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线教育平台现状

我国在线教育平台现状

一、我国网络教育平台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庆[1](2021)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教育引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教育引导对策研究,是新形势下新媒体迅猛发展与大学生道德教育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水平关系到全社会主流道德意识的发展方向。研究本问题有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综合道德素质,同时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维护网络安全、构建教育强国离不开大学生群体。因此,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以及相应教育对策尤为迫切。本文通过阅读、研究大量的文献资料,系统掌握当前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调查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希望达到“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分析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影响因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引导对策”之目的。论文通过厘清网络道德的相关概念,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借鉴,通过科学界定相关概念,对相关概念和关系进行确定和澄清,阐述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借鉴。并对当前中国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网络言行道德失范、网络交往道德失范、网络学术道德失范等基本表现。通过问卷调查,准确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为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教育引导对策奠定基础。然后,分析和阐释当前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道德问题的影响因素,并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影响因素进行数据分析,进而掌握影响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网络社会自身特性、学校教育不足、社会外部环境以及家庭中父母的教育缺失等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为提出科学的对策奠定基础。梳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教育引导目标和原则,将培育理性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引导的目标,提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教育引导的原则。最后,对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教育和引导对策做出诠释,分别从网络社会、大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监管角度提出具体的、实践性的对策建议。当今的中国社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西方国家网络意识形态的威胁,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教育引导,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嘱托,将大学生培养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栋梁。

王振南[2](2021)在《B网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传统的教育行业正在被在线远程教育的发展所冲击。在线远程教育可以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线下教育成本高昂等诸多问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全国中小学都停课在家利用在线远程教育进行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在线远程教育的出现和普及必然是我国课外辅导行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本文以B网校为研究对象,结合营销理论,分析B网校的现状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宏观环境、行业竞争环境及市场分析,辨析B网校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存在的机遇与威胁,进而为B网校提出营销策略以及相应保障措施。

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3](2020)在《网络教育在物业行业培训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前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互联网+"的逐渐深入普及,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继续教育方法。网络教育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教和学的网络环境,用数字化技术传递教学内容,

邓雨[4](2020)在《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调查研究 ——以MY二中J校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整个社会各行业都面临着巨大变化,“互联网+”这一概念更是在2015年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开始深入探索互联网在重塑教育方面的无限潜能,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那么位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信息技术较为薄弱的学校就亟需利用好这个契机,化挑战为机会,让互联网开放与共享的优势,弥补经济、地域、师资等外部因素带给教学的影响,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本论文从这一背景出发,从三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的教育变革和相关研究、国内外初中生如何使用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的研究以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差距的相关课程研究,笔者在调研前期学习理论、了解国内外案例,并以此为基础,对笔者所任教的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初中——MY二中J校区,其依托互联网开展在线学习的行为作为案例,展开调研。希望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明晰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以此对地经济落后地域的中学开展在线学习提供切实帮助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将案例学校的学生按照年级分组,各年级随机抽取20名学生,并和位于市中心的MY二中校本部的学生作为对比,了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哪些网络教学活动,以及学生自主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情况。其次采用访谈法对教师进行访谈,多方面了解在线教学的现状。同时笔者深入课堂和课外活动进行观察,具体从语文学科入手,如实记录网络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模式及使用现状,总结案例学校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在线学习的积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归因,寻求解决办法。在城乡和校际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出现,将打破学习资源在空间上的限制,同一个世界,同一片网络,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依托互联网,可以使教学活动更为包容、开放、灵活、迅捷、多元,城乡结合部的学生也能接触到优质教学资源,接先进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习能力,缓解了落后地区师资力量不足、家长辅导无力的情况,这对促进教育公平有着重大意义。笔者认为,通过这样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入教学一线的调研,能够找出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在互联网使用上具体存在的问题,能帮助该校教师发展与完善信息素养、改进教学实践,能了解学生在运用网络学习时的困惑,有助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缩小城乡差距。对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改革也有一定启示意义。

位自豪[5](2020)在《基于文本相似度的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研建》文中研究指明网络教育是信息化时代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基本技术途径,同时,“互联网+教育”已被写入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教育信息化已经纳入国家战略。特别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以来,网络教育更是迅猛发展,因其方便、灵活、个性化的特点而广受欢迎。网络教育通常包括导学、授课、答疑、评价等多个环节,只有各环节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才能有效提高网络教育质量。其中答疑环节往往依赖答疑系统为学员提供答疑解惑,帮助提高学员学习效果。然而目前我国网络教育的答疑环节未受到足够重视,市场上已有的多个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环节存在着薄弱之处:或答疑功能为即时消息形式,使得解答淹没在各种聊天消息中不方便检索;或教师不得不针对同一个知识点疑惑进行重复解答以满足不同学员的多次提问导致效率低下;或答疑功能缺乏激励机制,教师以及学员参与度不高;或答疑形式过于简单,使用体验不够友好。据此本文基于文本相似度计算设计实现了一个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主要工作包括:(1)为解决学员提问重复教师重复答疑的问题,将文本相似度计算技术应用于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之中。基于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建立文本相似度计算模型,设计实现了基于相似度计算的匹配相似提问算法。经过训练后的文本相似度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匹配相似提问算法中有较好应用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教师重复答疑的工作量。(2)结合对已有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的调研和分析,设计实现了一个新颖的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对提问功能、解答功能、金币激励等主要系统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设计,并进行了系统架构和数据库设计。为提高用户对答疑系统的使用率,专门设计了一套金币激励方案,答疑教师解答提问可以获得相应金币,学员用户的提问获得他人认可也可获得金币返还。(3)对基于本文相似度计算的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和实现。采用Django WEB框架、Python语言以及MTV(Model–Template–View)模型搭建了系统,阐述了学员提问,教师解答,全文检索等主要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本文研究并构建的系统作为文本相似度计算在网络教育答疑环节的尝试和应用,结合金币激励机制为用户提供友好答疑体验,可以作为网络教育答疑环节的子系统,为网络教育平台提供有力的支撑。

张敏[6](2020)在《新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宝鸡市2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互联网时代下,推进中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已经成为时代必须。特别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目标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对开展实施的线上教学提出明确要求,网络教学已成为疫情之下搞好教育教学的最好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不能不重视网络教育的重要作用,发挥网络优势,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方法,为思政课增添吸引力和活力,提高学生的获得感。目前,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有利有弊,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效果也成为了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调查法、跨学科研究法,充分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在宝鸡市2所中学开展调研,运用经济学中的Porter模型,分析思想政治课在互联网线上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按照功能分析法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制度保障、合理化管理、相互交流等五个方面提出增强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对策。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对本文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的阐述;第三部是对宝鸡市2所中学进行了“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以及结果分析;第四部分是对调查问卷中所存在问题以及成因分析;第五部分基于“Porter”理论,构建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五力支撑模型”,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制度保障、合理化管理、相互交流五个方面探讨了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的对策。

范丽君[7](2020)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以接受理论为借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4年我国接入互联网之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产生到不断壮大,经历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发展进程,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同样经历了由现象到本质、由经验型到科学化的认识阶段,大致可分为管控应对阶段、主动探索阶段、深化研究阶段,并朝着学科化方向发展。虚拟实践性是开展体验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依据;交互主体性是构建主体间性教育思维的前提基础;隐蔽渗透性是运用潜隐性教育方式的重要依据。结合调查问卷结果检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其教育者封闭的教育思维、“去现实化”的教育内容、孤立的教育载体、单一的话语体系等问题,是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低实效性、少针对性的主要原因。诞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接受理论提出了“走向读者”这样一个新思路,由“文本中心论”转向了“读者中心论”,是美学研究领域方法论的根本性转变。借鉴接受理论“接受者中心”、“期待视野”、“召唤结构”、“读者参与”、“审美经验”、“审美距离”、“偏离效应”等概念,对解决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存问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借鉴接受理论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二者在理念、要素、过程、环节等方面的相似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接受理论的内在动力。针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存问题,本文借鉴接受理论构建一个包括理念创新、内容优化、载体运用、话语变革在内的创新体系,四个要素分别处于创新体系的核心层、根本层、渠道层和表象层,彼此联系、相互交织,共同发挥协同创新效应。接受理论认为读者作为接受者在文学价值结构中处于灵魂地位,是文学价值创造的直接参与者。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性和创新超越性。接受理论中“接受者中心”的观点启示教育者要树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有对话性、差异性和发展性。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交互主体性的本质体现,“受众至上”的互联网思维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趋势的应然选择。大学生主体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要密切关注接受主体的思想行为特点、与大学生平等对话、培养大学生主体性能力来实现。“期待视野”是读者基于自身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一种审美期待,它决定了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效果。当代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是促使其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动力。教育者要充分关注大学生指引导向需求、沟通交流需求、表达自我需求,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要符合大学生的“期待视野”,又要力求满足其“创新期待”。按照生活化、人文性、时代感的优化原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以网络“三观”教育作为基础性内容,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政治引领,创新媒介素养教育。接受理论强调读者的阅读对作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网络接受方式以互动性、体验性、参与感为特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应当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举、目的性与渗透性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教育性和参与性共存的原则,有效利用微博、微信、APP等“微”平台,开发推广“严肃游戏”,加快建设“慕课”、“微课”等“移动”课堂。“召唤结构”是由作家建构、由读者对未定点及空白进行确定和填充的结构机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教育者用话语体系建构起“召唤结构”。教育者要重视接受者的主观创造性,研究大学生的网络话语偏好,灵活运用网言网语的“偏离效应”。根据网络语言“泛话语权”、“小叙事”、“可视化”的特点,按照提高话语体系的“引导力”、“渗透性”、“柔性化”的原则变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掌握网络话语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拓展话语资源,精心组织话语形式,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黄珊[8](2020)在《高校网络育人路径创新研究 ——以江西省三所高校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在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兴的网络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学习习惯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高校网络育人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校网络育人是传统育人方式的延伸和创新,相对于传统育人而言,网络育人的资源更加丰富,方式更加便捷,能很好地弥补传统育人方式的不足。同时,高校网络育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我们研究分析,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克服弊端。本文围绕高校网络育人的路径创新这一主题,梳理高校网络育人有关理论,查找高校网络育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网络育人的路径创新进行探索。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的总结与分析,阐述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以及难点。第二部分为高校网络育人概述,主要概述了高校网络育人的内涵、意义及涉及的要素分析等。第三部分为通过对江西省内三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高校网络育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多角度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为高校网络育人的路径创新探索,包括了健全高校网络育人制度体系、优化高校网络育人平台的功能发挥、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和能力、丰富高校网络育人文化内涵、加强高校网络育人队伍建设以及推进高校网络育人的现代化治理等六个方面。

李华珍[9](2020)在《基于网络教育学习者特征向量的相似学习者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教与学的方式也在发生多样化的转变,而传统教育难以满足社会上数量庞大的学习者群体,网络教育也因此应运而生。由于该教育模式赋予了学习者更多自主学习空间及权限,向学习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相关支持服务和个性化、适应性教学显得尤为必要。作为网络教学系统的核心要素——学习者是提供优质学习服务的对象。其中,学习者特征分析成为网络教育系统全面了解学习者需求和提供精准学习服务的关键途径。学习者特征一方面反映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状态和特点;一方面能够促进网络教育系统对学习者的指导和服务,因此是网络教育重要的研究方向。但是在传统远程教育中,对学习者分析不够全面细致甚至忽视学习者特征以及其所反映的学习状态等,容易导致学习者产生学习迷航、学习动力降低等问题,进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效。此外,面对庞大的学习者群体,将他们独立开来提供个性化教学和相关服务势必会耗费大量的教育资源、时间成本,还忽视了学习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共性和规律。因此,本研究一方面关注网络教育学习者特征的全面性和可数据化,并在此基础上将学习者特征向量化,以期为学习者特征分析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还注重具有相似特征的学习者,并且依据学习者特征向量形成了相似学习者。通过对学习者特征向量化和相似学习者分析,旨在为优化学习效果、改善学习过程、提升新的远程教育模式质量提供一些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基于上述背景,为了能够在网络教育中直接相对全面地应用学习者特征,进而优化学习支持服务,本文的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本文对网络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学习者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梳理,并界定了网络教育学习者特征、学习者特征向量和相似学习者等概念,为学习者特征向量化和相似学习者形成奠定理论基础。(2)本研究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数据标准化、聚类分析为原则,以江南大学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系统的学习者体系为基础,对学习者特征体系进行实务化处理,通过二级指标数据得出一级指标特征值,并在此基础上将学习者特征向量化。(3)依据学习者特征向量,首先,随机获取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平台10000条学习者特征数据、其次,应用凝聚层次聚类方法进一步形成相似学习者,并采用轮廓系数方法来选择最佳聚类结果,根据最佳聚类结果得出相似学习者类别,并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再对相似学习者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本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研究是对学习者特征体系的进一步深入应用,能够为学习者特征实际应用提供基础,同时关注相似学习者的分析和应用,为相似学习者应用服务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贾世琦[10](2020)在《智慧教学平台在广州体院排球普修班教学运用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在高校排球普修课中,学生在经过整个教学过程后,普遍存在学习效果不佳,技术动作不规范等问题。学生学习压力大,同一学期操课数量众多等都是导致学习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那么,在体育院校的排球普修课中,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排球项目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排球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其技术动作,一直以来都是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排球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和工作目标。本研究将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在广州体育学院排球普修班开展教学实验,深耕教学新方式。运用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为教师丰富教学手段、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掌握排球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及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多次实践也为智慧教学平台提出更具意义的建议,优化智慧教学平台。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将智慧教学平台引用到排球普修班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并使用《广州体育学院排球普修课考核标准》与专家评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评。通过对比后发现,实验班在助跑摸高,发球效果数据无显着性差异,在36米移动、掷羽毛球、传球、垫球、扣球等项目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兴趣性也有一定差异。与其同时收集实验班学生对智慧教学平台的使用意见与建议,因此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测试及对比,在排球基本技术教学环节中,传、垫、扣、发球等四项技术,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均有提高效果。运用智慧教学平台的教学效果,要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并且在传球,垫球,扣球三项技术中,无论是客观得分,还是主观技评分,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都要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法。2.两种教学方法下,在身体素质数据测试中,36米移动项目没有明显差异,而在掷羽毛球项目中,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的学生,因对技术动作拥有更好,更切实地体会,所以成绩较高。3.在教师强调课前预习的前提下,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的学生预习次数、频率、效果均高于传统教学方法。认为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可以改善自身不爱预习,不预习的不良习惯。4.通过调查两个班级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发现实验班学生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班,并且主观评价更加积极,正面。因此,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更加喜爱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5.通过整个教学实验,无论是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还是学生的主观评价,客观的数据测试,可以得出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可以更好地改善学生学习积极性,兴趣性,提升学生在排球及技术学习的学习效果。在排球普修课中普及推广是可行。6.目前使用的智慧教学平台自身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例如:支持系统不完善,无法分享视频,结构设置并不清晰,排球新闻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使得用户使用体验有所下降。

二、我国网络教育平台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网络教育平台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教育引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教育引导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教育引导的相关概念
        2.1.1 网络与网络社会
        2.1.2 道德与网络道德
        2.1.3 失范与道德失范
        2.1.4 道德教育和道德引导
    2.2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指导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道德教育理论
        2.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道德教育思想
        2.2.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的思想
    2.3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2.3.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
        2.3.2 舆论引导理论
        2.3.3 道德建设理论
        2.3.4 理性行为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特征
    3.1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调查
        3.1.1 问卷调查设计及调查目的
        3.1.2 问卷调查思路及问卷内容
    3.2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3.2.1 大学生网络言行道德失范
        3.2.2 大学生网络社交道德失范
        3.2.3 大学生网络学术道德失范
        3.2.4 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失范
    3.3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特征
        3.3.1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相对普遍性
        3.3.2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象隐蔽性
        3.3.3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层次性
    3.4 本章小结
4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影响因素
    4.1 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4.1.1 身心发展阶段的特殊性
        4.1.2 极端崇拜网络信息的心态
        4.1.3 追逐经济利益的心态
        4.1.4 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
        4.1.5 网络法律道德意识淡薄
    4.2 同伴关系因素
        4.2.1 不良交往对象
        4.2.2 不良交往内容
    4.3 家庭因素
        4.3.1 家庭教育的缺失
        4.3.2 父母的负面样板效应
    4.4 学校因素
        4.4.1 学校重视力度不够
        4.4.2 师资力量比较弱
        4.4.3 教育管理缺位
    4.5 社会环境因素
        4.5.1 局部社会道德的失范
        4.5.2 部分消极舆论的引导
        4.5.3 网络信息行政部门监督管理不足
        4.5.4 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4.6 网络社会因素
        4.6.1 网络社会的开放性
        4.6.2 网络社会的多元性
        4.6.3 网络社会的时效性
        4.6.4 网络社会引导的规范性
        4.6.5 网络道德规范的约束力
    4.7 本章小结
5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教育引导目标和原则
    5.1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引导的目标
        5.1.1 培育理性网络行为
        5.1.2 维护网络社会的和谐稳定
    5.2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教育引导的原则
        5.2.1 疏导与治理并重原则
        5.2.2 内化与外化并重原则
        5.2.3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原则
        5.2.4 网上教育与现实教育相结合原则
        5.2.5 科学灌输与隐性渗透相结合原则
    5.3 本章小结
6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教育引导对策
    6.1 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网络道德素质
        6.1.1 增强自身的道德意志
        6.1.2 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
        6.1.3 养成自身良好的道德习惯
        6.1.4 培养自身的网络文明素养
    6.2 强化网络道德的家庭教育
        6.2.1 合理引导大学生同伴交往
        6.2.2 强化家庭网络道德教育
        6.2.3 发挥父母的示范作用
    6.3 加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
        6.3.1 加强诚实守信教育
        6.3.2 完善德育微平台建设
        6.3.3 开设网络道德课程
        6.3.4 更新网络道德教育形式
    6.4 优化网络道德的社会环境
        6.4.1 营造良好社会道德氛围
        6.4.2 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6.4.3 树立正确价值观取向
        6.4.4 改变网络社会不良风气
        6.4.5 净化网络空间
    6.5 政府管理层面的治理举措
        6.5.1 政府行政部门加强监督管理
        6.5.2 立法机构健全法律法规
        6.5.3 司法机构从严执法
        6.5.4 网络信息机关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构建网络安全体系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教育引导对策研究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B网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第一节 网校远程教育的发展及有关概念
        一、网校远程教育的概念
        二、网校发展基本情况介绍
        三、网校对教育培训行业的影响
    第二节 相关营销理论
        一、营销策略的概念
        二、营销策略的影响因素
        三、营销环境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B网校营销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B网校经营概况及营销现状
        一、网校规模与发展历程
        二、客户与成本现状
        三、便利性与沟通现状
    第二节 B网校营销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竞争力偏弱
        二、市场占有率较低
        三、缺乏有效的沟通
    第三节 B网校营销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营销指导思想模糊
        二、产品创新性不强
        三、营销手段单一
        四、运营成本过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网校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文化
        四、技术环境
    第二节 波特五力分析
        一、供应商议价能力
        二、客户议价能力
        三、潜在进入者威胁
        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五、同业竞争程度
    第三节 市场定位
        一、市场总量分析
        二、目标市场细分
        三、目标市场选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WOT分析
    第一节 B网校的优势和劣势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第二节 B网校的机遇与威胁
        一、机遇分析
        二、威胁分析
    第三节 SWOT分析矩阵
    本章小结
第五章 B网校营销策略制定
    第一节 B网校营销策略的目标
    第二节 B网校营销策略制定
        一、消费者策略
        二、服务策略
        三、成本策略
        四、便利性策略
        五、沟通策略
    本章小结
第六章 B网校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营销策略实施的重点与步骤
        一、营销策略实施的重点
        二、营销策略实施的步骤
    第二节 营销策略实施的措施保障
        一、基础设施保障
        二、人力资源保障
        三、组织结构保障
        四、考核机制保障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网络教育在物业行业培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网络培训发展历程及趋势
    1.3研究目的、方法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点
第二章物业行业培训中需求分析
    2.1调查研究物业行业中各类职业教育形式的现状与特点
    2.2调查研究上海市物业行业从业人员的现状
    2.3调查研究上海市物业企业培训现状的矛盾点
        2.3.1工学矛盾
        2.3.2标准不统一
        2.3.3费用成本
        2.3.4培训效果
第三章互联网教育培训在物业行业的必要性分析
    3.1分析网络教育培训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与现状
        3.1.1概述
        3.1.2职业教育发展的驱动力强劲
        3.1.2.1就业市场导向
        3.1.2.2政策红利
        3.1.3在线职业教育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3.2“后疫情时代”网络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3.2.1机遇
        3.2.1.1政策扶持
        3.2.1.2新技术融合推进在线教育产业升级
        3.2.2挑战
        3.2.3物学网的SWOT分析
    3.3物业行业特性与网络教育培训的契合程度分析
        3.3.1解决工学矛盾问题
        3.3.2解决标准不统一问题
        3.3.3解决成本费用高问题
        3.3.4解决培训效果难持续问题
    3.4“物学网”的网络教育培训的应用实践
        3.4.1物学网介绍及其特点
        3.4.2运营和师资队伍
        3.4.3硬件配置与投入
        3.4.4实践应用
    3.5物学网的发展计划与展望
第四章研究物业行业网络教育的改进方向
    4.1物业行业网络教育的几个优化方向
        4.1.1加强专业化发展,深化优势领域
        4.1.2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4.1.3提高用户转化率,进而提高盈利空间
    4.2物业行业网络教育的具体优化对策和建议
结语

(4)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调查研究 ——以MY二中J校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提出
        1.研究缘起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内外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变革的研究
        2.国内外初中生如何使用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的研究
        3.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差距的相关课程研究
    (三)概念界定
        1.互联网和“互联网+”
        2.新媒体
        3.在线学习
        4.城乡结合部
    (四)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互联网+”背景下在线学习基本模式与价值
    (一)在线学习的构成要素与基本架构
    (二)在线学习的主要类型与实践流程
    (三)城乡结合部新建初中学校引入在线学习的价值
二、案例学校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现状调查
    (一)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1.样本特征分析
        2.样本参与在线活动相关数据分析
        3.数据分析小结
    (二)对教师的访谈情况
        1.访谈大纲和相关说明
        2.访谈片段
        3.小结
    (三)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1.J校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
        2.J校区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
三、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学科实践案例
    (一)网络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模式及使用现状
        1.多媒体课件
        2.交互式电子白板
        3.其他常用网络资源和使用方式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网络资源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1.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网络资源出现的问题
        2.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网络资源现存问题的归因分析
    (三)网络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策略的优化
        1.利用网络资源精心备课,大胆尝试
        2.课后辅导中利用好社交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
        3.课外拓展中更广泛地使用优质网络资源
四、案例学校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在线学习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案例学校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在线学习的积极成效
    (二)案例学校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在线学习存在的问题
        1.教师层面
        2.学生层面
        3.网络教育资源层面
    (三)案例学校开展在线学习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长和师生对在线学习的认知不足
        2.监护人对初中生的心智发育认识不足
        3.学校对在线学习缺乏系统全面的培训
        4.在线学习平台开发商的业务能力不强
五、更好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在线学习的建议和对策
    (一)国家:继续大力推动基础教育课堂的转变与发展
    (二)学校:完善开展在线学习的管理制度
    (三)教师:在教学中注入互联网的力量
    (四)学生:树立互联网时代正确的学习观和学生观
    (五)多方合作,创建教学资源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基于文本相似度的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研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答疑系统现状
        1.2.2 文本相似度计算研究现状
        1.2.3 当前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章节安排
    1.6 本章小结
2.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开发相关技术概述
    2.1 文本相似度计算技术BERT
        2.1.1 BERT简介
        2.1.2 BERT的优缺点
    2.2 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开发工具简介
        2.2.1 主要开发语言Python简介
        2.2.2 使用Python开发的原由
        2.2.3 主要开发工具的选择与Py Charm简介
        2.2.4 数据库选择
        2.2.5 开发环境搭建
    2.3 本章小结
3.文本相似度计算模型的构建和相似提问匹配算法设计
    3.1 基于BERT的文本相似度计算模型训练流程
    3.2 数据集的获取与处理
        3.2.1 数据集的获取
        3.2.2 数据集的预处理
    3.3 文本相似度计算模型的训练
        3.3.1 BERT预训练模型文件构成和使用方式
        3.3.2 数据集的输入和问句文本对向量化
        3.3.3 训练参数设置
        3.3.4 构造模型结构并训练模型
        3.3.5 训练结果的输出
    3.4 文本相似度计算模型训练结果评估
        3.4.1 文本相似度计算模型的评估指标
        3.4.2 训练结果的评估
    3.5 相似提问匹配算法的设计
        3.5.1 算法设计思路
        3.5.2 算法执行流程
    3.6 本章小结
4.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
    4.1 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需求分析
        4.1.1 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功能需求
        4.1.2 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性能需求
    4.2 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总体设计
        4.2.1 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4.2.2 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技术架构
        4.2.3 网络教育平台系统用例图
    4.3 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重要功能设计
        4.3.1 学员提问功能和匹配相似提问设计
        4.3.2 教师解答功能的设计
        4.3.3 金币奖励机制设计
    4.4 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数据库设计
        4.4.1 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user用户实体
        4.4.2 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question提问实体
        4.4.3 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answer实体
        4.4.4 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deal金币交易实体
    4.5 本章小结
5.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的实现
    5.1 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重要功能的实现
        5.1.1 提问以及相似提问匹配功能的实现
        5.1.2 教师解答功能的实现
        5.1.3 金币激励机制的实现
        5.1.4 全局检索功能的实现
    5.2 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主要功能使用界面
    5.3 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运行环境和部署流程
    5.4 本章小结
6.系统测试
    6.1 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
    6.2 功能性测试
    6.3 非功能性测试
    6.4 本章小结
7.总结和展望
    7.1 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研究总结
    7.2 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6)新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宝鸡市2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的难点
        1.4.2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网络
        2.1.2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2.2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 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现状调查——以宝鸡市2所中学为例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对教师访谈调查的设计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2.2 调查访谈结果分析
    3.3 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的现状及特点
        3.3.1 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的现状
        3.3.2 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的特点
4 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4.1.1 中学生网络意识薄弱
        4.1.2 网络教育环境较复杂
        4.1.3 学校重视程度亟待加强
        4.1.4 网络学习自制力较差
    4.2 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思政课网络教内容偏少
        4.2.2 网络发展快不确定因素多
        4.2.3 对互联网教学认识有偏差
        4.2.4 网络教学监督管理不到位
5 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对策
    5.1 基于“Porter”理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五力支撑模型”的构建
    5.2 教师教学
        5.2.1 促进教师在传统教学观念上的转变
        5.2.2 提高教师使用相关教学工具的能力
        5.2.3 提高教师在互联网方面的法律意识
    5.3 学生学习
        5.3.1 提高中学生对于网络教学的接受能力
        5.3.2 加强中学生自控及明辨是非的意识
        5.3.3 建立中学生在互联网中的责任和责任意识
    5.4 制度保障
        5.4.1 推进思政教育类软件的开发
        5.4.2 加强硬件设施的相关建设
        5.4.3 激励模式转向的奖惩措施
    5.5 合理化管理
        5.5.1 完善对思政课堂的管理
        5.5.2 建立对设备的相应管理
    5.6 相互交流
        5.6.1 学校间的交流
        5.6.2 学校与社会间的交流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以接受理论为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文献综述简析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一) 理论基础
        (二) 知识借鉴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维度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阶段及成果
        (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特征及有效运用
        (一) 虚拟实践性:开展体验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基石
        (二) 交互主体性: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前提基础
        (三) 隐蔽渗透性:运用潜隐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重要依归
第二章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检视及归因分析
    一、教育思维封闭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 教育者对网络“新变化”认识不足
        (二) 教育者对受众维度的考量不够
    二、教育内容疏离现实降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
        (一) 教育者缺少对大学生内在需求的研读
        (二) 教育内容对现实生活缺少解读和反思
        (三) 教育内容创新不足且同质化现象严重
    三、网络载体孤立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度
        (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缺少吸引力
        (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未形成合力
        (三) 教育者网络载体运用能力有待加强
    四、话语体系单一消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
        (一) 平等话语观念缺位
        (二) 话语资源单一匮乏
        (三) 话语方式恰适性不足
        (四) 话语影响力逐渐式微
第三章 接受理论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启示
    一、接受理论的创立及运用
    二、接受理论重要观点解析
        (一) “接受者中心”
        (二) “隐含的读者”
        (三) “审美经验”
        (四) “期待视野”
        (五) “召唤结构”
        (六) “读者参与”
    三、接受理论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性
        (一) 现实需求: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二) 内在动力:二者在要素、过程等方面的相似性
    四、基于接受理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构想
        (一)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目标
        (二)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原则
        (三)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素
第四章 视角转向:树立大学生主体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一、“接受者中心”彰显出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一) 接受理论中“接受者中心”的内涵
        (二) 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特点
        (三) “接受者中心”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二、树立大学生主体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逻辑必然
        (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交互主体性的本质体现
        (二) 确立“受众至上”互联网思维的必然要求
        (三) 顺应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趋势的应然选择
        (四) 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逻辑起点
    三、大学生主体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实现路径
        (一) 关注大学生的多层次需求
        (二) 实现与大学生的平等对话
        (三) 强化大学生网络主体能力
第五章 内容优化:契合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期待视野”
    一、“期待视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依据
        (一) 接受理论中“期待视野”的内涵及启示
        (二) 探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期待视野”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内在遵循
        (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征
        (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原则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设计
        (一) 网络“三观”教育:突出主导性内容
        (二) 网络道德教育:强化根本性内容
        (三) 网络政治教育:优化主体性内容
        (四) 媒介素养教育:创新拓展性内容
第六章 载体运用: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互动”
    一、“互动参与”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的着力点
        (一) 接受理论中读者参与的重要意义
        (二) 当代大学生网络接受方式的特点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的内部考量
        (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内涵
        (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特征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的实践样态
        (一) 见“微”知着——“微”平台的有效利用
        (二) 身临其“境”——严肃游戏的开发使用
        (三) “移动”课堂——网络教育平台的搭建
第七章 话语变革: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召唤结构”
    一、“召唤结构”为话语产品创设意义“空白”
        (一) 重视接受者的主观创造性
        (二) 研究大学生的网络话语偏好
        (三) 灵活运用网言网语的“偏离效应”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的内在依据
        (一) 网络语言特点
        (二) 话语变革原则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理路
        (一) 掌握网络话语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二) 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
        (三) 精心组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
        (四)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
        (五) 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结语
附录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高校网络育人路径创新研究 ——以江西省三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难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点
        1.3.3 研究难点
2 高校网络育人概述
    2.1 高校网络育人的内涵
    2.2 高校网络育人的意义
    2.3 高校网络育人涉及的要素分析
3 高校网络育人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高校网络育人的现状调查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具体实施
        3.1.2 调查结果分析
    3.2 高校网络育人存在的问题
        3.2.1 高校网络育人的制度不完善
        3.2.2 高校网络育人平台的功能发挥不充分
        3.2.3 高校网络育人的方法不到位
        3.2.4 高校网络育人的内容不够新颖
        3.2.5 高校网络育人的队伍不专业
    3.3 高校网络育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受重视程度不高
        3.3.2 高校网络育人平台建设不到位
        3.3.3 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能力不足
        3.3.4 高校网络育人内容创新性不够
        3.3.5 高校网络育人教育者专业素质不足
4 高校网络育人路径创新探索
    4.1 健全高校网络育人制度体系
        4.1.1 健全管理制度
        4.1.2 健全工作体系
        4.1.3 健全监管体系
    4.2 优化高校网络育人平台的功能发挥
        4.2.1 加强平台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4.2.2 提升平台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4.2.3 强化平台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3 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和能力
        4.3.1 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
        4.3.2 增强大学生辨别和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4.4 丰富高校网络文化内涵
        4.4.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高校网络文化的认同度
        4.4.2 以文化传承为核心,培养高校网络文化的自觉性
        4.4.3 以网络阵地建设为支撑,把好高校网络文化的舆论关
    4.5 加强高校网络育人队伍建设
        4.5.1 构建“四位一体”人才队伍
        4.5.2 加强网络育人培训工作
        4.5.3 重视网络育人队伍稳定
    4.6 推进高校网络育人的现代化治理
        4.6.1 推进高校网络育人治理体系现代化
        4.6.2 推进高校网络育人治理能力现代化
5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高校网络育人现状问卷调查

(9)基于网络教育学习者特征向量的相似学习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教育的发展与愿景
        1.1.2 教育大数据的兴起和发展
        1.1.3 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学习的机遇和挑战
    1.2 研究现状
        1.2.1 学习者相似度研究现状
        1.2.2 学习者特征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框架和研究意义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意义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理论和技术
    2.1 研究的相关概念
        2.1.1 网络教育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特征体系
        2.1.2 学习者特征向量及学习者特征向量化
        2.1.3 相似学习者
    2.2 理论基础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 相关技术
        2.3.1 凝聚层次聚类分析
        2.3.2 相似度分析
        2.3.3 数据标准化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教育学习者特征体系实务化
    3.1 学习者特征体系实务化基础和目的
        3.1.1 实务化基础
        3.1.2 实务化目的
    3.2 学习者特征体系实务化方法和过程
        3.2.1 学习者特征体系实务化方法
        3.2.2 学习者特征体系实务化过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教育学习者特征向量化
    4.1 学习者特征向量化的功能要求和工作流程
        4.1.1 学习者特征向量化的功能要求
        4.1.2 学习者特征向量化的工作流程
    4.2 网络教育学习者特征向量化的实现
        4.2.1 学习者特征数据的初始化采集和处理
        4.2.2 学习者特征数据的动态化采集和处理
        4.2.3 学习者特征向量的形成和输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教育中相似学习者的形成和应用探讨
    5.1 相似学习者的形成
        5.1.1 学习者特征向量聚类方法
        5.1.2 学习者特征向量聚类分析
    5.2 基于相似学习者的应用探讨
        5.2.1 相似学习者形成的系统实现探讨
        5.2.2 基于相似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推荐
        5.2.3 基于相似学习者的学习路径推荐
        5.2.4 基于相似学习者的同伴推荐
        5.2.5 学习者特征开放服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的主要成果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习者特征体系

(10)智慧教学平台在广州体院排球普修班教学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专家访谈法
        3.2.6 实验法
    3.3 研究思路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的特点分析
        4.1.1 智慧教学平台的相关介绍
        4.1.2 智慧教学平台的研发目的
        4.1.3 智慧教学平台在排球教学中特点及优势
    4.2 智慧教学平台在排球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分析
        4.2.1 排球普修课结合智慧教学平台的应用条件及辅助工具
        4.2.2 教学目标
        4.2.3 教学实验中的运用使用方法
        4.2.4 教学重难点分析
    4.3 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在广州体院普修班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4.3.1 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4.3.2 实验班与对照班排球基本技术客观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4.3.3 实验班与对照班排球基本技术主观技评分结果与对比分析
    4.4 学生对于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学的使用情况反馈与主观评价
        4.4.1 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调查分析
        4.4.2 学生对课堂教学法的反馈及评价
        4.4.3 学生对于排球项目的兴趣调查
        4.4.4 学生对于智慧教学平台的使用意见反馈及评价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附录 A 实验班教学实验教案1
    附录 A 实验班教学实验教案2
    附录 B 教学实验基本技术测评评分表
    附录 C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 D 问卷效度检验表
    附录 E 智慧教学平台在排球普修班中的运用研究实验班问卷
    附录 F 智慧教学平台在排球普修班中的运用研究对照班问卷
    附录 G 关于排球兴趣情况的调查反馈

四、我国网络教育平台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教育引导研究[D]. 李国庆.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B网校营销策略研究[D]. 王振南.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网络教育在物业行业培训中的应用[A]. 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 2020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20
  • [4]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调查研究 ——以MY二中J校区为例[D]. 邓雨. 西南大学, 2020(05)
  • [5]基于文本相似度的网络教育平台答疑系统研建[D]. 位自豪.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 [6]新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宝鸡市2所中学为例[D]. 张敏.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7]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以接受理论为借鉴[D]. 范丽君. 山东大学, 2020(09)
  • [8]高校网络育人路径创新研究 ——以江西省三所高校为例[D]. 黄珊.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2)
  • [9]基于网络教育学习者特征向量的相似学习者研究[D]. 李华珍. 江南大学, 2020(01)
  • [10]智慧教学平台在广州体院排球普修班教学运用研究[D]. 贾世琦.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标签:;  ;  ;  ;  ;  

我国在线教育平台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