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汤加味治疗月经风疹100例

四物汤加味治疗月经风疹100例

一、四物汤加味治疗经行风疹块100例(论文文献综述)

石维娟[1](2020)在《张仲景调和营卫法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数据挖掘与理论研究结合研究调和营卫法的应用规律,以期指导调和营卫法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方法:(1)数据挖掘,搜集古今医案,将搜集的医案资料统一规范后录入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和Python进行数据挖掘,研究疾病、症状、治法、用方和用药规律。(2)理论研究,人工检索与电子检索相结合,梳理古代及现代相关文献资料,按时间顺序阅读、整理、分析。梳理营卫理论;研究营卫失和的历史源流、概念和分类;分析调和营卫法的历史源流、与其他治法的关系、调和营卫法的概念和分类,与数据挖掘结果相结合分析仲景的调和营卫方;探析营卫辨证的概念和内容。成果:(1)数据挖掘成果通过数据挖掘,统计了古代医案应用调和营卫法治疗疾病的规律,治法特点,用方和用药规律;筛选出5种常见病、4个常用方和42味常用药;对常用方治疗疾病规律及药物加减规律,常见病的用方、用法及用药规律做了进一步统计。通过数据挖掘,统计了现代医案应用调和营卫法治疗疾病的规律,症状规律,治法特点,用方和用药规律;筛选出4种常见病、27个核心症状、5个常用方和33味常用药;对常用方治疗疾病规律、症状规律及药物加减规律,常见病的症状、用方、用法及用药规律了做了进一步统计。(2)理论研究成果通过理论研究与数据挖掘相结合,梳理了古今营卫失和的相关理论,总结了营卫失和的概念和分类。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调和营卫法的历史源流,通过理论研究与数据挖掘相结合,探讨了调和营卫法与八法的关系,总结了调和营卫法的概念和分类,并结合了仲景有关的调和营卫方分析调和营卫法的具体应用。在理论研究与数据挖掘相结合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营卫辨证论治的概念和方法,并从“表”和“里”两个方面探讨了调和营卫法在临床的具体应用。结论:本研究通过将数据挖掘与调和营卫法的理论紧密结合,数据挖掘结果为调和营卫法的理论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数据挖掘和理论研究结合能更科学的导调和营卫法的临床应用。

古常军,王思农[2](2017)在《三黄凝胶联合应用二丹和合方治疗月经前痤疮60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三黄凝胶联合二丹和合方治疗月经前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2016年1月2016年10月就诊的60例患者,诊断为月经前痤疮,经外用三黄凝胶配合内服二丹和合方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外用三黄凝胶配合内服二丹和合方可以明显改善月经前痤疮患者的皮损表现,解除患者的病痛,60例月经前痤疮患者中,治愈15例,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8例。结论:三黄凝胶联合二丹和合方治疗月经前痤疮疗效较好,患者满意,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古常军[3](2017)在《三黄凝胶联合二丹和合方治疗月经前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月经前痤疮属于寻常痤疮的一种特殊类型,和女性的月经周期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主要是指女性患者每逢月经将至时,在面颊部、胸背部出现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皮损加重可形成表浅脓疱、炎性丘疹、结节、囊肿甚至瘢痕,或者表现为原有丘疹增多,多为对称性散在分布,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脂溢出,这些皮疹在月经前出现或加重,而在月经过后则会减少以致于消失,多数患者伴有月经紊乱的临床表现,是好发于广大育龄期女性患者的一种十分常见的损美性皮肤病,在皮肤科临床工作中就诊的此类患者非常多见。月经前痤疮在皮肤科属于寻常痤疮的范围,而在妇科临床工作中也会有此类患者就诊,妇科归之于“月经前后诸证”,属于“月经疹”的范畴,或可称之为“痤疮型月经疹”,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临床医生对这种病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月经疹”这一命名已经逐渐被更为科学的名称取代,近年来多将本病称之为月经前痤疮。导师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中医皮肤性病学,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特的临证思维,对于发生于广大女性患者的月经前痤疮这种特殊类型的寻常痤疮,王老师依据其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将其证型进行归纳,认为其多为冲任不调型,以正气不足为本,属本虚标实之证,创立治疗痤疮的有效良方三黄凝胶以及二丹和合方。目的:本课题系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观察通过内服二丹和合方分别联合外用三黄凝胶或甲硝唑凝胶的方法治疗女性月经前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临床研究中总共收集了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纳入标准的120例女性月经前痤疮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临床研究的标准进行随机分组,总共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的60例患者采用三黄凝胶外用加上二丹和合方内服,对照组的60例患者采用甲硝唑凝胶外用加上二丹和合方内服,两组月经前痤疮的120例患者各自分别治疗四个疗程,合计四个月为一个总疗程,待每位患者治疗的疗程结束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数量、颜色、质地、形态、肿痛的变化以及伴随症状等指标进行评分,依据评分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经过内服二丹和合方加用不同的外用制剂进行治疗后的两组月经前痤疮患者所观察到的的相关症状进行了总积分方面的比较,其统计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对两组月经前痤疮患者的单项症状分别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治疗组在包括皮损数量、颜色、质地、形态、肿痛等单项症状方面的积分进行自身前后比较的情况显示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的统计结果显示分别是86.7%、71.6%,其差异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P<0.05)。结论:三黄凝胶配合二丹和合方治疗女性月经前痤疮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方芦炜,余土根[4](2016)在《月经疹的中西医概述及其治疗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月经疹是临床常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其临床表现是随月经周期反复出现的丘疹、红斑、风团、水疱等。本文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汇总整理,从而阐明月经疹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临床症状,从而找到对于月经疹确实有效的治疗手段。

连永祥[5](2016)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立足于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基本病机特点,以疏肝解郁、和解少阳为出发点,选择了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化裁而来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配合传统针刺辨证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女性中的临床疗效,以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机理。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到台北顶心中医诊所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根据西医诊断标准确诊为经前期综合征,并且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型患者中,选择90例随机分为中药针刺组和针刺组进行对照研究。两组均于月经前14天起开始接受常规针刺治疗,取穴太冲(双)、合谷(双)、三阴交(双)、血海穴(双)。每两日1次,共7次。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针刺,采用快速进针、平补平泻的手法。若腹胀疼痛者加关元穴、内关穴;肝血亏虚者加足三里、阴陵泉;肝火旺盛者加行间。中药针刺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成为柴胡15g、半夏l0g、生姜5g、人参10g、桂枝10g、茯苓15g、大黄8g、龙骨20g、牡蛎20g、大枣8枚。除了生大黄后下,其余加水800mL,煮取400 mL,后纳大黄,更煮一、二沸,取清液,去药渣,配合针刺,共治疗2个月经周期。随症加减:若阴虚偏重加熟地、石斛各10g;阳虚偏重加菟丝子、党参各l0g;痰湿重加薏苡仁20g,苍术10 g;病程久加丹参15 g,鸡血藤20 g;头痛、眩晕较甚,加天麻、钩藤各15 g;烘热自汗出加白芍15g;若心烦多怒加栀子l0g,竹叶l0g;若少寐多梦加黄连5g、阿胶l0g;若乏力倦怠加黄芪20g。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心理量表的变化情况,借此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临床试验,共收90例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1、组间均衡性进入中药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37岁,而进入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中年龄最小21岁,最大36岁。两组数据统计后,均衡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好(p>0.05)。进入中药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年,而进入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中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4年。两组数据统计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病程差异均衡,可以继续进行后续比较(p>0.05)。两组患者文化程度均在高中以上,其中进入中药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的文化程度在高中9例,大学及以上36例;职业是家庭妇女或无业的10例,脑力劳动者33例,体力劳动者2例。而进入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的文化程度高中10例,大学及以上35例;职业是家庭妇女或无业的13例,脑力劳动者31例,体力劳动者1例。两组数据统计后,均衡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好(p>0.05)。进入中药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是30.03士3.24,而进入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是30.23士2.81。两组数据统计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进入中药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SDS评分是70.26士7.42,SAS评分是85.83士6.22;而进入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SDS评分是70.32士7.54,SAS评分是87.11士5.66。两组患者在治疗前都有中-重度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并且彼此之间没有统计学检验提示的明显差异(P>0.05),可以相互比较。2、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配合针刺治疗后,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经单纯针刺治疗后,除了“口干口苦”、“排便异常”、“舌暗红”以外,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SDS及SAS量表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3、治疗后两组比较中药针刺组与针刺组在各自接受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在头痛、胸胁胀痛、乳房胀痛、小腹胀痛、肢体肿胀、咽部梗阻、胀气纳差等躯体症状以及脉象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焦虑易怒、抑郁悲伤、口干口苦、嗳气返酸、排便异常、舌象及总积分比较,中药针刺组积分显着低于针刺组组,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接受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配合针刺治疗后的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SDS以及SAS评分比接受单纯针刺的患者下降更明显(P<0.05)。4、随访评估治疗结束1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配合针刺治疗后,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在结束治疗1个月后焦虑易怒、抑郁悲伤的积分继续下降,有明显意义(P<0.05),其余评分稍有上升,但是差异没有明显的意义(P>0.05)。而经单纯针刺治疗后,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在结束治疗1个月后,在头痛、胸胁胀痛、乳房胀痛、小腹胀痛、肢体肿胀、咽部梗阻、胀气纳差等躯体症状以及脉象方面及总积分和治疗刚结束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焦虑易怒、抑郁悲伤、口干口苦、暖气返酸、排便异常、舌象比较,针刺组积分则出现了明显上升(P<0.05)。结论:1、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包括“焦虑易怒”、“抑郁悲伤”等精神症状,以及“头痛”、“胸胁胀痛”、“乳房胀痛”、“口干口苦”等躯体表现。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优势表现在对精神症状的改善上,包括焦虑易怒、抑郁悲伤,以及改善脏腑主宰的症状,如口干口苦、嗳气返酸、排便异常、舌象。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远期效应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卢锦东,谢平金[6](2015)在《从“风”与“血”论治月经疹》文中提出月经疹又称"经行风疹",是指月经周期发病,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瘙痒性皮疹,呈规律性发病。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风"、"血"两者密切相关;如《医宗必读卷十》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风者,常因风热、风寒引起;二者均以风邪为患,缘体虚风邪袭入,郁于皮腠而发。其次,妇人先天以血为本,故妇人病多责肝;而肝又与"风"、"血"息息相关,肝主藏血、疏泄之功影响着女子经、带、胎、产。故本病亦可通过不同治法来疏理肝气,调养肝血达"气血同调",气血调和则病瘥。本病临床较常见,但专门论述本病者少,临床需更多此类的理论探讨来丰富诊疗思路。

王琳琳[7](2013)在《在校女大学生月经后期与中医体质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月经后期及中医体质进行文献研究,采用临床调查方式,通过对在校女大学生月经后期现况调查,统计分析月经后期与中医体质及相关发病因素的相关性,为个体化诊疗及预防提供新思路,确定女大学生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卫生咨询与指导的重点。方法:参照相关文献自行拟定一般情况调查表,结合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华医学会2009年颁布的《中体体质类型分类判定标准》,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校女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筛查出月经后期患者196人作为病例组;在月经正常人群中,使用随机数字表按1:1的比例随机选取196人作为对照组。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索本病的易感体质及发病相关因素。结果:1.在校女大学生月经后期发病率为10.2%;月经周期天数以46~60d为多,就诊率随月经周期延长而增加。2.病例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为: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血瘀质。3.病例组发病相关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提示,在低体重及低体重指数、饮食偏嗜油腻、缺乏运动及情志异常方面病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低出生体重、母乳喂养、母亲月经后期、饮食偏嗜甘甜及辛辣、晚睡伴睡眠质量差方面高于正常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病例组月经情况统计分析结果提示:在经量、经质方面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经色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出现经期前后伴随症状者高于正常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在校女大学生月经后期发病率为10.2%;2.在校女大学生月经后期的好发体质为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3.在校女大学生月经后期发病其他相关因素有:出生低体重儿,出生后非母乳喂养,母亲月经后期,低体重低体重指数,饮食偏嗜油腻、甘甜及辛辣,晚睡且睡眠质量差,缺乏运动,多愁善感等情志异常。

李乾[8](2012)在《经前烦躁症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索近30年来中医文献中经前期综合征(重度,PMDD)证型及症状分布特点,为编制调查表提供参考依据;2.初步探讨PMDD的中医临床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1.理论探讨:从祖国医学对本病的历代文献研究,近现代中医药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动物实验等方面,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等方面,对经前烦躁症(PMDD)、经前期综合征(PMS)的中西医研究近况进行了系统阐述。2.文献梳理:检索近3O年来本病的文献资料,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证候、症状进行及相关条目进行统计、分析。3.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不同群体、年龄18-45岁的女性共计750人,初步筛查出符合PMDD诊断标准的受试者。对所筛选的受试者,进行一般情况及病史的调查,并进行《PMDD中医症状调查表》、《PMDD舌脉调查表》、《PMDD证候调查表》的填写,通过PMDD相关调查表的分析,探讨本病的证候分布规律。结果:1.经过规范化地提取所研究文献,本病证型以肝郁证、肝郁化火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和血瘀气滞证为主。本病病位主要在肝,并涉及脾、肾等脏腑。病理性质属虚实夹杂。实证,以气滞为主;虚证,以气虚为主。2.按照PMDD诊断标准,现况调查的750人中,符合PMDD诊断为44人,患病率为5.87%,年龄多集中于31-45岁。3.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44例PMDD患者《PMDD中医症状调查表》、《PMDD证候调查表》的分析,发现PMDD患者主证以肝郁化火证和肝气逆证为主,次证以脾肾阳虚证、肝郁肾虚证和肝郁血瘀证为主;总体症状以急躁易怒、口干咽燥、心烦和腰膝酸软为主。结论:从文献梳理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可知,PMDD的主证和病因病机与肝关系密切,这为PMDD从肝论治提供了理论和临床依据。

徐玉慧[9](2011)在《青蒿鳖甲汤合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收集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观察青蒿鳖甲汤合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学习中医妇科临床的一种治疗方法和思路。方法: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服用青蒿鳖甲汤合知柏地黄汤,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改良kupperman评分的变化及中医证侯评分的变化,分析青蒿鳖甲汤合知柏地黄汤体现的治疗思路和未完性问题。结果:1、本组56例患者中,改良kupperman评分病情轻者有12例,病情中度者有27例,病情重度者有17例;中医证侯积分病情轻者有15例,病情中度者有33例,病情重度者有8例。2、治疗后,本组56例患者中,改良kupperman评分疗效结果:显效21例,有效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0.36%,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有差异(p<0.05);中医证侯评分疗效结果:显效28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50%,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有差异(p<0.05)。3、经Kappa检验(p<0.05),认为改良kupperman评分的疗效与中医证侯积分的疗效具有一致性。4、本组56例患者中,年龄因素、职业、总妊娠次数与流产次数与疗效无相关性,而病程及病情轻重与疗效有相关性,病程越长、病情越重,疗效越差。结论:青蒿鳖甲汤合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可使改良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证侯积分明显降低,具有明确的疗效;改良kupperman评分与中医证侯积分具有相关性。

王梅[10](2010)在《广州两所医科学校女生经前期综合征发病率及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中医体质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PMS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分析体质与PMS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找出PMS的好发体质与稀发体质,以期今后通过调节体质减少该病发生,减轻其发病程度,为该病的防治做出一定的贡献。方法:应用《经前期综合征症状调查表》从广州两所医科学校1253名女大学生中筛选出PMS患者179名,从剩余1074名正常女大学生中随机选择179名作为对照组,而后根据《经前期综合征症状打分表》将PMS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再应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制定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对PMS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体质分型,进而得出PMS的发病率及PMS患者体质类型分布情况,PMS轻、中、重度患者在不同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并用SPSS16.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卡方、相关、回归分析,找出体质类型与PMS发病的相关性。结果:1.调查1253人,发现PMS患者179人,PMS的发病率为14.3%。2.PMS病情分级情况显示:179例PMS患者中,轻度29.1%,中度61.5%,重度9.4%,中度占比例最大。3.此次调查的PMS症状共16项,结果显示,出现频率居前8位的依次为:疲乏(85.5%),小腹胀、痛(82.7%),少腹胀、痛(69.3%),烦躁易怒(65.4%),抑郁寡欢(42.5%),工作理家热情减低(42.5%),注意力不集中(41.9%),失眠、多梦(38%),乳房胀、痛(35.2%)。4.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显示:PMS患者体质主要以气虚质(48.6%)、气郁质(37.4%)、阳虚质(32.4%)、血瘀质(30.2%)为主;对照组主要以平和质(25.1%)气虚质(29.1%)、阴虚质(21.2%)、气郁质(19%)为主。两组的体质分布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5.患者体质类型的不同,可影响症状的严重程度。平和质患者中,PMS症状属轻度者多,与属中、重度者之间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1);气虚质患者中,中度者多,与属轻、重度者之间有显着性差异;在阳虚质、气郁质中,中度者多,与属轻、重度者之间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1)。6.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MS的发生主要与体质有关,与身高、体重、锻炼身体频率等无关。7.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前期综合征与体质类型的关系:气郁质、血瘀质个体更容易得经前期综合征,阴虚质、平和质、特秉质个体更不容易得经前期综合征。结论:1.在该人群中PMS的发病率为14.3%,低于文献报道,可能与调查人群的特点有关,如年龄、生活环境、压力等。2.该人群中PMS患者病情分级以中度居多。3.疲乏,小腹胀/痛,少腹胀/痛,烦躁易怒是该人群PMS患者最常见的症状。4.经前期综合征主要与体质有关,与身高、体重、锻炼身体频率等无关。5.PMS患者存在体质偏颇。气郁质、血瘀质个体更容易得经前期综合征,阴虚质、平和质、特秉质个体更不容易得经前期综合征。6.体质类型对症状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影响。平和质患者以轻证者多,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患者症状属中度者多。7.体质类型对PMS的发病及症状严重程度有影响,可从调理易感体质入手防治PMS。

二、四物汤加味治疗经行风疹块10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物汤加味治疗经行风疹块10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张仲景调和营卫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今医案研究
    第一章 调和营卫法的古代文献研究
        1 调和营卫法的历史源流
        1.1 唐代及以前
        1.2 金元时期
        1.3 明清时期
        2 调和营卫法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章 调和营卫法的数据挖掘准备
        1 采用的软件
        2 医案研究的数据挖掘常用方法
        2.1 频数分析
        2.2 图表分析
        2.3 关联分析
        2.4 黄金分割法
    第三章 古代医案的数据挖掘
        1 建立数据库
        1.1 古代医案来源
        1.2 纳入原则
        1.3 排除原则
        1.4 数据规范化
        2 医案统计结果
        2.1 疾病结果
        2.2 治法结果
        2.3 用方结果
        2.4 用药结果
        2.5 常见疾病用方、用方及用药规律
    第四章 现代医案数据挖掘
        1 建立数据库
        1.1 现代医案来源
        1.2 纳入原则
        1.3 排除原则
        1.4 数据规范化
        2 医案统计结果
        2.1 疾病结果
        2.2 症状结果
        2.3 治法结果
        2.4 用方结果
        2.5 用药结果
        2.6 常见病症状、用方和用药规律
第二部分 仲景调和营卫法理论研究
    第一章 营卫理论概论
        1 营卫的功能
        2 营卫的关系
        3 营卫的运行
        4 营卫与气血、津液、六经、脏腑的关系
        4.1 营卫和气血的关系
        4.2 营卫和津液的关系
        4.3 营卫和六经的关系
        4.4 营卫和脏腑的关系
    第二章 营卫的病理
        1 营卫和谐的要素
        2 营卫的病理
        3 营卫失和的历史的研究概况
        3.1 唐代以前的研究概况
        3.2 三纲鼎立学说
        3.3 营卫失和卫气为主导
        3.4 营卫失和与气血阴阳津液的关系
        3.5 营卫失和与脏腑关系
        3.6 营卫失和的分类
        3.7 《伤寒论》之营卫失和
        3.8 《金匮要略》之营卫失和
        4 营卫失和的概念和分类
    第三章 调和营卫法理论研究
        1 调和营卫法与八法的关系
        2 仲景调和营卫方分析
        2.1 桂枝汤
        2.2 桂枝汤相关方
        2.3 小建中汤及相关方
        2.4 麻黄汤及相关方
        2.5 麻黄汤与桂枝汤合方
        3 小结
    第四章 营卫辨证论治初探
        1 营卫辨证论治的概念
        2 营卫辨证方法分析
        2.1 营卫辨证之病位辨证
        2.2 营卫辨证之病因病机辨证
        2.3 营卫辨证之体质辨证
        2.4 营卫辨证之综合辨证
        3 营卫辨证论治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3.1 “表病”的营卫辨证论治
        3.2 五脏系统疾病的营卫辨证论治
        4 小结
结语
    1 数据挖掘用于古今医案研究十分有效
    2 总结了营卫失和的定义和分类
    3 总结了调和营卫法的定义分类及治法特点
    4 初步提出了营卫辨证论治
    论文创新点
    问题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古代医案来源
    附录二 古代医案用方
    附录三 现代医案中医疾病
    附录四 现代医案西医疾病
    附录五 现代医案用方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2)三黄凝胶联合应用二丹和合方治疗月经前痤疮6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标准
    3.3 治疗结果
4 典型病例
5 讨论

(3)三黄凝胶联合二丹和合方治疗月经前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2 研究对象的选择
        2.2.1 诊断标准
        2.2.2 病例纳入标准
        2.2.3 病例排除标准
        2.2.4 剔除和脱落标准
        2.2.5 中止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技术路线
        3.3 治疗方法
        3.3.1 治疗组给予三黄凝胶外涂+二丹和合方内服
        3.3.2 对照组给予甲硝唑凝胶外涂+二丹和合方内服
        3.3.3 两组均予以健康宣教
        3.4 疗效观察指标
        3.5 统计分析方法
        3.6 安全性评价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完成情况
        4.2 病例基线情况比较
        4.3 治疗结果
        4.3.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情况
        4.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情况
        4.3.3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情况
        4.3.4 两组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4.3.5 治疗组疗效相关性比较
        4.4 安全性评价
        4.5 病案举例
    5 讨论
        5.1 方药分析
        5.2 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
结语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皮损评分表
    附表2 三黄凝胶治疗月经前痤疮知情同意书
    附表3 甲硝唑凝胶治疗月经前痤疮知情同意书
综述
    综述一 月经前痤疮的中医学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月经前痤疮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月经疹的中西医概述及其治疗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月经疹的概述
    1.1 月经疹的病因病机
    1.2 月经疹的临床表现
2 治疗
    2.1 西医治疗
    2.2 中医治疗
        2.2.1 一般治疗
        2.2.2 中医人工周期疗法
3 总结

(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中医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及诊治进展
        1.1.1 古代中医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
        1.1.2 现代中医对经前期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1.1.3 经前期综合征的现代中医治疗
        1.1.4 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1.2 现代医学模式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
        1.2.1 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模式
        1.2.2 经前期综合征的现代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研究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西医诊断标准
        2.1.3 中医辨证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治疗方法
        2.2.2 观察指标以及观察方法
        2.2.3 统计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3.2 治疗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3.1 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点
    3.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起源、组方原则及现代药理研究
        3.2.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起源及配伍原则
        3.2.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
        3.2.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药理研究
    3.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机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从“风”与“血”论治月经疹(论文提纲范文)

1 从风论治
    1. 1 风热型
    1. 2 风寒型
2 从血论治
    2. 1 血虚型
    2. 2 血瘀型
    2. 3 血热型
3 讨论
    3. 1 月经疹西医病理
    3. 2 妇人病多责肝
    3. 3 治以气血同调为赢

(7)在校女大学生月经后期与中医体质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月经后期的认识
        1.1 月经后期病因病机阐述
        1.2 月经后期的治疗
    2. 中医体质学说
        2.1 体质的形成
        2.2 中医体质分型
        2.3 中医体质分型与发病
    3. 女性体质特点与发病
调查研究
    1. 研究目的及内容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
    2. 研究对象及病例来源
    3. 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
        3.1 月经后期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4. 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
        4.1 中医体质分类标准
        4.2 中医体质判定标准
    5. 研究方法
        5.1 实验设计
        5.2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改善
        5.3 调查表内容
        5.4 调查方式
        5.5 无效调查问卷的确定
        5.6 数据整理和统计方法
    6. 结果
        6.1 一般情况分析
        6.2 遗传因素
        6.3 月经史
        6.4 生活质量
        6.5 调查人群中医体质的分布及分析
讨论
    1. 发病率
    2. 中医体质与月经后期发病相关性的探讨
        2.1 气虚质与月经后期相关性
        2.2 阳虚质与月经后期相关性
        2.3 气郁质与月经后期相关性
    3. 其他发病因素与月经后期相关性探讨
        3.1 出生体重
        3.2 出生后喂养方式
        3.3 母亲遗传
        3.4 低体重及低体重指数
        3.5 饮食
        3.6 运动
        3.7 睡眠
        3.8 情志因素
    4. 月经情况特点分析
    5. 存在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8)经前烦躁症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经前烦躁症(PMDD)的认识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
        1.4 实验研究
    2 现代医学对 PMDD 的认识
        2.1 PMDD 与 PMS 的联系与区别
        2.2 发病机制
        2.3 PMDD 的症状分类及诊断标准
        2.4 PMDD 治疗
    3 存在问题及展望
第二章 经前烦躁症的文献梳理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选择标准
    3 文献规范及资料提取
        3.1 证候名称规范化
        3.2 症状名称的规范化
        3.3 证候要素提取方法
        3.4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证候类型频次分布
        4.2 证候对应的症状分布特点
        4.3 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5 讨论
        5.1 证候类型分布讨论
        5.2 证候要素讨论
        5.3 不足与改进
第三章 PMDD 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研究方法
        2.6 质量控制
        2.7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证型分布
        3.3 症状分布
    4 讨论
        4.1 一般情况
        4.2 主、次证分布讨论
        4.3 PMDD 症状特点与肝失疏泄的关系
第四章 结语
    1 结论
        1.1 筛查出中医文献中 PMDD 和 PMS 证候特点
        1.2 总结出 PMDD 的临床证候分布特点
        1.3 分析出 PMDD 症状特点与肝失疏泄的关系
    2 创新点
        2.1 首次编制 PMDD 证候症状调查表
        2.2 首次对 PMDD 进行临床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查新报告
详细摘要

(9)青蒿鳖甲汤合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3 中医肾阴虚证诊断标准
        1.1.4 病例选择标准
    1.2 研究步骤及方法
        1.2.1 治疗方案
        1.2.2 观察指标
        1.2.3 疗效判定标准
        1.2.4 统计方法
2 临床观察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年龄
        2.1.2 病程
        2.1.3 职业
        2.1.4 孕产次
        2.1.5 病情的轻重程度
    2.2 治疗前后积分情况比较
        2.2.1 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比较
        2.2.2 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比较
        2.2.3 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情况比较
        2.2.4 治疗前后次症积分情况比较
        2.2.5 治疗前后中医综合积分状况比较
        2.2.6 治疗后患者综合疗效结果
    2.3 相关因素与疗效评价
        2.3.1 年龄与疗效
        2.3.2 病程与疗效
        2.3.3 职业与疗效
        2.3.4 总妊娠次数与疗效
        2.3.5 流产次数与疗效
        2.3.6 治疗前病情轻重情况与疗效
        2.3.7 改良kupperman评分疗效与中医证侯积分疗效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般认识
        3.1.1 肾阴虚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基本病机
        3.1.2 从肾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3.2 "青蒿鳖甲汤合知柏地黄汤"的组方分析
        3.2.1 药物组成及加减
        3.2.2 "青蒿鳖甲汤合知柏地黄汤"的组方分析
    3.3 青蒿鳖甲汤合知柏地黄汤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3.3.1 症状与疗效的分析
        3.3.2 相关因素与疗效的分析
4.结论
5.问题与展望
    5.1 存在的问题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10)广州两所医科学校女生经前期综合征发病率及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中医学对经前期综合征的研究
        (一) 古代医家对经行诸证的认识
        (二) 病因病机
        (三) 治疗现状
    二、经前期综合征的西医学研究概况
        (一) 病因病理
        (二) 临床表现
        (三) 治疗
    三、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源流与研究进展
        (一) 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源流
        (二) 当代中医体质学说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及内容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及病例来源
    三、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
        (一) 诊断标准
        (二) 纳入标准
        (三) 排除标准
    四、研究方法
        (一) 制定调查表
        (二) 现场问卷调查
        (三) 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筛查及分组
        (四) 体质分型
    五、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六、研究结果
        (一) 广州两所医科学校女大学生中PMS的发病率
        (二) 两组年龄和病程分布
        (三) 不同因素与PMS的相关性
        (四) PMS患者病情分级情况
        (五) PMS症状分布情况
        (六) 不同体质类型的PMS患者症状出现频率比较
        (七) PMS组与对照组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八) 体质类型与PMS发病的关系
        (九) 不同体质类型对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
        (十) PMS组气虚质兼其他体质的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一、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病率
    二、经前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
    三、经前期综合征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四、经前期综合征的防治
结语
    一、结论
    二、存在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录二 经前期综合征调查表
附录三 经前期综合征症状打分表
附录四 中医体质调查量表
附录五 英汉索引
致谢

四、四物汤加味治疗经行风疹块10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张仲景调和营卫法及应用研究[D]. 石维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三黄凝胶联合应用二丹和合方治疗月经前痤疮60例[J]. 古常军,王思农. 中医外治杂志, 2017(02)
  • [3]三黄凝胶联合二丹和合方治疗月经前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 古常军.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7(08)
  • [4]月经疹的中西医概述及其治疗概况[J]. 方芦炜,余土根. 黑龙江中医药, 2016(04)
  • [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连永祥.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6]从“风”与“血”论治月经疹[J]. 卢锦东,谢平金. 环球中医药, 2015(04)
  • [7]在校女大学生月经后期与中医体质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D]. 王琳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8]经前烦躁症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D]. 李乾.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12)
  • [9]青蒿鳖甲汤合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分析[D]. 徐玉慧.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11)
  • [10]广州两所医科学校女生经前期综合征发病率及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研究[D]. 王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四物汤加味治疗月经风疹10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