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手术吸入全身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的比较

胸腔镜手术吸入全身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的比较

一、吸入全麻与静脉内全麻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孙玲玲[1](2021)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制定专科化的麻醉苏醒期前馈控制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探讨前馈控制护理措施对预防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1)基于前馈控制管理理论,成立前馈控制小组,分析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并在查阅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初步制定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最后经过相关专家咨询确定最终的前馈控制护理措施。(2)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来源于湖州市某三甲医院,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回顾性地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82例作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前馈控制护理措施,收集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术后在复苏室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躁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体温发生率、疼痛程度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采用SPSS23.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本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最终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指数、入室体温、手术部位、ASA分级(麻醉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在入PACU(麻醉复苏室)、入PACU10min后的SAS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PACU时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入PACU、入PACU10min、入PACU30min和出PACU时的体温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体温始终高于对照组。对各时间点体温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组别=14.646,P<0.01,F时间=257.466,P<0.01,F交互=4.914,P<0.01,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体温和各时间点的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组别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4)两组患者入PACU、出PACU时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两组患者在PACU内的躁动发生率和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CU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前馈控制护理可降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2)前馈控制护理可减少术中体温的降低幅度,有效预防肺癌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发生。(3)前馈控制护理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但对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不明显。(4)前馈控制护理可缩短肺癌患者术后在PACU内的停留时间,加快患者术后的麻醉复苏,对提高PACU内床位的周转率有一定的作用。

杨汉宇[2](2021)在《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的围术期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第一章 自主呼吸与气管插管麻醉对大于3小时胸腔镜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倾向性匹配分析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大于3小时胸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差异。方法:通过回顾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VATS并手术时间超过3h的病例共440例。分析比较自主呼吸(S组)与气管插管(Ⅰ组)PPC及术后恢复情况。并用倾向性匹配分析(PSM)的统计学方法减少混杂偏倚。结果:PSM后肺部并发症的情况,Ⅰ组较S组PPC的发生率更高。Ⅰ组有9例手术后出现呼吸衰竭,其中有5例进展为ARDS,而S组均没有。结论:与气管插管麻醉相比,自主呼吸麻醉对大于3小时胸腔镜手术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第二章 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4小时对兔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影响目的:比较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4h对兔单肺通气(OLV)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家兔OLV模型,每组15只。分组:对照组(C)、自主呼吸组(S)、机械通气组(M)。监测实验期间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OLV4h后取通气侧肺组织,检测其病理变化、W/D比、炎症因子IL-6、IL-8、TNF-α和MMPs的表达,并检测细胞外基质(ECM)的糖胺聚糖(GAGs)降解情况。结果:经4h OLV后病理学检查发现S组与M组通气侧均有肺损伤,M组损伤更严重。与S组比较,M组MMPs、IL-6、TNF-α升高,M组的总糖胺聚糖(Total-GAGs)及硫酸乙酰肝素糖胺聚糖(HS-GAGs)提取含量升高。结论:自主呼吸与机械单肺通气4小时均会使实验兔通气侧肺产生损伤,而机械通气组损伤更严重。其机制可能与机械通气OLV所激活更多的MMPs所导致ECM的GAGs降解与重构有关。第三章 胸椎旁阻滞与胸内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的比较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神经阻滞技术在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2017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34例连贯的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的资料。分组: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组(P)、胸内肋间神经阻滞组(Ⅰ)。比较两组病人在手术打开胸腔后15min的血气分析、麻醉诱导至开胸后15min麻醉药用量及术后VAS评分。PSM方法减少组间混杂偏倚。结果:PSM后两组一般情况无差异,P组的PaCO2和丙泊酚用量均低于Ⅰ组,两组术后VAS评分无差异。结论:胸椎旁阻滞可为非插管自主呼吸胸科手术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减少手术开始阶段的静脉麻醉用药,从而可更好的保留自主呼吸。

马伟林[3](2021)在《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比较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与全麻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手术在缩短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麻醉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优势,探讨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和积极作用。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外科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56例因肺部疾病住院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对照组共计30例患者采用全麻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方案,实验组共计26例患者采用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方案。通过对比两组之间术前一般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并发症(肺漏气、肺不张、皮下气肿、肺部感染、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口咽异物感)等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和积极作用。结果:56例患者均在单孔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及术后二次手术,实验组患者术中无中转气管插管。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为48.31?7.78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52.60?8.23min,差异具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时间为69.81?13.60min,对照组麻醉时间为93.20?11.3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0.00?4.24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1.87?4.49ml,差异具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92?1.81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3.83?3.54d,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实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3.81?0.80d,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7.20?1.85d,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实验组患者住院费用为2.26?0.31万元,对照组住院费用为3.31?0.74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可知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3天VAS评分分别为2.92?0.84分、1.46?0.65分、1.46?0.65分;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3天VAS评分分别为5.77?1.36分、3.80?1.13、2.13?0.86分,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分别为142.00?6.18 g/L、39.31?1.06 g/L、236.85?22.27 mg/L,对照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分别为141.93?7.53 g/L、38.75?1.18 g/L、230.67?32.42 mg/L,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咽喉疼痛7人,肺部感染2人,肺不张2人,尿路感染1人,皮下气肿1人;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中气胸2人,胸腔积液1人,两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应用于肺部疾病围手术期可缩短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麻醉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毛全[4](2020)在《保留自主呼吸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快速康复的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在电视胸腔镜手术(Spontaneous Ventilation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SV-VAT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安全 性和可行 性,并探索保留自主呼吸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优势。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胸外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行肺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术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分组法,分为保留自主呼吸组(以下简称SV组)和双腔气管插管组(以下简称OLV组),每组各3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共同完成手术。收集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评价指标: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呼吸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术前血清学相关炎性指标等;术中评价指标:术野显露满意度、手术麻醉诱导时间(从麻醉诱导至插管完成)、手术时间、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术中出血量、术中最高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术中最低血氧饱和度等;术后评价指标:术后苏醒时间、术后禁饮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一天血清相关炎性指标、术后呼吸峰值流速PEF值、术后并发症等。收集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麻醉及中转开胸及非计划手术病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年龄、性别、BMI、FEV1、ASA分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相关资料:两组患者术野显露满意度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最低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手术麻醉诱导时间(14.80±1.40VS 19.80±2.19min,P<0.05)、麻醉药物使用量等资料,SV组明显少于OL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中最高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50.97±2.44 VS 34.47±2.56 mmHg),SV组高于OL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关资料:比较术后苏醒时间(44.00±7.24VS 63.83±17.15 min,P<0.05)、术后禁食时间(6.42±0.84 VS 13.63±3.05 h,P<0.05)、术后下床时间(10.33±1.58 VS24.23±1.81 h,P<0.05)、住院时间(6.53±1.14VS 7.77±1.57 d,P=0.001),SV组较OLV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万元)SV组(7.98±0.64)较OLV组(8.88±0.41)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血清学炎性指标比较,SV组ΔWBC(5.55±1.78 VS 8.36±4.12 109/L)、ΔNEU%(21.46±7.06VS 26.75±8.31)、△CRP(26.75±8.31 VS 138.60±31.92mg/L)等均优于 OLV 组,术后呼吸峰值流速变化ΔPEF(0.75±0.33 VS 1.39±0.57 L/S)均小于OL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SV组发生恶心呕吐、咽痛的发生率低于OL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声音嘶哑、肺不张、皮下气肿、咳嗽、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完善FACT-L肺癌生存质量评估,SV组在生理状况(20.47±5.17 VS 13.30±3.98,P<0.05)、肺癌附加情况(22.40±5.37 VS 19.20±2.72,P=0.005)及综合生存质量(104.90±21.13 VS94.13±14.50,P=0.025)中得分均优于OL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社会/家庭、功能状况、情感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自主呼吸麻醉能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降低麻醉药物的副作用。保留自主呼吸麻醉能缩短麻醉诱导时间,避免气管插管导致的并发症。保留自主呼吸麻醉避免机械通气,减少机械通气导致的肺损伤。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改善患者术后早期的生存质量。临床运用保留自主呼吸胸腔镜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和对患者的选择,对于早期病变的患者,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曹天宇[5](2020)在《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随着医学理念的更新、技术和手术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发展包含麻醉在内的整体微创,目前既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也是胸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的要求。胸腔镜手术是微创胸外科发展的重要一步,麻醉方面也在跟进。作为一种新型麻醉方式,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出现并应用于胸腔镜手术。初步研究认为,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可避免传统气管插管造成的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及肌松残余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进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这符合胸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的要求。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技术,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目前仍存在争议,如缺乏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明确其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相较于传统麻醉方式其对患者术后康复的优越性。研究目的:探讨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用于胸腔镜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评估该麻醉技术相比于插管全麻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优越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浙江大学湖州医院心胸外科沈琦斌医师组收治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65周岁,ASA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n=50):非插管组,即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组;插管组,即传统气管插管全麻治疗组。非插管组患者不使用肌松药,采用全凭静脉靶控输注复合区域神经阻滞的麻醉技术,插入喉罩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插管组患者予气管插管全麻技术,使用肌松药,插入双腔气管行单肺机械通气。采集和分析两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具体数据,包括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医疗花费等。研究结果:因18例患者术中快速病理结果显示良性、3例胸腔广泛粘连及1例术后失访,最终纳入分析78人:非插管组38人,插管组40人。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效果评分、出血量、最低指脉搏氧饱和度及手术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插管组,非插管组患者术野暴露评分、最高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置入喉罩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小,拔管时间、出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减少,咽喉不适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插管组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要低于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且相比于传统插管麻醉其在加快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及降低医疗费用方面存在优势。

张闵[6](2020)在《快速康复方案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预后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拟比较快速康复方案与传统方案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预后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为快速康复方案更好地应用于这种类型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例ASA分级为Ⅰ-Ⅲ级,术前诊断为肺癌且需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0),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方案进行围术期管理,研究组患者则按照快速康复临床方案进行围术期管理。主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1)、术后3h(T2)、术后24h(T3)及术后48h(T4)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浓度(IL-1 β、IL-6、IL-8、IL-10、TNF-α),围术期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术后并发症等相关临床预后指标。结果:与T1时间点相比,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1 β、IL-6、IL-8、IL-10、TNF-α)的浓度在T2时间点,T3时间点,T4时间点均显着升高(p<0.05)。与对照组T1时间点相比,研究组患者T1时间点血清炎症因子(IL-1 β、IL-6、IL-8、IL-10、TNF-α)浓度无显着差别(p>0.05);与对照组T2,T3,T4时间点相比,研究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炎症因子(IL-1 β、IL-6、IL-8、IL-10、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围术期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明显减少(p<0.05),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显着缩短(p<0.05),术后VAS评分显着降低(p<0.05),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住院期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快速康复方案运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能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释放,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

黄成娅[7](2020)在《非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麻在视频辅助胸腔镜肺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应用于胸腔镜肺部手术的研究进展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用于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指手术中使用不侵入气管的气道装置,保留自主呼吸的同时,辅以区域麻醉、静脉镇静、镇痛药物进行胸腔镜手术。这是最近几年胸外科麻醉中一个富含争议的话题,争论的焦点主要在其可控性、安全性、适应证以及能否改善患者的近/远期预后。现对近年来非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应用于VATS行肺部分切除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第二部分:非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麻对比插管全麻应用于胸腔镜下肺部切除手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背景:既往研究表明,非插管全麻行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手术可以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本研究拟进行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对比非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麻和插管全麻行VATS下肺切除手术患者的气道和肺损伤的发生率。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研究对象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择期行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计算机程序生成随机序列,随机分配至非插管全麻行VATS组(NIVATS)与双腔管插管全麻行VATS组(GAVATS)。术中遵循标准化麻醉方案,该研究对患者和随访者设盲,临床试验注册号Chi CTR1800018198。主要观察指标是声门损伤的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喉咙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POST);声音嘶哑;术中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呛咳、引起呼吸道堵塞的喉(气管)痉挛(定义为需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20cm H2O或需要加深肌松)、低氧血症(定义为脉搏氧饱和度Sp O2<90%,持续时间>10s)、高呼气末二氧化碳状态(定义为呼气末CO2≥60mm Hg,持续时间>10s);肺损伤相关标记物的测定;术后肺部并发症和其它术后恢复指标。结果:筛选同一外科团队择期行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277例,排除57例,1:1随机分配患者220例(每组110例),纳入最终分析187例(NIVATS组109例,GAVATS组108例)。NIVATS组的声门损伤的发生率为9.2%(10/109),而GAVATS组的声门损伤的发生率为37.0%(40/108)(相对风险[RR]:0.25;95%置信区间[CI]:0.13-0.47;P<0.01)。NIVATS组患者的术后喉咙痛(8.3%vs 38.9%;RR:0.21;95%CI:0.11-0.41;P<0.01)和声音嘶哑(2.8%vs 19.4%;RR=0.14;95%CI:0.04-0.46;P<0.01)的发生率也较低。两组间的术后咳嗽评分和肺部并发症无差异。与GAVATS组相比,NIVATS组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更低,活动能力恢复更早,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多团队的配合协作下,对于特定患者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行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手术是安全,可控的。它能够降低术后早期的气道损伤率,减少术后疼痛,加速术后恢复,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由于技术本身的限制,麻醉医生需要权衡利弊,针对特定人群和特定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麻醉策略。第三部分:基于非插管全麻行胸腔镜手术中发生不良纵隔运动的预测模型:模型建立及内部验证背景:不良的纵隔运动是非插管手术中最常见的不稳定因素,常影响外科医生的精细化操作。本研究旨在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用于评估非插管手术中患者发生不良纵隔摆动的风险。方法:前瞻性收集,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8月上海市胸科医院非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行VATS的患者数据。结局变量:术中是否发生不良纵隔运动(由同一组外科医生评价)。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重要预测因素并开发了预测模型,模型的准确性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来评价。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一致性,并使用自举采样法进行了内部验证。结果:共纳入148例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术中不良纵隔摆动的发生率为20.95%(31/148例)。最终预测模型包括5个因素: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是否行迷走神经阻滞和通气功能。其中,年龄(最佳截断值(cut off)为56y,比值比[OR]为3.94;95%置信区间[95%CI]为1.39-11.86;P=0.01),性别(女性,OR,0.13;95%CI,0.04-0.40;P<0.01)和是否行迷走神经阻滞(是,OR,0.02;95%CI,0.00-0.15;P<0.01)是非插管胸腔镜手术中发生不良纵隔摆动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区分度(C-index=0.84;95%CI,0.77-0.91)。内部验证后仍具有良好的区分度(C-index=0.80)。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一种新颖的列线图,可用来预测非插管保留自主呼吸行胸腔镜手术,术中发生不良的膈肌运动的概率,帮助临床医生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化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提供临床证据。

杨光辉[8](2020)在《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作为一种新颖的麻醉技术,目前已在简单的胸外科小手术中开展,可避免插管导致的气道创伤及其并发症,为胸部手术提供了不同的麻醉方式选择。我们通过回顾性研究,对比非气管插管电视胸腔镜手术(Non-intubated Video-assisted Thorascopic Surgery,NIVATS)组和同期行气管插管电视胸腔镜手术(Intubation Video-assisted Thorascopic Surgery,IVATS)组患者的围术期条件以及术后康复指标,探讨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应用于胸腔镜早期肺癌治疗的安全可行性和潜在的临床优势,为非插管胸腔镜手术广泛应用于早期肺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我们通过分析我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外二科2017年10月-2019年12月,符合条件的120例经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部肿瘤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76例;肺部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3cm,无胸壁、膈肌、心包、主支气管等组织浸润;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外科医师团队和麻醉医师执行;按照使用麻醉方式不同分为NIVATS组(即病例组)42例,和IVATS组(即对照组)78例。以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及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等临床基础资料进行匹配。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48h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术前麻醉准备时间、手术方式类型、肺部肿瘤病理分型、淋巴结清扫组数及有无癌转移、肺部肿瘤最大直径、肺部肿瘤临床分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胸腔镜下肺塌陷情况、术野暴露程度、有无咳嗽反射、麻醉满意程度、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持续血气分析监测、尿量、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麻醉深度、住院天数、术后空腹时间、胸腔引流管持续时间、胸腔积液总引流量、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或在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麻醉费用、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住院总费用、术后气道相关并发症及其他系统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治疗,手术中未出现中转开胸手术和围术期死亡、呼吸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病例。NIVATS组患者术中无一例紧急中转气管插管全麻病例。NIVATS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IVATS组无明显统计差别(p>0.05)。NIVATS组与IVATS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分类(p=0.961)、淋巴结清扫组数(p=0.458)、肺部肿瘤最大直径(p=0.719)、肺部肿瘤病理分型(p=0.817)、肺部肿瘤临床分期(p=0.862)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NIVATS组与IVATS组患者的人均手术时间(min)(70.83与78.67,p=0.122)、术中人均出血量(ml)(48.33与64.66,p=0.060)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24h、48h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NIVATS组与IVATS组患者在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h)(80.38±26.66比99.88±34.34,p=0.002)、胸腔引流管总引流量(ml)(546.90±300.85比826.65±481.99,p<0.001)、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d)(3.96±1.16与4.89±1.62,p=0.001)、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2.33±0.570与2.55±0.501,p=0.032)、术前麻醉准备时间(min)(30.48±8.46与38.28±13.27,p<0.001)、麻醉苏醒时间或在PACU停留时间(min)(39.93±8.08与47.52±17.69,p=0.002)、麻醉费用(元)(3319.19±465.69与3891.71±399.05,p<0.001)、住院总费用(元)(52519.07±9790.93与59332.91±10549.91,p=0.001)、住院天数(d)(9.60±2.11与10.91±2.08,p=0.001)相比,非插管式胸腔镜手术有明显优势;两组患者术后其它并发症(14.3%与16.7%,p=0.84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非插管胸腔镜手术能大大改善患者术后咽喉部疼痛、干咳等不适症状。结论:1、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非插管麻醉技术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在短期内有明显的优越性。2、研究结果表明,非插管胸腔镜手术可显着改善患者术后空腹时间和胸腔总引流量,早期拔除引流管、住院时间短、减少抗生素使用、降低麻醉费用和住院总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还可减少麻醉医师术前准备时间,术后患者快速麻醉复苏,PACU停留时间短,降低围术期疼痛和咽喉部不适感,患者接受度更高,值得在胸外科推广。

罗太君[9](2019)在《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超声引导下单点与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目的比较单点与两点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本院胸外科行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点椎旁注射组(S组)、双点椎旁注射组(D组)和对照组(C组)。S组患者超声引导下在T4-5椎旁间隙注射20 ml局麻药液,D组患者分别在T3-4和T5-6间隙注射10 ml局麻药液,C组患者不进行穿刺给药,3组患者术后镇痛均采用静脉输注羟考酮。记录3组患者术中麻醉前(To)、单肺通气1小时(T1)、单肺通气结束时(T2)、术毕(T3)、术后1小时(T4)、4小时(T5)、24小时(T6)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收集3组患者T0、T1、T2和T3时刻动脉血,检测血液中血糖、皮质醇和8-iso-PGF2a的浓度;随访记录术后1小时、4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的VAS疼痛评分,记录阻滞相关并发症、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D组T0、T1、T2、T3、T4、T5和T6的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时D组血糖、8-iso浓度明显较低(P<0.05),术后48h内S组和D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三组患者48h内术后恶心呕吐、头晕、低血压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点TPVB较单点TPVB更能阻断VATS术中外周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导,减少应激类物质的产生,降低应激反应程度。第二部分不同方式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围术期镇痛效果比较目的比较术前单次椎旁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和术前椎旁置管连续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行胸腔镜单一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99例,随机分为单次双点椎旁注射组(G1组,33例)、椎旁置管组(G2组,33例)和对照组(G0组,33例)。G1组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在T3-4和T5-6行单次双点TPVB,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G2组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在T4-5椎间隙置管,术后镇痛采用连续椎旁阻滞。G0组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随访记录3组患者术后1小时、术后4小时、术后24小时和术后48小时的VAS疼痛评分、按压次数、镇静评分和镇痛补救次数;收集术中七氟烷、舒芬太尼和丙泊酚使用量;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恶心、呕吐和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G0组相比:G1组和G2组在术后1h、4h、24h和48h静息时和咳嗽时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中舒芬太尼、七氟烷用量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发生明显缩短(P<0.05),上述指标在G1组和G2组却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G0组和G1组相比,G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术前单次双点椎旁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和术前椎旁置管连续阻滞均能有效缓解VATS术后急性疼痛,但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推荐其为VATS围术期镇痛首选方案。

李云[10](2019)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通气对机体炎性因子的表达和术后肺复张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辅助通气时,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术对机体炎性因子表达和术后肺复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术患者共40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自主呼吸组(S组,静脉全麻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通气)和控制呼吸组(C组,静脉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均行B超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并测定麻醉平面。抽取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切皮后6小时(T2)、术后24小时(T3)三个时刻患者的静脉血,测量比较两组患者上述三个时刻血清中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使用量,对比术后两组患者咳嗽评分,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发生率,观察随访对比患者术后24h肺复张情况、术后72h内胸腔引流液的量。[结果]S组与C组相比,麻醉维持过程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使用量明显减少,S组术后咳嗽评分、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优于C组。两组患者麻醉前(TI)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刺激之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均增高,但在T2、T3,S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血清中的测量值明显低于C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S组术后24h床旁胸片示肺复张明显优于C组,术后72h胸腔引流液量也明显少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通气可以作为临床传统双腔气管插管肺隔离单肺通气的新型替代方案,能明显减少双腔插管带来的气道并发症,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加快患者术后康复2、喉罩辅助通气行肺大疱切除术,能减少手术患者机体的炎性反应,对患者术后肺复张有益。因此,对于胸腔镜下行短小手术,保留自主呼吸喉罩辅助通气这种方法值得在一定范围内临床应用和推广。

二、吸入全麻与静脉内全麻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吸入全麻与静脉内全麻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相关概念及定义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样本量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伦理审查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分组
        2.2.2 干预方法
        2.2.3 监测指标
        2.2.4 研究工具
        2.2.5 资料的收集方法和过程
        2.2.6 麻醉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2.5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苏醒期SAS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体温比较
    3.4 两组患者苏醒期FLACC疼痛评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低体温、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
    3.6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 PACU 停留时间比较
4 讨论
    4.1 两组一般资料分析
    4.2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4.3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PACU内低体温的影响
    4.4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PACU内疼痛的影响
    4.5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苏醒期恶心呕吐的影响
    4.6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手术时间、PACU内停留时间的影响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4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成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现状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的围术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自主呼吸与气管插管麻醉对大于3小时胸腔镜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倾向性匹配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统计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4小时对兔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2 统计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胸椎旁阻滞与胸内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的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2 统计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一 胸科手术围术期肺保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自主呼吸胸科麻醉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简表
攻读博士期间成果
致谢

(3)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汇对照表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病例选择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方法
        2.2.2 术前准备
        2.2.3 麻醉方法
        2.2.4 手术方法
        2.2.5 术后管理
        2.2.6 数据收集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围术期观察指标比较
    3.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指标比较
    3.4 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比较
    3.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无管化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保留自主呼吸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快速康复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图:术中麻醉图例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表
1 引言
2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2.1 病例的选择与分组
    2.2 麻醉与手术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组患者术中数据比较
    3.3 两组患者术后数据比较
    3.4 两组患者术后炎症指标比较
    3.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4 讨论
    4.1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可行性分析
    4.2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对术野暴露影响
    4.3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通气问题
    4.4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对循环、咽喉部不适的影响
    4.5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对肌力影响
    4.6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对炎症反应影响
    4.7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常见问题
    4.8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不足之处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非气管插管麻醉用于胸腔镜手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快速康复方案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预后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实验设备和药品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病例分组与方法
    4. 观察指标
    5. 检测方法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的比较
    2. 手术资料比较
    3. 术后资料比较
    4. 炎症因子的比较
讨论
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7)非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麻在视频辅助胸腔镜肺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4 非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的优劣势
    1.5 研究方法与目的
    1.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非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麻对比插管全麻应用于胸腔镜肺部切除手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2.1 背景
    2.2 资料和方法
        2.2.1 病例选择
        2.2.2 试验相关材料
        2.2.3 研究方法
        2.2.4 数据收集
        2.2.5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流程图
        2.3.2 基线资料
        2.3.3 结局资料
        2.3.3.1 主要观察和次要观察指标
        2.3.3.2 肺损伤的相关标记物的浓度变化
        2.3.3.3 术中指标
        2.3.3.4 术后恢复指标
    2.4 讨论
    2.5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基于非插管全麻行胸腔镜手术术中发生不良纵隔运动的预测模型:模型建立及内部验证
    3.1 背景
    3.2 资料和方法
        3.2.1 病例选择
        3.2.2 试验相关材料
        3.2.3 研究方法
        3.2.4 数据收集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单因素分析筛选潜在影响因素:
        3.3.2 二元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3.3.3 LASSO回归筛选潜在变量
        3.3.4 二元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3.3.5 建立预测模型——列线图
        3.3.6 模型的评价:区分度和一致性
        3.3.7 内部验证:
    3.4 讨论
    3.5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8)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纳入和排除标准
    3 自主呼吸麻醉非插管胸腔镜手术组所有患者在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4 手术前准备
    5 实施麻醉和手术
    6 观察指标
    7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在胸腔镜手术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9)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超声引导下单点与两点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前言
    研究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入排标准
        1.3 主要药品和设备
        1.4 胸椎旁神经阻滞穿刺方法
        1.5 麻醉及术后镇痛方法
        1.6 观察指标
        1.7 实验室检测
        1.8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三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比较
        2.3 三组患者血糖、皮质醇和8-iso-PGF_(2α)比较
        2.4 三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2.5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5 研究局限性
第二部分 不同方式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围术期镇痛效果比较研究
    前言
    研究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1.3 样本量计算及随机方法
        1.4 主要药品及设备
        1.5 胸椎旁神经阻滞穿刺方法
        1.6 麻醉方法
        1.7 术后镇痛
        1.8 观察指标
        1.9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术后各时间点疼痛与镇静评分比较
        2.3 术中全麻药用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
        2.4 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5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胸科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局部区域神经阻滞
        1.胸段硬膜外镇痛(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 TEA)
        2.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PVB)
        3.肋间神经阻滞(intercostal nerve blockade,INB)
        4.鞘内镇痛(intrathecal analgesia, IT)
    局部肌肉筋膜阻滞
        1.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 SPB)
        2.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ESP)
        3.椎板阻滞(retrolaminar block, RLB)
    全身用药——静脉镇痛
    问题
        1.痛觉过敏
        2.胸科术后慢性疼痛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通气对机体炎性因子的表达和术后肺复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吸入全麻与静脉内全麻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D]. 孙玲玲.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2]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的围术期研究与应用[D]. 杨汉宇.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3]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D]. 马伟林.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4]保留自主呼吸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快速康复的效果评价[D]. 毛全.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5]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D]. 曹天宇. 浙江大学, 2020(02)
  • [6]快速康复方案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预后及炎症反应的影响[D]. 张闵. 苏州大学, 2020(02)
  • [7]非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麻在视频辅助胸腔镜肺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D]. 黄成娅.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8]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临床研究[D]. 杨光辉.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9]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D]. 罗太君.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2019(01)
  • [10]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通气对机体炎性因子的表达和术后肺复张的影响[D]. 李云.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胸腔镜手术吸入全身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