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N-二丙基)氨基]苯甲醛酰肼硫代氨基甲酸酯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4-[(N,N-二丙基)氨基]苯甲醛酰肼硫代氨基甲酸酯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一、4-[(N,N-二丙基)氨基]苯甲醛缩肼基硫代甲酸苄酯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文献综述)

刘育辰[1](2020)在《含吡唑杂环、多齿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文中研究说明吡唑类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由于吡唑环独特的结构,其具有不同的取代位点和取代基团,使得合成出的吡唑类席夫碱具有多样性并且生物活性各不相同。同时,其结构中还含有-C=N-基团,易与过渡金属配位,其配合物也具有不同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癌、消炎、除草、除虫等,使其研究更为广泛。氮硫多齿席夫碱由于含有N、S杂原子易与金属配位,该类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光化学、材料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合成了一系列含醛基、二茂铁基吡唑类化合物,并合成其席夫碱及其配合物。同时,合成了一系列含氮、硫多齿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1)将苯乙酮/取代苯乙酮与苯肼/取代苯肼反应缩合成腙后,再与DMF及POC13发生维尔斯迈尔-汉克反应合成了 5种不同的吡唑醛化合物(1a~5a),乙酰二茂铁再与苯肼/取代苯肼反应得到2种不同的含二茂铁基吡唑醛化合物(6a、7a),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2)将邻苯二甲酰肼与吡唑醛反应(1a~4a),得到4种不同的席夫碱化合物(1c~4c);将吡唑醛1a与肼基二硫代甲酸甲/苄酯反应生成2种含吡唑杂环的席夫碱配体HL1、HL2,该配体与过渡金属醋酸盐反应后,得到其配合物(NiL12、ZnL12、CuL12、CdL12、NiL22、ZnL22、CuL22、CdL22),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3)将吡唑醛1a与间硝基苯乙酮、乙酰二茂铁反应得到两种不同的含吡唑环查尔酮(1d、2d);查尔酮2d与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反应得到席夫碱配体HL3,该配体与过渡金属醋酸盐反应,得到配合物(NiL32、ZnL32、CuL32、NiL32、ZnL32、CuL32),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4)将罗丹明B酰肼与乙酰二茂铁反应得到席夫碱化合物(1f);将2-羟基-2-苯基苯乙酮、乙二醛、二苯乙二酮分别与肼基二硫代甲酸对硝基苄酯反应得到席夫碱配体(HL4~HL6)后,与过渡金属醋酸盐反应,得到配合物(NiL4,ZnL4,CuL4,CdL4,NiL52,ZnL52,CuL52,CdL52,NiL62,ZnL62,CuL62,CdL62),并对其结构进行了 分析与表征。本文共设计合成51个化合物,7个中间体,9个含吡唑杂环类化合物、11个配体、24个配合物,有39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导,这些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尚在测试中,将以后报导。

党阳[2](2020)在《含二茂铁基Schiff碱的合成及金属离子识别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茂铁衍生物由于具有氧化还原性,良好的热稳定性等性质引起了广泛关注。二茂铁被认为是良好的电子给体,具有出色的结构,电化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活性,可用于制备传感器、氧化还原活性受体、导电材料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同时,二茂铁衍生物也被认为是具有优异化学传感特性的传感器分子。Schiff碱因其良好的光物理性质而广受欢迎,特别是具有荧光性能的Schiff碱由于其对金属离子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被作为化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检测领域。本文通过亲核加成-消除反应,将二茂铁衍生物与肼基二硫代甲酸酯结合起来,合成了一系列含二茂铁基Schiff碱,并对其离子识别性能进行了研究,开发出一系列可用于多金属离子差异性检测的新型荧光化学传感器。(1)合成乙酰基二茂铁,产率86.7%。以水合肼,二硫化碳,卤代烷为原料,合成了九种肼基二硫代甲酸酯衍生物,产率83.3-88.6%。(2)以酰基二茂铁和九种肼基二硫代甲酸酯为原料,以无溶剂研磨法得到十八种含二茂铁基Schiff碱(L1-L18),通过FT-IR、1H NMR、13C NMR对结构进行了分析。以N’-(1-二茂铁基-亚乙基)-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为例,探索了催化剂用量,研磨时间和反应物摩尔比对合成反应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研磨时间20min,反应物摩尔比1:1.2:1.2(酰基二茂铁:对甲苯磺酸: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产率达到91.8%。此外,无溶剂研磨法具有绿色,时间短,经济等优点。(3)研究结果表明,Schiff碱L1-18在甲醇溶液中荧光强度最高,对16种阳离子金属表现出大小不一的选择性,其中以对Ce3+、Cu2+和Fe3+的识别性能最为优异,其中特别是针对Fe3+具有高选择性和良好的竞争能力,通过肉眼可以检测到其变化。Schiff碱L1-18可以选择作为识别多离子的荧光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schiff碱在不同的溶剂中,荧光强度各异。筛选出在甲醇溶液中进行荧光检测;研究L1-18对16种金属离子(Co2+,Ni2+,Pb2+,Zn2+,Cr3+,A13+,Cu2+,Mn2+,Fe3+,Ce3+,Pr3+,Dy3+,Tb3+,La3+,Nd3+,Ho3+)的选择性。结果表明 L1-L18均对Fe3+具有高选择性,当单独加入Fe3+时,L1-L18的荧光强度变化明显,下降近乎猝灭,同时体系颜色由无色变为淡黄色;单独加入Cu2+,L1-L9、L10、L12、L14、L17和L18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单独加入Ce3+,L9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同样条件下,其它金属离子也能引起体系荧光强度的变化,但变化并不明显。因此可以发现L1-L18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通过对识别金属离子的荧光滴定研究,发现随着识别离子(Cu2+,Fe3+)浓度成比例增加,体系的荧光强度不断降低。对Fe3+而言,仅添加2-3次,L1-L18的荧光强度均几乎完全猝灭,由无色变为深黄色。加入Ce3+时,L9体系荧光强度发生明显增强,继续添加后荧光强度却开始下降,具有特异性。此外,由于许多化学传感器的响应受干扰离子的存在影响,本文对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进行了研究:L1-L18在干扰离子的存在下,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

彭云冬[3](2018)在《新型肟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阳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如何用简便的仪器甚至裸眼观察等方法准确地识别检测样品中的金属阳离子是环境保护、化学分析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与传统的检测方法(配位滴定、分光光度、化学发光、电化学分析、色谱、原子光谱法、质谱以及在线联用技术)相比,阳离子探针分子具有成本低廉、易于合成,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和灵敏度高等优点,阳离子探针分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选择,而阳离子探针分子的设计合成是高效检测阳离子的关键。肟类探针分子是金属阳离子螯合的常用试剂之一,具有良好的配位能力以及光、电、磁和生物活性;Salamo型探针分子是一类双肟有机探针分子,其结构单元为Ar-CH=N-O-(CH2)n-O-N=CH-Ar′,通过改变连接的取代基Ar-或-Ar′,就可以构建出半Salamo、对称型单Salamo、不对称单Salamo、双Salamo等结构新颖、选择性高和能灵敏识别阳离子的新型肟类探针分子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1.设计合成了两种苯环为信号报告基团,酚羟基、和肟基为识别基团的新型肟类三齿探针分子HL1、H2L2。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溶解性测试、核磁、红外和单晶结构表征。考察了它们在甲醇溶液中对11种阳离子(Cu2+,Zn2+,Cd2+,Hg2+,Fe2+,Ca2+,Co2+,Ni2+,Cr3+,Al3+,Pb2+等)的识别性能。比色实验发现探针分子HL1、H2L2都能够实现对Cu2+进行高度选择性比色识别(蓝色变为草绿色)。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发现在甲醇溶液中探针分子HL1对Cu2+的紫外可见光谱选择性好(ICT、LMCT),抗干扰性强,HL1对Cu2+的配位比例是1:1,结合常数为9.98×1013(mol L-1)-1,最低检测限为1.05×10-6 mol L-1,探针分子HL1对Cu2+的紫外识别灵敏度高,可用做Cu2+的紫外探针。荧光光谱分析发现在甲醇溶液中探针分子HL1对Zn2+的荧光选择性好,可区分Zn2+和Cd2+,抗干扰,HL1对Zn2+的配位比是1:1,结合常数为7.09×1011(mol L-1)-1,最低检测限为2.84×10-7 mol L-1,HL1可用作Zn2+的荧光探针。核磁滴定实验和Gaussian(DFT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探针分子HL1对Cu2+的荧光猝灭识别机理是探针分子的识别基团与信号报告基团之间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PET)被增强,探针分子HL1对Zn2+的荧光增强识别机理是其PET过程被阻碍。2.设计合成了一种以萘环和苯环为信号报告基团,酚羟基和肟基为识别基团的新型四齿肟类探针分子H2L3。通过元素分析、1H NMR、IR和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等技术表征了它的结构。通过溶剂挥发法培养了该探针分子的Zn2+,Co2+,Ni2+和Cu2+配合物单晶。在醇溶液中实施了探针分子H2L3对多种阳离子(Zn2+、Cd2+、Hg2+、Cu2+、Cr3+、Ni2+、Co2+、Fe2+、Mn2+、Al3+和Pb2+等)的比色、紫外-可见、荧光识别研究。比色实验表明探针分子H2L3能够对Cu2+、Co2+、Ni2+和Fe2+等阳离子进行高度选择性比色识别;紫外-可见选择性实验表明探针分子H2L3可用作Cu2+、Ni2+、Co2+、Zn2+、Fe2+、Mn2+等阳离子的紫外探针,但阳离子之间的干扰性比较强,可运用比色等方法来预以排除,配位后的紫外-可见光谱发生红移(带隙值变小),推测红移的主要原因有电荷转移跃迁(LMCT)和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紫外-可见滴定实验表明探针分子H2L3与金属阳离子在甲醇中反应由易到难的顺序是Ni2+、Co2+、Cu2+、Zn2+,这可能与Ni2+、Co2+、Cu2+离子有空的能量较低的3d4s轨道和d电子而Zn2+有空的能量较高的4s轨道有关。荧光识别溶剂效应实验表明DMSO、DMF、乙醇和甲醇都可以作为H2L3荧光识别Zn2+的溶剂体系;荧光识别选择性实验发现探针分子H2L3在乙醇溶液中对Zn2+的荧光选择性较好(可区分Zn2+和Cd2+),荧光识别阳离子竞争实验表明与H2L3配位能力较大的金属阳离子以次是Cu2+、Ni2+、Co2+、Cr3+、Zn2+、Al3+等,这些阳离子对探针分子H2L3的Zn2+荧光识别有较大的干扰;用离子掩蔽剂掩蔽初步设计了排除干扰的三因素实验;阴离子配位选择和竞争实验发现NaEDTA对H2L3-Zn2+有荧光猝灭效果,表明NaEDTA对Zn2+的络合常数更大,碱性物质能增强探针分子H2L3以及H2L3-Zn2+的荧光强度,酸性物质则相反,可利用酸碱来做该探针的可逆试剂,以实现探针的循环使用;酸碱效应实验表明探针分子H2L3可以在较宽pH范围内(5.010)很好的识别Zn2+;荧光滴定实验发现探针分子H2L3对Zn2+的配位比是2:3,结合常数为2.85×1012(mol L-1)-4,最低检测限为1.89×10-6 mol L-1,H2L3可用作Zn2+的荧光探针;荧光Job实验发现在H2L3过量的乙醇溶液中H2L3与Zn2+倾向于形成配位比为3:2的配合物,在Zn2+过量的乙醇溶液中H2L3与Zn2+倾向于形成配位比为2:3的配合物。Job、核磁等试验和Materials Studio(MS)模拟计算表明H2L3对Zn2+的荧光识别是分步进行的,推测其识别机理是PET过程禁阻导致荧光增强。单晶结构数据与光谱数据、模拟计算推测符合较好。3.以弱的斥电子的酚羟基软基团(-OH)为设计重点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五齿肟类探针分子(H3L4、H3L5),用元素分析、1H NMR、IR等技术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在H3L4的DMF溶液和H3L5的DMSO溶液中分别研究了该类探针分子探针对Cu2+、Zn2+、Cd2+、Hg2+、Fe2+、Ca2+、Co2+、Ni2+、Cr3+、Al3+、Pb2+等11种金属阳离子的识别作用。比色实验发现探针分子H3L4和H3L5对Fe2+、Co2+、Ni2+、Cu2+和Zn2+离子都有比色识别作用,可开发用作这些阳离子的比色探针。紫外-可见光谱选择性实验发现探针分子H3L4、H3L5对阳离子的紫外可见光吸收选择性不太好,各种阳离子之间干扰性较大,配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均发生红移,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和电荷转移跃迁(LMCT)可能是造成红移(带隙值变小)的主要原因。紫外-可见滴定实验推测探针分子H3L4、H3L5和Zn2+均按照2:4的比例配位。荧光选择性实验发现探针分子H3L4、H3L5分别对Al3+、Zn2+有荧光识别作用。探针分子H3L4对Al3+离子荧光识别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其配位反应表观上是零级反应,表观反应速率由反应物扩散控制,这说明配位反应瞬间即完成,解释了该类型荧光探针的高灵敏性。光谱滴定实验、紫外Job实验和Materials Studio(MS)模拟优化计算表明探针分子H3L5对Zn2+离子的配位反应存在中间产物([{ZnL(CH3COO)}])和终产物[{Zn(L)(μ-OAc)Zn(OCH2CH3)}2],配位反应是由易配位到较易配位逐步完成的。

王海生[4](2018)在《吡啶-4-甲醛席夫碱钯、钌、铑、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文中研究表明吡啶醛类席夫碱通常具有生物活性。吡啶-4-甲醛席夫碱中吡啶环上N原子具有良好的配位能力,可以与稀土元素、过渡金属配位合成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新颖的化合物。今天,人们越来越依靠金属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不仅如此,它们在磁性、抗肿瘤、非线性光学、荧光探针、催化剂、离子识别等方面表现也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所以我们用吡啶-4-甲醛席夫碱配体与金属(钯、钌、铑、铱)进行配位,希望合成具有特殊性质的配合物,应用于各个领域。首先,我们以吡啶-4-甲醛为结构单元,合成了三种吡啶-4-甲醛席夫碱配体[(4-OH)C6H4CH=N(4-Py)](L3)、[(4-Py)CH=NC6H4N=NC6H4N=CH(4-Py)](L4)、[{(1,3,5-O)(2-CF3)C6H3N=CH(4-Py)}3C6H3](L5)。其次,用这三种配体分别与本实验室已经合成的氯桥连环钯配合物[Pd{(4-R)C6H3CH=NC6H3-2,6-i-Pr2}(μ-Cl)]2(R=H,1;R=OCH3,2)反应,合成[Pd(C,N-k2-C6H5CH=NC6H3-2,6-i-Pr2)(Cl){(4-Py)CH=NC6H4(4-OH)}](3),[Pd{(4-OCH3)(C,N-k2-C6H4CH=NC6H3-2,6-i-Pr2)}(Cl){(4-Py)CH=NC6H4(4-OH)}](4),[Pd(C,N-k2-C6H4CH=NC6H3-2,6-i-Pr2)(Cl)]2{μ-(4-Py)CH=NC6H4N=NC6H4N=CH(4-Py)}(5),[Pd{(4-OMe)(C,N-k2-C6H3CH=NC6H3-2,6-i-Pr2)}(Cl)]2{μ-(4-Py)CH=NC6H4N=NC6H4N=CH(4-Py)}(6),[Pd(C,N-k2-C6H4CH=NC6H3-2,6-i-Pr2)(Cl)]3[μ-{(1,3,5-O)(2-CF3)C6H3N=CH(4-Py)}3C6H3](7),[Pd{(4-OCH3)(C,N-k2-C6H3CH=NC6H3-2,6-i-Pr2)}(Cl)]3[μ-{(1,3,5-O)(2-CF3)C6H3N=CH(4-Py)}3C6H3](8)这6种新型配合物。再用配合物1、2与AgNO3和配体L4避光反应,合成配合物[Pd(C,N-k2-C6H3CH=NC6H3-2,6-i-Pr2)(ONO2)]2{μ-(4-Py)CH=NC6H4N=NC6H4N=CH(4-Py)}(9),[Pd{(4-OMe)(C,N-k2-C6H3CH=NC6H3-2,6-i-Pr2)}(ONO2)]2{μ-(4-Py)CH=NC6H4N=NC6H4N=CH(4-Py)}(10)。最后,我们用配体L3与本实验室已经合成的配合物[{Ru2(μ-Cl)2(η6-p-PriC6H4Me)}2Cl2](A)、[Cp*MCl2]2(M=Rh,B;M=Ir,C)分别按2:1进行反应,合成配合物[Ru(η6-p-PriC6H4Me)(Cl)2{(4-Py)CH=NC6H4(4-OH)}](11),[Cp*RhCl2][(4-Py)CH=NC6H4(4-OH)](12),[Cp*IrCl2][(4-Py)CH=NC6H4(4-OH)](13),用配体L4、L5与本实验室已经合成的氯桥连芳基Ru配合物(A)反应合成[Ru(η6-p-PriC6H4Me)Cl2]2{μ-(4-Py)CH=NC6H4N=NC6H4N=CH(4-Py)}(14),[Ru(η6-p-PriC6H4Me)Cl2]3[μ-{(1,3,5-O)(2-CF3)C6H3N=CH(4-Py)}3C6H3](15)。对席夫碱配体L3、L4、L5进行了IR、1H NMR表征,确定了他们的分子结构。对配合物3-15进行了IR表征,对配合物3-10和15进行了1H NMR表征,并对配合物3、4进行了X-ray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3、4的晶体结构,从而确定了配合物3-15的分子结构。

郑微[5](2017)在《席夫碱型Ru(Ⅲ)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寻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非铂系金属前药,并探寻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与DNA作用模式。方法:采用直接合成法将不同芳香醛与伯胺类化合物与RuCl3、RuNOCl3制备系列新的席夫碱Ru(Ⅲ)配合物,经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热重分析、单晶衍射、摩尔电导率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MTT法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探寻目标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结果:合成得到4个配体La、Lb、Lc、Ld以及1个新型含氮介功能基团双席夫碱配体Le,对其中含氮芥具功能基团配体Le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合成得到8个席夫碱Ru(Ⅲ)配合物18,其中包含4个NO-Ru供体58。筛选得到对A549、HepG2敏感的配合物1、3、4以及NO供体5、6、8。结论:新型含氮芥席夫碱NO供体10表现出较好的抗癌活性,其他Ru(Ⅲ)配合物1、3、4以及3个Ru(Ⅲ)-NO供体5、6、8也都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配合物10与DNA之间相互作用为静电作用。

胡坤[6](2017)在《基于喹啉-8-甲醛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十年来,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疗方面,金属基药物表现出广泛的研究前景和潜在的应用价值。设计和研究金属基药物已成为目前化学和无机药物化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本论文围绕这一主题,选用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氨基类化合物或市售氨基类药物,通过喹啉基修饰合成席夫碱,作为主要构筑元件,设计并获得11例未见报道的金属铜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解析:采用多种光谱手段研究了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DNA的相互作用;利用MTT法研究金属配合物抗肿瘤活性,通过细胞周期阻滞与细胞凋亡、蛋白周期与蛋白凋亡、线粒体膜电位检测与ROS等实验方法对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即为论文第一章内容,简要综述席夫碱金属铜配合物抗癌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选题意义及依据。第二部分:酰腙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的研究。包括论文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通过喹啉-8-甲醛与邻甲氧基苯甲酸酰肼、苯甲酸酰肼、邻香草醛酰肼、水杨酸酰肼缩合得到喹啉-8-甲醛缩邻甲氧基苯甲酸酰腙(L1)、喹啉-8-甲醛缩苯甲酸酰腙(L2)、喹啉-8-甲醛缩邻香草醛酰腙(L3)和喹啉-8-甲醛缩水杨酸酰腙(L4)配体,并采用溶剂热法获得四例稳定的铜的配合物[Cu(L1)NO3](1)、[Cu(L2)NO3](2)、Cu(L3)NO3(3)和 Cu(L4)NO3(4)。在此基础上,一种非甾体药物—布洛芬被引入作为辅助配体(L5),与配体L3和L4共同构筑2例铜配合物Cu(L3)(L5)(5)和Cu(L4)(L5)(6)。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多种光谱研究表明,配合物可以通过静态猝灭方式猝灭人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同时通过插入的方式与DNA发生作用。MTT实验表明,配合物1和2对HeLa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毒性,而MGC80-3肿瘤细胞对配合物3-6比较敏感;同时采用细胞周期及凋亡等手段对其抗癌机制进行初探。第三部分,即为论文第五章,喹啉-8-甲醛分别与4-氨基苯甲酸甲酯、4-氨基苯甲酸乙酯缩合,得到席夫碱配体L6和L7,并采用溶剂热法获得3例铜配合物:[Cu(L6)ClNO3](7)、[Cu(L7)Cl2](8)和[Cu(L7)SO4](9)。通过 X-射线单晶衍射、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等技术表征其结构。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配合物9表现出对HeLa肿瘤细胞具有明显地选择抑制作用,抑制作用要强于顺铂,并且对正常细胞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进一步抗癌机制研究表明,配合物9能将HeLa肿瘤细胞阻滞在G1期,并通过增加细胞内ROS的产生和Bcl-2家族蛋白调节线粒体调控引起细胞凋亡。第四部分,即论文第六章。通过对一种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盐酸普鲁卡因进行喹啉基修饰获得席夫碱配体L8,将其与硝酸铜合成了 Cu(L8)(NO3)2(10);与硫酸铜合成1例水溶性铜配合物Cu(L8)SO4(1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配合物结构。抗肿瘤活性MTT筛选表明配合物11表现出对MGC80-3肿瘤细胞具有明显地选择抑制作用,抑制作用要强于顺铂,并且正常细胞对其不敏感。配合物11造成DNA损伤,激活细胞内p53基因蛋白,进而下调细胞周期素cyclin D、cyclin E和周期依赖性激酶CDK2的表达量,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细胞内的p53蛋白被激活,上调促凋亡家族蛋白bax基因表达量,抑制抗调亡因子的Bcl-2基因蛋白表达量,使其抗调亡作用下降,激活肿瘤细胞的胞内凋亡通路—线粒体凋亡途径;抗调亡因子的Bcl-2基因蛋白表达量下调,激活caspase-3蛋白,最终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此外,配合物也可以促使MGC80-3细胞增加产生ROS,导致细胞凋亡。研究表明,配合物11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稳定性;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并对正常细胞不敏感,同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肿瘤细胞凋亡。本论文通过选用氨基类药物或通过结构改造获得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氨基类化合物,通过喹啉基修饰合成席夫碱配体及其金属铜配合物;并对金属配合物与HSA、DNA作用方式及作用机理、抗癌活性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铜配合物的抗癌机制。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获得了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的金属铜药物,为设计和合成高效无机化疗药物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刘亚杰[7](2016)在《川芎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川芎被誉为“血中之气药”,其活性成分为川芎嗪又称四甲基吡嗪,主要具有杀菌抗癌、抗炎、改变微循环、制止血栓形成等功效,但因其代谢较快、半衰期短,须多次给药,容易引起积蓄中毒,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为了继续探索寻找其在抗菌抗癌等其他方面的潜在药用价值,我们通过将已知的川芎嗪结构进行了修饰与改造,合成了一系列2-乙酰基吡嗪类查尔酮和希夫碱化合物,并将其与不同的过渡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金属配合物,通过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希望得到高效、低毒、构效明确的抗菌药物,为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内容:1.以2-乙酰基吡嗪为原料合成查尔酮配体:(E)-1-(吡嗪-2-基)-3-(吡啶-3-基)-2-丙烯-1-酮(L1);合成希夫碱配体:(E)-N’-[(1-吡嗪-2-基)-亚乙基]异烟酰肼(L2)和(E)-N’-[(1-吡嗪-2-基)-亚乙基]烟酰肼(L3)。2.对配体L1,L2,L3的结构进行了红外、核磁、质谱等表征。3.以配体L1,L2,L3为原料合成一系列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并对配合物[Ag(L2)NO3]和[Cd(L2)Ac2]的晶体结构进行了X-单晶衍射的表征,并研究了其不同的空间构象特征。4.对配体L1,L2,L3及由其合成的配合物[Ag(L1)NO3],[Ag(L1)ClO4],[Ag(L2)NO3],[Ag(L2)Cl O4],[Zn(L2)SiF6],[Zn(L2)(BF4)2],[Ag(L3)NO3],[Zn(L3)(BF4)2],[Zn(L3)SiF6],[Zn(L3)(CF3SO3)2]做了荧光性能分析。5.测试了2-乙酰基吡嗪类配体L1,L2,L3及由其合成的15种金属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并对其抑菌活性的规律做了总结。研究结果显示:1.L1,L2,L3及由其合成的15种金属配合物对所选取的七种代表性菌株(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藤黄八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配体L1对于白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最好;配体L2,L3对各种细菌的总体抗菌能力为L2<L3,特别是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菌,L3具有全抑制效果;金属离子的引入改变了配体的抗菌活性,为寻找新型抗菌药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2.配合物[Ag(L2)NO3]和[Cd(L2)Ac2]的单晶结构无报道。配合物[Cd(L2)](Ac)2]以三斜晶系结晶,为ML2的配位模型;配合物[Ag3(L2)2(NO3)3]以单斜晶系结晶,为M3L2的配位模型。3.通过比较配体与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说明金属离子的引入改变了其配体的荧光强度,同时也说明配体与金属盐发生了络合反应。

殷艳佼[8](2014)在《含二茂铁基查尔酮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文中研究表明二茂铁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而备受关注,该类物质化学性质稳定且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以及光电性质。而查尔酮的热稳定性和分子柔性较好,是一种天然有机化合物。此外,二茂铁基Schiff碱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具有较强的细胞穿透性,同时也易于引入其它基团。基于以上基团各方面的优点,它们在微生物、材料、催化以及医药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而本文对二茂铁基查尔酮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探究,主要过程如下:首先,以二茂铁为原料,与乙酸酐及磷酸反应合成了乙酰基二茂铁。并且合成了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以及氨基脲。同时,通过固相研磨法,在强碱体系的催化下,将已合成的乙酰基二茂铁与桂醛反应,发生Claisen–Schmidt缩合制得了二茂铁基查尔酮。其次,在冰醋酸的催化下,以无水乙醇作为溶剂,由二茂铁基查尔酮分别与氨基硫脲、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氨基脲加热回流,合成了4种Schiff碱。此外,通过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方面研究了此液相法的最佳反应条件是:查尔酮与氨基衍生物的摩尔比为1:1.3,反应温度为80℃,回流时间为8h。同时,本课题还采用了固相研磨法对Schiff碱进行了合成,即在对甲基苯磺酸的催化下,无需溶剂,由查尔酮与氨基衍生物在室温下研磨,发生脱水缩合,同样制得了4种含二茂铁基查尔酮Schiff碱。并从反应时间、原料摩尔比两个方面对最适宜的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究:研磨时间为40min,查尔酮与氨基衍生物的摩尔比为1:1。最后,由已合成的4种含二茂铁基查尔酮Schiff碱配体分别与五种金属盐配位制得了20种Schiff碱金属配合物。通过探究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对配合物产率的影响,确定液相回流法合成Schiff碱金属配合物的最佳条件是:配体与金属盐的摩尔比为2:1,回流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5h。同时探究确定了固相研磨法的最优条件是:配体与金属盐的摩尔比为1:1,研磨时间为30min。

代新[9](2012)在《CPS微球固载的双齿席夫碱型氧钒(Ⅳ)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氧钒(Ⅳ)配合物很强的催化氧化活性,能有效地催化将碳氢化合物转化为含氧化合物的氧化反应,将酰氯化合物转化为醇、环氧化合物及羰基化合物等。本研究以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CMCPS)微球为出发物质,通过两步大分子反应制得Schiff碱型螯合树脂,然后与氧钒(Ⅳ)离子螯合配位,制备了固载有席夫碱型氧钒(Ⅳ)配合物的催化剂微球,并将其用于分子氧氧化苯甲醇和乙苯的反应过程,深入研究了其催化性能与选择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在绿色化的催化氧化领域中,具有明显的科学意义。首先在催化剂KI存在下,以六次甲基四胺(HMTA)为反应试剂,通过Delepine反应,使溶胀的CMCPS微球表面的氯甲基转变为氨甲基(AM),制得了氨基化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AMCPS;然后使微球AMCPS与水杨醛(SA)之间发生席夫碱反应,最终制备了键合有双齿席夫碱配基SAAM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SAAM-CPS。重点研究了CMCPS微球氨基化改性反应,考察了主要因素对Delepine反应的影响,探讨了反应机理。使微球SAAM-CPS与硫酸氧钒发生配位螯合反应,制备了固载有席夫碱型氧钒(Ⅳ)配合物的微球CPS-[VO(SAAM)2],即获得了非均相的氧钒(Ⅳ)配合物催化剂;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及热失重(TGA)等手段对微球CPS-[VO(SAAM)2]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KI对CMCPS微球表面的苄氯基团与HMTA之间Delepine反应的速率,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使用极性较强的溶剂DMSO及在较高温度(80℃)下反应,氯甲基转变为氨甲基的效率高将近80%。将微球CPS-[VO(SAAM)2]用于苯甲醇的分子氧催化氧化过程,考察了其催化活性及主要因素对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反应中,CPS-[VO(SAAM)2]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与优良的选择性,在温和条件下(常压下的氧气、90℃的温度)可高效地(80%)将苯甲醇转化为单一的产物苯甲醛。溶剂的极性对催化剂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溶剂的极性越弱,催化剂的活性越高,苯甲醛的得率越高。催化微球经过多次使用后仍然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将微球CPS-[VO(SAAM)2]用于乙苯的分子氧催化氧化过程,考察了其催化活性及主要因素对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反应中,在110℃条件下苯乙酮的得率可达43%,选择性可达97%。同时催化剂CPS-[VO(SAAM)2]具有优良的循环使用性能。

廉桂丹[10](2012)在《二茂铁基查尔酮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抑菌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具有稳定性、低毒性、生物可氧化性、生物活性、疏水性、芳香性等特性,因此,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在生物科学、染料、医药、分子电子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查尔酮及其衍生物是一种拥有多个反应活性中心的有机中间体,应用于光化学反应、聚合反应、Michael加成反应及络合反应等化学反应中。此外,利用它特有的结构特点,查尔酮及其衍生物还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和药物合成反应中,表现出众多优良的生物活性,如具有抗菌性、抗病毒性、消炎、除草等活性。含肼基二硫代甲酸酯衍生物的Schiff碱和它的配合物具有很强的抗癌、抗病毒性能。而Schiff碱中因为含有>C=N–,有易配位、易成环的特点,因此,合成的Schiff碱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化学意义。许多化学工作者连续开展该领域的工作,不断的合成Schiff碱和它的金属配合物,还研究其在药物、催化、材料、生物机理模拟、分析滴定等方面的应用。本文将各种不同的二茂铁基查尔酮与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结合起来,合成了含二茂铁基的schiff碱,并进一步与二价金属离子络合形成配合物。本文分别以苯甲醛、对甲基苯甲醛、对甲氧基苯甲醛、对异丙基苯甲醛、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对硝基苯甲醛、对氟苯甲醛、对氯苯甲醛、对溴苯甲醛、呋喃甲醛、噻吩甲醛以及3-吡啶基甲醛为原料与乙酰基二茂铁进行反应,利用固相研磨法合成了二茂铁基查尔酮。然后在N2保护下将其与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进行反应合成了新型二茂铁基查尔酮Schiff碱。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UV-vis、1HNMR、(13)CNMR得以确证。将二茂铁基查尔酮Schiff碱与M2+(Zn2+, Pb2+,Cd2+, Ni2+)反应得到16种二茂铁基查尔酮Schiff碱金属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TGA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抑菌圈实验对12种Schiff碱配体进行了抑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活性测定。测试结果表明芳环被卤素取代后增强了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而且氟代物比氯代物的抑菌能力强。含杂环芳烃的二茂铁基查尔酮Schiff碱也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

二、4-[(N,N-二丙基)氨基]苯甲醛缩肼基硫代甲酸苄酯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N,N-二丙基)氨基]苯甲醛缩肼基硫代甲酸苄酯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含吡唑杂环、多齿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吡唑及其衍生物的概述
    1.3 吡唑衍生物研究进展和应用
    1.4 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概述
    1.5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吡唑醛的合成、反应与结构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化合物的表征与分析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吡唑醛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化合物的表征与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含吡唑杂环查尔酮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化合物的表征与分析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多齿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
    第一节 罗丹明酰肼及其席夫碱配体的合成
        5.1.1 引言
        5.1.2 实验部分
        5.1.3 化合物的表征与分析
    第二节 多齿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
        5.2.1 引言
        5.2.2 实验部分
        5.2.3 配体和配合物的表征
        5.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含二茂铁基Schiff碱的合成及金属离子识别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1.1 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
        1.1.2 二茂铁衍生物的应用
    1.2 肼基二硫代酸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1.2.1 肼基二硫代酸酯衍生物的合成
        1.2.2 肼基二硫代酸酯衍生物的应用
    1.3 Schiff碱及其离子识别的研究进展
        1.3.1 Schiff碱的合成
        1.3.2 Schiff碱离子识别的应用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1.4.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2 乙酰基二茂铁与肼基二硫代甲酸酯的合成
    2.1 实验部分
        2.1.1 试剂与仪器
        2.1.2 乙酰基二茂铁的合成
        2.1.3 肼基二硫代酸酯的合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反应机理
        2.2.2 实验条件的优化
        2.2.3 谱图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含二茂铁基Schiff碱的合成
    3.1 实验部分
        3.1.1 试剂与仪器
        3.1.2 含甲酰基二茂铁基Schiff碱(L1-L9)的合成
        3.1.3 含乙酰基二茂铁基Schiff碱(L10-L18)的合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反应机理
        3.2.2 实验条件的优化
        3.2.3 谱图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含二茂铁基Schiff碱对金属离子识别的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试剂与仪器
        4.1.2 Schiff碱的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甲酰基二茂铁Schiff碱的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4.2.2 乙酰基二茂铁Schiff碱的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新型肟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阳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阳离子与环境污染
    1.2 阳离子的传统检测方法
    1.3 探针分子与离子识别
    1.4 阳离子探针分子识别机理及其设计
        1.4.1 光诱导电子转移(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PET)
        1.4.2 分子内电荷转移(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ICT)
        1.4.3 激发单体-激基缔合物(Monomer-Excimer,ME)
        1.4.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
        1.4.5 刚性效应、C=N异构(C=N isomerization)
    1.5 阳离子探针分子识别研究进展
        1.5.1 铜(Ⅱ)离子探针分子识别设计
        1.5.2 锌(Ⅱ)离子探针分子识别设计
        1.5.3 钴(Ⅱ)离子探针分子识别设计
        1.5.4 镍(Ⅱ)离子探针分子识别设计
        1.5.5 铝(Ⅱ)离子探针分子识别设计
        1.5.6 其它阳离子探针识别设计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
2 新型肟类探针分子(HL~1、H_2L~2)的合成及其对阳离子的识别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探针分子HL~1、H_2L~2的元素分析
        2.3.2 探针分子HL~1、H_2L~2的溶解性测定
        2.3.3 探针分子HL~1、H_2L~2的核磁(1H NMR)表征
        2.3.4 探针分子HL~1、H_2L~2的红外(IR)光谱表征
        2.3.5 探针分子HL~1的单晶结构
        2.3.6 探针分子HL~1、H_2L~2对阳离子的裸眼识别研究
        2.3.7 探针分子HL~1、H_2L~2对阳离子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2.3.8 探针分子HL~1、H_2L~2对阳离子的荧光光谱分析
        2.3.9 探针分子HL~1与Cu2+作用的识别机理的探讨
        2.3.10 探针分子HL~1及其Cu(Ⅱ)配合物的DFT(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2.3.11 探针分子HL~1的Zn(Ⅱ)配合物的DFT(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2.4 小结
3 新型肟类探针分子(H_2L~3)的合成及其对阳离子的识别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探针分子H_2L~3及其锌(Ⅱ)、钴(Ⅱ)、镍(Ⅱ)和铜(Ⅱ)配合物元素分析
        3.3.2 探针分子H_2L~3的溶解性测定
        3.3.3 探针分子H_2L~3核磁(1H NMR)表征
        3.3.4 探针分子H_2L~3及其锌(Ⅱ)配合物红外(IR)光谱表征
        3.3.5 探针分子H_2L~3对阳离子的裸眼识别研究
        3.3.6 探针分子H_2L~3对阳离子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3.3.7 探针分子H_2L~3对阳离子的荧光光谱分析
        3.3.8 探针分子H_2L~3与Zn2+作用的识别机理的探讨
        3.3.9 探针分子H_2L~3及其锌(Ⅱ)、钴(Ⅱ)、镍(Ⅱ)、铜(Ⅱ)配合物分子的DMol3计算.
        3.3.10 探针分子H_2L~3的锌(Ⅱ)、钴(Ⅱ)、镍(Ⅱ)、铜(Ⅱ)配合物(1、2、3、4)单晶数据、结构分析
    3.4 小结
4 新型肟类探针分子(H_3L~4、H_3L~5)的合成及其对阳离子的识别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探针分子H_3L~4、H_3L~5的元素分析
        4.3.2 探针分子H_3L~4、H_3L~5的溶解性测定
        4.3.3 探针分子H_3L~4、H_3L~5的核磁(1H NMR)表征
        4.3.4 探针分子H_3L~4、H_3L~5的红外(IR)光谱表征
        4.3.5 探针分子H_3L~4、H_3L~5对阳离子的裸眼识别研究
        4.3.6 探针分子H_3L~4、H_3L~5对阳离子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4.3.7 探针分子H_3L~4、H_3L~5对阳离子的荧光光谱分析
        4.3.8 探针分子H_3L~4对Al3+离子作用的动力学分析
        4.3.9 探针分子H_3L~5与Zn2+作用的识别机理的探讨
        4.3.10 探针分子H_3L~5对Zn2+识别机理的模拟优化计算
    4.4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探针分子HL~1的单晶数据
附录B 探针分子H_2L~3的锌(Ⅱ)配合物(配合物1)的单晶数据
附录C 探针分子H_2L~3的钴(Ⅱ)配合物(配合物2)的单晶数据
附录D 探针分子H_2L~3的镍(Ⅱ)配合物(配合物3)的单晶数据
附录E 探针分子H_2L~3的铜(Ⅱ)配合物(配合物4)的单晶数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吡啶-4-甲醛席夫碱钯、钌、铑、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席夫碱简介
        1.1.1 席夫碱的分类
        1.1.2 席夫碱的应用
    1.2 金属钯配合物的应用
        1.2.1 含氮杂环金属钯配合物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1.2.2 金属钯配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
        1.2.3 金属钯配合物在生物细胞方面的应用
    1.3 钌、铑、铱配合物在抗癌方面的应用
    1.4 论文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吡啶-4-甲醛席夫碱Pd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1 实验部分
        2.1.1 主要药品与仪器
        2.1.2 测试与分析
        2.1.3 席夫碱配体的合成
        2.1.4 氯桥连Pd配合物的合成
        2.1.5 吡啶-4-甲醛席夫碱单核Pd配合物的合成
        2.1.6 吡啶-4-甲醛席夫碱桥连双核Pd配合物的合成
        2.1.7 吡啶-4-甲醛席夫碱桥连三核Pd配合物的合成
        2.1.8 吡啶-4-甲醛席夫碱硝酸根配位的双核Pd配合物的合成
    2.2 配合物单晶结构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席夫碱配体的合成
        2.3.2 吡啶-4-甲醛席夫碱Pd配合物的合成
        2.3.3 吡啶-4-甲醛席夫碱硝酸根配位的双核Pd配合物的合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吡啶-4-甲醛席夫碱Ru、Rh、Ir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药品与仪器
        3.1.2 测试与分析
        3.1.3 吡啶-4-甲醛席夫碱单核Ru、Rh、Ir配合物的合成
        3.1.4 吡啶-4-甲醛席夫碱桥连双核Ru配合物的合成
        3.1.5 吡啶-4-甲醛席夫碱桥连三核Ru配合物的合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配体L3与Ru、Rh、Ir配合物的反应
        3.2.2 配体L4与Ru配合物的反应
        3.2.3 配体L5与Ru配合物的反应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5)席夫碱型Ru(Ⅲ)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称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性能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3 结论
第三章 新型含氮芥席夫碱配体及其Ru(Ⅲ)配合物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性能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3 结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部分化合物谱图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喹啉-8-甲醛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席夫碱铜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1.1.1 缩氨基酸类席夫碱配体
        1.1.2 缩氨基硫脲类席夫碱配体
        1.1.3 酰腙类类席夫碱配体
        1.1.4 其他类型的席夫碱铜配合物
    1.2 基于药物铜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1.3 喹啉及其衍生物铜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1.4 荧光光谱法研究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
    1.5 铜配合物抗癌作用机制
    1.6 本论文选题依据和意义
    1.7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喹啉-8-甲醛缩邻甲氧基苯甲酸酰肼、苯甲酸酰肼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及仪器
        2.2.2 配体合成及表征
        2.2.3 配合物[Cu(L1)(NO_3)_2](1)和[Cu(L2)NO_3CH_3O](2)合成及表征
        2.2.4 光谱实验方法
        2.2.5 抗癌机制研究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解析
        2.3.2 配合物的稳定性
        2.3.3 配合物1,2与人血清白蛋白和DNA相互作用
        2.3.4 配合物抗肿瘤活性
    2.4 本章小结
    2.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喹啉-8-甲醛缩邻香草醛酰肼、水杨酸酰肼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配体合成及表征
        3.2.3 配合物[Cu(L3)NO_3](3)和[Cu(L4)NO_3](4)的合成及表征
        3.2.4 光谱实验方法
        3.2.5 抗癌活性及抗癌机制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解析
        3.3.2 配合物的稳定性
        3.3.3 配合物3和4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
        3.3.4 配合物3和4与ct-DNA相互作用
        3.3.5 配合物抗肿瘤活性
        3.3.6 抗癌机制研究
    3.4 小结
    3.5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布洛芬与喹啉-8-甲醛席夫碱构筑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及仪器
        4.2.2 配合物合成及表征
        4.2.3 光谱实验方法
        4.2.4 抗癌活性研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解析
        4.3.2 配合物的稳定性
        4.3.3 荧光光谱法研究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
        4.3.4 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
        4.3.5 抗肿瘤活性
        4.3.6 抗癌机制的研究
    4.4 小结
    4.5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喹啉-8-甲醛缩4-氨基苯甲酸甲酯、4-氨基苯甲酸乙酯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及仪器
        5.2.2 配体合成及表征
        5.2.3 配合物[Cu(L6)ClNO_3] (7)、[Cu(L7)Cl_2] (8)和[Cu(L7)SO_4] (9)合成及表征
        5.2.4 光谱实验方法
        5.2.5 抗癌活性及抗癌机制研究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解析
        5.3.2 抗肿瘤活性
        5.3.3 抗肿瘤作用机制
        5.3.4 配合物7,8和9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
        5.3.5 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5.4 小结
    5.5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喹啉-8-甲醛缩盐酸普鲁卡因席夫碱铜配合物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试剂及仪器
        6.2.2 喹啉-8-甲醛缩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席夫碱(L8)合成及表征
        6.2.3 配合物[Cu(L8)(NO_3)_2]NO_3(10)和[Cu(L8)SO_4Cl](11)合成及表征
        6.2.4 光谱实验方法
        6.2.5 抗癌活性及抗癌机制研究
    6.3 结果与讨论
        6.3.1 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解析
        6.3.2 配合物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6.3.3 配合物10和11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6.3.4 配合物与DNA作用研究
    6.4 本章小结
    6.5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总结
附录: 配体及配合物表征图谱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与本课题相关论文
致谢

(7)川芎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中采用的有机配体的名称简写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中药川芎的概述
        1.1.1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1.1.2 其他方面
    1.2 2-乙酰基吡嗪类化合物的概述
        1.2.1 2-乙酰基吡嗪合成
        1.2.2 2-乙酰基吡嗪衍生物的合成
        1.2.3 2-乙酰基吡嗪衍生物的应用
    1.3 2-乙酰基吡嗪类金属配合物的概述
        1.3.1 2-乙酰基吡嗪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1.3.2 2-乙酰基吡嗪类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1.4 吡嗪类希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简介
        1.4.1 希夫碱的合成反应机理
        1.4.2 希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1.4.3 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应用研究
    1.5 吡嗪类查尔酮的概述
    1.6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和创新点
        1.6.1 选题意义
        1.6.2 创新点
    1.7 参考文献
第二章 2-乙酰基吡嗪类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2 配体的合成与表征
        2.2.3 配合物的合成
    2.3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2.3.1 配合物 [Cd(L2)(Ac)_2] 的晶体结构
        2.3.2 配合物 [Ag_3(L2)_2(NO_3)_3] 的晶体结构
        2.3.3 配合物 [Cd(L2)(Ac)_2] 和 [Ag_3(L2)_2(NO_3)_3] 的晶体学数据
    2.4 配体及配合物的荧光性能
    2.5 本章小结
    2.6 参考文献
第三章 2-乙酰基吡嗪类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体外杀菌活性的研究
        3.2.1 实验仪器设备、药品与试剂
        3.2.2 实验供试菌种和待测化合物
        3.2.3 (Luria-Bertani) 培养基配置
        3.2.4 实验器材灭菌
        3.2.5 菌种的保藏与活化
        3.2.6 菌悬液的配置
        3.2.7 测试菌菌悬液的制备
        3.2.8 活性初筛
        3.2.9 MIC的测定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3.5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8)含二茂铁基查尔酮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二茂铁基查尔酮
        1.2.1 二茂铁基查尔酮的合成
        1.2.2 二茂铁基查尔酮的应用
    1.3 二茂铁基含硫 Schiff 碱
        1.3.1 二茂铁基含硫 Schiff 碱的合成
        1.3.2 二茂铁基含硫 Schiff 碱的应用
    1.4 二茂铁基 Schiff 碱金属配合物
        1.4.1 二茂铁基 Schiff 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1.4.2 二茂铁基 Schiff 碱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二茂铁基查尔酮的合成
    2.1 原料及设备
        2.1.1 实验原料及其规格
        2.1.2 实验设备及其型号
    2.2 乙酰基二茂铁的合成
    2.3 氨基衍生物的合成
        2.3.1 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的合成
        2.3.2 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的合成
        2.3.3 氨基脲的合成
    2.4 二茂铁基查尔酮(1-二茂铁基-5-苯基戊二烯酮)的合成
    2.5 结果及讨论
        2.5.1 反应机理
        2.5.2 二茂铁基查尔酮的合成方法
    2.6 小结
3 二茂铁基查尔酮 Schiff 碱的合成
    3.1 原料及设备
        3.1.1 实验原料及其规格
        3.1.2 实验设备及其型号
    3.2 二茂铁基查尔酮 Schiff 碱的合成
        3.2.1 1-二茂铁基-5-苯基戊二烯酮缩氨基硫脲(L1)的合成
        3.2.2 1-二茂铁基-5-苯基戊二烯酮缩-(S)-甲基二硫代碳酰腙(L2)的合成
        3.2.3 1-二茂铁基-5-苯基戊二烯酮缩-(S)-苄基二硫代碳酰腙(L3)的合成
        3.2.4 1-二茂铁基-5-苯基戊二烯酮缩氨基脲(L4)的合成
    3.3 结果及讨论
        3.3.1 反应机理
        3.3.2 Schiff 碱的性质
        3.3.3 Schiff 碱的表征
        3.3.4 二茂铁基查尔酮 Schiff 碱的合成方法
    3.4 小结
4 二茂铁基查尔酮 Schiff 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4.1 原料及设备
        4.1.1 实验原料及其规格
        4.1.2 实验设备及其型号
    4.2 1-二茂铁基-5-苯基戊二烯酮缩氨基硫脲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4.2.1 铅(Ⅱ)配合物([Pb(L1)2] 2H2O)的合成
        4.2.2 锌(Ⅱ)配合物([Zn(L1)2] 2H2O)的合成
        4.2.3 镉(Ⅱ)配合物([Cd(L1)2] 2H2O)的合成
        4.2.4 钡(Ⅱ)配合物([Ba(L1)2] 2H2O)的合成
        4.2.5 锡(Ⅱ)配合物([Sn(L1)2] 2H2O)的合成
    4.3 1-二茂铁基-5-苯基戊二烯酮缩-(S)-甲基二硫代碳酰腙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4.3.1 锌(Ⅱ)配合物([Zn(L2)2] 2H2O)的合成
        4.3.2 铅(Ⅱ)配合物([Pb(L2)2] 2H2O)的合成
        4.3.3 镉(Ⅱ)配合物([Cd(L2)2] 2H2O)的合成
        4.3.4 锡(Ⅱ)配合物([Sn(L2)2] 2H2O)的合成
        4.3.5 钡(Ⅱ)配合物([Ba(L2)2] 2H2O)的合成
    4.4 1-二茂铁基-5-苯基戊二烯酮缩-(S)-苄基二硫代碳酰腙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4.4.1 镉(Ⅱ)配合物([Cd(L3)2] 2H2O)的合成
        4.4.2 锌(Ⅱ)配合物([Zn(L3)2] 2H2O)的合成
        4.4.3 铅(Ⅱ)配合物([Pb(L3)2] 2H2O)的合成
        4.4.4 钡(Ⅱ)配合物([Ba(L3)2] 2H2O)的合成
        4.4.5 锡(Ⅱ)配合物([Sn(L3)2] 2H2O)的合成
    4.5 1-二茂铁基-5-苯基戊二烯酮缩氨基脲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4.5.1 铅(Ⅱ)配合物([Pb(L4)2] 2H2O)的合成
        4.5.2 镉(Ⅱ)配合物([Cd(L4)2] 2H2O)的合成
        4.5.3 锡(Ⅱ)配合物([Sn(L4)2] 2H2O)的合成
        4.5.4 锌(Ⅱ)配合物([Zn(L4)2] 2H2O)的合成
        4.5.5 钡(Ⅱ)配合物([Ba(L4)2] 2H2O)的合成
    4.6 结果及讨论
        4.6.1 金属配合物的性质
        4.6.2 金属配合物的表征
        4.6.3 二茂铁基查尔酮 Schiff 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4.7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CPS微球固载的双齿席夫碱型氧钒(Ⅳ)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氧钒配合物的发展概况
        1.1.1 钒元素的简介
        1.1.2 钒的生化性质
        1.1.3 氧钒离子的配位化学
        1.1.4 氧钒配合物的研究现状
    1.2 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研究
        1.2.1 席夫碱的简介
        1.2.2 席夫碱的分类
        1.2.3 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应用
    1.3 有机物的绿色化氧化过程
        1.3.1 有机物绿色化氧化过程的重要性
        1.3.2 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在绿色化氧化过程中的应用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2 CPS 微球固载的席夫碱型氧钒(Ⅳ ) 配合物的制备
    2.1 实验部分
        2.1.1 原料及仪器
        2.1.2 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CMCPS 的制备及表征
        2.1.3 氨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AMCPS 的制备及表征
        2.1.4 Schiff 碱型螯合树脂微球 SAAM-CPS 的制备及表征
        2.1.5 固载有氧钒( Ⅳ )配合物的微球 CPS-[VO(SAAM)_2]的制备及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SAAM-CPS 微球的制备过程
        2.2.2 SAAM-CPS 微球的红外光谱
        2.2.3 各种因素对氨基化改性反应的影响
        2.2.4 席夫碱反应的过程
        2.2.5 CPS-[VO(SAAM)_2]微球的红外光谱
        2.2.6 CPS-[VO(SAAM)_2]微球的形貌
        2.2.7 CPS-[VO(SAAM)_2]微球的热失重曲线
    2.3 本章小结
3 CPS 微球固载的席夫碱型氧钒(Ⅳ ) 配合物催化氧化苯甲醇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料与仪器
        3.1.2 CPS-[VO(SAAM)_2]催化分子氧氧化苯甲醇
        3.1.3 催化氧化产物中苯甲醛含量的测定
    3.2 结果与讨论
        3.2.1 CPS-[VO(SAAM)_2]在分子氧氧化苯甲醇过程中的催化特性
        3.2.2 CPS-[VO(SAAM)_2]的循环使用性能
    3.3 本章小结
4 CPS 微球固载的席夫碱型氧钒(Ⅳ ) 配合物催化氧化乙苯的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料及仪器
        4.1.2 CPS-[VO(SAAM)_2]催化分子氧氧化乙苯
        4.1.3 催化氧化产物中苯乙酮含量的测定
    4.2 结果与讨论
        4.2.1 CPS-[VO(SAAM)_2]在分子氧氧化乙苯过程中的催化特性
        4.2.2 CPS-[VO(SAAM)_2]的重复使用稳定性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得研究成果
致谢

(10)二茂铁基查尔酮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抑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二茂铁基查尔酮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3 二茂铁基缩氨基硫脲配体及配合物
    1.4 不同生理(物)活性的二茂铁衍生物及配合物的研究
        1.4.1 抗肿瘤活性
        1.4.2 杀菌活性
    1.5 二茂铁基 SCHIFF 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研究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2 二茂铁基查尔酮的合成
    2.1 实验部分
        2.1.1 原料和规格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3 乙酰基二茂铁的合成
        2.1.4 氨基硫脲衍生物(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的合成
        2.1.5 二茂铁查尔酮的合成
    2.2 结果及讨论
        2.2.1 反应机理
        2.2.2 二茂铁基查尔酮的合成方法
        2.2.3 取代基对查尔酮产率的影响
    2.3 小结
3 二茂铁基查尔酮 Schiff 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料和规格
        3.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2 二茂铁基查尔酮 SCHIFF 碱的合成
        3.2.1 1-二茂铁基-3-苯基丙烯酮缩–(S)–苄基二硫代碳酰腙(L1)的合成
        3.2.2 1-二茂铁基-3-(4-甲苯基)丙烯酮缩–(S)–苄基二硫代碳酰腙(L2)的合成
        3.2.3 1-二茂铁基-3-(4-甲氧苯基)丙烯酮缩–(S)–苄基二硫代碳酰腙(L3)的合成
        3.2.4 1-二茂铁基-3-(4-异丙苯基)丙烯酮缩–(S)–苄基二硫代碳酰腙(L4)的合成
        3.2.5 1-二茂铁基-3-(4-二甲胺苯基)丙烯酮缩–(S)–苄基二硫代碳酰腙(L5)的合成
        3.2.6 1-二茂铁基-3-(4-硝基苯基)丙烯酮缩–(S)–苄基二硫代碳酰腙(L6)的合成
        3.2.7 1-二茂铁基-3-(4-氟苯基)丙烯酮缩–(S)–苄基二硫代碳酰腙(L7)的合成
        3.2.8 1-二茂铁基-3-(4-氯苯基)丙烯酮缩–(S)–苄基二硫代碳酰腙(L8)的合成
        3.2.9 1-二茂铁基-3-(4-溴苯基)丙烯酮缩–(S)–苄基二硫代碳酰腙(L9)的合成
        3.2.10 1-二茂铁基-3-(2-呋喃基)丙烯酮缩–(S)–苄基二硫代碳酰腙(L10)的合成
        3.2.11 1-二茂铁基-3-(2-噻吩基)丙烯酮–(S)–苄基二硫代碳酰腙(L11)的合成
        3.2.12 1-二茂铁基-3-(3-吡啶基)丙烯酮–(S)–苄基二硫代碳酰腙(L12)的合成
    3.3 结果及讨论
        3.3.1 Schiff 碱的合成研究
        3.3.2 Schiff 碱的性质
    3.4 本章小结
4 二茂铁基查尔酮 Schiff 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料和规格
        4.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4.2 1-二茂铁基–3–苯基丙烯酮缩–(S)–苄基二硫代碳酰腙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4.2.1 锌(Ⅱ)配合物([Zn(L1)2]·2H_2O)的合成
        4.2.2 铅(Ⅱ)配合物([Pb(L1)2]·2H_2O)的合成
        4.2.3 镉(Ⅱ)配合物([Cd(L1)2]·2H_2O)的合成
        4.2.4 镍(Ⅱ)配合物([Ni(L1)2]·2H_2O)的合成
    4.3 1-二茂铁基-3-(4-硝基苯基)丙烯酮缩–(S)–苄基二硫代碳酰腙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4.3.1 锌(Ⅱ)配合物([Zn(L6)2]·2H_2O)的合成
        4.3.2 铅(Ⅱ)配合物([Pb(L6)2]·2H_2O)的合成
        4.3.3 镉(Ⅱ)配合物([Cd(L6)2]·2H_2O)的合成
        4.3.4 镍(Ⅱ)配合物([Ni(L1)2]·2H_2O)的合成
    4.4 1-二茂铁基-3-(4-氯苯基)丙烯酮缩–(S)–苄基二硫代碳酰腙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4.4.1 锌(Ⅱ)配合物([Zn(L8)2]·2H_2O)的合成
        4.4.2 铅(Ⅱ)配合物([Pb(L8)2]·2H_2O)的合成
        4.4.3 镉(Ⅱ)配合物([Cd(L8)2]·2H_2O)的合成
        4.4.4 镍(Ⅱ)配合物([Ni(L1)2]·2H_2O)的合成
    4.5 1-二茂铁基-3-(2-噻吩基)丙烯酮–(S)–苄基二硫代碳酰腙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4.5.1 锌(Ⅱ)配合物([Zn(L11)2]·2H_2O)的合成
        4.5.2 铅(Ⅱ)配合物([Pb(L11)2]·2H_2O)的合成
        4.5.3 镉(Ⅱ)配合物([Cd(L11)2]·2H_2O)的合成
        4.5.4 镍(Ⅱ)配合物([Ni(L11)2]·2H_2O)的合成
    4.6 结果及讨论
        4.6.1 配合物性质
        4.6.2 摩尔电导率
        4.6.3 红外光谱
        4.6.4 核磁共振氢谱
        4.6.5 配合物的热重分析研究
    4.7 本章小结
5 Schiff 碱的抑菌试验
    5.1 实验部分
        5.1.1 原料和规格
        5.1.2 主要仪器与主要设备
        5.1.3 材料:菌种
        5.1.4 培养基的制备、灭菌[71,72]
        5.1.5 制作抑菌用滤纸片
        5.1.6 抑菌活性的测试
    5.2 结果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化合物的光谱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4-[(N,N-二丙基)氨基]苯甲醛缩肼基硫代甲酸苄酯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含吡唑杂环、多齿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D]. 刘育辰. 扬州大学, 2020(01)
  • [2]含二茂铁基Schiff碱的合成及金属离子识别性能研究[D]. 党阳.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2)
  • [3]新型肟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阳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D]. 彭云冬.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3)
  • [4]吡啶-4-甲醛席夫碱钯、钌、铑、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 王海生. 辽宁大学, 2018(01)
  • [5]席夫碱型Ru(Ⅲ)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D]. 郑微. 遵义医学院, 2017(10)
  • [6]基于喹啉-8-甲醛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 胡坤. 广西师范大学, 2017(05)
  • [7]川芎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D]. 刘亚杰. 广东药科大学, 2016(02)
  • [8]含二茂铁基查尔酮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 殷艳佼. 陕西科技大学, 2014(11)
  • [9]CPS微球固载的双齿席夫碱型氧钒(Ⅳ)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性能研究[D]. 代新. 中北大学, 2012(08)
  • [10]二茂铁基查尔酮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抑菌性能研究[D]. 廉桂丹. 陕西科技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4-[(N,N-二丙基)氨基]苯甲醛酰肼硫代氨基甲酸酯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