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油管道壁轴向缺陷的应力分析

输油管道壁轴向缺陷的应力分析

一、输油管管壁轴向缺陷应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储玲玉[1](2021)在《管道环焊缝漏磁检测及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文中认为管道运输是陆海液气运输的一种主要形式,运输管道连接方式多以焊接为主,环焊缝焊接是管道施工建设中的关键环节,焊接质量是油气管道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到管内、外多种复杂条件的作用,管道焊缝区往往因加工、腐蚀以及外力等影响发生诸多缺陷,导致管道使用强度降低,严重影响管道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因此,在役管道的定期检测对于管道完整性评估和寿命预测具有重大意义。漏磁内检测作为管道无损检测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对管道环境要求不高,无需耦合、适用范围广、价格低廉等优点,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基于漏磁检测技术原理,采用有限元方法,应用ANSYS软件对管道环焊缝及焊缝处常见缺陷磁化后产生的漏磁场进行了仿真模拟,得到了描述磁场分布特征的磁通密度径向和轴向分量分布曲线;同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参考实际管道环焊缝的坡口形状,建立了含缺陷管道环焊缝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含缺陷管道环焊缝进行应力分析,探讨了缺陷类型及尺寸、焊缝余高以及热影响区材料属性等因素对含缺陷管道环焊缝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管道环焊缝典型缺陷(错边、咬边、凹坑、气孔与类裂纹)中缺陷径向变形与漏磁分布曲线中磁通密度轴向分量与径向分量峰值大小呈正相关,缺陷轴向缺失长度与漏磁分布曲线中磁通密度轴向分量与径向分量峰值间距呈正相关。由不同缺陷漏磁场分布特征可知:错边缺陷过渡越平滑,磁通密度分布曲线也相对平缓;咬边和凹坑缺陷形状各异,且咬边实际加工过程中不可控,其漏磁信号与几何形状密切相关;埋入型气孔缺陷因其位置受外壁材料影响,较其他类型缺陷更难被检测出来。含缺陷管道环焊缝的极限承载力及其峰值应力位置与管子的载荷条件有关。错边量与管道极限承载力呈负相关,本文计算结果与管道设计中规定的安全范围相符;气孔导致孔周边应力局部明显增大,但影响范围仅在气孔周围较小范围内,管体应力分布均匀,最大应力位置与载荷条件有关,对于埋入型气孔,现行标准中关于气孔缺陷3mm的尺寸控制指标适用于X60管道,但若其出现在管道近表面位置时,该值作为容限尺寸则不适用;凹坑和类裂纹缺陷深度对管道环焊缝应力影响最为明显,随深度增加,管道极限承载力明显下降;环焊缝处适量余高可有效发挥补强作用,但余高过大,焊趾位置发生明显应力集中,且使管道在拉伸载荷下的最大等效应力位置转移到热影响区,反而降低了接头强度。该论文有图84幅,表12个,参考文献95篇。

邓婕[2](2020)在《冻土区埋地管道应力分析及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管道作为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输送方式,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油气管道在穿越高寒冻土区不可避免地遭受冻融危害,导致管道弯曲变形。同时,在管道制造和运行中不可避免的会使得管道产生不同的缺陷,本文针对冻土区埋地输油管道含缺陷行为,从裂纹的产生原因、缺陷的类型开始讨论分析,主要对缺陷中的腐蚀裂纹缺陷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基于材料力学理论,通过改变管道内压载荷、管道保温层厚度和管道内外温度载荷的大小,分析了管道所产生的应力应变情况。基于断裂力学中的弹塑性断裂力学及线弹性断裂力学对裂纹力学行为,通过控制管道裂纹长度和裂纹方位等变化,进一步分析裂纹的J积分、应力强度因子K变化对缺陷行为的影响。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含初始半椭圆裂纹缺陷的有限元模型,根据模拟云图得出以下结论: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冻土区正温输送管道管径、内压、保温层厚度和管土间温差等进行了模拟分析,其中管径、内压和温差与管道应力之间均呈线性正相关,保温层厚度与管道应力呈线性负相关;保温层厚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降低管道所受应力应变效果明显,但是随着保温层厚度的增加,降低效果也在逐步减小;基于本文模拟数据,当保温层厚度为10mm时,从经济和效果综合考虑来说是最优选择;保温层本身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管道所受应力,而且当管土间温差改变时,也可以有效的降低管道所受应力应变;通过分析模拟数值得出结论,KI都为正数,而KII、KIII有正有负,其中正负数所代表的是方向;KI基本上都远大于KII和KIII;轴向裂纹长度增加的情况下,J积分的变化曲线和KI的变化曲线几乎一致;在相同条件下,轴向裂纹和周向裂纹所产生的J积分的值中,轴向裂纹要远大于周向裂纹。本文还对含裂纹管道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比较了几种常见管道剩余寿命公式,总结其优缺点得出更适用于实际工程中的预测方法。

李心雨[3](2020)在《塌陷区埋地管道应力分析及安全性研究》文中指出土体塌陷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管道的安全运行。而埋地管道作为运输石油天然气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长距离运输时,不可避免的会穿越土体塌陷区。处于塌陷区的埋地管道因在土体沉降等因素作用下,会导致管道处于悬空状态,在多重载荷作用下,管道会因此弯曲变形甚至会发生断裂,为预防这类事故的发生,需要对管道进行一系列的力学分析,以此来评估埋地管道的失效情况。在文中针对塌陷区埋地管道受力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管道内压、悬空长度等,分析管道所产生的应力应变,得到以下结论:随着管道悬空长度和内压的增加管道所受Von Mises应力和应变随之增加;当管道处于暗悬状态时,管道所产生的Von Mises应力和最大轴向应变随着管道内压的增大而不断增大,且变化整体呈线性关系,且暗悬管道的危险性要大于管道悬空状态。含缺陷管道的安全评定可以通过断裂力学理论来进行,这也是对管道进行安全评定的发展趋势。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断裂力学相关理论及应用都有了快速发展。但在工程实际中,对一些含缺陷的结构进行安全评定时,可以直接参考应用的断裂参数仍旧很少。本文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即管道含有宏观裂纹的情况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含有裂纹缺陷的压力管道有限元模型,而后对裂纹尖端的应力场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在内压作用条件下,线弹性条件下的应力强度因子KI、KII和KIII值以及J积分,通过变换含裂纹缺陷压力管道模型的裂纹长度等参数,绘制出不同影响因素下应力强度因子和J积分的变化曲线图,分析并讨论其变化规律。通过对比结果,讨论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的影响因素。最后,对管道安全性做出了讨论,基于应变的管道设计及失效方法更适用于塌陷区埋地管道。

张玥[4](2020)在《基于有限元和PSO-BP的多点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燃料的主要构成成分,管道是长距离输送油气的重要结构。虽然管道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能源运输方式,但也面临着许多威胁,尤其是腐蚀。如果管道发生故障,会带来巨大的环境危害与经济损失。由于在工程实际中,腐蚀形状多以不规则的群腐蚀形式出现,而现有的绝大部分计算剩余强度的方法,其对象都是单一腐蚀缺陷管道,从而使评价结果往往过于保守。为确定管道是否能正常服役,避免事故发生,有必要对多点腐蚀缺陷管道的失效压力及缺陷间相互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为管道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依据有限元分析的一般流程,根据实际研究问题,设定有限元分析的具体参数,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多点腐蚀缺陷管道失效压力进行分析预测。将本文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得到的预测结果与爆破实验和文献计算结果分别对比,并进行误差分析,表明有限元计算与真实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用有限元模型进行多点腐蚀缺陷管道预测的准确性。(2)建立基于PSO-BP的多点腐蚀缺陷管道失效压力的预测模型。首先,结合收集的多点腐蚀管道爆破实验数据,利用Lasso回归筛选出失效压力影响因素,确定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然后,用PSO(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阈值;最后,将优化训练后的BP神经网络用于管道失效压力的预测。通过误差分析,得出PSO-BP神经网络计算结果与真实结果偏差不大,表明用PSO-BP建立的多点腐蚀管道失效压力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3)用同一工况的管道,对比分析有限元与PSO-BP两种模型的预测效果,比较两种方法各自的适用性与准确性。并将两种方法与常用的评价标准RSTRENG方法和DNV-RP-F101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两种方法的预测值均优于常用评价标准。有限元较PSO-BP预测精度更高,但工作量大,而神经网络仅通过一定量的样本量进行训练,便可预测。(4)将有限元与PSO-BP模型的优势结合,提出基于有限元-BP神经网络的多点腐蚀缺陷相互作用分析,利用有限元建立数据库,训练神经网络。将训练后的网络用于轴向和环向双点腐蚀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研究表明当轴向双点腐蚀间距大于2.0Dt1/2,环向双点腐蚀间距大于3.0Dt1/2时,可以不考虑腐蚀间的相互作用。

段盛叶[5](2019)在《聚氨酯基湿敏感性复合材料构建及其修复漏损供水管道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城市供水管网负荷增加以及长久运行发生老化,导致供水管道漏损问题普遍存在,相较于发达国家6-10%的漏损率,我国供水管网漏损情况较为严重,2017年我国城市管网漏损率年平均值达到了14.71%,部分落后的乡镇地区漏损率甚至大于40%。据调查,目前漏损管道中圆孔状、裂缝状缺陷情况所占比例较高。现有管道修复技术成本高、适用范围小、设备专用性强且施工复杂,缺乏更为简便高效的管道快速修复材料与技术。课题研究针对供水管道常有的圆孔状、裂缝状缺陷,开展了聚氨酯基湿敏感性复合材料研发,表征其性能,并在实验室漏损供水管道系统上进行了应用实验。在分析自粘类及胶粘类止水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开展了湿敏感性复合材料构建研究。对比NR/PE共混弹性体、PIB改性SEBS疏水弹性体以及聚氨酯弹性体的各项拉伸性能指标及其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优选高弹性高强度的0.4 mm聚氨酯膜作为湿敏感性复合材料的基材;采用功能扩链剂及侧链枝接两种方式制备多巴胺聚氨酯胶粘剂,测定FT-IR及UV-vis确认侧链枝接多巴胺反应成功,且侧链枝接多巴胺聚氨酯在不同基材上具有很强的黏附性能;利用0.4 mm聚氨酯膜与侧链枝接多巴胺聚氨酯胶粘剂进行覆合构建湿敏感性复合材料,两者之间界面浸润性能良好,当胶层厚度为0.08 mm时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及粘性性能最佳。通过聚氨酯膜基湿敏感性复合材料理化特性分析及水质安全性分析,发现湿敏感性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大于26 MPa,扯断伸长率可达698.1%,远大于传统止水材料,单层抗水压能力相较基材提升了80%;耐疲劳性优越,拉伸复原率高达90%;浸泡后拉伸性能损失较低,胶粘剂防水黏附能力较强;耐候性能良好,长时间埋藏于土壤或暴露于室外拉伸性能损失较少,并且具有一定的耐化学介质性能。从理论上来说能够对管道有良好持久的修复效果。且其浸泡吸水率不到1%,质量损失率低于0.8%,没有有机物质残留,对水质影响小,满足接触饮用水的卫生条件。以实验室供水管道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湿敏感性复合材料的应用特性。通过对比修复后管道的临界止水压力大小表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修复层搭接宽度增加,临界止水压力增大且趋势递减;随着材料宽度增加临界止水压力先增大后减小;材料修复层数与临界止水压力近似呈正比例相关;修复53 mm镀锌钢管时,修复层超出缺陷部分长度大于5 cm之后,长度增加对临界止水压力增长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管道缺陷面积增大临界止水压力降低;带水水压小于0.1 MPa时基本所有管道临界止水压力可达0.25 MPa以上。确定修复层搭接宽度为材料宽度的1/2、材料宽度为25 mm,带水修复水压小于0.1 MPa为最优修复参数。修复失效后湿敏感性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及层间粘合力明显降低,微观形貌可见明显裂纹,但其拉伸复原率损失较小,浸泡质量损失率依旧很低,不会对水质造成恶劣影响。课题构建了聚氨酯基湿敏感性复合材料,研究其理化特性并进行应用试验,为小管径局部漏损管道的快速修复技术开发提供一定的支撑和理论依据。研究成果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修复成本,大幅度缩短施工时间,有效控制管网漏损情况,加快实现我国水十条的漏损率控制目标。

吕倩倩[6](2019)在《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长输管道的完整性管理已经比较成熟,可有效地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输。完整性评价是完整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长输管道的完整性体系近年渐渐完善,但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道不论是在敷设方式、所处环境、管材、管径,还是在输送介质与输送压力方面,都与长输管道有着很多不同,这使得其完整性评价方法与长输管道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研究公共管廊管道的完整性评价技术对于化工园区管道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基于管廊管道的基本数据采用相关软件对管道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不同运行工况下的管道进行应力分析,校核管道的一次应力和二次应力,并进行管架的沉降分析。对于直管段,选用典型带有环焊缝缺陷的管廊管道管材进行力学性能测试,介绍了API 579标准中管道的均匀以及局部腐蚀评价方法;对于弯管段,采用有限元方法,选取典型弯管段建立模型并计算出缺陷的极限尺寸。并应用极值理论对管廊管道进行剩余寿命预测,得出3条典型管廊管道的剩余寿命。论文为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道的完整性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参考。

李巧珍[7](2017)在《寒区埋地外腐蚀类缺陷管线多场耦合力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油气管道作为石油工业的生命线,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受寒区恶劣环境影响,管线不仅要承担因老化、腐蚀等原因导致其失效的风险,还要面临因土壤冻胀、融沉以及一些地质灾害等带来的威胁。寒区腐蚀管线强度受温度、内压、冻胀等载荷的共同影响,属于多物理场耦合问题。一旦发生失效,会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后果。因此,开展寒区腐蚀管线多场耦合强度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寒区腐蚀埋地热油管线,采用了考虑因素更全面、更贴近其实际工作状态的力学模型及分析方法,对其开展多场耦合强度计算及相关影响因素规律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首先,考虑了管线钢的材料非线性特性、土壤全年的非线性冻胀特性,对承受内压、温度、冻胀载荷作用的单一腐蚀管线,建立其与保温层、土壤的二维热-固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分析得到数值解,并将其与采用Modified ASME B31.G方法、RPA方法以及DNV-RP-F101方法得到的失效压力理论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偏保守以及开展多场耦合分析的必要性;在腐蚀管线力学特性影响因素分析中,影响程度由强到弱的因素依次为:管内流体压力、相对腐蚀深度、管内流体温度以及大气传热系数。其次,依据热-固耦合分析方法,针对受内压、温度、非线性冻胀载荷共同作用的双腐蚀管线,建立其与保温层、土壤的三维热-固耦合动力学模型,探讨了各类影响因素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管线强度受管内流体压力、相对腐蚀深度影响较明显;受管内流体温度影响次之;受其他因素影响相对较弱。再次,在三维热-固耦合分析方法基础上,针对受内压、温度、冻胀载荷共同作用的双腐蚀管线,增加考虑了管内流体与腐蚀管线之间的流-固耦合效应以及土壤冻胀环境对腐蚀管线力学特性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双腐蚀管线、管内流体、保温层与单一冻胀土壤和差异性冻胀土壤的三维热-流-固耦合力学模型,探讨了各类影响因素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论腐蚀管线位于哪种寒区土壤环境中,对管线力学特性影响较强的因素以管内流体压力、相对腐蚀深度为主,管内流体温度影响次之;而其他影响因素相对较弱。此外,对位于差异性冻胀土壤中的腐蚀管线,腐蚀缺陷与差异性冻胀土壤交界处的间距对其力学特性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最后,针对受内压、温度、非线性冻胀载荷共同作用的双腐蚀管线,建立其与管内流体、保温层、土壤的三维热-流-固耦合力学模型,对其进行地震时程分析,并探讨了各类影响因素对管线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各类影响因素中,相对腐蚀深度、管内流体压力对管线力学特性影响较强;管内流体温度、相对腐蚀宽度对其影响次之;相对腐蚀长度对其影响较弱。本论文研究成果可为寒区油气管线完整性评价及维抢修措施提供分析方法及理论依据。

杨永和[8](2017)在《西气东输管道维抢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管道作为连接油气田、石油石化企业和用户的纽带,对油气田的开发、开采、石油炼制运输及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由于对能源结构变化和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长距离管线的发展得到了极大地促进,从而要求管道管径增大,材质升级。这样不仅对钢管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提出挑战,在管道的焊接位置出现各类焊接缺陷的概率也大大提升。在管线的运行过程中由于长距离输送的特性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遭受比较严重的打孔盗油现象以及西部管道公司所辖管道会遭受山体滑坡和地质沉降等自然灾害,从而使得管道完整性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应对不同的缺陷需采用合适的修复方案,但如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对各类缺陷进行修复。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针对打孔盗油缺陷的管帽修复和补板修复进行分析,并给出了采用管帽和补板修复时合适的结构尺寸,为企业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针对西部管道公司经受滑坡和沉降等自然灾害的管道进行了完整性评价,并对不满足完整性评价的管道给出了合适的修复建议。针对直管存在线状裂纹缺陷的情况设计了一种新型直管耦合式堵漏夹具,并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夹具结构进行了优化,得到了重量轻且便于安装的夹具结构。最后,采用断裂力学评价方法对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焊缝缺陷的失效案例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断裂韧性测试方法获得了焊接接头不同区域的临界断裂韧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服役载荷工况下含裂纹的管道进行了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评价结果说明该管道不会出现失稳扩展,但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会引起裂纹的疲劳扩展,这与实际断口观察结果相一致。该方法可以简单、高效的用于实际管道的工程评价。

王亚洲[9](2016)在《含腐蚀缺陷输油管道抗震完整性及修复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国大部分油田进入到了开发的中后期,输油管道的腐蚀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近年来地震频发,地震作用逐渐成为输油管道完整性的一大安全隐患,因此对输油管道在含有腐蚀缺陷情况下的抗震完整性的研究迫在眉睫。带有腐蚀缺陷的输油管道,更换缺陷管段施工工期长、成本高,因此合理有效修复方式的选择对保证缺陷管段正常运行显的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目前国内外腐蚀缺陷管道抗震研究现状及修复技术作了总结,列举了几个典型的震害实例,简单介绍了论文中使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第二章建立含腐蚀缺陷架空输油管道的理论解析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静载分析和固有阵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静载作用下管道腐蚀缺陷区域会发生应力集中,当外部腐蚀缺陷深度超过管道壁厚的40%,内部腐蚀缺陷的腐蚀深度超过管道壁厚的50%时,管道均有破坏风险。第三章主要依据目前最常用的三种行业标准和简化计算方法,分析了含有腐蚀缺陷的架空输油管道腐蚀区域的应力及剩余强度。分析表明:随腐蚀深度的增加,腐蚀区域的最大环向应力和最大轴向应力逐渐增加,而且腐蚀深度越深,其应力增加越快;当腐蚀深度超过管道壁厚的50%时,管道在腐蚀位置发生环向破坏的风险较大。第四章建立了含有不同腐蚀深度、腐蚀位置、腐蚀缺陷个数等参数以及在不同类型场地上带缺陷管道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分析表明:腐蚀深度以及位置对管道强度影响大,外部腐蚀比内部腐蚀对管道抗震完整性的影响大,腐蚀缺陷越靠近跨中对管抗震完整性的影响越明显;相邻的两个腐蚀缺陷可以降低缺陷区域的应力集中作用;含有腐蚀缺陷的管道在Ⅱ类和Ⅲ类场地上抗震性能较好。第五章建立了采用B型套筒修复方式和碳纤维复合材料修复方式对缺陷管道修复后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分析表明B型套筒修复技术不适用于震区架空管道缺陷的修复,碳纤维复合材料非常适合修复震区或者需要提高管道运行安全系数的管道。

张晓庆[10](2013)在《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的抗震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现役压力管道陆续进入事故高发期,油气管道的裂缝缺陷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管道安全运行的最大隐患之一。同时,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近年频发的重大地震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也造成了石油运输系统的严重破坏。由此,对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进行抗震安全性能的研究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章:阐述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埋地输油管道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列举了世界范围内典型的震害实例。简述了管道的开裂原理及断裂形式,同时提出了论文研究的方法和管土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模型。第二章:介绍了管道结构抗震理论分析的方法和数值分析中所采用的时程分析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的数值分析模型。由于受裂缝应力场及位移场的影响,有限元模型采用SOLID95单元来表征裂尖的奇异性,选取SOLID45单元划分管道非裂缝区域,在内压的作用下使用COMBIN39单元来实现土弹簧的模拟。通过对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与无缺陷管道在裂尖处节点的的位移,加速度和应力时程曲线的数值分析结果,研究了裂缝缺陷对埋地输油管道的抗震性能影响。第三章:分析了相同场地条件下裂缝参数对管道抗震性能的影响,包括裂缝深度、长度和管壁厚度,通过对指定节点的各时程曲线及其应力应变值的分析,讨论了不同参数对管道的地震响应的影响情况。建立了不同场地条件下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场地条件对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抗震性能的影响。第四章:讨论了R6准则和API579准则对评价含裂缝缺陷管道安全的适用性,并将数值分析得出的管道最大应力与规范方法中圆周断裂应力的理论值进行了对比,以判断管道在地震发生时受不同情况影响时的安全性,为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能否继续服役提供理论依据。

二、输油管管壁轴向缺陷应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输油管管壁轴向缺陷应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管道环焊缝漏磁检测及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管道环焊缝缺陷漏磁检测有限元分析
    2.1 漏磁检测技术
    2.2 电磁学理论基础
    2.3 漏磁检测有限元模型
    2.4 缺陷漏磁场有限元结果分析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管道环焊缝缺陷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3.1 环焊缝缺陷极限承载力管道模型
    3.2 管道环焊缝缺陷有限元结果分析与讨论
    3.3 管道失效评判对比
    3.4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冻土区埋地管道应力分析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管道应力应变研究现状
        1.2.2 含裂纹管道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2 缺陷类型及断裂基本理论的探讨
    2.1 冻土区管道缺陷产生的原因
    2.2 裂纹缺陷分类
    2.3 线弹性断裂理论
        2.3.1 应力强度因子
        2.3.2 能量释放率
    2.4 弹塑性断裂理论
        2.4.1 COD理论
        2.4.2 J积分
    2.5 本章小结
3 管道裂纹疲劳寿命预测
    3.1 含裂纹管道剩余寿命预测
    3.2 管道低周疲劳寿命预测
        3.2.1 Manson-Coffin公式
    3.3 基于损伤力学低周疲劳损伤模型
        3.3.1 损伤力学基础理论
        3.3.2 低周疲劳寿命损伤力学模型预测
4 冻土区埋地管道有限元分析模型
    4.1 管道模型的选择
        4.1.1 边界条件及载荷的施加
    4.2 冻土区管道模型的建立
        4.2.1 参数设定
        4.2.2 数学模型
    4.3 含缺陷管道模型的建立
5 管道参数对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分析
    5.1 管径对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
    5.2 内压对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
    5.3 保温层厚度对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
    5.4 温差对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
    5.5 缺陷长度对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
        5.5.1 裂纹长度对J积分的影响
        5.5.2 裂纹长度变化下K的变化
    5.6 周向缺陷长度对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
        5.6.1 周向裂纹长度变化下J积分的变化
        5.6.2 裂纹长度变化下K的变化
    5.7 管道厚径对含缺陷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
        5.7.1 不同深度和长度变化下J积分的变化
        5.7.2 裂纹长度变化下K的变化
    5.8 缺陷角度对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
        5.8.1 缺陷角度变化下J积分的变化
        5.8.2 裂纹角度变化下K的变化
    5.9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目录
硕士学位论文缴送登记表

(3)塌陷区埋地管道应力分析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埋地管道的应力应变分析
        1.2.2 管道裂纹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2 塌陷区域基本分析
    2.1 塌陷成因
    2.2 主要塌陷类型
        2.2.1 采空塌陷
        2.2.2 岩溶塌陷
        2.2.3 黄土湿陷
        2.2.4 震陷
    2.3 塌陷对管道作用过程
    2.4 管土相互作用
        2.4.1 土弹簧模型
        2.4.2 弹性地基梁模型
        2.4.3 非线性接触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塌陷区埋地管道有限元分析
    3.1 基本假设
    3.2 管道载荷
    3.3 管土本构关系
        3.3.1 管道本构关系
        3.3.2 土体本构关系
    3.4 塌陷区管道模型的建立
    3.5 各参数对管道反应的影响分析
        3.5.1 管道悬空长度对管道力学性能的影响
        3.5.2 管道内压对管道力学性能的影响
        3.5.3 管道内压对暗悬管道力学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断裂力学理论及裂纹有限元分析
    4.1 缺陷类型及成因
    4.2 裂纹形式
    4.3 管道应力分析
    4.4 断裂力学
        4.4.1 能量释放理论
        4.4.2 应力强度因子
        4.4.3 COD理论
        4.4.4 J积分
    4.5 含缺陷管道模型的建立
    4.6 轴向缺陷长度对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
        4.6.1 裂纹长度变化下J积分的变化
        4.6.2 裂纹长度变化下应力强度因子K的变化
    4.7 环向裂纹长度对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
        4.7.1 裂纹长度变化下J积分的变化
        4.7.2 裂纹长度变化下应力强度因子K的变化
    4.8 裂纹长度对含环向缺陷暗悬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
        4.8.1 不同裂纹长度下J积分的变化
        4.8.2 不同裂纹长度下应力强度因子K的变化
    4.9 本章小结
5 管道安全性研究
    5.1 管道允许的最大下沉量
    5.2 管道设计准则
        5.2.1 基于应力设计准则
        5.2.2 基于应变设计准则
    5.3 管道失效判别依据
        5.3.1 基于应力的失效判别依据
        5.3.2 基于应变的失效判别依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目录
硕士学位论文缴送登记表

(4)基于有限元和PSO-BP的多点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单点腐蚀缺陷管道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多点腐蚀缺陷管道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
2.管道腐蚀理论综述
    2.1 多点腐蚀缺陷管道爆破压力
        2.1.1 腐蚀管道的剩余强度评估方法
        2.1.2 多点腐蚀管道爆破压力的计算
    2.2 多点腐蚀缺陷管道爆破实验
        2.2.1 多点腐蚀管道爆破试验基本介绍
        2.2.2 多点腐蚀管道爆破失效模式
    2.3 本章小结
3.基于有限元法的多点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研究
    3.1 有限元方法简介
        3.1.1 有限元分析的前处理过程
    3.2 有限元分析的求解过程
        3.2.1 选择分析类
        3.2.2 确定载荷
        3.2.3 求解计算
        3.2.4 约束条件
        3.2.5 失效准则
    3.3 多点腐蚀缺陷管道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3.3.1 建立有限元模型
        3.3.2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
    3.4 本章小结
4.基于PSO-BP的多点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的研究
    4.1 PSO-BP模型的基本思想
        4.1.1 PSO的原理和特点
        4.1.2 BP神经网络的原理和特点
        4.1.3 Lasso变量选择
        4.1.4 PSO-BP模型的设计
    4.2 数据处理
    4.3 基于PSO-BP的多点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的研究
        4.3.1 PSO-BP模型参数的设定
        4.3.2 PSO-BP失效压力预测及分析
    4.4 PSO-BP模型与有限元模型对比
        4.4.1 模型性能分析
        4.4.2 两种方法与常用多点腐蚀缺陷评价方法对比
    4.5 本章小结
5.缺陷间相互作用对管道失效压力的影响
    5.1 有限元分析数据库的简介
    5.2 单一腐蚀缺陷管道有限元分析
    5.3 PSO-BP神经网络的建立
        5.3.1 数据集的建立
        5.3.2 多点腐蚀缺陷轴向相互作用
        5.3.3 多点腐蚀缺陷环向相互作用
    5.4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聚氨酯基湿敏感性复合材料构建及其修复漏损供水管道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供水管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管道修复用复合材料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和仪器
        2.1.1 试验材料与药品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验系统
    2.2 试验方法与检测指标
        2.2.1 自粘类与胶粘类止水材料管道修复性能试验
        2.2.2 材料结构表征方法
        2.2.3 材料性能表征及测定方法
第3章 湿敏感性复合止水材料制备
    3.1 自粘类与胶粘类止水胶带修复性能分析
        3.1.1 自粘类止水胶带修复性能试验分析
        3.1.2 胶粘类止水胶带修复性能试验分析
    3.2 湿敏感性复合材料外敷基材比选与优化
        3.2.1 NR/PE共混弹性体
        3.2.2 PIB改性SEBS疏水弹性体
        3.2.3 聚氨酯弹性体
    3.3 湿敏感性复合材料胶粘剂合成优化
        3.3.1 功能扩链剂多巴胺聚氨酯胶粘剂
        3.3.2 侧链枝接多巴胺聚氨酯胶粘剂
    3.4 聚氨酯基复合止水材料的优化构建
        3.4.1 基材与胶粘剂的界面分析
        3.4.2 胶层物理尺寸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氨酯基湿敏感性复合材料性能表征
    4.1 湿敏感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4.1.1 拉伸性能
        4.1.2 抗水压性能
        4.1.3 耐疲劳性
    4.2 湿敏感性复合材料化学性能分析
        4.2.1 耐水性能
        4.2.2 耐候性能
        4.2.3 耐化学介质性能
    4.3 湿敏感性复合材料的水质安全性分析
        4.3.1 对水质常规指标的影响
        4.3.2 DMF残留
        4.3.3 三乙胺残留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供水管道漏损修复应用试验
    5.1 聚氨酯基湿敏感性复合材料修复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5.1.1 修复层搭接宽度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5.1.2 材料宽度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5.1.3 材料修复层数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5.1.4 修复层超出缺陷长度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5.1.5 管道漏口形状及尺寸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5.1.6 带水修复水压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5.2 修复失效后湿敏感性复合材料性能分析
        5.2.1 修复失效湿敏感性复合材料理化性能变化
        5.2.2 修复失效湿敏感性复合材料微观形貌表征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管廊管道的应力分析
    2.1 一次、二次应力校核理论
    2.2 平面布置管道
        2.2.1 有限元软件介绍
        2.2.2 建立有限元模型
        2.2.3 结果及分析
        2.2.4 其他平面管道
    2.3 三维布置管道
        2.3.1 建立有限元模型
        2.3.2 结果及分析
        2.3.3 其他三维管道
    2.4 管架沉降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管廊管道直管段的腐蚀缺陷评价
    3.1 API579准则
        3.1.1 腐蚀缺陷尺寸的确定
        3.1.2 腐蚀区面积的计算
    3.2 均匀腐蚀缺陷评价
        3.2.1 一级评价
        3.2.2 二级评价
    3.3 局部腐蚀缺陷评价
        3.3.1 一级评价
        3.3.2 二级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管廊管道弯管段腐蚀缺陷的有限元评价
    4.1 前处理过程
        4.1.1 确定单元类型
        4.1.2 管道基本数据
        4.1.3 有限元模型建立
        4.1.4 网格划分
    4.2 ANSYS模型的分析求解
        4.2.1 边界条件与压力加载
        4.2.2 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可靠性的管廊管道剩余寿命预测
    5.1 极值分布简介
    5.2 参数估计—矩估计法
    5.3 管道临界腐蚀深度
    5.4 实例分析
        5.4.1 管道基本数据
        5.4.2 检测数据分析拟合
        5.4.3 不同可靠度下管道可使用寿命实例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寒区埋地外腐蚀类缺陷管线多场耦合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缺陷管线强度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地震及滑坡灾害作用下管线强度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寒区管线强度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管线耦合场强度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5 管线完整性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寒区含单一腐蚀缺陷管线热-固耦合力学分析
    2.1 寒区土壤冻胀特性
    2.2 热-固耦合二维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
        2.2.1 二维物理模型
        2.2.2 二维热-固耦合数学模型
    2.3 含单一腐蚀缺陷管线失效分析理论
        2.3.1 单一腐蚀缺陷定义
        2.3.2 ModifiedASMEB31.G方法
        2.3.3 RPA(Modified085dL)方法
        2.3.4 DNV-RP-F101方法
        2.3.5 寒区腐蚀管线基于应变的失效判据
    2.4 含单一腐蚀缺陷管线热-固耦合力学分析
        2.4.1 结构参数
        2.4.2 有限元模型
        2.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5 含不同角度缺陷的腐蚀管线热-固耦合力学分析
    2.6 含单一腐蚀缺陷管线热-固耦合影响因素分析
        2.6.1 管内流体温度对腐蚀管线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2.6.2 管内流体压力对腐蚀管线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2.6.3 大气传热系数对腐蚀管线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2.6.4 相对腐蚀深度对腐蚀管线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2.7 小结
第三章 寒区含双腐蚀缺陷管线热-固耦合力学分析
    3.1 热-固耦合三维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
        3.1.1 三维物理模型
        3.1.2 三维热-固耦合数学模型
    3.2 双腐蚀缺陷管线失效判定原理
        3.2.1 双腐蚀缺陷间距尺寸确定
        3.2.2 含双腐蚀缺陷管线失效分析理论
    3.3 含双腐蚀缺陷管线热-固耦合力学分析
        3.3.1 结构参数
        3.3.2 有限元模型
        3.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4 双腐蚀缺陷管线热-固耦合影响因素分析
        3.4.1 管内流体温度对双腐蚀管线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3.4.2 管内流体压力对双腐蚀管线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3.4.3 大气传热系数对双腐蚀管线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3.4.4 腐蚀缺陷特性对双腐蚀管线力学特性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3.5 小结
第四章 寒区腐蚀缺陷管线热-流-固耦合力学分析
    4.1 三维热-流-固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
        4.1.1 三维物理模型
        4.1.2 三维热-流-固耦合数学模型
    4.2 单一冻胀土壤中腐蚀管线热-流-固耦合力学分析
        4.2.1 结构参数
        4.2.2 有限元模型
        4.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4.3 单一冻胀土壤中双腐蚀管线热-流-固耦合影响因素分析
        4.3.1 管内流体温度对双腐蚀管线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4.3.2 管内流体压力对双腐蚀管线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4.3.3 腐蚀缺陷特性对双腐蚀管线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4.4 差异性冻胀土壤中腐蚀管线热-流-固耦合力学分析
        4.4.1 结构参数
        4.4.2 有限元模型
        4.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4.5 差异性冻胀土壤中双腐蚀管线热-流-固耦合影响因素分析
        4.5.1 管内流体温度对双腐蚀管线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4.5.2 管内流体压力对双腐蚀管线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4.5.3 腐蚀缺陷特性对双腐蚀管线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4.6 小结
第五章 地震时程效应下寒区双腐蚀管线热-流-固耦合力学分析
    5.1 寒区埋地管线振动的基本方程
    5.2 地震时程效应下寒区双腐蚀管线热-流-固耦合力学分析
    5.3 地震波时程效应下寒区双腐蚀管线热-流-固耦合影响因素分析
        5.3.1 管内流体温度对地震载荷作用下双腐蚀管线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5.3.2 管内流体压力对地震载荷作用下双腐蚀管线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5.3.3 腐蚀缺陷特性对地震载荷作用下双腐蚀管线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8)西气东输管道维抢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外油气输送管道发展历程
    1.2 国内油气输送管道发展历程
    1.3 长输油气管道修复
        1.3.1 发展油气管道修复的意义
        1.3.2 油气管道修复技术
        1.3.3 地质沉降等自然因素引起管道缺陷修复
    1.4 管线钢焊接断裂研究
        1.4.1 管线钢焊接
        1.4.2 管线钢断裂评价方法
        1.4.3 断裂韧性试验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打孔盗油修复技术
    2.1 管帽修复结构的强度分析与修复方案的确定
        2.1.1 有限元模型
        2.1.2 管帽修复补强应力分析
        2.1.3 极限载荷的确定
        2.1.4 管帽尺寸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2.1.5 不同服役条件管道的修复效果
        2.1.6 修复方案
    2.2 补板修复结构的强度分析与修复方案的确定
        2.2.1 有限元模型
        2.2.2 补板修复补强应力分析
        2.2.3 补板修复结构极限载荷的确定
        2.2.4 补板尺寸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2.2.5 不同服役条件管道的修复效果
        2.2.6 修复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然因素引起管道缺陷修复技术
    3.1 山体滑坡引起管道缺陷的修复
        3.1.1 滑坡作用下管道的应力分析
        3.1.2 修复的安全性评定
        3.1.3 滑坡坡体抢修措施
        3.1.4 管道抢修措施
    3.2 不均匀地质沉降引起管道缺陷的修复
        3.2.1 沉降对管道的危害
        3.2.2 地质沉降作用下管道的应力分析
        3.2.3 沉降修复的安全性评定
        3.2.4 沉降修复措施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直管耦合式堵漏夹具设计及优化
    4.1 直管耦合式堵漏夹具的设计
        4.1.1 夹具结构
        4.1.2 夹具设计实例
    4.2 直管耦合式堵漏夹具强度刚度校核及优化
        4.2.1 夹具及螺栓结构
        4.2.2 ANSYS建模及计算
        4.2.3 计算结果及校核
        4.2.4 直管耦合式堵漏夹具的优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气东输管道焊缝缺陷失效分析评价
    5.1 失效案例概述
        5.1.1 失效管线项目概况
        5.1.2 失效管线裂纹概述
    5.2 失效管道材料断裂韧性测试
        5.2.1 断裂韧性试验材料
        5.2.2 断裂韧性试验试样形式及取样方法
        5.2.3 断裂韧性试验过程和试验设备
        5.2.4 断裂韧性试验所用的方程
        5.2.5 断裂韧性试验结果
    5.3 失效管道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5.3.1 管道模型、材料参数、载荷及边界条件
        5.3.2 应力强度因子弹性模拟结果
        5.3.3 应力强度因子弹塑性模拟结果
    5.4 失效管道断裂力学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含腐蚀缺陷输油管道抗震完整性及修复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震害实例
        1.1.1 研究背景
        1.1.2 震害实例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含点蚀缺陷输油管道抗震研究现状
        1.3.2 含多个腐蚀缺陷输油管道抗震研究现状
        1.3.3 管道腐蚀缺陷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含腐蚀缺陷输油管道模型的建立
    2.1 解析模型的建立
        2.1.1 抗震规范法
        2.1.2 管道地震响应运动方程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1 腐蚀缺陷的简化及表征
        2.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 油气管道的许用应力及失效准则
        2.3.1 油气管道的许用应力
        2.3.2 油气管道的失效准则
    2.4 管道腐蚀缺陷区域静载作用下的应力分析
    2.5 管道固有振型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规范法分析管道缺陷区域的应力及剩余强度
    3.1 管道腐蚀缺陷区域的应力分析
        3.1.1 根据我国的CVDA规范分析
        3.1.2 根据ASME B31G标准分析
        3.1.3 根据净截面准则分析
        3.1.4 管道腐蚀缺陷区域应力计算
        3.1.5 规范计算值与有限元计算值对比
    3.2 有限元计算结果拟合
        3.2.1 拟合公式
        3.2.2 拟合公式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3.3 管道腐蚀缺陷区域的剩余强度
        3.3.1 轴向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的计算
        3.3.2 环向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的计算
        3.3.3 管道腐蚀缺陷区域剩余强度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腐蚀缺陷输油管道抗震完整性分析
    4.1 含单个腐蚀缺陷输油管道抗震完整性分析
        4.1.1 腐蚀深度对管道抗震完整性的影响
        4.1.2 腐蚀位置对管道抗震完整性的影响
        4.1.3 场地类别对管道抗震完整性的影响
    4.2 含多个腐蚀缺陷输油管道抗震完整性分析
        4.2.1 腐蚀深度对管道抗震完整性的影响
        4.2.2 腐蚀位置对管道抗震完整性的影响
        4.2.3 场地类别对管道抗震完整性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修复后缺陷输油管道的抗震完整性分析
    5.1 管体缺陷B型套筒修复技术
        5.1.1 B型套筒修复技术简介
        5.1.2 B型套筒修复主要技术指标
        5.1.3 B型套筒修复技术的适用范围
        5.1.4 B型套筒设计与制作
    5.2 管体缺陷碳纤维复合材料修复技术
        5.2.1 复合材料修复技术简介
        5.2.2 复合材料修复主要技术指标
        5.2.3 复合材料修复技术的适用范围
        5.2.4 复合材料修复所需厚度的计算
    5.3 修复后管道抗震完整性有限元分析
        5.3.1 修复后管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2 B型套筒修复后管道抗震完整性
        5.3.3 碳纤维复合材料修复后管道抗震完整性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的抗震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震害实例
        1.1.1 研究背景
        1.1.2 震害实例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的数值分析
    2.1 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的理论模型建立
        2.1.1 管道结构的抗震理论分析方法
        2.1.2 管道结构的动力反应运动方程
        2.1.3 管道结构的时程分析法
    2.2 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1 裂缝尖端附近应力场及位移场
        2.2.2 模型单元选取
        2.2.3 裂缝区域模拟
        2.2.4 管道材料模型
        2.2.5 管道几何模型
        2.2.6 含裂缝缺陷管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7 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结构荷载分析
        2.2.8 土弹簧模型
        2.2.9 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的边界约束条件
    2.3 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有限元模型的可信性验证
        2.3.1 应力强度因子
        2.3.2 应力强度因子求解方法
        2.3.3 ANSYS应力强度因子模块
        2.3.4 ANSYS求解应力强度因子步骤
        2.3.5 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对比
    2.4 管道的模态分析
    2.5 管道的地震响应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抗震性能的参数影响分析
    3.1 裂缝深度对管道抗震性能的影响
        3.1.1 不同裂缝深度的管道模型
        3.1.2 不同裂缝深度管道的数值分析
    3.2 裂缝长度对管道抗震性能的影响
        3.2.1 不同裂缝长度的管道模型
        3.2.2 不同裂缝长度管道的数值分析
    3.3 管壁厚度对管道抗震性能的影响
        3.3.1 不同管壁厚度的管道模型
        3.3.2 不同管壁厚度管道的数值分析
    3.4 场地条件对管道抗震性能的影响
        3.4.1 场地条件的选取与模型的建立
        3.4.2 不同场地条件下含裂缝缺陷管道的数值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抗震性能的适用性分析
    4.1 R6方法
        4.1.1 R6理论方法
        4.1.2 基于R6方法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的安全性评定
    4.2 API579方法
        4.2.1 API579理论方法
        4.2.2 基于API579方法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的安全性评定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四、输油管管壁轴向缺陷应力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管道环焊缝漏磁检测及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D]. 储玲玉.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冻土区埋地管道应力分析及安全性研究[D]. 邓婕.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20(04)
  • [3]塌陷区埋地管道应力分析及安全性研究[D]. 李心雨.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20(04)
  • [4]基于有限元和PSO-BP的多点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研究[D]. 张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
  • [5]聚氨酯基湿敏感性复合材料构建及其修复漏损供水管道的试验研究[D]. 段盛叶.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6]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研究[D]. 吕倩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7]寒区埋地外腐蚀类缺陷管线多场耦合力学分析[D]. 李巧珍.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1)
  • [8]西气东输管道维抢修技术研究[D]. 杨永和. 天津大学, 2017(01)
  • [9]含腐蚀缺陷输油管道抗震完整性及修复措施研究[D]. 王亚洲.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6)
  • [10]含裂缝缺陷输油管道的抗震安全性研究[D]. 张晓庆. 东北石油大学, 2013(12)

标签:;  ;  ;  ;  ;  

输油管道壁轴向缺陷的应力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