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宝山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2001年宝山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一、2001年宝山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胡跃华,罗旭飞,吕萌,殷大鹏[1](2021)在《中国健康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水平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分析和评价中国健康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IgG抗体水平。方法系统检索CNKI、万方、CBM以及PubMed数据库有关中国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水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3日。使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横断面研究评价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4.0软件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年龄、省份、地区、性别、年代人群VZV IgG抗体水平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共纳入59篇文献(中文51篇、英文8篇)。质量评分为8分的22篇,7分的16篇,6分的15篇,5分的6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阳性率为64%(95%CI:60%~67%,I2=98.7%)。文献涉及国内22个地区的IgG抗体水平,其中云南省VZV IgG抗体阳性率最高(79%,95%CI:64%~93%,I2=94.7%);内蒙古自治区最低(50%,95%CI:46%~54%)。从不同地理分区来看,东北地区VZV IgG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1%(95%CI:69%~73%);华东地区最低,为62%(95%CI:57%~67%)。此外,城镇人口VZV IgG抗体阳性率高于农村人口(RR=1.08,95%CI:1.04~1.11);女性VZV IgG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RR=1.10,95%CI:1.08~1.11)。随着年龄增长,中国人群VZV IgG抗体阳性率在逐年增加;随着抽样时间变化,VZV IgG抗体阳性率也有所增加。结论中国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未来需要提高疫苗接种率以控制水痘暴发和降低发病率。

李智,崔晓娴,任佳,李崇山,沈妍琼,唐伟,费怡,杨天,钱晓华,杨彦基,李晓军,朱奇,张莉萍,陈泓泓,胡家瑜,孙晓冬[2](2019)在《上海市2018年D8基因型麻疹病毒病例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文中提出目的了解2018年D8基因型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通过中国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上海市2018年麻疹病例;对病原学标本进行MV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定型;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8年上海市鉴定发现7例D8基因型MV病例,其中3月发病2例、10-12月5例;6月龄1例、25-31岁6例;无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2例、免疫史不详5例。7例病例属于3起聚集性疫情:在出疹前7-21d有泰国旅行史2例;有日本旅行史2例及其密切接触感染1例;无外出旅行史1例及其密切接触感染1例。该7株D8基因型MV与本市2016年输入性D8基因型MV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1%-99.3%、98.0%-98.6%;与2015-2018年其他国家D8基因型MV的同源性为99.34%-100%。结论 2018年上海市发现的D8基因型MV病例为输入病例或输入相关病例。建议继续做好MCV接种工作,并开展高质量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

徐慧清,龚鹏,李晓军[3](2018)在《2009-2017年上海市宝山区麻疹疫情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2009-2017年宝山区麻疹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完善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宝山区2009-2017年麻疹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7年,宝山区共报告麻疹病例38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 19/10万,发病率最高为5. 62/10万(2009年),最低为0. 15/10万(2017年);非该市户籍人口发病率(2. 66/10万)高于户籍人口(1. 86/10万);病例以20~44岁青壮年为主(62. 83%),2岁以下儿童发病较多(17. 28%);工人和民工、散居儿童、家政家务、干部职员和商业服务人员等是麻疹高发人群。92. 93%病例无MCV免疫史或不详。结论:麻疹疫情波动性较大,应警惕反弹可能。建议进一步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做好适龄儿童麻疹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同时开展成人麻疹疫苗接种工作,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从而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田雨溪[4](2017)在《吉林省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天花、脊髓灰质炎被消除之后,麻疹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下一个亟待消灭的传染病,也是我国要重点控制的传染病。因此,我国特别重视麻疹的消除工作,自建国初期以来,我省麻疹发病率总体呈逐步下降趋势,从1977年起,由于一些政策的出台和麻疹策略的逐步完善,近些年的发病处于较低且平稳的状态,但是仍偶有年份出现麻疹暴发现象,由此可见,研究近65年的麻疹发病情况及探讨相应地区、时间、人群因素是很有必要的,找到可能引起麻疹暴发的原因,对今后消除麻疹的工作提供依据。通过对麻疹发病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哪些原因可能引起麻疹的暴发、周期性反复发生和聚集性发病。从而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对今后的策略转变或完善能够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将吉林省19502015年麻疹病例收集整理起来,麻疹三间分布资料(包括麻疹的地区、时间、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等)收集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吉林省麻疹监测信息与麻疹统计学年鉴,人口基本资料(吉林省常住总人口数)收集自麻疹统计学年鉴。由于统计学年鉴中按照人群分布的数据缺失19501981年的记录,所以仅分析计划免疫时期第二阶段、计划免疫时期第三阶段和免疫规划时期麻疹发病的性别、年龄和职业流行病学特征。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吉林省1950-2015年麻疹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等。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分别分析麻疹发病趋势及发病率、构成比的统计学差异。运用微软电子表格(Microsoft Excel)2010归纳、初步整理分析麻疹疫情数据,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PSS)SPSS16.0统计分析数据,用卡方检验对定性数据资料进行结果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01为差异有显着性。麻疹发病率的计算方法为麻疹发病数与总人口数的比值(/10万);麻疹构成比的计算方法为麻疹阶段发病数与总发病数的比值(×100%)。结果吉林省麻疹发病率变化及特征:19502015年吉林省累计上报麻疹发病数1710557例,其中麻疹自然流行期(19501977年)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94.69%,死亡病例数31078例,其中死亡病例占总死亡数的95.74%,计划免疫前期发病比自然流行期明显下降;计划免疫时期(19782000年)吉林省麻疹发病数下降比较显着,占总发病数4.42%;免疫规划时期(20012015年)麻疹发病数占总发病数0.89%,期间2006年出现麻疹暴发疫情,报告发病率达到最高峰,为17.41/10万;2009年、出现小高峰,报告发病率8.79/10万。随后的2011年、2012年、2013年发病率持续较低,分别为0.08/10万、0.08/10万、0.61/10万,均达到1.00/10万以下,2014年发病呈突然回升趋势,报告发病率上升至11.81/10万。吉林省麻疹地区分布特征:吉林省中部是麻疹发病高发地区。各接种时期高发市(州)主要为长春市与吉林市。各时期麻疹高发地区没有很大变化,总体集中在长春市和吉林市,其次为松原市、四平市。吉林省麻疹时间分布特征:吉林省麻疹高发月份普遍为36月份,即春季高发,呈较明显季节性,36月份发病人数占总人数的58.62%。吉林省麻疹人群分布特征:麻疹各免疫策略时期男女发病数基本相同,不同时期之间比例也基本没有变化,我省女性发病数普遍比男性偏低。吉林省在各个免疫策略时期的高发年龄段从部分集中在小年龄组逐渐变为分布到小年龄组和青年组。吉林省各时期麻疹高发职业类型基本一致,均为散居儿童和学生,其次是工人、幼托儿童,家政、家务、待业和其它职业。结论(1)吉林省麻疹发病有地区集中性,主要集中在吉林省中部;(2)季节分布特点明显,发病均发生在36月份;(3)性别分布均为男性高于女性;(4)高发年龄段后移,从计划免疫时期的小年龄组变为免疫规划时期的小年龄和青年组的“双峰式”;(5)散居儿童以及学生是主要的高发人群。

李傅冬[5](2013)在《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浙江省常见传染病的辅助分类模型,可依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等信息对疾病进行分类和判别。帮助公共卫生现场处置人员在暴发现场快速科学地识别疫情类别,为疫情处置争取先机,以便于及时有效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为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通过对近些年浙江省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得出浙江省常见的传染病病种作为本研究的疾病范围。通过查询历史疫情文献、法定传染病报告网络等方法收集这些传染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率等数据。应用贝叶斯分类算法建立分类模型,采用SAS软件完成程序编写。并用3起历史疫情的个案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25种浙江省常见的传染病。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手足口病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93.55%,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1秒;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60.61%,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0秒;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88.73%,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3秒。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浙江省常见传染病的辅助分类模型,输入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等指标,可计算各类可能发生的疾病的概率,并按概率进行排序、输出判别列表,完成疾病分类判别。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较快的分类速度,且在可解释性、伸缩性和稳健性等方面表现较好,符合实际应用要求。

李晓军,杨佳平,徐慧清,吴铭,朱奇,陈永君[6](2012)在《上海市宝山区2004~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宝山区2004~2008年麻疹发病情况,为麻疹消除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数据,对2004~2008年宝山区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宝山区2004~2008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621例,确诊443例,年发病率最高13.01/10万,最低2.06/10万,明显高于往年。病例以15~35岁人群为主,时间相对集中于13~24周,发生暴发疫情共12起,呈局灶性暴发。麻疹疫苗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96.46%。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阳性率为88.92%。结论麻疹发病人群逐渐向大年龄人群转移,病例以外来流动人口为主,要达到消除麻疹目标,应加强儿童(特别是外来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和及时率,并提高成人麻疹疫苗的接种覆盖率。

祝绯飞[7](2009)在《拱墅区外来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与需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旨在探索外来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了解该人群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为完善流入地公共卫生机制,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从拱墅区中先抽取康桥镇作为一级抽样单元,再从康桥镇中抽取西杨村和吴家墩村作为二级抽样单元,然后在西杨村和吴家墩村中对外来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以SPSS15.0对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外来流动人口中男女比例为1:0.89,以20-30岁为主,大约占53.73%;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初中所占比例较大,大约占58.11%;从职业分布来看,生产及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服务业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大约占41.49%。流动儿童接种率为89.48%,低于我区常住儿童接种率。外来流动人口中无医疗保障者大约占31.64%,两周患病率为1.1.%,患病后就诊率为81.8%。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意识差,仅41.10%在怀孕时建立了孕产妇保健册并按时检查。外来流动人口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并且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有关。结论:康桥镇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与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实行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机结合,根据需求界定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增加公共卫生投入,缓解公共卫生不足是当务之急。本研究为保障流出地和流入地公共卫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外来流动人口这一弱势群体健康的关注,是体现社会公平性的一项有益举措,有利于全面提高外来流动人口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袁国平,于科,金凯[8](2008)在《上海市宝山区2001—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宝山区近6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病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近6年来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06年全区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6种14 270例,年发病率在163.33/10万213.67/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08.76/10万,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稳中有降;与上海市比较,传染病发病顺位有所不同;外来人员发病(年均发病率276.4/10万)显着高于本区居民(年均发病率155.12/10万)(2χ=1063.09,P<0.01);肠道传染病发病显着下降;肺结核疫情居高不下;性传播疾病成为甲乙类传染病的主要构成部分。[结论]传染病虽然得到了明显控制,但防治形势不容乐观,需加强外来流动人口防治力度,加大重点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的防治。

李玉偿[9](2004)在《环境与人:江南传染病史研究(1820-1953)》文中认为1820-1953年江南地区环境的变化可以分为缓慢变化、较大变化和剧烈变化三种。环境的缓慢变化使得病原体与人最终达到一种平衡。环境的较大变化和剧烈变化打破了这种平衡。这种平衡的打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病原体和宿主各自的生态系统的变化,从而使通常情况下原本相离的生态因子互相靠近。另一种是自然力量或者社会力量对生态系统中各个原本相关的因子的强烈干扰,促使其发生剧烈的变动。作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病原体与人之间也存在着一种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关系。有的病原体在1820年之前已经与江南地区的人达成一种平衡,有的在1820-1953年间由不平衡完成了平衡,有的在这一段时间里这种转换正在进行当中。1953年前传染病对人口死亡、人口生育和人口身体健康所造成的深刻影响促使江南民众采取措施,减轻或者消弭这种影响。从清末开始,公共卫生机构不断由主要城市、一般城市、市镇和乡村扩张,在1950年代完成。公共卫生的主要内容是消除传染病赖以生存的环境因素、提高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患者进行治疗。这样,环境、病原体与人之间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其表征就是传染病逐渐被控制在一个相当低的发病率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江南的历史,既是环境、病原体与人相互影响的历史,也是环境、病原体与人相互作用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公共卫生成为国家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病原体与人的关系也因此达成新的平衡。尽管如此,由于人与微生物环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危机始终存在,我们没有理由对于人类将来的历程持乐观的态度。

李晓军,徐慧清,李明珠,陈美英,宓荣刚[10](2003)在《2001年宝山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使用和接种质量的提高,宝山区麻疹的发病逐年下降。至90年代,常住人口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而外来流动人口麻疹发病率波动在5-10/10万之间。2001年我区麻疹发病率显着高于往年水平。现将2001年宝山区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二、2001年宝山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宝山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上海市2018年D8基因型麻疹病毒病例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麻疹病例定义
    3流行病学调查
    4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
    5序列测定和分析[7]
结果
    1 2018年麻疹流行概况
        1.1 报告发病情况
        1.2 病原学特征
    2 D8基因型麻疹病例流行特征
        2.1 时间和地区分布
        2.2 人群分布
        2.3 临床症状
        2.4 流行病学关联
    3 D8基因型MV株的基因特征
讨论

(3)2009-2017年上海市宝山区麻疹疫情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相关定义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2 时间分布
    2.3 人群分布
        2.3.1 年龄分布
        2.3.2 性别、户籍、职业分布
    2.4 暴发疫情
    2.5 麻疹病例MCV免疫史
    2.6 医疗机构暴露史
    2.7 就诊史
3 讨论

(4)吉林省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吉林省疫苗免疫策略发展过程
        1.1.2 吉林省麻疹地理、人群分布特点
        1.1.3 国内外麻疹流行情况
        1.1.4 免疫规划及强化免疫定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吉林省疫情资料汇编
        2.1.2 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系统
    2.2 麻疹监测
        2.2.1 监测病例定义
        2.2.2 监测病例分类
    2.3 麻疹暴发
        2.3.1 麻疹暴发定义
        2.3.2 麻疹暴发疫情
    2.4 研究方法
    2.5 消除麻疹方案
第3章 结果
    3.1 吉林省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3.1.1 吉林省不同时期地区分布特点
        3.1.2 吉林省不同时期时间分布特点
        3.1.3 吉林省不同时期人群分布特点
第4章 讨论
    4.1 吉林省麻疹总体发病率结果分析
    4.2 吉林省不同时期麻疹地区分布结果分析
    4.3 吉林省不同时期麻疹季节分布结果分析
    4.4 吉林省不同时期麻疹人群分布结果分析
        4.4.1 吉林省不同时期麻疹性别分布结果分析
        4.4.2 吉林省不同时期麻疹年龄分布结果分析
        4.4.3 吉林省不同时期麻疹职业分布结果分析
    4.5 建议与对策
        4.5.1 做好麻疹预防接种基础工作
        4.5.2 适时调整免疫策略
        4.5.3 加强麻疹监测工作
        4.5.4 加强宣传工作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5)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次
1 引言
    1.1 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
    1.2 浙江省各类传染病防制现状
    1.3 浙江省传染病辅助分类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确定疾病范围
    2.2 分类模型设计
    2.3 数据收集、存储、整理
    2.4 模型程序编写
    2.5 模型验证
    2.6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总结
3 研究结果
    3.1 纳入疾病类别
    3.2 文献数据收集结果
    3.3 模型验证结果
4 讨论
    4.1 模型性能
    4.2 贝叶斯分类算法在本研究中应用的优点
    4.3 相关问题的说明
    4.4 本研究创新点
    4.5 今后研究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变量名表
    附录二 SAS程序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上海市宝山区2004~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2.1.1 时间分布
        2.1.2 地区分布
        2.1.3 人群分布
        2.1.4 暴发疫情分析
        2.1.6 病例发病前就医情况
    2.2 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与抗体水平监测情况
3 讨论

(7)拱墅区外来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与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
2 资料来源与方法
    2.1 调查样本量的确定
    2.2 样本人群确定
    2.3 调查方法和内容
    2.4 质量控制
    2.5 资料整理及数据分析
        2.5.1 数据的整理
        2.5.2 数据的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健康知识情况
    3.3 健康行为部分:
    3.4 疫苗预防接种情况
    3.5 传染病防制知识调查
    3.6 妇女保健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发表文章

(8)上海市宝山区2001—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2 主要流行特征
        2.2.1 发病率
        2.2.2 疾病谱
        2.2.3 流动人口发病率
        2.2.4 肠道传染病
        2.2.5 性病
        2.2.6 呼吸道传染病
        2.2.7 虫媒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2.2.8 其他
3 讨论

(9)环境与人:江南传染病史研究(1820-1953)(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医史学和历史学对传染病史的研究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三节 研究资料
    第四节 概念界定
第二章 环境与人:江南传染病的生态背景
    第一节 乡村环境与传染病
    第二节 城市环境与传染病
    第三节 贫民、难民与传染病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三章 1820-1912 年的传染病
    第一节 1820-1912年江南县志疫情辨析 29一 问题的提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嘉庆至宣统年间江南县志疫情辨析
    第二节 县级以下单位疫病:以乡镇志为资料
    第三节 清代中后期江南通商口岸地区的传染病
        一 宁波
        二 镇江
        三 苏州
        四 上海和杭州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四章 1912-1953 年的传染病与流行病学转型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特征和病种
        一 苏州
        二 湖州
        三 江南其他地区
    第二节 城市和乡村传染病及人口死亡
        一 南京
        二 上海市区及郊县
        三 苏州
        四 奉化和鄞县
        五 江阴峭岐镇
    第三节 1951-1954年的传染病及人口死亡
        一 南京市区和郊区
        二 上海市区和杭州市区
        三 一般城镇和乡村:1951-1952年的嘉定城厢和郊区
        四 1954年嘉兴专区各县市全年传染病患病及死亡人数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五章 1870-1940年上海公共租界的传染病(上)
    第一节 死亡记录、人口数据与传染病的含义
        一 人口死亡记录
        二 人口数据和死亡记录的统计口径
    第二节 传染病死亡人口在死因构成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节 影响公共租界传染病的人口因素
        一 人口年龄构成
        二 人口生活程度和人口密度
    第四节 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动与传染病的关系
    第五节 预防医学与传染病波动
    第六节 本章结论
第六章 1870-1940年上海公共租界的传染病(下)
    第一节 各类传染病死亡人数和死亡季节
        一 各类传染病死亡人数及比重
        二 各类传染病死亡季节
    第二节 烈性传染病死亡人数所占的比重
    第三节 各种呼吸道传染病长时段特征和影响
        一 天花
        二 肺结核与其他结核
        三 麻疹
        四 猩红热
        五 白喉
        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七 百日咳
    第四节 各种肠道传染病死亡人数
        一 霍乱
        二 伤寒
        三 痢疾
    第五节 各种动物源性传染病死亡人数
        一 鼠疫
        二 其他动物源性传染病
    第六节 其他种类传染病死亡人数
        一 虫媒传染病
        二 各种性传播疾病和蠕虫病死亡人数
    第七节 本章结论
第七章 战争中的传染病问题:以太平天国时期为例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传染病对战争和军队的影响
    第三节 传染病对战区民众的影响
    第四节 鼠疫、霍乱与战区人口
    第五节 本章结论
第八章 江南城市霍乱病史研究(上)-- 上海城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上海城区霍乱流行史
    第三节 “地方病”还是“外来病”
    第四节 上海霍乱弧菌之演化
    第五节 上海城区霍乱发生或流行的背景
    第六节 华界、租界对霍乱的不同预防措施
    第七节 本章结论
第九章 江南城市霍乱病史研究(下)-其他城市与霍乱对公共卫生的触动
    第一节 江南其他城市霍发生或流行机制
        一 霍乱传播途径
        二 江南其他城市霍乱发生或者流行机制
    第二节 霍乱对公共卫生的触动
        一 霍乱的治疗
        二 霍乱与防疫机关的设立
    第三节 本章结论
第十章 地理环境与江南地区的血吸虫病和钩虫病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江南地区的血吸虫病
        一 江南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史
        二 血吸虫病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
        三 水系、植被与钉螺的分布
        四 水源之污染与疫水之接触
    第二节 地理环境与江南地区的钩虫病
        一 江南地区钩虫病流行史
        二 钩虫病对于健康的危害
        三 江南地区钩虫病的传播途径
        四 粪便管理与上海城乡之间的钩虫病流动
        第三节 本章结论
第十一章 清代以来苏州城市的公共卫生-- 以环境卫生和防疫为中心
    第一节 清代苏州城区的环境卫生与防疫
    第二节 1912-1937年的传染病防治和环境卫生
        一 “救疫”与“防疫”:政府在1918年和1926年疫病中的角色
        二 “救疫”医院:慈善事业中的国家力量
        三 环境卫生整饬
    第三节 1937-1949年的防疫与环境卫生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十二章 民国时期江南公共卫生的扩张
    第一节 1912-1937年间公共卫生的扩张
        一 烈性传染病对于卫生机构建立的触动
        二 中西医论争及对医者和民众的不同影响
        三 1912-1937年的卫生机构的扩张与公共卫生
    第二节 城乡之别:1945-1949年浙北地区的公共卫生
        一 嘉兴
        二 吴兴
        三 硖石镇
    第三节 本章结论
第十三章 结论:环境、病原体与人
    一 “结构”:环境对传染病的影响
    二 剧烈变化:环境异常变动对传染病的影响
    三 不适应与适应:病原体及其变化对传染病的影响
    四 病种及长时段流行特征
    五 传染病对于人的影响
    六 公共卫生:人对病原体的认识和对环境的改造
    七 疾病生态:平衡与不平衡
参考文献
后记

四、2001年宝山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健康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水平的Meta分析[J]. 胡跃华,罗旭飞,吕萌,殷大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09)
  • [2]上海市2018年D8基因型麻疹病毒病例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J]. 李智,崔晓娴,任佳,李崇山,沈妍琼,唐伟,费怡,杨天,钱晓华,杨彦基,李晓军,朱奇,张莉萍,陈泓泓,胡家瑜,孙晓冬.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9(06)
  • [3]2009-2017年上海市宝山区麻疹疫情特征分析[J]. 徐慧清,龚鹏,李晓军.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8(12)
  • [4]吉林省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D]. 田雨溪. 吉林大学, 2017(10)
  • [5]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D]. 李傅冬. 浙江大学, 2013(03)
  • [6]上海市宝山区2004~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 李晓军,杨佳平,徐慧清,吴铭,朱奇,陈永君. 现代预防医学, 2012(17)
  • [7]拱墅区外来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与需求研究[D]. 祝绯飞. 浙江大学, 2009(11)
  • [8]上海市宝山区2001—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 袁国平,于科,金凯.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8(04)
  • [9]环境与人:江南传染病史研究(1820-1953)[D]. 李玉偿. 复旦大学, 2004(01)
  • [10]2001年宝山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 李晓军,徐慧清,李明珠,陈美英,宓荣刚. 职业与健康, 2003(01)

标签:;  ;  ;  ;  ;  

2001年宝山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