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求发展的青岛国丰药业

以创新求发展的青岛国丰药业

一、以创新图发展的青岛国风药业(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俭[1](2011)在《高新区“一区多园”体制分析与改进策略——以青岛高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管理体制是否适合高新区自身实际对高新区和创新型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国内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大体上有"一区一园"、"区园合一"、"一区多园"等几种类型。从国内高新区发展尤其是青岛的情况看,"一区多园"有其体制优势。要进一步发挥"一区多园"体制优势,需要创新管理方式与运行机制,集中力量建设创新基核,尽快形成引领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

刘向东[2](2005)在《创建我国海洋科技产业城研究》文中指出强于世界者必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从国际上看,世界上经济大国莫不是海洋大国。21世纪是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世纪,海洋问题已成为世界各沿海国家高度关注的议题。我国既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保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离不开海洋。1995年江泽民主席指出:“我国是一个陆地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大国。”开发和利用海洋,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我国已经确定,在21世纪初期实施国家发展战略时,适时启动和实施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环境健康、海洋综合国力强大的海洋强国。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青岛市聚集了大量的海洋科技人才和海洋科研机构,是我国建设海洋科技产业城最具潜力的城市。20世纪90年代初,我市部分专家学者提出了“从海洋科学城走向海洋产业城”的初步构想,市政府已经把发展海洋科技和电子信息产业作为跨世纪发展高新技术、加快产业升级的两大重点,并决定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创建“青岛海洋科技产业城”(以下简称“创城”)。 青岛市的“创城”工作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并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明确支持。2001年1月21日,科技部召开第35次部务会议,研究组建青岛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等问题。会议支持青岛建设海洋科技城。因此,尽快把青岛市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科技产业城,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加快推进实施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大量调研和系统论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应用新产业区理论以及区域经济理论和开发模式等,追索了创建我国海洋科技产业城的理论渊源。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类型世界科学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区位布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政府促进园区发展的法规政策,试图为规划设计我国海洋科技产业城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总体思路。

王军燕[3](2005)在《青岛市产学研发展模式及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成功入世以后,高新技术产业直接面临了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国外大企业凭借其技术、市场、品牌优势进军我国市场。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企业迫切需要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以便使自己的设备、产品更新换代,从而必将更多地依靠科技和人才。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往往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基础研究的知识储备、实验条件等等,很难依靠自身能力在重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通过产学研联合,发挥研究所(高校)在知识积累、人才储备、实验手段、信息来源等方面的优势,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研究和开发工作;研究结果出来以后,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进行放大试验,对技术加以完善,最终实现产业化。企业通过与研究所不断开展合作,走上一条良性循环。因此,产学研合作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机制,它较完整、准确地反映了科技成果转移的本质特征——科研、生产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但是产学研合作并非是一项容易的事情。 青岛产学研有其自己的特点,如何从青岛产学研的现实出发,研究青岛产学研的对策,对加速青岛市经济现代化、提高青岛乃至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实际调研,运用资料(数据)搜集方法、分析方法、对比研究方法,研究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国内外同类城市,对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发展趋势进行定位。在已有定位基础上,对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进行概念框架设计等。对发展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从产学研合作模式、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等方面提出具有战略预见和实际操作价值的对策建议。 本文还以青岛高新区为例,论述产学研的发展思路与模式研究。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2000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2年被认定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区。 通过研究青岛高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对青岛高新区经济发展进行总体评价,分析青岛高新区产学研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明确青岛高新区产学研创新体系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出青岛高新区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策略,提出青岛高新区产学研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对产学研空间布局的规划调整,鼓励和支持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多元化的产学研投入体系,建立促进科技人才聚集和创业的激励机制等,推动高新区经济的发展。

侯力达[4](2002)在《重管理、求创新、图发展的青岛国风大药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毕富春[5](2001)在《以创新图发展的青岛国风药业》文中研究表明

二、以创新图发展的青岛国风药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创新图发展的青岛国风药业(论文提纲范文)

(1)高新区“一区多园”体制分析与改进策略——以青岛高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高新区管理体制:现状与分类
    1.“一区一园”管理体制
    2.“区园合一”管理体制
    3.“一区多园”管理体制
二、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的优势分析
    (一) 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的形成与状况
    (二) 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的优势分析
        1.“一区多园”有利于调动各城区的资源和力量
        2.“一区多园”有利于形成多个集聚区和增长极
        3.“一区多园”有利于各园区的特色化与专业化
        4.“一区多园”有利产业差别化竞争和互动融合
        5.“一区多园”有利于各园区实施二次创业战略
        6.“一区多园”有利于创新型城市和园区的发展
        7.“一区多园”有利于统筹城乡和城镇化的发展
三、进一步发挥“一区多园”体制优势的思路
    (一) 创新管理方式与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一区多园”的体制优势
        1.制定创新型科技园区考核办法
        2.设立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基金
        3.推进国家级孵化器的资源共享
        4.推进整合各园区优势资源共享
    (二) 集全市之力建设北部园区, 尽快形成引领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
        1.以开放的发展理念,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北部园区开发建设
        2.以先进的规划理念, 建设第三代生态科技城与第三代科技园区
        3.进一步整合青岛已有科技资源和特色园区, 打造特色品牌园区

(2)创建我国海洋科技产业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中华民族的未来取决于海洋
        1.1.2 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得益于海洋
        1.1.3 开发海洋需要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
        1.1.4 创建海洋科技城是时代赋予青岛的历史使命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论文基本概念的界定
        1.3.1 海洋科技
        1.3.2 海洋产业或者海洋经济
        1.3.3 海洋科技产业城
2. 创建海洋科技产业城的理论渊源
    2.1 科学城的基本概念
    2.2 科学城的建设依据
        2.2.1 国外大学城和工业区的启示
        2.2.2 现代交通运输和通讯业与科学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3 科学城的区位优势
        2.3.1 鲜明的科技特征与性质
        2.3.2 雄厚的智力资源
        2.3.3 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2.3.4 发达的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
    2.4 科学城的区位理论
        2.4.1 早期个别科学城的区位
        2.4.2 中期科学城的区位
        2.4.3 成熟期的科学城
        2.4.4 产业集聚区与地域形象的塑造
    2.5 新产业区理论与青岛海洋科技产业城建设
        2.5.1 区域经济的发展: 理论演讲
        2.5.2 新产业区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2.5.3 新产业区的形成与发展
        2.5.4 新产业区理论视角
    2.6 城市创新系统与海洋科技产业城建设
    2.7 与海洋产业城建设相关的区域经济理论和开发模式
        2.7.1 地域分工论
        2.7.2 空间投资论
        2.7.3 增长极模式
        2.7.4 点轴开发模式
        2.7.5 都市圈经济模式
    2.8 政府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边界分析
        2.8.1 硅谷悖论与模仿陷阱
        2.8.2 成长困境与优惠双刃
        2.8.3 政策租金与理性边界
        2.8.4 产权诉求与创新动机
    2.9 产业集成与海洋科技产业城建设
3. 世界科学工业园区的比较借鉴
    3.1 世界科学工业园区发展的历程和分布
        3.1.1 科学园区的发展历程
        3.1.2 全球科学工业园的地区分布
    3.2 世界科学工业园区的基本类型
        3.2.1 孵化器
        3.2.2 科学城
        3.2.3 科学园
        3.2.4 科学工业园
        3.2.5 高科技产业带
        3.2.6 高科技产品出口加工区
        3.2.7 技术城
    3.3 世界各国产业集聚模式比较研究
        3.3.1 市场主导型的产业集聚模式
        3.3.2 政府扶持型的产业集聚模式
        3.3.3 计划型的产业集聚模式
    3.4 世界科学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
        3.4.1 政府主导型
        3.4.2 大学管理型
        3.4.3 公司运营型
        3.4.4 基金管理型
    3.5 世界科学工业园的运行机制
        3.5.1 “官、学、研”协办机制
        3.5.2 多元融资机制
        3.5.3 企业准入机制
        3.5.4 要素流动机制
        3.5.5 风险投资机制
        3.5.6 创业孵化机制
    3.6 世界科学工业园区的法规政策
        3.6.1 制定统一政策
        3.6.2 加强园区立法
        3.6.3 提供财政支持
        3.6.4 实行优惠政策
4. 青岛市创建海洋科技产业城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4.1 优越的地理区位与悠久的海洋经济传统
        4.1.1 地理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4.1.2 海洋科技教育独占鳌头
        4.1.3 海洋产业与临海工业基础十分雄厚
        4.1.4 海洋自然资源相对丰富
        4.1.5 各级政府对创建海洋科技产业程已初步形成共识
    4.2 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与良好的外部环境
        4.2.1 经济全球性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发展趋势
        4.2.2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青岛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契机
        4.2.3 举办奥运为青岛展现自我提供了平台
        4.2.4 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推动青岛市的现代化进程
    4.3 创建海洋科技产业城的制约因素
        4.3.1 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竞争日趋激烈
        4.3.2 科研结构存在诸多失衡现象
        4.3.3 海洋科技成果突出表现为“两低”现象
        4.3.4 海洋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资金强度不够
        4.3.5 海洋科技管理体制缺乏整和力和贯通力
        4.3.6 社会支撑体系待完善
5. 青岛海洋科技产业城建设的远景设想
    5.1 海洋科技产业城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定位
        5.1.1 海洋科技产业城的内涵
        5.1.2 海洋科技产业城的特征
        5.1.3 海洋科技产业城的功能定位
    5.2 总体思路
        5.2.1 指导思想
        5.2.2 基本原则
        5.2.3 基本思路
    5.3 海洋科技产业城的发展目标
        5.3.1 总体发展目标
        5.3.2 阶段性发展目标
    5.4 海洋科技产业城的建设指标
        5.4.1 建设标准要全面
        5.4.2 标准设定要量化
        5.4.3 目标的实现要有阶段性
    5.5 创建海洋科技产业城的基本设想
        5.5.1 建立青岛海洋科技产业城创新系统
        5.5.2 发展目标定位
        5.5.3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
        5.5.4 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依托
        5.5.5 形成科技产业城各生产要素协同作用的创新网络
        5.5.6 努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
        5.5.7 正确处理好与其它创城目标的关系
    5.6 积极攻克重大海洋科技关键技术
6. 构建青岛海洋科技产业城的基础框架
    6.1 加快建立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6.2 总体构想
        6.2.1 定位
        6.2.2 目标
        6.2.3 任务
    6.3 建设方案
        6.3.1 组建方案
        6.3.2 建设内容
    6.4 组织结构和运行管理机制
        6.4.1 机构设置
        6.4.2 管理体制
        6.4.3 运行机制
    6.5 推进青岛国家海洋科技产业园建设
        6.5.1 意义
        6.5.2 功能与特点
        6.5.3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6.5.4 建设内容
        6.5.5 投入及收入分配方式
    6.6 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
        6.6.1 目的意义
        6.6.2 功能与定位
        6.6.3 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基本状况
        6.6.4 青岛市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基本情况
        6.6.5 加快青岛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对策建议
7. 海洋科技产业化运行机制研究
    7.1 科技产业化
        7.1.1 科技产业化的含义
        7.1.2 科技产业化的原则
        7.1.3 海洋科技产业化的实现途径
        7.1.4 国外海洋科技产业化的两点启示
    7.2 海洋科技必须走产业化之路
    7.3 海洋科技向海洋产业转化的运行机制
        7.3.1 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条件、机制与特点
        7.3.2 海洋科技产业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7.3.3 海洋科技产业化的应用模式
    7.4 海洋科研成果转化缓慢的原因与对策建议
        7.4.1 主要原因
        7.4.2 对策建议
8. 创建青岛海洋科技产业城的战略重点与保障措施
    8.1 战略重点
        8.1.1 释放区位优势,培植优势海洋产业,实现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
        8.1.2 加快海洋功能区划,为创城提供科学依据
        8.1.3 抓好技术开发,突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8.1.4 促进高科技产业生长
        8.1.5 建设科技型产业化基地
        8.1.6 组建规模化的海洋产业集团
    8.2 保障措施
        8.2.1 增强海洋意识,努力经营好海洋科技资源
        8.2.2 明确阐明创城的意义,争取获得国家支持
        8.2.3 整合科技队伍,理顺管理体制
        8.2.4 健全政策法规,搞好协调管理
        8.2.5 拓展融资渠道,加大海洋开发的资金投入
        8.2.6 加快“两园一区”建设,努力扶持海洋高新技术企业
        8.2.7 积极培育技术市场,建立健全海洋科技服务体系
        8.2.8 释放区位优势,实现优势海洋产业跨越式发展
        8.2.9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海洋合作
        8.2.10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整理,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3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青岛市产学研发展模式及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国内外产学研结合的现状与比较
    1.1 世界各国促进产学研发展主要措施及其发展现状
    1.2 我国产学研发展趋势
    1.3 各国产学研合作的状况比较
        1.3.1 从产学研合作研究的内容来看
        1.3.2 从产学研合作在科技工作中所处的地位来看
        1.3.3 从中介机构的作用来看
        1.3.4 从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来看
    1.4 世界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对我国的启示
        1.4.1 产学研合作已经是世界性的潮流
        1.4.2 政府在产学合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1.4.3 大学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1.4.4 许多国家都在把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作为其科技与经济腾飞的制高点
2 国内外产学研发展模式比较及借鉴
    2.1 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发展趋势
        2.1.1 政府鼓励和引导产学研合作的趋势
        2.1.2 企业与大学合作研究的趋势
        2.1.3 产学研一体化的趋势
    2.2 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2.2.1 “科技产业”模式
        2.2.2 “产学研联合体”模式
        2.2.3 “中试、中心”模式
        2.2.4 “工程开发”模式
        2.2.5 “高科技园模式”
        2.2.6 “政府导向”模式
        2.2.7 “无形学院”模式
    2.3 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
        2.3.1 技术转让模式
        2.3.2 合作开发模式
        2.3.3 共建实体
    2.4 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分析
        2.4.1 结合机制
        2.4.2 动力机制
        2.4.3 管理机制
        2.4.4 约束机制
    2.5 产学研创新建设发展的规律总结
3 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现状研究
    3.1 青岛市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情况
        3.1.1 产学研合作初具规模
        3.1.2 合作项目总体运行良好
        3.1.3 产学研合作成效显着
    3.2 青岛市产学研合作中存在问题
        3.2.1 信息沟通不够
        3.2.2 源头创新不足,研究开发薄弱
        3.2.3 产学研合作领导管理体系条块分割
        3.2.4 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
        3.2.5 投资渠道不畅
        3.2.6 成果转化率低,就地转化的成果少
4 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发展模式设计
    4.1 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发展目标
        4.1.1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1.2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壮大支柱产业
        4.1.3 加快青岛市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1.4 促进高校、研究机构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4.2 青岛市产学研创新的体系框架
        4.2.1 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的总体框架
        4.2.2 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基本框架
    4.3 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功能结构
        4.3.1 产学研联合,是技术创新的加速器,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简捷、有效的途径
        4.3.2 孵化创业
    4.4 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区域布局
5 产学研结合与科技创新背景下的青岛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设想
    5.1 青岛市产业特征结构与布局
        5.1.1 产业结构的理论和发展模式
    5.2 青岛市产业现状研及发展设想
6 青岛市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6.1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与科技的结合
    6.2 建立市场化投融资体系
    6.3 改革科技体制,发展民营科技企业
    6.4 构筑人才新高地
    6.5 加大高校创新力度,全面提高城市科技创新能力
    6.6 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6.7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与科技的结合
7 实证分析:青岛市高新区产学研发展思路与模式研究
    7.1 青岛高新区发展的现状
        7.1.1 青岛高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7.1.2 青岛高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评价
        7.1.3 青岛高新区产学研体系建设评价
    7.2 青岛高新区产学研发展的基本思路
        7.2.1 树立全球和本地互动的产学研发展观
        7.2.2 建设自主发展与创业孵化并重的产学研组织体系
        7.2.3 构造空间集约与分工合理的产学研布局体系
        7.2.4 建立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产学研运作体系
    7.3 青岛高新区产学研体系建设的基本策略
        7.3.1 通过政府扶持与引导,促进产学研服的整合
        7.3.2 通过鼓励家电等优势产业的全球化竞争,拉动学研的发展
        7.3.3 通过促进海洋源头创新技术的产业化,推动海洋产业发展
        7.3.4 通过优势产研力量延伸与对接,支持新材料、软件产业发展
        7.3.5 通过营造创业环境和健全服务产业,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与发展
    7.4 青岛高新区产学研发展的对策建议
        7.4.1 理顺关系,明确职能,建立灵活、高效、协调、规范的管理体制
        7.4.2 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政策,优化政策环境
        7.4.3 产学研空间布局的规划调整
        7.4.4 鼓励和支持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7.4.5 建立多元化的产学研投入体系
        7.4.6 建立促进科技人才聚集和创业的激励机制
        7.4.7 建立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公共技术平台
        7.4.8 实施全方位的产学研国际招商
8 后记
参考文献
致谢

(4)重管理、求创新、图发展的青岛国风大药房(论文提纲范文)

1 重管理
    1.1 确立企业理念
    1.2 确立管理模式
    1.3 确立工作规范
    1.4 确立新型组织结构
    1.5 融会、提炼企业文化
    1.6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1.7 推行现代化管理
    1.8 建立“六统一”连锁经营运行机制
    1.9 树立服务观念
2 求创新
    2.1 实施产权多元化
    2.2 实施跨区经营
    2.3 开办药品超市和特色药店
3 图发展
    3.1 优化网点布局
    3.2 加大投资力度

四、以创新图发展的青岛国风药业(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新区“一区多园”体制分析与改进策略——以青岛高新区为例[J]. 刘文俭.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1(01)
  • [2]创建我国海洋科技产业城研究[D]. 刘向东. 中国海洋大学, 2005(03)
  • [3]青岛市产学研发展模式及战略研究[D]. 王军燕. 中国海洋大学, 2005(03)
  • [4]重管理、求创新、图发展的青岛国风大药房[J]. 侯力达. 中国药房, 2002(02)
  • [5]以创新图发展的青岛国风药业[J]. 毕富春. 了望新闻周刊, 2001(01)

标签:;  ;  ;  ;  ;  

以创新求发展的青岛国丰药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