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圣维南方程在河网水力计算中的应用

扩展圣维南方程在河网水力计算中的应用

一、扩展Saint Venant方程组在河网水力计算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伊[1](2020)在《泰州通南地区引排水方案优选》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天然来水过程与经济社会用水需求的不匹配性,引发的水旱灾害频繁、供需矛盾加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又对地区水环境、水生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地区水资源供给能力,构筑高标准防治水旱灾害体系,改善水生态环境,是保障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以经济发达的泰州通南地区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地区的需水、排水特点,开展以长江为目标的地区引排水方案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天然来水过程与经济社会用水需求的不匹配性,引发的水旱灾害频繁、供需矛盾加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又对地区水环境、水生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地区水资源供给能力,构筑高标准防治水旱灾害体系,改善水生态环境,是保障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以经济发达的泰州通南地区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地区的需水、排水特点,开展以长江为目标的地区引排水方案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泰州通南地区人口密集、地势高亢、河网交错纵横且水流方向不定、土质以高沙土为主,为苏中经济发达地区。该地区的引水水源和排水的出路均为长江,而该段长江为感潮河段,长江潮位年内及年际变幅较大,地区引排水均受长江潮位变化的影响。当前引排水工程存在的问题有:(1)引水方面,自流引江是平原地区水资源供给的主要形式,而,仅靠长江高潮位时自流引江,灌溉保证率低,低潮位时供水不足,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2)排水方面,由于排涝工程建设滞后,未能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水系,导致城镇与农区排水系统凌乱,排涝标准低。加之排水时常受到长江高潮位的顶托,排水能力受限,加大了地区排涝压力。本文在充分分析该区域现状地形地貌、水情工情、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及排水特点基础上,通过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分析研究了长江潮位的特征及其对地区引排水的影响关系。(2)针对平原河网地区河道纵横交错、水流流速缓慢且流向不定的特性,建立了河网水动力模型,为不同方案的引调水效果优选奠定了基础。(3)在分析地区需水、排水特点的基础上,拟定了解决该地区水旱灾害的四种可行性工程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河网概化,确定了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率定了河网糙率参数,运用河网非恒定流水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不同工程方案的引排水效果,为方案比选提供支撑。(4)通过对泰州通南地区引调水方案的必选,确定了方案三:实施泰州市通南地区增产港~安宁港的引排工程为最佳方案。该方案在遇长江75%~95%保证率潮位时,可增加安宁港引江流量28.6~28.7m3/s,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需水高峰期共计可增加引江水量438~398万m3,抬高黄桥水位0.01~0.02m,显着增强了引江能力,使该地区排涝能力达到20年一遇排水标准、灌溉保证率达到95%;完善了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安浩[2](2019)在《基于Mike11的里下河腹部区引江治污调度方案研究》文中提出里下河腹部区地处淮河流域下游,河网水系纵横交错、降雨丰沛,属典型的水网圩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生态环境面临化肥农药与渔业养殖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生产与生活污染日趋严重和湿地功能日益退化三大问题,成为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里下河腹部区用水以江都水利枢纽和高港水利枢纽跨流域引长江水为主,优质长江水源经新通扬运河和泰州引江河进入区内以满足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汛期引水工程为保证防洪安全减少或停止引入长江水和非汛期部分时段引水工程因长江潮位低引入区内水量少,是导致里下河腹部区汛期和非汛期部分时段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基于里下河腹部区河道断面资料和水文水质资料,利用MIKE11软件建立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模型,研究汛期和非汛期沿江水利枢纽优化调度方案,增加水体流动性,解决阶段性水质恶化问题。本文选取2017年1月和9月实测水质资料分别作为典型的非汛期和汛期河流中污染物本底值,据区域内Ⅲ类水水质目标要求,通过防洪安全、引水成本和水质改善效果三方面对不同方案进行对比确定沿江水利枢纽优化调度方案。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汛期,区域内水质以Ⅳ、Ⅴ类为主时,对上游引水流量和下游排水量均为200m3/s、300 m3/s、400 m3/s和500 m3/s四种方案进行模拟,各河道典型断面氨氮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在20、15、11和9天内降到Ⅲ类水水质标准,驱动水量分别为69120万m3、77760万 m3、76032 万 m3 和 77760 万 m3,兴化站水位分别为 1.248m、1.28m、1.305m 和 1.33m,引水成本分别为449万元、505万元、494万元和505万元。四种方案驱动水量和引水成本差异不大,当引水流量为500m3/s时,兴化水位超过了里下河腹部区的防洪水位。由于400 m3/s引水流量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水质且兴化站水位在防洪安全范围内,故为汛期引江调度最优方案。(2)非汛期,区域内水质以Ⅲ类为主、部分区域出现Ⅳ、Ⅴ类水体时,对上游引水流量和下游排水量均为150 m3/s、200 m3/s和250 m3/S(其中100 m3/s为自流引水流量,其余部分为泵站抽引水)三种方案进行模拟,各河道典型断面氨氮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在15、13、10天内降到Ⅲ类水水质标准,驱动水量分别为38880万m3、44928万m3和43200万m3,引水成本分别为308万元、393万元和378万元。综合考虑三方面因素,引水流量250 m3/s为非汛期引江调度的最优方案。

余康[3](2019)在《荆江-洞庭湖系统水动力特征与鱼卵漂流规律模拟》文中研究指明长江中游荆江-洞庭湖系统水流复杂且江湖关系十分重要。三峡初期蓄水运用后下游江湖动力条件和特征及荆江四大家鱼种质资源都受到影响。随着三峡调节江湖关系和开展家鱼产卵生态调度,在认识江湖关系和鱼类保护及生态措施效果评价等现实需求驱动下,论文将揭示江湖系统重要水动力特征与鱼卵漂流水动力机理及输运分布规律结合起来,开展了模拟研究。针对荆江-洞庭湖系统,建立并自主研制了面向大型复杂河网-湖泊系统的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对模型耦合内边界提出一种数值性能优越的改进水位预测-校正法,在原基础上有更优的稳定性和约8%的收敛效率提升。对一、二维隐式耦合连接时两者时间步长的协调问题,构建二维子模型的大时间步长解法将整体时间步长增大了1~5倍,大幅提升了耦合模型计算效率。理论分析和对江湖系统的模拟验证均证实了所建模型和方法模拟江湖系统耦合水流的可靠性、实用性和计算优越性。通过长序列模拟,定量分析了三峡初期运用后荆江-洞庭湖系统的重要水动力特征及三峡可能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枯季三口及河系断流、洞庭湖水面萎缩,江湖通道全年流量分配、流动特性,江湖年内水量交换、汇流关系等;建立了荆江-三口分流流量响应关系、三口口门水位-分流量关系以及洞庭湖三湖区平均水位-水量关系;各关系良好的相关性和单值变化规律表明,其在实用方面能为江湖系统模拟和江湖关系研究提供边界条件和定量依据。基于对荆江水流特性的分析,结合水动力和粒子追踪建立了能反映河道地形和水动力特性等关键因素影响和作用的天然河流鱼卵漂流准三维模拟模型,并收到两个水槽鱼卵试验和一次野外河流示踪漂流试验的良好验证。通过模拟揭示了荆江河道内家鱼卵漂流散布的动态规律、分布特性及水动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定量分析了三峡不同生态泄量下荆江鱼卵孵化江段的位置范围、左右岸分布、表底层数量等,10000 m3/s以上流量有利于80%以上鱼卵悬浮于相对水深0.9以内。研究了河道断面鱼卵分布不均的重要特性及其对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规模估算的影响,指出并讨论了传统估算方法的误差缺陷及采用模型校正的效果,结果表明校正后鱼卵总量估算误差可减小一半。模型的良好验证和应用效果表明,论文为长江中游复杂江湖关系和鱼卵资源研究保护及生态措施效果评价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和参考依据。

陈玉超[4](2019)在《感潮区城市河网水量水质调度模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福州经济的飞速发展,福州市主城区水生态受损严重,黑臭水体现象愈发普遍,为解决城区水环境问题,研究城区河网水流的运动规律和水环境变化规律刻不容缓。本文以福州江北城区河网水系为对象,在水文要素观测的基础上,利用河网水系特点、水生态与水环境现状建立一维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在模型构建的基础上,采用2012月8月及2012年10月两次现场实测的水位流量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能较好的反映现状工况调控下的水流及污染物运动分布的规律特征,满足本研究的实际需求。选取NH3作为考察水质的重要指标,利用建立的耦合模型在50%、60%、70%、80%截污率条件下模拟江北城区内河现状补水工程和“完善工程”(规划生态补水工程)两种情形下的水动力水质情况,研究分析河道水流水质的时空变化特点,查明内河水动力水质存在的问题,对于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内河闸泵联合调度方案研究。针对闸泵联合调度的研究,利用SCE-UA算法优化水工建筑物调控参数,构建基于SCE-UA的优化模型,模拟两种设定的优化情景,优选出最佳的调度方案,以期达到合理分配水量、改善内河水质的目标。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利用已验证的水动力水质模型对现状补水工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现状工况下新西河泵站的引水量对白马河水系的水质影响明显,其中,大庆河水质的变化幅度最为剧烈;光明港水系中瀛洲河、光明港一支河等河道受沿江水闸关闭的影响,导致水质很差;晋安河水系中屏东河-五四河-琼东河区域和琼东河-打铁港区域因引水流量分配不合理,东部磨洋河水系、新店片水系以及晋安河支流因得不到水源补充,都产生可不同程度的水质问题。(2)利用构建的模型对“完善工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完善工况”下白马河水系和光明港水系水质改善效果与现状工程接近;晋安河水系水质的改善效果降低,其中,屏东河、打铁港的水质问题最为突出;磨洋河上游水质较好,但磨洋河下游水质并没有明显改善;新店片水系因获得足够的补水,整体上水质得到改善。(3)在“完善工程”的基础上,开展优化方案研究,利用SCE-UA算法求解优化模型的水工建筑物的参数,基于已验证的模型对两种优化方案进行模拟,考察两种优化方案下水质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方案改善效果相当,均能使江北内河水质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但对于打铁港河道,通过比较NH3指标峰值,得出优化方案二的改善效果是方案一的2.6倍,是“完善工程”的4.5倍。另外,考虑到建设水闸的经济、环保、安全等因素,得出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的结论。通过本文研究,在江北城区河网开展的水量水质耦合模型模拟和小区域联合调度成果,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对福州主城区以及具有相似河流水系特点的城市的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薛野[5](2018)在《河网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及系统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剧增,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要治理水环境首先必须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输运扩散情况,预测不同控污方案产生的效果,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案,为污染物排放控制方案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开展河网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河网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污染物在河网中的扩散规律,构建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河网一维水动力水质模拟系统,以期为该河网水水动力水质模拟提供科学分析工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包括:(1)以圣维南方程组为基础,结合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单一河道下的方程求解方法,并基于河道—节点—河道模型的三级解法,研究了复杂河网下控制方程的求解步骤,以此为基础构建了适用于复杂河网的一维水动力学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参考Morris筛选法、LH—OAT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定性、定量的敏感性分析。最后以长江汉口至湖口河段为实际案例,对本文所构建模型与MIKE11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河网中水体的运动规律,能够满足水动力模拟的计算需求。(2)以一维对流扩散方程为基础,,结合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水流运动方式下污染物的运动扩散规律,推导相应递推方程。采用Dobbins-Camp模型构建以BOD、DO为水质变量的水质方程,并研究其方程解法。随后以提高计算效率为目标,确定了复杂河网下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以此建立适用于复杂河网的一维水质模型。最后通过瞬时点源扩散检验、连续点源扩散检验、实际案例分析计算,证明该模型结构稳定,计算准确可以满足污染物在河网中的模拟计算需求。(3)以构建的河网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为基础,研究了通用河网一维水动力水质模拟的系统集成方式。确定采用B/S的系统架构方式,以SpringMVC为系统框架,后台业务层选择以数据集为中心的架构方式,保证了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与扩展性。前端界面以HTML、CSS为基础,结合jQuery、Bootstrap等成熟框架,同时参考专业的水动力水质模拟规范,最终形成了专业、流畅的一维水动力水质模拟系统。

谢飞,李冰,王向华[6](2018)在《潮汐平原河网水质模拟研究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论述了河网地区水动力、水质模拟方法的发展过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状况,提出了潮汐河网水质模拟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与应用角度分析了潮汐河网水质模拟的发展趋势。

解智强[7](2015)在《地下排水管线水力时空建模及其承载力分析》文中提出地下排水管线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城市内涝事件使地下排水管线承载能力大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研究对象。但复杂的城市排水系统现状使针对其开展的决策存在不确定性:首先是现状排水系统对城市内涝防治的支撑作用问题,即现状排水管线系统能否缓解或解决城市内涝;其次是城市排水决策能否缓解或解决城市排水管线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即在一定降水条件下,城市排水管线规划与建设能否有效承载雨水污水排放并及时进行处理的问题。因此,如何以排水知识、GIS网络模型、以及水力时空建模等专业知识对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及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并对其决策进行可视化及地图制图分析,为市政排水管线改造与规划建设提供科学合理依据,是本论文讨论的重点。地下排水管线地理信息水力建模是目前国内外新兴的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线运行状态进行评价的技术方式。它基于水力运算模型,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线系统进行模拟。而模型自身通常都是通过某种算法或者函数对一定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模拟,它是对决策的一种技术支撑。地下排水管线是一种典型呈树状或网状分布的城市基础设施,它具有随时间演进、随空间分布和按生命周期运行的特征,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市政设施,它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目前,由于基础资料缺失,研究城市地下排水管线运行规律主要考虑使用1D(基于地下排水管线地理信息)水力建模的方法,模拟城市市政排水系统的工作状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评价。但这种方法存在研究对象单一、研究条件简单、表现方式不足以及时空连续性不强等多种问题,因此不能准确模拟区域地下排水的灾害演进情况,不利于解决决策部门制定城市地下排水管线改造方案。而如何更好提出一种地下排水管线水力时空建模及成果输出表现方法,提高地下排水管线水力建模精度,能够快速对排水知识进行接纳和分析,集成水力模型的物理学基础,准确定制模型参数及输入条件,实现地下排水模型属地化,从而对城市排水系统改造以及规划方案优劣进行评价,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综上,基于排水管线地理信息水力建模技术是一种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研究思想与方法应用到城市排水专业领域,以评价其现状和未来运行的有效手段。因此,利用水力时空建模分析研究城市排水系统承载力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地理信息智能化应用模式,以及城市排水系统科学评价方法。而基于知识的排水模型的建设以及校核是其中主要研究的基础性问题,针对这一课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对城市排水现象以及排水规律做出描述,阐明城市排水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利用圣维南方程组建设1D非恒定流排水管线地理信息模型,并结合浅水方程组建设2D地表水力模型,通过管线与地形结合,研究符合实际的排水过程,提高排水系统模拟评价的准确性。再次,引入地下排水管线水力时空建模思想,建设1D+2D地下排水管线水力模型,以多知识、多模型集成方法驱动该排水模型模拟不同外部条件下(如强降雨)的城市排水工作状态,实现排水管线承载能力在不同输入条件下的高效、准确地可视化制图表达。然后,利用高质量排水专题数据、GIS技术和排水专业知识校核并率定地下排水管线水力模型,提高水力模型模拟的准确性,同时通过拓展排水管线汇水子区划分、顾及研究暴雨环境下城市排水倒灌等方法,提高模型校核精度,以此为基础调整排水模型输入参数,促进排水模型模拟实地的精度,优化城市排水系统,以此增强利用排水模型发现城市排水系统存在问题的能力。最后,引入实践案例,通过本文研究的基于时空环境的城市排水管线水力模型,以昆明市兰花沟片区为研究对象,模拟城市排水现状及规划承载力,进行制图表达与分析,为排水管线市政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陈一帆[8](2013)在《城市区域水情仿真和数据同化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城市雨洪模型多数用于规划阶段的分析,若要更好地服务于城市防洪及排水系统日常管理,须建立能够实时反映排水系统真实运行状态和能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水情预报的水情仿真与预报系统。本文从城市区域产汇流特性分析等方面入手,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城市区域的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研究了模型参数反演和数据同化技术,初步搭建了一个城市水情仿真、校正与预报的实时系统。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以矩阵化形式对水文与水动力模型进行耦合的方法,并结合多种措施对提高计算的稳定性、精度和效率进行了研究,包括:1)采用基流法和窄缝设计法进行干湿交替的处理;2)采用迭代计算处理堰闸等非线性内边界;3)赋予节点蓄水面积以加强系数矩阵的主对角占优性;4)采用迭代法结合矩阵标识法进行方程组的求解;5)研究了固定系数矩阵、只改变方程组右端项以提高计算效率的方法;6)提出了考虑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线性化处理后二阶及以上小量的计算方法。(2)针对定床河道糙率的率定,提出了两个结合先验知识的反演模型:糙率空间分布最平滑模型和糙率估值修正最小模型。数值仿真表明:1)当糙率初值选在合理范围内时,模型受初值选取的影响较小;2)当监测信息较少时,模型亦能获得较为合理的结果,并随着监测信息的增加,反演结果趋于真解;3)模型具有较好的抗噪性,通过控制糙率空间分布平滑项或糙率估值修正项的权重,能有效抑制监测信息误差引起的数值扰动。(3)以扩展卡尔曼滤波为基础,构造了多个河道糙率动态修正算法。数值仿真表明:结合糙率修正平滑性且以糙率和水情变量为系统状态变量的扩展卡尔曼滤波,能有效防止糙率的突变和失真。(4)在水位、流量等水情变量的数据同化方面,提出并探索了扩展卡尔曼滤波、集合卡尔曼滤波和广义反演法三种方法。数值仿真表明:1)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数据同化效果好,可同时对糙率、水位、流量等变量进行校正;2)集合卡尔曼滤波的适用范围广,计算简便;3)广义反演法的计算原理简单,可避免状态修正过大而严重破坏原先的水量平衡关系。(5)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应用较广的城市雨洪管理模型SWMM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改进,搭建了城市水情实时仿真与预报系统的结构框架,完成了核心计算程序的开发。

金晓明[9](2012)在《杭州运西河网泥沙淤积研究》文中提出城市河网水环境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河道景观,引常流性河流水体进入市区河网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杭州引水入城工程从钱塘江河口自流引水至运西河网,旨在改善市区水环境,并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提供优质水源。由于钱塘江河口水体含沙量较高,引水必然会引起泥沙在河网内输移和淤积,研究运西河网泥沙淤积对引水工程的长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杭州运西河网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对引水条件下运西河网“四港四河”的输水过程、泥沙输移和淤积进行计算与分析,得到如下认识和成果:(1)首次在杭州运西河网进行为期一年的逐日浊度观测,结合同步水文测验、水位观测和含沙量测定数据,建立杭州运西河网浊度与含沙量的关系式,计算获得运西河网全年逐日的泥沙和水力参数观测数据,分析了全年进入杭州运西河网的总引水量、总输沙量、平均流量和平均含沙量及其变化。(2)采用运西河网“四港四河”数字化水系和MIKE11河网数学模型软件,考虑侧向出流过程,对运西河网各种引水条件下的输水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河网输水的水力特性。(3)采用粘性非均匀沙起动概率公式改进了河网悬移质浓度沿程变化计算方法,计算了不同引水条件下运西河网的泥沙淤积量,分析了“四港四河”泥沙淤积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各河段全年最大淤积厚度。(4)根据河网时变侧向出流及非均匀沙水流挟沙能力公式,初步提出河网时变侧向输沙概念,为改进河网输沙计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金菊香[10](2012)在《干旱地区河流水动力水质模型及水环境容量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河流水质的恶化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在水污染防治研究过程中,以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为基础,根据水体污染现状,研究其水环境容量及剩余环境容量的合理分配问题,对水体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根据前人研究工作的成果并结合本课题的实际情况,对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及水环境容量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该模型以Saint-Venant方程组及一维对流扩散方程为基础,分别采用Preissmann四点隐式差分格式和隐式迎风差分格式对一维水动力方程组及水质方程进行离散求解,采用“窄缝法”对动边界进行处理,并利用算例对建立的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进行了相应的验证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在建立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对河流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及分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对模型参数的率定进行了详细论述,对河流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对水环境容量的分配方法及对分配结果的评估进行了相关分析。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建立的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对北运河干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各断面流量和水位的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本文根据水功能区划及区域的发展情况,对北运河水环境容量进行核算,结合目前的污染状况,提出水环境容量分配的方案,以期为北运河的水质预测、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二、扩展Saint Venant方程组在河网水力计算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扩展Saint Venant方程组在河网水力计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泰州通南地区引排水方案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引水及优化方面的研究
        1.2.2 地区排水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1.2.3 平原地区河网模型、MIKE11方面研究
        1.2.4 水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
        1.3.1 针对通南地区地形特点,分析长江潮位对地区引排水的影响
        1.3.2 泰州市通南地区需水特征分析
        1.3.3 泰州市通南地区旱涝灾害分析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水系现状
        2.2.1 流域水系
        2.2.2 区内水系
    2.3 水利能力现状
        2.3.1 防洪
        2.3.2 排涝
        2.3.3 区域供水
    2.4 水文气象
        2.4.1 地区气象
        2.4.2 暴雨特性
        2.4.3 主要灾情
    2.5 区域存在的问题
        2.5.1 区域防洪威胁尚未解除
        2.5.2 区域排涝能力有待提高
        2.5.3 区域供水水源保证率不高,供水河道淤积严重
        2.5.4 区域河道水质差,水环境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第三章 平原河网水动力模型
    3.1 MIKE11模型简介
    3.2 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建立
        3.2.1 基本方程
        3.2.2 方程组的离散
        3.2.3 离散方程组求解
    3.3 河网概化
        3.3.1 边界条件的求解
        3.3.2 泰州市通南地区边界条件
    3.4 参数定率
        3.4.1 率定原则
        3.4.2 模型验证
第四章 泰州市通南地区排水方案拟定
    4.1 水文基本资料
        4.1.1 区域主要测站
        4.1.2 实测降雨资料
        4.1.3 实测水位资料
    4.2 设计水位
        4.2.1 防洪设计水位
        4.2.2 排涝设计控制水位
    4.3 设计洪水
        4.3.1 设计暴雨
        4.3.2 设计净雨
        4.3.3 设计排涝潮型
    4.4 地区排水分析
        4.4.1 区域排水存在的问题
        4.4.2 设计标准
    4.5 方案拟定及比较选
        4.5.1 不同方案拟定
        4.5.2 方案优化比选
第五章 引水规模论证
    5.1 实测蒸发资料
    5.2 引水设计水位
    5.3 区域河道引水规模分析
        5.3.1 设计标准
        5.3.2 需水量分析
        5.3.3 引水规模论证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Mike11的里下河腹部区引江治污调度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河网水动力模型研究进展
        1.2.2 水质数值模型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状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水文气象
    2.2 水系概况
    2.3 社会经济概况
    2.4 水质现状
第三章 基于MIKE 11的里下河腹部区一维河网模型
    3.1 MIKE11模型简介
        3.1.1 模型的特点
        3.1.2 HD水动力模块
        3.1.3 AD对流扩散模块
    3.2 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的建立
        3.2.1 河网的概化
        3.2.2 河网断面的选择
        3.2.3 水域面积的概化
        3.2.4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3.2.5 糙率的率定
    3.3 一维河网水质模型的建立
        3.3.1 模拟水质指标的选定
        3.3.2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的设定
        3.3.3 水质模型的率定
第四章 里下河腹部区引江调度方案研究
    4.1 汛期引江调度方案研究
        4.1.1 汛期方案一
        4.1.2 汛期方案二
        4.1.3 汛期方案三
        4.1.4 汛期方案四
    4.2 非汛期引江调度方案
        4.2.1 非汛期方案一
        4.2.2 非汛期方案二
        4.2.3 非汛期方案三
    4.3 各方案比较
        4.3.1 汛期各方案比较
        4.3.2 非汛期各方案比较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荆江-洞庭湖系统水动力特征与鱼卵漂流规律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河网湖泊系统水动力模型研究进展
        1.2.1 河网一维模型研究进展
        1.2.2 河湖系统一-二维耦合模型研究进展
    1.3 鱼卵漂流输运模型研究进展
    1.4 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规模估算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工作
第2章 荆江-洞庭湖系统水动力模型
    2.1 概述
    2.2 控制方程
        2.2.1 一维圣维南方程
        2.2.2 二维浅水方程
    2.3 初始和边界条件
        2.3.1 外边界条件
        2.3.2 内边界条件
    2.4 数值解法
        2.4.1 一维子模型
        2.4.2 二维子模型
    2.5 子模型耦合
        2.5.1 基本思路
        2.5.2 改进水位预测-校正法
        2.5.3 收敛分析
    2.6 干湿处理
    2.7 耦合模型验证
        2.7.1 计算区域和条件
        2.7.2 模拟结果验证
        2.7.3 耦合方法改进效果
        2.7.4 耦合模型时间步长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荆江-洞庭湖系统水动力特征模拟分析
    3.1 概述及计算条件
    3.2 三口及河网流量年内过程
        3.2.1 三口分流及断流
        3.2.2 河网流量分配及断流
    3.3 荆江-洞庭湖水动力年内变化
        3.3.1 江湖流速年内变化
        3.3.2 江湖水位年内变化
        3.3.3 湖区水深分布变化
    3.4 江湖系统水动力特征
        3.4.1 荆江三口分流关系
        3.4.2 江湖水量交换关系
        3.4.3 江湖汇流区水力关系
        3.4.4 荆江家鱼卵苗汛期水动力特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水动力的河流鱼卵漂流模型
    4.1 概述
    4.2 数学模型
        4.2.1 水流模型
        4.2.2 鱼卵运动模型
        4.2.3 初始和边界条件
        4.2.4 鱼卵生长模型
    4.3 模型验证
        4.3.1 鱼卵垂向浓度分布
        4.3.2 鱼卵运动特性
        4.3.3 鱼卵漂流规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荆江家鱼卵漂流规律模拟分析
    5.1 概述
    5.2 计算条件与工况设置
        5.2.1 计算区域和模型概况
        5.2.2 模拟工况和参数设置
        5.2.3 初始和边界条件
    5.3 荆江家鱼卵漂流规律分析
        5.3.1 水动力模拟结果验证
        5.3.2 鱼卵输运动态过程
        5.3.3 鱼卵漂流散布规律
    5.4 荆江来流条件对鱼卵漂流的影响
        5.4.1 鱼卵在河道内的分布
        5.4.2 鱼卵悬浮孵化程度
    5.5 产漂流性卵鱼类鱼卵资源量估算
        5.5.1 传统估算方法及其误差
        5.5.2 数学模型校正及其验证
        5.5.3 三峡生态调度与荆江家鱼产卵规模估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感潮区城市河网水量水质调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量模型研究进展
        1.2.2 水质模型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位置及地形地貌
    2.2 气象水文条件
    2.3 内河水系
    2.4 水环境质量状况
    2.5 生态补水
    2.6 小结
3 水量水质模型构建
    3.1 模型原理
        3.1.1 河网水量模型
        3.1.2 河网水质模型
    3.2 模型计算区域与河网概化
    3.3 模型边界条件的确定
        3.3.1 水位流量边界
        3.3.2 下游潮位边界
        3.3.3 水质边界条件
    3.4 引水工程情况
        3.4.1 现状引水工程
        3.4.2 完善工程
    3.5 小结
4 模型的率定与验证
    4.1 模型参数率定
    4.2 流量验证
    4.3 水位验证
    4.4 小结
5 模型应用
    5.1 现状工况模拟
        5.1.1 工况设置
        5.1.2 模拟结果
        5.1.3 现状工况问题分析
    5.2 完善工况模拟
        5.2.1 工况设置
        5.2.2 模拟结果分析
        5.2.3 完善工况存在问题
    5.3 优化方案研究
        5.3.1 优化目标与原则
        5.3.2 优化思路
        5.3.3 优化区域
        5.3.4 优化模型构建与优化参数求解
        5.3.5 优化方案
        5.3.6 方案比较及结论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5)河网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及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标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河网一维水动力学模型研究
    2.1 水动力控制方程描述
    2.2 控制方程的求解研究
    2.3 模型验证
    2.4 本章小结
3 河网一维水质模型研究
    3.1 水质控制方程研究
    3.2 水质模型研究
    3.3 河网水质方程求解研究
    3.4 模型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河网一维水动力水质模拟系统构建
    4.1 设计原则
    4.2 系统技术选型
    4.3 系统架构
    4.4 系统功能实现
    4.5 系统非功能设计与实现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6)潮汐平原河网水质模拟研究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潮汐河网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1.1 河网水动力计算的研究进展
    1.2 河网水质计算的研究进展
2 潮汐河网水质模拟存在的问题
    2.1 水化学动力特性
    2.2 水动力模拟
    2.3 污染源强模拟
    2.4 子河道复杂流态水质模拟
3 河网水质模拟的发展趋势
    3.1 模型不确定性的分析
    3.2 河流水动力模拟的完善
    3.3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3.4 基于可视化技术和VR技术的研究

(7)地下排水管线水力时空建模及其承载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图索引
表索引
引言
1 绪论
    1.1 一场暴雨下脆弱的地下排水管线系统
    1.2 选题的理由和现实意义
        1.2.1 选题的理由
        1.2.2 选题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内容
        1.5.1 地下排水管线水力时空建模
        1.5.2 排水模型校核与率定
        1.5.3 地下排水管线承载力分析
    1.6 拟突破的难点
    1.7 论文的组织安排
2 地下排水管线水力模型研究基础
    2.1 城市排水水文学
        2.1.1 地下排水管线设计
        2.1.2 城市暴雨径流模拟
    2.2 地下排水管线水力建模概述
    2.3 地下排水管线水力模型与GIS
        2.3.1 地下排水管线建模条件
        2.3.2 地下排水管线水力建模与GIS
    2.4 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2.4.1 研究进展
        2.4.2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5 本章小结
3 1D+2D非恒定流水力模型设计
    3.1 地下排水管线水流状态及其水力特征
    3.2 地下排水管线1D和2D水力模型
    3.3 基于圣维南方程组的1D排水管流模型
    3.4 2D水力建模方法及地表洪水模拟
        3.4.1 2D水力模型特征
        3.4.2 基于浅水方程组的2D水力模型
    3.5 1D+2D非恒定流排水模型设计
        3.5.1 地下排水过程复杂性阐述
        3.5.2 1D+2D非恒定流水力模型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地下排水管线水力模型校核关键问题
    4.1 合流制与分流制排水系统划分
        4.1.1 合流制排水系统
        4.1.2 分流制排水系统
        4.1.3 排水体制与水力模型校核
        4.1.4 合流与分流制排水系统识别
    4.2 排水边界划分
        4.2.1 排水边界的定义
        4.2.2 排水边界划分与水力模型校核
    4.3 基于地形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汇水子区划分
        4.3.1 汇水子区的定义
        4.3.2 结合地形的地下排水汇水子区划分
        4.3.3 汇水子区划分与水力模型校核
    4.4 顾及水流顶托的地下排水模拟
        4.4.1 河道与城市排水系统
        4.4.2 河道(管渠)对城市排水系统的顶托
        4.4.3 河道条件输入与实践
        4.4.4 河道条件输入与水力模型校核
    4.5 地下排水管线水力模型的校核方法
        4.5.1 模型的校核
        4.5.2 现场测量实验方法
        4.5.3 模型校核准则与实践
    4.6 本章小结
5 地下排水管线水力时空建模方法
    5.1 地下排水管线水力建模时空特征
        5.1.1 地理信息时空特性
        5.1.2 地下排水管线地理信息时空特性
    5.2 数据预处理
        5.2.1 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处理
        5.2.2 1D+2D水力建模与GIS数据处理
        5.2.3 空间数据的整理与归类
        5.2.4 时间数据的整理与归类
    5.3 降雨以及径流条件设计
    5.4 水力建模关键要素设置
    5.5 建模过程
        5.5.1 模型要素
        5.5.2 引入2D模拟多边形
        5.5.3 引入糙率多边形和糙率区间
        5.5.4 引入网格多边形
        5.5.5 生成网格
        5.5.6 改变检查井积水类型
        5.5.7 模型网络的检验
    5.6 建模参数设计与运行
        5.6.1 计算参数的设置
        5.6.2 模型的定制与运行
    5.7 本章小结
6 基于水力建模的地下排水管线承载力可视分析
    6.1 基于模型支撑的地下排水管线承载力可视化
    6.2 地理信息可视化
        6.2.1 地图与地图制图
        6.2.2 地理信息可视化
        6.2.3 地下排水管线地理信息可视化
        6.2.4 地下排水管线地理信息符号化
    6.3 地下排水管线承载力可视表达
        6.3.1 地下排水管线承载力二维制图表达
        6.3.2 地下排水管线承载力三维可视化表达
        6.3.3 结合地形的地下排水管线承载力多尺度表达
        6.3.4 承载力可视表达中的关键要素与策略
    6.4 地下排水管线承载力制图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实例分析
    7.1 研究背景
    7.2 研究区域概况
        7.2.1 研究区域地理特征
        7.2.2 地下排水系统分析
        7.2.3 主要水力构筑物
        7.2.4 研究区域现存问题
    7.3 排水管线水力建模
        7.3.1 水力建模思想
        7.3.2 模型范围确立
        7.3.3 1D+2D排水模型研究方法
        7.3.4 模型建设方法
        7.3.5 技术实现与分析
    7.4 模型的建立
        7.4.1 地下排水管线GIS信息输入
    7.5 数据的检查、推断和检验
        7.5.1 管线连接性检查
        7.5.2 数据复核
    7.6 研究区域1D+2D水力模型的建设与校核
        7.6.1 汇水子区划定
        7.6.2 污水量的分配
        7.6.3 雨水量的配置
        7.6.4 径流表面类型的设定
        7.6.5 水力建模参数设置
    7.7 模型的校核
        7.7.1 流量测量
        7.7.2 模型校核
    7.8 研究区域地下排水管线承载力分析
    7.9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总结与创新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城市区域水情仿真和数据同化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城市化引起的水文效应
        1.1.2 现有城市防洪中存在着的若干问题
    1.2 城市区域产汇流计算方法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城市雨洪产流计算方法
        1.2.2 城市坡面汇流计算方法
        1.2.3 城市雨洪排水系统汇流计算方法
        1.2.4 城市雨洪模型
    1.3 河道糙率反演技术的研究
        1.3.1 河道糙率反演研究的重要性
        1.3.2 河道糙率反演方法研究现状
        1.3.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4 河网水情状态实时校正技术的研究
        1.4.1 河网水情状态实时校正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1.4.2 河网水情状态实时校正技术研究现状
        1.4.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2 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的研制
    2.1 城市区域降雨产汇流特征分析
        2.1.1 城市区域产流特征
        2.1.2 城市区域汇流特征
    2.2 城市区域降雨产汇流的计算方法
        2.2.1 降雨损失分析与计算
        2.2.2 城市区域产流计算
        2.2.3 城市区域汇流计算
    2.3 水力输运及控制单元的模拟
        2.3.1 河道水力计算方法
        2.3.2 管道水力计算方法
        2.3.3 水力控制建筑物的模拟
    2.4 节点水力特性及方程组求解方法
        2.4.1 节点水量平衡条件
        2.4.2 节点动力连接条件
        2.4.3 方程组的建立
        2.4.4 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2.5 水文模型与水动力模型的耦合
        2.5.1 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一
        2.5.2 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二
    2.6 提高计算稳定性、精度和效率的措施
        2.6.1 干湿交替的处理
        2.6.2 主对角占优的措施
        2.6.3 闸堰等非线性内边界的处理
        2.6.4 提高计算效率的措施
        2.6.5 提高河道水力计算精度的措施
    2.7 模拟算例分析
        2.7.1 算例1
        2.7.2 算例2
    2.8 实例分析—杭州市绕城以内城市区域水情仿真
    2.9 本章小结
3 水力学反问题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技术
    3.1 水力学反问题基本原理
        3.1.1 水力学反问题的一般概念与研究内容
        3.1.2 水力学反问题的分类
        3.1.3 反演问题的数学物理模型及线性化离散化的处理
    3.2 线性反演问题的一般论述与基本求解方法
        3.2.1 线性反演问题的一般论述
        3.2.2 参数化模型最小长度解
    3.3 线性反演问题的广义反演法
        3.3.1 广义逆的概念、计算方法及性质
        3.3.2 广义逆G~+的有效求解方法—奇异值分解法
        3.3.3 广义反演结果的评价
    3.4 非线性反演问题的基本求解方法
        3.4.1 基于梯度搜索的最优控制法
        3.4.2 基于人工智能的随机算法
    3.5 本章小结
4 河道糙率反演技术的研究
    4.1 河道糙率基本概念与影响因素分析
    4.2 河道糙率反演研究的特点与技术难点
    4.3 河道糙率反演的研究内容及反演方法的评价依据
        4.3.1 河道糙率反演的研究内容
        4.3.2 河道糙率反演方法的评估内容
    4.4 无先验知识条件下定床河道糙率反演算法设计及算例分析
        4.4.1 反演算法设计
        4.4.2 模拟算例分析
    4.5 融合糙率先验知识的河道糙率反演算法设计及算例分析
        4.5.1 先验信息的应用
        4.5.2 糙率空间分布最平滑法及模拟算例分析
        4.5.3 糙率估值修正最小二乘法及模拟算例分析
        4.5.4 算法归纳
    4.6 实例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河网水情数据同化技术的研究
    5.1 标准卡尔曼滤波
    5.2 扩展卡尔曼滤波在河网水情数据同化中的研究与应用
        5.2.1 扩展卡尔曼滤波基本原理
        5.2.2 河网水情数据同化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5.2.3 算法的研究分析
        5.2.4 模拟算例分析
        5.2.5 实例分析
    5.3 集合卡尔曼滤波在河网水情数据同化中的研究与应用
        5.3.1 集合卡尔曼滤波
        5.3.2 模拟算例分析
        5.3.3 实例分析
    5.4 广义反演法在河网水情状态数据同化中的研究与应用
        5.4.1 河网水情状态的数据同化耦合模型
        5.4.2 模拟算例分析
        5.4.3 实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水情实时仿真与预报系统的设计开发
    6.1 SWMM模型简介
    6.2 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水情实时仿真与预报系统的设计
        6.2.1 原始SWMM模型的不足
        6.2.2 对SWMM模型的改进
        6.2.3 城市水情实时仿真与预报系统的结构框架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作者在博士研究生阶段发表及待刊的论文
博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课题

(9)杭州运西河网泥沙淤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河网泥沙研究现状
        1.2.1 河网水动力研究现状
        1.2.2 河网水流挟沙能力研究现状
        1.2.3 河网泥沙输移研究现状
        1.2.4 河网汉点分流与分沙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2 运西河网水动力模拟
    2.1 运西河网地区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水文泥沙
        2.1.3 水利工程
    2.2 运西河网数学模型
        2.2.1 模型基本思路
        2.2.2 模型基本方程
        2.2.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2.2.4 运西河网水工建筑物
    2.3 河网数字化与时变侧向出流
        2.3.1 “四港四河”计算域数字化
        2.3.2 河网时变侧向出流
    2.4 河网水利参数分析与模型验证
        2.4.1 进水口流量水位变化
        2.4.2 周家塘和余杭塘河西闸水位变化
        2.4.3 模型验证和流量分配计算
3 运西河网泥沙输移
    3.1 运西河网泥沙观测分析
        3.1.1 河网实测泥沙参数分析
        3.1.2 河网一年实测浊度资料分析
        3.1.3 浊度与含沙浓度关系建立
    3.2 时变侧向输沙
    3.3 一维不平衡输沙计算公式
    3.4 沿程含沙浓度计算
    3.5 本章小结
4 运西河网泥沙淤积
    4.1 进入河网总泥沙量
    4.2 河网泥沙淤积量计算
        4.2.1 设置初始参数
        4.2.2 各河段含沙浓度
        4.2.3 各河段淤积量
    4.3 河网淤积厚度计算
    4.4 河网泥沙淤积的影响和对策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干旱地区河流水动力水质模型及水环境容量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一维水动力模型的研究进展
        1.2.2 水质模型的研究进展
        1.2.3 水环境容量的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2.1 水动力数学模型
    2.2 水质数学模型
    2.3 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验证
        2.3.1 单一河道水动力水质模型的验证
        2.3.2 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的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环境容量计算及其分配基本理论
    3.1 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
        3.1.1 根据污染物类型划分
        3.1.2 根据水体污染物的降解规律
        3.1.3 按照污染源的不同
    3.2 模型参数的率定
        3.2.1 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
        3.2.2 背景浓度的确定
        3.2.3 计算单元的划分
    3.3 水环境容量的计算
        3.3.1 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3.3.2 实际允许环境容量
    3.4 水环境容量的分配
        3.4.1 分配方法
        3.4.2 评估方法与结果评估
    3.5 最大日负荷总量
第四章 工程实际应用——以北运河为例
    4.1 北运河概况
    4.2 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在北运河的应用
    4.3 水环境容量的计算
        4.3.1 模型选择
        4.3.2 参数确定
        4.3.3 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
    4.4 水环境容量的分配
        4.4.1 尊重历史的方法
        4.4.2 基尼系数法
    4.5 日平均水环境容量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扩展Saint Venant方程组在河网水力计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泰州通南地区引排水方案优选[D]. 周伊. 扬州大学, 2020(04)
  • [2]基于Mike11的里下河腹部区引江治污调度方案研究[D]. 安浩. 扬州大学, 2019(06)
  • [3]荆江-洞庭湖系统水动力特征与鱼卵漂流规律模拟[D]. 余康. 清华大学, 2019(02)
  • [4]感潮区城市河网水量水质调度模型研究[D]. 陈玉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01)
  • [5]河网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及系统实现[D]. 薛野.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6)
  • [6]潮汐平原河网水质模拟研究展望[J]. 谢飞,李冰,王向华. 环境与发展, 2018(03)
  • [7]地下排水管线水力时空建模及其承载力分析[D]. 解智强. 武汉大学, 2015(07)
  • [8]城市区域水情仿真和数据同化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 陈一帆. 浙江大学, 2013(06)
  • [9]杭州运西河网泥沙淤积研究[D]. 金晓明. 浙江大学, 2012(06)
  • [10]干旱地区河流水动力水质模型及水环境容量的研究与应用[D]. 金菊香. 天津大学, 2012(07)

标签:;  ;  ;  ;  

扩展圣维南方程在河网水力计算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