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并行工程的知识管理应用初探

面向并行工程的知识管理应用初探

一、面向并行工程的知识管理应用研究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于碧辉[1](2021)在《语义物联网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联网作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联网应用快速发展的同时,呈现出跨领域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规模化、多模式、智能化等典型特征逐步展现,复杂的物联网应用往往会涉及到遵循不同体系和标准的相互独立的物联网系统,其设备连接方式、通信协议、数据产生格式以及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知识均有较大差别。然而,相互独立的物联网系统无法满足发展需要,烟囱式系统的构建及升级模式缺陷明显,技术迭代将致使系统架构复杂度不断提高,最终将导致系统重建。同时,信息共享困难、异构系统间互操作性不足等问题成为物联网发展的制约因素。语义技术是联系计算机形式化表示和现实世界的具体方法,因此也成为解决异构系统集成和协作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语义物联网是物联网的改进形式,是物联网与语义技术的多层次融合,通过语义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实现物联网信息的语义描述、物联网结构化数据的语义标注和语义数据解析、语义信息存储、语义查询、语义推理和语义流处理等核心功能,解决物联网异构系统间语义互操作和协同等问题,进而实现物联网应用的智能化。本课题将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为依托,针对智能化专业科研仪器控制相关问题,深入研究语义技术与物联网融合应用方法以及工程化过程的关键应用技术,具体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物联网感知与控制语义建模方法研究。面向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构建了具有多层次抽象能力的、层次间低耦合的物联网语义描述框架,明确框架内各部分语义范畴及相互关系,为对语义描述框架中的各部分进行形式化语义模型(本体)设计奠定基础。然后,研究了适用于物联网应用场景的事件语义表示方法,设计了用于表示物联网中的抽象事件以及事件关系的物联网事件本体;接下来,基于物联网事件本体构建了具备物联网感知与控制事件表示能力的领域本体,在这一过程中,遵循本体复用原则,对可用于物联网应用的典型领域本体(SSN)进行改进和扩展,以支撑对事件类型及事件间关系的描述,通过本体对齐方法,将物联网事件模型和改进的物联网基础本体进行关联。最后,面向X射线单晶衍射仪监控的具体场景,基于物联网感知与控制本体对设备构成、部件关系、运行过程等进行语义建模,对物联网感知与控制本体进行了验证。2.物联网知识管理系统构建与查询技术研究。基于语义描述框架设计并构建物联网知识管理系统,进行概念知识存储以及事件逻辑知识存储,并提供知识查询能力。具体根据物联网感知与控制应用的特点,将物联网应用知识系统分解以概念为核心的知识图谱以及以事件为核心的事理图谱两部分,实现对物联网感知与控制本体、概念模式层本体和事理模式层本体等形式化语义模型以及知识实例和事件实例的存储和查询等专用知识管理功能。具体解决了事理图谱和知识图谱中的的知识组织问题,以及基于语义网技术的概念与事件知识的存储与查询问题。最终,采用BSBM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实际数据集对查询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和分析,结果证明了物联网知识管理系统查询性能可以满足需要。3.流数据实时语义标注技术研究。为了解决在物联网应用中语义流构建中语义标注方法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数据流语义化处理方法。以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高精度Kappa几何测角仪的运行状态控制为应用背景,针对数据流获取、创建语义映射文件、语义标注和语义数据流化等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在X射线单晶衍射仪控制系统的Kappa几何测角仪传感器数据集上对标注方法进行了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证明了语义标注方法的有效性,为语义流处理引擎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4.语义流处理技术及应用方法研究。本文详细分析了语义流连续查询语言,设计并实现了RDF流处理引擎,并针对语义流处理过程中的连续查询执行优化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分别提出了语法级优化和逻辑查询计划优化的相关方法。最后,针对X射线单晶衍射仪状态监控和Kappa几何测角仪防碰撞控制等典型场景,对语义流处理引擎的功能进行了验证,实验证明了语义流处理引擎在处理物联网语义流数据方面的有效性。

袁泉[2](2020)在《在线教育系统设计开发项目管理改进对策研究 ——基于RR公司设计开发项目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想要持续的生存和健康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创新精神。如果缺乏健全的产品设计开发管理体系,势必会被具有创新精神的其他企业超越、代替进而淘汰。本文以在线教育行业RR公司的智能教学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简称ITS)设计开发项目为切入点,重点研究敏捷项目管理改进的对策。首先比较国内外项目管理的发展和现状,结合大量的项目管理优化案例和方法对设计开发项目管理进行理论研究。其次,研究了RR公司的ITS设计开发项目管理的现状,发现并指出RR公司ITS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包括过程管理、绩效管理、改进与创新、精益管理的全面项目管理体系,采用整体分析、局部探讨、横向对比、纵向扩展的立体思维,选用了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简称IPD)管理模式去优化敏捷开发管理,针对性地提出了RR公司的ITS设计开发项目管理改进对策。通过制定项目组织改进、项目策划改进、项目实施改进、项目控制改进、项目评审与验收改进、项目创新与知识管理改进等策略和措施科学地实施改进解决方案。最后,通过科学的对策评审与验证方法得到验证结论,证实IPD和敏捷开发管理模式的珠联璧合在软件项目设计开发管理应用中的显着管理作用。验证思维缜密、明晰,验证方法全面、立体,涵盖产品成本减少率、产品投入市场时间缩短率、研发周期缩短率、产品开发浪费减少率、项目按时完成率、产品开发生产力提高率、项目好评率、新产品收益增加率等。验证结论科学、客观、有效。论文提出的项目管理改进方案及措施等研究成果,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业,特别是在在线教育行业,具有广泛的系统设计开发项目管理改进指导意义。

齐彦锋[3](2020)在《并行工程在H公司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制造业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降低新产品开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己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中国的3C电子行业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原始设备制造商)企业已经经历了从早期初级的OEM生产(来料加工)到先进的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这种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OEM企业不再仅仅局限于利润较低的委托制造,已经开始重视产品开发设计,但原有的串行开发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产品开发要求,企业急需寻找一种新型的开发模式。并行工程是现代工程管理理论的一种,核心是对新产品开发过程进行并行、集成化处理。它要求产品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因素,并强调各部门的协同工作,通过建立各决策者之间有效的信息交流,使产品在设计阶段便具有良好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特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返工,缩短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本文首先对并行工程理论和OEM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论证了OEM企业导入并行工程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了H公司新产品开发的状况,总结出H公司新产品开发存在“新产品开发成本高”、“新产品开发周期长”、“新产品开发团队组织结构封闭臃肿且不稳定”和“跨部门信息共享困难不利于信息反馈”等问题,同时分析了并行工程在H公司导入的可行性。最后介绍了基于并行工程的H公司并行开发设计方案,从建立并行协同开发方案、新产品开发组织重组、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并行工程的知识管理和建立先进的制造实验室共五个方面进行导入,最终实现降低H公司新产品开发费用,缩短开发时间,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效果。

王文娟[4](2020)在《面向企业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协同设计势必成为企业开展快速、高效设计研发的必然手段。而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有着不同设计习惯的设计人员,如何快速适应、共同完成协同设计,是当前智能制造时代必须解决的问题,由此借助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开展面向企业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协同设计管理系统在各行各业正在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但不难发现,现有协同设计管理系统仍存在着设计与管理融合度低、应用局限性大、缺少柔性化等问题,为此论文基于对企业的设计需求调研,提出了一个面向企业的多功能、柔性化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功能模型,并利用互联网开发技术实现了该系统,即面向企业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Collaborative Desig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terprises,CDMSE),最后通过企业的具体应用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CDMSE功能模型设计。通过对现有协同设计管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合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工作原理、协同设计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提出了一个面向企业的多功能、柔性化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功能模型。该模型将系统管理、协同设计、协同交流、知识库、人事资料库、插件库六大功能模块集中于一个平台系统,解决了以往企业设计进程需要在各种软件或系统之间不停切换的问题,提高了协同设计与管理的便捷性、高效性;为了提高系统柔性,提出了“插件库+通用系统”的组合设计理念,通过对插件库的设计,实现企业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柔性化和个性化定制。(2)CDMSE功能设计。结合CDMSE功能模型,针对目前企业开展协同设计以及协同设计工作流管理的实际需求,进行了系统的功能设计。(1)企业协同设计知识库的构建。按照亚里士多德(Aristctle)的知识分类方法,在CDMSE中将企业知识分为基础知识、设计案例、设计手册、设计标准四大模块,并构建其联结关系,通过搜索、我的收藏功能,帮助设计人员快速获取与项目相关知识及设计标准,同时帮助新加入成员快速了解企业与项目;(2)协同设计工作流的管理。针对项目管理(项目创建、进程查看、项目公告、项目成果、项目删除)、人员管理、审核、电子签名进行了设计,方便项目管理者进行进度监控、任务分解、人员分配、成果管理以及设计人员的任务汇报及成果上传,优化审核和签名过程,提高协同工作效率;(3)任务提醒。为参与设计的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即时提醒服务,确保协同设计工作流进程的畅通、高效;(4)协同交流。提供了论坛、邮件、视频会议三种沟通方式,保证异步、异地设计人员均能准时无忧参与设计和讨论。(5)人事资料管理。便于项目管理者快速查看项目组成员个人信息及过往项目经历,更为合理地分配任务。(3)CDMSE1.0的开发实现及实例验证。结合系统的功能树及工作流程设计,在B/S架构下,利用Java Script+HTML5+CSS3及Bootstrap框架在Visual Studio Code上进行系统前端页面框架设计,后端服务器主要采用Java+Servlet+JSP(Java Server Pages)及My SQL5.0数据库、Spring框架、Spring MVC在Eclipse上完成开发,服务器端利用Tomcat7.0完成发布。并结合实例应用,验证系统的可用性和可行性。

于跃[5](2019)在《中国智慧政府的价值目标追求及其实现研究》文中认为美国IBM公司于2010年提出智慧城市愿景并将之推向世界。很多国家相继展开智慧城市实践,并以此推动智慧社会乃至智慧国家建设,使得智慧类实践热潮空前炙热,智慧化建设需求日益攀升。当城市、社会和国家治理由智能化转向智慧化,必然要求它们的管理者——政府所提供的管理、决策和服务也能从智能化提升至智慧化,由此引发的对政府具有高度智能和更多智慧的需求,必然要求电子政府由智能政府向智慧政府转型,同时要求其电子政务由智能政务向智慧政务转化。因之,智慧政府建构成为电子政府适应智慧化建设需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智慧政府基于电子政府已有成果建设,实践才刚刚起步,成果也只是初步的。在建的智慧政府和智慧政务成果是否名副其实?应该如何评判它们是否符合“智慧”的原则要求?未来的智慧政府及其政务系统建设和发展到底应往哪儿去、该怎样走?这些都取决于人们能否对智能与智慧、智能政府与智慧政府做出正确理解和合理区分。为正确理解智慧政府,明确智慧政府的衡量标准和表征标识,第一章从语义、哲学、科学、技术等维度辨析“智能”与“智慧”的区别与关联,从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中析取智慧元素,在归纳已有的智慧政府概念的要点的基础上,厘定智慧政府的基本涵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以满足公众需求和解决社会复杂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政府职能清单为基本构架,以智慧决策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和政府内外部合作共建具有高度智能和更多智慧的政务系统,从而主动精准、优质高效地推送令公众满意甚至超出公众期望的政务服务的一种新的政府形态。还在分析智慧政府的特质的基础上提出智慧政府的属性主要表现为智能性与智慧性、集聚性与延展性、可能性与可行性、继承性与批判性、自主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以此为确定智慧政府的评判原则提供初步素材,为摆正智能政府与智慧政府的关系与界线提供考据。之后,探究智能政府和智慧政府为何区分及以何区分,指出二者区别不在于比对它们的智能高低,而在于运行中注入、融汇、融会智慧的多少和程度,应以此促进两者相互转化,而相互转化的关键在于人类智慧的持续融入。智慧政府唯有依靠人民的智慧这一根本性的要素,才能追求智慧,进而更多地具有智慧,更好地应用智慧,从而推动电子政府向智慧政府晋阶。关于电子政府应该以智慧政府为发展方向的观念已经达成基本共识,很多国家已将智慧政府写入国家电子政府规划或专门制定的智慧政府规划,并已开始付诸行动。各国筹划的或在建的智慧政府的目标规划各有不同,并不一定符合本文提出的智慧政府的衡量标准和表征标识。但是,即使是在信息技术领先国家也很少有电子政府能够达到基本符合智慧政府的衡量标准和表征标识的情况下,各国的智慧政务建设在它们的目标规划的引导下也有不同程度的进展,说明各国有关电子政府和智慧政府的建设规划中所设计的目标的确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至少,它们在努力建设智慧政府并将之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一行动本身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原则性地给出了电子政府应“往哪儿去”的答案。在智慧政府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况下,借助智能技术、机器和系统支撑智慧政府具备高度智能固然重要,令智慧政府至少具有与其智能程度相匹配的“智慧”更为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智慧政府建设并纷纷从国家战略高度对其目标做出规划的原因或初衷。第二章从明确中国政府和社会的价值追求入手,考查国外电子政府和智慧政府规划中设计的目标及其启示和借鉴,在明确中国智慧政府的价值目标选择原则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智慧政府的价值目标取向,包括:开放透明的治理环境、共商共议的合作氛围、共建共享的基础资源、精准高效的政务服务、平等包容的伙伴关系。主要目的是明确中国智慧政府的发展方向,带领各级政府和全体人民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而做到不仅力促智慧政府追求智慧,还能够更多地具有智慧和更好地应用智慧。针对智慧政府的智能化和智慧化需求,着眼于建构具有更高定位——“以人民为中心”和更智安排——“数据驱动、精准对接的智能型政务系统与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及更多智慧的相互融合”的智慧政府,第三章探讨智慧政府的生成和演进的逻辑规律,寻求智能生成和智慧演进所需依靠的资源要素和支持智慧政府具有智慧的逻辑模型,旨在获取使智慧政府具有高度智能和更多智慧的应然建构。采取的技术路线是:首先厘清智慧政府的生成逻辑,探寻智慧政府的机器或系统的“智能”究竟应该依靠哪些资源要素来生成,即解决“智能化从哪里来”的问题,提出应以数据资源为核心,借助数据、信息和知识等资源要素的递进关系逐步生成智能;其次研究智慧政府的“智慧”可以依靠哪些知识要素、采取怎样的逻辑进路来实现由“智能”向“智慧”的演进,即解决“智慧化往哪里去”的问题,提出可以将人类生成智慧的资源要素作为智慧政府的智慧生成需要依靠的基本要素,通过具体运用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技术手段和工具以及其他智慧元素,实现逐层管理资源、持续融入智慧、递进实现晋阶的效果,旨在为维持智慧政府生存和发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提供模式和方法。一些公共管理学者主张采取将人工智能向政府不断渗入的模式建构智慧政府。本文主张与之相向而行,即智慧政府通过将人的智慧嵌入政务系统之中使之事实上具有智能,再借助政务系统应用中的人机交互环节,将智信人的智慧持续注入系统之中,经由政务系统对其智慧进行融汇,继而再由智信人完成融会的工作,使得政务系统因为融入智慧而具有智慧,实现智慧的动态建构,推进智慧政府由智能向智慧晋阶。已有的电子政府和智慧城市实践为智慧政府建设积累了实践基础和有益经验。对于建立在电子政府和智慧城市已有成果之上的智慧政府而言,其研究重点显然不在技术基础、管理基础和体制机制上,凡此种种固然重要,但这却是电子政府分内应该解决或早该解决的问题。智慧政府所应具有的“智慧”之处,才是它更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第四章主要探索如何借助政务系统的智能以及社会公众的智慧实现以智慧武装智慧政府头脑的目的,并探讨了如何为之提供可能与可行的思想条件和实施路径。具体地讲,就是从智慧政府应用智慧的需求出发,首先,提出要进行主体间性思想建设、包容性文化建设、伦理道德教育、思维观念转变和知识能力培养等思想条件建设,借以提高智慧政府的软实力;其次,从完善顶层设计和行动计划、建设基础资源和政务系统以及改善内外部合作伙伴关系等路径提出智慧政府应用智慧的实践条件,以便为智慧政府硬实力建设提供解决方案,最终实现智慧政府的价值目标。

慈慧悦[6](2019)在《基于知识的产品可制造性评价技术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制造领域的深入应用与发展,船舶制造行业进入了数字化生产的阶段,产生了大量蕴含丰富潜在知识与经验的历史生产数据。目前,由于经验不足,知识利用率低,船舶产品从设计向制造的转化过程并不顺利,建造工程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不断增加。因此在产品的设计阶段,知识经验的重用与产品可制造性评价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基于知识的产品可制造性评价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研究。首先,为提高知识在产品设计阶段的重用率,对面向工艺方案的知识推送算法展开研究。结合历史工艺数据与工艺设计员的经验提出基于工艺与用户的混合知识推送算法,通过对用户工艺经验分布、类别偏好与活跃度的分析,给出了综合相似度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目标用户最近邻进行评分预测,实现产品工艺设计阶段的知识推送。其次,展开面向工艺路线的可制造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结合产品特征与制造过程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信息多样性与异构性的特点给出了信息的模糊定量化的表达形式;采用主客观结合的优化调节方法确定了评价信息与决策专家的权重;结合VIKOR方法给出了工艺方案可制造性的多属性群体评价方法与案例应用。随后,根据产品制造工程的信息流传递关系分析风险因素的依赖关系并建立DSM矩阵,针对工程变更问题提出了风险的多级传播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时间因素与颜色标记建立了基于模糊Petri网的风险推理模型,对复杂产品工程的制造工期与关键工程节点进行分析并进行了案例应用。最后,通过船舶产品制造知识管理与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对原型系统进行设计,主要包括知识管理、知识推送、可制造性评价、业务审核以及用户权限管理五个功能模块,构建系统框架与数据库模型,通过交互界面进行应用展示。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面向工艺方案的产品可制造性评价方法与面向总体工程的风险推理方法,将过程因素引入船舶产品设计阶段,提高了算法与模型在实际问题的实用价值,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船舶产品的设计阶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江涛[7](2019)在《天线一体化设计知识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随着天线一体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不断应用,积累了大量天线设计经验与知识,这些经验与知识需要科学的管理方式来发挥其价值。传统的纸质或电子文档式的知识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频繁化和碎片化的知识更新需求,而互联网化的知识管理平台则可以满足碎片知识管理的实时性与自动化要求。本文以天线一体化设计知识管理平台为目标,对自动化知识管理平台的构建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知识管理平台总体需求与设计研究。从知识管理平台建设的基本目的出发,分析平台的功能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管理平台总体技术进行选型,制定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总体设计原则,包括功能性设计与非功能性设计,确立了平台以问答集合为基础的碎片知识管理模式。(2)知识管理平台关键系统设计研究。挑选平台建设中具有关键作用和高设计复杂度的系统进行分析,对比系统可选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并依此确定系统采用的设计方式,包括异步非阻塞消息系统、排序推荐系统、敏感词屏蔽系统、文件管理系统,为平台提供了应对频繁化知识更新的性能与安全保障。(3)知识管理平台实现方式研究。根据知识管理平台总体设计要求,搭建平台基础框架,对平台基础模块进行详细实现,包括登录模块、首页模块、提问模块、回答模块、搜索模块、评价模块、关注模块、消息模块、敏感词模块、邮件模块、日志模块,并对平台关系化数据库的表结构以及非关系化数据库键值对结构进行设计,提升了平台在知识更新与检索方面的功能完备性。(4)知识管理平台测试方法研究。研究平台型应用测试方法,制定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知识管理平台测试方案,完成测试方案中拟定的测试项目,包括实现测试、安全测试、性能测试,验证了平台在功能、安全与性能方面的表现。

陶亮[8](2019)在《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内的建筑设计管理长期呈现出流程片段化的特征,这种粗放的管理体系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整个建筑行业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以及投资模式、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发展、产业转型、人文变化和国际化趋势等一系列的变化发展,这种管理体系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已大大降低。随着2015年WTO过渡保护期的结束,国内建筑设计市场进一步全面放开,推行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回归“建筑师负责制”已成为业界的共识。转变正在发生,在上海、广西、福建等地试点的“建筑师负责制”,体现了政府推进建筑业与国际接轨、提升品质的态度和决心。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转型升级、专业的强化与新的建设项目运作模式的产生,促使我国建筑师的角色正在重塑,新的形势需要建筑师逐渐成为项目的潜在管理者,并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专业技能及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设计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全面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最终提供高品质的建筑产品。同时建筑信息化作为建筑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已经成为引领变革这个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正逐渐改变传统建筑设计行业的运作及管理模式。当建筑设计摆脱单一的图纸沟通的束缚,进而实现以BIM(建筑信息化模型)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表达后,建筑师在整个建设流程中的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从仅侧重于设计阶段的技术服务,到对工程全流程的整体掌控。建筑信息化技术已经把整个工程建设流程中大部分的设计问题前置化,为解决贯穿整个建筑工程活动中各个主体、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且可行的工作模式,从而为建筑师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合理角色提供了技术支持。这种变革发展的趋势也恰恰是建筑师负责制所倡导的----让建筑设计源头的建筑师,成为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领导者。在建筑设计行业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本论文主要研究以建筑师为主导进行全程设计管理的意义及策略,对涉及到策划、设计、施工和运管等方面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更加合理的阶段划分,并结合作为全程设计管理重要技术手段的建筑信息化技术,提出各个阶段相应的设计管理要求和策略。为此,本论文提出了“六序法模式”的全程设计管理方法,并探讨其与BIM进行结合的意义及有效途径。论文希望一方面能为推行适合中国的建筑师负责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希望进一步拓展BIM在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通过三个部分展开阐述:第一部分为基础研究。首先,论文的绪论部分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建筑设计管理相关研究若干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研究的内容,阐述研究的方法、关键技术和思路。在第二章论述了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核心任务、主体内容和影响因素,并指出了建筑设计管理中知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主要策略。在第三章通过分析对比中外通行的职业建筑师的职能体系和全程设计管理思想,探讨建筑师负责制框架下的建筑师全程设计与管理,在建造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发展趋势及建构要素,为后续的理论实践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理论实践研究。首先在第四章以国际通行的职业服务内容和专业化、全程化的标准,提出适应中国建筑师负责制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职业服务体系----“六序法模式”,对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成果和工作要求进行阐述,并结合项目实例进行分析总结。接着探讨了建筑师进行全程设计管理所需要的基础组织形式----建筑工作室/事务所,以保持建筑创意为核心目的的组织机构管理策略。最后在第五章研究了BIM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适应性问题,论证了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应用BIM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并提出了“BIM整同设计管理模式”和“复合总建造师”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为策略研究。是在对上述研究的总结和拓展基础上,分别在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BIM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四个方面对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提出了适宜的优化策略。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研究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展望了建筑师视角下并结合BIM技术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应用前景。

王儒[9](2018)在《基于知识的产品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背景下,产品设计正面临着复杂性和不确定管理的双重需求,实现两者的集成化管理是复杂产品设计研究中的重要挑战和目标之一。基于决策的设计观点为不同领域背景的设计者提供了一种“通用语言”(决策)以实现对不同设计问题的统一化描述;从系统工程角度,设计问题的细化与求解、以及决策活动的规划与组织等设计过程行为都体现了产品设计中的复杂性问题;同时由于设计中多种不确定性的共存,不确定性的集成化管理也增加了产品设计中的复杂性。为了增加设计者对产品设计中决策过程行为的理解和预测能力,提升设计决策的效率和效能,本论文围绕产品设计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管理,以产品设计决策过程的建模为着眼点,提出基于知识的产品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从灵活性、适应性、鲁棒性定义决策工作流的设计策略,对决策工作流的元设计过程、以决策为中心的设计空间探索、不确定性下的鲁棒决策工作流设计这3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不同的设计问题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最后设计并开发基于知识的设计决策向导系统说明论文研究内容的可行性。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知识的产品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框架。不同的设计过程策略产生不同的设计结果,设计过程策略的制定体现了设计者对特定设计问题的理解,有效的设计过程建模方法不仅可以减少系统设计的迭代次数,提升设计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对系统设计中反映产品和过程设计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与重用。为了实现对不同设计问题和设计对象的统一标准化描述,论文从基于决策的设计角度对工程系统的设计过程进行定义和表示,通过对产品设计决策过程建模的需求分析,提出基于知识的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框架。该框架的重点是实现决策工作流设计策略的制定,即通过决策工作流设计灵活性、适应性、鲁棒性的实现,解决设计决策过程中对产品设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管理的需求;通过构建基于本体的过程模板实现设计决策过程中对设计知识的获取与重用以及组织与表达等需求。(2)决策工作流的元设计过程建模方法研究。为了实现决策工作流的设计灵活性,提出一种基于PEI-X的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并通过元设计信息集成模型的确定,定义PEI决策过程模型中不同层次、不同粒度的元设计层次结构信息。基于PEI-X决策过程中的实体要素构建元设计知识模型,主要包括5个顶层概念及其相关属性,即“过程模板”、“支持问题实体”、“系统实体”、“通用设计知识”以及“信息”;开发基于PEI-X的元设计本体,构建基于PEI-X本体的元设计层次结构设计方法以及用于捕获不同过程粒度信息的设计过程模板。最后利用壳管式热交换器的设计过程说明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3)以决策为中心的设计空间探索方法研究。为了实现决策工作流的设计适应性,提出一种以决策为中心的设计空间探索方法,包括探索过程的规范化定义和设计空间调整情景的识别等。基于本体开发设计空间探索过程的知识模型,构建基于本体的设计空间探索过程模板以及相应的模板设计方法,以确保满足不同目标要求的设计信息的正确组合,减少在设计过程中误差积累的风险。最后通过热杆轧制过程链设计问题说明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4)不确定性下的鲁棒决策工作流设计方法研究。为了实现决策工作流的设计鲁棒性,提出一种不确定性下的鲁棒决策工作流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对输入参数(噪声因子、控制因子)、仿真模型和模型过程链3种不确定性类型的辨识,以及对相应鲁棒设计的确定等。基于本体开发鲁棒决策工作流设计知识模型,构建基于本体的鲁棒决策工作流设计过程模板和相应的设计方法,以确定合适的设计决策过程实现对相应不确定性的管理,保证设计系统/过程的质量。最后通过多功能含能结构性材料(MESMs)的设计问题说明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5)基于知识的设计决策向导系统设计。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设计开发基于知识的设计决策向导系统以验证所研究内容的可行性。说明系统业务需求,设计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和总体架构;重点针对系统中的决策工作流模块,定义面向设计决策过程的业务流程模型和工作流执行机制,设计决策工作流引擎和决策过程建模工具等内容,并基于Java语言对系统进行开发。

杨勇[10](2016)在《注塑模具设计与生产智能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注塑模具的设计与生产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注塑模具企业的设计管理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在设计流程管理方式落后,知识管理混乱,生产调度方法效率低等方面。应用合适的智能技术,解决设计流程管理、知识管理和生产调度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提高模具设计管理的效率,缩短模具开发周期。本文围绕注塑模具设计流程管理、知识管理和生产调度三个方面,做了以下工作:(1)注塑模具并行设计管理注塑模具设计管理过程中存在流程低效、信息化程度低、项目管理混乱等问题,因此对设计流程、人员、数据、管理工具等方面进行改进,研究了并行设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结构。开发了一套注塑模设计管理系统,由项目管理、工时统计、差错记录、汇总统计等模块组成,实现了并行设计管理,提高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2)基于本体技术的模具知识管理经验和知识是模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模具设计与生产过程中的知识多以各种文件文档、经验性实践和案例等隐性形式知识为主,不易归纳总结,管理难度大。本文应用本体的思想与技术,建立模具知识模型,采用基于WordNet知识本体特征语义相似度的计算方法,实现初步的知识搜索应用。(3)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柔性生产调度传统的调度方法不能满足多变、大规模的生产需求。建立柔性生产调度的数学模型,提出双层编码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在静态调度问题中具有较好的优化性能。研究了实际生产中的动态扰动因素,提出基于滚动窗口技术的动态调度方法,能实时解决动态事件。实例证明本文所设计的算法能较好求解实际生产调度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调度效率。

二、面向并行工程的知识管理应用研究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并行工程的知识管理应用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语义物联网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物联网语义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语义网概述
        1.2.2 语义物联网发展概述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物联网感知与控制语义建模方法研究
    2.1 问题的提出
    2.2 物联网感知与控制语义描述框架
    2.3 物联网事件本体设计研究
    2.4 基于物联网事件本体的物联网感知与控制本体设计
        2.4.1 面向事件非分类关系表达的SSN本体扩展
        2.4.2 EO-SSN与 IoT-EO的本体对齐
    2.5 测试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物联网知识管理系统构建与查询技术研究
    3.1 问题的提出
    3.2 物联网知识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3.2.1 面向物联网应用的事理图谱研究
        3.2.2 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知识图谱研究
    3.3 融合式知识存储与查询技术研究
    3.4 测试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流数据实时语义标注技术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高精度Kappa几何测角仪结构
    4.3 语义标注方法研究
        4.3.1 语义建模
        4.3.2 基于语义信息标记符的语义映射
    4.4 测试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语义流处理技术及应用方法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语义流连续查询语言形式化
        5.2.1 数据流
        5.2.2 RDF流
        5.2.3 连续查询
    5.3 面向RDF流的语义流处理引擎设计
    5.4 面向RDF流的连续查询语法优化
        5.4.1 查询语句重写
        5.4.2 查询语句标准化转换
    5.5 基于启发式方法的逻辑查询优化
    5.6 测试与分析
        5.6.1 X射线单晶衍射仪状态监控
        5.6.2 Kappa几何测角仪防碰撞控制过程检测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在线教育系统设计开发项目管理改进对策研究 ——基于RR公司设计开发项目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2.设计开发项目管理与改进的理念和方法
    2.1 IPD开发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2.1.1 集成产品开发的理念
        2.1.2 集成产品开发的组织模式
        2.1.3 集成产品开发模式的特点
        2.1.4 集成产品开发研究方法
    2.2 持续改进的理念和方法
3.RR公司ITS项目管理现状与问题
    3.1 组织机构、发展战略与设计开发方针目标
        3.1.1 RR公司发展战略
        3.1.2 组织结构及项目管理部门体系
        3.1.3 设计开发方针目标
    3.2 ITS项目管理体系特点
        3.2.1 ITS项目目标与要求
        3.2.2 ITS项目特征分析
        3.2.3 项目实施过程和关键资源
    3.3 ITS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3.4 ITS项目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RR公司ITS设计开发项目管理改进方针和目标设定
    4.1 ITS项目管理改进指导思想
    4.2 ITS项目管理改进目标
5.RR公司ITS设计开发项目管理改进对策设计
    5.1 IPD改进策略设计
    5.2 改进措施制定与优化
        5.2.1 项目组织结构改进与团队式工作
        5.2.2 项目策划改进措施
        5.2.3 项目实施改进措施
        5.2.4 项目控制改进措施
        5.2.5 项目评审与验收改进措施
        5.2.6 项目创新与知识管理改进措施
6.RR公司ITS设计开发项目管理改进措施验证
    6.1 改进措施验证思路和方法
    6.2 改进措施应用与验证结论
    6.3 改进措施与对策实施需要解决的问题
7.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并行工程在H公司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OEM生产模式概论
        2.1.1 OEM生产的定义
        2.1.2 OEM生产的利弊分析
        2.1.3 OEM生产模式的发展状况
    2.2 并行工程理论介绍
        2.2.1 传统开发模式介绍
        2.2.2 并行工程概述
        2.2.3 并行工程的特点
        2.2.4 并行工程的实施特征
        2.2.5 并行工程的关键技术
    2.3 OEM企业引入并行工程的必要性分析
3 H公司新产品开发现状和问题分析
    3.1 H公司简介
    3.2 OEM代工行业介绍
    3.3 H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介绍
    3.4 H公司新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5 并行工程在H公司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3.5.1 具备实施并行工程的理论研究基础
        3.5.2 具备实施并行工程的经济实力
        3.5.3 具备实施并行工程的信息化技术基础
4 并行工程在H公司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4.1 并行工程方案设计的原则
    4.2 基于并行工程的并行方案设计
        4.2.1 立项规划
        4.2.2 开发流程
        4.2.3 组织管理
        4.2.4 信息化建设
        4.2.5 标准化管理
    4.3 并行工程在H公司的实施
        4.3.1 并行协同开发方案的实施
        4.3.2 建立并行分层跨部门开发团队
        4.3.3 H公司新产品开发信息化建设
        4.3.4 建立并行工程的知识管理模式
        4.3.5 建立先进制造技术试验室
5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H公司新产品开发问卷调查表
致谢

(4)面向企业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1.2.2 协同设计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面向企业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功能模型
    2.1 协同设计概述
        2.1.1 协同设计的特点
        2.1.2 协同设计工作方式
    2.2 CDMSE功能模型
        2.2.1 功能需求分析
        2.2.2 功能模型设计
    2.3 CDMSE的功能模块设计
        2.3.1 协同设计的工作流设计
        2.3.2 协同设计模块设计
        2.3.3 插件库模块设计
        2.3.4 任务提醒模块设计
        2.3.5 协同交流模块设计
        2.3.6 人事资料库模块设计
    2.4 CDMSE的安全管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企业的协同设计知识库构建
    3.1 企业的知识库
        3.1.1 企业知识库的构建意义
        3.1.2 企业知识的分类
        3.1.3 企业知识库的结构设计
    3.2 大数据下的企业知识库构建
        3.2.1 大数据及其应用
        3.2.2 大数据下的知识库
    3.3 CDMSE的知识库构建
        3.3.1 知识库功能模块划分
        3.3.2 知识库功能模块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DMSE1.0 的开发技术
    4.1 CDMSE1.0 实现技术
        4.1.1 系统逻辑结构
        4.1.2 技术栈
    4.2 CDMSE1.0 数据库设计
        4.2.1 系统的E-R设计
        4.2.2 数据库选择
        4.2.3 数据库表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DMSE1.0 实现及实例验证
    5.1 CDMSE1.0 功能树
    5.2 CDMSE1.0 工作流程
    5.3 CDMSE1.0 实例验证
        5.3.1 登录注册模块
        5.3.2 系统首页
        5.3.3 知识库模块
        5.3.4 协同设计模块
        5.3.5 任务提醒模块
        5.3.6 协同交流模块
        5.3.7 人事资料库模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中国智慧政府的价值目标追求及其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回顾与研究述评
        (一)智慧政府的相关概念谱系
        (二)智慧政府的前提条件准备
        (三)智慧政府的基本策略安排
        (四)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分析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资源
    一、核心概念
        (一)“智能”与“智慧”辨析
        (二)智慧政府的基本涵义
        (三)智慧政府的特质和属性
    二、智能政府与智慧政府区分
        (一)智能政府和智慧政府为何区分
        (二)智能政府和智慧政府以何区分
    三、理论资源
        (一)合作治理理论
        (二)数据管理理论
        (三)信息管理理论
        (四)知识管理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智慧政府的价值目标考量
    一、中国政府和社会的价值追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
        (二)政府治理的价值取向
        (三)社会公众的现实诉求
    二、国外电子政府和智慧政府的目标规划及其启示借鉴
        (一)国外电子政府的目标规划及其启示借鉴
        (二)国外智慧政府的目标规划及其启示借鉴
    三、中国智慧政府的价值目标取向
        (一)开放透明的治理环境
        (二)共商共议的合作氛围
        (三)共建共享的基础资源
        (四)精准高效的政务服务
        (五)平等包容的伙伴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慧政府建构的逻辑进路和支持模型
    一、智慧政府建构的逻辑进路
        (一)智慧政府的生成逻辑
        (二)智慧政府的演进逻辑
    二、智慧政府建构的支持模型
        (一)智慧政府的数据管理模型
        (二)智慧政府的信息管理模型
        (三)智慧政府的知识管理模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智慧政府建构的思想条件和实施路径
    一、智慧政府建构的思想条件
        (一)主体间性思想建设
        (二)包容性文化建设
        (三)伦理道德教育
        (四)思维观念转变和知识能力培养
    二、智慧政府建构的实施路径
        (一)完善顶层设计和行动计划
        (二)优化基础资源和政务系统
        (三)改善内外部合作伙伴关系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附件 数据管理的关键技术集
后记

(6)基于知识的产品可制造性评价技术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1 船舶产品制造工程的特点
        1.2.2 产品可制造性评价的重要性
        1.2.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知识工程领域研究现状
        1.3.2 可制造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2章 面向工艺方案的知识推送算法研究
    2.1 引言
    2.2 产品设计阶段的知识需求分析
        2.2.1 工艺知识信息的分类
        2.2.2 工艺知识推送算法优化需求
    2.3 基于工艺与用户的混合推送算法
        2.3.1 评分矩阵数据表达
        2.3.2 工艺相似度计算
        2.3.3 用户相似度计算
        2.3.4 综合相似度计算
        2.3.5 最近邻评分预测
        2.3.6 混合知识推荐算法流程
    2.4 实验分析
        2.4.1 实验数据集
        2.4.2 性能评价指标
        2.4.3 实验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工艺方案的多属性群体评价方法
    3.1 引言
    3.2 产品可制造性评价问题描述
        3.2.1 数学问题描述
        3.2.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2.3 评价信息模糊处理
    3.3 主客观结合权重调节方法
        3.3.1 评价属性权重调节方法
        3.3.2 决策专家权重调节方法
    3.4 基于模糊VIKOR的评价方法
        3.4.1 模糊VIKOR方法
        3.4.2 基于模糊VIKOR的多属性群体评价
    3.5 仿真实验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建造过程的风险推理仿真分析
    4.1 引言
    4.2 风险因素关联关系分析
        4.2.1 工程内部信息传递
        4.2.2 风险关联关系分析
        4.2.3 工期风险等级划分
    4.3 风险传播模型
    4.4 基于模糊Petri网的风险推理模型
        4.4.1 模糊Petri网的相关定义
        4.4.2 模糊产生式规则
        4.4.3 基于FPN的风险推理模型构建
    4.5 仿真实验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船舶产品制造知识管理与应用系统设计
    5.1 引言
    5.2 系统需求分析
    5.3 制造知识管理与应用系统设计
        5.3.1 系统框架设计
        5.3.2 功能模块设计
        5.3.3 数据模型设计
    5.4 系统界面设计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天线一体化设计知识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知识管理平台国内外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知识管理平台的总体设计
    2.1 知识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2.2 开发技术分析
    2.3 平台总体设计
        2.3.1 功能性设计
        2.3.2 非功能性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知识管理平台的关键设计
    3.1 异步非阻塞消息系统设计
        3.1.1 同步与异步
        3.1.2 阻塞与非阻塞
        3.1.3 消息队列及其应用分析
        3.1.4 基于redis缓存的消息系统
    3.2 知识排序推荐系统设计
        3.2.1 Reddit计分算法
        3.2.2 HackerNews计分算法
        3.2.3 计分算法对比与选择
        3.2.4 平衡二叉树排序查找算法
        3.2.5 跳表(skip List)排序查找算法
        3.2.6 排序查找算法对比与选择
        3.2.7 基于HackerNews和skiplist算法的推荐系统
    3.3 保密敏感词屏蔽系统设计
        3.3.1 正则表达式匹配
        3.3.2 敏感词树匹配
        3.3.3 基于敏感词树匹配算法的屏蔽系统
    3.4 文件管理系统设计
        3.4.1 FTP文件传输
        3.4.2 HTTP文件传输
        3.4.3 数据库文件存储
        3.4.4 路径映射文件存储
        3.4.5 基于HTTP协议的文件管理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知识管理平台的实现
    4.1 整体框架搭建
    4.2 主要模块实现
        4.2.1 登录模块
        4.2.2 首页模块
        4.2.3 提问模块
        4.2.4 回答模块
        4.2.5 搜索模块
        4.2.6 评价模块
        4.2.7 关注模块
        4.2.8 消息模块
        4.2.9 发现模块
        4.2.10 敏感词模块
        4.2.11 邮件模块
        4.2.12 日志模块
    4.3 数据库设计
        4.3.1 关系化数据库设计
        4.3.2 非关系化数据库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知识管理平台的测试
    5.1 平台测试环境
    5.2 平台安全性测试
        5.2.1 SQL注入攻击测试
        5.2.2 XSS跨站脚本攻击
    5.3 平台实现测试
    5.4 平台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系统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框架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研究
    2.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简述
        2.1.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概述
        2.1.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象与内容
        2.1.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2.2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概述与辨析
        2.2.1 建筑设计行业概述
        2.2.2 建筑设计管理辨析
        2.2.3 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管理分析
        2.2.4 建筑设计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辨析
    2.3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和主体内容分析
        2.3.1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
        2.3.2 建筑设计管理的主体内容
    2.4 知识管理在建筑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4.1 建筑设计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2.4.2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2.4.3 建筑设计活动知识的内容及体系
        2.4.4 建筑工程设计知识管理的主要策略
    2.5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研究内容
        2.5.1 范围管理
        2.5.2 进度管理
        2.5.3 质量管理
        2.5.4 投资及成本管理
        2.5.5 沟通管理
        2.5.6 风险管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师的职能体系研究
    3.1 建筑师、建造和建筑物的关系辨析
    3.2 建筑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分析
        3.2.1 建筑师与业主的权利义务关系
        3.2.2 国际职业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3.2.3 中国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3.3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与比较
        3.3.1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
        3.3.2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国际比较
        3.3.3 建筑师的职业资格及比较
        3.3.4 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定位及服务现状
    3.4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和组织研究
        3.4.1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及比较
        3.4.2 建筑师的职业组织---工作室和设计公司
        3.4.3 建筑师的设计组织及管理
    3.5 建构建筑师全程职能体系的策略
        3.5.1 设计到代理
        3.5.2 建成品导向与过程控制
        3.5.3 职业化精神
        3.5.4 经济和法律责任
        3.5.5 全程建筑设计服务的要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师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研究
    4.1 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模式研究
    4.2 阶段1:前期/策划阶段
        4.2.1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内容
        4.2.2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流程
        4.2.3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4.2.4 前期/策划阶段的设计管理要求
        4.2.5 案例讨论
    4.3 阶段2:方案/开发设计阶段
        4.3.1 方案/开发设计的工作内容
        4.3.2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4.3.3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4.3.4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4.3.5 案例讨论
    4.4 阶段3: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
        4.4.1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
        4.4.2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4.4.3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4.4.4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4.4.5 案例讨论
    4.5 阶段4: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
        4.5.1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内容
        4.5.2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流程
        4.5.3 施工招投标的主要策略
        4.5.4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要求
        4.5.5 案例讨论
    4.6 阶段5:督造/施工监管阶段
        4.6.1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内容
        4.6.2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流程
        4.6.3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主要策略
        4.6.4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要求
        4.6.5 案例讨论
    4.7 阶段6: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
        4.7.1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内容
        4.7.2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流程
        4.7.3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主要策略
        4.7.4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要求
        4.7.5 案例讨论
    4.8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管理研究
        4.8.1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形式
        4.8.2 建筑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4.8.3 建筑师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筑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中的适应性研究
    5.1 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及发展
        5.1.1 BIM技术及相关理论概述
        5.1.2 BIM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
        5.1.3 BIM技术的问题及挑战
        5.1.4 BIM技术的发展趋势
    5.2 BIM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体系中的理论研究
        5.2.1 实施BIM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5.2.2 BIM在建筑设计管理体系中的实施价值及目标
        5.2.3 BIM对建筑设计全程管理的优化措施
    5.3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5.3.1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概述
        5.3.2 建筑项目BIM的实施工作流程
        5.3.3 前期/策划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4 建筑设计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5 施工招投标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6 建设施工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7 竣工及后期运维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4 基于BIM的建筑师全程整同设计管理研究
        5.4.1 由BIM推动的整合设计
        5.4.2 BIM的协同工作模式
        5.4.3 由建筑师实施BIM整同设计管理
        5.4.4 教育与培训BIM整同设计管理团队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筑工程设计全程管理的策略研究
    6.1 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策略
        6.1.1 以建筑师负责制为依托,强化建筑师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6.1.2 以六序法模式为基础,不断完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内涵
    6.2 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策略
        6.2.1 适宜创意的设计组织机构建构策略
        6.2.2 重视组织机构的知识信息管理
    6.3 BIM结合“六序法模式”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6.3.1 建构BIM与“六序法模式”的深度融合
        6.3.2 充分运用BIM分析功能优化全程设计管理
        6.3.3 用BIM模型领导全过程设计管理
        6.3.4 秉承Open BIM理念进行协同设计及管理
    6.4 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策略
        6.4.1 树立建筑师全程职业化教育的思维
        6.4.2 构建多元化的建筑教育体系
        6.4.3 深化建筑师执业过程中的继续教育
        6.4.4 加强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技术的素质教育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论文的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工程实践案例分析与总结
    1、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中心设计咨询项目
    2、宝安体育场工程设计项目
    3、2010年亚运会游泳跳水馆工程设计项目
    4、“广州圆”--广东兴业国际仓储科研主楼工程设计项目
    5、江苏省淮安体育中心工程项目设计及管理实践
附录2 、建筑设计组织机构管理研究
    1 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趋势
        1.1 国内外建筑设计机构的现状研究
        1.2 我国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方向
    2 建筑创意组织机构---工作室的职能与特征
        2.1 建筑工作室的业务职能
        2.2 建筑工作室的服务特征
        2.3 工作室的业务管理特征
    3 建筑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3.1 建筑工作室创意人才的资本特质
        3.2 工作室的人事管理
        3.3 工作室团队的平衡管理
        3.4 工作室设计文化建设
        3.5 工作室的人才技能发展
        3.6 员工的绩效考核
    4 建筑设计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4.1 工作室的组织管理框架
        4.2 工作室的设计管理要素
        4.3 工作室的市场营销管理
    5 建筑工作室的信息与知识管理
        5.1 工作室的信息管理
        5.2 工作室的知识管理
致谢
附件

(9)基于知识的产品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来源及意义
        1.1.1 产品设计存在的挑战
        1.1.2 课题来源
        1.1.3 课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设计过程建模方法研究
        1.2.1.1 设计模型
        1.2.1.2 设计过程模型
        1.2.2 以决策为中心的设计过程研究
        1.2.2.1 基于决策的设计
        1.2.2.2 决策支持问题技术
        1.2.2.3 决策支持系统
        1.2.3 不确定性管理及鲁棒设计
        1.2.4 设计重用与知识服务
    1.3 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验证策略
    1.5 论文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2章 基于知识的产品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框架
    2.1 引言
    2.2 产品设计决策过程建模需求
        2.2.1 设计决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管理需求
        2.2.2 设计决策过程中的设计知识需求
    2.3 基于知识的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框架
        2.3.1 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框架
        2.3.2 决策工作流设计策略
        2.3.2.1 决策工作流的设计灵活性
        2.3.2.2 决策工作流的设计适应性
        2.3.2.3 决策工作流的设计鲁棒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决策工作流的元设计过程建模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元设计层次结构信息定义
        3.2.1 元设计过程实体要素
        3.2.2 元设计支持问题表示
    3.3 基于本体的元设计知识建模
    3.4 基于PEI-X本体的元设计层次结构设计方法
        3.4.1 基于PEI-X本体的过程模板构建
        3.4.2 过程模板设计情景
    3.5 实例验证
        3.5.1 壳管式热交换器设计问题
        3.5.2 壳管式热交换器设计决策过程建模
        3.5.3 基于过程模板的壳管式热交换器设计决策工作流表示
        3.5.4 验证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以决策为中心的设计空间探索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设计空间探索过程建模
        4.2.1 探索过程的规范化定义
        4.2.2 设计空间调整情景识别
    4.3 基于本体的设计空间探索过程知识建模
    4.4 基于DSE本体的探索过程构建方法
        4.4.1 面向设计空间探索的模块化过程模板
        4.4.2 基于DSE本体的设计空间探索过程模板设计方法
    4.5 实验验证
        4.5.1 热杆轧制(HRR)过程链设计问题
        4.5.2 DSE过程模板的基线模型实例化
        4.5.3 DSE过程模板的特殊模型实例化
        4.5.4 验证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确定性下的鲁棒决策工作流设计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鲁棒决策工作流设计方法
    5.3 基于本体的鲁棒决策工作流设计知识建模
    5.4 基于RDDW本体的决策工作流构建方法
        5.4.1 面向鲁棒决策工作流设计的模块化过程模板
        5.4.2 基于RDDW本体的决策工作流设计方法
    5.5 实例验证
        5.5.1 多功能含能结构性材料(MESMs)设计问题
        5.5.2 微尺度仿真模型鲁棒设计
        5.5.3 连续体和微尺度仿真模型链鲁棒设计
        5.5.4 验证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知识的设计决策向导系统设计
    6.1 引言
    6.2 系统概述
        6.2.1 业务需求分析
        6.2.2 系统功能模块
        6.2.3 系统架构设计
    6.3 系统设计
        6.3.1 以决策为中心的业务流程模型
        6.3.2 决策工作流执行机制
        6.3.2.1 工作流引擎设计
        6.3.2.2 决策活动执行过程
        6.3.2.3 系统模块业务关联分析
        6.3.3 决策过程建模定义
        6.3.3.1 过程要素定义
        6.3.3.2 过程模板定义
        6.3.3.3 图形化过程建模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附录 A 壳管式热交换器初步设计事件决策模型
附录 B 热杆轧制过程链设计决策模型
    1. 冷却属性模块决策模型
    2. 机械性能属性模块决策模型
附录 C 多功能含能结构性材料设计决策模型
    1. 粒子层冲击仿真模型(PSSM)鲁棒设计中的决策模型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10)注塑模具设计与生产智能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注塑模具设计流程管理
        1.2.2 注塑模具知识管理
        1.2.3 注塑模具生产调度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概述与开发工具
    2.1 需求分析与系统架构
    2.2 关键技术
    2.3 开发平台和工具
        2.3.1 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及MFC介绍
        2.3.2 Access数据库
        2.3.3 Protégé本体编辑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注塑模具并行设计流程管理
    3.1 模具设计流程
        3.1.1 模具并行设计
        3.1.2 设计人员管理
    3.2 系统功能模块
        3.2.1 项目管理
        3.2.2 工时统计
        3.2.3 差错记录
        3.2.4 汇总统计
        3.2.5 系统管理
    3.3 数据库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注塑模具知识管理
    4.1 本体的理论和技术
        4.1.1 本体的概念
        4.1.2 本体的描述语言
        4.1.3 本体的建模方法
    4.2 注塑模具的知识本体模型
    4.3 基于本体的知识检索
        4.3.1 本体的语义相似度
        4.3.2 应用实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注塑模具生产调度管理
    5.1 生产调度的数学描述
    5.2 遗传算法
        5.2.1 算法流程
        5.2.2 染色体编码
        5.2.3 适应度计算
        5.2.4 遗传操作
        5.2.5 参数设置
        5.2.6 算法性能
    5.3 动态调度
    5.4 应用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应用实例
    6.1 系统概述
    6.2 系统运行实例
        6.2.1 项目经理/组长客户端
        6.2.2 组员客户端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四、面向并行工程的知识管理应用研究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语义物联网应用关键技术研究[D]. 于碧辉.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1(09)
  • [2]在线教育系统设计开发项目管理改进对策研究 ——基于RR公司设计开发项目实践[D]. 袁泉.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3]并行工程在H公司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齐彦锋. 河南大学, 2020(08)
  • [4]面向企业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文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5]中国智慧政府的价值目标追求及其实现研究[D]. 于跃. 吉林大学, 2019(02)
  • [6]基于知识的产品可制造性评价技术与应用[D]. 慈慧悦.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7]天线一体化设计知识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 江涛.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8]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D]. 陶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9]基于知识的产品设计决策过程建模方法研究[D]. 王儒. 北京理工大学, 2018
  • [10]注塑模具设计与生产智能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D]. 杨勇.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面向并行工程的知识管理应用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