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 Web 服务安全性

XML Web 服务安全性

一、XML Web service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万振楠[1](2020)在《边云一体化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边缘计算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致力于将边缘计算平台和云计算平台进行整合,实现“边云一体化”。因此,如何在边云一体化环境下实现对单一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和管理成为了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边云一体化环境下的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并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以及详细设计等方面对平台进行了整体描述。平台采用MVC框架模式,利用MySQL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工具,创新性的应用了迁移学习模型,并融入了“零信任网络”的核心思想。作者独立设计并实现了以下内容:(1)用户身份认证模块:采用了“零信任网络”中的用户信任思想,利用静态口令认证与CA数字证书认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身份认证,认证完成后,通过单点登录实现“一处登录,处处登录”,增强了平台的安全性与用户体验。(2)个人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用户信息自管理功能,包括口令修改、个人信息管理、身份注销、平台信息查看等功能。(3)用户管理模块:平台创新性的融入深度学习的思想,利用迁移学习模型对用户的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该模型效果显着。主要包括用户行为监测、用户数据备份、用户身份管理等功能。(4)平台管理模块:实现了管理员对平台的智能性管理,平台可以筛选出不安全用户,方便管理员操作。主要包括平台状态查看、平台信息发布以及平台使用帮助等内容。(5)提供WebService接口模块:平台为第三方程序提供了WebService接口,无须考虑操作系统以及编程环境即可与平台进行交互,提高了平台的可扩展性。采用了“零信任网络”的设备信任思想,当其它程序申请连接WebService接口时,需要提供本机Mac地址并进行绑定,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最后,论文通过设计测试用例对平台进行了功能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集稳定性、安全性、易操作性和智能性于一身,同时具有良好的健壮性和使用体验。目前该平台已在北京交通大学的实验室进行了部署,并且进行了试用,效果良好。

韦杰[2](2019)在《基于Web Service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政府部门的推广和应用,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交换的数量越来越大,频率也越来越高,并发性也越来越多,加上数据安全传输和访问控制的要求,简单的Web Service技术在数据共享交换的应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国家、省、市三级的数据交换。Web Service技术在电子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应用,既要满足跨网库表、文件或文件夹、服务接口等数据交换方式的需求,也要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交换模式。目前,在数据共享交换方面,可以通过API网关和数据监控分析提高Web Service技术的效率和安全。本文以解决政府部门不同网络的数据共享交换和数据安全、稳定传输的目标为导向,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对电子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和主要功能进行研究设计,重点研究了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传输模式,介绍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功能架构,介绍了 XML的三阶段重构算法和接口安全认证方式,研究如何通过API网关设计和数据监控分析提高Web Service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首先,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电子政务数据交换现状及应用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基本功能结构及其实现方式,重点介绍了EDI、ETL、中间件数据交换技术的特点,简要介绍了 XML与Web Service技术的重点内容。其次,提出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体系结构和整体设计方案,设计了不同网络场景的数据交换模式,设计了数据共享交换的主要功能,重点对流程、数据库、API网关和数据监控及算法进行了设计。第三,基于现有网络传输技术和系统架框,提出了优化数据交换性能的方法,优化了 XML大数据包数据交换方式。该方式的主要思路和过程是采用数据表创建、目标排序、建立结构树三阶段对XML文档进行重构。该算法可以提高大量数据交换的速度,在一定程序上解决Web Service交换大规模数据的缺陷。第四,结合Web Service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重点设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API网关、数据监控的主要功能和实现方式。,研究设计了 API网关接口注册、服务管理、行为分析、IP黑白名单、流量控制等功能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应用,介绍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安全告警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实现流程。最后,以省级电子政务数据共享与交换为验证场景,测试本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主要技术在电子公文交换和政务数据交换的应用,列举基本的测试用例,同时对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响应时间、并发量等性能进行了测试。验证所提出方案的可行性。

胡彦宇[3](2017)在《复杂系统仿真数据交换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复杂系统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复杂系统仿真不仅在组成规模上越来越大,涉及的学科领域也越来越广。在复杂系统仿真过程中,由于复杂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内部使用不同学科领域的模型、分析工具来进行仿真计算,在产生大量异构数据的同时,也使得不同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内部数据交换变得困难。因此,在复杂系统仿真过程中如何合理设计数据交换模块,满足复杂系统仿真的需求,是复杂系统仿真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复杂系统仿真数据交换技术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目前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基础上,针对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需求,设计实现了Muli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并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其有效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进行研究。分别对基于文本的的XML、JSON和产品数据交换技术,基于二进制的共享内存技术、数据包技术,基于SOA框架的Web Services和WCF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不同数据交换技术的优点与不足。其次,针对MultiDAS环境特点与结构组成,分析了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需求,并根据需求利用WCF技术、JSON技术、自定义数据包、STEP技术、共享内存技术搭建了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总体框架;然后,根据MultiDAS结构组成,从客户端与主控引擎之间、主控引擎与各节点端之间、各节点端之间和节点端内部模型之间四个方面对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进行了具体实现。最后,以大展弦比机翼气动结构耦合分析计算为实例对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进行了验证。通过与课题组早期手动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焦继笑[4](2016)在《基于Web Services和Quartz的数据整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要求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数据资源能够实现共享、交换、整合集成和再利用。但是由于业务差异和信息化建设周期不同,数据资源分散的存储于不同的网络节点中,服务于单一系统,逐渐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数据的利用率低下,数据潜在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整合成为关键,企业通过对分散的数据源进行数据提取、数据转换、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处理来实现数据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本文设计的数据整合系统旨在以整合有关应急数据为主题,收集整合来自中石油各企业不同数据源中的数据资源,为中石油应急管理系统的正常有效运作提供数据服务支撑。本系统使用Web Services技术结合数据仓库来整合分散异构的数据资源。通过XML转换数据,屏蔽数据异构性,使用Quartz定时调度Web服务,定期更新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保持数据的活力。作者本人参与了数据整合系统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从系统需求分析、系统环境搭建与测试、数据库表设计、数据结构映射设计、代码实现与测试到系统上线后运维和性能优化等全部过程。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 参与了系统的需求分析,确定收集数据的主题、主题内容以及主题之间的关系,并制定相关文档。(2) 参与了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通过调研已有的数据整合解决方案,结合实际需要,整合不同的框架,并测试框架的可用性。(3) 采用从对象模型到物理模型方式设计数据库主题表,并且设计数据库表与XML Schema的结构映射规则,编写并维护XML Schema定义文件。(4) 参与了大量的Web Services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与测试工作。(5) 系统上线后,逐渐发现系统的性能越来越差,经过分析日志,采用JAXB实现对XML的解析,优化系统性能,对数据库表建立分区,提升数据库的查询速度,从而优化了数据库性能。数据整合系统已经上线运行,整合了中石油不同企业的30多个数据源中的有关应急方面的数据,为中石油应急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和辅助决策提供了多样化的且可靠的数据服务保障。

吕佳[5](2016)在《基于Web服务的异构数据源集成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科研管理各机构陆续建立了科研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在建设时,缺乏统一的协调和规划,大都采用不同的技术平台、数据存储技术、数据结构,形成了大量的异构和自治的数据源,严重了妨碍了系统间的数据交互。由于管理层级和管辖范围的划分,各科研机构所管理的数据不同,科研管理人员在处理业务时经常需要参考其他机构的科研数据。如何实现各机构间的数据共享,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Web服务的异构数据源集成平台。本文首先对科研管理系统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了国内外现有数据集成方法的不足,根据科研数据的特点,梳理了异构数据源集成平台的需求,提出了Web Service与中间件方法思想相结合的方案;然后基于Java EE框架,采用Spring Integration企业集成技术以及Web Service跨语言、跨平台远程调用技术实现各系统间的松散耦合连接,通过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按照软件开发的流程,完成了异构数据源集成平台各部分的分析、设计与实现;最后,对平台的进行整体的测试和分析,确保平台功能的准确性和健壮性。本异构数据源集成平台为各科研机构提供了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从而实现各机构间数据信息的共享。数据的安全有效共享,减少了冗余数据的存在以及重复功能的开发,加快了科研系统业务功能的开发进度,使得各机构工作人员更加充分的利用现有数据的价值,大大提升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

毛文卉[6](2015)在《基于Web Service的安全数据交换引擎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管理层级和管辖范围的划分,科研管理各机构所管理的数据不同,但是,每个机构都不是独立的,存在获取其他机构数据作为参考,即数据交换的需求。目前,科研管理的各个机构都拥有了自己的信息化系统,但是各系统部署平台、实现方式不一样,所使用的数据库系统和数据结构也有很大差异,导致目前的数据交换方式,主要是依靠手工处理文件,然后通过网络传输,不能保证科研管理的时效性和安全,而且非常容易出错。本文针对这样的现状和需求,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Web Service的数据交换引擎来自动完成数据的交换。本文首先对科研管理中数据交换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其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整理需求,并调研主流的数据交换技术;然后通过数据交换引擎进行分析和设计,将其划分四个主要的部分:同步模块、安全机制、数据入库模块和任务配置模块;接着采用Java EE体系结构、B/S模式来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使用Web Service技术来实现数据的交换,采用DH密钥交换算法实现密钥协商,采用数据签名技术解决中DH密钥交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中间人攻击,采用对称加密技术用协商好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实现安全的数据交换引擎;最后对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各个模块均正常运行,提升了数据交换的效率和安全性。

孟亦周[7](2015)在《基于Web Service的SOA信息交互机制与安全效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面向服务架构SOA已经成为包含金融经济、军事指控、医疗保健等信息应用系统首选的体系架构,并凭借其跨平台、松耦合、易于集成等技术优势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Web Service作为实现SOA的最佳方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作为Web Service交互的核心协议,为了达到简单易用和可扩展的目的,其安全问题并没有被过多的考虑,这也制约了Web Service的发展。传统的安全措施只能在传输层上保证点到点的安全,并不能完全满足Web Service对安全应用的迫切需求,这给Web Service的安全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针对基于Web Service的SOA应用系统中信息交互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在分析了Web Service关键协议SOAP的安全性和脆弱性的基础上,针对所面临的潜在Web Service攻击威胁,通过对SOA中Web服务交互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Axis2的信息安全交互机制。该机制可以实现SOAP消息的XML签名和XML加密等,而且可以有效地防御XML参数篡改注入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和XML外部实体引用攻击。在Apache Axis2框架下,将SOA服务作为典型应用,设计和实现了基于SOA的应用系统的安全交互模型。通过对采用安全交互机制的基于SOA的应用系统进行安全效能测试,分析仿真系统的CPU和内存资源的占用情况,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Web Service的SOA信息安全交互机制的攻击防御有效性。

谷晨冰[8](2015)在《基于WebService的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现有很多采用不同编程语言、运行平台和通信协议开发的系统,各系统之间的差异会造成高代价的系统集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阻碍网络应用的发展,因此需要采用Web Service技术来解决。Web Service技术可以在现有的各种异构平台的基础上构筑一个通用的、与平台和语言无关的技术层,各种不同平台上的应用依靠这一技术层来实现彼此的连接和集成。虽然Web Service可以解决系统集成的难题,但是日益严峻的Web Service系统的安全问题一直阻碍着Web Service技术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一个有效的方法来提高Web Service系统的安全性。以此为背景,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基于Web Service的安全防护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安全控制客户端和综合安全管理服务器。当用户向Web Service应用服务器提交服务请求时,安全控制客户端就会采集系统中的各项安全参数信息,并将这些参数信息上报给综合安全管理服务器,综合安全管理服务器将接收到的安全参数输入到自身的网络保护质量评价模块中,经此模块的计算,得出一个衡量当前系统安全状况的分值,综合安全管理服务器将此评价结果和安全策略下发至安全控制客户端,安全控制客户端根据此评价结果,结合系统的安全策略,生成相应的安全决策,来决定是否允许用户的服务通过。2.构建网络保护质量评估模型。引入网络保护质量的概念在系统中构建此模型,用于评估系统的安全指数,当系统的安全指数过低时就禁止用户的服务请求,以免用户的网络服务遭到攻击;当安全指数处于一个中间范围时,就给用户返回一个关于当前系统安全状况的警示信息,由用户自主选择是否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服务请求;当安全指数较高时,就自动允许用户的服务请求通过,以此来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环境的安全性。并根据此模型搭建了Web Service安全防护系统。综上所述,本论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Web Service的安全防护系统,保障了用户主机与Web Service服务器之间的安全交互。

刘光明[9](2013)在《基于Web Services的工程监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结合监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就当前监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管理观念落后、标准化程度低、信息技术滞后、档案资料归档不及时、监理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就提高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资料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程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而规避工程监理中的各项风险:1)、本文从国内外建设工程监理的发展状况出发,揭示了我国当前建设工程监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引出本文研究的意义与内容。2)、通过分析工程监理风险的主要内容及对策,探索计算机信息管理在质量、投资、进度和安全目标风险分析中的应用方式,体现了《监理规范》对监理工程师进行项目目标风险分析的新要求。3)、本文论述了基于Web Services工程监理信息系统具备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该信息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并且主要叙述了进度控制子系统、投资控制子系统、质量控制子系统、合同管理子系统的功能及逻辑结构图。通过工程监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及利用,旨在加强对各个监理项目部的监控与管理,实现工程的科学管理、标准作业、专业服务、规范运行、以人为本、环境友好、持续改进、安全健康的管理方针,提高监理工作质量,降低管理成本。

吴辰曦[10](2013)在《企业ERP系统信息集成中间件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的兼并整合时有发生。集团公司内部的各个子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在实施上也有先有后且实现程度参差不齐。采用的ERP系统应用环境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方面都有可能存在差异。从全局角度看,各个子公司在信息化过程中都针对各自的数据源建设了大量的应用系统。而这些系统只能满足于某一子公司的某一特定的业务需求,这样就难于对集团企业以全局角度进行查询和决策分析。集团企业难以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为此需要将各个子公司如“孤岛”式的ERP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以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提高企业快速决策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实现集团企业ERP系统信息集成,成为当今现代企业信息化发展十分迫切的需求,该项研究对于提升集团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该课题是来自生产企业客观需要又具有相当技术难度的热点研究问题,十分值得研究。本文针对目前集团企业内部各子公司ERP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给出了基于多层Web Services技术构建中间件的企业ERP系统集成体系结构和实现框架。本文除了基于Web Services集成体系框架进行研究,为了解决集成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还对涉及的XML安全方面进行了研究,较大程度地提高集成系统的安全性。本信息集成系统实现集团企业范围下全局查询与决策分析,为全面迅捷的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为信息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XML Web service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XML Web service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边云一体化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1.1.1 项目的背景
        1.1.2 项目的意义
    1.2 课题相关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主要内容和论文的组织结构
2 身份认证平台相关理论及技术综述
    2.1 单点登录技术
    2.2 CA数字证书认证技术
    2.3 WebService技术
        2.3.1 Web Service接口的组成
        2.3.2 Web Service的实现过程及特点
    2.4 深度神经网络相关知识
        2.4.1 卷积神经网络
        2.4.2 孪生神经网络
    2.5 本章小结
3 边云一体化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平台需求分析
    3.1 需求分析综述
        3.1.1 平台参与者分析
        3.1.2 平台特点分析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身份认证功能
        3.2.2 个人信息管理功能
        3.2.3 用户管理功能
        3.2.4 平台管理功能
        3.2.5 提供交互接口功能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边云一体化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平台概要设计
    4.1 平台设计目标
    4.2 平台总体功能结构
    4.3 平台技术实现架构
        4.3.1 技术架构分层实现
        4.3.2 技术架构实现过程
    4.4 数据存储及实现方式
        4.4.1 数据库结构设计
        4.4.2 实现方式
    4.5 本章小结
5 边云一体化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平台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用户身份认证模块
        5.1.1 身份认证
        5.1.2 单点登录
    5.2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
    5.3 用户管理模块
        5.3.1 用户信息管理
        5.3.2 用户身份管理
    5.4 平台管理模块
    5.5 提供WebService接口
    5.6 本章小结
6 平台展示与测试
    6.1 平台功能测试与运行结果展示
    6.2 平台性能测试
        6.2.1 平台安全性测试
        6.2.2 平台智能性测试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Web Service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技术概述
    2.1 基于EDI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
    2.2 基于ETL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
    2.3 基于JSON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
    2.4 基于XML和Web Service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
        2.4.1 Web Service技术概述
        2.4.2 Web Service技术的发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与分析
    3.1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需求分析
        3.1.1 业务需求
        3.1.2 功能需求
        3.1.3 设计目标
    3.2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体系结构
    3.3 数据交换方式
        3.3.1 同网交换模式
        3.3.2 跨网交换模式
    3.4 主要功能
        3.4.1 连接管理功能
        3.4.2 目录管理功能
        3.4.3 资源管理功能
        3.4.4 对接功能
        3.4.5 数据调用功能
    3.5 数据交换流程
    3.6 主要数据库
    3.7 API网关
    3.8 数据监控
    3.9 XML大数据包交换
    3.10 数据安全
    3.11 接口安全认证
    3.12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现与测试
    4.1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部署
    4.2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应用
        4.2.1 基于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电子公文交换应用
        4.2.2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在政务数据交换的应用
    4.3 测试
        4.3.1 功能测试
        4.3.2 性能测试
        4.3.3 安全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束语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复杂系统仿真数据交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2 产品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3 基于SOA框架的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常用数据交换技术
    2.1 引言
    2.2 基于文本的数据交换技术
        2.2.1 XML数据交换技术
        2.2.2 JSON数据交换技术
        2.2.3 常用产品数据交换技术
    2.3 基于二进制的数据交换技术
        2.3.1 共享内存
        2.3.2 数据包
    2.4 基于SOA框架的数据交换技术
        2.4.1 SOA概述
        2.4.2 Web Services技术
        2.4.3 WCF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设计
    3.1 引言
    3.2 MultiDAS环境特点
    3.3 MultiDAS环境结构组成
    3.4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需求分析
        3.4.1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总体需求
        3.4.2 MultiDAS环境各部分之间数据交换需求
    3.5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方法总体架构设计
    3.6 WCF通信架构设计
    3.7 仿真客户端与主控引擎之间数据交换设计
        3.7.1 模型信息
        3.7.2 仿真任务设计信息
    3.8 主控引擎与各节点端之间的数据交换设计
        3.8.1 节点信息
        3.8.2 仿真结果数据与任务运行控制指令
    3.9 各节点端之间的数据交换设计
    3.10 节点端内部模型之间的数据交换设计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实现
    4.1 引言
    4.2 MultiDAS环境通信架构搭建
        4.2.1 WCF服务层的建立
        4.2.2 业务逻辑层的建立
        4.2.3 客户层的建立
        4.2.4 访问点配置
    4.3 JSON文件的创建与解析
        4.3.1 JSON文件创建
        4.3.2 JSON文件解析
    4.4 数据包的建立与解析
    4.5 共享内存的读写操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测试验证
    5.1 引言
    5.2 MultiDAS环境仿真应用背景分析
    5.3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测试验证
        5.3.1 大展弦比机翼气动耦合分析仿真流程
        5.3.2 气动结构模型配置
        5.3.3 仿真任务设计
        5.3.4 节点信息注册
        5.3.5 试验结果管理数据交换验证
    5.4 运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Web Services和Quartz的数据整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项目背景与意义
        1.1.1 项目背景
        1.1.2 项目意义
    1.2 课题相关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
        1.2.1 联邦数据库
        1.2.2 数据仓库
        1.2.3 中间件模式
        1.2.4 Web Services应用
    1.3 课题的主要内容和论文的组织结构
        1.3.1 主要内容和主要工作
        1.3.2 本文的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2. 数据整合相关理论及技术综述
    2.1 数据整合相关理论
        2.1.1 数据整合概述
        2.1.2 数据整合需要考虑的问题
        2.1.3 数据整合目标
        2.1.4 数据整合方案
    2.2 XML
        2.2.1 XML简介
        2.2.2 XML特点
        2.2.3 XML相关技术
    2.3 Web Services
        2.3.1 Web Services技术简介
        2.3.2 Web Services体系结构
        2.3.3 SOAP
        2.3.4 WSDL
        2.3.5 UDDI
    2.4 Quartz
    2.5 本章小结
3.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需求分析综述
        3.1.1 系统需求分析
        3.1.2 数据特征分析
        3.1.3 系统可行性分析
    3.2 技术方案选择
        3.2.1 Web Services整合数据的优势
        3.2.2 XML与JSON数据交换格式的选择
        3.2.3 基于JAVA的XML解析技术选择
    3.3 系统总体设计
        3.3.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3.3.2 数据整合流程设计
        3.3.3 数据仓库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详细设计
        4.1.1 数据映射设计
        4.1.2 Web Services数据接入模块设计
        4.1.3 Quartz调度管理模块设计
    4.2 系统实现
        4.2.1 数据仓库建模
        4.2.2 数据映射实现
        4.2.3 Web Services数据接入模块实现
        4.2.4 Quartz调度管理模块实现
    4.3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与性能优化
    5.1 系统测试
        5.1.1 测试用例设计
        5.1.2 测试结果及分析
    5.2 系统性能优化
        5.2.1 JAXB优化系统性能
        5.2.2 表分区优化数据库性能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Web服务的异构数据源集成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1.2 课题现状及分析
    1.3 课题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关键技术综述
    2.1 Java EE体系结构
    2.2 Web Service平台
    2.3 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
    2.4 企业集成技术框架Spring Integration
    2.5 本章小结
3 异构数据源集成平台的分析与设计
    3.1 总体需求分析
    3.2 总体架构设计
    3.3 数据交互模块设计
    3.4 安全传输机制设计
    3.5 消息集成中间件设计
    3.6 数据接口管理模块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异构数据源集成平台的实现
    4.1 开发环境与框架配置
    4.2 数据交互模块的实现
    4.3 安全传输机制的实现
    4.4 消息集成中间件的实现
    4.5 数据接口管理模块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5 异构数据源集成平台测试
    5.1 测试方案
    5.2 测试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Web Service的安全数据交换引擎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1.2 课题现状及分析
    1.3 课题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相关技术简介
    2.1 Java EE体系结构
    2.2 Web Service平台
    2.3 密码体制
    2.4 本章小结
3 数据交换引擎的分析与设计
    3.1 总体需求分析
    3.2 总体架构设计
    3.3 数据同步模块设计
    3.4 安全机制设计
    3.5 数据入库模块设计
    3.6 任务配置模块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数据交换引擎的实现
    4.1 开发环境与通信条件
    4.2 数据同步模块的实现
    4.3 安全机制的实现
    4.4 数据入库模块的实现
    4.5 任务配置模块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5 数据交换引擎的测试
    5.1 测试概述
    5.2 测试方案
    5.3 测试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Web Service的SOA信息交互机制与安全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SOA及Web Service技术研究
    2.1 SOA
    2.2 Web Service
    2.3 Web Service相关技术
        2.3.1 XML
        2.3.2 SOAP
        2.3.3 UDDI
        2.3.4 WSDL
    2.4 WS-Security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Web Service信息交互安全性及其攻击研究
    3.1 Web Service中SOAP消息安全性需求
    3.2 Web Service关键协议分析
        3.2.1 SOAP安全性分析
        3.2.2 SOAP脆弱性分析
    3.3 Web Service攻击的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SOA的应用系统信息安全交互机制研究
    4.1 基于Rampart模块的安全交互机制研究
        4.1.1 Rampart安全模块研究
        4.1.2 安全令牌技术研究
        4.1.3 XML签名技术研究
        4.1.4 XML加密技术研究
        4.1.5 XML密钥管理技术研究
        4.1.6 时间戳技术研究
    4.2 基于Apache Axis2可扩展模块的安全交互机制研究
        4.2.1 Apache Axis2可扩展模块研究
        4.2.2 拒绝服务攻击防御技术研究
        4.2.3 XML外部实体引用攻击防御技术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SOA的应用系统安全交互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5.1 基于SOA的应用系统
    5.2 基于SOA的应用系统软硬件仿真环境
        5.2.1 基于SOA的应用系统硬件仿真环境
        5.2.2 基于SOA的应用系统软件仿真环境
    5.3 基于SOA的应用系统安全交互机制的设计
    5.4 基于SOA的应用系统安全交互机制的实现
        5.4.1 X.509数字证书的生成与配置
        5.4.2 基于Rampart模块的安全交互机制实现
        5.4.3 基于Axis2可扩展模块的安全交互机制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SOA的应用系统安全交互机制效能分析
    6.1 SOA应用系统抗XML参数篡改注入攻击测试
    6.2 基于SOA的应用系统抗拒绝服务攻击测试
    6.3 基于SOA的应用系统抗XML外部实体引用攻击测试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WebService的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安全防护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文章结构
第二章 Web Service架构及其相关技术
    2.1 Web Service的定义
    2.2 Web Service的相关技术
        2.2.1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
        2.2.2 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2.2.3 Web Service描述语言WSDL
        2.2.4 UDDI发布发现方式
    2.3 Web Service的体系结构
    2.4 Web Service主流开发平台
        2.4.1 .NET平台开发Web Service
        2.4.2 J2EE平台开发Web Service
        2.4.3 两种平台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eb Service技术的安全性分析
    3.1 Web Service技术的安全缺陷
    3.2 Web Service系统的安全威胁
    3.3 Web Service系统的安全防护需求
    3.4 Web Service系统的安全防护模型
        3.4.1 网络保护质量的定义
        3.4.2 系统网络保护质量的评估方法
        3.4.3 系统安全防护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Web Service的安全防护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设计原则
        4.1.2 系统总体结构
        4.1.3 系统模块组成
        4.1.4 系统业务流程
        4.1.5 系统总体目标
    4.2 安全控制客户端详细设计
        4.2.1 用户界面模块
        4.2.2 安全参数获取模块
        4.2.3 安全决策模块
        4.2.4 通信接口模块
        4.2.5 访问控制模块
        4.2.6 认证模块
        4.2.7 应用服务交互模块
    4.3 安全管理服务器详细设计
        4.3.1 QoP评价模块
        4.3.2 日志审计模块
        4.3.3 终端管理模块
        4.3.4 安全策略配置模块
        4.3.5 通信接口模块
        4.3.6 认证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Web Service的安全防护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
    5.2 安全控制客户端的实现
        5.2.1 用户界面模块
        5.2.2 安全参数获取模块
        5.2.3 通信接口模块
        5.2.4 访问控制模块
        5.2.5 认证模块
        5.2.6 应用服务交互模块
    5.3 安全管理服务器的实现
        5.3.1 QoP评价模块
        5.3.2 日志审计模块
        5.3.3 终端管理模块
        5.3.4 安全策略配置模块
        5.3.5 通信接口模块
        5.3.6 认证模块
    5.4 系统功能测试
        5.4.1 测试环境
        5.4.2 测试内容
        5.4.3 测试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Web Services的工程监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与内涵
    1.2 建设工程监理的发展
        1.2.1 工程监理的发展背景
        1.2.2 工程监理发展现状
        1.2.3 工程监理的特点
        1.2.4 工程监理的作用
        1.2.5 中国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
    1.3 工程监理信息化的发展
    1.4 当前建设工程监理信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本文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1.5.1 意义
        1.5.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Web Services 简介
        2.1.1 Web Services 概述
        2.1.2 Web Services 体系结构
    2.2 Web Services 开发技术
        2.2.1 可扩展标记语言
        2.2.2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2.2.3 网络服务描述语言
        2.2.4 通用描述、发现与集成服务
    2.3 Web Services 安全问题
        2.3.1 安全问题介绍
        2.3.2 验证方式
        2.3.3 授权
        2.3.4 加密
        2.3.5 WS-Security 规范
    2.4 系统软件工具
        2.4.1 J2EE 系统架构
        2.4.2 Servlet 技术
        2.4.3 JavaBean 技术
        2.4.4 JDBC 技术
        2.4.5 JAVA 技术
        2.4.6 JSP 技术
        2.4.7 MyEclipse
        2.4.8 SQL SERVER2008
第三章 建设项目监理信息
    3.1 建设监理信息管理及其重要性
        3.1.1 建设工程监理信息的概念和特点
        3.1.2 建设工程监理信息的表现形式
        3.1.3 建设工程监理信息的分类
        3.1.4 监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3.1.5 监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3.1.6 监理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3.2 监理单位工作流程分析
    3.3 系统分析与建模
        3.3.1 统一建模语言(UML)简介
        3.3.2 统一建模语言 UML 的主要内容
        3.3.3 监理信息系统用例建模
    3.4 工作分解结构的研究与实施
        3.4.1 工作分解结构简介
        3.4.2 项目综合计划
        3.4.3 项目综合控制
    3.5 监理信息编码系统
    3.6 类与对象模型的建立
第四章 建设监理信息系统设计
    4.1 系统目标、设计思想与原则
        4.1.1 系统目标
        4.1.2 系统的设计思路
        4.1.3 系统的设计原则
    4.2 建设监理信息系统设计
        4.2.1 进度控制子系统
        4.2.2 投资控制子系统
        4.2.3 质量控制子系统
        4.2.4 合同管理子系统
        4.2.5 其它子系统简述
    4.3 项目监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 系统数据库概述
        4.3.2 数据库概念设计
        4.3.3 数据库逻辑设计
        4.3.4 数据库物理设计
    4.4 安全性设计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实现平台
        5.1.1 硬件环境
        5.1.2 软件环境
    5.2 基于 Web Services 用户界面层的实现
        5.2.1 用户登录界面的实现
        5.2.2 系统主界面的实现
        5.2.3 项目管理界面的实现
        5.2.4 质量控制界面的实现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安全
    6.1 程序调试
    6.2 测试程序
        6.2.1 测试的重要性和目的
        6.2.2 测试的主要内容
    6.3 软件测试程序
    6.4 系统测试方法
        6.4.1 白盒测试
        6.4.2 黑盒测试
        6.4.3 系统的安全性与访问控制方面的测试
    6.5 测试结果
    6.6 系统安全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详细摘要

(10)企业ERP系统信息集成中间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说明
第2章 相关技术
    2.1 信息集成
        2.1.1 数据集成
        2.1.2 企业应用集成
    2.2 中间件技术
        2.2.1 中间件
        2.2.2 中间件优点
    2.3 XML 相关技术
        2.3.1 XML 的特性与优势
        2.3.2 DTD 和 XML Schema
    2.4 Web Services 协议体系与框架
        2.4.1 Web Services 角色模型
        2.4.2 Web Services 技术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体系架构与功能
    3.1 系统体系架构
    3.2 当前中间件
    3.3 集成中间件
    3.4 安全中间件
    3.5 数据中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ERP 系统信息集成的设计与实现
        4.1.1 注册服务
    4.2 当前中间件设计与实现
        4.2.1 查询请求的分解
        4.2.2 公共模型
        4.2.3 Web Services 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4.3 集成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
        4.3.1 数据集成
        4.3.2 应用集成
    4.4 安全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
        4.4.1 签密方案
        4.4.2 基于离散对数的无证书签密算法
        4.4.3 基于离散对数的无证书签密实现
    4.5 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实现
    4.6 系统测试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
    5.1 设计特色
    5.2 主要完成工作
    5.3 改进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XML Web service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 [1]边云一体化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平台设计与实现[D]. 万振楠.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基于Web Service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技术研究[D]. 韦杰. 广西大学, 2019(01)
  • [3]复杂系统仿真数据交换技术研究[D]. 胡彦宇.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2)
  • [4]基于Web Services和Quartz的数据整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焦继笑. 北京交通大学, 2016(01)
  • [5]基于Web服务的异构数据源集成平台设计与实现[D]. 吕佳. 华中科技大学, 2016(12)
  • [6]基于Web Service的安全数据交换引擎的设计与实现[D]. 毛文卉.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6)
  • [7]基于Web Service的SOA信息交互机制与安全效能研究[D]. 孟亦周. 沈阳理工大学, 2015(02)
  • [8]基于WebService的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谷晨冰. 北京邮电大学, 2015(08)
  • [9]基于Web Services的工程监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D]. 刘光明. 西安石油大学, 2013(05)
  • [10]企业ERP系统信息集成中间件设计与实现[D]. 吴辰曦. 黑龙江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XML Web 服务安全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