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新年贺词

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新年贺词

一、新年献词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罗渊[1](2020)在《基于框架理论的媒体新年献词研究 ——以《南方周末》《人民日报》(2000-2019)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南方周末》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宗旨,因其报道聚焦公平正义,关注弱势群体而受到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其报道代表党和政府的施政理念和宣传导向,传递着党中央的声音。两份报纸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和重要的参考意义,特别是悉心研究其新年献词,能够从中探究和发现媒体新年献词的一定规律。作为一年一度的“命题作文”,各大媒体在抢时间、拼速度、比质量的同时,基于不同的倾向和立场也会产生不同的写作框架。《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和《人民日报》元旦献词凭借其特别的写作视角,特有的语言风格,特定的舆论导向,不断呈现质量上乘的年度佳作,业已成为受众岁末年初的重磅期待。本文选择《南方周末》和《人民日报》两份报纸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考察在不同倾向和立场下的两份报纸在新年献词表达上的异同,力求探究其隐含的写作框架,并试图提出改进建议。以框架理论为支撑,借助中国台湾学者臧国仁提出的高中低三个层次框架结构,对《南方周末》和《人民日报》近二十年新年献词的标题、主题、发文数量、发表时间、内容结构、版面设置、关注群体、话语风格、情感基调等元素进行分析研究,本文认为,《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是在“披露现实—正视矛盾—迎难而上”的框架下展开的。该框架呈现出重真实客观轻宣传导向、重弱势群体轻上层社会、重人文关怀轻制度诉求的特点。为进一步发挥《南方周末》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对其框架进行适当调整。一是进一步认识国情,避免“民粹主义”倾向;二是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避免“上纲上线”倾向;三是进一步弘扬正能量,避免过度低沉倾向。《人民日报》元旦献词是在“回顾—分析—展望”的框架下展开的。该框架呈现出重舆论引导轻人文关怀、重整体概述轻个体凸显、重宣传效果轻真实披露的特点。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元旦献词必须兼具政治性、新闻性和人文性,既有政治宣传功能,也有大众传播功能和人文关怀功能。

刘晓晶[2](2020)在《《人民日报》社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1989-2002)》文中提出《人民日报》是党的机关报,社论作为机关报园地,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进行诠释。1989-2002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新的挑战,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又一次被推到了历史前台。此时期的《人民日报》社论紧紧跟随社会发展潮流,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拓展展开,是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众化的重要平台。《人民日报》社论重点围绕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释:第一,积极宣传解读如何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积极解读如何推进先进文化前进的内涵,阐释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优秀文化繁荣的路径和要求;第三,对如何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行各项政策方针的宣传。《人民日报》社论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潜移默化到国家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优秀理论,在宣传和推动党的工作和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民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四,《人民日报》社论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进行了广泛宣传,深刻阐释了科技军事思想改革思想、“打得赢”“不变质”的军事变革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推进了军事理论思想的大众化。第五,《人民日报》社论还积极报道跟进了祖国统一进程,积极宣传全方位对外关系格局,推进了“一国两制”“互利共赢”思想的深入。在这一时期,《人民日报》社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经验为:保持鲜明立场,传递主流声音;抓住主要问题,传播时代特色;语言风格严谨,释放语言力量。其主要启示为:注重传播渠道的立体化,加强报刊与网络媒体的融合;理论的宣传要符合实际,服务群众;理论的宣传要保持先进性与时代性。《人民日报》社论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渠道,在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大众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结梳理《人民日报》社论在1989-2002年间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实践,充分认识《人民日报》社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要地位,对于我们进一步发挥《人民日报》社论的舆论引领功能,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顾月[3](2019)在《《人民日报》新年献词(1979-2018)研究 ——一种新闻阐释共同体的角度》文中研究表明《人民日报》作为全国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传统纸媒,其发展历程代表了传统媒体的兴衰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媒体的不断改革,《人民日报》由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国内外各领域信息的党和政府喉舌,逐渐转变为关注社会民生、提高新闻专业性、重视职业素养的综合性报刊,其新闻阐释共同体也在逐步形成。本文以《人民日报》新年献词(1979年至2018年)为研究对象,以新闻阐释共同体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新年献词中对于公共事件和焦点时刻的阐释方式,探讨传统媒体面对当前媒体转型、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如何构建新闻话语体系以维护新闻职业权威话语权,及其背后所呈现的新闻阐释共同体现象,并对其进行建构研究。首先,梳理“新闻阐释共同体”等相关概念,提供分析视角和理论依据。“新闻阐释共同体”是在共同体和阐释共同体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是一种以共同的新闻职业素养、共同的新闻理念和共同的行为规范为基本条件的非实体性共同体。通过对一些公共事件、焦点时刻进行阐释,在阐释的过程中,引导舆论导向,展示新闻理念,规范专业准则,修补新闻范式,强化身份认同,从而进一步巩固职业权威性和正当性。其次,整理概括《人民日报》新年献词阶段特征,并分析不同阶段中新闻阐释共同体呈现。研究发现,《人民日报》新年献词经历了由最初注重国家政治经济建设宣传,到开始关注社会民生,再到注重以读者和民众为中心的新闻价值理念的变化。与此相对应,《人民日报》新闻阐释共同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背景下对自身进行了不同的构建:从国家共同体到公民共同体再到专业共同体。再次,深入分析《人民日报》在新年献词的话语实践中如何建构其新闻阐释共同体。《人民日报》新闻阐释共同体通过在话语构建中词汇、句式的选择以及主题定位建构自身,以适应新媒体的冲击和维护自身的权威。社会热点高频词汇和新闻专业词汇的选择体现了作为严肃新闻媒体的专业性与权威性;排比句和设问句的反复运用体现了《人民日报》新闻话语风格和价值观;以社会民众和广大读者为定位的叙述视角体现了新闻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专业精神。最后,指出《人民日报》新闻阐释共同体面临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新闻边界的模糊,职业新闻人权威被打破,传统新闻社群的职业身份受到威胁。对此,《人民日报》新闻阐释共同体应该坚持新闻理想,重塑职业信心;包容新兴媒体,坚持主流引导;改进表达方式,共融话语资源。逐渐完善新闻阐释共同体建构方式,促使传统媒体自我转型。

李洁净[4](2018)在《《南方周末》元旦社论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33年以来完整、真实地记录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南方周末》的元旦社论体现了《南方周末》的原创性和独创性,在每年年末或者年初时发表,起到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作用。如今,各大媒体越来越重视元旦社论,很多的人深刻地认识到元旦社论的时代价值。然而,业界专家和学者对《南方周末》元旦社论的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且没有发表过与《南方周末》元旦社论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故作者选取《南方周末》1997年至2018年的二十二篇元旦社论进行议题研究。对文本中的议题进行梳理,分析议题的构成和选择特点,整理议题论述时引用的事实论据。以不同年份的热点事件为历史背景,发掘新闻事件作为事实论据对于议题的支撑价值。并根据事实论据和社会热点事件的关联度,找到社论议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反映程度。结合高频词汇建构的叙述视角和媒介与受众关系,将微观的语言文本分析与宏观的社会时代背景联系起来,研究《南方周末》元旦社论如何借助事实论据和高频词汇精准展现社论议题,从而分析《南方周末》元旦社论的传播特点和时代价值,为今后其他媒体的元旦社论写作提供参考。

罗奥[5](2017)在《《中国青年报》(1951-2013)社论与中国共青团的政治宣传演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青团自成立至今已有九十多年历史。它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探索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始终冲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前列,成为党的得力助手。在不同历史时期,共青团都充分发挥其政治宣传功能。它团结青年,教育青年,为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革命者和建设人才。共青团的政治宣传演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是处于不断调整、改进中。新世纪以来,社会更加开放,人们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共青团面临组织弱化的困境。于此,共青团亟须学习新的宣传理念,改进政治宣传工作,推动团的全面改革,提高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本研究对共青团政治宣传演进过程进行了详实研究,其中: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缘起、海内外研究现状、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等几方面内容。第一章研究了中国共青团与《中国青年报》的历史与现状。本章主要回顾了政治宣传与共青团的发展、共青团机关报刊的发展和中国青年报社的发展。重点探讨了共青团政治宣传与中国革命、建设之间的关系,并从共青团机关报、刊的创办过程与发展过程中梳理出其政治宣传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是《中国青年报》所发表的社论总述:笔者梳理、统计并简要分析了《中国青年报》社论的总体情况。其主要包括对《中国青年报》历年社论数量与分布情况,《中国青年报》转载其他报、刊社论数量与分布情况,和《中国青年报》社论话题的数量与分布情况等的分析。第三章分析了《中国青年报》社论的特点。笔者梳理、分析、比较了建国头十七年时期、极“左”时期、1978—2000年、2000—2013年四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报》社论话题的分布特点、社论的内容特点和社论的语言风格特点等。第四章讨论了《中国青年报》社论与党报社论之间的关系。首先,本研究梳理分析了《中国青年报》直接转载中央党报和地方党报的情况。具体包括转载社论的数量、话题和发表的时间等。其次,笔者对比研究了针对同一事件,《中国青年报》社论和党报社论的异同,具体包括事件的话题、社论语言风格等。第五章对共青团政治宣传工作做出了展望:总结共青团政治宣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政治宣传理论滞后、宣传主题单调、服务意识淡薄、宣传载体单一等。根据对共青团政治宣传发展演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本研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推进共青团政治宣传大众化;紧扣服务青年宗旨去推进共青团组织改革;充分依托新媒体技术,广泛开辟宣传渠道。结语部分,对本研究的结论作出概括。

李兰兰[6](2016)在《《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多层级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它是党的方针、政策的代言人,它集中反映并传播党在当前时期对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件的态度和立场。它利用准确、平实而又严谨的词语引导社会舆论,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导向性。因此,社论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动态的主要来源。作为一种功能语体,它也渐渐地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对象。这方面的研究目的是准确、深入地把握社论文章的内在含义,从而促进其有效地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功能文体学在现代文体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把语言视为具有意义潜势的系统,并从社会环境的层次对语言进行分析。功能文体学对语言的分析更为全面,主要原因在于它更重视研究语言系统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从3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角度分析语言,是韩礼德功能文体分析的核心。因此,本文以功能文体学为理论基础,以韩礼德的3大元功能为导向,尝试从词汇、句子、篇章3个层级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文体特征进行分析,旨在多维度把握汉语社论的内涵,推动文体学理论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对国外语言学本土化路径的探索。

贾偲麟[7](2015)在《《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议程设置研究》文中认为《人民日报》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是中国第一大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是党和国家控制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自建国后,《人民日报》作为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在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元旦社论作为《人民日报》新一年第一篇新闻评论,它反映了党和国家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代表着我国报纸议程设置的最高标准。《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所设置的议题反映了新一年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和对各个社会工作的展望。本研究选取了《人民日报》1949-2015年间的所有元旦社论,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六十七篇元旦社论进行了定量研究,以SPSS软件为主,利用EXCEL图表作补充对研究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本研究将《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分成了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进行议程设置研究,又从每个时期社论中选择了经典的片段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本研究与之前专家学者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研究视角不同的是:本研究将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议程设置这一经典的传播学理论之上,试图借助议程设置这一理论视角,使用内容分析法对文本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探究其六十七年议程设置的变迁,分析《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议程设置的特点及不足,希望能给我国党报社论在今后的议程设置和写作方面带来一些启示,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及研究价值。本研究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其中,正文共包括四章。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研究综述、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和《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基本情况。第一章介绍并使用了内容分析法,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出了《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六十七年发展总体趋势和特点。第二章把《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按历史节点分成了四个时期,通过数据与分析总结了《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各个时期议程设置的特点。第三章是《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给我国报纸议程设置带来的启示,分别从元旦社论如何凝聚社会共识、注重话语方式的亲和性、怎样有机的结合新闻性与宣传性、如何加强议程设置和传播观的改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语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刘罗茜[8](2015)在《新加坡品德教育研究》文中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物质文明积累到一定的高度,伴随而来的却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协调。国人日益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道德下滑现象十分严峻。人情冷漠,传统的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正日渐沦丧,各种匪夷所思的损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报道层出不穷,道德失范发生在各行各业。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说明,中国的精神文明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中国面临严峻的道德危机。因此,想要重唤传统中华美德,弘扬中华正气,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加强品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社会道德伦理规范。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国家环境优美,经济繁荣,政府高效廉洁,人民勤劳奋发,社会秩序井然,犯罪率低下,是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新加坡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成功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精神层面上的因素。新加坡高度重视品德教育的发展,善于借鉴西方品德教育成功经验,不断改良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在增强国家意识,弘扬民族精神,抵御西方腐朽思想侵蚀,提高公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成功,是新加坡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和底蕴。中国与新加坡同属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和相似的价值观,在大力发展经济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中,都遇到了东西文明的碰撞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协调。新加坡在经济高速发展,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品德教育,增强国家意识,用儒家伦理思想重唤东方传统美德,扞卫亚洲价值观,构建新加坡核心价值观,较好地协调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较好地解决了新加坡的社会道德危机。本文以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学原理为指导,遵循品德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本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思想要求,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新加坡品德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脉络进行梳理,着重剖析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儒家伦理教育、学校品德教育等各项品德教育的内容,分析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较为直观清晰地展现了新加坡品德教育的体系框架,并得出新加坡品德教育对我国品德教育的启示,本着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的原则,以期为我国品德教育提供有益借鉴。诚然,新加坡品德教育并非完美无缺,其不足之处,对于我国的品德教育亦能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作用。本文的正文主要包括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以及该选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梳理与该论题相关的研究文献,说明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发展背景和历史沿革。这一部分从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历史背景着手,概括了不同历史时期新加坡品德教育的特点和主要举措。第三部分:新加坡品德教育的目的。首先剖析了新加坡品德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然后阐述了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以展示新加坡品德教育在目标上的鲜明特色。第四部分: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内容。该部分重点阐述了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儒家伦理教育、学校品德教育、家庭伦理教育、社区教育等五个部分。第五部分: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阐述了新加坡学校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第六部分:新加坡品德教育对我国品德教育的启示。从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局限性和成功经验正反两方面进行借鉴,意在改进我国品德教育。

燕志华[9](2014)在《党报头版要素研究 ——以新华日报(1978-2003年)为例》文中指出党报是中国当代一个巨大的政治文化现象,它在新闻议程设置、热点话题参与、主流价值观塑造、重大事件传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新华日报》作为经济社会事业异常发达的江苏省的省委机关报,新闻报道主要是围绕江苏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而展开的,是国内着名的省级党报。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以《新华日报》为例,对其头版的历史、现状以及各个新闻要素的变迁进行研究,提出党报反映的社会变迁具有“时AI写作意”的特征,同时对党报及其发展状况做出客观评价。论文属于个案研究,通过对《新华日报》头版进行资料统计和分析,在论证党报的“写意”特征之外,也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党报头版的政治性是否掩盖了新闻性?头版会议和领导人报道占据多大的比例?从党报的头版能否研究社会变迁?党报是否关注民生?是否有足够的舆论监督,以及是否有效?集体主义语境下的个体人物的报道有什么样的特点?党报的话语风格有什么变迁?等等。论文选择了《新华日报》从1978年起16年、总共1300多个头版为研究范畴,分别以农业、民生、舆论监督、头版头条、话语风格、个体人物报道频率、重大事件报道策略等为重点进行了内容和变迁分析。此外,对科技、文化、交通、环境、社会、教育、外交、卫生等要素也进行了一定的统计分析。论文综合运用了社会变迁、社会传播、议程设置、“把关人”、文化堕距等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以抽样法、文献法和访谈法为主。此前对党报的研究,绝大多数是从纯粹的新闻视角、党报议题设置以及舆论引导的角度来进行的,而本文是以变迁的视角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多项主题要素进行考察,获得了较多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论文的结论认为:党报是以“写意”方式概括性地反映社会变迁。论文还认为,《新华日报》头版在政治性和新闻性的博弈中,后者占据了上风;通过对头版新闻要素的统计,可以看出社会变迁的主要脉络;头版的民生报道渐渐增多,并成为报道的重点;舆论监督不足,但开始强化;个体报道数量增多的背后,是党报“意识形态焦虑”;话语模式从政治话语走向平民话语,等等。此外,论文指出党报影响力下降原因之一在于市场化不足,提出党报必须警惕“传播失灵”的危机。认为党报未来要发展,必须进行转型。

吕靓[10](2013)在《做最佳公民读物 ——《南方周末》2011年改版初探》文中研究指明从全球范围看,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数字化环境日趋成熟,网络的全面覆盖加速了新媒体的诞生。传统的媒体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报纸要获得更新鲜的血液,拥有更鲜活的灵魂,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从而获得自身的长足发展,改版是最直接的办法。创刊于1984年的《南方周末》风行中国三十年,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复杂性给媒体认知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兴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冲击,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给媒体视野提出了新期待,再加上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及公民意识的崛起这个社会现实,促使该报于2011年9月8日进行了改版。这次改版以前三次重大历史转型为基础,它秉承了《南方周末》“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的办报特色,仍然以“关注民生,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为己任。这次改版,《南方周末》提出了“做最佳公民读物”的新闻理念,并突出了“变”是为了“不变”的主题。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有事实的聚焦,意见的表达,“开放空间”的营构,首先,《南方周末》在视觉上做了调整,改版后的外观显得更加自由开放;其次,《南方周末》改变了报道方式,陆续进行了“9·11”十周年和利比亚战争等一系列专题报道,记者的亲历现场,使新闻更具价值性;此外,更注重对新闻的深度调查以及对信息的整合加工,注重重大新闻的报道。在这个数字化的快节奏时代,《南方周末》尽量放慢“脚步”,用较多的文字与版面,对新闻事件进行长时间的追踪,全方位的报道,让更多的新闻背后的事实,呈现在读者面前;最后,通过这次改版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强化配置到意见的提供和包装上来,对每一个版面都有了更新更准的定位。这些改变,体现了《南方周末》因时代变化而自我更新的姿态,而永远“不变”的是其对卓越地位和媒体精神的永恒追求。通过对《南方周末》改版的背景、新闻理念及新闻实践的解读,可以看出,这次改版对于其它时政类媒体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首先,一份报纸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受众定位,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采编及报道风格,同时,结合报业发展的新形势,利用集团优势,整体出击,齐头并进。其次,加快发展数字化报业,实现媒体的融合与共赢。再次,在报道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的同时,积极应对来自国家新闻管理部门的各种压力,做好媒体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二、新年献词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年献词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框架理论的媒体新年献词研究 ——以《南方周末》《人民日报》(2000-2019)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新年献词研究综述
        1.2.2 框架理论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内容分析法
        1.3.2 文献研究法
    1.4 理论基础:框架理论
    1.5 论文创新点
2.《南方周末》新年献词(2000-2019)研究分析
    2.1 样本选取原因
    2.2 变量设置
    2.3 新年献词的高层次结构分析
        2.3.1 标题文学性强抽象表达愿景
        2.3.2 发文数量均衡时间相对固定
        2.3.3 民生角度切入关注公平正义
    2.4 新年献词的中层次结构分析
        2.4.1 头版特刊展示重点突出强调
        2.4.2 聚焦弱势群体敢于呐喊发声
    2.5 新年献词的低层次结构分析
        2.5.1 整体基调沉郁感情色彩强烈
        2.5.2 修辞运用较多话语人文色彩重
3.《人民日报》元旦献词(2000-2019)研究分析
    3.1 样本选取原因
    3.2 变量设置
    3.3 元旦献词的高层次结构
        3.3.1 标题平铺直叙反映宏观大事
        3.3.2 发文时间固定数量保持不变
        3.3.3 家国角度叙事主题较为宏大
    3.4 元旦献词的中层次结构
        3.4.1 由头版位置渐向其他版面转变
    3.5 元旦献词的低层次结构
        3.5.1 正能量性话语鼓舞作用明显
        3.5.2 文笔质朴简约重在叙事说理
4.《南方周末》与《人民日报》新年献词框架之比较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4.1 文章标题
    4.2 发表时间和数量
    4.3 写作主题
    4.4 版面设置
    4.5 话语风格
    4.6 情感基调
    4.7 《人民日报》元旦献词框架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4.7.1 《人民日报》元旦献词框架结论
        4.7.2 《人民日报》元旦献词框架改进建议
    4.8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框架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4.8.1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框架结论
        4.8.2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框架改进建议
        4.8.3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人民日报》社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1989-200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人民日报》社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人民日报》社论
        1.《人民日报》社论的重要作用
        2.《人民日报》社论的重要地位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含义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三)《人民日报》社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
        1.《人民日报》社论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人民日报》社论的重要任务
二、《人民日报》社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实践
    (一)对发展先进生产力重要思想的宣传阐释
        1.宣传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大力宣传国有企业改革策略
        3.深刻解读农村改革方针
        4.积极宣传人才强国战略
        5.大力提倡科教兴国战略
        6.深刻阐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思想
        7.积极宣传西部大开发战略
        8.积极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对发展先进文化重要思想的宣传阐释
        1.积极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努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对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要思想的宣传
        1.积极宣传党建思想
        2.阐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3.强调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四)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宣传
        1.宣传科技军事改革思想
        2.宣传“打得赢”“不变质”的军事变革思想
        3.宣传信息化条件下的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五)对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的宣传
        1.积极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2.积极宣传全方位对外关系格局
三、《人民日报》社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启示
    (一)《人民日报》社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
        1.保持鲜明立场,传递主流声音
        2.抓住主要问题,传播时代特色
        3.语言风格严谨,释放语言力量
    (二)《人民日报》社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1.注重传播渠道立体化,加强报刊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2.理论的宣传要符合实际,服务群众
        3.理论的宣传要保持先进性与时代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人民日报》新年献词(1979-2018)研究 ——一种新闻阐释共同体的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新闻阐释共同体相关理论
    2.1 共同体与阐释共同体
        2.1.1 共同体理论溯源
        2.1.2 阐释共同体理论
    2.2 新闻阐释共同体
        2.2.1 新闻阐释共同体的概念
        2.2.2 新闻阐释共同体的构成要素
        2.2.3 新闻阐释共同体的特征
第三章 《人民日报》新年献词阶段特征及其阐释共同体呈现
    3.1 新年献词在不同时期的阶段特点
        3.1.1 1979年—2008年:国家政治经济宣传
        3.1.2 2009年—2012年:社会民生关注个体
        3.1.3 2013年—2018年:变更新闻话语体系
    3.2 新年献词的新闻阐释共同体呈现分析
        3.2.1 国家共同体:宏观描绘国家民族形象
        3.2.2 公民共同体:重点观察社会民生热点
        3.2.3 专业共同体:注重强调新闻价值理念
第四章 新闻阐释共同体的话语构建
    4.1 词汇选择体现严肃新闻背景与专业性
        4.1.1 高频热点词汇展示明确的新闻立场
        4.1.2 新闻专业词汇树立规范的话语实践
    4.2 句式选择反映新闻话语风格与价值观
        4.2.1 排比句反复强调隐藏议程设置
        4.2.2 设问句引发思考传递观念思想
    4.3 主题定位展示崇高新闻理想与公众性
        4.3.1 坚守社会责任的同时转变话语体系
        4.3.2 保持专业规范的同时转换叙述视角
第五章 新闻阐释共同体所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5.1 新技术入侵,传统新闻共同体构建受到威胁
        5.1.1 阐释共同体新闻边界的模糊
        5.1.2 阐释共同体新闻权威的丧失
        5.1.3 阐释共同体新闻社群的消解
    5.2 新媒介挑战,维护新闻职业权威迫在眉睫
        5.2.1 坚持新闻理想,重塑职业信心
        5.2.2 包容新兴媒体,坚持主流引导
        5.2.3 改进表达方式,共融话语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4)《南方周末》元旦社论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南方周末》元旦社论
    (二)文献综述
    (三)选题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四)议题的划分标准与研究角度
    (五)研究方法
一、《南方周末》元旦社论议题分析
    (一)议题的统计与分类
    (二)议题的构成
        1.社会民生和个人价值
        2.国家发展和社会改革
        3.新闻理想和自我塑造
    (三)议题的选择与特点
        1.彰显人文精神
        2.议题角度集中
        3.凸显社会责任意识
二、《南方周末》元旦社论借助事实论据构建议题
    (一)议题引用的事实论据的划分与特点
        1.事实论据的划分标准
        2.事实论据的归类
        3.事实论据的选择特点
    (二)议题与社会热点事件的关联度分析
        1.事实论据选择角度
        2.议题与社会热点事件的关联度分析
    (三)《南方周末》元旦社论事实论据的使用方法
        1.事实论据出现在篇章开头
        2.事实论据出现在篇章中间
        3.事实论据出现在篇章结尾
三、《南方周末》元旦社论透过高频词汇精准表现议题
    (一)《南方周末》元旦社论叙述视角
    (二)高频词汇体现的媒介与受众关系
    (三)高频词汇精准表现议题
四、《南方周末》元旦社论文本特点及时代价值
    (一)文本特点
        1.写作特点
        2.内容特点
    (二)时代价值
        1.用笔杆书写民意,为公正仗义执言
        2.关注社会公共领域,履行舆论监督职责
        3.倡导公民民主,启蒙权利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中国青年报》(1951-2013)社论与中国共青团的政治宣传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一)海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核心概念界定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共青团与《中国青年报》
    第一节 政治宣传与共青团的发展
        一、政治宣传与革命运动
        二、共青团与中国革命和建设
        三、共青团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宣传
    第二节 中国共青团机关报刊的发展
        一、出版先进刊物与共青团机关刊物的创办
        二、共青团机关刊的演进与发展
        三、《中国青年报》的创刊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青年报社的发展简述
        一、中国青年报社的成立与发展
        二、中国青年报社的领导体制简述
第二章 《中国青年报》社论总述
    第一节 《中国青年报》历年社论数量与分布
        一、社论总量统计
        二、社论数量与分布
    第二节《中国青年报》转载社论数量与分布
        一、社论总转载量及其分布
        二、转载《人民日报》社论数量与分布
        三、转载其他报、刊社论数量与分布
    第三节 《中国青年报》社论话题与分布
        一、话题分类依据概述
        二、社论话题与分布
第三章 《中国青年报》社论的特点
    第一节 社论话题分布特点
        一、建国头十七年时期
        二、极“左”时期
        三、1978 年至2000年
        四、2000 年至2013年
    第二节 社论内容特点
        一、建国头十七年时期
        二、极“左”时期
        三、1978 年至2000年
        四、2000 年至2013年
    第三节 社论语言风格特点
        一、建国头十七年时期
        二、极“左”时期
        三、1978 年至2000年
        四、2000 年至2013年
第四章 《中国青年报》社论与党报社论
    第一节 直接转载党报
        一、转载中央党报
        二、转载地方党报
    第二节 同一事件《中国青年报》社论与党报的比较研究
        一、同一事件《中国青年报》社论与党报社论的话题比较
        二、同一事件《中国青年报》社论与党报社论的语言风格比较
第五章 《中国青年报》社论及共青团政治宣传工作的改进
    第一节 政治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共青团政治宣传理论滞后
        二、多元价值观时代,宣传主题单调
        三、服务青年意识淡薄
        四、宣传载体单一,与青年互动缺失
    第二节 政治宣传工作的改进建议
        一、积极开拓思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
        二、贴近青年,推进《中国青年报》社论政治宣传的大众化
        三、紧扣服务青年宗旨,引导共青团自身改革
        四、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广开政治宣传渠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1952年—1966年《中国青年报》社论标题及发表时间
附录二:1979年—2013年《中国青年报》社论标题及发表时间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多层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功能文体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功能文体学的国外研究现状
        二、功能文体学的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节 社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社论的国外研究现状
        二、社论的国内研究现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概述
    第一节 社论的基本理论
        一、社论的界定
        二、社论的类型及特点
    第二节 功能文体学概述
        一、文体与功能文体学
        二、元功能理论与分析模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功能文体分析
    第一节 词汇层级特征分析
        一、标题选词特征
        二、正文词类结构特征
    第二节 句子层级的特征分析
        一、及物性分析
        二、语气结构分析
        三、主位类型分析
    第三节 篇章层级特征分析
        一、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二、衔接手段的使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对外汉语报刊阅读的教学指导
    第一节 新闻评论标题的教学策略
    第二节“主位推进”阅读法训练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7)《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议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价值和意义
    二、 相关概念解释
    三、 研究综述
    四、 研究方法
    五、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简介
第一章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议程设置分析
    第一节 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内容分析
        一、 样本选择
        二、 类目建构
        三、 信度检验
        四、 统计方式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 标题议题类型向具体议题型发展
        二、 标题议题领域具有交叉性的特点
        三、 社论字数呈现精简化趋势
        四、 社论写作具有固定模式
        五、 社论议题与历史关联度高
第二章 各个时期《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议程设置分析
    第一节 建国初期《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议程设置
        一、 政治经济军事议题齐头并进
        二、 社论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三、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议程设置
        一、 号召鼓舞群众参加文革
        二、 社论中弥漫着狂躁的个人崇拜
        三、 社论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议程设置
        一、 社论恢复实事求是原则
        二、 经济领域议题再次成为主流
    第四节 新世纪至今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议程设置
        一、 承担“耳目喉舌”的责任
        二、 议题领域百花齐放
第三章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议程设置的启示
    一、 凝聚社会共识
    二、 宣传性与新闻性有机结合
    三、 注重话语方式的亲和性
    四、 强化社论议程设置的作用
    五、 扩大议题选择的领域
    六、 注重传播的仪式观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新加坡品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
        1. 新加坡的品德教育与经济腾飞
        2. 东盟品德教育课题研究需要
    (二)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综述
        1. 新加坡相关研究着作
        2. 新加坡品德教育相关研究论文
        3. 文献综述总结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新加坡品德教育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沿革
    (一) 新加坡品德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
        1. 特殊的地理环境
        2. 饱受屈辱的殖民地历史经历
        3. 移民国家,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复杂社会
        4. 拯救道德危机的需要
    (二) 新加坡品德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
        1. 自治时期推行儒家伦理教育(1959——1965)
        2. 建国初期,以培养国家意识和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1965——1979)
        3. 经济腾飞阶段,扞卫亚洲价值观,推行全而道德教育(1979——1989)
        4. 20世纪90年代,推行共同价值观教育(1989——1998)
        5. 加强国民教育(1998年至今)
二、新加坡品德教育的目标
    (一) 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八德和共同价值观
        1. 八德
        2. 共同价值观
    (二) 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总体日标:培养“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
    (三) 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具体目标——新加坡学校德育课程目标
        1.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的目标
        2. 新加坡中学品德教育的目标
        3. 新加坡高等学校品德教育的目标
三、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内容
    (一) 国家意识教育
        1. 强化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
        2. 灌输核心价值观
        3. 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相结合
    (二) 儒家伦理教育
        1. 儒家伦理课程
        2. 八德
        3. 共同价值观
    (三) 新加坡学校品德教育
        1.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的内容
        2. 新加坡中学品德教育的内容
        3. 新加坡高等学校品德教育内容
    (四) 家庭伦理教育
        1. 家庭价值观的提出
        2. 学校家庭教育计划
    (五) 社区教育
    (六) 法制教育
四、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 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方法
        1. 文化传递法
        2. 道德认知发展法
        3. 价值澄清法
        4. 设身处地考虑法
    (二) 新加坡品德教育的途径
        1. 以学校为主阵地进行品德教育
        2. 以家庭为纽带的家庭伦理教育
        3. 以社会为主要场所践行道德行为规范
        4. 以法律为监督手段
五、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局限性、成功经验及启示
    (一) 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局限性
        1. 新加坡品德教育过分强调德育的政治功能
        2. 新加坡品德教育过分强调公民责任
        3. 新加坡品德教育过分强调法律的制裁作用
    (二) 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1. 加强国家意识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2. 挖掘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实现儒家伦理思想的创造性转变
        3. 以学生为本位,创新德育方法
        4.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9)党报头版要素研究 ——以新华日报(1978-2003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纸媒与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的“记录器”
        1、西方报纸与社会现实
        2、新闻史学视角下的中国报纸
        3、报纸叙事与社会转型
    二、中国特色的党报事业
        1、党报产生及社会属性
        2、党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党报效应”
        4、读者群的社会分层
    三、时代“写意”:党报头版反映社会变迁的主要方式
        1、党报反映变迁的逻辑
        2、党报新闻:时代“写意”
        3、头版的“历史人格化”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方法
    一、媒体与社会变迁理论
        1、社会变迁理论
        2、传播制度与议程设置理论
        3、政治传播与“把关人”理论
    二、国内党报研究成果梳理
        1、研究的热点
        2、党报头版研究的现状及成果
        3、党报研究典例:人民日报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抽样法
        2、文献法
第三章 新华日报历史变迁与社会特质
    一、研究对象的提出
        1、新华日报的历史和发展
        2、新华日报的特质
        3、历史地位及现实成就
    二、头版及议程设置
        1、舆论引导的主阵地
        2、“头版难题”
        3、议程设置与现实挑战
    三、头版的导向与社会
        1、意识形态导向
        2、改版与变化
        3、版面与社会的折射
第四章 头版新闻要素分类与分析
    一、党报头版头条
        1、地位及重要性
        2、头条与政治领导人报道
        3、头条新闻的内容与分类
    二、头版历年的新闻要素统计分析
        1、1978—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
        2、1989—1993年:从“六四”到“南巡”
        3、2000—2003年:进入WTO时代
    三、头版会议新闻的统计及变迁
        1、头版央地会议的“新闻拼图”
        2、头版会议新闻的变与不变
        3、党报会议新闻的“传播失灵”
第五章 新华日报头版与农业
    一、农业:党报头版报道中的“重中之重”
        1、农业在头版中的位置
        2、关于农业和土地关系的新探讨
    二、从农村到城市
        1、“农民话语”与“城市社会话语”
        2、城市社会的来临
        3、“农民的终结”及中国本土化争议
第六章 新华日报头版“个体”人物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1、西方社会学视野下的个人与社会
        2、近代以来国民性改造之下的个体与集体
        3、“个人”的现代性蕴含
    二、头版个体出现的频率
        1、“公”与“私”的宣传
        2、个体新闻出现的频率和变化
        3、“典型人物”的政绩化倾向
第七章 新华日报头版的“新闻维稳观"
    一、头版新闻报道的内在特征
        1、头版政治性与新闻性的隐性冲突
        2、头版领导人的形象诉求
        3、重大新闻的隐晦传播特征
    二、“新闻维稳观”的操作模式
        1、“六四事件”的新闻策略
        2、“基辛格角”的形成与传承
    三、“新闻维稳观”的未来发展
        1、“喉舌论”的极端化发展
        2、“维稳观”的三阶段
        3、新闻维稳的关键在于正确“发声”
第八章 新华日报舆论监督
    一、舆论监督是党报的一个传统
        1、舆论监督的历史形成
        2、舆论监督的必要性
        3、舆论监督的方式与成效
    二、舆论监督的流变
        1、从强力到困境
        2、“打死老虎”现象
        3、“内参”的现状与未来
    三、前景与路径选择
        1、舆论监督与宣传部门的“和谐”
        2、党委政府“撑腰”与舆论监督的困境
        3、评论成为党报舆论监督的新武器
第九章 新华日报头版新闻话语形式
    一、话语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1、“话语”辨析
        2、话语模式
        3、话语折射
    二、党报话语的表达模式与风格
        1、《人民日报》国家话语的表达策略
        2、《中国青年报》的新闻叙述模式
    三、新华日报的新闻话语的变迁
        1、头版通讯标题的话语模式
        2、头版通讯内容的话语模式
        3、权威话语主体:从官员到专家
第十章 思考与前瞻
参考文献
后记

(10)做最佳公民读物 ——《南方周末》2011年改版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1.1 研究缘起
        0.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0.2 文献综述
    0.3 研究设计
        0.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0.3.2 研究方法
第1章 《南方周末》2011 年改版的原因
    1.1 《南方周末》2011 年改版背后精神的历史传承
        1.1.1 《南方周末》历史上的三次转型
        1.1.2 《南方周末》走的是一条精神缘的路
    1.2 《南方周末》2011 年改版的现实背景
        1.2.1 新传播环境下的市场竞争
        1.2.2 社会转型与受众心理的变化
        1.2.3 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及公民意识的凸显
第2章 《南方周末》2011 年改版的新闻理念
    2.1 多维视角下的“公民”
    2.2 《南方周末》眼中的“公民”
    2.3 《南方周末》眼中的“公民读物”
第3章 《南方周末》2011 年改版的新闻实践
    3.1 重视用户体验展示现代之美
    3.2 采用多重视角亲临事发之地
    3.3 突出价值观点体现思想之力
    3.4 均衡轻重快慢彰显节奏之变
第4章 《南方周末》2011 年改版的启示
    4.1 准确定位,形成独特风格
    4.2 发展数字化报业,实现媒体融合与共赢
    4.3 审时度势,做好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新年献词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框架理论的媒体新年献词研究 ——以《南方周末》《人民日报》(2000-2019)为例[D]. 罗渊.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2]《人民日报》社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1989-2002)[D]. 刘晓晶.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3]《人民日报》新年献词(1979-2018)研究 ——一种新闻阐释共同体的角度[D]. 顾月. 西北大学, 2019(12)
  • [4]《南方周末》元旦社论议题研究[D]. 李洁净. 内蒙古大学, 2018(01)
  • [5]《中国青年报》(1951-2013)社论与中国共青团的政治宣传演进研究[D]. 罗奥. 兰州交通大学, 2017(02)
  • [6]《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多层级研究[D]. 李兰兰. 黑龙江大学, 2016(02)
  • [7]《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议程设置研究[D]. 贾偲麟.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 [8]新加坡品德教育研究[D]. 刘罗茜.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8)
  • [9]党报头版要素研究 ——以新华日报(1978-2003年)为例[D]. 燕志华. 南京大学, 2014(03)
  • [10]做最佳公民读物 ——《南方周末》2011年改版初探[D]. 吕靓. 湘潭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新年贺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