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土地储备制度,开辟土地利用新途径——上海市南汇区土地储备中心改革实践

创新土地储备制度,开辟土地利用新途径——上海市南汇区土地储备中心改革实践

一、创新土地储备制度 开辟土地使用新途径——上海市南汇区土地储备中心的改革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包扬[1](2019)在《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储备问题和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地储备是指政府通过征收、回购、收购等方式重新取得存量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将其进行统一储备,并在合适的时间将地块重新向市场进行供应。土地储备最早出现于荷兰,随后推广到欧洲、美洲、东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土地储备已经在我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实施。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合作的旗舰项目,通过实施土地储备,实现了土地资源收回、管理、供应的良性循环,对于维持地方土地市场的平稳发展、落实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导向正发挥着关键作用,使地方政府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供应和高效利用。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对我国土地储备建立背景及运作模式进行介绍,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开发利用和土地储备情况,指出土地储备在旧城改造、产业升级、维护土地市场健康稳定,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归纳出土地储备机构在职能定位、土地收储资金管理方法和土地收储环节的标准化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就进一步完善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储备提出针对性对策和建议,以期地方政府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储备,更好的整合苏州工业园区国有土地资源、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湛栩鶠[2](2019)在《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文中认为土地储备是指为了增强政府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能力,统一规范土地出让市场,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强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规划、城乡规划的落实,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土地储备机构对依法取得的土地进行统一前期开发、熟化平整后,将开发成熟的土地控制、储存、管理以备对外供应的行为。土地储备中的征收补偿、拆迁安置补偿、前期开发整理、多通一平等工作有着大量的资金需求,充裕的资金是土地储备活动得以顺利运转的基础,因此土地储备融资活动在土地储备制度中处于重要地位。自2001年土地储备制度在全国各地推广建立以来,实践中运用过的土储融资方式有财政拨款、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土地经营收入、银行贷款、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引入社会资本(PPP)、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信托计划等,这些融资手段为土地储备筹得大量资金,大大缓解土地储备机构的资金压力,保证土地储备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成功运行。然而,由于缺乏较高强制性、统一性、效力性、稳定性、普遍性的法律位阶级别的规范性文件的约束规制,我国土地储备融资各地实践操作的弹性空间较大,任意性较强,存在以下问题:各地立法政策标准不统一、融资手段与流程触犯现行法律规定、现行制度规定存在较大缺陷不足、政府行为朝令暮改、法律文件规定的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效果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规范合法的的土储融资方式的进一步推广运用,不利于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活动的统一开展。本文介绍了各地土储融资实践的具体方式,归纳了不同土储融资方式的违反现行相关民商事法律与中央政策的理由;分析了我国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实践的四种模式的利弊,提炼了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活动的主要法律缺陷。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思路与对策,即根据法理逻辑与民商事法律原则为前提,界定储备土地的权利属性,奠定土地储备对外融资的物权法律基础;以中央出台的有关土储融资规范性文件为指引,强化、完善现有的土储融资方式;以批判吸收的态度承认实践中各地探索的新型土储融资方式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以扬长期短的思维吸纳各地土储融资实践的合法、有益、实操性较强的部分,完善我国土地储备融资的制度体系;待条件成熟,土地储备融资制度可以上升国务院行政法规级别以上立法,形成融合、规范、稳定、普遍的土地储备融资法律法规,统一规制我国各地方政府的土储融资行为,增强土地储备对外融资的强制约束力,促进土地储备融资多元化,扩大土地储备融资规模。

石右[3](2019)在《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优化研究 ——以山西省X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着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土地储备制度的作用,尤其是在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方面,提升政府对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调控保障能力等方面,因此,对土地储备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调查法,选取山西省X市作为案例对其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城市在运行土地储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进行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优化提供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在稳定土地市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同时,还存在着土地储备行为存在偏差和错位、土地开发与土地供应无序以及土地储备融资带来的财政金融风险等问题,这是由于组织管理体制、法律规范、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市场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由此,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优化也应基于以上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探索。最后,本文提出了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优化路径,包括优化组织管理体制以加强结构保障、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以加强制度约束、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以提供资金保障以及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以夯实经济基础。以上问题的解决对于优化土地储备运行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孙梦[4](2018)在《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优化研究 ——以湖北省X市为例》文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着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土地储备制度在增强政府对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调控保障能力,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方面等方面的作用,对土地储备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我国城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对我国现行的土地储备运行机制进行优化和创新,使其更加适应我国的经济形势变化,从而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以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优化为目标,以湖北省X市为样本,结合土地储备的相关理论,分析了 X市土地储备的运行机制以及运行中存在的难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优化路径。本文的第一章主要进行土地储备运行机制框架的搭建和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第二章结合X市实际对其土地储备运作机制的结构和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土地储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在问题分析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优化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调查法,选取湖北省西北部的X市作为案例对其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城市在运行土地储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进行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优化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文章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在稳定土地市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同时,还存在着土地储备行为存在偏差和错位、土地开发与土地供应无序以及土地储备融资带来的财政金融风险等问题,这是由于组织管理体制、法律规范、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市场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由此,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优化也应基于以上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探索。以上问题的解决对于优化土地储备运行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朱猛[5](2017)在《制度与行为视角的城市空间增长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快速城镇化和经济高速增长催生了对城市空间的巨大需求。中国的城市空间增长,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规模上,都已经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彼得·霍尔,2009)。一方面,城市面貌和设施的改善日新月异,城市建设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推动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产生了“冒进城市化”、“过度建设”(陆大道,2007)等问题,使城市空间增长的研究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建设过程中敏感和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面对中国城市空间增长问题,局限于城市规划或其他单一学科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在城市空间增长的管控、提升城市空间配置效率等方面往往有心无力。因此,对城市空间增长的研究更大的挑战在于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客观规律及其根源性的制度、机制的认识和反思,需要从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基于以上认识,论文研究城市空间增长问题,将城市建设活动和城市规划活动置于社会整体经济活动内进行认识和分析,以城市规划为基础,并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和行为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空间资源配置和城市空间增长的相关问题。论文基于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现实提出以下问题:中国转型时期,制度环境的变迁对城市空间增长起到了怎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政府、企业、个人等行为主体在制度环境影响下,其行为模式导致城市空间增长有哪些特征?制度环境和主体行为的相结合的影响机制是如何作用于城市空间增长进程的?带着这些疑问,论文以制度环境与主体行为的视角建立理论研究框架,并以重庆市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第一,针对中国当前城市空间快速增长现象,结合城市规划、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和分析方法,建立“制度环境与主体行为”的分析框架;第二,纵向上,分析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增长制度背景与主体行为共同作用的机制;通过对城市空间增长紧密相关的行政等级和行政区划制度、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城市空间规划制度等,从制度环境视角探讨城市空间增长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中国当前城市建设主体构成与行为特征,对作为城市建设主体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的价值取向和空间利益的博弈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制度与行为”视角的城市空间增长机制,并归纳出地方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和居民主导的几种城市空间增长模式;第三,横向上,以重庆市为案例,探讨“制度环境与主体行为”机制在城市空间增长中的作用过程,分析了重庆城市空间在制度环境变迁和主体行为影响下市域城镇体系布局与主城区城市空间增长演变特征;并建立城市空间增长配置效应评价方法,展开重庆市2004-2013年的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的实证研究;并针对重庆城市空间增长管控提出相关建议。主要结论有:城市空间增长机制可以理解为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环境背景下,影响城市空间发展的各类行动主体的各自地位、相互关系及其在制度框架内的各自行为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城市空间资源配置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空间配置所面临的制度环境演变,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政治改革的分权化、经济改革的市场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城市空间规划制度系列改革,这一过程中,完全的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方式逐渐退出,市场机制逐渐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城市规划等相关空间规划协调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功能和效果逐渐增强;从城市空间增长的制度环境演变进程来看,在对城市空间增长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中,体现出显着的“强激励、弱约束”特征;当前我国城市空间增长机制中,政府主导是最显着的特征;地方政府为了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目标、政绩考核指标、改善城市建成环境等驱动力作用下,以城市开发建设为手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面貌,同时促进了我国城市空间的快速增长;基于“制度与行为”视角对重庆市城市空间增长进程的分析中,在近代以来,尤其是1997年直辖以来的重庆城市空间增长进程中,在行政区划、土地制度和空间制度等制度环境改革的背景下,重庆各级地方政府发展策略与行为成为主导重庆市城市空间增长的主导力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重庆市域城镇布局和主城区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并分析提出了重庆主城区城市结构构成、用地布局形态、交通系统与山地特色建筑风貌等方面的特征;对2004至2013年间重庆市空间增长效应的分析,得出重庆市空间配置的结构效应、经济效应和公平效应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基于对于重庆市空间增长演进的分析,对重庆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策略提出建议。

宋涛[6](2016)在《城市土地储备体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率水平在过去十年中以年均1%的速度快速增加,至2014年已达55%。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颁布。该规划实施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实现城市发展的速度能够满足常住人口和农村转移人口就业、安居和休闲娱乐的需求,由此衍生而来的规模化用地需求也对提升土地储备体制机制的运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家近年来倡导的转型发展战略也对当前地方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土地财政路径依赖提出了变革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深入探讨现行土地储备体制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为土地储备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本文站在土地储备参与主体的视角,紧紧围绕影响土地储备体制机制运行效率的三方面关键要素展开分析:首先,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土地价格的特点与影响土地供求的因素,并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土地储备价格的形成机制、关键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现有土地储备价格关系存在扭曲,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土地收购价过低,农民利益未得到充分保障;二是政府通过双边垄断攫取了过高的土地增值收益;三是开发商基于适应性预期的土地竞买行为,导致了房价、地价的互推高涨,在新的市场环境中,面临的风险逐步加大;四是随着房价走势的日趋分化,土地储备价格间的传导机制开始失灵。其次,在深入分析土地储备体制形成背景与运行中遭遇土地财政特殊动因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我国土地储备体制的现状与暴露出的问题。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经济发展路径依赖的影响下,土地储备体制在运行中发生了显着异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目标功能的偏差与错位;二是法律依据缺位与行政规制随意;三是实施主体单一与管理组织无序;四是融资渠道方式有限;五是监督评价考核处于空白。接下来,构建博弈模型探讨了政府、农民集体与开发商等土地储备参与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并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分析了政府主导、政府委托开发商和农民集体自主这三种典型的土地储备运作模式。得出的主要结论为现有以单一主体为主导实施的运作模式更多形成的仍是零和博弈,僵化的运作模式限制了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转换可能与空间。最后,在运用波特五力模型总结当前土地储备领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研判土地储备经济发展未来“新常态”特征的基础上,从回归本位目标、打破政府垄断、扩容建设用地供应、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和赋予土地供应的参与权利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土地储备体制机制运行效率的建议。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尝试站在微观参与主体和产业分析的视角,更为深入和系统地分析了土地储备体制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障碍。二是研究内容的创新,本文尝试对土地储备运行全程中形成的各类土地价格进行了内涵、形成机制、关键影响因素和价格体系空间分布特征等方面地开拓性探讨,并将作为土地需求方的开发商也纳入到系统研究的框架中。三是研究手法的创新,在土地储备价格的分析中引入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特征价格模型、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在土地储备运作模式的分析中运用了博弈建模分析的方法,并尝试探索了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崔龙容[7](2015)在《南溪区新型城镇化中的土地储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府及其授权机构为了调控和满足城市各种用地的需求,在市场机制的运作下,遵守法律程序,根据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收购、收回或征用土地,并对其进行前期开发后储备,这是关于深化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过程中的创新。随着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土地储备也被冠以全新的含义。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对土地储备的新要求入手,结合南溪区土地储备现状,分析探讨完善土地储备制度、提高土地储备机构效率的措施,综合运用土地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等理论,借鉴香港、上海、成都土地储备成功经验,从健全土地储备制度、拓宽土地收储范围、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创新土地储备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有益探讨,是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实践中的重要依据。主要内容包括:首先,从社会发展进入新型城镇化时代对土地储备提出了新要求着手,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南溪区实际土地储备概况,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创新点。其次,结合新型城镇化和土地储备的相关理论,对南溪区土地储备现状从土地利用构成和分布、土地储备运作目标、土地储备运作机制、土地储备体系特点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解析其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建设用地总量、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分析出南溪新型城镇化进程对南溪区土地储备的要求。最后,借鉴香港、上海、成都等地土地储备成功经验,结合南溪区的实际情况,从摸清现状、土地储备制度、收储范围、资金来源、运管模式、土地政策、地下空间权七个方面提出提升南溪区土地储备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于天琦[8](2014)在《我国政府土地储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土地储备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管理制度和理论基础。由于国家发展模式和历史背景不同,我国实行土地储备制度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当前国内土地储备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经验还有许多不足,各地的土地储备工作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实际效果大不一样。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大量分析了国内外先进国家和地区土地储备制度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发展经验;强调了土地经济学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理论、公共管理学理论以及城市经济学理论等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在土地储备制度理论研究方面的重要应用;总结对比了国内外典型国家和城市的土地储备发展成果;分析指出了我国政府在土地储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土地储备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于芳[9](2013)在《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解决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土地储备是一项资金密集型工作,土地储备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土地储备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土地储备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建立时间不长,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现有研究虽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但缺乏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整体架构。本文尝试从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的角度探讨解决土地储备资金短缺问题的办法,以完善土地储备制度。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方法,运用土地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知识,从土地储备的制度、管理与融资三个层面并结合土地储备的实践,构建三位一体的土地储备资金瓶颈解决机制,希望能为这方面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土地储备制度层面。完善的土地储备制度是土地储备融资的必要条件,论文从土地储备融资的角度,分析了土地储备的立法、目标和机构性质。论文从法律效力位阶的角度对土地储备法律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应将土地储备制度纳入土地管理法的建议;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对土地储备目标进行了动态考察,将储备目标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分析了以公司形式出现的土地储备机构运作模式,指出无论是事业单位的储备机构还是公司形式的储备机构,其实质都是事业单位法人。2.土地储备管理层面。论文按着土地储备的运作环节即土地收购、一级开发和储备的程序,从控制成本的角度优化了土地储备管理系统。首先,论文分别从土地产权、土地增值和地租的角度分别分析了土地储备收购价格内涵,明确土地储备收购价格包含内容;其次,将土地储备机构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统一于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委托—代理模型并对激励强度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较合理的控制开发成本的做法就是一级开发资金由开发企业筹集并承担部分开发风险,从而提出了土地一级开发应采用BT模式的建议;最后,基于存储理论,借鉴EOQ模型建立了土地储备量模型,为解决土地储备适度规模的问题提供参考。3.土地储备融资层面。依据土地储备融资特点、土地储备目标及储备机构性质和我国金融管制要求,提出了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的设想。

李宏志[10](2011)在《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理论归纳、国际经验与改革路径》文中指出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征用集体所有土地为国有建设用地,并给予必要的补偿。国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是不能出让的;在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的理论基础上,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以市场的方式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并收取“土地出让收入”,即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土地使用权已经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商品。由于土地的属地化管理方式,地方政府事实上行使国有土地所有者的权利,“土地出让收入”也就全额纳入地方财政基金预算管理。为了提高政府土地收益、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调控土地市场,我国推行了土地储备制度,要求土地储备主体加强土地储备成本控制、政府合理分配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储备制度的实行,客观上要求建立土地储备资金。近年来,伴随着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招标、拍卖、挂牌的市场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形式的采用,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呈快速增长之势,已成为地方城市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同时,由于土地储备规模的逐步扩大,如何筹集和运用开展土地储备工作所需要的土地储备资金也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建立健全我国土地管理制度、规范我国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及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也纷纷就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及土地储备资金运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而相关理论性专着多集中于对土地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土地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应用学科,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对土地进行剖析,主要是研究包括土地资源供求、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规模经济、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土地国家管理制、土地租赁制、土地信用制等在内的土地经济问题。(周诚,2003)但尚没有专门学术专着,对土地储备及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学术性文章也只限于对土地储备及土地出让收支问题的探讨,很少涉及到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问题,且明显滞后于实践的需要,也就起不到对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可以说,实践的发展已经走到了理论的前头。所以,现在研究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问题有相当的现实意义。由于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将重点研究土地储备资金的筹集、土地储备成本的管理、土地出让收入的分配三方面内容,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本文按“概念界定→理论基础→现状分析及实证检验→国外借鉴→规范建议”的脉络对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问题展开研究。除第一章“导论”外,第二章“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相关概念的界定”是本文的基础理论部分,是后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第三章“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是本文展开研究的理论依据;第四章“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理论架构”是本文对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理论分析,分析了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主体、土地储备资金的筹集、土地储备成本的控制、土地出让收入的分配;第五章“我国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因素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检验了影响土地出让收入的因素。第六章“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从与国外比较的角度旨在提出可供我们借鉴的主要经验以弥补我国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不足;第七章“加强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对策”是针对第五章和第六章中我国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中的不足提出的对策和建议。第八章是“本文研究的结论及后续研究方向”,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论文的后续研究方向。本文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论文的逻辑框架,总结了主要研究结论和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章介绍了土地储备、土地储备资金、土地出让收入的基本概念,还介绍了土地储备资金的来源,土地出让收入的构成、使用及流程。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深刻了解土地储备经济活动过程,为规范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3章从土地权属理论、土地供求市场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土地权属理论为土地储备主体的界定和土地储备成本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土地供求市场理论是土地出让价格确定的理论依据,包括土地价值二元论理论、资源配置与市场失灵理论、政府管理理论、区位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的制度变迁与创新理论为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第4章从财务主体、财务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活动的理论框架。目前关于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主体的界定还存在分歧,本文认为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主体是地方政府专门设定的土地储备机构。然后介绍了土地储备机构在土地储备活动中与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关系。财务关系是通过财务活动表现出来的,财务活动是现象,财务关系是本质。土地储备资金的财务活动主要有土地储备资金的筹集、土地储备成本的管理、土地出让收入的分配。本章的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的内容分析为第5章的我国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第5章着重分析了我国土地储备机构设置现状、土地储备资金筹集现状、土地储备成本管理现状、土地出让收入分配现状,并指出目前我国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本章还利用B市财政局提供的土地出让相关数据,检验了土地出让收入的影响因素。首先从B市土地储备的机构设置、土地储备成本和收入状况、土地储备资金来源状况三个方面介绍了B市土地储备机制的运行状况,从而体现出了B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中的特点,如:B市土地出让方式只有挂牌交易一种。接着利用B市2005-2009年土地储备的相关数据为样本,用线性回归的检验方法,实证研究了土地出让收入的影响因素。主要检验了土地规划用途、土地面积、容积率、土地级别、住房价格等五个因素对土地出让收入的影响,其中土地规划用途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方面考察是否是商业用地对土地出让收入的影响,另一方面考察是否是住宅用地对土地出让收入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假设条件,根据Colwell and Sirmans(1978)的模型并加以修正,实证研究发现,商业用地、土地面积、容积率、土地级别与土地出让收入显着正相关,住房价格与土地出让收入显着负相关。第6章通过梳理瑞典、荷兰、法国、加拿大、美国等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国家的土地储备的特征,为加强我国土地储备资金管理提供了一些启示。本章从土地储备的政策目的、储备土地来源、土地储备类型、执行机构、融资渠道五个方面来阐述一下西方国家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特点。通过对西方国家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特点的分析,我们得到如下启示:一是我国土地储备类型是目的型,土地储备的政策目标定位于完善土地市场及土地供应,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土地储备的政策目的;二是我国土地储备资金的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而且商业银行贷款的担保方式存在严重的缺陷,这无疑增加了土地储备资金运行的财务风险。第7章从规范土地储备机构、拓宽土地储备资金融资渠道、加强土地储备成本管理、合理分配土地出让收入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第8章归纳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本文的后续研究方向。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不可能在一篇论文中面面俱到。本文的许多观点、支撑资料参考了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企业化运作的土地储备机构,使之成为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真正主体。由于土地储备资金目前主要来自于土地储备贷款,主要用于开展土地储备工作的土地储备成本支出。土地储备机构是贷款的主体也是还款的主体,为明晰责任,土地储备机构应实行企业化运作。第二,多渠道筹集土地储备资金,分散土地储备资金财务风险。合理预测土地储备资金需求,根据预测结果制定融资方案,控制土地储备贷款规模。注入注册资本,保持合理的土地储备资金资本结构。提高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的计提比例,增强土地储备的自身“造血能力”。多渠道筹集资金,探索土地储备债券等土地储备资金融资方式,分散土地储备资金财务风险。第三,建立土地储备成本的宗地核算制度,努力降低土地储备成本。以土地储备成本的宗地核算制度为基础,加强对土地储备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努力降低土地储备成本。明晰土地储备成本控制的责任主体,对土地储备成本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第四,合理分配土地出让收入,化解土地储备资金财务风险。土地出让收入实现上缴财政后,对土地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应区分为土地储备成本支出和用净收益安排的支出,土地储备成本支出部分应及时返还土地储备机构用于偿还土地储备贷款,正确衔接土地出让收支核算与土地储备资金核算,使土地储备机构成为真正的责任主体,并化解土地储备财务风险。

二、创新土地储备制度 开辟土地使用新途径——上海市南汇区土地储备中心的改革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新土地储备制度 开辟土地使用新途径——上海市南汇区土地储备中心的改革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储备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背景
        2、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情况
        1、国内研究方面
        2、国外研究方面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访谈法
        3、对比分析法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土地
        2、土地市场
        3、土地储备
        4、土地一级开发
    二、理论基础
        1、政府经济学理论
        2、公共管理理论
第二章 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情况与土地储备的发展
    一、我国土地储备建立背景及运作模式
        1、建立背景
        2、运作模式
    二、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和土地储备情况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利用情况
        3、土地储备情况
    三、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储备运作流程
        1、土地使用权收购
        2、土地入库储备
        3、土地供应
    四、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储备运行效果
        1、为园区旧城改造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2、为维持土地市场规范平稳运行创造环境
        3、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第三章 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储备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储备机构职能定位与实际职责不匹配
        1、动迁职能与土地收储职能交叉混杂
        2、地块环评执行难度大
        3、组织协调力度有限
    二、土地收储资金管理精细度较低
        1、资金计划的执行存在偏差
        2、土地储备资金融资方式单一
    三、土地收储运作过程中随意性较强
        1、多头指派回购任务情况普遍
        2、收储地块难以形成聚集效应
        3、资产处置方式不确定
    四、土地储备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1、土地储备法律依据不够完善
        2、沟通监管体制不健全
第四章 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储备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行政机构设置及权责划分不合理
        1、动迁主管部门未发挥行政职能
        2、环评技术力量不足
        3、土地储备机构行政地位偏低
    二、土地收储资金需求量的预估存在难度
        1、资金计划编制存在困难
        2、收储资金流未形成良性循环
    三、土地收储的运作过程受重视程度较低
        1、回购任务的下达缺乏计划性
        2、土地收储业务起步较晚
        3、标准化决策体系尚未形成
    四、土地储备相关制度的法律地位模糊
        1、土地储备立法滞后
        2、沟通和监管意识薄弱
第五章 完善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储备的对策思考
    一、提高土地储备机构履行业务职能的规范性
        1、对与土地储备职能无关的业务进行全面清查和剥离
        2、理清土地储备与地块环评工作的关系
        3、激发土地储备机构的主观能动性
    二、优化土地收储资金管理方式
        1、强化资金计划的执行力度
        2、拓宽土地储备融资渠道
    三、实现土地收储环节的标准化运作
        1、提高土地收储任务下达的规范性
        2、拓宽储备地块来源
        3、加快建立标准化决策处置流程
    四、加快完善土地储备法制体系建设
        1、加快推进土地储备立法
        2、完善沟通监管体制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文献综述、创新与不足
        1.2.1 文献综述
        1.2.2 创新与不足
        1.2.2.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2.2.2 本文的不足之处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土地储备制度的基本内容
    2.1 土地储备制度的概念与构成
    2.2 储备土地的权利性质
第三章 土地储备的资金需求与前期开发
    3.1 土地储备的资金用途
    3.2 储备土地传统一级开发模式
        3.2.1 政府垄断模式
        3.2.2 市场运作模式
        3.2.3 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3.2.4 政府与市场合作开发模式
    3.3 土地储备一级开发模式的不足之处与发展方向
        3.3.1 土地储备一级开发模式的不足之处
        3.3.2 土地储备一级开发模式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 土地储备融资的具体融资方式与法律制度变迁
    4.1 实践中土地储备的具体融资方式
        4.1.1 财政拨款
        4.1.2 银行贷款
        4.1.3 土地经营收入
        4.1.4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
        4.1.5 PPP融资模式
        4.1.5.1 BT模式
        4.1.5.2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4.1.5.3 重庆土储的股权合作模式
        4.1.5.4 “轨道+土地”模式
        4.1.5.5 土地收益补偿模式
        4.1.6 土地储备资产证券化模式
        4.1.6.1 土地开发资金信托
        4.1.6.2 土地储备资金信托
    4.2 土地储备融资的法律制度变迁与未来发展方向
        4.2.1 我国土储融资的法律制度变迁
        4.2.2 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五章 现行土地储备融资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
    5.1 土地储备融资实践操作问题
        5.1.1 各地土储融资实践不一致,违反法律规定或触犯规章政策红线
        5.1.2 土储前期开发收益分配的各地实践不一致,难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
        5.1.3 靠不断征地解决土地储备资金短缺的问题,引发多重隐患
    5.2 土地储备融资制度现有规定的缺陷
        5.2.1 储备土地权利性质不明,对外融资缺乏物权法律基础
        5.2.2 法律规章规定的土储融资渠道单一,难以弥补土储项目资金缺口
        5.2.3 土储融资监管的法律约束缺位,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5.2.4 缺乏统一规范、较高效力的土储融资的法律文件,各地土储融资规定混乱不一
        5.2.5 土地储备融资的中央、地方政策缺乏稳定性、连贯性,打击社会资本积极性
第六章 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6.1 完善现有土储融资模式,强化现有土储融资功能
        6.1.1 完善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融资制度
        6.1.2 采用土地出让溢价分成收益分配模式,加强对社会资本的投资吸引力
    6.2 完善土储融资现有法律政策的规定,填补土储融资规范内容的不足
        6.2.1 立法明确储备土地权属性质,奠定土储融资的法律基础
        6.2.2 立法加强土地储备融资监管,规范土地储备融资流程
    6.3 推广土储PPP项目金融资产担保融资方式,拓展土地储备融资渠道
        6.3.1 采用土储PPP项目金融资产担保融资方式的必要性
        6.3.1.1 设立土储PPP项目公司的必要性
        6.3.1.2 采用金融资产担保融资的必要性
        6.3.2 土储PPP项目金融资产担保融资的具体方式
        6.3.2.1 土地储备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6.3.2.2 土地储备PPP项目应收账款质押贷款
    6.4 土地储备融资制度上升立法,提高土地储备融资制度的法律效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优化研究 ——以山西省X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存在的不足
2 土地储备运行机制框架和理论基础
    2.1 土地储备的内涵
        2.1.1 土地储备的兴起
        2.1.2 土地储备的目标
        2.1.3 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
    2.2 土地储备运行机制框架的建构
        2.2.1 组织管理体制
        2.2.2 运作程序
        2.2.3 融资体系
    2.3 土地储备的理论基础
        2.3.1 土地利用理论
        2.3.2 土地市场供求理论
        2.3.3 委托—代理理论
3 X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及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 X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分析
        3.1.1 土地储备组织管理体制
        3.1.2 土地储备的运行程序
        3.1.3 土地储备的资金管理
    3.2 X市城市土地储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2.1 土地储备行为存在偏差和错位
        3.2.2 土地开发与土地供应无序
    3.3 土地储备融资带来的财政金融风险
        3.3.1 大规模存量土地储备债务带来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3.3.2 收储过程中的高附加成本带来的项目资金风险
4 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组织管理体制阻碍土地储备工作的开展
        4.1.1 土地储备机构存在角色冲突
        4.1.2 土地储备机构的双重领导体制
        4.1.3 组织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4.2 土地储备顶层设计缺乏权威性
        4.2.1 土地储备立法效力位阶较低
        4.2.2 土地储备规范不适应现实需要
    4.3 土地储备有效供给能力不足
        4.3.1 空间规划缺乏统一性
        4.3.2 供地计划与市场需求脱节
    4.4 土地储备运行面临经济环境障碍
        4.4.1 土地储备的融资渠道单一
        4.4.2 土地市场运行的经济基础薄弱
5 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优化路径
    5.1 优化组织管理体制以加强结构保障
        5.1.1 厘清土地储备机构和融资平台公司的边界
        5.1.2 赋予土地储备机构相应的权力
        5.1.3 在信息化管理中促进部门协作
    5.2 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以加强制度约束
        5.2.1 加快土地储备的权威性立法
        5.2.2 立足实际完善土地储备政策规范
        5.2.3 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土地储备供应计划
    5.3 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以提供资金保障
        5.3.1 建立新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
        5.3.2 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
        5.3.3 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5.4 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以夯实经济基础
        5.4.1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高土地储备有效供给能力
        5.4.2 在中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中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能力
        5.4.3 在地方税体系构建中逐步退出“土地财政”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4)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优化研究 ——以湖北省X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第一章 土地储备运行机制框架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土地储备的内涵
        一、土地储备的兴起
        二、土地储备的目标
        三、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土地储备运行机制框架的建构
        一、组织管理体制
        二、运作程序
        三、融资体系
    第三节 土地储备的理论基础
        一、土地利用理论
        二、土地市场供求理论
        三、委托—代理理论
第二章 X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及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X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分析
        一、土地储备组织管理体制
        二、土地储备的运行程序
        三、土地储备的资金管理
    第二节 X市城市土地储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储备行为存在偏差和错位
        二、土地开发与土地供应无序
        三、土地储备融资带来的财政金融风险
第三章 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组织管理体制阻碍土地储备工作的开展
        一、土地储备机构存在角色冲突
        二、土地储备机构的双重领导体制
        三、组织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第二节 土地储备顶层设计缺乏权威性
        一、土地储备立法效力位阶较低
        二、土地储备规范不适应现实需要
    第三节 土地储备有效供给能力不足
        一、空间规划缺乏统一性
        二、供地计划与市场需求脱节
    第四节 土地储备运行面临经济环境障碍
        一、土地储备的融资渠道单一
        二、土地市场运行的经济基础薄弱
        三、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第四章 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优化路径
    第一节 优化组织管理体制以加强结构保障
        一、厘清土地储备机构和融资平台公司的边界
        二、赋予土地储备机构相应的权力
        三、在信息化管理中促进部门协作
    第二节 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以加强制度约束
        一、加快土地储备的权威性立法
        二、立足实际完善土地储备政策规范
        三、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土地储备供应计划
    第三节 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以提供资金保障
        一、建立新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
        二、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
        三、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第四节 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以夯实经济基础
        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高土地储备有效供给能力
        二、在中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中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能力
        三、在地方税体系构建中逐步退出“土地财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制度与行为视角的城市空间增长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中国城市空间快速增长的现实性和必然性
        1.1.2 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现象与问题引起普遍关注
        1.1.3 城市空间增长需要多学科综合研究
    1.2 主要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1.2.1 城市空间增长相关概念辨析
        1.2.2 研究的主要概念定义与内涵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相关研究综述
        1.5.1 国内外城市空间增长研究阶段与主要内容
        1.5.2 国内城市空间增长的驱动力和驱动机制的研究
        1.5.3 城市空间增长制度环境的研究
        1.5.4 城市空间增长的建设主体行为研究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逻辑关系构成
2 “制度与行为”视角的城市空间增长研究框架
    2.1 城市空间配置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城市空间与其经济属性
        2.1.2 城市空间配置问题的经济学研究传统
    2.2 经济学对于空间配置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经济学理论对空间配置研究的理论基础
        2.2.2 城市空间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市场、政府与规划调控
    2.3 “制度与行为”视角的城市空间增长研究框架
        2.3.1 制度的内涵、功能、体系
        2.3.2 制度与行为相互关系与行为的秩序观
        2.3.3 “制度-行为”视角的城市空间增长研究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城市空间增长的制度环境研究
    3.1 城市空间增长的制度环境
        3.1.1 城市空间增长的制度环境构成与作用
        3.1.2 中国城市治理制度改革历程概述
    3.2 行政区划与行政治理制度
        3.2.1 行政区划层级设置与行政治理
        3.2.2 分权化改革与纵向权利配置特征
        3.2.3 基于行政区划的城市空间治理策略
    3.3 城市土地制度
        3.3.1 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逻辑与进程
        3.3.2 产权制度与城市空间增长
        3.3.3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与城市空间增长
    3.4 城市空间规划制度
        3.4.1 城市空间规划体系的构成与改革历程
        3.4.2 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规划的主体
        3.4.3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制度
    3.5 本章小结
4 城市空间增长的主体行为研究
    4.1 城市空间增长行为主体构成与价值偏好
        4.1.1 中央政府
        4.1.2 地方政府
        4.1.3 企业
        4.1.4 居民
    4.2 行为主体相互关系与利益博弈
        4.2.1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行政权力与空间资源配置
        4.2.2 地方政府之间:空间资源分配的过度竞争
        4.2.3 地方政府和企业:增长同盟与利益分歧
        4.2.4 政府和公众:治理权与参与权的博弈
    4.3 制度与行为视角的城市空间增长机制和增长模式
        4.3.1 制度与行为视角的城市空间增长机制
        4.3.2 地方政府主导空间增长模式
        4.3.3 企业主导空间增长模式
        4.3.4 居民主导空间增长模式
    4.4 本章小结
5 制度与行为视角的重庆城市空间增长研究
    5.1 重庆城市空间增长制度环境演变
        5.1.1 重庆行政地位的演变
        5.1.2 重庆城市土地制度演变历程
        5.1.3 重庆城市空间规划制度改革历程
    5.2 重庆城市空间增长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关系
        5.2.1 地方政府行为与重庆空间增长的发展动力
        5.2.2 重庆新城、工业园区与大型居住区建设
    5.3 重庆空间增长演进与空间布局主要特征
        5.3.1 重庆市域城镇体系的演进分析
        5.3.2 重庆主城区空间增长演进历程
        5.3.3 重庆主城区城市空间布局主要特征
    5.4 本章小结
6 重庆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研究
    6.1 城市空间增长效应的内涵与研究进展
        6.1.1 城市空间配置中的供给与需求
        6.1.2 城市空间空间增长效应的研究基础
    6.2 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方法
        6.2.1 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的目标及原则
        6.2.2 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6.2.3 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方案设计
    6.3 重庆市 2003-2014 年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
        6.3.1 指标获取与标准值确定
        6.3.2 评价结果及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重庆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策略建议
    7.1 明确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目标
        7.1.1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涵义与目标
        7.1.2 城市空间管制观念重构
    7.2 构建空间增长管理的制度供给与控制系统
        7.2.1 城市空间管理制度供给
        7.2.2 制定空间增长管控工具与管控政策
    7.3 重庆空间增长管理政策建议
8 结论、创新点与不足
    8.1 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8.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8.2.1 创新点
        8.2.2 不足之处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近代以来影响重庆城市空间增长的重要事件
    B:直辖以来重庆城市规划制度一览表
    C:重庆市 2002-2013 年城市空间增长各项指标演变趋势图
    D: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城市土地储备体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对象界定与目标
        1.2.1 研究对象与范围界定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城市土地储备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土地储备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2.1.1 土地储备价格的相关理论
        2.1.2 土地储备体制的相关理论
        2.1.3 土地储备运作模式的相关理论
    2.2 国外土地储备相关文献综述
        2.2.1 土地储备价格的研究综述
        2.2.2 土地储备体制的研究综述
        2.2.3 土地储备运作模式的研究综述
    2.3 国内土地储备相关文献综述
        2.3.1 土地储备价格的研究综述
        2.3.2 土地储备体制的研究综述
        2.3.3 土地储备运作模式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 城市土地储备的国内外实践与做法探析
    3.1 国外土地储备的实践与做法
        3.1.1 荷兰
        3.1.2 法国
        3.1.3 德国
        3.1.4 美国
        3.1.5 英国
        3.1.6 国外土地储备实践与做法中可借鉴的经验总结
    3.2 国内土地储备的实践与做法
        3.2.1 我国土地储备整体运作流程分析
        3.2.2 香港
        3.2.3 西部地区—成都
        3.2.4 东部地区—上海
        3.2.5 中部地区—武汉
第四章 城市土地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4.1 土地价格内涵分析
        4.1.1 土地价格及其特点
        4.1.2 我国土地价格形成的演变历程解析
        4.1.3 土地的差比价关系分析
    4.2 影响土地供求及价格的因素剖析
        4.2.1 土地供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4.2.2 土地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4.2.3 货币状况对土地供求的影响分析
        4.2.4 地方政府动机与开发商预期
    4.3 土地储备价格的实证分析
        4.3.1 土地收购价格形成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4.3.2 土地供应价格形成与溢价率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4.3.3 土地需求价格形成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4.3.4 土地储备价格体系的空间特征分析
    4.4 土地储备价格的传导及合理性探讨
        4.4.1 土地储备价格的传导关系推导
        4.4.2 土地储备价格合理性分析
第五章 城市土地储备体制解构
    5.1 土地储备体制建立与运行背景分析
        5.1.1 土地储备体制建立的历史背景回顾
        5.1.2 分税制:土地储备体制运行中的特殊动因
        5.1.3 土地财政对土地储备的影响剖析
    5.2 土地储备体制的主要内容与运行现状分析
        5.2.1 土地储备的目标与功能
        5.2.2 土地储备的依据:法律与行政规制
        5.2.3 土地储备的实施主体与管理组织
        5.2.4 土地储备的融资渠道与方式
        5.2.5 土地储备的绩效评价
    5.3 土地储备体制存在的问题解析
        5.3.1 目标与功能的偏差与错位
        5.3.2 法律依据缺位与行政规制随意
        5.3.3 实施主体单一与管理组织无序
        5.3.4 融资渠道方式有限
        5.3.5 监督评价考核处于空白
        5.3.6 地方土地储备体制异变原因分析
第六章 城市土地储备运作模式分析
    6.1 土地储备运作的主体博弈分析
        6.1.1 土地储备运作的参与主体特征分析
        6.1.2 土地储备运作中主体收益决策的理论分析
        6.1.3 两方主体互动博弈模型
        6.1.4 三方主体动态博弈模型
        6.1.5 主体博弈中凸显的问题分析
    6.2 土地储备运作模式的案例分析
        6.2.1 土地储备运作模式多元化的原因探讨
        6.2.2 政府主导模式剖析—以上海董家渡项目为例
        6.2.3 政府委托开发商模式剖析—以镇江李家大山项目为例
        6.2.4 农民集体自主模式剖析—以广州猎德村为例
    6.3 不同土地储备运作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第七章 完善城市土地储备体制机制的建议
    7.1 土地储备领域的运行现状总结
    7.2 土地储备面临的新形势研判
        7.2.1 特征一:建设用地上游供应来源将出现区域差异
        7.2.2 特征二:土地下游商品房市场发展趋势的城市间分化将加大
        7.2.3 特征三: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增减不一
        7.2.4 特征四: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格局将发生深刻调整
    7.3 完善土地储备体制机制,有效提升运行效率
        7.3.1 逐步修正地方政府土地储备目标,提升储备运作规范水平
        7.3.2 打破地方政府独家垄断,导入多元主体与资金参与竞争
        7.3.3 多环节扩容,缓解土地储备运作低效带来的供地不足
        7.3.4 健全被收储方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机制,合理化增值收益分配格局
        7.3.5 有限赋予开发商参与土地供应的权利,提升土地储备运作效率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致谢

(7)南溪区新型城镇化中的土地储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课题的创新性
第2章 新型城镇化和土地储备的相关理论
    2.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
        2.1.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2.1.2 新型城镇化的特征
    2.2 土地储备以及相关原则
        2.2.1 合法运作原则
        2.2.2 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2.2.3 可持续发展原则
        2.2.4 竞争性出让土地使用权原则
        2.2.5 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2.3 土地储备的理论基础
        2.3.1 地租理论
        2.3.2 供求理论
        2.3.3 区位理论
        2.3.4 市场失灵理论
        2.3.5 资源配置理论
    2.4 土地储备法律的发展
        2.4.1 土地储备法律规范产生的历史原因
        2.4.2 土地储备法律制度产生的制度原因
        2.4.3 土地储备法律制度诞生的现实动因
第3章 南溪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对土地储备的要求
    3.1 南溪区城镇化推进历程及新型城镇化推进的特点
        3.1.1 南溪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
        3.1.2 南溪新型城镇化发展特点
    3.2 南溪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定位
    3.3 新型城镇化对建设用地总量的要求
    3.4 新型城镇化对保障性住房的要求
第4章 南溪区土地储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南溪区概况
        4.1.1 南溪区概况
        4.1.2 自然环境条件
        4.1.3 社会经济条件
    4.2 南溪区城市土地储备现状
        4.2.1 土地利用类型多源
        4.2.2 土地储备方式多源
        4.2.3 土地储备收益明显
        4.2.4 储备土地供地以挂牌出让为主
        4.2.5 南溪区土地储备体系特点
    4.3 南溪区土地储备存在的问题
        4.3.1 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家底不清
        4.3.2 土地储备制度有待于完善
        4.3.3 储备土地来源单一
        4.3.4 土地储备资金不足
        4.3.5 征地拆迁难度大
        4.3.6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第5章 发达地区土地储备成功运行分析和经验借鉴
    5.1 香港土地储备制度成功的经验
        5.1.1 香港地区土地储备的立法情况
        5.1.2 香港地区土地供给模式
        5.1.3 香港地区土地储备的土地基金制度
    5.2 上海土地储备制度成功的经验
        5.2.1 上海市土地储备立法概况
        5.2.2 上海市土地储备机构
        5.2.3 上海市土地储备范围及流程
    5.3 成都土地储备制度成功的经验
        5.3.1 成都市土地储备概述
        5.3.2 成都市土地储备的流程
第6章 提升南溪区土地储备工作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及措施
    6.1 摸清土地资源的现状及潜力
    6.2 建立健全土地储备制度
    6.3 拓宽土地收储范围
    6.4 拓宽土地储备资金来源渠道
    6.5 创新并加强土地储备运行管理模式
    6.6 建立梯度土地储备政策
    6.7 充分发展地下空间权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我国政府土地储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 研究综述
    (四) 研究内容
    (五) 研究方法
一、土地储备管理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 土地储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内涵
    (二) 土地储备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
二、发达国家或地区土地储备管理经验
    (一) 欧洲土地储备管理经验
    (二) 美国土地管理经验
    (三) 新加坡土地管理经验
三、我国土地储备管理现状
    (一) 我国土地储备管理制度产生的背景
    (二) 我国典型城市的土地储备管理模式
四、我国政府土地储备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土地储备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二) 利益分配制度不完善
    (三) 土地储备管理效率低下
    (四) 土地储备金融风险加剧
五、我国政府土地储备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土地储备性质定位不明确
    (二) 土地储备利益分配不科学
    (三) 土地储备管理机制有缺陷
    (四) 国家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六、完善政府土地储备管理的对策
    (一) 明确土地储备管理行为的法律属性
    (二) 选择土地储备管理模式
    (三) 规范土地储备管理制度
    (四) 完善土地储备监督约束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解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城市土地储备概念研究
        1.2.2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研究
        1.2.3 结论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理论基础
        1.3.3 可能的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原因分析
    2.1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现状
    2.2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原因分析
        2.2.1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需求分析
        2.2.2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供给分析
    2.3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原因深度分析
        2.3.1 土地储备制度缺陷降低了土地储备吸融力
        2.3.2 土地储备工作不完善导致土地储备资金需求偏高
        2.3.3 土地储备融资机制不合理导致土地储备资金有效供给不足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3.1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供给与需求分析
    3.2 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法律体系建设
        3.2.1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现行法律法规体系
        3.2.2 现行土地储备法律体系存在问题
        3.2.3 统一土地储备立法的可行性分析
    3.3 城市土地储备目标分析
        3.3.1 国外土地储备目标分析
        3.3.2 国内城市土地储备目标
        3.3.3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土地储备目标
    3.4 城市土地储备运作模式及机构设置
        3.4.1 城市土地储备的运作模式
        3.4.2 城市土地储备机构设置及性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优化城市土地储备管理体系
    4.1 优化城市土地储备收购环节
        4.1.1 城市土地储备收购现状
        4.1.2 城市存量土地收购问题分析
        4.1.3 城市存量土地储备收购价格内涵分析
    4.2 优化城市土地储备开发环节
        4.2.1 土地一级开发成本控制与资金来源
        4.2.2 优化土地一级开发管理
        4.2.3 土地一级开发运用 BT 模式研究
    4.3 优化土地储备储备环节
        4.3.1 拟定城市土地储备量的思路
        4.3.2 构建土地储备量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的探索
    5.1 土地储备融资特点
    5.2 城市土地储备融资方式分析
    5.3 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
        5.3.1 国外土地基金实施情况
        5.3.2 土地基金在我国的实践
        5.3.3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功能
        5.3.4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性质
        5.3.5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资金来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土地储备资金短缺解决机制实证研究
    6.1 北京市土地储备机构资金运作现状
        6.1.1 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资金来源
        6.1.2 北京市土地储备机构资金运用情况
    6.2 北京市土地储备制度建设
    6.3 北京市土地储备管理工作
        6.3.1 北京市土地储备收购情况
        6.3.2 北京市土地储备开发情况
        6.3.3 北京市土地储备量的测算
    6.4 北京市土地储备融资特点
    6.5 北京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解决机制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研究工作内容总结
        7.1.2 主要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问题的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理论归纳、国际经验与改革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1 导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1.1 国有土地使用权具有商品属性
        1.1.2 土地出让收入快速增长
        1.1.3 土地储备资金规模不断扩大
    1.2 本文的研究价值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本文的逻辑框架、研究方法及创新观点
        1.4.1 本文的逻辑框架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4.3 本文的主要创新观点
2 土地储备与土地储备资金的相关概念界定
    2.1 土地储备
        2.1.1 土地储备的概念
        2.1.2 土地储备的意义
        2.1.3 土地储备的范围
        2.1.4 土地储备的程序
    2.2 土地储备资金
        2.2.1 土地储备资金的概念
        2.2.2 土地储备资金的来源
        2.2.3 土地储备资金的使用
        2.2.4 土地储备资金的流程
    2.3 土地出让收入
        2.3.1 土地出让收入的概念
        2.3.2 土地出让收入的构成
        2.3.3 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
        2.3.4 土地出让收支的流程
    2.4 本章小结
3 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3.1 土地权属理论
        3.1.1 土地所有权理论
        3.1.2 土地使有权理论
    3.2 土地供求市场理论
        3.2.1 土地价值二元论理论
        3.2.2 资源配置与市场失灵理论
        3.2.3 政府管理理论
        3.2.4 区位理论
    3.3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3.4 本章小结
4 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理论架构
    4.1 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主体及财务关系
        4.1.1 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主体
        4.1.2 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财务关系
    4.2 土地储备资金的筹集
        4.2.1 土地储备资金的预测
        4.2.2 土地储备资金的筹集
    4.3 土地储备成本的管理
        4.3.1 土地储备成本预测
        4.3.2 土地储备成本决策
        4.3.3 土地储备成本计划
        4.3.4 土地储备成本控制
        4.3.5 土地储备成本核算
        4.3.6 土地储备成本分析
        4.3.7 土地储备成本考核
    4.4 土地出让收入的分配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因素分析
    5.1 土地储备机构设置的现状分析
        5.1.1 土地储备机构设置的总体情况
        5.1.2 土地储备的管理模式
        5.1.3 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
        5.1.4 土地储备机构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土地储备资金筹集的现状分析
        5.2.1 土地储备资金筹集的现状
        5.2.2 土地储备资金筹集存在的主要问题
    5.3 土地储备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5.3.1 土地储备成本管理的现状
        5.3.2 土地储备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5.4 土地出让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
        5.4.1 土地出让收入分配的现状
        5.4.2 土地出让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5.5 基于B市土地出让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5.1 B市土地储备制度运行情况
        5.5.2 土地出让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5.6 本章小结
6 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6.1 国外一些典型国家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
        6.1.1 瑞典
        6.1.2 荷兰
        6.1.3 法国
        6.1.4 美国
        6.1.5 加拿大
        6.1.6 英国
    6.2 国外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特点
        6.2.1 土地储备的政策目的
        6.2.2 土地储备的来源
        6.2.3 土地储备的类型
        6.2.4 土地储备的执行机构
        6.2.5 土地储备的融资渠道
    6.3 对我国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启示
        6.3.1 我国土地储备政策目的的定位
        6.3.2 我国土地储备资金的融资渠道
        6.3.3 确定合理的土地收购价格
        6.3.4 政府干预土地市场的必要性
    6.4 本章小结
7 加强我国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对策
    7.1 规范机构设置,发挥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主体的作用
        7.1.1 规范土地储备的机构设置,合理配置土地储备经营权利
        7.1.2 组建城市土地储备委员会,规范土地储备行为
        7.1.3 完善立法,明确土地储备机构的法律地位
    7.2 多渠道筹集土地储备资金,分散资金运行风险
        7.2.1 合理预测资金需求,控制土地储备贷款规模
        7.2.2 适时注入注册资本,保持合理资本结构
        7.2.3 提高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的计提比例,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7.2.4 探索融资新方式,多渠道筹集土地储备资金
    7.3 建立宗地核算制度,加强土地储备成本管理
        7.3.1 建立土地储备成本的宗地核算制度
        7.3.2 加强土地储备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7.3.3 明晰成本控制责任,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7.4 合理分配出让收入,规范土地储备贷款管理
        7.4.1 区分土地储备成本与净收益安排的支出
        7.4.2 及时返还土地储备成本,正确衔接两个核算体系
        7.4.3 规范土地储备贷款管理,化解土地储备财务风险
    7.5 本章小结
8 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方向
    8.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8.1.1 我国土地储备资金管理现状及因素分析结论
        8.1.2 国外土地储备经验借鉴分析结论
    8.2 本文的后续研究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创新土地储备制度 开辟土地使用新途径——上海市南汇区土地储备中心的改革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储备问题和对策研究[D]. 包扬. 苏州大学, 2019(06)
  • [2]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D]. 湛栩鶠. 广西大学, 2019(01)
  • [3]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优化研究 ——以山西省X市为例[D]. 石右.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4]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优化研究 ——以湖北省X市为例[D]. 孙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8)
  • [5]制度与行为视角的城市空间增长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D]. 朱猛. 重庆大学, 2017(12)
  • [6]城市土地储备体制机制研究[D]. 宋涛. 上海大学, 2016(02)
  • [7]南溪区新型城镇化中的土地储备研究[D]. 崔龙容.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1)
  • [8]我国政府土地储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于天琦. 辽宁师范大学, 2014(06)
  • [9]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解决机制研究[D]. 于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10)
  • [10]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理论归纳、国际经验与改革路径[D]. 李宏志.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创新土地储备制度,开辟土地利用新途径——上海市南汇区土地储备中心改革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