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闪电定位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湖南闪电定位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一、湖南雷电定位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夏鑫[1](2019)在《江苏电网雷电定位与预警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江苏电网已经全面建立了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形成了规模庞大,达到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实时雷电检测网,并积累了海量的雷电活动数据,但这些数据大都沉积在各地方电力公司,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统计分析,不利于人们对雷电发生规律、时空分布特征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为了减小雷电造成的灾害,本文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的数据总结分析了江苏地区雷电活动规律,可为重要输电线路的防雷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江苏省雷电定位系统的定位原理和雷电参数的统计方法。基于已挂网运行的雷电定位系统,对江苏省重要输电走廊2013~2017年的雷电数据进行科学地分类和整理,对地闪频数、地闪密度、雷电流幅值、正极化率、平均回击次数等雷电参数运用线型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江苏省雷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性。预警技术能提高电网雷害治理及雷击故障防御水平。本文基于大气电场、雷电定位、卫星云图等多种监测数据提出一种区域雷击预警方法。通过综合MEMS电场传感器和雷达辩空能力确定预警启动的阈值条件,能降低雷电监测网整体的误警率,减小预警空间误差的预警方法。对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多个雷电时空过程采用改进的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再根据雷暴活动的历史数据对未来雷暴团移动的速度和方向进行预测,发现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相吻合,从而验证了预警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最后,以江苏省内3条重要输电通道为研究对象,探究地闪频数、地闪密度等雷电活动参数在输电走廊内的分布情况。结合2013~2017年输电通道的雷电活动特性及跳闸情况,得到江苏电网500kV和220kV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规律,并阐明影响雷击跳闸的主要因素。针对江苏电网一个典型雷击故障案例,通过计算该线路故障杆塔的耐雷水平来判别线路发生故障的类别,指出了线路防雷措施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防雷水平制定相应的线路改造方案提供可靠地参考。

江涛,刘峰,李晖,常硕,舒怀[2](2018)在《高温对闪电定位仪电源的影响及解决办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南省位于长江以南,纬度偏低,为大陆性特征明显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在夏季,受低纬度海洋暖湿气团控制,气候高温多雨。湖南省气象局于2004、2007年分两批共建设10站雷电定位系统。自建站以来,每年夏季,受高温、高湿天气影响,仪器运行状况较其它季节、其它地区明显变坏。夏季雷雨天气频繁,雷电预警业务要求闪电定位仪能长时间、不间断的工作。提高电子系统尤其是电源的耐高温、耐潮湿能力,对雷电监测业务质量的整体提升,有重要现实意义。

李文飞[3](2016)在《雷电定位系统在输电线路故障点巡查的应用》文中认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网络逐渐扩大,使得输电线路检测比较困难。高压输电线路因其输电线路长、区域跨度大、气候条件复杂,在日常运行中非常容易受到雷击,一旦遭受雷击必然导致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所以如何快速准确的定位雷击故障点,对故障点的快速排除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雷电定位系统这种专门致力于定位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点巡查的系统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雷电定位系统在输电线路故障点巡查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在不同条件下雷电定位系统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同时对雷电定位系统在输电线路故障点巡查应用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浅谈解决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介绍能对输电线路雷电故障的巡查提供一些帮助。

肖珊[4](2015)在《雷电探测网监测数据传输与定位数据可视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雷电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展开雷电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研究工作,并建设有一定规模的雷电探测网。本论文正是基于此背景展开雷电探测网监测数据传输与定位数据可视化的技术研究,旨在提供可靠高效的数据流通与共享服务,揭示雷电的运动发展特征,为雷电灾害预警奠定基础。本文从雷电探测网体系结构研究出发,明确监测数据传输与定位数据可视化研究工作。该研究基于雷电探测网的基本特征,提出雷电探测网结构的分层模型;以完全集中和分级处理的思想为指导,设计面向局部区域的簇型组网结构和面向大区域覆盖的分层组网结构;并根据雷电探测站的组网特点,针对数据传输需求分析传输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从数据集成和应用服务两个角度分析业务层,提出通过组件式GIS开发实现雷电定位数据可视化应用服务。鉴于雷电观测数据突发海量的特点和监控数据稳定可靠交互的需求,雷电探测网数据传输设计从观测数据传输和监控数据传输两个方面展开。基于滑动窗口的TFTP的观测数据传输采用端口分用和线程池技术实现任务并发与调度,通过滑动窗口控制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结合断点续传实现复杂网络环境下观测数据的可靠高效传输。基于TCP的监控数据传输采用双向心跳包机制维护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稳定连接,设计一组自定义套接字类实现客户端动态连接管理与监控数据可靠传输。实际应用测试表明:该套设计方案为雷电探测网提供了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效率可观的监测数据传输服务。雷电定位数据可视化设计结合数据库技术、组件式GIS开发技术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以Oracle数据库的数据管理与共享为基础,基于Visual C#.Net开发平台,采用ArcGIS Engine组件式开发技术完成多模式数据查询、多维度数据显示、多视角数据分析等功能设计,实现雷电定位数据直观、形象地可视化表达。

蒋怡然[5](2015)在《电网雷电故障行波定位方法》文中提出随着全国大范围开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对电网故障定位和故障自愈要求越来越高。故障行波定位方法是现代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中较为理想的定位方法。提高行波定位系统定位可靠性和精度,能减少事故停电时间,促进电网稳定运行。雷电定位系统能记录大量的雷击地闪数据,对电力系统防雷和雷击故障定位都有重要意义,已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但是由于故障雷击信息难以从大量的雷击信息中提取出来,直接用来定位雷击故障精度有限。因此,论文提出了电网雷电故障行波定位方法。为了对电网雷电故障进行准确定位,论文首先分析了电网雷电故障行波传输特性,然后分别对输电线路遭受感应雷、故障雷等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并提出了区分不同雷击故障类型的理论判据。论文利用线路遭受感应雷时,三相暂态行波波形相似的特点识别感应雷;论文利用线路遭受故障雷击时,线路两端行波定位装置检测到的EMD能量谱高频分量比例的不同识别故障点和雷击点的相对位置。在识别不同雷击故障类型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针对不同雷击故障类型的定位计算方法,论文在行波双端定位方法的基础上得到发生雷电故障时雷击故障点的具体位置。为了解决故障发生在双回线路(或多回线路)或故障线路两端某个变电站行波定位装置时间记录失败时,可能出现的双端行波定位算法失灵的问题,论文提出了基于网络的雷电故障行波定位方法。该方法依次假设电网中每一条线路为故障线路,采用保留故障线路的Dijkstra算法得到经过故障线路的计算路径。对于不存在冗余计算路径的线路,给出行波定位装置增配方案。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利用提出的单端行波定位方法判断是否出现了单端行波信号。若出现单端行波信号,利用增配的单端行波定位装置或巡线的方法定位故障位置;若没有出现单端行波信号,提出一种复杂测量网络简化方法对输电网络进行简化,然后利用网络定位算法得到故障定位结果论文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简单,定位可靠性高,工程实用性强,能够解决输电网的雷电故障定位问题。最后,论文介绍了电网雷电故障行波定位系统的组成,并对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和现场试验,故障定位结果表明,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满足电网雷电故障定位的要求。

蔡汉生,陈喜鹏,史丹,冯万兴,刘博,周自强,袁哲[6](2015)在《南方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及其应用》文中指出雷击是影响南方电网运行的重要因素,雷电定位系统是研究雷电规律和指导电网输变电设备防雷的有效手段。介绍了南方电网雷电定位系统的联网必要性、整体结构、站址优化、应用系统、及其在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点巡查、输变电设备故障原因分析、雷电活动规律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南方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实现了南方五省区雷电探测数据联网及共享,开发了服务于全网的雷电定位信息WEB应用系统和雷电参数统计分析专家系统,依据全网探测站布点情况、雷电探测精度要求,进行了全网探测站布点优化,广东、广西、云南三省省内雷电定位精度优于1km的覆盖率分别提升了14.9%、1.6%、10.3%。系统自投运以来,在南方电网区域内积累了海量雷电活动数据,可有效指导输变电设备雷击故障分析、南方电网雷电活动规律研究及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

李永福[7](2014)在《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非线性解析分析模型及其在差异化防雷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我国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已投产运行多年,运行经验表明,雷电绕击跳闸一直是困扰超高压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目前我国电网中常见的输电线路电压等级,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是电网持续可靠供电的基础。在超高压输电线路防雷设计和改造工作中,为了使得防雷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需要采用合适的绕击耐雷分析模型对输电线路的绕击耐雷情况进行估计。因此,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评估研究一直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由于雷电监测技术、线路参数提取技术等的限制,同一条线路在绕击耐雷性能评估中的各类参数往往相对固定。这种计算方式能够整体反映出输电线路的绕击耐雷水平,为当前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评估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防雷工作中跳闸往往发生于线路防雷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提出了针对不同线路参数、不同线路走廊特征的“差异化”防雷思想,而“精准的”线路绕击耐雷分析是实现差异化防雷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学者开展了此类将雷电参数、线路参数、走廊参数等精细化的差异化绕击耐雷性能评估方法研究。本文中,基于各类差异化绕击耐雷性能分析模型,对模型中涉及的关键方法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对限制差异化绕击耐雷性能评估的关键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适用于工程应用的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差异化绕击耐雷性能评估模型。考虑到差异化绕击耐雷性能评估对地闪密度空间精度要求较高的需求,分析了目前经典网格法在基于雷电定位数据的高空间精度地闪密度统计中的不足,认为由于经典网格法在空间精度和统计数据可靠性上不能兼顾,难以直接用于高空间精度的地闪密度统计,并以经典网格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闪密度统计方法,即邻域网格法。邻域网格法将网格与统计区域分离,使得其在地闪密度统计时,能不受网格减小而带来的统计结果不可靠的约束。文中从地闪数据量和定位误差两个角度分别采用仿真和理论分析方法对比了这两种网格法在地闪密度统计时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在网格较大时,经典网格法和本文提出的邻域网格法均能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而在网格较小时,邻域网格法依然能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而经典网格法可靠性大幅降低。同样,重庆市内的实际地闪密度统计结果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进而,基于邻域网格法统计了空间精度为0.01°×0.01°的重庆市高空间精度地闪密度图。相关研究表明,超高压输电线路建议采用先导发展模型(LPM)进行绕击风险分析。先导发展模型在计算时能较为完整地反映出雷电绕击超高压输电线路的整个过程,但其计算量巨大、计算耗时较长,限制了其在差异化绕击耐雷性能分析研究和工程中的应用。本文分析了影响先导发展模型应用的关键因素,认为上下行先导发展是造成模拟工作量巨大的核心因素之一。因此,基于目前先导发展模型中广泛应用的Rizk上下行先导发展方向假设,建立了描述上下行先导发展方向的微分方程控制模型,并进一步将该微分方程模型通过解析求解的方式转化为一组单自变量的非线性方程组,该非线性方程组可以将上下行先导头部的发展轨迹完整地表示出来。验证实验表明:该组方程准确地表达了Rizk关于上下行先导发展方向的假设,可在实际先导发展模型计算机实现中代替传统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把雷击地面物体的过程分为两个关键步骤,即文中的下行先导一级定位点和二级定位点,将复杂的数值模拟先导发展模型过程简化为求解一级定位点和二级定位点非线性方程组的非线性解析分析模型。基于线性递减下行先导通道电荷密度假设,使用模拟电荷法建立了空间电位非线性计算模型,使用该非线性计算模型,可以快速地确定线路上行先导起始时下行先导的一级定位点。采用文中得到的上下行先导发展方向非线性计算模型,结合空间电位的非线性计算模型及上行先导压降模型,建立了下行先导二级定位点非线性计算模型。因此,通过比较地面导线或避雷线上及大地对应的不同二级定位点,可以较为快捷地得到雷击发生点。导线吸引半径对比结果表明:本文先导发展模型与Dellera-Garbagnati等模型获得的导线吸引半径较为吻合,验证了本文非线性解析先导发展模型的合理性。进一步研究了输电线路多导线情况下先导发展模型的非线性解析分析模型,并结合前文提出的高空间精度地闪密度统计模型,使用目前最新的全球高程模型ASTER GDEM,建立了适合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分析模型。并结合重庆地区地闪密度分析结果对某500kV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进行了差异化评估。

许勇[8](2013)在《雷电定位系统在输电线路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压输电线路具有距离长、跨地域大、气象条件复杂等特征,容易遭受雷击,而正确识别雷击故障原因可以有效帮助输电线路提高雷击可靠性,维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行。雷电监测系统正是为了适应输电线路的这种需要而产生的,文章对雷电定位系统在输电线路中的具体应用做了详细阐述。

许远根[9](2013)在《基于FPGA的雷电脉冲信号浮点算法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雷害是严重影响我国电网运行安全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我国非常重视电力系统的防雷保护,采取了大量的防雷保护措施,以确保电力系统免遭雷害。雷电定位系统是目前最有效、最便捷的雷电监测手段之一,在雷电监测、预警以及雷电防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电网的迅速发展,加强电网的雷电监测与防护,减少雷害事故,保证电力系统安全供电,成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障。为了进一步提高雷电定位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应用水平,本课题针对数字式雷电探测技术的开发与实现问题,研究了雷电探测技术的不同实现方法,通过对雷电电磁场特征、地闪回击特征的分析,结合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出了以FPGA为基础的雷电电磁波低频甚低频信号的浮点信号处理方法,并应用于数字式雷电探测站。经过多次雷暴日的实际运行测试,本课题以现有雷电监测网大量积累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将实验数据与系统运行数据相结合,分别对实验室测试平台以及现场运行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据分析主要包括探测站信号探测性能、同收率、时间同步偏差等方面。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浮点算法模型的数字式雷电探测站在系统探测效率、同收率等方面的性能均明显提升,其中时间同步精度提高一倍,单站探测效率增加了20%,高效率探测半径进一步扩展,多站同收率较原有66%提升至85%,系统探测效率较原有的85%提升至94%,相信随着系统的不断完善,整体性能将进一步改善。

刘刚,唐军,张鸣,孔华东,高云鹏,许志荣[10](2012)在《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风险分布图绘制方法及其有效性验证》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能更直观地反映区域输电网发生雷击跳闸的风险,定义了以雷电定位数据为基础的输电线路雷击风险,并依据输电线路跳闸率计算模型,建立了雷击跳闸风险评估模型。模型依据雷电反击输电杆塔的规程法和雷电绕击输电线路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以雷电参数和地形地貌参数共同作用来计算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风险。计算中根据雷电参数和地形地貌参数具有空间分布规律这一特征,采用网格法将目标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网格,将统计所得的网格内地闪密度参数、地面倾角和典型杆塔参数代入雷击跳闸风险评估模型中求得网格的风险值。按照自然分割法将不同网格划分为相应的风险等级,用不同颜色表示各风险等级区域,形成了区域输电网的雷击风险分布图。相关性分析表明:相比地闪密度分布图,雷击跳闸风险分布图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点分布的相关性更强。

二、湖南雷电定位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南雷电定位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江苏电网雷电定位与预警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雷电活动时空研究现状
        1.2.2 预防输电线路雷害故障的研究
        1.2.3 雷电活动预警与预报的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雷电定位原理与参数统计方法
    2.1 雷电定位系统原理
        2.1.1 定位原理
        2.1.2 磁场识别
    2.2 雷电参数统计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江苏省雷电活动数据分析及区域预警技术
    3.1 数据资料
    3.2 江苏电网雷电活动参数统计
        3.2.1 地闪频数
        3.2.2 地闪密度
        3.2.3 雷电流幅值
        3.2.4 正极化率
        3.2.5 平均回击
    3.3 江苏省雷电活动时间分布特性
    3.4 江苏省雷电活动空间分布特性
        3.4.1 江苏各地区落雷情况统计
        3.4.2 各地区地闪密度分布与雷电日分布相关性
    3.5 区域雷电数据挖掘的预警方法
        3.5.1 综合多源数据雷电预警的方法
        3.5.2 雷暴活动预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重要线路雷电特性与雷击跳闸数据分析
    4.1 重要输电线路雷电活动特性参数
        4.1.1 1000kV淮盱线与1000kV盱泰线
        4.1.2 ±800kV雁淮线北段与雁淮线南段
        4.1.3 ±800kV锦苏线
    4.2 江苏电网雷击跳闸数据分析
        4.2.1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总体情况
        4.2.2 雷击跳闸影响因素分析
    4.3 500kV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情况分析
        4.3.1 故障类别分析
        4.3.2 500kV雷击故障典型案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高温对闪电定位仪电源的影响及解决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线性稳压器热阻与散热处理分析
    2.1 线性稳压器热阻计算
    2.2 稳压电路散热处理
3 电容爆浆原因及解决措施
    3.1 电容爆浆原因分析
        (1) 输入电容爆裂
        (2) 输出电容爆裂
    3.2 降低电容的爆浆
4 散热技术的新发展
5 技术应用

(3)雷电定位系统在输电线路故障点巡查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基于输电线路专业的雷电定位应用
    2.1 雷电定位系统的组成及定位原理
    2.2 排除故障因雷击而引起的可能性
    2.3 雷害事故分析与反事故措施
    2.4 掌握雷电活动资料
3 雷电定位系统应用存在一定的误差
    3.1 雷电定位系统误差
    3.2 系统时间误差
4 利用雷电定位系统判定雷击故障点范围
5 结语

(4)雷电探测网监测数据传输与定位数据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论文组织结构
2 雷电探测网体系结构研究
    2.1 雷电探测网的基本特征
    2.2 雷电探测网结构的分层模型
    2.3 雷电探测站组网的拓扑结构
    2.4 雷电探测网数据传输
    2.5 雷电探测网业务层分析
3 基于TFTP的观测数据传输
    3.1 观测数据传输架构设计
    3.2 报文格式设计
    3.3 任务并发与调度
    3.4 基于滑动窗口的传输控制
    3.5 测试与分析
4 基于TCP的监控数据传输
    4.1 监控数据传输架构设计
    4.2 通信协议设计
    4.3 客户端连接管理
    4.4 基于套接字通信的传输实现
    4.5 测试与分析
5 基于GIS的雷电定位数据可视化
    5.1 雷电定位数据可视化架构设计
    5.2 数据库设计
    5.3 基于Arc GIS Engine的数据可视化实现
    5.4 雷电定位数据可视化实例展示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下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电网雷电故障行波定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传统雷电故障定位方法研究现状
    1.3 故障行波定位方法研究现状
    1.4 雷电故障行波定位方法研究现状
    1.5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雷电故障行波暂态特性及故障类型识别
    2.1 雷电流特征及模型
        2.1.1 雷电故障分类
        2.1.2 雷电流特性及模型
    2.2 雷电行波的暂态特性
        2.2.1 雷电行波的产生
        2.2.2 雷电故障行波的传输
    2.3 雷击故障类型的识别原理
        2.3.1 EMD能量谱
        2.3.2 利用波形相似性识别感应雷
        2.3.3 利用EMD能量谱识别故障雷
    2.4 雷击故障类型的识别方法
    2.5 仿真验证
        2.5.1 感应雷故障
        2.5.2 雷击点与故障点相同
        2.5.3 雷击点与故障点不相同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行波理论的电网雷电故障定位
    3.1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定位
        3.1.1 感应雷故障定位方法
        3.1.2 雷击点与故障点相同时故障定位方法
        3.1.3 雷击点与故障点不相同时故障定位方法
    3.2 基于网络的雷电故障行波定位方法
        3.2.1 行波测量网络的图论描述
        3.2.2 定位算法原理及流程
        3.2.3 网络定位算法
        3.2.4 干扰时间的剔除
        3.2.5 单端行波信号的判断
        3.2.6 复杂测量网络的简化
    3.3 基于网络的电网雷电故障行波定位装置增配方案
        3.3.1 计算路径冗余的确定
        3.3.2 单端行波定位装置增配方案
    3.4 小结
第四章 电网雷电故障行波定位仿真分析
    4.1 输电线路雷电故障行波定位仿真分析
    4.2 基于网络的电网雷电故障行波定位仿真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电网雷电故障行波定位系统及实验测试
    5.1 引言
    5.2 雷电故障行波定位系统的组成
        5.2.1 行波传感器
        5.2.2 GPS卫星同步授时单元
        5.2.3 行波定位装置
    5.3 实验测试与分析
        5.3.1 雷电行波发生器
        5.3.2 实验系统的搭建
        5.3.3 实验步骤及内容
        5.3.4 实验结果分析
    5.4 现场试验
    5.5 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6)南方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南方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建设
    1. 1 南方电网各分子公司雷电定位系统概况
    1. 2 南方电网雷电定位系统
        1. 2. 1 系统联网
        1. 2. 2 探测站站址优化
        1. 2. 3 雷电定位应用系统
        1. 2. 4 与国家电网雷电定位系统联网
2 南方电网雷电定位系统的应用
    2. 1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点巡查及雷击跳闸分析
    2. 2 变电设备故障原因分析
    2. 3 雷电活动规律研究
    2. 4 存在的问题
3 结语

(7)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非线性解析分析模型及其在差异化防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绕击耐雷性能评估相关参数
        1.2.2 绕击耐雷性能评估计算模型
        1.2.3 差异化绕击耐雷模型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面向差异化防雷的高空间精度地闪密度邻域网格统计法
    2.1 引言
    2.2 采用经典网格统计方法的地闪密度分析
    2.3 邻域网格法
    2.4 两种网格法地闪密度统计误差分析
        2.4.1 地闪数据量对统计精确度影响
        2.4.2 定位误差对统计精确度影响
    2.5 重庆地闪密度统计分析
    2.6 小结
3 雷电上下行先导发展轨迹的非线性解析模型
    3.1 引言
    3.2 上下行先导相对发展分析
    3.3 上下行先导发展方向微分方程建模
        3.3.1 数值方法
        3.3.2 微分方程模型
    3.4 上下行先导发展轨迹的非线性控制方程组
        3.4.1 上下行先导速度比相同时的轨迹方程组
        3.4.2 上下行先导速度比不同时的轨迹方程组
    3.5 上下行先导数值模型与非线性解析模型对比分析
    3.6 小结
4 雷击导线过程先导通道空间定位非线性解析计算模型
    4.1 引言
    4.2 空间电位计算模型
        4.2.1 下行先导通道电荷分布
        4.2.2 空间电位计算
    4.3 雷电下行先导一级定位点计算模型
        4.3.1 上行先导起始判据
        4.3.2 一级定位点确定
    4.4 雷电下行先导二级定位点计算模型
    4.5 单根导线雷击解析计算模型
    4.6 导线吸引半径
    4.7 小结
5 绕击耐雷性能评估的解析模型及在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中的应用.75
    5.1 引言
    5.2 输电线路走廊地闪密度估计
        5.2.1 基于雷电日或雷电小时的估计
        5.2.2 基于地闪密度分布图的估计
    5.3 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
        5.3.1 雷电定位系统数据拟合公式
        5.3.2 各规程中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公式
    5.4 导线和避雷线离地高度计算
        5.4.1 任意点弧垂高度计算
        5.4.2 任意点离地高度计算
    5.5 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评估模型
        5.5.1 绕击耐雷性能评估基本模型
        5.5.2 地闪的多接地点问题
        5.5.3 多导线情况下雷击输电线路解析计算模型
        5.5.4 差异化的绕击耐雷评估模型
    5.6 重庆市某段 500 KV 线路差异化耐雷性能评估
    5.7 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8)雷电定位系统在输电线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雷电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2 雷电定位系统在输电线路的应用
    2.1 指导查找线路雷击点
    2.2 排除故障因雷击而引起的可能性
    2.3 雷害事故分析与反事故措施
    2.4 掌握雷电活动资料
3 雷电定位系统应用存在一定的误差
4 结语

(9)基于FPGA的雷电脉冲信号浮点算法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雷电探测方法的研究概况
    1.3 国内外雷电探测技术的研究概况
    1.4 主要工作内容
2 雷电电磁场的基本物理特性
    2.1 雷电电磁场变化
    2.2 雷电的电磁辐射
    2.3 雷电引起的瞬变电磁信号传播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地闪回击特征研究
    3.1 雷电的分类
    3.2 地闪
    3.3 云闪
    3.4 双极性窄脉冲
    3.5 地闪频谱特性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 FPGA 的数字采集系统
    4.1 总体方案
    4.2 数字式雷电探测站
    4.3 数字探测站技术特点
    4.4 本章小结
5 算法研究与实现
    5.1 运算系统中数字的表示方法
    5.2 数字信号浮点运算处理的研究与实现
    5.3 本章小结
6 运行数据验证与分析
    6.1 现行系统概况
    6.2 系统及实验平台概况
    6.3 运行数据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风险分布图绘制方法及其有效性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
    1.1 雷电参数的选取
    1.2 引入地面倾角的雷击跳闸计算模型
2 雷击跳闸风险的定义和评价方法
    2.1 雷击跳闸风险的定义
    2.2 雷击跳闸风险的评价方法
3 雷击跳闸风险分布图的绘制步骤
    3.1 风险分布图单元的建立
    3.2 风险分级评估体系的建立
4 珠三角某市风险分布图研究
    4.1 杆塔耐雷水平的求取
    4.2 雷电参数的确定
    4.3 雷击跳闸风险分布图的绘制
    4.4 雷击故障次数与雷击跳闸风险/地闪分布图的相关性分析
5 结论

四、湖南雷电定位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电网雷电定位与预警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应用[D]. 夏鑫. 湖南大学, 2019(06)
  • [2]高温对闪电定位仪电源的影响及解决办法[J]. 江涛,刘峰,李晖,常硕,舒怀. 通讯世界, 2018(08)
  • [3]雷电定位系统在输电线路故障点巡查的应用[J]. 李文飞. 低碳世界, 2016(18)
  • [4]雷电探测网监测数据传输与定位数据可视化研究[D]. 肖珊.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6)
  • [5]电网雷电故障行波定位方法[D]. 蒋怡然. 长沙理工大学, 2015(03)
  • [6]南方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及其应用[J]. 蔡汉生,陈喜鹏,史丹,冯万兴,刘博,周自强,袁哲. 南方电网技术, 2015(01)
  • [7]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非线性解析分析模型及其在差异化防雷中的应用[D]. 李永福. 重庆大学, 2014(12)
  • [8]雷电定位系统在输电线路的应用[J]. 许勇.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27)
  • [9]基于FPGA的雷电脉冲信号浮点算法设计[D]. 许远根.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7)
  • [10]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风险分布图绘制方法及其有效性验证[J]. 刘刚,唐军,张鸣,孔华东,高云鹏,许志荣. 高电压技术, 2012(11)

标签:;  ;  ;  ;  

湖南闪电定位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