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寨苗语形容词修饰名词词序的类型学特征

矮寨苗语形容词修饰名词词序的类型学特征

一、矮寨苗语形容词修饰名词语序的类型学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朱林风[1](2021)在《哈尼语切弟话结构助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哈尼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一个语言,分哈雅、豪白、碧卡三支方言。切弟话是哈尼语的一支次方言,其使用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普洱市境内的江城县和墨江县,是自称?hi31ti??的哈尼族的母语。由于暂未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切弟话的方言归属尚未划定。本研究尝试以切弟话的结构助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描写,并通过与哈尼语其他方言的结构助词的比较,进一步讨论其共时特点和历时发展,为切弟话语言特征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本文主体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章简要介绍了江城县嘉禾乡平掌村洛各寨的概况,哈尼语切弟话的分布状况,总结了学界关于结构助词研究的成果,回顾了前人对哈尼语结构助词的研究情况。结合彝缅语助词的特点,对切弟话结构助词的定义、范围和分类进行界定,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说明了本文的语料来源。第二部分,哈尼语切弟话的音系。本章整理出了哈尼语切弟话的音系,讨论了切弟化的音节结构、变调,及声韵调的配合关系。第三部分,哈尼语切弟化结构助词。本研究从彝缅语的特征出发,将切弟话的主要的结构助词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分为三个部分:(一)表示句子成分关系的结构助词;(二)表示句子内部语义关系的结构助词;(三)标明语用关系的结构助词;还有一类起连接作用的结构助词。本章主要对切弟话结构助词的分类、使用范围、表达的句法功能等,做了详细的描写。第四部分,从方言比较看哈尼语切弟话结构助词特点。比较切弟话与哈尼语方言结构助词语音形式,讨论切弟话结构助词的特点。第五部分,结语。总结了切弟话结构助词的分类、语音和功能特点。通过与哈尼语其他对比、分析,认为切弟话结构助词有三个特点:一是结构助词是切弟话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二是切弟话结构助词具有很强的句法扩张力,三是哈尼语切弟话结构助词数量丰富且功能分布更加细致。最后说明了本文的不足之后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吴秉承[2](2021)在《湖南凤凰山江苗语形容词研究》文中提出形容词属于开放性词类,是词类连续统中一个重要的类别,在实词中词类地位最不稳定。本文以山江苗语为语言材料,以形容词为研究对象,穷尽式收集山江苗语形容词572例,对山江苗语形容词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深度描写山江苗语形容词的词类、构词和句法语义功能,并尝试用语言描写、语言接触、语言类型学、配价语法等相关理论方法对山江苗语形容词的一些特殊语言现象进行阐释,旨在建立一个详实的形容词语法体系。全文共分为十一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国内外形容词的研究状况和尚存的一些问题,概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意义、方法、价值和理论基础,介绍了本文语料来源和山江镇苗语的语言特征,说明了发音人的基本情况和本文的符号体例。第二章讨论了山江苗语形容词的词类特征。本章论证了形容词的词类地位和词类划分参项,提出根据不同的句法和语义功能,把山江苗语形容词分为性质和状态形容词,同时根据形容词在谓语位置是否具有动态性特征,又细分为静态和动态形容词,介绍了性质、状态和动态形容词的内部分类,梳理了各类形容词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特征。第三章讨论了山江苗语形容词的构词和构形特征。构词包括形容词的表现形式和构词理据。构形主要是指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主要观察是具有形容词重叠且表事物性质状态的一大批词。由于苗语缺乏形态变化,重叠是形容词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因此本章重点讨论形容词重叠的表现形式、层级、句法功能和重叠式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第四章讨论了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及其相关句式。本章主要从组合功能和句法成分两个角度分析了形容词的语法功能。组合功能包括形容词与程度副词、形容词与否定副词、形容词与词缀、形容词与量词、形容词与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的组合。句法成分包括定语、谓语、状语、补语。相关句式包括差比句、形容词谓语句、“程度副词+V+AP”句式。第五章讨论了形容词的体貌范畴。山江苗语形容词存在未行体、将行体、进行体、完结体四个体范畴。语言接触使山江苗语的进行体具有两种表达方式。山江苗语形容词有丰富的貌范畴,主要分为情状貌和速度貌大两类。情状貌包括状态、色彩、空间、度量、情感、评价、属性等7个小类。速度貌包括快速貌和缓慢貌。第六章讨论了形容词的语序特征。本章主要从形容词与名词、形容词与程度副词、多重形容词定语三个方面探讨形容词的语序特征,兼论形容词特殊语序的产生动因。研究显示,语言接触使山江苗语形容词产生多种语序形式并存的语言现象。第七章讨论了山江苗语形容词的借词问题。山江苗语572例形容词中有44例是汉语借词,对44例形容词逐一考察显示,山江苗语形容词借词主要来源于西南官话和共同语。通过细致对比发现,借词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单音节词属于老借词,双音节词属于新借词。借词的产生一方面使形容词的表达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也逐步影响了山江苗语的词汇语法系统。第八章讨论了形容词的配价问题。配价理论主要针对苗语学界争议较多的“形容词与名词”结构关系的归属问题。配价理论能厘清形容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共现的语义关系。研究显示,山江苗语形容词存在一价、二价、三价形容词的差别,一价形容词往往位于前名词后,二价形容词位于两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三价形容词多位于差比句中。受语言省力原则和焦点信息的制约,二价和三价形容词的前主语往往可以隐藏,造成“形容词与名词”形成谓主关系的假象。第九章讨论了苗瑶语形容词的类型性问题。通过对比分析苗瑶语族各语支语言形容词的句法语义特征发现,苗瑶语形容词具有类型共性,如体范畴、重叠、大小指称、充当谓语时有句法语义的限制、形容词能受程度词修饰等,语言接触对苗瑶语族各语支语言的形容词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第十章讨论了山江苗语形容词和汉语形容词的共性和个性。共性主要表现为形容词的分类、句法位置、韵律组配、体范畴、重叠和形容词的量特征。个性主要表现为形容词与名词的语序、形容词与量词的语序、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词语序、形容词带宾语等。第十一章为结语。对文本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山江苗语形容词的典型性特征。并结合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本文的创新内容,指出本文的研究不足和一些值得完善的问题。

杨廷友[3](2020)在《文山苗语被动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文山青苗(自称mo???“苗族”s???“轻”)苗语为研究对象,借鉴前人的理论和方法对苗语的被动句进行全面、深入地描写和分析。全文由绪论、主体和结语三大部分构成,主体部分分为五个章节。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意义,说明语料来源,并根据与本文相关度大小对汉藏语系语言被动句的研究进行综述,从总体上描述了苗语以及汉藏语系其它语言被动句的研究现状。第一章描写被动句的句法结构。先是结合已有的研究对苗语的被动句进行了简单地界定和分类,然后对苗语被动句的句法结构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描写。第二章分析苗语被动句的句子成分。包括各个句子成分的词性、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以及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三章分析苗语被动标记的来源、分类,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被动标记的语法化过程。认为被动标记有两个来源:一是苗语固有实词,另一是汉借词。被动标记的语法化主要与“概念隐喻”这种认知方式有关。第四章分析苗语被动句的语义功能。被动句主要表示遭受意义,语义色彩上可以表示消极意义、中性意义和积极意义,自主性方面可以表示被动也可以表示主动,由此可分为被动遭受与主动遭受。第五章描写苗语被动句与主动句、处置句等相关句式的关系。分析了被动句和主动句、处置句互相转换的条件,和两种句式杂糅的情况。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

梁佳雪[4](2020)在《凯里市凯棠苗语副词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苗语中部方言的北部土语区——凯里市凯棠地区苗语副词(以下简称“凯棠苗语副词”)为研究对象,借鉴句法结构、语法特征、语境功能等相结合,通过分析、描写、归纳等方法,运用现代语言学以及传统语法的一些基本理论对凯棠苗语副词进行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以往的苗语副词研究大多数只简单粗略地描述副词的大体分类情况和语法现象,只限制在语法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简单描述,或者侧重于对某一类副词的语法现象进行分析。本研究首次对凯棠苗语副词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把苗语副词的类属进行再次分类,系统地分析了凯棠苗语副词的语法特征,通过语篇中的语境使用情况来分析苗语副词的衔接功能,系统地分析了凯棠苗语副词的语序,并对苗语副词的语义功能和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本论文首先拟将凯棠苗语副词分为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否定副词、语气副词、情态副词以及重复频率副词等七类,并对这七类中的比较典型的小类或者个别副词进行分析描写;其次对凯棠苗语副词的语法进行分析,从结构形式、语法化以及隐喻特征等三个方面来描写凯棠苗语副词的语法特征;再次分析了凯棠苗语副词在凯棠祭祀辞、古歌、情歌等语境中的语言变迁、特殊的语法结构以及它的衔接功能。

陶金翠[5](2021)在《文山下寨苗语数词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文山下寨苗语数词为研究对象,从构成、语法功能、类型学特征、语言接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描写。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起源、理论方法、语料来源,并按照本文研究对象的相关度对汉藏语系语言数词的研究现状做一个综述。第二章全面系统地描写了下寨苗语数词的构成,把下寨苗语数词分为基数词和数的表义功能,基数词下分为简单基数词和合成基数词;数的表义功能有序数、概数、分数、倍数四类。第三章从语法特征考察了下寨苗语数词,主要包括数词与其他词类的组合关系和数量结构的句法功能。第四章从类型学视野下考察了下寨苗语数词,总结下寨苗语数词在义项、构词和重叠三个方面的共性与个性。第五章考察语言接触下的下寨苗语数词,对下寨苗语数词的借用情况及原因进行描写分析,同时从共识的角度描写数词在下寨苗语中的代际差异。最后第六章结语总结了下寨苗语数词的特点,并指出本篇论文的不足之处。最后希望本篇论文能给苗语数词的研究提供一个补充。

马慧蓉[6](2020)在《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比较句研究》文中提出比较句是语言的一个普遍语法现象,是语言学家的关注对象之一。文章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角度对南宁华侨投资区的壮语比较句进行研究,尽可能地挖掘壮语比较句的表达形式,以期展现壮语比较句系统,并结合类型学理论考察壮语比较句类型学特征。除了绪论与结语外,正文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包含比较句界定、分类及其构成要素的简单分析。第二部分为第二、三和四章,从三个平面出发对比较句进行细致分析与描写。句法上是句型、句法结构和构成要素的分析,重点考察比较标记意义和用法;语义上探究构成要素的语义类型、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比较参数是研究的重点;语用上则从语用、信息、心理三个结构、语气情态及常式句(变式句)这五点探讨比较句的语用特点。第三部分结合语言类型学理论来归纳壮语比较句在三个平面所体现的类型学特征。句法上,结合汉语(及汉语方言)和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来考察壮语比较句句法的特征;语义上,通过描绘“和”类和“过”类标记的语义地图来说明二者在区域类型学上体现的共性;语用上,归纳比较句在语用结构、信息结构、心理结构、语气情态及常式句与变式句上的类型学特点。

唐贤清,吴秉承[7](2020)在《湘西山江苗语特殊“形名”结构的语序类型及产生动因》文中研究指明苗语是典型的SVO型语言,其蕴含形名结构的语序应为"修饰语位于中心语后"。湘西山江苗语"形名"结构存在NA、AN两种语序形式,两种语序具有多种表义功能。文章主要从语序类型的角度分析两种语序的不同用法,并讨论以上语序特征的产生动因。

魏阳阳[8](2019)在《汉语平比范畴研究》文中提出比较是人类共有的思维认知能力,投射在人类语言中的比较语义范畴也具有广泛的普遍性,不同语言表达比较语义的词汇句法形式更是丰富多样,以上现象使得比较范畴始终是语言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不过目前学界对差比句的关注度要远高于平比句,为了实现对平比范畴的充分观察、描写和解释,本文力求从宏观层面建立平比范畴的概念体系,从结构形式层面探讨汉语及周边民族语言平比结构的句式类型、编码类型和语序类型,从语义认知层面解释汉语和周边民族语言平比概念的来源、衍生以及平比标记的多功能语义兼用模式。全文除结语之外,共有七章:第一章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梳理汉语比较句研究的发展脉络。前人对汉语比较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比较范畴的定义,确定比较范畴的研究对象;运用结构主义的理论方法对比较句的形式进行描写;追溯汉语比较标记和比较句式的出现时间和形成过程;将比较句的语序作为基本语序考察的重要参项,研究汉语比较句的语言类型学特征;测量汉语中不同比较句的二语习得难度,为比较句式的语法项目选取和排序提供标准。总体上对差比句的关注度要远高于平比句,而关于平比句还存在着众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二章遵循以语法意义为起点的思路,对比较范畴的语义概念进行界定,将比较事件抽取出比较目标、比较基准、比较点、比较结果和比较事件过程五个语义要素。涉及到比较范畴的句法问题,主要包括比较目标和比较基准的对称性问题、基准标记的句法性质和特征问题、比较结果的句法性质和对称性问题以及比较句的语法功能问题。第三章对现代汉语平比结构的句式类型进行了调查,平比句的比较结果成分是整个句式最显着的标志,因此本章以形容词类平比结果标记、代词类平比结果标记和助词类平比结果标记为标准,将现代汉语平比句式分为相应的三种。继而,本章对各类平比句式在实际语料中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总体来说,形容词类结果标记平比句式在实际语料中是平比表达的主体,其中“一样”与“和”类并列介引型基准标记的共现频率最高;指称代词充当平比句结果标记的能力呈现“这样>那样≈那么>这么”的序列;助词类结果标记“似的”与象似型基准标记共现频率最高,助词性结果标记“似的”体现出最强的固定搭配特征,并且理性语义的磨损程度最高。第四章对汉语平比结构形式类型之一的编码类型进行了讨论,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是Nichols(1986)的附从标志和附核标志概念,以及Haspelmath(2017)提出的六种平比句编码类型。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主要使用“基准标记+结果标记型”“等同/达到义次谓语型”两种编码类型的平比结构,都使用的是核心和从属语双重标志的编码方式;古汉语也曾经大量地使用过“仅有基准标记型”和“仅有结果标记型”编码类型平比结构,但总体上来说古汉语倾向于使用附从标志的编码手段来构建平比结构。另外本章还抽取了汉语及周边民族语言平比结构普遍存在的三条编码特征:第一,平比标记和差比标记在历时和共时层面上存在混同和分化;第二,平比结构具有单标记和双标记两种类型共同存在的特征;第三,比较标记可以兼及平比、相似和比拟三种语义功能。上述类型学特征在世界上其他语言的平比结构中也广泛存在。第五章对汉语平比结构形式类型之二的语序类型进行了讨论,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是Greenberg(1963)、Dry(1992)提出的差比句语序蕴含共性,以及Haspelmath(2017)在对世界上119种语言平比结构进行调查与分类的基础上,总结的两条与基本语序有关的蕴含共性。本章收集了汉语周边民族语言三种平比结构的语料,发现Haspelmath(2017)提出的两条语序蕴含共性对不同类型平比结构的可预测能力有非常大的区别,具体表现为:对少数民族语言“和”类并列介引型平比结构和达到型平比结构语序情况的可预测性非常低,对象似型平比结构语序情况的可预测性很强。我们的解释是:与普遍语序规则匹配程度很高的民族语言平比结构,更有可能来源于语法系统的自身演化;而与普遍语序规则匹配程度很低的平比结构,更有可能是受到强势的汉语平比结构特殊语序的影响。而汉语平比和差比结构语序情况的特殊性,是汉语介词结构语序特殊性的一种表现。魏晋时期开始的汉语介词结构前移给平比结构带来的影响有两条:第一,基准成分的前移加速了基准标记由相似义动词向介词发展的进程;第二,基准成分的前移突破了原始句式对语法成分的性质限制。第六章从宏观的语义认知角度对汉语平比范畴的历时演化类型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汉语平比和相似范畴的来源和衍生方向具有类型学上的普遍意义。本章发现世界语言的平比范畴与空间概念、领有概念和方式概念之间存在着历时演化关系,上面三种来源都遵循从具体概念到抽象概念的语法化规则。具体总结为:来源于空间概念的比较范畴,被世界上最多语言所使用,包括使用某些静态方位词或动态趋向动词作为比较标记;来源于领有概念的比较范畴,是汉语历时语义演化的一种特殊类型;来源于方式概念的比较范畴,主要出现在与罗曼语和拉丁语有亲缘关系的印欧语系语言之中。平比和相似概念的衍生也同样能够反映世界语言的普遍演化规律,平比标记的演化目标主要包括:比拟和差比标记、推断义副词、话题标记、例举标记和从句引导标记,汉语的“像”可以说是虚化程度比较高的平比标记,另外在很多非洲语言中也能够发现与汉语“像”具有相似衍生方向的平比标记。第七章从微观的语义认知角度考察汉语及周边民族语言常用平比基准标记的多功能语义认知模式。本章将语义地图的基本研究方法应用在汉语平比范畴的研究领域,分别绘制了并列介引型基准标记、象似型基准标记和“有”字达到型基准标记的概念地图和语义地图,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汉语平比基准标记的多功能语义兼用模式在世界语言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具有语言类型学研究上的参考价值。过去普遍认为“和”类平比标记与伴随功能具有语义相邻关系,与并列功能并不存在直接蕴含关系,但是本章发现有些少数民族语言“和”类平比标记只兼及并列连词功能,因此本章重新调整了平比、并列与伴随三种功能之间的概念地图,认为平比标记功能同时是并列和伴随功能的下位概念。另外,有些具有汉语特色的平比基准标记的语义兼用模式也能够在民族语言中发现,本章提出导致这种高度相似性的原因可能不是语言内部因素的驱动,更可能是东亚地区各语言之间经过接触而引发的区域扩散。

陈滢竹[9](2020)在《台语疑问代词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通过共时语料,研究侗台语族的一个重要语支——台语支方言的疑问代词在词形、语义、句法和语法化各方面的特征,并从类型学视角探索台语支内部方言疑问代词系统与台语共同特征的异同,以及台语疑问代词系统与其他语族语言疑问代词系统的共性和差异。内容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基于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等问题,并且梳理该主题的相关文献,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第二章考察台语各方言疑问代词的词形,包括疑问代词的构成方式和构成成分,以及主要构成成分的数量。构成方式主要有单纯词,复合词和派生词三种类型。构成成分包括疑问语素、动词性语素、量词性语素、指代词语素、名词性语素等等。词形分为可分析、不可分析和两可这三种类型。有的台语方言疑问代词系统仅需要两个疑问语素就可以表示所有疑问语义,而有的方言则需要六个。台语疑问代词系统所需要的疑问语素数量由北至西南呈现数量递增的趋势。台语主要的疑问语素主要有三个系列,其中,la?2“哪”系列和ki3“几”系列为台语三个分支都有的疑问语素,而ma2“什么”系列则为北部台语的主要疑问语素。台语方言(语言)所处的语言环境对疑问代词词形产生了影响。第三章基于每个疑问语素可以表达的疑问语义不同,即语义范畴不同,考察北部、中部和西南台语共31种方言疑问语素语义的范畴,探索其规律。本文发现,台语疑问语素la?2“哪”系列语义范畴最广,其次到ki3“几”和ma2“什么”系列,进而提出三个疑问语素系列语义范畴等级序列和la?2“哪”系列的蕴含关系。本文依据语音、词形和语义的特征推断la?2“哪”系列为台语固有语素,ki3“几”和ma2“什么”系列为借用汉语语素。此外,本章通过对比北部台语方言武鸣壮语和中部台语方言文山壮语的疑问代词,观察疑问语义的演变,发现疑问语素la?2“哪”系列可以表达不定语义。第四章从句法功能的角度来考察台语各方言疑问代词。本章以三个代表方言点的田野调查材料为例,分别对北部台语武鸣壮语,中部台语大新壮语,以及西南台泰语的疑问代词句法功能进行分析。la?2“哪”系列疑问语素的句法功能最全,其次到ma2“什么”疑问语素系列和ki3“几”系列。综合本研究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台语疑问代词的主要疑问语素所具有的构词能力、句法功能和语义功能三者之间相互匹配,构词能力越强、语义范畴越大、句法功能也越强。反之,构词能力越弱、语义范畴越弱、句法功能也越弱。第五章主要研究台语方言(语言)疑问代词的语法化现象。我们调查发现北部台语方言贵港港城壮语,中部台语方言田阳巴别壮语和广南坝美壮语的疑问代词与指示代词te1“那”有一定关联。本章重点分析指示代词te1“那”语法化为疑问语素出现的条件、动因和规律。第六章主要基于疑问语素la?2“哪”系列在台语方言(语言)中词形、语义、句法等方面表现出了绝对的强势地位,本章以该语素表达“选择”的语义入手,对中国境内59种含有表示询问选择的疑问代词进行类型学分析。第七章结语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发现和创新点、不足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唐巧娟[10](2019)在《黔东苗语空间范畴的认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空间范畴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有的概念范畴。空间研究既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哲学家们不可回避的论题之一,还是心理学研究的焦点;随着认知心理学在语言学中的运用,空间范畴也成了目前国内外语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概论”和“个案”两大部分对黔东苗语空间范畴表达进行论述和描写。概论部分参照Talmy、Levinson等人对空间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将黔东苗语的空间关系亦分为有角度(angular)和无角度(non-angular)两种来进行宏观考察和概述。第一章对黔东苗语中的有角度空间关系(也称为参照空间)进行探索。首先,第一节对苗语中空间关系表达可能涉及到的空间参照框架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考察,发现苗语中并不存在绝对空间参照框架,对一些绝对空间概念的表达会使用迂回式表述形式。苗语对空间关系的描述会用到环境中心、物体中心和观察者中心三类带有动态性和相对性的参照框架,并有一套与之相对应的系统性表达式。其次,苗语使用者的空间认知取向会直接影响其空间表达的编码模式和使用。第二节借用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分别从黔东苗语空间参照选择的倾向性、空间向度的关注度和具体实物空间属性的凸显度三个方面对苗语空间认知取向进行分析。第三节进一步分析黔东苗语常用空间表达式的语义内涵,探究空间表达中所涉及到的语义参项,包括时间语义参项、社会关系语义参项和空间性状语义参项三类,语义参项的进入,亦对空间表达式的句法语义功能有制约性,更是可以区分出不同形式下的空间关系表达。第二章对黔东苗语的无角度空间关系(也称地志空间,即不使用坐标系的无参照系统)进行了宏观考察,无角度空间关系内部又包括拓扑、地名和指示三类。空间物内部的拓扑特性是物物之间拓扑关系的认知基础,又是有角度空间方位形成的认知源头。第一节将黔东苗语中空间物的拓扑性及其表征分线型、星型、环形三类来论述;而涉及到两个具有相对独立边界的空间个体物之间的空间拓扑关系及其语言表征则分成包含、接触和相离三类拓扑关系类型来论述;空间几何概念、拓扑概念与空间方位概念之间相互区别却又存在认知语义上的转隐喻关系。第二节论述黔东苗语无角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系统,本小节将黔东苗语的宗地地名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对黔东南州16个村寨的宗地地名的苗语音进行核对和整理,分析苗语宗地地块名的语词结构类型、命名理据及其文化内涵,从地名学的角度揭示苗族人们对空间的认识取向和方式。第三节对黔东苗语中语义关系最为复杂的空间无角度系统——指示系统进行分析,梳理人称指示、空间指示与时间指示三者之间的语义关联及其认知过程中的隐喻发展关系。论文的第三、四、五章是在概论部分的理论性、宏观性基础之上进行的空间表达式个案分析。第三章选取黔东苗语方所词作为词汇层面的空间表达作个案分析。第一节通过描述处所词、方位词与名词之间的关联和区别来论述方所词的词类地位及其句法特征。第二节首先对黔东苗语中的方所语素的语义类型进行了例举式分类,并对qa1、?u1、k?3等三个典型的方所词缀的虚化过程作了详细论述。第三节则选取黔东苗语中带有鲜明民族文化色彩的方所词na??、t???、p?1进行了文化语言学方面的分析,探索了这三个方所词的空间文化内涵。存现范畴是空间范畴的重要次范畴,其句法表达主要涉及到存现句、处所句和与之有密切关联的领属结构,第四章对这三类句式结构进行句法语义上的详细分析,并梳理了三者之间的差别和语义关联。第五章以位移动词作为切入点,探讨黔东苗语的位移事件表达。第一节对位移动词的词化模式、位移事件的路径表达和体貌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二、三节分别选取了语法学界的热点词“去”、“来”义动词作为研究个案,进行多功能句法语义分析。

二、矮寨苗语形容词修饰名词语序的类型学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矮寨苗语形容词修饰名词语序的类型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哈尼语切弟话结构助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江城县嘉禾乡平掌村洛各寨地理概况
    第二节 哈尼语切弟话的语言分布与方言归属
    第三节 研究现状、范围和意义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对象的定义和分类
        三、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及缩略语说明
        一、研究方法
        二、语料来源
        三、文中缩略语说明
第一章 哈尼语切弟话音系
    第一节 声母
    第二节 韵母
    第三节 声调
    第四节 音节结构
    第五节 变调
    第六节 声韵调配合关系
        一、声母与声调的配合关系
        二、声母与韵母的配合关系
        三、韵母与声调的配合关系
第二章 哈尼语切弟话的结构助词
    第一节 表达句法关系的助词
        一、定语助词
        二、状语助词
        三、补语助词
        四、间接宾语助词
    第二节 表达语义关系的助词
        一、施事助词
        二、受事助词
        三、工具助词
        四、从由助词
        五、方位助词
        六、比较助词
        七、使动助词
    第三节 表达语用关系的助词
        一、话题助词
        二、示证助词
    第四节 连接助词
        一、句子内部的连接助词
        二、小句连接助词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从方言比较看哈尼语切弟话结构助词特点
    第一节 切弟话与哈尼语其他方言的结构助词比较
    第二节 哈尼语切弟话结构助词特点
        一、结构助词是哈尼语切弟话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
        二、哈尼语切弟话的结构助词具有很强的句法扩张力
        三、哈尼语切弟话结构助词数量丰富且功能分布更加细致
    第三节 小结
结语
    第一节 哈尼语切弟话结构助词的分类与特点
        一、哈尼语切弟话结构助词的分类
        二、哈尼语切弟话结构助词特点
    第二节 论文的不足之处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哈尼语切弟话基本词汇表
图表目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收集表

(2)湖南凤凰山江苗语形容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形容词研究概况
        一、国内形容词研究
        二、国外形容词研究
        三、苗瑶语形容词研究
        四、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
    第二节 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价值和理论基础
        一、研究价值
        二、理论基础
    第四节 语料来源及相关说明
        一、语料来源
        二、山江镇概况
        三、山江苗语的音系及语言特征
        四、符号体例
第二章 山江苗语形容词的界定及其分类
    第一节 形容词的界定
        一、形容词的词类地位
        二、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划界
    第二节 形容词的词类划分
        一、形容词的提取
        二、形容词的内部分类问题
    第三节 性质形容词
        一、性质形容词的鉴别标准
        二、性质形容词的分类
        三、性质形容词的语义特征
        四、性质形容词的演变
    第三节 状态形容词
        一、状态形容词的鉴别标准
        二、状态形容词的分类
        三、状态形容词的语义特征
        四、状态形容词的语用特征
    第五节 动态形容词
        一、动态形容词鉴别标准
        二、动态形容词的分类
        三、动态形容词的语义特征
        四、动态形容词的语用特征
    小结
第三章 山江苗语形容词的构词和构形特征
    第一节 形容词的构词及构词理据
        一、形容词的音节
        二、形容词的构词
        三、形容词的构词方式和构词理据
    第二节 形容词的构形特征
        一、形容词的重叠形态及其语义特征
        二、形容词重叠式的构成原则
        三、形容词重叠式的级差
        四、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
        五、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小结
第四章 山江苗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及其相关句式
    第一节 山江苗语形容词的组合功能
        一、形容词与程度副词组合
        二、形容词与否定副词组合
        三、形容词与词缀组合
        四、形容词与量词组合
        五、形容词与动词组合
        六、复合式形容词与名词组合
        七、形容词与名词的韵律组配
    第二节 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一、谓语
        二、定语
        三、状语
        四、补语
    第三节 与形容词相关的基本句式
        一、比较句
        二、形容词谓语句
        三、程度副词+V+AP
    小结
第五章 山江苗语形容词的体貌范畴
    第一节 形容词的体范畴
        一、形容词的体
        二、动词体和形容词体的差异
    第二节 形容词的貌范畴
        一、形容词的貌
        二、动词貌和形容词貌的差异
    小结
第六章 山江苗语形容词的语序特征
    第一节 形容词与名词的语序
        一、“形名”结构的构成及语序特征
        二、“形名”结构不同语序特征的产生动因
    第二节 形容词与程度副词的语序特征
        一、语序特征
        二、语序分析
    第三节 多重形容词的语序特征
    小结
第七章 山江苗语形容词的配价
    第一节 形容词配价的确定
    第二节 单价形容词
    第三节 二价形容词
    第四节 三价形容词
    第五节 形容词的句法组配
        一、单价形容词的句法组配
        二、双价形容词的句法组配
        三、三价形容词的句法组配
    小结
第八章 山江苗语形容词的汉语借词
    第一节 形容词借词定义及判定方法
    第二节 借词层次分析
    第三节 借词及形容词的演变
    第四节 借词对语法的影响
    第五节 借词对山江苗语的影响
    小结
第九章 苗瑶语形容词的类型特征
    第一节 苗瑶语形容词的特征
        一、词类特征
        二、句法特征
    第二节 苗瑶语形容词的类型特征分析
        一、词类分析
        二、句法分析
    小结
第十章 山江苗语形容词与汉语形容词的对比
    第一节 共性特征
    第二节 个性特征
    小结
第十一章 结语和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山江苗语形容词总表
附录二:三音节形容词词表
附录三:借词词表
附录四:长篇语料
附录五: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3)文山苗语被动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内容和对象及范围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内容和对象
        (三)研究范围
    二、苗语被动句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被动句研究综述
        (一)苗瑶语族语言被动句的研究现状
        (二)壮侗语族语言被动句的研究现状
        (三)藏勉语族语言被动句的研究现状
        (四)汉语被动句研究综述
    四、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借助的理论
        (一)研究方法
        (二)所借助的理论
    五、语料来源
        (一)第一手材料
        (二)文献材料
第一章 苗语被动句的界定及其句法结构
    第一节 苗语被动句的界定
        一、回顾汉语被动句的界定
        二、苗语被动句的界定
    第二节 苗语被动句的句法结构
        一、带施事宾语的被动句
        (一)不带处置标志mua??“拿”的被动句
        (二)带处置标志mua??“拿”的被动句
        二、不带施事宾语的被动句
        (一)“S+被动标记+V”式
        (二)“S+被动标记+V+助词”式
        (三)“S+被动标记+V+C”式
        (四)“S+被动标记+V+C+助词”式
        (五)“S+被动标记+V+C+O_2”式
        (六)“S+被动标记+V+C+O_2+助词”式
        三、苗语中的特殊被动句
        (一)“S+被动标记+Vn”式
        (二)“S+被动标记+N”式
    第三节 苗语被动句的句式
        一、肯定式被动句
        (一)肯定受事
        (二)肯定施事
        (三)肯定谓语动词
        (四)肯定谓语动词的宾语
        二、否定式被动句
        (一)否定受事
        (二)否定施事
        (三)否定谓语动词
        (四)否定谓语动词的宾语
        三、疑问式被动句
        (一)问时间
        (二)问地点
        (三)问原因
        (四)问人物
        (五)问事件
        (六)问情状
    第四节 苗语被动句的时态
        一、被动事件为现在完成或正在进行
        二、被动事件为过去完成或进行
        三、被动事件为将来完成或进行
第二章 苗语被动句的句子成分
    第一节 苗语被动句的主谓宾
        一、被动句的主语
        (一)名词性成分充当受事主语
        (二)谓词性成分充当被动句的主语
        (三)受事主语的省略
        二、被动句的宾语
        (一)被动句的施事宾语
        (二)被动句中谓语动词的宾语
        三、被动句的谓语动词
        (一)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
        (二)谓语动词的语义指向
    第二节 苗语被动句的其它成分
        一、被动句的补语
        (一)动词充当被动句的补语
        (二)形容词充当被动句的补语
        (三)动宾短语和连谓短语充当被动句的补语
        (四)中补短语充当被动句的补语
        (五)介宾短语充当被动句的补语
        二、被动句的状语
        (一)被动句的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
        (二)被动句的方式状语
        (三)被动句中被动标记的状语
        三、被动句中的助词
        (一)被动句中的助词ts?u3?“着”
        (二)被动句中的助词l?u21“了”
        (三)被动句中的助词tlua??“过”
        (四)被动句中的状词?au??“刚好、刚刚、瞬间”
第三章 苗语的被动标记及其语法化
    第一节 苗语被动标记的来源及其分类
        一、苗语被动标记的来源
        (一)来自苗语固有的实义动词
        (二)来自汉语借词
        二、苗语被动标记的分类
        (一)苗语固有的被动标记
        (二)从汉语借入的被动标记
    第二节 苗语被动标记的语法化
        一、被动标记m?a?33“(捕)中、中(陷阱)”的语法化
        (一)m?a?33作为实义动词,表示“附着”意义
        (二)m?a?33作为实义动词,表示“(捕)中、中(陷阱)”意义
        (三)m?a?33作为实义动词,表示“中(箭/陷阱)”意义
        (四)m?a?33作为被动标记,表示被动意义
        (五)m?a?33“(捕)中”从实义动词到被动标记的语法化推衍
        二、被动标记ts??u33“(打)中”的语法化
        (一)ts??u33作为实义动词,表示“(打/射)中”意义
        (二)ts??u33“(打/射)中”作为被动标记,构成被动句
        (三)被动标记ts??u33“(打/射)中”的语法化推衍
        三、被动标记t?a??“放置、存放”的语法化
        (一)t?a??作为实义动词,表示“放置、存放”意义
        (二)t?a??作为介词,表示“使、让”意义
        (三)t?a??“放置、存放”作为被动标,记构成被动句
        (四)t?a??“放置、存放”从实义动词到被动标记的语法化推衍
        四、被动标记k??u33“捡(到)、给予”的语法化
        (一)k??u33作为实义动词,表示“捡(到)”意义
        (二)k?u33作为实义动词,表示“给予”意义
        (三)k??u33作为介词,表示“使、让”意义
        (四)k??u33作为被动标记,构成被动句
        五、被动标记?ai?2“挨”和tso21“着”的借入
第四章 苗语被动句的语义特征
    第一节 被动句的语义色彩
        一、被动句表示消极意义
        二、被动句表示积极意义
        三、被动句表示中性意义
    第二节 被动句表示被动、主动和遭受
        一、被动句表示被动意义
        二、被动句表示主动意义
        三、被动句表示遭受意义
        (一)被动句表示主动遭受
        (二)被动句表示被动遭受
第五章 苗语被动句与其相关句式的关系
    第一节 苗语被动句和主动句的关系
        一、被动句与主动句的转换关系
        二、被动句与主动句转换的条件
        (一)对施事和受事的要求
        (二)对谓语动词的要求
    第二节 苗语被动句和处置句的关系
        一、被动句与处置句融合成“处置被动句”
        二、“处置被动句”的成因分析
        三、被动句与处置句的互相转换
        (一)被动句转换为处置句
        (二)处置句转换为被动句
    第三节 苗语被动句与存在句的杂糅关系
结语
    一、苗语被动句的特点
        (一)句法结构方面
        (二)句子成分方面
        (三)被动标记方面
        (四)语义功能方面
        (五)被动句与其它句式方面
    二、本文的创新点
        (一)内容上
        (二)选题上
    三、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一、学术专着
    二、期刊文章
    三、学位论文
    四、工具书
附录
    附录A 青苗苗语音系
    附录B 青苗苗语被动句(共763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凯里市凯棠苗语副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语料来源
    六、田野点概况
第一章 凯棠苗语副词的分类
    第一节 凯棠苗语时间副词
    第二节 凯棠苗语程度副词
    第三节 凯棠苗语范围副词
    第四节 凯棠苗语否定副词
    第五节 凯棠苗语情态副词
    第六节 凯棠苗语语气副词
    第七节 凯棠苗语重复频率副词
第二章 凯棠苗语副词的语法
    第一节 凯棠苗语副词的存在形式
    第二节 凯棠苗语副词的语法化
    第三节 凯棠苗语副词的隐喻
第三章 凯棠苗语副词的语境使用
    第一节 凯棠祭祀辞中的副词
    第二节 古歌中的副词
    第三节 情歌中的副词
    第四节 日常生活中的副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副词分类表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发表的部分论文成果
后记

(5)文山下寨苗语数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下寨村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语言使用情况
    第二节 研究起缘和意义
        一、起缘
        二、意义
    第三节 数词研究综述
        一、苗瑶语族数词研究现状
        二、汉语数词研究现状
        三、藏缅语族数词研究现状
        四、壮侗语族数词研究现状
        五、小结
    第四节 研究对象、方法及理论
        一、对象
        二、理论
    第五节 语料来源
        一、田野调查
        二、文献资料
第二章 下寨苗语数词的构成
    第一节 基数词
        一、简单数词
        二、合成数词
        三、其他数词
    第二节 数的表义功能
        一、序数的表达方式
        二、概数的表达方式
        三、倍数的表达方式
        四、分数的表达方式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下寨苗语数词的语法功能
    第一节 下寨苗语数词的组合功能
        一、与名词组合
        二、与量词组合
        三、与量词和名词组合
        四、与量词和动词组合
        五、与量词和形容词、名词组合
        六、与量词、名词和指示词组合
    第二节 下寨苗语数量短语的句法功能
        一、作主语
        二、作谓语
        三、作宾语
        四、作补语
        五、定语
        六、状语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类型学视野下的下寨苗语数词
    第一节 义项特征
        一、“一”的特征
        二、“半”的特征
    第二节 数词的结合能力
        一、与名词、副词结合
        二、四音格数词
    第三节 数词的重叠能力
        一、数词重叠
        二、“数词+量词”重叠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语言接触视角下的下寨苗语数词系统
    第一节 语言接触对下寨苗语数词使用的影响
        一、借词进入下寨苗语基数词
        二、新概念进入下寨苗语数词表达法
    第二节 借入汉语数词的原因
        一、语言内部原因
        二、外部环境
    第三节 下寨苗语数词的代际差异
        一、语音方面的差异
        二、各类表达法的代际差异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比较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一、本文研究的目的
        二、本文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比较句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比较句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二、国内比较句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第三节 语料来源、语言代表点的选择及研究方法
        一、语料来源与语言代表点的选择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比较句的界定与分类
    第一节 比较句的定义与分类
        一、前贤关于比较句的定义与分类
        二、壮语比较句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 壮语比较句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 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平比句的三个平面分析
    第一节 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平比句的句法分析
        一、平比句的句型分析
        二、平比句的句法结构分析
        三、平比句的构成要素分析
    第二节 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平比句的语义分析
        一、平比句的语义类型分析
        二、平比句比较参数的语义特征分析
        三、平比句比较参数的语义指向分析
    第三节 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平比句的语用分析
        一、联合型平比句的语用分析
        二、相似型平比句的语用分析
        三、达到型平比句的语用分析
第三章 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差比句的三个平面分析
    第一节 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差比句的句法分析
        一、差比句的句型分析
        二、差比句的句法结构分析
        三、差比句的构成要素分析
    第二节 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差比句的语义分析
        一、差比句的语义类型分析
        二、差比句比较参数的语义特征分析
        三、差比句比较参数的语义指向分析
    第三节 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差比句的语用分析
        一、比较型差比句的语用分析
        二、超过型差比句的语用分析
        三、缺少标记型差比句的语用分析
第四章 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极比句的三个平面分析
    第一节 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极比句的句法分析
        一、极比句的句型分析
        二、极比句的句法结构分析
        三、极比句的构成要素分析
    第二节 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极比句的语义分析
        一、极比句语义类型分析
        二、极比句比较参数的语义特征分析
        三、极比句比较参数的语义指向分析
    第三节 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极比句的语用分析
        一、极比句肯定形式的语用分析
        二、极比句否定形式的语用分析
第五章 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比较句的类型学特征
    第一节 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比较句句法的类型学特征
        一、平比句句法的类型学特征
        二、差比句句法的类型学特征
        三、极比句句法的类型学特征
    第二节 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比较句语义的类型学特征
        一、“和”类平比标记及相关功能的语义地图
        二、“过”类差比标记及相关功能的语义地图
    第三节 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比较句语用的类型学特征
        一、壮语比较句在基本内容上的共性
        二、形容词性比较参数的使用倾向
结语
附录
    附录1 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音系
    附录2 论文使用的主要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湘西山江苗语特殊“形名”结构的语序类型及产生动因(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形名”结构的构成及语序特征
    (一)NA型
        1.NA1
        2.NA2
    (二)AN型
        1.AN1
        2.AN2
        3.AN3
三、“形名”结构不同语序特征的产生动因
    (一)AN1型
        1.苗语的内部因素
        2.语言接触的外在影响
    (二)AN2型
    (三)AN3型
四、余论

(8)汉语平比范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1.3.1 研究意义
        1.3.2 主要创新
    1.4 语料来源
        1.4.1 论着类语料
        1.4.2 线上语料库资源
    1.5 比较范畴和平比句研究综述
        1.5.1 比较范畴的建立
        1.5.2 现代汉语平比句的句法语义研究
        1.5.3 汉语平比句的历时研究
        1.5.4 平比句的类型学视角研究
        1.5.5 比较句的语篇功能研究
        1.5.6 平比句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1.5.7 小结
    1.6 有关术语、符号及句式说明
2 比较范畴的界定
    2.1 比较范畴的语义界定
        2.1.1 比较范畴的语义要素
        2.1.2 比较范畴的成员
    2.2 比较范畴的句法问题
        2.2.1 比较目标和比较基准的句法特征
        2.2.2 基准标记的句法特征
        2.2.3 比较结果的句法特征
        2.2.4 平比结构的句法功能
    2.3 小结
3 汉语平比范畴的句式类型
    3.1 形容词类结果标记平比句式
        3.1.1 平比基准标记与“一样”的互选
        3.1.2 “一样”的句法性质和语法化程度
        3.1.3 其他形容词类结果标记
    3.2 指称代词类结果标记平比句式
        3.2.1 平比基准标记与代词类结果标记的互选
        3.2.2 代词类平比结果标记成员的句法性质和语法化程度
        3.2.3 其他代词类结果标记
    3.3 助词类结果标记平比句式
        3.3.1 平比基准标记与“似的”的互选
        3.3.2 “似的”的句法性质和语法化程度
    3.4 小结
4 汉语平比范畴的编码类型
    4.1 语言结构编码的类型学研究介绍
    4.2 世界语言平比结构的编码类型
        4.2.1 仅有基准标记型
        4.2.2 仅有结果标记型
        4.2.3 基准标记+结果标记型
        4.2.4 结果标记双指向型
        4.2.5 等同/达到义谓语型
        4.2.6 等同/达到义谓语双指向型
        4.2.7 等同/达到义次谓语型
    4.3 汉语及周边民族语言平比结构的编码特征
        4.3.1 平比结构和差比结构编码类型的混同与分化
        4.3.2 平比结构单标记和双标记的编码类型共存
        4.3.3 平比结构与相似、比拟结构标记编码的同形性
    4.4 小结
5 汉语平比范畴的语序类型
    5.1 语序类型学理论介绍
    5.2 汉语及周边民族语言平比结构语序类型调查
        5.2.1 世界语言平比结构语序特征的蕴含共性
        5.2.2 汉语及周边民族语言并列介引型平比结构语序类型调查
        5.2.3 汉语及周边民族语言象似型平比结构语序类型调查
        5.2.4 汉语及周边民族语言“有”字达到型平比结构语序类型调查
    5.3 平比结构与差比结构之间的语序关系
        5.3.1 世界语言差比结构语序特征的蕴含共性
        5.3.2 平比结构和差比结构语序类型的不对称现象
    5.4 汉语平比结构语序类型的特殊性
        5.4.1 现代汉语共时层面平比结构语序的特殊性
        5.4.2 汉语历时层面平比结构语序演变的特殊性
    5.5 小结
6 汉语平比范畴的概念演化类型
    6.1 类型学视角下比较和平比概念的来源
        6.1.1 来源于空间概念的比较范畴
        6.1.2 来源于领有概念的比较范畴
        6.1.3 来源于方式概念的比较范畴
    6.2 类型学视角下平比与相似概念的衍生
        6.2.1 衍生为比拟和差比标记
        6.2.2 衍生为推断义副词
        6.2.3 衍生为话题和例举标记
        6.2.4 衍生为从句引导标记
    6.3 小结
7 汉语平比基准标记的多功能语义类型
    7.1 语义地图研究方法介绍
    7.2 并列介引型平比基准标记的多功能语义类型
        7.2.1 并列、伴随与平比三种概念的关系
        7.2.2 并列介引型平比基准标记的成员
        7.2.3 平比标记功能与并列、伴随概念的语义域关系
        7.2.4 民族语言中并列介引型平比结构的区域化复制机制
    7.3 象似型平比基准标记的多功能语义类型
        7.3.1 象似型平比基准标记的成员
        7.3.2 象似词的兼用功能调查及语义地图
    7.4 达到型平比基准标记的多功能语义类型
        7.4.1 达到型平比基准标记的成员
        7.4.2 领有动词的兼用功能调查及语义地图
    7.5 小结
8 结语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本文主要创新点
    8.3 本文主要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9)台语疑问代词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1.1 台语简介
        1.1.2 疑问代词
    1.2 选题缘由
        1.2.1 疑问代词的重要性
        1.2.2 台语支疑问代词的研究价值
        1.2.3 研究意义
    1.3 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1.3.1 理论依据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综述
        1.4.1 疑问代词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4.2 疑问代词语音、词形、句法、语义相关研究
        1.4.3 综述小结
    1.5 研究问题
2 词形
    2.1 台语疑问代词词形
        2.1.1 单纯词
        2.1.2 复合词
        2.1.3 派生词
        2.1.4 小结
    2.2 台语疑问代词的可分析性及其分布
        2.2.1 台语疑问代词可分析性
        2.2.2 台语疑问代词可分析性分布
        2.2.3 小结
    2.3 台语疑问代词疑问语素数量及其分布
        2.3.1 台语疑问代词疑问语素数量
        2.3.2 同义多语素
        2.3.3 小结
    2.4 台语疑问代词主要疑问语素
        2.4.1 台语la?2“哪”系列疑问语素
        2.4.2 小结
    2.5 台语疑问代词词形小结
3 语义
    3.1 台语疑问语素疑问语义范畴
        3.1.1 北部台语疑问语素语义范畴
        3.1.2 中部台语疑问语素语义范畴
        3.1.3 西南台语疑问语素语义范畴
        3.1.4 台语疑问语素语义范畴等级
        3.1.5 台语疑问语素语义范畴特征
    3.2 台语疑问代词语义演变
        3.2.1 台语疑问代词向不定代词发展
        3.2.2 统计结果
        3.2.3 数据讨论
        3.2.4 台语疑问代词语义演变小结
    3.3 台语疑问代词语义小结
4 句法
    4.1 北部台语武鸣壮语疑问代词的句法功能
        4.1.1 武鸣壮语疑问代词作主语
        4.1.2 武鸣壮语疑问代词作谓语
        4.1.3 武鸣壮语疑问代词作宾语
        4.1.4 武鸣壮语疑问代词作定语
        4.1.5 武鸣壮语疑问代词作状语
        4.1.6 武鸣壮语疑问代词作补语
        4.1.7 中部台语大新壮语疑问代词的句法功能
        4.1.8 西南台语泰语疑问代词的句法功能
    4.2 台语疑问代词句法小结
5 语法化
    5.1 台语方言疑问代词中的语素TE
    5.2 语素TE1的身份
    5.3 语法化过程
        5.3.1 台语方言(语言)中含有语素te1的疑问代词
        5.3.2 语法化过程
        5.3.3 规律
    5.4 台语疑问代词语法化小结
6 类型学视野下的选择性疑问代词分析
    6.1 选择性疑问代词的语义界定
    6.2 选择性疑问代词的语义功能
    6.3 区分选择和非选择的方式
        6.3.1 词形方式
        6.3.2 语音方式
        6.3.3 形态方式
    6.4 选择性疑问代词的形态变化
        6.4.1 数标记
        6.4.2 格标记
    6.5 选择性疑问代词的句法特征
        6.5.1 移位
        6.5.2 句法属性
    6.6 选择性疑问代词小结
7 结语
    7.1 本文的主要发现
    7.2 本文主要不足和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黔东苗语空间范畴的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空间研究概况
        一、哲学视域下的空间研究
        二、语言空间研究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意义和思路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
    第三节 语料来源及相关说明
        一、本文的语料来源
        二、铅厂村苗语音系
        三、本文标音及符号体例说明
第一章 黔东苗语有角度空间系统与空间知识
    第一节 黔东苗语的空间参照系统
        一、环境中心参照
        二、物体中心参照
        三、观察者中心参照
        小结
    第二节 黔东苗语的空间认知取向
        一、空间参照选择的倾向性
        二、空间向度的关注度考察
        三、具体实物空间属性的凸显
        小结
    第三节 黔东苗语的空间知识归类
        一、时间语义参项
        二、社会关系语义参项
        三、空间性状语义参项
        小结
第二章 黔东苗语无角度空间系统
    第一节 黔东苗语空间拓扑系统
        一、空间物的拓扑特性及其表征
        二、拓扑关系类型及其表征
        三、空间部位、空间拓扑与空间方位的隐喻关系
        小结
    第二节 黔东苗语宗地地名系统
        一、苗语宗地地名语词构成
        二、苗语宗地地名命名法与空间文化
        小结
    第三节 黔东苗语空间指示系统
        一、黔东苗语人称指示语
        二、黔东苗语空间指示语
        三、黔东苗语时间指示语
        四、人称指示、空间指示与时间指示之关联
        小结
第三章 黔东苗语方所词
    第一节 方所词的词类地位及其句法特征
        一、处所与方位的同一性
        二、方所词与名词的关联和差异
        三、方所词的语序问题
        小结
    第二节 方所语素的语义类型及其泛化
        一、黔东苗语方所语素的语义类型
        二、黔东苗语典型方所词缀的句法语义特征
        小结
    第三节 特殊方所词的空间文化内涵
        一、na??与t???、p??与ta1的传统汉译及空间指涉
        二、na??、t???、p??的空间认知及其文化内涵
        三、na??、t???、p??的语义泛化与空间哲学
        四、小结
第四章 黔东苗语存现范畴的句法表达形式
    第一节 黔东苗语存现句
        一、黔东苗语存现句的结构类型
        二、黔东苗语存现句的语义类型
        小结
    第二节 黔东苗语处所句
        一、黔东苗语处所句的结构类型
        二、黔东苗语处所句的语义类型
        小结
    第三节 领属、存现与处所之关联
        一、空间关系谓词之领有、存现与处所语义关联
        二、空间关系构式语义关联
        小结
第五章 黔东苗语空间位移
    第一节 黔东苗语位移动词
        一、位移动词的词化模式
        二、位移路径表达
        三、位移体貌
        小结
    第二节 黔东苗语离往义动词m??的语义多功能性
        一、实义位移动词m??
        二、补语m??的多功能语义
        三、事态助词m??
        小结
    第三节 黔东苗语“来”义动词lo?与ta2的语义功能差异
        一、实义位移动词lo?与ta2的语义差异
        二、补语lo?与ta2的语义功能差异
        小结
结语
    一、本文的主要观点
    二、本文的创新之处
    三、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矮寨苗语形容词修饰名词语序的类型学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哈尼语切弟话结构助词研究[D]. 朱林风.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2]湖南凤凰山江苗语形容词研究[D]. 吴秉承.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3]文山苗语被动句研究[D]. 杨廷友.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6)
  • [4]凯里市凯棠苗语副词研究[D]. 梁佳雪. 三峡大学, 2020(06)
  • [5]文山下寨苗语数词研究[D]. 陶金翠.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南宁华侨投资区壮语比较句研究[D]. 马慧蓉.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7]湘西山江苗语特殊“形名”结构的语序类型及产生动因[J]. 唐贤清,吴秉承. 华中学术, 2020(01)
  • [8]汉语平比范畴研究[D]. 魏阳阳.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9]台语疑问代词比较研究[D]. 陈滢竹. 浙江大学, 2020(08)
  • [10]黔东苗语空间范畴的认知研究[D]. 唐巧娟. 湖南师范大学, 2019

标签:;  ;  ;  ;  ;  

矮寨苗语形容词修饰名词词序的类型学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