的建立先天肾虚仔鼠模型,以Cx43为切入点,观察其骨发育情况,从先天肾精角度验证“肾主骨发育”,初步明确先天肾虚与胎源性骨发育迟缓相关性及Cx43与肾精相关性;采用左归丸含药血清培养原代成骨细胞,阐明Cx43蛋白对先天肾虚影响骨发育的调控机制。方法1)理论研究:阐明肾与骨关系以及先天肾虚影响胎源性骨发育的理论机制。2)体内实验:复制先天肾虚模型仔鼠,雌雄合笼制备30只孕鼠(选用SPF级30只SD雌鼠体重270±20g,15只SD雄鼠体重300±20g,合笼配对),将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肾组,每组10只。采用模拟地震振动、光电刺激复合应激恐吓整个孕期,至胎鼠出生,复制先天肾虚仔鼠模型。造模过程中,对照组孕鼠正常喂养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至仔鼠出生,取仔鼠;模型组孕鼠模拟地震振动、光电刺激复合应激恐吓同时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至仔鼠出生,取仔鼠;补肾组模拟地震振动、光电刺激复合应激恐吓同时给予左归丸灌胃至仔鼠出生,取仔鼠;仔鼠出生后,为减小后天喂养影响,将每只孕鼠调整相同仔鼠量喂养至5周。取材膜内化骨的颅骨骨缝和软骨内化骨的骨骺生长板两种骨发育典型部位,对先天肾虚骨发育情况,及Cx43、Sox9、PTHrP的分布规律及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检测。检测仔鼠3周内平均身长、5周内股骨平均长度、Micro CT检测股骨皮质骨及松质骨微结构参数、第5周股骨钙、磷、羟脯氨酸含量研究先天肾虚仔鼠骨发育的情况;取生后第1周仔鼠颅骨骨缝、第3周股骨生长板及第5周股骨皮质骨,石蜡包埋切片,分别采用HE、藩红固绿、马森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法、RT-PCR技术及WB技术检测Cx43、Sox9、PTHrP的分布规律及表达情况,各组组间进行比较,所得数据均用sx?表示,用SPSS 17.0软件处理,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体外实验,培养原代成骨细胞,观察细胞增殖、分化、成熟情况,及Cx43表达和其介导的GJIC功能情况。各组原代成骨细胞取材:雌雄合笼制备孕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给予模拟地震振动、光电刺激复合应激恐吓至仔鼠出生,对照组正常喂养至仔鼠出生;取模型组仔鼠出生当天颅盖骨培养原代成骨细胞,分为模型组细胞和补肾组细胞;对照组仔鼠出生当天颅盖骨培养原代成骨细胞为对照组细胞。制备左归丸含药血清:采用大鼠灌胃左归丸(1.89/Kg)2次/日,连续5天,末次给药1h后,麻醉大鼠提取左归丸含药血清,灭菌、备用。原代成骨细胞培养:三组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得成骨细胞进行原代成骨细胞培养,差速贴壁法纯化成骨细胞,待细胞铺满瓶底传代培养,对照组和模型组用小牛血清培养,补肾组给予左归丸含药血清培养21D。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检测分化情况(ALP活性)、检测成熟情况(茜素红染色法);并分别于第7、14、21天检测成骨细胞Cx43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第21天时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x43蛋白表达和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法检测GJIC功能检测,各组组间对比,所得数据均用sx?表示,用SPSS 17.0软件处理,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妊娠期复合恐吓刺激孕鼠,引起孕鼠肾精亏虚无力滋养胎鼠,导致模型组孕鼠胎产数减少(P<0.01或P<0.05),有显着性差异。2)先天肾虚仔鼠平均身长从出生当天到第3周,发现第8天开始至21天身长变短(P<0.05),有明显性差异;第1、3、5周股骨长度变短(P<0.05),组间有明显性差异。3)第1周颅骨骨缝形态学观察,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颅骨骨缝略增宽,骨缝内圆形、卵圆形成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数量减少;顶骨骨板变薄,板障空间减少。4)第3周股骨远端生长板形态学观察,模型组股骨生长板增殖层变薄,软骨细胞无序排列,细胞稀疏,补肾组生长板各层软骨细胞与对照组形态排列上无明显差异。先天肾虚仔鼠,先天肾精不足,影响膜内化骨典型部位股骨生长板发育迟缓。5)第5周股骨检测骨矿盐密度,结果发现与骨矿盐密度水平下降相应,模型组骨Ca、P含量减少,各组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股骨干皮质骨胶原纤维马森染色观察股骨基质中Ⅰ型胶原纤维形态,各组在形态学上无明显差异。Micro CT扫描检测通过检测,模型组皮质骨厚度、外径周长、皮质骨面积均下降(P<0.01或P<0.05);扫描远端松质骨微结构发现,模型组在骨小梁厚度、数量、骨体积分数、骨密度上虽有减少表现,但组间比较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6)Cx43颅骨骨缝表达结果石蜡包埋切片后行免疫组化检测发现Cx43蛋白在各组织中均染色为棕色,在颅骨骨缝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主要集中在骨缝边缘区域的成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胞浆(成骨细胞、成骨样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表达降低(P<0.05),有显着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表达升高(P<0.05),有显着性差异;WB检测颅骨骨缝Cx43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条带最细平均灰度值相比较有明显性差异(P<0.01),有显着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的条带粗细和灰度增粗(P<0.05),有明显性差异;RT-PCR检测颅骨骨缝Cx43 mRNA含量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C x43 mRNA含量显着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Cx43 mR NA含量显着性升高(P<0.05);对照组与补肾组比较二者无统计学上差异。7)Cx43股骨表达结果石蜡包埋切片后行免疫组化检测:股骨生长板主要在储备层、其次增殖层表达于软骨细胞的胞浆内,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股骨干皮质骨表达于骨小梁边缘成骨细胞及骨基质中的骨细胞胞浆上,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WB检测股骨生长板、股骨皮质骨Cx43蛋白含量:股骨生长板各组条带的粗细和灰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股骨皮质骨,各组条带的粗细和灰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RT-PCR检测股骨生长板、股骨皮质骨Cx43 mRNA含量:各组股骨生长板、股骨皮质骨Cx43 mRNA含量组间比较:三组股骨干皮质骨Cx43 m RNA均有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Cx43 mRNA含量降低,但不显着性降低(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Cx43 mRNA含量升高但不显着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8)Sox9股骨生长板表达结果WB检测股骨生长板Sox9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条带最细平均灰度值相比较有明显性差异(P<0.05),有显着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的条带粗细和灰度增粗(P<0.05),有明显性差异;RT-PCR检测股骨生长板Sox9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Sox9 mRNA含量显着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Sox9 mRNA含量显着性升高(P<0.01);对照组与补肾组比较二者无统计学上差异。9)PTHrP股骨表达结果WB检测股骨生长板PTHrP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条带最细,平均灰度值相比较有明显性差异(P<0.05),有显着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的条带粗细和灰度增粗(P<0.05),有明显性差异。WB检测股骨皮质骨PTHrP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条带最细平均灰度值相比较有明显性差异(P<0.05),有显着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的条带粗细和灰度增粗(P<0.05),有明显性差异。RT-PCR检查股骨生长板PTHrP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仔鼠股骨生长板PTHrP mRNA含量降低,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股骨生长板PTHrP mRNA含量明显升高,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补肾组与对照组PTHrP mRNA含量无明显性差异(P>0.05)。RT-PCR检查股骨皮质骨PTHrP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仔鼠股骨干皮质骨PTHrPmRNA含量降低,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股骨干皮质骨PTHrP mRNA含量明显升高,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补肾组与对照组PTHrP mRNA含量无明显性差异(P>0.05)。10)PTHrP颅骨骨缝表达结果WB检测颅骨骨缝PTHrP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条带最细平均灰度值相比较有明显性差异(P<0.05),有显着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的条带粗细和灰度增粗(P<0.05),有明显性差异。RT-PCR检测颅骨骨缝PTHrP mRNA含量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仔鼠颅骨骨缝PTHrP mRNA含量降低,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颅骨骨缝PTHrP mRNA含量明显升高,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补肾组与对照组PTHrP mRNA含量无明显性差异(P>0.05)。11)颅骨骨缝培养原代成骨细胞MM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和细胞活力,模型组上升趋势缓慢,但各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ALP活性检测成骨细胞分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LP活性显着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ALP活性显着性升高(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茜红素染色评估成骨细胞成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钙化结节面积显着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钙化结节面积显着性升高(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12)成骨细胞Cx43蛋白结果Cx43蛋白荧光反应沉积物主要呈线性点片状沿细胞膜表面排列,模型组Cx43蛋白分布减少(P<0.05);Cx43 mRNA表达随着细胞分化的进行,Cx43表达量逐渐增高,第7天模型组略低于对照组和补肾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Cx43蛋白表达结果与mRNA表达相对应,对照组与模型组对比,差异显着(P<0.05)。13)成骨细胞GJIC功能检测结果各组细胞GJIC功能正常,各组都有荧光黄染料在细胞间的扩散距离;染料扩散面积荧光定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染料扩散面积荧光定量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本课题从母代肾精亏虚导致子代先天肾虚影响其骨发育的角度进行了理论阐发,首次提出“先天肾虚与胎源性骨病相关”的学术观点;改进了“恐伤孕鼠肾精”以复制先天肾虚仔鼠动物模型方法,发现先天肾虚仔鼠出现骨骼发育迟缓现象;首次以Cx43为切入点,研究先天肾虚影响仔鼠骨发育的机制。本实验立足“恐伤肾”理论,采用妊娠期模拟地震平台复合光电刺激法导致孕鼠肾精亏虚,无力滋养胎儿,成功复制先天肾虚仔鼠模型,观察仔鼠整体骨发育情况,发现模型仔鼠35天内,身长及股骨长均迟缓,故先天肾精与胎源性骨发育迟缓相关;检测颅骨骨缝发育,发现模型组仔鼠颅骨顶骨骨板变薄,颅骨骨缝发育迟缓,Cx43蛋白及mRNA表达均下降,认为Cx43表达下调是影响先天肾虚仔鼠颅骨骨缝发育机制之一;检测股骨发育,股骨远端骨骺生长板增值层变薄,Cx43表达无明显变化,但是局部PTHrP表达及Sox9表达下调,故先天肾虚仔鼠股骨发育迟缓与局部PTHrP表达及Sox9表达相关;培养原代成骨细胞,发现先天肾虚影响成骨细胞分化、成熟,Cx43表达下降,其介导GJIC下降,故Cx43介导GJIC调控成骨细胞分化成熟是影响颅骨骨缝膜内成骨的可能分子机制之一;补肾组为左归丸能治疗妊娠期肾精亏虚,结果显示身长发育增快,故认为左归丸预防子代儿童期骨发育迟缓,其部分作用机制是调节Cx43介导GJIC阻断仔鼠骨发育迟缓。结论归纳如下:1)妊娠期复合法恐吓刺激孕鼠,影响先天肾虚仔鼠骨发育,故先天肾精与胎源性骨发育迟缓相关。2)Cx43表达下调是影响先天肾虚仔鼠颅骨骨缝发育机制之一。3)Cx43介导GJIC调控成骨细胞分化成熟是影响颅骨骨缝膜内成骨的可能分子机制之一。4)肾精与Cx43介导GJIC功能一致,影响膜内化骨调控骨生长发育,因此,Cx43是肾精的物质基础之一。5)左归丸能治疗妊娠期肾精亏虚,预防其子代儿童期骨发育迟缓。6)Cx43介导GJIC功能是左归丸补肾填精的作用机制之一。7)先天肾虚仔鼠股骨发育迟缓与局部PTHrP表达及Sox9表达相关。

邓红霞,闫云飞,于钓[2](2016)在《骨保护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骨关节炎骨重建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骨关节炎(OA)又称为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多发病。OA患者关节疼痛、僵硬、肿大、畸形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大骨节病(KBD)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地方性疾病,发展到晚期成为典型的OA,而KBD和OA又有所不同。骨保护素(OPG)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共同参与了骨的生长、修复、改建。以下对OA临床表现、病理改变,OPG和IGF-1在OA骨重建中的作用的现状及发展进行综述。

张爽[3](2016)在《全反式维甲酸促进Wnt3A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与机制》文中认为【目的】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重建过程中处于重要调控地位,对组织修复及细胞生长具有重要作用。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多能成体干细胞,能够在细胞内外信号的诱导下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不同类型的成体细胞,调控骨重建及细胞生长。经典Wnt通路是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的关键因素,该通路还能够与包括维甲酸在内的多种核受体通路相互作用,进一步调控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本研究主要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对Wnt3A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并对其中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1、ATRA对Wnt3A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对C3H10T1/2细胞进行处理后进行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及染色,观察其对早期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表达的作用;同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对晚期成骨标志物骨钙蛋白和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茜素红染色用于观察在该刺激因素下间充质干细胞形成矿化结节的能力及数量。2、通过体外培养和干细胞皮下移植实验观察ATRA对Wnt3A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取E18.5天小鼠的后肢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对软骨内成骨的影响。使用腺病毒感染的C3H10T1/2细胞进行皮下注射,通过对生成物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及重建分析、H&E染色、Masson’s染色观察在以上处理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成骨分化情况。3、ATRA对Wnt3A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机制的研究。使用维甲酸和(或)Wnt3A处理C3H10T1/2细胞,通过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β-catenin/Tcf/Lef对下游启动子的调控作用,以及β-catenin在胞核内的累积情况;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维甲酸代谢通路中关键酶Cyp26a1的表达情况的变化。4、PI3K/AKT/GSK3β通路对ATRA与Wnt3A联合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ATRA和(或)Wnt3A对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细胞和MEFs细胞)AKT、GSK3β蛋白表达和磷酸化修饰的影响。随后使用PI3K的抑制剂LY294002观察以上处理因素对PI3K/AKT/GSK3β通路上关键蛋白表达及磷酸化的变化,进行碱性磷酸酶的检测用于观察其对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在以上处理条件下对β-catenin ser552位点的磷酸化修饰的影响。【结果】1、ATRA促进Wnt3A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不同浓度的ATRA对Wnt3A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以20μM浓度最为显着。同时,ATRA还能显着促进晚期成骨标志物骨钙蛋白和骨桥蛋白的表达,促进矿化结节的形成。2、在骨组织体外培养实验中,Wnt3A+ATRA组胫骨横截面荧光面积显着大于对照组及单独Wnt3A和ATRA组;H&E染色结果显示Wnt3A+ATRA组中肥大的软骨区域也大于另外三组。在裸鼠体内细胞移植实验中,对照组和仅感染Wnt3A组无异位骨生成,Wnt3A+RARα组和RARα组可见异位骨生成,且共同诱导组形成的异位骨体积和骨密度较ATRA组显着增加。3、在对机制的研究中,通过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我们发现ATRA+Wnt3A组能够诱导β-catenin/Tcf/Lef与启动子结合,促进成骨相关基因的转录;利用C3H10T1/2细胞和MEFs细胞分别进行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发现ATRA+Wnt3A组核内β-catenin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进一步研究显示,Wnt3A能够促进维甲酸代谢关键酶Cyp26a1的降解,相反,沉默β-catenin则会促进Cyp26a1表达。4、进一步研究显示ATRA和Wnt3A通过PI3K/AKT/GSK3β通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ATRA+Wnt3A显着促进AKT和GSK3β的磷酸化修饰,增强AKT蛋白激酶的活性,促进GSK3β的降解,PI3K抑制剂LY294002能够拮抗以上促进作用,同时也能抑制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另外,AKT的磷酸化修饰能够促进β-catenin ser552位点磷酸化,该位点的磷酸化能够促进β-catenin从细胞连接处转移到细胞质和细胞核,进行细胞信号的传导。【结论】1、Wnt3A和ATRA在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骨方面具有协同效应;2、ATRA促进Wnt3A诱导的β-catenin/Tcf/Lef对下游基因的激活和β-catenin的核转位;3、Wnt3A促进Cyp26a1的降解,延长ATRA的作用;4、Wnt3A和ATRA通过PI3K/AKT/GSK3β通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贾玉民[4](2013)在《阿胶补肾健骨方治疗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理论研究认识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运用中西医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的一般情况,骨病理学特征,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生物力学,骨代谢的血生化指标以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的基因表达等变化,探讨阿胶补肾健骨方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运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8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建造骨质疏松症模型,共70只。实验前置动物于室内适应环境一周,室温18-22℃。将大鼠随机分为以下4组:假手术组(17只)、模型组(17只)、阿胶补肾健骨方组(18只)、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 sodium)组(18只)。假手术组正常饲养;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90天,其他各组动物灌胃治疗90天,停止治疗1天,备用。观察活体大鼠一般表现情况,体重变化。观察治疗三个月后,各组动物经腹腔麻醉,股动脉取血备用。记录双肾重量、右侧股骨重量及子宫重量。将其右侧股骨上的软组织剥离、剔净,用LUNAR-Prodigy双能X线BMD仪测定大鼠全股骨及股骨两端BMD,然后置于生物力学测定仪上测定最大载荷(maximum load,ML)和刚度(stiffness)。取其左侧股骨置于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常规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按要求制备病理片,显微镜下观察骨组织(bone tissue)结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大鼠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N)、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rocollagen I 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PICP)、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测定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定肾脏VDR的基因表达。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各项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所有数据结果均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大鼠一般表现情况: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精神相对萎靡呆滞或见有狂躁不安,反应较迟钝,毛发无光泽而凌乱,少动嗜睡;阿胶补肾健骨方组、阿仑膦酸钠组大鼠在给药治疗过程中,情绪较稳定,精神状态较佳、较活跃,反应较敏捷,毛发顺整。2大鼠体重变化: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于造模后两个月起,体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阿胶补肾健骨方组体重渐增,与假手术组相近,具有统计学意义;阿仑膦酸钠组体重增加较为明显。3大鼠子宫指数: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各组均明显降低,P<0.05;阿胶补肾健骨方组、阿仑膦酸钠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其中阿胶补肾健骨方组明显优于阿仑膦酸钠组,有统计学意义。4大鼠双肾指数: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双肾指数明显减轻,P<0.05;阿胶补肾健骨方组、阿仑膦酸钠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双肾指数均有提高,其中阿胶补肾健骨方组明显优于阿仑膦酸钠组,有统计学意义。5大鼠股骨重量: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各组均明显降低,P<0.05;阿胶补肾健骨方组、阿仑膦酸钠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其中阿胶补肾健骨方组明显优于阿仑膦酸钠组,有统计学意义。6骨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骨松质部位骨小梁明显减少,排列稀疏、不整齐,部分断裂;阿胶补肾健骨方组、阿仑膦酸钠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骨小梁数量减少不明显,排列较规则,连续性、完整性较好;两组与模型组比较,骨形态学结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7BMD变化: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股骨BMD明显偏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着(P<0.05);给药治疗三个月后,各给药组大鼠的股骨BMD均有明显提高,与模型组比较,P<0.05;阿胶补肾健骨方组与阿仑膦酸钠组相比较,BMD变化不明显,升高幅度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骨生物力学测定: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的最大载荷、刚度都明显降低,P<0.05;阿胶补肾健骨方组、阿仑膦酸钠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大鼠股骨的最大载荷、刚度均明显增高,其中阿胶补肾健骨方组优于阿仑膦酸钠组,有统计学意义。9大鼠血清OCN、PICP水平变化: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OCN、PICP水平都明显降低,P<0.05;阿胶补肾健骨方组、阿仑膦酸钠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大鼠血清OCN、PICP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阿仑膦酸钠组对大鼠血清OCN的影响略优于阿胶补肾健骨方组,阿胶补肾健骨方组对大鼠血清PICP的影响优于阿仑膦酸钠组,有统计学意义。10大鼠血清25(OH)D3、1,25(OH)2D3水平: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25(OH)D3、1,25(OH)2D3都明显降低,P<0.05;阿胶补肾健骨方组、阿仑膦酸钠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大鼠血清25(OH)D3、1,25(OH)2D3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阿胶补肾健骨方组对大鼠血清25(OH)D3、1,25(OH)2D3水平的影响优于阿仑膦酸钠组,具有统计学意义。11大鼠肾脏VDR-mRNA的基因表达: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VDR的基因表达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5);给药治疗三个月后,各给药组大鼠VDR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有明显提高,与模型组比较,P<0.05;阿胶补肾健骨方组对大鼠VDR的基因表达水平优于阿仑膦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大鼠去卵巢术建造骨质疏松症模型复制成功。2实验表明:阿胶补肾健骨方可以改善骨质疏松症大鼠一般表现情况;阿胶补肾健骨方有类似雌激素样作用,调节脂代谢,不致于使其体重迅速增加;阿胶补肾健骨方可以增加子宫指数、双肾指数、股骨重量;阿胶补肾健骨方能延缓骨量丢失,提高BMD,改善骨超微结构和骨强度;阿胶补肾健骨方能增加去卵巢大鼠血清中OCN、PICP、25(OH)D3、1,25(OH)2D3的浓度,同时上调肾中VDR的基因表达水平。说明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大鼠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体现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促进骨钙磷的代谢,促进骨形成和骨重建,抑制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增殖、骨细胞(osteocyte)和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凋亡。

谢杨丽[5](2013)在《FGFR3在骨骼发育、稳态维持中的作用与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FGFR3基因编码区的功能增强型(Gain-of-function)点突变可引起多种人类骨骼遗传病,包括人类非致死性侏儒最常见的类型--软骨发育不全、致死性软骨发育不全等。这些软骨发育不良性疾病主要影响经软骨内成骨过程形成的长骨。除部分患者除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部分延长肢体外,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FGFR3是软骨发育的负性调节分子,影响软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分化。Chen等发现,FGFR3信号通过STAT1/p21抑制软骨细胞增殖,通过Ihh抑制软骨细胞分化。表达FGFR3ACH(FGFR3G380R)和TDII(FGFR3K650E)突变可导致ATDC5细胞凋亡增加,而给予PTHrP处理后这种凋亡增加可缓解。PTH1-34抑制FGFR3突变所致的凋亡增加,增加突变所致的生长受抑。PTH1-34能否在体水平上缓解FGFR3功能增强所引起的软骨发育不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有待于研究。FGFR3除影响骨骼发育外,还参与椎间盘稳态维持。鉴于其在关节软骨中促合成代谢,保护软骨基质免于降低的作用及终板、关节软骨组成的相似性,我们提出FGFR3可能参与软骨终板稳态维持,并通过模式小鼠进行研究。骨骼遗传疾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不仅有利于相关遗传病与基因功能的研究,还极大地促进了对骨骼细胞发育分化调控机制的认识。短指是常见的骨骼发育不良性疾病,目前尚有较多导致短指的基因尚未克隆。我们通过细胞转染结合报道基因活性检测,初步鉴定了一种以E型短指、身材矮小为主要表型的骨骼发育不良性疾病的突变基因的功能。研究方法:第一部分:1.给药方式:出生当日的WT及ACH小鼠,分别随机分为给药组与对照组,给药组给予100μg/(kg·d) PTH1-34皮下注射Fgfr3+/K644Eneo与EIIa-Cre交配,于怀孕E13.5天开始给予100μg/(kg·d) PTH1-34皮下注射至小鼠生产,对照组均给予等量注射用水直至观察期结束;2.统计小鼠存活情况,测定小鼠生长过程中体重、体长等的变化,采用X线摄影、μCT头颅局部摄影,观察小鼠大体形态及颅底软骨连接的变化情况;3.通过HE染色观察次级骨化中心等生长板发育情况,μCT观察小鼠成年期骨结构;4.采用PTH1-34间断处理培养的WT及ACH小鼠胚胎骨组织,观测其对培养骨组织生长的影响;5. PTH处理培养的肢芽Micromass细胞,观察其软骨小结形成及基质分泌;6.利用前软骨细胞及293T细胞转染不同形式的FGFR3,研究PTH处理对相关分子表达及活性的影响。第二部分:1.建立软骨中敲除FGFR3小鼠及成年期软骨中敲除FGFR3的小鼠模型;2.利用X线、μCT及组织切片阿尔新蓝-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椎间盘;3.免疫组化检测小鼠椎间盘软骨细胞基质Col2、Col10,软骨基质酶类MMP13、ADMTS,成骨标志OC及血管标记VEGF、CD31表达;4.定量检测椎间盘组织中相关基因Col2、Col10、Aggrecan、OC、MMP13、ADMTS的表达变化。第三部分:1.通过前软骨细胞ATDC5转染不同形式的X,MTT及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阿尔新蓝染色基质分泌,定量检测Col2、Col10、Aggrecan、PTHrP及FGFR3等软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2.构建Pthlh不同长度报道基因,利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研究突变X对Pthlh转录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一、PTH1-34可治疗FGFR3功能增强的软骨发育不良1. PTH处理可使TDII小鼠存活,但存活的TDII小鼠仍然存在骨骼发育障碍:个体短小、骨骼短缩弯曲、生长板结构紊乱、颅底软骨连接提前闭合、骨小梁减少等;2. PTH处理促进ACH小鼠大体生长,缓解其头颅圆钝,促进其次级骨化中心出现,以及改善其成年期骨量减少;3. PTH可促进培养骨组织生长,并主要通过促进软骨生长发挥作用;4. PTH可促进ACH小鼠肢芽Micromass软骨小结形成及基质分泌;5. PTH对ACH软骨的影响可能通过降低FGFR3的表达及活性,促进PTHrP表达来完成。二、FGFR3参与终板/椎间盘稳态维持1. ACH小鼠终板自发性退变----骨化较WT小鼠延迟;2.全身及软骨内敲除FGFR3小鼠脊柱侧弯、骨量减少、椎体生长板及终板结构紊乱,椎体/椎间盘发退变较野生小鼠提前:骨赘生成;3.成年期软骨细胞敲除FGFR3后小鼠椎间盘终板出现退变的早期表现:软骨基质丢失,终板出现类似异位成骨的骨样组织,成骨标记OC、软骨基质降解酶MMP13表达增加。三、突变X基因抑制软骨发育及Pthlh转录活性1.突变X基因抑制软骨增殖、基质分泌及降低软骨分化相关基因Col2、Col10、Aggrecan、PTHrP及FGFR3表达;2.突变X可能通过pthlh基因启动子上的AP1结合位点抑制其转录活性。结论:一、PTH1-34可治疗FGFR3功能增强所致软骨发育不全及致死性发育不良二、FGFR3对终板/椎间盘退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三、突变X基因可能通过抑制软骨增殖分化、Pthlh转录活性及促进FGFR3表达导致软骨发育障碍

林越[6](2012)在《补肾活血方对hPTH(1-34)干预下成骨细胞的影响及其治疗肾性骨病患者的远期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肾性骨病(ROD)是由慢性肾脏疾病及终末期肾脏疾病引起的体内矿物质和骨代谢系统紊乱的一组临床症候症,它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常见、严重、治疗困难的并发症。当肾小球滤过率GFR<10ml/min时,几乎100%的CRF患者都会发生ROD。高转运肾性骨病是三种肾性骨病中最常见的骨病类型。高转换型肾性骨病的主要原因是继发性甲旁亢,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亢进,过量的PTH使骨重建过程的吸收和生成两种功能均亢进,成骨、破骨细胞异常增生活跃,而当破骨细胞增生大于成骨细胞,最终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形成骨病。而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分子基础是成骨细胞表达的骨保护素(OPG)及其配体(RANKL)和破骨细胞表达的NF-kB的活化受体(RANK),即OPG/RANKL/RANK系统,PTH对其有调控作用。目前西医对ROD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包括饮食治疗、磷结合剂、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的应用、合理调整血钙、磷、iPTH水平、钙敏感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及透析方式的调整,虽能部分改善肾性骨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临床远期疗效并不理想,可能导致软组织异位钙化,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且存在药物价格昂贵等多个问题。中医从“肾主骨”理论出发,根据肾性骨病脾肾衰惫为本、浊瘀内阻为标的基本病机,以补肾活血为大法,自拟补肾活血方(主要组成:熟地、川断、狗脊、补骨脂、丹参、大黄、当归)治疗肾性骨病。以期通过调节骨代谢平衡,改善甲旁亢作用,发挥其治疗作用。1、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分为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两部分。实验研究目的在于通过体外模拟肾性骨病继发性甲旁亢状态,以人类重组甲状旁腺激素(hPTH)干预的小鼠成骨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补肾活血含药血清对其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对OPG及RANKL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肾性骨病的分子水平机制。临床研究则以随访形式追踪观察曾经入组的服用补肾活血颗粒肾性骨病患者,从心血管并发症、终点事件、骨代谢水平、生存质量及营养状况方面评定补肾活血方的远期临床疗效,更为临床采用中医药治疗肾性骨病提供相对客观评价依据。2、研究方法2.1实验方法①培养成骨细胞MC3T3-E1,配制终浓度为10ng/ml的hPTH(1-34)溶液作为体外模拟甲旁亢的干预条件,制备中药、西药及正常鼠含药血清,实验分组。②用MTT法在细胞培养的24h、48h、72h分别检测不同浓度补肾活血方组对hPTH(1-34)干预下MC3T3-E1增殖的作用。③用ELISA方法在细胞培养的24h、48h、72h分别检测不同浓度补肾活血含药血清组细胞在hPTH (1-34)干预下其上清液中PICP和ALP分泌水平。④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8h、12h、24h时,对PTH干预下的的小鼠成骨细胞的OPGmRNA、RANKLmRNA的表达进行绝对定量分析。2.2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以2008年10月-2009年3月期间曾经参与“补肾活血法改善肾性骨病病人生存质量及骨代谢异常临床研究”课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及对照组则根据当时是否接受中药干预治疗划分,其中对照组采取规律活血颗粒。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血透、常规补钙降磷等基本治疗,而治疗组则是在基本治疗基础上加以口服补肾方法,追踪观察两组患者3年。临床观察指标主要包含两部分,一为回顾性记录3年中骨化三醇冲击治疗次数、心脑血管发生率、一年及三年生存率、终点事件发生率;另一为评估在3年观察终位时间点时生存质量评分、营养状况评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钙、磷等骨代谢指标、肾功能指标、钙、磷及钙磷乘积达标率,将两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所得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描述性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3、结果3.1实验研究部分3.1.1各组细胞增殖水平的比较:随时间增加,中药各浓度组细胞增殖水平明显上升,而模型PTH组则从48h增殖率开始下降,当达到72h时,模型PTH组0D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各浓度中药组细胞增殖水平均显着高于模型PTH组(P<0.01),且增殖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即浓度越高增殖水平也越高。3.1.2各组ALP、PICP分泌量的比较:①自48h始至72h,各浓度中药含药血清组ALP分泌量均显着高于模型PTH组(P<0.01);②而中药高浓度组在72h时PICP分泌量显着高于模型PTH组(P<0.01)。3.1.3各组OPGmRNA及RANKL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①在经一定浓度(lOng/ml)的PTH持续刺激后,成骨细胞OPGmRNA表达先是出现略微增高趋势,之后开始出现表达抑制,至24h时OPGmRNA表达明显抑制,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显着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1);另一方面,随时间延长RANKL表达量则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各个时间点均较正常组RANKL水平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PTH能明显上调RANKLmRNA的表达;②补肾活血各浓度组及西药骨化三醇组随时间延长,OPGmRNA水平逐渐升高,促进其表达,至24h时达到高峰;且各个时间点均较模型PTH组OPGmRNA水平增高,中药组呈剂量依赖性,即补肾活血含药血清浓度越高,OPGmRNA表达量也越高;③补肾活血各浓度组及西药骨化三醇组RANKL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但从12h起,各组RANKL表达量均较模型组减低,且差异有显着性(P<0.01),至24h时,各组RANKL表达量仍较模型组低,且P<0.05,有显着性差异。中药各浓度组中,高浓度组RANKL表达量最低,中浓度组次之,低浓度组最高。西药骨化三醇在各个时间点RANKL表达量则与补肾活血中浓度组近似。3.2临床研究部分3.2.1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率:治疗组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运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的频次与对照组总体无显着性差异。3.2.2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的心梗、脑梗、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发生率虽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急性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心绞痛发生频次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3.2.3终点事件:两组骨折发生率均较低,两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间一年生存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而三年生存率则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3.2.4骨代谢指标:治疗组iPTH、血磷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血钙水平两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钙磷乘积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有显着性差异。3.2.5肾功能指标:两组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相比,P均>0.05,无显着性差异。3.2.6生存质量:①八个维度比较:治疗组在生理机能(PF)和总体健康(GH)得分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在生理机能(PF)和总体健康(GH)方面优于对照组;而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着性差异;治疗组一般精力(VT)和精神健康(MH)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有极显着性差异,表明治疗组患者一般精力及精神健康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在社会功能(SF)及情感职能(RE)方面,评分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患者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也较对照组好。②在生理健康(PCS)总得分方面,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有极显着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生理健康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心理健康总得分(MCS)高于对照组,P<0.01,有极显着性差异,治疗组心理健康也优于对照组。③治疗组SF-36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着性差异。3.2.7营养状况:治疗组存在营养风险人数12人(25.5%),而对照组则有20人(47.6%),两组相比,治疗组存在营养风险人数比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患者营养状况较对照组好。4、结论4.1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能改善甲旁亢作用下成骨细胞的骨代谢作用,在促进hPTH (1-34)干预下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的同时,也能很好地促进其进一步分化成熟,进而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且促进效应呈浓度依赖性。4.2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能上调PTH干预下OPGmRNA的表达,降低PTH干预下RANKLmRNA的高表达,提示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很好地促进骨形成,抑制甲旁亢引起的过度骨吸收作用机制来改善骨代谢平衡。并且中药浓度越高,促进骨形成作用越明显,反之,中药浓度越高抑制骨吸收作用也最强。补肾活血方组在体外调整骨代谢作用与西药骨化三醇相近。4.3补肾活血方能减少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率,降低iPTH、高血磷水平,提高钙磷乘积达标率,并能改善ROD患者生存质量及营养状况,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率,提示补肾活血方治疗肾性骨病患者远期疗效好。5、创新点5.1关于肾性骨病实验研究模型的造模方法多采用大鼠部分肾切除加高磷饮食,本课题实验研究则从微观入手,采用直接给予小鼠成骨细胞一定浓度PTH持续刺激的方法进行造模,在体外模拟甲旁亢状态,此造模方法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5.2观察补肾活血方能改善PTH干预下的OPG及RANKLmRNA的表达,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评价补肾活血方促进骨形成,抑制过度骨吸收,改善骨代谢的作用;5.3采用了目前最前沿的实验方法Realtime-PCR法检测小鼠成骨细胞中OPGmRNA及RANKLmRNA表达量,较以往普通PCR法更加灵敏、准确,而且使用了实时荧光定量中的Taq man探针法建立标准曲线对基因表达做到准确定量;5.4首次对肾性骨病患者进行远期疗效观察,补充以往肾性骨病临床研究中没有的项目:包括心血管并发症、骨化三醇冲击治疗次数、实验室检查、生存质量评分、营养状况、终点事件等,并引入生存曲线概念,以评定补肾活血方的远期疗效,目前未见有中药方治疗肾性骨病远期疗效观察的相关临床报道。

宋超[7](2012)在《26-失碳-8-氧代-α-芒柄花萜醇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文中提出玉柏石松为石松科石松属植物,在中医和土家医药甚至现代临床医学中常被用来治疗骨折和跌打损伤,且疗效显着。但是目前还不清楚其促进骨生长的有效成分。因此,分离纯化玉柏石松中促进成骨的有效成分并研究这些成分促进骨生成的分子机理,有助于玉柏石松的开发利用和临床应用。本实验选用从玉柏石松中提取的26-失碳-8-氧代-α-芒柄花萜醇(26-nor-8-oxo-α-onocerin,简称26-NO-Ono)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本实验所需的成骨细胞来源于胎鼠的原代培养颅盖骨成骨细胞,通过组织块移植法和酶消化法结合分离细胞,再通过体外培养和纯化所获得。采用细胞的形态观察法、ALP活性检测法等鉴定所分离细胞为成骨细胞;用MTT法研究了26-NO-Ono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用ALP试剂盒检测了26-NO-Ono对成骨细胞ALP活性的影响;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26-NO-Ono对成骨分化相关基因(Fos、Fra-1、Fra-2、NFATc1、c-jun、Runx-2、Osterix和BMP)及骨基质蛋白(OCN、OPN和BSP)等基因表达的影响。分离培养的原代小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在培养初期呈多角形、不规则梭形或三角形,培养一段时间后大多呈梭形,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该细胞具有较强的ALP活性。综上所述,说明分离的细胞为成骨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实验结果表明26-NO-Ono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呈现时间依赖性,当添加不同浓度(3.33μmol/L,6.66μmol/L,13.32μmol/L,26.64μmol/L)的26-NO-Ono培养细胞1天时,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且26.64μmol/L的26-NO-Ono对其促进作用最明显;而培养细胞3天时,各浓度的26-NO-Ono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无显着影响。ALP是成骨细胞早期分化的标志。26-NO-Ono对成骨细胞ALP活性研究实验的结果显示26-NO-Ono能使成骨细胞分泌ALP的时间提前,添加不同浓度(3.33μmol/L,6.66μmol/L,13.32μmol/L,26.64μmol/L)的26-NO-Ono培养3天时,ALP活性显着提高,尤其是浓度为3.33μmol/L时,效果最明显。在细胞培养后期由于细胞进入钙化期,导致各浓度26-NO-Ono培养的成骨细胞ALP活性明显下降。26-NO-Ono对成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显示,添加26-NO-Ono培养细胞3天时,能促进NFATc1、ALP和OPN的mRNA表达,培养6天时促进Fra-2、c-fos、Col-1、OCN、BSP和BMP的mRNA表达,Fra-1、c-Jun、Jun-D、Runx-2、Osterix、ALP和OPN的mRNA表达在后期培养中明显受到抑制。这说明26-NO-Ono对成骨细胞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与细胞增殖和分化状态相关。综上所述,26-NO-Ono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为临床上使用玉柏石松治疗跌打损伤、骨折和骨质疏松等骨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也有助于玉柏石松这一民族药物的开发和运用。

肖春来[8](2011)在《产瘫患儿上肢骨骼畸形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产瘫又称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胎儿的一侧或双侧臂丛神经因受到头肩分离暴力作用所致的牵拉性损伤,临床上十分常见,并且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产瘫的致伤原因为一综合性因素,主要有三种观点(牵拉理论、压迫理论及其他理论)及三大因素(胎儿超重、胎位异常及助产不利)。Birch等认为头位分娩时,巨大儿是发生产瘫的主要因素。高仕长等认为影响产瘫的三大因素中危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巨大儿、产钳助分娩和枕横位、枕后位难产。因此巨大儿是产瘫的首要危险因素。随着手外科显微技术的发展,尽管很多中外学者、医生在实验研究与临床治疗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使产瘫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但最终都不能完全恢复患肢功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及畸形。产瘫可导致患肢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但对患肢骨骼生长发育是否有影响尚无定论。本研究探讨产瘫对患儿上肢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机制,提出产瘫患儿臂丛神经损伤修复的必要性,以及对患儿手术时机、预后功能锻炼及评估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方法:将2006年01月至2011年02月间诊治的60例产瘫患儿进行分析研究,患儿男34例,女26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2.6岁,其中选取40例年龄在3-4岁的患儿进行各项指标测量,经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所有患儿均经过详细病史询问、细致的物理检查,明确患儿病因,判断患儿是否为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对损伤部位做出初步判断,然后行患侧臂丛神经肌电图检查,进一步明确患儿臂丛神经损伤部位,是节前损伤还是节后损伤。患儿术前准备完善后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臂丛神经损伤部位及程度,根据不同损伤程度采取不同手术方案:松解手术、神经移植、神经转位修复术,如:副神经移位修复术;对于已行多次神经手术而遗留后遗症者可行各种功能重建手术:肩外展功能重建手术、肘关节功能重建手术。将患儿术前检查情况及术中所见综合起来,明确臂丛神经的损伤部位,再根据损伤部位分为三型:上干型、上中干型及全臂丛型,每型分为两组:(1)患侧为实验组:40例,分别测量上臂长度、前臂长度、前臂周经、前臂骨密度。(2)健侧为对照组:40例,分别测量上臂长度、前臂长度、前臂周经、前臂骨密度。各项指标的测量方法如下:(1)上臂长度的测量:分别用软皮尺对患儿双侧上臂进行测量,测量肩峰至肱骨外髁的距离。(2)前臂长度及周经的测量:患儿前臂长度选取尺骨鹰嘴至尺骨小头的距离进行测量,用软皮尺直接测其距离得出前臂长度;前臂周经测量位置选择腕上2cm处,测量时先做出标记,再用软皮尺直接测量其周经。(3)前臂骨密度测定:由经过培训的同一名专业人员对患儿前臂三处骨密度进行测定,再将三处取平均值得出前臂骨密度。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上臂长度、前臂长度、周经及骨密度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产瘫对患侧肢体的影响,检验水准α值取0.05。分析产瘫各型对患肢影响有无差别时,采用多个样本比较的方差分析,将各分型对上肢影响大小进行比较,检验水准α值取0.05。结果:(1)上臂长度测量结果:本试验是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进行检验,健侧上臂长度的X±s为164.8500±2.19926mm,患侧上臂长度X±s为156.3600±2.19768mm,健侧上臂长度与患侧上臂长度的差值d的X±s为8.4900±0.37265mm,经检验符合正态,健侧与患侧经t检验比较,患侧比健侧短有统计学意义(t=22.783,p<0.05)。各型d值经检验符合正态性,且方差齐,经比较各型之间对患肢的影响有差别(F=14.607,p<0.05),且损伤越重对患肢影响也越大。(2)前臂长度测量结果:本试验是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进行检验,健侧前臂长度的X±s为152.4500±2.19926mm,患侧前臂长度X±s为144.2650±2.21325mm,健侧前臂长度与患侧前臂长度的差值d的X±s为8.1850±0.25101mm,经检验符合正态,健侧与患侧经t检验比较,患侧比健侧短有统计学意义(t=32.608,p<0.05),各型d值经检验符合正态性,且方差齐,经比较各型之间对患肢的影响有差别(F=18.044,p<0.05),且损伤越重对患肢影响也越大。(3)前臂周经测量结果:本试验是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进行检验,健侧前臂周经的X±s为141.3075±1.74614mm,患侧前臂周经X±s为130.5075±1.85235mm,健侧前臂周经与患侧前臂周经的差值d的X±s为10.800±0.43897mm,经检验符合正态,健侧与患侧经t检验比较,患侧比健侧细有统计学意义(t=24.603,p<0.05),各型d值经检验符合正态性,且方差齐,经比较各型之间对患肢的影响有差别(F=13.664,p<0.05),且损伤越重对患肢影响也越大。(4)前臂骨密度测定:本试验是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进行检验,健侧骨密度的X±s为0.32850±0.005025g/cm2,患侧骨密度X±s为0.31315±0.004727g/cm2,健侧骨密度与患侧骨密度的差值d的X±s为0.015350±0.0011834g/cm2,经检验符合正态,健侧与患侧经t检验比较,患侧比健侧低有统计学意义(t=12.917,p<0.05)。各型d值经检验符合正态性,且方差齐,经比较各型之间对患肢的影响有差别(F=16.265,p<0.05),且损伤越重对患肢影响也越大。结论:(1)患儿臂丛神经损伤后,上肢出现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经神经手术或功能重建手术治疗后患肢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不会完全恢复,遗留部分后遗症。(2)患儿臂丛神经损伤后无论属于那一种类型损伤,都对患侧产生抑制作用,并且各型之间存在差异,随着损伤程度加重,其对患肢影响也越大。(3)神经支配在上肢虽有阶段性,但存在交叉支配,可能是通过多种神经肽介导的复杂的网络调节系统对骨骼生长发育起调控作用,其相互间的作用关系尚无定论。(4)对于产瘫患儿,提倡早期行神经或功能重建手术治疗,尽量恢复上肢功能,有利于患肢骨骼生长发育。

余增丽[9](2010)在《锌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锌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6d孕龄的小鼠(每组12只)脱颈椎处死,无菌条件下切下胎鼠的前肢分5组分别在基础培养基,基础培养基中加终浓度为20μmol/L的TPEN,及Zn2+浓度分别45μmol/L、70μmol/L、120μ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6d。结果:①培养后的胎鼠右肢与未培养左肢相比,其长骨长度、骨组织密度均有所增加:组织学分析显示,骨组织呈活跃增殖分化相,骨小梁增加、骨基质深染。②生化指标及45Ca示踪显示:培养基中缺锌和在培养基中补充Zn2+至Zn2+度120μmol/L时,骨组织中骨钙素(OC)和45Ca含量减少,AKP活性降低(P<0.05);当在培养基中补充Zn2+至Zn2+浓度45μmol/L、70μmol/L时OC合成量,骨组织对钙的吸收及AKP活性增加(P<0.05)。③形态学指标:X-ray显示,培养液中缺锌及锌浓度为120μmol/L时,长骨长度和密度与对照组相比,长骨长度较短,骨密度降低;当培养液中Zn2+分别为45μmol/L和70μmol/L时,与对照组相比,长骨长度及其骨密度有所增加。结论:锌参与骨组织发育的生理及生化过程,锌缺乏/过量时均可影响骨的正常生长发育及代谢。

张楠楠[10](2010)在《不同运动方式对模拟失重大鼠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及股骨Osterix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实验旨在探索纵跳和游泳对于模拟失重大鼠骨代谢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并将这两种运动模式相比较,分析其对骨代谢影响的差异,通过模拟宇航员登入太空前的预防性训练,对大鼠的骨密度、骨代谢、及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 (Osx)进行定量研究,探究其原因,间接的为环境对发育中骨量的影响、骨量丢失过程中各种干预手段的运用以及运动方式的选择等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为宇航员模拟失重、升入太空之前的训练模式提供一些参考。【目的】1、探讨不同形式的运动对模拟失重大鼠骨密度的影响;2、探讨不同形式的运动对模拟失重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影响;3、探讨不同形式的运动对模拟失重大鼠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的影响;4、分析运动对模拟失重是否有预防作用,并探讨哪种运动方式所起的作用更佳,从而为骨质流失过程中运动干预手段的选择以及运动处方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大鼠纵跳、游泳运动模型,以24只4周龄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安静悬吊组、纵跳悬吊组、游泳悬吊组,每组8只。训练8周后,参照陈杰等改良式大鼠尾部悬吊法,进行2周的尾吊模拟失重,称量体重后将大鼠处死,测骨密度、骨形态结构指标及骨代谢指标。1、观察运动期间大鼠的饮食、活动、毛色、体重变化及尾吊期间大鼠的反应,并做记录。2、运用HOLOGIC Discover A骨密度仪检测大鼠股骨、腰椎骨的骨密度。3、用游标卡尺测量股骨、胫骨的如下形态学指标:长度,中段宽度,中段厚度。4、用酶标仪和南京建成生物公司试剂盒检测模拟失重后大鼠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水平,用上海锐聪公司试剂盒测血清中骨钙素水平。5、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大鼠股骨软骨组织内Osterix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变化机制。【结果】1、实验期间大鼠活动自如、进食不受限。实验开始时测量各组大鼠体重,各组之间无显着差异。经过8周训练后,三组大鼠的体重均有增加,其中纵跳悬吊组和游泳悬吊组大鼠体重较安静悬吊组有显着差异(P<0.05)。尾吊2周后三组大鼠体重均比悬吊前有所下降,但各组大鼠体重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2、股骨、胫骨形态计量学指标方面,总体上各组大鼠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但是可以发现纵跳悬吊组的股骨长度、胫骨中段宽度和胫骨中段厚度这三项指标与安静悬吊组相比有一定的增高趋势,其他几项无明显增高趋势。3、在股骨的骨密度指标上,纵跳悬吊组明显高于安静悬吊组,二者之间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游泳悬吊组与安静悬吊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有降低的趋势。4、在椎骨的骨密度指标上,纵跳悬吊组与安静悬吊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游泳悬吊组与安静悬吊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有轻微降低的趋势。5、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指标骨钙素(OT)水平比较显示,在8周训练加2周模拟失重后,纵跳悬吊组的OT水平与安静悬吊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游泳悬吊组的OT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反映骨吸收的生化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P)水平比较显示,与安静悬吊组相比,纵跳悬吊组的StrACP水平与安静悬吊组相比有极显着性下降(P<0.01);游泳悬吊组与安静悬吊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7、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sx mRNA发现,与安静悬吊组相比,纵跳悬吊组的OsxmRNA含量增高,呈显着性趋势(P<0.05),游泳悬吊组大鼠虽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结论】1、研究发现悬吊可以使骨密度、骨形成活动、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及股骨、胫骨形态学指标降低;悬吊对骨发育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骨形成,而运动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该过程的发生。2、比较了纵跳与游泳两种运动方式之间的差异,发现不同形式的运动对模拟失重大鼠骨流失的预防作用有着明显的不同。8周的运动训练对尾吊大鼠的股骨和腰椎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以及股骨、胫骨形态计量学指标都有明显的改变,其中纵跳悬吊组在大部分指标上优于游泳悬吊组,说明纵跳运动比游泳运动能有效促进骨形成,可以在较小的强度作用下对骨代谢产生较大的影响。3、运动引起的骨代谢变化与局部细胞因子对骨组织的影响有关。初步探索了运动与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之间的联系,分析运动对Osx的影响,以及Osx对骨代谢的影响,认为运动可能通过促进Osx的表达从而促进骨形成,且中等强度的纵跳运动优于游泳运动。

二、Effect of Zinc on Bone Metabolism in Fetal Mouse Limb Cultur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ffect of Zinc on Bone Metabolism in Fetal Mouse Limb Culture(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x43蛋白研究先天肾虚影响仔鼠骨发育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肾与骨
        1.1 肾形态及功能
        1.2 骨形态及功能
    2 “肾主骨”中医学研究
        2.1 理论起源
        2.2 运用发展
        2.3 物质基础
    3 “肾主骨”现代医学研究
        3.1 发育学-肾骨同源
        3.2 肾-骨盐平衡
        3.3 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骨
        3.4 肾脏通过其他途径调节骨的生长发育
    4 先天肾虚与胎孕遗传
        4.1 母代肾虚导致子代先天肾虚
        4.2 先天肾虚导致胎源性疾病发生
    5 结语
第二部分 体内实验研究
    实验1 先天肾虚仔鼠骨发育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1.2 造模及分组
        1.3 药物及灌胃
        1.4 仪器、试剂及耗材
        1.5 检测指标
        2 结果
        2.1 孕鼠一般情况及胎产数
        2.2 每窝仔鼠数调整结果
        2.3 仔鼠平均身长测量
        2.4 仔鼠股骨平均长度测量
        2.5 仔鼠股骨生长板藩红固绿染色结果
        2.6 仔鼠颅骨骨缝HE染色结果
        3 讨论
        3.1 孕鼠肾精亏虚
        3.2 先天肾虚仔鼠身长发育影响
        3.3 先天肾虚对股骨骨骺生长板发育影响
        3.4 先天肾虚对颅骨骨缝发育影响
    实验2 Cx43 蛋白对先天肾虚仔鼠股骨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1.2 造模方法
        1.3 药物及灌胃
        1.4 仪器、试剂及耗材
        1.5 检测指标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仔鼠股骨钙、磷、羟脯氨酸含量测定
        2.2 Micro CT动态检测仔鼠股骨干皮质骨、松质骨
        2.3 股骨胶原纤维马森染色
        2.4 股骨Cx43 蛋白免疫组化结果
        2.5 股骨生长板Cx43、Sox9、PTHrP蛋白WB结果
        2.6 股骨生长板Cx43、PTHrP、Sox9mRNA结果
        2.7 股骨皮质骨Cx43、PTHrP蛋白WB结果
        2.8 股骨皮质骨Cx43、PTHrP mRNA结果
        3 讨论
        3.1 先天肾虚对股骨发育影响
        3.2 Cx43 表达对先天肾虚仔鼠股骨发育影响
        3.3 PTHrP表达对先天肾虚仔鼠股骨发育影响
        3.4 Sox9 表达对先天肾虚仔鼠股骨生长板影响
    实验3 Cx43 蛋白对先天肾虚仔鼠颅骨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1.2 造模方法
        1.3 药物及灌胃
        1.4 仪器、试剂及耗材
        1.5 检测指标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颅骨骨缝Cx43 蛋白免疫组化结果
        2.2 颅骨骨缝Cx43、PTHrP蛋白WB结果
        2.3 颅骨骨缝Cx43、PTHrP基因RT-PCR结果
        3 讨论
        3.1 Cx43 蛋白对先天肾虚仔鼠颅骨骨缝发育影响
        3.2 PTHrP表达对先天肾虚仔鼠颅骨骨缝发育影响
第三部分 体外细胞实验研究 先天肾虚仔鼠成骨细胞Cx43 表达及GJIC功能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取材
        1.2 左归丸含药血清配制
        1.3 试剂及仪器
        1.4 原代成骨细胞培养
        1.5 检测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细胞形态学观察
        2.2 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结果
        2.3 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细胞分化结果
        2.4 ALP活性检测成骨细胞成熟结果
        2.5 Cx43 蛋白免疫荧光表达
        2.6 Cx43mRNA表达结果
        2.7 Cx43 蛋白表达WB检测结果
        2.8 GJIC功能检测结果
    3 讨论
讨论
    1 先天肾虚模型建立评估
    2 先天肾虚与胎源性骨发育
    3 肾精-Cx43-骨发育
    4 左归丸改善先天肾虚骨发育的作用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综述 Cx43介导细胞缝隙连接对骨发育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2 发表论文
致谢

(3)全反式维甲酸促进Wnt3A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章 全反式维甲酸促进Wnt3A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试剂及配制
        1.1.2 实验仪器及耗材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培养
        1.2.2 腺病毒扩增
        1.2.3 细胞感染
        1.2.4 相关指标检测
        1.2.5 统计学分析
        1.3 实验分组
    2 结果
        2.1 全反式维甲酸对C3H10T1/2 细胞ALP活性的影响
        2.2 全反式维甲酸对Wnt3A诱导的C3H10T1/2 细胞ALP活性的影响
        2.3 全反式维甲酸对Wnt3A诱导的C3H10T1/2 细胞晚期成骨标志物的影响
        2.4 沉默β-catenin对全反式维甲酸和Wnt3A诱导的C3H10T1/2 细胞ALP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第二章 全反式维甲酸和Wnt3A对胎鼠肢体骨发育和异位骨形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试剂及配制
        1.1.2 实验仪器及耗材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分组
        1.4 实验方法
        1.4.1 器官培养
        1.4.2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1.4.3 骨组织形态检测
        1.4.4 Micro CT分析
        1.4.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全反式维甲酸和Wnt3A对孕鼠肢体生长的作用
        2.2 全反式维甲酸促进Wnt3A诱导的体内异位骨形成
    3 讨论
第三章 全反式维甲酸促进Wnt3A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试剂及配制
        1.1.2 实验仪器及耗材
        1.2 实验分组
        1.3 实验方法
        1.3.1 质粒抽提
        1.3.2 细胞转染
        1.3.3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1.3.4 定量PCR检测mRNA表达水平
        1.3.5 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表达水平
        1.3.6 免疫荧光检测
        1.3.7 ALP活性检测
        1.3.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全反式维甲酸促进Wnt3A诱导的β-catenin/Tcf/Lef的转录
        2.2 Wnt3A抑制Cyp26a1 的表达
        2.3 全反式维甲酸和Wnt3A通过PI3K/AKT/GSK3β通路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2.4 全反式维甲酸和Wnt3A促进β-catenin ser552位点的磷酸化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阿胶补肾健骨方治疗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渊源、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1.1 中医古籍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渊源
        1.2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1.3 中医辨证论治
    2 阿胶补肾健骨方
        2.1 组方
        2.2 方解
        2.3 药解
    3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诊断和治疗
        3.1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理
        3.2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3.3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3.4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准备
        1.3 实验仪器与试剂
        1.4 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前准备
        2.2 称量体重
        2.3 实验动物分组
        2.4 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制备
        2.5 实验动物给药剂量及途径
    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大鼠股骨病理学改变
        3.3 大鼠股骨 BMD 变化
        3.4 大鼠骨生物力学变化
        3.5 大鼠血清 OCN、PICP、25(OH)D_3、1,25(OH)_2D_3的测定
        3.6 大鼠肾脏 VDR-mRNA 的基因表达
    4 统计方法
    5 实验结果
        5.1 大鼠一般表现情况
        5.2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
        5.3 各组大鼠子宫指数比较
        5.4 各组大鼠双肾指数比较
        5.5 各组大鼠右侧股骨重量比较
        5.6 骨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
        5.7 股骨 BMD 变化
        5.8 骨生物力学变化
        5.9 对大鼠血清 OCN、PICP 的影响
        5.10 对大鼠血清 25(OH)D_3、1,25(OH)_2D_3的影响
        5.11 阿胶补肾健骨方组对大鼠肾脏 VDR-mRNA 的基因表达
讨论
    1 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选择
    2 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大鼠体重变化的影响
    3 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子宫指数的影响
    4 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大鼠双肾指数、股骨重量的影响
    5 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大鼠 BMD 的影响
    6 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大鼠骨生物力学变化的影响
    7 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大鼠骨骼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8 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大鼠血清 OCN 的影响
    9 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大鼠血清 PICP 的影响
    10 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大鼠血清 25(OH)D_3、1,25(OH)_2D_3水平及 VDR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实验相关图片
    附录三 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5)FGFR3在骨骼发育、稳态维持中的作用与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外源性 PTH 对 FGFR3 突变所致软骨发育不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FGFR3 在椎间盘稳态维持中的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一种骨骼发育不良性疾病基因功能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Reference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补肾活血方对hPTH(1-34)干预下成骨细胞的影响及其治疗肾性骨病患者的远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肾性骨病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OPG/RANKL/RANK系统与肾性骨病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补肾活血方对hPTH(1-34)干预下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实验二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补肾活血方对hPTH(1-34)干预下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 OPG及RANKLmRNA表达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补肾活血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远期疗效观察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7)26-失碳-8-氧代-α-芒柄花萜醇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前言
    1.1 玉柏石松简介
    1.2 玉柏石松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
        1.2.1 生物碱
        1.2.2 萜类化合物
        1.2.3 蒽醌类化合物
        1.2.4 甾体类化合物
        1.2.5 黄酮类化合物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原代小鼠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方法
        2.3.1 溶液的配制和灭菌
        2.3.2 原代细胞的分离
        2.3.3 传代培养
        2.3.4 细胞纯化
        2.3.5 成骨细胞鉴定
        2.3.5.1 细胞形态的观察
        2.3.5.2 ALP 活性检测
    2.4 结果
        2.4.1 成骨细胞形态观察
        2.4.2 ALP 活性检测
        2.4.2.1 蛋白质标准曲线
        2.4.2.2 ALP 活性
    2.5 讨论
第3章 26-NO-Ono 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
        3.2.1 主要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3 方法
        3.3.1 溶液的配制
        3.3.2 成骨细胞的培养
        3.3.3 26-NO-Ono 对成骨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3.3.4 统计分析
    3.4 结果
    3.5 讨论
第4章 26-NO-Ono 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
        4.2.1 主要试剂
        4.2.2 主要仪器
    4.3 方法
        4.3.1 溶液的配制
        4.3.2 成骨细胞的培养
        4.3.3 26-NO-Ono 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4.3.4 统计分析
    4.4 结果
    4.5 讨论
第5章 26-NO-Ono 对成骨细胞成骨活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
        5.2.1 主要试剂
        5.2.2 主要仪器
    5.3 方法
        5.3.1 溶液的配制
        5.3.2 成骨细胞的培养
        5.3.3 26-NO-Ono 对成骨细胞成骨活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3.3.1 26-NO-Ono 处理成骨细胞
        5.3.3.2 RNA 提取
        5.3.3.3 cDNA 合成
        5.3.3.4 PCR 检测 GAPDH
        5.3.3.5 荧光定量 PCR
        5.3.4 统计分析
    5.4 结果
        5.4.1 总 RNA 浓度测定
        5.4.2 GAPDH 的 PCR 检测
        5.4.3 荧光定量 PCR 结果
    5.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产瘫患儿上肢骨骼畸形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不同运动方式对模拟失重大鼠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及股骨Osterix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不同运动方式对骨代谢的影响
        1.1 不同运动方式对骨密度的影响
        1.2 不同运动方式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2.模拟失重对骨代谢的影响
        2.1 失重对骨密度的影响
        2.2 模拟失重对骨代谢生化指标及相关因子的影响
    3.成骨细胞骨形成机制研究
        3.1 成骨细胞发展阶段及骨形成机制
        3.2.成骨细胞分化相关转录因子及其调控机制
        3.3 微重力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4.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对骨代谢的调节
        4.1 Osterix的结构与定位
        4.2 Osterix的表达与调控
        4.3 Osterix与骨形成
        4.4 Osterix与其他影响骨代谢的激素和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材料检测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实验结果
        2.1 实验后各组大鼠体重增加情况
        2.2 实验后各组大鼠股骨、胫骨形态结构变化的比较
        2.3 实验后各组大鼠股骨、椎骨骨密度的比较
        2.4 实验后各组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比较
        2.5 实验后各组大鼠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的比较
    3. 分析与讨论
        3.1 不同运动方式对模拟失重大鼠体重的影响
        3.2 不同运动方式对模拟失重大鼠股骨、胫骨形态结构变化的影响
        3.3 不同运动方式对模拟失重大鼠股骨、椎骨骨密度的影响
        3.4 不同运动方式对模拟失重大鼠骨生化代谢指标的影响
        3.5 不同运动方式对模拟失重大鼠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的影响
    4.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Effect of Zinc on Bone Metabolism in Fetal Mouse Limb Culture(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x43蛋白研究先天肾虚影响仔鼠骨发育的机制[D]. 萧闵.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8)
  • [2]骨保护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骨关节炎骨重建作用的研究进展[J]. 邓红霞,闫云飞,于钓.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6(07)
  • [3]全反式维甲酸促进Wnt3A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与机制[D]. 张爽.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4]阿胶补肾健骨方治疗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D]. 贾玉民.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09)
  • [5]FGFR3在骨骼发育、稳态维持中的作用与相关机制研究[D]. 谢杨丽. 第三军医大学, 2013(11)
  • [6]补肾活血方对hPTH(1-34)干预下成骨细胞的影响及其治疗肾性骨病患者的远期疗效观察[D]. 林越.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1)
  • [7]26-失碳-8-氧代-α-芒柄花萜醇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D]. 宋超. 中南民族大学, 2012(02)
  • [8]产瘫患儿上肢骨骼畸形的临床研究[D]. 肖春来.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
  • [9]锌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A]. 余增丽.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小儿肢体畸形防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第二届国家级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治学习班资料汇编, 2010
  • [10]不同运动方式对模拟失重大鼠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及股骨Osterix表达的影响[D]. 张楠楠.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锌对胎鼠肢体培养中骨代谢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