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软土地基盾构隧道出入口施工技术

盾构隧道软土地基盾构隧道出入口施工技术

一、盾构法隧道软土地层盾构进出洞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吴耀武[1](2020)在《淮安东站盾构始发井洞门施工对地表沉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盾构法施工在我国地铁建设中应用越加广泛,盾构法施工不受天气、季节的影响,施工速度快。由于地下情况的复杂性,在盾构法施工时,一般要对洞门土体进行加固施工。为了工程更安全有效的进行,有必要对盾构洞门的加固技术和施工方案进行研究。本文以淮安东站盾构始发井为例,运用Peck公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淮安东站的双线隧道因施工引起的地表位移进行了研究。使用Peck公式计算的盾构洞门不加固状态下进行盾构施工会导致地表18.92mm的沉降;使用Midas有限元软件进行盾构隧道开挖模拟,得到了16.9mm的沉降结果。无论是理论计算还是数值模拟的结果,盾构隧道的沉降较大。为了施工安全考虑,需要对盾构洞门进行加固处理,本文提出了盾构洞门加固方案以及施工流程,对淮安东站盾构始发站使用三轴搅拌桩和MJS工法加固施工。对加固后的双线隧道开挖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洞门加固施工后进行盾构法开挖隧道将导致3.76mm的地表沉降以及2.57mm的隆起;实际监测的实际地表位移显示,地表最大沉降为4.76mm,最大隆起为3.74mm。两组数据都显示了盾构洞门加固施工的良好效果,加固施工大大减少了洞门的位移,使得盾构施工更加安全。通过对比数值模拟和实际监测的沉降曲线得知,在进行洞门加固施工后,沉降槽曲线将变得不规则,无论是实际监测数据还是数值模拟数据,沉降槽都没有显示出以往规律总结的“W”或者“V”型。说明了洞门加固施工虽然大大降低了地表的位移,但是也在一定范围会内使得洞门上方的地表位移变化更加不可预测。图[29]表[9]参[75]

高守栋[2](2020)在《地面出入式盾构施工地层扰动机理及管片受力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盾构隧道在我国的应用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但传统盾构法隧道施工前需进行工作井的开挖,在人口密集的都市区开挖工作井对地面交通和周边建筑物有较大影响。地面出入式盾构法(Ground Pass Shield Tunneling)避开了工作井大开挖施工,从理论上可以有效减小隧道施工的地层扰动,但由于该工法施工工艺特点,在盾构机穿越土层过程中需经过不同覆土厚度的地层,施工环境较传统工法更加复杂。本文以南京南站-禄口机场站(GPST)盾构隧道试验段示范工程为背景,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进行精细化模拟,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层扰动和管片受力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南京南站-禄口机场站(GPST)盾构隧道原位试验监测数据,对隧道开挖过程中不同覆土状况下土体扰动机理和管片受力模式进行了多方面分析,其中包括地表沉降、土体分层沉降和土体测斜、土体中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管片外表面同步注浆压力以及管片的内力变化。揭示了地面出入式隧道在掘进过程中不同覆土下的地层扰动机理和管片受力变形模式。(2)基于南京南站-禄口机场站(GPST)盾构试验段建立了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与试验段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总结。对比阶段结果显示,土体施工扰动主要集中于盾构机到达和盾尾脱出两个阶段,其中,土体分层沉降和孔隙水压力在盾构机到达前会出现一定范围的波动,在盾尾不断脱出过程中由于土体应力释放分层沉降会出现增大的现象,而孔隙水压力出现减小现象。盾尾完全脱出后并在同步注浆的作用下,土体分层沉降值和孔隙水压力值都会逐渐恢复并趋于稳定,土体横向位移边界模式中内向型和外向型位移都会发生,主要受施工参数影响。整体上来看,数值结果和试验监测结果存在一定合理范围内的误差,但在规律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数值结果的可靠性。(3)基于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首先分析了后行隧道开挖前后地表沉降的变化,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包括土体内摩擦角、注浆层弹性模量、施工参数组合形式以及施加隔离桩。结果表明,适当增大这些参数可以有效抑制地表沉降值,其中内摩擦角的变化较注浆层弹性模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更敏感。施工参数中开挖面支护力抑制地表沉降的效果比注浆压力更加明显,施加隔离桩对降低地表沉降相互作用的影响起到显着作用。其次分析了后行隧道开挖时引起的先行隧道管片内力分布形式,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管片受力的影响,包括注浆层弹性模量、注浆压力和管片刚度。结果表明,这些因素中的所有工况管片的受拉破坏风险都远高于受压破坏,其中管片内力和管片刚度的变化具有显着的非线性二次函数关系。

张煌[3](2020)在《南京土-岩复合地层中盾构掘进对地层及浅基础建筑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隧道建设飞速发展,盾构法施工因安全、高效、环保等优势成为了城市隧道建设的主要方法。但城市人口稠密,房屋密集,盾构隧道穿越过程会引起周围地层位移和临近建筑物变形,影响其正常使用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因而对盾构施工引起地层变形的预测与控制方法尤为重要。由于该问题的复杂性,目前对地层变形的预测理论与计算方法仍有待完善。同时,盾构施工的稳定性与穿越地层性质密切相关,不同地区及地层条件下往往差异显着,结合地层特征对盾构施工进行具体的讨论分析具有重要工程意义。本文以南京地铁一号线北延工程迈~晓盾构区间为依托,针对该区间上土下岩的特殊地层条件,通过理论分析、现场测试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和建筑物变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阐述了盾构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并详细介绍了盾构掘进过程中地面沉降的产生机理与发展规律。利用镜像法原理,推导了隧道周围地层发生不均匀径向位移情况下的横向地表沉降计算公式,并分析了不同工程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2)开展了土-岩复合地层中盾构施工的现场测试研究。基于现场实测数据,从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两个方面,重点分析了地表横向、纵向沉降规律和浅基础建筑物变形特性。采用回归分析法对传统Peck公式在土-岩复合地层中的应用进行修正,并提出了修正系数的取值范围。另外,开展了建筑物破坏的风险评估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风险指标权重,有助于指导现场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措施。(3)建立了土-岩复合地层中盾构法隧道施工的三维模型,对盾构侧穿地面既有浅基础建筑物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研究,针对地表沉降、地层水平位移、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等指标展开系统分析。通过数值解、解析解和实测值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4)通过改变盾构施工参数、开挖面硬层比(掌子面范围内硬岩层厚度与盾构隧道直径的比值)、双线隧道开挖方式、基础所在土层参数以及隧道与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关系,逐一分析其影响规律和作用程度,并提出各施工参数的优化方案。最后,对降低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扰动程度的控制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柳宪东[4](2020)在《软土地区盾构隧道若干设计关键问题解决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轨道交通的持续建设和地下空间大力度开发使得盾构隧道施工环境日益复杂,而软土地区土层特性使得施工难度和风险更高。结合实际工程针对软土盾构隧道设计提出以下技术措施:①基础补偿+洞内顶托的被动联合桩基托换技术;②基于BIM管片自动排版和选型技术;③洞外加固+混凝土箱体洞内临时封闭接收技术。从设计源头上解决了实际工程中的技术问题,显着提高施工准确度并降低了工程风险,为软土地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李松皓[5](2020)在《佛山地铁盾构隧道掘进参数及地表隆沉控制研究》文中提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多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机掘进参数的选取是盾构机在地层中掘进的首要问题。盾构机工作中的各项掘进参数处在动态变化中,一旦工程人员未选取合理的掘进参数导致变化超限,就会造成地表过大的隆起或沉降,甚至影响盾构机掘进安全。因此,盾构机掘进参数的取值及地表隆沉的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佛山地铁三号线东乐路站~大良站区间隧道为研究背景,整理分析了东大区间隧道现场监测数据,研究了盾构隧道施工中各项掘进参数的合理取值及地表隆沉的规律。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佛山地铁东乐路站~大良站区间隧道工程进行施工监测,整理了区间左线盾构隧道的地表监测数据,分析得出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地表横断面随盾构机掘进的变形规律。(2)研究了盾构机掘进参数的作用机理,整理了盾构机掘进全过程的各项掘进参数,分析了盾构机掘进过程中掘进参数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隆沉的影响。(3)对掘进参数进行去噪处理,研究曲线特征并分析其与掘进地质条件之间的规律。通过对总推力、刀盘扭矩的归一化处理以及计算参数的求解,分析了盾构机掘进参数与土层参数的相关性,为盾构机掘进过程中的掘进参数控制做出了参考。(4)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了盾构隧道掘进施工过程,对东大区间中四种不同地质条件和不同附加压力条件下的盾构掘进施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盾构掘进过程中地层的变形规律,得到了开挖面附加压力的相关规律,验证了工程实测中掘进参数数据的合理性。

许圣泉[6](2020)在《盾构出洞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动态变形规律及土体扰动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盾构法广泛应用于地下隧道和各种地下市政管道施工,盾构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对邻近基坑及周围土体造成扰动,导致基坑围护结构及其周边土层产生附加变形与附加内力。盾构出洞作为盾构施工五大风险之一,研究出洞全过程对基坑围护结构和附近土体的动态影响,对确保地铁车站基坑安全及盾构的顺利出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杭绍城际铁路一号线衙前站风井盾构区间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结合的方法,研究绍兴地区地铁基坑围护结构及周围土体在盾构出洞过程中的全周期响应。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总结分析了端头井土体加固范围、加固方式,结合板块强度理论、滑移失稳理论和土体极限平衡三种理论,对风井基坑工程进行了稳定性验算,结果表明加固区纵向加固7m,横向加固3m的施工方案,即可满足盾构安全出洞稳定性要求。(2)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模拟对比了不同纵向加固尺寸下盾构始发对地铁车站围护结构和周围土体变化的时空效应与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凿除洞门后,洞口周围土体呈现椭圆位移区,主要影响范围为1倍洞径。土体各方向位移量随加固区尺寸增加逐渐减少,纵向加固尺寸大于6m后,土体位移基本保持不变,最终稳定在1mm。加固体的塑性区主要分布在洞口两侧,随着纵向加固范围增加,加固体顶部塑性区破坏范围逐渐减少,加固尺寸达到9m以上,洞口顶部塑性区逐渐消失。围护结构由于刚性较大,最大位移量小于3mm,位移主要发生在洞口和墙角处。(2)盾构掘进阶段,深层土体最大沉降发生在隧道顶部,最大隆起发生在隧道底部,加固区与非加固区交界处变化量较明显,沉降横向与纵向影响范围约为3倍洞径。纵向加固9m以上时围护结构沉降量保持在1.3mm,再加大纵向加固尺寸对围护结构的影响不再有明显效果。管片位移在加固区与非加固区交界处较为明显,管片连接处呈现波浪式变化,随盾构推进,整个管片呈现上下收敛,两侧外阔的变形趋势。(3)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数据的对比,地表横向沉降最大位移在隧道上方,以隧道轴线为中心呈漏斗形分布,模拟值与实测值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场的实际情况,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吴全立[7](2019)在《始发/到达段盾构近距离穿越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下穿既有线成为地铁施工中不得不面对的高风险工程,深圳地铁9号线分别于上梅林车站端头始发后近距离下穿地铁4号线、于红岭站端头上软下硬地层近距离下穿地铁3号线接收,均体现了近始发/到达端头、下穿既有线、地层复杂的多层级风险工程特征。这些风险因素均为城市地铁盾构工程施工的高风险因素,如何在多层级风险因素叠加情况下,获得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关键因素,并进而采取针对性风险控制措施,对于依托工程的安全、顺利施工有重大意义,同时,对于国内迅猛发展的地铁工程在类似条件下的设计和施工等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依托深圳地铁9号线,以上梅林车站端头始发段富水地层条件下近距离下穿地铁4号线、红岭车站端头接收阶段上软下硬地层条件下穿地铁3号线为研究对象,对富水地层、上软下硬地层、近始发/到达端头、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等条件下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多层级风险因素进行了风险因素辨识和分析,提出了多层级风险因素状态下的盾构风险控制概念,并研究形成了风险因素调查专家问询表。(2)以多层级风险因素控制理论为基础,通过不同专业、广泛层级专家咨询开展书面调查,在盾构工程风险评价中采用网络分析法,以专家调查结果为依据,构建地铁盾构工程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了多层级风险因素条件下,风险控制技术的不同层级权重排序。研究表明,盾体环向间隙无有效填充、端头加固效果不佳与富水地层不良影响等3项二级风险指标为最高风险权重排序。然后采用专家打分法对风险因素进行了风险等级评价,佐证了网络分析法获得的权重排序用于穿越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是合适的,采取钢套筒技术与盾(壳)外环向克泥效注浆技术等控制技术降低该3项风险是必要的。(3)对盾构始发/到达端头钢套筒作用机理、钢套筒预置压力参数和影响范围以及钢套筒密闭技术适应性等进行了研究,获得了钢套筒预置压力参数对地层沉降、地层应力释放率、地层应力状态等方面的影响情况。总结归纳了钢套筒的作用机理:钢套筒预置压力可显着影响始发段工作面水平位移大小,提高预置压力值可有效减小工作面水平位移;在预置压力影响范围内,提高预置压力可以减少始发段地层沉降对地层强度参数的敏感性;预置压力的提高可以大幅度降低盾构出加固段后的地层沉降值。同时,论文提出了钢套筒预置压力的影响区域和作用范围,论证了盾构端头始发时,单独采用钢套筒密闭技术的可行性。(4)就盾体环向间隙克泥效注浆的关键工艺参数影响及参数优化、克泥效注浆技术风险控制效果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克泥效注浆压力对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地层第三阶段沉降影响很大,当拱顶克泥效注浆压力由125k Pa增加到170k Pa时,地表第三阶段沉降最大值可降低70%;克泥效注浆压力对地层应力释放率、地层应力状态以及地层破坏形态、地层破坏区域等有直接影响,建议克泥效注浆质量控制宜以注浆压力为主,且应对克泥效注浆压力进行施工过程监测。为精确控制盾构下穿过程中的地层第三阶段沉降,应通过提高拱部克泥效注浆压力、优化注浆压力分布形式、补充在下穿隧道结构地层进行注浆加固等综合措施来有效降低盾构下穿对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干扰和影响,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李新宇[8](2020)在《城市盾构隧道施工水致灾害机理与安全风险控制》文中认为论文针对城市富水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水致灾害机理与安全风险控制问题,通过资料调研、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室内试验等研究手段,凝练了典型城市地层的突水模式,并对突水发生机理、控制措施和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城市地铁盾构施工水致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从水力通道形成的力学机理出发,将城市地铁盾构施工突水分为砂土地层内部侵蚀型和黏土地层拉剪破坏型两种模式。(2)针对砂土的渗流—侵蚀特性,研制了可考虑复杂应力状态和渗流—侵蚀效应的三轴试验装置,研究了砂土内部侵蚀的启动条件和发展规律。采用离散元方法进行立方体三轴剪切试验,从细观角度对砂土侵蚀临界水力梯度的应力相关性现象作出解释。结果表明,侵蚀的发展具有显着的阶段性特征和应力相关性特征;当试样接近破坏状态时,侵蚀临界水力梯度随着剪切比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剪切比作用下,侵蚀临界水力梯度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细颗粒的应力传递系数随着剪切比的增大而逐渐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3)针对砂土地层内部侵蚀型突水,从细观尺度上建立了砂土颗粒侵蚀启动的应力准则,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尺度的突水演化过程模拟。通过渗流—应力耦合进程计算,再现了水力通道的萌生和扩展过程。结果表明,砂土内部侵蚀一般首先发生在渗流出口处,并不断向上游发展,发生内部侵蚀的区域成为水源(地层承压水)集中运移的通道。(4)针对黏土地层拉剪破坏型突水,采用FLAC3D6.0内置的Mohr T模型,通过渗流—应力非耦合进程计算,再现了水力通道的萌生和扩展过程。结果表明,黏土剪切破坏区自开挖面底部向上发展,张拉破坏区自地表向下发展,两破坏区贯通则形成水源(地表河流)集中运移的通道。(5)基于Mollon(2011)三维旋转破坏机构和Viratjandr(2006)渗透力功率等效计算方法,推导了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的开挖面有效支护压力上限解。通过对TFSS程序(Matlab开源代码)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开挖面上限有效支护压力的优化求解。结果表明,开挖面上限有效支护压力随着地下水渗流作用的增强而增大,随着地层黏聚力的增大减小。(6)基于上述研究成果,以突水风险过程控制为核心,提出并建立了盾构施工突水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融合多源监控量测信息,对工程突水危险性做出评价,及时指导控制措施的选择与调整,从而实现对突水安全风险的动态控制。该风险管理体系在天津地铁6号线盾构下穿北运河和子牙河三岔河口施工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周兴勇[9](2019)在《软土地层深埋盾构隧道掘进扰动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铁路隧道、引水工程、越江公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开展,因此,地铁隧道逐步向大深度方向发展。深埋条件不仅给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带来新的挑战,也将对深度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室内土工实验以及现场监测等方法,针对近期出现的深埋盾构隧道施工设计计算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建立深埋盾构隧道施工控制技术及相关计算理论。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类似深埋盾构隧道工程的施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对于制定深埋盾构隧道施工安全技术标准以及临近既有建(构)筑物的安全保护措施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在整个项目的运行期间,结合上海市虹梅南路超深埋地铁隧道施工重点施工工程,研究深埋盾构隧道穿越过程中对周围土体、隧道微扰动影响规律,以期对工程施工提供建议。本文所获主要结论有:(1)通过现场监测,发现土仓压力对横向沉降槽的影响较大,随着土仓压力的增大,地层损失率减少,横向沉降槽宽度有所减小,土仓压力增大,黏土地层的最大沉降量逐渐减小,而且减小的幅度有所增大。在不同土仓压力下最大沉降量的差距相差较大。(2)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隧道结构变形主要以竖直向位移为主,随着开挖面支护压力的增加,隧道竖直向下的位移也开始增加。开挖面支护压力的变化对新安装衬砌管片变形的影响有限。随着开挖面支护压力的增大,衬砌的变形量反而不断减少。(3)土压力从0.2MPa依次增加到0.4MPa,最大沉降量相对于0.2MPa的情况将分别减小了1%以及5%。即随着土压的增大,其对于沉降的影响更加显着。在软土地层中掘进过程中,隧道断面围岩中砂土层所占比例逐渐增大,造成刀盘阻力增大,刀具磨损速度加快,故所需的扭矩也逐渐增大。

郭隆彪[10](2019)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城镇化的发展也不断加快脚步。城市用地便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地下工程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地铁成为缓解交通拥挤的关键所在。因此,地铁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地铁的发展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这种暗挖工程方面,人工挖土进展很慢,因此需要全自动的机械化施工。盾构法开挖是一种常用的暗挖施工的方法。因为盾构法施工产生的噪音相对较小,对地面震动较低以及施工开发速度较快等特点,被广为应用。但是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环境经常变化,而且盾构法这种施工技术比较复杂。因此会产生许多的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将会给社会和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地铁施工过程进行紧密监控以及对风险进行管理和评价。尽早发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来确保盾构施工的正常进行。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背景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别介绍了盾构理论、盾构施工安全风险、事故致因等相关理论,为文章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模型的选取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依据风险评价理论以及地铁工程的特点,对地铁工程盾构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立了地铁盾构施工安全的指标体系。接着,在地铁盾构施工中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安全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不同指标的权重。最后将构建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应用于福州地铁1号线项目中,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盾构法隧道软土地层盾构进出洞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盾构法隧道软土地层盾构进出洞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淮安东站盾构始发井洞门施工对地表沉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体沉降理论的研究现状
        1.2.2 地铁隧道盾构洞门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1.2.3 盾构洞门加固施工的发展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论文内容
        1.3.2 论文技术研究路线
第二章 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位移理论分析
    2.1 工程背景概述
    2.2 盾构施工引起地表位移理论计算
        2.2.1 单孔隧道施工引起地表位移分析
        2.2.2 双孔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位移分析
    2.3 淮安东站盾构机始发站地表沉降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盾构洞门加固设计
    3.1 盾构进出洞的土体加固技术
    3.2 淮安东站始发站洞口土体加固设计
        3.2.1 工程背景
        3.2.2 加固方案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洞门土体加固数值分析
    4.1 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
    4.2 模型假定及建立
        4.2.1 模型假定
        4.2.2 计算模型的确定
    4.3 未加固模型的沉降模拟计算
    4.4 加固模型沉降模拟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盾构始发站洞门加固施工以及效果分析
    5.1 加固施工方案
        5.1.1 始发井结构加固区域
        5.1.2 加固施工工艺流程
    5.2 加固施工后地表沉降监测
        5.2.1 加固施工后监测的作用
        5.2.2 监测点数据采集的要求
        5.2.3 监测点安排与监测数据的采集
    5.3 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现场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5.3.1 理论计算与未加固土体数值模拟数据的对比分析
        5.3.2 加固土体数值模拟数据与实际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5.3.3 三种数据的对比分析
        5.3.4 数值模拟中不同加固强度的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今后展开的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地面出入式盾构施工地层扰动机理及管片受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盾构法发展历程
        1.2.2 地面出入式盾构法的简介
        1.2.3 隧道开挖对周边地层扰动的研究现状
        1.2.4 管片受力特性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盾构隧道施工中地层扰动和管片内力试验分析
    2.1 前述
    2.2 GPST试验段工程概述
    2.3 工程地质条件
    2.4 试验监测方案
        2.4.1 分层沉降及土体测斜
        2.4.2 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
        2.4.3 管片土压力
        2.4.4 钢筋应力
    2.5 盾构隧道试验段施工参数设定
    2.6 试验监测结果分析
        2.6.1 地表沉降和土体分层沉降
        2.6.2 土体水平位移
        2.6.3 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
        2.6.4 同步注浆压力
        2.6.5 管片内力
    2.7 小结
第三章 GPST盾构隧道施工过程精细化有限元分析
    3.1 前述
    3.2 ABAQUS软件介绍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埋深比为0覆土段
        3.3.2 埋深比为0.37覆土段
    3.4 不同因素对地表沉降影响分析
        3.4.1 摩擦角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3.4.2 注浆层弹性模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3.4.3 施工参数组合形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3.4.4 隔离桩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GPST盾构隧道施工管片受力特性有限元分析
    4.1 前述
    4.2 不同因素对管片受力影响分析
        4.2.1 注浆层弹性模量对管片受力影响
        4.2.2 注浆压力对管片受力影响
        4.2.3 管片刚度对管片受力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原位试验监测结果
        5.1.2 有限元模拟结果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南京土-岩复合地层中盾构掘进对地层及浅基础建筑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地层位移研究现状
        1.2.2 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周边建筑物变形研究现状
        1.2.3 土-岩复合地层中盾构掘进的研究现状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
    2.1 盾构法施工简介
    2.2 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机理
        2.2.1 土体应力状态分布
        2.2.2 影响地表沉降因素
        2.2.3 地表沉降时间效应
        2.2.4 地表沉降空间效应
    2.3 地面沉降预测方法
        2.3.1 镜像法原理
        2.3.2 横向地表沉降预测
        2.3.3 纵向地表沉降预测
        2.3.4 相关参数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盾构法隧道施工的现场实测研究
    3.1 工程概况
        3.1.1 沿线地面环境
        3.1.2 工程地质条件
        3.1.3 水文地质条件
        3.1.4 盾构开挖穿越地层的特征
    3.2 现场实测方案设计
        3.2.1 实测内容
        3.2.2 实测控制标准
    3.3 地表沉降现场实测成果分析
        3.3.1 横向地表沉降特征
        3.3.2 Peck经验公式修正
        3.3.3 纵向地表沉降特征
    3.4 建筑物变形现场实测成果分析
        3.4.1 不同基础形式建筑物沉降对比
        3.4.2 浅基础建筑物沉降特征
    3.5 盾构法隧道施工风险辨别
        3.5.1 风险因素
        3.5.2 风险指标权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盾构法隧道施工有限元数值模拟
    4.1 有限元Plaxis3D简介
    4.2 难点分析及基本假定
        4.2.1 难点分析
        4.2.2 基本假定
    4.3 数值模型的建立
        4.3.1 计算参数
        4.3.2 几何模型建立
        4.3.3 工况模拟
    4.4 地层位移数值结果分析
        4.4.1 横向地表沉降
        4.4.2 纵向地表沉降
        4.4.3 地层水平位移
        4.4.4 数值解析解和实测数据对比验证
    4.5 建筑物变形数值结果分析
        4.5.1 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4.5.2 建筑物扭曲变形
        4.5.3 基础内力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表沉降和建筑物变形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5.1 地表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5.1.1 盾构施工参数
        5.1.2 开挖面硬层比
        5.1.3 双线隧道不同开挖方式
    5.2 建筑物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5.2.1 建筑物基础所在土层参数
        5.2.2 隧道与建筑物水平距离
        5.2.3 隧道与建筑物夹角
    5.3 地表沉降和建筑物变形控制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项目情况

(4)软土地区盾构隧道若干设计关键问题解决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空间狭小、对地面交通零干扰条件下大型桥梁桩基托换与保护
    1.1 工程概况
    1.2 桩基托换原理及设计方案
        1.2.1 桩基托换原理
        1.2.2 工程桩基托换设计方案
    1.3 桩基托换过程数值模拟
2 基于BIM集成的盾构隧道管片排版纠偏设计技术
    2.1 管片排版计算原理
    2.2 基于BIM的管片自动排版技术
        2.2.1 管片排版选型技术
        2.2.2 管片实时拼装与纠偏
3 富水性粉细砂层盾构接收设计方案
    3.1 工程概况
    3.2 工程盾构接收设计方案
        3.2.1 洞外加固
        3.2.2 洞内措施
    3.3 加固效果评价
4 结语

(5)佛山地铁盾构隧道掘进参数及地表隆沉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软土地层盾构法施工的研究现状
        1.2.2 盾构机掘进参数研究现状
        1.2.3 盾构施工引起地表隆沉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地铁区间隧道现场监测及数据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东大区间隧道及周边环境概况
        2.1.2 工程地质条件
        2.1.3 水文地质条件
    2.2 东乐路站~大良站区间隧道监测
        2.2.1 监测目的
        2.2.2 监测内容
        2.2.3 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数据采集
    2.3 东乐路站~大良站区间隧道地表隆沉监测数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地层条件下盾构机掘进参数分析
    3.1 盾构机构造
    3.2 盾构机施工机理
        3.2.1 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机理
        3.2.2 盾构机掘进参数作用机理
    3.3 盾构机掘进参数与地表隆沉规律分析
        3.3.1 隧道全长掘进参数整理与分析
        3.3.2 区部区段地表隆沉规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盾构机掘进参数与土层性质的相关性研究
    4.1 盾构机掘进参数去噪处理
        4.1.1 盾构机掘进参数的噪声分析
        4.1.2 小波分析原理
        4.1.3 掘进参数的小波分析去噪
    4.2 不同地段掘进参数的统计与归一化相关分析
    4.3 不同地段掘进参数与土层参数相关性分析
        4.3.1 土层参数的求解
        4.3.2 掘进参数与土层参数的相关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盾构机掘进参数对地表隆沉的影响研究
    5.1 有限元模型建立
        5.1.1 计算假定
        5.1.2 模型尺寸确定及网格划分
        5.1.3 土体本构模型及参数选取
        5.1.4 盾构施工模拟
    5.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2.1 四组模型结果及分析
        5.2.2 数值模拟结果验证
    5.3 地表隆沉控制措施
        5.3.1 隧道线路和盾构类型的选择
        5.3.2 总推力与土舱压力的相互调节
        5.3.3 开挖土体改良
        5.3.4 地层加固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盾构出洞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动态变形规律及土体扰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端头土体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1.2.2 端头土体加固范围研究现状
        1.2.3 盾构施工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研究现状
        1.2.4 盾构施工土体扰动理论与预测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2 盾构端头加固土体强度及稳定性分析
    2.1 盾构出洞土体加固理论
    2.2 盾构出洞土体加固经验范围
    2.3 实际工程土体加固尺寸理论计算
    2.4 本章小结
3 端头土体纵向加固长度对围护结构及土体变形的影响
    3.1 FLAC3D介绍及特点
    3.2 工程概况
        3.2.1 工程位置
        3.2.2 地质条件
        3.2.3 水文地质条件
        3.2.4 周围环境
    3.3 计算模型建立
        3.3.1 本构模型
        3.3.2 初始地应力场
    3.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4.1 凿除封门
        3.4.1.1 土体位移分析
        3.4.1.2 加固体应力应变分析
        3.4.1.3 地连墙变形分析
        3.4.2 盾构掘进阶段
        3.4.2.1 土体位移分析
        3.4.2.2 加固体应力应变分析
        3.4.2.3 地连墙变形分析
        3.4.2.4 管片变形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盾构始发围护结构及附近土体动态变形模拟分析
    4.1 盾构始发施工工艺
        4.1.1 始发端头土体加固方案
        4.1.6 盾构始发段掘进施工
    4.2 盾构始发动态模拟分析
        4.2.1 土体位移分析
        4.2.2 加固体位移应力分析
        4.2.3 地连墙变形分析
        4.2.4 管片变形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5.1 基坑监测数据分析
        5.1.1 基坑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
        5.1.2 端头井周围地表沉降数据分析
        5.1.3 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数据分析
        5.1.4 支撑轴力数据分析
        5.1.5 模拟与实测对比分析
    5.2 盾构监测数据分析
        5.2.1 盾构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
        5.2.2 地表沉降数据分析
        5.2.3 模拟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研究成果
致谢

(7)始发/到达段盾构近距离穿越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铁隧道工程施工风险分析
        1.2.2 盾构始发/到达风险控制技术
        1.2.3 盾构下穿既有线工程安全风险控制技术
        1.2.4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始发/到达段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风险辨识研究
    2.1 依托工程概况
        2.1.1 梅—上区间近始发端头下穿4号线运营隧道
        2.1.2 园—红区间近到达端头下穿3号线运营隧道
        2.1.3 运营地铁隧道及轨道变形控制标准
    2.2 风险及风险管理
        2.2.1 风险的定义
        2.2.2 风险管理
        2.2.3 风险管理的内容
    2.3 地铁盾构隧道工程风险
        2.3.1 地铁隧道施工风险定义
        2.3.2 地铁盾构风险
        2.3.3 多层级风险因素叠加
        2.3.4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风险发生机理
        2.3.5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因素
    2.4 盾构始发/到达段近距离穿越工程风险辨识及分析
        2.4.1 始发/到达阶段盾构施工风险分析
        2.4.2 上软下硬地层下穿既有运营线隧道风险分析
        2.4.3 富水地层下穿既有运营线隧道风险分析
        2.4.4 盾构施工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线隧道风险分析
    2.5 风险因素调查二级指标的形成
        2.5.1 方案选择风险二级指标的设置
        2.5.2 地质风险二级指标的设置
        2.5.3 施工风险二级指标的设置
        2.5.4 穿越对象风险二级指标的设置
    2.6 本章小结
3 网络分析模型构建与风险评价研究
    3.1 网络分析模型概述
    3.2 网络分析法决策基本步骤
        3.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3.2.2 指标元素单排序
        3.2.3 建立ANP超矩阵和加权超矩阵
        3.2.4 极限排序向量
    3.3 依托工程风险因素权重分析
        3.3.1 专家调查
        3.3.2 计算一级指标权重矩阵A
        3.3.3 构造判断矩阵W
        3.3.4 构造加权超矩阵
        3.3.5 加权超矩阵归一化极限排序向量
        3.3.6 风险评价结果
    3.4 确定降低风险的控制技术
        3.4.1 专家打分法对二级指标进行风险评价
        3.4.2 降低风险的控制技术
        3.4.3 采取技术措施后的残余风险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钢套筒密闭技术的参数影响及风险控制效果研究
    4.1 钢套筒密闭始发/到达技术概述
        4.1.1 钢套筒密闭技术原理及目的
        4.1.2 钢套筒密闭技术的现状及问题
    4.2 依托工程梅—上区间隧道概况
        4.2.1 下梅林车站始发段工程概述
        4.2.2 端头加固范围及下穿段工程地质
        4.2.3 变形监测控制指标
    4.3 钢套筒预置压力研究模型
        4.3.1 盾构始发段预置压力分析模型
        4.3.2 M-C本构模型及计算参数
        4.3.3 钢套筒作用效果评价的始发距离
    4.4 钢套筒作用机理分析
        4.4.1 始发段地层自稳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
        4.4.2 旋喷桩端头加固技术的效果分析
        4.4.3 钢套筒作用机理
    4.5 钢套筒预置压力对下穿隧道沉降的影响
        4.5.1 始发段土舱压力建立过程
        4.5.2 钢套筒预置压力比较方法
        4.5.3 钢套筒预置压力对目标点沉降的影响
        4.5.4 钢套筒预置压力的作用区域及影响范围
    4.6 预置压力对钢套筒密工法适应性的影响
        4.6.1 预置压力设置较低时
        4.6.2 预置压力较高时
    4.7 钢套筒密闭工法的风险控制效果
        4.7.1 传统端头加固工法案例
        4.7.2 钢套筒工法+端头加固
    4.8 本章小结
5 盾体环向间隙克泥效注浆参数影响研究
    5.1 下穿工程盾体环向间隙注浆作用概述
    5.2 克泥效注浆的特点及工艺参数
        5.2.1 克泥效注浆目的
        5.2.2 克泥效材料特点
        5.2.3 克泥效注浆参数
    5.3 克泥效注浆分析模型及校验
        5.3.1 盾体环向间隙注浆分析模型
        5.3.2 克泥效注浆模拟方法
        5.3.3 注浆压力法校验
    5.4 盾体环向间隙克泥效注浆压力的影响
        5.4.1 注浆压力对地层变形和沉降的影响
        5.4.2 注浆压力对地层应力释放率的影响
        5.4.3 注浆压力对地层应力状态及地层破坏形态的影响
    5.5 下穿段克泥效注浆工艺研究
        5.5.1 提高注浆压力的沉降控制效果
        5.5.2 优化注浆压力分布形式的效果
        5.5.3 下穿段补充跟踪注浆的效果
    5.6 实际效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城市盾构隧道施工水致灾害机理与安全风险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土体水力通道形成机理
        1.2.2 .盾构开挖面稳定性研究
        1.2.3 .突水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盾构施工水致灾害模式研究
    2.1 .富水地层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2.1.1 .工程地质概况
        2.1.2 .水文地质概况
        2.1.3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2.2 .盾构施工地表沉降特征
        2.2.1 .工程概况
        2.2.2 .地层变形特点分析
        2.2.3 .盾构掘进参数影响分析
    2.3 .盾构施工典型突水模式
        2.3.1 .突水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2.3.2 .突水事故诱发因素分析
        2.3.3 .盾构施工典型突水模式
    2.4 .本章小结
3.盾构施工突水机理及演化规律研究
    3.1 .砂土内部侵蚀试验研究
        3.1.1 .试验装置
        3.1.2 .试验相似材料
        3.1.3 .试验方案设计
        3.1.4 .试验结果分析
    3.2 .砂土颗粒应力传递系数离散元研究
        3.2.1 .离散元模型与试验步骤
        3.2.2 .应力传递系数的变化规律
    3.3 .砂土颗粒侵蚀临界水力梯度预测
        3.3.1 .颗粒侵蚀力学模型
        3.3.2 .理论解分析与验证
    3.4 .砂土地层内部侵蚀型突水演化特征
        3.4.1 .内部侵蚀型突水模拟方法
        3.4.2 .内部侵蚀型突水演化特征
        3.4.3 .内部侵蚀型突水预报指标
    3.5 .黏土地层拉剪破坏型突水演化特征
        3.5.1 .拉剪破坏型突水模拟方法
        3.5.2 .拉剪破坏型突水演化特征
        3.5.3 .拉剪破坏型突水预报指标
    3.6 .本章小结
4.渗流作用下开挖面支护压力上限研究
    4.1 .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开挖面稳定性控制原理
    4.2 .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上限分析理论基础
        4.2.1 .破坏机构几何构建
        4.2.2 .上限分析功率和能耗计算
    4.3 .渗流作用下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上限分析
        4.3.1 .渗流作用的功率计算
        4.3.2 .地层孔隙水压力计算
        4.3.3 .理论解分析与验证
    4.4 .盾构隧道开挖面上限支护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4.4.1 .黏土地层开挖面上限支护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4.4.2 .砂土地层开挖面上限支护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5.盾构施工突水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5.1 .盾构施工突水风险特点
    5.2 .盾构施工突水风险管理基本思路
    5.3 .盾构施工突水风险识别
        5.3.1 .风险因素调查
        5.3.2 .可能的风险事故
    5.4 .盾构施工突水风险评估
        5.4.1 .风险等级评定
        5.4.2 .突水演化过程预测
        5.4.3 .控制指标与控制标准制定
    5.5 .盾构施工突水风险应对
        5.5.1 .过程控制方法
        5.5.2 .控制措施
    5.6 .盾构施工突水风险监控
        5.6.1 .风险监控基本原则
        5.6.2 .多源信息融合理论
        5.6.3 .突水危险性评价
        5.6.4 .信息反馈
    5.7 .本章小结
6.工程应用
    6.1 .工程概况
    6.2 .工程突水风险识别
    6.3 .工程突水风险评估
        6.3.1 .风险等级评定
        6.3.2 .突水演化过程预测
        6.3.3 .控制指标与控制标准制定
    6.4 .工程突水风险应对
        6.4.1 .过程控制方案
        6.4.2 .盾构掘进参数控制
        6.4.3 .土体改良与止水措施
    6.5 .工程突水风险监控
        6.5.1 .监测项目
        6.5.2 .数据处理
        6.5.3 .信息反馈
    6.6 .控制效果分析
    6.7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软土地层深埋盾构隧道掘进扰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深埋盾构隧道垂直荷载研究
        1.2.2 深埋盾构隧道施工扰动研究
        1.2.3 开挖面稳定性方面
        1.2.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深埋地层特性试验与管片变形特性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地质
    2.3 深埋地层特性试验
        2.3.1 深层土体特性试验设计
        2.3.2 深层土体特性研究试验方法
        2.3.3 深层土体特性研究试验结果
    2.4 管片变形特性分析
        2.4.1 变形监测方案
        2.4.2 管片变形特性实测规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埋盾构掘进地层扰动实测规律分析
    3.1 盾构掘进地层扰动实测试验设计
        3.1.1 实测试验内容及研究内容
        3.1.2 试验检测方案
    3.2 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变化
        3.2.1 土压力分布
        3.2.2 孔隙水压力分布
    3.3 地层位移变化
        3.3.1 地层沉降
        3.3.2 土层测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埋盾构掘进环境扰动数值模拟分析
    4.1 盾构隧道施工过程有限元分析
        4.1.1 盾构施工过程
        4.1.2 盾构施工过程模拟要点
        4.1.3 三维有限元模型盾构动态施工实现过程
    4.2 数值模型简介
        4.2.1 有限元模型建模
        4.2.2 计算参数的选取
    4.3 结果分析
        4.3.1 盾尾里程与横向地表沉降关系
        4.3.2 不同施工阶段横向地表隆沉规律
        4.3.3 盾构推进引起纵向地表隆沉分析
        4.3.4 盾构管片变形监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构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框架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相关理论综述
    2.1 地铁盾构项目概述
        2.1.1 盾构机的组成及施工原理
        2.1.2 地铁盾构施工流程
    2.2 风险评价相关理论概述
        2.2.1 风险的定义
        2.2.2 风险评价
    2.3 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概述
        2.3.1 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特点
        2.3.2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2.3.3 地铁项目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机理
第三章 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地铁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3.2 地铁盾构施工安全评价指标获取的依据
    3.3 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3.4 地铁盾构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四章 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4.1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4.1.1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分类比较
        4.1.2 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确定
    4.2 基于AHP-FCE的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4.2.1 建立盾构施工风险体系因素集
        4.2.2 确定评语等级集
        4.2.3 建立风险体系评价集并构造判断矩阵
        4.2.4 确定因素集的权重
        4.2.5 模糊综合评价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1.1 项目简介
        5.1.2 工程地质
        5.1.3 施工难点
    5.2 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的应用
        5.2.1 确定安全风险体系因素集
        5.2.2 建立评语集并构造判断矩阵
        5.2.3 确定评价因素集权重
        5.2.4 模糊综合评价
        5.2.5 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盾构法隧道软土地层盾构进出洞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淮安东站盾构始发井洞门施工对地表沉降分析[D]. 吴耀武.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
  • [2]地面出入式盾构施工地层扰动机理及管片受力特性研究[D]. 高守栋. 广州大学, 2020(02)
  • [3]南京土-岩复合地层中盾构掘进对地层及浅基础建筑的影响研究[D]. 张煌. 东南大学, 2020(01)
  • [4]软土地区盾构隧道若干设计关键问题解决方法研究[J]. 柳宪东. 都市快轨交通, 2020(02)
  • [5]佛山地铁盾构隧道掘进参数及地表隆沉控制研究[D]. 李松皓. 长安大学, 2020(06)
  • [6]盾构出洞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动态变形规律及土体扰动研究[D]. 许圣泉. 绍兴文理学院, 2020(05)
  • [7]始发/到达段盾构近距离穿越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研究[D]. 吴全立.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6)
  • [8]城市盾构隧道施工水致灾害机理与安全风险控制[D]. 李新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9]软土地层深埋盾构隧道掘进扰动影响研究[D]. 周兴勇. 广西大学, 2019(03)
  • [10]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 郭隆彪.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盾构隧道软土地基盾构隧道出入口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